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论文800字

发布时间:2024-07-05 03:09:27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论文800字

许多国家在下一世纪将经历人口老龄化,由于出生率下降和死亡率。中国将很快加入他们的行列。据统计,中国人口老龄化,到下世纪中叶将接近高峰,超出60占总数的27。4%,年龄的人的百分比。这意味着,每四个人将老人。  由于老龄化问题,其情况已越来越多的事实,但日益严重的大多数人带来的问题仍然一无所知。首先,与家庭变得更小,生活的步伐不断升级,甚至更严重的家庭充分照顾岁成员。其次,老龄化导致的人少,以支持增加的老人的劳动人口的相对下降。因此,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社会的生产力。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导致的成功实行计划生育的不同步,与国家的经济进步。  人口老龄化的速度,采取反措施的迫切。毫无疑问,他们的关键是建立一个坚实的经济基础。同时,应附的重要性,社会的全面进步,改变落后的情况下,在社会保障,福利和服务。更重要的是,家庭保健和社区服务也应予以鼓励。

人心百态,各有心计,不论生活日常,还是职场竞争,虽然没有害人之心,但是防人之心还是合情合理,这样互相猜疑,尔虞我诈的心态就产生了,彼此良性竟争还好,不排除你争我夺,恶意伤害的情况,关键还是彼此包容沟通,不过勉强不了,不是每个人都是志同道合,不计较利益得失的,心态放平一点,自己做人处事低调一点,灵活调整心态,思维方式和待人处事技巧,奋斗是必须的,否则面包和爱情都没有保障,逐步完善提升竞争实力,时刻提醒自己冷静沉着,做好自己,机会总会出现,至于他人信任与否,相处融洽与否,不是主观思想能够改变,所以,一切随缘,不合刚分,静待志同道合之人出现

二孩政策英文universal two-child policy - 二孩用英文怎么说10月29日,中共中央委员会正式发布了有关“全面二孩”政策的公告,将进一步放松已经施行了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family planning policy)。报告指出,“全面二孩政策(universal two-child policy)”将有效解决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施行“单独二孩”政策,但是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全面二孩政策”的调整,希望解决未来有可能出现的劳动力短缺等问题。据中国日报报道,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所以,全面实施二孩政策,是国家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一项举措。China further relaxed its more than three-decade-old family planning policy, according to astatement issued on Thursday (Oct 29)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entral C Roughly 90 million Chinese couples will become eligible to have a second It's the latest move by the authorities to finetune the family planning policy, amid the nation'schanging demographics, which could lead to potential labor shortages in the future if The statement said the country's aging trend would be actively addressed by the universal two-child policy, and that China would continue to stick to the family planning policy as a basic S In late 2013, the central government relaxed the family planning policy, allowing couples to havea second child in situations where one spouse was an only As of June, only 5 million of the11 million eligible couples had applied to have a second 【Key Points】“二孩”并不等于“二胎”。如果第一胎生的是双胞胎(twins)、三胞胎(triplets)、四胞胎(quadruplets)、五胞胎(quintuplets)或龙凤胎(pigeon pair),就不符合“二孩”政策的要求。

