期刊投稿百科

李白诗歌论文答辩题目及答案大全

发布时间:2024-07-08 14:07:39

李白诗歌论文答辩题目大全及答案

李白与“月”,好驾驭一点,论文也容易出来。李白的关于“月”的诗歌很多,而且很美,可以从月意象和李白的关系写,从李白的性格,喜好,喜欢的色彩等角度写。《李白捉月——浅论李白诗歌中的“月”意象》供参考。

李白新传“瞧!是李白!”一位在庐山游玩的旅客大声喊道。话音刚落,大家就朝李白所在的位置蜂拥而至。“李白,给我签个名吧!”“跟我和个影吧!”李白坚持不住了,连忙逃跑。李白终于逃离了粉丝们制成的“笼子”了。他一路奔跑,来到香炉峰前的山崖上,望着远处的美景:太阳照射在高耸入云的炉峰上,冒出了紫色的烟霞。远远地望去,那瀑布似白色的绢绸悬挂在川前。那瀑布从高崖上飞腾直落,仿佛有三千尺高!好像是银河从空中落到了人间。正当粉丝们四处寻找李白时,李白却悠闲地穿着瓦蓝的衣裳,戴着湛蓝的帽子在山崖上休息。他这时候活像一位得道成仙的仙人。要知道,李白写诗下笔成文,落笔生花,可是精妙绝伦,达到啦炉火纯青的地步。李白写诗时总有一壶酒来陪他,真是斗酒百篇,鬼斧神工呀!这时李白文思如泉,百感交集,一首诗便脱口而出: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 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 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 何事入罗帏?题目为什么叫《春思》

201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鉴赏练习一、【三年高考】【2012高考试题解析】(2012·全国新课标)(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思 远 人 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5分) “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关系是: “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 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解析】本题是针对下阕人物形象的把握,诗句意为“弹洒不尽的那两行珠泪,还当窗滴下来,并滴进了砚台中,就用它来研磨香墨。正因无处寄书,更增悲感而弹泪,泪弹不尽,而临窗滴下,有砚承泪,遂以研墨作书。写到别来、此情深处’,墨中纸上,情与泪粘合为一,不辨何者为泪,何者为情。故不谓笺色之红因泪而淡,却谓红笺之色因情深而无。”因此,“就砚旋研墨” 与“临窗滴”有暗指关系,意在强调思念之深情。【考点定位】鉴赏诗歌表达技巧。(2012·天津)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8分)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通“正”(1)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2) 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3分)(3) 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答案】参考:(1)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2)修辞:对偶、借代。炼字:“逢”“忙”。色彩:“碧”“黄”。情感:喜爱之情。(3)采菊东篱下 率性自然 超凡脱俗【解析】第(1)题考查对诗歌中形象的把握情况。赏析诗歌中的形象,首先要立足诗歌内容,然后再结合诗中的文字。第(2)题考查诗句的赏析。其实对诗句的赏析,也要体现在对诗句中具体的字赏析。第(3)题是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和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2012·四川)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子 规【注】[元]曹伯启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5分) 【答案】(1)答案要点:“空”字既传神地描绘出贪夫倦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3分)(2)答案要点: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人归去,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②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③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④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5分)【解析】第(1)题是炼字题,“空”在学过的许多古诗中出现过,学生并不陌生。只要抓住意象“贪夫”的心理和情感,结合思归的主题,就能推出答案。第(2)题是情感和意象题,从标题“子规”不难看出思乡难归的情感主题。任意选择诗歌中的两个意象,结合情感主题分析即可。【考点定位】古诗鉴赏。16.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4分)【答案】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解析】情与景分为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和情景交融。首联情景交融,颔联直接抒情。【考点定位】鉴赏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备考建议】抒情方式分类特点例句简析直接抒情直抒胸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要任何附着物,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间接抒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情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借景抒情白居易《草》[来源: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即由“景”生“情”。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抒情方式。寓情于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怀着特有的情感去看眼前景象,这种景象自然带上了诗人情感的色彩。情景交融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抒情与写景达到了浑然一体,自然天成的程度。托物言志陆游《卜算子·咏梅》即借描写其他事物,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和品格。(2012·江西版)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江城子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①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变做:纵使。(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4分)【答案】意象的内涵:杨柳,代指初春季节,暗喻男女离别。飞絮,代指暮春季节,暗喻青春流逝。(2分)表达的情感:伤春忧时之愁,久别怀人之情。(2分)【解析】此问难度不大,杨柳、飞絮是古诗歌常见的意象。【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对古诗词常见意象的理解和情感分析。(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4分)【答案】相同点:①写出了愁之深广绵长。②比喻手法及艺术效果:以水喻愁,比喻生动形象。(2分)不同点:①感情及其程度:李词写的是家国之愁,秦词写的是儿女之情,且秦词愁情的程度比李词略有加深;②表现手法:秦词是对李词的翻新,不是直接以水喻愁,而是以春水比拟泪水,再以泪写愁,写法曲折。(2分)【解析】注意题目要求,既要答同,又要析异。结合词句从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对古诗词语言的比较鉴赏和综合评价能力。(2012·湖南版)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梦江南 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⑴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考点定位】此题考查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解析】解题的关键在第二句的“天涯”,由此可知,诗中主人公内怀离思,感情怅惘凄伤。【答案】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考点定位】此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解析】鉴赏人物形象的技巧之一是通过意象分析。意象“月”承前表达离思,“不知心里事”表现人物形象的孤独处境和凄凉心情。意象“水”和“花”,表现了自叹自怜的心境。【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⑶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考点定位】此题考查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处境为D级。【解析】此句的表达技巧是借景抒情,或答成情景交融。两种景物分别表现不同的情怀。“摇曳树”象征起伏不定的阵阵思念;“碧云斜”表现了低沉、伤感的心情。【答案】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2012·湖南版)10.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破讷沙头雁正飞, 鸊鹈泉②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 满碛寒光生铁衣。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鸊鹈泉:泉水名。(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______诗。(2分)【答案】边塞【解析】诗歌描写“破讷沙”“鸊鹈泉”等边塞风光和“铁衣”等军旅生活,属于边塞诗的范畴。【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把握能力。(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m【答案】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2分)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2分)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2分)【解析】意境的赏析要抓住景物描写中的意象,逐句解说画面,体会诗人情感。全诗撷取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场景,景物有“大漠辽远、大雁高飞”和“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意境雄浑壮美,将士情感也复杂,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更有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和评价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 ,鉴赏评价(2012·广东)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余杭四月[元] 白珽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闻,养蚕人家为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提示(1)列锦、远近高低、动静结合、有色有态、视嗅结合、情景交融。(2)整个晴天充满了生机活力。【解析】【考点定位】(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D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D(2012·大纲版)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落 叶 修睦注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注]修睦:晚唐诗人。(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                                   (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第一、三联从旁观者的角度描写了秋雨之后落叶的情态,而第二联中“思”、“信”的主体是落叶,使落叶人格化。 第二联插入一、三两联之间,使得全诗富于变化,别具情趣。(4分)(答出“思”、“信”两字的作用的,给2分;答出使全诗富于变化的,给2分)2、以松“立”与叶“落”二者的不同构成鲜明对比来表达作者对松树不凋的赞叹,强化了对落叶飘零的感慨。(4分)(答出构成对比的,给2分,能简要分析的,给2分)【解析】第一题重在考查诗歌意象描写的角度及其作用,答其他的描写角度和作用,也应该适当给分;第一小题设问的角度不太明确,因此学生答案应该可以是多样性的。第二题考查诗歌的手法和作者的情感。【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012·重庆)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鹧鸪天预报 [金]王 寂 秋后亭皋①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②,沙鸥相对不惊飞③。