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海洋地理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高中

发布时间:2024-07-18 05:21:14

海洋地理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高中

选题依据包括:选题的学科性质、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国内研究现状的分析。研究方案包括:研究内容、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难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有何特色与创新之处以及与选题有关的参考文献等内容。详细的你自己添加吧!~态。实在觉得难,我帮你

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形式,为了进一步探讨和掌握毕业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毕业论文进行分类。由于毕业论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毕业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后三种论文主要是理工科大学生可以选择的论文形式,这里不作介绍。文科大学生一般写的是理论性论文。理论性论文具体又可分成两种:一种是以纯粹的抽象理论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严密的理论推导和数学的运算,有的也涉及实验与观测,用以验证论点的正确性。另一种是以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调查、考察所得观测资料以及有关文献资料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抽象,通过归纳、演绎、类比,提出某种新的理论和新的见解。按议论的性质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立论性的毕业论文是指从正面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一篇论文侧重于以立论为主,就属于立论性论文。立论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以理和事实服人。驳论性毕业论文是指通过反驳别人的论点来树立自己的论点和主张。如果毕业论文侧重于以驳论为主,批驳某些错误的观点、见解、理论,就属于驳论性毕业论文。驳论文除按立论文对论点、论据、论证的要求以外,还要求针锋相对,据理力争。按研究问题的大小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宏观论文和微观论文。凡届国家全局性、带有普遍性并对局部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的论文,称为宏观论文。它研究的面比较宽广,具有较大范围的影响。反之,研究局部性、具体问题的论文,是微观论文。它对具体工作有指导意义,影响的面窄一些。另外还有一种综合型的分类方法,即把毕业论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四大类:1.专题型论文。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如本书第十二章例文中的《浅析领导者突出工作重点的方法与艺术》一文,从正面论述了突出重点的工作方法的意义、方法和原则,它表明了作者对突出工作重点方法的肯定和理解。2.论辩型论文。这是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农村集体所有制性质吗?》一文,是针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农村集体所有制性质”的观点,进行了有理有据的驳斥和分析,以论辩的形式阐发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农村集体所有制”的观点。另外,针对几种不同意见或社会普遍流行的错误看法,以正面理由加以辩驳的论文,也属于论辩型论文。3.综述型论文。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4.综合型论文。这是一种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写成的一种论文。如《关于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几个问题》一文既介绍了研究民族关系史的现状,又提出了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它是一篇综合型的论文。 论文格式 1、题目: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本专科毕业论文一般无需单独的题目页,硕博士毕业论文一般需要单独的题目页,展示院校、指导教师、答辩时间等信息。英文部分一般需要使用Times NewRoman字体。2、版权声明:一般而言,硕士与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内均需在正文前附版权声明,独立成页。个别本科毕业论文也有此项。3、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中文摘要约100—200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4、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关键词之间需要用分号或逗号分开。5、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正文各一级二级标题(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标注更低级标题)、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6、正文:专科毕业论文正文字数一般应在3000字以上,本科文学学士毕业论文通常要求8000字以上,硕士论文可能要求在3万字以上(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毕业论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7、致谢:简述自己通过做毕业论文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论文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8、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所有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可以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也可以按照音序排列(正文中则采用相应的哈佛式参考文献标注而不出现序号)。9、注释: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阐述和说明。10、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有时也常将个人简介附于文后。

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关于纪录片海洋的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1、宁波海洋文化及旅游开发研究  2、试论海岛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以舟山群岛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为例  3、论福建海洋文化的独特性  4、试论海岛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以舟山群岛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为例  5、海洋文化对中国海洋经济的影响  6、发展海洋事业与加强海洋文化研究  7、中国海洋文化景观分类及其系统构成分析  8、论古代中国海洋文化在世界史上的地位  9、"环中国海"海洋文化的土着生成与汉人传承论纲  10、舟山开发海洋文化旅游的思考  11、海洋文化对英语词汇的影响  12、中国海洋文化的早期历史与地理格局  13、中国海洋文化的区域特征与区域开发  14、浅谈福州海洋文化的形成及特点  15、大连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  16、舟山群岛海洋文化产业集群形成机理与发展模式研究  17、论潮汕近代民居建筑的海洋文化内涵  18、城市滨海环境景观设计表现海洋文化初探  19、舟山群岛海洋文化论  20、论中国历史上内陆文化和海洋文化的交征

