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生物科学专业导论论文3000字

发布时间:2024-07-18 20:15:45

生物科学专业导论论文3000字

摘要 世纪70年代诞生的基因工程、克隆技术和干细胞研究等现代生物技术, 使生命科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这些以创造或改变生物类型及生物机能为目标的现代生物技术已成为新技术革命的三大支柱之一。通过探寻生命本质及生长发育、疾病、衰老等奥秘, 揭示生命现象的内在规律。随着生物技术在医药、食品化工、农业、环保以及能源、采矿等工业部门中的广泛应用, 它正在对人类经济及社会生活和社会进步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关键字:生命科学 生物技术 人类生活 影响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生物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如进化的思想和生态学思想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如生物技术产业正在形成一个新兴产业;农业生产力因生物科学技术的应用而显著提高。 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事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 促进人们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如生态学的发展促进人们的整体性思维;随着脑科学的发展,生物科学技术将有助于改进人类的思维。 对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体系产生冲击,如试管婴儿、器官移植、人基因的人工改造等,都会对人类社会现有的伦理道德体系产生挑战。 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和自然界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如转基因生物的大量生产改造物种的天然基因库,可能会影响生物圈的稳定性。 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生物与基因科技   生物与基因科技的进展,已促使生物医学的研究迈入后基因体医学时代,这些尖端医疗科技在提升人们健康福祉的同时,也给家庭和社群等各个层面前带来所未有的影响。其中有些影响或许还是潜在的。 (1)基因改造作物(genetic modified organism) 科学家以基因改造的方式改良农作物,以促进收成、防治病虫害、提高经济效益,希望可以解决人类粮食不足或营养问题,但是基因改造作物会不会创造出新的过敏原、对人体造成新的健康问题、引起昆虫的抗药性、制造所谓的基因污染?基因改造作物所带来对自然与人类社会的风险、安全性与效益如何评估?基因改造作物的专利权将如何规范?其巨大商业利益是否将加剧资本家对弱势族群、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控制或剥削?究竟,人与植物、自然生态的理想关系应该如何?(2)基因检测(Genetic testing): 基因检测有助于遗传疾病的诊断、预防及处置,执行的时机常见于婚前健康检查、胚胎植入前检测、产前检查、新生儿筛检、儿童及成人的遗传检验等,检测的性质又可分诊断检测、带原者检测、发病前检测、罹病倾向检测。由于遗传信息不仅关乎个人,同时也与家庭或家族其他成员的健康息息相关,因此遗传信息的获得与告知时常带来特殊的医学伦理问题,包括:基因信息带来的心理负担及社会压力,基因诊断结果的告知对个人与家庭、家族的影响,个人隐私的保障与家庭成员利益产生冲突,基因检测引起的医疗资源分配、社会正义议题等。 (3)基因治疗(gene therapy): 科学家透过基因治疗希望能为人类目前各种主要的死亡原因、慢性疾病、遗传疾病的治疗带来曙光,一般分为体细胞基因治疗及生殖细胞基因治疗。体细胞基因治疗乃针对已发病或将发病患者的体细胞,在基因的层次作医疗介入,以病毒为载体、或使用物理方式将好的基因传送到欲治疗的体细胞或组织,以取代或修补有缺陷的基因,并发挥正常生理功能。体细胞基因治疗的相关伦理议题与一般新进医学科技、临床试验所必须考量的内涵大致相同。其中,应采取何种程序方能公平选出接受治疗的病患?应采用何种步骤以确保患者或其父母或监护人的知情同意?生殖细胞基因治疗则是对生殖细胞或胚胎进行基因调控,以期根绝病因、一劳永逸,然而对生殖细胞直接进行基因介入却可能改变新生儿的遗传组合、造成长远的医源性的伤害,同时可能引起设计家宝宝、基因超市、出卖基因以牟利、政变人种等发展的疑虑。这些问题正在或即将对人类的家庭、社会伦理观念与道德实践带来重大的冲击,理应纳入到生命伦理学的思考范围之内。

人类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经济方面建树了辉煌的业绩;与此同时,由于工业化过程中的处置失当,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以致造成了全球化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环境压力有增无减,环境危机日益严重。初中生正处在掌握环境知识、养成良好环境习惯的重要时期,他们环保素质的高低对今后的生态环境有直接影响,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十分重要。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就生物教学中如何加强环境教育谈点粗浅的体会。 立足课本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是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和中心目标,也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在生物教学中,应对散见于各章节中的生态环境知识及“生物与环境”一章给予充分的重视,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分析基本概念,点拨指导训练学生说概念、比较概念、识记概念和运用概念;运用示意图和典型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生物形态结构与功能之间、生活习性与环境之间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使学生逐步树立起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科学观点;通过识记、理解、综合应用及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兴趣,并训练其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像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客观求实、崇高理性、崇尚实验的科学精神,最终达到“课本奠基”的目标。略加延伸生物教材内容十分丰富,但受学时及篇幅限制,有关生态环境方面的内容叙述往往十分简约,教学中如果“照本宣科”就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相反若在教学中对有关叙述略加延伸,会取得较好效果。 如在讲授“光合作用的意义”时,可对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作如下延伸:通常1公顷的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可吸收1000kg二氧化碳,释放750kg氧气,如果以成人每天呼吸需要消耗0 75kg氧气,排出0 9kg二氧化碳计算,城市居民每人平均有10m2的林木面积,就能得到充足的氧气供应,并足以消除二氧化碳的危害。 又如对“青蛙捕食”可作如下延伸:据测定,1只泽蛙1天可食虫266只,如按每天平均吃虫量50只统计,每亩稻田有1000只泽蛙,每天可消灭二化螟、三化螟等害虫达5万多只。延伸是对教材叙述的“展开”或“例说”,恰当运用可使生态环境知识进一步具体化、直观化,生动有趣味,学生喜闻乐见,但在运用中不可“画蛇添足”或“本末倒置”。适当引入教学中,一些抽象或复杂的环境问题初中生不易接受,成为教学的难点,还有一些比较重要的环境知识点比较隐蔽,容易被忽视,成为教学的“盲点”。将课外一些环境知识适当引入,可帮助学生理解难点,重视“盲点”,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扩视野,丰富知识。如在讲授“合理灌溉”时,为教育学生节约用水,可引入:农业灌溉用水量很大,据在华北地区调查,种1亩蔬菜大约需水5×104kg~5×104kg,每亩小麦需水4×104kg~5×104kg,1亩棉花需水5×104kg~5×104kg。灌溉应采取“滴灌”或“喷灌”,不应采取“大水漫灌”,以免造成浪费。 又如讲授“呼吸卫生”时可引入:一个成人每天通过鼻子呼吸新鲜空气大约2万多次,吸入空气量达15m3~20m3,约为每天所需食物和饮水重量的10倍,如果吸入的空气不清洁或含有有毒成分,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在讲述人口问题时,可引入:地球上的食物充其量只能养活80亿人。我国科学家根据对国土资源、人口增长、生活资料增长和就业等问题的分析,认为我国适度人口总数为6 5亿~7亿,按照这个目标,我国现有人口已超出5亿,因此必须严格控制人口的自然增长,实行计划生育。 适当引入是对教材环境知识的丰富和补充,应防止牵强附会或引入过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专题讲座教材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滞后性,而环境问题却每日每时地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着,为了引起学生对环境热点问题的关注,可以适时对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如结合环境纪念日进行专题讲座。在植树节(3月12日)、水日(3月22日)、地球日(4月22日)、环境日(6月5日)、人口日(6月11日)、荒漠化日(6月17日)、土地日(6月25日)、清洁地球日(9月第三个周末)、世界粮食日(11月16日)举行相应的专题讲座;也可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讲座,如在讲过“探索生物的奥秘”后可以“当今世界面临的四大问题”为专题进行讲座;在讲过“预防食物中毒”后可以“食物污染”为专题进行讲座;也可结合突发的重大生态事件进行专题讲座,如1998年七八月份我国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可及时向学生作“生态平衡不容破坏”的专题讲座。 积极实践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调查城镇或居民点的环境状况,观察小型冶炼厂、葡萄酒厂等企业污水的排放量及注入河流后引起河段的变化,观察生活垃圾随处堆放对水质、周围空气的污染及蚊蝇的可怕孳生等,组织学生清理“白色污染”、调查化肥农药农膜的使用情况等,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寂静的春天》《环境保护》等科普读物,学用结合,提高实践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实践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脑动手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环境污染的普遍性和严重性,从而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为良好环境素质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请问是湖南理工学院的吗

