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植物遗传育种课程论文题目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08 13:25:10

植物遗传育种课程论文题目怎么写

自然科学论文——遗传学论文  论文概要:介绍遗传,变异,生物物种多样性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还有人类对生物资源的创造和利用状况。并且,在论述中强调了对这些生物资源的利用要合理适当,要保护自然界生物多样性。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遗传,变异及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所包含的一些内容:  1.遗传:是指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一般是指亲代的性状又在下一代表现的现象。但在遗传学上,是指遗传物质从上代传给后代的现象。  2.变异:生物有机体的属性之一,它表现为亲代与子代之间的差别。变异有两类,即可遗传的变异与不遗传的变异。现代遗传学表明,不遗传的变异与进化无关,与进化有关的是可遗传的变异,后一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所致,其方式有突变与重组。  突变可分为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是指染色体某一位点上发生的改变,又称点突变。发生在生殖细胞中的基因突变所产生的子代将出现遗传性改变。发生在体细胞的基因突变,只在体细胞上发生效应,而在有性生殖的有机体中不会造成遗传后果。染色体畸变包括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和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前者的后果是形成多倍体,后者有缺失、重复、倒立和易位等方式。突变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产生,也可以人为地实现。前者称为自发突变,后者称为诱发突变。但是自发突变通常频率很低,诱发突变是指用诱变剂(X射线,γ射线、中子流及其他高能射线,5-嗅尿嘧啶、2-氨基嘌呤、亚硝酸等化学物质,以及超高温、超低温等)所产生的人工突变。  3.生物多样性: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 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 这种多样性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其中,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它既体现了生物之间及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又体现了生物资源的丰富性。  另外,遗传(基因)多样性是指生物体内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上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区域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物种(生态)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1)  知道了遗传,变异及自然界生物物种多样性的概念,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它们之间的关系:  首先来看遗传与变异的关系:遗传与变异是矛盾的但又对立统一的关系。由于遗传而确保了生物的稳定性和世代延续性,是相对“不变”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变”,它使生物原有的特性发生改变,从而产生出新的生物性状或类型,为生物的进化与发展提供动力。没有变异,遗传只能是简单的重复,生物就无法进化。因此,在维持物种的稳定性上,遗传与变异是对立的。然而,没有遗传,变异就不能积累,新的变异就失去了意义,生物同样也不能进化。所以,在进化方面,遗传和变异又是统一的。  理清了遗传与变异的关系,现在再来看遗传和变异与自然界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关系:  遗传与变异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是遗传和变异为生物的发展、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具体来说,遗传是生物稳定性的基础,变异是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遗传和变异的共同作用下,自然界生物存在着多样性,同时各种生物又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能够与其它生物种类加以区分。总之,没有变异,自然界就不会多姿多彩,就不会有自然界的多样性;没有遗传,自然界就会处于无序状态,也不会有自然界的多样性。 (2)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遗传和变异与自然界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关系,那么生物多样性有什么价值,人类又是怎样利用的呢?让我们来看看下面的资料:  一.1993年,联合国环境署组织专家编写的《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指南》中,将生物多样性价值划分为5种类型:  1.具显著实物形式的直接价值;  2.无显著实物形式的直接价值;  3.间接价值;  4.选择价值;  5.消极价值。(3)  二.表一:  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的价值分类系统  主要价值类型 直接使用价值 间接价值 选择价值或潜在价值 存在价值或内在价值  产品及加工品直接使用价值 服务价值  对人们提供效益的典型用途 林业,农业,畜牧业,渔业,医药业,工业,餐饮业,消费性利用价值 旅游观光价值,科学文化价值,畜力使役价值 有机物生产,维持大气平衡,物质平衡,水土保持,净化环境 潜在使用价值,潜在保留价值 确保自己或别人将来能利用某种资源或某种效益  从资料中可以看出:生物多样性是全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业原料。生物多样性维护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们依靠生态系统净化空气、水,并充腴土壤。此外,科学实验证明,生态系统中物种越丰富,它的创造力就越大。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每一种物种的绝迹,都预示着很多物种即将面临死亡。  生物多样性还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每一个物种都具有独特的作用,例如利用野生稻与农田里的水稻杂交,培育出的水稻新品种可以大面积提高稻谷的产量。在一些人类没有研究过的植物中,可能含有对抗人类疾病的成分。这些野生动植物如果绝迹,是人类的重大损失。另外,生物物种资源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也是农业发展的基石。每个生物物种都包含丰富的优良基因,基因资源的挖掘可以给国家带来财富,给人类带来文明。一个基因甚至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乃至一个民族的兴衰。矮秆基因的发现导致了全世界粮食生产的“绿色革命”;水稻雄性不育基因的利用,创造了中国杂交稻的奇迹;优质羊毛基因的育种应用直接繁荣了澳大利亚的畜牧业生产。过去数十年来,全世界植物新品种不断推新,粮食亩产快速提高,正是得益于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多样性的贡献。生物物种资源的拥有和开发利用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4)  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人类的生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为生物多样性如此重要,而生物多样性保护不仅能对当代产生最大的持续利益,而且还能造福子孙后代。因此,开展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成为各国政府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共同关注的主要问题。下面就让我们来谈谈这个问题: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主要有三条:(1)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已成为世界各国保护自然生态和野生动植物免于灭绝并得以繁衍的主要手段。我国的神农架、卧龙等自然保护区,对金丝猴、熊猫等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和繁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建立珍稀动物养殖场。由于栖息繁殖条件遭到破坏,有些野生动物的自然种群,将来势必会灭绝。为此,从现在起就必须着手建立某些珍稀动物的养殖场,进行保护和繁殖,或划定区域实行天然放养。如泰国对鲜鱼的养殖。(3)建立全球性的基因库。如为了保护作物的栽培种及其它可能会灭绝的野生亲缘种,建立全球性的基因库网。现在大多数基因库贮藏着谷类、薯类和豆类等主要农作物的种子。(5)  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人类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比如说诱变,基因合成,转基因等)创造出更多人类生活所需的物种,从而满足人类各种各样的需求。另外还有一些方法可产生新物种,如利用激素处理,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但它们要么无法产生新的品种,要么把产生的变异遗传下去,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效率。  19世纪初,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被重新提出;  20年代,美国人将杂交原理运用到玉米育种上,取得了显著效果;  40年代,育种的手段中又增加了杂交转导,转化的技术;  50年代,美国人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分子生物学开始发展;  70年代,中国将杂交原理应用于水稻增产,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现在,只要我们作好当下的生物资源的保护工作,当我们展望未来时,我们有理由相信:到那时,生物资源的研究和利用将带给人类更多的财富!  参考资料:(1),(2),(5)百度论坛  (3)联合国环境署中相关材料  (4)中国食品产业网  (6)图片来源:百度图片库

