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土家族音乐论文题目有哪些好写的

发布时间:2024-07-07 00:19:41

土家族音乐论文题目有哪些好写的

关于毕业论文选题,一般学校是会分配题目到院里,再由院里分给各个导师,导师再分给学生:也有直接院里的题目分给导师再到学生。这样的弊端会有些耽误时间,特别出现有些不负责任的导师就会很烦恼。当然自主选题也是可以的。有想法的学生有可能在很久之前就已经想好题目,早早进行筹备中了。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是要由导师分配题目。下面是一些音乐类的毕业论文题目,一起来看看。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与演唱表达 试论多媒体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释析巴罗克(古典/浪漫)时期声乐作品的风格特征 试论声乐教育的评价体系 怎样运用歌声传达情感 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演唱通俗歌曲 歌唱艺术中的情感体验与表现 论学校声乐人才培养方案如何适应社会要求 中国古代声乐没血发展初探 童声训练的原则与方法 声乐教学中应注意名族问题 歌唱心理调控在人声训练中的作用 民族声乐歌唱方法探析 美誉与音乐教育 试论童声合唱的训练方法 音乐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中小学音乐教育与合唱活动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高师音乐教育论 从普通高校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现状所引发的思考 音乐素质的培养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 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 合唱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论音乐教师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论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析理查斯特劳斯交响诗《唐吉坷德》中的引子的主题内涵 论赵元任声乐作品的民族性鱼延长表达以上就是关于音乐类毕业论文选题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内容,欢迎关注本平台!

选浅谈声乐表演中的声情关系吧,这个是民族的,那个是美声的

如果同学想让自己的论文题目变得更加新颖,可以试着将两个主题结合在一起。例如:1、人的身心不断受到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声音就是其中之一。如果你想让自己的论文与生物学或心理学有关,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探索音乐:  音乐有助于治疗各种身体、精神和心理障碍。  音乐对认知能力的影响,如记忆、注意力和集中力。  性格特征与音乐偏好之间的关系。 2、从人类文明的早期开始,音乐文化就是其发展不可替代的一个方面。如果你对音乐史或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感兴趣,可以研究:  音乐时代及其对公众观点的影响。  音乐潮流对公众行为的影响。3、技术对音乐创作、发展和传播的贡献。如果技术是你感兴趣的领域,可以选择下列主题: 数字录音技术: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歌手。  视频剪辑:视觉图像与声音。

土家族音乐论文题目有哪些

根据使用的语言,土家族民歌有汉语歌和土家语歌之分。汉语民歌的数量较多,包括小调、山歌、号子、灯调、薅草锣鼓歌、哭嫁歌、跳丧鼓等类别。这类民歌在音乐形式和风格方面,都与当地汉族民歌比较接近。土家语民歌数量较少,主要流传在湘鄂西部交界地的龙山、保靖、永顺、来凤四县,包括山歌、情歌、摇儿歌、咚咚喹歌、梯玛神歌等类别。土家语民歌与当地汉族民歌区别较大,显示出土家传统音乐的固有特征。由于土家语民歌留存数量不多,加上土家族自己的音乐文化在与汉族长期而密切的交流中淡化了的现实,这部分民歌显示出较高的学术价值。土家语山歌结构较规整,旋律采用五声羽调式音阶,节奏疏密相间,句尾喜用长音甩腔,多由四个乐句构成单乐段,曲风清纯质朴。土家语情歌的结构较规整,采用[LaSiReMiSol]有两个小三度结构的独特的五声羽调式音阶。由于较常使用大跳音程,曲风高亢热烈。“吹木叶歌”也是山歌的一种,内容以情歌为多。土家青年男女交往时,随手撷取一片树叶,便可吹出动听的旋律。放下木叶又出口成歌,这类特定的民歌即是“吹木叶歌”。“吹木叶歌”主要流传在鄂西南来凤县的土家族聚居区。旋律使用[LaDoRe]三声腔,核心音为LaDo二音,装饰性上滑扩展至Mi,曲风十分单纯质朴。这可能是一种土家族古老音乐形态的遗存。另有一首《吹木叶歌》的曲调甚为怪谲,也许有更为古老的土家族原生民歌形态的影子。哭嫁歌是土家族的风俗歌,也可以认为是一种特殊的情歌。这种土家姑娘婚嫁前夕,邀约女性亲朋好友围坐一起叙述往日的欢乐与悲伤,憧憬未来的美好与忧虑时唱出的歌曲,旋律婉转而凄美,节奏舒缓而具有内在张力,十分感人!土家语摇儿歌节奏舒缓,旋律起伏平稳,曲风与彝语支诸民族的民歌比较接近。咚咚喹调本来是土家族的一种竹制吹奏乐器“咚咚喹”的曲调。这些曲调既能在咚咚喹上吹出,土家人称为曲牌,也可直接唱出来,成为“咚咚喹歌”。这类歌调仅由三、四个音构成,旋律简单,节奏齐整。梯玛神歌梯玛神歌是土家族巫师梯玛在主持祭祀活动时唱的一类舞歌。曲调简朴,单乐句结构,歌词带有即兴性。唱时一手摇铜铃,一手舞司刀,充满神秘气氛。跳丧鼓是土家族的一种极富特色的丧俗歌舞,土家人称“跳撒忧儿嗬哇”,其意不详,有可能是古老的土家语词汇遗存。这种丧俗歌调十分高亢激越,舞蹈风格剽悍、粗犷,有许多模仿老虎动作的舞蹈语汇,当是土家族白虎崇拜的远古遗韵。跳丧鼓主要兴盛在湖北的长阳、五峰、巴东等县,是清江流域土家族传统歌舞的代表种类。长阳的一首丧鼓歌《请出一对歌师来》以[LaDoRe]三声腔为骨干音,采用自由旋宫转调的手法,旋律从G宫经B宫、A宫转入C宫,用遍传统宫调系统的十二律,说明土家族传统音乐文化的高度发达。