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注] ①亭皋:水边的平地。②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心。③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4分)【答案】(1)运用比拟写出了山水的变化。“晓云散去山腰瘦”,写出了晓 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暗含着晓云弥漫时想象中山峰的壮阔;“宿 雨来时水面肥”,既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水面的宽阔,又暗含着下 雨之前水面的窄狭。 【解析】先分析手法,再行解释,既然点明“变化”二字,就要从眼前的实景分析出暗含的虚景。如看到“散去”就要想到散去之前是什么样子。内容上题干已点明——写出了山水的变化,题干主要是要结合诗歌分析其表达效果。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按照这样的思路来答,会更好。【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艺术技巧的能力。(2)作者为何说“荒却溪南旧钓矶”?(2分)【答案】因为钓鱼是有机心之事,作者已忘机而不再钓鱼,所以说荒弃 旧钓矶。【解析】就结果找原因,首先确定范围在词的下阕,参考注释,找出“忘机”二字。【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理解诗歌从诗句开始,然后从整体上思考。【2011高考试题解析】二(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答案】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答案】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②化抽象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诗的抒情效果。③“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高考考点】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三(天津)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分)骤雨【宋】华岳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四库全书》(1)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2分)(2)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3分)(3)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3分)【答案】(1)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山又绿写出了下雨前后景色变化,隐含牧童因雨停而轻松的心情;不好,开篇写骤雨至,先声夺人,和结尾雨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如果把第五六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的重心,冲淡了艺术效果。好。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衬托出骤雨初至的紧张场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视角,增强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而按现在的顺序,在表达上略显突兀。【解析】第一题考查炼字。第二题考查对某一句的赏析。第三句考查谋篇布局。【高考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八(辽宁)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题郑防画夹五首①(其一) 黄庭坚惠崇②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③。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注]①郑防: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画夹:分页装潢的画册。②惠崇:北宋僧人,画家。擅长画雁、鹅、鹭鸶及水乡景色。③潇湘:指湘江,流入洞庭湖。8.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6分)【答案】作者看惠崇的一幅画,画面上烟雨笼罩湖面,天上掠过归雁;进而作者仿佛已由画境置身于现实的湖上,望着归雁,就想唤一条小船归去;突然,耳旁响起朋友的声音:这是一幅画。于是作者才发现自己是将画境当作真景了。作者从画面引出真景,再从真景返回画境。【解析】答出画境的,给2分;答出想象中的真景的,给2分;答出从画面引出想象中的真景、再返回画面的,给2分。意思对即可。9.古代有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者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画,这“太过”、太夸张了。你认为这个批评恰当吗?请简要说明理由。(5分)【答案】不恰当。表面看,这首诗确有不合常理之处,但其实十分高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因欣赏画中景而产生幻觉的以中国独特感觉,从而赞赏画的高度逼真。批评者确未能领悟诗的这种佳趣。【解析】答出诗表面不合理,其实很高秒的,给2分;能做简要说明的,给3分。意思对即可。如认为前人的说法恰当,只要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九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清明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锦山被烧死。(1)这首诗首联写抒情有什么特点?(4分)答: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运用拟人、对比的羞耻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哀景衬哀情。(2)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背景?(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表现了诗人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表现出诗人一种无奈的超脱。十(江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忆李白 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处指论诗。(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答案】①诗坛地位,无人能比;②诗的思想情趣,洒脱不凡;③诗歌风格,清新、俊逸。(2)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答案】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答案】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扬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以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十二(湖北)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登 城 望湖楼晚景 刘敞 苏轼雨映寒空半有无, 横风吹雨入楼斜,重楼闲上倚城隅。 壮观应须好句夸。浅深山色高低树, 雨过潮平江海碧,一片江南水墨图。 电光时掣紫金蛇。(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2分)(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2分)(3)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参考答案】(1)和风细雨。(2)①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蒙蒙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江南水墨图意境;②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承上启下。(3) ①刘诗通过写雨映寒空,山深树幽,倚楼眺 望的一幅水墨画,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幅江南水墨图。 ②苏诗通过写横风斜雨,潮江涌动,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雨 前,雨后的壮观美景 。 【解析】两首诗歌同为写景佳作,赏析时抓住诗人描写的景物,品味景物的特点,结合诗人的诗歌特点,全面赏析。(1)要填与“疾风骤雨”相反的词语,结合诗歌即可得出。(2)分析作用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答题,内容包括强调的内容和对主题情感的作用,形式包括对题目、开头、上文、下文和结尾的作用。(3)王国维以西方美学崇高的理论糅合中国古代美学阴阳柔刚说而提出:“美之为物有二种:一曰优美,一曰壮美。”若吾人与审美对象无利害关系,又毫无生活之欲存在,则“此时吾心宁静之状态,名之曰优美之情,而谓此物曰优美。若此物大不利于吾我人,而吾生活之意志为之破裂,因之意志遁去,而知力得独立之作用,以深观其物,吾人谓此物曰壮美,而谓其感情曰壮美之情”(《红楼梦》评论)。优美指审美主体在观赏具有审美价值的客观对象时,主客体之间所呈现出来的和谐统一的美。其特征是:1)和谐;2)在形式上具有小巧、和谐、精致、轻盈、绚丽、清新、秀丽、优雅等品格;3)是外观形式与美的内容的统一,具有静态、柔性的美,没有冲突、矛盾。壮美是凡事物能使人有崇高、严肃、雄壮之感者。【高考考点】默写常见名句名篇十五(福建)古代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晓至湖一上 [清]历鹗 出郭晓色微, 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 弥漫与天永。 折二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 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 泛泛逐清景三。 (选自《清诗选》) [注]① 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 (1) 这首诗情感丰富,请做分析。(3分) 答: 。(2) 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3分) 答: 。【答案】(1)答题要点:①喜爱幽静:“人意静”、“寒雾生”等;②亲近自然:“临水”、“稍见初日开”等;③向往自由:“学野凫”、“逐清景”等;④自由暂不可得的惆帐:“安得”。(意思对即可。)(2)答题要点: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的景致的深阔。②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阔、淡雅(或幽静、清新)。(其它看法,言之成理亦可。)【解析】第一小题要从诗歌的意象入手,找出打上作者情感络印的名词,挖掘作者隐含在“景语”里面的“情语”,此题并不难解。第二小题的诗句通俗易懂,设题相当开放,答案有好几种,关键要围绕表达技巧进行答题,只要能有理有据,言之成理即可得分。【高考考点】鉴赏古代文学作品思想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十七(北京)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示秬秸1张耒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遶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上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注释:1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7分)1下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C 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去担忧饼冷难卖。D 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二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答案】B【解析】B项“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错。文章的内容反映了民间疾苦,生存的艰难,语言风格平实朴素、明白如话,也不是诙谐风趣的特点,选项的解释不符合卖饼儿的心理。2 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答案】要点一:平实,没有华丽辞藻,明白如话,通俗浅显。举例:“捧盘出户”“市楼东西”等等,均无任何修饰之语。要点二:有韵味,写景、叙事,蕴含丰富。举例:开篇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写了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生活给予的同情和关怀,其他如“人未行”的空寂街景,“忧饼冷”的心态的表露,均语浅而意深。【解析】做此题,审题是关键,答题思路是诗歌“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在文本中的具体依据;拟写答案时,“平实”要从遣词造句的语言风格形式上来作答,“有韵味”要从内容上来探究。