人文精神在生物教育中传承与构建 摘 要 本文从生物文化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传承人文精神是生物教育对传统教育的超 越、构建人文化的生物教学目标三个方面论述了生物教育中传承人文精神的意义及目标构建 关键词 生物教育 人文精神 生物学作为人类认识自然的伟大成果,一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文化力量,同时人类文化的进步又极大地促进了生物学的大发展。从文化的角度看,生物学是一种高品位的科学文化,属于广义的文化范畴。因而生物教育作为生物文化的组成部分,就不应仅是知识的传播、科学精神的培养,更是一种课程文化的浸润与陶冶,倡导包括人文精神教育在内的完整生物教育,实现“生物学的人文教育价值”,是现代生物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本文就生物教育中传承人文精神的意义及其目标构建作一浅述。 一、生物文化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中最宝贵的两种精神,科学精神是人类在追求真理过程中所创造的,表现为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反过来成为人们追求真理时的科学指导;而人文精神,主要指人类在对自身的认识、自身的发展、自身的完善和自身的需要过程中形成的,并规范、指导和约束着人类自身的各种活动,表现为人生观和价值观。 生物文化是科学精神体现的典范。因为生物学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理性的怀疑、求真求实作为基本要素,它以客观世界为认识对象,把主体对认识过程的干扰视为科学的大敌,而人文精神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执著地追求理想世界和理想人格,高扬人的价值,追求人自身的完善,谋求个性解放。所以,传统观念上认为,生物学科和人文精神是并不相关的。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分别属于两类不同性质的学科,这两类学科各自具有特定的价值,而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只有在这两类学科中各自得到培养和激发。 然而,对生物学的许多内容和方法深入分析,不难发现,近、现代的人文精神并不是孤立地成长于人文科学范畴内。科学的发展,并不局限于研究对象本身所发生的进步和变化,新的科学知识一旦进入人们的认知结构,必然会同原有的认识结构发生作用,从而使原有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以至整个文化传统发生巨大的变化,使人类能重新定位自己,进而拥有更为深刻的人文观念,为人的生命寻找更有意义的人文价值。如达尔文的进化论对生物进化规律的揭示,使人类意识到人不是由上帝所创造的,这对人类思想的解放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从历史发展的进程看,生物学与人文科学从来就是紧密联系的。许多伟大的科学成就都是科学家在沉湎于情绪上的高度审美体验而产生的,这样的科学家必然具有深刻的人文思想和对人类终极关爱的价值观,而不仅仅是一套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孟德尔从小喜爱自然科学,青年时代进入天主教堂做神父。当时,科学界正开展对多种动植物的杂交实验的研究,这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他利用教堂的一小块空地,种植了许多种植物,并且进行了多种植物杂交实验。终于在1865年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的论文,揭示出生物遗传的两个基本规律——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在新世纪的发展中,科学精神能保证人文精神得到真正的实现,而人文精神则能保证科学精神的正确指向。“科学”与“人文”由分割到整合,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世界教育改革的一种趋势,生物学本身充满了人文精神。所以,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不能成为生物教育的惟一依据和目的,挖掘生物教育的人文价值,使之与科学精神形成双向互补,使两者平衡、协调发展。只有这样,生物教育才能达到追求真理、实现价值的完美统一。 二、传承人文精神是生物教育对传统教育的超越 我国的生物教育从重视生物知识的“双基”教学、“能力”培养,到近年来提出的重视生物思想方法、审美直觉、科学精神以及德育渗透教学研究,标志着生物教育观的不断发展与变革。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更为深层次的生物教育的文化价值——人为精神被忽视了。表现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注重逻辑化、系统化的科学知识编排;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科学知识、技能的培养;在教学方式上,崇尚理性,追求规范化,而忽视了人的精神发展、精神需求,淡化了社会理想和人文关怀。如令人震惊的云南大学杀人案、清华大学子伤熊案、中小学生的自杀、甚至残害双亲案等的发生,究其原因,不在于人们对科学知识的缺乏,而在于科学精神的不足,更是人文关怀的缺乏,人文精神的滑坡,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教育的反思。因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需要有理解科学方法和意义的能力,要有对科学的热情,要能理解和判断科学技术对现代生活的深远影响,了解生物学和人文科学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使他们从人和社会、自然的关系中综合性地探究人的存在、本质和价值,使他们的社会理想、生存意识和自我实现得到升华。 所以,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教育的整合,既为当前社会所必需,也为学生实现个人价值所必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产物,是对传统的智能教育的超越。生物学中的人文精神是生物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提升人的精神,增强人的本质力量,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构建人文化的生物教学目标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性为在生物教育中实施人文精神的培养提供了理论依据。精神是一种文化,它不具有实体的存在,人文精神的培养应当渗透在生物知识的传授过程之中。因此,我们需要改变教学目标中仅有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传统,有必要把培养人文精神列为生物教学的新任务,发掘生物教学中能够展示丰厚人文底蕴的内容,这已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研究目标。 1、科学伦理教育 近三百年,特别近一百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整个地球与人类带来了巨大而深刻地变化,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提高,引起了人们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化,促进了社会的变革。但同时也带来了能源的短缺,使环境污染达到了危及人类生存根基的程度。克隆技术是生命科学上的重大进步,可以克隆人的组织器官用于救死扶伤,也可以通过人工繁殖挽救濒危野生动物,但同时也可能破坏人类最基本的伦理规范,甚至克隆出战争狂人,扰乱天下。 所以,科学不能成为教育的惟一依据和惟一目的。在生物教学中,确立人文精神的目标的真谛,在于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习阶段就学会对科技成果的正确选择和使用,还要求学生正确对待科学精神。让人文精神渗透于科学精神,理顺科学、自然、社会和人类的关系,坚定地捍卫人的感情、欲望和生命的尊严。 2、科学探究教育 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科学探究是指学生在课程和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科学探究关注的目标是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积累科学知识和方法,因而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探究活动的开展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光合作用的发现史、探寻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中格里菲斯的实验、噬菌体浸染细菌的实验、孟德尔杂交实验等科学史的学习能让学生体会科学家设计实验的思路,理解科学家通过探究发现真理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再设计一些活动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及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 3、科学美育教育 生物界物种繁多、形态各异、色彩斑斓,蕴涵着丰富的美学价值。在生物学教育中,让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以美激情,以美求真,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展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如讲到人体内部结构时,将各系统的功能联系起来: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吸收氧气、营养;排泄系统排出代谢废物;循环系统承担运输职责;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统一管理,让学生体会到整个生命活动中的和谐美、统一美和有序美。讲到DNA的双螺旋结构时,引导学生欣赏其中蕴涵的对称美;另外DNA在复制时采取边解旋边复制的方式并遵守碱基一一对应的配对原则,将复制的差错率降到最低的限度,引导学生欣赏其中体现的科学的严谨美。 当然,构建人文化的生物教学目标,除了上述几个方面之外,还可讨论当前生物技术的发展前景、生物学中的辨证观点、创新灵感的激发、与文学艺术之间的关系等。总之,生物教学不应使学生简单知道生物学知识,而应在思想上、精神上指导人类生活,体现对人类大众的人文关爱,传播友爱和宽容,促进人和社会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生物课程标准研制组。2002。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杨东平。我国当代教育中的科学主义取向。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7(1)

论文的写作要求、流程与写作技巧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著述,如原始论著(论文)、简报、综合报告、进展报告、文献综述、述评、专著、汇编、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等。但其中只有原始论著及其简报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创造发明等知识产权的。其它的当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发展的、为特定应用目的和对象而撰写的。下面仅就论文的撰写谈一些体会。在讨论论文写作时也不准备谈有关稿件撰写的各种规定及细则。主要谈的是论文写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经验,是论文写作道德和书写内容的规范问题。论文写作的要求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六)论文——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七)论文——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八)论文——参考义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 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 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有时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内行人一戳,纸老虎就破,结果弄巧成拙,丧失信誉。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见的。(九)论文——致谢 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十)论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常放篇首。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论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或者看了论文摘要就想继续看论文的有关部分。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

植物遗传育种课程论文题目

为适应教学和科研工作需要,刘后利积极从事教材和专著的编写工作。近10年中,他主编了《农作物品质育种》等4部专著,其中由上海科技出版社于1985年和1987年分别出版的《油菜的遗传和育种》、《实用油菜栽培学》,已成为我国油菜育种和研究的权威性著作。此外,他还参加了《作物育种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作物卷》)等著作的编写和审稿工作。从1985年起,他连续5年主编了每年一期的校办刊物《油菜研究年报》。目前正在组织全国有关专家编写《作物育种研究进展》,着重报道20年来国内外作物育种的新发展。刘后利一贯主张,要追踪世界先进水平,建设自己的专业。近几年中,先后邀请美、英、法、日、德、加、澳等11个国家的15位作物遗传育种专家、教授来校讲学,派出20多位教师出国学习、交流经验。还与美国、加拿大、瑞典等国的有关院校合作培养研究生,以博采众长,赶超世界水平。刘后利以自己渊博的知识和出色的组织能力,为建设和发展作物遗传育种学科,培养合格人才,孜孜不倦地工作着。尽管刘后利的科研任务十分繁重,但他始终把教学工作放在首位,战斗在教学第一线。他是全国最早招收植物遗传育种方面研究生的导师之一。在主持制定该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时,他强调:要打好理论基础,在广博的基础上求专精。为此,特意安排研究生到综合性大学听基础课,同时聘请校内外基础学科的专家作副导师。二要循序渐进地学习,优化培养过程。三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实践性环节的教学和训练。四要求实与创新相结合,每周举行一次学术讨论会,开拓学生视野,活跃科研思路。五要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融为一体,寓思想工作于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他始终坚持上述五个原则,形成了自己的培养研究生模式。近10年中,他相继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出了以专题或文献选读为内容的5门高级的新课程,其中有3门系国内首次开班。在1986年农牧渔业部举行的全国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研究生质量评估中,受到同行专家一致好评。刘后利十分重视科研在培养人才中的重要地位。他先后主持了国家“六五”和“七五”科技攻关课题《油菜品质育种》,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委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这为培养大学生、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多年来,他结合科研任务,为大学生选择毕业论文题目,为研究生确定课题方向,做到培养人才和提高科研水平相互促进。在对研究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上,刘后利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要求研究生定期到基层搞调查研究,了解生产实际,带他们到外地作“科学旅行”,开扩眼界。为培养学生掌握现代化的实验技能,他组织研究生到有关实验室进行专业实习,并要求结合自己的专题研究参加实验室建设,锻炼他们独立工作和动手实践的能力。他要求学生每学年提交1—2次阶段研究报告,坚持研究生的开题报告,专题综述,阶段研究报告,论文答辩以及教师的研究心得等,都在每周学术讨论会上轮流演讲,这对培养学生科学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很有帮助。

