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关于水环境保护的论文名字怎么起

发布时间:2024-08-27 21:02:17

关于水环境保护的论文名字怎么起

优秀水文化可以促进人水关系的协调。在现代的水利和生态环境建设中也应当倡导水文化,现代水文化创立的基本原则是满足现代人们对水文化的基本需求,反映现代人与水的关系、体现现代科技进步。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在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日益减少的同时,因水环境恶化所造成的水质性和功能性缺水现象亦日益突出,已成为突出的、全球性的共同的问题。早在上世纪初,欧美有些国家就关注水环境的污染,并且开始研究与防治。近几十年来,各国为控制水环境污染进行了大量研究,并且耗巨资对有些主要湖泊和城市河道进行了大范围治理。大量实践证明,水环境的污染是可以治理的,但这种治理常常费时长及费钱多:国际上治理最成功的美国华盛顿湖,耗资3亿美元,前后经过17年治理才达到目标;而面积仅1km2的瑞典的Frumman湖,费时22年,耗资90万美元才治理完毕,等等。据于此,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尤其是近十余年来,日本、美国、德国、瑞士等发达国家纷纷对以往的水环境治理思路进行反思,提出了生态治水的新理念,尊重河湖系统的自然规律,注重对其自然生态和自然环境的恢复和保护,使河湖的综合服务功能能展现很好。 农业面源污水由于量大面广,其治理难度不亚于点源,就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尤其是近年治理发展趋势来看,主要采用生物氧化塘、人工湿地和土地处理系统等来进行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就具体的技术发展趋势来看,生态/生物方法是修复水生态系统中最为推崇的举措之一。这种技术实际上是对水体自净能力的强化,是人们遵循生态系统自身规律的尝试。而在具体的实施时,更趋向于多种技术的集成。具体由哪几种技术集成,则需要根据目的水域的污染性质、程度、生态环境条件和阶段性或最终的目标而定,亦即在实施前要对目的水域作系统周密的论证,而后制定实施方案,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大量实践证明,以相应的实验示范基地为平台,开展相应的应用基础研究与新技术开发,同时引进异地实用高新技术进行本地化研究与示范,是条有利于快出成果并且直接将其转化为生产力的可行途径。如日本在琵琶湖和霞浦湖等建立了针对流域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的实验示范基地,取得了环境教育、新方法和新技术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展示效果,为提高市民的环境意识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系统修复技术现状 大量研究表明,对水域的水环境污染进行有效治理的前提是控制污染源,只有外源得到了有效控制,作为末端治理技术的水环境污染治理才能见效,不然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甚至徒劳。通过大量研究与实践,已明确水环境污染实际上是典型的生态问题,因此,在对污染水域进行治理时,用生态学方法使生态问题得到最终解决。近年,强调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甚至更加强调生态修复的作用。 从广义上讲,所有的生物处理都是生态修复。目前,国际上据原理已在使用的或已进入中试阶段的污染水域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生态法三大类。其中的技术名称包括底泥疏浚、人工增氧、生态调水、化学除藻、絮凝沉淀、重金属化学固定、微生物强化、植物净化、生物膜。(见表) 表 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分类及其适用范围 技术分类 技术名称 选用污染水域范围 主要作用 物理法 底泥疏浚 严重底泥污染 外移内源污染物 人工增氧 严重有机污染 促进有机污染物降解 生态调水 富营养化,有害无毒污染 通过稀释作用降低营养盐和污染浓度,改善水质 化学法 化学除藻 富营养化 直接杀死藻类 絮凝沉淀 底泥内源磷污染 将溶解态磷转化为固态磷 重金属化学固定 重金属污染 抑制重金属从底泥中溶出 生物/生态法 微生物强化 有机污染 促进有机污染物降解 植物净化 富营养化、复合性污染 污染物迁移转化后外移 生物膜 有机污染 促进有机污染物降解 1、底泥疏浚 底泥疏浚是在水域污染治理过程中普遍采用的措施之一。这是因为底泥是水生态系统中物质交换和能流循环的中枢,也是水域营养物质的储积库和特殊的缓冲载体,在水环境发生变化时,底泥中的营养盐和污染物会通过泥-水界面向上覆水体扩散,尤其是城市湖泊和河道,长期以来累积于沉积物中的氮磷和污染物的量往往很大,在外来污染源存在时,这些物质只是在某个季节或时期内会对水环境发挥作用,然而在其外来源全部切断后,则逐渐释放出来对水环境发生作用,包括增加上覆水体中的污染物含量和因表层底泥中有机物的好氧生物降解及厌氧消化产生的还原物质消耗水体溶解氧等,并且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维持对水环境的影响。因此,一般而言,疏浚污染底泥意味着将污染物从水域系统中清除出去,可以较大程度地削减底泥对上覆水体的污染贡献率,从而起到改善水环境质量的作用。 底泥疏浚技术据原理属物理法分类技术。外移内源污染物,这是底泥疏浚技术主要作用所含有的内容。就疏浚技术现状来看,主要包括工程疏浚技术、环保疏浚技术和生态疏浚技术等。就技术的成熟度和采用率而言,其中的工程疏浚技术居首,环保疏浚技术是近年开发并且已进入大规模采用阶段的成熟技术,生态疏浚技术则是最近提出并且在局部实施的新技术。 就实施疏浚技术对水环境质量的改善效果来看,由于工程疏浚技术以往主要是用在为了疏通航道、增加库容等目的而进行的疏浚,长期的实践证明其效果欠人意;环保疏浚是以清除水域中的污染底泥、减少底泥污染物向水体的释放为目的的技术,其效果因此明显优于工程疏浚技术,而有较高的施工精度,能相对合理的控制疏浚深度,能较大幅度地减少疏浚过程中的污染是环保疏浚技术的特点;生态疏浚是以生态位修复为目的的技术,以工程、环境、生态相结合来解决河湖可持续发展,其特点是以较小的工程量最大限度地清除底泥中的污染物,同时为后续生物技术的介入创造生态条件。 然而,据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实践,就特定的水体而言,是否需要对其底泥进行彻底的疏浚,或者疏浚到什么程度,还需要进行细致周密的研究论证,并且应做到视区域的污染程度、性质和疏浚目的而定,不宜一概采用,因为大规模的底泥疏浚不但需要大量资金来支持,而且被清除的污染底泥的最终处理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2、生态调水 生态调水是在敏感水域普遍采用的水环境污染治理措施。生态调水的目的和方法是通过水利设施(闸门、泵站等)的调控引入污染水域上游或附近的清洁水源冲刷稀释污染水域,以改善其水环境质量。 生态调水的实际作用主要体现在: ◆ 将大量污染物在较短时间内输送到下游,减少了原区域水体中的污染物的总量,以降低污染物的浓度; ◆ 调水时改善了水动力的条件,使水体的复氧量增加,有利于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 使死水区和非主流区的污染水得到置换。 生态调水技术据原理属物理法分类技术。通过稀释作用降低营养盐和污染浓度,改善水质,这是生态调水技术主要作用所含有的内容。然而,生态调水技术的物理方法是把污染物转移而非降解,会对流域的下游造成污染,所以,在实施前应进行理论计算预测,确保调水效果和承纳污染的流域下游水体有足够大的环境容量。 3、人工增氧 人工增氧是在治理污染河道中较多采用的措施之一。这是因为污染严重的河道水体由于耗氧量远大于水体的自然复氧量,溶解氧普遍较低,甚至处于严重缺氧状态,此时河道的水质严重恶化,水体自净能力低下,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人工增氧能较大幅度地提高水体中溶氧含量。 人工增氧的结果: ◆ 能加快水体中溶解氧与臭污物质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 ◆ 能提高水体中好氧微生物的活性,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速度,这些作用对消除水体臭污具有较好的效果。 人工增氧一般适宜于在以下二种情况下应用: ◆ 为加快对污染河道治理的进程; ◆ 作为已经过治理河道中的应急措施。 人工增氧技术据原理属物理法分类技术。促进有机污染物降解,这是人工增氧技术主要作用所含有的内容。 4、植物净化 植物净化技术据原理属生物/生态法分类技术。污染物迁移转化后外移,这是植物净化技术主要作用所含有的内容。相对于物理法和化学法而言,生物/生态修复技术的提出较晚,而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发展仅仅是近十多年前才开始的,尤其是其中的植物净化技术是近年来才开始得到重视。植物净化技术的最大优点是可以通过植物的吸收吸附作用,降解、转化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继而通过收获植物体的形式将有机污染物从水域系统中清除出去,因此,可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与此同时,植物的存在为微生物和水生动物提供了附着基质和栖息场所。某些植物的根系能分泌出克藻物质,达到抑制藻类生长的作用,庞大的枝叶和根系成为自然的过滤层,能截获大量的悬浮物质等,对水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特性亦能产生重要影响。 作为完整的水生态系统包含种类及数量恰当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具体地说包括水生植物和鱼、螺、虾、贝类、大型浮游动物等水生动物,以及种类和数量众多的微生物和原生动物等。其中,水生植物是水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其不仅是水体食物网的重要成员,同时在水体溶氧供应、营养循环中其起到重要作用,而且作为水体结构角色,还为其它水生动物提供生存空间和产卵栖息地。 水生植物技术用于生态修复阶段,其主要作用: ◆ 净化微污染的水体,即通过其的吸收吸附作用,降解、转化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而使水质得到进一步改善; ◆ 作为水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为其他生物的生存、繁衍提供场所和食物。 水生植物尤其是其中的浮叶和沉水植物在污染严重的水体中因生境条件不具备,因而难以成活,而修复水生态系统时有水生植物的介入,生态系统就能修复。 所以我们要发展科技,才能更好的保护环境

