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中学环境教育论文题目大全及范围

发布时间:2024-07-04 06:10:08

中学环境教育论文题目大全及范围

人的脾气的好与赖,与人生活和工作的环境有很大关系。温顺、平和、忍耐等好脾气,往往同和睦温暖的家庭环境以及良好的教养有密切的联系;而暴躁、倔犟、怪癖、任性等坏脾气,则常常与娇生惯养、过分溺爱或得不到家庭温暖、父母的要求过于严厉有关。个人生活道路的平坦或坎坷,对人的脾气和性格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是说人的脾气、性格有稳定性的一面,但并不是说脾气、性格是固定不变的。大家知道有些人年轻时脾气暴躁,犟得像一条不听使唤的牛;但经过生活的磨炼,特别是吃了坏脾气的亏,后来他的脾气就慢慢变得比较平和了,对事情也不那么固执己见。所以坏脾气是可以改变的。当然,也有不改变的,那是由于他自己没有改变坏脾气的要求,或者有要求而没有认真地去改。人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人类是环境的产物,又是环境的创造者与改造者,人与环境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一个人从小到大,其周围的客观环境都会发生许多变化,一方面,人们必须通过学习,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行为适应周围的环境,以求达到与环境的协调一致。另一方面,人们又通过主观努力,去改造旧环境,创造一个与人们当代生活相适应的新环境。其最终目标都是要达到人与环境之间的一种相互适应和平衡。一般而言,环境大致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家庭环境、工作环境等,它们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和范围,对人的心理发生影响,左右着人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其中既有正性作用,又有负性作用。人们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环境中有利的向上的因素,去除环境中消极的落后的因素,来达到人与环境的结合,使人的心理在这种结合中得到健全发展,才智得到充分发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个旅客参观海洋水族馆,问身旁的海洋管理员:“这只鲨鱼能长多大?”海洋管理员指着水族箱说:“要看你的水族箱有多大。”  旅客又问:“会跟水族箱一样大吗?”管理员仔细地说:“如果在水族箱,鲨鱼只能局限几公尺的大小。如果是在海洋。就会大到一口吞下一只狮子。”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导写指津】  这则材料整体上的含义是强调环境之于人发展的重要性。旅客和海洋管理员一开始的问答——“这只鲨鱼能长多大?”“要看你的水族箱有多大。”——很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  换句话说:有什么样的环境,有什么样的人。近似于“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的意思。以此可有以下立意:  ① 要想有一个理想的发展,必须选择一个理想的环境。  ② 环境对人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  ③ 人是环境的产物。  谈论的话题,可以是个人成长方面的,也可以是人才培养方面的,也可以是人才使用方面的。  如果能考虑到“水族箱”的象征性,我们可把“水族箱”理解为阻碍或束缚人成长和发展的东西,如心灵的枷锁,心理定势,某种僵化的观念。当然,也可指某种具体的“束缚”或“牢笼”。身在这样的“水族箱”里,我们只有摆脱它,打破它,冲破它,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发展。其实换一种思维来看,大海也是一个“水族箱”,只不过是一个大的“水族箱”罢了。  【佳作展示】环境影响人生赵文倩  有时我们会抱怨生活给了我们太大的压力,有时我们会感谢生活给了我们太多的欣喜。我们每天生活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中,养成了一些这样或那样的习惯。殊不知,环境也会影响我们的人生。  古人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的好坏与否对我们的影响是不同的。环境的影响不容小觑。  当我们处在一个和谐向上的环境中时,我们自身也会受这种环境的影响,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当我们处在一个消极的环境中时,我们自身也会染上恶俗。《孟母三迁》的故事是我们从小就熟知的。当孟母把家安在市集时,孟子学会了骂人等恶习,但当孟母把家安在学堂旁时,孟子学会了很多知识,养成了勤奋刻苦的良好习惯。最终,孟子成为儒家学派的奠基人,被人尊称为“亚圣”。环境并非是决定我们人生的关键因素,但环境对我们一生的影响却是巨大的,甚至会影响我们的成败。只有拥有了良好的环境,看到了这个世界的斑斓色彩,我们才会拥有彩色的人生。  但当我们生活在一个消极的环境中时,我们的人生或许就会变成另外一个光景。在13年的春晚中,“李云迪”这个名字双重新被中国人所熟知。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个曾被称为“钢琴王子”,让外国人领略了中国人弹奏钢琴的美妙的少年,曾经一度沉醉于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日子里。好莱坞的奢靡生活让他迷失了自己,再也不是当初勤奋上进的好少年。好在,在母亲的教导下,他由重新弹起了钢琴,抚摸着他曾无比熟悉的黑白键。由此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消极的环境不但会影响我们现在的生活,甚至会让我们曾经所取得的成就变成过眼云烟。  或许,正如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白岩松所说:“一个人所处的环境有多大,他的未来就有多大。”一个人所处的环境是好是坏,决定了他的未来是繁绣花似锦还是暗淡无光。  环境影响着我们的人生,美好的环境会许我们一个灿烂的明天。消极的环境会使我们攻败垂成。面对环境,为了我们的未来,请谨慎选择。  【点评】  题目即观点,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好的环境对人有利,坏的环境对人不利。采用正反对比论证,思路清晰,语言流畅。不足之处:第三段本是从反面来论证环境对人的影响,但对环境的影响突出得不够,“好在,在母亲的教导下,他由重新弹起了钢琴,抚摸着他曾无比熟悉的黑白键”这几句不是说环境的重要性。