他----石明松,仙桃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助理农艺师, 中国水稻学会会员,国家级中青年专家,国家“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地、市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湖北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的发现者和研究者。 一九八五年十月,金秋时节,“光敏感核不育水稻”鉴定会在仙桃市召开。石明松,这个黑黑的高大汉子,走上了讲台,他侃侃而谈,细密的汗珠从他过早秃了顶的头上沁了出来…… 他的报告受到了与会的三十多位专家、学者、领导的高度评价,十位来自省内外的遗传学权威和水稻专家,在“湖北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的鉴定书上签了字。 鉴定书指出:“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既便于配制杂交组合,以利用杂种优势;也可用于选育常规品种,从而有可能加速选育出高产、优质、多抗的新组合和新品种。这个项目的进一步研究,还将丰富水稻遗传育种、生理生化、光周期理论等方面的内容,是继我国水稻矮化育种,杂交水稻成功后的第三次重大发现。目前,国外尚未见报导,在国内具有先进水平。” 《文汇报》等十多家报刊、电台和电视台,相继报导了这一喜讯。 特地从北京赶来湖北仙桃参加“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成果鉴定会的农牧渔业部副部长朱荣,代表农牧渔业部向石明松表示祝贺。 此时的石明松,握着朱副部长的手,热泪盈眶,那艰难跋涉的一幕幕场景在脑海里闪过…… (一) 一九五九年,广东的黄耀祥成功地培育出矮杆系列水稻;一九七三年,湖南的袁隆平,利用自然不育株的特性,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但是,怎样利用不育株来改良粳型稻种,在国内外还是空白。虽然这是摆在专家面前的一个难题,而石明松----一个仅有中专学历的农业技术员却紧紧盯上了它。 不育株,这个水稻家族中的“怪胎”,是自然变异的产物,数量极少,多少年,多少人都难以发现一株。 从一九七一年起,石明松就开始以最密的经纬度在沙湖原种场的两千多块地,四千多亩田中仔细寻觅。 他在稻田里跋涉、寻觅。在几千亩田寻找一棵不育株,犹如大海捞针!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星期过去了,仍然没有结果。 他在稻田里跋涉、寻觅。四千亩田的路径有多长?仿佛一座珠穆朗玛峰。然而,他不感到疲倦,仿佛故乡的浪子寻找归家的路,处处是那样熟悉,处处是那样陌生。 一九七三年的秋天姗姗来迟,石明松又在一大片“农垦58”晚粳田里开始了“搜索”。一株水稻引起了他的注意,他走上前用手一摸,那上面稀稀疏疏地结了几颗种子,大部分没结实。这是不是不育株呢?石明松躬下腰,仔细地进行着鉴别:杆高,叶片大,谷粒干瘪瘦小,呈乳白色----典型的雄性不育株。石明松激动得仿佛父亲见到了失散的孩子,用手上下抚摸着,口里不住地唠叨:“不育株啊!不育株,我石明松找你找得好苦啊!” 这一年,他一共找到了三棵不育株,三株谷穗上才长了三十几颗种子。 这是比生命还珍贵的种子啊!他不知放哪里才好。放到柜子里,怕成了鼠爷的美餐;放到瓦罐里,担心孩子打翻;放到衣服口袋里,又怕洗衣时搓坏……他想来想去,只好用一根铁丝将种子吊在屋梁上,谁知他晚上一看,老鼠竟然顺着铁丝走了下来……老石只好把种子藏进枕套里,让那绿色的小生命,伴着他进入绿色之梦。 杨柳绽出了嫩绿的芽儿,浸种的季节到了。没有恒温箱,他又怕种子直播后被老鼠吃掉,于是,他做了三个小纱布袋子,装上三十多颗种子,湿水后,放在自己贴身的衬衣口袋里,人体成了恒温器。种子播下去了!播下了老石的希望!有人作过试验,一粒种子的力是发芽力自重的一千倍,这种潜在的顽强的生命力,多像石明松的性格。 生物的自然选择近于残酷,那三十多粒种子,并非粒粒珠玑,只有一株保持了它的不育性。 ----探索者的第一步,好艰难。 石明松穿行在三百多个小区间,记下了上万个数据,然而,五个春秋过去了,形成不育的奥秘仍像一个幽灵,飘忽不定…… 没有谁交给他这项科研项目,路是他自己选的;也没有法定的科研时间,他挤出了带着露水的早晨,挤出了闷热的中午,挤出了挂着星星的夜晚,一有空,他就蹲在田里,入迷地工作起来…… 一天深夜,电闪雷鸣,暴雨如注,只几个小时,平地积水两尺多深。天刚泛亮,石明松顾不得搬家具,抓起一个脚盆,就冲进了雨帘中----他惦记着他的不育株。秧苗才栽下去半个月呀!万一被大水带走,几年的心血就全毁了!等他赶到田边时,只见白茫茫的水一望无边。石明松差一点跌坐在水里……突然,他看见远处的水面上露出一截系着蓝布条的竹竿,那是他做的标记,那是他的试验田。他欣喜若狂地扑进水田里,在水底用手摸……秧苗还在!秧苗还在!石明松把一蔸蔸秧苗小心地拔起来,放在脚盆里。水退了,秧苗又顺顺当当地“回了娘家”,可石明松却大烧大冷了好几天,嘴唇上起了一圈圈水泡泡……经过几年的试验,探索,失败,再失败!再探索!石明松终于打开了进入绿色王国的第一道城门。经过多次测交试验,他捕捉到了产生不育遗传学的原因,是晚粳自然不育株的自身突变。 这种自身突变是受什么控制的呢?是气温?肥料?还是光照?又是三个春秋,一千多个日夜,他先后六次往返于仙桃和海南岛,做了一百多项次试验…… 经过试验,石明松排除了气温,肥料等因素对形成不育自身突变的影响,他把注意力紧紧盯在了光照上。 他火急火燎地和同伴们赶到了光照充足的海南岛。南国的育种生活十分艰苦,每年夏秋,温度常在35-40℃,人们喘气都吃力,石明松和他的同伴们每隔五天插一次秧,以验证光照对形成不育自身突变的影响……为了获得满意的材料,就是蚂蝗附在腿上吮血,他们也全然不顾。海南岛的蚊子也是凌厉可怕的。当地流传着一首歌谣:“三个蚂蝗当裤带,百个蚊子炒碗菜。”老石浑身上下被蚂蝗和蚊子咬烂了,夜里躺在床上奇痒难熬。由于过度劳累,又缺营养,他好几次晕倒在田边。同伴们把他抬到树阴下歇息,他坐一坐,喝口水,又开始了工作…… 回到原种场,为了方便观察,老石只身一人搬到了试验田边的一间牛棚里居住。肚子饿了,就到村里去吃“碰饭”;身上脏了,就在水沟里打个滚。他的时间观念极其淡薄又极其严格,常常因连续工作而误餐,而失眠,但为了实验和积累数据,又是争分夺秒,夜以继日…… 石明松,这个小小农场的技术员之所以成了闯入绿色王国的骄子,是因为----他有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 (二) 石明松不仅是个百折不挠的探索者,也是一个舍得一切的忘我人。 在石明松的寝室里,挂着个条幅,那是他从农校毕业时老师的赠言,多年来,他把赠言当成了自己的座右铭:“学农技的,就要在农业上干一番事业。” 为了“干一番事业”,毕业那年,石明松放弃了在荆州农展馆的舒适工作,自己挑着行李,徒步来到了联合垸农场,当了农业技术员。 为了“干一番事业”,石明松成了个忘家、忘我的人。 有一天,他在家里整理一份实验材料,妻子临出工前,把三岁的孩子交给他看管。中午妻子回家时,他才记起孩子。两人急急忙忙地开始寻找,房前,没有;房后,没有;邻居家,也没有……这下两口子着急了。突然,禾场上的草堆边传来孩子的哭声,他们循声找去,只见两头大水牛正在拼命厮打,三岁的孩子就在一头牯牛的脚边。妻子一见,瘫软在禾场上,石明松也束手无策了。多亏一位健壮的小伙,敏捷地救出了小孩……妻子因此病倒了,卧病不起。他惦记着他的试验,又怕上次的险情重演,于是他含着泪,把孩子妻子反锁在家里,向田野走去 …… 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三年,他在沙湖原种场选育了一系列矮杆材料,进行杂转新不育系的研究,但是,进展缓慢。在这需要勇气和精力克服科研上的高原现象时,他的肝病又犯了,不知在什么时候,血吸虫钻进了他的体内,悄悄地破坏着他的肝脏。石明松脸色蜡黄,头晕乏力,饭咽不下,茶水无味……妻子劝他住院治疗,他摇摇头,拖着沉重的身体,又走向那藏着钉螺的田里。 农技站向场党委反映了石明松的情况,场党委立即作出了三个决定:石明松立即住院治疗;每月补助石家粮食三十斤;配一名有实践经验的技术员,接着石明松的试验干。 石明松躺在病床上,想到党组织的关怀,哪能安心治病。在病房里,他一方面整理试验数据,一方面温习过去已学过的《生物遗传学》、《生物统计学》、《遗传育种》、《植物生理》、《作物栽培》,还潜心研读了《遗传学》、《水稻裁培学》、《水稻裁培生理》等书籍,为广泛进行杂交转育的应用研究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凭着这种“钻、挤”精神,几年中,石明松在一盏小小的煤油灯下,系统地学完了大学的遗传育种学、植物生理学、作物栽培学、生物统计学等课程,系统地钻研了几十种国内外水稻专著和杂志,写下了三百多万字的读书笔记。 