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企业激励机制研究论文2000字

发布时间:2024-07-08 00:05:43

企业激励机制研究论文2000字

开题报告题目:论激励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及运用一、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写作此论文,使我对当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中激励机制有所认识;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激励机制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大规模损失,失业问题已经深深地触及到了国家制度层面,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需要正确运用激励机制,然而从整体上扭转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不断恶化的态势,从根本上解决激励机制运用问题。二、 研究的重点内容如何解决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正确运用,通过强化动机,引导人们不断产生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行为的过程 提高组织工作效率。激励运用一系列有效的手段来刺激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通过激发上进、肯定下级、防治消沉以达强化信心为职工注入新鲜内在动力充分挖掘人的潜能,从而使组织工作效率大为提高人力资源素质。三、进度计划计划3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收集第一手材料;之后用1个月左右的时间汇总分类并形成初稿并提交给指导教师;最后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修改完善并进行答辩。四、 指导教师意见题目:论激励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及运用中 文 摘 要企业在人事管理制度中应用比较多的是惩罚,惩罚虽然能够立即取得明显的效果,但使领导无法确切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而激励机制能够使员工按照管理者的意愿,不断地强化自己的正确行 为,无论领导是否在场,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xx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研究摘 要:激励机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部分,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学者有关激励机制研究。然后针对A企业,从薪酬激励、培训激励、绩效激励、奖惩激励、目标激励及感情激励对其现行的激励机制作出描述,并从上述方面一一分析其优缺点及造成该问题的原因。最后根据笔者所学知识及所了解的A企业的情况,从工资、福利、培训、绩效考核、岗位职责和员工参与等方面对其提出了改善建议并作出了总结。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员工激励;激励机制

1、前言 目前,许多企业活力不足,管理不善,经营陷入困境,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造成了整个企业的内部效率低下。事实证明,这些企业活力不足的主要症结在于不能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来激发生产者和管理者的积极性,致使单个劳动者劳动效率和工作努力程度普遍不高,甚至导致企业优秀人才跳槽,人才流失严重,降低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那些国际知名的大集团,或是国内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其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具有合理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从而吸引、留住了大批人才。现在我们应该注意到,当代企业的竞争正在由“资本主义”向“人本主义”和“知本主义”演变,而竞争的实质归纳到一点就是人才的竞争,“得人才者得天下”。一个企业只有在人才上占尽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搏杀中无往而不胜。所以说,不管是那些存在激励机制缺陷的企业,还是那些激励机制比较完善的企业,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适应我国加入WTO的要求,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都应该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继续完善和加强企业的激励机制建设,而这项建设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庞大工程,它始终贯穿于企业的引才、留才、用才及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的始终,应该注意其连续性和长期性,对于如何完善和加强企业的激励机制的建设问题,对于如何有效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防止人才流失及更好地调动人才的积极性的问题,下面我们结合管理实践和相关理论,提出一些对解决此问题有实质性帮助的建议。 2、引才激励 一个企业要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就要重视吸引人才,而吸引人才的关键是凭借企业雄厚的实力,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优厚的待遇等软硬条件来招贤纳士。其具体措施如下: 1、凭借企业雄厚的实力和强劲的发展前景来吸引人才。企业要树立良好的形象,作好宣传工作,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让人才了解企业,如企业在本行业中的地位,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和市场占有率等现有情况,更要让他们知道本企业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只要投身本企业,个人就会有广阔的施展才华的空间,企业一定会作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使其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作到“各得其所”,使其得到最佳发挥才能的工作岗位。从而使他们产生加入本企业的强烈愿望和动机。 2、以优厚的报酬和待遇来吸引人才。古人云:“军无财,士不来”,这句话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仍然不过时,据零点调查公司的调查表明,学历越高的人,对自己的报酬期望值也就越高,所以企业应该用高额的报酬来吸引人才,同时企业提供保险、福利等待遇也比其它同行企业具有明显的优惠条件,从而产生巨大的诱惑力。对于企业急需的人才,企业可以实行政策倾斜,如可以安排其家属就业,给予一定数额的安家费,提供宽敞舒服的住房,配车等更加优厚的条件,实现吸引人才、聚集人才的目的。 提供培训、进修和鼓励人才自由发展等条件吸引人才。企业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才,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企业应当设立专门的培训部门,根据个人的技术特点和工作的实际需要,有计划地给予人才培训和到国外继续深造的机会,鼓励个人考取高级学位和高级技术职称,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条件。同时,企业应走校企联合办学培养人才的路子,满足个人丰富知识、提高技能、增强个人素质、适应知识更新的要求。现在,特别是一些高学历的人才,非常注重企业是否能提供培训的机会,例如西安杨森公司就通过优良的培训条件,网罗了很多人才。所以,企业为了吸引人才,也应该创造良好的培训条件和学习环境。 3、留才激励 一个企业引进人才以后,还要想方设法把人才留住,防止人才流失。人才普遍对本企业的要求都较高,一些企业的条件如果达不到他们的满意度,那么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拍拍屁股走人,另攀高枝。所以,一个企业引进人才以后,还要创造条件把人才给留住,防止人才流失,杜绝人才跳槽现象的发生,也要有效防止猎头公司挖走人才,而造成企业人才缺乏,为了解决以上难题,把人才留住,企业不防试用以下留才办法。 高薪留才。成功的企业支付的酬金在其所属的行业中往往居于最高水平,这并非是由于它们经营上的成功,而使它们有能力付高薪酬,而是因为它们认识到提供最高的报酬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一种有效手段。有一项研究资料表明,员工教育程度越高,对企业的忠诚度越弱,大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是为了获得物质方面的成功而工作,因此,他们最不可能从工作中得到满足。所以,支付高薪往往能留住企业所需的人才,在这方面,英国的穆勒家具集团,这个专门经销廉价组合家具的企业作的相当成功,即通过高薪不但留住了人才,而且不断有优秀人才投归门下。 减时提薪和带薪休假。企业应该在不影响个人工作效率和工作业绩的条件下,适当减少工作时间,给员工更大的工作之外的可自由支配时间,个人的工作时间的减少,同时也意味着其相对报酬的增加,来提高其工作的满意度。在这个提倡休闲与旅游的大环境下,企业也应该考虑每年给企业员工一定的带薪休假的优惠条件,特别对于一些有突出贡献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还可以享受企业提供的全家免费疗养的特殊待遇。在这方面IBM公司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事业留才与感情留才。报酬留才固然重要,但不是唯一的方法,特别是对于一些经济实力不是很强的企业,在报酬激励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应该提倡“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所谓事业留人,是指企业的发展需要人才去推动,人才的稳定需要事业来吸引。事业的红火,既能吸引人才,又能留住人才,因为有干头,有前景,他们不但不会走,还会越干越有动力,使他们相信这里才是自己施展才华最理想的天地。感情留人,就是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关心员工,爱护员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给他们以团体的温暖,使他们有一种组织的归属感和团队感,从而产生“士为知己者死”之心。 通过参股的形式实现留才的目的。对于股份制的企业,留住人才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其认购一定数量的股份,它赋予股份所有者按持有股数的比例,来分享股份公司利润的权利,和对公司资产享有剩余索取的权利。但是,这些股份是不可随意转让的,这样如果持股者要离开本公司,那么他就会丧失一部分利益,特别是对于高级人才来说,因为他们持有的股份较多,如果从公司跳槽,所以他们的成本就会加大,这一办法将有效地成为栓住人才的柱子和绳子。 对于一些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可以把个人的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作为一项特殊的生产要素,科学量化后,按一定合理的比例来入股,让他们明白个人与企业休戚与共的关系,从而达到留住人才和激励人才的目的。

