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高中议论文阅读选择题课件及答案

发布时间:2024-07-18 01:44:31

高中议论文阅读选择题课件及答案

人人皆可为国王梁衡 ①说到权力和享受,国王可算是一国之最。因此王位就成了很多人追求的目标,但我们也大可不必妄自菲薄,我们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国王。 ②虽然大有大的好处,但它却不能占据全部的风光。比如,同是长度单位,以“里”去量路程可以,去量房屋之大小则不成;以“尺”去量房屋大小可以,去量一本书甚至一张纸的厚薄则难为它了。同是观察工具,望远镜可以观数里、数十里之外,看微生物则不行,能挥洒自如的是显微镜。以人而论,权大位显,如王如皇亦有他的局限。比如他就不能享受村夫之乐、平民之趣。《红楼梦》里凤姐说得好,“大有大的难处”。据说现在的荷兰女王也很为继承人发愁,因为她的三个子女因担心失去生活之趣对王位都不感兴趣。 ③在现代社会里,每一个成功者都可以在自己的王国里成为国王,享受高呼万岁的崇敬,享受鲜花和红地毯。你看歌星、球星是追星族的国王;作家、画家是欣赏者的国王;学者、教授是他学术领域的国王;幼儿园的阿姨、小学校的教师整天享受着孩子们的拥戴,也俨然如王——孩子王。就是牧羊人,在蓝天白云下长鞭一甩,引吭高歌,也有天地间唯我独尊的国王感。④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北宋时的柳永,宋仁宗不喜欢他,几次考试不第连个做臣子的资格也拿不到,他只好去当“民”。“凡有井水处都有柳词”。因而他在词坛成为了自己的国王——词王。林则徐被清政府贬到新疆伊犁,沿途官民却争相拜迎,泪洒长亭,赠衣赠食争睹尊容。到住地后人们又去慰问,去求字。以至于待写的宣纸堆积如山。在人格王国里林则徐被推举为王。 ⑤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人人可以为王。我看过一场演唱会,那歌手也没有什么名,但当时着实有王者风范,台下的女孩子毫不羞涩地高喊“我爱你”,演唱结束,要跟他拥抱。 ⑥国王的精神享受有三:一是有成就感;二是有自由度;三是有追随者。只要做到这三点,不管你是白金汉宫里的英国女王,还是拉着小提琴的街头艺术家,在精神上都能得到同样的满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诚实、勤奋就行——因为你虽没有王业之成,大小总有事业之成;虽没有权的自由,但有身心的自由;虽没有臣民追随,但一定有朋友、有人缘,也可能还有崇拜者。所以人人皆可为国王,谁也不用自卑,谁也不要骄傲。17.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18.文章第②段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是什么?作用是什么?(3分)19.文章第③段到第⑤段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述文章观点的?(3分)20.请在第④段结尾处列举一个事例来补充论述。(3分)21.你认为本文的观点对生活中的哪些人会有非常大的触动?(3分)【答案】17.人人皆可成为国王(3分)(意思相近即可)18.举例论证(1分)作用是为了证明“虽然大有大的好处,但是却不能占据全部的风光”这一观点。(2分)19.第③段:每一个成功者都可以在自己的王国里成为国王。(1分)第④段: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1分)第⑤段: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人人可以为王。(1分)20.答案不唯一,能紧扣“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这一分论点,举出例子并作简要分析即可。(3分)21.生活中的自卑的人(或骄傲的人)。(3分)

议论文的阅读,首先要做的是知道作者要表达的中心论点,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将每段文章的段意概括出来,很多文章段落的第一句话就是分论点,这样就会更加容易理解作者的论点与想法了。1议论文具体题型的分析1、请你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一般这种题目,我们就要从文章的标题、开头以及结尾进行查找,文章的中心论点一般都会出现在这些地方,如果没有,就去文章的第二段进行查找,有些作者喜欢将中心论点放在文章的第二段。如果第二段也没有就要在文章中间进行查找了,一般有承上启下句子的地方会出现论点,如果还是没有,就需要考生自己根据文章中的分论点进行整合。2、结合文中的语境理解加点词的意义。首先我们需要在文中找到这个词语,然后看看这个词语的周围,找到词语所表达的意思或是指代的内容。一般答案就在这个词语的上下文,可以直接抄下来,有的可能会需要你自己进行一些加减。3、文章用到的论证方法是什么?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这些论证方法的作用,相信老师在考前都为学生们总结和整理过,学生们要做的就是将这些论证方法的作用背熟,在考试中结合文章中的具体例子进行解说。4、品析文章中句子的意义。比较常见的就是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总结全文等作用。或者是增加文章的趣味,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等。2议论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1、论证方法的识别:事例(含概括事例) -------举例论证引名言,讲道理 -------道理论证运用比喻证明观点 -------比喻论证把正反事实或道理进行对比-------对比论证2、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句式:使用××论证的方法+论证了××观点+效果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⑤、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激发读者阅读兴趣)3、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答题要点二个方面:(1)、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这个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分论点与中心论点的关系还是论据与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所以,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补充论据作为一种新题型正在流行,做这种题目,注意以下二个方面:(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2)、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当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勤奋”、“处世”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名言字数要少,事情要熟悉,不要为求新而准备那些较长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4、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5、中心论点的识别:一看题目,二看首尾,三看是否是明晰的判断,四看是否统帅全文,四看论据证明的观点6、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开头的内容有:(1)、提出中心论点;(2)、引出论题;以上二个方面,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试,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佚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结尾的内容:(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2)、强调……的中心论点;(3)、发出……的号召或希望人们……;(4)、补充论证了……。(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做这个题目,就是把文章的引论、本论、结论具体化地陈述出来。如《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我们可以这样表述:首先引用法国思想家帕斯卡的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提出中心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然后举阿基米德、王尔德事例证明了“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最后举一个火车上读书的少女为例向人们发出“人应该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的劝勉