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第一,重新界定老年人口标准,从主观上改变60即为老人的心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口健康状况不断改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且增长速度也不断加快。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零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55岁,较1982年提高78岁;2000年再次延长85岁,提高到40岁,2010年和2015年分别再次提高到83岁和34岁。随着零岁平均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以60岁为老年人界定的初始年龄,以零岁预期寿命为终点,60岁与零岁预期寿命的差值占零岁预期寿命的比重从1982年的5%(77/77=115)提高到2015年的4%。如果以65岁为老年人口的起始年龄,其与零岁预期寿命的差值所占比重从1982年的1%提高到2010年的1%,2015年再次提高到9%。这证明继续用“60岁”或“65岁”作为老年人口的标准过于年轻,尽管客观、便于比较,但是已经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步伐,未来还需要根据人口情况的变动做进一步调整。通过对老年人口标准的重新界定,可以让人们从主观上意识到自身健康状况及预期寿命的延长意味着劳动能力等的不断延长,改变群众“60岁即为老年人口”的传统观点,这应该是积极应对老龄化最关键、最核心的第一步。第二,创造有助于老年人发挥余热的社会环境面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提高退休年龄、发挥老年人余热是最直接的方式。延迟退休年龄,在短期内是应对劳动力短缺的有效措施。但是从长期看,如果单纯推出这一项政策将是“治标不治本”的方式。我们需要制定政策体系、推出配套措施,让人们意识到延缓退休作为对自身能力的认可,从而积极主动重返劳动力市场,并扭转“延长工作年限弥补劳动力不足”认知的被动局面。充分认可老年人的“生产力”。延缓退休是老年人通过社会劳动发挥余热最直接的一种方式,但老年人的生产力不仅仅体现在社会劳动服务。老年人在家中照顾孙辈子女,使得育龄妇女从照护婴幼儿的家庭劳动中“解放出来”,维持市场劳动参与率,这是老年人的“家庭生产力”。政府、社会等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充分认可老年人的“家庭生产力”,例如,对帮助子女照料婴幼儿的老年人给予一定的补贴等。人口老龄化在未来一段时期会长期存在,考虑到老年人的传统心理和情感需要,以及家庭规模缩小、劳动力参与率提高带来的家庭照料资源不足等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居家+社区”的养老模式能更好地满足老年人不断扩大的养老照料和养老服务需求,这将成为我国未来一段时期最适合的养老方式。在“居家+社区”养老模式中,建议仍旧以“家庭”作为主要的养老场所,同时,逐步将社区小型养老服务机构融入社区,在社区内为老年人提供日间服务和短期照料服务,使得老年人在社区内就能接受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与此同时,对老年人的住房及所居住的社区进行必要的室内与室外改造,例如安装相应的服务设施和呼叫系统,方便老年人与家人和相应服务机构的及时联系。在人口快速老龄化的过程中,随着高龄、失能、空巢老人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健康意识的不断加强,解决老年人口的养老与医疗问题必将成为健康老龄化战略实施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当前我国“有养无医”的现象比较普遍,无法为一些患病老人提供及时的医疗服务,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笔者建议,未来应快速发展医养结合,推进健康社区治理,在“居家+社区”养老的同时,以社区为依托,创造“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社区环境;社区医院应积极跟进,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将养老与医院连接起来,二者无缝连接、形成合力,做好对社区、居家老人的健康养老服务,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计生基层网络,加强与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养老机构的合作。同时,重视农村和小城镇养老问题,加快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农村养老服务是积极应对老龄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老年人口养老保障水平低,社会型养老服务供给水平低,劳动力人口外出加剧了农村养老照料问题。小城镇是连接城市与农村的关键链条,其公共服务尤其是医疗服务较农村地区具有明显优势,也是未来返乡农民工的主要承载地。发展小城镇地区的社会养老服务,可以作为未来返乡农民工、就地城镇化居民、周边农村居民养老的理想之地。第四,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老年生活需求马斯洛需求理论指出,当人从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时,就会出现更高级的、社会化程度更高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老年人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满足不同类型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老年生活需求是积极应对老龄化的重要内容。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既包括对健康、半自理、失能等不同健康程度的老年人的服务,也包括对不同收入程度的老年人服务。相应的,除了上门送餐服务、收入服务、一般护理服务、家务服务、家庭保健外,还应该包括入户探望、紧急响应、贫困收容、法律咨询等,即不仅要从物质上满足老年人的生理需求,更要从精神上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体现人文关爱。此外,绝大部分健康老人不仅需要照料、医疗等服务,越来越多的健康老年人追求学习、社会参与、休闲旅游等服务,这正是养老服务及养老产业需要不断加强的。健康是老年人最大的愿望,健康服务是老年人最大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对于健康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从之前单一的医疗服务需求逐步向保健、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心理健康等多元化发展。另外,老年健康服务内容将随各式各样的需求进一步细分,高龄老人、单身老人、空巢老人、居家的病残老人等规模不断增大的各种特殊老年人群体,将会对社会提出更多的老年健康服务需求。针对老年群体的多元需求,应充分尊重老年人的个人意愿,整合家庭、社区和机构照护资源;在服务内容上,失能老年人需要得到的长期照护服务,不仅包括医疗保健和生活照料,还需要得到相应的精神慰藉;在服务方式上,做好各种转变之间的过渡衔接工作,使长期照护服务更具有连续性。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论文