哥伦布发现美洲与海洋地理科学 海洋地理科学是推动航海实践活动的主要基础与前提之一,而航海活动实践又反过来成为海洋地理科学发展的最重要条件与动力,二者互促互进。海洋地理科学亦是浸透包容在航海史、科学史,乃至整个文明史中。今年是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510周年,在追忆纪念这位伟大的航海家之际,从海洋地理科学的角度研究哥伦布的航海作用,对于拓展对哥伦布航海研究的界域,创新研究内容,突出时代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一、海洋地理科学与哥伦布西航思想及行动的形成 对哥伦布远航成功,多有贬诋者。如说哥伦布是个“骗子”、“一个疯子”、“神经很不正常”、“整个一生之中心理状态都有某种混乱”,说他的发现是“偶然的成功”等[1]。从海洋地理科学的角度看,这些说法是毫无根据的。 远航前的哥伦布掌握了较为深厚广博的海洋地理学知识。 哥伦布所处的时代,西欧人对“远东”还不甚了解。《马可波罗游记》中关于东方“黄金”的描写引起了西欧社会国王、封建贵族、僧侣以及商人日益炽热的欲望。西欧人以极大的热情进行探险,配合寻找新航路。到哥伦布从事探险时,葡萄牙人沿非洲西海岸向南已进行了几十年探险并取得成就。马可波罗的著作深深吸引了哥伦布,他反复仔细阅读,不仅精读,还做了研究。坐落在西班牙塞维尔的哥伦布纪念馆中,至今还保存着一部拉丁文的《马可波罗游记》,书上有哥伦布做过的眉批。一个富庶的、遥远的东方深深地吸引着他。 自14岁上船后,哥伦布先在波尔多菲诺,后来又在科西嘉岛当少年见习水手,以后又成为正式水手。地中海、北大西洋一带是他的海上家园。1476年,哥伦布在一次商船海战中,因船只毁掉,漂渡到葡萄牙。当时,葡萄牙人正以极大的热情从事沿非洲海岸向南的探险,旨在寻找一条绕过非洲南端好望角去东方的航路。他们已经发现了非洲沿海、大西洋上的一些岛屿,同时也向北方探险航行。哥伦布在葡萄牙应募参加了去布里斯托尔、加尔维和冰岛的第一次远航。在葡萄牙的航海期间,哥伦布进一步学习掌握了天文、地理、潮汐、风向等知识,其中与航海有关的学科知识尤为丰富。他熟悉并会操纵多种类型的船只,了解并会使用当时的航海仪器,掌握航海技术,研究绘制海图。他狂热地学习、搜集各种航海方面的资料,学会使用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拉丁四种语言,成为一名航海专家。正如他自己于1501年所说的那样:“我从小置身海洋上,为的是在海上航行,且一直坚持至今。航海的技巧激励那些忠于航海事业的人在探索这个世界的秘密。充分地研究了天文学以及几何算术,我能全神贯注、得心应手地画出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上的城市。”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哥伦布形成了向西航行的思想。坚信“地圆”说,深信向西航行可到东方。 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它的正确性及对社会实践的作用是有其时代性和相对性的。哥伦布所处的那个时代,海洋地理科学有许多内容今天看来是错的,但当时却是先进的,它也指导了人们的实践,起了应有的作用。地球是圆形的学说被公认并成为正统观点是近代的事情。在此之前的古代和中世纪,人类对于自己生活其上的大地的形状,说法多样。公元前6世纪的毕达哥拉斯和后来的柏拉图可能是最早提出大地是一个圆球形概念的哲学家。他们宣称的地球位于宇宙中心,天体环绕它进行圆周运动。著名学者波昔多尼曾在倡导大地球形说的基础上,推想从地中海向西航行可到达印度。公元2世纪,著名地理学家托勒密写成了古典天文巨著《大综合论》,其中认为地球是一个位于中心保持不动的球体,而天体则环绕它转圈子。托勒密撰写的《地球指南》共8卷,是一部影响深远的综合性地理学著作。书中采用经纬网,将地球分为360度,对地球的周长、各地名称,陆地、海洋及形状、温差等各方面都进行了论述[2](142-148)[3](175-180)。当然,因时代的局限,这本书的错误是相当大的,但它是那个时代地理学的结晶。 随着社会发展,12世纪以后古希腊学术著作和中世纪穆斯林的学术思想又重新被西欧吸收,被译成拉丁文。在西欧兴起收集翻译古希腊文化的热潮是由于社会对新知识需求的增加。到哥伦布时代,译成拉丁文的古希腊和穆斯林作家的作品数量多、学科广。哥伦布运用所学的拉丁语,读了大量古希腊著作,特别是托勒密天文学和地理学。他还学习了中世纪学者的有关著作,逐渐接触“地圆说”。 在马可波罗的游记中,讲到希邦格(日本)离印度海岸不远。此外,比哥伦布稍早些年的法国地理学者皮埃尔?戴利的《世界的样子》一书(一译《幻想世界》,Imagine Muudi),对哥伦布的影响极大。该书是根据亚里士多德和中世纪思想家罗哲尔?培根的观点而成,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球表面水域与陆地比例是1:6。该书把欧洲和亚洲说成是向两边延长着的“长长的”陆地,而在两大洲之间的海(指欧洲以西和亚洲以东的水域)便成了狭小而“短小的”了。书中还指出,“伊比利亚半岛的末端和印度东端彼此相距并不太远……显而易见,顺风有几天就能到达”,并断言:“绵延于西班牙和印度之间的海洋不甚宽广。”[4](76-77)另外,据基督教《旧约》记载:“到了第三天,你应将水集合于大地的第七个部分,使其余六个部分干涸。”古希腊的学术观点与宗教文献相吻合,对于既追求学术知识又虔信宗教的哥伦布产生了特殊的作用。 哥伦布还在航海实践中,从各地搜集了很多不被其他船员们重视的、能够证明在大西洋遥远的地方有块陆地的证据。例如,如果西风持续地猛吹,海上飘来既非欧洲人也不是非洲人的尸体。另外,他听其他船员讲到,在离葡萄牙海岸450海里的地方,曾捞上一个木头制品,显然不是用金属工具做的,但小巧玲珑。在亚速尔群岛附近常常冲来一些陌生的树干和其他不为西欧人所认识的东西。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观察,“地圆说”更为哥伦布所深信。 综合推算与西航思想的最后形成。 根据古希腊地理学成果,参照马可波罗书中关于日本、中国位置的记载,以及中世纪西欧学者的著作,哥伦布的西航思想日臻成熟。早在15世纪70年代末,哥伦布就给赞成从西路航海去印度的学者、意大利的托斯堪内里写信。托氏对地理学特别是“地圆说”有许多独到见解,其中关于地球周长、经纬度及西欧与东方的距离等都有说明。他认为,在陆地上从里斯本向东测量,已知的大陆包括整个地球表面有230个经度,从西班牙出发向西只需走130个经度就能到达大陆的东侧(当时人们并不知道还有太平洋)。托斯堪内在研究马可波罗的书之后认为,从里斯本向西航行5000海里就可直达伟大的可汗王国(中国)。另一条海路绕安蒂利亚岛,“经过两千海里,您会碰上妙不可言的奇邦格(日本)……”。他还画出了北大西洋地图。哥伦布专门拜访了托斯堪内,向他求教并获得有关资料。托斯堪内的许多结论与亚里士多德,以及《旧约》、《世界的样子》等文献中的说法有出入。如《世界的样子》中断言,中国位于加纳利群岛以西三千余英里[4](pp76-77)。哥伦布虽然赞同托斯堪内的许多观点,但对托所制之路线有不同看法,认为太长了,因而需要自己计算。 要实践航行,哥伦布还面临两个问题,都和向西航行到亚洲的距离有关。其一是,如果地球是360度,那么1度有多长?其二,地球上已知陆地向东伸延有多长?根据《旧约》及亚里士多德关于陆地占6/7的说法,位于欧洲和亚洲之间的海洋只占360度的1/7,即51个经度,又考虑到《世界的样子》及《马可波罗游记》中的说法,哥伦布运算的结果是从西向东陆地面积占290度。这样,他的答案是,地球上海洋占70度。但1度有多长呢?根据古希腊托勒密的推算,以及中世纪穆斯林学者测量同一子午线两个点等几种测量方法,1度是5海里。也有一些地理著作说1度的长度不到10海里。哥伦布接受了环球距离较小的数字。 由于地球是圆形,在不同纬度上的两个经度之间的距离又不同,那么,在里斯本或亚速尔群岛的纬度上,两个经度间距离是多少呢?根据当时的数据知识及葡萄牙航海机构研究者们的计算方法,哥伦布计算出1度等于50海里。按这个标准计算,距所要去的东方目标不足3550海里(事实上沿北纬28度线,从加那利群岛到日本的距离是10600海里),可见,由于条件的限制,哥伦布的计算结果是错误的。按这个结果,西渡大西洋到东方确是要容易得多[5]。 然而正是这个“错误”,使哥伦布最终坚定了信心。这个理论与找黄金、辟航路、传播基督教的热情和冒险精神结合在一起,促使哥伦布开始着手实施西航计划。他在多次向葡萄牙国王申请未获准的情况下,又来到西班牙,经过多番奔波磨难,冲破重重阻力,最终促成行动。 哥伦布向西探航并发现美洲并非是“不理智的行为”,也不是“偶然的成功”,更不是仅凭“黄金梦”、“宗教狂热”来支配冒险活动的。他是一个有科学头脑、独到见解、注重实际的伟大航海家。 二、发现美洲对海洋地理科学的贡献 哥伦布在航海活动中对海洋地理科学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第一个进入“美洲地中海”,发现了几乎全部巴哈马群岛、大小安的列斯群岛,足迹遍及现在的几十个美洲国家和地区,对海洋地理、水文状况进行了勘察,获得了不少发现,这里仅提及以下几个方面。 为环球航路的开辟、“地圆说”的最后证实打下了基础。 古希腊的科学文化在西欧上古末期和中世纪早期遭到严重破坏。中世纪时期关于地球的概念是按《圣经》中的解释,由幻想构成的地图,认为大地是一只圆盘,浮在水面上,天是由四根台柱支撑的穹窿,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在大地中心,中间是陆地,周围为水所环绕,有亚、非、欧三块大陆块。在中世纪前和中期的基督教西欧,这种观点占统治地位。十二三世纪以后,“地圆说”开始在欧洲兴起,哥伦布接触到了“地圆说”,又从《马可波罗游记》中了解到东方,结合航海的实践及见闻,坚信这一观念。尽管哥伦布是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但在地球形状这个问题上,却背离了基督教学说。正因为他相信“地圆说”,根据当时所能接触到的各种有关地理科学知识进行了周密的推算,得出地球的大约周长以及从西欧向西航行到东方的距离,使他的航行有了科学理论基础。虽然他的计算结果与实际相差较大,然而这种“错误”的理论是导致他发现美洲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应当指出,主张从西欧向西航行到亚洲,所遇到的不仅仅是与自然界的危险作斗争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与社会的、人为的困难作斗争,还要克服意识形态、思想观念上的种种阻力。当时绝大多数人不相信地圆学说,不相信向西航行可到东方。当时,尽管有几个国家在进行探险,有许多航海家,不怕风浪、不畏海盗,但却害怕驶进“地狱”,据说“地狱”的入口就在大西洋中的某处。在哥伦布第一次航行的水手中,还有人把这一传说看做是最可怕的危险。然而哥伦布以自己大胆的设想、科学的计划和无畏的精神冲破了这一障碍,西航成功了。他虽未找到真正的东方,却发现了美洲,通过这一发现,为后继者铺垫了环球航海成功的路。麦哲伦成功的因素之一,就是根据哥伦布的航海情况,又在他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在海洋地理科学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意义相当深远。因此,哥伦布的航海活动不仅是开辟了一条通达美洲的航路,也是证实“地圆说”,并为以后开辟环球航路创造了条件,他开辟了航海活动的新时代,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对海洋地理的勘测、发现和利用。 在航海过程中,哥伦布始终仔细观察、勘测所经海洋的水文、地理、气象等情况,计算航程,判别方位和经纬度,精心绘制地图并详细记载航海日志。他的《航海日志》内容丰富,被称为“地理大发现时代最感人肺腑的文件之一”,为后人研究西印度群岛、大西洋及中南美洲的海洋地理及航海科技史提供了宝贵的原始资料[6]([18]。他的海洋地理勘察、观测、发现及运用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位于北纬20°到30°,西经40°到75°之间大西洋中神秘的马尾藻海,是海洋地理的一大奇观,有些自然状况至今难以解释。据考古发现,古代腓尼基人已到达马尾藻海。可是在中世纪,科学还深深地被禁锢在神学之中,马尾藻海却被认为是居住在深海中的神,能随便改变自己的形状,甚至可以突然消失,所以人们对其畏惧,一直无所认识。哥伦布第一次航经马尾藻海时,几乎被阻隔在那里。他是第一次详细记载马尾藻海的人,从此人们才开始对马尾藻海进行真正的科学考察 。 哥伦布对大西洋风向、洋流的发现和利用也有贡献。这些都是凭借他的丰富知识、经验、勇敢精神和聪明善断的天赋,在航海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比如第一次的航行返航时,为了防止触礁,躲开了东北信风带,在海上航行了48天。第二次航行时又逆信风北上用了93天。经过两次航行知道了有信风和偏西风的存在。他是第一个发现并利用大西洋中风系的探险家。同时,他也认识到海流的作用。他在很早以前就听到和见过欧洲西部海面上常有热带果实,珍奇雕刻、木材和异地人的尸体,在去美洲的航行中,又亲眼见到了后来被确认为是北赤道洋流的海流。同时,哥伦布还在当时航海仪器比较落后的情况下,发现了地磁的偏向因地区的不同而有差异(磁偏角、磁倾角)的现象。这些发现都是人类首次对海的认识,也很快被后人所运用。

