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中国高铁发展的基本历史(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8 20:59:43

中国高铁发展的基本历史(论文)

1、预备阶段1998年5月,广深铁路电气化提速改造完成,设计最高时速为200公里,为了研究通过摆式列车在中国铁路既有线实现提速至高速铁路的可行性,同年8月广深铁路率先使用向瑞典租赁的X2000摆式高速动车组。由于全线采用了众多达到19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和设备,因此当时广深铁路被视为中国由既有线改造踏入快速铁路和高速铁路的开端。2、过渡阶段中国铁路高速化的过渡始于1999年兴建的秦沈客运专线,全长404公里,本线于2003年开通运营。秦沈客运专线是中国铁路第一条客运专线,全长404公里,是中国铁路步入高速化的起点、中国铁路的里程碑式的建设线路,也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3、快速铁路200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历史上第一个《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大气魄绘就了超过2万公里“四纵四横”快速客运专线网。同年,中国在广深铁路首次开行时速达160公里的国产快速旅客列车。广深铁路被誉为中国快速铁路成长、成熟的“试验田”。4、走出国门中国高铁具有三大优势:技术先进、安全可靠;价格低、性价比高;运营经验丰富,中国每建设一条铁路其标准至少保证二十年不落后。 扩展资料:"八纵八横" 是中国高速铁路网络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联合发布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勾画了新时期“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宏大蓝图。“八纵”通道包括沿海通道、京沪通道、京港(台)通道、京哈~京港澳通道、呼南通道、京昆通道、包(银)海通道、兰(西)广通道。“八横”通道包括绥满通道、京兰通道、青银通道、陆桥通道、沿江通道、沪昆通道、厦渝通道、广昆通道。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高速铁路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铁路

中国高铁发展史:京沪高铁日赚3500万,总里程已占全球六成

一、中国高速铁路预备阶段  1998年6月,韶山8型电力机车于京广铁路的区段试验中达到了时速240公里的速度,创下了当时的“中国铁路第一速”,是为中国第一种预备型高速铁路机车。  二、中国高速铁路过渡阶段  中国铁路高速化的过渡始于1999年兴建的秦沈客运专线,全长404公里,本线于2003年开通运营。秦沈客运专线是中国铁路第一条客运专线,全长404公里,是中国铁路步入高速化的起点、中国铁路的里程碑式的建设线路,也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自主研制的“中华之星”电动车组在秦沈客运专线创造了当时“中国铁路第一速”5公里/小时。  三、快速铁路  2004年至2005年,中国北车长春客车股份、唐山客车公司、南车青岛四方,先后从加拿大庞巴迪、日本川崎重工、法国阿尔斯通和德国西门子引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高速动车组。  2007年4月18日,实施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和新的列车运行图,快速铁路达6003公里,采用CRH动车组。繁忙干线提速区段达到时速200至250公里。这是世界铁路既有线提速最高值。  2004年第四次中国铁路大提速起的快速铁路建设引进加创新,攻克了九大核心技术,探索了高铁条件。  四、高速铁路  2008年2月26日,中国铁道部和科技部签署计划,共同研发运营时速380公里的新一代高速列车。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水平的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2014年10月22日,完全自主化的中国北车CRH5型动车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高铁之脑”)通过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的技术评审,获准批量装车,成为国内首个获准批量装车运行的动车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2016年7月15日上午8时30分,代表着中国标准动车组试验任务的最高最新成果,一列中国标准动车组列车从郑州东站出发,开始全新“试跑”。这是由我国自行设计研制、全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11:19分两辆动车组以时速420公里在郑徐高铁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境内交会,新的动车交汇速度世界纪录就此诞生。扩展资料中国高铁变身高铁技术引领者:中国高铁经历了整车进口、合作生产、零部件国产化、系统集成取得整车知识产权4个阶段的发展,才形成了现今的高铁技术体系。  高铁肇始于日本、发展于欧洲、格局大变于中国。而实现自主知识产权、贯通中国只是第一步,中国目标是要通过铁路,联通世界,把世界连接成为一个紧密的整体。  比如,由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和中国机械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组成的合包集团,成功中标土耳其安伊高铁(连接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和土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的高速铁路)二期主要路段。这是中国企业在境外组织承揽实施的第一个电气化高速铁路项目,对推动中国高铁“走出去”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再如,通过俄罗斯进入欧洲的欧亚高铁;从乌鲁木齐出发,经过中亚最终到达德国的中亚线;还有从昆明出发,连接东南亚国家、一直抵达新加坡的泛亚铁路网,这些都是中国高铁“走出去”的里程碑工程。  2014年6月24日,中国与欧洲国家马其顿签署了出售6列高速列车的协议,这是中国高速列车首次出口到欧洲。同年7月25日,土耳其安伊高铁二期工程通车,这是中国在海外参与修建的首条高铁线路。  如今,中国高铁终于实现由“追赶者”到“引领者”的角色转换,成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加速器”,中国新的“外交名片”和“形象代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高速铁路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高铁,新时代跑出新速度

1、2008年2月26日,中国铁道部和科技部签署计划,共同研发运营时速380公里的新一代高速列车。2、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水平的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3、2009年12月26日,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工程类型最复杂时速350公里的武广高铁开通运营。4、2010年2月6日,世界首条修建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连接中国中部和西部时速350公里的郑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5、2012年12月1日,世界上第一条地处高寒地区的高铁线路——哈大高铁正式通车运营,921公里的高铁,将东北三省主要城市连为一线,从哈尔滨到大连冬季只需4小时40分钟。6、2013年以来,随着宁杭、杭甬、盘营高铁以及向莆铁路的相继开通,高铁新增运营里程1107公里,中国高铁总里程达到12000公里,“四纵”干线基本成型。7、2014年11月25日,装载“中国创造”牵引电传动系统和网络控制系统的中国北车CRH5A型动车组进入“5000公里正线试验”的最后阶段。这是国内首列实现牵引电传动系统和网络控制系统完全自主创新的高速动车组,标志着中国高铁列车核心技术正实现由“国产化”向“自主化”的转变。8、2014年4月3日,完全自主化的中国北车CRH5型动车组牵引电传动系统通过了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的行业专家评审。9、2014年,中国铁路新线投产规模创历史最高纪录,铁路营业里程突破2万公里。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超过6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中西部铁路建设掀起高潮,营业里程达到8万公里,占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的3%。扩展资料中国高速铁路走出国门中国高铁具有三大优势:技术先进、安全可靠;价格低、性价比高;运营经验丰富,中国每建设一条铁路其标准至少保证二十年不落后。中国已经成功拥有世界先进的高铁集成技术、施工技术、装备制造技术和运营管理技术,具有组团出海的实力。中国高速列车保有量1300多列,世界最多。列车覆盖时速200公里至380公里各个速度等级,种类最全:动车组累计运营里程约16亿公里,经验最丰富。施工成本和效率方面,中国企业更具优势。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高速铁路

中国铁路的发展历史论文

基础写法论点的基本要求是:作者的主张看法和观点;论据基本要求是:事实论据(名人事例)和道理论据(有权威性的名言,格言,诗句和俗句);论证的基本要求是:对比说理、比喻说理和引证法。写议论文要考虑论点,考虑用什么作论据来证明它,怎样来论证,然后得出结论。它可以是先提出一个总论点,然后分别进行论述,分析各个分论点,最后得出结论;也可以先引述一个故事,一段对话,或描写一个场面,再一层一层地从事实分析出道理,归纳引申出一个新的结论。这种写法叫总分式,是中学生经常采用的一种作文方式。也可以在文章开头先提出一个人们关心的疑问,然后一一作答,逐层深入,这是答难式的写法。还要以是作者有意把两个不同事物以对立的方式提出来加以比较、对照,然后得出结论,这是对比式写法,通过对比更突显作者的观点。认真思考1.高瞻远瞩:站得高,看得远,不要就事论事。有时看上去好像没有什么,但认真分析一下还是能够发现问题。在看似没有问题的问题中发现了问题,这就是高瞻远瞩。2.见微知著:也就是说,要从报微小的事物中看到一种发展的趋势,看到一种大的事情。3.由表及里:要从表面深入到事物的本质进行分析。4.由此及彼:有时两个事物看上去没有什么联系,其实他们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你要能把他们挂起钩来。注意材料1.占有材料2.库存材料: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信息对做什么事情都很重要,也要以信息化来促进教学质量。信息是仓库,有的同学说来说去就那么几句话,就因为摄入的信息量少,所以要善于捕捉信息,占有库存材料。3.运用材料:在写作时,要对储存的材料库进行筛选,提取你所需要的材料。语言表达分析提炼出了观点,又筛选好了材料,接下来就是语言表达了。语言不在华丽,关键是准确、简洁,历来大作家们的作品看起来都不是很华丽,但却读起来琅琅上口,耐人咀嚼,而且能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就像如今我们读鲁迅的作品,一样能感到语言很优美。其实,大部分同学语言表达不成问题,主要的问题就是材料少,立意不高。