环境对人的影响怎么写呢古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在强调环境对人影响之大。这个说法并没有什么错,但相比之下,我觉得环境并不是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全部因素。每个人身处的环境,并不由自己控制。有的人生在农村,有的人诞于皇宫,虽然他们的身份地位悬殊之至,但他们却能同样的平庸,也能同样的成就非凡,这是最典型的例子。每个人的成功与否,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是否努力,是否有坚韧的意志力。有的人觉得,我是贫苦家庭的孩子,生下来就注定要面朝黄土一辈子,但同样出身底层、生活贫困的林肯,几乎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他是怎样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的呢?他是靠着刻苦自励、勤学自修而成功的。所以这些人,不应该因为自身的环境而抱怨,他们应该意识到的是:越是恶劣的环境,越能磨砺一个人的意志力,这是一份精美的礼物,它能让你比别人飞得更高更远。还有的人,觉得自己周围的环境是不可改变的,于是便顺从了环境,而不想着去突破。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想到正鸣叫着的青蛙,以及让你觉得胆战心惊的蛇,它们所代表着的两大类事物: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它们都是从水里爬出来的。如果远古时期,海洋中的生物不选择改变自身的生活环境,而是选择由环境去影响自己,又怎么进化呢?。若它们没有禁得住初登上岸时的粗糙、干燥的折磨,如何能进化得更高级呢?由此可见,如果我们一味地承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言论,就会失去前进的斗志,没有冲开束缚的勇气;就会深信环境无法改变而失落沮丧,一颗星星可能会敛起光芒坠落黑夜。无论处在怎样的环境里,只要努力坚韧,就能突破客观环境的限制,取得更高的成就。

有很多呀,我就分享几个教育进展这本期刊上的论题给你看看吧1、面向物理核心素养下《加速度》教学设计2、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大学生抑郁影响因素研究3、新时代持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4、大数据背景下的民办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研究5、“双减”政策下,家校如何为学生“减负”“增识”6、从“国际化”到“本土化”: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研究