在闯入绿色王国的道路上,几乎处处挂着“红灯”。 没有科研条件,自己创造;没有实验用的去雄夹,自己做;没有杂交袋,用旧信封代替;没有遮光室,用煤油桶遮光;煤油桶坏了漏光,就用泥巴糊起来再用; 没有种子储藏室,全家五口人挤到十平方米的小房里,腾出一间来装种子…… 十月,阴雨连绵的十月,石明松望着从大田里选回来的一批单株种子犯难,要是再下几天雨,种子无法晒干,要不了几天,就要全部霉烂……要是有个烘烤箱该多好!他想到了用锅“温”……这是细活,火大了,要“温”熟;火小了,“温”不干……他叫醒了熟睡的妻子…… “你发烧,能行吗?”“不要紧!我不识字,只能帮你这点小忙。”炉火映红了石明松和他妻子的脸,这对出生在江苏如皋的夫妻,边“温”种子,边讲起故乡梁红玉在金山上为丈夫韩世宗擂鼓助威的故事。石明松动情了,激动地对妻子说:“你就是为我助威的‘梁红玉’!” 没有科研经费,从自己家庭收入里挤;他挤掉零用钱,生活过得十分节俭,却舍得花钱买试验用品。 有一天,不懂事的孩子指着囤在家里的谷种说:“爸爸,这么多谷,为什么不拿去换钱?”“那是谷种,谷种,爸爸的性命根子,不能卖!”“爸爸坏!爸爸坏!爸爸只想种子,不管儿子!” 是呀!在石明松的心里,种子比儿子贵重。 没有助手,动员全家兵上。也因此,他家里得了个“科研之家”的美称。试验面积扩大以后,石明松一个人忙不过来,就把体弱多病的妻子和三个孩子都带下田。老大、老二搞人工授粉;六七岁的小儿子扛着竹竿,跑来跑去赶麻雀,妻子负责晒种选种。 石明松的大儿子新华,八一年高中毕业后没有考取大学,儿子想复读后再跃“龙门”。此时,石明松对“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的研究已进入紧张阶段,他动员儿子放弃复读后考大学的机会,当了他的助手。儿子理解父亲,他在试验田边搭了个小窝棚,肩负起帮助父亲做观察记录的工作…… 想到这一切,石明松感到有些对不住妻子和孩子。在妻子面前,他是个不称职的丈夫;在孩子面前,他是个不合格的父亲;而在祖国母亲面前,他是个无愧的儿子。 石明松,这个硬汉子有能力忍受跋涉中的艰难困苦,进入忘我的境界,同样,他也用百倍的耐力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冷嘲热讽。一九七八年,当他向有关部门申报“晚粳两用系”的科研项目时,被以“书上没见过”的理由而拒绝。周围也有人说他“不务正业”,“想成名成家”,是“石专”。评劳模,定职称,这些都与他无缘。这当然不能怪别人!知识分子的头上都戴着“臭老九”的帽子,谁还敢问津他们科研的事。老石顾不了这些,他只有一个信念,“我的事业和生命维系在核不育水稻上,舍此无它。” 正当石明松向峰顶攀登的时候,是党组织向他伸出了温暖的手。这温暖的手,拉着他,冲向峰顶。一九八○年明媚的春天,他的科研课题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省农牧渔业厅送来了三千元的科研费、一架海鸥牌相机和一个电子计算器。望着党组织送来的科研费和科研器材,石明松,这个忍受了千辛万苦的硬汉子,第一次流下了激动的泪……接着,市农牧局、地区科委、省科委也相继派来了“援兵”……不久,又成立了有湖北农科院、武汉大学、华中农学院等单位参加的协作组。协作组成了石松明向顶峰攀登的“拐杖”…… 是啊!没有党的好政策,没有党组织的鼓励和支持,我石明松浑身是铁也打不成几颗铆钉! 石明松,这个仅有中专文凭的农技员,之所以能够突破国家级科研项目,是因为 ----他有舍得一切的忘我精神。 凭着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和舍得一切的忘我精神,石明松在积累了20多万字试验材料的基础上,写出了《对光照长度敏感的隐性雄性不育水稻的发现与初步研究》等多篇论文,轰动了农学界,引起了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重视。 凭着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和舍得一切的忘我精神,石明松在协作组的帮助和支持下,一连攻克了“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的四大难关。石明松终于闯入了绿色王国的宫殿…… 从开始寻找晚粳不育株起,十三年过去了。十三年,石明松在探索“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奥秘的征途上,走过了漫长而又艰难的路,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这脚印,记载着他那辛勤的劳动和无私的奉献;这脚印,呈现出一个知识分子对党的一片赤诚。 (12) (1988年2月10日,收到刊有此文的《党员生活》杂志,惊闻50岁的石明松同志于当日不幸遇难。我和本文的另一作者秦明星同志,献花圈以寄哀思,焚杂志以示痛惜。)回答者:zhou662181 - 试用期 一级 5-18 04:06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0 个人评价 好50% (0) 不好50% (0) 其他回答 共 1 条1、 整理一块不会长期潮湿,排水良好的陆地。为了日后灌溉方便,最好也要接近水源或有水管可以到达。 2、 选择适合当时天气的蔬菜种类,例如:夏天炎热天气中,杏菜及空心菜很适合。 3、 注意所选蔬菜的成长日期、收割时间是否符合需求。 4、 工具:可以挖土或翻土的锄头或铲子;可以拨土的耙子。 种子或苗种 1、 通常在专业的种子行购买种子或苗种会较便宜。 2、 如果是在园艺店或卖场所购买的种子,其包装纸上都会有种植时间的指导。 注意:上头的指示未必适合您的种植区的气候!有些包装甚至是从日本进口的其所指之种植时间当然不适用於本地。 播种 1、 先将土翻好,让土晒晒太阳。 2、 撒下种子前将翻好的土整平,并将太大的土块敲碎,使其土块直径约小於5公分,但也不要太细。 整好的土不要再踩在上头,以保持土壤的疏松、透气。 3、 将种子撒在土让上头,不要太密,以免妨碍日后成长。 4、 撒好种子后,用耙子轻轻的将土拨动,让种子可以被土轻轻的覆盖,也可防止麻雀来啄食种子。 5、 浇水 栽种 1、 有些种类的蔬菜(例如:西洋莴苣、黄秋葵等)必须间隔很大,因此在撒下种子后,幼苗长高至约10公分时,必须移植到较宽阔的土地上。 2、 也有些种类的蔬菜很难撒种发芽,可以直接购买苗栽回来栽种,例如茄子。 3、 依照播种时的整土方法,将土让整理好,有些种类的蔬菜则必须先将土整理成垄起或沟状。 4、 种植时不要太深,以可以覆盖其根部为原则。 5、 浇水 灌溉 1、 可用洒水的方式,但不要用很强的水柱冲刷土壤或植株,可接上莲蓬头状的洒水器。 此法可以让蔬菜的叶子同时洗去尘垢,也较节省水,但较不持久,所以要比淹没法次数多。 2、 也可用淹没的方式,引水将所有土壤淹没后,并立即让水退去。其目的是要让所有土壤充分潮湿。 一般种植较多时可用此法,以确保所有土壤都能同时浇湿。 3、 多久灌溉一次?要视天气与土质而定。 在炎热的天气中,若是洒水的方式可以2-3天洒水一次;淹没的方式则5-7天。冬天则分别为5-6天及7-10天。 施肥 1、 可以施用化学肥及有机肥。 2、 施用化学肥较便宜,效果短,迅速见效,但容易因为施用过量而造成植株受伤。施用时尤其不能让肥料黏附在叶面上,否则极容易造成叶面受伤。 3、 施用有机肥效果长,也较不会造成植株受伤。 可以在种植前翻土时,将有机肥料混在土壤中。 4、 也可利用自制的堆肥混入土壤中,既经济且可以改善土质。 除草 1、 在蔬菜园里很容易滋生杂草,要将杂草拔除,才不会和蔬菜夺取养分 2、 拔除杂草时,要注意有些杂草已经长出种子且已成熟,尽可能不要让这些种子又掉落在菜园中,而且也不要把这些有种子的杂草拿来制作堆肥。 病虫害 1、 种植时要慎选蔬菜种类及时机才能减少喷药。 2、 9、10月种鹅菜、格林、芥菜天气因素非常良好,不需喷药。 3、 12-2月牙虫、毛毛虫多,尤其是格林、白菜、芥菜、青江菜、包心菜等 4、 有些蔬菜天生就不容易遭受虫害,像鹅菜、莴苣、空心菜等有白色乳汁的菜类。 5、 若有足够时间,而且种植数量不大,可以用手将毛毛虫抓起来,通常在清晨很容易就可以看到毛毛虫正努力地啃食蔬菜。 6、 若非得已一定要用农药,最好到农药行问清楚用量及使用方法,并注意喷药时的措施及喷药后的安全期间。 7、 并非每一种病虫害都是毛毛虫所引起,有些是病菌所引起,若有这类的情形,可以摘取受虫害的叶子到专业的农药行询问(有些农会有附设农药行),并要将拔除的有病植株隔离,不要用来堆肥。 sasas 收割 1、 一般蔬菜收割时是用刀子从根和叶之间切除,不能离根太远,会造成叶子脱落,也不要保留太多根部,这样下锅前就不需再切一次。 2、 收割之后要将土留在土里的根部拔除,并将土壤翻松,让太阳照射几日,有利於下一次播种。 3、 有些蔬菜可以收割多次,例如:番薯叶、龙须菜、黑迪仔、九层塔,可别一次收割之后就将它连根拔a参考资料:asasa