李白诗歌论文答辩题目及答案大全

李白与“月”,好驾驭一点,论文也容易出来。李白的关于“月”的诗歌很多,而且很美,可以从月意象和李白的关系写,从李白的性格,喜好,喜欢的色彩等角度写。《李白捉月——浅论李白诗歌中的“月”意象》供参考。

《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 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 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 何事入罗帏?  李白有相当数量的诗作描摹思妇的心理,《春思》是其中著名的一首。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春”字往往语带双关。它既指自然界的春天,又可以比喻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诗题“春思”之“春”,就包含着这样两层意思。  开头两句:“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可以视作“兴”。诗中的兴湟话闶蔷脱矍八���攀帜槠穑�饬骄淙匆韵喔粢T兜难唷⑶亓降氐拇禾炀拔锲鹦耍�奈�鹬隆?ldquo;燕草如碧丝”,当是出于思妇的悬想;“秦桑低绿枝”,才是思妇所目睹。把目力达不到的远景和眼前近景配置在一幅画面上,并且都从思妇一边写出,从逻辑上说,似乎有点乖碍,但从“写情”的角度来看,却是可通的。试想:仲春时节,桑叶繁茂,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盼望在燕地行役屯戍的丈夫早日归来;她根据自己平素与丈夫的恩爱相处和对丈夫的深切了解,料想远在燕地的丈夫此刻见到碧丝般的春草,也必然会萌生思归的念头。见春草而思归,语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首句化用《楚辞》语,浑成自然,不着痕迹。诗人巧妙地把握了思妇复杂的感情活动,用两处春光,兴两地相思,把想象与怀忆同眼前真景融合起来,据实构虚,造成诗的妙境。所以不仅起到了一般兴句所能起的烘托感情气氛的作用,而且还把思妇对于丈夫的真挚感情和他们夫妻之间心心相印的亲密关系传写出来了,这是一般的兴句所不易做到的。另外,这两句还运用了谐声双关。“丝”谐“思”,“枝”谐“知”,这恰和下文思归与“断肠”相关合,增强了诗句的音乐美与含蓄美。  三四两句直承兴句的理路而来,故仍从两地着笔:“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丈夫及春怀归,足慰离人愁肠。按理说,诗中的女主人公应该感到欣喜才是,而下句竟以“断肠”承之,这又似乎违背了一般人的心理,但如果联系上面的兴句细细体会,就会发现,这样写对表现思妇的感情又进了一层。元代萧士赟注李白集曾加以评述道:“燕北地寒,生草迟。当秦地柔桑低绿之时,燕草方生,兴其夫方萌怀归之志,犹燕草之方生。妾则思君之久,犹秦桑之已低绿也。”这一评述,揭示了兴句与所咏之词之间的微妙的关系。诗中看似于理不合之处,正是感情最为浓密所在。  旧时俗话说:“见多情易厌,见少情易变。”这首诗中的女主人公的可贵之处在于阔别而情愈深,迹疏而心不移。诗的最后两句是:“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诗人捕捉了思妇在春风吹入闺房,掀动罗帐的一霎那的心理活动,表现了她忠于所爱、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萧士赟说:“末句比喻此心贞洁,非外物所能动”,正好被他一语道着。从艺术上说,这两句让多情的思妇对着无情的春风发话,又仿佛是无理的,但用来表现独守春闺的特定环境中的思妇的情态,又令人感到真实可信。春风撩人,春思缠绵,申斥春风,正所以明志自警。以此作结,恰到好处。  无理而妙是古典诗歌中一个常见的艺术特征。从李白的这首诗中不难看出,所谓无理而妙,就是指在看似违背常理、常情的描写中,反而更深刻地表现了各种复杂的感情。