海洋地理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形式,为了进一步探讨和掌握毕业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毕业论文进行分类。由于毕业论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毕业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后三种论文主要是理工科大学生可以选择的论文形式,这里不作介绍。文科大学生一般写的是理论性论文。理论性论文具体又可分成两种:一种是以纯粹的抽象理论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严密的理论推导和数学的运算,有的也涉及实验与观测,用以验证论点的正确性。另一种是以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调查、考察所得观测资料以及有关文献资料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抽象,通过归纳、演绎、类比,提出某种新的理论和新的见解。按议论的性质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立论性的毕业论文是指从正面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一篇论文侧重于以立论为主,就属于立论性论文。立论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以理和事实服人。驳论性毕业论文是指通过反驳别人的论点来树立自己的论点和主张。如果毕业论文侧重于以驳论为主,批驳某些错误的观点、见解、理论,就属于驳论性毕业论文。驳论文除按立论文对论点、论据、论证的要求以外,还要求针锋相对,据理力争。按研究问题的大小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宏观论文和微观论文。凡届国家全局性、带有普遍性并对局部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的论文,称为宏观论文。它研究的面比较宽广,具有较大范围的影响。反之,研究局部性、具体问题的论文,是微观论文。它对具体工作有指导意义,影响的面窄一些。另外还有一种综合型的分类方法,即把毕业论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四大类:1.专题型论文。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如本书第十二章例文中的《浅析领导者突出工作重点的方法与艺术》一文,从正面论述了突出重点的工作方法的意义、方法和原则,它表明了作者对突出工作重点方法的肯定和理解。2.论辩型论文。这是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农村集体所有制性质吗?》一文,是针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农村集体所有制性质”的观点,进行了有理有据的驳斥和分析,以论辩的形式阐发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农村集体所有制”的观点。另外,针对几种不同意见或社会普遍流行的错误看法,以正面理由加以辩驳的论文,也属于论辩型论文。3.综述型论文。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4.综合型论文。这是一种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写成的一种论文。如《关于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几个问题》一文既介绍了研究民族关系史的现状,又提出了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它是一篇综合型的论文。 论文格式 1、题目: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本专科毕业论文一般无需单独的题目页,硕博士毕业论文一般需要单独的题目页,展示院校、指导教师、答辩时间等信息。英文部分一般需要使用Times NewRoman字体。2、版权声明:一般而言,硕士与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内均需在正文前附版权声明,独立成页。个别本科毕业论文也有此项。3、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中文摘要约100—200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4、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关键词之间需要用分号或逗号分开。5、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正文各一级二级标题(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标注更低级标题)、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6、正文:专科毕业论文正文字数一般应在3000字以上,本科文学学士毕业论文通常要求8000字以上,硕士论文可能要求在3万字以上(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毕业论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7、致谢:简述自己通过做毕业论文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论文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8、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所有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可以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也可以按照音序排列(正文中则采用相应的哈佛式参考文献标注而不出现序号)。9、注释: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阐述和说明。10、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有时也常将个人简介附于文后。

这个要完全的说很麻烦,我给你几个可以参考的议题:1是比较简单的,2是偏难的海洋地质:1、洋底深层结构探索2、全球范围的深层洋流分布和温盐环流海洋大气:1、ENSO环流2、太平洋10年涛动与中长期气候震荡的耦合效应海洋气象:1、IOD和ENSO的正相关探索2、西风超长波的物理机制

海洋产业的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这个挺好,我给你,就成

海洋科学前沿这本期刊上肯定有你想看的文献

海洋地理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初中

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关于纪录片海洋的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1、宁波海洋文化及旅游开发研究  2、试论海岛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以舟山群岛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为例  3、论福建海洋文化的独特性  4、试论海岛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以舟山群岛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为例  5、海洋文化对中国海洋经济的影响  6、发展海洋事业与加强海洋文化研究  7、中国海洋文化景观分类及其系统构成分析  8、论古代中国海洋文化在世界史上的地位  9、"环中国海"海洋文化的土着生成与汉人传承论纲  10、舟山开发海洋文化旅游的思考  11、海洋文化对英语词汇的影响  12、中国海洋文化的早期历史与地理格局  13、中国海洋文化的区域特征与区域开发  14、浅谈福州海洋文化的形成及特点  15、大连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  16、舟山群岛海洋文化产业集群形成机理与发展模式研究  17、论潮汕近代民居建筑的海洋文化内涵  18、城市滨海环境景观设计表现海洋文化初探  19、舟山群岛海洋文化论  20、论中国历史上内陆文化和海洋文化的交征