人文精神在生物教育中传承与构建 摘 要 本文从生物文化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传承人文精神是生物教育对传统教育的超 越、构建人文化的生物教学目标三个方面论述了生物教育中传承人文精神的意义及目标构建 关键词 生物教育 人文精神 生物学作为人类认识自然的伟大成果,一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文化力量,同时人类文化的进步又极大地促进了生物学的大发展。从文化的角度看,生物学是一种高品位的科学文化,属于广义的文化范畴。因而生物教育作为生物文化的组成部分,就不应仅是知识的传播、科学精神的培养,更是一种课程文化的浸润与陶冶,倡导包括人文精神教育在内的完整生物教育,实现“生物学的人文教育价值”,是现代生物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本文就生物教育中传承人文精神的意义及其目标构建作一浅述。 一、生物文化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中最宝贵的两种精神,科学精神是人类在追求真理过程中所创造的,表现为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反过来成为人们追求真理时的科学指导;而人文精神,主要指人类在对自身的认识、自身的发展、自身的完善和自身的需要过程中形成的,并规范、指导和约束着人类自身的各种活动,表现为人生观和价值观。 生物文化是科学精神体现的典范。因为生物学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理性的怀疑、求真求实作为基本要素,它以客观世界为认识对象,把主体对认识过程的干扰视为科学的大敌,而人文精神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执著地追求理想世界和理想人格,高扬人的价值,追求人自身的完善,谋求个性解放。所以,传统观念上认为,生物学科和人文精神是并不相关的。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分别属于两类不同性质的学科,这两类学科各自具有特定的价值,而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只有在这两类学科中各自得到培养和激发。 然而,对生物学的许多内容和方法深入分析,不难发现,近、现代的人文精神并不是孤立地成长于人文科学范畴内。科学的发展,并不局限于研究对象本身所发生的进步和变化,新的科学知识一旦进入人们的认知结构,必然会同原有的认识结构发生作用,从而使原有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以至整个文化传统发生巨大的变化,使人类能重新定位自己,进而拥有更为深刻的人文观念,为人的生命寻找更有意义的人文价值。如达尔文的进化论对生物进化规律的揭示,使人类意识到人不是由上帝所创造的,这对人类思想的解放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从历史发展的进程看,生物学与人文科学从来就是紧密联系的。许多伟大的科学成就都是科学家在沉湎于情绪上的高度审美体验而产生的,这样的科学家必然具有深刻的人文思想和对人类终极关爱的价值观,而不仅仅是一套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孟德尔从小喜爱自然科学,青年时代进入天主教堂做神父。当时,科学界正开展对多种动植物的杂交实验的研究,这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他利用教堂的一小块空地,种植了许多种植物,并且进行了多种植物杂交实验。终于在1865年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的论文,揭示出生物遗传的两个基本规律——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在新世纪的发展中,科学精神能保证人文精神得到真正的实现,而人文精神则能保证科学精神的正确指向。“科学”与“人文”由分割到整合,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世界教育改革的一种趋势,生物学本身充满了人文精神。所以,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不能成为生物教育的惟一依据和目的,挖掘生物教育的人文价值,使之与科学精神形成双向互补,使两者平衡、协调发展。只有这样,生物教育才能达到追求真理、实现价值的完美统一。 二、传承人文精神是生物教育对传统教育的超越 我国的生物教育从重视生物知识的“双基”教学、“能力”培养,到近年来提出的重视生物思想方法、审美直觉、科学精神以及德育渗透教学研究,标志着生物教育观的不断发展与变革。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更为深层次的生物教育的文化价值——人为精神被忽视了。表现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注重逻辑化、系统化的科学知识编排;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科学知识、技能的培养;在教学方式上,崇尚理性,追求规范化,而忽视了人的精神发展、精神需求,淡化了社会理想和人文关怀。如令人震惊的云南大学杀人案、清华大学子伤熊案、中小学生的自杀、甚至残害双亲案等的发生,究其原因,不在于人们对科学知识的缺乏,而在于科学精神的不足,更是人文关怀的缺乏,人文精神的滑坡,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教育的反思。因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需要有理解科学方法和意义的能力,要有对科学的热情,要能理解和判断科学技术对现代生活的深远影响,了解生物学和人文科学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使他们从人和社会、自然的关系中综合性地探究人的存在、本质和价值,使他们的社会理想、生存意识和自我实现得到升华。 所以,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教育的整合,既为当前社会所必需,也为学生实现个人价值所必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产物,是对传统的智能教育的超越。生物学中的人文精神是生物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提升人的精神,增强人的本质力量,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构建人文化的生物教学目标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性为在生物教育中实施人文精神的培养提供了理论依据。精神是一种文化,它不具有实体的存在,人文精神的培养应当渗透在生物知识的传授过程之中。因此,我们需要改变教学目标中仅有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传统,有必要把培养人文精神列为生物教学的新任务,发掘生物教学中能够展示丰厚人文底蕴的内容,这已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研究目标。 1、科学伦理教育 近三百年,特别近一百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整个地球与人类带来了巨大而深刻地变化,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提高,引起了人们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化,促进了社会的变革。但同时也带来了能源的短缺,使环境污染达到了危及人类生存根基的程度。克隆技术是生命科学上的重大进步,可以克隆人的组织器官用于救死扶伤,也可以通过人工繁殖挽救濒危野生动物,但同时也可能破坏人类最基本的伦理规范,甚至克隆出战争狂人,扰乱天下。 所以,科学不能成为教育的惟一依据和惟一目的。在生物教学中,确立人文精神的目标的真谛,在于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习阶段就学会对科技成果的正确选择和使用,还要求学生正确对待科学精神。让人文精神渗透于科学精神,理顺科学、自然、社会和人类的关系,坚定地捍卫人的感情、欲望和生命的尊严。 2、科学探究教育 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科学探究是指学生在课程和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科学探究关注的目标是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积累科学知识和方法,因而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探究活动的开展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光合作用的发现史、探寻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中格里菲斯的实验、噬菌体浸染细菌的实验、孟德尔杂交实验等科学史的学习能让学生体会科学家设计实验的思路,理解科学家通过探究发现真理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再设计一些活动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及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 3、科学美育教育 生物界物种繁多、形态各异、色彩斑斓,蕴涵着丰富的美学价值。在生物学教育中,让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以美激情,以美求真,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展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如讲到人体内部结构时,将各系统的功能联系起来: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吸收氧气、营养;排泄系统排出代谢废物;循环系统承担运输职责;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统一管理,让学生体会到整个生命活动中的和谐美、统一美和有序美。讲到DNA的双螺旋结构时,引导学生欣赏其中蕴涵的对称美;另外DNA在复制时采取边解旋边复制的方式并遵守碱基一一对应的配对原则,将复制的差错率降到最低的限度,引导学生欣赏其中体现的科学的严谨美。 当然,构建人文化的生物教学目标,除了上述几个方面之外,还可讨论当前生物技术的发展前景、生物学中的辨证观点、创新灵感的激发、与文学艺术之间的关系等。总之,生物教学不应使学生简单知道生物学知识,而应在思想上、精神上指导人类生活,体现对人类大众的人文关爱,传播友爱和宽容,促进人和社会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生物课程标准研制组。2002。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杨东平。我国当代教育中的科学主义取向。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7(1)

