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教师如何教书育人论文的摘要部分

发布时间:2024-07-05 23:52:10

教师如何教书育人论文的摘要部分

论文提要: 针对高校部分专业课教师重专业、轻德育的现象,结合日常教学中的实践,就“传道”、“授业”、“解惑”三个方面,给出新时代高校专业课教师“教书育人”活动的对策建议。   一、引言   自1999年高等教育扩大招生人数的政策开始实施以来,我国高校在校生规模显著增长,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由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的历史性跨越,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高校扩招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也促进了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率“十一五”达到5%,“十二五”要达到36%。然而,高校软硬件设施建设增速明显落后于扩招增速,导致教育质量的下滑,这种状况让人担忧。作为高校教师主体的专业课教师此时更应该具有神圣的使命感,更应该挑起教书育人的重任。众所周知,1200多年前韩愈就在《师说》阐述了教师的重要作用,即“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自古以来,传道、授业、解惑是大家公认的教育中处于同等重要的三个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三者的结合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失衡,其重要性也为一些教师所淡忘,笔者结合自己作为一名普通的高校专业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实践,就“传道”、“授业”、“解惑”三个方面对关于高校专业课教师如何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做以下探讨。   二、传道   “传道”的涵义是传授、教育道德观念,也就是我们所常说的思想道德教育,实践证明,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不可能成才。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在众人的眼中,专门人才的教育往往局限于“专业教育”。其实高等教育在某种意义上应该是“素质教育”,即包括人生观、价值观和专业技能在内的综合素质教育。大家也都非常清楚高尚品德的培养远远要比高超的专业技能培养更重要,要“先做人后做事”。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不是仅靠几门专门开设的思想品德课就能够完成的,而是靠广大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来共同实现的,也就是所谓“润物细无声”。作为专业课教师在“传道”方面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1、恪守师德,以身作则。恪守师德是做好教育的第一步,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至关重要。一些高校教师将“教学”当成了“第二职业”,或忙于“下海”,或忙于开会,或倾心科研,在教学上的投入越来越少,更有甚者三天两头地请假、调课,严重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这与培养出高质量的创新人才差距甚远,也影响了学生的成长,这显然与师德的要求相差甚远,要杜绝这样的不良现象。   另外,精心备课、认真上课是教师最起码的要求,认真批改作业也是教师的一项最基本的工作,通过批改作业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是对教师知识传授情况的一种最好反馈。   2、关爱学生,践行感恩。实践证明,思想品德的提高不是靠课堂灌输的,不是纯讲大道理就能完成的,要付诸以实际行动,当你拥有具备一颗感恩社会的心的时候,就有了高尚的思想品德。我们这里谈到的“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感恩社会的心是在关爱学生中得以体现和传递的。教师在授课期间可以主动和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感知老师给他们带来的幸福感,学会欣赏身边的美。得到了教师的关爱,他们也会关爱他人,感恩社会。   教师在上课时不能只顾闷头讲课,而应留意讲课时每位同学的反应,然后利用课间休息与听课不够积极的同学交流,交流中要讲究策略和艺术,最忌单刀直入,可根据当时的场景找些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或几句让人温暖的话语来化解学生的抵触情绪,在后续上课的过程中要持续跟进,在交往中应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家人一样,充满爱心,真心帮助,为他们的进步感到由衷的高兴,从而也能提高我们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我们不能改变所有学生,但你只要努力尝试了,哪怕最终只能够改变一、两个学生,你也是对社会做出了贡献,而对这一、两个学生而言是终身受益,爱心也许会继续得以传递。   每当佳节来临时,教师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来自学生的祝福,当学生在祝福时称你为“王哥”、“老王”、“吴姐”时,当收到已毕业多年的学生(你或许已记不清他们的名字)发来的祝福时是多么幸福啊,你就会更加热爱教师这个无比崇高的职业。   3、分享经验,正面引导。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的轨迹不尽相同,但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辛酸,也总会对人生有所感悟。教师完全有能力将自己的经验教训加以精练升华,然后再将其无私奉献给学生,学生在分享老师人生精华的同时也从中有所启迪。实践证明,愿意与学生分享经验的老师也是学生最喜欢的老师。教师们要力争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发挥自身榜样的力量去激励、帮助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德才兼备之才。   三、授业   1、精心挑选教材,确保传授知识的正确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往往处在被动接收的位置,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基本上是教师“给”什么,学生就“吃”什么,几乎不加判别,完全相信老师,把老师讲的当作“真理”。因此,教师在授业时首先要保证自己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一定是正确,这既是对学生负责,也是捍卫师德。现在不少教材存在粗制滥造的现象,教师应当对教材精挑细选,就像给自己的孩子挑选食品一样负责。不论文科还是理工科,既然是教材就应该是成熟的、经典的知识,而不是似是而非的知识。这好比要想建起高楼大厦,必须有一个稳固的地基。   2、勤于学习,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知识。教授学生本学科成熟的经典的知识是基本,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本学科的知识,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是我们教学的目标。这给专业课教师提出了挑战,我们要勤于学习,要能够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知识,才能给学生起到引领作用。特别是科技发展迅猛的现实环境,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信息量出现井喷现象,专业教师也要注重传授知识的及时更新,通过自己在专业领域的学习研究,从井喷的信息当中遴选出有用的学科前沿知识,传授给学生。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讲台上知识的传承效果跟讲台下教师的勤奋学习是成正比的。   3、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即讲台上老师讲授,讲台下学生听讲的弊端:一方面是学生被动地学,思想容易走神、开小差,教学效果差;另一方面学生不敢主动提问、甚至争论,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因此,要改革教学方式,互动教学、案例教学,不排斥争论,真理越辩越明,不迷信权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教师要抛开“面子”一说,其实敢于争论的学生才是有创造力的学生,知识的学习永无止境,教学是可以相长的,这一点要跟国际上接轨。时代是前进的,作为教师,要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因为教育的目的不能只限于传承经典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解惑   “解惑”顾名思义,就是解除疑惑,笔者认为既包括专业知识的解惑,也包括思想意识的解惑。而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是远离父母开始了相对独立的校园生活,此时他们也才刚刚进入成年,此阶段更需要老师的关爱,需要有人为他们指点。而目前国内的教育体制中,辅导员是负责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辅导员的编制很少,经常一个人要带几百个学生,因此要对每个学生都能够指点到位是非常困难的。大学专业课教师应该发挥其“解惑”的作用。   1、专业知识的解惑。专业知识的解惑是大学专业课教师责无旁贷的职责所在,大部分专业课教师都能完成该职责,但需要注意的是,要确保高的完成质量。目前的情况是,很多高校都在郊区建立了新校区,大学本科生的授课也安排在新校区,教师大都住在市区,由学校班车接送上课的教师。迫于时间限制,为了赶班车,下课后部分学生针对老师课堂讲授知识的不理解而需要面对面的解惑时间没有了,而其他时间又见不到任课老师。针对此情况,专业课教师要想办法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避免学生不理解的知识越积越多,要做到日事日清,每天都有提高。   2、心理上、生活上的解惑。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的独立性较差,但思想的独立性很强。对挫折认识不足,不会沟通,不能很好处理日常发生的许多不顺利的事情。比如:考试考砸了、跟同学发生矛盾了、情感出现挫折了,等等。看似一些很小的事情,有些同学会采取极端的处理方式,或者有采用极端处理方式的倾向。这一切都对学生的日后发展极为不利,现在的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人才,过分张扬个性,只强调个人能力而不能够与他人合作是不可取的。作为专业课老师实际上是跟同学们见面比较多的,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也较高,应该在授课之余主动了解一下学生的情况,通过交谈,给有疑惑的学生一个很好的解决问题的建议,所以提倡专业课教师兼任大学生的班主任,以及时解决学生心理上、生活上的疑惑,帮助其提高同学间良好沟通的能力,不能只依赖于高校开设的心理咨询室的工作,这样会避免很多校园不和谐事件的发生,也为学生今后走上社会奠定一个好的基础。   3、学生职业生涯的解惑。对于很多在校大学生来说,对所学专业的要求、特点、就业情况并不是非常清楚,尽管都经过了入学教育当中的专业介绍,但仍心存疑惑。比较常见的疑惑在于:本专业的精华在什么地方?就业去向?要读研究生吗?如何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鉴于此,专业课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解答,有些学校开展的“本科生导师制”就是赋予专业课教师此方面的职责,一个导师对应几个学生,结成对子,学生有什么疑问可以随时向其导师请教,导师可以在学生本科学习期间,对其任何阶段产生的疑惑都能给予及时的解答,可以使学生少走很多弯路,并且,老师对学生经常性的指引与鼓励也可开发出学生的巨大潜能,对学生来说,一个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无异于其前进中的一盏明灯,会指引激励学生飞得更高、更远。   五、结语   综上所述,“传道”、“授业”、“解惑”三个方面在专业课教师教书育人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也是教书育人活动的本质所在。专业课教师在做好“授业”这给传统意义上的本质工作的同时,要提升“传道”和“解惑”的重要位置,做好这三方面的工作是新时代下高校专业课教师的职责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完成高校教师所肩负的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