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形式,为了进一步探讨和掌握毕业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毕业论文进行分类。由于毕业论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毕业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后三种论文主要是理工科大学生可以选择的论文形式,这里不作介绍。文科大学生一般写的是理论性论文。理论性论文具体又可分成两种:一种是以纯粹的抽象理论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严密的理论推导和数学的运算,有的也涉及实验与观测,用以验证论点的正确性。另一种是以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调查、考察所得观测资料以及有关文献资料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抽象,通过归纳、演绎、类比,提出某种新的理论和新的见解。按议论的性质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立论性的毕业论文是指从正面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一篇论文侧重于以立论为主,就属于立论性论文。立论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以理和事实服人。驳论性毕业论文是指通过反驳别人的论点来树立自己的论点和主张。如果毕业论文侧重于以驳论为主,批驳某些错误的观点、见解、理论,就属于驳论性毕业论文。驳论文除按立论文对论点、论据、论证的要求以外,还要求针锋相对,据理力争。按研究问题的大小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宏观论文和微观论文。凡届国家全局性、带有普遍性并对局部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的论文,称为宏观论文。它研究的面比较宽广,具有较大范围的影响。反之,研究局部性、具体问题的论文,是微观论文。它对具体工作有指导意义,影响的面窄一些。另外还有一种综合型的分类方法,即把毕业论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四大类:1.专题型论文。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如本书第十二章例文中的《浅析领导者突出工作重点的方法与艺术》一文,从正面论述了突出重点的工作方法的意义、方法和原则,它表明了作者对突出工作重点方法的肯定和理解。2.论辩型论文。这是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农村集体所有制性质吗?》一文,是针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农村集体所有制性质”的观点,进行了有理有据的驳斥和分析,以论辩的形式阐发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农村集体所有制”的观点。另外,针对几种不同意见或社会普遍流行的错误看法,以正面理由加以辩驳的论文,也属于论辩型论文。3.综述型论文。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4.综合型论文。这是一种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写成的一种论文。如《关于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几个问题》一文既介绍了研究民族关系史的现状,又提出了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它是一篇综合型的论文。 论文格式 1、题目: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本专科毕业论文一般无需单独的题目页,硕博士毕业论文一般需要单独的题目页,展示院校、指导教师、答辩时间等信息。英文部分一般需要使用Times NewRoman字体。2、版权声明:一般而言,硕士与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内均需在正文前附版权声明,独立成页。个别本科毕业论文也有此项。3、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中文摘要约100—200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4、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关键词之间需要用分号或逗号分开。5、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正文各一级二级标题(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标注更低级标题)、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6、正文:专科毕业论文正文字数一般应在3000字以上,本科文学学士毕业论文通常要求8000字以上,硕士论文可能要求在3万字以上(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毕业论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7、致谢:简述自己通过做毕业论文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论文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8、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所有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可以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也可以按照音序排列(正文中则采用相应的哈佛式参考文献标注而不出现序号)。9、注释: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阐述和说明。10、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有时也常将个人简介附于文后。

这个要完全的说很麻烦,我给你几个可以参考的议题:1是比较简单的,2是偏难的海洋地质:1、洋底深层结构探索2、全球范围的深层洋流分布和温盐环流海洋大气:1、ENSO环流2、太平洋10年涛动与中长期气候震荡的耦合效应海洋气象:1、IOD和ENSO的正相关探索2、西风超长波的物理机制

选题依据包括:选题的学科性质、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国内研究现状的分析。研究方案包括:研究内容、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难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有何特色与创新之处以及与选题有关的参考文献等内容。详细的你自己添加吧!~态。实在觉得难,我帮你

海洋地理学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这个要完全的说很麻烦,我给你几个可以参考的议题:1是比较简单的,2是偏难的海洋地质:1、洋底深层结构探索2、全球范围的深层洋流分布和温盐环流海洋大气:1、ENSO环流2、太平洋10年涛动与中长期气候震荡的耦合效应海洋气象:1、IOD和ENSO的正相关探索2、西风超长波的物理机制

海洋不仅占有辽阔的面积,而且具有巨大的深度,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包含着一系列不同层次的子系统。例如深海、浅海、海湾、海峡、河口子系统;热带海洋、温带海洋和寒带海洋子系统;波动、潮汐、洋流、湍流系统;海洋二氧化碳系统以及形形色色的海洋生态系统。一个系统的组分之间以及各系统之间,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和转化而紧密联系在一起。海洋地理学是从资源与环境的角度对海洋进行研究。海洋中有着丰富的生物、矿产、能源、化学和空间资源。由于海洋开发的扩大和深化,争夺海洋资源的国际斗争愈来愈激烈。远洋渔业发达国家掠夺别国近海渔业资源;海底石油和天然气的发现和有效开采;大洋锰结核的开发等。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已对各种海洋区域的法律制度作出明确规定。中国是海洋国家。在中国沿海,有30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是陆地国土的1/3。同时,中国还在积极开发大洋资源。海洋的最大环境效应是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据研究,大气的能量有一半直接来自海洋,其中的水汽则几乎全部直接间接地来自海洋。所以,海洋对大气的行为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海洋既可以调节气候,又可以使天气和气候发生异常。例如赤道东太平洋大范围海水表面温度异常升高(称埃尔尼诺事件)或海水表面温度异常下降(称做拉尼诺现象)的特殊现象。此外,洋流和海冰也对气候有重大影响。海洋有纬度地带性、环陆地带性以及深度和海域之间的地域差异。它们的自然状况、资源类型和特点、开发利用条件不同,构成海洋资源经济评价的重要依据。一切海洋现象和过程,都发生在运动的海水之中,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效应的分析,都与海洋要素的特性和时空变化密切相关。它们相互联系,互相作用,共同构成了海洋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关于纪录片海洋的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1、宁波海洋文化及旅游开发研究  2、试论海岛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以舟山群岛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为例  3、论福建海洋文化的独特性  4、试论海岛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以舟山群岛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为例  5、海洋文化对中国海洋经济的影响  6、发展海洋事业与加强海洋文化研究  7、中国海洋文化景观分类及其系统构成分析  8、论古代中国海洋文化在世界史上的地位  9、"环中国海"海洋文化的土着生成与汉人传承论纲  10、舟山开发海洋文化旅游的思考  11、海洋文化对英语词汇的影响  12、中国海洋文化的早期历史与地理格局  13、中国海洋文化的区域特征与区域开发  14、浅谈福州海洋文化的形成及特点  15、大连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  16、舟山群岛海洋文化产业集群形成机理与发展模式研究  17、论潮汕近代民居建筑的海洋文化内涵  18、城市滨海环境景观设计表现海洋文化初探  19、舟山群岛海洋文化论  20、论中国历史上内陆文化和海洋文化的交征