植物遗传育种课程论文选题

离子通道的研究进展 全球变暖与植物光合作用、二氧化碳的关系 植物气孔开关的机理二氧化碳施肥的应用无土栽培的发展与应用

收稿日期:2007-10-25基金项目:深圳市科技和信息局基金资助项目作者简介:王丹(1982-),女,辽宁本溪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植物生物技术研究。注:雷江丽为通讯作者。大花美人蕉茎尖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王 丹1,2,雷江丽2,吴燕民3,吕 慧2,郁继华1(甘肃农业大学 农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深圳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广东 深圳 518003;中国农业科学院 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081)摘 要:以大花美人蕉(Canna×generalis)根茎茎尖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筛选出芽诱导适宜的培养基为MS + 6-BA 0mg/L(单位下同)+ TDZ 03;MS + 6-BA 0 + TDZ 03 + NAA 1 培养基能较好地诱导分化出丛生芽, 继代增殖培养中与MS + 6-BA 0 + TDZ 03 + NAA 1 培养基交替使用可减少畸形芽,增殖系数达67;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MS + 6-BA 0 + NAA 5,生根率达67%,且植株生长健壮,移栽易成活。关键词:大花美人蕉;茎尖;组织培养中图分类号:Q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791(2008)01-0033-04Research on Shoot-tip Culture of Canna×generalisWANG Dan1,2, LEI Jiang-li2, WU Yan-min3, LÜ Hui2, YU Ji-hua1(College of Agronomy,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Gansu China; Shenzhen Institute of LandscapeGardening, Shenzhen 518003, Guangdong China; Bio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Abstract: The paper mainly studied on tissue culture of Canna×generalis with the stem tip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ud inoculation medium was MS + 6-BA 0mg/L+ TDZ03mg/L; the best of clump shoot induc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medium was MS + 6-BA 0mg/L +TDZ 03mg/L + NAA 1mg/L; using MS + 6-BA 0mg/L + TDZ 03mg/L + NAA 1mg/L asproliferation medium, an optimal proliferation rate was When the two kinds of mediumused alternatively, the effect was The optimum rooting medium was MS + 6-BA 0mg/L +NAA 5mg/L, the rate of rooting could reach 67%, and cultured in this medium, the plant grewwell and easy to Key words: Canna×generalis; shoot-tip; tissue culture大花美人蕉(Canna×generalis)属美人蕉科(Cannaceae)美人蕉属(Canna)的园艺杂交种[1],是多年生喜光宿根草本花卉,原产美洲热带和非洲等地。其枝叶茂盛、花朵艳丽、姿态优美、花期长,在深圳地区几乎全年开花,是配置大型花坛的优良品种。大花美人蕉不仅观赏价值高,而且能吸收硫、氯、氟、汞等有害物质,具有净化空气、保护环境的作用,因此,世界许多城市的园林绿化中都广泛应用。美人蕉传统的繁殖方式主要采用分切地下根茎的方法,繁殖速度慢、增殖效率低,而且连续营养繁殖造成病毒积累致使病毒病在各地相当普遍,严重影响其观赏价值。利用茎尖组织培养进行脱毒试管苗快繁,是目前大力繁殖与推广美人蕉的主要手段。关于美人蕉组织培养的研究报道较少[2,3],本研究探索其组织培养高效的再生体系,以期为品种提纯复壮及遗传转化、性状改良奠定基础。2008,37(1):33-Subtropical Plant Science第·34· 37 卷1 材料与方法1 材料供试材料为目前城市绿化中普遍应用的大花美人蕉‘President’品种。2 外植体选择与处理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良母株,挖取带芽胞的根茎,去除表面老皮并用肥皂水清洗。用75%乙醇棉擦拭,然后采用不同的消毒剂及处理时间(1%升汞10min、2%次氯酸钠10min、2%次氯酸钠20min、2%次氯酸钠 + 1%升汞5min、2%次氯酸钠 + 1%升汞10min),封闭式振摇灭菌。无菌水冲洗5 次,置于超净工作台上备用。接种前,剥去外部叶片,露出生长点,立即切取茎尖进行接种。3 培养方法及培养条件试验于2006 年10 月在深圳市园林科学研究所组培室进行。诱导、增殖和生根培养基均选用MS为基本培养基,在不同培养阶段附加不同种类、不同浓度配比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表2~表4),蔗糖3%,pH 8。培养温度(28±2)℃,光照强度2 500 lx,光照周期为14h/d,相对湿度70%~80%。每处理接种30 瓶。定期观察试管苗生长与分化情况。2 结果与分析1 不同消毒处理方式对外植体无菌化的影响因供试外植体取自美人蕉地下根茎,表面污染物较多,不易消毒,且不同植物及外植体的成熟度对消毒剂的反应不同,故本试验选用升汞和次氯酸钠进行灭菌效果比较,以筛选合适的消毒剂及消毒处理时间。由表1 可知,2%次氯酸钠20min 处理的无菌化效果较好,但茎尖褐化较严重,说明灭菌时间过长对去老皮后的幼嫩根茎影响较大。1%升汞10min 处理与2%次氯酸钠 + 1%升汞 10min处理,无菌化效果差异不大,但2%次氯酸钠 + 1%升汞 10min 处理有轻微药害。因此,后续实验选用1%升汞处理10min 进行外植体消毒。2 不同生长调节剂配比对芽诱导的影响以MS 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6-BA、NAA、2,4-D、KT、TDZ 等(表2),以筛选出较适宜美人蕉茎尖诱导分化的配方。因美人蕉根茎具有休眠特性,芽诱导分化较难。TDZ 具有很强的促进细胞分裂活性,05~0μmol/L 即可有效促进分化[4],因此,本实验对TDZ 的诱导效果进行初步探索。试验表明,在不添加任何生长调节剂的MS 基本培养基(1 号)上,茎尖接种10d 后开始生长,叶片展开后,生长停止;15d 后转接到新的MS 培养基上无明显生长,随后叶片逐渐变黄、萎蔫,说明基本培养基中添加生长调节剂是美人蕉离体培养的必要条件。