第一:养老资金;第二,医疗保障;第三:人口稳定性……反正还有很多影响,你可以找些(老龄化研究)这样的资料去找下你的写作思路呗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论文,首先要列出具体的数字,说明我国现在所处的人口老龄化的问题,然后结合自己所列的数据以及其他一些国家步入老龄化所出现的问题,列举出老龄化的危害和采取的措施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体系尚未形成,所以具体内容是让你来构建的,目前关于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个热门话题,以此议题为论文的多如牛毛。主要思路一般有这几个方面:1,发展“银发经济”;2,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尤其是养老金缺口问题);3,反思和改进计划生育政策(反对计划生育的越来越多,西方国家通常用上百年的时间才完成老龄化,而我们只需短短的18年)4,鼓励老年人再就业或推迟退休年龄;5,家庭、社区的扶持,以减轻国家的负担;重中之重的是,只有经济发展上去,才能消化庞大的老年人口。

(一)消费结构面临转变 老年人口的增加,对消费总的影响不大,但会引起消费结构的变化。老年人的消费支出,用于医疗方面的会大幅度上升。同时,旅游、老年服务消费、休闲等相应服务业的消费需求将加大,大量资金转向老年人消费,将直接导致从事生产方面的投资相对下降,经济增长的速度比将放慢。 (二)科技创新遭遇浅滩 老年人口的增加,会降低整个社会吸收新知识和新观念的速度,导致技术创新能力下降,从而诱发采取贸易措施来保护国内劳动力市场,削弱了技术进步和灵活劳动力市场对长期增长的贡献作用。从科技方面来讲,目前提倡的创新型社会,中青年的创新能力较老年人要强,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正是劳动力人口中中青年比例下降。这非常不利于我国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中的技术创新。 (三)劳动力比例下降 人口老龄化发展会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相对下降,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及其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劳动年龄人口决定劳动力供给,而劳动力供给又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一个重要方面。劳动年龄人口的相对缩减意味着可就业人口的减少,在一定的生产资料和技术条件下,劳动力资源不足就可能导致部分生产资料和设备的闲置,影响社会生产活动的正常运转,从而影响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这从欧洲发达国家就可以看出: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正成为制约欧洲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原因就是由于出生率下降而形成的人口结构老龄化所造成的。 (四)养老、医疗保障压力加大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透露,在退休人员以每年6%的速度递增的情况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正以每年1000亿元的规模增加。与此同时,目前我国80%以上的劳动者基本没有养老保险。据统计,1980年在职职工与退休人员的供养比是13:1,而到2003年,这个比例已经变到3:1,预计到2020年,领取养老金的退休者将超过l亿人,届时抚养比例将达到5:1。老年人群是医疗卫生资源的主要消费对象。据卫生部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患病率的2倍,伤残率是全部人口伤残率的6倍。老年人消耗的卫生资源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卫生资源的9倍,可是我国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较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尤为突出。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论文2000字

如何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论通过的了解的确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论文,首先要列出具体的数字,说明我国现在所处的人口老龄化的问题,然后结合自己所列的数据以及其他一些国家步入老龄化所出现的问题,列举出老龄化的危害和采取的措施

人心百态,各有心计,不论生活日常,还是职场竞争,虽然没有害人之心,但是防人之心还是合情合理,这样互相猜疑,尔虞我诈的心态就产生了,彼此良性竟争还好,不排除你争我夺,恶意伤害的情况,关键还是彼此包容沟通,不过勉强不了,不是每个人都是志同道合,不计较利益得失的,心态放平一点,自己做人处事低调一点,灵活调整心态,思维方式和待人处事技巧,奋斗是必须的,否则面包和爱情都没有保障,逐步完善提升竞争实力,时刻提醒自己冷静沉着,做好自己,机会总会出现,至于他人信任与否,相处融洽与否,不是主观思想能够改变,所以,一切随缘,不合刚分,静待志同道合之人出现