有四种哭嫁歌:土家族历来有“歌丧哭嫁”的风俗。姑娘出嫁前夕要唱哭嫁歌,只有一个较长的乐句,曲调级进下行,句尾随着哭声自然向上作六度或七度大跳,反覆哭唱。来夙县卯洞的哭嫁歌旋律性较强,节奏规整,委婉深情。唱词多为7字1句,两句一段,讲究押韵。哭嫁歌有新娘一人哭唱和两人哭唱两种,亦称“姊妹哭”。新娘先唱,陪哭人从句尾插入,一起一落,自然形成两个声部,是土家族民歌中少见的一种民间复调歌曲。孝歌:按土家族风俗,老人死后安葬前一夜,要请人唱孝歌,用鼓伴奏,亦称“打丧鼓”、“打夜锣鼓”;有在祭帐前围桌坐唱和绕棺走唱两种形式。各地歌调、鼓点不同,内容基本一致,如“二十四孝”、“十月怀胎”以及亡者生平等,随编随唱。利川县有一种八字句的孝歌,亦称“明七暗八”,即每句只唱7字,第8字隐去,曲调为上下句式,上句落羽音,下句落征音。鄂西的跳丧鼓已发展为歌舞活动,由歌师击鼓领唱,2人帮腔,边唱边跳。摆手歌:土家族在举行大型祭祀活动中要跳摆手舞,唱摆手歌。摆手歌的内容广泛,有民族迁徙定居、自卫抗敌、开荒生产等。各地歌腔、曲式不同,永顺县为一句式,龙山县为上下句式,保靖县为自由句式。此外还有一种吟诵性的自由句式流行于各县。梯玛歌:“梯玛”亦称“土老司”,为宗教职业者。梯玛歌用于驱鬼除邪等宗教活动,由梯玛请神时唱。他一手摇铜铃,一手舞司刀,边唱边舞。保靖的“游神调”、“旱龙船调”、“送子娘娘调”皆属于这类歌曲。

《哈格咋》、《哈格扎》、《黄四姐》、《妹娃要过河》、《桑木扁担软溜溜》、《柑子树》、《土家女儿会》、《绣香袋》、《巴舞土风》、《巴山魂》、《八百里清江》、《土家梆鼓》、《啊喔呃》、《吼起号子走峡江》、《神农溪》、《美丽的神农溪》、《山中一片林》、《捧起太阳》、《织西兰卡普的妹子》、《对门对户对条街》、《这山看见那山高》、《栽秧情歌》、《农家乐呵呵》、《恩施土著》、《农家小院》、《路是弯弯山是高》、《路是弯弯山是高》、《掐菜苔》、《伙计歌》、《建始美》、《唱起山歌送情郎》、《清江之恋》、《大山里有一支歌》、《好山沟》、《大山深处有条河》