在仅添加6-BA 的2、3、4 号培养基中,高浓度的2 号培养基分化率为33%,明显好于3、4号培养基,说明美人蕉启动芽诱导分化需要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表2)。11~16 号培养基添加物为不同生长调节剂与TDZ 组合(表2)。仅添加TDZ 的培养基分化率为0,而多种生长调节剂配合使用分化效果更好[5]。其中15 号培养基的侧芽分化率最高,达33%,且每个茎尖可增殖2~3 个侧芽,但个别茎尖经多次转接后有畸形芽;与2 号培养基相比,分化率明显提高,说明添加低浓度TDZ 可促进芽诱导分化(表2)(图版-a)。5、6、7 号培养基为生根培养基,探讨NAA 对美人蕉茎尖生长和生根的影响。试验结果初步说明美人蕉在6-BA/NAA 小于2/5 时生根率可达50%以上(表2)。8、9、10 号培养基,探讨美人蕉脱分化,诱导愈伤组织,但结果均不理想。因此,建立高效的美表1 不同消毒剂及处理时间对外植体无菌化的影响处 理 接种数污染数污染率(%) 药害情况1%升汞10min 30 5 67 基本无药害2%次氯酸钠10min 30 12 00 无药害2%次氯酸钠20min 30 4 33 20%有轻微药害2%次氯酸钠+1%升汞5min 30 10 33 3%有轻微药害2%次氯酸钠+1%升汞10min 30 5 67 7%有药害第1 期 王丹,等:大花美人蕉茎尖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35·人蕉遗传转化再生体系还需进一步探索愈伤组织诱导途径。3 芽继代增殖为了探讨优化的芽继代增殖培养基配方,按表3 设计6-BA、NAA、TDZ 的正交实验,以15 号培养基上分化出的丛生芽为接种材料,进行继代增殖培养(图版-b)。由表3 可见,除17、18 号培养基外,低浓度TDZ(03mg/L)的分化促进作用较高浓度(3mg/L)的效果好,说明高活性的TDZ 浓度过高反而抑制分化。当TDZ03mg/L 时, NAA 1mg/L 促分化作用显著优于NAA5mg/L。在TDZ、NAA 浓度相同的情况下,随着6-BA 浓度的升高,分化率提高。但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多,含高浓度6-BA的27 号培养基分化率略有下降,甚至有个别畸形芽产生,说明高浓度细胞分裂素对短期的分化有促进作用[9],但继代数次后,芽已经萌动,自身具有分化能力,需适当降低6-BA 浓度进行壮苗,以避免畸形芽产生。因此,在增殖过程中交替使用分化增殖系数较高的19 号培养基和27 号培养基,既可保证较高的芽分化率,又可使继代苗生长健壮,减少畸形芽。4 生根诱导增殖芽3~5cm 长时,转接到生根培养基上培养约10d 后,可见到根生成(图版-c)。接种20d 后统计生根结果(表4)。从表4可见,所用培养基上都有根生成,说明美人蕉生根较容易;结合生根率和生长势,我们认为MS + 6-BA 0 + NAA 5培养基较适宜美人蕉生根。表2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的比较植物生长调节剂(mg/L) 编号6-BA NAA 2,4-D KT TDZ分化率(%) 生根率(%) 备注1 0 0 0 0 02 9 0 0 0 0 33 参考[2]3 5 0 0 0 0 33 参考[3]4 3 0 0 0 0 675 2 1 0 0 0 006 2 5 0 0 0 677 2 2 0 0 0 08 0 0 4 0 09 0 0 2 1 0 参考[6]10 0 2 0 2 0 参考[7]11 0 0 0 0 2 012 0 1 0 0 2 33 参考[8]13 0 0 5 0 1 3314 0 0 1 0 1 6715 8 0 0 0 03 3316 5 0 5 0 03 00表3 不同生长调节剂配比对芽继代繁殖的影响生长调节剂(mg/L) 编号6-BA NAA TDZ接种数分化率(%)增值系数 生长势17 0 5 03 30 00d 20d ++18 0 5 30 30 67cd 50bc ++19 0 1 03 30 67a 67a ++20 0 1 30 30 33cd 46bc ++21 0 5 03 30 33c 60ab ++22 0 5 30 30 67d 33c ++23 0 1 03 30 67a 60ab ++24 0 1 30 30 33ab 57b +25 0 5 03 30 00b 53b ++26 0 5 30 30 67d 37c +27 0 1 03 30 00a 73a ++28 0 1 30 30 67d 37c +注:++ 表示生长势强;+表示生长势弱。同列中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5=,表4 同。表4 不同的生长调节剂配比对组培苗生根的影响生长调节剂(mg/L) 编号6-BA NAA接种数生根苗数生根率(%)植株生长势29 0 5 30 19 33b +30 0 0 30 21 00a ++31 0 5 30 20 67ab +++32 0 0 30 16 33c ++注:+++ 表示生长势强;++表示生长势中等;+表示生长势弱。第·36· 37 卷3 结 论美人蕉根茎生长在土壤中,无菌化操作较困难。灭菌试验表明,1%升汞震荡灭菌10min 效果较好,采回的外植体应尽快处理接种,放置时间过长伤口处易染菌,导致接种后褐化较严重。MS + 6-BA 0 + ZDT 03 + NAA 1 培养基能较好地诱导分化丛生芽,MS + 6-BA 0 + TDZ 03+ NAA 1 为较好的增殖培养基,在增殖培养过程中这两种配方交替使用效果更好;短时间使用高浓度生长调节剂对增殖有促进作用,但长时间使用高浓度生长调节剂会使组培苗质量下降。在试验中还发现,转接次数多的茎尖较转接次数少的分化率大,建议在接种后的10~20d 内及时转接。选用MS + 6-BA 0 + NAA 5 为生根培养基,生根率较高,根系粗壮、根毛密集,植株生长健壮(图版-d),且移栽成活率较高。参考文献:[1] Segeren W, et The genus Canna in Northern South America[J] Acta Bot N, 1971,20(6): 663-[2] 刘文萍,等 美人蕉茎尖组织培养及快繁技术[J] 北方园艺, 2001(6): [3] 丁爱萍,等 美人蕉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技术[J] 园林科技, 2006(1): 11-[4] Singh N D, et The effect of TDZ on organogenesis and somatic embryogenesis in pigeonpea (Cajanus cajan L Millsp)[J]Plant Science, 2003,164(3): 341-[5] 王关林,等 高活性细胞激动素TDZ 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应用[J] 植物学通报, 1997,14(3): 47-[6] 宣朴,等 生姜茎尖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 2004,17(4): 484-[7] Kromer K, et In vitro cultures of meristem tips of Canna indica L[J] Acta Horticulturace, 1985,167: 279-[8] Vendrame W A, et In vitro propagation and plantlet regeneration from Doritaenopsis Purple Gem 'Ching Hua' flowerexplants[J] HortScience, 2007,42(5): 1 256-1 [9] 刘敏 花卉组织培养与工厂化生产[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02: 101-

