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西方文艺理论论文选题方向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8-29 20:43:58

西方文艺理论论文选题方向怎么写

什么是抓热点。抓热点是指以引起社会、地区乃至全球广泛关注的热点事件或国家的重大政策为切入点,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解释、分析的写作和文章发表过程。以本文为例,十七届五中全会的主题就是文化,自2011年底以来,文化成为政治、法律、文学、新闻、管理等各个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主题词。

西方文论主要指欧洲地区国家和美国的文论。从时间上讲,西方文论上自古希腊,即公元谦427年的柏拉图,下到十世纪中期的庞德、艾略锝和荣格等人,文论时间跨度大约二千年,这一时空内的西方文论,流派林立,主义纷呈,教材所涉及到的文论家很多,内容相当丰富,要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学好西方文论,就要求同学们一定要掌握这门功课的要点。什么是“要点”呢?他既是西方文论这门课的主要的知识点,同时还是这门课的考试出题可能的考点;它既是西方文论课程所讲授的文学理论体系的大纲,又包括一些“小”的知识,以下就把西方文论的学习要点梳理一下。一、希腊文论古希腊文论是西方文论的一个源头,教材所收的这一时期的两个文论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相当重要,学习时首先应注意以下几个较小的知识点:1、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师生关系,但二人的文论观点在很多方面都不同。2、柏拉图创立了雅典的“学园派”,亚里士多德则创立了“逍遥学派”3、柏拉图的文论观点,主要集中在他所写的《理想国》、《伊安篇》、《裴德若篇》、《大希庇阿斯篇》、《会饮篇》和《裴列布斯篇》。亚里士多德著名的文论作品是《诗学》《修辞学》和《心灵论》,由于亚氏的《诗学》在当时一度失传,因此,他对古希腊时期和古罗马时期的文论的影响,主要由他的《修辞学》这本书来担当。以下是古希腊文论的理论要点:1、柏拉图的“理念说”和“摹仿说”,柏拉图认为理念(或译“理式”)是独立于个别事物和人的意识的本真之世界,事物是理念的影子,文艺又是对现实事物的模仿,所以,文艺与理念隔着三层,是对于理念的摹仿的摹仿、影子的影子。亚里士多德反对他老师的说法,认为文艺摹仿的只是“人的行动、生活”。是现实世界及其规律,肯定文艺作品的真实性。2、“迷狂说”,柏拉图认为诗在本质上是神的产物,诗人因神灵附体进入迷狂状态,于是获得创作的灵感,进行创作。他认为诗人“不是凭技艺,而是凭神的灵感创作”。亚里士多德则把诗人创作时界定为人的理性活动,要求诗人开始创作即应有清醒的意图。3、悲剧观与净化说。柏拉图认为悲剧诗人有两大罪状,即悲剧诗人从事摹仿艺术而其作品并不显示真理;悲剧迎合人的低劣情欲。亚里士多德针对柏拉图说提出不同意见,倡导著名的悲剧净化说,他认为,人的感情流露对人身有益,悲剧“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4、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亚氏悲剧理论的悲剧定义是“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他认为悲剧具有六要素:情节、性格、思想、言词、歌曲、形象。其中亚氏认为最重要者为“情节”,其次为“性格”。5、亚里士多德的诗、史区别论:亚氏认为,历史的真实不同于诗的真实,历史叙述个别的、已经发生的式。诗摹仿“有普遍性的”及“可能发生”的事,所以比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诗描写“合情合理的不可能”古希腊文论对西方文论的影响:1、柏拉图的“理念说”影响生成了罗马时期普罗提诺的新柏拉图主义文论2、柏氏关于艺术美在物质对创作者的心灵和想象的体现的思想,成为近代浪漫主义文艺观的先驱3、柏氏关于文艺应有实用和教益的主张,开启了罗马时期贺拉斯“寓教于乐”的思路。4、柏拉图的文论中以“灵感说”对后世西方文论的影响为最大5、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为欧洲文论中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相互补充提供了根据6、亚氏的诗歌想象论对罗马时期裴罗斯屈塔拉斯提出文艺想象理论是一块奠基石7、亚氏对悲剧长度“力 以太阳的一周为限”的规定,在文艺复兴时期被意大利文论家卡斯特尔维屈罗发展为著名的“三整一律”戏剧理论法则,这一法则被西方七世纪的戏剧创作奉为圭泉8、亚氏的“净化说”在西方悲剧理论中长期是一种有着巨大影响力的理论。二、罗马时期的文论罗马文论紧承希腊文论,是古代希伯莱文明对西方文化发生影响的时期。随着基督教的建立,宗教对文论的影响变得相当大罗马文论家主要须掌握的是……(共三位)代表作及思想……罗马时期文论要点:……(共两点)罗马时期文论对西方文论的影响……(共3点)三、文艺复兴时期文论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时期文论是当时的文化复兴运动的一部分,文艺家纷纷回到古希腊寻求题材和灵感等,人本主义的价值观冲破中世纪宗教的禁锢成为此期文艺家的精神与信仰的旗帜。此期文论家值得注意的有:……(共两位)代表作及作品……文艺复兴时期文论理论要点……(共3点)文艺复兴时期文论对西方文论的影响……(共3点)……八、二十一世纪西方文论二十一世纪西方文论的总体特征:二十世纪是人类工业社会繁荣昌盛,并走向危机和衰退的时期,也是后工业社会在西方代替工业社会占据文化主流的时期。此期人类生存维度的日新月异使此期文论流派纷繁、新见迭出;文学对人的内部世界的关怀渐渐代替了人对外在生活的热情,尤其是在二十世纪下半野,文学的审丑压倒了文学的审美生活。二十世纪西方文论代表理论家和代表性理论著作: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文论):《释梦》(或译《梦的解析》《创作家与白日梦》荣格(精神分析文论):《分析心理学论文集》《心理学类型》《心理学与文论》里普斯(移情说):《空间美学和几何学、视觉的错误》《美学》马稚可夫斯基(立体未来主义):《给社会趣味一记耳光》庞德(意象派文论):《回顾》瑞恰兹(语义学派):《语言的两种用法》杜威(实用主义文论):《艺术即经验》艾略特(先锋派文论):《文学与现代世界》克罗齐(直觉说美学理论):《美学原理》罗曼·罗兰(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论):《论作家在今天社会中的作用》《人民戏剧》二十世纪西方精神分析文论1、弗洛伊德的泛性主义文论:弗洛伊德是当代西方精神分析文论的奠基人。他把人类心理分为三个区域:本能冲动(即Id,或无意识)、自我(即有意识的个性)和超我(即良知)。这三者中性生命力是人类精神的主要内容。关于文学何以有巨大的美感力量,他认为是因为文学作品写了“恋母情结”,他并且用俄狄浦斯和哈姆雷特这两个悲剧人物形象来进行分析,以证明这一情结的正确性、深刻性和普遍性。他认为文学的描写是对“恋母情结”的发泄和变相的满足。2、荣格的集体无意识文学理论:荣格本是弗洛伊德的学生,但他不满老师的泛性欲主义文论而另创新论,成为二十世纪西方精神分析文论的又一大师。他的文论观点主要是,他提出了“集体无意识”这一著名的理论,认为“集体无意识是民族的每一个成员通过遗传继承下来的种族记忆。它将人存在的当下性与人的原始根源联系提来。集体无意识或称为“原型”,表现出来是人心中的某些图像、故事和图案。荣格赞同文学的幻觉性、宗教性,甚至魔幻性这样一些传统。他认为在文学中包含着一种知识,它对现代人的异化和世俗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二十一世纪精神分析文论对西方文论的影响……马雅可夫斯基的“立体未来主义”文论……庞德的“意象主义文论”……瑞恰兹的“语义学派”文论……杜威的实用(或经验)主义文论……艾略特的“先锋派文论”……克罗齐的“直觉说”……