摘要一、绪论二、激励机制相关理论三、我国企业员工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四、企业管理中实施有效激励的对策五、结论参考文献

企业激励机制研究论文

其实我也不知道 百度一下

想简单点,提纲大致如下:  一、我国私营企业现状  包括私营企业的类型、数量、年总产值、国民产值的比重、涉及行业等,目的突出私营企业在各类型企业中的地位。  二、私营企业的员工现状  从业人员数量,占总体从业人员的比重、平均从业年限、年平均流动率,与其它企业(国有、外资)数据进行对比,并加以分析。阐述现阶段私营企业员工激励的普遍方式。  三、私营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建立基础  根据第二章的分析结果,阐述建立私营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必要性、可行性。  四、私营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特点及分析  (一)列举并分析激励机制现状的优点;  (二)列举并分析激励机制现状的缺点;  (三)对缺点加以改进的可行办法,可参考引用某方面优秀的企业实例。  五、展望  对私营企业激励机制的发展进行展望,同时对私营企业整体进行展望。  想复杂全面点,就大量加入私营企业和国有、外资企业的相关对比。  1、现代企业制度不规范,家族式管理盛行,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造成企业无法构建对高级管理人员的有效激励机制。我国民营企业中70%以上是家族企业。我国的民营企业家由于绝大多数都是企业的创始人,因此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和公司总经理往往就是他本人,而公司其他董事则是其亲属或者下属。第一大股东和总经理的合而为一导致公司管理带有过强的个人色彩,并在实际中造成企业核心职位全被家族成员占据。一方面无法吸引优秀管理人才来民营企业工作,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本企业非家族优秀管理人员的快速流失。据有关专家测算,优秀企业的人才流失率在15%左右,而民营企业远远高于这一水平,有的高达50%。  2、职业经理层缺失的同时也缺乏对职业经理人的有效激励和约束机制。我国多数民营企业没有相当的职业经营者,虽然有些民营企业从外部聘请职业经理人,但多数并不成功,甚至有的经理人损害公司的利益,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一是双方追求的目标不一致,从表面上来看是双方对企业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看法不一致,对利润和企业规模的追求不一致等等。但从根本上指的却是民营企业主追求的是企业的发展和积累,而职业经理人追求的是自身的收益和享受。二是双方信息不对称,职业经理人所掌握的信息远超过企业老板。职业经理人一般比老板更了解世界潮流、技术、市场和资本运作,也更了解企业内部运作情况。  (二)、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分析民营企业激励机制  我们从民营企业选人、用人和留人这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他们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1、选人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招聘员工之前,民营企业往往缺乏建立在深入详细的岗位分析书基础上的员工需求分析,在招聘时往往缺乏规范的招聘流程,招聘方式单一(往往就是采取传统的面试法),不能对应聘者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性科学考察。这些都容易造成企业在招聘员工上的重复性浪费和个别岗位上的员工短缺。与此同时,民营企业的老板在招聘员工时也存在“唯学历论”和员工也是企业成本的错误认识。  2、用人方面存在的问题。现在许多民营企业要么将员工看成企业的成本而非资本,忽视员工对企业价值贡献的潜在巨大力量,要么虽然认识到了员工的价值,但却不知怎么在使用员工当中使其潜在的巨大力量发挥出来。不能发挥员工的巨大潜力正是民营企业在内部员工管理中激励机制缺失或者失效的真实表现,具体体现在绩效考核与评估体系不健全上。  许多民营企业根本没有规范的绩效考核与评估体系,对员工的考评完全是靠管理者的主观意向。有的既使有绩效考评,即使考评结果也与工资、晋升、奖惩等挂钩,但给谁涨工资、提拔谁往往老板直接干涉,极大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  3、留人方面存在的问题。员工的流失在民营企业显得特别严重。我们可以从民营企业现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中寻找原因。  首先,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缺乏在员工使用过程中的人力资源规划,使得在员工管理上存在随意性,员工不能结合组织的战略需要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缺乏有效的制度性激励。其次,现行民营企业的薪酬制度不仅在人才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薪酬体系也有待完善。民营企业的薪酬在工资水平上比不了外资企业,在福利水平上也不如国有企业,这样实际上导致了民营企业在对员工物质激励上的劣势。此外一个科学完善的薪酬体系必须杜绝企业老板在给员工增减工资上的随意性行为,在实行薪酬的制度化上要兼顾企业薪酬水平在企业内外的公平性问题。这些都是我们民营企业需要去努力的方向。再者,民营企业容易忽视员工培训。即使有员工培训的制度安排,也存在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形式化而导致的效果不明显的问题。许多老板担心培训出的员工离开企业,所以不重视员工培训。  三、民营企业激励机制构建的有效途径  (一)、从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角度看民营企业激励机制的构建  1、实现民营企业由家族式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2、完善委托代理机制,建立对职业经理人阶层的有效激励和约束机制。  (二)、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看民营企业激励机制的构建  参考资料  [1] 徐兆铭:企业绩效与激励机制:战略的观点[M]中国税务出版社,2006年。  [2]魏杰:企业存亡诊断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  [3]赵曙明: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王志明顾海英:人性假设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田科学管理研究,2003  [5]张晓明:中小企业的人才竞争策略圈中国人才,2002  [6]唐和平:中小企业如何引进和留住人才人才开发,zooz  [7]杨爱义马新福:国有企业改制后有关问题的思考与对策经济师,2002  [8]郭奎峰辛开远杨玉华:企业人才的配置、激励与培养人力资源2002