中学环境教育论文选题题目大全及范围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个旅客参观海洋水族馆,问身旁的海洋管理员:“这只鲨鱼能长多大?”海洋管理员指着水族箱说:“要看你的水族箱有多大。”  旅客又问:“会跟水族箱一样大吗?”管理员仔细地说:“如果在水族箱,鲨鱼只能局限几公尺的大小。如果是在海洋。就会大到一口吞下一只狮子。”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导写指津】  这则材料整体上的含义是强调环境之于人发展的重要性。旅客和海洋管理员一开始的问答——“这只鲨鱼能长多大?”“要看你的水族箱有多大。”——很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  换句话说:有什么样的环境,有什么样的人。近似于“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的意思。以此可有以下立意:  ① 要想有一个理想的发展,必须选择一个理想的环境。  ② 环境对人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  ③ 人是环境的产物。  谈论的话题,可以是个人成长方面的,也可以是人才培养方面的,也可以是人才使用方面的。  如果能考虑到“水族箱”的象征性,我们可把“水族箱”理解为阻碍或束缚人成长和发展的东西,如心灵的枷锁,心理定势,某种僵化的观念。当然,也可指某种具体的“束缚”或“牢笼”。身在这样的“水族箱”里,我们只有摆脱它,打破它,冲破它,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发展。其实换一种思维来看,大海也是一个“水族箱”,只不过是一个大的“水族箱”罢了。  【佳作展示】环境影响人生赵文倩  有时我们会抱怨生活给了我们太大的压力,有时我们会感谢生活给了我们太多的欣喜。我们每天生活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中,养成了一些这样或那样的习惯。殊不知,环境也会影响我们的人生。  古人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的好坏与否对我们的影响是不同的。环境的影响不容小觑。  当我们处在一个和谐向上的环境中时,我们自身也会受这种环境的影响,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当我们处在一个消极的环境中时,我们自身也会染上恶俗。《孟母三迁》的故事是我们从小就熟知的。当孟母把家安在市集时,孟子学会了骂人等恶习,但当孟母把家安在学堂旁时,孟子学会了很多知识,养成了勤奋刻苦的良好习惯。最终,孟子成为儒家学派的奠基人,被人尊称为“亚圣”。环境并非是决定我们人生的关键因素,但环境对我们一生的影响却是巨大的,甚至会影响我们的成败。只有拥有了良好的环境,看到了这个世界的斑斓色彩,我们才会拥有彩色的人生。  但当我们生活在一个消极的环境中时,我们的人生或许就会变成另外一个光景。在13年的春晚中,“李云迪”这个名字双重新被中国人所熟知。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个曾被称为“钢琴王子”,让外国人领略了中国人弹奏钢琴的美妙的少年,曾经一度沉醉于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日子里。好莱坞的奢靡生活让他迷失了自己,再也不是当初勤奋上进的好少年。好在,在母亲的教导下,他由重新弹起了钢琴,抚摸着他曾无比熟悉的黑白键。由此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消极的环境不但会影响我们现在的生活,甚至会让我们曾经所取得的成就变成过眼云烟。  或许,正如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白岩松所说:“一个人所处的环境有多大,他的未来就有多大。”一个人所处的环境是好是坏,决定了他的未来是繁绣花似锦还是暗淡无光。  环境影响着我们的人生,美好的环境会许我们一个灿烂的明天。消极的环境会使我们攻败垂成。面对环境,为了我们的未来,请谨慎选择。  【点评】  题目即观点,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好的环境对人有利,坏的环境对人不利。采用正反对比论证,思路清晰,语言流畅。不足之处:第三段本是从反面来论证环境对人的影响,但对环境的影响突出得不够,“好在,在母亲的教导下,他由重新弹起了钢琴,抚摸着他曾无比熟悉的黑白键”这几句不是说环境的重要性。

环境对人的影响怎么写呢古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在强调环境对人影响之大。这个说法并没有什么错,但相比之下,我觉得环境并不是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全部因素。每个人身处的环境,并不由自己控制。有的人生在农村,有的人诞于皇宫,虽然他们的身份地位悬殊之至,但他们却能同样的平庸,也能同样的成就非凡,这是最典型的例子。每个人的成功与否,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是否努力,是否有坚韧的意志力。有的人觉得,我是贫苦家庭的孩子,生下来就注定要面朝黄土一辈子,但同样出身底层、生活贫困的林肯,几乎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他是怎样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的呢?他是靠着刻苦自励、勤学自修而成功的。所以这些人,不应该因为自身的环境而抱怨,他们应该意识到的是:越是恶劣的环境,越能磨砺一个人的意志力,这是一份精美的礼物,它能让你比别人飞得更高更远。还有的人,觉得自己周围的环境是不可改变的,于是便顺从了环境,而不想着去突破。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想到正鸣叫着的青蛙,以及让你觉得胆战心惊的蛇,它们所代表着的两大类事物: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它们都是从水里爬出来的。如果远古时期,海洋中的生物不选择改变自身的生活环境,而是选择由环境去影响自己,又怎么进化呢?。若它们没有禁得住初登上岸时的粗糙、干燥的折磨,如何能进化得更高级呢?由此可见,如果我们一味地承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言论,就会失去前进的斗志,没有冲开束缚的勇气;就会深信环境无法改变而失落沮丧,一颗星星可能会敛起光芒坠落黑夜。无论处在怎样的环境里,只要努力坚韧,就能突破客观环境的限制,取得更高的成就。