说明文阅读 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多少。做题时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考试说明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高考题型:炼字型 写景型 诗评型 意境型 规范答题要领 (一)审清答题的要求 (二)答题的角度----按规定的角度切入。 (三)答题的格式1.先观点后理由2.先分后总式3.先总后分式4.分点作答式 一、炼字型 1、示例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04浙) 答案:“空”是徒劳之义,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2、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 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作用,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练习操作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注]。 注:沧州,水边,古时隐者所居。陆游晚年住在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古人评论这首词的下阕,说第一句有三个词用得好,你认为是哪三个词?它们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答:这三个词分别为:“未”、“先”、“空”。 “未”,“没有”之义,表达放眼万里,未灭入侵者的遗恨; “先”,“已经”之义,表达流年暗度,两鬓已秋的感慨; “空”,“徒然”之义,写出了徒有流泪、无补于时的内心痛苦和失望,也隐含对南宋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这三个词概括有力,含义丰厚,流露有心杀敌、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沉痛心情。 二、写景型 1、全国卷: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 答案:描写春天美景富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波面生纹,如细皱纱縠,似在迎接客船;然后是杨柳初醒,嫩绿浅碧,遥望如一片青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托出春意之浓。诗人正是这样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将春的风光层层展开,故用了“渐觉”一语。 2、答题要点 ①总点一笔(如何描写)。 ②根据句意对景色作铺陈描写 ③总结:用什么手法(修辞技巧等) 3、练习操作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注]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答:①以景显“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清幽,箨龙静静剥落,木笔静静开花都表现了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动衬“幽”,“下鹭”写白鹭缓缓下翔,虽动态,却给人安详之感。③以声衬“幽”,“鸣蛙”写蛙声喧闹,似与清幽景色对立,其实蛙鸣景更幽。 三、诗评型 1、辽宁卷: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评价: “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这看法吗? 答:①同意。 ②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 ③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 2、答题步骤 ①旗帜鲜明表态,不能模棱两可 ②抓住诗句具体分析一句一句说 ③要有一个归纳总结,扣住古人评价要点 3、练习操作 江亭夜月送别 唐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唐诗笺注》中称赞此诗末句的“寒”字说“一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你同意吗?为什么? 同意。“乱烟”写出了迷蒙夜色,也写出了诗人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因为与友人分别,心随月光伴友去,只剩下满亭寂寞离情。可见,“寒”字明写江山此夜寒冷,更是诗人心理感受,写出友人离去后心情的沉重与冷寂。 四、意境型 1、广东卷: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答案: ①“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喻意。“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孤独寂寞。“落日”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落日”的意象相对,虚实结合。②两联情景交融,营造出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 2、答题步骤 ①抓住意象特点结合所寓之情作描述性分析 ②概括,揭示构成的意境的特点 3、练习操作 秋夜 朱淑贞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凉。“凉”字既写秋夜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凄凉(或心凉)。由感受床上之月凉巧妙过渡到写天上之月透过梧桐缺处照耀,使凉床、月影与梧桐这样的景与深夜无眠的愁情有机交融,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五、课堂检测 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留春令•咏梅花 史达祖 故人溪上,挂愁无奈,烟梢月树。一涓春月点黄昏,便没顾、相思处。 曾把芳心深相许。故梦劳诗苦。闻说东风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 (1)“一涓春月点黄昏”—句中妙用了“点”字,请你赏析这个词的妙用。(3分) 答:“点”字形象地写出月光映澈溪水,点破黄昏,消去暮色的明秀清幽景象;而且春月点破黄昏又富有一种动态感,化静为动,饶有情趣。 (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闻说东风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所蕴含词人的思想感情,并简析“闻说”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5分) 答:曾几何时,梅花以芳心相许,“苦”字表达了相爱之深、相思之切的感情;当他无计诉相思时,蓦然想借多情的使者“东风”把刻骨的相思带给梅花,可听说“东风”早被竹外幽香沁人的梅花迷恋住,因此,词人怨恨、痛苦、失望、悲伤的复杂感情一齐涌了出来。(3分)“闻说”,听说之意,未必是真,但在词人想来疑虑难释,强烈表露出他对梅花的爱之深、思之切。(2分) 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江西卷)(6分) A金陵晚望(高蟾) B金陵图(韦庄)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答: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 (2)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诗作者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看不出来的。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难画成的。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高考湖北卷)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或题《江南意》。 (1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2、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解析】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好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第三联是说红日紧贴尚未退尽的夜色在江面升起,旧年还没过完而江面上已经春意盎然。此联看似写景,而昼夜轮回、季节更替、时光流逝、游人未归的思乡之情已经暗寓其中。 第一问2分。只要说出所选择的字的好处即可,不要求说另一个字的不好。如有学生比较了高下,或认为两字都好,且言之成理,也应给分。但只说哪个字好,或两个字都好,没有回答为什么,不给分。第二问4分。解释意思2分。把晨光说成夜景扣1分。舟次镇江是看不见海的。古人用“海”字与今人不同,此处不要求落实,故“海”字不设扣分点。分析情景关系2分。 古代诗歌鉴赏规范答题巩固训练 1、过分水岭 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这首诗的第一句中的“似”字能否换为“却”或“亦”?为什么? 答:不能。 “似”,是“好像”之义,表现的是一种不确定、不肯定的主观感觉, 溪水是自然物,本来就没有感情,说它有情是诗人移情于物的一种主观感受;“却”表强烈转折,若换为“却”,则过于生硬,没了情趣;“亦”表并列,若换为“亦”,则“无情”“有情”失去主次。用“似”恰到好处地透露出诗人对山水的有情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此诗好在“千里”,另一种认为“千里”改作“十里”更切实际。你赞成哪一说?为什么?请结合诗的主旨作简要分析。 答:应该用“千里”。这首诗既写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了江南的广阔、深邃和迷离。诗题为“江南春”不专指某一处,所以只有用“千里”才能写出江南之广阔、深邃,才能与“四百八十寺”和谐一致。如用“十里” 则既不能体现江南广大,又非听力所能及,不伦不类,显得荒唐。 3、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07辽宁卷(8分) 秋夜独坐(节选)唐 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宋 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4分) 答:(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现象;(1分)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1分)王诗描写的是动景,(1分)周诗描写的是静景。(1分)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4分) 答:(2)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1分)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1分)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1分)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是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1分)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07四川卷(8分) 葛溪驿(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2分) 答:(1)驿站秋夜难眠图。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2)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出“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07天津卷)(5分)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2)“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答:(1)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 (2)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 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古离别 韦庄 晴烟漠漠柳毵毵, 不那离情酒半酣。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①毵毵(sān三):柳叶枝条下垂貌。②不那:同“不奈”,即无奈。 (1)恰当巧妙的运用虚词,可以细微周到地表情达意,活跃情韵。这两首诗都用了一个虚词“更”,请分析“更”字在两首诗中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 答:刘诗中“更”字缀在“远”前,着重写对方的不幸甚于自己,从而使同病相怜之情、依依惜别之意,表现得更为丰富、深刻;韦诗中“更”与前文“不那”构成了层进的关系,明媚春光,已使人如此不奈离情,那么此去江南,江南春色更浓,更要使远行人断肠了,一个“更”字加重了离别时内心的感伤之情。(4分。答出划线语句即可得满分) (2)结合诗歌具体内容,比较两首诗在写景抒情上的异同。(4分) 答:相同点:都运用了以景衬情、情景交融的手法。(1分) 不同点:刘诗用“猿哀啼”“暮色江头”“孤舟”一系列意象构成了一幅非凄的画面,以哀景写哀情;韦诗用“晴烟”“垂柳”“江南春色”等意象构成了一幅色调鲜明、诗意盎然的美景,以此来反衬离愁别绪,即以乐景写哀情。(划线句为要点,答出手法得2分,结合原文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针。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术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趋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答:(1)体现的是一种作者始终无法排遣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又极力想把这种苦闷暂时排遣的心情。 (2)“情”的角度: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察觉的郁郁之情巧妙的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使全词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这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景”的角度: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景物无不与本词所表现的感情所契合,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喻情于景的功力。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送别杜审言①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②,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注:①公元698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今江西吉安)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②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四十岁始参镇东军事。 (1)第二句的“嗟”字,有的版本作“闻”字,你认为哪个字更好?请说说你的理由。(5分) 答:(1)“嗟”字用得好,(1分)自然而又含蓄:一是惜别,因同知己离别而怅惘;二是伤怀,为故人被贬而感伤;三是慨叹,由友人被贬而感慨宦海沉浮,宠辱无常。这一“嗟”字,直贯篇末,渲染了一种悲凉沉重的气氛。(3分)而“闻”字只表明了作者听到友人被贬的消息,显得直白肤浅,缺少韵味。(1分) (2)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答:(2)用典。(1分)以孙楚、屈原的身世遭遇,喻友人才学之高超,仕途之坎坷,以及世道之不平,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2分) 、写作时间和文后注释等内容,同时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么。如果是小说,则要主语其人物、情节等,如果是议论文,则要着重把握论点、论据、论证等要素。了解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后再整体把握全文,对解题也就心中有数了。 第二、确定区域圈点勾画 阅读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读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时练习要养成圈点勾画、多做记号的习惯,可以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仔细弄懂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这一习惯就有可能形成较强分析综合能力。阅读时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答题时就不需要再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 第三、注意摘取原文 离开了原材料恐怕谁也答不准,答不全。因此,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即使是归纳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须充分利用原文。 在阅读中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不少同学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较强,但迁移能力比较弱,特别是对有关字、词、句的语境义以及作用之类的题目感到为难。这里,提供十六字诀的解题方法供你参考。 1、字不离词。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相当普遍。在理解词语中某个字的意思的时候,必须把它放到这个词语中去考察,即字不离词,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如: 道听途说,道,指道路 ; 志同道合,道, 指道理 2、词不离句。在综合阅读题中,常常要求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这类要求有以下几方面情况: 一词多义。这在文言文中是常见的。如:策之不以其道,策, 驱使 ; 执策而临之 ,策,马鞭 在现代文中则多表现为语境义,这些,都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断它的意思,也就是词不离句。如: “见教”一词的本意是客套话,指教(我)的意思。它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则表现为不同的意义。在《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中举前面对胡屠户的“教导”,称“岳父见教的是”。 至于某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更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而不能离开句子作单独解释。 3、句不离段。也就是说,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段,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如果离开具体的语段,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许多句子只能狭隘的理解甚至于不知所云。只有结合具体的语段和语言环境,才会知道这句话在全文中占着什么样的位置。 4、段不离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因此,对语段的阅读理解不能离开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离文章的中心。否则,对语段内容或作用的理解就会发生偏差。 再简而言之,做语文的阅读题要看你与写作者和出题者的想法是否具有共通性,在阅读题目和文章的同时要学会多角度思考,以自己、出卷人、阅卷人进行换位思考。毕竟是应试教育的制度下,有时候还要学会答题规范,思路明确,字迹清晰,应该有相应的格式。平时在注意积累,多思多想,不要光看文章的情节,要关注文章的背景,经过一段时间后相信你会成功的! ——一个高考过来人的经验哦 一说明方法 举例子:具体形象 2具体形象 打比方:生动形象 作比较:突出强调 分类别:条理清晰 列数字:具体准确 下定义:科学准确 引用:更具体 二说明语言 1准确性 2平实和生动 记叙文阅读 一修辞方法 小说阅读 环境描写: 渲染气氛 烘托情感 表现任务性格或主题 推动情节发展 议论文阅读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阅读要“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从大纲和课程标准的上述要求,可以看出我市2004年中考现代文阅读的考点是:1.整体感知文章。2.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路。3.领会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4.了解各种表达方式的运用。5.欣赏、感受文学作品中的形象。6.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7.区分议论文的观点与材料,判断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8.领会科技作品中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训练理念】 在掌握三大实用文体和主要文学体裁的最有用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着力解决好以下五个理念问题:1.阅读训练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对话交流的过程,其主体是学生。因此,要从教师出题学生答、教师讲答案学生死记硬背的灌输主义的误区里解脱出来,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的三维互动教学机制。2.阅读训练又是一个情感活动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摆进去”,同作者、作品中的人物“同哭同笑”。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情感体验,形成感情共鸣,才能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有所感悟,受到思想启迪,获得审美享受。冷眼旁观,无动于衷,是历年中考记叙文阅读失分较多的根本原因。3.阅读训练还是一个思维活动的过程。要在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敏捷性、准确性、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创造性,教会分析、综合、归纳、概括、比较、联想、想象等思维方法,提高聚合思维和辐散思维的能力。4.阅读文本更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从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的接受教育的误区中解放出来,放手让学生独立阅读,教师予以点拨、指导和帮助,要尊重学生独特的理解、感受和体验,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5.搜集信息、处理信息