激励员工的关键:薪酬  当人们说到管理者激励员工时,指的是管理人员做自己希望做的事情的同时,满足了员工的某些需要和愿望,并引起员工按其要求的方式去行动。所以,激励是组织给个人提供“诱因”,以获得个人对组织目标实现的“贡献”。  合理的薪酬制度可以说是一种最重要的、最易使用的激励方法,它是企业对员工的回报和答谢,以奖励员工对企业所付出的努力、时间、学识、技能、经验和创造,是企业对员工所做贡献的承认。在员工的心目中,薪酬不仅仅是自己的劳动所得,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员工自身的价值,代表企业对员工工作的认同,甚至还代表着员工个人的能力和发展前景。合理的薪酬制度不仅对员工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企业的发展更是不可忽视的。特别是一个合理的薪酬体系,对企业管理效率的提升具有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企业薪酬制度的设计和完善,更是人力资源管理提升的一个重要方面。  目前,薪酬已不是单一的工资,也不是纯粹的经济性报酬。从对员工的激励角度上讲,可以将薪酬分为两类:一类是外在激励性因素,如工资、固定津贴、社会强制性福利、公司内部统一的福利项目等;另一类是内在激励性因素,如员工的个人成长、挑战性工作、工作环境、培训等。如果外在性因素达不到员工期望,会使员工感到不安全,出现士气下降、人员流失,甚至招聘不到人员等现象。另一方面,尽管高额工资和多种福利项目能够吸引员工加入并留住员工,但这些有时候常常又被员工视为应得的待遇,难以起到激励作用,因此内在激励性因素更是至关重要。  在社会经济向市场为导向的模式转型时,相当多的企业仍然还在沿用旧体制下的薪酬制度,这种陈旧与混乱所产生的分配不公,不仅会增加人力资源管理的难度,而且还会导致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的下降。目前旧体制下的薪酬体制通常会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企业员工劳动观念落后,按劳取酬的思想根深蒂固,平均主义盛行。按绩取酬、按能取酬的思想没有在人们的薪酬观念上占主导地位,比发达地区落后10年。  第二、企业没有系统的绩效管理制度。薪酬体系的非市场化导致企业总体薪酬水平差异大,没有绩效衡量标准,公司薪资外部不公平,导致员工士气不振,关键人才流失,低效员工大量沉淀。  第三、企业薪酬级别设置套用行政级别,不是按照岗位在企业当中的相对重要性设置,没有与员工岗位的工作业绩相联系,导致了岗位差异的弱化,关键岗位的重要性得不到突出,出现同酬不同工的现象,引起内部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第四、企业薪酬的设计与实施没有实现市场化。沿用计划体制的模式,各级人员的薪酬收入是与行政级别相联系,而不是与具体的工作岗位和对企业贡献的大小与重要性相联系。导致各类人才不能够向企业最需要的岗位流动,资历而不是能力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薪酬水平与个人的工作业绩没有直接的联系。  对于存在上述问题的企业,在薪酬制度方面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确定岗位职责,制订岗位业绩指标,建立有效的考核方法和程序,完善岗位设置及岗位职能,调整工资级别划分,调整管理人员工资水平,确定薪酬水平,划分收入分配方法,完善建立激励考核制度。  在解决企业薪酬体制存在的问题时,通常有效的手段是:首先进行薪酬调查,解决薪酬的外部公平问题,进行有效的薪酬设计;其次,从岗位分析和评估着手,建立内外部相对公平的薪酬结构。在人才逐步市场化的情况下,企业确定薪酬水平,需要参考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和薪酬水平,按照企业的地理位置以及行业特性,将外部地区行业企业薪资水平作为企业薪酬体制制订的参照物,来确定企业薪资的整体水平,完成薪酬设计,搭建合理的薪酬结构。  合理薪酬结构的关键部分是薪酬设计,企业管理者设计适合本企业的薪酬方案需要通盘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包括:外部的国家宏观经济、通货膨胀、行业特点和行业竞争、人才供应状况等;公司内部的盈利能力和支付能力、人员的素质要求;企业发展阶段、人才稀缺度、招聘难度、公司的市场品牌和综合实力等;员工个人职位等级、技能、资历和个人绩效等。  合理的薪酬设计使薪酬结构更趋于完善,薪酬结构又分为岗位薪酬、技能薪酬、绩效薪酬,其中绩效薪酬是其中起重要作用的部分。绩效薪酬是对员工完成业务目标而进行的奖励,即薪酬必须与员工为企业所创造的经济价值相联系。在目前缺少其他激励方式的情况下,绩效薪酬应当成为激励员工的主要方式。通过对绩效薪酬长短期比例设定,可以达到对员工进行不同激励的目的。这就要求企业建立完整的业绩评价体系,以保证绩效薪酬的发放能够有的放矢,达到激励的目的。  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公平的薪酬方式,只存在员工是否满意的薪酬制度。薪酬更不是万能的,它只是激励员工的有效方法之一。只有员工获得合理报酬后,其最原始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同时得到有效激励,员工才会加入到与企业管理者共同实现组织目标的行列中,当员工将自己的工作完全融入到企业发展目标中,企业管理者才会得到充分支持,从而形成良好的企业氛围,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只有这样,薪酬制度才是合理的,才是真正实现了激励企业员工的作用。  员工激励:红灯停,绿灯行!  在马路上能否行车顺利,第一要看的就是红绿灯。“红灯停,绿灯行”,短短的六个字是每辆车都要遵守的交通规则。谁违规了谁就要受处罚。如果造成巨大交通事故,那就不是罚款、扣分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了。生活如此,激励亦是。在激励的道路上,同样有着各式各样的红绿灯管理着“交通”。企业的激励方案能否顺利通过并且有效实施,关键在于你是否真的看清了红绿灯。  企业财富个人收益  激励机制的实施方是企业,参与方是激励对象。这两大阵营的利益成为审核激励方案的第一关。  企业的背后无非是企业家、国家,即财产的拥有者。他们希望能够激发高管的工作热情,推动企业高速发展;同时,他们也不希望因激励计划而造成企业财产大量外泄,阻碍企业正常发展。因此,“钱”、“股”结合就成为比较合适的激励方案。在企业中,实施高管激励计划无非是用现金或者股份。现金,提自企业的利润,过多会使企业遭受现金流压力,影响到正常的运作和发展。股份,则是来自财产的所有者,多拿出一份就意味着多卖一份家当。实施时间久了,控制少了,回头再看的时候才发现,眼前的企业已不再跟自己同“姓”了。既然用钱和用股都不宜过多,那么就实施“1+12”的方法,两者结合起来取长补短。  激励对象中共有两类人——决策者和执行者。专门负责拿主意的人属于决策者。对他们而言,年薪已经足够,而权利的欲望却没有尽头。执行者是决策的实施者。他们的等级略低于决策者,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更多经济上的回报。对于前者,用“股”激励,把权力和金钱一起下放给决策者,使他们一跃成为主人,在享受当家作主的权力之外,自然会尽心尽力履行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义务。对于后者,用“钱”激励,可以真真正正让他们享受到劳动的回报。尤其是把他们的所得和企业业绩结合在一起,同样能做到个人和企业的“亲密接触”,把两个阵营紧紧联系在一起。  分析来,讨论去,很容易得出一个公式:有效激励=“股”+“钱”。很多企业在实施激励过程中,总喜欢强调是哪种模式,是用股份还是用现金。殊不知,组合才是产生最高价值的方式。而用多少股多少钱,就需要企业打个算盘。  股权现金  这里提到的股东,和前面所说的“企业”阵营还不大相似。他们是投资者,希望能够以钱生钱。虽然从某种意义上他们也是企业财产的拥有者。但是股东最为关注的不是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热情,而是能否获得高额回报。换句话说,他们关心的是能否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因此,对于他们来说,眼里只有两个标准:企业的利润和股份的分红。一个企业的激励方案,肯定是要由股东大会讨论通过的。如何让股东认可并批准激励计划,还是要从股东的要求出发去找答案。  首先,自然是要把企业的业绩和激励对象的收益结合起来。这样,激励对象才会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断提高企业的业绩。业绩的增长,关系到企业利润的增长。这一方面使企业拥有充足的现金流,可以保证激励计划的实施;另一方面使企业用于分红的资金也更加充裕。股东的收益因激励计划而提高,又怎能拒绝这种“双赢”的结局呢?其次,是要给激励对象依靠股价增长带来的收益。这种方式使得激励对象工作的目标又多了一重。提高每股净资产也好,提高股价也罢,都会提高股东的价值。这样一来,激励计划的绿灯就自然打开了。  在这里,有两种激励模式值得推荐。一种是期股模式。企业在计划实施开始后按一定价格卖给激励对象一定数量的期股,每年他们都可以和股东一样,获得相同比例的分红。但这笔奖励不能发给激励对象,只能用于偿还购买期股的费用。当激励对象支付完所有费用之后,就真正拥有了这些股份,并常年享受分红收益。如果股价上升,激励对象还可以考虑靠鲜活的增长带来的收益。另一种模式是虚拟股份。激励对象持有一定数量“虚拟”的股份。在计划期内和股东一起享受分红收益,计划结束时享受股价变化带来的收入。和前者不同,此种模式下激励对象不持股,自然也没有发言权和投票权。在通过这个红绿灯之前,激励方案仍要考虑“钱”、“股”结合,毕竟用现金多了会减少股东的分红收入,用股份多了更是从股东身上割肉。所以,一个合适的比例才能让股东快乐地举手通过。  证监会or国资委  前两个路灯,基本上是大部分企业都要等待通过的。而这一盏路灯则不然,涉及的公司只有上市公司或者国有企业。但是,这两类企业在国内却有着很强的代表性。上市公司的规模相对较大,是我国企业的典型代表,代表了中国企业的发展方向。国有企业则是国内企业的主体,也是现阶段改革的重点。  要想让激励方案顺利通过,选用哪种模式将不再是考核的重点。相反,关键的问题在于激励方案是否符合“游戏规则”。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方案自然是要符合公司法的。由于《公司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妨碍激励机制效果的发挥。所以,方案的设计应该考虑到这些因素,避免受到法规限制。一般来说,使用股权激励受到的约束较多,因此企业可以选择是用现金的激励模式。对于国有企业,很多仍处于改制过程中。激励方案能否顺利通过,最重要的一点要看过程中是否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对此,有三种方式可以巧妙地避开嫌疑,通过路口。  资产增量转股:把企业未来几年发展的部分资产增量转为等值股份,作为奖励给予激励对象。TCL集团7年前就使用了这种方式,如今诞生了以李东升为代表的数个亿万富翁。  用业绩衡量奖励:企业业绩达到一定指标,提取部分利润奖励给激励对象。这样不涉及到国有股份的转让,也就不会被国资委挡在激励的门外。  有据的转股价格:激励对象以不低于每股净资产的价格购买企业股份。但是,具体设计为多少一股,需要企业有一个合理可信的说法。在通过这个路口的时候,企业能做的是要有一个详细科学的激励方案。激励方案得到政府的认可和支持,就会很容易通过这个路口。  在激励的道路上,企业的方案要依次通过这三大关卡。方案的设计是否科学、完善,将是过关的核心。能否一路走好,就要看我们的司机是否真的懂那些条条框框,还有就是在复杂环境中的驾驶技术是否过关。