浅谈奥德修斯与西方古典文学的人文主义传统【摘要】广义上的“人文主义”,是滥觞于古希腊的,“关心人、尊重人”的文化追求。所谓“关心人”的核心,是要关心人的精神生活;所谓“尊重人”的关键,是要尊重人的精神存在。狭义上的“人文主义”,则是繁荣于文艺复兴的社会思潮。其核心思想不外乎重视人性、强调理性,反对以神性压抑人性、以神学贬低理性,主张以物质调和精神、以现世取代来生等。当这种文化传统落实到文学创作,相应的文学传统便应运而生——从最伟大的“悲剧”(《荷马史诗》),到最伟大的“喜剧”(《神曲》),概莫能外。  【关键词】奥德修斯;《荷马史诗》;《神曲》;人文主义   伊卡塔王奥德修斯是希腊联军的重要将领,是贯穿整部《奥德修记》始终的主要人物。他英勇善战、足智多谋、屡建奇功。献木马计攻陷伊利昂城后,奥德修斯和同伴启航还乡,历尽劫难,终于在漂泊海上九年之后独归故土,和儿子特勒马科斯一起杀死纠缠妻子、挥霍家财的无耻求婚者,终于合家团聚。而在《神曲·地狱篇》中,奥德修斯却作为犯欺诈罪者,灵魂堕入第八层地狱第八恶囊之中,遭受酷刑折磨。同一个人物的命运,为什么不同的作者竟做出了如此不同的安排?既然观点大相径庭,为什么我们还说两部作品都秉承了“人文主义”的创作传统?且待下文分解。  一、“悲剧”与“人文主义”:《奥德修记》中的奥德修斯  悲剧是古希腊对人类文学的卓越贡献。毫不夸张地说,一部悲剧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人文主义”发展的历史。  严格说来,《奥德修记》应该称为“史诗”。但是,《诗学》之中论及悲剧,多引《荷马史诗》为证。因此,史诗(尤指《荷马史诗》)与悲剧之间,无疑存在某种内在联系、共同因素。故笔者采用亚氏之说,以悲剧,或至少是“潜悲剧”论荷马。  亚氏认为,“史诗和悲剧……有些是两者所同具,有些是悲剧所独有……史诗的成分悲剧都具备,而悲剧的成分,则不是史诗里都能找到的。”对于荷马,他毫不吝惜自己的溢美之词,认为荷马是“真正最大最卓越的创作者”,“神圣般地超过其他人”,是“第一个人”,是“最大的一位”。为何诸如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德斯等伟大的悲剧作家都未能享此殊荣,而史诗作家荷马却能获得如此程度的赞颂?亚氏曾经指出,“史诗的种类也应和悲剧的种类相同,即分为简单史诗、复杂史诗、性格史诗和苦难史诗;史诗的成分(缺少歌曲与形象)也应和悲剧相同,因为史诗也应有突转、发现和苦难。”这样,一切不言自明——荷马的史诗创作和亚氏的悲剧理论相当契合。从形式上来看,史诗可以摹仿很多行动、包含很多情节,但无论简单史诗《伊利亚特》,还是复杂史诗《奥德修记》,都只摹仿一个行动;从情节上看,《荷马史诗》完全具备“突转”、“发现”和“苦难”三个要素。  所谓“悲剧”,“不一定要有我们今天的悲惨结局,它的结局一般都是平静而和解的。”“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这种理念,颠覆了柏拉图“艺术摹仿自然”的哲学框架,把“人”提升到了突出地位。这样一来,便促使人们将目光从倾心自然转向审视社会,将信仰从膜拜神只转向瞩目自身,将希望从企盼来世往生转向关注现实生活。他认为,作为人性的固有部分,感情和欲望生而有之,不应也不能被忽视甚至禁锢,而悲剧恰好能够很好地满足人性的这一需求。这是因为,悲剧能够“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也就是说悲剧能够宣泄怜悯、减轻恐惧、陶冶感情、制造快感,对于社会道德具有良好的教化作用、对于个人品性具有良好的规范作用。亚氏本人也相当重视悲剧的教化和规范作用,他指出,“第一,不应写好人由顺境转入逆境,因为这只能使人厌恶,不能引起恐惧或怜悯之情;第二,不应写坏人由逆境转入顺境,因为这最违背悲剧的精神,不符合悲剧的要求,既不能打动慈善之心,更不能引起怜悯或恐惧之情;第三,不应写极恶的人由顺境转入逆境,因为这种布局虽然能打动慈善之心,但不能引起怜悯或恐惧之情。”综上所述,亚氏对于悲剧作用的阐释明确了他艺术为人服务的功能指向;对于悲剧实质的定义体现了他追求人性解放的道德趋向。  《奥德修记》采取的是双线并进的叙事方式——一条线索是特勒马科斯蒙雅典娜相助外出寻父;另一条线索是奥德修斯蒙宙斯恩典辗转还乡——两条线索因父子相认而最终汇合,全诗依照线索,有序展开。亚氏评价,荷马“与这些人(其他史诗作者)不同,不仅从艺术上,而且从创作本质上皆相信见到一道好的光芒。”荷马严格按照“突转”“发现”“苦难”三重标准展开叙述,重点描述了奥德修斯还乡途中遭受的磨难和困厄。这些磨难和困厄来自各个方面:来自神、来自人、来自自然……然而,荷马并非单纯为了描写苦难而描写苦难,而是旨在通过苦难表现奥德修斯执着的追求、顽强的精神与无畏的抗争。正因为人文主义所瞩目的是“人”,所以恰恰是通过这种执着的追求、顽强的精神与无谓的抗争,奥德修斯的英雄形象才显得血肉丰满,荷马史诗的人文主义才显得淋漓尽致。  《奥德修记》中的人文主义观念,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显示出来的——一方面,作者瞩目于人,通过对人性的褒扬直接宣扬关心人、尊重人的人文主义内核;另一方面,作者又不脱离神,通过对众神的描写间接衬托重视人性、强调理性的人文主义要求。  首先,奥德修斯与人和自然的奋力抗争是作者人文主义精神的良好载体。离开伊利昂后,他们先是踏上洛托法戈伊人的国土,洛托法戈伊人给他派出的三人吃下了洛托斯花,让他三人不知归返,奥德修斯果断地把“享用洛托斯花,完全忘却回家乡”的同伴缚在船上迅速离开;他们而后来到库克洛普斯的居地,面对震地神波塞冬的儿子波吕斐摩斯,奥德修斯沉着冷静、足智多谋,他先告诉巨人自己的“名字叫‘无人’”,骗过了巨人的同伴,接着灌醉并刺瞎波吕斐摩斯,把自己和同伴绑在公羊肚子下面逃出巨石封锁的洞穴;船队接着驶过特勒皮洛斯,莱斯特律戈涅斯人“从崖顶向下抛掷巨大的石块”,“叉鱼般把人叉起带回作骇人的菜肴”,除了奥德修斯所在的船只外其余都惨遭不幸;侥幸逃脱后,他们又登上了海岛艾艾埃,可他派出的九名同伴又被美发的神女基尔克“变出了猪头、猪声音、猪毛和猪的形体”,赶进猪栏,幸而奥德修斯得到赫尔墨斯的晓谕,制服基尔克,使被施魔法的同伴复归人形,不过他们也因此在神女的宅邸居留了一年;而后,奥德修斯在基尔克的指点下,“前往哈得斯和可畏的佩尔塞福涅的居所,去会见特拜的盲预言者特瑞西阿斯的魂灵”;在冥府,他见到了死去的同伴、故去的母亲,见到了先知特瑞西阿斯,被告知归途的命运;从冥府归返后,他们从艾艾埃岛再次启程,沿途战胜了女妖塞壬的诱惑,躲过了卡律布狄斯悬崖的凶险。当然,他们也曾为自己的愚蠢和贪婪付出代价,他的同伴趁奥德修斯熟睡之际偷偷打开艾奥洛斯赠予的皮囊,结果一行都被从伊卡塔的岸边吹回风神的岛屿。作者通过奥德修斯一系列的探险经历,展现了他在与敌人斗争中体现出的果敢和智慧,以及在与自然斗争中体现出的决心和勇气。面对外界给予的一次次沉重打击与艰难困苦,奥德修斯没有放弃、没有屈服,而是始终固守着重归故土的坚定信念。他把永不言弃的顽强意志与万物之灵的高度智慧相结合,战胜了诸多的磨难,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显示了人类的力量。通过第八卷到第十一卷中对奥德修斯行动的一系列摹仿,荷马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全面阐释了人文主义精神:第一,是面对磨难与困厄时坚定不屈、永不言弃的顽强意志;第二,是面对危难与困境时沉着冷静、随机应变的理性思考;第三,荷马同时又从反面抨击了自私、贪婪和猜疑等人性中的弱点,为人文主义的失控敲响了警钟。通过前两点,荷马正面赞扬了关心人、尊重人,重视人性、强调理性的人文主义精神;通过后一点,荷马反面批判了自私、贪婪、猜忌等过分强调人文主义带来的问题。从而对人文主义做出了全面的阐释。