可以再说详细点不? 英文的中文的? 是说试卷上那种形式的阅读题么?--------------------------------------------补充来了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得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 (选自梁启超《最苦与最乐》)10、从这段文字看,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11、说说文中加点的两个“苦”字的含义。(2分)①这种苦乐循环 苦:②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 苦:12、从这段文字看,作者是怎样论证它的观点的?试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10、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11、①负责人带来的身心劳苦②不尽责任,受良心的责备带来的痛苦12、正反对比 先讲尽责任快乐,再从反面分析不尽责才是痛苦的----------------------------------------------------------不该遗忘的“自省”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有一句名言:“认识错误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古罗马哲人塞涅卡对它的解读是:一个人要是尚未认识到自己在做错事,他是不会有改正错误的愿望的;在改正错误以前,你得发现和承认自己犯了错误。惟有如此,及时反省,我们才能将自己从过失和失败中拯救出来。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曾子也说“吾日三省吾身”。看来,这些先哲们早已将自省当作一种自学的行为了,他们所推崇的“自省意识”,千百年来一直作为精神财富施惠于人类。 可是,在这个日渐浮躁的时代,我们面临着这样的尴尬:一方面是物质生活的高度富裕,另一方面却是精神世界的极度贫穷——自省意识的缺失便是明证。每当我们惹了麻烦,做了错事,伤害了他人,我们首先想到的不是主动承认错误而是如何逃避责任;每当我们遇到考试失利,求职碰壁,壮志难酬等困境时,我们最先想到的不是自身努力的不足,实力的欠缺,能力的差距,而是习惯在悲伤、沮丧、悒郁、愤懑的同时,将自身的过失和失利的原因归咎于他人的干预和外在的环境,却缺乏对自身灵魂的拷问,缺乏深沉的自省。于是,我们对心灵的防护能力和对神经的调控能力,越来越差,陷于困境的我们往往要在痛苦的深渊里艰难地挣扎,却难以及时觅到逃离苦难的出口和冲击成功的出路。缺乏自省可怕,不正确的自省同样可怕。有些人一旦陷于失败或遭受打击,惟有自怨自艾,强吞下失利的苦果,从此一蹶不振。还有些人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将自省意识等同于严苛的自责,他们对自己求全责备,这只能助长自卑的心理,不仅于事无补,还会加深内心的苦痛。 自省既不等同于自怨自艾,也不是求全责备,它是精神层面的上的反省,是对灵魂的追问。自省的前提是承认过失,即知其“失”,同时要知其所以“失”,进而在行动中纠其“失”。自省不是外在的强加,而应该像吃饭睡觉那样成为我们自觉的行为。具备了自省精神的人和民族注定是强大的、不可战胜的。(选自《中华活页文选》)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3分) 作者认为哪两种表现是“不正确的自省”?(2分) 如果把文中的“我们”改为“你们”,表达效果会怎样?(3分) “具备了自省精神的人和民族注定是强大的、不可战胜的。”请你从“人”或“民族”的角度,具体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我们需要自省。(或“我们不能遗忘自省”等)自怨自艾,求全责备(严苛的自责)。用“你们”有一种距离感,有一种说教的味道,读者难以接受。(或“不能表现作者的自省意识”。)------------------------------------3。对自己的人生负责(9分) ①我们活在世上,免不了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朋,大至对国家、社会。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不过,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种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②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世间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惟有对自己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⑧不止于此,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还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一个人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树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才能由此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有这种爱,所以尽责任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相反,一个不爱自己人生的人怎会爱他人、爱事业?一个在生活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会坚定地负起人生的责任?这样的人常常把尽责任看成是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④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也就无法弄清他对这个世界负什么责任。现实中,某些人虽然正承担着一些责任,但却是完全被动的,他们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而是由于习惯、时尚、舆论等原因。譬如说,他们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作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性的事业;他们一发现社会上流行什么,就觉得自己应该紧紧跟上去;他们十分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活着。由于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了。 ⑨一个人如果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一切社会活动中,就会对自己的行为持一种负责的态度。一个社会如果由这些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那么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 18.本文的主要观点是: ,在证明过程中引用过的道理论据是: 。(2分) 19.第③段除运用道理论证的方法外,还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2分) 答: 20.结合上下句看,第④段中画横线的三个分句的顺序可否调换?为什么?(2分) 答: 21.联系生活实际,你认为怎样做才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3分) 参考答案: 18.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歌德的话(每空1分,共2分)19.对比论证(1分)突出强调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是一切之源。20.不可以。(1分)因为这二句话分别同“习惯、时尚、舆论”的顺序相照应。(2分)(或答:可以。只要将上句中的“习惯、时尚、舆论”三个词也调换一下,使之与调换后的句子对应即可。)21.(3分)示例:树立对自己人生的 责任心,树立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自觉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爱他人,爱事业,追求适合自己的事业……这样,才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能联系实际,抓住“爱心”、“责任”、“追求”等关键词语,有理而不悖于原文观点即可得分。)----------------------------------------------------阅读梁启超的《最苦与最乐》(节选)回答15—18题(11分)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在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已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了;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的了。 15.下面对文段中心论点把握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 B.人若能安贫,虽失意不苦。 C.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D.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16.文段运用了哪些事例来证明中心论点呢?(3分)17.第一自然段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来证明中心论点的?(3分)18.你赞同作者文中所提出的观点吗?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分) 参考答案:15.C 16.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等。17.比喻论证的方法。18.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阅读顾颉刚的《怀疑与学问》(选段),回答16一19题。(11分) 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下面是对文段中心论点的把握,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B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C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 的基本条件。 D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本文段为了证明中心论点用了道理论据和事例论据,请问用了哪个事例论据?(3分)答: 。文中划实线的句子哪些是正面说理?哪些是反面说理?(3分)答: 。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对你今后的学习有什么启示?(3分)答: 。参考答案:B 用了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大学章句》时,对其质疑的事例。 前两句从反面说理,后两句从正面说理。或(1)反面说理是“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 (2)正面说理是“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高中议论文阅读选择题课件教案

高中语文议论文阅读答题的方法有哪些一、找准论点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有些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如《俭以养德》;有的文章开头就提出论点,如《谈骨气》一开头就提出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有些文章的中心论点出现在篇末;有些文章则是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如《想和做》;也有些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很集中,这就需要读者从诸多的信息中筛选提取,归纳概括。二、分析论据论据是被论点统率,为论点服务的。常用的论据有两种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①事实论据: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②道理论据:指经过人们的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也包括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名言、警句等。三、明确论证方法论证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四种: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②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③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做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做比喻来证明论点。多数议论文综合运用几种方法。四、分析文章的结构议论文的结构一般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引论———本论———结论)。要理清文章的思路:看开头提出了什么问题,是从几个方面分析论证的,其中着重论述的是哪个方面,再进一步研究这么安排的道理。五、分析议论文的语言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关键性词语。议论文的语言往往概括性强,利用比较抽象的词语表现丰富的内容。例如《俭以养德》中“俭以养德”,意思是要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品德。它内涵丰富,警策动人,只有联系作品背景和全文内容,才能有较深理解。小编推荐:高中语文科技文阅读技巧及方法怎么提高好高中语文议论文阅读成绩1、语感的培养语感的培养需要大量的阅读,还有大量的记忆背诵。要多看优秀的作品,像是书籍、电影等来开阔自己的视野。要多思考,多质疑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多尝试,多锻炼来把自己了解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这需要大量的时间,是不能速成的,这个和天分也确实需要一些天分。2、语文阅读练习技巧古人言:操千具而后识器,听千曲而后晓声。这就是需要高中生们要多阅读一些范文,参照语文资料上的解题思路,和自己的思路比较有什么出入。做题时要学会给文章分段,便于理清思路,对于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的段落句子要重点标出,这样便于自己在做题时能快速找到。如果你的语文阅读水平不是很好,小编不建议采用题海战术。不妨精选几十道题,包含各种类型,反复做,把它吃透,这样进步比较快。另外不管是什么题材的语文阅读,题型就是这几种,通过做题就可以发现这些共同点。所以在练习中要留意有什么体裁和题型,并且在阅读题目的过程中形成解题思路,这样才能提高解题速度。每种题型都有固定的回答模式,回答要一针见血,不要太过模糊,尽可能将答案清晰明了的呈现。这样阅卷老师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看清你的答案,给分到位。语文阅读练习的资料很多,要很认真的完成并总结经验,错的地方要反思,不明白的地方要去问,高中生可以去请教老师或是这方面比较擅长的同学,不要一味的埋头做题,不与别人交流。3、语文阅读应试技巧在考试过程中做语文阅读题时,要在初读文章的时候就把段落分好,并把表明主旨的语句标记出来。然后在做题的过程中最好先把问题看一遍再读,带着问题读,更容易找到答案。答题时要字迹清晰整洁,内容排版也要干净利落,字数方面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太多老师很难会找到要点,太少老师又会觉得答得不充分,这都不太可能会得高分。