人的脾气的好与赖,与人生活和工作的环境有很大关系。温顺、平和、忍耐等好脾气,往往同和睦温暖的家庭环境以及良好的教养有密切的联系;而暴躁、倔犟、怪癖、任性等坏脾气,则常常与娇生惯养、过分溺爱或得不到家庭温暖、父母的要求过于严厉有关。个人生活道路的平坦或坎坷,对人的脾气和性格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是说人的脾气、性格有稳定性的一面,但并不是说脾气、性格是固定不变的。大家知道有些人年轻时脾气暴躁,犟得像一条不听使唤的牛;但经过生活的磨炼,特别是吃了坏脾气的亏,后来他的脾气就慢慢变得比较平和了,对事情也不那么固执己见。所以坏脾气是可以改变的。当然,也有不改变的,那是由于他自己没有改变坏脾气的要求,或者有要求而没有认真地去改。人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人类是环境的产物,又是环境的创造者与改造者,人与环境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一个人从小到大,其周围的客观环境都会发生许多变化,一方面,人们必须通过学习,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行为适应周围的环境,以求达到与环境的协调一致。另一方面,人们又通过主观努力,去改造旧环境,创造一个与人们当代生活相适应的新环境。其最终目标都是要达到人与环境之间的一种相互适应和平衡。一般而言,环境大致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家庭环境、工作环境等,它们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和范围,对人的心理发生影响,左右着人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其中既有正性作用,又有负性作用。人们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环境中有利的向上的因素,去除环境中消极的落后的因素,来达到人与环境的结合,使人的心理在这种结合中得到健全发展,才智得到充分发挥

小学环境教育论文题目大全及范围

小学教育主要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社会、政治、体育、艺术等各方面的基础教育,对儿童后期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基础打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才。下面跟着小编一起看看小学教育论文题目有哪些?    1、自媒体背景下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定位和内容体系研究  2、小学英语教育理论与移动学习资源设计和应用的有效结合  3、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教育软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4、小学科学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资源的利用现状分析--以湖北省黄冈市为例  5、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衔接与贯通研究  6、技术支持下的小学协同教育需求分析  7、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素养教育  8、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9、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  10、拉萨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11、试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儿童心理发展  12、整合网络教育资源 优化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13、临沂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14、教育公平视角下流动儿童受教育质量的性别差异研究--以上海市小学为例  15、互联网对小学数学教育影响研究  16、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17、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初探  18、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心理素质团体干预研究  19、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效应  20、民汉合校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专业发展的现实路径  21、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提高实效性的尝试  22、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  2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策略  24、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探索  25、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26、信息技术对小学教育的影响  27、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  28、基于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29、小学低年级在新课改中开设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探讨  30、家庭系统治疗对小学行为问题学生教育的启示  31、小学教学过程中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32、小学常规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33、小学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以广州市桂花岗小学为例  34、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35、如何做好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  36、积极心理学取向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讨  37、小学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思考  38、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39、信息技术教育在小学相关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中的作用  40、远程教育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  41、新常态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优化研究  42、探索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新思路  43、探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  4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45、在小学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  46、探研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整合小学思想品德课堂  47、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教育发展方向探讨  48、小学低年级音乐教育技术优化探寻  49、信息化背景下小学美术教育革新  50、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有效开展小学科学教育的策略研究  5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52、现代教育技术辅助下的小学音乐教学  5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实施途径  54、浅谈农村小学“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55、小学国学经典教育翻转课堂实践研究  56、新课改中开设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  57、美国心理健康教育对我国农村小学心理辅导的启示  58、我省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59、建寄宿制小学促教育均衡发展  60、探索微课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作用  61、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62、认知神经科学青春期研究理论对小学高学段教育的启示  63、浅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整合  64、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研究  65、小学思想品德课中Flash教育动画的开发与教学应用  66、基于学生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以山东省牡丹区第五小学为例  67、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谈  68、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以贵州省安龙县毛草坪小学为例  69、对改善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现状的思考--基于北京市A小学的调研  70、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以江西省南昌市小学为例  71、本土化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教育功能发挥探索  72、省内财政分权与“新机制”对城乡义务教育经费差距的影响  73、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行为在父母教育卷入及学习成绩的中介作用  74、宿迁市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以江苏省宿迁市南蔡中心小学为例  75、关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探讨  76、小学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与职业压力应对策略  77、朋辈心理辅导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78、浅谈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  79、漫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  80、用多媒体技术助飞农村小学语文教育  81、浅谈小学课堂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82、正确应用现代教育设备于小学语文教学中  83、信息网络环境对小学科学教育方法的影响研究  8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85、小学教育教学中互联网资源的应用与完善  86、媒体技术在小学教育中应用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87、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浅谈  88、现代教育技术视域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探索  89、基于信息化环境的淮安市中小学家校协同教育研究  90、广西农村小学英语教育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新思考  91、从教育技术视角探讨克服小学高年级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  92、教育质量“资本化”对住房价格的影响  93、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农村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发展新探  94、信息技术“同步共享” 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  95、积极心理学对开展小学生涯教育的启发  96、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策略探究  97、情感教育现状评析--基于云南XX小学调查  98、普通小学特殊儿童心理教育初探  99、浅谈小学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00、中加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学类课程教学比较研究  101、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  102、“微翻转”学习方式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促进  103、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与相关方法  104、探小学德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105、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106、薄议远程教育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  107、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看教育公平  108、浅谈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育整合的校本课程开发  109、浅谈心理咨询在小学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价值  110、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数字化教育游戏影响因素分析及设计策略探析  111、教育公平视野下城乡小学体育教育的均衡发展  112、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探析  113、义务制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四川省12所农村小学实地调查报告  114、例谈农村小学“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探求  115、浅谈多媒体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优越性  116、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价值体现  117、农村小学有效运用教育技术装备的探索  118、活用远程教育资源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119、农村寄宿制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少    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要提高整个教育事业的质量,必须从小学教育做起。小学教育这个专业致力于研究学习儿童心理、儿童教育方面。主要是心理学、教育学;并侧重于儿童心理,儿童教育。以上小学教育论文题目只是给大家作一个参考。希望大家顺利写出满意的小学教育论文。