水资源的性质与特点 水和水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纯净的水是由H2O分子组成,而水体则含有多种物质,其中包括悬浮物、水生生物以及基底等。水体实际上是指地表被水覆盖地段的自然综合体,包括河流、湖泊、沼泽、水库、冰川、地下水和海洋等。水资源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人类把水作为维持生活的源泉,人类在历史发展中总是向有水的地方集聚,并开展经济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类对水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 水资源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大的资源。水覆盖着地球表面70%以上的面积,总量达15亿立方千米;也是世界上开发利用得最多的资源。现在人类每年消耗的水资源数量远远超过其他任何资源,全世界用水量达3万亿吨。 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很不均匀,各地的降水量和径流量差异很大。全球约有三分之一的陆地少雨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在多雨季节易发生洪涝灾害。例如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占全国的82%以上,耕地占36%,水多地少;长江以北地区,耕地占64%,水资源不足18%,地多水少,共中粮食增产潜力最大的黄淮海流域的耕地占全国的8%,而水资源不到7%。 水资源的利用现状 我国水资源总量虽然较多,但人均量并不丰富。水资源的特点是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年内分配集中,年际变化大;连丰连枯年份比较突出;河流的泥沙淤积严重。这些特点造成了我国容易发生水旱灾害,水的供需产生矛盾,这也决定了我国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江河整治的任务十分艰巨。 1.水资源的利用与供需矛盾 我国地表水年均径流总量约为7万亿立方米,相当于全球陆地径流总量的5%,占世界第5位,低于巴西、前苏联、加拿大和美国。我国还有年平均融水量近500亿立方米的冰川,约8000亿立方米的地下水及近500万立方千米的近海海水。目前我国可供利用的水量年约1万亿立方米,而1980年我国实际用水总量已达5075亿立方米,占可利用水资源的46%。 建国以来,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江河整治及防治水害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较大的成绩。 在城市供水上,目前全国已有300多个城市建起了供水系统,自来水日供水能力为4000万吨,年供水量100多亿立方米;城市工矿企业、事业单位自备水源的日供水能力总计为6000多万吨,年供水量170亿立方米;在7400多个建制镇中有28%建立了供水设备,日供水能力约800万吨,年供水量29亿立方米。 农田灌溉方面,全国现有农田灌溉面积近2亿亩,林地果园和牧草灌溉面积约3亿亩有灌溉设施的农田占全国耕地面积的48%,但它生产的粮食却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74%。 防洪方面,现有堤防20万多千米,保护着耕地5亿亩和大、中城市100多个。现有大中小型水库8万多座,总库容4400多亿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约150万平方千米。 水力发电,我国水电装机近3000万千瓦,在电力总装机中的比重约为29%,在发电量中的比重约为20%。 然而,随着工业和城市的迅速发展,需水不断增加,出现了供水紧张的局面。据1984年196个缺水城市的统计,日缺水量合计达1400万立方米,水资源的保证程度已成为某些地区经济开发的主要制约因素。 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既受水资源数量、质量、分布规律及其开发条件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各部门对水资源需求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制约。 我国水资源总量不算少,而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却很贫乏,只有世界人均值的1/4(我国人均占有地表水资源约2700立方米,居世界第88位)。按人均占有水资源量比较,加拿大为我国的48倍、巴西为16倍、印度尼西亚为9倍、前苏联为7倍、美国为5倍,而且也低于日本、墨西哥、法国、前南斯拉夫、澳大利亚等国家。 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地区分布差异很大。黄河流域的年径流量只占全国年径流总量的约2%,为长江水量的6%左右。在全国年径流总量中,淮、海河、滦河及辽河三流域只分别约占2%、1%及6%。黄河、淮河、海滦河、辽河四流域的人均水量分别仅为我国人均值的26%、15%、5%、21%。 随着人口的增长,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造成了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加剧。从本世纪初以来,到70年代中期,全世界农业用水量增长了7倍,工业用水量增长了21倍。我国用水量增长也很快,至70年代末期全国总用水量为4700亿立方米,为建国初期的7倍。其中城市生活用水量增长8倍,而工业用水量(包括火电)增长22倍。北京市70年代末期城市用水和工业用水量,均为建国初期的40多倍,河北、河南、山东、安徽等省的城市用水量,到70年代末期都比建国初期增长几十倍,有的甚至超过100倍。因而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就异常突出。 由于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影响。首先是对工农业生产影响很大,例如1981年,大连市由于缺水而造成损失工业产值6亿元。在我国15亿亩耕地中,尚有3亿亩没有灌溉设施的干旱地,另有14亿亩的缺水草场。全国每年有3亿亩农田受旱。西北农牧区尚有4000万人口和3000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其次对群众生活和工作造成不便,有些城市对楼房供水不足或经常断水,有的缺水城市不得不采取定时、限量供水,造成人民生活困难。其三,超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资源枯竭,在27座主要城市中有24座城市出现了地下水降落漏斗。 2.水利建设与洪涝灾害 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和气候的影响,我国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尤其是洪涝灾害长期困扰着经济的发展。据统计,从公元前206年至1949年的2155年间,共发生较大洪水1062次,平均两年即有一次。黄河在2000多年中,平均3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仅1887年的一场大水死亡93万人,全国在1931年的大洪水中丧生370万人。建国以后,洪涝灾害仍不断发生,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因此,兴修水利、整治江河、防治水害实为国家的一项治国安邦的大计,也是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 我国40多年来,共整修江河堤防20余万千米,保护了5亿亩耕地。建成各类水库8万多座,配套机电井263万眼,拥有6600多万千瓦的排灌机械。机电排灌面积6亿亩,除涝面积约9亿亩,改良盐碱地面积72亿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1万平方千米。这些水利工程建设,不仅每年为农业、工业和城市生活提供5000亿立方米的用水,解决了山区、牧区23亿人口和7300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而且在防御洪涝灾害上发挥了巨大的效益。 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和对水土资源不合理的利用,导致水环境的恶化,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发生。特别是1991年入夏以来,在我国的江淮、太湖地区,以及长江流域的其他地区连降大雨或暴雨,部分地区出现了近百年来罕见的洪涝灾害。截至8月1日,受害人口达到2亿人,伤亡5万余人,倒塌房屋291万间,损坏605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约15亿亩,成灾面积95亿亩,直接经济损失高达685亿元。在这次大面积的严重洪灾面前,应该进一步提高对我国面临洪涝灾害严重威胁的认识,总结经验教训,寻找防治对策。 除了自然因素外,造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有: (1)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尤其是滥伐森林,破坏水土平衡,生态环境恶化。如前所述,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建国以来虽已治理51万平方千米,但目前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60万平方千米,每年流失泥沙50亿吨,河流带走的泥沙约35亿吨,其中淤积在河道、水库、湖泊中的泥沙达12亿吨。湖泊不合理的围垦,面积日益缩小,使其调洪能力下降。据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调查,70年代后期,我国面积1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约有2300多个,总面积达1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8%,湖泊水资源量为7077亿立方米,其中淡水2250亿立方米,占我国陆地水资源总量的8%。建国以后的30多年来,我国的湖泊已减少了500多个,面积缩小约86万平方千米,占现有湖泊面积的3%,湖泊蓄水量减少513亿立方米。长江中下游水系和天然水面减少,1954年以来,湖北、安徽、江苏以及洞庭、鄱阳等湖泊水面因围湖造田等缩小了约2万平方千米,大大削弱了防洪抗涝的能力。另一方面,河道淤塞和被侵占,行洪能力降低,因大量泥沙淤积河道,使许多河流的河床抬高,减少了过洪能力,增加了洪水泛滥的机会。如淮河干流行洪能力下降了3000立方米/秒。此外,河道被挤占,束窄过水断面,也减少了行洪、调洪能力,加大了洪水危害程度。 (2)水利工程防洪标准偏低。我国大江大河的防洪标准普遍偏低,目前除黄河下游可预防60年一遇洪水外,其余长江、淮河等6条江河只能预防10~20年一遇洪水标准。许多大中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差,经常处于一般洪水的威胁之下。广大江河中下游地区处于洪水威胁范围的面积达8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7%,其中有耕地5亿亩,人口2亿,均占全国总数的1/3以上,工农业总产值约占全国的60%。此外,各条江河中下游的广大农村地区排捞标 准更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远不能满足目前防洪排涝的要求。 (3)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使受灾程度加深。一方面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受到削弱,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却使受灾程度大幅度增加。建国以后人口增加了一倍多,尤其是东部地区人口密集,长江三角洲的人口密度为全国平均密度的10倍。全国1949年工农业总产值仅466亿元,至1988年已达24089亿元,增加了51倍。近10年来,乡镇企业得到迅猛发展,东部、中部地区乡镇企业的产值占全国乡镇企业的总产值的98%,因经济不断发展,在相同频率洪水情况下所造成的各种损失却成倍增加。例如1991年太湖流域地区5~7月降雨量为600~900毫米,不及50年一遇,并没有超过1954年大水,但所造成的灾害和经济损失都比1954年严重得多。此外,各江河的中下游地区一般农业发达,具有众多的商品粮棉油的生产基地,一旦受灾,农业损失也相当严重。 3.水体污染及其危害 水是最重要的天然溶剂,因此极易污染。常见的水体污染有下列几类。 (1)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有机污染类型,由于过多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天然水体而恶化水质。施入农田的化肥,一般情况下约有一半氮肥未被利用,流入地下水或池塘湖泊,大量生活污水也常使水体过肥。过多的营养物质促使水域中的浮游植物,如蓝藻、硅藻以及水草的大量繁殖,有时整个水面被藻类覆盖而形成“水花”,藻类死亡后沉积于水底,微生物分解消耗大量溶解氧,导致鱼类因缺氧而大批死亡。水体富营养化会加速湖泊的衰退,使之向沼泽化发展。 海洋近岸海区,发生富营养化现象,使腰鞭毛藻类(如裸沟藻和夜光虫等)等大量繁殖、密集在一起,使海水呈粉红色或红褐色,称为赤潮,对渔业危害极大。近年来渤海北部和南海已多次发生。 (2)有毒物质的污染 有毒物质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指汞、镉、铝、铜、铅、锌等重金属;另一类则是有机氯、有机磷、多氯联苯、芳香族氨基化合物等化工产品。许多酶依赖蛋白质和金属离子的络合作用才能发挥其作用,因而要求某些微量元素(例如锰、硼、锌、铜、钼、钴等),然而,不合乎需要的金属,例如汞和铅,甚至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的量过多,如锌和铜等,都能破坏这种蛋白质和金属离子的平衡,因而削弱或者终止某些蛋白质的活性。例如汞和铅与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酶类结合的趋势十分强烈,因而容易引起神经错乱,如疯病、精神呆滞、昏迷以至死亡。此外,汞和一种与遗传物质DNA一起发生作用的蛋白质形成专一性的结合,这就是汞中毒常引起严重的先天性缺陷的原因。 这些重金属与蛋白质结合不但可导致中毒,而且能引起生物累积。重金属原子结合到蛋白质上后,就不能被排泄掉,并逐渐从低剂量累积到较高浓度,从而造成危害。典型例子就是曾经提到过的日本的水俣病。经过调查发现,金属形式的汞并不很毒,大多数汞能通过消化道而不被吸收。然而水体沉积物中的细菌吸收了汞,使汞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中汞和甲基团结合产生了甲基汞(Hg-CH3)的有机化合物,它和汞本身不同,甲基汞的吸收率几乎等于100%,其毒性几乎比金属汞大100倍,而且不易排泄掉。 有机氯(或称氯化烃)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其中一个或几个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这种化合物广泛用于塑料、电绝缘体、农药、灭火剂、木材防腐剂等产品。有机氯具有2个特别容易产生生物累积的特点,即化学性质极端稳定和脂溶性高,而水溶性低。化学性质稳定说明既不易在环境中分解,也不能被有机体所代谢。脂溶性高说明易被有机体吸收,一旦进入就不能排泄出去,因为排泄要求水溶性,结果就产生生物累积,形成毒害。典型的有机氯杀虫剂如DDT、六六六等,由于它们对生物和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已被许多国家所禁用。 (3)热污染 许多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余热散发到环境中,会把环境温度提高到不理想或生物不适应的程度,称为热污染。例如发电厂燃料释放出的热有2/3在蒸气再凝结过程中散入周围环境,消散废热最常用的方法是由抽水机把江湖中的水抽上来,淋在冷却管上,然后把受热后的水还回天然水体中去。从冷却系统通过的水本身就热得能杀死大多数生物。而实验证明,水体温度的微小变化对生态系统有着深远的影响。 (4)海洋污染 随着人口激增和生产的发展,我国海洋环境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损害。 1980年调查表明,全国每年直接排入近海的工业和生活污水有5亿吨,每年随这些污水排入的有毒有害物质为石油、汞、镉、铅、砷、铝、氰化物等。全国沿海各县施用农药量每年约有四分之一流入近海,约5万多吨。这些污染物危害很广,长江口、杭州湾的污染日益严重,并开始危及我国最大渔场舟山群岛。 海洋污染使部分海域鱼群死亡、生物种类减少,水产品体内残留毒物增加,渔场外移、许多滩涂养殖场荒废。例如胶州湾,1963~1964年海湾潮间带的海洋生物有171种;1974~1975年降为30种;80年代初只有17种。莱州湾的白浪河口,银鱼最高年产量为30万千克,1963年约有10万千克,如今已基本绝产。 水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编辑本段] 1.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建立节水型经济 缓解我国水资源紧缺的局面,关键在于提高用水效率,建立节水型经济。节水型经济的主要标志应该是,发展素质好、产值高、用水少和排污少的产业,并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工业布局要适应水资源条件;要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发展用水少的作物;要使工农业产品用水定额与排水定额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普及先进的生活节水设备;加强水的多次重复利用,发展污水资源化等。搞好工业节水,既减少了新水取用量,自然也减少了工业废水量。工业节水的指标通常用水的重复利用率来表示,我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较低。在80年代初期,全国平均只有20%左右,仅有少数城市达到40%。我国农业用水占全国取水量的88%,和美国49%、前苏联59%、日本46%、法国47%等相比差距很大,这同现代化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极不相称。今后应该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发展符合水质标准的有机污水的农业灌溉,培育并推广耐旱作物,以获得稳产高产。 2.建立污水处理系统 建立污水处理系统,使污水资源化随着工业三废的治理和控制,重金属对水体的污染将趋缓和,而有机污水的治理日益突出,在城市中更显得重要。 利用污水处理厂是工业化国家治理有机污水的主要途径。美、英、法、德国等,平均每1~5万人就有一座污水处理厂。但是这些厂只能解决生物降解有机物,而不能去除氮、磷及非生物降解有机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转向发展旧有的土地处理和生物塘(氧化塘)等自然净化方法,利用生态系统对有机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如美国密执安州马基斯根的生态工程是由贮水塘、曝气塘和灌溉田所组成,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威里比牧场则利用氧化塘、农田和牧场所组成的处理系统。通过环境生态工程使污水资源化而获得再生水源,用于扩大供水,一定程度上能缓和局部地区的水资源紧缺的状态。 3.开发和利用天空水资源 天空水(即空气中的含水量)只有28万亿吨,仅占全球总水量的002%,但是在天气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天空水中,95%为水汽,云和降水云层只占5%。天空水总量虽少,但其循环很快,循环周期仅7天,而地下及地表水循环周期为400年,也就是说,一年里天空水可以循环42次,一年中天空水量就有1176万亿吨,远远超过地表水的总量。 开发利用天空水资源首先是调查研究本地区的天空水资源状况,包括天空水汽、云和雨雪的时空分布,气候特征和变率,天空水资源的可用率等。其次是在用水紧缺地区开展人工降水,世界各国40多年来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合适的云层条件下,用正确的催化方法,人工增加降水一般平均可达10~30%。我国从1958年开始也进行了多次试验,福建古田水库1975~1986年的12年试验结果,平均增加降水量为8%,仅以发电一项计算的投资效益比就达1∶50。 4.防洪减灾的主要对策 洪涝灾害是一种自然社会现象,其成因既有自然的因素,也有人为的影响。作为一种自然灾害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但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实力的增强,人类对灾害的发生规律、演变过程的认识会不断提高和深化,通过灾前预报、预警和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灾害所带来的损失。为此,要把防治洪涝灾害作为全国国土整治的中心任务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制定出全国的长期性洪涝治理总体规划,并通过立法予以实施。同时有必要制定防洪法规,实行以法治水,强调实行统一管理。加速洪涝灾害的预测预报、报警和灾情评估的研究工作。产业布局要适应水环境的变化,通过各种措施,如保持水土、修建蓄水工程,建筑堤坝,疏浚河道,灌溉排水,设立滞蓄洪区等,使水环境向有利的方向转变,以获得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的三峡工程是一项以防洪、发电为主的大工程,如能建设成功,对防洪减灾和经济建设均有巨大的作用。 我国节约水资源现状 [编辑本段]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按人均水资源量计量,人均占有量为250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世界排名第110位,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目前,全国668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缺水,年缺水量60多亿立方米。长期以来受“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传统价值观念影响,水资源被长期无偿利用,导致人们的节水意识低下,造成了巨大的水资源浪费和水资源非持续开发利用。水资源日益短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人类共同的使命。 水资源危机将会导致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为了取得足够的水资源供给社会,必将加大水资源开发力度。水资源过度开发,可能导致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水污染的严重,既是水资源过度开发的结果,也是进一步加大水资源开发力度的原因,两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通常认为,当径流量利用率超过20%时就会对水环境产生很大影响,超过50%时则会产生严重影响。目前,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19%,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个别地区更高。如1995年松花江、海河、黄河、淮河等的开发利用率就已达50%以上,其中淮河流域达98%。此外,过度开采地下水会引起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海水倒灌等环境问题。 一、 我国节水现状 在生活节水方面,目前全国所有城市和绝大部分市镇,基本做到了安装计量水表收费,基本取消了居民生活用水包费制。 在工业节水方面,目前全国用水重复利用率普遍比80年代初提高了40%以上,万元产值取用水量比80年代减少5成,1983年到1995年累计节水量近200亿立方米,减少排污量近150亿立方米,沿海城市利用海水量近65亿立方米。 在农业用水方面,近些年在全国建设了300个节水增产重点县,209个高标准节水增效示范区,并对99个大型灌区及40个中型灌区进行以节水灌溉为中心的续建配套和更新改造,建设了一批国家级节水示范区,1998年底,全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285亿亩,其中喷、滴灌和微喷灌面积2600万亩,管道输水灌溉面积7800万亩,渠道防渗节水灌溉面积3亿亩。另外,推广非工程措施节水面积24亿亩。 二、 我国节水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足。 节水是一项具有广泛社会性和区域性的工作,搞好节水需要社会的理解和支持,特别是要通过节水来缓解华北地区和黄河下游断流这类区域性缺水和水环境问题,更需要全区域(或全流域)社会成员和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的共同努力才可能见成效。而我国人民群众对节水的认识普遍不高,节水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 2、投入不足 。节水工作面广、量大,情况复杂多样,需要大量投入和一定的先进技术,像工业用水,一般可分成冷却用水、锅炉用水、洗涤用水,工艺用水等等,其中节约冷却用水相对比较容易,而节约洗涤用水、工艺用水则相对较难。但不管要节约哪种工业用水,都需要更新改造用水设备,有的甚至要更新改造工艺设备。这就需要大量的投入。随着节水量的加大、用水重复利用率的提高,单方节水投资会愈来愈大,技术要求也愈来愈高。目前我国从上到下工业节水尚无固定投资渠道,节水工程一般是争取一个上一个。农业节水投入近些年有所加强,但力度不够,投入不足与技术落后使我国工农业用水水平与国际差距拉大。 3、机制不力 。当前节水工作还没有一套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模式。水价太低是主要原因,许多节水工程直接经济效益有限,更多地体现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上,而国家又缺乏优惠发展政策。这些原因的存在,致使许多用水大户节水积极性不高,节水并没有真正变成企业、农户的自发行动,节水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4、法制不强 。节约用水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单靠政府行为,没有市场推动,节水必然动力不足;单靠市场推动,没有政府引导,节水也必然难见成效。抓好节水必须充分考虑节水工作的特点,既要靠市场推动,也要加强政府行为。强有力的政府推动和切实有效的广大用水户的积极自觉行动相结合,才可能促进我国的节水工作跃上一个新台阶。