《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 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 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 何事入罗帏?题目为什么叫《春思》

201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鉴赏练习一、【三年高考】【2012高考试题解析】(2012·全国新课标)(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思 远 人 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5分) “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关系是: “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 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解析】本题是针对下阕人物形象的把握,诗句意为“弹洒不尽的那两行珠泪,还当窗滴下来,并滴进了砚台中,就用它来研磨香墨。正因无处寄书,更增悲感而弹泪,泪弹不尽,而临窗滴下,有砚承泪,遂以研墨作书。写到别来、此情深处’,墨中纸上,情与泪粘合为一,不辨何者为泪,何者为情。故不谓笺色之红因泪而淡,却谓红笺之色因情深而无。”因此,“就砚旋研墨” 与“临窗滴”有暗指关系,意在强调思念之深情。【考点定位】鉴赏诗歌表达技巧。(2012·天津)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8分)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通“正”(1)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2) 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3分)(3) 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答案】参考:(1)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2)修辞:对偶、借代。炼字:“逢”“忙”。色彩:“碧”“黄”。情感:喜爱之情。(3)采菊东篱下 率性自然 超凡脱俗【解析】第(1)题考查对诗歌中形象的把握情况。赏析诗歌中的形象,首先要立足诗歌内容,然后再结合诗中的文字。第(2)题考查诗句的赏析。其实对诗句的赏析,也要体现在对诗句中具体的字赏析。第(3)题是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和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2012·四川)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子 规【注】[元]曹伯启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5分) 【答案】(1)答案要点:“空”字既传神地描绘出贪夫倦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3分)(2)答案要点: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人归去,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②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③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④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5分)【解析】第(1)题是炼字题,“空”在学过的许多古诗中出现过,学生并不陌生。只要抓住意象“贪夫”的心理和情感,结合思归的主题,就能推出答案。第(2)题是情感和意象题,从标题“子规”不难看出思乡难归的情感主题。任意选择诗歌中的两个意象,结合情感主题分析即可。【考点定位】古诗鉴赏。16.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4分)【答案】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解析】情与景分为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和情景交融。首联情景交融,颔联直接抒情。【考点定位】鉴赏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备考建议】抒情方式分类特点例句简析直接抒情直抒胸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要任何附着物,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间接抒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情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借景抒情白居易《草》[来源: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即由“景”生“情”。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抒情方式。寓情于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怀着特有的情感去看眼前景象,这种景象自然带上了诗人情感的色彩。情景交融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抒情与写景达到了浑然一体,自然天成的程度。托物言志陆游《卜算子·咏梅》即借描写其他事物,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和品格。(2012·江西版)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江城子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①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变做:纵使。(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4分)【答案】意象的内涵:杨柳,代指初春季节,暗喻男女离别。飞絮,代指暮春季节,暗喻青春流逝。(2分)表达的情感:伤春忧时之愁,久别怀人之情。(2分)【解析】此问难度不大,杨柳、飞絮是古诗歌常见的意象。【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对古诗词常见意象的理解和情感分析。(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4分)【答案】相同点:①写出了愁之深广绵长。②比喻手法及艺术效果:以水喻愁,比喻生动形象。(2分)不同点:①感情及其程度:李词写的是家国之愁,秦词写的是儿女之情,且秦词愁情的程度比李词略有加深;②表现手法:秦词是对李词的翻新,不是直接以水喻愁,而是以春水比拟泪水,再以泪写愁,写法曲折。(2分)【解析】注意题目要求,既要答同,又要析异。结合词句从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对古诗词语言的比较鉴赏和综合评价能力。(2012·湖南版)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梦江南 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⑴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考点定位】此题考查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解析】解题的关键在第二句的“天涯”,由此可知,诗中主人公内怀离思,感情怅惘凄伤。【答案】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考点定位】此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解析】鉴赏人物形象的技巧之一是通过意象分析。意象“月”承前表达离思,“不知心里事”表现人物形象的孤独处境和凄凉心情。意象“水”和“花”,表现了自叹自怜的心境。【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⑶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考点定位】此题考查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处境为D级。【解析】此句的表达技巧是借景抒情,或答成情景交融。两种景物分别表现不同的情怀。“摇曳树”象征起伏不定的阵阵思念;“碧云斜”表现了低沉、伤感的心情。【答案】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2012·湖南版)10.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破讷沙头雁正飞, 鸊鹈泉②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 满碛寒光生铁衣。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鸊鹈泉:泉水名。(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______诗。(2分)【答案】边塞【解析】诗歌描写“破讷沙”“鸊鹈泉”等边塞风光和“铁衣”等军旅生活,属于边塞诗的范畴。【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把握能力。(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m【答案】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2分)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2分)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2分)【解析】意境的赏析要抓住景物描写中的意象,逐句解说画面,体会诗人情感。全诗撷取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场景,景物有“大漠辽远、大雁高飞”和“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意境雄浑壮美,将士情感也复杂,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更有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和评价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 ,鉴赏评价(2012·广东)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余杭四月[元] 白珽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闻,养蚕人家为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提示(1)列锦、远近高低、动静结合、有色有态、视嗅结合、情景交融。(2)整个晴天充满了生机活力。【解析】【考点定位】(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D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D(2012·大纲版)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落 叶 修睦注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注]修睦:晚唐诗人。(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                                   (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第一、三联从旁观者的角度描写了秋雨之后落叶的情态,而第二联中“思”、“信”的主体是落叶,使落叶人格化。 第二联插入一、三两联之间,使得全诗富于变化,别具情趣。(4分)(答出“思”、“信”两字的作用的,给2分;答出使全诗富于变化的,给2分)2、以松“立”与叶“落”二者的不同构成鲜明对比来表达作者对松树不凋的赞叹,强化了对落叶飘零的感慨。(4分)(答出构成对比的,给2分,能简要分析的,给2分)【解析】第一题重在考查诗歌意象描写的角度及其作用,答其他的描写角度和作用,也应该适当给分;第一小题设问的角度不太明确,因此学生答案应该可以是多样性的。第二题考查诗歌的手法和作者的情感。【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012·重庆)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鹧鸪天预报 [金]王 寂 秋后亭皋①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②,沙鸥相对不惊飞③。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注] ①亭皋:水边的平地。②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心。③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4分)【答案】(1)运用比拟写出了山水的变化。“晓云散去山腰瘦”,写出了晓 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暗含着晓云弥漫时想象中山峰的壮阔;“宿 雨来时水面肥”,既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水面的宽阔,又暗含着下 雨之前水面的窄狭。 【解析】先分析手法,再行解释,既然点明“变化”二字,就要从眼前的实景分析出暗含的虚景。如看到“散去”就要想到散去之前是什么样子。内容上题干已点明——写出了山水的变化,题干主要是要结合诗歌分析其表达效果。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按照这样的思路来答,会更好。【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艺术技巧的能力。(2)作者为何说“荒却溪南旧钓矶”?(2分)【答案】因为钓鱼是有机心之事,作者已忘机而不再钓鱼,所以说荒弃 旧钓矶。【解析】就结果找原因,首先确定范围在词的下阕,参考注释,找出“忘机”二字。【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理解诗歌从诗句开始,然后从整体上思考。【2011高考试题解析】二(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答案】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答案】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②化抽象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诗的抒情效果。③“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高考考点】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三(天津)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分)骤雨【宋】华岳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四库全书》(1)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2分)(2)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3分)(3)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3分)【答案】(1)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山又绿写出了下雨前后景色变化,隐含牧童因雨停而轻松的心情;不好,开篇写骤雨至,先声夺人,和结尾雨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如果把第五六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的重心,冲淡了艺术效果。好。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衬托出骤雨初至的紧张场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视角,增强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而按现在的顺序,在表达上略显突兀。【解析】第一题考查炼字。第二题考查对某一句的赏析。第三句考查谋篇布局。【高考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八(辽宁)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题郑防画夹五首①(其一) 黄庭坚惠崇②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③。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注]①郑防: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画夹:分页装潢的画册。②惠崇:北宋僧人,画家。擅长画雁、鹅、鹭鸶及水乡景色。③潇湘:指湘江,流入洞庭湖。8.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6分)【答案】作者看惠崇的一幅画,画面上烟雨笼罩湖面,天上掠过归雁;进而作者仿佛已由画境置身于现实的湖上,望着归雁,就想唤一条小船归去;突然,耳旁响起朋友的声音:这是一幅画。于是作者才发现自己是将画境当作真景了。作者从画面引出真景,再从真景返回画境。【解析】答出画境的,给2分;答出想象中的真景的,给2分;答出从画面引出想象中的真景、再返回画面的,给2分。意思对即可。9.古代有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者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画,这“太过”、太夸张了。你认为这个批评恰当吗?请简要说明理由。(5分)【答案】不恰当。表面看,这首诗确有不合常理之处,但其实十分高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因欣赏画中景而产生幻觉的以中国独特感觉,从而赞赏画的高度逼真。批评者确未能领悟诗的这种佳趣。【解析】答出诗表面不合理,其实很高秒的,给2分;能做简要说明的,给3分。意思对即可。如认为前人的说法恰当,只要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九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清明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锦山被烧死。(1)这首诗首联写抒情有什么特点?(4分)答: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运用拟人、对比的羞耻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哀景衬哀情。(2)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背景?(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表现了诗人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表现出诗人一种无奈的超脱。十(江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忆李白 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处指论诗。(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答案】①诗坛地位,无人能比;②诗的思想情趣,洒脱不凡;③诗歌风格,清新、俊逸。(2)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答案】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答案】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扬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以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十二(湖北)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登 城 望湖楼晚景 刘敞 苏轼雨映寒空半有无, 横风吹雨入楼斜,重楼闲上倚城隅。 壮观应须好句夸。浅深山色高低树, 雨过潮平江海碧,一片江南水墨图。 电光时掣紫金蛇。(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2分)(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2分)(3)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参考答案】(1)和风细雨。(2)①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蒙蒙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江南水墨图意境;②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承上启下。(3) ①刘诗通过写雨映寒空,山深树幽,倚楼眺 望的一幅水墨画,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幅江南水墨图。 ②苏诗通过写横风斜雨,潮江涌动,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雨 前,雨后的壮观美景 。 【解析】两首诗歌同为写景佳作,赏析时抓住诗人描写的景物,品味景物的特点,结合诗人的诗歌特点,全面赏析。(1)要填与“疾风骤雨”相反的词语,结合诗歌即可得出。(2)分析作用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答题,内容包括强调的内容和对主题情感的作用,形式包括对题目、开头、上文、下文和结尾的作用。(3)王国维以西方美学崇高的理论糅合中国古代美学阴阳柔刚说而提出:“美之为物有二种:一曰优美,一曰壮美。”若吾人与审美对象无利害关系,又毫无生活之欲存在,则“此时吾心宁静之状态,名之曰优美之情,而谓此物曰优美。若此物大不利于吾我人,而吾生活之意志为之破裂,因之意志遁去,而知力得独立之作用,以深观其物,吾人谓此物曰壮美,而谓其感情曰壮美之情”(《红楼梦》评论)。优美指审美主体在观赏具有审美价值的客观对象时,主客体之间所呈现出来的和谐统一的美。其特征是:1)和谐;2)在形式上具有小巧、和谐、精致、轻盈、绚丽、清新、秀丽、优雅等品格;3)是外观形式与美的内容的统一,具有静态、柔性的美,没有冲突、矛盾。壮美是凡事物能使人有崇高、严肃、雄壮之感者。【高考考点】默写常见名句名篇十五(福建)古代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晓至湖一上 [清]历鹗 出郭晓色微, 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 弥漫与天永。 折二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 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 泛泛逐清景三。 (选自《清诗选》) [注]① 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 (1) 这首诗情感丰富,请做分析。(3分) 答: 。(2) 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3分) 答: 。【答案】(1)答题要点:①喜爱幽静:“人意静”、“寒雾生”等;②亲近自然:“临水”、“稍见初日开”等;③向往自由:“学野凫”、“逐清景”等;④自由暂不可得的惆帐:“安得”。(意思对即可。)(2)答题要点: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的景致的深阔。②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阔、淡雅(或幽静、清新)。(其它看法,言之成理亦可。)【解析】第一小题要从诗歌的意象入手,找出打上作者情感络印的名词,挖掘作者隐含在“景语”里面的“情语”,此题并不难解。第二小题的诗句通俗易懂,设题相当开放,答案有好几种,关键要围绕表达技巧进行答题,只要能有理有据,言之成理即可得分。【高考考点】鉴赏古代文学作品思想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十七(北京)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示秬秸1张耒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遶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上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注释:1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7分)1下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C 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去担忧饼冷难卖。D 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二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答案】B【解析】B项“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错。文章的内容反映了民间疾苦,生存的艰难,语言风格平实朴素、明白如话,也不是诙谐风趣的特点,选项的解释不符合卖饼儿的心理。2 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答案】要点一:平实,没有华丽辞藻,明白如话,通俗浅显。举例:“捧盘出户”“市楼东西”等等,均无任何修饰之语。要点二:有韵味,写景、叙事,蕴含丰富。举例:开篇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写了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生活给予的同情和关怀,其他如“人未行”的空寂街景,“忧饼冷”的心态的表露,均语浅而意深。【解析】做此题,审题是关键,答题思路是诗歌“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在文本中的具体依据;拟写答案时,“平实”要从遣词造句的语言风格形式上来作答,“有韵味”要从内容上来探究。