xx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研究摘 要:激励机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部分,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学者有关激励机制研究。然后针对A企业,从薪酬激励、培训激励、绩效激励、奖惩激励、目标激励及感情激励对其现行的激励机制作出描述,并从上述方面一一分析其优缺点及造成该问题的原因。最后根据笔者所学知识及所了解的A企业的情况,从工资、福利、培训、绩效考核、岗位职责和员工参与等方面对其提出了改善建议并作出了总结。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员工激励;激励机制

现代企业激励与激励机制研究论文

1、现代企业制度不规范,家族式管理盛行,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造成企业无法构建对高级管理人员的有效激励机制。我国民营企业中70%以上是家族企业。我国的民营企业家由于绝大多数都是企业的创始人,因此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和公司总经理往往就是他本人,而公司其他董事则是其亲属或者下属。第一大股东和总经理的合而为一导致公司管理带有过强的个人色彩,并在实际中造成企业核心职位全被家族成员占据。一方面无法吸引优秀管理人才来民营企业工作,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本企业非家族优秀管理人员的快速流失。据有关专家测算,优秀企业的人才流失率在15%左右,而民营企业远远高于这一水平,有的高达50%。2、职业经理层缺失的同时也缺乏对职业经理人的有效激励和约束机制。我国多数民营企业没有相当的职业经营者,虽然有些民营企业从外部聘请职业经理人,但多数并不成功,甚至有的经理人损害公司的利益,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一是双方追求的目标不一致,从表面上来看是双方对企业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看法不一致,对利润和企业规模的追求不一致等等。但从根本上指的却是民营企业主追求的是企业的发展和积累,而职业经理人追求的是自身的收益和享受。二是双方信息不对称,职业经理人所掌握的信息远超过企业老板。职业经理人一般比老板更了解世界潮流、技术、市场和资本运作,也更了解企业内部运作情况。(二)、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分析民营企业激励机制我们从民营企业选人、用人和留人这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他们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1、选人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招聘员工之前,民营企业往往缺乏建立在深入详细的岗位分析书基础上的员工需求分析,在招聘时往往缺乏规范的招聘流程,招聘方式单一(往往就是采取传统的面试法),不能对应聘者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性科学考察。这些都容易造成企业在招聘员工上的重复性浪费和个别岗位上的员工短缺。与此同时,民营企业的老板在招聘员工时也存在“唯学历论”和员工也是企业成本的错误认识。2、用人方面存在的问题。现在许多民营企业要么将员工看成企业的成本而非资本,忽视员工对企业价值贡献的潜在巨大力量,要么虽然认识到了员工的价值,但却不知怎么在使用员工当中使其潜在的巨大力量发挥出来。不能发挥员工的巨大潜力正是民营企业在内部员工管理中激励机制缺失或者失效的真实表现,具体体现在绩效考核与评估体系不健全上。许多民营企业根本没有规范的绩效考核与评估体系,对员工的考评完全是靠管理者的主观意向。有的既使有绩效考评,即使考评结果也与工资、晋升、奖惩等挂钩,但给谁涨工资、提拔谁往往老板直接干涉,极大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3、留人方面存在的问题。员工的流失在民营企业显得特别严重。我们可以从民营企业现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中寻找原因。首先,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缺乏在员工使用过程中的人力资源规划,使得在员工管理上存在随意性,员工不能结合组织的战略需要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缺乏有效的制度性激励。其次,现行民营企业的薪酬制度不仅在人才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薪酬体系也有待完善。民营企业的薪酬在工资水平上比不了外资企业,在福利水平上也不如国有企业,这样实际上导致了民营企业在对员工物质激励上的劣势。此外一个科学完善的薪酬体系必须杜绝企业老板在给员工增减工资上的随意性行为,在实行薪酬的制度化上要兼顾企业薪酬水平在企业内外的公平性问题。这些都是我们民营企业需要去努力的方向。再者,民营企业容易忽视员工培训。即使有员工培训的制度安排,也存在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形式化而导致的效果不明显的问题。许多老板担心培训出的员工离开企业,所以不重视员工培训。三、民营企业激励机制构建的有效途径(一)、从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角度看民营企业激励机制的构建1、实现民营企业由家族式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完善公司治理结构。2、完善委托代理机制,建立对职业经理人阶层的有效激励和约束机制。(二)、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看民营企业激励机制的构建 参考资料[1] 徐兆铭:企业绩效与激励机制:战略的观点[M]中国税务出版社,2006年。 [2]魏杰:企业存亡诊断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3]赵曙明: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王志明顾海英:人性假设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田科学管理研究,2003[5]张晓明:中小企业的人才竞争策略圈中国人才,2002[6]唐和平:中小企业如何引进和留住人才人才开发,zooz [7]杨爱义马新福:国有企业改制后有关问题的思考与对策经济师,2002 [8]郭奎峰辛开远杨玉华:企业人才的配置、激励与培养人力资源2002 ★★★★★★★★★★★导师修改意见:1、请把封面、表格内容、摘要、关键词、参考资料填写完整;2、请按我的修改提纲、格式(不要另行编辑排版),完成论文初稿,可以从网上或其他资料搜集整理有关材料,但切不可原文照搬照抄当“文贼”。★★★★★★★★★★★★★★★★我是楼主~~~~~我的问题就是我 写了。老师给我的回答居然还是和他最后的修改意见一样的回答。这个论文是他发给我的,让我按照他的修改,我都不知道如何修改了。是在他的基础上添加东西还是怎么做了?我真的不会了。55555我晕死了。不知道哪个好心人能帮我解答一下。主要是他的修改意见第2条。。。如果哪个好心人能帮我把修改好的给一起发上来。小弟一定后面继续追加分!!!!!!!!谢谢