养成关注热点的习惯。每天要有读报、网上浏览新闻的习惯,建议多读《环球时报》的时评和《参考消息》的“问题与建议”栏目,多浏览“共识网”上的时政分析与评论,这样能够及时把握国内乃至世界局势脉搏的跳动。二是要及时产出。根据社会的热点事件,在第一时间产出相应的文章。由于是新的事件或者事物,前人的成果相对较少或几乎没有,没有必要在文献调研上花太多的时间,谁的成果先发表,就以谁的观点为参照物。反之,如果自己的成果没有及时发表,待别人的成果先出来后,自己就会陷于被动,不仅文献调研要花时间,而且超越前人的成果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论文选题方向怎么写

比较文艺学的主要特色在于,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下,通过比较的方法从事文艺学的同质研究和异质研究,从而构成文艺学的人类整合形态和世界总体框架。它丰富和充实了文艺学的学科内容和研究空间,使文艺学研究拥有更多的试点和力点,对文艺学的深化发展就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本研究能使既有的文艺学研究范式和研究体系获得一定程度的结构转型,并且这种转型将直接带来学理激活效果和学术增值效果。本研究方向既有理论意义,也有实践意义。前者将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国的文艺学建设,后者则在更广阔领域影响中国的文艺创作实践和中国人的文艺生活质量。 北师大文艺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 博士生培养国家建设需要的,适应面向现代化、遵纪守法、品德端正、具有扎实的文学史和文化史基础知识与较高审美素养,系统掌握文艺学专业知识和专业特长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本专业博士生的培养主要面向高等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毕业生应能够独立从事国家级和省部级社科规划项目的研究工作,同时能够胜任文艺学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本专业博士毕业生还应掌握电脑的操作和运用,同时至少能够熟练地掌握和使用一门外国语(包括阅读和直接交流),能运用第二外国语查阅专业文献。2、 硕士生培养国家建设需要的,适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丰富的文艺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专门人才。为满足社会尤其是学校、新闻出版机构、政府机关、公务机关和文艺团体的需要,本专业注重培养硕士生分析与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使之既掌握本专业特有的研究方法,又了解相关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并能够灵活地加以运用。毕业生应该具有独立承担文艺学专业课题、独立从事文艺理论研究与文艺批评的能力。另:考试小组如有三分之二成员认为考试成绩不合格,即视作不合格。考试小组成员之间对考试成绩评判产生重大分歧时,由学位分会作出仲裁。本专业硕士生除了专业学习外,还须注重其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熟练地运用电脑,并且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学习年限为三年二、专业研究方向及研究生导师博士生方向中西比较诗学、文艺美学、中国文化与诗学、传播与文化研究硕士生方向中国古代文论、文学基本理论、文艺美学与大众文化、西方文学与西方文论三、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前沿讲座(含讨论班)的基本要求本课程采取讲座和讨论两种形式,其内容分为两部分:先由文艺学专业的教师或国内外同行专家作主题报告,再围绕主题报告进行专题讨论。主题报告的内容必须是涉及国内外有关文艺学专业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状况,并已形成正式的书面学术报告,要求论证充分,其观点具有新意,或是有所突破。主题报告的题目预先公布,使学生能有所准备。要求每个学生参加3次前沿讲座课。考核方式为提交主题报告的书面评论或相关的读书报告,字数不少于3000字。四、培养与考核方式1、硕士生培养与中期筛选的基本要求中期筛选一般在修完学位专业课和选修课之后进行,通常在第四学期。由中国语言文学学位分会认定的三名教师组成综合考试小组,其中至少有一名教授,共同负责出题和实施考核。考核包括书面和口头两种形式。书面考试应含一定比例的中国语言文学其他专业的基本内容。综合考试成绩分合格和不合格两个等级。不合格者不具有申请硕士学位的资格。2、博士生培养与考核方式博士生综合考试一般在修完学位专业课和选修课之后进行,通常在第三学期。由中国语言文学学位分会认定的三名教师组成综合考试小组,其中至少有一名博士生导师,共同负责出题和实施考核。须进行书面和口头两种形式的考核。书面考试应含有一定比例的中国语言文学其他专业的基本内容。综合考试成绩分合格和不合格两个等级。综合考试不合格者,不具有申请博士学位的资格。五、科研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基本要求1、博士生科研能力熟知文艺学专业文献的基本状况,能够熟练查找和阅读文艺学基本资料,熟练运用一门外语查阅文艺学专业文献。能够准确、充分地运用中文、外文资料。及时掌握国内外文艺学学术研究的进展,特别是学术前沿的情况。能够独立进行文艺学专业重大研究课题的选题,独立完成和主持省部级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前期检验标志:独立完成合格的个人培养计划、开题报告;在核心刊物上已经发表论文;后期检验标志:在核心刊物上已发表两篇以上文艺学专业论文(或在文艺学权威刊物上发表一篇以上论文);参加省部级科研项目并且能够完成负责人安排的任务;独立完成符合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基本标准的博士学位论文。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开设文艺学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和选修课,并有较好的教学效课。能够撰写省部级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的申请书。能够独立对文艺学专业著述撰写有分量、有独立见解的评论文章。能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进行学术讨论,发表有见解的报告和评论。能够组织中国语言文学各专业范围内研究生学术活动。2、硕士生科研能力了解文艺学专业文献的基本状况,能够查找和阅读文艺学基本资料,运用一门外语查阅文艺学专业文献。能够准确地运用中文、外文资料。及时掌握国内外文艺学学术研究的进展、特别是学术前沿的情况。前期检验标志:独立完成合格的个人培养计划书、开题报告;后期检验标志:在核心刊物上已发表一篇以上文艺学专业论文;参加省部级科研项目并且能够完成负责人安排的任务;独立完成符合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基本标准的硕士学位论文。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开设文艺学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并有较好的教学效果。能够撰写省部级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的申请书。能够独立对文艺学专业著述撰写有见解的评论文章。能够参加国内学术会议,进行学术讨论。能够组织文艺学专业范围内的本科生学术活动。六、 学位论文的基本标准1、博士学位论文在确定论文选题前须经充分的调查研究,查阅文艺学专业的主要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文艺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特别是学术前沿状况。应选择文艺学专业内重要且研究较弱的问题(含思潮、人物、概念等)。论文选题须经过填写个人培养计划和开题报告阶段,该计划和报告须经过导师和博士生指导小组的其他专家审核通过。博士学位论文必须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时间不少于两年,用于直接撰写博士学位论文的时间不少于三个学期。博士学位论文应在文艺学研究领域提出有别于现有学术成果的新的重大学术见解。论文应观点鲜明,言之有据,结构严谨,行文流畅。博士学位论文应有专门章节就与本选题相关的文艺学学术动态、本论文的新贡献,作较全面而清晰的说明。