大一专业导论论文3000生物科学类

人类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经济方面建树了辉煌的业绩;与此同时,由于工业化过程中的处置失当,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以致造成了全球化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环境压力有增无减,环境危机日益严重。初中生正处在掌握环境知识、养成良好环境习惯的重要时期,他们环保素质的高低对今后的生态环境有直接影响,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十分重要。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就生物教学中如何加强环境教育谈点粗浅的体会。 立足课本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是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和中心目标,也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在生物教学中,应对散见于各章节中的生态环境知识及“生物与环境”一章给予充分的重视,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分析基本概念,点拨指导训练学生说概念、比较概念、识记概念和运用概念;运用示意图和典型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生物形态结构与功能之间、生活习性与环境之间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使学生逐步树立起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科学观点;通过识记、理解、综合应用及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兴趣,并训练其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像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客观求实、崇高理性、崇尚实验的科学精神,最终达到“课本奠基”的目标。略加延伸生物教材内容十分丰富,但受学时及篇幅限制,有关生态环境方面的内容叙述往往十分简约,教学中如果“照本宣科”就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相反若在教学中对有关叙述略加延伸,会取得较好效果。 如在讲授“光合作用的意义”时,可对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作如下延伸:通常1公顷的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可吸收1000kg二氧化碳,释放750kg氧气,如果以成人每天呼吸需要消耗0 75kg氧气,排出0 9kg二氧化碳计算,城市居民每人平均有10m2的林木面积,就能得到充足的氧气供应,并足以消除二氧化碳的危害。 又如对“青蛙捕食”可作如下延伸:据测定,1只泽蛙1天可食虫266只,如按每天平均吃虫量50只统计,每亩稻田有1000只泽蛙,每天可消灭二化螟、三化螟等害虫达5万多只。延伸是对教材叙述的“展开”或“例说”,恰当运用可使生态环境知识进一步具体化、直观化,生动有趣味,学生喜闻乐见,但在运用中不可“画蛇添足”或“本末倒置”。适当引入教学中,一些抽象或复杂的环境问题初中生不易接受,成为教学的难点,还有一些比较重要的环境知识点比较隐蔽,容易被忽视,成为教学的“盲点”。将课外一些环境知识适当引入,可帮助学生理解难点,重视“盲点”,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扩视野,丰富知识。如在讲授“合理灌溉”时,为教育学生节约用水,可引入:农业灌溉用水量很大,据在华北地区调查,种1亩蔬菜大约需水5×104kg~5×104kg,每亩小麦需水4×104kg~5×104kg,1亩棉花需水5×104kg~5×104kg。灌溉应采取“滴灌”或“喷灌”,不应采取“大水漫灌”,以免造成浪费。 又如讲授“呼吸卫生”时可引入:一个成人每天通过鼻子呼吸新鲜空气大约2万多次,吸入空气量达15m3~20m3,约为每天所需食物和饮水重量的10倍,如果吸入的空气不清洁或含有有毒成分,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在讲述人口问题时,可引入:地球上的食物充其量只能养活80亿人。我国科学家根据对国土资源、人口增长、生活资料增长和就业等问题的分析,认为我国适度人口总数为6 5亿~7亿,按照这个目标,我国现有人口已超出5亿,因此必须严格控制人口的自然增长,实行计划生育。 适当引入是对教材环境知识的丰富和补充,应防止牵强附会或引入过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专题讲座教材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滞后性,而环境问题却每日每时地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着,为了引起学生对环境热点问题的关注,可以适时对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如结合环境纪念日进行专题讲座。在植树节(3月12日)、水日(3月22日)、地球日(4月22日)、环境日(6月5日)、人口日(6月11日)、荒漠化日(6月17日)、土地日(6月25日)、清洁地球日(9月第三个周末)、世界粮食日(11月16日)举行相应的专题讲座;也可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讲座,如在讲过“探索生物的奥秘”后可以“当今世界面临的四大问题”为专题进行讲座;在讲过“预防食物中毒”后可以“食物污染”为专题进行讲座;也可结合突发的重大生态事件进行专题讲座,如1998年七八月份我国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可及时向学生作“生态平衡不容破坏”的专题讲座。 积极实践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调查城镇或居民点的环境状况,观察小型冶炼厂、葡萄酒厂等企业污水的排放量及注入河流后引起河段的变化,观察生活垃圾随处堆放对水质、周围空气的污染及蚊蝇的可怕孳生等,组织学生清理“白色污染”、调查化肥农药农膜的使用情况等,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寂静的春天》《环境保护》等科普读物,学用结合,提高实践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实践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脑动手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环境污染的普遍性和严重性,从而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为良好环境素质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生命科学导论多样性我能替你完成

生物科学导论论文3000字

摘要 世纪70年代诞生的基因工程、克隆技术和干细胞研究等现代生物技术, 使生命科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这些以创造或改变生物类型及生物机能为目标的现代生物技术已成为新技术革命的三大支柱之一。通过探寻生命本质及生长发育、疾病、衰老等奥秘, 揭示生命现象的内在规律。随着生物技术在医药、食品化工、农业、环保以及能源、采矿等工业部门中的广泛应用, 它正在对人类经济及社会生活和社会进步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关键字:生命科学 生物技术 人类生活 影响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生物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如进化的思想和生态学思想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如生物技术产业正在形成一个新兴产业;农业生产力因生物科学技术的应用而显著提高。 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事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 促进人们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如生态学的发展促进人们的整体性思维;随着脑科学的发展,生物科学技术将有助于改进人类的思维。 对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体系产生冲击,如试管婴儿、器官移植、人基因的人工改造等,都会对人类社会现有的伦理道德体系产生挑战。 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和自然界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如转基因生物的大量生产改造物种的天然基因库,可能会影响生物圈的稳定性。 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生物与基因科技   生物与基因科技的进展,已促使生物医学的研究迈入后基因体医学时代,这些尖端医疗科技在提升人们健康福祉的同时,也给家庭和社群等各个层面前带来所未有的影响。其中有些影响或许还是潜在的。 (1)基因改造作物(genetic modified organism) 科学家以基因改造的方式改良农作物,以促进收成、防治病虫害、提高经济效益,希望可以解决人类粮食不足或营养问题,但是基因改造作物会不会创造出新的过敏原、对人体造成新的健康问题、引起昆虫的抗药性、制造所谓的基因污染?基因改造作物所带来对自然与人类社会的风险、安全性与效益如何评估?基因改造作物的专利权将如何规范?其巨大商业利益是否将加剧资本家对弱势族群、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控制或剥削?究竟,人与植物、自然生态的理想关系应该如何?(2)基因检测(Genetic testing): 基因检测有助于遗传疾病的诊断、预防及处置,执行的时机常见于婚前健康检查、胚胎植入前检测、产前检查、新生儿筛检、儿童及成人的遗传检验等,检测的性质又可分诊断检测、带原者检测、发病前检测、罹病倾向检测。由于遗传信息不仅关乎个人,同时也与家庭或家族其他成员的健康息息相关,因此遗传信息的获得与告知时常带来特殊的医学伦理问题,包括:基因信息带来的心理负担及社会压力,基因诊断结果的告知对个人与家庭、家族的影响,个人隐私的保障与家庭成员利益产生冲突,基因检测引起的医疗资源分配、社会正义议题等。 (3)基因治疗(gene therapy): 科学家透过基因治疗希望能为人类目前各种主要的死亡原因、慢性疾病、遗传疾病的治疗带来曙光,一般分为体细胞基因治疗及生殖细胞基因治疗。体细胞基因治疗乃针对已发病或将发病患者的体细胞,在基因的层次作医疗介入,以病毒为载体、或使用物理方式将好的基因传送到欲治疗的体细胞或组织,以取代或修补有缺陷的基因,并发挥正常生理功能。体细胞基因治疗的相关伦理议题与一般新进医学科技、临床试验所必须考量的内涵大致相同。其中,应采取何种程序方能公平选出接受治疗的病患?应采用何种步骤以确保患者或其父母或监护人的知情同意?生殖细胞基因治疗则是对生殖细胞或胚胎进行基因调控,以期根绝病因、一劳永逸,然而对生殖细胞直接进行基因介入却可能改变新生儿的遗传组合、造成长远的医源性的伤害,同时可能引起设计家宝宝、基因超市、出卖基因以牟利、政变人种等发展的疑虑。这些问题正在或即将对人类的家庭、社会伦理观念与道德实践带来重大的冲击,理应纳入到生命伦理学的思考范围之内。