保护水资源从我做起人们常说“水是生命之源,生存之本。”是呀,人可以几天不进食,但不可以几天不喝水。但是,你知道吗?现在,全球有20亿人口正处于严重缺水状况!全世界每年因喝了不干净的水而死亡的儿童就有5000万人!这数字是多么令人怵目惊心!水的危机,已经向人类敲响了警钟! 水很重要,水也很普通。你看,波澜壮阔的大海,碧波荡漾的湖水,潺潺流淌的溪水;一阵绵绵细雨,一场倾盆大雨。遍眼之处都是水,多得让人感到似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水多得让人可以随时忘记,随时丢弃,不存一丝怜惜。你听,“丁冬,丁冬……”那是什么声音?哦,是水龙头在抽泣,谁粗心的没把水龙头拧紧就自个儿乐去了。“哗哗哗……哗哗哗……”这是什么声音?哦,原来是爸爸在刷牙,他刷完一口牙,自来水积满了一脸盆,然后随手把滑塞一按,咕咚咕咚全冲到下水道去了。爸爸呀,你怎么不先给水龙头关一下,这么多水白白流走了,难道你一点儿也不心疼?生活中像我爸爸这样浪费水的现象比比皆是。如洗澡涂肥皂时不关水龙头;自来水管发生漏水或爆管未得到及时修理;用过量水洗车,洗车水未循环使用;随意开启消防龙头用水;老式便器水箱容量过大;洗衣服时不用手搓而只用洗衣机;用自来水冲洗道路;在公共浴室洗完澡后“人离水未关”;解冻海鲜使用“自来水常流法”。水呀,在人们的手指逢间悄悄流走了。“涓涓细流汇成大海”,谁也不陌生,可我说一滴水也同样重要,大家肯定会嗤之以鼻,别说一滴水,一杯水、一盆水都看不上眼。可你曾算过,要是我们中国每人每天节约一滴水,就是13亿滴水,也就是1300升水,那么一年可以节约474500升水,它可以让一片荒原变成绿地。多么触目惊心的一个数字啊,我们怎能任意地浪费每一滴水呢?我真想大声地疾呼,让我们节约每一滴水吧,我们只有节约每一滴水,植物才会苍翠,空气才会清新,天空才会蔚蓝……水,生命之源。我们人类只有拥有了丰富的水资源,人才有生存的绿洲。一则公益广告说得好:如果我们不珍惜每一滴水,那么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就是我们的眼泪! 来吧,伙伴们!为了我们幸福的生活,为了我们美好的明天,让我们一起加入节水行列吧!

关于水环境保护的论文名字

如何保护水资源 人类对环境的保护归根结底是基于保护地球上日益枯竭的资源,保护人类生存发展的最起码条件——保护水资源首当其冲。下面笔者就现代生产和生活中如何保护水资源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首先,要树立惜水意识,开展水资源警示教育。长期以来,大多数人们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使用中挥霍浪费,不知道自觉珍[被屏蔽广告]惜。其实,地球上水资源并不是用之不尽的,尤其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并不丰富,地区分布也不均匀,而且年内变化莫测,年际差别很大,再加上污染严重,造成水资源更加紧缺的状况,黄河水多处多次断流就是生动体现。国家启动“引黄工程”、“南水北调”等水资源利用课题,目的是解决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但更应引起我们深思:黄河水枯竭时到哪里“引黄”?南方水污染了如何“北调”?所以说,人们一定要建立起水资源危机意识,把节约水资源作为我们自觉的行为准则,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水资源警示教育。 其次,必须合理开发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破坏。水资源的开发包括地表水资源开发和地下水资源开发。水资源属于国家所用,因此,生产和生活用水的开发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有关规定,作到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在开采地下水的时候,由于各含水层的水质差异较大,应当分层开采;对已受污染的潜水和承压水不得混合开采;对揭露和穿透水层的勘探工程,必须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做好分层止水和封孔工作,有效防止水资源污染,保证水体自身持续发展。 现代水利工程,如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养殖供水等在发挥一种或多种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工程所在地、上下游、河口乃至整个流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也可能造成一定范围内水资源破坏,因此,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对水利工程进行环境评价。我国要求在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即进行环境评价,大型工程和一般中型工程要编写环境影响报告,对环境影响较小的中型工程和小型工程要编写环境影响评价表。另外,一些采矿行业对水资源的破坏不容忽视,如煤炭开采中每采一吨煤要排漏0.88立方米水,按我省年采煤3亿吨计算,每年仅因采煤损失地下水资源高达2.5亿立方米,并对地下水体地质构造造成极大的破坏。又如,无限度的乱砍乱伐,造成植被严重破坏,对水土保湿及水资源的地表埋藏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第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有效节水的关键在于利用“中水”,实现水资源重复利用。如果中水利用能在全社会范围内通行,不仅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又能令社会形成一种珍惜水资源的良好风气。目前,许多大中型企业已经开发利用中水,如霍州煤电集团各个矿井都利用中水返回井下洒水和地面冲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另外,利用经济杠杆调节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由于水管理不到位,很多地方有长流水现象发生,而有些地方会“捧碗祈天”,因此,必须安装有效的水计量装置,执行多用水多计费的原则,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城市用水定额管理是国际上通行的办法,它是在科学核定用水量的前提下,坚持分类对待的原则,市民生活用水、工商企业用水、机关事业团体用水实行不同的水价,定额内平价,超额部分适当加价,以培养公民节约用水的习惯。 在节约用水资源的同时应避免无效浪费。北方的冬季,水管很容易冻裂,造成严重的漏水,应特别注意预防和检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了缓解水资源紧张的情况,除了大力抓好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工作外,跨流域调水已经成为我国北方城市的必然选择,跨流域调水必然带来水资源供需关系的变化,所以水权交易必在实行;由于我国一直实行“福利水”制度,水没有被当作一种经济商品对待,所以,在水资源的配制上,市场机制通常被管制方法所替代,当前应当转变观念,认识到水资源的自然属性和商品属性,遵循自然规律和价值规律,确实把水作为一种商品,合理应用市场机制配置水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第四、进行水资源污染防治,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水体污染包括地表水污染和地下水污染两部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水、工业垃圾、工业废气、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都能通过不同渗透方式造成水资源的污染,长期以来,由于工业生产污水直接外排而引起的环境事件屡见不鲜,它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极坏影响,因此,应当对生产、生活污水进行有效防治。在城市可采取集中污水处理的途径;工业企业必须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生产污水据其性质不同采用相应的污水处理措施。总之,我们必须坚决执行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制度,必须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严格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促进企业污水治理工作开展,最终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 水是地球生物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水资源是维系地球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因此,保护水资源是人类最伟大、最神圣的天职!