这也是时代赋予教师的光荣使命。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把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就是说育人已成为教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教书与育人是个有联系的整体,不可分割。教书是目的,育人是关键。教书就是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育人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将在其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起着动力、引导和定向等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重教书轻育人的倾向非常普遍。推行素质教育以来,对于如何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智力已越来越成为大家十分关心和重视的问题。而对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仍没引起应有的重视。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领导、班主任和政治老师的事,与自己没有关系”。欲改变这种状况,学校领导必须高度重视,教师必须时刻有所学、所思、所虑,认真克服“重教书轻育人”和“与己无关”的倾向,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脚踏实地,教书育人定能有所收获。 首先,深化认识,端正态度,狠抓落实。教书育人是个有机整体,要靠教师来具体实施。只有教师都提高了对教书与育人相互关系重要性的认识,才能使教书育人在思想上有位置,行动上有方向,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把它落到实处。其次,必须掌握思想品德教育的规律和方法,唤醒学生的责任感。学校培养的人才,应当是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为国家繁荣富强效力的人。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有个立场、方法、目的的问题,那就是要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为着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问题。最后,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教师真正的本领,不仅在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组织学生的认识活动,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探索、独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要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保持教材体系的原则下,不断选择与课程相关的新内容、新技术,更新充实教育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进行创造性施教。要通过多种渠道,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宿迁技师学院培训处 周建琴

教师如何教书育人论文的摘要

你好!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关心孩子,爱护孩子,耐心教育孩子。

写论文首先要想好纲要,内容找资料、文献、再加上所学专业的理解领悟。这样摘要不就出来了吗!

