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有关地质学的论文选题意义和价值

发布时间:2024-07-04 07:19:14

有关地质学的论文选题意义和价值

对石油、煤炭、金属、非金属等矿产资源的需求。地质学所指导的地质矿产资源勘探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源泉。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地球科学的基础理论,而且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研究既有理论意义,也有实际意义。下面重点论述它的实际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矿产资源勘查第四纪沉积物中蕴藏着各种砂矿,如金、金刚石、锡石、钨矿、独居石、金红石、钛铁矿、锆石等砂矿。砂矿的形成不同于原生矿产,由于砂矿的形成和赋存与第四纪沉积物及地貌关系密切,因此在第四纪砂矿的勘查过程中,必须应用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学的原理来寻找矿床,分析砂矿形成的条件,砂矿层的成因、岩性及分布,砂矿埋藏的古地貌特征,恢复现代水文网的发展和演变,并根据古代埋藏谷地、阶地、岩溶等为勘探砂矿提供可靠依据,弄清砂矿的物源和原生矿床的位置,正确地对砂矿进行评价。许多特殊的第四纪沉积物本身就是矿产资源,如泥炭、石膏、岩盐、钾盐、石英砂等。 水文地质第四纪地质和地貌是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的基础资料。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和工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量日益增加,其重要的水源之一是地下水,而大量地下水储存于第四纪堆积物中。第四纪沉积物的岩性、厚度、成因和年代,对地下水的形成、分布、埋藏、水质、水量和运动规律都有直接影响。我国地域辽阔,环境复杂,不同地区存在不同性质的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如华北平原的埋藏古河道问题,沿海平原地区在海平面升降交替过程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我国西南广大岩溶地区的地下水利用等,都会遇到一系列的地貌与第四纪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勘探第四纪沉积物是各种工程建筑的基础,如在水坝、水库、渠道、港湾、楼房、工厂和电站等建设中,都需要了解沉积地层的工程力学性质、岩性的三维变化、地基的稳定性、断层的活动性。各种工程的设计和管理,要求避开不利的因素,如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活动断层等。在大型工程修建之前,需要进行地震危险性研究,如断裂的活动性质、地壳的升降幅度、地震的危害性等,还要进行有关工程稳定性的第四纪地质研究。 环境地质和灾害地质第四纪以来的火山活动、地震活动和构造运动的研究,对预防自然灾害有重要意义。环境地质、地貌问题的研究对港口、城市规划与建设可以提供重要的基础地质资料。另外,一些地方性疾病与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岩性以及地貌位置等密切相关,如碘缺乏症多发生在山区,氟中毒症多出现在干旱的平原区,肝炎和肝癌多分布在地形低洼水流不畅的沼泽和三角洲地带。近年来,人类活动对地质地貌动力的影响,以及对气候变化、海平面升降的影响也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 农业生产不同地貌类型和第四纪沉积物对热量、光照、水分和土壤性状有着直接影响。地形高低、坡向和坡度、地面物质结构是形成不同农业生产类型的重要因素。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是土壤,而不同的气候带形成了不同的土壤类型,不同岩性决定了土壤的物质成分,不同地貌位置影响了土壤的厚度和含水性。因此,第四纪地质和地貌研究成果,往往可以对农业生产规划的编制、农田水利建设、水土保持等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建立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根本上解决自然资源环境无价的问题资源环境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是,资源环境是稀缺和有限的,特别是矿产资源等地质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其储量将随着人类的不断消耗而越来越少。随着人口的增长、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环境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资源的有限性最终将成为制约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我国现在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阶段,资源消耗的步伐加快,资源供应日趋紧张。更加严峻的现实是,由于长期以来实行的“商品高价、原料低价、资源无价”的价格体系,使得资源在开发利用中缺乏应有的价格激励机制,再加上不健全的经济管理体制、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落后的生产工艺等原因,导致了滥采、乱伐、浪费和破坏资源的现象严重。例如,我国能源利用率仅为30%,矿产资源平均开发利用总回收率只有30%~50%,这更加剧了我国资源的稀缺程度[1]。资源问题已经严重地制约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要改变我国资源开发利用的不合理现状,最有效的途径是要改革现行严重扭曲的价格体系,制定合理的资源价格,实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通过价格机制的作用,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而资源的改革,必须从根本上解决资源无价的问题。建立市场机制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自然资源管理体系,实现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二、资源价值核算的必要性自然资源价值核算是树立新自然观的基础。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自然资源大部分是天然存在的自然物,没有包含人类劳动,因而自然资源是没有价值的。于是,人们就可以任意免费索取、使用,任意挥霍、浪费,并引发许许多多的环境问题。人类在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面前,不得不转变观念,重新审视已走过的路程,可持续发展思想理论便应运而生。所谓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是要改变人们传统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其中一条就是要改变自然资源无价值的错误观念,树立起自然资源有价值的正确观念,即要树立起自然资源的价值体系学说,并建立起相应的经济管理体制,改变无偿使用自然资源的错误做法。这样,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正确地认识自然资源价值并进行合理核算,只有正确认识到自然资源的价值,并把使用和消费自然资源纳入正常的经济行为规范之后,人们才有可能改变旧的自然观,树立新的自然观,使资源可持续利用得以贯彻实施。三、自然资源价值核算是建立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中心环节我国过去采用的实物核算体系(MPS)以及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都忽视了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核算。传统的国民经济衡量指标(GNP)既不考虑资源作为成本的投入与消耗,也不考虑环境遭受破坏而要付出的代价。实际上,这类投入、消耗和代价是相当大的,可以大大抵消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效益。因此,对自然资源进行价值核算,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已成为建立更完善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关键。新体系的建立,将会促进人们更加合理地、经济地使用自然资源,保护好人类生存环境,并影响到政府和企业的经济决策和政治决策。地质环境资源作为自然环境资源的关键组成部分,具有与自然环境资源相同的属性和价值,研究地质环境资源价值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关于地质学的论文选题意义和价值