图书信息[回目录] 书 名: 水环境保护 作 者:雒文生 出版社: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1月 ISBN: 9787508459905 开本: 16开 定价: 27元 内容简介[回目录] 《水环境保护》根据我国水环境保护需要,在水资源保护、规划与管理方面形成了一套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内容吸纳了成熟的、先进的研究成果。其基本内容包括:水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与技术,水环境监测与实验,水污染负荷分析与预测,水环境演化原理,水环境模拟预测数学模型,水环境质量评价,水环境保护规划与管理等。 《水环境保护》为水文水资源专业通用教材,也可供其他水利水电类专业应用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图书目录[回目录] 总前言 前言 第1章 绪论 1 水环境保护的意义、内容与任务 2 水体污染物及其危害 3 水文循环中水的污染与自净 4 水环境保护的生态工程措施 5 水环境质量的度量与评价 思考题与习题 第2章 水环境监测 1 水环境监测的对象与内容 2 水质监测采样位置的布设 3 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4 水环境指标的测定 思考题与习题 第3章 水污染负荷预测 1 概述 2 点源污染负荷预测 3 面源污染负荷预测 思考题与习题 第4章 水环境演化原理 1 污染物在水中的迁移转化 2 水体的耗氧过程和复氧过程 3 水质迁移转化基本方程及其解 思考题与习题 第5章 水环境数学模型及预测 1 水温的模拟预测 2 河流水环境数学模型 3 湖泊、水库水环境数学模型 思考题与习题 第6章 水环境质量评价 1 概述 2 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标准和准则 3 污染源的调查与评价 4 水体质量评价 5 底质质量评价和水生生物评价 6 水环境影响评价 思考题与习题 第7章 水环境保护规划与管理 1 概述 2 水环境保护规划 3 水环境质量管理 思考题与习题 参考文献 ……

水+二氧化碳=泪 “人类的最后一滴水,将是环境破坏后最悔恨的泪。” 面对我们耳熟能详的“水”一词,面对我们日日不可或缺的生命之源——水。我们又大概了解明白多少呢? 没有水就等于没有生命的道理童叟皆知。人体70%都是水构成的。可想而知,地球上要是没有了水之源,动植物该怎么办?人类又要怎么生存?人人都懂得水乃生命之源,可又有多少人去关注它呢? 近些年,湿地面积萎缩,生态退化,由于人口增长,耕地扩大,生态类型善变,我国湿地面积严重萎缩。北大荒的连年垦荒是这块我国最大的湿地面积缩小了60%,三江平原的湿地面积已由建国初期的443万公顷下降到190万公顷,这样就是说,如不采取紧急保护措施,十几年内三江平原的湿地将丧失殆尽。人们过分砍伐、围湖造田、泥沙入湖等等都在不知不觉中破坏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一旦失调,那么我们人类离世界末日也就不远了。 我国现在关注的重大问题还是水污染程度严重,损失巨大。据水利部对全国700余条河流约10万公里河长开展的水之源质量评价46、5%河长受到污染,10、6%的河长严重污染,水体已经丧失使用价值,而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在全国七大流域中,太湖、淮河、黄河、松辽河流域污染程度也相当严重,且污染河段占60%以上。全国多达有1/4的人口以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水,水污染直接影响到我国民众的生活及生存环境呀!就对我们城镇边这条长江而言,不少居民都在江边洗衣服、倒垃圾,各种工厂不断的向河里排放废物,有毒物质等严重导致了河质变恶、水量变小、流域变窄!听呀,你们还没听见吗——我们的母亲河正在嘶声裂肺地呼吁我们“孩子孩子!我不要变成黄河啊!” 我们就来见识一下水污染的真正实质。各种有害物质,比如农药、重金属、化学物质、致病微生物、油类以及各种废弃放射性物质……被人为地排入水中,并超出了水本身的一种净化能力,于是就发生了水污染。大量的水污染物排入河流,造成严重内陆水域污染,继而使湖泊和海湾受到“玷污”,就连地下水也难逃厄运了吧。水污染能对人类的危害极大,污水中的致病菌可引起传染病的流行传播;各种工业废水、农药等有害物质排入水中后还会使饮水人意外中毒、身亡;重金属污染的水进入人体内,会使之慢性中毒等等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呐!在这里,我绝不是危言耸听,节约用水已经迫在眉睫啦。 水是生命的源泉,工业的血液,城市的命脉。 我们地处南方地区,那当然是不清楚西北地区人民的苦难。那里是严重少水带,那真是荒漠也“繁华”!可我们却不知道,想想咱们家里,刷牙时不关水龙头,哗哗流水可真不知心疼,比如大家家里自来水管发生漏水或爆管未得到及时修理,解冻海鲜又使用“自来水冲洗法”。其实有些水都可以循环使用。可有人却认为更是不愁那几个水钱,泡泡浴、水枪战这些都成了渴水人民的最最最奢侈品了。我想,不从点滴开始怎能立大足呢? 都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那里有水哪里就有生命,水给予了我们最宝贵的生活条件,那它也就一定能向法官提起“上诉”把我们宝贵的一切都夺回。但前提是,你走你的路,我过我的桥,谁也犯不着谁。如果我们不珍惜它,一再的浪费它,有一天,水也一定会把我们给“浪费”掉! 在一次试验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放到自来水里的金鱼比河水里的金鱼死得还要快。同学们的议论纷纷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猜想,有的同学认为河水里有一些金鱼的食物,而自来水里面却没有,有的同学认为河水里面的氧气比自来水的要多,在自来水里面的金鱼因为缺氧,所以会死得快些。但不管怎样,有一点可以得到十分的确定:污水对动物的危害是十分明显的。 在现实生活中,附近的小凌河、水沟,不难发现污水正从附近工厂里排放到河中。这说明啊!水的浪费和污染会产生大量废水,而对水产生新的污染,是环境再次手到“重伤”。我们还可以看见污水的水面在不停的冒泡,那里面就是人们用后排放的洗衣粉、餐具的洗洁精水,也再次说明了水污染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地使用洗涤用品。 节约用水也是现在社会上的一个热点焦点问题。“节约用水,关爱生命”广告牌、“节约光荣,浪费可耻。从我做起,从大家做起。”宣传节目、“从点滴开始,节约用水,科学用水,打造一片新生活。”公益广告等等。因为很多人的头脑中根本还就没有节约用水的概念,也是因为水一直作为廉价物品存在于现实生活啊。浪费就是犯罪。这样看来太多人都还没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为了您的下一代,为了您的明天,为了您的此时此刻呀! 趁我们还没喝到我们自酿的苦酒的时候赶快“束手就擒”吧;趁我们还没品到我们自制的苦药的时候赶快将现在的我们“捉拿归案”吧;趁我们还没尝到我们自酝的苦果的时候赶快“嘴下留情”吧——因为一切都还来得及。 水是无味的,可泪是咸的。在水中加点“调料”二氧化碳不就相等了么?我坚信这时候的鱼永远也不会无家可归了,那时候的我们也正浮在幸福的海洋中潜游……记得采纳啊