一、宏观视角的总体史式审视 将近代中国铁路作为一个整体,从某一个侧面来加以研究、审视,这种总体式的史学研究成果不少,其中有论述铁路的作用、影响的,有关于铁路发展方面的,有涉及外债问题的,此乃学界着意的大要所在。铁路的影响:学界在谈及此问题时,强调了三个方面,即城市化、农业、民俗。探讨铁路的城市化作用的文章有两篇:李占才所著《铁路与近代中国城镇变迁》(《铁道师院学报》1996年第5期)、姜益和徐精鹏合著《铁路对近代中国城市化的作用探析》(《上海铁道大学学报》2000年第7期),两文指出,铁路促进了客货运输,人口流动,市场扩大,经济发展及城市的变迁:一些新兴城镇崛起,一些古城镇的功能发生变化,一些不通铁路的古城镇衰落。关于铁路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李占才著有两文:《铁路对近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影响》(《同济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铁路与近代中国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区域化趋向》(《铁道师院学报》1997年第5期)。两文阐述的主体意思是:铁路运输促进了商品流通的扩大,从而也就促进了农业生产商品化、区域化倾向的发展,加速了农村自然经济的解体。从民俗角度看铁路的影响,这是较为新颖的探索。这方面李占才之文《铁路与近代中国民俗的嬗变》(《铁道师院学报》1994年第3期)及《铁路与中国近代的民俗嬗变》(《史学月刊》1996年第1期)认为:铁路引发了民俗心理的更新,导致衣、食、住、行等生活习俗的变迁,促使相见礼、婚礼、丧礼等礼仪风尚演变,推动了国人娱乐、纪年、剪辫放足等习俗的进化,尽管民俗嬗变中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现象,但总体而论,是朝着进步、健康的方向发展。 另外,王旭章还著文《走向市场的中国铁路向历史借鉴什么》(《铁道师院学报》1995年第2期),指出铁路当之无愧是市场经济的主动脉,其表现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沿线资源的规模经营,加快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产业的转移,促使统一的全国市场逐步形成和国内外市场的接轨,经济区域化趋势发展。朱从兵著文《铁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广西右江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第4期)相对要冷静一些,该文认为:铁路与沿线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双向需要的互动关系,铁路对沿线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是以工业为中介的,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铁路建成后还需有正确的政策导向,完善配套的规章制度以及社会经济各部门的密切配合。 铁路发展:包括商办铁路、修筑及管理特色、政府政策、不发展的原因等方面的内容。 商办铁路的研究是学界的弱项,对此问题宓汝成著文(《中国近代铁路发展史上民间创业活动》,《中国经济史研究》1994年第1期)通过对民间投资铁路史的梳理,得出如下结论:民间资本有投资铁路的意愿,其压抑力量主要来自列强资本,其次才是封建势力;资金匮乏、技术落后不是商办资本铁路不发达的主要原因,二者的因果关系恰恰应该颠倒;商办铁路资本在清政府国有化政策影响下零碎化是历史的倒退。 关于铁路管理问题,芮坤改之文《晚清对官办铁路的管理述论》(《保定师专学报》2002年第3期)厘清了晚清朝廷逐渐将最初由地方大臣管理的“官办”铁路收归朝廷统一管理的过程。对于我国近代铁路的修筑及管理特色,胡正民、李占才著文(《强人筑路以线设局——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特色》,《铁道师院学报》1995年第2期)将之归纳为:强人筑路,以线设局,铁路的修筑及管理权掌握在实力派官僚的手中,因而非常混乱和纷繁。 论及清政府的铁路政策,骆向韶著文(《清政府的铁路政策》,《湘潭师院学报》2002年第6期)将之划分为三个阶段:1863—1889年、1889—1900年、1900—1911年。孙自俭之文《晚清铁路政策的官办与商办之争》(《安庆师院学报》2002年第6期)则主要讨论了官办还是商办的问题。该文指出:经过多年实践,清政府对铁路的认识逐步深化,最终在1911年确立了官办铁路政策,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其客观必然性和可行性。 关于铁路干线国有问题,马陵合著文(《论清末铁路干线国有政策的两个促动因素》,《社会科学研究》1996年第1期)认为,该政策出台的原因有二:一是盛宣怀建立官僚垄断资本集团的野心,二是立宪派社会舆论宣传的推动。 论述铁路权为外资侵夺的文章有谢撼澜之文《近代列强对中国铁路利权的疯狂掠夺》(《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3年第6期)。探讨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缓慢的原因的文章较多,其中归咎于内因的有三篇:祝曙光所著文《近代中日两国铁路发展比较研究》(《贵州师大学报》2000年第1期),尹铁所著《近代中国铁路建设延误原因探析》(《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李文耀、王成林之文《近代中国农民对铁路态度的变化》(《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归咎于外因的有宓汝成所著文《中国产业近代化为什么徘徊不前——以中国铁路的建设和运营(1895—1927年)为中心作一试探》(《中国经济史研究》1996年第1期)。铁路外债: 丁永刚在《论近代清政府建设中的外债问题》(《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一文中,将清政府借用外债修铁路的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甲午战前、甲午到《辛丑条约》、《辛丑条约》到辛亥革命前。借债筑路符合历史趋向,功不可没,不应片面地认定是“卖国主义”行经。张九洲也著有《论甲午战后清政府的铁路借款》(《史学月刊》1998年第5期)一文,类之。孔永松、蔡佳伍之文《晚清铁路外债述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8年第1期)将清政府借外债修路划分为四个阶段:1881年唐胥铁路的修成到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1895年到1903年颁布《铁路简明章程》,1903年到1911年5月10日颁布铁路干线国有政策,1911年5月10日到10月10日武昌起义;外债的类别有筑路、赎路、路政借款三种;借款抵押有一个从以路为抵向以地方厘金税捐抵押的转变。基于解读近代国人外债观的努力,马陵合著文《经济民族主义的悖论——关于近代中国对铁路外债认识历程的思考》(《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以经济民族主义为概念支撑,道出了外债观中的超经济性质,及其所具有的政治上的功利。否定经济民族主义,有利于理性阐释铁路外债问题。马陵合另著文《略论清季东北铁路外债的超经济特质——以均势外交为中心》(《历史教学》2003年第10期)、《晚清铁路外债观初探——以芦汉铁路为中心》(《史学月刊》2001年第6期),类此。 从外债角度重新审视芦汉铁路的收回,马陵合之文《论芦汉铁路的外债问题》(《历史教学》1996年第5期)认为其意义要打折扣。马陵合之另文《文明排外与赎路情结》(《安徽师大学报》2003年第3期)也指出:文明排外是20世纪初中国收回铁路利权的基本口号,它较集中地体现了近代国人的赎路情结,文明排外不能解决近代中国所面临的维持国权与引进外资的两难抉择。至于《潜流:清季对铁路外债的重新估价》(《江汉论坛》2003年第11期)一文,马陵合的主体意思是:晚清最后几年,收回利权运动趋于式微。而从经济学理角度就债论债,肯定借款筑路的积极作用,逐渐为人注意。只是它的声音是微弱的,难以得到社会更多的认同。清季对铁路外债的部分认同,应是近代中国在维护主权与利用外资之间难以取舍的真实体现。在借款模式方面的研究中,马陵合著文《“浦口条件”:近代中国铁路借款模式的变与不变》(《中国经济史研究》2003年第1期),以1908年中国与英、德签定的、以地方税捐为担保而非以路作抵的《津浦铁路借款合同》为研究对象,集中论述了学界忽视的有关条约的运用情况及其如何被弃用等问题。从政策角度研究外债,王致中之文《论晚清铁路外债国家政策的确立》(《上海铁道大学学报》2000年第7期)认为:晚清铁路外债国家政策的确立,时在甲午战败之后。决策背景为筹筑卢汉铁路,铁路发展定为国家“实政图强”要务,但国库“点金乏术”,商资筹招落空,铁路资金来源仅有外债外资一途。政策要点乃“洋债”由国家铁路总公司统筹,路借路还,以路作抵,拒招洋股,“路权仍属于我”。 二、铁路与地方的区域史式探析 铁路与地方的关系研究,属于个案式、区域式的史学研究。京汉铁路作为晚清时期修筑的第一大动脉,此前学界已予以较多注目,对此,田伯伏从直隶采煤业人手,著文《京汉铁路与直隶沿线近代采煤业的起步》(《河北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分析了京汉铁路修建对直隶煤矿业如井陉、临城、磁州等的影响,指出铁路作用体现在运输速度的提高和运费的降低扩大了煤的销售市场,此外,铁路本身就是煤的固定消费者。我国近代的铁路网是以北京为中心的,苏生文著文《晚清以北京为中心的铁路网的形成》(《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2001年第1期),针对这一问题做了专题研究,该文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修路风气已经大开,清政府在北方地区修筑了京奉铁路、京汉铁路、京张铁路和津浦铁路四条主干线和一些支线,构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铁路网。 西北铁路发展在近代属于落后地区,有关研究注意到了这一问题。赵志龙著文《近代西北铁路规划述论》(《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认为,从晚清到民国,西北铁路规划经历了一个内容由简到繁,地位由次要到主要的发展过程,西北铁路的重要性已成为共识。任军利著文《铁路与近代陕西的商品经济》(《宝鸡文理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主要分析了铁路所导致的陕西经济变化。 正太铁路是山西近代第一条铁路,自如雪之文《正太铁路建筑始末》(《广西师大学报》1997年增刊),阐述了该路建设过程中的艰难历程,并指出其对山西经济的影响如下:运输量很大且逐年递增,收益可观屡有盈余,促进了工厂的建立。 滇越铁路对封闭的云南来说,高势能的影响之大可以相象。顾继国、杨金江合著《滇越铁路与云南近代进出口贸易》(《云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指出:滇越铁路开通后,云南形成了与世界资本主义相联系的、相对独立于国内市场的云南地方市场。王文成也著文《滇越铁路与近代云南对外贸易——兼谈云南与东南亚间的通道建设和经济技术合作》(《经济问题探索》1994年第1期)做了相似的分析。而张轶群之文《滇越铁路的历史记忆——滇越铁路沿线的近代铁路社区建筑初探》(《小城镇建设》2003年第4期),则以建筑为视点。 广西铁路的发展,绅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此,陈志波著文《绅商与近代广西经济》(《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指出其具体表现有二:首先,从领导力量上看,政府虽然是名义上的领导者,但直接操作各项具体事务的却是绅商;其次,从路款的认集的比例来看,绅商认集的路款占绝大部分。专论龙州铁路的有朱从兵之文《广西龙州铁路筹建始末》(《广西师大学报》1998年第4期)。 南浔路是近代江西第一条商办铁路,杨会清之文《略论南浔铁路兴衰的历史命运》(《抚州师专学报》2001年第1期),分析了筑路过程中在筹款、技术、时局等诸多方面的困难,运营中有关会计制度、股东大会制度等内部管理改革,及对汀西经济产业结构变化的促进作用。 沪宁铁路乃清末最为重要的铁路之一,对此,高志斌、王国平合著《晚清政府借外债修筑沪宁铁路述论》(《江海学刊》2000年第3期)阐释了借外债的原因、经过及民众抵制情形。除了上引文之外,还有其它一些文章,其中有粗涉上海铁路发展的(刘华明:《近代上海地区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工具的变迁(1840—1949)》,《史学月刊》1999年第3期),有谈论铁路与晋商兴衰关系的(谢元鲁:《明清北方边境对外贸易与晋商的兴衰》,《四川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有探讨铁路对移民的助力的(周春英:《浅析近代华北移民大规模迁居东北的社会背景》,《荷泽师专学报》2000年第3期),有研究铁路促进城市发展的(王杉:《简析近代东北城市的兴起》,《辽宁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段光达:《哈尔滨早期城市特点刍议》,《北方文物》1994年第2期;纪凤辉、张翠华:《哈尔滨近代城市的特点与作用》,《黑龙江社会科学》1994年第4期),有介绍铁路股票的(夏详烈:《清代川汉铁路股票》,《中国钱币》1998年第3期)。 三、关键人物与铁路发展 与铁路发展有关的近代人物主要有李鸿章、张之洞、孙中山、詹天佑、刘铭传、盛宣怀、容闳等。在研究李鸿章与近代铁路的文章中,余明侠所著《李鸿章在中国近代铁路史上的地位》(《徐州师院学报》1994年第3期)论述的较为全面。该文认为,李鸿章在修建铁路问题上的认识,从1863—1867年的短短四年间,经历了严词拒绝、朦胧认识、正确了解和坚决实践等四个阶段。李鸿章不顾谤议丛集,独开风气之先,主张利用西方技术但必须权自我操,初步规划了铁路干路蓝图,执着不渝兴修铁路,于此可知,李鸿章在中国近代铁路史上的贡献是不容抹杀的。此外,余明侠另著有《李鸿章和甲午战争前后的铁路建设——兼论洋务运动在甲午战后的新发展》(《江苏社会科学》1994年第6期)一文,类之。从铁路外债角度研究李鸿章的文章有马陵合之文《论甲午前借债筑路的开启及其困境——兼评李鸿章的铁路外债观》(《安徽史学》2002年第1期)。相形亦肯亦否李鸿章的文章也有一些,如周辉湘之文《李鸿章与中国铁路业的开创》(《湖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在肯定了李于凇沪铁路谈判中维护国家利益、首倡自建铁路的同时,指出:李鸿章在19世纪80年代中法谈判中及之后的思想开始向出让路权转变,其借债修路思想损害了国家利益。此外,筑路也有发展个人实力的意图。类似的文章有赵东喜之文《论李鸿章与近代中国铁路的兴办》(《河南职业技术师院学报》2000年第1期)、朱从兵之文《李鸿章与中东铁路》(《徐州师大学报》1998年第1期)、《试论李鸿章在中国铁路史上的地位》(《玉林师专学报》1997年第4期)。从总体上研究张之洞的文章有吴剑杰之文《张之洞与近代中国铁路》(《武汉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该文认为,真正能从开发利源以振兴经济的高度认识铁路的近代化价值的,张之洞是第一人,铁路成为他一生最后20年的生命主题。此外,陈晓东也著文《张之洞与晚清铁路》(《铁道师院学报》1994年第3期)对张之洞发展铁路的贡献作了介绍。具体研究张之洞的文章有朱从兵之文《粤汉路权赎回后张之洞的自建主张与实践》(《广西师大学报》1999年第3期)、吴剑杰之文《论张之洞湖广任内的外才引进》(《武汉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将李鸿章与张之洞联系起来予以研究是有益的探索,这方面的文章有周辉湘所著《李鸿章和张之洞与近代中国铁路建设论略》(《长沙电力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研究孙中山与铁路的文章有数篇,之一是朱从兵所著《孙中山对近代世界铁路的认知述论》(《学术论坛》2003年第5期),该文认为:由于第二次现代化大浪潮时期美国的铁路建设速度最快,孙中山对近代世界铁路的认知以美国为主。他对近代世界铁路的发展大势、基本成就、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建设与管理体制或经验等方面均有一定的认识,其认知水平超出了他以前的中国近代的其他先进人物。之二是冯君之文《论孙中山铁路建设的战略构想》(《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此外,朱从兵另有文《铁路建设与民生主义——民元孙中山铁路建设思想新探》(《学术论坛》2002年第5期)以铁路与民生的关系为视点,来探悉民元孙中山的铁路思想。詹天佑在近代中国铁路史上,如同秋瑾在近代妇女史上一样,是不可或缺的人物,也很值得研究。以往人们多注目于京张铁路的独立筑造,而经盛鸿等则着意于其他方面的内容,其著文《詹天佑与清末民办川汉铁路》(《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詹天佑与辛亥革命》(《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指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在中国近代铁路建设中,不仅开创了中国独立造路的奇迹,建成了震惊世界的京张铁路,而且率先支持在20世纪初兴起的民办铁路事业,并亲自主持艰险异常的民办川汉铁路。当清廷在1911年5月颁布铁路干线国有政策后,他勇敢地支持保路运动,进而支持辛亥革命。这是他对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又—伟大贡献。关于刘铭传在台湾修筑铁路问题,陈九如著文《刘铭传与台湾铁路近代化》(《安徽师大学报》2002年第1期)指出:刘铭传从御侮图强的目的出发,力主修筑台湾铁路,妥善解决资金短缺和技术力量不足的难题。台湾铁路的兴筑,便利了台湾的交通,促进了台湾的开发,传播了近代化观念。刘铭传在台湾近代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盛宣怀是近代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的关键人物,吕锡生著文《盛宣怀传略》(《无锡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第1期)涉及到了这一问题。关于容闳的影响,陈汉才之文《容闳的留学教育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华南师大学报》1998年第6期)主要强调了他对铁路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