博士学位论文的正文不少于8万字,注释部分不少于1万字。博士学位论文的部分章节应达到(或经过修改后达到)在国内权威刊物上发表的水平,整篇论文经修改后应达到公开出版的水平。2、硕士学位论文在确定论文选题前须经充分的调查研究,查阅文艺学专业基本文献,了解国内外文艺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应选择文艺学专业内重要且研究较薄弱的问题(含思潮、人物、概念等。论文选题须经过填写个人培养计划和开题报告阶段,该计划和报告均须经过导师和所在专业其他专家审核通过。硕士学位论文必须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用于直接撰写硕士学位论文的时间不得少于一个学年。硕士学位论文应在文艺学研究领域的某一问题或研究方法上,提出有别于现有学术成果的新见解。论文应观点鲜明,言之有据,结构严谨,行文流畅。硕士学位论文在引言或导论部分应对与本选题相关的文艺学学术动态作一说明。硕士学位论文的正文不少于2万字,注释部分不少于2千字。硕士学位论文应达到(或经过修改后达到)在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的水平。博士级硕士论文的选择尤以那些能为当代中国社会文化事业发展提供借鉴的问题,作为论文选题 一、学科专业简介文艺学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文艺学学科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5年与南京大学文艺学专业联合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独立获博士学位授予权。文艺学学科现有成员13名,教授7名,副教授6名,其中博士生导师4名,具有博士学位者10人。经过几代人努力,本学科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以文学批评为重点,以文学基础理论、文艺美学和中国古代文论为支撑的研究格局和综合优势。二、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要,能够独立从事文艺理论研究、文艺批评实践和高等学校专业教学的高层次的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坚实的文艺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国内外关于本研究方向的现状、历史和发展趋势;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从事文艺学科学研究、批评实践和教学工作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反思能力和创新精神。三、研究方向简介文学批评:该研究方向为本学科的优势和特色,主要研究文学批评的性质、方法,同时关注当代文学批评前沿理论,并力求将理论研究成果向批评实践转化。,文学基础理论:该研究方向是文艺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研究文学的本质、起源、审美特征、流派、思潮、风格、创作、欣赏、批评、体裁、语言等等文学基础理论问题。美学:该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美学的对象、美感、美的本质、美的形态、美的范畴、审美教育等美学原理探索问题,还研究西方美学史和东方美学史问题、影视美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文论:该研究方向是华中师大文艺学的特色之一,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历史发展、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论、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基本问题。西方文论:该研究方向主要研究西方传统文论、西方现代主义文论、西方后现代主义文论、西方文论的发展、西方文论的基本理论问题、西方文论与马克思主义文论和中国传统文论的关系和比较。中国文学批评史:该研究方向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发展、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理论和实践、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特殊的范畴、方法、理论体系,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现代转型、中西文学批评比较等问题四、学习年限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2-3年。五、课程设置与学分总学分为37学分。其中:1、一级学位课程5门,15学分(公共课程3门,9学分;专业学位课程2门,6学分)。2、二级学位课程(通选课)中本专业以外课程任选2门,4学分。3、指定选修课课程5门,10学分。4、任意选修课课程任选3门,6学分。5、教学实践1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已有三年相关工作经历的硕士生,可以免修教学实践。6、凡以同等学力、跨学科、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均须在培养计划中增加补修本专业本科主干课程三门,并且考试须与本科生同堂同卷。要求通过考核,取得及格成绩,但不计学分。六、实践环节本专业教学实践以本、专科学生为对象,通过教学第一线的实践工作,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教学能力。教学实践的主要形式有: 讲授本、专科生课程的某个章节或某个专题; 协助主讲教师辅导、答疑或评改作业; 主持课堂讨论; 指导论文写作等。 教学实践安排在第4学期,时间为4周,应至少完成8课时或相当此工作量的教学工作。教学实践完成后,学生填写《研究生教学实践考核表》,送导师签字后交院研究生秘书老师备档,方可获得教学实践的1学分。七、科学研究本专业硕士生在校期间应需导师指导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程序和实践过程,提高其科学研究水平,至少完成4篇课程论文,2篇学年论文,其中应至少有1篇论文在省级或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八、学位论文1、本专业硕士生至迟在第4学期确定学位论文题目,并在第四学期末通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制订出学位论文写作计划。2、本专业硕士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学术水平的要求为:(1)论文选题要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同时又是研究生本人在学习和研究中有较深入的了解和思考的问题;论文选题应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紧密结合。(2)本专业硕士生的论文选题应结合本学科发展的特点与优势,形成系列化。学科与导师应通过本学科、本方向硕士生的论文写作,推动和深化某一领域、某个课题或某一问题的解决。(3)硕士生论文应在理论上有新见解,或在资料的占有与分析上有新发展。论文应能反映作者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坚实的理论基础。硕士论文应达到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的水平。(4)硕士论文如有任何形式的抄袭现象,即取消抄袭者当年的答辩资格。九、培养方式与方法本专业采取导师个别指导与专业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培养。教学工作实行理论联系实际、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培养工作实行三个结合,即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结合、课程讲授与自学讨论结合、知识积累与思维训练结合。鼓励硕士生在学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拓宽视野、勇于创新,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强调学以致用,强化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指导教师要注意教书育人,充分调动硕士生的学习和科研的积极性,做到教学相长。