关于水环境保护的论文名字怎么取

《人类寿命极限与好水》编写:田桂发、姚茂洪依水而生,伴水而在,随水而长。从单纯依赖自然赋予的水资源,到能动地改造利用水资源,反映了古代人类从生存到发展的文明历程。而从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中产生的文化正是基于这段文明的历程得以产生且取得长足的进步。可以说,中华文化的早期发展史,也就是一部壮美的"河流文明"发展史。中国水文化积千年之精华,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沃土之中,成为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不但影响着人的精神,还给人以美的快感、美的享受。崇尚自然、追求自然之美是华夏民族最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长期与青山绿水的和谐共处,不断陶冶和强化着人对中国大自然的亲和感和审美意识,水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滋润着人们的心灵,对水的认识和感悟。古往今来皆曾以"水"为载体而被表达得淋漓尽致。我国古代的思想家们往往能从水性和治水活动中得到修身、养性、处世之道,并升华为治国安邦等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细读中国的经典文学,几乎无水不写,写则涉水。当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表达的是生命易逝、年华不再的慨叹心理。【唐】李白不满现实所发出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表露的显然是如水流般的长恨情绪,而此情在【唐】后主李煜的笔下又化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千古绝唱等等。除了那些文人墨客、政治家、思想家以水抒情感叹外所有人都知道的一个真理,那就是《水》是生命之源……。一:生命的诞生生命的起始从受精卵的分裂形成开始,每个人的诞生都源于精子和卵子幸运的邂逅彼此的结合,就是这枚结合后形成的受精卵在之后的十个月,彷如超新星爆炸,开始增殖、分化和发育并最终形成平均直径在10—20微米共约40万亿~60万亿个细胞 —— 你将经历成长成才恋爱婚姻、生老病死,你所经历的一切,也是你细胞的一切,你所曾经的拥有,也是你细胞的拥有当你从懵懂的婴儿长大成茁壮的青年,你的细胞也正是强大之时,当你承受生活的磨练,岁月的流逝你的细胞也终将走向衰亡,到最后完全消失,生命也就走向了终点。细胞在人体中拥有重中之重的核心地位,基因和蛋白的功能实现离不开细胞提供的稳定微环境,器官和人体的良好运转更是由细胞这一最小单位支撑。谁不想健康成长,幸福老去可现实却让我们疾病缠身,痛苦万分,有人认定基因突变是癌症的罪魁祸首,有人以为恶劣环境、垃圾食品是亚健康的最大诱因,有人认定疾病是遗传因素的天生注定,还有人以为病痛是吸烟酗酒等后天人为。不可忽视细胞作为一个功能整体的影响力量,正常细胞与异常细胞之间的差异,不仅是细胞核之间存在的简单差异,而是细胞整体以及细胞之间错综复杂的关联作用,细胞损伤,累及着器官的损伤,细胞衰老,终造成人体的衰老,个人的诞生与发育来源于细胞,个人的健康与疾病根源于细胞,归根结底一个人就是结胞的聚合体。二:生命的极限1,巴风系数英国的一位生物学家,巴风在进行了大量针对性的研究后,根据哺乳动物的平均的寿命和生长周期,推算出了巴风系数,即动物的生长周期和平均最大寿命的之间的比例,这种比例在野生动物中普遍存在,特别是哺乳动物,所以在人类身上也应该有一定的可能性,动物普遍可以达到生长周期的5~7倍,比如狗生长期2年,寿命可以达到十到十五年,猫咪就要短一些1年半,它们的平均寿命在八至十年。由此可以推断,人类的寿命大约在一百至一百七十五岁,可惜的是很少有人能达到这个寿命,就算到了一百多岁,也已经老得不成样子了,巴风认为,这和人类肺活量不如动物大,饮食不够均衡,还有内心因素有关。2,海弗里克上限莱纳得·海弗里克,是一位著名的老年学专家,1961年他用人类表皮细胞作为实验对象,让表皮细胞自然的分裂,直到铺满培养皿,再把一部分细胞移植到另外一个培养皿中,观察细胞分裂的上限,大约在50次后,细胞就停止了分裂,这也证明人类细胞的分裂次数是有限的,这个上限就被称为海弗里克上限。其次就是端粒,端粒是存在于人类DNA上的一段生物酶,在每次分裂后就会减少,人体内只有无限分裂的癌细胞没有端粒,端粒的存在也就代表,人体终会有衰老的一天,或许在科技的帮助下可以延长,但是也不能阻止细胞和dna的分裂停止,人体细胞的分裂周期为4年,结合上面的50次分裂极限,可以推断人类大约的寿命在120岁左右。3,生命周期算法来自俄罗斯的科学家穆尔斯基提出了一个不同于上面两种的观点,但是得到的结果却大同小异,他认为,人类的生命周期有确切的时间——15的倍数。从人类的诞生周期和妊娠天数266天,为基础乘以15得到的时间大约等于一个孩子从出生再到11岁,而11岁正是一个人一生中身体最脆弱的时间,因为儿童时期结束,青春期尚未到来,在11岁乘以15就等于167年。综上所述,三种算法得到的人类极限寿命都在110岁到170岁之间,而现实中,有记录的长寿老人的寿命也基本都在130岁左右,或许在不进行人工干涉的情况下,这就是一个人能达到的寿命极限了。这样的结果让人有些沮丧,毕竟人类达不到传说中的长寿,人体的极限寿命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短。三:自由基、活性氧、氧自由基的概念。及自由基对人体的危害氧自由基是健康长寿的杀手,其过氧化杀伤主要是破坏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破坏线粒体,断绝细胞的能源,毁坏溶酶体,使细胞自溶。氧自由基的化学性质是很活跃的,能够攻击细胞膜上的脂肪酸产生过氧化物;过多的活性氧自由基会导致人体正常细胞和组织损坏,从而引起多种疾病。自由基[1],化学上也称为“游离基”,是含有一个不成对电子的原子团。由于原子形成分子时,化学键中电子必须成对出现,因此自由基就到处夺取其他物质的一个电子,使自己形成稳定的物质。在化学中,这种现象称为“氧化”。我们生物体系主要遇到的是氧自由基,例如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脂氧自由基、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自由基。加上过氧化氢、单线态氧和臭氧,通称活性氧。体内活性氧自由基具有一定的功能,如免疫和信号传导过程。但过多的活性氧自由基就会有破坏行为,导致人体正常细胞和组织的损坏,从而引起多种疾病。如心脏病、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和肿瘤。此外,外界环境中的阳光辐射、空气污染、吸烟、农药等都会使人体产生更多活性氧自由基,使核酸突变,这是人类衰老和患病的根源。经过世界各国研究表明自由基的种类很多,并且大多数是瞬间产生的。对人体产生重大影响的有5种:①超氧化物自由基:最早也是最多的自由基;②过氧化氢:产生破坏性极大的羟基自由基;③羟基自由基:最活跃的自由基;主要会造成体内脂质过氧化而破坏细胞,也会和糖类、氨基酸、磷脂质、核酸、有机酸等任何生物体内的物质反应,特别是和DNA中的嘌呤、嘧啶作用,导致细胞死亡或突变;④单腺态氧:体内稳定的氧受紫外线照射后会产生大量不稳定的单腺态氧,单腺态氧和氯反应,造成自由基物或脂质氧化;⑤过氧化脂质:是许多自由基物反应后的产物,且多半发生在细胞膜上,导致细胞膜失去功能或死亡,另外也会直接和蛋白质核酸作用,导致细胞甚至器官的病变或死亡。我们知道,细胞经呼吸获取氧,其中98%与细胞器内的葡萄糖和脂肪相结合,转化为能量,满足细胞活动的需要,另外2%的氧则转化成氧自由基。由于这种物质非常活跃,几乎可以与各种物质发生作用,引起一系列对细胞具有破坏性的连锁反应。在一般情况下,细胞不会遭到这种分子杀手的杀害,这是因为我们人体细胞存在着大量氧自由基的克星——抗氧化剂,比如,脂溶性的维生素E、水溶性的维生素C及一些酶类等等,这些天然的抗氧化剂能够与氧自由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氧自由基被彻底清除,而只有在某些情况下,氧自由基才会致细胞甚至机体于死地。当人体遭受外伤、中毒或者是大手术流血过多等重创的时候,组织处于缺氧状态,能量代谢发生障碍,细胞色素氧化酶无力将氧还原成水,氧原子便会被夺去一个电子,由无害的氧变成具有杀伤力的活性氧自由基。氧自由基的过氧化杀伤,主要是破坏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破坏线粒体,断绝细胞的能源,毁坏溶酶体,使细胞自溶。同时它对人体的非细胞结构也有危害作用,可以使血管壁上的粘合剂遭受破坏,使完整密封的血管变得千疮百孔,发生漏血、渗液,进而导致水肿和紫癜等等。同样,当供应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突然发生痉挛的时候,心肌细胞由于缺氧而发生一系列的代谢改变,心肌细胞内抗氧化剂含量减少,使生成氧自由基的化学反应由于缺氧而相对加快,在冠状动脉痉挛消除的一刹那,心肌细胞突然重新得到血液的灌注,随之而来有大量的氧转化成氧自由基,而同时由于抗氧化剂的相对不足,不能够清除氧自由基,结果使具有高度杀伤性的氧自由基严重损伤心肌细胞膜,大量离子由心肌细胞内溢出,而后者可以扰乱控制心脏搏动的电流信号,引起心室颤动,从而导致死亡。人之所以会老化、体力衰退、皮肤失去光泽及弹性,除了年龄是无法抗拒的因素外,主要的即是体内自由基过多,年轻时体内有较好的中和系统来排除自由基,降低它所造成的伤害;然而随着年龄增长,人体修复自由基的能力也随之下降;若未能及时补充抗氧化物,细胞就开始损伤,疾病于是产生,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体内自由基含量越高,寿命越短。四:人体细胞正负电位失衡所造成的影响 细胞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正常情况下,膜内的负电位始终高于膜外的正电位,从而维持着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如果电位失衡:1、导致细胞呼吸作用低下,不利于细胞吸收营养,排泄废物。2、导致神经失调,更年期障碍以及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痛,肝功能下降,胃肠病,还会出现雀斑、细纹及老化现象。3、导致不安、失眠、眩晕、情绪不稳、记忆力下降等。4、细胞电位失衡会导致细胞失去活力,免疫功能下降直至细胞衰亡。五:稳定微小分子团水对细胞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水分子是H2O,既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科学家应用核磁共振技术观察到水中水分子之间的结构。普通地表水的氧谱半峰宽度(17O-NMR在130—150赫兹)每个水分子团有13—16个水分子组成,称为大分子团水。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小于100赫兹以内每个水分子团有5—7水分子组成,称为小分子团水。水是以分子团的结构存在的,研究发现水分子团越大活性越小,这种水也越不好喝,不易吸收,而且存在胃肠和肾脏中,产生腹胀和浮肿的现象。而水分子团越小活性越大,这种水也好喝,喝了软滑、口感好、微微甘甜、具有洁净、含氧量越高,它能去除有机物,去除治病毒素,去保留有机矿物质,活化等特性,喝后不产生饱胀感,促进生命活力。 科学家研究证明,大分子团水由13-16个H2O组成(如河水、湖水等地表水,其17O-NMR130Hz以上。),它不能直接通过生物细胞膜2nm的水通道,只能依靠细胞的“胞吞”和“胞吐”作用,实现细胞的内外水交换,维持细胞的新陈代谢。微小分子团水由5-6个H2O组成,其17O-NMR低于60Hz,水分子团直径约为5nm,可直接通过生物细胞膜2nm的水通道,将营养物质送进细胞内部,将细胞内部的代谢废弃物带出来。这种新颖的细胞内外水交换方式,大大促进了细胞的新陈代谢,对生物的茁壮成长和寿命提高会带来了颠覆性变化而通过量子技术、高频电子、物理磁场、多级过滤、活化等高级处理后的稳定微小分子团水更具有优良的品质,根据权威测试结果:《康诺三生水》品牌的稳定微小分子团水PH值为≤5呈弱碱性,用美国安捷伦DD2-600MHz超导核磁共振谱仪检测(氧17谱半峰宽)为:55Hz赫兹。水体中的氢浓度含量为大于1200ppb,负电位OR为 ﹣250~﹣500mv,可以作为“医疗级辅助饮用水”。是一款值得推荐的“好水”值得一提的是,人的健康长寿不仅与喝好水密切相关,同时还与洗漱、沐浴等休戚相关,不良的用水会通过人体皮肤和口腔粘膜严重伤害你的健康。六:正确饮水对人体的帮助“饮用水专家李复兴教授呼于:多喝水、会喝水、喝好水。”您知道该喝什么样的水吗? 水是生命之源,人体的70%是由水分构成的。水在人体中既是溶剂、 清洁剂、润滑剂,又是冷却剂、缓冲剂。因为水的存在,营养输送、 食物消化、体温调节、废物排泄、体液循环等人体生命过程才得以顺 利进行。人一旦脱水,就会造成便秘、皮肤干燥、疲劳、饥饿、头痛、 头昏眼花、肺部、尿路感染、关节僵硬等各种病症。 为保证正常的生理代谢,一个人每天必须饮用适量的水。 不过,有专家指出,由于人们的饮水方式不当,忽视饮水安全, “生命之源”目前正在吞噬人们的身体健康。据联合国有关机构的统 计数据显示,人类所患疾病 的80%与饮水不当有关。像拉肚子、 微量元素缺乏、痢疾,甚至癌症等疾病, 都可因长期饮水不当引起。 水对人至关重要,然而人们却不知道该怎样饮水、饮什么样的水, 以致惹病上身。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正确喝水,喝正确的水呢? 最好喝 弱碱性带稳定的微小分子团水 ,水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含矿物质的水,这种水由于水中带有矿物质不宜加热,否则加热后的矿物质会生成新的氧化物和化合物对人体健康不利,所以这类水适合直饮。笫二种就是纯净水了,由于纯净水不含任何矿物质,所以加热后也就不会生成新的化合物了,所以纯净水适合煲汤、泡茶、做饭、冲泡奶粉之类使用即不会新的氧化物又能保有物质的原有成份。为了你和家人的健康长寿,尽快要实施“多喝水、会喝水、喝好水!”。