对石油、煤炭、金属、非金属等矿产资源的需求。地质学所指导的地质矿产资源勘探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源泉。

研究地质构造的理论意义在于,阐明地壳构造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和时间上的发育顺序,探讨地壳构造的演化和地壳运动规律及其动力来源; 其实践意义则在于,应用地质构造的客观规律指导生产实践,解决矿产分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地质及环境地质等方面有关的问题。地壳中矿产的分布是受一定的地质构造控制的。成矿物质的形成和运移等成矿作用,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地壳运动的影响。矿产的形成需要有成矿物质运移的通道和沉淀、赋存的场所。这些通道和场所与地质构造有极其密切的关系,例如石油、天然气常分布在背斜的顶部或具圈闭条件的断裂构造中。另一方面,许多已形成的矿产还会遭受后来地壳运动的影响而变形。因此,在矿产普查勘探和采矿工作中,要对矿产做出科学的评价和进行合理的开采,就必须正确认识区域的和矿区的构造特征。地下水的活动和富集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只有认识了地质构造特征,才能更有效地寻找地下水。许多工程建设,如水库、堤坝、桥梁、隧道或大型地下工程等,都要先查明工程地区地质构造情况,对地基稳定性做出评价,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地质依据。破坏性地震常给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带来很大的损失。绝大多数地震活动是现代地壳运动的反映,因而震源与地质构造,特别是与断裂构造的关系极为密切。在研究发震规律和地震预报工作中,研究区域构造特征及近代构造活动规律,是地震地质工作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影响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质环境质量的诸多地质因素中,地质构造是其重要的因素。不同地区地质环境的差异及地表元素分布的不均匀,在很大程度上与各地区地质构造的不同有关。因此,环境地质学研究地质环境的形成和变化,预测和评价人类生产活动对环境的近期与长期的影响,保护、改善和利用地质环境,防止与减少地质灾害,是与地质构造的研究密不可分的。随着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航空航天、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电子技术和超微技术等使构造地质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许多新思想、新概念和新方法不断涌现,研究内容涉及多尺度、多层次、多体制、多因素或多成因、多类型的构造的全方位动态研究的广阔领域。

对石油、煤炭、金属、非金属等矿产资源的需求地质学所指导的地质矿产资源勘探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源泉