人类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经济方面建树了辉煌的业绩;与此同时,由于工业化过程中的处置失当,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以致造成了全球化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环境压力有增无减,环境危机日益严重。初中生正处在掌握环境知识、养成良好环境习惯的重要时期,他们环保素质的高低对今后的生态环境有直接影响,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十分重要。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就生物教学中如何加强环境教育谈点粗浅的体会。 立足课本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是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和中心目标,也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在生物教学中,应对散见于各章节中的生态环境知识及“生物与环境”一章给予充分的重视,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分析基本概念,点拨指导训练学生说概念、比较概念、识记概念和运用概念;运用示意图和典型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生物形态结构与功能之间、生活习性与环境之间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使学生逐步树立起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科学观点;通过识记、理解、综合应用及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兴趣,并训练其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像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客观求实、崇高理性、崇尚实验的科学精神,最终达到“课本奠基”的目标。略加延伸生物教材内容十分丰富,但受学时及篇幅限制,有关生态环境方面的内容叙述往往十分简约,教学中如果“照本宣科”就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相反若在教学中对有关叙述略加延伸,会取得较好效果。 如在讲授“光合作用的意义”时,可对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作如下延伸:通常1公顷的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可吸收1000kg二氧化碳,释放750kg氧气,如果以成人每天呼吸需要消耗0 75kg氧气,排出0 9kg二氧化碳计算,城市居民每人平均有10m2的林木面积,就能得到充足的氧气供应,并足以消除二氧化碳的危害。 又如对“青蛙捕食”可作如下延伸:据测定,1只泽蛙1天可食虫266只,如按每天平均吃虫量50只统计,每亩稻田有1000只泽蛙,每天可消灭二化螟、三化螟等害虫达5万多只。延伸是对教材叙述的“展开”或“例说”,恰当运用可使生态环境知识进一步具体化、直观化,生动有趣味,学生喜闻乐见,但在运用中不可“画蛇添足”或“本末倒置”。适当引入教学中,一些抽象或复杂的环境问题初中生不易接受,成为教学的难点,还有一些比较重要的环境知识点比较隐蔽,容易被忽视,成为教学的“盲点”。将课外一些环境知识适当引入,可帮助学生理解难点,重视“盲点”,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扩视野,丰富知识。如在讲授“合理灌溉”时,为教育学生节约用水,可引入:农业灌溉用水量很大,据在华北地区调查,种1亩蔬菜大约需水5×104kg~5×104kg,每亩小麦需水4×104kg~5×104kg,1亩棉花需水5×104kg~5×104kg。灌溉应采取“滴灌”或“喷灌”,不应采取“大水漫灌”,以免造成浪费。 又如讲授“呼吸卫生”时可引入:一个成人每天通过鼻子呼吸新鲜空气大约2万多次,吸入空气量达15m3~20m3,约为每天所需食物和饮水重量的10倍,如果吸入的空气不清洁或含有有毒成分,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在讲述人口问题时,可引入:地球上的食物充其量只能养活80亿人。我国科学家根据对国土资源、人口增长、生活资料增长和就业等问题的分析,认为我国适度人口总数为6 5亿~7亿,按照这个目标,我国现有人口已超出5亿,因此必须严格控制人口的自然增长,实行计划生育。 适当引入是对教材环境知识的丰富和补充,应防止牵强附会或引入过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专题讲座教材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滞后性,而环境问题却每日每时地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着,为了引起学生对环境热点问题的关注,可以适时对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如结合环境纪念日进行专题讲座。在植树节(3月12日)、水日(3月22日)、地球日(4月22日)、环境日(6月5日)、人口日(6月11日)、荒漠化日(6月17日)、土地日(6月25日)、清洁地球日(9月第三个周末)、世界粮食日(11月16日)举行相应的专题讲座;也可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讲座,如在讲过“探索生物的奥秘”后可以“当今世界面临的四大问题”为专题进行讲座;在讲过“预防食物中毒”后可以“食物污染”为专题进行讲座;也可结合突发的重大生态事件进行专题讲座,如1998年七八月份我国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可及时向学生作“生态平衡不容破坏”的专题讲座。 积极实践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调查城镇或居民点的环境状况,观察小型冶炼厂、葡萄酒厂等企业污水的排放量及注入河流后引起河段的变化,观察生活垃圾随处堆放对水质、周围空气的污染及蚊蝇的可怕孳生等,组织学生清理“白色污染”、调查化肥农药农膜的使用情况等,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寂静的春天》《环境保护》等科普读物,学用结合,提高实践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实践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脑动手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环境污染的普遍性和严重性,从而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为良好环境素质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动物科学专业导论论文3000字英文