教育,即教书育人。做为一名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呢?教书育人是一个整体,不能简单地把两者分开。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新时代,教育成为优先发展的战略要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的传播者。在教学活动中,党的教育方针能否贯彻,培养目标能否实现,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能否处于世界先进之列,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作为一名教师,要适应科技发展、教育发展,要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必须首先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才能在课堂教学——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上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的合格人才。通过师德师风培训班的学习及先进模范人物事迹的启迪,我认为,教师的思想道德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教育事业高度负责,乐于奉献。 教师要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用感。要认识到,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阵地,是培养创新和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还要认识到,教育的发展,关系于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兴衰。教师从事的是光辉而神圣的事业,在推进社会进步和提高民族素质的伟大事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应该全身心地投入,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与时俱进,锐意改革,更新教育观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为社会发展而努力、自觉、主动工作。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人们的道德观念及价值取向发生深刻变化,商品经济的一些负面效应冲击着社会、波及到校园的时刻,仍要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献身精神,甘于清贫,甘于寂寞,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二、对真诚热爱,平等相待。 在实施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认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有正常的生理需要,渴望理解和尊重。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要尊重学生,因材施教,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和谐宽松的教育气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平等、健康、主动的发展。 教师对学生的爱。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作出这样精辟的论述:“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对孩子的深沉的爱,兼有父母的亲昵温存和与睿智的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爱是教育的润滑剂”,师爱是理智与感情的统一,既体现在尊重学生上,更贯穿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既表现在个别接触中,更融化在集体教育中;既要爱优秀学生,更要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严,是一种更强烈的爱,是一种最大的尊重。如果说,师爱是育人的根本,那么师严则是育才的保证。我国古代教育家始终提倡严教的,“教不严,师之惰”,“严师出高徒”,正是严格要求的真实与照。教师不但是学生学习上的良师,更是学生思想、生活中的益友。 三、对自己讲究修养,以身作则。 作为教师,若想严于待生,必须严于律己,这是一切育才者不可缺少的职业品质。布鲁纳曾经说过:“教师是教育过程中最直接的有象征意义的人物,是学生可以视为榜样并拿来同自己作比较的人物。”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们一言一行南昌航院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只会“言传”,不会“身教”的老师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把“言传”和“身教”有机地结合起来,德以修己,教以导人。 四、针对新时期学生的特点启迪学生心灵。 现在的学生究竟有哪些特点?这是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要注重的问题。教书育人的指导思想一定要突出时代性,适应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渠道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采取适合于学生心理特点的措施加以诱导,使学生牢固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点,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针对学生的特点多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把学生吸引到正面来,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如经常开展纪律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纪律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 五、通过教师自身形象塑造,为学生树立榜样。教书育人能否收到实效,要害在于教师能否在学生的心目中塑造好自身形象,真正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1、要具有学高为师的业务素质。教师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崇高的威信,首先一点就是要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要千方百计组织好教学,学生只有佩服你,才能尊重你,信服你。主动接近你和求教你,才有教书育人的效果。2、关心热爱学生。爱是人类的情感之一,情感就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及情绪体验,它在教育过程中具有巨大的作用。赞可夫说:“当教师的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罗素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聪明,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发展。”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修养,立德为本。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形成了师德的有机整体,三方面缺一不可。作为老教师,今后,要更加爱岗敬业,进一步增强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热爱学生,言传身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事业,献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 我们总会向往辉煌灿烂的明天,但明天是由每一个今天垒成,有向往有行动有坚持,方会使刹那变成永恒,使梦想变成现实。昨夜微霜初渡河,今晨秋风凋青发。每一项新的工作,对我来说都是一项挑战,我告诫自己只要大胆去做,生命便会实实在在,只要放手去干,事业便会充满阳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让自己在充实中完善自我,在宁静中储积生命的动力。还是魏书生说得好:把自己平凡的工作当作宏伟的世界去研究,你就会发现无穷的乐趣。 教育,是无私奉献的事业;教育,是爱的事业。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称呼;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是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首先老师为人师表要好要有师德。教学生文化教学生做人

浅谈教师如何教书育人的论文摘要

作为一个老师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而且要育好人。因此,教书育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搞好教书育人呢?下面浅谈一下自已的几点做法。一、充分利用教材,加强思想教育教师为了在课堂上教书育人,必须有意识地把要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内容结合教材融化到教学活动中,从而取得预期效果。

做个无悔的好教师卜家中学 马雪婷十六年前,当我怀揣着梦想,满怀激动步入社会时,我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我就要把它干好”。这是十六年来,我心中一直坚持的信条。作为一名乡村女教师,我没有值得炫耀的文凭,没有鲜花簇拥、丰富多彩的生活,但我有自己的理想--做一个好教师。