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第一,重新界定老年人口标准,从主观上改变60即为老人的心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口健康状况不断改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且增长速度也不断加快。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零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55岁,较1982年提高78岁;2000年再次延长85岁,提高到40岁,2010年和2015年分别再次提高到83岁和34岁。随着零岁平均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以60岁为老年人界定的初始年龄,以零岁预期寿命为终点,60岁与零岁预期寿命的差值占零岁预期寿命的比重从1982年的5%(77/77=115)提高到2015年的4%。如果以65岁为老年人口的起始年龄,其与零岁预期寿命的差值所占比重从1982年的1%提高到2010年的1%,2015年再次提高到9%。这证明继续用“60岁”或“65岁”作为老年人口的标准过于年轻,尽管客观、便于比较,但是已经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步伐,未来还需要根据人口情况的变动做进一步调整。通过对老年人口标准的重新界定,可以让人们从主观上意识到自身健康状况及预期寿命的延长意味着劳动能力等的不断延长,改变群众“60岁即为老年人口”的传统观点,这应该是积极应对老龄化最关键、最核心的第一步。第二,创造有助于老年人发挥余热的社会环境面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提高退休年龄、发挥老年人余热是最直接的方式。延迟退休年龄,在短期内是应对劳动力短缺的有效措施。但是从长期看,如果单纯推出这一项政策将是“治标不治本”的方式。我们需要制定政策体系、推出配套措施,让人们意识到延缓退休作为对自身能力的认可,从而积极主动重返劳动力市场,并扭转“延长工作年限弥补劳动力不足”认知的被动局面。充分认可老年人的“生产力”。延缓退休是老年人通过社会劳动发挥余热最直接的一种方式,但老年人的生产力不仅仅体现在社会劳动服务。老年人在家中照顾孙辈子女,使得育龄妇女从照护婴幼儿的家庭劳动中“解放出来”,维持市场劳动参与率,这是老年人的“家庭生产力”。政府、社会等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充分认可老年人的“家庭生产力”,例如,对帮助子女照料婴幼儿的老年人给予一定的补贴等。人口老龄化在未来一段时期会长期存在,考虑到老年人的传统心理和情感需要,以及家庭规模缩小、劳动力参与率提高带来的家庭照料资源不足等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居家+社区”的养老模式能更好地满足老年人不断扩大的养老照料和养老服务需求,这将成为我国未来一段时期最适合的养老方式。在“居家+社区”养老模式中,建议仍旧以“家庭”作为主要的养老场所,同时,逐步将社区小型养老服务机构融入社区,在社区内为老年人提供日间服务和短期照料服务,使得老年人在社区内就能接受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与此同时,对老年人的住房及所居住的社区进行必要的室内与室外改造,例如安装相应的服务设施和呼叫系统,方便老年人与家人和相应服务机构的及时联系。在人口快速老龄化的过程中,随着高龄、失能、空巢老人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健康意识的不断加强,解决老年人口的养老与医疗问题必将成为健康老龄化战略实施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当前我国“有养无医”的现象比较普遍,无法为一些患病老人提供及时的医疗服务,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笔者建议,未来应快速发展医养结合,推进健康社区治理,在“居家+社区”养老的同时,以社区为依托,创造“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社区环境;社区医院应积极跟进,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将养老与医院连接起来,二者无缝连接、形成合力,做好对社区、居家老人的健康养老服务,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计生基层网络,加强与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养老机构的合作。同时,重视农村和小城镇养老问题,加快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农村养老服务是积极应对老龄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老年人口养老保障水平低,社会型养老服务供给水平低,劳动力人口外出加剧了农村养老照料问题。小城镇是连接城市与农村的关键链条,其公共服务尤其是医疗服务较农村地区具有明显优势,也是未来返乡农民工的主要承载地。发展小城镇地区的社会养老服务,可以作为未来返乡农民工、就地城镇化居民、周边农村居民养老的理想之地。第四,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老年生活需求马斯洛需求理论指出,当人从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时,就会出现更高级的、社会化程度更高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老年人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满足不同类型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老年生活需求是积极应对老龄化的重要内容。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既包括对健康、半自理、失能等不同健康程度的老年人的服务,也包括对不同收入程度的老年人服务。相应的,除了上门送餐服务、收入服务、一般护理服务、家务服务、家庭保健外,还应该包括入户探望、紧急响应、贫困收容、法律咨询等,即不仅要从物质上满足老年人的生理需求,更要从精神上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体现人文关爱。此外,绝大部分健康老人不仅需要照料、医疗等服务,越来越多的健康老年人追求学习、社会参与、休闲旅游等服务,这正是养老服务及养老产业需要不断加强的。健康是老年人最大的愿望,健康服务是老年人最大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对于健康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从之前单一的医疗服务需求逐步向保健、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心理健康等多元化发展。另外,老年健康服务内容将随各式各样的需求进一步细分,高龄老人、单身老人、空巢老人、居家的病残老人等规模不断增大的各种特殊老年人群体,将会对社会提出更多的老年健康服务需求。针对老年群体的多元需求,应充分尊重老年人的个人意愿,整合家庭、社区和机构照护资源;在服务内容上,失能老年人需要得到的长期照护服务,不仅包括医疗保健和生活照料,还需要得到相应的精神慰藉;在服务方式上,做好各种转变之间的过渡衔接工作,使长期照护服务更具有连续性。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论文选题