你好,生命的涂鸦 街头,经常可以看见艺术家们在墙上留下的印记。低调的图案中却不乏对生命的憧憬。那辉煌的瞬间,不正是他们在调侃生活,艺术人生吗? 生命的光彩不应被哲学束缚,因为我们不是为他人而活。 文字 它成了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用文字记录生活,记录下自身的脆弱,记录下人与人的利益关系。文字是一种横截面,一旦美丽便永远美丽,不会随着时间的线性小时,这便是它最动人的地方。而语言则在它的面前显得是如此的脆弱!曾经美丽的诺言,在不经意之间便已灰飞烟灭,残留的只有回忆,或深或浅。 黑、白的冰冷而不乏内涵。 音乐 它本不属于这个时空,却令这个世界流光闪耀。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演奏着动人心弦的旋律:山谷中,狂风呼啸,在夜晚,些许悲壮,些许凄凉;丛林间,鸟儿鸣叫,潺潺流水,还有游客踏青的——婉转、悠扬;瀑布下,倾听水流倾泻而下的轰鸣,那是大自然的怒吼——磅礴、恢弘…… 浮华背后,大自然在权势着一种纯洁。身在任由它们震动耳膜——释放灵魂、净化心灵。 烟草 和究竟一样,它纯粹得只是一股气流,呼之即出,带走愁云。在黑暗中,看着火光闪烁,让酒精的气息充斥整个房间。那一刻,你会发现,那播散的微弱的光在黑暗中是那么的明亮;挥发的究竟湮没了原本浑浊的空气,取而代之的则是它的疯狂,刺激大脑……然后,失意渐渐逝去。生活则在这偶尔的放纵后得以延续。 将悲伤收缩成点,任时间掩埋。 线条 静止的流速——炫丽、低调,微风拂过,他们蠢蠢欲动。用笔释放,用水冲洗——有时楚楚动人,有时触目惊心。被抽离时间的的杰作永远显得那么地呆板,但却另人不禁追思。作者的意境,作者的灵感被线条不留痕迹地展现,因为被定格的那一瞬间,他们注入了灵魂,也便注定了回忆。 画面定格,只在过去。追思那失去的意境,才会刻骨铭心。 颓废 无从谈起,它是压抑地爆发。人们读安妮宝贝的书,听Nirvana和Beatles的歌——选择沉沦和颓废,是因为他们也同样的沉沦和颓废,只是想用那忧郁的文字和躁动的摇滚来平衡心理——因为有人比自己更加颓废。这样他们的沉沦和颓废就理所当然了。 但当他们后知后觉,发现自己早已放弃生命、失去生活…… 欢笑…… 幸福…… 死亡…… …… 生活无端地变异、扭曲、延伸。但依然美丽和辉煌。因为人类的生活弥漫着各种各样的物质和精神;因为时间不会停止,生活仍会继续;因为生活是文字、是音乐、是线条、是人的失意和欢乐……它们书写了生命。 生命原本单调,却被生活填满——虽然刊刻,但是多彩。 年轻赋予我 我知道, 坐在柔软的草地上,四周撑开着巨大的樟树,这个时候的我活得悠然自得,忘乎所以。指甲来回摩擦着皱巴巴的牛仔裤,穿过树叶的斑斑点点在眼帘上晃动着,很容易便沉醉在这种安静祥和的气氛中。这与平常坐趴在寝室凝视着那座低矮的天马山,与我哼着歌走在麓山南路上的享受是一样的。 很多时候,时间便这样停滞了。天马山的顶端,已经很久没有什么变化了,那一草一木甚至可以盲绘出来;麓山南路,仍旧踱着那散慢的步子,将自己的尽头放入了时空的黑洞,只任着那一曲无声的歌儿,一直飘荡下去。 于是在这个很理想的思维世界里,我畅想着。在我看来,现在的生活是惬意的,即便是不久的将来,赚取足够的钱去过自己所憧憬的生活,也是理所当然的。 据说梵天用梦创造着世界,我想,梵天也应该和我一样,希望这是一个理想的世界,一切都是和谐的。但和谐,或许梵天也不能彻底的理解那是什么。即便是感受着自己的胸脯,也会感慨为什么只有一侧在有节律的跳动,而另一侧却感受不到这种美妙的节奏,这不是不和谐么?于是造就了两个心脏,然而两个心脏却又发生了争执,矛盾就这样产生了。 这样的争吵是神所不能容忍的,于是梵天终究会醒来,梦便会破碎,回到这个与理想多少有些出入的世界。 现实的一切终将是无法避免的。然而我们尚且年轻,世界的颜色仍然不会落后于天成的彩虹,即便未来生活的黑白色调已经隐隐涂抹,仍可以用暂时的乐观去抛却,或是用暂时的懦弱去逃避。我不能肯定自己属于何种方式,此刻只想让自己这样沉浸,沉浸着…… 胡渣已经可以蹭痒手背,时间的步伐毕竟没有停下来。希望明天,在一个空气清新的早晨,我能阻止这些胡渣继续发芽。 我想,年轻赋予的理想,仍然属于我。 老师写给我的三行字 “我在班上表扬过你,但你要明白,这篇文章不属于你的。希望你下次能交出一份令你自己满意,对得起你及所有关心着你的人。”老师写给我的这三行字安祥地躺睡在我的书桌上。然而就是这短短的三行字触动了我的心灵,唤醒了我的内心深处。 这是一篇关于《清明上河图》的论文。写论文?对于没写过论文的同学们,是一筹莫展,面面相觑;对于我,更是绞尽脑汁无灵感!当历史老师说可以查阅资料,一筹莫展的同学们眉开眼笑,我的脑子也顿时来了灵感。刹那间,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只被放归大自然的小鸟。回到家里,毫不犹豫上网查阅资料。经过一番认真的修改誊写,论文火辣辣地诞生了。其实这篇论文只不过是我从网上把一篇文章改写过来的,大致内容没有什么改变,而且我当时也就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完成的。可是,没想到…… 没想到第二天上历史课之前,我把论文交给老师之后,历史老师居然会亲自为我点评我所写的论文,一直到上课。更没想到,历史老师居然会在课堂上表扬我写的这篇论文。面对历史老师的赞语,我沉浸其中,幸福极了!下课后,有同学跟我说,他写的论文内容跟我的差不多。我傻了眼,不过回想到老师的表扬,我想我这篇论文不会低分的。 一个星期后,论文发下来了。我一看红艳艳的分数,果然不出我所料,90分,心中又是一阵高兴。当我翻看论文的末页,上面清楚地写着三行字。我很紧张!可是看完后,我心虚了;泪水湿润了眼眶,但我极力忍住泪水涌出。当同学问起我多少分,我失了魂似的,好不容易才吐出三个字:九十分。羡慕的目光纷纷向我投来。其实还有比我更高分的。回到家中,我陷入了沉思。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我终于战胜了自己的虚荣心;毕竟老师写的对,“这篇文章并不属于我的”。我很感谢老师;感谢老师的表扬,感谢老师的做法,感谢老师写给我的三行字。因为您的做法,保护了我的心灵,维护了我的自尊。因为您的三行字,让我懂得了做人做事要坚信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向自己努力的方向往前走。 老师写给我的三行字,依旧安祥地躺睡在我的书桌上;但却时时刻刻地提醒这我! 发现美简单 难得的周末,却少了回家的喜悦。 背对着夕阳,我的影子成弓状,书包的重力效应往往大于“背背佳”,身旁的树,一棵比一棵弯得厉害,低搭着,“难道他们现在开始崇拜柳树了吗?”我嘀咕着。躁人的风不停地吹,吹得头发在脸上涩涩的。 挤上好不容易等来的车,爆棚的人气将弓形的我挤回了原来的麻干,“原来挤车具有背背佳的疗效”我无奈地自嘲。几站路过去,好累哦!站着的人咬着牙都神情专注地维持着自己的平衡,随着车速的变化做着各式高难度的技术动作;坐着的人或谈笑风生,或神色悠然;哎,眼不见也许心不烦,我抓紧仅剩一个手掌空间的吊杆,使劲挤到旁边面向窗外,塞上耳机把音量按到最大…… 身后车内似乎比往常更挤,莫名地挤。我望着窗外,完全没有焦点,任凭路旁的树木和建筑掠过,音乐令我进入遐思,像是进入太空,看到地球上人头攒动、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哎,他们在忙什么?!渐渐地感觉身后松动了许多,可我仍不愿回头,只是习惯地耸了耸肩上的书包,继续琢磨着人们忙碌的原因…… 忽然我感觉衣角被谁扯动,返过身去,见一个小女孩想对我说什么,我摘下耳机,“姐姐,你的书包那么沉,怎么不坐”她指了指远处窗边的空位说。有这好事,我径直溜过去坐下,退下书包——轻松多了,这时我再看那女孩,像是还没有上学的年龄,头上扎着羊角小辫,一手扶着她妈妈座椅的把手,对我笑着,不经意的我嘴角提了提,算是回报的微笑吧,女孩模仿我背书包的驼样,时而耸耸窄小的肩膀,还扮个夸张的鬼脸。她那稚气的动作、天真的笑脸和无邪的童心感染了我。 低平的夕阳射进窗来,像纱一般柔和贴肤,眼前掠过的树在凉爽的微风下轻轻地舞动着柔枝。其实感觉世界的美好只需要一颗稚嫩的心。 下车了,还在想着小女孩那双清纯的眼睛,书包轻多了。 生命中没有始终不变的风景,只要你永远朝着阳光,你就会发现每个早晨都会有清丽而又朦胧的憧憬在你窗前旋转升腾。 人老了会拥有年轻的孩子,草枯了结出希望的种子。生命中失去与获得是同一曲交响乐,世界永远是美好的。 面对五星红旗的思考 最近看了一则新闻:上海某高中的一位女学生荣幸地被保送进美国哈佛大学,全亚洲仅仅只有2人,而我们中国就有其中1个。看完这则消息我十分激动,仿佛又见到五星红旗高高的升起,如同上学时举行升旗仪式和看到奥运健儿顽强拼搏,取得佳绩,奏响国歌,升起鲜艳五星红旗的时候,因为这不仅表明中国的教育水平高,更表明中国在亚洲、乃至整个世界的地位已今非昔比,大大提高。我为我的祖国感到骄傲,更为我是一个炎黄子孙而感到自豪!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由于当时政府的软弱无能,民众的愚昧无知,中国成为了帝国主义侵略的主要对象,中国的土地被侵略者无情地瓜分得支离破碎,中国的主权被侵略者掠夺得荡然无存,不平等条约数也数不尽。在巴黎和会上我们作为战胜国去参加和谈,当我方代表提出把我们的主权和领土合法收回时,主办国不仅没有理会,反而把德国在我国享有的权利和占有的领土统统“赠”与日本,完全不考虑中国人民的感受,没有丝毫平等可言,而软弱的清政府竟然也答应在和约上签字。于是爆发了著名的“五四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政府。可是,袁世凯篡位、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竟然答应了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一切的一切都表明,当时的中国就象封建社会的奴隶一样,地位卑微,属于世界的底层。在重重压迫之下,一群象毛泽东和周恩来一样的有志之士、爱国青年终于觉醒,奋起反抗,领导愤怒的中国人民进行革命。他们为了革命的胜利,抛头颅、撒热血,视死如归。终于,打破了黑暗的旧社会,废除了黑暗的旧制度,建立了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中国的综合国力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中国的地位节节高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字,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态势,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从1989年至200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平均增长3%,大大领先于世界2%、发达国家7%以及发展中国家2%的速度,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1989年以后,由于我国的币值稳定,按美元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一直呈稳定增长之势,在世界经济中的分量也明显加大,从1989年的2%上升到2001年的7%。