国内外高铁现状以及高铁特点简介1964年,日本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并以时速210km/h投入商业运营。由于修建高速铁路可以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高速铁路的辉煌业绩深受世人瞩目,法国也及时发展了独具特色的可能是目前唯一没有任何盈利色彩而享誉世界的法国产品TGA高速技术,并在1981年率先建成西欧第一条高速铁路。从此TGV一直牢牢占据高速轮轨的速度桂冠,目前的纪录是2007年创下的4 公里/小时。欧洲有关部门做出的长远规划是到2015年,全欧高铁铁路总长达到3万公里,其中新建段9100公里,约占30%。 紧接日法之后,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都相继修建了高速铁路。并且德国研制独自的ICE(Intercity-Express)机车,美国研制了具有美国特色的Acela。从1972年以后,又相继出现了磁悬浮和摆式列车,而其中的摆式列车由于其性价比较高,有可能是一种在大规模成熟铁路网基础上完成提速的高速铁路技术。 我国的高速铁路研发及建设均起步较晚,但是我国高速铁路建设近几年的发展速度有目共睹,从2008年8月1日我国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到之后的武广高速铁路、郑西铁路等高速铁路的开工建设及投入运营,我国高铁建设一直得到国家大力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特别是在过去两年,我国多项高铁建设项目开工并建成投产,宁波~台州~温州、温州~福州、福州~厦门等客运专线相继建成通车,特别是世界上里程最长、时速350公里、全长6公里的武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成为中国高速铁路的又一里程碑。 高速铁路在不长的时期内之所以能取得如此的发展势头,根本原因是基于轮轨系的高速技术充分发挥了既先进又实用的特点,特别是在中长距离的交通中的独特优势。实践表明,高速铁路已是当代科学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的象征。高速铁路虽然源于传统铁路,但借助于多项高新技术已全面突破常规铁路的概念,已形成一种能与既有路网兼容的新型交通系统。同时高铁还具有一些其他列车无法比拟的优点:(1)输送能力大:目前各国的高速铁路几乎都能满足最小行车间隔4分钟及其以下(日本可达3分钟)的要求。(2)速度快:法国、日本、德国、西班牙和意大利高速列车的最高运行时速分别达到了300公里、300公里、280公里、270公里和250公里。如果作进一步改善,运行时速可以达到350~400公里。(3)安全性好:高速铁路由于在全封闭环境中自动化运行,又有一系列完善的安全保障系统,所以其安全程度是任何交通工具无法比拟的。(4)受气候变化影响小,正确率高:高速铁路全部采用自动化控制,可以全天候运营,除非发生地震。由于高速铁路系统设备的可靠性和较高的运输组织水平,可以做到旅客列车极高的正点率。(5)方便快捷:高速铁路一般每4分钟发出一列车,日本在旅客高峰时每3分半钟发出一列客车,旅客基本上可以做到随到随走,不需要候车。(6)能源消耗低:如果以“人/公里”单位能耗来进行比较的话。高速铁路为1,则小轿车为5,大客车为2,飞机为7。(7)环境影响好(8)经济效益好:高速铁路投入运行以来,倍受旅客青睐,其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日本东海道新干线开通后仅7年就收回了全部建设资金,自1985年以后,每年纯利润达2000亿日元。德国ICE城市间高速列车每年纯利润达7亿马克。法国TGV年纯利润达44亿法郎。