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的存在,所以我们要保护水资源。 据统计地球表面的水储量大约有140亿亿立方米,但淡水资源只有5亿亿立方米,在这有限的淡水资源中,仅有34%是人类可以利用的,由于分布不平衡,生活浪费,全世界60%的地区供水不足,严重缺乏用水,情况严峻。 各种有害的物质,如农药、重金属、化学物质、致病微生物、油类以及各种废弃放射性物质……,被人为地排入水中,并超出了水本身的进化能力,于是就发生了水污染。大量的污水物排入河流,造成内陆水域污染,继而使湖泊和海湾污染,就连地下水也难逃厄运。水污染对人的健康危害极大,污水中的致病菌可引起传染病的流行。各种工业废水、农药等有毒物质排入水中,可使饮水人中毒。重金属污染的水进入人体,会使人慢性中毒等等。 因而,我们要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节约用水、使用无磷的洗衣粉……。我们要大力宣传水资源的保护知识,看见破坏水资源的行为,要向有关部门举报。 保护水资源要从我做起,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任重道远 我国严峻的水资源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任重道远。 我国是一个洪涝灾害频繁、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环境脆弱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水利事业发展迅速,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治理的同时,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工作,基本形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与保护体系。 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问题,尤其是水资源短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已经充分暴露出来。全国平均每年因旱受灾的面积约4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在缺水的同时,还存在着严重的用水浪费,全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大多只有4,而很多国家已达到7~8;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03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10~20倍,水的重复利用率我国为50%左右,而发达国家为85%以上。水污染严重,全国年排放污水总量近600亿吨,其中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在全国调查评价的700多条重要河流中,有近50%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遭到污染。水污染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而且使水资源短缺问题更为严重。 有关专家指出,严峻的水资源形势,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从人口增长看,2030年左右,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将减少1/5,降至1700立方米左右。从经济增长看,今后几十年,我国经济仍将处于快速增长期,到本世纪中叶,国内生产总值要增长10倍以上,城市和工业用水将有较大幅度增长,废污水排放量也将相应增加。从城市发展看,21世纪中叶我国城市化率可能达到70%,城市水供求矛盾必将更加尖锐。从粮食生产看,我国北方产粮区水资源条件并不富余,2050年前国家需要增加4亿吨粮食的要求,将导致水资源短缺的形势更加严峻。因此,开源节流和保护水资源的任务十分艰巨。 水资源善也是制约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因素。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地广水稀,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是该地区最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水资源的合理开发、节约利用、有效保护是实施西部开发的重要内容。 为了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矛盾,遏止水环境恶化的趋势,有关部门正在加大节约和保护工作的力度。在最近召开的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水利部部长汪恕诚提出,要转变以往比较注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对水资源的配置、节约、保护重视不够的局面,要把节约和保护水资源作为一项重大国策,实现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水利的转变。 据了解,国家将在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的基础上,采取实际步骤加强水资源节约和保护工作。在计划上,改变以往单纯的工程计划方式,将节水、水资源优化调度、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项目摆到重要位置,加快建设和发展。在体制上,切实加强流域管理职能,积极推进城市水务局管理体制的建立,为水资源的科学配置提供体制保障。在管理上,制订和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充分利用水价、水资源费等经济杠杆,采用有效的科技和经济手段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发挥综合效益。在法治上,坚决执行《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做好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配套建设,特别是《水法》的修改工作,加大执法力度,坚持依法管理水资源。在科研上,突破以往水利工程科学的科研模式,不仅要加强水利基础科学,而且要发展综合学科、交叉学科,不仅要研究水利工程特别是枢组工程问题,而且要紧紧围绕我国水利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研究各种治理措施的相互关系,科学配置,促进水资源管理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紧密结合,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关于水环境保护的论文名字有哪些

图书信息[回目录] 书 名: 水环境保护 作 者:雒文生 出版社: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1月 ISBN: 9787508459905 开本: 16开 定价: 27元 内容简介[回目录] 《水环境保护》根据我国水环境保护需要,在水资源保护、规划与管理方面形成了一套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内容吸纳了成熟的、先进的研究成果。其基本内容包括:水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与技术,水环境监测与实验,水污染负荷分析与预测,水环境演化原理,水环境模拟预测数学模型,水环境质量评价,水环境保护规划与管理等。 《水环境保护》为水文水资源专业通用教材,也可供其他水利水电类专业应用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图书目录[回目录] 总前言 前言 第1章 绪论 1 水环境保护的意义、内容与任务 2 水体污染物及其危害 3 水文循环中水的污染与自净 4 水环境保护的生态工程措施 5 水环境质量的度量与评价 思考题与习题 第2章 水环境监测 1 水环境监测的对象与内容 2 水质监测采样位置的布设 3 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4 水环境指标的测定 思考题与习题 第3章 水污染负荷预测 1 概述 2 点源污染负荷预测 3 面源污染负荷预测 思考题与习题 第4章 水环境演化原理 1 污染物在水中的迁移转化 2 水体的耗氧过程和复氧过程 3 水质迁移转化基本方程及其解 思考题与习题 第5章 水环境数学模型及预测 1 水温的模拟预测 2 河流水环境数学模型 3 湖泊、水库水环境数学模型 思考题与习题 第6章 水环境质量评价 1 概述 2 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标准和准则 3 污染源的调查与评价 4 水体质量评价 5 底质质量评价和水生生物评价 6 水环境影响评价 思考题与习题 第7章 水环境保护规划与管理 1 概述 2 水环境保护规划 3 水环境质量管理 思考题与习题 参考文献 ……