关于地质的论文选题意义和价值

刘晓文 于景春 田琼(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摘要 实物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产生的重要资料信息资源类型之一。 对实物地质资料的属性特点、重要性的判别标志等进行系统的理论总结和研究,是建立实物地质资料筛选收集与服务体系的基础,有助于开展科学化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发挥实物资料信息资源的服务作用,逐步形成系统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科学。关键词 实物地质资料;资料属性;重要性;再利用价值实物资料作为地质工作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较大规模的岩心库用来储存重要的岩心实物,并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对实物资料管理也较为重视,制订有一些明确的管理规定,如《地质勘查钻探岩矿心管理通则》,实物资料一般由单位自行保存。一些石油部门建有自己的岩心库,用来存放钻探采集的岩心并限于本部门使用。随着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的正式成立和两个现代化的实物地质资料库的建成,标志着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将逐步走向专业化的轨道,促使实物资料这一重要的信息资源能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服务。对于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已经开始有了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但在实物地质资料的定义、资料属性、重要性判别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明显不足,本文通过对实物地质资料的含义、资料属性特点、重要性深入剖析,明确了实物地质资料的概念,实物地质资料保存价值的判别标志。旨在逐步形成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系统理论,促进实物地质资料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一、实物地质资料的属性特征实物地质资料的资料属性从资料属性的角度分析,实物地质资料有其自身的特点,不同于一般的其他实物,如奇形异状的观赏石。虽然有些实物资料也具有观赏价值,但仅是实物地质资料性质的一部分。作为实物地质资料,必须具备三个特殊条件:①必须是作为地质工作研究对象而由地质专业技术人员在地质工作过程中系统采集的;②实物地质资料有其自身的地质意义;③具有详细的采集地质背景资料记录。不满足上述3个条件的实物,即使是野外采集的,并且具有很重要的观赏价值,也不能称之为“实物地质资料”。比如目前一些著名的古生物化石产地出现盗挖、盗卖的化石,由于这些古生物化石是由非专业人员采取,没有任何采集地质背景的记录资料,已经丧失了研究其古环境、古生态以及化石保存地质条件等多方面的科学研究价值,实际上这些化石仅可以用于科学观赏,而不能称其为“实物地质资料”。实物地质资料与成果地质资料、原始地质资料的关系实物地质资料与成果资料、原始资料有着密切关系。概括地说,成果资料是实物地质资料和原始资料的高度概括和理论总结;原始资料则是实物地质资料的自然现象的理论描述与综合;而实物地质资料则是成果资料和原始资料的物质依据。三者之间即有密不可分的相互联系,又相互各自独立。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实物地质资料是不能脱离原始资料而独立存在的,没有原始资料的实物地质资料是没有任何研究价值的。作为资料的一种形式,实物地质资料有成果资料和原始资料无法比拟的独有的特点,就是资料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唯一性。由于地质科学研究方法、技术手段、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即使对同一地质现象或地质体,不同的学科或不同的专家学者往往也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也就表现在成果地质资料和原始地质资料认识上的不同。实物地质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是不受主观认识所影响的,因而也起到了良好的物证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受科学理论发展阶段性的限制,与实物地质资料同时产生的原始资料、成果资料可能会因为科学认识的进一步发展而落后;而实物地质资料则可以不断地被认识和发现,地质科学理论的发展历史足以证明这一点。唯一性是实物地质资料不同于成果地质资料和原始地质资料的另外一个特点,无论是纸介质还是电子文档形式的成果地质资料或原始地质资料,都可以利用复制技术进行复制,而实物地质资料是一种实体,不可复制,因此它是唯一的。二、实物地质资料的重要性实物地质资料的重要性也就是实物地质资料的重要程度,是判别实物地质资料是否值得保存的主要依据。在大量的实物地质资料中,每件实物的重要程度并非都是同等的。如何分析判别实物是否重要或具有保存价值?笔者认为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考虑,既地质意义、采集成本和采集难易程度、再利用价值、完整性和系统性。实物地质资料的地质意义每一件实物地质资料都有其地质意义,但其地质意义的重要程度是存在较大差别的,一些实物地质资料所包含地质信息的地质意义十分重要,而另一些则可能相对比较一般。实物地质资料地质意义的重要程度往往与学科研究理论成果、工作目的紧密相关。在地质勘查、地质科学研究等领域,由于各学科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等不同,实物地质资料的地质意义判别的标准也不尽相同,而且实物地质资料所包含的地质意义也存在重要程度上的差别,因此,实物地质资料的地质意义又是相对的。专业学科研究内容上的交叉,又使得实物地质资料具有多重地质意义。笔者以古生物、矿产勘查类的实物资料为例做一简要说明。古生物化石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实物地质资料,具有多方面的地质意义。古生物化石是地质历史时期地球上生命存在与发展演化记录,对于研究地球生物进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在古生态、古环境、地层划分与对比、能源矿产以及大地构造研究等诸多领域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质意义。从古生物化石研究的角度,那些命名的生物化石种属模式标本比一般的标本更为重要;而作为生物地层“阶”划分标志的典型分子古生物化石比那些普通的化石重要,系统采集研究的地层剖面上的古生物化石比零散发现采集的化石更为重要。一些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具有特殊意义的标志性化石则更为重要,如孔子鸟的发现,代表了羽毛的出现和由恐龙进化为鸟的生物演化过程,因而也被称为20世纪脊椎动物化石研究的重大发现之一。在矿产勘查地质工作中,利用钻探获取岩心是了解矿床资源分布和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这些岩心是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对于同一类型的矿床,那些品位高、矿层厚度大、储量大、研究程度高的矿床最具有代表性,因此,其实物地质资料更为重要。