没提供足够的素材,建议提供5-6篇范本

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论文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开始对高速铁路的设计建造技术、高速列车、运营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组织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并进行了广深铁路提速改造,修建了秦沈客运专线,实施了既有线铁路六次大提速等。2002年12月建成的秦皇岛至沈阳间的客运专线,是中国自己研究、设计、施工、目标速度200公里/小时,基础设施预留250公里/小时高速列车条件的第一条铁路客运专线。自主研制的“中华之星”电动车组在秦沈客运专线创造了当时“中国铁路第一速”——5公里/小时。经过十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国铁路通过技术创新,在高速铁路的工务工程、高速列车、通信信号、牵引供电、运营管理、安全监控、系统集成等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铁技术体系,总体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高速铁路的发展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而且它的发展也是越来越迅速,速度也是非常很快的。

1、预备阶段1998年5月,广深铁路电气化提速改造完成,最大设计速度为每小时200公里。为研究在中国既有线上采用摆式列车提速高速铁路的可行性,广深铁路于同年8月率先使用租赁给瑞典的X2000型摆式高速动车组。由于上世纪90年代采用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广深铁路被认为是中国从既有线路向高速铁路转变的开端。2、过渡阶段中国铁路高速化的过渡始于1999年兴建的秦沈客运专线,全长404公里,本线于2003年开通运营。200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历史上第一个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规划了“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网12条以上,千里之行,勇往直前。2008年2月26日——铁道部与中国科技部签署计划,共同开发运营时速380公里的新一代高速列车。3、走出国门中国已经成功拥有世界先进的高铁集成技术、施工技术、装备制造技术和运营管理技术,它有实力集体出海,可以挑战任何竞争对手。中国有1300多辆高速列车,是世界上高速列车数量最多的国家。扩展资料: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规划:2007年11月,国家批准了《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到2020年,铁路网总规模达到12万公里以上,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50%和60%。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通过建设京沈、商合杭、京张、南昌至赣州等客运专线,建成与京沪、京广、京哈沿海、陇海、太青、沪昆、沪汉蓉为主骨架的“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同时,黔广、合肥等高铁延长线也已建成联络线。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高速铁路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高速铁路网