《人类寿命极限与好水》编写:田桂发、姚茂洪依水而生,伴水而在,随水而长。从单纯依赖自然赋予的水资源,到能动地改造利用水资源,反映了古代人类从生存到发展的文明历程。而从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中产生的文化正是基于这段文明的历程得以产生且取得长足的进步。可以说,中华文化的早期发展史,也就是一部壮美的"河流文明"发展史。中国水文化积千年之精华,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沃土之中,成为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不但影响着人的精神,还给人以美的快感、美的享受。崇尚自然、追求自然之美是华夏民族最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长期与青山绿水的和谐共处,不断陶冶和强化着人对中国大自然的亲和感和审美意识,水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滋润着人们的心灵,对水的认识和感悟。古往今来皆曾以"水"为载体而被表达得淋漓尽致。我国古代的思想家们往往能从水性和治水活动中得到修身、养性、处世之道,并升华为治国安邦等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细读中国的经典文学,几乎无水不写,写则涉水。当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表达的是生命易逝、年华不再的慨叹心理。【唐】李白不满现实所发出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表露的显然是如水流般的长恨情绪,而此情在【唐】后主李煜的笔下又化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千古绝唱等等。除了那些文人墨客、政治家、思想家以水抒情感叹外所有人都知道的一个真理,那就是《水》是生命之源……。一:生命的诞生生命的起始从受精卵的分裂形成开始,每个人的诞生都源于精子和卵子幸运的邂逅彼此的结合,就是这枚结合后形成的受精卵在之后的十个月,彷如超新星爆炸,开始增殖、分化和发育并最终形成平均直径在10—20微米共约40万亿~60万亿个细胞 —— 你将经历成长成才恋爱婚姻、生老病死,你所经历的一切,也是你细胞的一切,你所曾经的拥有,也是你细胞的拥有当你从懵懂的婴儿长大成茁壮的青年,你的细胞也正是强大之时,当你承受生活的磨练,岁月的流逝你的细胞也终将走向衰亡,到最后完全消失,生命也就走向了终点。细胞在人体中拥有重中之重的核心地位,基因和蛋白的功能实现离不开细胞提供的稳定微环境,器官和人体的良好运转更是由细胞这一最小单位支撑。谁不想健康成长,幸福老去可现实却让我们疾病缠身,痛苦万分,有人认定基因突变是癌症的罪魁祸首,有人以为恶劣环境、垃圾食品是亚健康的最大诱因,有人认定疾病是遗传因素的天生注定,还有人以为病痛是吸烟酗酒等后天人为。不可忽视细胞作为一个功能整体的影响力量,正常细胞与异常细胞之间的差异,不仅是细胞核之间存在的简单差异,而是细胞整体以及细胞之间错综复杂的关联作用,细胞损伤,累及着器官的损伤,细胞衰老,终造成人体的衰老,个人的诞生与发育来源于细胞,个人的健康与疾病根源于细胞,归根结底一个人就是结胞的聚合体。二:生命的极限1,巴风系数英国的一位生物学家,巴风在进行了大量针对性的研究后,根据哺乳动物的平均的寿命和生长周期,推算出了巴风系数,即动物的生长周期和平均最大寿命的之间的比例,这种比例在野生动物中普遍存在,特别是哺乳动物,所以在人类身上也应该有一定的可能性,动物普遍可以达到生长周期的5~7倍,比如狗生长期2年,寿命可以达到十到十五年,猫咪就要短一些1年半,它们的平均寿命在八至十年。由此可以推断,人类的寿命大约在一百至一百七十五岁,可惜的是很少有人能达到这个寿命,就算到了一百多岁,也已经老得不成样子了,巴风认为,这和人类肺活量不如动物大,饮食不够均衡,还有内心因素有关。2,海弗里克上限莱纳得·海弗里克,是一位著名的老年学专家,1961年他用人类表皮细胞作为实验对象,让表皮细胞自然的分裂,直到铺满培养皿,再把一部分细胞移植到另外一个培养皿中,观察细胞分裂的上限,大约在50次后,细胞就停止了分裂,这也证明人类细胞的分裂次数是有限的,这个上限就被称为海弗里克上限。其次就是端粒,端粒是存在于人类DNA上的一段生物酶,在每次分裂后就会减少,人体内只有无限分裂的癌细胞没有端粒,端粒的存在也就代表,人体终会有衰老的一天,或许在科技的帮助下可以延长,但是也不能阻止细胞和dna的分裂停止,人体细胞的分裂周期为4年,结合上面的50次分裂极限,可以推断人类大约的寿命在120岁左右。3,生命周期算法来自俄罗斯的科学家穆尔斯基提出了一个不同于上面两种的观点,但是得到的结果却大同小异,他认为,人类的生命周期有确切的时间——15的倍数。从人类的诞生周期和妊娠天数266天,为基础乘以15得到的时间大约等于一个孩子从出生再到11岁,而11岁正是一个人一生中身体最脆弱的时间,因为儿童时期结束,青春期尚未到来,在11岁乘以15就等于167年。综上所述,三种算法得到的人类极限寿命都在110岁到170岁之间,而现实中,有记录的长寿老人的寿命也基本都在130岁左右,或许在不进行人工干涉的情况下,这就是一个人能达到的寿命极限了。这样的结果让人有些沮丧,毕竟人类达不到传说中的长寿,人体的极限寿命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短。三:自由基、活性氧、氧自由基的概念。及自由基对人体的危害氧自由基是健康长寿的杀手,其过氧化杀伤主要是破坏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破坏线粒体,断绝细胞的能源,毁坏溶酶体,使细胞自溶。氧自由基的化学性质是很活跃的,能够攻击细胞膜上的脂肪酸产生过氧化物;过多的活性氧自由基会导致人体正常细胞和组织损坏,从而引起多种疾病。自由基[1],化学上也称为“游离基”,是含有一个不成对电子的原子团。由于原子形成分子时,化学键中电子必须成对出现,因此自由基就到处夺取其他物质的一个电子,使自己形成稳定的物质。在化学中,这种现象称为“氧化”。我们生物体系主要遇到的是氧自由基,例如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脂氧自由基、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自由基。加上过氧化氢、单线态氧和臭氧,通称活性氧。体内活性氧自由基具有一定的功能,如免疫和信号传导过程。但过多的活性氧自由基就会有破坏行为,导致人体正常细胞和组织的损坏,从而引起多种疾病。如心脏病、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和肿瘤。此外,外界环境中的阳光辐射、空气污染、吸烟、农药等都会使人体产生更多活性氧自由基,使核酸突变,这是人类衰老和患病的根源。经过世界各国研究表明自由基的种类很多,并且大多数是瞬间产生的。对人体产生重大影响的有5种:①超氧化物自由基:最早也是最多的自由基;②过氧化氢:产生破坏性极大的羟基自由基;③羟基自由基:最活跃的自由基;主要会造成体内脂质过氧化而破坏细胞,也会和糖类、氨基酸、磷脂质、核酸、有机酸等任何生物体内的物质反应,特别是和DNA中的嘌呤、嘧啶作用,导致细胞死亡或突变;④单腺态氧:体内稳定的氧受紫外线照射后会产生大量不稳定的单腺态氧,单腺态氧和氯反应,造成自由基物或脂质氧化;⑤过氧化脂质:是许多自由基物反应后的产物,且多半发生在细胞膜上,导致细胞膜失去功能或死亡,另外也会直接和蛋白质核酸作用,导致细胞甚至器官的病变或死亡。我们知道,细胞经呼吸获取氧,其中98%与细胞器内的葡萄糖和脂肪相结合,转化为能量,满足细胞活动的需要,另外2%的氧则转化成氧自由基。由于这种物质非常活跃,几乎可以与各种物质发生作用,引起一系列对细胞具有破坏性的连锁反应。在一般情况下,细胞不会遭到这种分子杀手的杀害,这是因为我们人体细胞存在着大量氧自由基的克星——抗氧化剂,比如,脂溶性的维生素E、水溶性的维生素C及一些酶类等等,这些天然的抗氧化剂能够与氧自由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氧自由基被彻底清除,而只有在某些情况下,氧自由基才会致细胞甚至机体于死地。当人体遭受外伤、中毒或者是大手术流血过多等重创的时候,组织处于缺氧状态,能量代谢发生障碍,细胞色素氧化酶无力将氧还原成水,氧原子便会被夺去一个电子,由无害的氧变成具有杀伤力的活性氧自由基。氧自由基的过氧化杀伤,主要是破坏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破坏线粒体,断绝细胞的能源,毁坏溶酶体,使细胞自溶。同时它对人体的非细胞结构也有危害作用,可以使血管壁上的粘合剂遭受破坏,使完整密封的血管变得千疮百孔,发生漏血、渗液,进而导致水肿和紫癜等等。同样,当供应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突然发生痉挛的时候,心肌细胞由于缺氧而发生一系列的代谢改变,心肌细胞内抗氧化剂含量减少,使生成氧自由基的化学反应由于缺氧而相对加快,在冠状动脉痉挛消除的一刹那,心肌细胞突然重新得到血液的灌注,随之而来有大量的氧转化成氧自由基,而同时由于抗氧化剂的相对不足,不能够清除氧自由基,结果使具有高度杀伤性的氧自由基严重损伤心肌细胞膜,大量离子由心肌细胞内溢出,而后者可以扰乱控制心脏搏动的电流信号,引起心室颤动,从而导致死亡。人之所以会老化、体力衰退、皮肤失去光泽及弹性,除了年龄是无法抗拒的因素外,主要的即是体内自由基过多,年轻时体内有较好的中和系统来排除自由基,降低它所造成的伤害;然而随着年龄增长,人体修复自由基的能力也随之下降;若未能及时补充抗氧化物,细胞就开始损伤,疾病于是产生,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体内自由基含量越高,寿命越短。四:人体细胞正负电位失衡所造成的影响 细胞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正常情况下,膜内的负电位始终高于膜外的正电位,从而维持着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如果电位失衡:1、导致细胞呼吸作用低下,不利于细胞吸收营养,排泄废物。2、导致神经失调,更年期障碍以及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痛,肝功能下降,胃肠病,还会出现雀斑、细纹及老化现象。3、导致不安、失眠、眩晕、情绪不稳、记忆力下降等。4、细胞电位失衡会导致细胞失去活力,免疫功能下降直至细胞衰亡。五:稳定微小分子团水对细胞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水分子是H2O,既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科学家应用核磁共振技术观察到水中水分子之间的结构。普通地表水的氧谱半峰宽度(17O-NMR在130—150赫兹)每个水分子团有13—16个水分子组成,称为大分子团水。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小于100赫兹以内每个水分子团有5—7水分子组成,称为小分子团水。水是以分子团的结构存在的,研究发现水分子团越大活性越小,这种水也越不好喝,不易吸收,而且存在胃肠和肾脏中,产生腹胀和浮肿的现象。而水分子团越小活性越大,这种水也好喝,喝了软滑、口感好、微微甘甜、具有洁净、含氧量越高,它能去除有机物,去除治病毒素,去保留有机矿物质,活化等特性,喝后不产生饱胀感,促进生命活力。 科学家研究证明,大分子团水由13-16个H2O组成(如河水、湖水等地表水,其17O-NMR130Hz以上。),它不能直接通过生物细胞膜2nm的水通道,只能依靠细胞的“胞吞”和“胞吐”作用,实现细胞的内外水交换,维持细胞的新陈代谢。微小分子团水由5-6个H2O组成,其17O-NMR低于60Hz,水分子团直径约为5nm,可直接通过生物细胞膜2nm的水通道,将营养物质送进细胞内部,将细胞内部的代谢废弃物带出来。这种新颖的细胞内外水交换方式,大大促进了细胞的新陈代谢,对生物的茁壮成长和寿命提高会带来了颠覆性变化而通过量子技术、高频电子、物理磁场、多级过滤、活化等高级处理后的稳定微小分子团水更具有优良的品质,根据权威测试结果:《康诺三生水》品牌的稳定微小分子团水PH值为≤5呈弱碱性,用美国安捷伦DD2-600MHz超导核磁共振谱仪检测(氧17谱半峰宽)为:55Hz赫兹。水体中的氢浓度含量为大于1200ppb,负电位OR为 ﹣250~﹣500mv,可以作为“医疗级辅助饮用水”。是一款值得推荐的“好水”值得一提的是,人的健康长寿不仅与喝好水密切相关,同时还与洗漱、沐浴等休戚相关,不良的用水会通过人体皮肤和口腔粘膜严重伤害你的健康。六:正确饮水对人体的帮助“饮用水专家李复兴教授呼于:多喝水、会喝水、喝好水。”您知道该喝什么样的水吗? 水是生命之源,人体的70%是由水分构成的。水在人体中既是溶剂、 清洁剂、润滑剂,又是冷却剂、缓冲剂。因为水的存在,营养输送、 食物消化、体温调节、废物排泄、体液循环等人体生命过程才得以顺 利进行。人一旦脱水,就会造成便秘、皮肤干燥、疲劳、饥饿、头痛、 头昏眼花、肺部、尿路感染、关节僵硬等各种病症。 为保证正常的生理代谢,一个人每天必须饮用适量的水。 不过,有专家指出,由于人们的饮水方式不当,忽视饮水安全, “生命之源”目前正在吞噬人们的身体健康。据联合国有关机构的统 计数据显示,人类所患疾病 的80%与饮水不当有关。像拉肚子、 微量元素缺乏、痢疾,甚至癌症等疾病, 都可因长期饮水不当引起。 水对人至关重要,然而人们却不知道该怎样饮水、饮什么样的水, 以致惹病上身。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正确喝水,喝正确的水呢? 最好喝 弱碱性带稳定的微小分子团水 ,水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含矿物质的水,这种水由于水中带有矿物质不宜加热,否则加热后的矿物质会生成新的氧化物和化合物对人体健康不利,所以这类水适合直饮。笫二种就是纯净水了,由于纯净水不含任何矿物质,所以加热后也就不会生成新的化合物了,所以纯净水适合煲汤、泡茶、做饭、冲泡奶粉之类使用即不会新的氧化物又能保有物质的原有成份。为了你和家人的健康长寿,尽快要实施“多喝水、会喝水、喝好水!”。