李白诗歌论文答辩问题及答案大全

《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 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 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 何事入罗帏?  李白有相当数量的诗作描摹思妇的心理,《春思》是其中著名的一首。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春”字往往语带双关。它既指自然界的春天,又可以比喻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诗题“春思”之“春”,就包含着这样两层意思。  开头两句:“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可以视作“兴”。诗中的兴湟话闶蔷脱矍八���攀帜槠穑�饬骄淙匆韵喔粢T兜难唷⑶亓降氐拇禾炀拔锲鹦耍�奈�鹬隆?ldquo;燕草如碧丝”,当是出于思妇的悬想;“秦桑低绿枝”,才是思妇所目睹。把目力达不到的远景和眼前近景配置在一幅画面上,并且都从思妇一边写出,从逻辑上说,似乎有点乖碍,但从“写情”的角度来看,却是可通的。试想:仲春时节,桑叶繁茂,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盼望在燕地行役屯戍的丈夫早日归来;她根据自己平素与丈夫的恩爱相处和对丈夫的深切了解,料想远在燕地的丈夫此刻见到碧丝般的春草,也必然会萌生思归的念头。见春草而思归,语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首句化用《楚辞》语,浑成自然,不着痕迹。诗人巧妙地把握了思妇复杂的感情活动,用两处春光,兴两地相思,把想象与怀忆同眼前真景融合起来,据实构虚,造成诗的妙境。所以不仅起到了一般兴句所能起的烘托感情气氛的作用,而且还把思妇对于丈夫的真挚感情和他们夫妻之间心心相印的亲密关系传写出来了,这是一般的兴句所不易做到的。另外,这两句还运用了谐声双关。“丝”谐“思”,“枝”谐“知”,这恰和下文思归与“断肠”相关合,增强了诗句的音乐美与含蓄美。  三四两句直承兴句的理路而来,故仍从两地着笔:“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丈夫及春怀归,足慰离人愁肠。按理说,诗中的女主人公应该感到欣喜才是,而下句竟以“断肠”承之,这又似乎违背了一般人的心理,但如果联系上面的兴句细细体会,就会发现,这样写对表现思妇的感情又进了一层。元代萧士赟注李白集曾加以评述道:“燕北地寒,生草迟。当秦地柔桑低绿之时,燕草方生,兴其夫方萌怀归之志,犹燕草之方生。妾则思君之久,犹秦桑之已低绿也。”这一评述,揭示了兴句与所咏之词之间的微妙的关系。诗中看似于理不合之处,正是感情最为浓密所在。  旧时俗话说:“见多情易厌,见少情易变。”这首诗中的女主人公的可贵之处在于阔别而情愈深,迹疏而心不移。诗的最后两句是:“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诗人捕捉了思妇在春风吹入闺房,掀动罗帐的一霎那的心理活动,表现了她忠于所爱、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萧士赟说:“末句比喻此心贞洁,非外物所能动”,正好被他一语道着。从艺术上说,这两句让多情的思妇对着无情的春风发话,又仿佛是无理的,但用来表现独守春闺的特定环境中的思妇的情态,又令人感到真实可信。春风撩人,春思缠绵,申斥春风,正所以明志自警。以此作结,恰到好处。  无理而妙是古典诗歌中一个常见的艺术特征。从李白的这首诗中不难看出,所谓无理而妙,就是指在看似违背常理、常情的描写中,反而更深刻地表现了各种复杂的感情。