激励员工的关键:薪酬  当人们说到管理者激励员工时,指的是管理人员做自己希望做的事情的同时,满足了员工的某些需要和愿望,并引起员工按其要求的方式去行动。所以,激励是组织给个人提供“诱因”,以获得个人对组织目标实现的“贡献”。  合理的薪酬制度可以说是一种最重要的、最易使用的激励方法,它是企业对员工的回报和答谢,以奖励员工对企业所付出的努力、时间、学识、技能、经验和创造,是企业对员工所做贡献的承认。在员工的心目中,薪酬不仅仅是自己的劳动所得,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员工自身的价值,代表企业对员工工作的认同,甚至还代表着员工个人的能力和发展前景。合理的薪酬制度不仅对员工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企业的发展更是不可忽视的。特别是一个合理的薪酬体系,对企业管理效率的提升具有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企业薪酬制度的设计和完善,更是人力资源管理提升的一个重要方面。  目前,薪酬已不是单一的工资,也不是纯粹的经济性报酬。从对员工的激励角度上讲,可以将薪酬分为两类:一类是外在激励性因素,如工资、固定津贴、社会强制性福利、公司内部统一的福利项目等;另一类是内在激励性因素,如员工的个人成长、挑战性工作、工作环境、培训等。如果外在性因素达不到员工期望,会使员工感到不安全,出现士气下降、人员流失,甚至招聘不到人员等现象。另一方面,尽管高额工资和多种福利项目能够吸引员工加入并留住员工,但这些有时候常常又被员工视为应得的待遇,难以起到激励作用,因此内在激励性因素更是至关重要。  在社会经济向市场为导向的模式转型时,相当多的企业仍然还在沿用旧体制下的薪酬制度,这种陈旧与混乱所产生的分配不公,不仅会增加人力资源管理的难度,而且还会导致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的下降。目前旧体制下的薪酬体制通常会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企业员工劳动观念落后,按劳取酬的思想根深蒂固,平均主义盛行。按绩取酬、按能取酬的思想没有在人们的薪酬观念上占主导地位,比发达地区落后10年。  第二、企业没有系统的绩效管理制度。薪酬体系的非市场化导致企业总体薪酬水平差异大,没有绩效衡量标准,公司薪资外部不公平,导致员工士气不振,关键人才流失,低效员工大量沉淀。  第三、企业薪酬级别设置套用行政级别,不是按照岗位在企业当中的相对重要性设置,没有与员工岗位的工作业绩相联系,导致了岗位差异的弱化,关键岗位的重要性得不到突出,出现同酬不同工的现象,引起内部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第四、企业薪酬的设计与实施没有实现市场化。沿用计划体制的模式,各级人员的薪酬收入是与行政级别相联系,而不是与具体的工作岗位和对企业贡献的大小与重要性相联系。导致各类人才不能够向企业最需要的岗位流动,资历而不是能力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薪酬水平与个人的工作业绩没有直接的联系。  对于存在上述问题的企业,在薪酬制度方面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确定岗位职责,制订岗位业绩指标,建立有效的考核方法和程序,完善岗位设置及岗位职能,调整工资级别划分,调整管理人员工资水平,确定薪酬水平,划分收入分配方法,完善建立激励考核制度。  在解决企业薪酬体制存在的问题时,通常有效的手段是:首先进行薪酬调查,解决薪酬的外部公平问题,进行有效的薪酬设计;其次,从岗位分析和评估着手,建立内外部相对公平的薪酬结构。在人才逐步市场化的情况下,企业确定薪酬水平,需要参考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和薪酬水平,按照企业的地理位置以及行业特性,将外部地区行业企业薪资水平作为企业薪酬体制制订的参照物,来确定企业薪资的整体水平,完成薪酬设计,搭建合理的薪酬结构。  合理薪酬结构的关键部分是薪酬设计,企业管理者设计适合本企业的薪酬方案需要通盘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包括:外部的国家宏观经济、通货膨胀、行业特点和行业竞争、人才供应状况等;公司内部的盈利能力和支付能力、人员的素质要求;企业发展阶段、人才稀缺度、招聘难度、公司的市场品牌和综合实力等;员工个人职位等级、技能、资历和个人绩效等。  合理的薪酬设计使薪酬结构更趋于完善,薪酬结构又分为岗位薪酬、技能薪酬、绩效薪酬,其中绩效薪酬是其中起重要作用的部分。绩效薪酬是对员工完成业务目标而进行的奖励,即薪酬必须与员工为企业所创造的经济价值相联系。在目前缺少其他激励方式的情况下,绩效薪酬应当成为激励员工的主要方式。通过对绩效薪酬长短期比例设定,可以达到对员工进行不同激励的目的。这就要求企业建立完整的业绩评价体系,以保证绩效薪酬的发放能够有的放矢,达到激励的目的。  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公平的薪酬方式,只存在员工是否满意的薪酬制度。薪酬更不是万能的,它只是激励员工的有效方法之一。只有员工获得合理报酬后,其最原始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同时得到有效激励,员工才会加入到与企业管理者共同实现组织目标的行列中,当员工将自己的工作完全融入到企业发展目标中,企业管理者才会得到充分支持,从而形成良好的企业氛围,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只有这样,薪酬制度才是合理的,才是真正实现了激励企业员工的作用。  员工激励:红灯停,绿灯行!  在马路上能否行车顺利,第一要看的就是红绿灯。“红灯停,绿灯行”,短短的六个字是每辆车都要遵守的交通规则。谁违规了谁就要受处罚。