小学教育类的论文有很多可以选择的方向,我们 可以把相关主题分为几个类别,例如:  一、关于教育内容的论文题目1、外语应该成为学校的必修课吗?  2、应该教学生打字而不是写字吗?  3、教师是否应该对民族英雄的负面性格、行为或习惯保持沉默?二、关于国家教育政策的论文题目  1、家庭教育应该由国家控制吗?  2、是否应该定期测试教师的水平?  3、学校应该为学生的不良行为负责吗?  三、关于学校法律和政策的论文题目  1、是否应该对网络欺凌进行监管?  2、教师或保安人员应该带武器吗?  3、学校应该禁止公开祈祷或讨论宗教吗?

什么样的课题?原创我帮忙,附带检测报告。

写一篇小学教师如何做到减负不减质

中学环境教育论文题目大全及范围解读

环境对人的影响怎么写呢古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在强调环境对人影响之大。这个说法并没有什么错,但相比之下,我觉得环境并不是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全部因素。每个人身处的环境,并不由自己控制。有的人生在农村,有的人诞于皇宫,虽然他们的身份地位悬殊之至,但他们却能同样的平庸,也能同样的成就非凡,这是最典型的例子。每个人的成功与否,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是否努力,是否有坚韧的意志力。有的人觉得,我是贫苦家庭的孩子,生下来就注定要面朝黄土一辈子,但同样出身底层、生活贫困的林肯,几乎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他是怎样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的呢?他是靠着刻苦自励、勤学自修而成功的。所以这些人,不应该因为自身的环境而抱怨,他们应该意识到的是:越是恶劣的环境,越能磨砺一个人的意志力,这是一份精美的礼物,它能让你比别人飞得更高更远。还有的人,觉得自己周围的环境是不可改变的,于是便顺从了环境,而不想着去突破。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想到正鸣叫着的青蛙,以及让你觉得胆战心惊的蛇,它们所代表着的两大类事物: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它们都是从水里爬出来的。如果远古时期,海洋中的生物不选择改变自身的生活环境,而是选择由环境去影响自己,又怎么进化呢?。若它们没有禁得住初登上岸时的粗糙、干燥的折磨,如何能进化得更高级呢?由此可见,如果我们一味地承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言论,就会失去前进的斗志,没有冲开束缚的勇气;就会深信环境无法改变而失落沮丧,一颗星星可能会敛起光芒坠落黑夜。无论处在怎样的环境里,只要努力坚韧,就能突破客观环境的限制,取得更高的成就。