什么是抓热点。抓热点是指以引起社会、地区乃至全球广泛关注的热点事件或国家的重大政策为切入点,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解释、分析的写作和文章发表过程。以本文为例,十七届五中全会的主题就是文化,自2011年底以来,文化成为政治、法律、文学、新闻、管理等各个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主题词。

浅谈奥德修斯与西方古典文学的人文主义传统【摘要】广义上的“人文主义”,是滥觞于古希腊的,“关心人、尊重人”的文化追求。所谓“关心人”的核心,是要关心人的精神生活;所谓“尊重人”的关键,是要尊重人的精神存在。狭义上的“人文主义”,则是繁荣于文艺复兴的社会思潮。其核心思想不外乎重视人性、强调理性,反对以神性压抑人性、以神学贬低理性,主张以物质调和精神、以现世取代来生等。当这种文化传统落实到文学创作,相应的文学传统便应运而生——从最伟大的“悲剧”(《荷马史诗》),到最伟大的“喜剧”(《神曲》),概莫能外。  【关键词】奥德修斯;《荷马史诗》;《神曲》;人文主义   伊卡塔王奥德修斯是希腊联军的重要将领,是贯穿整部《奥德修记》始终的主要人物。他英勇善战、足智多谋、屡建奇功。献木马计攻陷伊利昂城后,奥德修斯和同伴启航还乡,历尽劫难,终于在漂泊海上九年之后独归故土,和儿子特勒马科斯一起杀死纠缠妻子、挥霍家财的无耻求婚者,终于合家团聚。而在《神曲·地狱篇》中,奥德修斯却作为犯欺诈罪者,灵魂堕入第八层地狱第八恶囊之中,遭受酷刑折磨。同一个人物的命运,为什么不同的作者竟做出了如此不同的安排?既然观点大相径庭,为什么我们还说两部作品都秉承了“人文主义”的创作传统?且待下文分解。  一、“悲剧”与“人文主义”:《奥德修记》中的奥德修斯  悲剧是古希腊对人类文学的卓越贡献。毫不夸张地说,一部悲剧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人文主义”发展的历史。  严格说来,《奥德修记》应该称为“史诗”。但是,《诗学》之中论及悲剧,多引《荷马史诗》为证。因此,史诗(尤指《荷马史诗》)与悲剧之间,无疑存在某种内在联系、共同因素。故笔者采用亚氏之说,以悲剧,或至少是“潜悲剧”论荷马。  亚氏认为,“史诗和悲剧……有些是两者所同具,有些是悲剧所独有……史诗的成分悲剧都具备,而悲剧的成分,则不是史诗里都能找到的。”对于荷马,他毫不吝惜自己的溢美之词,认为荷马是“真正最大最卓越的创作者”,“神圣般地超过其他人”,是“第一个人”,是“最大的一位”。为何诸如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德斯等伟大的悲剧作家都未能享此殊荣,而史诗作家荷马却能获得如此程度的赞颂?亚氏曾经指出,“史诗的种类也应和悲剧的种类相同,即分为简单史诗、复杂史诗、性格史诗和苦难史诗;史诗的成分(缺少歌曲与形象)也应和悲剧相同,因为史诗也应有突转、发现和苦难。”这样,一切不言自明——荷马的史诗创作和亚氏的悲剧理论相当契合。从形式上来看,史诗可以摹仿很多行动、包含很多情节,但无论简单史诗《伊利亚特》,还是复杂史诗《奥德修记》,都只摹仿一个行动;从情节上看,《荷马史诗》完全具备“突转”、“发现”和“苦难”三个要素。  所谓“悲剧”,“不一定要有我们今天的悲惨结局,它的结局一般都是平静而和解的。”“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这种理念,颠覆了柏拉图“艺术摹仿自然”的哲学框架,把“人”提升到了突出地位。这样一来,便促使人们将目光从倾心自然转向审视社会,将信仰从膜拜神只转向瞩目自身,将希望从企盼来世往生转向关注现实生活。他认为,作为人性的固有部分,感情和欲望生而有之,不应也不能被忽视甚至禁锢,而悲剧恰好能够很好地满足人性的这一需求。这是因为,悲剧能够“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也就是说悲剧能够宣泄怜悯、减轻恐惧、陶冶感情、制造快感,对于社会道德具有良好的教化作用、对于个人品性具有良好的规范作用。亚氏本人也相当重视悲剧的教化和规范作用,他指出,“第一,不应写好人由顺境转入逆境,因为这只能使人厌恶,不能引起恐惧或怜悯之情;第二,不应写坏人由逆境转入顺境,因为这最违背悲剧的精神,不符合悲剧的要求,既不能打动慈善之心,更不能引起怜悯或恐惧之情;第三,不应写极恶的人由顺境转入逆境,因为这种布局虽然能打动慈善之心,但不能引起怜悯或恐惧之情。”综上所述,亚氏对于悲剧作用的阐释明确了他艺术为人服务的功能指向;对于悲剧实质的定义体现了他追求人性解放的道德趋向。  《奥德修记》采取的是双线并进的叙事方式——一条线索是特勒马科斯蒙雅典娜相助外出寻父;另一条线索是奥德修斯蒙宙斯恩典辗转还乡——两条线索因父子相认而最终汇合,全诗依照线索,有序展开。亚氏评价,荷马“与这些人(其他史诗作者)不同,不仅从艺术上,而且从创作本质上皆相信见到一道好的光芒。”荷马严格按照“突转”“发现”“苦难”三重标准展开叙述,重点描述了奥德修斯还乡途中遭受的磨难和困厄。这些磨难和困厄来自各个方面:来自神、来自人、来自自然……然而,荷马并非单纯为了描写苦难而描写苦难,而是旨在通过苦难表现奥德修斯执着的追求、顽强的精神与无畏的抗争。正因为人文主义所瞩目的是“人”,所以恰恰是通过这种执着的追求、顽强的精神与无谓的抗争,奥德修斯的英雄形象才显得血肉丰满,荷马史诗的人文主义才显得淋漓尽致。  《奥德修记》中的人文主义观念,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显示出来的——一方面,作者瞩目于人,通过对人性的褒扬直接宣扬关心人、尊重人的人文主义内核;另一方面,作者又不脱离神,通过对众神的描写间接衬托重视人性、强调理性的人文主义要求。  首先,奥德修斯与人和自然的奋力抗争是作者人文主义精神的良好载体。离开伊利昂后,他们先是踏上洛托法戈伊人的国土,洛托法戈伊人给他派出的三人吃下了洛托斯花,让他三人不知归返,奥德修斯果断地把“享用洛托斯花,完全忘却回家乡”的同伴缚在船上迅速离开;他们而后来到库克洛普斯的居地,面对震地神波塞冬的儿子波吕斐摩斯,奥德修斯沉着冷静、足智多谋,他先告诉巨人自己的“名字叫‘无人’”,骗过了巨人的同伴,接着灌醉并刺瞎波吕斐摩斯,把自己和同伴绑在公羊肚子下面逃出巨石封锁的洞穴;船队接着驶过特勒皮洛斯,莱斯特律戈涅斯人“从崖顶向下抛掷巨大的石块”,“叉鱼般把人叉起带回作骇人的菜肴”,除了奥德修斯所在的船只外其余都惨遭不幸;侥幸逃脱后,他们又登上了海岛艾艾埃,可他派出的九名同伴又被美发的神女基尔克“变出了猪头、猪声音、猪毛和猪的形体”,赶进猪栏,幸而奥德修斯得到赫尔墨斯的晓谕,制服基尔克,使被施魔法的同伴复归人形,不过他们也因此在神女的宅邸居留了一年;而后,奥德修斯在基尔克的指点下,“前往哈得斯和可畏的佩尔塞福涅的居所,去会见特拜的盲预言者特瑞西阿斯的魂灵”;在冥府,他见到了死去的同伴、故去的母亲,见到了先知特瑞西阿斯,被告知归途的命运;从冥府归返后,他们从艾艾埃岛再次启程,沿途战胜了女妖塞壬的诱惑,躲过了卡律布狄斯悬崖的凶险。当然,他们也曾为自己的愚蠢和贪婪付出代价,他的同伴趁奥德修斯熟睡之际偷偷打开艾奥洛斯赠予的皮囊,结果一行都被从伊卡塔的岸边吹回风神的岛屿。作者通过奥德修斯一系列的探险经历,展现了他在与敌人斗争中体现出的果敢和智慧,以及在与自然斗争中体现出的决心和勇气。面对外界给予的一次次沉重打击与艰难困苦,奥德修斯没有放弃、没有屈服,而是始终固守着重归故土的坚定信念。他把永不言弃的顽强意志与万物之灵的高度智慧相结合,战胜了诸多的磨难,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显示了人类的力量。通过第八卷到第十一卷中对奥德修斯行动的一系列摹仿,荷马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全面阐释了人文主义精神:第一,是面对磨难与困厄时坚定不屈、永不言弃的顽强意志;第二,是面对危难与困境时沉着冷静、随机应变的理性思考;第三,荷马同时又从反面抨击了自私、贪婪和猜疑等人性中的弱点,为人文主义的失控敲响了警钟。通过前两点,荷马正面赞扬了关心人、尊重人,重视人性、强调理性的人文主义精神;通过后一点,荷马反面批判了自私、贪婪、猜忌等过分强调人文主义带来的问题。从而对人文主义做出了全面的阐释。

文艺学的范围比较广泛,导师的研究领域也是比较广的,因此,选题的时候还得选研究生自己所积累的问题。因为论文是自己构思和写作的,而且要比前人的研究更加深入一步。同时,论文选题应该是来源于对大量材料的阅读、选择、分析的结果,如果研究生自己没有一定的积累,就会开形成无根的状态,那样肯定不可能写好。

西方当代文艺理论论文选题方向怎么写

首先,你要把这些理论烂熟于心,融会贯通,再尝试着把你所学的理论和你想要评论的文学现象结合起来,找到结合点就有话说了!比如说,要分析阿Q的性格,就可以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再比如说,要分析一篇文章的风格,就可以结合中国古代的风骨论或是西方的风格理论,利用相近原则而已。要诀很简单,一个字:熟!!!