在一个矿区勘查过程中,可能施工多个钻孔,那些见矿好、岩心采取率高、代表性强的钻孔岩心的重要程度相对更高。总之,不同类型的实物因其学科研究意义差别会有不同方面的地质意义,那些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特殊性的可以突出反映地质科学研究与工作成果的实物地质资料往往具有更重要的地质意义,因而,也最具有保存收藏价值。实物地质资料的采集成本和采集的难易程度实物地质资料的采集成本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利用一些技术手段采集实物时投入的人力、物力的多少,也可以看做是资金投入的量。一般而言,项目投入的成本越大,实物采集成本也越大,其重要性也越大,保存价值也越高。以钻孔岩心为例,越是钻孔深度大,其投入成本越高,获取的岩心越具有保存价值。实物的采集难易程度是指因客观条件限制而获取的难易程度,这些客观条件首先是实物采集的自然地理环境、交通条件。越是自然环境恶劣、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的地区,其采集的实物越珍贵,越具有保存价值。以最近开展的大调查项目中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为例,在青藏高原区开展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所取得的实物资料,比在内地开展同类工作所取得实物地质资料更具有保存价值。其次,有些实物本身就是在十分特殊的地质条件下形成的特殊产物,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其采集难度巨大并在很大程度上有采集的偶然性,因此,这类实物都是非常珍贵的,如一些古生物化石的标本、典型的矿物标本。实物地质资料的再利用价值实物地质资料的再利用价值是实物资料被重复利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的体现。实物地质资料被重复利用率越高,其再利用价值也就越大。实物地质资料的再利用可能是由多种因素而产生的,如学科研究目标的差别、研究技术手段的进步、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使得一些重要实物地质资料具有再利用价值。例如,随着冶炼技术的提高,一些原来被作为低于工业品位的低品位矿石可能没有作为资源进行储量计算;如果完好地保留了以往勘查过程中的岩矿心,就可以在节约大量钻探投入的情况下,对原有资料进行再次测试和分析利用,就有可能扩大资源储量,获取最佳经济效益。再如,勘查过程中采取的岩矿心,可以随时为矿床的成因、成矿规律研究提供地表难以取得的地下资料基础。另外,不同专业领域获得的实物也可以为其相关专业提供资料基础信息。如,一块保存完好的古生物化石标本,不仅再现了古生物本身的特征,也记录了当时的古生物生活、生存环境、埋藏保存过程等方面的古生态、古气候环境以及地质作用等诸多信息。实物地质资料的完整性实物地质资料的完整性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实物地质资料本身的完好程度;二是指与记录实物采集背景的相关资料的齐全程度。首先,实物地质资料本身的完好程度取决于采集时是否按规范或技术要求采集。不同类型的实物其完好程度的标准也不完全一致。如岩石标本是否符合一定的质量和体积;古生物化石标本是否完整,化石体表面是否清晰;岩心的采取率是否达到标准,排放顺序是否正确;光薄片是否符合规范厚度等,都是判别实物资料本身是否完好的因素。只有那些采集完好的实物才更具有保存价值。其次是实物采集背景的相关资料,也就是原始资料的主要部分,主要记录了实物采集的时间、地点、采集过程、采集方式、编号、地质特征描述、综合图件、测试鉴定成果、采集人以及保存地点、保存过程等内容。这些实物采集背景的相关资料是否齐全,决定了其是否能够再被深入研究利用的基本条件。如果这些相关资料不齐全或散失,实物的地质意义和科学研究价值将大打折扣,甚至失去保存的意义。许多失去采集地质背景资料的实物,往往也意味着失去了其资料保存价值。实物地质资料的系统性实物地质资料伴随地质工作项目产生,每一个地质工作项目都有其自身的任务目标、工作范围、采用的技术手段和工作要求,因此,实物地质资料并非是零散孤立地存在的,而是与项目成果资料、原始资料相对应的一系列实物。各类地质工作项目因工作目的和技术手段不同,产生的实物资料也会多种多样,一个项目产生的实物资料构成一个相对系统完整的资料单位。三、实物地质资料研究意义随着我国地质工作不断地深入发展,将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实物地质资料。如何管理并发挥好实物地质资料信息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对实物地质资料的含义、资料属性、重要性进行理论研究和概括总结,对于逐步形成实物地质资料科学管理体系,提高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1)深入研究实物地质资料的内涵,明确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重点,逐步形成系统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科学。2)在实物地质资料筛选、采集、保管与服务过程中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3)对于制订规范化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政策和措施具有广泛的参考作用。参考文献李寅,赵世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实物地质资料筛选地质通报,22(10):814~817李寅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见:第三届全国地质档案资料学术研讨会文集,314~北京:海洋出版社刘风民实物地质资料保存价值见:第四届全国地质档案资料学术研讨会文集,336~北京:海洋出版社刘晓文,张铁奎实物地质资料分类及其管理见:第三届全国地质档案资料学术研讨会文集,318~北京:海洋出版社马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强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见:第四届全国地质档案资料学术研讨会文集,322~北京:海洋出版社宋焕霞,高庆昭,张业成实物地质资料管理面临的主要困难与解决途径见:第三届全国地质档案资料学术研讨会文集,321~北京:海洋出版社王升学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之问题探讨见:第四届全国地质档案资料学术研讨会文集,315~北京:海洋出版社夏浩东,邓会娟,杨富全等国家级矿产实物地质资料的筛选和管理意义地质通报,24(10~11):1069~1073徐海军,赵晓青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模式探讨见:第三届全国地质档案资料学术研讨会文集,328~北京:海洋出版社徐海军实物地质资料系统性建设与服务模式探讨见:第四届全国地质档案资料学术研讨会文集,324~北京:海洋出版社张立海,任香爱实物地质资料编研的探讨见:第四届全国地质档案资料学术研讨会文集,342~北京:海洋出版社张铁奎,刘晓文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现状和管理建议见:第四届全国地质档案资料学术研讨会文集,333~北京:海洋出版社张业成,张立海,胡景江对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制的初步设想见:第四届全国地质档案资料学术研讨会文集,320~北京:海洋出版社赵世煌,李寅实物地质资料岩矿心筛选原则和方法见:第四届全国地质档案资料学术研讨会文集,339~北京:海洋出版社