论文提要: 针对高校部分专业课教师重专业、轻德育的现象,结合日常教学中的实践,就“传道”、“授业”、“解惑”三个方面,给出新时代高校专业课教师“教书育人”活动的对策建议。   一、引言   自1999年高等教育扩大招生人数的政策开始实施以来,我国高校在校生规模显著增长,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由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的历史性跨越,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高校扩招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也促进了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率“十一五”达到5%,“十二五”要达到36%。然而,高校软硬件设施建设增速明显落后于扩招增速,导致教育质量的下滑,这种状况让人担忧。作为高校教师主体的专业课教师此时更应该具有神圣的使命感,更应该挑起教书育人的重任。众所周知,1200多年前韩愈就在《师说》阐述了教师的重要作用,即“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自古以来,传道、授业、解惑是大家公认的教育中处于同等重要的三个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三者的结合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失衡,其重要性也为一些教师所淡忘,笔者结合自己作为一名普通的高校专业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实践,就“传道”、“授业”、“解惑”三个方面对关于高校专业课教师如何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做以下探讨。   二、传道   “传道”的涵义是传授、教育道德观念,也就是我们所常说的思想道德教育,实践证明,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不可能成才。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在众人的眼中,专门人才的教育往往局限于“专业教育”。其实高等教育在某种意义上应该是“素质教育”,即包括人生观、价值观和专业技能在内的综合素质教育。大家也都非常清楚高尚品德的培养远远要比高超的专业技能培养更重要,要“先做人后做事”。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不是仅靠几门专门开设的思想品德课就能够完成的,而是靠广大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来共同实现的,也就是所谓“润物细无声”。作为专业课教师在“传道”方面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1、恪守师德,以身作则。恪守师德是做好教育的第一步,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至关重要。一些高校教师将“教学”当成了“第二职业”,或忙于“下海”,或忙于开会,或倾心科研,在教学上的投入越来越少,更有甚者三天两头地请假、调课,严重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这与培养出高质量的创新人才差距甚远,也影响了学生的成长,这显然与师德的要求相差甚远,要杜绝这样的不良现象。   另外,精心备课、认真上课是教师最起码的要求,认真批改作业也是教师的一项最基本的工作,通过批改作业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是对教师知识传授情况的一种最好反馈。   2、关爱学生,践行感恩。实践证明,思想品德的提高不是靠课堂灌输的,不是纯讲大道理就能完成的,要付诸以实际行动,当你拥有具备一颗感恩社会的心的时候,就有了高尚的思想品德。我们这里谈到的“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感恩社会的心是在关爱学生中得以体现和传递的。教师在授课期间可以主动和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感知老师给他们带来的幸福感,学会欣赏身边的美。得到了教师的关爱,他们也会关爱他人,感恩社会。   教师在上课时不能只顾闷头讲课,而应留意讲课时每位同学的反应,然后利用课间休息与听课不够积极的同学交流,交流中要讲究策略和艺术,最忌单刀直入,可根据当时的场景找些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或几句让人温暖的话语来化解学生的抵触情绪,在后续上课的过程中要持续跟进,在交往中应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家人一样,充满爱心,真心帮助,为他们的进步感到由衷的高兴,从而也能提高我们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我们不能改变所有学生,但你只要努力尝试了,哪怕最终只能够改变一、两个学生,你也是对社会做出了贡献,而对这一、两个学生而言是终身受益,爱心也许会继续得以传递。   每当佳节来临时,教师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来自学生的祝福,当学生在祝福时称你为“王哥”、“老王”、“吴姐”时,当收到已毕业多年的学生(你或许已记不清他们的名字)发来的祝福时是多么幸福啊,你就会更加热爱教师这个无比崇高的职业。   3、分享经验,正面引导。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的轨迹不尽相同,但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辛酸,也总会对人生有所感悟。教师完全有能力将自己的经验教训加以精练升华,然后再将其无私奉献给学生,学生在分享老师人生精华的同时也从中有所启迪。实践证明,愿意与学生分享经验的老师也是学生最喜欢的老师。教师们要力争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发挥自身榜样的力量去激励、帮助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德才兼备之才。   三、授业   1、精心挑选教材,确保传授知识的正确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往往处在被动接收的位置,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基本上是教师“给”什么,学生就“吃”什么,几乎不加判别,完全相信老师,把老师讲的当作“真理”。因此,教师在授业时首先要保证自己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一定是正确,这既是对学生负责,也是捍卫师德。现在不少教材存在粗制滥造的现象,教师应当对教材精挑细选,就像给自己的孩子挑选食品一样负责。不论文科还是理工科,既然是教材就应该是成熟的、经典的知识,而不是似是而非的知识。这好比要想建起高楼大厦,必须有一个稳固的地基。   2、勤于学习,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知识。教授学生本学科成熟的经典的知识是基本,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本学科的知识,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是我们教学的目标。这给专业课教师提出了挑战,我们要勤于学习,要能够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知识,才能给学生起到引领作用。特别是科技发展迅猛的现实环境,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信息量出现井喷现象,专业教师也要注重传授知识的及时更新,通过自己在专业领域的学习研究,从井喷的信息当中遴选出有用的学科前沿知识,传授给学生。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讲台上知识的传承效果跟讲台下教师的勤奋学习是成正比的。   3、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即讲台上老师讲授,讲台下学生听讲的弊端:一方面是学生被动地学,思想容易走神、开小差,教学效果差;另一方面学生不敢主动提问、甚至争论,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因此,要改革教学方式,互动教学、案例教学,不排斥争论,真理越辩越明,不迷信权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教师要抛开“面子”一说,其实敢于争论的学生才是有创造力的学生,知识的学习永无止境,教学是可以相长的,这一点要跟国际上接轨。时代是前进的,作为教师,要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因为教育的目的不能只限于传承经典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解惑   “解惑”顾名思义,就是解除疑惑,笔者认为既包括专业知识的解惑,也包括思想意识的解惑。而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是远离父母开始了相对独立的校园生活,此时他们也才刚刚进入成年,此阶段更需要老师的关爱,需要有人为他们指点。而目前国内的教育体制中,辅导员是负责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辅导员的编制很少,经常一个人要带几百个学生,因此要对每个学生都能够指点到位是非常困难的。大学专业课教师应该发挥其“解惑”的作用。   1、专业知识的解惑。专业知识的解惑是大学专业课教师责无旁贷的职责所在,大部分专业课教师都能完成该职责,但需要注意的是,要确保高的完成质量。目前的情况是,很多高校都在郊区建立了新校区,大学本科生的授课也安排在新校区,教师大都住在市区,由学校班车接送上课的教师。迫于时间限制,为了赶班车,下课后部分学生针对老师课堂讲授知识的不理解而需要面对面的解惑时间没有了,而其他时间又见不到任课老师。针对此情况,专业课教师要想办法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避免学生不理解的知识越积越多,要做到日事日清,每天都有提高。   2、心理上、生活上的解惑。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的独立性较差,但思想的独立性很强。对挫折认识不足,不会沟通,不能很好处理日常发生的许多不顺利的事情。比如:考试考砸了、跟同学发生矛盾了、情感出现挫折了,等等。看似一些很小的事情,有些同学会采取极端的处理方式,或者有采用极端处理方式的倾向。这一切都对学生的日后发展极为不利,现在的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人才,过分张扬个性,只强调个人能力而不能够与他人合作是不可取的。作为专业课老师实际上是跟同学们见面比较多的,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也较高,应该在授课之余主动了解一下学生的情况,通过交谈,给有疑惑的学生一个很好的解决问题的建议,所以提倡专业课教师兼任大学生的班主任,以及时解决学生心理上、生活上的疑惑,帮助其提高同学间良好沟通的能力,不能只依赖于高校开设的心理咨询室的工作,这样会避免很多校园不和谐事件的发生,也为学生今后走上社会奠定一个好的基础。   3、学生职业生涯的解惑。对于很多在校大学生来说,对所学专业的要求、特点、就业情况并不是非常清楚,尽管都经过了入学教育当中的专业介绍,但仍心存疑惑。比较常见的疑惑在于:本专业的精华在什么地方?就业去向?要读研究生吗?如何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鉴于此,专业课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解答,有些学校开展的“本科生导师制”就是赋予专业课教师此方面的职责,一个导师对应几个学生,结成对子,学生有什么疑问可以随时向其导师请教,导师可以在学生本科学习期间,对其任何阶段产生的疑惑都能给予及时的解答,可以使学生少走很多弯路,并且,老师对学生经常性的指引与鼓励也可开发出学生的巨大潜能,对学生来说,一个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无异于其前进中的一盏明灯,会指引激励学生飞得更高、更远。   五、结语   综上所述,“传道”、“授业”、“解惑”三个方面在专业课教师教书育人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也是教书育人活动的本质所在。专业课教师在做好“授业”这给传统意义上的本质工作的同时,要提升“传道”和“解惑”的重要位置,做好这三方面的工作是新时代下高校专业课教师的职责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完成高校教师所肩负的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