土家族音乐文化论文题目有哪些

根据使用的语言,土家族民歌有汉语歌和土家语歌之分。汉语民歌的数量较多,包括小调、山歌、号子、灯调、薅草锣鼓歌、哭嫁歌、跳丧鼓等类别。这类民歌在音乐形式和风格方面,都与当地汉族民歌比较接近。土家语民歌数量较少,主要流传在湘鄂西部交界地的龙山、保靖、永顺、来凤四县,包括山歌、情歌、摇儿歌、咚咚喹歌、梯玛神歌等类别。土家语民歌与当地汉族民歌区别较大,显示出土家传统音乐的固有特征。由于土家语民歌留存数量不多,加上土家族自己的音乐文化在与汉族长期而密切的交流中淡化了的现实,这部分民歌显示出较高的学术价值。土家语山歌结构较规整,旋律采用五声羽调式音阶,节奏疏密相间,句尾喜用长音甩腔,多由四个乐句构成单乐段,曲风清纯质朴。土家语情歌的结构较规整,采用[LaSiReMiSol]有两个小三度结构的独特的五声羽调式音阶。由于较常使用大跳音程,曲风高亢热烈。“吹木叶歌”也是山歌的一种,内容以情歌为多。土家青年男女交往时,随手撷取一片树叶,便可吹出动听的旋律。放下木叶又出口成歌,这类特定的民歌即是“吹木叶歌”。“吹木叶歌”主要流传在鄂西南来凤县的土家族聚居区。旋律使用[LaDoRe]三声腔,核心音为LaDo二音,装饰性上滑扩展至Mi,曲风十分单纯质朴。这可能是一种土家族古老音乐形态的遗存。另有一首《吹木叶歌》的曲调甚为怪谲,也许有更为古老的土家族原生民歌形态的影子。哭嫁歌是土家族的风俗歌,也可以认为是一种特殊的情歌。这种土家姑娘婚嫁前夕,邀约女性亲朋好友围坐一起叙述往日的欢乐与悲伤,憧憬未来的美好与忧虑时唱出的歌曲,旋律婉转而凄美,节奏舒缓而具有内在张力,十分感人!土家语摇儿歌节奏舒缓,旋律起伏平稳,曲风与彝语支诸民族的民歌比较接近。咚咚喹调本来是土家族的一种竹制吹奏乐器“咚咚喹”的曲调。这些曲调既能在咚咚喹上吹出,土家人称为曲牌,也可直接唱出来,成为“咚咚喹歌”。这类歌调仅由三、四个音构成,旋律简单,节奏齐整。梯玛神歌梯玛神歌是土家族巫师梯玛在主持祭祀活动时唱的一类舞歌。曲调简朴,单乐句结构,歌词带有即兴性。唱时一手摇铜铃,一手舞司刀,充满神秘气氛。跳丧鼓是土家族的一种极富特色的丧俗歌舞,土家人称“跳撒忧儿嗬哇”,其意不详,有可能是古老的土家语词汇遗存。这种丧俗歌调十分高亢激越,舞蹈风格剽悍、粗犷,有许多模仿老虎动作的舞蹈语汇,当是土家族白虎崇拜的远古遗韵。跳丧鼓主要兴盛在湖北的长阳、五峰、巴东等县,是清江流域土家族传统歌舞的代表种类。长阳的一首丧鼓歌《请出一对歌师来》以[LaDoRe]三声腔为骨干音,采用自由旋宫转调的手法,旋律从G宫经B宫、A宫转入C宫,用遍传统宫调系统的十二律,说明土家族传统音乐文化的高度发达。