研究地质构造的理论意义在于,阐明地壳构造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和时间上的发育顺序,探讨地壳构造的演化和地壳运动规律及其动力来源; 其实践意义则在于,应用地质构造的客观规律指导生产实践,解决矿产分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地质及环境地质等方面有关的问题。地壳中矿产的分布是受一定的地质构造控制的。成矿物质的形成和运移等成矿作用,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地壳运动的影响。矿产的形成需要有成矿物质运移的通道和沉淀、赋存的场所。这些通道和场所与地质构造有极其密切的关系,例如石油、天然气常分布在背斜的顶部或具圈闭条件的断裂构造中。另一方面,许多已形成的矿产还会遭受后来地壳运动的影响而变形。因此,在矿产普查勘探和采矿工作中,要对矿产做出科学的评价和进行合理的开采,就必须正确认识区域的和矿区的构造特征。地下水的活动和富集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只有认识了地质构造特征,才能更有效地寻找地下水。许多工程建设,如水库、堤坝、桥梁、隧道或大型地下工程等,都要先查明工程地区地质构造情况,对地基稳定性做出评价,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地质依据。破坏性地震常给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带来很大的损失。绝大多数地震活动是现代地壳运动的反映,因而震源与地质构造,特别是与断裂构造的关系极为密切。在研究发震规律和地震预报工作中,研究区域构造特征及近代构造活动规律,是地震地质工作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影响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质环境质量的诸多地质因素中,地质构造是其重要的因素。不同地区地质环境的差异及地表元素分布的不均匀,在很大程度上与各地区地质构造的不同有关。因此,环境地质学研究地质环境的形成和变化,预测和评价人类生产活动对环境的近期与长期的影响,保护、改善和利用地质环境,防止与减少地质灾害,是与地质构造的研究密不可分的。随着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航空航天、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电子技术和超微技术等使构造地质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许多新思想、新概念和新方法不断涌现,研究内容涉及多尺度、多层次、多体制、多因素或多成因、多类型的构造的全方位动态研究的广阔领域。