议论文的阅读,首先要做的是知道作者要表达的中心论点,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将每段文章的段意概括出来,很多文章段落的第一句话就是分论点,这样就会更加容易理解作者的论点与想法了。1议论文具体题型的分析1、请你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一般这种题目,我们就要从文章的标题、开头以及结尾进行查找,文章的中心论点一般都会出现在这些地方,如果没有,就去文章的第二段进行查找,有些作者喜欢将中心论点放在文章的第二段。如果第二段也没有就要在文章中间进行查找了,一般有承上启下句子的地方会出现论点,如果还是没有,就需要考生自己根据文章中的分论点进行整合。2、结合文中的语境理解加点词的意义。首先我们需要在文中找到这个词语,然后看看这个词语的周围,找到词语所表达的意思或是指代的内容。一般答案就在这个词语的上下文,可以直接抄下来,有的可能会需要你自己进行一些加减。3、文章用到的论证方法是什么?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这些论证方法的作用,相信老师在考前都为学生们总结和整理过,学生们要做的就是将这些论证方法的作用背熟,在考试中结合文章中的具体例子进行解说。4、品析文章中句子的意义。比较常见的就是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总结全文等作用。或者是增加文章的趣味,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等。2议论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1、论证方法的识别:事例(含概括事例) -------举例论证引名言,讲道理 -------道理论证运用比喻证明观点 -------比喻论证把正反事实或道理进行对比-------对比论证2、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句式:使用××论证的方法+论证了××观点+效果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⑤、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激发读者阅读兴趣)3、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答题要点二个方面:(1)、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这个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分论点与中心论点的关系还是论据与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所以,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补充论据作为一种新题型正在流行,做这种题目,注意以下二个方面:(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2)、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当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勤奋”、“处世”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名言字数要少,事情要熟悉,不要为求新而准备那些较长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4、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5、中心论点的识别:一看题目,二看首尾,三看是否是明晰的判断,四看是否统帅全文,四看论据证明的观点6、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开头的内容有:(1)、提出中心论点;(2)、引出论题;以上二个方面,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试,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佚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结尾的内容:(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2)、强调……的中心论点;(3)、发出……的号召或希望人们……;(4)、补充论证了……。(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做这个题目,就是把文章的引论、本论、结论具体化地陈述出来。如《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我们可以这样表述:首先引用法国思想家帕斯卡的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提出中心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然后举阿基米德、王尔德事例证明了“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最后举一个火车上读书的少女为例向人们发出“人应该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的劝勉

议论文是高考语文阅读的常见类型,新东方在线高考频道小编为广大考生整理了高考语文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供大家参考,更好地掌握议论文的阅读规律和技能。一、找准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 有些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如《俭以养德》;有的文章开头就提出论点,如《谈骨气》一开头就提出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有些文章的中心论点出现在篇末;有些文章则是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如《想和做》; 也有些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很集中,这就需要读者从诸多的信息中筛选提取,归纳概括。 二、分析论据 论据是被论点统率,为论点服务的。 常用的论据有两种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①事实论据: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 ②道理论据:指经过人们的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也包括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名言、警句等。 三、明确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四种: 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②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③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做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做比喻来证明论点。多数议论文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四、分析文章的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一般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引论———本论———结论)。要理清文章的思路:看开头提出了什么问题,是从几个方面分析论证的,其中着重论述的是哪个方面,再进一步研究这么安排的道理。 五、分析议论文的语言 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关键性词语。 议论文的语言往往概括性强,利用比较抽象的词语表现丰富的内容。例如《俭以养德》中“俭以养德”,意思是要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品德。它内涵丰富,警策动人,只有联系作品背景和全文内容,才能有较深理解。 以上内容由新东方在线整理发布,更多高考语文阅读解题技巧请持续关注新东方在线高考频道!

语文是高考中很重要的一项,所以高中生在答高考语文时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让我们在语文上有不错的发挥,这样有利于我们下面的考试,所以我们在平时就应该不断积累、将强训练。今天,小编和大家分享一篇《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技巧》,帮助大家在高中学好语文。一、开头,开关力求精练,简洁,有特点。如果说文章的开头没有特点,像一杯白开水一样,那么,人家读了就寡味,考生自己在写作过程中觉得没有味道虽说文无定法,但议论文写作中,不同的写作题材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行的,而材料议论文在引论部分,如何让自己的文章有吸引力,主要一点就在于开头上下功夫。这里介绍一种开头的写作方法:‘一句一段’开头法。即把所给材料从概括到引申,自分析到最后提出自己的论点统统用一句话概括,浓缩到一个段落来写。这样考生从引申材料到提出自己的论点大概只能控制在三四句话中,由于只能用一段,就逼着自己在所给材料基础上要高度概括,尽量的找最简洁的话作开头,直接的鲜明的亮出自己的观点,给人一目了然,明白、清楚的的观点,而且有助于自己接下一步的本论展开论述。二、本论部分不落俗套,大胆创新。大部分考生在本论部分都习惯用结合用道理论证,事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由于部分考生平时积累的事例不多,知识面窄的原因,要讲述的道理往往只有那么几个子事例,从而部分考生在论述过程中出现千篇一律的事理:如一碰到写榜样就提雷锋捡螺丝钉,董存瑞炸桥堡;一写到发现就拿来牛顿的苹果,瓦特的茶壶盖。这些事例都已经被别人用了几千几万遍的基本道理了,如今再拿来写就像八股文一样套,考官看了七八篇,难免会生倦。举例不鲜活,尽是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例,自己写都没劲,更谈何吸引人呢?而如何加强这方面的练习更要考生平时的勤奋积累,多做读书笔记,日积月累,多看报,了解当前时事,社会新闻,从生活中收集信息,以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三、结尾。深化中心,简洁有力。在写作上,有的考生特别喜欢在结尾处大喊口号,大有语不惊人誓不休的架式,可由于自己的功力不够,结果,往往说得不得要领,或者虚张声势,给人一种尾大不掉的感觉。点击查看:高中语文必须掌握的答题技巧精选还有的考生写到快要结尾的时候,发生,还有话没有说完,于是洋洋洒洒的再续上几十百把个字,结果这份热情激昂反倒破坏了原有的蕴味,产生了画蛇添足的累赘感。我们说结尾有很多种,热情激昂只是其中的一种,真正要把尾结好,不一定要喊口号,发号召。结尾可以是很多样的,我们提倡利索有力的结尾,水到渠成。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技巧》,希望大家在平时的考试中就加以训练,这样我们在高考中就会比较从容了,祝大家成功。