植物遗传育种课程论文题目大全

人文精神在生物教育中传承与构建 摘 要 本文从生物文化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传承人文精神是生物教育对传统教育的超 越、构建人文化的生物教学目标三个方面论述了生物教育中传承人文精神的意义及目标构建 关键词 生物教育 人文精神 生物学作为人类认识自然的伟大成果,一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文化力量,同时人类文化的进步又极大地促进了生物学的大发展。从文化的角度看,生物学是一种高品位的科学文化,属于广义的文化范畴。因而生物教育作为生物文化的组成部分,就不应仅是知识的传播、科学精神的培养,更是一种课程文化的浸润与陶冶,倡导包括人文精神教育在内的完整生物教育,实现“生物学的人文教育价值”,是现代生物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本文就生物教育中传承人文精神的意义及其目标构建作一浅述。 一、生物文化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中最宝贵的两种精神,科学精神是人类在追求真理过程中所创造的,表现为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反过来成为人们追求真理时的科学指导;而人文精神,主要指人类在对自身的认识、自身的发展、自身的完善和自身的需要过程中形成的,并规范、指导和约束着人类自身的各种活动,表现为人生观和价值观。 生物文化是科学精神体现的典范。因为生物学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理性的怀疑、求真求实作为基本要素,它以客观世界为认识对象,把主体对认识过程的干扰视为科学的大敌,而人文精神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执著地追求理想世界和理想人格,高扬人的价值,追求人自身的完善,谋求个性解放。所以,传统观念上认为,生物学科和人文精神是并不相关的。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分别属于两类不同性质的学科,这两类学科各自具有特定的价值,而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只有在这两类学科中各自得到培养和激发。 然而,对生物学的许多内容和方法深入分析,不难发现,近、现代的人文精神并不是孤立地成长于人文科学范畴内。科学的发展,并不局限于研究对象本身所发生的进步和变化,新的科学知识一旦进入人们的认知结构,必然会同原有的认识结构发生作用,从而使原有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以至整个文化传统发生巨大的变化,使人类能重新定位自己,进而拥有更为深刻的人文观念,为人的生命寻找更有意义的人文价值。如达尔文的进化论对生物进化规律的揭示,使人类意识到人不是由上帝所创造的,这对人类思想的解放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从历史发展的进程看,生物学与人文科学从来就是紧密联系的。许多伟大的科学成就都是科学家在沉湎于情绪上的高度审美体验而产生的,这样的科学家必然具有深刻的人文思想和对人类终极关爱的价值观,而不仅仅是一套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孟德尔从小喜爱自然科学,青年时代进入天主教堂做神父。当时,科学界正开展对多种动植物的杂交实验的研究,这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他利用教堂的一小块空地,种植了许多种植物,并且进行了多种植物杂交实验。终于在1865年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的论文,揭示出生物遗传的两个基本规律——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在新世纪的发展中,科学精神能保证人文精神得到真正的实现,而人文精神则能保证科学精神的正确指向。“科学”与“人文”由分割到整合,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世界教育改革的一种趋势,生物学本身充满了人文精神。所以,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不能成为生物教育的惟一依据和目的,挖掘生物教育的人文价值,使之与科学精神形成双向互补,使两者平衡、协调发展。只有这样,生物教育才能达到追求真理、实现价值的完美统一。 二、传承人文精神是生物教育对传统教育的超越 我国的生物教育从重视生物知识的“双基”教学、“能力”培养,到近年来提出的重视生物思想方法、审美直觉、科学精神以及德育渗透教学研究,标志着生物教育观的不断发展与变革。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更为深层次的生物教育的文化价值——人为精神被忽视了。表现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注重逻辑化、系统化的科学知识编排;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科学知识、技能的培养;在教学方式上,崇尚理性,追求规范化,而忽视了人的精神发展、精神需求,淡化了社会理想和人文关怀。如令人震惊的云南大学杀人案、清华大学子伤熊案、中小学生的自杀、甚至残害双亲案等的发生,究其原因,不在于人们对科学知识的缺乏,而在于科学精神的不足,更是人文关怀的缺乏,人文精神的滑坡,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教育的反思。因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需要有理解科学方法和意义的能力,要有对科学的热情,要能理解和判断科学技术对现代生活的深远影响,了解生物学和人文科学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使他们从人和社会、自然的关系中综合性地探究人的存在、本质和价值,使他们的社会理想、生存意识和自我实现得到升华。 所以,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教育的整合,既为当前社会所必需,也为学生实现个人价值所必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产物,是对传统的智能教育的超越。生物学中的人文精神是生物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提升人的精神,增强人的本质力量,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构建人文化的生物教学目标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性为在生物教育中实施人文精神的培养提供了理论依据。精神是一种文化,它不具有实体的存在,人文精神的培养应当渗透在生物知识的传授过程之中。因此,我们需要改变教学目标中仅有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传统,有必要把培养人文精神列为生物教学的新任务,发掘生物教学中能够展示丰厚人文底蕴的内容,这已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研究目标。 1、科学伦理教育 近三百年,特别近一百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整个地球与人类带来了巨大而深刻地变化,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提高,引起了人们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化,促进了社会的变革。但同时也带来了能源的短缺,使环境污染达到了危及人类生存根基的程度。克隆技术是生命科学上的重大进步,可以克隆人的组织器官用于救死扶伤,也可以通过人工繁殖挽救濒危野生动物,但同时也可能破坏人类最基本的伦理规范,甚至克隆出战争狂人,扰乱天下。 所以,科学不能成为教育的惟一依据和惟一目的。在生物教学中,确立人文精神的目标的真谛,在于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习阶段就学会对科技成果的正确选择和使用,还要求学生正确对待科学精神。让人文精神渗透于科学精神,理顺科学、自然、社会和人类的关系,坚定地捍卫人的感情、欲望和生命的尊严。 2、科学探究教育 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科学探究是指学生在课程和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科学探究关注的目标是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积累科学知识和方法,因而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探究活动的开展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光合作用的发现史、探寻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中格里菲斯的实验、噬菌体浸染细菌的实验、孟德尔杂交实验等科学史的学习能让学生体会科学家设计实验的思路,理解科学家通过探究发现真理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再设计一些活动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及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 3、科学美育教育 生物界物种繁多、形态各异、色彩斑斓,蕴涵着丰富的美学价值。在生物学教育中,让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以美激情,以美求真,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展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如讲到人体内部结构时,将各系统的功能联系起来: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吸收氧气、营养;排泄系统排出代谢废物;循环系统承担运输职责;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统一管理,让学生体会到整个生命活动中的和谐美、统一美和有序美。讲到DNA的双螺旋结构时,引导学生欣赏其中蕴涵的对称美;另外DNA在复制时采取边解旋边复制的方式并遵守碱基一一对应的配对原则,将复制的差错率降到最低的限度,引导学生欣赏其中体现的科学的严谨美。 当然,构建人文化的生物教学目标,除了上述几个方面之外,还可讨论当前生物技术的发展前景、生物学中的辨证观点、创新灵感的激发、与文学艺术之间的关系等。总之,生物教学不应使学生简单知道生物学知识,而应在思想上、精神上指导人类生活,体现对人类大众的人文关爱,传播友爱和宽容,促进人和社会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生物课程标准研制组。2002。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杨东平。我国当代教育中的科学主义取向。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7(1)

我觉得有很多呀比如植物的进化 植物有没有情感 植物和人类的起源

驳论文的破立结合定义:首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再批驳已指出的错误论点,并在批驳的同时或之后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加以论证。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根据题目写出一个观点,再加以阐述说明,重要的是要有说服能力,三要素缺一不可,仔细看看下面的具体介绍,以后就可以多试着写作,这样作文才可以有长进。此外,还要多记一些名言警句和名人事例,以便在作文中更好的应用。总的来说,议论文的论点是要解决“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而论证是解决“如何进行证明”的问题。[3]论点论点,是正确、鲜明阐述作者观点的句子,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论点应该正确、鲜明、概括,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绝不可模棱两可。①正确性:论点的说服力根植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而这又取决于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方法是否正确,如果论点本身不正确,甚至是荒谬的,再怎么论证也不能说服人。因此,论点正确是议论文的最起码的要求。②鲜明性: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非常鲜明,千万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③新颖性:论点应该尽可能新颖、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见解,不是重复他人的老生常谈,也不是无关痛痒、流于一般的泛泛而谈,应该尽可能独特、新颖。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文题、开头、文章中间、结尾。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段落论点也是如此。当开始与结尾出现类似的语句时,开头的为论点,结尾处的是呼应论点。有的议论文的论点在文章中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我们只要把它们找出来即可;有的则没有用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提取、概括。概括出的句子不应含有修辞等手法。注意:反问句与比喻句不能作为论点,必须是陈述句

植物遗传育种课程论文范文

离子通道的研究进展 全球变暖与植物光合作用、二氧化碳的关系 植物气孔开关的机理二氧化碳施肥的应用无土栽培的发展与应用

我说用爱心。您觉得可以么?有些植物是需要懒人才养的活的比如仙人掌。

传统育种方法:杂交和选择。其他方法:诱变、导入外源基因等。

遗传育种就是应用遗传学的理论和方法来为育种服务。育种学是创造新品系的学科,也是遗传学的应用科学。遗传学是育种学最重要的一个科学基础,因为育种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改造农业动物和植物的遗传性,创造新品种,以提高农业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