浅谈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形势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论文摘要:中国是在经济实力较弱、制度准备迟滞的情况下进入老龄社会的,现行养老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制、老年照料服务体系和传统管理体制都没有跟上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要求,是人口老龄化形势最为严峻的发展中国家。  论文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龄社会;养老保障;医疗保障;老年照料服务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形势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涉及到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诸多领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和战略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正处于体制深刻转换、结构深刻调整、社会深刻变革的重要时期,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十分关键的时期。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已经十分严峻.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过多的双重压力。  按照国际标准,我国已处于老龄社会,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44亿,占总人口的1l%,并将以年均3%速度增加。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也是发展中国家大国崛起过程中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国家。据预测,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1.74亿,约占总人口的12.8%;2020年将达到2.48亿,约占总人口的17.2%。从2005年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要净增1亿。之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到2050年前后提升到30%以上,进入重度老龄化。届时我国老龄人口总量比美国全部人口还多。从本世纪前半叶开始,我国将始终是世界上老年人口规模最大国家。我国老龄化水平从10%提高到30%,仅用不到50年时间,而英国、法国和美国等西方工业化国家要用100年左右的时间。对于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而言,这一速度的确是惊人的。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家庭结构、老年群体状况及城乡老年人口分布将呈现许多变化。一是纯老年人家庭迅速增加。“三代同堂”式的传统家庭越来越少,“四二一”结构家庭(一对夫妇同时瞻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小孩)逐渐增多。有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纯老年人家庭占老年人家庭比例城市约为40.3%,农村约为37.8%,并在继续增加。二是高龄老年人口急剧增长。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1.4岁,80岁以上高龄老人高达1520万,预计到2020年将翻一翻,2052年将超过1亿,占世界高龄老人总量的1/4。高龄老人是老年人口中增长最快的群体,本世纪前半叶,我国高龄老年人平均增长率超过4%,是老年人口平均增长率的1.7倍。高龄老人的这种增长速度在世界人口老龄化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三是城乡人口老龄化程度倒置。发达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一般高于农村,我国的情况则相反。2000年我国农村老龄化水平为10.9%,比城镇高1.24个百分点,2020年、2030年将分别高于城镇5个和7个百分点。老龄化对农村的冲击比城镇更为严重。这是中国人口老龄化不同于发达国家的重要特征。四是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我国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未富先老。而发达国家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较为发达的情况下自然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先富后老。  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刚刚超过1000美元,属于中等偏低收入国家行列,而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GDP一般都在5000—100013美元以上。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十分广泛而深远。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力年龄结构、人口瞻养比结构、代际利益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对养老、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对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加强,对老年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国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进入老龄社会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较弱,制度准备也较为迟滞,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  一是现行养老保障体系还不适应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要求。充足稳定的养老金供给是养老保障制度的核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国的快速老龄化将导致抚养结构的根本性转变,造成在本已较迟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的情况下,养老金缴费者急剧减少和领取者大量增多,养老金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一方面,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资金支付压力逐年加大。1980年我国在职职工与离退休人员之比为l2.8:1,2004年锐减到3:1,养老负担急剧加重。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窄,只在城镇建立起养老保险制度,绝大多数农村老龄人口还没有纳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因此,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任务十分艰巨。  二是医疗保障体制不适应老年群体迅猛增加的要求。老年人是医疗卫生资源消费的主体,据统计,60岁以上老人余寿中约有2/3时间为带病期。而目前我国医疗资源总体不足、分布不均衡,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小,政府投入相对不足,个人负担费用上涨过快。老年人口总量的迅速增长,对医疗资源的消费和占用越来越大,而支付能力有限,这将给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带来巨大压力和严峻考验。  三是老年照料服务体系不适应老年人服务需求增长的要求。不断增多的高龄、病残、独居老人。要求提供社会照料服务需求的日益增多。目前,我国约有3250万老人需要不同形式的长期照料护理服务。但社会养老床位数占老年人的总数只有0.84%,而发达国家约为7%。这表明,我国老年照料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服务能力需要大力加强。  四是传统管理体制不适应社会化管理和服务的要求。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化和政府职能的转换,企业退休人员由“单位人”转为“社会人”,越来越多的退休人员都将进入社区,对其实行社会化管理和服务已成必然。这就要求社区承担起健全老年工作机制、培育和发展老年群众组织、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提供老年活动项目、活跃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引导老年人参与经济发展和社会事务等任务,迫切要求加强社区建设,发展社区服务。但我国的社区建设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社区服务体系还很不健全,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都亟待快速提升。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论文题目