李白:假如让李白当现代某品牌的代言人,什么比较合适,并深入分析理由。(答案:可以代言雕刻制品的品牌。原因:关于李白有个故事:铁柱磨成针。表明某雕刻制品的品牌产品是经过精心雕刻打造的)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论文如何定题目首先看是什么专业的题目其次根据专业和教授的口味来定题目尽可能不要大众化(一)选题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应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本科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长,选择适当的论文题目,但所写论文要与本专业所学课程有关。(二)查阅资料、列出论文提纲题目选定后,要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开展调研和进行实验,搜集、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加工、提炼,然后列出详细的写作提纲。(三)完成初稿根据所列提纲,按指导教师的意见认真完成初稿。(四)定稿初稿须经指导教师审阅,并按其意见和要求进行修改,然后定稿。您的古代文学专业的论文具体题目是什么?准备往哪个方向写呢?有什么要求呢论文是需要多少字呢开题报告 任务书 都搞定了不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论文想写好,先要找好相关资料,列好大纲,确定好题目,老师同意后在下笔,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可以直接问我,希望可以帮到你。以下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供你参考 1 《诗经》分类研究(情诗、思妇诗、离别诗等) 2 先秦诸子文研究(《论语》、《庄子》、《孟子》、先秦寓言等) 3 屈原与楚辞研究(生平、悲剧成因、作品辨伪、思想与艺术等) 4 中国文学批评史专家专著专论研究 5 亡国之音哀以思——论李煜词 6 柳永词的雅和俗 7 论柳永对苏轼词的影响 8 苏轼的人品与词风 9 李清照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 10 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的比较 11 论秦观词的艺术特色 12 论黄庭坚的瘦硬诗风 13 《三国演义》和历史文学创作问题 14 《水浒传》主题辨析 15 汤显祖戏曲观的研究 16 《聊斋志异》爱情题材论 17 《红楼梦》主要人物形象论 18 简论中唐多情传奇 19 从李贺诗看其“鬼才”之名 20 简论李商隐的咏史诗 21 李商隐的“无题诗”的艺术特色 22 简论中唐多情传奇 23 李煜词评价之我见 24 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25 豪放大师苏轼的婉约词 26 论关汉卿喜剧之“双璧”《救风尘》与《望江亭》 27 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任选一部)中的女性艺术形象试论 28 《三言》中爱情作品的反封建倾向 29 《红楼梦》中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试论 30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女性悲剧 31 谈影视剧中历史题材作品的时代精神与当代意识 32 论《三国演义》塑造诸葛亮的艺术经验 33 论《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特色 34 论《西游记》的孙悟空形象 35 论《牡丹亭》的杜丽娘形象 36 论“三言二拍”表现的市民生活特色 37 论《桃花扇》的李香君形象 38 论《桃花扇》的结构艺术 39 论《儒林外史》对八股科举制的批判 40 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41 论论李汝珍的《镜花缘》 42 论二晏词 43 论苏轼的散文特色 44 论陆游晚年的思想和诗歌创作 45 从林逋的咏梅诗到姜夔咏梅诗 46 辛弃疾词与南宋理学的关系 47 论元杂剧中的包公形象 48 论《西厢记》中张生的形象 49 论元杂剧中的李逵形象 50 贾谊论 51 《史记》人物传记所体现审美情趣 52 《史记》人物传记中人物形象分析 53 汉乐府诗分析 54 陶渊明的人格和诗风 55 南北朝乐府民歌艺术风格比较 56 正始文学与建安文学异同论 57 论曹植诗歌的整体风格 58 魏晋隐士与魏晋文学 59 《世说新语》刻画人物 60 魏晋南北朝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 61 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比较 62 《西厢记》的传播 63 元杂剧的题目正名 64 元刊本杂剧中的角色问题 65 《窦娥冤》的悲剧特征 66 三国演义的成书问题 67 《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 68 牡丹亭》的传播 69 《红楼梦》中改名问题 70 石头传说与贾宝玉形象 71 石头传说与孙悟空形象 72 传奇戏的文人化问题 73 戏曲的案头化研究 74 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的变化及意义 75 《桃花扇》中的女性问题 76 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 77 论辛词的英雄情节 78 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 79 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 80 论韩愈的“以文为诗”。 81 “清空骚雅”、“幽韵冷香”的白石词。 82 关于白居易《新乐府的评价 83 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 84 韩愈散文的艺术风格 85 元散曲的艺术风格 86 柳宗元的寓言创作 87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88 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 89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90 论杜牧的七言绝句 91 论归有光的散文 92 论李商隐的无题诗 93 《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94 西蜀词与南唐词之比较 95 论《西游记》的诙谐风格 96 欧阳修词的艺术风格 97 《金瓶梅》人物论 98 欧阳修散文的情韵美 99 “三言”“二拍”中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 100 王安石后期的诗歌 101 论纳兰性德词 102 苏轼词的主导风格 103 《桃花扇》人物论 104 秦观词的婉约风格 105 《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106 《红楼梦》的悲剧精神 107 论易安体 108 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 109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110 论晴雯形象的人性内涵 111 论林黛玉的人生悲剧 112 关汉卿性格浅析 113 王维诗中的禅趣 114 浅析王熙凤的理家才能 115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116 试析《红楼梦》人物——惜春 117 浅谈《莺莺传》的写情艺术 118 论《窦娥冤》的艺术特色 119 论苏轼元佑时期的创作特点 120 浅论范进中举 121 浅论林黛玉的性格 122 苏轼词浅析 123 浅析古人交友之道及现实意义 124 浅析陶渊明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 125 论陶渊明的矛盾思想 126 浅谈陶渊明的出仕与归隐 127 浅议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128 浅谈王维诗中的禅趣 129 杜甫诗浅论 130 论李贺诗歌的色彩表现艺术 131 论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的艺术特色 132 论苏轼的“以诗为词” 133 论晴雯 134 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变化 135 薛宝钗形象塑造浅析 136 论李白的山水诗 137 《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研究 138 陶渊明与鸟(酒、自然等) 139 王熙凤形象浅论 140 浅析辛弃疾词中的豪壮之气 141 论稼轩词的爱国主义精神 142 浅析唐代诗人笔下的闺怨诗 143 浅谈《金瓶梅》的讽刺艺术 144 浅论李贺的诗风及成因 145 浅谈陶渊明的人生价值观念 146 浅析薛宝钗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 147 浅论王维诗中的禅趣 148 浅析鲁智深形象 149 论李白诗歌的创作风格 150 浅论苏轼诗中的自然美 151 浅论杜甫的诗歌艺术成就 152 平儿形象分析 153 浅析大历诗风 154 浅论魏延的性格悲剧 155 浅论李清照词“别是一家”的思想 156 论范成大的田园诗 157 论陆游作品中爱国思想的一贯性 158 中国古代洪水神话考论 159 《诗经》燕飨诗的场面描写 160 《离骚》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 161 《战国策》中策士言辞的抒情化特征 162 《庄子》中的畸人描写及其思想蕴涵 163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164 《左传》中行人引诗分析 165 《孟子》文章的论辩技巧 166 《庄子》寓言的场景描写 167 宋玉赋试论 168 贾谊政论文的策士风范 169 司马相如赋的现实政治企向 170 论《史记》中下层人物的描写 171 汉乐府民歌的讽谕特征 172 论蔡邕的碑体文 173 曹植诗风的衍变 174 潘岳哀诔文的创作特色 175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 176 梁园文人群体的辞赋创作 177 汉武帝时期赋家考论 178 《史记》人物合传的结构安排 179 《古诗十九首》中的人生思考 180 邺下文人的游宴活动与游宴诗创作 181 阮籍咏怀诗的抒情特征 182 左思咏史诗的咏怀特质 183 谢灵运山水诗的摹象特点 184 宫体诗的女性描写 185 论《文选》对诗的分类 186 论南宋雅词 187 《世说新语》的语言风格 188 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与诗歌创作 189 王维诗中的禅趣 190 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的诗歌创作 191 论盛唐时期绝句的特色 192 论柳宗元的山水游记 193 论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 194 岑参边塞诗初探 195 论李白的梦诗 196 论白居易的感伤诗 197 韩孟诗派的艺术追求 198 晚唐苦吟派诗人的创作心态 199 论中唐传奇的创作特色 200 试论西昆体的艺术风格 201 论欧阳修记体文的创作特色 202 论苏轼诗 203 论陆游的爱国诗 204 论辛弃疾词对清词的影响 205 李清照词的艺术个性 206 柳永词的语言特点 207 苏轼对词境的开拓 208 贺铸词的艺术个性 209 论诚斋体 210 宋末逸民诗初探 211 王安石散文的写作风格 212 论关汉卿的喜剧创作 213 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 214 论《倩女离魂》的艺术特点 215 《高祖还乡》的讽刺艺术 216 《水浒传》的忠义观 217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218 猪八戒形象分析 219 论唐僧与孙悟空的矛盾冲突 220 公安派的小品文创作 221 《金瓶梅》的家庭生活描写 222 《西厢记》的继承与创新 223 《琵琶记》悲剧意蕴分析 224 元代少数民族诗人的诗歌创作 225 论词在元明时期的衰落 226 宋江形象分析 227 《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 228 论西门庆形象的文化警示意义 229 “三言”“二拍”中的风尘女性 230 李贽“童心说”的文学价值 231 论《西游记》的成书 232 清初历史剧兴盛原因初探 233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叙事模式 234 《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 235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236 大观园的文化意义 237 《红楼梦》的梦幻描写及其意义 238 《长生殿》的爱情观 239 《桃花扇》的结构艺术 240 《儒林外史》的批判意识 241 论贾宝玉的人生悲剧 242 论清诗的宗唐宗宋之争 243 论桐城义法 244 张飞、李逵形象塑造比较 245 花间词的艺术成就 246 《红楼梦》中的丫环群象 247 论魏晋散文的骈俪化倾向 248 论归有光的散文创作 249 论清词中兴 250 论晚唐的怀古咏史诗 251 论常州词派的词学思想 252 论《史记》对后世小说创作的影响 253 宋代豪放词的艺术风格 254 论明清小说题材的嬗变 255 《文心雕龙》对创作构思的分析 256 严羽《沧浪诗话》以禅喻诗分析 257 道家虚静说对古代诗歌创作论的影响