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形式,为了进一步探讨和掌握毕业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毕业论文进行分类。由于毕业论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毕业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后三种论文主要是理工科大学生可以选择的论文形式,这里不作介绍。文科大学生一般写的是理论性论文。理论性论文具体又可分成两种:一种是以纯粹的抽象理论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严密的理论推导和数学的运算,有的也涉及实验与观测,用以验证论点的正确性。另一种是以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调查、考察所得观测资料以及有关文献资料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抽象,通过归纳、演绎、类比,提出某种新的理论和新的见解。按议论的性质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立论性的毕业论文是指从正面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一篇论文侧重于以立论为主,就属于立论性论文。立论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以理和事实服人。驳论性毕业论文是指通过反驳别人的论点来树立自己的论点和主张。如果毕业论文侧重于以驳论为主,批驳某些错误的观点、见解、理论,就属于驳论性毕业论文。驳论文除按立论文对论点、论据、论证的要求以外,还要求针锋相对,据理力争。按研究问题的大小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宏观论文和微观论文。凡届国家全局性、带有普遍性并对局部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的论文,称为宏观论文。它研究的面比较宽广,具有较大范围的影响。反之,研究局部性、具体问题的论文,是微观论文。它对具体工作有指导意义,影响的面窄一些。另外还有一种综合型的分类方法,即把毕业论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四大类:1.专题型论文。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如本书第十二章例文中的《浅析领导者突出工作重点的方法与艺术》一文,从正面论述了突出重点的工作方法的意义、方法和原则,它表明了作者对突出工作重点方法的肯定和理解。2.论辩型论文。这是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农村集体所有制性质吗?》一文,是针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农村集体所有制性质”的观点,进行了有理有据的驳斥和分析,以论辩的形式阐发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农村集体所有制”的观点。另外,针对几种不同意见或社会普遍流行的错误看法,以正面理由加以辩驳的论文,也属于论辩型论文。3.综述型论文。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4.综合型论文。这是一种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写成的一种论文。如《关于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几个问题》一文既介绍了研究民族关系史的现状,又提出了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它是一篇综合型的论文。 论文格式 1、题目: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本专科毕业论文一般无需单独的题目页,硕博士毕业论文一般需要单独的题目页,展示院校、指导教师、答辩时间等信息。英文部分一般需要使用Times NewRoman字体。2、版权声明:一般而言,硕士与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内均需在正文前附版权声明,独立成页。个别本科毕业论文也有此项。3、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中文摘要约100—200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4、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关键词之间需要用分号或逗号分开。5、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正文各一级二级标题(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标注更低级标题)、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6、正文:专科毕业论文正文字数一般应在3000字以上,本科文学学士毕业论文通常要求8000字以上,硕士论文可能要求在3万字以上(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毕业论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7、致谢:简述自己通过做毕业论文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论文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8、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所有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可以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也可以按照音序排列(正文中则采用相应的哈佛式参考文献标注而不出现序号)。9、注释: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阐述和说明。10、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有时也常将个人简介附于文后。