浅谈奥德修斯与西方古典文学的人文主义传统【摘要】广义上的“人文主义”,是滥觞于古希腊的,“关心人、尊重人”的文化追求。所谓“关心人”的核心,是要关心人的精神生活;所谓“尊重人”的关键,是要尊重人的精神存在。狭义上的“人文主义”,则是繁荣于文艺复兴的社会思潮。其核心思想不外乎重视人性、强调理性,反对以神性压抑人性、以神学贬低理性,主张以物质调和精神、以现世取代来生等。当这种文化传统落实到文学创作,相应的文学传统便应运而生——从最伟大的“悲剧”(《荷马史诗》),到最伟大的“喜剧”(《神曲》),概莫能外。  【关键词】奥德修斯;《荷马史诗》;《神曲》;人文主义   伊卡塔王奥德修斯是希腊联军的重要将领,是贯穿整部《奥德修记》始终的主要人物。他英勇善战、足智多谋、屡建奇功。献木马计攻陷伊利昂城后,奥德修斯和同伴启航还乡,历尽劫难,终于在漂泊海上九年之后独归故土,和儿子特勒马科斯一起杀死纠缠妻子、挥霍家财的无耻求婚者,终于合家团聚。而在《神曲·地狱篇》中,奥德修斯却作为犯欺诈罪者,灵魂堕入第八层地狱第八恶囊之中,遭受酷刑折磨。同一个人物的命运,为什么不同的作者竟做出了如此不同的安排?既然观点大相径庭,为什么我们还说两部作品都秉承了“人文主义”的创作传统?且待下文分解。  一、“悲剧”与“人文主义”:《奥德修记》中的奥德修斯  悲剧是古希腊对人类文学的卓越贡献。毫不夸张地说,一部悲剧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人文主义”发展的历史。  严格说来,《奥德修记》应该称为“史诗”。但是,《诗学》之中论及悲剧,多引《荷马史诗》为证。因此,史诗(尤指《荷马史诗》)与悲剧之间,无疑存在某种内在联系、共同因素。故笔者采用亚氏之说,以悲剧,或至少是“潜悲剧”论荷马。  亚氏认为,“史诗和悲剧……有些是两者所同具,有些是悲剧所独有……史诗的成分悲剧都具备,而悲剧的成分,则不是史诗里都能找到的。”对于荷马,他毫不吝惜自己的溢美之词,认为荷马是“真正最大最卓越的创作者”,“神圣般地超过其他人”,是“第一个人”,是“最大的一位”。为何诸如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德斯等伟大的悲剧作家都未能享此殊荣,而史诗作家荷马却能获得如此程度的赞颂?亚氏曾经指出,“史诗的种类也应和悲剧的种类相同,即分为简单史诗、复杂史诗、性格史诗和苦难史诗;史诗的成分(缺少歌曲与形象)也应和悲剧相同,因为史诗也应有突转、发现和苦难。”这样,一切不言自明——荷马的史诗创作和亚氏的悲剧理论相当契合。从形式上来看,史诗可以摹仿很多行动、包含很多情节,但无论简单史诗《伊利亚特》,还是复杂史诗《奥德修记》,都只摹仿一个行动;从情节上看,《荷马史诗》完全具备“突转”、“发现”和“苦难”三个要素。  所谓“悲剧”,“不一定要有我们今天的悲惨结局,它的结局一般都是平静而和解的。”“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这种理念,颠覆了柏拉图“艺术摹仿自然”的哲学框架,把“人”提升到了突出地位。这样一来,便促使人们将目光从倾心自然转向审视社会,将信仰从膜拜神只转向瞩目自身,将希望从企盼来世往生转向关注现实生活。他认为,作为人性的固有部分,感情和欲望生而有之,不应也不能被忽视甚至禁锢,而悲剧恰好能够很好地满足人性的这一需求。这是因为,悲剧能够“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也就是说悲剧能够宣泄怜悯、减轻恐惧、陶冶感情、制造快感,对于社会道德具有良好的教化作用、对于个人品性具有良好的规范作用。亚氏本人也相当重视悲剧的教化和规范作用,他指出,“第一,不应写好人由顺境转入逆境,因为这只能使人厌恶,不能引起恐惧或怜悯之情;第二,不应写坏人由逆境转入顺境,因为这最违背悲剧的精神,不符合悲剧的要求,既不能打动慈善之心,更不能引起怜悯或恐惧之情;第三,不应写极恶的人由顺境转入逆境,因为这种布局虽然能打动慈善之心,但不能引起怜悯或恐惧之情。”综上所述,亚氏对于悲剧作用的阐释明确了他艺术为人服务的功能指向;对于悲剧实质的定义体现了他追求人性解放的道德趋向。  《奥德修记》采取的是双线并进的叙事方式——一条线索是特勒马科斯蒙雅典娜相助外出寻父;另一条线索是奥德修斯蒙宙斯恩典辗转还乡——两条线索因父子相认而最终汇合,全诗依照线索,有序展开。亚氏评价,荷马“与这些人(其他史诗作者)不同,不仅从艺术上,而且从创作本质上皆相信见到一道好的光芒。”荷马严格按照“突转”“发现”“苦难”三重标准展开叙述,重点描述了奥德修斯还乡途中遭受的磨难和困厄。这些磨难和困厄来自各个方面:来自神、来自人、来自自然……然而,荷马并非单纯为了描写苦难而描写苦难,而是旨在通过苦难表现奥德修斯执着的追求、顽强的精神与无畏的抗争。正因为人文主义所瞩目的是“人”,所以恰恰是通过这种执着的追求、顽强的精神与无谓的抗争,奥德修斯的英雄形象才显得血肉丰满,荷马史诗的人文主义才显得淋漓尽致。  《奥德修记》中的人文主义观念,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显示出来的——一方面,作者瞩目于人,通过对人性的褒扬直接宣扬关心人、尊重人的人文主义内核;另一方面,作者又不脱离神,通过对众神的描写间接衬托重视人性、强调理性的人文主义要求。  首先,奥德修斯与人和自然的奋力抗争是作者人文主义精神的良好载体。离开伊利昂后,他们先是踏上洛托法戈伊人的国土,洛托法戈伊人给他派出的三人吃下了洛托斯花,让他三人不知归返,奥德修斯果断地把“享用洛托斯花,完全忘却回家乡”的同伴缚在船上迅速离开;他们而后来到库克洛普斯的居地,面对震地神波塞冬的儿子波吕斐摩斯,奥德修斯沉着冷静、足智多谋,他先告诉巨人自己的“名字叫‘无人’”,骗过了巨人的同伴,接着灌醉并刺瞎波吕斐摩斯,把自己和同伴绑在公羊肚子下面逃出巨石封锁的洞穴;船队接着驶过特勒皮洛斯,莱斯特律戈涅斯人“从崖顶向下抛掷巨大的石块”,“叉鱼般把人叉起带回作骇人的菜肴”,除了奥德修斯所在的船只外其余都惨遭不幸;侥幸逃脱后,他们又登上了海岛艾艾埃,可他派出的九名同伴又被美发的神女基尔克“变出了猪头、猪声音、猪毛和猪的形体”,赶进猪栏,幸而奥德修斯得到赫尔墨斯的晓谕,制服基尔克,使被施魔法的同伴复归人形,不过他们也因此在神女的宅邸居留了一年;而后,奥德修斯在基尔克的指点下,“前往哈得斯和可畏的佩尔塞福涅的居所,去会见特拜的盲预言者特瑞西阿斯的魂灵”;在冥府,他见到了死去的同伴、故去的母亲,见到了先知特瑞西阿斯,被告知归途的命运;从冥府归返后,他们从艾艾埃岛再次启程,沿途战胜了女妖塞壬的诱惑,躲过了卡律布狄斯悬崖的凶险。当然,他们也曾为自己的愚蠢和贪婪付出代价,他的同伴趁奥德修斯熟睡之际偷偷打开艾奥洛斯赠予的皮囊,结果一行都被从伊卡塔的岸边吹回风神的岛屿。作者通过奥德修斯一系列的探险经历,展现了他在与敌人斗争中体现出的果敢和智慧,以及在与自然斗争中体现出的决心和勇气。面对外界给予的一次次沉重打击与艰难困苦,奥德修斯没有放弃、没有屈服,而是始终固守着重归故土的坚定信念。他把永不言弃的顽强意志与万物之灵的高度智慧相结合,战胜了诸多的磨难,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显示了人类的力量。通过第八卷到第十一卷中对奥德修斯行动的一系列摹仿,荷马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全面阐释了人文主义精神:第一,是面对磨难与困厄时坚定不屈、永不言弃的顽强意志;第二,是面对危难与困境时沉着冷静、随机应变的理性思考;第三,荷马同时又从反面抨击了自私、贪婪和猜疑等人性中的弱点,为人文主义的失控敲响了警钟。通过前两点,荷马正面赞扬了关心人、尊重人,重视人性、强调理性的人文主义精神;通过后一点,荷马反面批判了自私、贪婪、猜忌等过分强调人文主义带来的问题。从而对人文主义做出了全面的阐释。

西方文艺理论论文选题方向

文艺学的范围比较广泛,导师的研究领域也是比较广的,因此,选题的时候还得选研究生自己所积累的问题。因为论文是自己构思和写作的,而且要比前人的研究更加深入一步。同时,论文选题应该是来源于对大量材料的阅读、选择、分析的结果,如果研究生自己没有一定的积累,就会开形成无根的状态,那样肯定不可能写好。