李白诗歌论文答辩题目及答案

《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 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 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 何事入罗帏?  李白有相当数量的诗作描摹思妇的心理,《春思》是其中著名的一首。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春”字往往语带双关。它既指自然界的春天,又可以比喻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诗题“春思”之“春”,就包含着这样两层意思。  开头两句:“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可以视作“兴”。诗中的兴湟话闶蔷脱矍八���攀帜槠穑�饬骄淙匆韵喔粢T兜难唷⑶亓降氐拇禾炀拔锲鹦耍�奈�鹬隆?ldquo;燕草如碧丝”,当是出于思妇的悬想;“秦桑低绿枝”,才是思妇所目睹。把目力达不到的远景和眼前近景配置在一幅画面上,并且都从思妇一边写出,从逻辑上说,似乎有点乖碍,但从“写情”的角度来看,却是可通的。试想:仲春时节,桑叶繁茂,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盼望在燕地行役屯戍的丈夫早日归来;她根据自己平素与丈夫的恩爱相处和对丈夫的深切了解,料想远在燕地的丈夫此刻见到碧丝般的春草,也必然会萌生思归的念头。见春草而思归,语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首句化用《楚辞》语,浑成自然,不着痕迹。诗人巧妙地把握了思妇复杂的感情活动,用两处春光,兴两地相思,把想象与怀忆同眼前真景融合起来,据实构虚,造成诗的妙境。所以不仅起到了一般兴句所能起的烘托感情气氛的作用,而且还把思妇对于丈夫的真挚感情和他们夫妻之间心心相印的亲密关系传写出来了,这是一般的兴句所不易做到的。另外,这两句还运用了谐声双关。“丝”谐“思”,“枝”谐“知”,这恰和下文思归与“断肠”相关合,增强了诗句的音乐美与含蓄美。  三四两句直承兴句的理路而来,故仍从两地着笔:“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丈夫及春怀归,足慰离人愁肠。按理说,诗中的女主人公应该感到欣喜才是,而下句竟以“断肠”承之,这又似乎违背了一般人的心理,但如果联系上面的兴句细细体会,就会发现,这样写对表现思妇的感情又进了一层。元代萧士赟注李白集曾加以评述道:“燕北地寒,生草迟。当秦地柔桑低绿之时,燕草方生,兴其夫方萌怀归之志,犹燕草之方生。妾则思君之久,犹秦桑之已低绿也。”这一评述,揭示了兴句与所咏之词之间的微妙的关系。诗中看似于理不合之处,正是感情最为浓密所在。  旧时俗话说:“见多情易厌,见少情易变。”这首诗中的女主人公的可贵之处在于阔别而情愈深,迹疏而心不移。诗的最后两句是:“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诗人捕捉了思妇在春风吹入闺房,掀动罗帐的一霎那的心理活动,表现了她忠于所爱、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萧士赟说:“末句比喻此心贞洁,非外物所能动”,正好被他一语道着。从艺术上说,这两句让多情的思妇对着无情的春风发话,又仿佛是无理的,但用来表现独守春闺的特定环境中的思妇的情态,又令人感到真实可信。春风撩人,春思缠绵,申斥春风,正所以明志自警。以此作结,恰到好处。  无理而妙是古典诗歌中一个常见的艺术特征。从李白的这首诗中不难看出,所谓无理而妙,就是指在看似违背常理、常情的描写中,反而更深刻地表现了各种复杂的感情。

论文如何定题目首先看是什么专业的题目其次根据专业和教授的口味来定题目尽可能不要大众化(一)选题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应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本科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长,选择适当的论文题目,但所写论文要与本专业所学课程有关。(二)查阅资料、列出论文提纲题目选定后,要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开展调研和进行实验,搜集、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加工、提炼,然后列出详细的写作提纲。(三)完成初稿根据所列提纲,按指导教师的意见认真完成初稿。(四)定稿初稿须经指导教师审阅,并按其意见和要求进行修改,然后定稿。您的古代文学专业的论文具体题目是什么?准备往哪个方向写呢?有什么要求呢论文是需要多少字呢开题报告 任务书 都搞定了不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论文想写好,先要找好相关资料,列好大纲,确定好题目,老师同意后在下笔,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可以直接问我,希望可以帮到你。以下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供你参考 1 《诗经》分类研究(情诗、思妇诗、离别诗等) 2 先秦诸子文研究(《论语》、《庄子》、《孟子》、先秦寓言等) 3 屈原与楚辞研究(生平、悲剧成因、作品辨伪、思想与艺术等) 4 中国文学批评史专家专著专论研究 5 亡国之音哀以思——论李煜词 6 柳永词的雅和俗 7 论柳永对苏轼词的影响 8 苏轼的人品与词风 9 李清照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 10 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的比较 11 论秦观词的艺术特色 12 论黄庭坚的瘦硬诗风 13 《三国演义》和历史文学创作问题 14 《水浒传》主题辨析 15 汤显祖戏曲观的研究 16 《聊斋志异》爱情题材论 17 《红楼梦》主要人物形象论 18 简论中唐多情传奇 19 从李贺诗看其“鬼才”之名 20 简论李商隐的咏史诗 21 李商隐的“无题诗”的艺术特色 22 简论中唐多情传奇 23 李煜词评价之我见 24 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25 豪放大师苏轼的婉约词 26 论关汉卿喜剧之“双璧”《救风尘》与《望江亭》 27 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任选一部)中的女性艺术形象试论 28 《三言》中爱情作品的反封建倾向 29 《红楼梦》中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试论 30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女性悲剧 31 谈影视剧中历史题材作品的时代精神与当代意识 32 论《三国演义》塑造诸葛亮的艺术经验 33 论《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特色 34 论《西游记》的孙悟空形象 35 论《牡丹亭》的杜丽娘形象 36 论“三言二拍”表现的市民生活特色 37 论《桃花扇》的李香君形象 38 论《桃花扇》的结构艺术 39 论《儒林外史》对八股科举制的批判 40 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41 论论李汝珍的《镜花缘》 42 论二晏词 43 论苏轼的散文特色 44 论陆游晚年的思想和诗歌创作 45 从林逋的咏梅诗到姜夔咏梅诗 46 辛弃疾词与南宋理学的关系 47 论元杂剧中的包公形象 48 论《西厢记》中张生的形象 49 论元杂剧中的李逵形象 50 贾谊论 51 《史记》人物传记所体现审美情趣 52 《史记》人物传记中人物形象分析 53 汉乐府诗分析 54 陶渊明的人格和诗风 55 南北朝乐府民歌艺术风格比较 56 正始文学与建安文学异同论 57 论曹植诗歌的整体风格 58 魏晋隐士与魏晋文学 59 《世说新语》刻画人物 60 魏晋南北朝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 61 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比较 62 《西厢记》的传播 63 元杂剧的题目正名 64 元刊本杂剧中的角色问题 65 《窦娥冤》的悲剧特征 66 三国演义的成书问题 67 《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 68 牡丹亭》的传播 69 《红楼梦》中改名问题 70 石头传说与贾宝玉形象 71 石头传说与孙悟空形象 72 传奇戏的文人化问题 73 戏曲的案头化研究 74 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的变化及意义 75 《桃花扇》中的女性问题 76 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 77 论辛词的英雄情节 78 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 79 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 80 论韩愈的“以文为诗”。 81 “清空骚雅”、“幽韵冷香”的白石词。 82 关于白居易《新乐府的评价 83 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 84 韩愈散文的艺术风格 85 元散曲的艺术风格 86 柳宗元的寓言创作 87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88 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 89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90 论杜牧的七言绝句 91 论归有光的散文 92 论李商隐的无题诗 93 《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94 西蜀词与南唐词之比较 95 论《西游记》的诙谐风格 96 欧阳修词的艺术风格 97 《金瓶梅》人物论 98 欧阳修散文的情韵美 99 “三言”“二拍”中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 100 王安石后期的诗歌 101 论纳兰性德词 102 苏轼词的主导风格 103 《桃花扇》人物论 104 秦观词的婉约风格 105 《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106 《红楼梦》的悲剧精神 107 论易安体 108 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 109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110 论晴雯形象的人性内涵 111 论林黛玉的人生悲剧 112 关汉卿性格浅析 113 王维诗中的禅趣 114 浅析王熙凤的理家才能 115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116 试析《红楼梦》人物——惜春 117 浅谈《莺莺传》的写情艺术 118 论《窦娥冤》的艺术特色 119 论苏轼元佑时期的创作特点 120 浅论范进中举 121 浅论林黛玉的性格 122 苏轼词浅析 123 浅析古人交友之道及现实意义 124 浅析陶渊明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 125 论陶渊明的矛盾思想 126 浅谈陶渊明的出仕与归隐 127 浅议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128 浅谈王维诗中的禅趣 129 杜甫诗浅论 130 论李贺诗歌的色彩表现艺术 131 论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的艺术特色 132 论苏轼的“以诗为词” 133 论晴雯 134 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变化 135 薛宝钗形象塑造浅析 136 论李白的山水诗 137 《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研究 138 陶渊明与鸟(酒、自然等) 139 王熙凤形象浅论 140 浅析辛弃疾词中的豪壮之气 141 论稼轩词的爱国主义精神 142 浅析唐代诗人笔下的闺怨诗 143 浅谈《金瓶梅》的讽刺艺术 144 浅论李贺的诗风及成因 145 浅谈陶渊明的人生价值观念 146 浅析薛宝钗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 147 浅论王维诗中的禅趣 148 浅析鲁智深形象 149 论李白诗歌的创作风格 150 浅论苏轼诗中的自然美 151 浅论杜甫的诗歌艺术成就 152 平儿形象分析 153 浅析大历诗风 154 浅论魏延的性格悲剧 155 浅论李清照词“别是一家”的思想 156 论范成大的田园诗 157 论陆游作品中爱国思想的一贯性 158 中国古代洪水神话考论 159 《诗经》燕飨诗的场面描写 160 《离骚》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 161 《战国策》中策士言辞的抒情化特征 162 《庄子》中的畸人描写及其思想蕴涵 163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164 《左传》中行人引诗分析 165 《孟子》文章的论辩技巧 166 《庄子》寓言的场景描写 167 宋玉赋试论 168 贾谊政论文的策士风范 169 司马相如赋的现实政治企向 170 论《史记》中下层人物的描写 171 汉乐府民歌的讽谕特征 172 论蔡邕的碑体文 173 曹植诗风的衍变 174 潘岳哀诔文的创作特色 175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 176 梁园文人群体的辞赋创作 177 汉武帝时期赋家考论 178 《史记》人物合传的结构安排 179 《古诗十九首》中的人生思考 180 邺下文人的游宴活动与游宴诗创作 181 阮籍咏怀诗的抒情特征 182 左思咏史诗的咏怀特质 183 谢灵运山水诗的摹象特点 184 宫体诗的女性描写 185 论《文选》对诗的分类 186 论南宋雅词 187 《世说新语》的语言风格 188 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与诗歌创作 189 王维诗中的禅趣 190 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的诗歌创作 191 论盛唐时期绝句的特色 192 论柳宗元的山水游记 193 论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 194 岑参边塞诗初探 195 论李白的梦诗 196 论白居易的感伤诗 197 韩孟诗派的艺术追求 198 晚唐苦吟派诗人的创作心态 199 论中唐传奇的创作特色 200 试论西昆体的艺术风格 201 论欧阳修记体文的创作特色 202 论苏轼诗 203 论陆游的爱国诗 204 论辛弃疾词对清词的影响 205 李清照词的艺术个性 206 柳永词的语言特点 207 苏轼对词境的开拓 208 贺铸词的艺术个性 209 论诚斋体 210 宋末逸民诗初探 211 王安石散文的写作风格 212 论关汉卿的喜剧创作 213 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 214 论《倩女离魂》的艺术特点 215 《高祖还乡》的讽刺艺术 216 《水浒传》的忠义观 217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218 猪八戒形象分析 219 论唐僧与孙悟空的矛盾冲突 220 公安派的小品文创作 221 《金瓶梅》的家庭生活描写 222 《西厢记》的继承与创新 223 《琵琶记》悲剧意蕴分析 224 元代少数民族诗人的诗歌创作 225 论词在元明时期的衰落 226 宋江形象分析 227 《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 228 论西门庆形象的文化警示意义 229 “三言”“二拍”中的风尘女性 230 李贽“童心说”的文学价值 231 论《西游记》的成书 232 清初历史剧兴盛原因初探 233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叙事模式 234 《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 235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236 大观园的文化意义 237 《红楼梦》的梦幻描写及其意义 238 《长生殿》的爱情观 239 《桃花扇》的结构艺术 240 《儒林外史》的批判意识 241 论贾宝玉的人生悲剧 242 论清诗的宗唐宗宋之争 243 论桐城义法 244 张飞、李逵形象塑造比较 245 花间词的艺术成就 246 《红楼梦》中的丫环群象 247 论魏晋散文的骈俪化倾向 248 论归有光的散文创作 249 论清词中兴 250 论晚唐的怀古咏史诗 251 论常州词派的词学思想 252 论《史记》对后世小说创作的影响 253 宋代豪放词的艺术风格 254 论明清小说题材的嬗变 255 《文心雕龙》对创作构思的分析 256 严羽《沧浪诗话》以禅喻诗分析 257 道家虚静说对古代诗歌创作论的影响