12月3日,中国自主研发的“和谐号”CRH380高速动车组列车在京沪高铁枣庄至蚌埠段试验运行最高时速达1公里。这是中国铁路创造的世界纪录,更是世界铁路发展史上值得书写的重要章节,因为,高速铁路是人类文明与智慧的宝贵结晶,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有力支撑。   目前,中国高速铁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运营管理体系,确保了运营持续安全,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提供了安全、快捷、舒适、经济的运输服务,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如今,中国铁路每天开行“和谐号”高速动车组列车1000多列,发送旅客近百万人。而且高速铁路开通后,既有铁路通道的货运能力得到了巨大释放,为实现货运增量、丰富货运产品体系、提升货运服务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人在建设和发展高速铁路的历史进程中,不仅在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在营业里程上不断快速扩展,而且锤炼了“勇攀科技高峰,争创世界一流”的高速铁路精神,形成了以“运行高速度、安全高可靠、服务高品质”为基本内涵的高速铁路文化体系。   作为带动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速铁路不仅大大加快了中国铁路现代化建设进程,而且对国家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产生了积极影响,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是加快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助推器。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历史起点   在中国,铁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铁路取得了长足进步,为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与其他行业相比,铁路发展相对滞后,运输能力严重不足,“一票难求、一车难求”的现象十分突出,铁路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从世界范围看,速度作为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某种运输方式或某种交通工具的兴衰。铁路自诞生以来,正是由于它在运输速度和运输能力上的巨大优势,才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成为世界各国交通运输的骨干,极大地推动着社会进步和历史进程。曾几何时,由于忽视了普遍提高行车速度,铁路在速度方面的优势迅速缩小,甚至消失。速度慢成了阻碍铁路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铁路以高速客运为突破口开始了新一轮的复兴。高速铁路的问世,使一度被人们称为“夕阳产业”的铁路焕发了青春,出现了新的生机。客运高速化是世界铁路发展的趋势。在许多国家,越来越多的旅客把乘坐舒适便捷的高速列车作为出行的首选。   建设现代化的中国铁路,必须在速度上“突出重围”。高速铁路具有速度快、运量大、节约土地、节能环保等明显优势。发展高速铁路,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于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作用。 2003年,中国政府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做出了加快发展铁路的重要决策,中国铁路进入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七年来,铁路系统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立足中国国情和路情,着眼快速扩充铁路运输能力、快速提升铁路技术装备水平,中国铁路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高速铁路、机车车辆、高原铁路、既有线提速、重载运输等技术迈入世界先进行列,运输效率世界第一,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高速铁路的发展成就。中国铁路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我国高速铁路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由追赶者到引领者的历史性跨越。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规划,是2004年1月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确定的。《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建设高速铁路2万公里以上。 2008年,中国政府根据我国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需要,对《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进行了调整,确定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建设高速铁路6万公里以上。   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国高速铁路发展以“四纵四横”为重点,构建快速客运网的主要骨架,形成快速、便捷、大能力的铁路客运通道,逐步实现客货分线运输。   “四纵”:一是北京~上海高速铁路,全长1318公里,贯通环渤海和长三角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二是北京~武汉~广州~深圳(香港)高速铁路,全长2350公里,连接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三是北京~沈阳~哈尔滨(大连)高速铁路,全长1612公里,连接东北和关内地区;四是上海~杭州~宁波~福州~深圳高速铁路,全长1650公里,连接长三角、东南沿海、珠三角地区。   “四横”:一是青岛~石家庄~太原高速铁路,全长906公里,连接华北和华东地区;二是徐州~郑州~兰州高速铁路,全长1346公里,连接西北和华东地区;三是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成都高速铁路,全长1922公里,连接西南和华东地区;四是上海~杭州~南昌~长沙~昆明高速铁路,全长2264公里,连接华中、华东和西南地区。同时,以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以及辽中南、山东半岛、中原地区、江汉平原、湘东地区、关中地区、成渝地区、海峡西岸等经济发达和人口稠密地区为重点,建设城际高速铁路,覆盖区域内主要城镇。 2004年4月,中国国务院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铁路机车车辆装备问题,形成了《研究铁路机车车辆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提出加快我国铁路机车车辆装备现代化总体要求“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其中引进时速200公里以上高速动车组技术就是其中的主要内容。中国发展高速铁路的帷幕就此拉开。   虽然在上世纪90年代,国家就在论证建设高速铁路的可行性,对世界高铁技术的追踪可能还要早一些。但是,中国高铁发展的真正起点是在2004年,以中国国务院召开的两次关于铁路的重要会议并通过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与《研究铁路机车车辆有关问题的会议纲要》为标志。   经过紧张有序的前期准备工作,一大批高速铁路开工建设。 2005年6月11日,石家庄至太原铁路高速铁路开工,设计时速250公里,这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第一条开工建设的高速铁路。 2005年6月23日,设计时速350公里的武汉至广州高速铁路开工建设,这是中国第一条长大干线的高速铁路。 2005年7月4日,北京至天津城际铁路开工,这是中国第一条高速城际铁路。……   中国铁路跨入高速时代 2006年11月10日—16日,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进行综合牵引试验。试验数据表明:中国铁路已经掌握既有线提速到时速200—250公里的整套技术,既有线提速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2007年4月18日,第六次大提速正式实施,在京哈、京沪、京广、陇海、沪昆、胶济、广深等既有繁忙干线大量开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时速200公里至250公里“和谐号”高速动车组列车。这标志着中国铁路一举进入高速时代。   中国铁路提速后,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大幅度提高。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全国铁路客运量、货运量、总换算周转量分别达到25亿人、2亿吨、33118亿换算吨公里,比2002年分别增长4%、6%、6%。   ——旅客运输产品优化。在大城市群内和不同区域的中心城市间大量开行时速200—250公里“和谐号”高速动车组列车,增开一站直达和夕发朝至列车。旅客列车运行时间较1997年第一次大提速前普遍压缩一半以上,最高运行时速达到了250公里,提速铁路列车最小追踪间隔达到5分钟。   ——货物运输产品优化。丰富列车运输产品,开行5000—6500吨级重载货物列车和双层集装箱列车以及货物直达列车、双层集装箱列车和行包专列。提速铁路货物列车最小追踪间隔达到6分钟。   ——运营管理技术创新。建立了中国高速铁路运营管理体系,在运输管理模式、固定设备维修、动车组检修运用、调度指挥、客运服务等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运营管理技术实现重大创新,实现了中国高速铁路安全可靠、运营有序、服务优质、管理一流。   ——调度指挥水平提高。适应“和谐号” 高速动车组列车公交化和大密度开行的模式,开发并广泛采用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CTC),全面实现了运输调度集中统一指挥。   ——设备维护安全可靠。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检测列车每10天对固定设备进行一次综合检测,日常采用轨检车、探伤车、网检车等先进检测设备进行不间断检查检测。   ——检修基地设施完善。建立了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成都六大动车组列车检修基地和39个动车组列车运用所,负责动车组列车的高级修程检修和日常维护检修。   ——客运服务以人为本。按照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全面改进服务方式,努力满足乘客多样化需求。自主设计开发了适应大客流量、响应时间短、系统安全性高的综合客运服务系统,推行自助化、智能化服务,列车保洁、餐饮实行专业化管理。   在对既有铁路干线实施提速的同时,建设新的高速铁路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经过紧张的施工建设,从2008年开始,一大批新建的高速铁路陆续投入运营。   ——北京至天津城际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高速铁路是中国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起点站为北京南站,终到站为天津站,全长120公里。2008年8月1日通车运营,运营时速达350公里,列车直达运行时间30分钟,列车最小追踪间隔为3分钟。令人振奋的是,2008年6月24日,CRH3型“和谐号”高速动车组列车在京津城际高速铁路试验运行中创造了时速3公里的纪录。这条铁路的设计、建设和运营,全面贯彻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大量采用“以桥代路”,桥梁长度占到线路总长的87%,不仅大大提高了线路基础稳固程度,有效减少了铁路对沿线城镇的切割,更重要的是节省了大量土地。“和谐号”高速动车组列车全部采用再生制动。北京南站、天津站设计了超大面积的玻璃穹顶,在各层地面还做了透光处理,充分利用自然光照明,采用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充分利用了太阳能。在铁路的设计建设过程中,同步实施了桥下植被绿化、边坡绿色防护等措施,既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又绿化美化了沿线环境。对全线的桥梁、站房、雨棚、站区等建筑,首次进行了“景观设计”,力求与既有建筑和谐相融。安装了声屏障,有效降低了噪音污染。京津城际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营,取得了一系列技术创新成果,为形成中国高速铁路技术标准体系奠定了基础,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开通之后,两地“同城化”效应明显,有力地拉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   ——武汉至广州高速铁路。起点站为武汉站,终到站为广州南站,全长6公里。2009年12月26日通车运营,运营时速350公里,列车直达运行时间3小时08分钟。全线共设18座车站,正线大中桥691座、隧道226座,桥隧比例达7%。在武广高速铁路试运行的时候,两列重联的“和谐号”高速动车组列车创造了时速3公里的世界新纪录。   ——郑州至西安高速铁路。起点站为郑州站,终到站为西安站,全长505公里。2010年2月6日通车运营,运营时速达350公里,列车直达运行时间1小时48分钟。郑州至西安高速铁路是我国第一条建设于湿陷性黄土地域的高速铁路。   ——上海至南京城际高速铁路。起始站为上海虹桥站,终到站为南京站,全长301公里。2010年7月1日通车运营,运营时速达350公里,列车直达运行时间1小时13分钟。上海至南京高速铁路是目前中国开通运营的站点最密集、站间距最小、行车密度最高的高速铁路。   ——上海至杭州高速铁路。起点站为上海虹桥站,终到站为杭州东站,全长202公里。这条高速铁路全线共设9个车站,2010年10月26日通车运营,列车直达运行时间45分钟。除了一批运营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陆续通车运营以外,中国还新建了一大批时速250公里的高速铁路。   ——合肥至南京高速铁路。合宁高速铁路是中国第一条新建时速250公里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有砟轨道高速铁路。起点站为合肥站,终到站为南京站,全长123公里。2008年4月18日通车运营,2008年8月1日开行“和谐号”高速动车组列车,列车直达运行时间54分钟。   ——青岛至济南高速铁路。起点站为青岛站,终到站为济南站,全长362公里。2008年12月20日通车运营,运营时速达250公里,列车直达运行时间2小时50分钟。   ——合肥至武汉高速铁路。起点站为合肥站,终到站为汉口站,全长333公里。2009年4月1日通车运营,“和谐号”动车组列车运营时速250公里,列车直达运行时间1小时55分钟。   ——石家庄至太原高速铁路。起点站为石家庄北站,终到站为太原站,全长231公里。2009年4月1日通车运营,运营时速250公里,列车直达运行时间59分钟。其中,全长8公里的太行山隧道为中国最长的铁路山岭隧道。   ——宁波至台州至温州高速铁路。北起宁波站,南经温州市瓯海站与温福铁路相连,全长282公里,列车直达运行时间1小时12分钟;2009年9月28日通车运营,运营时速达250公里。   ——温州至福州高速铁路。起点站为温州南站,终到站为福州站,全长298公里,列车直达运营时间1小时15分钟。2009年9月28日通车运营,运营时速250公里。甬台温和温福高速铁路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最早建成、同期建设标准最高的有砟轨道高速铁路。   ——福州至厦门高速铁路。起点站为福州南站,终到站是厦门站,全长9公里。2010年4月26日通车运营,运行时速250公里。福州至厦门高速铁路北接长三角经济板块,南接珠三角经济发达区,使长三角、珠三角与海峡西岸经济区三大经济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铁路“瓶颈”制约问题。   ——南昌至九江高速铁路。起点站为九江站,终到站为南昌站,全长132公里,2010年9月20日通车运营,运营时速250公里,列车直达运行时间45分钟。   ——成都至都江堰高速铁路。起点站为成都站,终到站为青城山站,全长65公里。2010年5月12日通车运营,最高时速为220公里,共设15个车站,线路与地铁同站台换乘,是中国第一条市域高速铁路。   目前,中国高速铁路的营业里程已经达到7531公里,是全世界高铁运营里程最长的国家。运营状况总体很好。一是设备质量可靠。无论是线路基础、通信信号、牵引供电等固定设备,还是动车组等移动设备,质量稳定,运行平稳。二是运输安全稳定。高速安全保障体系日趋完善,职工队伍素质过硬,保持了良好的安全记录,没有发生旅客伤亡事故。三是经营状况良好。高速铁路受到广大旅客的青睐,市场需求旺盛。高速铁路为人民群众创造了美好生活的新时空,赢得了大家的赞誉。   中国加快高速铁路建设,是科学发展的时代要求。高速铁路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新的运输方式,具有极为明显的优势。在运行速度上,最高时速可达350公里,堪称陆地飞行;在运输能力上,一个长编组的列车可以运送1000多人,每隔3分钟就可以开出一个列车,运力强大;在适应自然环境上,高速列车可以全天候运行,基本不受雨雪雾的影响;在列车开行上,采取“公交化”的模式,旅客可以随到随走;在节能环保上,高速铁路是绿色交通工具,非常适应节能减排的要求。正因为如此,高速铁路正在为国家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有利于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当前,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时期。高速铁路对于保证城镇人口的大量流动,实现中心城市与卫星城镇的合理布局,发挥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化相邻城市的“同城”效应,具有重要作用。   ——有利于推动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高速铁路大大缩短了各区域间和城乡间的时空距离,促进了区域间、城乡间劳动力尤其是人才、信息等要素的快速流动,带动相关产业由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的转移。   ——有利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节能减排是当今世界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发展高速铁路,可以节省大量土地,节约大量能源尤其是宝贵的石油资源,可以大量减少碳排放。   ——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高速铁路不仅是高新技术的集成,而且产业链很长,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高速铁路为旅游业的发展也提供了极大便利,对于提高中国第三产业的比重产生了重要作用。   ——有利于释放中国铁路的货运能力。高速铁路网建成之后,中国铁路繁忙干线可以实现客货分线运输,把既有线的能力腾出来,发展货物运输,极大地释放了既有线货运能力,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充足的货运保障。展望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未来按照质量、安全、工期、投资效益、环境保护、技术创新“六位一体”和建设绿色铁路的要求,中国正在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地推进大规模高速铁路建设。   ——北京至上海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起点站为北京南站,终到站为上海虹桥站,全长1318公里,共设24个车站,贯穿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7省市,连接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沿线7省市人口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经济总量占全国的40%。2008年4月18日开工建设,预计列车最高运营时速将达到380公里,全程直达运行时间4小时。这条铁路跨越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水系,工程地质复杂,全线桥梁244座、隧道21座,桥隧长度占全线正线长度的81%,无砟轨道线路约1298公里。京沪高速铁路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标准最高、速度最快的高速铁路。这条铁路的重点控制性工程之一——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全长273公里,是中国首座按六线轨道设计的铁路大桥,也是世界上设计荷载最大的高速铁路桥。大桥主桥为两联连续钢桁梁和六跨连续钢桁拱桥,通航净空32米,能够确保万吨级船舶顺利通航。丹阳至昆山特大桥全长164公里,是世界铁路最长的桥梁,所经地区软土分布广泛,除少数特殊跨度外,大量采用32米箱梁结构。   ——北京至哈尔滨高速铁路哈尔滨至大连段。京哈高速铁路哈大段起点站为大连站,终到站为哈尔滨站,全长904公里。2007年8月23日开工建设,预计列车直达运行时间2小时。共设24个车站。全线桥梁162座、隧道8座,桥隧长度占全线正线长度的42%。哈大高速铁路是在北纬42度以北严寒地区修建的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   ——北京至广州高速铁路北京至武汉段。京广高速铁路京汉段起点站为北京西站,终到站为武汉站,全长1125公里。北京至石家庄段2008年10月8日开工建设,石家庄至武汉段2008年10月15日开工建设。全线共设20个车站,正线桥梁236座、隧道39座,桥隧长度占全线正线长度的6%,无砟轨道线路约1107公里,是北京至广州高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南东环高速铁路。海南东环高速铁路起点站为海口站,终到站为三亚站,2007年9月开工建设。   ——贵阳至广州高速铁路。贵广高速铁路起点站为贵阳站,终到站为广州站,全长857公里。2008年10月开工建设。   ——南京至杭州高速铁路。宁杭高速铁路起点站为南京站,终到站为杭州站,全长249公里。2008年12月开工建设。   ——南宁至广州高速铁路。南广高速铁路起点站为南宁站,终到站为广州南站,全长356公里。2009年3月开工建设。   ——兰州至乌鲁木齐第二双线高速铁路。兰州至乌鲁木齐第二双线起点为兰州站,终到站为乌鲁木齐站,全长1776公里。2010年1月开工建设。   ——大同至西安高速铁路。大西高速铁路起点站为大同站,终到站为西安站,全长678公里。2010年3月开工建设。   ——合肥至福州高速铁路。合福高速铁路起点站为合肥南站,终到站为福州站,全长810公里。2010年4月开工建设。   ——上海至昆明高速铁路杭州至昆明段。沪昆明高速铁路杭州至昆明段起点站为杭州站,终到站为昆明站,全长2091公里。2010年4月开工建设。   此外,一批城际高速铁路也正在建设中。目前,中国在建城际高速铁路总长1427公里,主要分布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半岛、江汉平原、中原及成渝等地区。   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工程建设进度,到2012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1万公里以上,其中新建高速铁路达到3万公里。   届时,北京~上海、哈尔滨~大连、北京~石家庄、石家庄~武汉、广州~深圳、南京~杭州、杭州~宁波、天津~秦皇岛、蚌埠~合肥、厦门~深圳、汉口~宜昌、南京~安庆等高速铁路将建成通车,我国高速铁路网将初具规模。邻近省会城市将形成1至2小时交通圈、省会与周边城市形成半小时至1小时交通圈。北京到全国绝大部分省会城市将形成8小时以内交通圈,例如,1小时内能到达天津、石家庄等城市;2小时能到达郑州、济南、沈阳、太原等城市;3小时能到达南京、合肥、长春、大连等城市;4小时能到达上海、杭州、武汉、西安、哈尔滨等城市。除海口、乌鲁木齐、拉萨、台北外,北京到全国省会城市都将在8小时以内。   到2015年,覆盖全国主要中心城市的“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基本建成,城镇密集地区建成城际铁路,客运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2万公里左右,其中新建高速铁路6万公里。铁路“瓶颈”制约基本消除,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明显增强。铁路在综合交通骨干地位和作用进一步突显,为国家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社会发挥重要作用。   到2020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其中,新建高速铁路将达到6万公里以上;加上其他新建铁路和既有线提速线路,我国铁路快速客运网将达到5万公里以上,连接所有省会城市和50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届时,中国发达完善铁路网将全面建成,铁路运输能力总体上能够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目标将成为现实。