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资料表明,到200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跃升到世界第6位。 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大,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人均GNP(国民生产总值)水平也提升较快。按照世界银行的三年平均汇率方法计算,1978年我国的人均GNP只有190美元,1999年达到780美元,由低收入国家首次跨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2000年已升至840美元。在世界银行计算的207个国家和地区中的人均GNP排名也从1978年的第194位上升到2000年的第141位。 面对这说明事实的数据,看着墙上挂着的中国结和我桌上放着的一面小小的五星红旗,我心情难以平静:我们国家一天比一天富裕,一天比一天强大,那么作为一位正值黄金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一文中曾经这样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科学技术,打好坚实的基础,只有我们青少年强大起来,为国家的建设出贡献自己的一切,才能让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我们的国家永远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银色的晚霞 初夏。晚饭过后,天色依佳,我便抽空陪奶奶上麓谷山走走。 麓谷山不大,但较陡,山上的小路都是用石子铺成的。刚开始,奶奶走在我前头,一步一步,很仔细,很谨慎。而我,在后面悠悠地走着,摘着小草,数着石子。奶奶走得很快,拐个弯,树丛就切断了我看奶奶的视线。此时,太阳仍无一丝倦意,天空不见一丝暗淡。 渐渐地,我的视线里又有了奶奶的背影,大概是这截路比叫较直吧。我手中的花越采越多,积成一小束了。呵呵,有小喇叭、紫罗兰……好漂亮呀。我慢慢地走着,一边欣赏着手中的花儿。一抬头,奶奶在我前面不远了。哦,是奶奶累了,越走越慢了。天边,开始泛红… 快到山顶上了,隐约地可以看到山顶上那间小凉亭,我说:“奶奶,快到了!”奶奶也抬起头望了望,虽然很累,但很欣喜,欲加快脚步。可是,奶奶的体力真的不行了,每走一小段就需要停下来休息一下,一点点,一步步,很吃力。我上前几步,用一只手挽住奶奶的胳膊,扶着奶奶慢慢地上完这最后一段石子路。挽着奶奶的手臂,我发现奶奶的手臂很瘦,长袖里很空荡。再看看,一滴滴汗珠从奶奶的白发中滚出,越过额上的皱纹,反射着晚霞,洒落在这脚下的石子路上。这时,已经疲惫了的太阳染红整个天空。 最后这段路似乎是最长最陡的。终于,我们到了山顶。我叫奶奶坐下来休息,可奶奶没有。奶奶站在亭子一角,注视着天边,说:“不用了,站着会看得远一些,晚霞是很短暂的。”我什么也没说,站在奶奶身旁,顺着奶奶的视线望去。头一次,我发现晚霞如此美丽。一缕柔和的夕阳斜射在我和奶奶的身上,我看了看奶奶,白发、汗珠,在这一霎那间,映出银色、耀眼的光芒! 此刻,我发现最美的晚霞是银色的。 诠世与态度 世界可被无数种方式解释——这句话你不会不熟悉 不曾记得小学中学教语文的婶婶们布置过多少次写“有感”的题目,很多人长大了以后便走向了两个极端,一是强烈地感觉到人真是感情丰富的动物,其二便已是数载未曾尝到有感而发之滋味。这是笑话,那些弹尽粮绝的文生们亦可不去理睬。 那是我们亲爱的祖国第一次教我们阐述世界,当我们游历大好河山的时候,当我们为一篇作文而不得不出门寻找题材的时候,我们才被动地萌生了一种“感想”。我自己出生后写的第一篇日记便很好的印证了这个道理,上书两句话:“今天我加入了少年先锋队。我很高兴。”外加一个用蜡笔绘制的大大的红领巾。暂且不提这篇日记可能具有的任何政治隐喻,我确实开始了阐述世界的旅程。在这之后,我再不敢轻视这几个字。 是的,世界因为我们的解释而变得多元。同样地,世界因为我们的解释而变得荒诞。 哲学家们在几个世纪前就开始的叫嚣,在他们眼中是为争夺真理的叫嚣。几个世纪以后的我们否认甚至耻笑他们的观点——而不是他们的做法,并继续与我们的理论敌人、政治敌人进行着真理的争夺。从哲学家开始思考的那一刻开始,人类就在某种意义上将自己从地表抬高了近一千米的高度。我们情愿在山腰解释山顶的树,不愿——或是未曾想过爬上山顶俯视山腰。按这个说法,哲学家是追寻不见真理的,只可能无限度地远离或者接近真理。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有神存在,人类何不因为自己的蛮横争执被窥见而羞愧呢。 为“有感”而羞愧,为“真理”而羞愧。日光下所见的世界皆是眼睛所见,殊不知动物们的眼睛所见的世界却与我们大相径庭。究竟孰真孰伪,真伪为何物,这不是诗人们的事情。诗人们纵情抛开一切,做人类的英雄,自然的叛徒。很明显,今天的文人们原封不动地保留了诗人的精神。不过我为我的理论作最坏的打算,倘若自然赋予人生存的意义便是用武断的定论为自然注入叛逆的活力,那我便也无话可说。 无话可说——无知、无奈、或是无为、大知——读诗的人对于“纯客观记述”并不陌生。这在语言所致的范畴内已经显得很极端。倘若我们单用语言描述这个世界而不添加任何主观色彩,最多也只能做到这一点。不过也足够,因为有些人已大胆的喊出:“人类的智慧在此打止”。语言毕竟是带有人类神秘色彩的符号,所以在我们不用语言的情况下,没有人尝试过脱离概念而思考。我们越是以人的身份、人的方式寻求真理,就越发艰难。取一个旁观者,介入者,诠释者,聆听者的角度,大约是最理想的。而这一切在人看来却是矛盾的。人在麻木的时候,不解的时候,才习惯旁观。我曾经构思过的一个作品,便是一幅描绘一群旁观者的剪影。在旁观中无论是主体和客体皆能获取许多——超概念的,超语言的;或者一无所获。 但我们的热情永远是燃烧着的,对于一切事物。 奋斗,从此开始 三年的初中生活,犹如一场盛大的演出我在这初中的舞台上演绎了三年 漫长而又短暂的三年,整场的演出在眼眶里打转的泪水中落下帷幕当我看到老师那无奈的表情和爸妈无言的脸庞时,我明白:我不是在做梦,我是真的失败了!! 此时我在哭泣,却没有流泪我为我已经堕落的心而哭泣,却没有为之流泪 我为为什么我在中考前将近100天中,我仅仅生病耽误了将近40天就放弃中考而悲伤 我在只自责,不是为那少的可怜的502分,而是为了这颗对于学习已经灰死的心 也许对于中考前我的表现,这502已经很多了 随着这九月的到来,一串串清脆的铃声在这九月风中响起,我无赖的踏进了二中我们学生的欢笑划破了校园的长长的寂寞 听闻二中差的一塌糊涂但是七天的军训告诉我而中并的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差因为我明白了:再好的老师,他们的责任就只是将我们引到一道丰盛的餐桌旁,吃的吃,那终究还是学生的事 理想的高中生活应该是自由,平等,轻松,充实的,而这些对于二中已经完全具备了 漫长的暑假已经使我明白,使我清醒我似乎才发现我已经昏睡了三年,而现在的我会苏醒吗?我不知道 但是我已经看清了我的路,因为我已经有理想了,我确信 理想让我从陌生到现实其实当物质世界与青春时代重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存在着无限的可能 其实并不是先前我没有理想,而是我的理想太多了,不知道应该实现哪一个现在我已经明确了目标,我对我自己的明天信心十足 重要的是在美丽的梦想里更何况我的信心还没有丢失开花和结果的愿望! 我没有向任何人有过承诺,现在我向命运承诺:我们的学校一定会以我为荣,以我为骄傲 一长串的岁月长着希望和憧憬,一大片的天空飘满未来的心愿 初中,只是我青春的一个遗憾的段落,我真正的梦在这里,从这里开始---高中 我对苍天呼喊---我的奋斗,将从这里开始,我的梦将从这里开始 魔鬼城堡 正式的教学楼、实验室有三数。 1号楼由校办工厂的厂房改建而成,收留寄宿班,外号“流浪者家园”。其位于校园西北角,出身于此的校学生会主席于是自称“西北狼”。 2号楼宽敞明亮,设施齐全,九曲回廊,一片拥满院藤萝翠竹。这片乐土主要为高二和文科班的学生所占据。 3号楼正对校门,古铜色外墙上布满了枝繁叶茂的爬山虎,它们粗壮得以至于每年秋天竟会结出葡萄般的浆果。一到课间,走廊的每扇窗户几乎都会探出几颗疲惫的脑袋,顶着毛蓬蓬的头发,或许不映着苍白的灯光。这就是学长学姐眼中的另一个世界——高三理科楼,我们称之为“魔鬼城堡”。 “生物奥林匹克况赛特等说”说,在这里,你可以运用“疯狂生物”学习法,到教室隔壁的卫生间欣赏爬山虎调节光性与向肥性的高超本领。“作文状元”说,在这里,看到白发苍苍的物理老师大热的天儿肩上搭块湿毛巾,边讲课边擦汗,你会明白辛酸的滋味。更多的是,普普通通的学长大叫着:“高三,我的天”走进魔鬼的城堡,然后日渐瘦削或日渐肥胖,再之后挥挥手,与披着绿叶的古铜色的城墙作别。 时常听到同学诅咒“地狱高三”的到来,我从两年前就向往这座城堡,渴望与魔鬼共舞。我喜欢秣马厉兵的沉默,喜欢背水一战的激情。真的,赛场上冲刺的美好感觉常常让我自己热泪盈眶。 高三真的来了。 在图书馆泡了一夏天,抄过半卷《昭明文选》,我终于走进了因绿藤缠绕而显得有些阴森的城堡。 到现在,高三的生活已经过去10多天了,我想为读者写魔鬼城堡里的惊心动魄的故事,可是想来想去,每天只是吃早饭——上课——吃午饭——上课——吃晚饭——上晚自习——回家睡觉,睡醒后再继续执行吃饭与学习两项任务。也许这就是高三,耐得住平淡才有一年后的激情飞扬。 有时,同学也传些轰动一时的消息,比如,那个英语课总睡觉的胖子去英国留学了(另一说法是去体验社会主义物质生活之丰富);那个第二集团军的仁兄办妥北京户口了,老师临别赠言“北大不再是童话”(我们还能说什么);那个其貌不扬的“老J”获物理竞赛一等奖,保送重点大学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此类,“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的消息总让同学们激动与羡慕,然后带着自己无限的惋惜重新扎进题海。 小时候我听过一个故事,说魔王答应一个年轻人,给予他最高的智慧、财富和荣耀,条件是50年后此人须永远陪魔王下棋。小鬼劝说年轻人慎重考虑,年轻人还是接受了与魔王的交易。50年间,魔王履行了所有的诺言,年轻人也充分想像了魔王的丑陋。但是当他见到了魔王,准备完成合同的另一半时,发现魔王并不丑陋,只不过,是个傻子。 进入魔鬼城堡也像与魔王签订了合同,不同之处在于,我得先陪他下一年的棋,而且这位魔王十分精明,并未在合同上注明他将付给我什么报酬。许多师克师姐将高三写如此刻骨铭心,我不得不怀疑是否感情麻木。也许若干年后,我也会对这一段生活有所评论,但现在我能做的,只是老老实实地“下棋”。 徘徊 一个路口 两个路口 要多久 一个人来 两个人来 谁会留 看到小雪在悼念夏日的残忍或哀怨 这个季节应该没有雪 只有那悲哀的雨下个不停 一直和雪渗进很懦弱的心灵 坐在店里喝着奶茶 细细的酸楚在心田曼延开来 一直走进模糊的明天 有时候 很想留住片刻的憧憬 也遐想能记住 有时候 会想一秒钟有很久 也会想能忘记 落叶啊 你为何要遗落在我的手心 为何又随风而走 落叶啊 你为何有着哭泣的脉络 为何又强装自己的脆弱 你不是落叶 怎么知道落地后的幻想 又怎么知道它不曾感到疼痛 独自站在等车的小地方 告诉自己别回头 当徘徊在人群中的雪再次融化 当熟悉陌生的声音在耳边路过 我猛然回头 那平和的脸让我感到格外渺小 我小心回头 那安静的瞬间我感到特别无助 落叶啊 你为何如蝴蝶一样徘徊 我蹲下 我站着 可我不能躺下 漫游在云端的 想奔向太阳的 害怕满身伤痕的 不曾想过 该征服生活 还是被生活所征服 30186希望对你有帮助!