如果造成巨大交通事故,那就不是罚款、扣分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了。生活如此,激励亦是。在激励的道路上,同样有着各式各样的红绿灯管理着“交通”。企业的激励方案能否顺利通过并且有效实施,关键在于你是否真的看清了红绿灯。  企业财富个人收益  激励机制的实施方是企业,参与方是激励对象。这两大阵营的利益成为审核激励方案的第一关。  企业的背后无非是企业家、国家,即财产的拥有者。他们希望能够激发高管的工作热情,推动企业高速发展;同时,他们也不希望因激励计划而造成企业财产大量外泄,阻碍企业正常发展。因此,“钱”、“股”结合就成为比较合适的激励方案。在企业中,实施高管激励计划无非是用现金或者股份。现金,提自企业的利润,过多会使企业遭受现金流压力,影响到正常的运作和发展。股份,则是来自财产的所有者,多拿出一份就意味着多卖一份家当。实施时间久了,控制少了,回头再看的时候才发现,眼前的企业已不再跟自己同“姓”了。既然用钱和用股都不宜过多,那么就实施“1+12”的方法,两者结合起来取长补短。  激励对象中共有两类人——决策者和执行者。专门负责拿主意的人属于决策者。对他们而言,年薪已经足够,而权利的欲望却没有尽头。执行者是决策的实施者。他们的等级略低于决策者,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更多经济上的回报。对于前者,用“股”激励,把权力和金钱一起下放给决策者,使他们一跃成为主人,在享受当家作主的权力之外,自然会尽心尽力履行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义务。对于后者,用“钱”激励,可以真真正正让他们享受到劳动的回报。尤其是把他们的所得和企业业绩结合在一起,同样能做到个人和企业的“亲密接触”,把两个阵营紧紧联系在一起。  分析来,讨论去,很容易得出一个公式:有效激励=“股”+“钱”。很多企业在实施激励过程中,总喜欢强调是哪种模式,是用股份还是用现金。殊不知,组合才是产生最高价值的方式。而用多少股多少钱,就需要企业打个算盘。  股权现金  这里提到的股东,和前面所说的“企业”阵营还不大相似。他们是投资者,希望能够以钱生钱。虽然从某种意义上他们也是企业财产的拥有者。但是股东最为关注的不是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热情,而是能否获得高额回报。换句话说,他们关心的是能否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因此,对于他们来说,眼里只有两个标准:企业的利润和股份的分红。一个企业的激励方案,肯定是要由股东大会讨论通过的。如何让股东认可并批准激励计划,还是要从股东的要求出发去找答案。  首先,自然是要把企业的业绩和激励对象的收益结合起来。这样,激励对象才会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断提高企业的业绩。业绩的增长,关系到企业利润的增长。这一方面使企业拥有充足的现金流,可以保证激励计划的实施;另一方面使企业用于分红的资金也更加充裕。股东的收益因激励计划而提高,又怎能拒绝这种“双赢”的结局呢?其次,是要给激励对象依靠股价增长带来的收益。这种方式使得激励对象工作的目标又多了一重。提高每股净资产也好,提高股价也罢,都会提高股东的价值。这样一来,激励计划的绿灯就自然打开了。  在这里,有两种激励模式值得推荐。一种是期股模式。企业在计划实施开始后按一定价格卖给激励对象一定数量的期股,每年他们都可以和股东一样,获得相同比例的分红。但这笔奖励不能发给激励对象,只能用于偿还购买期股的费用。当激励对象支付完所有费用之后,就真正拥有了这些股份,并常年享受分红收益。如果股价上升,激励对象还可以考虑靠鲜活的增长带来的收益。另一种模式是虚拟股份。激励对象持有一定数量“虚拟”的股份。在计划期内和股东一起享受分红收益,计划结束时享受股价变化带来的收入。和前者不同,此种模式下激励对象不持股,自然也没有发言权和投票权。在通过这个红绿灯之前,激励方案仍要考虑“钱”、“股”结合,毕竟用现金多了会减少股东的分红收入,用股份多了更是从股东身上割肉。所以,一个合适的比例才能让股东快乐地举手通过。  证监会or国资委  前两个路灯,基本上是大部分企业都要等待通过的。而这一盏路灯则不然,涉及的公司只有上市公司或者国有企业。但是,这两类企业在国内却有着很强的代表性。上市公司的规模相对较大,是我国企业的典型代表,代表了中国企业的发展方向。国有企业则是国内企业的主体,也是现阶段改革的重点。  要想让激励方案顺利通过,选用哪种模式将不再是考核的重点。相反,关键的问题在于激励方案是否符合“游戏规则”。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方案自然是要符合公司法的。由于《公司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妨碍激励机制效果的发挥。所以,方案的设计应该考虑到这些因素,避免受到法规限制。一般来说,使用股权激励受到的约束较多,因此企业可以选择是用现金的激励模式。对于国有企业,很多仍处于改制过程中。激励方案能否顺利通过,最重要的一点要看过程中是否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对此,有三种方式可以巧妙地避开嫌疑,通过路口。  资产增量转股:把企业未来几年发展的部分资产增量转为等值股份,作为奖励给予激励对象。TCL集团7年前就使用了这种方式,如今诞生了以李东升为代表的数个亿万富翁。  用业绩衡量奖励:企业业绩达到一定指标,提取部分利润奖励给激励对象。这样不涉及到国有股份的转让,也就不会被国资委挡在激励的门外。  有据的转股价格:激励对象以不低于每股净资产的价格购买企业股份。但是,具体设计为多少一股,需要企业有一个合理可信的说法。在通过这个路口的时候,企业能做的是要有一个详细科学的激励方案。激励方案得到政府的认可和支持,就会很容易通过这个路口。  在激励的道路上,企业的方案要依次通过这三大关卡。方案的设计是否科学、完善,将是过关的核心。能否一路走好,就要看我们的司机是否真的懂那些条条框框,还有就是在复杂环境中的驾驶技术是否过关。