海洋地质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夏真(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广州 510760)作者简介:夏真(1963年—),男,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海洋地质与海洋环境地质调查研究工作。联系:020-82250771,E-mail:xia-zhen@ 。摘要 随着科技发展,资源的短缺,人类活动空间的扩展,海洋已成为各国关注争夺的焦点,海洋局势日益紧张。海洋地质学是研究地壳被海水淹没部分的物质组成、地质构造和演化规律的学科,它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包括海岸与海底地形、海洋沉积物、洋底岩石、海底构造、大洋地质历史和海底矿产资源等多方面。因此,海洋地质学对海域疆界的划定具有指导意义,其复杂的海底地质地理环境,在航海、军事及海底工程中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甚至可以成为海洋环境武器加以利用。关键词 海洋地质学 军事 海洋资源 环境1 概述山川河流、峡谷平原及森林草丛等地理环境在军事战略上意义非凡,历来是战争的客观基础,是关系战争胜败的重要条件。分析战争态势、确定战略战术、行军布阵、运输补给,以及组织指挥作战等均须对地理环境进行深入研究,因此,必须对军事行动区进行地形地貌等相关的地理环境勘测,分析研究并改造运用地理条件,达到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克敌制胜的效果。《战争论》的作者——世界著名的普鲁士战略学家克劳塞维茨曾经说过:“地理环境同军事行动本身有着十分密切而永远存在的关系,它不论对战争过程本身,还是对战斗的准备和运用,都有决定性的影响”。即使是现代战争,地理环境同样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1]。现代战争和军事活动的范围已扩展到了地球四大层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的各个方面,甚至延伸到部分外层空间,海、陆、空全方位的战争不仅需要分析陆地的地理环境,还应对海洋环境进行多方面的了解、研究,天文气象同样是必不可少的影响因素。当今人类面临着四大危机人口剧增、资源减少、能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而缓解这些危机的重要途径就是向海洋进军。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世界大势变迁,国力盛衰强弱,常在于海而不在于陆,其海上权力优胜者,其国力常占优胜。近代海权论的奠基人、美国海军军官马汉认为:任何一个国家,要想成为强国,必须首先控制海洋,控制海洋就控制了世界财富,进而统治世界。此理论改变了美国,更改变了世界。历史证明:没有海洋方向上的安全,就不会有国家的安全;局限于大陆战备的国家,必然被动挨打。近代中国的有海无防造成了百余年的国耻族难,当今的中国比任何一个国家都能认识到海洋和海军的重要。目前,世界上已兴起一门边缘学科——军事海洋学,它在海洋科学与军事科学结合的基础上迅速发展,用于研究和利用海洋自然规律,为国防建设、海上军事行动提供科学依据和实施海洋保障。其研究范围从海面、水体到海底,包括了海洋气象、海洋水文、海洋物理、海洋化学、海洋声学、海洋生物和海洋地质等诸多学科,对军队作战、训练、武备试验、舰船设计制造和维修保养等方面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以趋利避害,发挥优势,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其中,海洋地质学可以帮助认识海洋地形地貌特征、海底沉积物运移规律、海底构造特点及海底矿产资源等地质因素,为海洋划界、军事部署、战略战术及军事行动提供科学依据[2]。21世纪是海洋新世纪,世界各国对海洋权益的争夺日趋激烈。中国有300多万km2的海洋国土,沿海地区集中了全国40%以上的人口,大中城市占全国的50%以上,国民生产总值占全国70%以上,海洋经济发展迅速,已成为中国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命脉”。可见,海洋国防及海洋战略对中国尤为重要[3]。2 海洋地质学的军事意义1 海洋地质学研究的内容海洋地质学是研究地壳被海水淹没部分的物质组成、地质构造和演化规律的学科,它是地质学的一部分,又与海洋学有密切联系,是地质学与海洋学的边缘科学[4]。海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涉及许多学科的领域,具有极大的综合性,包括海岸与海底地形、海洋沉积物、洋底岩石、海底构造、大洋地质历史、海底矿产资源,以及海洋地球物理和海洋地质调查技术等多方面。海洋地质学在国民经济和地质科学中均占有重要地位,是探讨地球发生、发展、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的重要领域。海底地形、地貌景观及其空间分布和成因,是海洋地质学的经典内容之一,其基本格架主要受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控制。从大陆和海洋过渡部位的大陆边缘,至以深海平原和深海丘陵为主体的大洋盆地,以及位于大洋中部洋壳裂开的大洋中脊,海底地形地貌复杂多变,斜坡平原、沟谷深壑、海岭海山等,陆地的地形变化特征同样表现在海洋。海底地形的调查主要依靠海底测深(单波束和多波束)及旁侧声纳技术,结合高精度定位技术,可以查明海底微地形特征。海底地形是研究海底构造的钥匙,对航海、军事及海底工程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海底沉积主要研究海底沉积物的类型、形成作用、时空分布和大洋演化历史。在海底不同部位,影响沉积作用的主要因素不一。濒临陆地,陆源沉积作用居主导地位,受波浪、潮汐、海流的影响,其分布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向深部,总的趋势是粒度变细,来自上覆水层的细粒悬浮物和生物骨骸的垂向沉落,即远洋沉积作用居主导地位。但海洋环流和微地貌对沉积物的分布有很大控制作用,浊流和其他偶发事件也有影响。气候和纬度带对沉积作用的影响十分显著。与陆相沉积物相比,海洋沉积物在时间上多具有较强的连续性,因此保存了海洋物理、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及海洋环流演变的较完整的记录。海底构造研究海洋地壳的结构,海底主要构造单位及其相互关系,以及海底岩石圈的演化历史。海底主要构造单位包括大洋板块和板块边缘,洋底构造的研究对解决地壳起源、演化等地质学根本问题关系极大,与海底成矿作用也有密切关系。洋底岩石研究洋底岩石的组成、产状、分布和成因。洋壳岩石主要是地幔岩浆活动的产物,也是许多海底矿产的物源,与成矿的关系十分密切,其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记录了洋壳形成和演化的历史。海底矿产资源研究各种海底矿产资源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其经济意义。海底矿产资源的重要性正与日俱增。在滨岸带,由陆源有用矿物富集形成的砂矿床,已被广泛利用;在近岸浅水区,砂和卵石作为建筑材料,也已大力开发;大陆架丰富的油气资源已进入大规模工业开发阶段,产量已达全球石油总产量的1/4,大陆坡和大陆隆是潜在的油气资源基地;深海锰结核储量极大,富含锰、铁、铜、镍、钴、铅等多种有用元素,多金属泥及块状硫化物矿床的研究正在深入。海底矿产资源的用途不仅仅在于国民经济建设,而且对发展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高科技产业也有极大的价值,历来是各国关注的重点。近年来,许多国家从地球物理、构造地质、地貌、地层及沉积学、地球化学等方面,采用航磁、海洋重磁、遥感、深潜、深海钻探、深海电视和照相、水声、激光及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广泛开展海洋调查及研究工作。我国海洋地质调查研究工作为港口建设、水下工程设置、国防、航海、渔业以及海底矿产资源调查等,提供了大量资料,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2 海洋地质学的军事意义1 海洋划界海洋国家必须明确自己的海洋权益,考虑海洋军事战略布局,亦即要考虑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政治态势、历史渊源、民族文化、经贸往来及疆界权益等。其中,海洋疆界的划分必须运用海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按照国际法规则,依据公平原则确定[5、6]。《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76条第1款明确指出: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这说明自然延伸原则是沿海国大陆架主权权利的法律基础,这种权利是从国家主权原则中引申出来的,是国家领土主权的一种表现。1969年2月,国际法院在判决北海大陆架案时,对“大陆架是沿海国陆地领土在海下延伸的自然事实”这一原则又作了系统的理论阐述,并将其作为整个大陆架法律制度的一项带有根本性的指导原则。据此,地理特征对海域疆界的划定具有指导意义,影响划界的地理因素主要包括大陆架的自然延伸、海岸形状、海岸线的长度、岛屿的位置与性质、地形变化、地质体的特性、沉积物来源及矿床的统一性等。划界不仅体现了国家的海洋主权,如海洋国土面积及海事活动范围等海洋空间,这关系到海上运输、海洋装备、海上牧场、海上机场、海上建筑、海底管线及海底公园等广阔的活动天地;而且涉及到丰富的海洋资源,这些资源包括矿产资源、化学资源、动力资源、生物资源、游览资源等。其中,海洋矿产资源包括大陆架油、气;含钛铁、磁铁、钨、锡、铜、金、锆、铍、石英、金红石等的滨海砂矿;深海海底的锰结核、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热液硫化物、天然气水合物、金属软泥等。海洋化学资源包括80多种化学元素,可以用来制盐、海水淡化、制造各种化工原料、肥料、耐火材料、建筑材料、提取工业原料和贵重物质。海洋动力资源包括潮汐、温差、波浪、海流等发电能源。海洋生物资源包括各种经济鱼类、经济无脊椎动物、各种海藻等;近年来发现的深海热泉区生物基因有特殊价值,已引起国际高度重视。海洋资源意味着生存和发展,海洋权益之争实际上即是争夺资源和生存空间。可见,确定海洋疆界,需要对上述地理因素进行精密勘测,并深入研究,以寻找最有利的划界依据,争取最大的海洋权益。这些影响因素,均是海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因此,在完成海洋地质勘查及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海洋划界原则,开展军事战略部署,以保护合法的海洋权益。2 海洋军事地理海洋地理环境对海上军事行动的影响极大。正确掌握海洋地理诸要素的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军事行动,有利于掌握海上军事行动的主动权[7]。海岸线是大陆的天然防线。海洋国家均在海岸地带设立军事基地,防止海上的入侵。因此,正确利用海岸地形条件,是重要的作战要素。如海岸线上的高山峻岭会影响空中作战,复杂的地形可修筑各类防御工事,靠近海岸航行可使舰艇获得一定的依托和掩护。海湾是兵家必争之地。海湾三面环陆,一面向海,既易固守,又易被封锁或突入。因此,如何多兵种,海、陆、空全方位作战,是海洋军事家们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二战中,日本联合舰队对美国珍珠港进行了成功偷袭,使美国太平洋舰队遭受重创,几乎全军覆灭。海峡是海上战略要道。由于水道较窄,若在战争中重兵封锁,舰船将无法通行。如此重要的经济、军事价值,使海峡战事数不胜数。因此,为了充分利用海峡的自然环境条件,各海洋国家都非常注重在海峡建造军港,以保护航道安全,维护本国的海洋权益。海岛是不沉的航空母舰,其军事作用历来受各国国防战略家的重视。海岛是海洋军事控制的基地,是陆基向海洋纵深的延伸,可扩展海洋控制范围,甚至可以控制整个海域,它不仅是陆地国土,还体现了海洋主权。控制海洋,最重要的是控制海洋岛屿,远离大陆的大洋岛屿作为跨洋交通、通信中继站,在战时则成为运送兵力、作战物资的中间站和军事通信要地。同时,以岛设防是保卫海疆的第一道防线,能起到扩大海防纵深,加宽海防战线,增加备战时间,争取海防斗争胜利的巨大作用。岛屿往往拥有优良的港湾资源,非常适于修建港口,甚至建设飞机场。