高中议论文阅读选择题及答案

可以再说详细点不? 英文的中文的? 是说试卷上那种形式的阅读题么?--------------------------------------------补充来了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得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 (选自梁启超《最苦与最乐》)10、从这段文字看,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11、说说文中加点的两个“苦”字的含义。(2分)①这种苦乐循环 苦:②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 苦:12、从这段文字看,作者是怎样论证它的观点的?试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10、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11、①负责人带来的身心劳苦②不尽责任,受良心的责备带来的痛苦12、正反对比 先讲尽责任快乐,再从反面分析不尽责才是痛苦的----------------------------------------------------------不该遗忘的“自省”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有一句名言:“认识错误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古罗马哲人塞涅卡对它的解读是:一个人要是尚未认识到自己在做错事,他是不会有改正错误的愿望的;在改正错误以前,你得发现和承认自己犯了错误。惟有如此,及时反省,我们才能将自己从过失和失败中拯救出来。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曾子也说“吾日三省吾身”。看来,这些先哲们早已将自省当作一种自学的行为了,他们所推崇的“自省意识”,千百年来一直作为精神财富施惠于人类。 可是,在这个日渐浮躁的时代,我们面临着这样的尴尬:一方面是物质生活的高度富裕,另一方面却是精神世界的极度贫穷——自省意识的缺失便是明证。每当我们惹了麻烦,做了错事,伤害了他人,我们首先想到的不是主动承认错误而是如何逃避责任;每当我们遇到考试失利,求职碰壁,壮志难酬等困境时,我们最先想到的不是自身努力的不足,实力的欠缺,能力的差距,而是习惯在悲伤、沮丧、悒郁、愤懑的同时,将自身的过失和失利的原因归咎于他人的干预和外在的环境,却缺乏对自身灵魂的拷问,缺乏深沉的自省。于是,我们对心灵的防护能力和对神经的调控能力,越来越差,陷于困境的我们往往要在痛苦的深渊里艰难地挣扎,却难以及时觅到逃离苦难的出口和冲击成功的出路。缺乏自省可怕,不正确的自省同样可怕。有些人一旦陷于失败或遭受打击,惟有自怨自艾,强吞下失利的苦果,从此一蹶不振。还有些人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将自省意识等同于严苛的自责,他们对自己求全责备,这只能助长自卑的心理,不仅于事无补,还会加深内心的苦痛。 自省既不等同于自怨自艾,也不是求全责备,它是精神层面的上的反省,是对灵魂的追问。自省的前提是承认过失,即知其“失”,同时要知其所以“失”,进而在行动中纠其“失”。自省不是外在的强加,而应该像吃饭睡觉那样成为我们自觉的行为。具备了自省精神的人和民族注定是强大的、不可战胜的。(选自《中华活页文选》)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3分) 作者认为哪两种表现是“不正确的自省”?(2分) 如果把文中的“我们”改为“你们”,表达效果会怎样?(3分) “具备了自省精神的人和民族注定是强大的、不可战胜的。”请你从“人”或“民族”的角度,具体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我们需要自省。(或“我们不能遗忘自省”等)自怨自艾,求全责备(严苛的自责)。用“你们”有一种距离感,有一种说教的味道,读者难以接受。(或“不能表现作者的自省意识”。)------------------------------------3。对自己的人生负责(9分) ①我们活在世上,免不了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朋,大至对国家、社会。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不过,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种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②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世间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惟有对自己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⑧不止于此,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还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一个人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树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才能由此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有这种爱,所以尽责任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相反,一个不爱自己人生的人怎会爱他人、爱事业?一个在生活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会坚定地负起人生的责任?这样的人常常把尽责任看成是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④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也就无法弄清他对这个世界负什么责任。现实中,某些人虽然正承担着一些责任,但却是完全被动的,他们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而是由于习惯、时尚、舆论等原因。譬如说,他们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作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性的事业;他们一发现社会上流行什么,就觉得自己应该紧紧跟上去;他们十分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活着。由于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了。 ⑨一个人如果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一切社会活动中,就会对自己的行为持一种负责的态度。一个社会如果由这些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那么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 18.本文的主要观点是: ,在证明过程中引用过的道理论据是: 。(2分) 19.第③段除运用道理论证的方法外,还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2分) 答: 20.结合上下句看,第④段中画横线的三个分句的顺序可否调换?为什么?(2分) 答: 21.联系生活实际,你认为怎样做才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3分) 参考答案: 18.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歌德的话(每空1分,共2分)19.对比论证(1分)突出强调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是一切之源。20.不可以。(1分)因为这二句话分别同“习惯、时尚、舆论”的顺序相照应。(2分)(或答:可以。只要将上句中的“习惯、时尚、舆论”三个词也调换一下,使之与调换后的句子对应即可。)21.(3分)示例:树立对自己人生的 责任心,树立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自觉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爱他人,爱事业,追求适合自己的事业……这样,才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能联系实际,抓住“爱心”、“责任”、“追求”等关键词语,有理而不悖于原文观点即可得分。)----------------------------------------------------阅读梁启超的《最苦与最乐》(节选)回答15—18题(11分)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在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已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了;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的了。 15.下面对文段中心论点把握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 B.人若能安贫,虽失意不苦。 C.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D.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16.文段运用了哪些事例来证明中心论点呢?(3分)17.第一自然段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来证明中心论点的?(3分)18.你赞同作者文中所提出的观点吗?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分) 参考答案:15.C 16.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等。17.比喻论证的方法。18.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阅读顾颉刚的《怀疑与学问》(选段),回答16一19题。(11分) 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下面是对文段中心论点的把握,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B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C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 的基本条件。 D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本文段为了证明中心论点用了道理论据和事例论据,请问用了哪个事例论据?(3分)答: 。文中划实线的句子哪些是正面说理?哪些是反面说理?(3分)答: 。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对你今后的学习有什么启示?(3分)答: 。参考答案:B 用了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大学章句》时,对其质疑的事例。 前两句从反面说理,后两句从正面说理。或(1)反面说理是“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 (2)正面说理是“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议论文是高考语文阅读的常见类型,新东方在线高考频道小编为广大考生整理了高考语文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供大家参考,更好地掌握议论文的阅读规律和技能。一、找准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 有些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如《俭以养德》;有的文章开头就提出论点,如《谈骨气》一开头就提出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有些文章的中心论点出现在篇末;有些文章则是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如《想和做》; 也有些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很集中,这就需要读者从诸多的信息中筛选提取,归纳概括。 二、分析论据 论据是被论点统率,为论点服务的。 常用的论据有两种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①事实论据: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 ②道理论据:指经过人们的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也包括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名言、警句等。 三、明确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四种: 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②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③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做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做比喻来证明论点。多数议论文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四、分析文章的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一般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引论———本论———结论)。要理清文章的思路:看开头提出了什么问题,是从几个方面分析论证的,其中着重论述的是哪个方面,再进一步研究这么安排的道理。 五、分析议论文的语言 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关键性词语。 议论文的语言往往概括性强,利用比较抽象的词语表现丰富的内容。例如《俭以养德》中“俭以养德”,意思是要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品德。它内涵丰富,警策动人,只有联系作品背景和全文内容,才能有较深理解。 以上内容由新东方在线整理发布,更多高考语文阅读解题技巧请持续关注新东方在线高考频道!

1.(2分)品味丹麦人的话“生活的一切都是设计出来的”,进而领悟到“要自觉和主动地用设计去改变生活”的新观念。2.(2分)C 3.(2分)A4.(3分)不可以调换;理由:第⑤段总结上文,设计不仅改变生活,还创造独特的生活精神与情感。可以调换;理由:调换后第⑤段承上启下,承接上文设计改变生活的内容,开启下文设计创造独特的生活文化精神与情感的内容。5.(4分)引人思考,发人警醒,提醒人们认识我们现代设计匮乏,审美混沌的现状,强调要用设计引领生活审美及设计理念的重要。小水制作6.(3分)(1)从自觉和主动地用设计去改变生活的新观念而来。(2)从清醒认识自己的文化传统而来。(3)在我们特有的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开创而来。

议论文的阅读,首先要做的是知道作者要表达的中心论点,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将每段文章的段意概括出来,很多文章段落的第一句话就是分论点,这样就会更加容易理解作者的论点与想法了。1议论文具体题型的分析1、请你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一般这种题目,我们就要从文章的标题、开头以及结尾进行查找,文章的中心论点一般都会出现在这些地方,如果没有,就去文章的第二段进行查找,有些作者喜欢将中心论点放在文章的第二段。如果第二段也没有就要在文章中间进行查找了,一般有承上启下句子的地方会出现论点,如果还是没有,就需要考生自己根据文章中的分论点进行整合。2、结合文中的语境理解加点词的意义。首先我们需要在文中找到这个词语,然后看看这个词语的周围,找到词语所表达的意思或是指代的内容。一般答案就在这个词语的上下文,可以直接抄下来,有的可能会需要你自己进行一些加减。3、文章用到的论证方法是什么?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这些论证方法的作用,相信老师在考前都为学生们总结和整理过,学生们要做的就是将这些论证方法的作用背熟,在考试中结合文章中的具体例子进行解说。4、品析文章中句子的意义。比较常见的就是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总结全文等作用。或者是增加文章的趣味,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等。2议论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1、论证方法的识别:事例(含概括事例) -------举例论证引名言,讲道理 -------道理论证运用比喻证明观点 -------比喻论证把正反事实或道理进行对比-------对比论证2、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句式:使用××论证的方法+论证了××观点+效果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⑤、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激发读者阅读兴趣)3、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答题要点二个方面:(1)、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这个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分论点与中心论点的关系还是论据与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所以,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补充论据作为一种新题型正在流行,做这种题目,注意以下二个方面:(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2)、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当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勤奋”、“处世”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名言字数要少,事情要熟悉,不要为求新而准备那些较长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4、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5、中心论点的识别:一看题目,二看首尾,三看是否是明晰的判断,四看是否统帅全文,四看论据证明的观点6、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开头的内容有:(1)、提出中心论点;(2)、引出论题;以上二个方面,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试,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佚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结尾的内容:(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2)、强调……的中心论点;(3)、发出……的号召或希望人们……;(4)、补充论证了……。(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做这个题目,就是把文章的引论、本论、结论具体化地陈述出来。如《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我们可以这样表述:首先引用法国思想家帕斯卡的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提出中心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然后举阿基米德、王尔德事例证明了“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最后举一个火车上读书的少女为例向人们发出“人应该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的劝勉

高中议论文阅读选择题课件

做阅读呢最好能大概看一眼题,回原文读题时,有重点句就画上,方便提炼信息,实在不行也可以用排除法。。。顺便说一句,骸大大是我男神的呦~

概括事例:寻找事例中体现论点的关键词加以提炼。||结合现实:将文中观点放置到具体情境中。||填充句子:搞清位置,明确作用;分类讨论,寻找线索。

议论文是高考语文阅读的常见类型,新东方在线高考频道小编为广大考生整理了高考语文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供大家参考,更好地掌握议论文的阅读规律和技能。一、找准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 有些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如《俭以养德》;有的文章开头就提出论点,如《谈骨气》一开头就提出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有些文章的中心论点出现在篇末;有些文章则是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如《想和做》; 也有些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很集中,这就需要读者从诸多的信息中筛选提取,归纳概括。 二、分析论据 论据是被论点统率,为论点服务的。 常用的论据有两种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①事实论据: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 ②道理论据:指经过人们的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也包括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名言、警句等。 三、明确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四种: 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②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③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做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做比喻来证明论点。多数议论文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四、分析文章的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一般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引论———本论———结论)。要理清文章的思路:看开头提出了什么问题,是从几个方面分析论证的,其中着重论述的是哪个方面,再进一步研究这么安排的道理。 五、分析议论文的语言 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关键性词语。 议论文的语言往往概括性强,利用比较抽象的词语表现丰富的内容。例如《俭以养德》中“俭以养德”,意思是要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品德。它内涵丰富,警策动人,只有联系作品背景和全文内容,才能有较深理解。 以上内容由新东方在线整理发布,更多高考语文阅读解题技巧请持续关注新东方在线高考频道!