教师如何教书育人论文的摘要和要求

你好!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关心孩子,爱护孩子,耐心教育孩子。

论文提要: 针对高校部分专业课教师重专业、轻德育的现象,结合日常教学中的实践,就“传道”、“授业”、“解惑”三个方面,给出新时代高校专业课教师“教书育人”活动的对策建议。   一、引言   自1999年高等教育扩大招生人数的政策开始实施以来,我国高校在校生规模显著增长,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由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的历史性跨越,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高校扩招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也促进了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率“十一五”达到5%,“十二五”要达到36%。然而,高校软硬件设施建设增速明显落后于扩招增速,导致教育质量的下滑,这种状况让人担忧。作为高校教师主体的专业课教师此时更应该具有神圣的使命感,更应该挑起教书育人的重任。众所周知,1200多年前韩愈就在《师说》阐述了教师的重要作用,即“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自古以来,传道、授业、解惑是大家公认的教育中处于同等重要的三个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三者的结合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失衡,其重要性也为一些教师所淡忘,笔者结合自己作为一名普通的高校专业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实践,就“传道”、“授业”、“解惑”三个方面对关于高校专业课教师如何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做以下探讨。   二、传道   “传道”的涵义是传授、教育道德观念,也就是我们所常说的思想道德教育,实践证明,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不可能成才。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在众人的眼中,专门人才的教育往往局限于“专业教育”。其实高等教育在某种意义上应该是“素质教育”,即包括人生观、价值观和专业技能在内的综合素质教育。大家也都非常清楚高尚品德的培养远远要比高超的专业技能培养更重要,要“先做人后做事”。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不是仅靠几门专门开设的思想品德课就能够完成的,而是靠广大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来共同实现的,也就是所谓“润物细无声”。作为专业课教师在“传道”方面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1、恪守师德,以身作则。恪守师德是做好教育的第一步,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至关重要。一些高校教师将“教学”当成了“第二职业”,或忙于“下海”,或忙于开会,或倾心科研,在教学上的投入越来越少,更有甚者三天两头地请假、调课,严重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这与培养出高质量的创新人才差距甚远,也影响了学生的成长,这显然与师德的要求相差甚远,要杜绝这样的不良现象。   另外,精心备课、认真上课是教师最起码的要求,认真批改作业也是教师的一项最基本的工作,通过批改作业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是对教师知识传授情况的一种最好反馈。   2、关爱学生,践行感恩。实践证明,思想品德的提高不是靠课堂灌输的,不是纯讲大道理就能完成的,要付诸以实际行动,当你拥有具备一颗感恩社会的心的时候,就有了高尚的思想品德。我们这里谈到的“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感恩社会的心是在关爱学生中得以体现和传递的。教师在授课期间可以主动和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感知老师给他们带来的幸福感,学会欣赏身边的美。得到了教师的关爱,他们也会关爱他人,感恩社会。   教师在上课时不能只顾闷头讲课,而应留意讲课时每位同学的反应,然后利用课间休息与听课不够积极的同学交流,交流中要讲究策略和艺术,最忌单刀直入,可根据当时的场景找些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或几句让人温暖的话语来化解学生的抵触情绪,在后续上课的过程中要持续跟进,在交往中应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家人一样,充满爱心,真心帮助,为他们的进步感到由衷的高兴,从而也能提高我们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我们不能改变所有学生,但你只要努力尝试了,哪怕最终只能够改变一、两个学生,你也是对社会做出了贡献,而对这一、两个学生而言是终身受益,爱心也许会继续得以传递。   每当佳节来临时,教师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来自学生的祝福,当学生在祝福时称你为“王哥”、“老王”、“吴姐”时,当收到已毕业多年的学生(你或许已记不清他们的名字)发来的祝福时是多么幸福啊,你就会更加热爱教师这个无比崇高的职业。   3、分享经验,正面引导。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的轨迹不尽相同,但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辛酸,也总会对人生有所感悟。教师完全有能力将自己的经验教训加以精练升华,然后再将其无私奉献给学生,学生在分享老师人生精华的同时也从中有所启迪。实践证明,愿意与学生分享经验的老师也是学生最喜欢的老师。教师们要力争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发挥自身榜样的力量去激励、帮助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德才兼备之才。   