妈妈曾给我出过这样一个谜语:“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排下八卦阵,单捉飞来将。”这则迷语告诉我们:蜘蛛专吃活的东西,难道它不吃死的东西吗?这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做了实验。 我从墙角处捉来一只小蜘蛛,把它放进一个盒子里(四周扎有小洞,上面盖有玻璃,便于观察)。没等蜘蛛织网,我又捡来一只死的小虫、一只死苍蝇,放在蜘蛛的前面,蜘蛛置之不理,随即用手碰撞盒子,蜘蛛就向其他方向爬去了。 为了彻底弄懂蜘蛛吃不吃死苍蝇,第二天,我又来到盒子前观察,看到死昆虫、死苍蝇还在原来的地方,可盒子角处多了一个网,蜘蛛在网上安静地趴着。这时,我想:昨天死苍蝇、死昆虫没被吃掉是不是因为没有网呢?于是,我又将死苍蝇拿起来轻轻地放在网上,可蜘蛛还是一动不动,紧接着,我又用笔轻轻地触动了一下网的边缘,咦,蜘蛛好像有了反应,开始向颤动的方向爬去,我把笔收回,网停止了颤动,信号断了,它就停了下来,不一会儿,蜘蛛又向网中心爬去。我又用笔尖触动网上死苍蝇的身体,网开始颤动,蜘蛛就开始向这边爬来,我又把笔尖收回,蜘蛛就停了,像上次那样,过了一会儿,蜘蛛又向网中心爬去。噢!我终于明白了:原来蜘蛛是靠网的颤动来产生感觉的,靠织网而捕食的。于是,我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为了证实蜘蛛靠网的颤动产生感觉,我又做了实验。将笔尖放在网上死苍蝇的身上,长时间的颤动,网的震动越来越大,蜘蛛产生的感觉好像也越来越强烈,蜘蛛便匆匆地赶过来,等蜘蛛碰到苍蝇,我将笔尖收回,只见蜘蛛尾部很快喷出黏乎乎的丝将苍蝇捆住,接着又看着蜘蛛的背一动一动的,好像在吸食苍蝇,不一会儿,网上就剩下一个完整的空壳了。这个实验证明蜘蛛吃动的昆虫。 我们探密小组又到图书馆、书店查阅了大量有关蜘蛛的书籍。其中《普通动物学》一书中写道:蜘蛛为食肉性动物,其食物大多数为昆虫或其他节肢动物。但口无上颚,不直接吞食固体食物,而是慢慢地吸食。当昆虫等动物触网时,会用力在网上挣扎,使网丝颤动而使蜘蛛很快发觉,蜘蛛便顺着纵向丝向猎物爬去,用蛛丝包裹猎物,固定于网上,先用螯肢内的毒腺分泌毒液注入捕获猎物体内,将其杀死,再由中肠分泌的消化酶灌注在被螯肢撕碎的捕获物的组织中,很快将其分解为液汁,然后吸进消化道内,最后吃剩下的体壳,就被完整的弃留在蛛网上了。这些充分证明:飞来的昆虫使蜘蛛网颤动,网颤动会使产生感觉,蜘蛛产生感觉就会将猎物捕获,因此,证实了蜘蛛只吃活动物,而不吃死的昆虫。