人的脾气的好与赖,与人生活和工作的环境有很大关系。温顺、平和、忍耐等好脾气,往往同和睦温暖的家庭环境以及良好的教养有密切的联系;而暴躁、倔犟、怪癖、任性等坏脾气,则常常与娇生惯养、过分溺爱或得不到家庭温暖、父母的要求过于严厉有关。个人生活道路的平坦或坎坷,对人的脾气和性格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是说人的脾气、性格有稳定性的一面,但并不是说脾气、性格是固定不变的。大家知道有些人年轻时脾气暴躁,犟得像一条不听使唤的牛;但经过生活的磨炼,特别是吃了坏脾气的亏,后来他的脾气就慢慢变得比较平和了,对事情也不那么固执己见。所以坏脾气是可以改变的。当然,也有不改变的,那是由于他自己没有改变坏脾气的要求,或者有要求而没有认真地去改。人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人类是环境的产物,又是环境的创造者与改造者,人与环境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一个人从小到大,其周围的客观环境都会发生许多变化,一方面,人们必须通过学习,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行为适应周围的环境,以求达到与环境的协调一致。另一方面,人们又通过主观努力,去改造旧环境,创造一个与人们当代生活相适应的新环境。其最终目标都是要达到人与环境之间的一种相互适应和平衡。一般而言,环境大致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家庭环境、工作环境等,它们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和范围,对人的心理发生影响,左右着人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其中既有正性作用,又有负性作用。人们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环境中有利的向上的因素,去除环境中消极的落后的因素,来达到人与环境的结合,使人的心理在这种结合中得到健全发展,才智得到充分发挥

年底的气候大会中“低碳生活”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目前的主流看法是,导致气候变化的过量碳排放是在人类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笔者以为,对占主流、有共识的“低碳生活”理念主旨可以概括为“适度吃、住、行、用,不浪费,多运动”。如以中国传统文化来解释这一理念的主要内涵,还可再简化为“勤、俭”二字。“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着眼于人类未来。近几百年来,以大量矿石能源消耗和大量碳排放为标志的工业化过程让发达国家在碳排放上遥遥领先于发展中国家。当然也正是这一工业化过程使发达国家在科技上领先于其他国家,也令它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长期以来习惯于“高碳”模式,并形成了全球的“样板”,最终导致其自身和全世界被“高碳”所绑架。在首次石油危机、继而在气候变化成为问题以后,发达国家对高耗能的生产消费模式和“低碳生活”理念才幡然觉悟,有了新认识。尽管仍有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由于“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因此“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低碳生活”理念也就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世界被气候问题所困扰,但世界是由不同地理环境、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和地区组成,我们必须各自做出努力在这一理念上达成共识,共同行动。在目前阶段,我们还必须在全面、公正、有区别的原则下处理如下难题:短期与长远利益的协调,国家与全球利益的冲突与共赢,行业经济与整体经济利益的博弈与调整,国家意志与社团利益的对立统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共享与互助等。由此足见,要将“低碳生活”理念真正转化为现实,会带来怎样的挑战。“低碳生活”最根本的挑战是,它要求人类改变自工业化以来形成的生产消费理念,特别是那种消费至上的消费文化。现有世界流行的主流经济理论基本建立在消费至上、消费者至上、竞争优先的基础上,它提高了社会生产的高效率,却也一度导致了生产与消费领域不受控制的高碳排放。虽然消费至上看起来是美好的目标,但以“低碳生活”理念看来,它却是牺牲人类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短视行为。所以,选择“低碳生活”理念,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拿出足够的政治勇气来进行一次资源和利益的再协调和再分配,而且我们还必须要有足够的能力,并准备相应的行动手段来审视我们的消费习惯。“低碳生活”向人类提出的是前所未有的问题,没有现成的经验、理论与选择模式,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创新,创新我们的生活模式,以保护地球家园、为人类未来造福为宗旨。