三、授业   1、精心挑选教材,确保传授知识的正确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往往处在被动接收的位置,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基本上是教师“给”什么,学生就“吃”什么,几乎不加判别,完全相信老师,把老师讲的当作“真理”。因此,教师在授业时首先要保证自己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一定是正确,这既是对学生负责,也是捍卫师德。现在不少教材存在粗制滥造的现象,教师应当对教材精挑细选,就像给自己的孩子挑选食品一样负责。不论文科还是理工科,既然是教材就应该是成熟的、经典的知识,而不是似是而非的知识。这好比要想建起高楼大厦,必须有一个稳固的地基。   2、勤于学习,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知识。教授学生本学科成熟的经典的知识是基本,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本学科的知识,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是我们教学的目标。这给专业课教师提出了挑战,我们要勤于学习,要能够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知识,才能给学生起到引领作用。特别是科技发展迅猛的现实环境,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信息量出现井喷现象,专业教师也要注重传授知识的及时更新,通过自己在专业领域的学习研究,从井喷的信息当中遴选出有用的学科前沿知识,传授给学生。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讲台上知识的传承效果跟讲台下教师的勤奋学习是成正比的。   3、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即讲台上老师讲授,讲台下学生听讲的弊端:一方面是学生被动地学,思想容易走神、开小差,教学效果差;另一方面学生不敢主动提问、甚至争论,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因此,要改革教学方式,互动教学、案例教学,不排斥争论,真理越辩越明,不迷信权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教师要抛开“面子”一说,其实敢于争论的学生才是有创造力的学生,知识的学习永无止境,教学是可以相长的,这一点要跟国际上接轨。时代是前进的,作为教师,要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因为教育的目的不能只限于传承经典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解惑   “解惑”顾名思义,就是解除疑惑,笔者认为既包括专业知识的解惑,也包括思想意识的解惑。而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是远离父母开始了相对独立的校园生活,此时他们也才刚刚进入成年,此阶段更需要老师的关爱,需要有人为他们指点。而目前国内的教育体制中,辅导员是负责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辅导员的编制很少,经常一个人要带几百个学生,因此要对每个学生都能够指点到位是非常困难的。大学专业课教师应该发挥其“解惑”的作用。   1、专业知识的解惑。专业知识的解惑是大学专业课教师责无旁贷的职责所在,大部分专业课教师都能完成该职责,但需要注意的是,要确保高的完成质量。目前的情况是,很多高校都在郊区建立了新校区,大学本科生的授课也安排在新校区,教师大都住在市区,由学校班车接送上课的教师。迫于时间限制,为了赶班车,下课后部分学生针对老师课堂讲授知识的不理解而需要面对面的解惑时间没有了,而其他时间又见不到任课老师。针对此情况,专业课教师要想办法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避免学生不理解的知识越积越多,要做到日事日清,每天都有提高。   2、心理上、生活上的解惑。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的独立性较差,但思想的独立性很强。对挫折认识不足,不会沟通,不能很好处理日常发生的许多不顺利的事情。比如:考试考砸了、跟同学发生矛盾了、情感出现挫折了,等等。看似一些很小的事情,有些同学会采取极端的处理方式,或者有采用极端处理方式的倾向。这一切都对学生的日后发展极为不利,现在的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人才,过分张扬个性,只强调个人能力而不能够与他人合作是不可取的。作为专业课老师实际上是跟同学们见面比较多的,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也较高,应该在授课之余主动了解一下学生的情况,通过交谈,给有疑惑的学生一个很好的解决问题的建议,所以提倡专业课教师兼任大学生的班主任,以及时解决学生心理上、生活上的疑惑,帮助其提高同学间良好沟通的能力,不能只依赖于高校开设的心理咨询室的工作,这样会避免很多校园不和谐事件的发生,也为学生今后走上社会奠定一个好的基础。   3、学生职业生涯的解惑。对于很多在校大学生来说,对所学专业的要求、特点、就业情况并不是非常清楚,尽管都经过了入学教育当中的专业介绍,但仍心存疑惑。比较常见的疑惑在于:本专业的精华在什么地方?就业去向?要读研究生吗?如何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鉴于此,专业课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解答,有些学校开展的“本科生导师制”就是赋予专业课教师此方面的职责,一个导师对应几个学生,结成对子,学生有什么疑问可以随时向其导师请教,导师可以在学生本科学习期间,对其任何阶段产生的疑惑都能给予及时的解答,可以使学生少走很多弯路,并且,老师对学生经常性的指引与鼓励也可开发出学生的巨大潜能,对学生来说,一个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无异于其前进中的一盏明灯,会指引激励学生飞得更高、更远。   五、结语   综上所述,“传道”、“授业”、“解惑”三个方面在专业课教师教书育人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也是教书育人活动的本质所在。专业课教师在做好“授业”这给传统意义上的本质工作的同时,要提升“传道”和“解惑”的重要位置,做好这三方面的工作是新时代下高校专业课教师的职责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完成高校教师所肩负的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

写论文首先要想好纲要,内容找资料、文献、再加上所学专业的理解领悟。这样摘要不就出来了吗!