高中语文议论文阅读答题的方法有哪些一、找准论点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有些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如《俭以养德》;有的文章开头就提出论点,如《谈骨气》一开头就提出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有些文章的中心论点出现在篇末;有些文章则是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如《想和做》;也有些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很集中,这就需要读者从诸多的信息中筛选提取,归纳概括。二、分析论据论据是被论点统率,为论点服务的。常用的论据有两种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①事实论据: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②道理论据:指经过人们的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也包括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名言、警句等。三、明确论证方法论证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四种: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②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③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做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做比喻来证明论点。多数议论文综合运用几种方法。四、分析文章的结构议论文的结构一般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引论———本论———结论)。要理清文章的思路:看开头提出了什么问题,是从几个方面分析论证的,其中着重论述的是哪个方面,再进一步研究这么安排的道理。五、分析议论文的语言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关键性词语。议论文的语言往往概括性强,利用比较抽象的词语表现丰富的内容。例如《俭以养德》中“俭以养德”,意思是要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品德。它内涵丰富,警策动人,只有联系作品背景和全文内容,才能有较深理解。小编推荐:高中语文科技文阅读技巧及方法怎么提高好高中语文议论文阅读成绩1、语感的培养语感的培养需要大量的阅读,还有大量的记忆背诵。要多看优秀的作品,像是书籍、电影等来开阔自己的视野。要多思考,多质疑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多尝试,多锻炼来把自己了解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这需要大量的时间,是不能速成的,这个和天分也确实需要一些天分。2、语文阅读练习技巧古人言:操千具而后识器,听千曲而后晓声。这就是需要高中生们要多阅读一些范文,参照语文资料上的解题思路,和自己的思路比较有什么出入。做题时要学会给文章分段,便于理清思路,对于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的段落句子要重点标出,这样便于自己在做题时能快速找到。如果你的语文阅读水平不是很好,小编不建议采用题海战术。不妨精选几十道题,包含各种类型,反复做,把它吃透,这样进步比较快。另外不管是什么题材的语文阅读,题型就是这几种,通过做题就可以发现这些共同点。所以在练习中要留意有什么体裁和题型,并且在阅读题目的过程中形成解题思路,这样才能提高解题速度。每种题型都有固定的回答模式,回答要一针见血,不要太过模糊,尽可能将答案清晰明了的呈现。这样阅卷老师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看清你的答案,给分到位。语文阅读练习的资料很多,要很认真的完成并总结经验,错的地方要反思,不明白的地方要去问,高中生可以去请教老师或是这方面比较擅长的同学,不要一味的埋头做题,不与别人交流。3、语文阅读应试技巧在考试过程中做语文阅读题时,要在初读文章的时候就把段落分好,并把表明主旨的语句标记出来。然后在做题的过程中最好先把问题看一遍再读,带着问题读,更容易找到答案。答题时要字迹清晰整洁,内容排版也要干净利落,字数方面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太多老师很难会找到要点,太少老师又会觉得答得不充分,这都不太可能会得高分。

高中议论文阅读选择题题库及答案

升入高中,语文学习的任务很重要,要学好高中语文:一是树立高考意识。语文这一科的特殊性在于,提高水平必须靠长时间的努力,没有任何办法可以一蹴而就。因此,新高一的同学应当在起步时就了解高考的要求,将之作为奋斗的目标,并在老师的帮助下分解为阶段性任务,循序渐进,厚积薄发。二是功夫用在平时,知识重在积累。对于高考中占比重最大的基础知识这一块,要养成作摘记和记笔记的习惯,要养成利用字典、词典的习惯,要养成分类梳理的习惯,要养成通过做习题积累知识的习惯,更要养成积累解题方法的习惯。三是重视文言文学习,强化阅读、积累和背诵。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的途径有很多。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主要有:重视理解,阅读不能停留在知道什么意思的阶段,要在掌握基本的古汉语语法的基础上弄清楚为什么这样理解和翻译;重视字、词、句基本知识的积累,与现代汉语比较,古汉语有其特殊的语音、语法和语汇规律,这特殊的部分并不多,掌握了其基本规律也就掌握了处理文言试题的钥匙;重视背诵,高中课本所选古诗文都是可传之永远的古典范文,在完成上述步骤的前提下尽量多背诵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四是广泛阅读,勤奋练笔,努力使阅读和写作双丰收。过去的考试中,常有现代文阅读水平和作文水平不一致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统筹安排。建议新高一的同学们统筹安排阅读和写作,使之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有效的办法除了多读多练外,更重要的是,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随时将范文中好的东西(包括思路、方法、观点、词句等)融入自己的写作中。另外,要高度重视阅读与写作兴趣的培养,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否则,一切便无从谈起。★★多读、多写,平时积累。