有四种哭嫁歌:土家族历来有“歌丧哭嫁”的风俗。姑娘出嫁前夕要唱哭嫁歌,只有一个较长的乐句,曲调级进下行,句尾随着哭声自然向上作六度或七度大跳,反覆哭唱。来夙县卯洞的哭嫁歌旋律性较强,节奏规整,委婉深情。唱词多为7字1句,两句一段,讲究押韵。哭嫁歌有新娘一人哭唱和两人哭唱两种,亦称“姊妹哭”。新娘先唱,陪哭人从句尾插入,一起一落,自然形成两个声部,是土家族民歌中少见的一种民间复调歌曲。孝歌:按土家族风俗,老人死后安葬前一夜,要请人唱孝歌,用鼓伴奏,亦称“打丧鼓”、“打夜锣鼓”;有在祭帐前围桌坐唱和绕棺走唱两种形式。各地歌调、鼓点不同,内容基本一致,如“二十四孝”、“十月怀胎”以及亡者生平等,随编随唱。利川县有一种八字句的孝歌,亦称“明七暗八”,即每句只唱7字,第8字隐去,曲调为上下句式,上句落羽音,下句落征音。鄂西的跳丧鼓已发展为歌舞活动,由歌师击鼓领唱,2人帮腔,边唱边跳。摆手歌:土家族在举行大型祭祀活动中要跳摆手舞,唱摆手歌。摆手歌的内容广泛,有民族迁徙定居、自卫抗敌、开荒生产等。各地歌腔、曲式不同,永顺县为一句式,龙山县为上下句式,保靖县为自由句式。此外还有一种吟诵性的自由句式流行于各县。梯玛歌:“梯玛”亦称“土老司”,为宗教职业者。梯玛歌用于驱鬼除邪等宗教活动,由梯玛请神时唱。他一手摇铜铃,一手舞司刀,边唱边舞。保靖的“游神调”、“旱龙船调”、“送子娘娘调”皆属于这类歌曲。

土家族音乐作为土家族文化多种传承方式中的一种,以其独有的风格内涵,曲调曲风和不同的演奏方式,体现了土家族特有的民风民俗,又表达了土家族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方式。使我们更好,跟充分的了解土家族文化。音乐风格作为一种形象,有如人的风度一样,它是从音乐作品的整体上所呈现出来具有代表性的特点,是独特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艺术家主观意识和题材的客观特征相统一所造成的一种难以说明却不难感受的独特风貌。就“风格”一词而言“是指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流派或一个人的文艺作品所表现的主要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但“风格”一词的含义很广,在社会生活与音乐艺术等不同领域中有不同的内涵。笔者从土家族音乐艺术风格概说;土家族音乐艺术风格两个方面作一论述。土家族音乐艺术风格是指土家族音乐艺术从各个乐种的音乐旋律、节奏、演唱、表演中所体现的粗犷豪放、雄伟壮丽、肃穆凝重、慷慨悲歌、古朴严谨、欢快跳跃、风趣诙谐、抒情优美等的音乐个性在内容与形式上的高度统一中所表现出的具有共同性的、相对稳定性的艺术特色。它是土家族风土人情、礼仪习俗、民风、民族风格的展现,是土家族音乐艺术之生命。风格作为土家族音乐艺术中所体现的审美范畴,是从音乐艺术整体上所呈现出具有代表性的特点而被人们感知的。

土家族音乐论文题目有哪些特点

土家族民歌的音乐特点,当然应从这个民族用自己的语言——土家语唱出的歌为依据来分析归纳。如果将焦点集中在土家族的汉语民歌上,所反映出的音乐特点与汉族民歌长江上游·西南风格区的大体一致。这里根据土家语民歌,分析归纳出土家族传统民歌的音乐特点。土家语民歌都采用五声羽调式音阶。调式音列有[LaSiReMiSol]和[LaSiReMiSol],音调模式为下行的[SolMiReSi(Do)La]前者显示出更加鲜明的民族属性。主音“1a”和上方五度音“mi”形成的纯五度,在旋律中起着骨干框架的作用。可以说,土家语山歌的旋律基础是五声羽凋式音阶,旋律外部框架为la→sol小七度,旋律内部核心为1a→mi纯五度。乐句末尾的主音均延长下滑,有较强的稳定感,在曲尾进一步强调这种进行,则形成完满的终止感。湘西酉水流域的土家语民歌与鄂西南清江流域的土家语民歌音乐上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运用以纯五度为核心的五声音阶,旋律多有大的跳进,风格高亢热烈;后者多运用以小三度(LaDo)为核心的[LaDoRe]三音列,旋律线平稳,曲风较古朴。土家语民歌多采用非律动性有板为主的节拍形态,混合节拍很普遍。前短后长的节奏型较突出。节奏布局多呈前密后疏。