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应答时间:2020-12-23,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方法如下:(一)改变传统老龄观:从“健康老龄化”向“积极老龄化”转变“健康老龄化”是指个人进入老年期时在躯体、心理、智力、社会和经济五个方面的功能仍能保持良好状态。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年人中若有较大比例属于健康老龄化,老年人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老龄化的负面影响得到制约或缓解,则其老龄化过程或现象就可能是健康的老龄化或成功的老龄化。健康老龄化是我们应对老龄化挑战的基本战略,但它还不是我们的终级目标,如何使老年人群成为社会发展的建设性力量,这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我们必须结合时代精神,超越健康老龄化这一较为传统的观念,实现向“积极老龄化”观念的转变。(二)建立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多元化养老模式 东方文化和价值观十分推崇家庭养老,“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就非常典型地宣扬了养老责任高于个人发展的理念。多少年来,家庭养老一直是我国唯一的养老模式,在促进代际和谐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尽管这一模式受到了挑战,但我们仍然坚持家庭养老的主体地位不动摇。此外,为了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还必须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使社会化养老成为家庭养老模式的有益补充,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培育:第一,积极培育为老年人服务的各种社会组织。这类社会组织在我国还处在一个初步成长阶段,他们的发育需要国家的法律和制度促进,以便更充分地发挥其在社会事务中的作用,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支生力军。第二,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市场机制,鼓励企业多向老龄事业投资,减轻国家公共资金的投入。发展老年产业,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创新多种服务方式,推进社会化养老。老年产业可以把服务延伸到准老人,在保险、理财、住宅、保健等方面为他们提供服务,让准老人做好进入老年期的各种准备。第三,发挥社区为老年人服务的优势。我国社会力量养老的一个制度创新是以社区为依托,推行居家养老,这是中国特色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积极举措。在社区养老能更有效地利用既有资源,老年人也可以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安度晚年。(三)发展老年医学,延长“生活期望寿命” 我国自然人均期望寿命在国际上处于较高水平,但老年群体的生活期望寿命在世界上还比较低,即居民的健康生活时间较短。因疾病、伤残丧失生活能力的老人显著增加,给国家、社会和家庭都带来了沉重负担。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各项医疗费用的进一步增加将给社会经济带来更大负担。解决医疗负担过重问题是解决一系列人口老龄化社会问题的重要一环。为此,要大力发展老年医学,实现医疗资源的平衡性,特别是要做好老年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为老年人提供适当、及时的初级保健照顾。这主要包括疾病的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医疗管理和后期照顾等环节。发展老年医学是解决老龄化带来医疗费用增加问题的重要途径。因为越早发现疾病,就越容易治疗。如果保健系统错过了及时诊治老龄病的机会而造成了老龄病的增加与恶化,就会进一步增加社会负担,加大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四)推进老年立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需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推进我国老龄事业。我国1996 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但有关老年工作的法制建设仍滞后于老龄化的发展,在处理很多涉及老年人民事纠纷时缺乏专项法律法规依据。为了切实维护老年人权益,发展老龄事业,应尽快制定社区服务法、老年人住宅法和老年福利法等。实践证明,建立健全老年法律法规体系,可以更好地调整涉及老年人的法律关系,制裁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促进家庭和睦,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提供保障。(五)实行弹性退休制度,合理利用老年人才 适时提高劳动年龄的上限,使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和供养系数保持在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水平上,劳动年龄人口在总体人口中处于核心和支配地位。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高表明劳动力资源丰富,供养系数低,有利于经济发展;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低会导致劳动力资源减少和供养系数加大而制约经济发展。我国以59 岁为劳动年龄上限,是上世纪50年代根据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人均预期寿命确定的。50年来,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已大大提高,人均预期寿命已延长到70 岁,如果退休年龄仍维持在50 年前的水平,则对于劳动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以及人口老龄化危机的应对都不利。因此,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实行弹性退休制度,对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和产业,适当放宽退休年龄。国家可以通过技能开发和培训学习提高人们适应劳动力市场的能力,延缓退休年龄,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各地可以建立老年人才库,合理利用老年人才,使一部分力所能及的老人,例如教师、医生、律师、科技人员等重返职场,或者投入社区,加入到为老年人服务的行列,缓解我国社会保障所面临的口老龄化的压力。

你还是改成高悬赏的吧!这样太慢了。西西~~没想到做作业还有这方法,聪明!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