对石油、煤炭、金属、非金属等矿产资源的需求。地质学所指导的地质矿产资源勘探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源泉。

有关地质学的论文选题意义和价值怎么写

query取得iframe中元素的几种方法在iframe子页面获取父页面元素代码如下:$(

研究地质构造的理论意义在于,阐明地壳构造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和时间上的发育顺序,探讨地壳构造的演化和地壳运动规律及其动力来源; 其实践意义则在于,应用地质构造的客观规律指导生产实践,解决矿产分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地质及环境地质等方面有关的问题。地壳中矿产的分布是受一定的地质构造控制的。成矿物质的形成和运移等成矿作用,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地壳运动的影响。矿产的形成需要有成矿物质运移的通道和沉淀、赋存的场所。这些通道和场所与地质构造有极其密切的关系,例如石油、天然气常分布在背斜的顶部或具圈闭条件的断裂构造中。另一方面,许多已形成的矿产还会遭受后来地壳运动的影响而变形。因此,在矿产普查勘探和采矿工作中,要对矿产做出科学的评价和进行合理的开采,就必须正确认识区域的和矿区的构造特征。地下水的活动和富集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只有认识了地质构造特征,才能更有效地寻找地下水。许多工程建设,如水库、堤坝、桥梁、隧道或大型地下工程等,都要先查明工程地区地质构造情况,对地基稳定性做出评价,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地质依据。破坏性地震常给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带来很大的损失。绝大多数地震活动是现代地壳运动的反映,因而震源与地质构造,特别是与断裂构造的关系极为密切。在研究发震规律和地震预报工作中,研究区域构造特征及近代构造活动规律,是地震地质工作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影响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质环境质量的诸多地质因素中,地质构造是其重要的因素。不同地区地质环境的差异及地表元素分布的不均匀,在很大程度上与各地区地质构造的不同有关。因此,环境地质学研究地质环境的形成和变化,预测和评价人类生产活动对环境的近期与长期的影响,保护、改善和利用地质环境,防止与减少地质灾害,是与地质构造的研究密不可分的。随着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航空航天、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电子技术和超微技术等使构造地质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许多新思想、新概念和新方法不断涌现,研究内容涉及多尺度、多层次、多体制、多因素或多成因、多类型的构造的全方位动态研究的广阔领域。

对石油、煤炭、金属、非金属等矿产资源的需求地质学所指导的地质矿产资源勘探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源泉