一、先谈对动物科学的认识:动物科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它的基本任务是在认识和掌握动物遗传变异、生长发育、繁殖消化代谢等生命规律的基础上,为人类提供质优量多的动物产品。动物科学旨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高档肉类饮食需求,主要进行动物营养与饲养、饲料资源开发、饲料配动物科学专业方与饲料工艺设计,以及饲料与饲养企业管理的研究。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和畜禽生产实践,你将了解兔子、小白鼠、马、牛、猪、鸡甚至猫和犬等动物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并学习对其进行饲养管理、帮助它们繁殖后代等等的科学方法。近期研究生产绿色肉食品的课题非常热门。动物科学更偏重对相关技术的综合运用,管理科学研究方面则需要注意统筹布局;同时希望你有爱动物的心,并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21世纪,动物科学发展火热,该类专业人才奇缺以后的发展前途不可限量。对学习者生产实践经验积累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会很重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动物科学的研究领域在范围上已从传统的畜牧业扩展到了水产动物、珍禽异兽、伴侣动物、观赏动物的饲养、育种繁殖、产品加工等各个领域;在研究深度上已从动物整体水平、细胞水平和亚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使得人们可以在基因水平上认识动物遗传、发育、繁殖、代谢的规律。克隆动物、转基因动物的成功育成表明,动物科学是21世纪生命科学中最富有挑战性和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 二、谈谈我国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和不足 1、我国是畜牧业生产大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政策的调整,国家投入的增加,畜禽品种、防疫卫生,特别是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技术的普及,使得畜产品及水产品产量有了极大增长。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00年公布的统计资料数据:生猪存栏5亿头,出栏2亿头,居世界第一位,出栏率为122%;绵羊27亿只,山羊49亿只,均居世界第一位;牛04亿头,居世界第三位;禽类存栏40亿只,也居世界第一位。肉类生产总量自1990年以来一直稳居世界首位,肉类总产量已达7000万吨,占世界肉类总量的28%。人均肉、蛋、奶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人均肉类34kg,其中牛肉05kg、羊肉91kg、猪肉93kg、禽肉45kg;奶类23kg;蛋类16kg,亦居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水产品总量达4122万吨,已连续十年居世界水产品总产量第一、水产养殖产量世界第一大国之位,也是世界上唯一的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人均水产品占有量31kg,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畜牧业生产从计划经济时期的缓慢发展到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迅猛发展,说明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强大的推动力,形成了我国畜牧业庞大的生产规模格局。1、畜牧业增长方式明显转变。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我国许多地方在巩固和完善已建畜牧小区的同时,按照发展方式不变,扶持力度不减,工作考核不放松的要求,采取整村推进,适度规模的思路,启动建设县级标准化养殖小区;通过“挂钩指导,技术服务,资金扶持,规范生产,扩大销售”等相关措施,带动农户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畜产品质量,增加养殖效率,推动畜牧业标准化生产过程,使标准化养殖取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通过采取资金、技术扶持和税收优惠等措施,培育、扶持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架起养殖大户,加工企业与市场的桥梁,使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壮大。2、饲草饲料开发利用有了新进展。从饲草饲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率来看,我国畜牧业打破了以前传统的养殖方式,结合规模,大力推广饲草种植、青贮氨化、生物发酵等饲草开发实用技术。即加强牧草新品种的筛选与推广,大量种植;将过去作燃料和肥料的秸秆,经青贮氨化发酵后,作为畜禽的优质饲料;加大生物发酵,推广熟改生喂技术,促进了牛、羊、兔等草食畜禽的发展。3、动物防疫工作得到强化,畜产品标准化生产有了良好开端。自1998年以来,全国许多县区连续九年认真组织实施农业部下达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项目,大大提高了防疫灭病水平,在认真宣传和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情况下,强化管理,严格把关,从饲料场选址,建设到饲料用药、防疫等各个环节都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为全面实施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然而,我国畜牧业总体上尚处于个体单一经营阶段,养殖规模小、管理粗放、资金不足、经济效益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尽管在一些地区出现了专业化、集约化养殖场,但基础差、底子薄,受整个大环境影响的因素较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德国、荷兰等国同样人多地少,人口密度分别比我国高9倍和2倍,但它们都是世界上的牧业大国和强国,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70%以上。而其它国家,如美国占50%以上、瑞典75%以上、爱尔兰80%以上、丹麦和新西兰90%以上,我国牧业产值的比重只占农业总产值31%,只是发达国家70年代的水平。因此,要解决中国农业问题,必须提高畜牧业产值的比重。

生物科学专业导论论文1500字

摘要 世纪70年代诞生的基因工程、克隆技术和干细胞研究等现代生物技术, 使生命科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这些以创造或改变生物类型及生物机能为目标的现代生物技术已成为新技术革命的三大支柱之一。通过探寻生命本质及生长发育、疾病、衰老等奥秘, 揭示生命现象的内在规律。随着生物技术在医药、食品化工、农业、环保以及能源、采矿等工业部门中的广泛应用, 它正在对人类经济及社会生活和社会进步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关键字:生命科学 生物技术 人类生活 影响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生物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如进化的思想和生态学思想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如生物技术产业正在形成一个新兴产业;农业生产力因生物科学技术的应用而显著提高。 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事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 促进人们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如生态学的发展促进人们的整体性思维;随着脑科学的发展,生物科学技术将有助于改进人类的思维。 对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体系产生冲击,如试管婴儿、器官移植、人基因的人工改造等,都会对人类社会现有的伦理道德体系产生挑战。 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和自然界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如转基因生物的大量生产改造物种的天然基因库,可能会影响生物圈的稳定性。 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生物与基因科技   生物与基因科技的进展,已促使生物医学的研究迈入后基因体医学时代,这些尖端医疗科技在提升人们健康福祉的同时,也给家庭和社群等各个层面前带来所未有的影响。其中有些影响或许还是潜在的。 (1)基因改造作物(genetic modified organism) 科学家以基因改造的方式改良农作物,以促进收成、防治病虫害、提高经济效益,希望可以解决人类粮食不足或营养问题,但是基因改造作物会不会创造出新的过敏原、对人体造成新的健康问题、引起昆虫的抗药性、制造所谓的基因污染?基因改造作物所带来对自然与人类社会的风险、安全性与效益如何评估?基因改造作物的专利权将如何规范?其巨大商业利益是否将加剧资本家对弱势族群、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控制或剥削?究竟,人与植物、自然生态的理想关系应该如何?(2)基因检测(Genetic testing): 基因检测有助于遗传疾病的诊断、预防及处置,执行的时机常见于婚前健康检查、胚胎植入前检测、产前检查、新生儿筛检、儿童及成人的遗传检验等,检测的性质又可分诊断检测、带原者检测、发病前检测、罹病倾向检测。由于遗传信息不仅关乎个人,同时也与家庭或家族其他成员的健康息息相关,因此遗传信息的获得与告知时常带来特殊的医学伦理问题,包括:基因信息带来的心理负担及社会压力,基因诊断结果的告知对个人与家庭、家族的影响,个人隐私的保障与家庭成员利益产生冲突,基因检测引起的医疗资源分配、社会正义议题等。 (3)基因治疗(gene therapy): 科学家透过基因治疗希望能为人类目前各种主要的死亡原因、慢性疾病、遗传疾病的治疗带来曙光,一般分为体细胞基因治疗及生殖细胞基因治疗。体细胞基因治疗乃针对已发病或将发病患者的体细胞,在基因的层次作医疗介入,以病毒为载体、或使用物理方式将好的基因传送到欲治疗的体细胞或组织,以取代或修补有缺陷的基因,并发挥正常生理功能。体细胞基因治疗的相关伦理议题与一般新进医学科技、临床试验所必须考量的内涵大致相同。其中,应采取何种程序方能公平选出接受治疗的病患?应采用何种步骤以确保患者或其父母或监护人的知情同意?生殖细胞基因治疗则是对生殖细胞或胚胎进行基因调控,以期根绝病因、一劳永逸,然而对生殖细胞直接进行基因介入却可能改变新生儿的遗传组合、造成长远的医源性的伤害,同时可能引起设计家宝宝、基因超市、出卖基因以牟利、政变人种等发展的疑虑。这些问题正在或即将对人类的家庭、社会伦理观念与道德实践带来重大的冲击,理应纳入到生命伦理学的思考范围之内。