语文阅读理解-满分-公式(中高考通用)(完结高清视频)链接: 提取码: f92s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现代文阅读答题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 第1招———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学会和文本、作者对话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全文中心、主旨、行文思路和情感基础。例如:说明文要把握说明事物的特征,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用这些方法有什么作用?文中渗透了哪些科学精神和科学道理;议论文要明确文中论述的什么问题,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在说理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运用了哪些典型的论据材料;记叙文主要写了什么人和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文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方法,线索是否明显等。这些内容在整体感知这一环节中要思考到位并且一定要准确,若有一点偏差后面答题全盘皆错。 第2招——— 多角度思维,缜密筛选信息我们要善于筛选各题干要求的明显信息,更要学会筛选隐含在文章字里行间包含在文章内容和主旨之中的隐含信息。以2007年市中考现代文散文阅读《被遗忘的稻草》第18题为例:第3段中加点词语“战栗”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回答这道题我们从语段中能读出“稻草”在田野中急切地想被人发现,他因兴奋而颤动。我们还要读出隐含信息,“稻草”是不甘心被遗忘的。看见牛来吃草兴奋得抖动草叶,盼望被发现。在分析关键语句时更要注意思考问题的缜密性。仍以2007年市中考试题《被遗忘的稻草》第19题为例:大雪之后稻草将压了厚厚一层雪的田埂撑起一条曲线说明了什么?第20题:第6段写道,“高高的如盼望着什么的稻草堆也消麽下去”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稻草都在盼望些什么?这两道题的问法乍一看似乎是一个层面的问题,可是理解全文内容之后就会发现这两道题都在考查考生对文中内容隐含信息的理解,19题着重于稻草本身不屈服恶劣环境、不甘心被遗忘这一点来回答,20题要从全文积极向上的主旨出发,想到稻草不仅不甘心被遗忘,而且盼望被发现、被利用,以此来体现自身价值。这正是文章的关键之处,属于较难的阅读题。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并考虑的周密、严谨,这是阅读得分的关键所在,答较难的阅读题最忌只理解字面意思而不理解文章的核心内容。 第3招——— 流畅完整的组织语言,准确严密的表述答案如果说考生在现代文阅读中既能把握文章的整体阅读又能分析品味文章关键语段和词句,并能理解全文的主旨和情感这已经具备了答好阅读题的较强能力,那么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怎样把想好的答案准确无误地表现出来。以往有些考生思考问题的过程是正确的,但在表达时却因语言组织不严密、说话不完整而丢分,这是得不偿失的。根据题干的要求,在提炼筛选信息的基础上,组织好语言,紧扣题干答题,例如2007年市中考说明文第16题:漫步在凡尔赛宫的镜廊内,为什么会满目苍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中?有些考生只写因为镜廊有反射的作用,结果失分。从答题结果看,考生读懂了文章内容,但从语言表述看并不准确。语言表达能力分为两种:一种要求准确简洁,另一种则要求生动、典雅、优美。前者能力不足,造成答案偏颇或多而不准;后一种能力不足,造成语言干枯无味,缺乏感染力。在复习中,一定要有意识的提高这两种语言的表达能力。表述不好的另一个原因是缺少生活积累。现代文阅读中,往往会要求考生结合生活实际来回答个性感悟的问题。即我们平时说的开放题。要想答好此类题得满分,语言表述是非常重要的。或评价、或鉴赏、或品味、或简述、或建议、或倡导等都要有完整缜密的语言表达模式。力求准确、流畅、完整地组织好问题答案。 文言文阅读方法文言文实、虚词都具有一词多义,用法灵活多变的特点。有没有必要将这些意义和用法都牢记于心呢?答案是没有必要。对于文言实词,笔者认为,只需要记住其基本义就行了,其他的引申义比喻义只需要作一般的了解。例如“本”,其基本义是“树根”,除了特殊情况,古汉语中一般都采用基本义,这就是规律。实词的基本义与造字法有关,“本”在造字法上是一个指事字,“木”下加一点,指明是树木的根,这一点后来发展为一横。因此,从造字法上去把握文言实词的基本义,准确而又直观,是一条捷径! 文言实词的用法复杂多变,要把它们一一记住,是很要费一番脑筋的。记住了也不等于就掌握了,考试时照样会出错。因此,把握文言实词的用法的规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笔者认为,文言实词的用法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遵从语法规律。对考生而言,只需记住现代汉语的“主谓宾定状补”,然后套用在文言文的具体语句中,问题一般都能迎刃而解 。 例句: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事”作为名词处在谓语的位置上,后面接了宾语“之”,因此它活用了,即“名词活用为动词”。“兄”处在主谓之间,是状语,而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能直接充当状语的,因此它也活用了,即所谓的“名词活用作状语”。 例句:1、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2、天下苦秦久矣。 “苦”是形容词。1句中的“苦”处在谓语的位置上,后面接了宾语“其心志”。我们知道,形容词是可以充当谓语的,如“江水绿了”、“枫叶红了”,但前提是后面不能接宾语。因此可以肯定它活用了,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可以理解为“使其心志苦”。2句中的“苦”情况和1句相同,因此它也活用了,可以理解为“以秦为苦”,或“苦于秦”,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所谓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完全是根据翻译的情况来定义的。1、2句中的“苦”也可分别翻译为“折磨”和“仇恨”,则就是一般的“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了。文言虚词是公认的难点。近年来高考对文言虚词的考查数量减了又减,但许多考生仍然摸不着头脑。其实,文言虚词比实词更具有规律性。我们知道,文言虚词都是由实词演化而来的,所谓“实词虚化”,就是这个道理。例如“之”,最初是一个动词,“走路”的意思,后来虚化了。在文言文阅读中,怎样鉴别它是实词还是虚词呢?关键还是看它在句子中所处的位置。 例句:1、吾欲之南海。2、郑商人玄高将市于周,遇之。 1句中“之”处在谓语的位置上,后面接宾语“南海”,因此它是动词。2句中“之”处在宾语的位置上,前面有谓语动词“遇”,因此它是代词(在文言文中,代词是属于虚词的)。虚词和实词较容易鉴别,但虚词里的代词、助词,介词、连词,等等,又该怎样鉴别呢? 例句: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犹且从师而问焉。 两个“焉”都处在句末,怎样辨别它们是代词还是助词(还有兼词)呢?1句主谓宾齐全,“焉”在这里不可能充当宾语,因此不是代词。而2句明显缺宾语,因此“焉”充当宾语,用作代词。1句中的“焉”可以理解为助词,也可以理解为兼词,完全是根据翻译来的,无所谓规律问题。许多虚词既可以作介词也可以作连词,鉴别起来其实也很简单,只需看它后面所接的成分就可以了。 例如:1、为了祖国,我无怨无悔。2、为了祖国繁荣昌盛,我无怨无悔。 这两句意思差别不大,但1句中的“为了”后面接的是名词,因此它是介词,与“祖国”一起构成介宾结构,充当整个句子(单句)的状语;而2句中“祖国繁荣昌盛”是主谓短语,属动词性短语,因此“为了”就只能是连词,整个句子也就成了复句了。文言文虚词与此同理。高考作文各种文体写作复习技巧 (一)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是一种根据提供的材料和提示语提供思考的范围和方向,要求作者围绕这个“话题”进行写作的作文命题形式。 话 题作文以“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的新形式,使考生的创作个性得到展现,优势得到发挥,才干得以施展;同时,高一级的学校所需要的能够写不同文体 的学生也能够在话题作文这种考试形式中得到满足。随着作文教学的不断改革和深入,话题作文的命题形式也在不断完善,从近三年各省市中考作文题来看,话题作 文的出题形式有了新的变化:用导语引出话题。如2003年河北省中考作文题:在生活中,有许多的人和事物使我们感动。同时,我们的一些行为也可能感动别人。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2)文章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用材料引出话题。题面由文字或图画材料和话题两部分组成。材料的作用是激活思维,引出话题,限制写作范围。大多省市以这种形式命题,高考也是这样。直白式。作文直接呈现话题的题目,不做任何解释说明。写话题作文审题很重要。下面我们以2003年河北省中考作文为例,分析一下审题的内容包含哪些方面:一审文题要求、规定语,明确写作范围。话题作文试题的文字部分至少包括写作导语、话题范围、具体规定或要求三部分。这三部分的文字,都需要我们逐一阅 读,辨析要求,明确界限,避免违规。题面上的硬性规定,如文体限制、字数要求、选拔性阅卷不得出现暗示性文字,对姓名、校名、地名等方面的要求,要言听计 从,如果硬闯红灯,得分会惨不忍睹。二审文章体裁要求,确定适合的写作体裁。话题作文虽然一般不限文体,可是具体到每一篇文章又要有文体色彩,不能用《谈感动》一类的题目写记叙文,也不 能用《感动游览记》一类的题目写议论文,议论文也不要有题记、小标题之类记叙文特点的写作形式。如果文章缺少文体规范,写出来四不像,大段的记叙和大段的 议论生硬地捆绑起来,会使阅卷老师一头雾水,搞不懂是从形象思维的角度去体味呢,还是从逻辑思维的角度去理解,你是没有驾驭这种文体的能力呢,还是分不清 记叙、议论和说明这些表达方式的作用,其阅卷印象自然会受影响。三审材料与话题的关系。话题作文规定的写作内容往往范围很大,如以“感动”为话题,容易使考生思绪万千,无所适从,加之时间限制,导致考生想到哪写到 哪,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对“大话题”加以限制。使之由大化小,由抽象变具体,从一个角度写自己的见闻或感受,注意突出情感的转化过 程。那么生动传神、见解独特、立意新颖的文章自然会喷涌而出,使文章达到“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的理想境界。(二)全命题、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是指命题人限定了作文题目的一部分内容,然后留出一部分内容由作者按要求自己填写完整,再进行写作的作文命题形式。这种作文形式的主要标志 是作文题目中留有空缺。其特点是有较大的开放度、灵活性,给人留下广阔的创作空间,又有一定的限制性。这两年中考全国有不少的省市采用了半命题作文的形 式。半命题作文根据有无提示语可分为有提示语和没有提示语两种形式;根据题目空缺的位置可分为前空式、中空式和后空式。写这类作文的前提是要按要求补全题目。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斟酌已给出的半个题目信息,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作特长、写作内容等将其补全,成为全命题作文,巧妙地让陌生的新题变成自己熟悉的旧题,从容 地完成一篇熟悉的作文。例如有关“读书”“亲情”“学校生活”之类的作文相信同学们已经写过不计其数的文章,我们可以将2005年重庆中考作文题“那是一 首歌”写成“读书经历是一首歌”“母爱是一首歌”“学习生活是一首歌”。也可以将2005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作文题“精彩”演变成相类似的形式。注意审清题面要求,明确选材范围。如2003年湛江中考作文题要分清“生活”与“生命”的不同。标题切忌大而空,要力求展示个性风采。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眉目”,它关系到一篇文章的格调、精神和色彩,好的标题能使人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立意要鲜明,集中,新颖。例如:“生活因__更精彩”和“生命因__更精彩”都是半命题作文,限制较少。空缺处可以填名词、动词、形容词,如音乐、读书、挫折、爱等,也可以填 短语,如得到关注、奋力拼搏、遭遇苦难等。题目一旦确立,就要善于从平凡的生活彩链中挖掘出最耀眼、最闪光的那一节来写,要写出精彩的一瞬、精彩的场面、 精彩的心灵感悟。总之,要突出精彩,突出填写的词语,突出主题。其次,表达的角度要巧。在突出主旨的前提下可以有选择地使用悬念、插叙、呼应、对比等技巧,要设计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适当穿插议论和抒情,行文中要注意反复点题。另外,选材要新。要善于调动多种描写手段打动人,以此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三)材料作文 所谓材料作文,是要求写作者根据所给的一段文字或图画等具体材料,按照作文命题要求,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形式。它的特点是读写结合。 写作者要经过阅读材料、理解分析、提炼主旨、联想想象、筛选甄别、文字表达等步骤,才能完成一篇文章的写作。材料作文的类型有:根据文字材料作文、看图作文、扩写、缩写、改写、续写等。例如2005年中考作文题。材料作文写作中需要注意的是:要读懂材料。认真阅读材料,理清材料思路,明确材料指向,归纳材料要点,把握材料寓意,最终提炼写作中心。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关键,也是考场作文能否及格的第一步。提炼中心练习。阅读所给文字,归纳写作要点:小时候妈妈经常教育我们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忘记别人对你的恩情,这才是做人的根本。”现在我也用妈妈这句话教育我的孩 子,希望他做一个知恩图报、懂得感激的人。2002年6月的某一天,儿子放学回来,一进门就说:“妈妈,我们学校要给受灾地区捐款,这一次我捐100 元。”“为什么?”“因为这次受灾地区有陕西省,我很担心周至县枣春小学的孩子们,还有我住过的老乡家是否被水淹了。妈妈,他们会被水淹死吗?还有那些可 爱的小狗。”说着说着儿子的眼圈红了起来,我也被他感动了,于是从包里拿出100元递给他。他所说的地方是他2001年随星星河记者团采访过的地方。这则材料只要找到点题句——希望儿子做一个知恩图报、懂得感激的人,即“感恩”,中心内容就迎刃而解了。要联系实际。确定写作中心后,内容构思是要选择切入点,从身边小事、眼前情境、街头见闻等入笔,徐徐展开生活画卷,联系作者的学习、生活实际,写实事、抒真情、谈看法、说体会。要力求出新。在文章观点无误的前提下,展开多角度的思考,突破思维定势,克服从众心理,独辟蹊径,力求写出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摄人心魄的好文章。还是“感恩”的材料,一位同学的作文是这样开头的:family,家庭。F代表爸爸,father;a代表和,and;m代表妈妈,mother;i代表我,I;l代表爱,love;y代表你们,you。把汉语的意思连在一起,就是“爸爸和妈妈,我爱你们”。那晚,我和一个语文课代表,为了帮老师查点什么,晚上八点左右,才在同学们的关心声与道别声中,走出了校门。也就在此时此刻,我才想起我忘记把晚归的事情告诉给这个世界上最爱我,最疼我,最关心我的人——我那恩重如山的家人。要锤炼语言,巧用修辞,力求使文章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避免材料作文跑题的方法是要注意开头、结尾的写法,做到首尾呼应,反复点题。(冠华作文网)六谈情景作文题材情景教学是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引导他们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情景作文教学以观察情境 为基础,激发情趣为核心,即在观察情境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写作它把作文教学与语言表达,思维发展,智力开发,性情陶冶,思想教育结合起来,从课堂到课外, 从封闭到开放,引导学生树立大作文思想,用心灵去感受,去体会写作情境,写出有个性的作文"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语文课程标准》又指出,"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以下情景作文教学体现了"新课标"精神一,生活体验1,自然生活远足活动,参观游览,体验美好,探索奥秘杜甫《望岳》诗说:"造化钟神秀"大自然集中了无数神奇美好的精华学生有意识地走入自 然,观察馥郁的山谷,五彩缤纷的原野;观赏蔷薇色的春天,玫瑰色的夏天,金黄色的秋天,鹅毛色的冬天……触发他们的灵感,撩拨他们的诗情,培养他们的情 趣2,家园生活开展"今天我当家","假如我是爸爸"等摸拟扮演角色,体验长辈的甘苦,领悟真实的生活3,校园生活举行小发明,小制作,小考察等活动,参加田径运动会,进行升旗仪式,设立小小辩论会等;接触现代科技,学习和应用电脑,网络等技术,了解科技成果,体验巨大的科研力量进行对话交流,增强对信息的收集和应用的能力,升华创新意识4,社会生活走进社会,走进村坊街道和社区活动,关注社会生活,捕捉社会热点,扩大信息汇量,让源头活水滋润他们的心田接触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调 查访问,清扫卫生,服务社会,了解劳动的含义,体验劳动的价值平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金口常开这样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语言描述在情境出现时,老师或学生伴以绘声绘色的语言描述,以增强立体感,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三,听声想象提供各种音响,钩连思维,引发想象,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产生表达欲望可先说故事,再想象构思四,扮演体验游戏是学生的天性活动,表演是学生的本能使然,让学生进入游戏,课本剧等角色,激发情绪,增加亲切感看演唱,细观察,增强趣味性五,实物演示以实物为主,配置必要的背景,构成一个整体,以演出某一特定的情景如出示"一张照片",进行横向联想,想象起因,经过和结果六,图画拼凑用课文插图,挂图,简笔画等图画形式再现写作情境,可用几幅图组成不同形状的图案,或用几根小棒随意组图,再编造一个生动的故事这样既发展了智力,又培养了创造能力以上六种是立体式,多维式的情景活动,能引导学生去寻找生活的源头,让其在"生活空间"中眼,耳,手,脑各种感官参与,从而有效地培养观察,思维,想 象等多种能力,并极大地丰富了写作素材,拓展了写作思维,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变"我要写"为"我乐写"(冠华作文网)击中话题作文的软肋由于话题作文只是要求考生在一个大范围里作文,其他的限制很少,因此,考生完全可以打开自己的记忆库,找出一些写过或者读过的文章,加以改造,添进一 些紧扣话题的语句,完成作文。这是话题作文的软肋,是要害所在。考生如果掌握了这一点,就可以省却许多工夫。为了说明这一观点,我们可以先来读一篇文章:画弧(任志鸿主编《优化设计》,学苑出版社)由于交通阻塞,当我匆匆赶到现场时,比赛已经开始五分钟了。大门口的上方挂着标语:“‘太阳杯’中学生现场书画比赛”。我环视四周,只见讲台上放着一只茶壶,一个苹果。我知道这是比赛题目。其他参赛者已经开始在画了,好的位置已被他们抢走了,我只好在一个阴暗的角落里,放下画架,开始作画。作画前首先要观察。讲台上那只茶壶是极普通的,下边是圆圆的“肚子”,旁边是长长的“嘴巴”。虽然我迟到了,但幸好题目简单,我已画过许多茶壶了,心里暗自庆幸。可是不对,茶壶的“肚子”怎么是直线型的?难道我眼花了?再看,没错,确实是直线!忽然我觉得茶壶的明暗色调也不尽对,映入眼帘是的黑茫茫的一片!该死的位置!糟糕的位置!我终于明白了缘由,看看周围的人都快完成了,我也不再埋怨。那茶壶的“肚子”,我是该画弧还是直线呢?如果画弧,那不是失去了“现场”比赛的意义吗?如果画直线,肯定得不了奖。一番斟酌,我决定按我看见的画。时间一分分过去,其他同学陆续交画,偶尔有人走过我的身旁:“你看她画的茶壶,太有趣了,茶壶的‘肚子’怎么可能是直线型的?”话说得很小,但我能听见。“是吗?真是个大笨蛋,连这最基本的也不懂,居然敢来比赛!”……我没有抬头,顾自画着,但我知道眼睛里有点湿,我给画拟了个题目《丑陋的茶壶》。铃声一响,我是最后一个交画。老师看看我的画,又看看我的位置,有点皱眉。“老师,可我看到的真的是直线!”我也知道我的茶壶太不像了。老师微笑着点了点头:“不同的位置,当然是不同的画,能把你看到的画出来就好了。”三天后,还是在那个大厅里,只是换了标语:“‘太阳杯’中学生现场书画作品展”。当我进去时,我看到一大群人围着一张画,还听见老师在介绍:世界是丰富的。答案是多彩的。站在不同的位置,当然有不同的画。小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实实在在的描绘,画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人群散后,大厅里只剩下我一个人。墙上挂着一副熟悉的画——《丑陋的茶壶》,下面的标签上写着:特等奖。《优化设计》对上文的评论是:这是一篇用记论文形式写作的高考应试佳作……用老师的介绍表扬,不露痕迹地点明“世界是丰富的,答案是多彩的”这一题旨。不知大家会不会同意这篇文章是以“答案是丰富多彩”为话题写的优秀的考场作文,现在我们先假设大家同意,那么,我以为小动小术,本文完全可以旧貌换新 颜:可以改成符合2001年全国以“诚实”为话题的作文;也可以改成2002年北京市以“规则”为话题的作文;还可以改成2002年全国以“心灵的选择” 为话题的作文。下面就是我对此文的改造:一、将倒数第三段末尾的“就在这里。”改为“就是诚实”。(符合“诚实”话题)二、将第五自然段中的“一番斟酌”改成“我内心矛盾着、斗争着、最终作出选择。”(符合“心灵的选择”话题)三、将倒数第三段“世界是丰富的,答案是多彩”的一句换成下面的话:“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画画同样要讲究规矩,但当原先定的规则和眼前的现实相抵触时,就绝对不能死抱着规则不放。(符合北京“规则”话题)如果说这篇考场作文装在2000年的瓶中可以称得上好酒的话,那么我们以为装在2001和2002年的瓶中仍然不失为好酒。同样,还可以将本文改造成符合“位置”、“条件”等类话题的文章。将同一篇文章贴上不同的标签,写成不同的文章,这绝对不是应对高考作文的正确途径,但既然话题作文存在这个致命的弱点,命题者又不能很好的加以防护,我们又为何不能趁机钻点空子呢