摘要一、绪论二、激励机制相关理论三、我国企业员工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四、企业管理中实施有效激励的对策五、结论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题目:论激励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及运用一、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写作此论文,使我对当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中激励机制有所认识;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激励机制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大规模损失,失业问题已经深深地触及到了国家制度层面,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需要正确运用激励机制,然而从整体上扭转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不断恶化的态势,从根本上解决激励机制运用问题。二、 研究的重点内容如何解决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正确运用,通过强化动机,引导人们不断产生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行为的过程 提高组织工作效率。激励运用一系列有效的手段来刺激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通过激发上进、肯定下级、防治消沉以达强化信心为职工注入新鲜内在动力充分挖掘人的潜能,从而使组织工作效率大为提高人力资源素质。三、进度计划计划3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收集第一手材料;之后用1个月左右的时间汇总分类并形成初稿并提交给指导教师;最后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修改完善并进行答辩。四、 指导教师意见题目:论激励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及运用中 文 摘 要企业在人事管理制度中应用比较多的是惩罚,惩罚虽然能够立即取得明显的效果,但使领导无法确切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而激励机制能够使员工按照管理者的意愿,不断地强化自己的正确行 为,无论领导是否在场,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企业激励机制研究论文5000

1、前言 目前,许多企业活力不足,管理不善,经营陷入困境,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造成了整个企业的内部效率低下。事实证明,这些企业活力不足的主要症结在于不能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来激发生产者和管理者的积极性,致使单个劳动者劳动效率和工作努力程度普遍不高,甚至导致企业优秀人才跳槽,人才流失严重,降低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那些国际知名的大集团,或是国内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其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具有合理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从而吸引、留住了大批人才。现在我们应该注意到,当代企业的竞争正在由“资本主义”向“人本主义”和“知本主义”演变,而竞争的实质归纳到一点就是人才的竞争,“得人才者得天下”。一个企业只有在人才上占尽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搏杀中无往而不胜。所以说,不管是那些存在激励机制缺陷的企业,还是那些激励机制比较完善的企业,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适应我国加入WTO的要求,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都应该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继续完善和加强企业的激励机制建设,而这项建设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庞大工程,它始终贯穿于企业的引才、留才、用才及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的始终,应该注意其连续性和长期性,对于如何完善和加强企业的激励机制的建设问题,对于如何有效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防止人才流失及更好地调动人才的积极性的问题,下面我们结合管理实践和相关理论,提出一些对解决此问题有实质性帮助的建议。 2、引才激励 一个企业要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就要重视吸引人才,而吸引人才的关键是凭借企业雄厚的实力,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优厚的待遇等软硬条件来招贤纳士。其具体措施如下: 1、凭借企业雄厚的实力和强劲的发展前景来吸引人才。企业要树立良好的形象,作好宣传工作,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让人才了解企业,如企业在本行业中的地位,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和市场占有率等现有情况,更要让他们知道本企业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只要投身本企业,个人就会有广阔的施展才华的空间,企业一定会作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使其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作到“各得其所”,使其得到最佳发挥才能的工作岗位。从而使他们产生加入本企业的强烈愿望和动机。 2、以优厚的报酬和待遇来吸引人才。古人云:“军无财,士不来”,这句话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仍然不过时,据零点调查公司的调查表明,学历越高的人,对自己的报酬期望值也就越高,所以企业应该用高额的报酬来吸引人才,同时企业提供保险、福利等待遇也比其它同行企业具有明显的优惠条件,从而产生巨大的诱惑力。对于企业急需的人才,企业可以实行政策倾斜,如可以安排其家属就业,给予一定数额的安家费,提供宽敞舒服的住房,配车等更加优厚的条件,实现吸引人才、聚集人才的目的。 提供培训、进修和鼓励人才自由发展等条件吸引人才。企业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才,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企业应当设立专门的培训部门,根据个人的技术特点和工作的实际需要,有计划地给予人才培训和到国外继续深造的机会,鼓励个人考取高级学位和高级技术职称,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条件。同时,企业应走校企联合办学培养人才的路子,满足个人丰富知识、提高技能、增强个人素质、适应知识更新的要求。现在,特别是一些高学历的人才,非常注重企业是否能提供培训的机会,例如西安杨森公司就通过优良的培训条件,网罗了很多人才。所以,企业为了吸引人才,也应该创造良好的培训条件和学习环境。 3、留才激励 一个企业引进人才以后,还要想方设法把人才留住,防止人才流失。人才普遍对本企业的要求都较高,一些企业的条件如果达不到他们的满意度,那么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拍拍屁股走人,另攀高枝。所以,一个企业引进人才以后,还要创造条件把人才给留住,防止人才流失,杜绝人才跳槽现象的发生,也要有效防止猎头公司挖走人才,而造成企业人才缺乏,为了解决以上难题,把人才留住,企业不防试用以下留才办法。 高薪留才。成功的企业支付的酬金在其所属的行业中往往居于最高水平,这并非是由于它们经营上的成功,而使它们有能力付高薪酬,而是因为它们认识到提供最高的报酬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一种有效手段。有一项研究资料表明,员工教育程度越高,对企业的忠诚度越弱,大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是为了获得物质方面的成功而工作,因此,他们最不可能从工作中得到满足。所以,支付高薪往往能留住企业所需的人才,在这方面,英国的穆勒家具集团,这个专门经销廉价组合家具的企业作的相当成功,即通过高薪不但留住了人才,而且不断有优秀人才投归门下。 减时提薪和带薪休假。企业应该在不影响个人工作效率和工作业绩的条件下,适当减少工作时间,给员工更大的工作之外的可自由支配时间,个人的工作时间的减少,同时也意味着其相对报酬的增加,来提高其工作的满意度。在这个提倡休闲与旅游的大环境下,企业也应该考虑每年给企业员工一定的带薪休假的优惠条件,特别对于一些有突出贡献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还可以享受企业提供的全家免费疗养的特殊待遇。在这方面IBM公司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事业留才与感情留才。报酬留才固然重要,但不是唯一的方法,特别是对于一些经济实力不是很强的企业,在报酬激励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应该提倡“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所谓事业留人,是指企业的发展需要人才去推动,人才的稳定需要事业来吸引。事业的红火,既能吸引人才,又能留住人才,因为有干头,有前景,他们不但不会走,还会越干越有动力,使他们相信这里才是自己施展才华最理想的天地。感情留人,就是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关心员工,爱护员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给他们以团体的温暖,使他们有一种组织的归属感和团队感,从而产生“士为知己者死”之心。 通过参股的形式实现留才的目的。对于股份制的企业,留住人才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其认购一定数量的股份,它赋予股份所有者按持有股数的比例,来分享股份公司利润的权利,和对公司资产享有剩余索取的权利。但是,这些股份是不可随意转让的,这样如果持股者要离开本公司,那么他就会丧失一部分利益,特别是对于高级人才来说,因为他们持有的股份较多,如果从公司跳槽,所以他们的成本就会加大,这一办法将有效地成为栓住人才的柱子和绳子。 对于一些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可以把个人的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作为一项特殊的生产要素,科学量化后,按一定合理的比例来入股,让他们明白个人与企业休戚与共的关系,从而达到留住人才和激励人才的目的。