1、支持“课内翻转”的多元化中学化学微课设计。2、现有中学语文微课存在的问题与作用。3、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应对策略。4、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5、探析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物教学整合的模式和策略。6、中学英语教学与交互式电子白板整合应用研究。7、从《亲爱的安德烈》中看中西方教育的差别。8、浅谈多媒体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9、中学心理健康课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10、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自我调适。11、信息化教育环境下的中学思政课堂创新教育。12、高中学优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及实证研究。13、试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14、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改进。15、善用心理学原理指导中学学困生教育。16、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困难案例分析--以Y中学为例。17、教育信息化视域下中学微课的设计研究。18、多媒体教育在中学历史教育中的问题与出路。19、素质教育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中学环境教育论文题目大全及范围摘要

我写的是 我国网络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对策 你可以谢谢,比较新颖 我这有资料

年底的气候大会中“低碳生活”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目前的主流看法是,导致气候变化的过量碳排放是在人类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笔者以为,对占主流、有共识的“低碳生活”理念主旨可以概括为“适度吃、住、行、用,不浪费,多运动”。如以中国传统文化来解释这一理念的主要内涵,还可再简化为“勤、俭”二字。“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着眼于人类未来。近几百年来,以大量矿石能源消耗和大量碳排放为标志的工业化过程让发达国家在碳排放上遥遥领先于发展中国家。当然也正是这一工业化过程使发达国家在科技上领先于其他国家,也令它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长期以来习惯于“高碳”模式,并形成了全球的“样板”,最终导致其自身和全世界被“高碳”所绑架。在首次石油危机、继而在气候变化成为问题以后,发达国家对高耗能的生产消费模式和“低碳生活”理念才幡然觉悟,有了新认识。尽管仍有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由于“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因此“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低碳生活”理念也就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世界被气候问题所困扰,但世界是由不同地理环境、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和地区组成,我们必须各自做出努力在这一理念上达成共识,共同行动。在目前阶段,我们还必须在全面、公正、有区别的原则下处理如下难题:短期与长远利益的协调,国家与全球利益的冲突与共赢,行业经济与整体经济利益的博弈与调整,国家意志与社团利益的对立统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共享与互助等。由此足见,要将“低碳生活”理念真正转化为现实,会带来怎样的挑战。“低碳生活”最根本的挑战是,它要求人类改变自工业化以来形成的生产消费理念,特别是那种消费至上的消费文化。现有世界流行的主流经济理论基本建立在消费至上、消费者至上、竞争优先的基础上,它提高了社会生产的高效率,却也一度导致了生产与消费领域不受控制的高碳排放。虽然消费至上看起来是美好的目标,但以“低碳生活”理念看来,它却是牺牲人类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短视行为。所以,选择“低碳生活”理念,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拿出足够的政治勇气来进行一次资源和利益的再协调和再分配,而且我们还必须要有足够的能力,并准备相应的行动手段来审视我们的消费习惯。“低碳生活”向人类提出的是前所未有的问题,没有现成的经验、理论与选择模式,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创新,创新我们的生活模式,以保护地球家园、为人类未来造福为宗旨。