土家人的声乐曲牌繁多,涉及祭祀歌、劳动歌、叙事歌、风俗歌、情歌等,有单曲体和联曲体两大类。土家人最着名的器乐乐种是“打溜子”。它流行于湘鄂西土家地区,又称“打家伙”,多用于庆贺年节,寿诞、乔迁之喜,婚嫁场合,通常站着演奏,婚嫁时则边走边打,打溜子的曲目繁多,有300余个曲牌。有描述飞禽走兽声音与形态的,有描述自然景观的,有祈求吉祥平安的,根据所需表现的主题,演奏技法要求严格,所奏音乐富有表现力。此外,咚咚奎乐曲、花锣鼓乐曲,吹锣鼓乐曲等也是土家地区常见的器乐乐种。

在调式上,征、羽调式较多,宫调式较少,部分民歌有调式交替现象;曲式结构上以二乐句、四乐句、五乐句的乐段结构较多;在一些偏僻山寨,有一个乐句不断反覆的乐句式结构。在各种民歌中,多段(联曲)体结构比较普遍;旋律多为级进,与语言紧密结合,富于吟诵性。

土家族音乐论文题目有哪些类型

根据使用的语言,土家族民歌有汉语歌和土家语歌之分。汉语民歌的数量较多,包括小调、山歌、号子、灯调、薅草锣鼓歌、哭嫁歌、跳丧鼓等类别。这类民歌在音乐形式和风格方面,都与当地汉族民歌比较接近。土家语民歌数量较少,主要流传在湘鄂西部交界地的龙山、保靖、永顺、来凤四县,包括山歌、情歌、摇儿歌、咚咚喹歌、梯玛神歌等类别。土家语民歌与当地汉族民歌区别较大,显示出土家传统音乐的固有特征。由于土家语民歌留存数量不多,加上土家族自己的音乐文化在与汉族长期而密切的交流中淡化了的现实,这部分民歌显示出较高的学术价值。土家语山歌结构较规整,旋律采用五声羽调式音阶,节奏疏密相间,句尾喜用长音甩腔,多由四个乐句构成单乐段,曲风清纯质朴。梯玛神歌土家语情歌的结构较规整,采用[LaSiReMiSol]有两个小三度结构的独特的五声羽调式音阶。由于较常使用大跳音程,曲风高亢热烈。“吹木叶歌”也是山歌的一种,内容以情歌为多。土家青年男女交往时,随手撷取一片树叶,便可吹出动听的旋律。放下木叶又出口成歌,这类特定的民歌即是“吹木叶歌”。“吹木叶歌”主要流传在鄂西南来凤县的土家族聚居区。旋律使用[LaDoRe]三声腔,核心音为LaDo二音,装饰性上滑扩展至Mi,曲风十分单纯质朴。这可能是一种土家族古老音乐形态的遗存。另有一首《吹木叶歌》的曲调甚为怪谲,也许有更为古老的土家族原生民歌形态的影子。哭嫁歌是土家族的风俗歌,也可以认为是一种特殊的情歌。这种土家姑娘婚嫁前夕,邀约女性亲朋好友围坐一起叙述往日的欢乐与悲伤,憧憬未来的美好与忧虑时唱出的歌曲,旋律婉转而凄美,节奏舒缓而具有内在张力,十分感人!土家语摇儿歌节奏舒缓,旋律起伏平稳,曲风与彝语支诸民族的民歌比较接近。咚咚喹调本来是土家族的一种竹制吹奏乐器“咚咚喹”的曲调。这些曲调既能在咚咚喹上吹出,土家人称为曲牌,也可直接唱出来,成为“咚咚喹歌”。这类歌调仅由三、四个音构成,旋律简单,节奏齐整。梯玛神歌是土家族巫师梯玛在主持祭祀活动时唱的一类舞歌。曲调简朴,单乐句结构,歌词带有即兴性。唱时一手摇铜铃,一手舞司刀,充满神秘气氛。跳丧鼓是土家族的一种极富特色的丧俗歌舞,土家人称“跳撒忧儿嗬哇”,其意不详,有可能是古老的土家语词汇遗存。这种丧俗歌调十分高亢激越,舞蹈风格剽悍、粗犷,有许多模仿老虎动作的舞蹈语汇,当是土家族白虎崇拜的远古遗韵。跳丧鼓主要兴盛在湖北的长阳、五峰、巴东等县,是清江流域土家族传统歌舞的代表种类。长阳的一首丧鼓歌《请出一对歌师来》以[LaDoRe]三声腔为骨干音,采用自由旋宫转调的手法,旋律从G宫经B宫、A宫转入C宫,用遍传统宫调系统的十二律,说明土家族传统音乐文化的高度发达。