企业激励机制研究论文结论

xx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研究摘 要:激励机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部分,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学者有关激励机制研究。然后针对A企业,从薪酬激励、培训激励、绩效激励、奖惩激励、目标激励及感情激励对其现行的激励机制作出描述,并从上述方面一一分析其优缺点及造成该问题的原因。最后根据笔者所学知识及所了解的A企业的情况,从工资、福利、培训、绩效考核、岗位职责和员工参与等方面对其提出了改善建议并作出了总结。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员工激励;激励机制

Goodafternoon,underhisencouragementandguidance,ihavefinishedmypaper,thetitleofwhichis""ichoosethistopicbecause,first,"",second,""我上个月刚答辩过了,这个简洁些就好啦,重点是论文写的好不好,你对自己的论文熟悉程度。问题的话,(我是写翻译的)我那时老师主要问了我是怎样运用理论去分析的,我就当场举了个例子分析了一下。

摘要一、绪论二、激励机制相关理论三、我国企业员工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四、企业管理中实施有效激励的对策五、结论参考文献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而激励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它是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激励这个概念用于管理,是指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也就是说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因此,企业实行激励机制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确地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由此也可以说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企业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运用好激励机制也就成为各个企业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物质激励要和精神激励相结合   物质激励是指通过物质刺激的手段,鼓励职工工作。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正激励,如发放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负激励,如罚款等。物质需要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所以,物质激励是激励的主要模式,也是目前我国企业内部使用得非常普遍的一种激励模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金钱是万能的”思想在相当一部分人的头脑中滋长起来,有些企业经营者也一味地认为只有奖金发足了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但在实践中,不少单位在使用物质激励的过程中,耗费不少,而预期的目的并未达到,职工的积极性不高,反倒贻误了组织发展的契机。例如有些企业在物质激励中为了避免矛盾实行不偏不倚的原则,极大地抹杀了员工的积极性,因为这种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法非常不利于培养员工的创新精神,平均等于无激励;而且目前中国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力量在物质激励上大做文章。事实上人类不但有物质上的需要,更有精神方面的需要,美国管理学家皮特(Tom Peters)就曾指出“重赏会带来副作用,因为高额的奖金会使大家彼此封锁消息,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整个社会的风气就不会正。”因此企业单用物质激励不一定能起作用,必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在二者的结合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创建适合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   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用一定的文化塑造人,企业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机制,只有当企业文化能够真正融入每个员工个人的价值观时,他们才能把企业的目标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因此用员工认可的文化来管理,可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 2.制定精确、公平的激励机制   激励制度首先体现公平的原则,要在广泛征求员工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一套大多数人认可的制度,并且把这个制度公布出来,在激励中严格按制度执行并长期坚持;其次要和考核制度结合起来,这样能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使这种外部的推动力量转化成一种自我努力工作的动力,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最后是在制定制度是要体现科学性,也就是做到工作细化,企业必须系统地分析、搜集与激励有关的信息,全面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工作质量的好坏,不断地根据情况的改变制定出相应的政策。 3.多种激励机制的综合运用   企业可以根据本企业的特点而采用不同的激励机制,例如可以运用工作激励,尽量把员工放在他所适合的位置上,并在可能的条件下轮换一下工作以增加员工的新奇感,从而赋予工作以更大的挑战性,培养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日本著名企业家稻山嘉宽在回答“工作的报酬是什么”时指出“工作的报酬就是工作本身”,可见工作激励在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次可以运用参与激励,通过参与,形成员工对企业归属感、认同感,可以进一步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我国企业职工参与企业决策和企业管理的渠道有许多,其中,职工通过“职代会”中的代表参与企业重大决策较为普遍。但“职代会”目前存在一种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的现象,因此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现在荣誉激励的方式在企业中采用的比较普遍,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在西方的企业中也普遍采用,例如美国IBM公司有一个“百分之百俱乐部”,当公司员工完成他的年度任务,他就被批准为“百分之百俱乐部”成员,他和他的家人被邀请参加隆重的集会。结果,公司的雇员都将获得“百分之百俱乐部”会员资格作为第一目标,以获得那份光荣。这一激励措施有效地利用了员工的荣誉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激励效果。事实上激励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是采用适合本企业背景和特色的方式,并且制定出相应的制度,创建合理的企业文化,这样综合运用不同种类的激励方式,就一定可以激发出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多跑道、多层次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实施   联想集团的激励模式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其中多层次激励机制的实施是联想创造奇迹的一个秘方,联想集团始终认为激励机制是一个永远开放的系统,要随着时代、环境、市场形式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这首先表现在联想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激励机制,对于80年代第一代联想人公司主要注重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物质生活基本满足;而进入90年代以后,新一代的联想人对物质要求更为强烈,并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从这些特点出发,联想制定了新的、合理的、有效的激励方案,那就是多一点空间、多一点办法,根据高科技企业发展的特点激励多条跑道:例如让有突出业绩的业务人员和销售人员的工资和奖金比他们的上司还高许多,这样就使他们能安心现有的工作,而不是煞费苦心往领导岗位上发展,他们也不再认为只有做官才能体现价值,因为做一名成功的设计员和销售员一样可以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这样他们就把所有的精力和才华都投入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中去,从而创造出最大的工作效益和业绩。联想集团始终认为只激励一条跑道一定会拥挤不堪,一定要激励多条跑道,这样才能使员工真正能安心在最适合他的岗位上工作。其次是要想办法了解员工需要的是什么,分清那些是合理的和不合理的;那些是主要的和次要的;那些是现在可以满足的和是今后努力才能做到的,总之联想的激励机制主要是把激励的手段、方法与激励的目的相结合,从而达到激励手段和效果的一致性。而他们所采取的激励的手段是灵活多样的,是根据不同的工作、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制定出不同的制度,而决不能是一种制度从一而终。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