1 环境意识的内涵与特点环境意识是反映人与自然环境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价值观念,是人与自然环境关系所反映的社会思想、理论、情感、意志、知觉等观念形态的总和。环境意识的产生是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认识的一次伟大的觉醒。以往社会发展只有人类目标,没有环境目标,常常以损害和牺牲环境的方式去实现人类的需要。特别是18世纪后页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依靠先进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强大生产力,无限制地向自然进攻,一方面掠夺式地开发自然资源,拼命地向自然索取,损害了地球的基本生态过程,出现了滥伐森林、草场退化、沙漠扩大、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物种灭绝等严重问题;另一方面,人类不断向环境排放废弃物,超越了自然净化能力,出现了大气污染、水源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以及一系列严重的、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正是在这样的生态形势下,爆发了世界环境保护运动,环境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环境保护被作为社会的重要目标提了出来,整个公众意识发生了重要变化。思想家在预测未来世界的主要议事日程时,把世界环境退化对人类生存的威胁放在重要位置;哲学家呼吁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确立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方向,建立尊重自然的哲学;科学家在确定科研课题时,把经济社会发展引起的环境退化、资源短缺、人口增长过快等问题作为主要挑战,拟定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新的理论和实践方案;政治家纷纷提出环境保护方案,把环境保护与更广泛的政治和经济目标结合起来,环境保护成为国际合作的重要主题;企业家和农场主开始关心自己的产品设计和生产的生态学意义,纷纷把环境保护列入企业发展目标,开发绿色技术或生态技术,出现了社会物质生产生态化的趋势;更有越来越多的公众,抛弃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出现了"绿色消费"的潮流,喜欢购买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产品,如绿色食品、生态时装、绿色汽车、冰箱和空调器等等受到消费者青睐而走俏市场。环境意识体现了人类价值观的完善与进步。其特征是:(l)环境意识的科学基础是人类生态学而不是地理学。它所反映的社会存在不仅仅指生态环境这一特定的客观存在,这是地理学的定义。环境意识所反映的社会存在,作为社会物质生活的条件,它是人类学的环境,或社会的自然,是人类活动改变了的自然界。它的关键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它不仅强调自然生态的变化,而且强调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引起环境的变化,以及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即环境的价值。(2)环境意识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它强调综合思维,不仅把地球生态系统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了统一的有机整体。包括自然生态整体性,人类利益和人类实践的整体性以及人类与自然的整体性。同时,它也十分重视自然生态系统、人类利益和人类实践,以及不同地域的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强调从这种多样性和差异性中把握整体性。因而其思维方式是分析与综合的统一。(3)环境意识依据生态系统整体性的观点,认为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有一个限度,超过这一限度即会导致生命维持系统的破坏,因而需要把人类活动限制在某一历史时期生态系统能承受的限度内。(4)环境意识在根本价值观上有重大突破。它主张在突破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基础上,确立人类与自然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方向,并依据新的价值观放弃传统的社会发展模式,实现社会物质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2. 环境意识教育是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为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而作出的一个重大决策。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意味着一场变革,包括人类价值观以及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其中以新价值观的形成为核心的环境意识的产生与发展具有先导性的作用。而素质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的教育思想,其根本宗旨在于提高全体国民的整体素质,促进国家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解决中国的环境保护问题,必须提高人民的环境素质,最根本的是从教育抓起,特别是从幼儿、中小学学生的教育抓起,使国民从小就受到环境科学知识的教育,具有环境意识,具备环保技能,养成在生产和生活中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境意识不可能自发、自动地产生,主要靠教育和实际行动。早在1975年联合国贝尔格莱德"国际环境教育研讨会"就制定了《贝尔格莱德宪章》,提出环境教育不仅向学生提供环境知识,更要培养其环境的态度和价值。1977年1月的赫尔辛基区域性国际环境教育会议建议:环境教育要贡献于人类共同的福利,关切全人类的生活,就要加强环境价值意识。1977年10月的政府间合作的国际环境教育第比利斯会议宣布:环境教育的目标在于供应给每个人去获得保护及改进环境所需要的知识、价值、态度、承诺及技术。为此,我国由国家环保局、中央宣传部、国家教委联合印发的《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1996-2010年)指出:"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包括环境意识在内)的基本手段之一。"中小学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意识的形成对人的环境素质养成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环境教育是价值教育,是面向未来的的一项伟业。中小学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意识观念逐步形成的时期。他们今天在接受基础教育时,如果能学到环境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环境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将来走上职业岗位后,就不会重蹈人类过去非持续发展的覆辙。我国每年出生人口约1700多万,在校生约2亿多人。贯彻从小抓起的方针,通过学校教育,培养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环境意识,是提高全民族环境意识的基础工程。在我国,如果没有各阶层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特别是青少年一代环境意识的提高,环境意识就不可能成为全民族深层的自觉意识,那么即使制定了非常好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也很有可能只是作为一种设想存在,难以变成全民族的实践行动而得到多施。在这个意义上,提高青少年的环境意识与素质具有关键性的意义。中小学环境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3.使学生牢固树立几个重要的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素质环境处理和保护环境是一个现代人无法回避的问题,是人们终身学习的一大课题。1992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首脑会议"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行动议程》,标志着可持续发展开始由理论走向行动。1994年,中国政府根据环发大会的基本精神,编制了《中国21世纪议程》,提出强化环境教育,提高国民的整体环保意识与素质。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 健康而完整的环境意识是21世纪国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环境教育的目的在于使所有的人都意识到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复杂性,使所有的人都掌握一定的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养成保护环境的道德责任感,形成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态度。因之,环境意识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必须确定环境保护意识教育这一"国策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努力培养中小学学生的环境素质,在中小学学生中树立正确而全面的环境意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