那你就在网上多看下这样的论文参考下呗~网上生物类的论文其实有很多的~你可以看下汉斯出版的(生物过程、微生物前沿)等等这些吧

人类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经济方面建树了辉煌的业绩;与此同时,由于工业化过程中的处置失当,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以致造成了全球化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环境压力有增无减,环境危机日益严重。初中生正处在掌握环境知识、养成良好环境习惯的重要时期,他们环保素质的高低对今后的生态环境有直接影响,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十分重要。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就生物教学中如何加强环境教育谈点粗浅的体会。 立足课本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是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和中心目标,也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在生物教学中,应对散见于各章节中的生态环境知识及“生物与环境”一章给予充分的重视,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分析基本概念,点拨指导训练学生说概念、比较概念、识记概念和运用概念;运用示意图和典型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生物形态结构与功能之间、生活习性与环境之间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使学生逐步树立起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科学观点;通过识记、理解、综合应用及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兴趣,并训练其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像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客观求实、崇高理性、崇尚实验的科学精神,最终达到“课本奠基”的目标。略加延伸生物教材内容十分丰富,但受学时及篇幅限制,有关生态环境方面的内容叙述往往十分简约,教学中如果“照本宣科”就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相反若在教学中对有关叙述略加延伸,会取得较好效果。 如在讲授“光合作用的意义”时,可对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作如下延伸:通常1公顷的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可吸收1000kg二氧化碳,释放750kg氧气,如果以成人每天呼吸需要消耗0 75kg氧气,排出0 9kg二氧化碳计算,城市居民每人平均有10m2的林木面积,就能得到充足的氧气供应,并足以消除二氧化碳的危害。 又如对“青蛙捕食”可作如下延伸:据测定,1只泽蛙1天可食虫266只,如按每天平均吃虫量50只统计,每亩稻田有1000只泽蛙,每天可消灭二化螟、三化螟等害虫达5万多只。延伸是对教材叙述的“展开”或“例说”,恰当运用可使生态环境知识进一步具体化、直观化,生动有趣味,学生喜闻乐见,但在运用中不可“画蛇添足”或“本末倒置”。适当引入教学中,一些抽象或复杂的环境问题初中生不易接受,成为教学的难点,还有一些比较重要的环境知识点比较隐蔽,容易被忽视,成为教学的“盲点”。将课外一些环境知识适当引入,可帮助学生理解难点,重视“盲点”,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扩视野,丰富知识。如在讲授“合理灌溉”时,为教育学生节约用水,可引入:农业灌溉用水量很大,据在华北地区调查,种1亩蔬菜大约需水5×104kg~5×104kg,每亩小麦需水4×104kg~5×104kg,1亩棉花需水5×104kg~5×104kg。灌溉应采取“滴灌”或“喷灌”,不应采取“大水漫灌”,以免造成浪费。 又如讲授“呼吸卫生”时可引入:一个成人每天通过鼻子呼吸新鲜空气大约2万多次,吸入空气量达15m3~20m3,约为每天所需食物和饮水重量的10倍,如果吸入的空气不清洁或含有有毒成分,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在讲述人口问题时,可引入:地球上的食物充其量只能养活80亿人。我国科学家根据对国土资源、人口增长、生活资料增长和就业等问题的分析,认为我国适度人口总数为6 5亿~7亿,按照这个目标,我国现有人口已超出5亿,因此必须严格控制人口的自然增长,实行计划生育。 适当引入是对教材环境知识的丰富和补充,应防止牵强附会或引入过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专题讲座教材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滞后性,而环境问题却每日每时地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着,为了引起学生对环境热点问题的关注,可以适时对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如结合环境纪念日进行专题讲座。在植树节(3月12日)、水日(3月22日)、地球日(4月22日)、环境日(6月5日)、人口日(6月11日)、荒漠化日(6月17日)、土地日(6月25日)、清洁地球日(9月第三个周末)、世界粮食日(11月16日)举行相应的专题讲座;也可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讲座,如在讲过“探索生物的奥秘”后可以“当今世界面临的四大问题”为专题进行讲座;在讲过“预防食物中毒”后可以“食物污染”为专题进行讲座;也可结合突发的重大生态事件进行专题讲座,如1998年七八月份我国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可及时向学生作“生态平衡不容破坏”的专题讲座。 积极实践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调查城镇或居民点的环境状况,观察小型冶炼厂、葡萄酒厂等企业污水的排放量及注入河流后引起河段的变化,观察生活垃圾随处堆放对水质、周围空气的污染及蚊蝇的可怕孳生等,组织学生清理“白色污染”、调查化肥农药农膜的使用情况等,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寂静的春天》《环境保护》等科普读物,学用结合,提高实践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实践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脑动手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环境污染的普遍性和严重性,从而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为良好环境素质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环境提供法理依据和制度保障。一、物种入侵的概念及过程。按照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UCN)的定义,所谓外来物种,是指那些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即在其自然分布范围以外或在没有直接或间接引入或人类照顾之下而不能存在)的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 外来入侵物种则是指从自然分布区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在当地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并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景观造成明显损害或影响的物种。从新石器时代起农民就不断地移植植物物种、动物物种。17世纪以来,旅行的人们加强了这种混杂,有时结果是好的,但更经常是带来灾难性后果。 随着交通方式的进步、国际贸易和旅游业的发展,外来物种入侵的概率大大增加。一个地域的某物种比过去更经常地被有意或无意地携带或转移到另一个地域,并在缺乏天敌等制约因素的新环境下繁殖、扩散, 进而对当地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人身健康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如众所周知的水葫芦、松材线虫等。随着全球化进程中国际间经贸交流和人员往来的日益频繁,外来物种扩散的规模和速度均超过以往,给人类造成的危害日益加剧。外来物种入侵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两种:一是有意引进,包括用于养殖、种植、花卉等目的的引种,用于生物防治、绿化、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等目的的引进;二是无意引进,包括随航空、陆路、水路运输工具和压舱水的引入,随进出口货物和包装材料的引入,旅客无意引入等。那么,外来物种究竟是怎样成功“入侵”我国的呢?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的组织协调下,中国自2001年12月开始在全国展开了历史上首次外来入侵物种调查。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最近终于摸清了外来入侵物种的底数,本次调查共查明外来入侵物种283种。调查结果显示,在283种外来入侵物种中,6%是属于有意引进造成的,3%是属无意引进造成的,自然入侵(指物种随风媒、虫媒和鸟媒等媒介自然传播)的仅占1%。而在外来入侵的植物中,有一半左右是作为有用植物引进的。 可见,人们对外来入侵物种认识滞后是造成外来物种入侵的最大因素,很多单位和个人对外来物种可能导致的生态和环境后果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外来物种的引进方面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急功近利的倾向。有些地方和部门,盲目认为外来植物比本地植物好,因此在工作中不注意发掘本地的优良品种,而热衷于从国外引种,极大地增加了外来物种入侵的风险。可以说,“人祸”(人为原因)是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帮凶”,外来物种入侵问题首先是一个人为的问题。而外来物种通过各种途径到达某一生态系统,并不是一进入新的生态系统就能形成入侵,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实现从“移民”到“侵略者”的转变。外来入侵种的入侵是一个复杂的生态过程,这个过程通常可分为四个阶段: 侵入:指是生物离开原生存的生态系统到达一个新境; 定居:是指生物到达入侵地后,经当地生态条件的驯化,能够生长、发育并进行了繁殖,至少完成了一个世代; 适应:是指入侵生物已繁殖了几代,由于入侵时间短,个体基数少,因而种群增长不快,但每一代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都有所增强; 扩散:是指入侵生物已基本适应生活于新的生态系统,种群已经发展到一定数量,具有合理的年龄结构和性比,并具有快速增长和扩散的能力,当地又缺乏控制该物种种群数量的生态调节机制,该物种就大肆转播蔓延,形成生态“暴发”,并导致生态和经济危害。 但并不是每个物种的入侵都必须完成这四个阶段,如豚草和三裂叶豚草的入侵某一地区并成为优势种群,大约经历三个阶段:第一是入侵阶段,通常呈单株散生或是成小丛;第二是定居阶段,通常呈小斑块或呈大斑块分布,许多干扰生境还没有被占据;第三是稳定阶段,通常呈大群分布,几乎占据了当地所有适于豚草类生长的干扰生境。 二、物种入侵的危害外来物种的危害极大,一般说来,有以下几点: 直接减少当地物种数量。 间接减少依赖于当地物种生存的物种数量。 改变当地生态系统和景观。 对火灾和虫害的抵抗能力降低。 土壤保持和营养改善能力下降。 水分保持和水质提高能力下降。 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下降。 据了解,世界许多国家因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很惊人,美国每年损失1500亿美元,印度每年损失1300亿美元,南非损失800亿美元。 IUCN 2003年2月5日发表的研究报告估计,目前,外来入侵物种给各国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超过4000亿美元。IUCN还指出:当前,外来生物入侵是导致原生物种衰竭、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重要原因。中国首次外来入侵物种调查的结果表明,外来入侵物种已对中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一些物种在某些地方已经达到难以控制的程度。据中国农业部最新的统计显示,目前已经至少有380种植物、40种动物、23种微生物正“全面”入侵我国,外来入侵物种每年对中国国民经济有关行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共计59亿元。专家们根据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模型计算的结果表明,外来入侵物种对我国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及遗传资源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每年为17亿元,两项相加,外来入侵物种对中国造成的总经济损失为每年76亿元,为国内生产总值的36%。 入侵物种给我国带来的更大灾难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能够成功入侵的外来物种,往往具有先天的竞争优势,一旦在新的滋生地摆脱了人类的控制和天敌的制约,就会出现爆发性的疯长,排挤本土物种,形成单一优势种群,最终导致滋生地物种多样性、生物遗传资源多样性丧失。生物入侵经典案例:1859年,当澳大利亚的一个农夫为了打猎而从外国弄来十几只兔子后,一场可怕的生态灾难爆发了。兔子是出了名的快速繁殖者,一只雌兔一年可以产25只兔仔。而且这些野兔发现自己来到了天堂:澳大利亚没有鹰、狐狸这些天敌,与兔子处于同一种小生态 的小袋鼠对它们也没有竞争能力,因此兔子数量剧增。这些野生的兔子吃牧草,啃小麦,剥食树皮草根,所到之处麦苗牧草荡然无存。它们还到处打洞,破坏水源,使良田变荒漠,一些小岛甚至发生了水土流失。当地的农业和畜牧业遭受巨大损失,并使当地有袋类由于食物缺乏而受危。人们筑围墙、打猎、捕捉、放毒等等,办法用尽,而兔灾仍然无法消除。1950年,人们尝试一种控制野兔的新方法。一种能杀死的兔子的病,即粘液瘤病(兔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枣译注),被引入澳大利亚。科学家先将该病传染给蚊子,然后经蚊子再传染给兔子。但是针对兔子的细菌战被证明只是使不断恶化的状况得到暂时缓解,一小部分兔子对这种病毒具有天然的免疫能力,它们在侥幸逃生后又快速繁殖起来。整个20世纪中期,澳大利亚的灭兔行动从未停止过。克氏原螯虾(procambius clarkii),也就是我们平时吃的小龙虾,我们在垂涎其美味的同时恐怕从没想过他是一种危害极大的入侵种。我国20世纪30~40年代从日本引进,日本于更早时期从美国引种,主要用作食物和宠物。如今在中国分布范围日渐扩大,在我国南方特别是长江流域的诸省市都能见到。螯虾能给堤坝造成危害是由其喜欢穴居的生活习性决定的,它的前端长有一对钳子般的螯足,打洞的速度很快,范围也较大。由于它们经常生活在江、河、水库、池塘和水田等的岸边,因此对于堤坝的危害可能比白蚁的危害更大。它们的洞通常深度1-5米,直径6-12厘米,有垂直洞,也有水平洞,有时洞洞相连,在大堤背水面数十米以内经常发现。这些虾洞往往与管涌形成有关,对堤防危害极大:在1998年长江特大洪灾中,防汛人员在长江荆江大堤章化段巡堤查险发现清水漏洞,开挖处理时在堤身挖出大量螯虾;鄂州长江干堤燕矶段也发现10多起螯虾危害大堤的情况,武汉市汉阳区汉江大堤上黄金口段的一处约100平方米的池塘边就曾发现了37个虾洞,经及时用砂石料填埋,才消除了隐患。它们能在临时性水体中生存,且食性广泛,建立种群的速度极快,易于扩散。对当地鱼类、甲壳类、水生植物极具威胁,破坏当地食物链;因其取食根系而直接对作物(尤其是水稻等水生、半水生作物)和天然植被有灾害性破坏;螯虾食性很杂,对鱼苗发花和1龄鱼种培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并危害人工繁育的幼蚌。由于克氏原螯虾适应性强,抗逆能力强,食性广泛,种群增殖速度快,目前对克氏原螯虾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近年来,入侵中国的外来生物呈现传入数量增多、传入频率加快、蔓延范围扩大、发生危害加剧,每年因此而造成的经济和生态损失高达数千亿元,潜在危害更是难以估量。 四、治理措施中国是世界上遭受生物入侵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入侵种多、危害严重。目前广泛采取引进新物种的“天敌替代法”有可能是“引狼驱虎”,我国应立足本土生物多样性优势,寻找对付入侵的“本土卫士”。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高贤明博士认为造成生物入侵危机的主要原因就是各地盲目引进各种外来物种,同时在生物入侵的治理中,为追求“立竿见影”的短期效果,各地未经过任何科学的论证和必要的试验,就普遍采取从国外引进天敌和替代物种的“以夷治夷”方式,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导致新的生物入侵危险性极高。 近来科学家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已发现众多能排挤、抵御外来生物入侵的本土物种,这使中国的生物入侵治理有了新的“转机”。参与中科院“重要外来物种的入侵生态学效应及管理技术研究”项目的专家最近重点对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进行了初步调查,发现在与被称为植物界“食人鱼”的紫茎泽兰生存竞争中最终可以占优势的本土植物有100多种。目前他们正在对这些植物进一步筛选,并在良种选育、采种园建设、栽培技术、管护措施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另外,我国应尽快制定《防止外来物种入侵法》和《入侵物种管理法》,而且由于外来入侵物种的影响面极大,我国应成立包括农业、林业、环保、海洋、贸易、检疫、卫生、国防、司法、教育、科研等国家主管部门在内的统一管理协调委员会,从国家利益的高度全面管理外来入侵物种。立法时的核心问题是加强和完善对外来物种引入的评估和审批制度,并应充分考虑到入侵种传入的各个环节,针对每一传入途径制定相应的法制管理对策。具体应当包括如下方面:第一、建立完善的外来物种入侵风险评估体系。作为国家与地方管理部门早期预警和决策的依据,外来物种入侵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势在必行。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方面主要有:健康风险、对经济生产的威胁、对当地野生生物和生物多样性的威胁,以及引起环境破坏或导致生态系统生态效益损失的风险等。 应当在立法中明确规定,凡从国外引入,或者从国内跨生态系统引入时,都需要办理申请和经过评估。在充分的科学研究和信息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制定我国外来入侵物种的管理名录及评估方法,将其作为法律附件,为司法实践提供科学参考。法律本身可以长期稳定不变,但这些附件应该是动态的,需要根据科学研究的结果更新。第二、建立外来入侵物种早期预警、监测和快速反应体系。首先,我国建立外来入侵物种早期预警体系应包括建立国家和省级水平的早期预警工作体系。早期预警单位应该进行野外调查,验证所收到的报告与物种鉴定的结果,以及做出是否需要加强监测的建议。而且在监测的管理方面,应大力加强有关信息系统的建设,并建立起相应的入侵物种数据库和物种鉴定专家数据库。立法应当明确规定建立定期(年度)普查制度。地方与中央则应分别建立相应的定期报告与公告制度,以便及时汇总信息以发布国家生态安全预警名录,制止外来物种的入侵和蔓延。另外,我国亟需建立专门的入侵物种快速反应体系。国家环保总局在构建该体系中应发挥积极作用,充分结合各部门已有的和拟建的快速反应机制,使之形成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体系,实现协调统一和信息共享。第三,建立完备的预防措施、野外释放试验、清除、控制体系。预防措施首先要通过立法建立双许可证制度,即从国外引进物种时,均要求有出口国和引进国两个许可证明,从而控制潜在风险物种的进口、出口和转移。另外应当改革现有防范机制,并加强海关执法,强化海关对于物种的非法转移及物种转移的许可文件的检查。 由于外来入侵种常常有停滞期,所以在允许大面积扩大释放之前必须进行一个试验,即在被控制的和可恢复的条件下进行野外释放试验。如果外来物种产生不良影响,即应迅速制定清除计划。此类计划极易引起更严重的生态破坏,所以必须十分周密,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并确保清除方法有效、无污染,而且不能危害人类和本地动植物。清除计划必须确保有足够的立法和机构组织保障,还包括清除后必要的生态系统恢复措施。 但是实际生活中,彻底清除有害生物和物种常常很难,这时只能使用控制计划,将入侵物种控制在可以管理、引起灾害尽量小的状态。控制计划当然也应当通过立法给予保障。第四、关于责任和费用承担问题 按照“谁受益、谁补偿,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建立完备的生态效益补偿制度[8]。法律应明确规定引入者所必须承担的相应的清除和经济赔偿责任,其中包括进行危险性评估、实验、监测和治理的义务。同时国家行政主管部门通过立法对引种不当的责任机构或人员,予以经济处罚。责任人应向受害者支付补偿费,或受害者可以依法申请国家赔偿。由于外来物种入侵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往往极为严重,而预防、清除或控制此种危害,维护现有的生物安全所需要的费用,更是责任人难以承受的天文数字,所以应建立风险分担机制,规定进口单位需要购买责任保险,以将经济风险转移给商业保险公司或社会保险机构。当然,国家和地方政府也必须将控制外来物种入侵种作为生态保护的措施之一纳入财政预算,建立相应的基金。最后,立法中应明确规定鼓励使用当地物种,外来物种仅在安全和必要的前提下,才能考虑是否引入。 daobanda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