中国高铁发展史论文

上铁道论坛吧。有专门的高铁板块。哪儿高手多,呵呵! 中国铁道论坛:

没提供足够的素材,建议提供5-6篇范本

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 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 通过了大学高等教育,似乎论文写作似乎已经不成为问题了。但是,仔细观察大学教育就会发现,就没有专门写作的课程。这就好像是性教育,

12月3日,中国自主研发的“和谐号”CRH380高速动车组列车在京沪高铁枣庄至蚌埠段试验运行最高时速达1公里。这是中国铁路创造的世界纪录,更是世界铁路发展史上值得书写的重要章节,因为,高速铁路是人类文明与智慧的宝贵结晶,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有力支撑。   目前,中国高速铁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运营管理体系,确保了运营持续安全,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提供了安全、快捷、舒适、经济的运输服务,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如今,中国铁路每天开行“和谐号”高速动车组列车1000多列,发送旅客近百万人。而且高速铁路开通后,既有铁路通道的货运能力得到了巨大释放,为实现货运增量、丰富货运产品体系、提升货运服务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人在建设和发展高速铁路的历史进程中,不仅在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在营业里程上不断快速扩展,而且锤炼了“勇攀科技高峰,争创世界一流”的高速铁路精神,形成了以“运行高速度、安全高可靠、服务高品质”为基本内涵的高速铁路文化体系。   作为带动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速铁路不仅大大加快了中国铁路现代化建设进程,而且对国家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产生了积极影响,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是加快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助推器。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历史起点   在中国,铁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铁路取得了长足进步,为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与其他行业相比,铁路发展相对滞后,运输能力严重不足,“一票难求、一车难求”的现象十分突出,铁路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从世界范围看,速度作为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某种运输方式或某种交通工具的兴衰。铁路自诞生以来,正是由于它在运输速度和运输能力上的巨大优势,才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成为世界各国交通运输的骨干,极大地推动着社会进步和历史进程。曾几何时,由于忽视了普遍提高行车速度,铁路在速度方面的优势迅速缩小,甚至消失。速度慢成了阻碍铁路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铁路以高速客运为突破口开始了新一轮的复兴。高速铁路的问世,使一度被人们称为“夕阳产业”的铁路焕发了青春,出现了新的生机。客运高速化是世界铁路发展的趋势。在许多国家,越来越多的旅客把乘坐舒适便捷的高速列车作为出行的首选。   建设现代化的中国铁路,必须在速度上“突出重围”。高速铁路具有速度快、运量大、节约土地、节能环保等明显优势。发展高速铁路,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于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作用。 2003年,中国政府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做出了加快发展铁路的重要决策,中国铁路进入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七年来,铁路系统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立足中国国情和路情,着眼快速扩充铁路运输能力、快速提升铁路技术装备水平,中国铁路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高速铁路、机车车辆、高原铁路、既有线提速、重载运输等技术迈入世界先进行列,运输效率世界第一,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高速铁路的发展成就。中国铁路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我国高速铁路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由追赶者到引领者的历史性跨越。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规划,是2004年1月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确定的。《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建设高速铁路2万公里以上。 2008年,中国政府根据我国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需要,对《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进行了调整,确定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建设高速铁路6万公里以上。   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国高速铁路发展以“四纵四横”为重点,构建快速客运网的主要骨架,形成快速、便捷、大能力的铁路客运通道,逐步实现客货分线运输。   “四纵”:一是北京~上海高速铁路,全长1318公里,贯通环渤海和长三角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二是北京~武汉~广州~深圳(香港)高速铁路,全长2350公里,连接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三是北京~沈阳~哈尔滨(大连)高速铁路,全长1612公里,连接东北和关内地区;四是上海~杭州~宁波~福州~深圳高速铁路,全长1650公里,连接长三角、东南沿海、珠三角地区。   “四横”:一是青岛~石家庄~太原高速铁路,全长906公里,连接华北和华东地区;二是徐州~郑州~兰州高速铁路,全长1346公里,连接西北和华东地区;三是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成都高速铁路,全长1922公里,连接西南和华东地区;四是上海~杭州~南昌~长沙~昆明高速铁路,全长2264公里,连接华中、华东和西南地区。同时,以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以及辽中南、山东半岛、中原地区、江汉平原、湘东地区、关中地区、成渝地区、海峡西岸等经济发达和人口稠密地区为重点,建设城际高速铁路,覆盖区域内主要城镇。 2004年4月,中国国务院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铁路机车车辆装备问题,形成了《研究铁路机车车辆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提出加快我国铁路机车车辆装备现代化总体要求“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其中引进时速200公里以上高速动车组技术就是其中的主要内容。中国发展高速铁路的帷幕就此拉开。   虽然在上世纪90年代,国家就在论证建设高速铁路的可行性,对世界高铁技术的追踪可能还要早一些。但是,中国高铁发展的真正起点是在2004年,以中国国务院召开的两次关于铁路的重要会议并通过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与《研究铁路机车车辆有关问题的会议纲要》为标志。   经过紧张有序的前期准备工作,一大批高速铁路开工建设。 2005年6月11日,石家庄至太原铁路高速铁路开工,设计时速250公里,这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第一条开工建设的高速铁路。 2005年6月23日,设计时速350公里的武汉至广州高速铁路开工建设,这是中国第一条长大干线的高速铁路。 2005年7月4日,北京至天津城际铁路开工,这是中国第一条高速城际铁路。……   中国铁路跨入高速时代 2006年11月10日—16日,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进行综合牵引试验。试验数据表明:中国铁路已经掌握既有线提速到时速200—250公里的整套技术,既有线提速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2007年4月18日,第六次大提速正式实施,在京哈、京沪、京广、陇海、沪昆、胶济、广深等既有繁忙干线大量开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时速200公里至250公里“和谐号”高速动车组列车。这标志着中国铁路一举进入高速时代。   中国铁路提速后,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大幅度提高。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全国铁路客运量、货运量、总换算周转量分别达到25亿人、2亿吨、33118亿换算吨公里,比2002年分别增长4%、6%、6%。   ——旅客运输产品优化。在大城市群内和不同区域的中心城市间大量开行时速200—250公里“和谐号”高速动车组列车,增开一站直达和夕发朝至列车。旅客列车运行时间较1997年第一次大提速前普遍压缩一半以上,最高运行时速达到了250公里,提速铁路列车最小追踪间隔达到5分钟。   ——货物运输产品优化。丰富列车运输产品,开行5000—6500吨级重载货物列车和双层集装箱列车以及货物直达列车、双层集装箱列车和行包专列。提速铁路货物列车最小追踪间隔达到6分钟。   ——运营管理技术创新。建立了中国高速铁路运营管理体系,在运输管理模式、固定设备维修、动车组检修运用、调度指挥、客运服务等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运营管理技术实现重大创新,实现了中国高速铁路安全可靠、运营有序、服务优质、管理一流。   ——调度指挥水平提高。适应“和谐号” 高速动车组列车公交化和大密度开行的模式,开发并广泛采用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CTC),全面实现了运输调度集中统一指挥。   ——设备维护安全可靠。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检测列车每10天对固定设备进行一次综合检测,日常采用轨检车、探伤车、网检车等先进检测设备进行不间断检查检测。   ——检修基地设施完善。建立了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成都六大动车组列车检修基地和39个动车组列车运用所,负责动车组列车的高级修程检修和日常维护检修。   ——客运服务以人为本。按照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全面改进服务方式,努力满足乘客多样化需求。自主设计开发了适应大客流量、响应时间短、系统安全性高的综合客运服务系统,推行自助化、智能化服务,列车保洁、餐饮实行专业化管理。   在对既有铁路干线实施提速的同时,建设新的高速铁路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经过紧张的施工建设,从2008年开始,一大批新建的高速铁路陆续投入运营。   ——北京至天津城际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高速铁路是中国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起点站为北京南站,终到站为天津站,全长120公里。2008年8月1日通车运营,运营时速达350公里,列车直达运行时间30分钟,列车最小追踪间隔为3分钟。令人振奋的是,2008年6月24日,CRH3型“和谐号”高速动车组列车在京津城际高速铁路试验运行中创造了时速3公里的纪录。这条铁路的设计、建设和运营,全面贯彻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大量采用“以桥代路”,桥梁长度占到线路总长的87%,不仅大大提高了线路基础稳固程度,有效减少了铁路对沿线城镇的切割,更重要的是节省了大量土地。“和谐号”高速动车组列车全部采用再生制动。北京南站、天津站设计了超大面积的玻璃穹顶,在各层地面还做了透光处理,充分利用自然光照明,采用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充分利用了太阳能。