养成关注热点的习惯。每天要有读报、网上浏览新闻的习惯,建议多读《环球时报》的时评和《参考消息》的“问题与建议”栏目,多浏览“共识网”上的时政分析与评论,这样能够及时把握国内乃至世界局势脉搏的跳动。二是要及时产出。根据社会的热点事件,在第一时间产出相应的文章。由于是新的事件或者事物,前人的成果相对较少或几乎没有,没有必要在文献调研上花太多的时间,谁的成果先发表,就以谁的观点为参照物。反之,如果自己的成果没有及时发表,待别人的成果先出来后,自己就会陷于被动,不仅文献调研要花时间,而且超越前人的成果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无法给意见,只能说你总有几个大致的兴趣点吧。重点就是不要拖延,从研一就开始想,自己想写哪方面。然后看书,看作品,看论文,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缩小范围。到研二开题时,也就心里有谱了。来自一个开题一月前,才开始思考的学渣含着血泪的建议。

浅谈奥德修斯与西方古典文学的人文主义传统【摘要】广义上的“人文主义”,是滥觞于古希腊的,“关心人、尊重人”的文化追求。所谓“关心人”的核心,是要关心人的精神生活;所谓“尊重人”的关键,是要尊重人的精神存在。狭义上的“人文主义”,则是繁荣于文艺复兴的社会思潮。其核心思想不外乎重视人性、强调理性,反对以神性压抑人性、以神学贬低理性,主张以物质调和精神、以现世取代来生等。当这种文化传统落实到文学创作,相应的文学传统便应运而生——从最伟大的“悲剧”(《荷马史诗》),到最伟大的“喜剧”(《神曲》),概莫能外。  【关键词】奥德修斯;《荷马史诗》;《神曲》;人文主义   伊卡塔王奥德修斯是希腊联军的重要将领,是贯穿整部《奥德修记》始终的主要人物。他英勇善战、足智多谋、屡建奇功。献木马计攻陷伊利昂城后,奥德修斯和同伴启航还乡,历尽劫难,终于在漂泊海上九年之后独归故土,和儿子特勒马科斯一起杀死纠缠妻子、挥霍家财的无耻求婚者,终于合家团聚。而在《神曲·地狱篇》中,奥德修斯却作为犯欺诈罪者,灵魂堕入第八层地狱第八恶囊之中,遭受酷刑折磨。同一个人物的命运,为什么不同的作者竟做出了如此不同的安排?既然观点大相径庭,为什么我们还说两部作品都秉承了“人文主义”的创作传统?且待下文分解。  一、“悲剧”与“人文主义”:《奥德修记》中的奥德修斯  悲剧是古希腊对人类文学的卓越贡献。毫不夸张地说,一部悲剧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人文主义”发展的历史。  严格说来,《奥德修记》应该称为“史诗”。但是,《诗学》之中论及悲剧,多引《荷马史诗》为证。因此,史诗(尤指《荷马史诗》)与悲剧之间,无疑存在某种内在联系、共同因素。故笔者采用亚氏之说,以悲剧,或至少是“潜悲剧”论荷马。  亚氏认为,“史诗和悲剧……有些是两者所同具,有些是悲剧所独有……史诗的成分悲剧都具备,而悲剧的成分,则不是史诗里都能找到的。”对于荷马,他毫不吝惜自己的溢美之词,认为荷马是“真正最大最卓越的创作者”,“神圣般地超过其他人”,是“第一个人”,是“最大的一位”。为何诸如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德斯等伟大的悲剧作家都未能享此殊荣,而史诗作家荷马却能获得如此程度的赞颂?亚氏曾经指出,“史诗的种类也应和悲剧的种类相同,即分为简单史诗、复杂史诗、性格史诗和苦难史诗;史诗的成分(缺少歌曲与形象)也应和悲剧相同,因为史诗也应有突转、发现和苦难。”这样,一切不言自明——荷马的史诗创作和亚氏的悲剧理论相当契合。从形式上来看,史诗可以摹仿很多行动、包含很多情节,但无论简单史诗《伊利亚特》,还是复杂史诗《奥德修记》,都只摹仿一个行动;从情节上看,《荷马史诗》完全具备“突转”、“发现”和“苦难”三个要素。  所谓“悲剧”,“不一定要有我们今天的悲惨结局,它的结局一般都是平静而和解的。”“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这种理念,颠覆了柏拉图“艺术摹仿自然”的哲学框架,把“人”提升到了突出地位。这样一来,便促使人们将目光从倾心自然转向审视社会,将信仰从膜拜神只转向瞩目自身,将希望从企盼来世往生转向关注现实生活。他认为,作为人性的固有部分,感情和欲望生而有之,不应也不能被忽视甚至禁锢,而悲剧恰好能够很好地满足人性的这一需求。这是因为,悲剧能够“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也就是说悲剧能够宣泄怜悯、减轻恐惧、陶冶感情、制造快感,对于社会道德具有良好的教化作用、对于个人品性具有良好的规范作用。亚氏本人也相当重视悲剧的教化和规范作用,他指出,“第一,不应写好人由顺境转入逆境,因为这只能使人厌恶,不能引起恐惧或怜悯之情;第二,不应写坏人由逆境转入顺境,因为这最违背悲剧的精神,不符合悲剧的要求,既不能打动慈善之心,更不能引起怜悯或恐惧之情;第三,不应写极恶的人由顺境转入逆境,因为这种布局虽然能打动慈善之心,但不能引起怜悯或恐惧之情。”综上所述,亚氏对于悲剧作用的阐释明确了他艺术为人服务的功能指向;对于悲剧实质的定义体现了他追求人性解放的道德趋向。  《奥德修记》采取的是双线并进的叙事方式——一条线索是特勒马科斯蒙雅典娜相助外出寻父;另一条线索是奥德修斯蒙宙斯恩典辗转还乡——两条线索因父子相认而最终汇合,全诗依照线索,有序展开。亚氏评价,荷马“与这些人(其他史诗作者)不同,不仅从艺术上,而且从创作本质上皆相信见到一道好的光芒。”荷马严格按照“突转”“发现”“苦难”三重标准展开叙述,重点描述了奥德修斯还乡途中遭受的磨难和困厄。这些磨难和困厄来自各个方面:来自神、来自人、来自自然……然而,荷马并非单纯为了描写苦难而描写苦难,而是旨在通过苦难表现奥德修斯执着的追求、顽强的精神与无畏的抗争。正因为人文主义所瞩目的是“人”,所以恰恰是通过这种执着的追求、顽强的精神与无谓的抗争,奥德修斯的英雄形象才显得血肉丰满,荷马史诗的人文主义才显得淋漓尽致。  《奥德修记》中的人文主义观念,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显示出来的——一方面,作者瞩目于人,通过对人性的褒扬直接宣扬关心人、尊重人的人文主义内核;另一方面,作者又不脱离神,通过对众神的描写间接衬托重视人性、强调理性的人文主义要求。  首先,奥德修斯与人和自然的奋力抗争是作者人文主义精神的良好载体。离开伊利昂后,他们先是踏上洛托法戈伊人的国土,洛托法戈伊人给他派出的三人吃下了洛托斯花,让他三人不知归返,奥德修斯果断地把“享用洛托斯花,完全忘却回家乡”的同伴缚在船上迅速离开;他们而后来到库克洛普斯的居地,面对震地神波塞冬的儿子波吕斐摩斯,奥德修斯沉着冷静、足智多谋,他先告诉巨人自己的“名字叫‘无人’”,骗过了巨人的同伴,接着灌醉并刺瞎波吕斐摩斯,把自己和同伴绑在公羊肚子下面逃出巨石封锁的洞穴;船队接着驶过特勒皮洛斯,莱斯特律戈涅斯人“从崖顶向下抛掷巨大的石块”,“叉鱼般把人叉起带回作骇人的菜肴”,除了奥德修斯所在的船只外其余都惨遭不幸;侥幸逃脱后,他们又登上了海岛艾艾埃,可他派出的九名同伴又被美发的神女基尔克“变出了猪头、猪声音、猪毛和猪的形体”,赶进猪栏,幸而奥德修斯得到赫尔墨斯的晓谕,制服基尔克,使被施魔法的同伴复归人形,不过他们也因此在神女的宅邸居留了一年;而后,奥德修斯在基尔克的指点下,“前往哈得斯和可畏的佩尔塞福涅的居所,去会见特拜的盲预言者特瑞西阿斯的魂灵”;在冥府,他见到了死去的同伴、故去的母亲,见到了先知特瑞西阿斯,被告知归途的命运;从冥府归返后,他们从艾艾埃岛再次启程,沿途战胜了女妖塞壬的诱惑,躲过了卡律布狄斯悬崖的凶险。当然,他们也曾为自己的愚蠢和贪婪付出代价,他的同伴趁奥德修斯熟睡之际偷偷打开艾奥洛斯赠予的皮囊,结果一行都被从伊卡塔的岸边吹回风神的岛屿。作者通过奥德修斯一系列的探险经历,展现了他在与敌人斗争中体现出的果敢和智慧,以及在与自然斗争中体现出的决心和勇气。面对外界给予的一次次沉重打击与艰难困苦,奥德修斯没有放弃、没有屈服,而是始终固守着重归故土的坚定信念。他把永不言弃的顽强意志与万物之灵的高度智慧相结合,战胜了诸多的磨难,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显示了人类的力量。通过第八卷到第十一卷中对奥德修斯行动的一系列摹仿,荷马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全面阐释了人文主义精神:第一,是面对磨难与困厄时坚定不屈、永不言弃的顽强意志;第二,是面对危难与困境时沉着冷静、随机应变的理性思考;第三,荷马同时又从反面抨击了自私、贪婪和猜疑等人性中的弱点,为人文主义的失控敲响了警钟。通过前两点,荷马正面赞扬了关心人、尊重人,重视人性、强调理性的人文主义精神;通过后一点,荷马反面批判了自私、贪婪、猜忌等过分强调人文主义带来的问题。从而对人文主义做出了全面的阐释。