岛屿新价值的形成,归属之争已成为国际政治、军事斗争的热点。因此,围绕岛屿进行、或是在岛屿上展开的战役、战斗不胜枚举。由于资源、战略等方面的意义,海湾、海岛及海峡往往是战争的焦点,它们不仅在战争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战争双方争夺的要地,而且也可直接诱发战争。例如苏伊士运河所临的西奈半岛,曾使埃及和以色列发生多次战争。直布罗陀海峡、红海的曼德海峡及马六甲海峡等,不论是在军事上还是在经济上,其地理位置都十分重要。地形是军事行动的客观基础。“地无兵不险,兵无地不强”。任何军事行动,都是在一定的地形条件下实施,都要受地形的影响和制约。无论是部队的行军、隐蔽,还是观察、射击,甚至技术兵器的使用等等,都离不开地形条件,地形受到古今中外军事家的重视。利用海底地形同样重要。海底的岩礁、海山、槽沟等地形因素在海战中均有实际意义,现代潜艇、智能鱼雷依靠“地形匹配”这种先进的制导技术,可以利用海底复杂的地形地貌,成功地隐蔽自身、出其不意地攻击敌人。海底沉积物不仅可用以分析海洋动力环境,不同的沉积物,其锚固力大小也不同。军舰的进港、停泊,需要了解海底沉积物的类型,计算锚固力,以抗风抵流,稳定舰船。另外,潜艇坐底也与海底底质相关。海洋重力场对远程攻击武器的命中精度有很大影响。远程运载火箭的大部分飞行轨道是在海洋上空,尽管运载火箭应用了卫星制导、星光制导等先进的制导技术,但如果忽略了重力异常的影响,命中精度将大打折扣。科学研究指出,1毫伽的垂线偏差,就会给远程打击武器造成1海里的命中误差。在现代海洋战场上,磁力要素的运用更是各海洋强国发展的热门。磁场变化影响舰艇的磁目标特性,星载、机载和舰载的探测、通信设备,都与电磁波在海空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和品质相关,海杂波、云雨杂波影响雷达探测和导弹精确制导。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美国海军就致力于国家领海的磁力测量,通过精确的科学计算,将准确的磁力分布数据延拓到空中。直升机通过“磁力差分反潜技术”,发现磁力分布异常后,可以测量出潜艇的位置、深度和吨位,经过敌我识别,确定为敌方目标后,反潜直升机即发射反潜导弹。3 海洋环境因素及其军事应用海战在海上展开,作战环境可以是军事活动的障碍和敌人,也可以是威力巨大的推动力。军事家们在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海战中巧妙利用战场环境,达到了出奇制胜的目的。而现代海洋战争中,尖端智能武器的神奇威力,也只有依赖战场环境的支持才能充分发挥出来[8]。作为战场空间的海洋环境,对于军事行动和装备的适应性,以及技术、后勤保障等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海上作战能力受海洋环境,如海洋气温压、风、浪、日光辐射、潮汐、海洋跃层、电导和海洋地质、地貌、磁场等三维、多种类海洋要素或人为现象的影响。由于军事技术的日益综合和交叉,海洋环境因素已经成为提高海上战斗力,并使武器装备保持优势的关键所在。就海上作战而言,掌握海洋环境参数及其变化与掌握敌情态势同等重要,是在作战准备和对抗行动中取得主动权所不可或缺的条件。只有准确了解战区水面、水下和海空的敌情及环境态势信息,并对其进行整合,才能作为制订作战方案的依据,从而部署对空、对海、对港或对岸战斗,对威胁目标迅速跟踪、识别瞄准并提高远距离精确打击能力。海洋气象要素历来受到军事家们的重视。从日本偷袭珍珠港到盟军登陆诺曼底,历史上许多军事壮举都是靠气象条件的支持而获得成功的。现代战争的主要兵器如飞机、军舰、坦克、导弹,以及军事技术手段如无线通信、电子对抗等,其军事效益都要受到气象条件的限制。在军事对抗中,谁掌握的气象资料更准确、广泛、长久,谁就能获得较大的军事优势。由于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气象的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气象除了人们熟悉的风、温、雨、浪之外,还有诸如临近海面不同高度的风速、风向、气压、气温、相对湿度、海水皮温和少数离子等新的气象元素,均会对海军作战产生重大影响。如低空风影响炮弹和导弹的弹道;大气品质和云雾对光传输影响很大;形成波导传播的大气层可以使电磁波实现超视距传播,也会引起电磁盲区、导致雷达杂波。海洋水文要素主要包括温度、盐度、深度三大静态要素,以及海流、海浪、潮汐三大动态要素,它们与舰艇关系最密切,对其影响也最大,对水下发射导弹、导弹出水和鱼雷入水的声学因素起重要作用。温度是海水声速的决定因素,会影响声呐的作战效果;盐度密度是潜艇下潜和定深航行的首要参数,海洋跃变层对潜艇活动有重大影响;深度是舰艇航行安全性的重要标志;海浪和海流时刻影响着舰艇的航迹;潮汐的变化决定着登陆和抗登陆的成败,中国明代将领郑成功率兵船利用鹿儿门高潮,顺利登陆台湾岛,打败了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在现代的海洋战争中,海洋水文要素的军事运用不仅停留在宏观效果上,而且发展到更精细、更准确的程度。例如,核潜艇水下隐蔽航行范围大,可以潜航到全球海区,是各大国实施核反击战略的主力。在战时,卫星定位系统可能遭受打击而失效,核潜艇主要依靠自身的惯性导航系统进行定位。这种方法的最大误差源就是海流作用于核潜艇产生的偏差,必须进行精确的海流改正,以便在海洋中远距离隐蔽航行,准确到达作战海域。水声技术是水下一切军事活动的前导,决定着探潜反潜、潜艇隐蔽航行、鱼雷制导、水雷布放、扫雷、水声侦察、水声通讯、水声导航等军事活动的成败。水声匹配场监视技术可使小型作战平台具有合成相当数百米基阵的探测能力,用于侦察监视、远程高精度测向及高分辨声成像。主要的海洋声学作战环境要素有海洋声速分布特性、海洋背景噪声、水声信号传播特性、水声信号海底反射特性和海洋混响等[9]。监测并掌握作战海区的海洋环境要素,就有可能使舰艇的武器系统和探测设备的设计达到最优化。海洋环境要素的测量是一项长期、艰苦的浩大工程。例如,美国海军的海战战场环境要素测量的实力最强,由美国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国防制图局和海军气象海洋指挥中心等单位负责,有多艘新型的高技术综合测量船。尽管如此,仅海洋磁力填图测量一项任务就进行了多年。因此海洋环境要素的测量必须提前部署,未雨绸缪,充分利用和平时期完成战场准备,以免措手不及。3 海洋环境武器海洋环境武器是利用海洋、岛屿和海岸的相互关系,借助各种物理和化学方法,从海洋环境某些不稳定的因素中诱发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人工水文、气象现象,如化学雨、海啸、巨浪、海水幕等,以达到保护自己和使敌方军舰、飞机及岸上军事设施丧失效能的目的。自古以来,海洋灾害令无数人葬身大海,而利用飓风、巨浪、海啸充当战争武器的也不在少数[10、11]。气象武器是用人工手段影响局部天气,以保护己方袭击对方或阻碍对方军事行动的方法,主要使用飞机、火箭向云中喷撒化学催化剂,造成暴雨、水灾,阻扰敌军行动;或消除大气中的水汽,造成干早;或引导台风,影响太阳辐射等,在战争中将获得难以想象的效果[12]。美国的气候实验室已有近50年的历史,能制造风雨雷雹、酷热和严寒,并开始为部队进行适应性训练提供逼真环境。20世纪60年代,美国在大西洋上曾经成功进行过三次人工引导飓风实验。随着人工引导技术及人工制造飓风技术的发展和完善,飓风将成为一种具有强大威力的新式武器。巨大的海浪常常导致舰毁人亡、军事设施被破坏。可以使用武器诱发海底滑坡,也可利用风能或海洋内部聚合能,使洋面表层与深层产生海浪和潜潮,从而造成敌水面舰船、水下潜艇,以及其他军事设施的倾覆和人员的死亡;巨浪武器还可用于封锁海岸,达到扼制敌军舰出海之目的。海啸力量之大,足以倾覆万吨巨轮。如果人们能够引导甚至制造出海啸,并将其作为武器的话,那么它造成的损害将是难以想象的。1954年夏,美国在比基尼岛进行核试验,在距离爆心500m的海域内骤然掀起了一圈60m高的海浪,奔出1500m之后,高度仍在15m以上。由此激发了军事科学家们研究海啸武器的浓厚兴趣,一旦这种武器步入战场,将能冲垮敌海岸设施或使其舰毁人亡。化学雨武器是从早先的气象武器中演变过来的一种新型武器,在海战中的作战效能尤为明显,它主要由碘化银、干冰、食盐等能使云体形成水滴、造成连续降雨、影响人员或使武器装备加速老化的化学物质组成,如酸雨等。吸氧武器是一种能吸收局部氧气,并能造成人员死亡和使一些需要氧气的机器停止转动的武器。用于海洋战场,会使人无声无息的死亡,舰船莫名其妙地停止转动,飞机令人恐怖地坠入深海。这种武器是在普通弹药中掺入大量吸收氧气的化学药物,已开始走出实验室,将很快运用战场。地球物理武器是人们利用大自然中地球物理现象(如雷、雨、风暴、地震、火山等),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通过投掷某种武器,迅速地诱发这些现象的再现,人为地造成“自然灾害”,杀伤敌方人员,毁坏敌方设施的武器。地震战是用热核武器爆炸的方式,诱发蓄存在大断裂带中的巨大能量,促使地壳构造板块移动,引发地震,从而假手自然,制造一个灾难。地震不是立刻到来,而是在核爆炸后两天、一周或几周之后发生,难以成为精确的武器。莫斯科地质学家证明,哈萨克斯坦的核试验以及另一地区的类似试验就曾引发了地震。由此看来,海洋环境武器的使用主要包括大气、海水和海底地质三个方面。其中,海洋地质的调查研究非常重要。一方面,应调查了解海底的地形特征,熟悉地形,才能利用有利地形,隐蔽自己,打击敌人;另一方面,应查清海底潜在地质灾害因素的分布类型,尤其是滑坡、断裂及地震活动带等可能被用为环境武器的因素,既可用以消灭敌人,又可预防敌方使用。总之,海洋环境武器就是使用现代科技,诱发自然灾害,改变区域环境,以达到消灭敌人,保护自己的目的。3 结论海洋既是人类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和活动空间,又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海洋军事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海洋国土,维护海洋权益,保卫国家和平。海洋环境对海洋军事的影响巨大,认识了解海洋,可以有效地改善环境,在海洋军事活动中占据主动。海洋地质学不仅可为国家海洋划界、维护权益提供科学依据,海底复杂的地质地理环境,加以利用,可以在海洋军事中起到非凡的作用。参考文献[1]段存成21世纪中国海洋战略布局国际展望,2001,424(8):52~55[2]俞慕耕浅议军事海洋学海洋测绘,1999,3:55~58[3]尤子平深化海洋强国战略的研究与实践——纪念郑和七下西洋600周年舰船科学技术,2005,27(1):5~10[4]左书华现代海洋地质学及其发展海洋地质动态,2004,20(12):14~18[5]崔茂常,朱海军事海洋学浅谈海洋科学,2000,24(9):23~25[6]高健军从国际法角度看中日东海划界争端环球法律评论,2006,6:748~754[7]刘旭,陈君海洋地理环境与人类军事行为现代军事,2001,1:54~55[8]李广建海洋测量——搭建未来海战的舞台现代军事,2006,6,16~19[9]张凌海海洋技术为海军“添翼”当代海军,2002,9:41~42[10]刘振中环境战露出狰狞面目大科技,2001,1:32~35[11]曾道红环境武器呼之欲出海洋世界,2002,10:46[12]刘建学海洋环境武器青少年科技博览,2004,9:26~27The Significance of Marine Geology in Military StrategyXia Zhen(Guangzhou Marine Geological Survey,Guangzhou,510760)Abstract:Because of development of science& technology,lack of resources,and expansion of hum an activity,the ocean has been getting the focus in the The situation on the sea is increasingly Marine geology can provide references to maritime borders as its research includes coast& submarine topography,sediments,rocks,tectonics,geological history and mineral The geography and marine environment have the effect on navigation,military operation and engineering in practice,and even can be using as marine environmental Key words:Marine Geology,Military,Marine Resources,Environment