水文地质学论文选题意义和价值

(1)传统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领域进一步扩大到整个水圈,并参与到与其它地球圈层——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领域,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在水圈里,也是着眼于整个系统,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统一研究,人地系统中人类与地下水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引起地下水圈生态效应的变化的研究。俄罗斯水文地质学家提出生态水文地质学的新概念,目的是提出管理地下水圈体系及其质量状态的方法。从时空角度不仅加大了深部(层)地下水研究,而且回溯到过去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水文地质研究。(2)在水文地质基础理论方面,由于引进了现代新的科学理论,如系统论、非线性动力学、耗散结构理论以及应用数学、同位素技术等,使地下水的一些理论问题,如地下水的形成、年龄和地质循环、水-岩相互作用、地下水的数值模拟(渗流、水量、水质、溶质运移、弥散等)、弱渗透介质中水文地质问题等研究将进一步深入和发展。后者涉及非稳定流在非均一介质中的运移问题,需要建立对未来多少年的流体和溶质的传输预测模型。但这些科学前沿的理论研究还需要其它学科的协作,如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库的设置就需要水文地质学、岩石力学以及热传导和热动力学领域的科学家来共同解决。地下水和地质作用关系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它对于金属矿床、矿化带的形成和地震预报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3)多学科交叉协作形成的环境水文地质学的发展将更为迅速。它包括了区域环境、污染环境、医学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水文地质研究。区域环境水文地质主要对区域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和存在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和趋势预测,为环境规划或国土整治服务。有关地下水污染的机理、预测、控制和治理是环境水文地质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当前水文地质的研究重点。特别是污染治理措施的研究,需要多学科的协作,如国际上兴起利用土壤微生物来降解某些污染物的生物补救措施。它不仅依靠对水化学条件(如含水量、pH值等)的了解,而且控制生物降解的营养素有效性又受到地下水水流和运移过程所控制。这就需要微生物学、地球化学、水文学等方面的学科知识来共同解决。美国DOE1995提出一个跨这3学科的10年研究计划,内含7个研究单元,通过建立野外研究中心,综合数据,为最佳生物补救措施完善分析系统等途径,而水文地质将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由于水资源日益紧缺,如何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和管理,解决开发地下水资源引起的环境问题,有称之为资源环境水文地质学的,这些都是应用性很强的分支学科。(4)新技术、新方法在水文地质中的应用将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地理信息系统(GIS)可应用到地下水决策支持系统,地下水规划和管理,模型研究,水质监测,含水层识别,水源保护,利用遥感图像和数据进行地下水研究、编制水文地质图等方面。(5)水文地球化学在以下领域内将进一步发展:一是结合环境质量评价要求,进一步对地下水水质及其变化、污染机理和预测、防治措施等进行研究;对于地下水中可能导致地方病病因一些有害微量元素的形成、运移、富集规律从室内模拟实验到区域实地调查、观测;对现今污染水中大量复杂的有机物质、生化物质的发现和治理的研究将促进水文地球化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二是用水化学和同位素方法综合研究地下水系统,在研究地下水的演化和100年以上尺度的水文地质事件和条件以及高放核废料处理选址方面。水化学同位素的研究对于解决地下水补给、深层水起源和地下水年龄以及热液成矿机理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

研究各种元素在地下水中的迁移和富集规律,利用这些规律探讨地下水的形成和起源、地下水污染形成的机制和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迁移和变化、地下水与矿产形成和分布的关系,寻找金属矿床、放射性矿床、石油和天然气,研究矿水的形成和分布等。合理开发利用并保护地下水资源,按含水系统进行科学管理。为农田提供灌溉水源进行水文地质研究,为沼泽地和盐碱地的土壤改良,防治次生土壤盐碱化等问题进行水文地质论证。

水文地质学基础"是与地下水有关的学科专业的重要基础课,课程内容丰富,基础理论性强以安徽大学地质学专业为例,对"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两年来的探索和实践进行总结,包括优秀教材的对比选择,四位一体的教学手段,任课教师的团队化,考核方式多样化等通过上述内容的总结,可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并且可供相关院校同类专业教师进行交流探讨水文地质学用于指导工程实践的理论指导书是《普通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基础)的教学配套用书。它包括了有关水文地质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实验、实习和课外作业三部分内容。它对初学本课程的学生,不仅具有加深理解水文地质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动手能力方面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书不仅适用于中等地质学校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专业学生使用,而且对其它与地下水有关的专业也有使用和参考价值。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