西方艺术史论文选题方向怎么写

艺术写作的基础与文学或历史学的分析原则是一样的,在一篇艺术史论文中,我们必须使用能描述视觉的词汇以便能把我们的视觉印象转化为清晰具体的语言文字。一、形式分析:形式分析是艺术写作的基本形式,通常首先会出现在艺术史的课堂上。在一个严格的形式分析中,除了你能看到的物理形式之外的任何其他信息都不是必须的,虽然一些知识性内容可能会起到帮助作用,但你只需要关注作品的视觉元素。形式分析需要关注线条、颜色、构图和风格等内容,还需要描述观者所感受到的美学效果。因此任何形式分析必须进行大量的描述,重要的是要记住,即便是纯粹的形式分析也必须让其中每一个要点与随后进行的对作品的全部解释有关。二、研究性论文一篇艺术史论文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这取决于写作中的观众预设和写作动机。一个肖像学分析专注于有代表性的个体肖像,要考虑到图像的象征作用,历史或神话人物的身份,以及其他任何有视觉意义的要素。研究性论文也会关注到艺术家的传记细节,如米开朗基罗描绘西斯廷教堂的故事,或者凡高的《星夜》与艺术家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当然也可考虑赞助和社会背景这些因素以及将作品置于某种历史框架中。在所有这些情况下,重要的是使连接事实的背景研究与对作品本身的分析达到平衡。许多情况下,你会依赖形式分析原则来支持你的一些说法。三、比较分析对两件艺术作品进行比较的方法常常用于学术论文和应付考试。这种方法能结合艺术家信息,主题与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形式分析,以此来推断两件作品之间的关系。首先要关注这两件作品在哪些方面是值得特别注意的,而无论这些特点是否为双方所共有。比较通常始于相似性,如果两件作品有一个相同的产生背景,是同一个艺术家或同一历史时期,或者描述相同的题材,再根据这些共性的条件去开展比较。然后,再去发现两个作品的不同之处,从显而易见的差别到更微妙和更具体的差别。再通过分析推断每一个差异中可能包含的有价值的信息。四、进一步建议永远不要忘记你的读者是谁。一篇报纸上的文章会大大不同于纯粹的学院论文,它可以使用更随意的语气去吸引更广泛的读者。那么,显而易见,它也不同于一个展览评论。如果你在写作中能分别对待这些文体的不同要求,你的文章就会更加生动有趣。尽管艺术史没有固定的读者,但你也应该永远针对某个目标读者群,通常最安全的假设是为你的同学而写作,而不要仅仅考虑你的教授。当你描述艺术作品时,你要使用一般现在时。当你提到艺术家的生活和作品所处的历史背景时,就要使用过去时。而形式分析应该永远使用现在时,应该将其看做是作品本身在进行自我说明。

想研究好美术史,就别怕花钱。一、世界美术史 1、[英] 伍德福特等 《剑桥艺术史》 ★ 2、[美] 休·昂纳等 《世界美术史》 ★ 3、[英] 贡布里希 《艺术发展史》 范景中译 ☆ 附: 加德纳(Gardner)《艺术史》(Art through the Ages)(2001) / 詹森(Janson)艺术史(History of art)(2001) / (美)阿纳森《西方现代艺术史》 / (英)里德《现代绘画简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 / (苏)阿尔巴托夫《美术史文选》 / (意)文杜里《欧洲近代绘画大师》(旧译《西欧近代画家美》 / (美)柯耐尔《西方美术风格演变史》 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2年 / 沃尔夫林《古典艺术》 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2年 / 扎内奇《西方中世纪艺术史》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1年 / 金维诺主编《世界美术全集》(20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西方视觉艺术》(7册)吉林美术出版社 《世界美术全集》 《现代世界美术全集》 (日)集英社或平凡社,讲谈社同名著作 《世界美术馆全集》 台湾光复书局 二、西方美术理论 1、(意) 文杜里《西方艺术批评史》 ★ 2、(德) 沃尔夫林《艺术风格学》 ★ 3、(德) 帊诺夫斯基《视觉艺术的含义》 ★ 4、(英) 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 ★ 5、(美) 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 附: (英) 贡布里希 《理想与偶像》(范景中等译)/ 阿洛瓦*里 《风格问题:装饰艺术的基础》 / 迟柯主编 《西方美术理论文选》 /(德) 汉斯*贝尔廷 《艺术史终结了吗?》 / 斯坦戈斯 《现代艺术观念》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 拉塞尔 《现代艺术的意义》 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 / 布雷德伯里等编 《现代主义》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92 / 弗兰契娜等编 《现代艺术与现代主义》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 / 弗莱明 《艺术与观念》 山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 三、 美术教育学: 1、(美)阿瑟*艾夫兰《西方艺术教育史》 ★ 2、尹少淳 《美术教育学》 刑莉 《自觉与规范:16世纪至19世纪欧洲美术学院》 / (美) 艾迪斯*埃里克森《艺术史与艺术教育》 / (美) 布朗科赞尼克 《艺术创造与艺术教育》 / (美) 沃尔夫古伊根 《艺术批评与艺术教育》 四、 艺术哲学与文艺理论: 1、宗白华 《意境》 或 《美学散步》 2、朱光潜 《文艺心理学》 3、(美) H·G·布洛克《现代艺术哲学》(一译《美学新解》) 4、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 附: (法) 丹纳 《艺术哲学》 /(德)康德《判断力批判》 /(德) 黑格尔《美学》 / 豪塞尔《艺术史的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叶朗《中国美术史大纲》 / 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术史》 // 《中国美术史资料编选》 / 莱德尔《现代美学文选》,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年 / 伍蠡甫《西方艺术理论名著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1987 《20世纪西方文艺理论选》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朱良志《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 曲院风荷——中国艺术论十讲》 五、艺术批评文献: 丁宁《绵延之维——走向艺术史哲学》 (美)H*G*布洛克《现代艺术哲学》(旧译《美学新解》) (意)文杜里《西方艺术批评史》 (美)温*米奈《艺术史的历史》 朱狄《当代西方艺术哲学》 于安澜《画品丛书》 迟柯《西方美术理论文选》 郭小川《中西美术史方法论比较》 (法)丹纳《艺术哲学》 (德)沃尔夫林《艺术风格学》 (德)怕诺夫斯基《视觉艺术的含义》 (美)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 (英)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范景中等译) 宗白华《艺境》(或《美学散步》) 周忠厚《文艺批评学教程》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