“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

教师如何教书育人论文范文

作为一个老师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而且要育好人。因此,教书育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搞好教书育人呢?下面浅谈一下自已的几点做法。一、充分利用教材,加强思想教育教师为了在课堂上教书育人,必须有意识地把要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内容结合教材融化到教学活动中,从而取得预期效果。

教师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优劣。 在工作岗位上, 如何让自已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谈谈自已的看法。 一、 教师要树立明确的职业理想 理想, 简单说就是自己成为一名什么样的教师? 达到什么样的水准? 教师对自己的发展首先要有一定的标准和尺度。 没有目标, 无以至千里。 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不同的教师从事着不同学科的教学工作, 或教语文, 或教数学, 或教美术, 或教科学 。 同时任教一门或多门学科, 结合实际, 选其一二, 划定标准, 确定目 标。 如学科知识达到什么水准, 普通话达到什么水平, 课堂教学达到什么要求, 班主任工作达到什么程度等等, 认真研究, 不断实践, 实现理想。 当教师就是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 二、 爱护学生, 热爱教育事业 爱, 能产生力量。 因为爱, 自己乐意去做, 自 己愿做的事不觉得累,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古今中外所有有成就的教育家, 都把爱当作教育成功的法宝。 一名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 才会把教育当作自己一生的事业来经营, 才会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 才会用心来和学生交朋友, 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没有足够的爱心, 就没有办法与学生进行正常的交流, 也就没有办法真正去了解学生,进而帮助学生。 1、 提高修养, 师德表率。 师德是教师执教的灵魂, 正所谓“正人必先正已,立已方能育人” 。 古人云: “以身立教, 其身 亡而其教存” , 反之, “其身虽存则其教已废” 。 孔子说: “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 优秀教 师要率先加强学习, 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 提高自身 修养, 依法执教, 为人师表。 2、 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 让学生掌握知识, 让学生学会学习, 让学生学会思考, 让学生学会做人。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是祖国的未来, 是父母的孩子, 是祖国将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老师眼中无差生, 只有有差别的学生。 教师的工作就是要培养他们, 教化他们, 转变他们。只有明确了这一点, 才具备了作一名合格教师的资格。 在教师眼里所有学生都是自己的孩子, 都是祖国的花朵。 尽力关注每个孩子, “为了一切孩子” 是优秀教师努力追求的目 标。 3、 因材施教。 “指头伸出有长短” , 孩子千差万别, 教师的任务就是要让他们不断发展, 不断完善自我与提高。 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 因材施教, 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的潜能。 三、 正视压力, 不断探索, 悦纳任务 优秀教师不是培训出来的, 工作能力是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干出来的。 所谓熟能生巧、 勤能补拙就是这个道理。 有任务就有压力, 怎样对待工作任务, 持什么样的态度, 是迎接挑战还是逃避? 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成长, 因为挑战与机遇并存。 要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必须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正确看待任务, 欢心接受任务。 对待任务态度不正, 屈于权利的压力, 憋着心去干, 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往往会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 不会有真正的收获。 态度正了 ,为提高自 己而迎接挑战, 即使没有成功的经验, 也有失败的教训, 成功和失败都是一笔很大的财富。 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发明电灯时为了 找到一种耐高温的灯丝, 用了 1600 多种材料做实验, 终于找到了用一种炭丝来做灯丝, 世界上第一批炭丝白炽灯问世了。 有人问他: 你是怎样看待你的前 1500 多次失败, 爱迪生说, 我不认为前 1500 多次实验是失败, 如果没有这些实验作基础, 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功。 这个故事说明了 一个道理: 只要实践了 , 成功也好, 失败也罢, 我们都会在过程体验中有所收获, 这样日积月累, 定能厚积薄发, 出类拔萃。 所以一个人, 特别是年轻的教师, 一定不要怕出力, 应该把每一次的任务都看作是一次锤炼自己的机会。 这就是一个人对待任务的不同心态, 套用一句老话就是: 吃亏是福! 任务产生压力, 压力产生动力, 动力则是提升能力的发动机。 一个人能以 一个良好的心态, 以积极饱满的热情去对待工作, 对待任务和压力, 就能使自己在愉悦的氛围中工作着, 收获着, 快乐着! 积极的态度是人生的一种宝贵财富。 四、 不断学习, 勤奋进取 深厚的教学底蕴、 超前的教学理念和高超的授课技艺, 是优秀教师的追求。古代教育家告诫说: “道之未闻, 业之未精, 有惑不能解, 则非师也。 ” 亚圣孟子曰: “人不学不如物” 。 只有高素质的老师才有可能带出高素质的学生。 要提高素质, 必须从自觉学习抓起。 “教育者必须先学习” , 教育在不断发展, 教育理念在不断更新, 只靠培训是不能成就为一名优秀教师的。 自觉、 主动地不断学习和积累, 勤学广集, 才能厚积薄发。 1、 学会学习。 加强学习, 学会学习, 是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 现代化教育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应当是多层的、 宽广的。 首先要求精和深, 其次是宽和新。精和深, 是指对其所教专业知识应当精确掌握、 深刻理解。 所谓宽, 即知识面宽。知识之间是相通的, 是可以迁移的。 新则是指追求时代的发展, 追求新的知识、方法和理念。 把“台上三分钟, 台下十年功” 用在优秀教师身 上并不过分。 优秀教师需要高超的授课技巧, 需要扎实的基本功, 需要广博的知识和良好的综合素质, 这需要教师自觉不断学习。 教师在课堂上简洁精练的语言, 准确生动的阐释,都是靠平时的学习和积累得来的。 2 学会思考。 思, 让人思维敏捷。 思, 使你工作效率事半功倍。 “师傅领进门, 修道在自身” , 平时的观摩、 学习、 培训给教师提供学习的素材, 一节优质观摩课, 一次参观学习都是很好的提高机会。 只有勤于思考, 善于思考, 认真分析, 不断总结, 才能获得收益, 使自 己得到提高。 3、 学会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是一名优秀教师必备的素质。 这里的研究不是指所谓的课题研究。 而是指正如苏霍姆琳斯基提出的, 分析自己工作中的各种教育现象、 教学得失等。 只有善于分析自己的工作的教师, 才能成为有得的、 有经验的教师。 中小学教育科研, 应该从记录自己的教育现象, 记录自己的感受, 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 把这一串的“珍珠” 串起来, 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 第一线的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最大的优势, 是拥有丰富的鲜活的教育案例; 而对于教师来说, 记载、 整理和思考自己的教育案例, 就是最好的教育科研。 研究教学的得与失, 找出闪光点, 指出不足之处, 教师在研究中不断进步。 五、 大胆实践、 勇于创新 教师的战场与舞台是课堂, 教师素质的高低反映在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实践, 将平时理念、 观点融入课堂教学中, 不断实践——理论——再实践, 提高教学质量。 多上课, 上好课, 上骨干课, 上攻坚课, 上挑战性的课。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 又将问题解决在课堂教学实践中。 将自己的课堂当作实验基地, 积极投身于教学研究, 并不断将教学研究的成果进行归纳和提升。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 教学需要创新, 没有哪一堂优质课、 示范课是教学的范本。 拘泥于条条框框, 习惯于照本宣科, 不创新, 不开拓, 是教师职业的大敌。 地域不同、 学生不同、 学生的差异不同, 教师对各种培训、 讲座、 学习要吸其精髓, 融入自身 课堂教学, 构建自己的教学新模式, 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六、 从小事做起, 从身边做起 老子曾说: “天下难事, 必做于易; 天下大事, 必做于细” , 想成就一番事业, 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 从细微之处入手。 育人工作是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互相配合。 认真对待每一件关于学生的小事, 促使学生珍惜时间、 自觉学习、 不畏艰难、 勇攀高峰,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世界观、 价值观。凡事无小事, 简单不等于容易。 任何一个环节太薄弱都有可能导致教学质量的滑坡。 因此, 把小事做细了, 工作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一名教师要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没有绝招、 也没有捷径。 没有哪一位名师是在几年之内一步登天的。 他也是从每一次认真地研读教材、用心地进行每堂课的教学设计、写好每一篇教学随笔、批改好每一份学生试卷每一本作业等等开始的。 从备课、 上课到听课、 评课, 从问题设计到板书设计等小事做起。 “从小事做起” , 小事能检验教师是否优秀,也能造就优秀教师。 七、 具有良好心理素质, 身心健康, 超越自 我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名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 要学会阳光思维, 学会换位思考, 学会分开看问题。只有自己具有了 健康、 积极的心态, 我们培养出的学生才会幸福、 快乐。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每天多做一点点, 就是成功的开始; 每天创新一点点, 就是领先的开始; 每天进步一点点, 就是卓越的开始; 每天谦虚一点点, 就 是被接纳的开始。 只要我们朝着优秀教师这一目 标不断前进, 相信我们一定能取得成功!