关于保护水环境的论文

优秀水文化可以促进人水关系的协调。在现代的水利和生态环境建设中也应当倡导水文化,现代水文化创立的基本原则是满足现代人们对水文化的基本需求,反映现代人与水的关系、体现现代科技进步。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在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日益减少的同时,因水环境恶化所造成的水质性和功能性缺水现象亦日益突出,已成为突出的、全球性的共同的问题。早在上世纪初,欧美有些国家就关注水环境的污染,并且开始研究与防治。近几十年来,各国为控制水环境污染进行了大量研究,并且耗巨资对有些主要湖泊和城市河道进行了大范围治理。大量实践证明,水环境的污染是可以治理的,但这种治理常常费时长及费钱多:国际上治理最成功的美国华盛顿湖,耗资3亿美元,前后经过17年治理才达到目标;而面积仅1km2的瑞典的Frumman湖,费时22年,耗资90万美元才治理完毕,等等。据于此,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尤其是近十余年来,日本、美国、德国、瑞士等发达国家纷纷对以往的水环境治理思路进行反思,提出了生态治水的新理念,尊重河湖系统的自然规律,注重对其自然生态和自然环境的恢复和保护,使河湖的综合服务功能能展现很好。 农业面源污水由于量大面广,其治理难度不亚于点源,就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尤其是近年治理发展趋势来看,主要采用生物氧化塘、人工湿地和土地处理系统等来进行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就具体的技术发展趋势来看,生态/生物方法是修复水生态系统中最为推崇的举措之一。这种技术实际上是对水体自净能力的强化,是人们遵循生态系统自身规律的尝试。而在具体的实施时,更趋向于多种技术的集成。具体由哪几种技术集成,则需要根据目的水域的污染性质、程度、生态环境条件和阶段性或最终的目标而定,亦即在实施前要对目的水域作系统周密的论证,而后制定实施方案,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大量实践证明,以相应的实验示范基地为平台,开展相应的应用基础研究与新技术开发,同时引进异地实用高新技术进行本地化研究与示范,是条有利于快出成果并且直接将其转化为生产力的可行途径。如日本在琵琶湖和霞浦湖等建立了针对流域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的实验示范基地,取得了环境教育、新方法和新技术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展示效果,为提高市民的环境意识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系统修复技术现状 大量研究表明,对水域的水环境污染进行有效治理的前提是控制污染源,只有外源得到了有效控制,作为末端治理技术的水环境污染治理才能见效,不然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甚至徒劳。通过大量研究与实践,已明确水环境污染实际上是典型的生态问题,因此,在对污染水域进行治理时,用生态学方法使生态问题得到最终解决。近年,强调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甚至更加强调生态修复的作用。 从广义上讲,所有的生物处理都是生态修复。目前,国际上据原理已在使用的或已进入中试阶段的污染水域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生态法三大类。其中的技术名称包括底泥疏浚、人工增氧、生态调水、化学除藻、絮凝沉淀、重金属化学固定、微生物强化、植物净化、生物膜。(见表) 表 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分类及其适用范围 技术分类 技术名称 选用污染水域范围 主要作用 物理法 底泥疏浚 严重底泥污染 外移内源污染物 人工增氧 严重有机污染 促进有机污染物降解 生态调水 富营养化,有害无毒污染 通过稀释作用降低营养盐和污染浓度,改善水质 化学法 化学除藻 富营养化 直接杀死藻类 絮凝沉淀 底泥内源磷污染 将溶解态磷转化为固态磷 重金属化学固定 重金属污染 抑制重金属从底泥中溶出 生物/生态法 微生物强化 有机污染 促进有机污染物降解 植物净化 富营养化、复合性污染 污染物迁移转化后外移 生物膜 有机污染 促进有机污染物降解 1、底泥疏浚 底泥疏浚是在水域污染治理过程中普遍采用的措施之一。这是因为底泥是水生态系统中物质交换和能流循环的中枢,也是水域营养物质的储积库和特殊的缓冲载体,在水环境发生变化时,底泥中的营养盐和污染物会通过泥-水界面向上覆水体扩散,尤其是城市湖泊和河道,长期以来累积于沉积物中的氮磷和污染物的量往往很大,在外来污染源存在时,这些物质只是在某个季节或时期内会对水环境发挥作用,然而在其外来源全部切断后,则逐渐释放出来对水环境发生作用,包括增加上覆水体中的污染物含量和因表层底泥中有机物的好氧生物降解及厌氧消化产生的还原物质消耗水体溶解氧等,并且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维持对水环境的影响。因此,一般而言,疏浚污染底泥意味着将污染物从水域系统中清除出去,可以较大程度地削减底泥对上覆水体的污染贡献率,从而起到改善水环境质量的作用。 底泥疏浚技术据原理属物理法分类技术。外移内源污染物,这是底泥疏浚技术主要作用所含有的内容。就疏浚技术现状来看,主要包括工程疏浚技术、环保疏浚技术和生态疏浚技术等。就技术的成熟度和采用率而言,其中的工程疏浚技术居首,环保疏浚技术是近年开发并且已进入大规模采用阶段的成熟技术,生态疏浚技术则是最近提出并且在局部实施的新技术。 就实施疏浚技术对水环境质量的改善效果来看,由于工程疏浚技术以往主要是用在为了疏通航道、增加库容等目的而进行的疏浚,长期的实践证明其效果欠人意;环保疏浚是以清除水域中的污染底泥、减少底泥污染物向水体的释放为目的的技术,其效果因此明显优于工程疏浚技术,而有较高的施工精度,能相对合理的控制疏浚深度,能较大幅度地减少疏浚过程中的污染是环保疏浚技术的特点;生态疏浚是以生态位修复为目的的技术,以工程、环境、生态相结合来解决河湖可持续发展,其特点是以较小的工程量最大限度地清除底泥中的污染物,同时为后续生物技术的介入创造生态条件。 然而,据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实践,就特定的水体而言,是否需要对其底泥进行彻底的疏浚,或者疏浚到什么程度,还需要进行细致周密的研究论证,并且应做到视区域的污染程度、性质和疏浚目的而定,不宜一概采用,因为大规模的底泥疏浚不但需要大量资金来支持,而且被清除的污染底泥的最终处理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2、生态调水 生态调水是在敏感水域普遍采用的水环境污染治理措施。生态调水的目的和方法是通过水利设施(闸门、泵站等)的调控引入污染水域上游或附近的清洁水源冲刷稀释污染水域,以改善其水环境质量。 生态调水的实际作用主要体现在: ◆ 将大量污染物在较短时间内输送到下游,减少了原区域水体中的污染物的总量,以降低污染物的浓度; ◆ 调水时改善了水动力的条件,使水体的复氧量增加,有利于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 使死水区和非主流区的污染水得到置换。 生态调水技术据原理属物理法分类技术。通过稀释作用降低营养盐和污染浓度,改善水质,这是生态调水技术主要作用所含有的内容。然而,生态调水技术的物理方法是把污染物转移而非降解,会对流域的下游造成污染,所以,在实施前应进行理论计算预测,确保调水效果和承纳污染的流域下游水体有足够大的环境容量。 3、人工增氧 人工增氧是在治理污染河道中较多采用的措施之一。这是因为污染严重的河道水体由于耗氧量远大于水体的自然复氧量,溶解氧普遍较低,甚至处于严重缺氧状态,此时河道的水质严重恶化,水体自净能力低下,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人工增氧能较大幅度地提高水体中溶氧含量。 人工增氧的结果: ◆ 能加快水体中溶解氧与臭污物质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 ◆ 能提高水体中好氧微生物的活性,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速度,这些作用对消除水体臭污具有较好的效果。 人工增氧一般适宜于在以下二种情况下应用: ◆ 为加快对污染河道治理的进程; ◆ 作为已经过治理河道中的应急措施。 人工增氧技术据原理属物理法分类技术。促进有机污染物降解,这是人工增氧技术主要作用所含有的内容。 4、植物净化 植物净化技术据原理属生物/生态法分类技术。污染物迁移转化后外移,这是植物净化技术主要作用所含有的内容。相对于物理法和化学法而言,生物/生态修复技术的提出较晚,而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发展仅仅是近十多年前才开始的,尤其是其中的植物净化技术是近年来才开始得到重视。植物净化技术的最大优点是可以通过植物的吸收吸附作用,降解、转化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继而通过收获植物体的形式将有机污染物从水域系统中清除出去,因此,可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与此同时,植物的存在为微生物和水生动物提供了附着基质和栖息场所。某些植物的根系能分泌出克藻物质,达到抑制藻类生长的作用,庞大的枝叶和根系成为自然的过滤层,能截获大量的悬浮物质等,对水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特性亦能产生重要影响。 作为完整的水生态系统包含种类及数量恰当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具体地说包括水生植物和鱼、螺、虾、贝类、大型浮游动物等水生动物,以及种类和数量众多的微生物和原生动物等。其中,水生植物是水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其不仅是水体食物网的重要成员,同时在水体溶氧供应、营养循环中其起到重要作用,而且作为水体结构角色,还为其它水生动物提供生存空间和产卵栖息地。 水生植物技术用于生态修复阶段,其主要作用: ◆ 净化微污染的水体,即通过其的吸收吸附作用,降解、转化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而使水质得到进一步改善; ◆ 作为水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为其他生物的生存、繁衍提供场所和食物。 水生植物尤其是其中的浮叶和沉水植物在污染严重的水体中因生境条件不具备,因而难以成活,而修复水生态系统时有水生植物的介入,生态系统就能修复。 所以我们要发展科技,才能更好的保护环境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环境的恶化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严重的灾难。如何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地球上每一个人都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作为2l世纪的地球公民,我们有责任共同努力,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世界。 中国的环境保护目前不是很好。有的人会说:用水用电和我们搞环保有什么关系呢?其实,节水、节电,就是在保护我们的环境。因为电是动力,是二次能源,它是从一次能源转化过来的。 现在,用水力、用太阳能等都可以发电,但那只占人用电量的一少部分,大部分电还是由火力发电厂生产的。火电厂不是烧油就是烧煤,而且大多数是烧煤。全世界每年要消耗几十亿吨煤,多是用于发电。而且,煤是混合物,其中主成分是碳。煤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众多污染物。这其中,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而二氧化硫则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所以说,少用些电,就可能少很多污染。再来说说水,农村里自家基本都是打井取水或者引山泉,城镇多用自来水,自来水并不是自然来的,那是将天然水沉淀、过滤消毒后用泵打到我们房间中的水管子里出来的。要有自来水,就得用电。再说,水资源也是十分宝贵而且日益紧张的资源,节约用水,就是节约资源,就是节约用电,也是保护环境。这个道理很容易懂。 我们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最简单易行的,应该从节电、节水做起。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治理起来得费很大力气。我们青少年是未来的主人,一定要保护环境。我们可以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只要大家都能为保护环境做一些有益的事,相信我们明天的环境会更美好。

“水是生命之源,请注意节约用水……否则,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电视里又播出了这则公益广告。随着画外音的结束,一滴硕大而混浊的泪珠滚落而下,坠地有声。每每看到此处,我的心就会为之一颤。我仿佛看到了那滴泪珠后面裂开的土地、枯死的庄稼,我仿佛听到了大自然因干渴垂危而发出的痛苦呻吟。或许有人会认为这则广告有些危言耸听,但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却给它加上了充分的注脚。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西部的青海省,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地限定为3斤,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终于有一天,一头老牛实在渴得不行了,强行闯入运水车必经的公路,拦路索水。这头耕牛对着水车发出嘶哑、凄楚的叫声,打骂难以驱走。它仅仅是为了求得半盆清水,以解救干渴的小牛犊,与运车战士面对着站了两小时之久。押车战士被这爱犊之情所感动,经请示上级,给其特批了半盆水。至此,这头遍体鳞伤的耕牛才带着小牛犊欣然离去。素有“泉城”之称的济南,曾是“家家泉水依依柳”,而今却因地下水开发过度,使名胜趵突泉几度停喷。老舍先生笔下那股鲜活、富有生命力的泉水已成为泉城人美好而痛苦的回忆。最近,学校停水了。没有了水,黑板擦不干净,餐具也洗不了,地上到处是灰尘,同学们丰盛的午餐变成了“泡面”。仅仅是停水两天,都无法正常的生活。或许,科学的依据会更有说服力:地球上有70%的面积被水覆盖,但其中5%的水是咸水,无法饮用。在余下的5%的淡水中,又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久冷冻地带的冰雪,可真正能被人类利用的水却微乎其微。联合国最近公布的数据更令人触目惊心:全球有10亿(16%)的人不能用上洁净的水,20亿(33%)的人处于缺水状态,24亿(40%)的人得不到安全的饮用水;全球发展中的国家80%的疾病和劣质的饮用水有关;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全世界每年约有 5000亿立方米污水排入江河湖海,造成大面积的水域受到污染。我想,以上这些数字和事例已经能够足以证明地球因人口众多、乱采滥用而造成了水资源贫乏。假如,全世界停水一周,将打破人们正常的生活规律;假如,停水一个月,人类、动物、植物都将无法生存;又假如,停水一年,那么,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将从世界消失。曾几何时,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那一泓泓碧蓝潭水、一条条潺潺小溪,变成了干枯的井、臭不可闻的污水沟。古人给我们留下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情画意,而今,我们在回味中欣赏的却是“悬河”的险象、断流的残暴。人类这样不爱惜水资源,不保护生态平衡,终究还是尝到了自己种下的苦果。人们天天喝着由自己亲手制成的污水,咀嚼着自己亲手污染的粮食。人们享受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同时,也遭受着现代工业污染带来的苦难:瘟疫肆虐,疾病横生。由此而造成的社会损失和经济损失非数字可以罗列。SARS、禽流感……也不断地向人们袭来。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是对人类咎由自取的巨大嘲讽!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基础。节约用水,保护水质是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那可爱又容易破碎的地球,让我们一起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吧!

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它像人的血液一样必不可少。它无色无味,它无处不在。它不求人类和生物的回报,它只默默的为地球服务,奉献自己的一生。但人类一点也不在意它,如果人类没有了水,就会死亡,各种生物也会灭绝,地球就会变成一个荒废的土地。 现在地球的人类在大量的污染水。目前严峻的现实在我们面前,水资源先天不足,水资源短缺和污染的问题相当突出,一些地方,因为人类不保护水资源,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沙尘暴等仍在加剧,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显著下降,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越是减产,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开垦荒地,水土流失就越严重,严重的影响了生态平衡。威胁到我们的家园,危害到人类的身体健康,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这都是人类的错,是人类伤害了地球妈妈,得到了严重的报应。 人类啊!觉悟吧,这些对地球环境的伤害都是人类造成的呀,大家只要节约了一滴水,就可以救活更多无辜的人。只要没有了水,地球就会死亡,人类就会不存在。要是没有了水,就没有那些顽皮可爱的动物。要是没有了水,就没有美丽的家园。人类,珍惜水资源,从我做起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