民间歌曲 按土家族的传统习惯可分为山歌、薅草锣鼓、劳动号子、摇儿歌与儿歌、风俗歌等5种。山歌 土家族山歌在语言上有土家语山歌和汉语山歌两种;在声腔上有高腔和平腔之分;在结构上有“一声子”、“三声子”、“四句头”、“五句子”之别;在内容上有情歌、古歌、礼仪歌、生活歌、苦情歌等。土地革命时期,湘鄂西苏区产生过大量革命山歌,在斗争中起过积极作用。四句歌,亦称“四句头”,是流传较普遍的山歌。歌词为7字4句,故名。湖南龙山永顺等县流行的土家语四句头平腔山歌,音域不宽,音调多级进和三度进行。见下例: 此外,保靖县流行的沿河腔、坡头腔,龙山县的洛塔山歌,鄂西鹤峰太平的茅坝山歌,皆属于四句头山歌。五句歌,是由一个重复的上下句中间插进一个变化句而成。其结构形态有两种:一种是流行在保靖、永顺及桑植的五句歌,变化句插在 2、3句之间;一种是流行在桑植偏远山村的五句歌,其变化句插在3、4句之间,手法特殊,别具一格。连八句,主要流行鄂西地区。由前后若干五字句中间插入,字数规整,连说带唱,成八句数板。音调连贯紧凑,一气呵成。形式生动活泼,内容多表现爱情,由一或多人用高腔演唱,歌词固定。穿歌子,又称穿号子、穿五句,是一种结构比较复杂的高腔山歌。由“号儿”(四句头山歌)和“歌儿”(五句子山歌)组成,“歌儿”由歌师领唱,“号儿”由众人帮腔。演唱特点是先唱“号儿”后唱“歌儿”,再将“号儿”的1、2、4句分别插入“五句歌”中演唱。连贯紧凑,一气呵成。形式生动活泼,内容多表现爱情,由一或多人用高腔演唱,歌词固定。穿歌子,又称穿号子、穿五句,是一种结构比较复杂的高腔山歌。由“号儿”(四句头山歌)和“歌儿”(五句子山歌)组成,“歌儿”由歌师领唱,“号儿”由众人帮腔。演唱特点是先唱“号儿”后唱“歌儿”,再将“号儿”的1、2、4句分别插入“五句歌”中演唱。

[1] 陈霞 现代审美心理在民族舞蹈美学中的互渗[J] 科技风 2008(21) [2] 刘珊珊 试析清江中游土家族“撒尔嗬”舞蹈的审美特征[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6(03) [3] 谢莲花 审美视角下的少数民族舞蹈传承——以傣族孔雀舞为例[J] 枣庄学院学报 2007(06) [4] 石明灯 民族舞蹈的审美与现实价值[J] 南方论刊 2008(03) [5] 柳文杰 舞蹈的审美特征[J] 艺术广角 2004(03) [6] 何燕君 民族音乐舞蹈审美的维度[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 [7] 张平 试论苗族舞蹈的审美特征[J] 贵州民族研究 1995(02) [8] 王克芬 民族舞蹈审美意识的传承性与变异性[J] 舞蹈 1995(05) [1] 王亚慧 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创新[J] 剧作家 2007(02) [2] 陶景杜 "大都市化"后的"地域意识"[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5(01) [3] 马蕾,付强 民族民间舞蹈论析[J] 琼州大学学报 2005(04) [4] 刘瑛 侗族民间舞蹈的地方特色[J] 艺海 2006(04) [5] 曹柯香 俄罗斯民族民间舞蹈的保护和传承——打造额尔古纳市文化特色品牌[J] 前沿 2008(03) [6] 赵丽敏 由“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发的对民族民间舞蹈教育的思考[J] 艺术教育 2009(04) [7] 李静波 论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和艺术特色[J] 中国校外教育 2009(S1) [8] 尹晶 论民族民间舞蹈的教育价值[J] 文教资料 2010(14) [9] 张会改 浅谈民族民间舞蹈的美育[J] 黄河之声 2010(20) [10] 王敏 民族民间舞蹈教学[J] 大舞台 2011(03)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