议论文 二、论点: 1、论点的类型: ①中心论点 ②分论点 2、中心论点的位置: ①标题 ②开头 ③结尾 ④中间 ⑤文中未明确,结合全文概括 如何判断: ①是一个完整的表义明确的陈述句 ②是针对论题论述的是 ③针对全文的,文中论据能够证明该内容,该内容则为论点(分论点除外) 3、论点的提出方式: ①通过事例或生活现象、或名言俗语、诗句,引出论点 ②开门见山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例《谈骨气》③层次论证,最后总结中心论点 1、类型: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 2、补充论据: ①首先审清题干,分清是那种类型的论据,还要明确为什么观点而补充,35B 15题:请你在文段③补充一个体现节约的例子,使论据更充足。 答题注意问题:补充事实论据,因为题干中是“例子” 为③段补充,③段的主要观点是:“节约更是一种民族素质”,而不是中心论点,像补充“节约时间”或“某人勤俭”都是错误的。 ②事实论据:必须是名人的事例,而且是众所周知、真实、、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 道理论据:必须是名人名言。重在平时积累。如:35B 16题②小题:请从你积累的仓库中挑选出两个关于节约的名句。 六、论证思路:(或“简述论证过程”或“……是怎样论证的”?) 1、恰当使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表示次序的词语 2、完整的形式:表示次序的词语+论证方法+论证内容 七、议论文开头的作用:(论证的方式:立论、驳论立驳相结合) 立论:①通过……事例(自然现象)引出并证明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 ②通过……名言引出并证明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 ③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总领全文。 驳论:①通过错误言论引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 ②摆出错误言论,树立批驳的靶子,为下文批驳作准备 八、议论文结尾的作用 ①结构上: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 ②总结全文:深化总结论点,发出号召。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