一、心中有爱。好教师,心中要有爱,这种爱不仅是对工作的热爱,更是对学生的关爱。 用真爱去关心学生。对“好学生”关爱备至,而对“差学生”更应加倍的关爱与呵护。用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让他们感到温暖,增强自信,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把教师当成知心朋友。融洽的师生关系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产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尊敬感。所以一个好老师首先要具备的就是仁爱之心。要能从学生成长的出发,关注学生学习品质的形成,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朋友,学习的知己,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同行者,领路者和鼓励者。2二、提升素质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我认为要做一名好老师,甚至必须有一河的活水。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渊博的文化知识。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书育人的资本,是将学生培养成才的必备条件,是教师必备的业务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此外,教师更应具有渊博的知识。渊博的知识能有益于增强教学效果,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也是适应现代社会科技不断发展的需要。作为教师,平时应尽可能多的了解各方面的知识,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用自己的知识感染学生,使教学过程逐渐成为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3三、勇于创新做一个好教师应该具有独特的教学艺术,教学艺术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一名好教师一定会给孩子营造一个有诗意的课堂,使教学成为师生生命发展的载体,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塑造学生完整健全的人格。在这样的课堂里,师生民主平等;知识是师生互动生成的;学生成绩的评价是全方位的、立体的、运动的。 要成为一名好教师还应不断地改革创新,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