在铁路的设计建设过程中,同步实施了桥下植被绿化、边坡绿色防护等措施,既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又绿化美化了沿线环境。对全线的桥梁、站房、雨棚、站区等建筑,首次进行了“景观设计”,力求与既有建筑和谐相融。安装了声屏障,有效降低了噪音污染。京津城际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营,取得了一系列技术创新成果,为形成中国高速铁路技术标准体系奠定了基础,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开通之后,两地“同城化”效应明显,有力地拉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   ——武汉至广州高速铁路。起点站为武汉站,终到站为广州南站,全长6公里。2009年12月26日通车运营,运营时速350公里,列车直达运行时间3小时08分钟。全线共设18座车站,正线大中桥691座、隧道226座,桥隧比例达7%。在武广高速铁路试运行的时候,两列重联的“和谐号”高速动车组列车创造了时速3公里的世界新纪录。   ——郑州至西安高速铁路。起点站为郑州站,终到站为西安站,全长505公里。2010年2月6日通车运营,运营时速达350公里,列车直达运行时间1小时48分钟。郑州至西安高速铁路是我国第一条建设于湿陷性黄土地域的高速铁路。   ——上海至南京城际高速铁路。起始站为上海虹桥站,终到站为南京站,全长301公里。2010年7月1日通车运营,运营时速达350公里,列车直达运行时间1小时13分钟。上海至南京高速铁路是目前中国开通运营的站点最密集、站间距最小、行车密度最高的高速铁路。   ——上海至杭州高速铁路。起点站为上海虹桥站,终到站为杭州东站,全长202公里。这条高速铁路全线共设9个车站,2010年10月26日通车运营,列车直达运行时间45分钟。除了一批运营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陆续通车运营以外,中国还新建了一大批时速250公里的高速铁路。   ——合肥至南京高速铁路。合宁高速铁路是中国第一条新建时速250公里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有砟轨道高速铁路。起点站为合肥站,终到站为南京站,全长123公里。2008年4月18日通车运营,2008年8月1日开行“和谐号”高速动车组列车,列车直达运行时间54分钟。   ——青岛至济南高速铁路。起点站为青岛站,终到站为济南站,全长362公里。2008年12月20日通车运营,运营时速达250公里,列车直达运行时间2小时50分钟。   ——合肥至武汉高速铁路。起点站为合肥站,终到站为汉口站,全长333公里。2009年4月1日通车运营,“和谐号”动车组列车运营时速250公里,列车直达运行时间1小时55分钟。   ——石家庄至太原高速铁路。起点站为石家庄北站,终到站为太原站,全长231公里。2009年4月1日通车运营,运营时速250公里,列车直达运行时间59分钟。其中,全长8公里的太行山隧道为中国最长的铁路山岭隧道。   ——宁波至台州至温州高速铁路。北起宁波站,南经温州市瓯海站与温福铁路相连,全长282公里,列车直达运行时间1小时12分钟;2009年9月28日通车运营,运营时速达250公里。   ——温州至福州高速铁路。起点站为温州南站,终到站为福州站,全长298公里,列车直达运营时间1小时15分钟。2009年9月28日通车运营,运营时速250公里。甬台温和温福高速铁路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最早建成、同期建设标准最高的有砟轨道高速铁路。   ——福州至厦门高速铁路。起点站为福州南站,终到站是厦门站,全长9公里。2010年4月26日通车运营,运行时速250公里。福州至厦门高速铁路北接长三角经济板块,南接珠三角经济发达区,使长三角、珠三角与海峡西岸经济区三大经济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铁路“瓶颈”制约问题。   ——南昌至九江高速铁路。起点站为九江站,终到站为南昌站,全长132公里,2010年9月20日通车运营,运营时速250公里,列车直达运行时间45分钟。   ——成都至都江堰高速铁路。起点站为成都站,终到站为青城山站,全长65公里。2010年5月12日通车运营,最高时速为220公里,共设15个车站,线路与地铁同站台换乘,是中国第一条市域高速铁路。   目前,中国高速铁路的营业里程已经达到7531公里,是全世界高铁运营里程最长的国家。运营状况总体很好。一是设备质量可靠。无论是线路基础、通信信号、牵引供电等固定设备,还是动车组等移动设备,质量稳定,运行平稳。二是运输安全稳定。高速安全保障体系日趋完善,职工队伍素质过硬,保持了良好的安全记录,没有发生旅客伤亡事故。三是经营状况良好。高速铁路受到广大旅客的青睐,市场需求旺盛。高速铁路为人民群众创造了美好生活的新时空,赢得了大家的赞誉。   中国加快高速铁路建设,是科学发展的时代要求。高速铁路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新的运输方式,具有极为明显的优势。在运行速度上,最高时速可达350公里,堪称陆地飞行;在运输能力上,一个长编组的列车可以运送1000多人,每隔3分钟就可以开出一个列车,运力强大;在适应自然环境上,高速列车可以全天候运行,基本不受雨雪雾的影响;在列车开行上,采取“公交化”的模式,旅客可以随到随走;在节能环保上,高速铁路是绿色交通工具,非常适应节能减排的要求。正因为如此,高速铁路正在为国家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有利于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当前,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时期。高速铁路对于保证城镇人口的大量流动,实现中心城市与卫星城镇的合理布局,发挥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化相邻城市的“同城”效应,具有重要作用。   ——有利于推动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高速铁路大大缩短了各区域间和城乡间的时空距离,促进了区域间、城乡间劳动力尤其是人才、信息等要素的快速流动,带动相关产业由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的转移。   ——有利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节能减排是当今世界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发展高速铁路,可以节省大量土地,节约大量能源尤其是宝贵的石油资源,可以大量减少碳排放。   ——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高速铁路不仅是高新技术的集成,而且产业链很长,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高速铁路为旅游业的发展也提供了极大便利,对于提高中国第三产业的比重产生了重要作用。   ——有利于释放中国铁路的货运能力。高速铁路网建成之后,中国铁路繁忙干线可以实现客货分线运输,把既有线的能力腾出来,发展货物运输,极大地释放了既有线货运能力,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充足的货运保障。展望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未来按照质量、安全、工期、投资效益、环境保护、技术创新“六位一体”和建设绿色铁路的要求,中国正在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地推进大规模高速铁路建设。   ——北京至上海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起点站为北京南站,终到站为上海虹桥站,全长1318公里,共设24个车站,贯穿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7省市,连接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沿线7省市人口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经济总量占全国的40%。2008年4月18日开工建设,预计列车最高运营时速将达到380公里,全程直达运行时间4小时。这条铁路跨越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水系,工程地质复杂,全线桥梁244座、隧道21座,桥隧长度占全线正线长度的81%,无砟轨道线路约1298公里。京沪高速铁路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标准最高、速度最快的高速铁路。这条铁路的重点控制性工程之一——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全长273公里,是中国首座按六线轨道设计的铁路大桥,也是世界上设计荷载最大的高速铁路桥。大桥主桥为两联连续钢桁梁和六跨连续钢桁拱桥,通航净空32米,能够确保万吨级船舶顺利通航。丹阳至昆山特大桥全长164公里,是世界铁路最长的桥梁,所经地区软土分布广泛,除少数特殊跨度外,大量采用32米箱梁结构。   ——北京至哈尔滨高速铁路哈尔滨至大连段。京哈高速铁路哈大段起点站为大连站,终到站为哈尔滨站,全长904公里。2007年8月23日开工建设,预计列车直达运行时间2小时。共设24个车站。全线桥梁162座、隧道8座,桥隧长度占全线正线长度的42%。哈大高速铁路是在北纬42度以北严寒地区修建的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   ——北京至广州高速铁路北京至武汉段。京广高速铁路京汉段起点站为北京西站,终到站为武汉站,全长1125公里。北京至石家庄段2008年10月8日开工建设,石家庄至武汉段2008年10月15日开工建设。全线共设20个车站,正线桥梁236座、隧道39座,桥隧长度占全线正线长度的6%,无砟轨道线路约1107公里,是北京至广州高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南东环高速铁路。海南东环高速铁路起点站为海口站,终到站为三亚站,2007年9月开工建设。   ——贵阳至广州高速铁路。贵广高速铁路起点站为贵阳站,终到站为广州站,全长857公里。2008年10月开工建设。   ——南京至杭州高速铁路。宁杭高速铁路起点站为南京站,终到站为杭州站,全长249公里。2008年12月开工建设。   ——南宁至广州高速铁路。南广高速铁路起点站为南宁站,终到站为广州南站,全长356公里。2009年3月开工建设。   ——兰州至乌鲁木齐第二双线高速铁路。兰州至乌鲁木齐第二双线起点为兰州站,终到站为乌鲁木齐站,全长1776公里。2010年1月开工建设。   ——大同至西安高速铁路。大西高速铁路起点站为大同站,终到站为西安站,全长678公里。2010年3月开工建设。   ——合肥至福州高速铁路。合福高速铁路起点站为合肥南站,终到站为福州站,全长810公里。2010年4月开工建设。   ——上海至昆明高速铁路杭州至昆明段。沪昆明高速铁路杭州至昆明段起点站为杭州站,终到站为昆明站,全长2091公里。2010年4月开工建设。   此外,一批城际高速铁路也正在建设中。目前,中国在建城际高速铁路总长1427公里,主要分布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半岛、江汉平原、中原及成渝等地区。   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工程建设进度,到2012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1万公里以上,其中新建高速铁路达到3万公里。   届时,北京~上海、哈尔滨~大连、北京~石家庄、石家庄~武汉、广州~深圳、南京~杭州、杭州~宁波、天津~秦皇岛、蚌埠~合肥、厦门~深圳、汉口~宜昌、南京~安庆等高速铁路将建成通车,我国高速铁路网将初具规模。邻近省会城市将形成1至2小时交通圈、省会与周边城市形成半小时至1小时交通圈。北京到全国绝大部分省会城市将形成8小时以内交通圈,例如,1小时内能到达天津、石家庄等城市;2小时能到达郑州、济南、沈阳、太原等城市;3小时能到达南京、合肥、长春、大连等城市;4小时能到达上海、杭州、武汉、西安、哈尔滨等城市。除海口、乌鲁木齐、拉萨、台北外,北京到全国省会城市都将在8小时以内。   到2015年,覆盖全国主要中心城市的“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基本建成,城镇密集地区建成城际铁路,客运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2万公里左右,其中新建高速铁路6万公里。铁路“瓶颈”制约基本消除,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明显增强。铁路在综合交通骨干地位和作用进一步突显,为国家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社会发挥重要作用。   到2020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其中,新建高速铁路将达到6万公里以上;加上其他新建铁路和既有线提速线路,我国铁路快速客运网将达到5万公里以上,连接所有省会城市和50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届时,中国发达完善铁路网将全面建成,铁路运输能力总体上能够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目标将成为现实。