SI don ' know

201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鉴赏练习一、【三年高考】【2012高考试题解析】(2012·全国新课标)(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思 远 人 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5分) “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关系是: “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 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解析】本题是针对下阕人物形象的把握,诗句意为“弹洒不尽的那两行珠泪,还当窗滴下来,并滴进了砚台中,就用它来研磨香墨。正因无处寄书,更增悲感而弹泪,泪弹不尽,而临窗滴下,有砚承泪,遂以研墨作书。写到别来、此情深处’,墨中纸上,情与泪粘合为一,不辨何者为泪,何者为情。故不谓笺色之红因泪而淡,却谓红笺之色因情深而无。”因此,“就砚旋研墨” 与“临窗滴”有暗指关系,意在强调思念之深情。【考点定位】鉴赏诗歌表达技巧。(2012·天津)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8分)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通“正”(1)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2) 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3分)(3) 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答案】参考:(1)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2)修辞:对偶、借代。炼字:“逢”“忙”。色彩:“碧”“黄”。情感:喜爱之情。(3)采菊东篱下 率性自然 超凡脱俗【解析】第(1)题考查对诗歌中形象的把握情况。赏析诗歌中的形象,首先要立足诗歌内容,然后再结合诗中的文字。第(2)题考查诗句的赏析。其实对诗句的赏析,也要体现在对诗句中具体的字赏析。第(3)题是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和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2012·四川)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子 规【注】[元]曹伯启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5分) 【答案】(1)答案要点:“空”字既传神地描绘出贪夫倦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3分)(2)答案要点: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人归去,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②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③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④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5分)【解析】第(1)题是炼字题,“空”在学过的许多古诗中出现过,学生并不陌生。只要抓住意象“贪夫”的心理和情感,结合思归的主题,就能推出答案。第(2)题是情感和意象题,从标题“子规”不难看出思乡难归的情感主题。任意选择诗歌中的两个意象,结合情感主题分析即可。【考点定位】古诗鉴赏。16.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4分)【答案】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解析】情与景分为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和情景交融。首联情景交融,颔联直接抒情。【考点定位】鉴赏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备考建议】抒情方式分类特点例句简析直接抒情直抒胸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要任何附着物,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间接抒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情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借景抒情白居易《草》[来源: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即由“景”生“情”。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抒情方式。寓情于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怀着特有的情感去看眼前景象,这种景象自然带上了诗人情感的色彩。情景交融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抒情与写景达到了浑然一体,自然天成的程度。托物言志陆游《卜算子·咏梅》即借描写其他事物,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和品格。(2012·江西版)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江城子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①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变做:纵使。(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4分)【答案】意象的内涵:杨柳,代指初春季节,暗喻男女离别。飞絮,代指暮春季节,暗喻青春流逝。(2分)表达的情感:伤春忧时之愁,久别怀人之情。(2分)【解析】此问难度不大,杨柳、飞絮是古诗歌常见的意象。【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对古诗词常见意象的理解和情感分析。(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4分)【答案】相同点:①写出了愁之深广绵长。②比喻手法及艺术效果:以水喻愁,比喻生动形象。(2分)不同点:①感情及其程度:李词写的是家国之愁,秦词写的是儿女之情,且秦词愁情的程度比李词略有加深;②表现手法:秦词是对李词的翻新,不是直接以水喻愁,而是以春水比拟泪水,再以泪写愁,写法曲折。(2分)【解析】注意题目要求,既要答同,又要析异。结合词句从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对古诗词语言的比较鉴赏和综合评价能力。(2012·湖南版)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梦江南 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⑴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考点定位】此题考查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解析】解题的关键在第二句的“天涯”,由此可知,诗中主人公内怀离思,感情怅惘凄伤。【答案】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考点定位】此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解析】鉴赏人物形象的技巧之一是通过意象分析。意象“月”承前表达离思,“不知心里事”表现人物形象的孤独处境和凄凉心情。意象“水”和“花”,表现了自叹自怜的心境。【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⑶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考点定位】此题考查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处境为D级。【解析】此句的表达技巧是借景抒情,或答成情景交融。两种景物分别表现不同的情怀。“摇曳树”象征起伏不定的阵阵思念;“碧云斜”表现了低沉、伤感的心情。【答案】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2012·湖南版)10.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破讷沙头雁正飞, 鸊鹈泉②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 满碛寒光生铁衣。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鸊鹈泉:泉水名。(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______诗。(2分)【答案】边塞【解析】诗歌描写“破讷沙”“鸊鹈泉”等边塞风光和“铁衣”等军旅生活,属于边塞诗的范畴。【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把握能力。(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m【答案】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2分)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2分)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2分)【解析】意境的赏析要抓住景物描写中的意象,逐句解说画面,体会诗人情感。全诗撷取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场景,景物有“大漠辽远、大雁高飞”和“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意境雄浑壮美,将士情感也复杂,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更有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和评价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 ,鉴赏评价(2012·广东)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余杭四月[元] 白珽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闻,养蚕人家为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提示(1)列锦、远近高低、动静结合、有色有态、视嗅结合、情景交融。(2)整个晴天充满了生机活力。【解析】【考点定位】(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D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D(2012·大纲版)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落 叶 修睦注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注]修睦:晚唐诗人。(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                                   (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第一、三联从旁观者的角度描写了秋雨之后落叶的情态,而第二联中“思”、“信”的主体是落叶,使落叶人格化。 第二联插入一、三两联之间,使得全诗富于变化,别具情趣。(4分)(答出“思”、“信”两字的作用的,给2分;答出使全诗富于变化的,给2分)2、以松“立”与叶“落”二者的不同构成鲜明对比来表达作者对松树不凋的赞叹,强化了对落叶飘零的感慨。(4分)(答出构成对比的,给2分,能简要分析的,给2分)【解析】第一题重在考查诗歌意象描写的角度及其作用,答其他的描写角度和作用,也应该适当给分;第一小题设问的角度不太明确,因此学生答案应该可以是多样性的。第二题考查诗歌的手法和作者的情感。【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012·重庆)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鹧鸪天预报 [金]王 寂 秋后亭皋①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②,沙鸥相对不惊飞③。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注] ①亭皋:水边的平地。②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心。③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4分)【答案】(1)运用比拟写出了山水的变化。“晓云散去山腰瘦”,写出了晓 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暗含着晓云弥漫时想象中山峰的壮阔;“宿 雨来时水面肥”,既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水面的宽阔,又暗含着下 雨之前水面的窄狭。 【解析】先分析手法,再行解释,既然点明“变化”二字,就要从眼前的实景分析出暗含的虚景。如看到“散去”就要想到散去之前是什么样子。内容上题干已点明——写出了山水的变化,题干主要是要结合诗歌分析其表达效果。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按照这样的思路来答,会更好。【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艺术技巧的能力。(2)作者为何说“荒却溪南旧钓矶”?(2分)【答案】因为钓鱼是有机心之事,作者已忘机而不再钓鱼,所以说荒弃 旧钓矶。【解析】就结果找原因,首先确定范围在词的下阕,参考注释,找出“忘机”二字。【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理解诗歌从诗句开始,然后从整体上思考。【2011高考试题解析】二(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答案】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答案】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②化抽象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诗的抒情效果。③“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高考考点】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三(天津)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分)骤雨【宋】华岳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四库全书》(1)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2分)(2)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3分)(3)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3分)【答案】(1)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山又绿写出了下雨前后景色变化,隐含牧童因雨停而轻松的心情;不好,开篇写骤雨至,先声夺人,和结尾雨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如果把第五六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的重心,冲淡了艺术效果。好。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衬托出骤雨初至的紧张场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视角,增强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而按现在的顺序,在表达上略显突兀。【解析】第一题考查炼字。第二题考查对某一句的赏析。第三句考查谋篇布局。【高考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八(辽宁)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题郑防画夹五首①(其一) 黄庭坚惠崇②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③。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注]①郑防: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画夹:分页装潢的画册。②惠崇:北宋僧人,画家。擅长画雁、鹅、鹭鸶及水乡景色。③潇湘:指湘江,流入洞庭湖。8.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6分)【答案】作者看惠崇的一幅画,画面上烟雨笼罩湖面,天上掠过归雁;进而作者仿佛已由画境置身于现实的湖上,望着归雁,就想唤一条小船归去;突然,耳旁响起朋友的声音:这是一幅画。于是作者才发现自己是将画境当作真景了。作者从画面引出真景,再从真景返回画境。【解析】答出画境的,给2分;答出想象中的真景的,给2分;答出从画面引出想象中的真景、再返回画面的,给2分。意思对即可。9.古代有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者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画,这“太过”、太夸张了。你认为这个批评恰当吗?请简要说明理由。(5分)【答案】不恰当。表面看,这首诗确有不合常理之处,但其实十分高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因欣赏画中景而产生幻觉的以中国独特感觉,从而赞赏画的高度逼真。批评者确未能领悟诗的这种佳趣。【解析】答出诗表面不合理,其实很高秒的,给2分;能做简要说明的,给3分。意思对即可。如认为前人的说法恰当,只要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九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清明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锦山被烧死。(1)这首诗首联写抒情有什么特点?(4分)答: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运用拟人、对比的羞耻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哀景衬哀情。(2)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背景?(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表现了诗人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表现出诗人一种无奈的超脱。十(江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忆李白 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处指论诗。(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答案】①诗坛地位,无人能比;②诗的思想情趣,洒脱不凡;③诗歌风格,清新、俊逸。(2)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答案】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答案】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扬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以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十二(湖北)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登 城 望湖楼晚景 刘敞 苏轼雨映寒空半有无, 横风吹雨入楼斜,重楼闲上倚城隅。 壮观应须好句夸。浅深山色高低树, 雨过潮平江海碧,一片江南水墨图。 电光时掣紫金蛇。(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2分)(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2分)(3)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参考答案】(1)和风细雨。(2)①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蒙蒙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江南水墨图意境;②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承上启下。(3) ①刘诗通过写雨映寒空,山深树幽,倚楼眺 望的一幅水墨画,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幅江南水墨图。 ②苏诗通过写横风斜雨,潮江涌动,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雨 前,雨后的壮观美景 。 【解析】两首诗歌同为写景佳作,赏析时抓住诗人描写的景物,品味景物的特点,结合诗人的诗歌特点,全面赏析。(1)要填与“疾风骤雨”相反的词语,结合诗歌即可得出。(2)分析作用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答题,内容包括强调的内容和对主题情感的作用,形式包括对题目、开头、上文、下文和结尾的作用。(3)王国维以西方美学崇高的理论糅合中国古代美学阴阳柔刚说而提出:“美之为物有二种:一曰优美,一曰壮美。”若吾人与审美对象无利害关系,又毫无生活之欲存在,则“此时吾心宁静之状态,名之曰优美之情,而谓此物曰优美。若此物大不利于吾我人,而吾生活之意志为之破裂,因之意志遁去,而知力得独立之作用,以深观其物,吾人谓此物曰壮美,而谓其感情曰壮美之情”(《红楼梦》评论)。优美指审美主体在观赏具有审美价值的客观对象时,主客体之间所呈现出来的和谐统一的美。其特征是:1)和谐;2)在形式上具有小巧、和谐、精致、轻盈、绚丽、清新、秀丽、优雅等品格;3)是外观形式与美的内容的统一,具有静态、柔性的美,没有冲突、矛盾。壮美是凡事物能使人有崇高、严肃、雄壮之感者。【高考考点】默写常见名句名篇十五(福建)古代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晓至湖一上 [清]历鹗 出郭晓色微, 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 弥漫与天永。 折二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 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 泛泛逐清景三。 (选自《清诗选》) [注]① 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 (1) 这首诗情感丰富,请做分析。(3分) 答: 。(2) 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3分) 答: 。【答案】(1)答题要点:①喜爱幽静:“人意静”、“寒雾生”等;②亲近自然:“临水”、“稍见初日开”等;③向往自由:“学野凫”、“逐清景”等;④自由暂不可得的惆帐:“安得”。(意思对即可。)(2)答题要点: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的景致的深阔。②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阔、淡雅(或幽静、清新)。(其它看法,言之成理亦可。)【解析】第一小题要从诗歌的意象入手,找出打上作者情感络印的名词,挖掘作者隐含在“景语”里面的“情语”,此题并不难解。第二小题的诗句通俗易懂,设题相当开放,答案有好几种,关键要围绕表达技巧进行答题,只要能有理有据,言之成理即可得分。【高考考点】鉴赏古代文学作品思想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十七(北京)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示秬秸1张耒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遶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上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注释:1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7分)1下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C 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去担忧饼冷难卖。D 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二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答案】B【解析】B项“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错。文章的内容反映了民间疾苦,生存的艰难,语言风格平实朴素、明白如话,也不是诙谐风趣的特点,选项的解释不符合卖饼儿的心理。2 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答案】要点一:平实,没有华丽辞藻,明白如话,通俗浅显。举例:“捧盘出户”“市楼东西”等等,均无任何修饰之语。要点二:有韵味,写景、叙事,蕴含丰富。举例:开篇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写了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生活给予的同情和关怀,其他如“人未行”的空寂街景,“忧饼冷”的心态的表露,均语浅而意深。【解析】做此题,审题是关键,答题思路是诗歌“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在文本中的具体依据;拟写答案时,“平实”要从遣词造句的语言风格形式上来作答,“有韵味”要从内容上来探究。

李白诗歌论文答辩问题及答案

1、论文研究的方向、目的及意义。2、研究的技术路线。3、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 2、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3、全文的基本框架、基本结构是如何安排的?我认为这三个是最基本的。

关键是看你对什么有兴趣或对什么了解得多。 第一个题目对于大学生来说恐怕新课标没几个知道的,所以写起来麻烦些;如果对李白的诗歌不熟悉,同样第三个也有困难。 第二个很好写,不过对论文来说最重要的是论据要充分,第一、三个很好找到相关材料。 而第二个就不好说了,因为兴趣的培养是多方面的,要想写好就得找各个方面的材料,这样看来其实难度也就都差不多了。 所以还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决定吧。其实这三个都不是太难,只要努力都可以写好的。

略谈语文教学兴趣的培养,这个比较好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