中国铁路的发展历史论文题目

基础写法论点的基本要求是:作者的主张看法和观点;论据基本要求是:事实论据(名人事例)和道理论据(有权威性的名言,格言,诗句和俗句);论证的基本要求是:对比说理、比喻说理和引证法。写议论文要考虑论点,考虑用什么作论据来证明它,怎样来论证,然后得出结论。它可以是先提出一个总论点,然后分别进行论述,分析各个分论点,最后得出结论;也可以先引述一个故事,一段对话,或描写一个场面,再一层一层地从事实分析出道理,归纳引申出一个新的结论。这种写法叫总分式,是中学生经常采用的一种作文方式。也可以在文章开头先提出一个人们关心的疑问,然后一一作答,逐层深入,这是答难式的写法。还要以是作者有意把两个不同事物以对立的方式提出来加以比较、对照,然后得出结论,这是对比式写法,通过对比更突显作者的观点。认真思考1.高瞻远瞩:站得高,看得远,不要就事论事。有时看上去好像没有什么,但认真分析一下还是能够发现问题。在看似没有问题的问题中发现了问题,这就是高瞻远瞩。2.见微知著:也就是说,要从报微小的事物中看到一种发展的趋势,看到一种大的事情。3.由表及里:要从表面深入到事物的本质进行分析。4.由此及彼:有时两个事物看上去没有什么联系,其实他们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你要能把他们挂起钩来。注意材料1.占有材料2.库存材料: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信息对做什么事情都很重要,也要以信息化来促进教学质量。信息是仓库,有的同学说来说去就那么几句话,就因为摄入的信息量少,所以要善于捕捉信息,占有库存材料。3.运用材料:在写作时,要对储存的材料库进行筛选,提取你所需要的材料。语言表达分析提炼出了观点,又筛选好了材料,接下来就是语言表达了。语言不在华丽,关键是准确、简洁,历来大作家们的作品看起来都不是很华丽,但却读起来琅琅上口,耐人咀嚼,而且能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就像如今我们读鲁迅的作品,一样能感到语言很优美。其实,大部分同学语言表达不成问题,主要的问题就是材料少,立意不高。

朋友: 给您几个好的网址,是有关论文的,很全! 真心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自己找找吧! 祝你好运! 中文免费论文地址集锦 一、 综合类 1、蓝之韵论文 门类较全。 2、学生大论文中心 3、蜂朝无忧论文网 门类很全。 4、论文下载中心 门类很全。 5、论文帝国 二、 教育类 1、教研论文交流中心 以中小学教育为主,基础教育、英语教学文章居多。 2、教育教学论文网 以教育论文为主,包含:语文论文 美术论文 物理论文 化学论文 英语论文 历史论文 德育论文 教学论文 数学论文 音乐论文 生物论文 自然论文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摄影论文 劳动技术 农村教育 毕业论文 素质论文 医学论文 电子电器学 思维科学 计算机论文 活动课教学 书法篆刻论文 创新教育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 西部教育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3、教育论文 -/asp 4、中国园丁网论文大观 5、北大附小学校教师的文章: 三、 专业类 1、优秀论文杂志 以科技类为主。 2、论文资料网 以财经经济管理类为主。 3、法律图书馆 -/ 文如其名。 4、法学论文资料库 -/lw/ 文如其名。 5、中国总经理网论文集 6、mba职业经理人论坛 7、中国农业在线-农业论文 8、体育论文 9、财经学位论文下载中心 10、公开发表论文_深圳证券交易所 11、中国路桥资讯网论文资料中心 12、论文商务中心 13、法律帝国: 四、 论文写作教学类 1、学术论文 其实是学术论文的写作网站。 五、 博硕士论文 1、论文统计 实际上就是万方的论文统计。 2、台湾博硕士论文咨讯网 3、北京大学学位论文样本收藏 4、学位论文 (清华大学)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论文中国 : 新浪论文网分类:_dir/jy/lw/ 中国论文联盟: 大学生论文库 论文资料网: 论文下载中心: 毕业论文网: 学位论文: 无忧论文网: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论文库:

针对我国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规划决策中的主要技术经济问题,本文在广泛分析国内外有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作者承担或参与的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课题和铁道部高速铁路研究课题,综合运用工程技术科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决策科学、数量经济学和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对高速客运专线的客运需求、速度目标值、建设时机、技术系统选择、国民经济评价方法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方法均为国内首次采用。为我国高速铁路规划决策的科学化、定量化提供了有益的支持工具。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在高速铁路客运市场份额研究方面,通过研究旅客对交通工具的选择行为,分析了影响旅客选择行为的经济、技术、心理和生理因素,首次将交通工具的多种技术特征引入效用函数中,建立了客运交通工具的效用评价理论;进而用多目标决策、数量经济学和统计学理论建立了交通工具市场份额分析模型。该模型从理论上避免了目前一些常用分析理论在某些交通走廊应用的误差较大甚至出现矛盾的现象。由该模型算出的客运需求变化规律与理论分析具有很好的一致,实例验证取得较好的结果。 (2)在高速铁路客运需求的长期变化规律方面,分析了社会经济发展规模、社会经济结构发展变化、信息传输技术进步等因素对社会客运需求影响,结合国内外社会经济和交通发展的统计资料,提出了社会客运需求长期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从旅客对交通工具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各种交通技术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论证了高速铁路客运市场份额和客运需求的长期变化规律并建立相应模型。以京沪线为例进行的计算表明,高速铁路客运需求的长期变化规律是:首先因经济发展规模的增长而增加,后因旅客对服务质量的要求发生变化,市场份额降低,客运需求增速减缓甚至下降。这一规律符合培育、发展、饱和和停滞的商品经济规律。 (3)在国内首次系统地通过理论研究和总结实际定线资料,研究了高速铁路速度目标值与其客运需求、工程投资、机车车辆购置费、运营支出等技术经济指标的量化关系。为我国高速铁路项目的科学化、定量化决策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基础。 (4)在速度目标值决策方面,考虑速度目标值对客运需求、土建工程投资、机车车辆购置费、运营有关支出、无关支出等基础数据的影响,以高速铁路项目的经济效益为目标,用技术经济学的理论研究速度目标值。以京沪线为例的计算结果证实了最佳速度目标值的存在。该最佳速度目标值是基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需求状况的结果,与国外发达国家的高速列车速度水平具有一定的差距。 (5)在高速铁路的建设时机决策方面,提出了以旅客对旅行时间节省的支付意愿为表征的高速铁路建设时机研究方法。以各种交通工具的技术经济特征为基础,运用本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目前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已进入建设高速铁路的合理时机。同时,以财务内部收益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分析高速铁路建设期和运营期的投入和产出,结合高速铁路市场需求长期变化规律的分析,以京沪线为例进行的计算表明:目前就是京沪高速铁路的最佳时机。上述研究结论与国内高速铁路技术的成熟性、经济发展对客货运输能力的综合要求、项目建设资金的供给条件等研究相结合,可为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时机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当然,本文算例结论的前提是各种交通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保持相对稳定。一旦某种交通工具的服务水平取得重大突破,或者有新的交通系统被引入,研究结论将可能发生变化。 (6)在铁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理论方面,本文分析了西方国家、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我国的交通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理论和方法,提出我国现行的铁路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办法中效益计算部分尚待探讨。提出了计算交通建设项目国民经济效益的新观点。并对其中一些观点提出了算法。 (7)在高速磁悬浮铁路技术经济特征分析方面,全面研究了国外高速磁浮交通系统资料,在国内首次系统地总结了高速磁悬浮铁路的线路设计理论;提出了影响通过能力和输送能力的因素和磁浮列车追踪间隔的计算方法;全面分析了高速磁悬浮铁路的工程投资、运营支出等经济特征和能量消耗、土地占用与地表破坏、交通噪声、有害物质排放、磁辐射等环境影响特征。为我国开展高速磁悬浮交通系统的工程应用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8)在高速交通技术系统比较方面,针对我国对两种技术系统的研究基础相差很大,难以进行工程应用全面对比的情况,本文从两种系统的技术原理出发,通过理论分析、试验定线和试验设计,对土建投资、列车费用和运营支出进行了比较。另外,从市场适应性角度出发,分析了两种系统的综合服务质量,以旅客平均时间价值为指标,提出了各自适应的经济发展水平。 本文提出的研究成果,可作为我国高速铁路规划中科学化、定量化决策的辅助工具。本文重点研究辅助决策的技术经济学方法,在具体应用项目的技术经济决策分析中,尚应深化研究主要基础数据,以保证模型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没提供足够的素材,建议提供5-6篇范本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