海洋地质学是研究地壳被海水淹没部分的物质组成、地质构造和演化规律的学科。研究内容涉及海岸与海底的地形、海洋沉积物、洋底岩石、海底构造、大洋地质历史和海底矿产资源。它是地质学的一部分,又与海洋学有密切联系,是地质学与海洋学的边缘科学。海洋覆盖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它是全球地质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沉积作用的天然实验室。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人类未来的重要资源基地。海洋环境地质和灾害地质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海洋地质调查还是海港建设、海底工程和海底资源开发的基础。因此,海洋地质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张洪涛 张海启海洋占地球表面面积的71%,它是人类解决当今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三大问题的重要出路之一。21世纪将是人类全面开发利用海洋的“海洋世纪”。从世界范围看,国际社会和沿海各国政府越来越重视海洋。1990年,第45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号召各国把海洋开发与保护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把海洋列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点领域;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生效,标志着一套完整的现代国际海洋法律制度的建立;1994年,第49届联合国大会决定把1998年作为国际海洋年。在这种大的国际背景下,世界上主要的沿海国家都把包括海洋地质和矿产调查在内的海洋开发工作提高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并采取具体措施加快向海洋进军的步伐,从而推动世界海洋经济迅速而蓬勃发展。80年代以来,国际海洋地质科学在现代沉积作用、板块与地体构造和古海洋学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大洋钻探计划继深海钻探计划之后在全球构造、全球变化和洋壳物质组成研究方面获得了重大成就;世界范围内海底矿产资源不断有新的发现;海洋高新技术方法的应用继续向更广阔的空间拓展,观测精度不断提高。因此,海洋地质调查研究朝着“领域更广、精度更高、程度更深、效益更好”的方向不断发展。按照《公约》规定,可能划归我国管辖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约300万km2,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的近三分之一,是我国神圣的蓝色国土。《公约》明确规定,沿海国家对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享有勘探、开发、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以及管理海洋科研、防止海洋污染等一系列特定事项的管辖权。这些主权权利和管辖权是沿海国家独享和排他性的。此外,还有范围更加广阔的全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国际海底区域和极地地区。在如此广袤的领域,海洋地质工作大有可为。我国的海洋地质调查与研究始于50年代末。40年来,我国海洋地质工作者在近海和大陆架油气资源勘查、滨海砂矿调查、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勘查、南极南大洋地质调查、基础性海洋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调查与编图以及海洋地质科学研究和海洋高技术开发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我国的海洋地质事业有较大的发展,但就整个地质矿产工作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以及开发利用海洋的需要来说,无论是基础性区域地质调查、基础理论的研究,还是管辖海域内含油气盆地和海洋固体矿产资源的调查与评价以及国际海底区域各种矿产资源的调查与研究,其程度都比较低。就整体而言,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据专家评估,海洋地质工作总体落后发达海洋国家10~15年以上。《公约》生效后,海洋地质工作在维护我国海洋主权权益,开发利用海洋矿产资源,保护海洋环境和减灾,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等方面将具有更加深远的战略意义和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我国海洋地质工作意义重大但工作却较为落后的现状,应从战略高度统筹规划我国的海洋地质工作。一、海洋地质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就性质而言,海洋地质工作有公益性、商业性之分。前者属事业行为,由国家投入;后者属企业行为,由经营性单位投入。长期以来,我国涉及海洋地质工作的行业部门较多,政事、政企不分,公益性、商业性工作机制混合运行;缺乏整体长远规划以及统一的部署和规范要求,人才、资金、技术不能集中,资料成果应用受到限制,存在低水平重复工作和投入浪费现象。加上调查研究仪器设备和技术方法比较落后,高技术应用不广泛,以及投入不足等原因,导致我国海洋地质工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根据党的十五大精神,在目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的新形势下,我国海洋地质工作应定位于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和区域性的调查与研究工作。换言之,我国海洋地质工作应属政府行为的范畴,所需经费主要由国家预算拨款。(一)海洋地质工作的指导思想根据我国海洋地质工作的现状以及《公约》生效后面临的新形势,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海洋地质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权益、资源、环境”为中心,近海与远洋并举,以近海为主,尽快提高我国管辖海域的地质调查程度,提高我国海洋地质工作的研究水平和技术水平,在维护国家主权权益、提供可供利用矿产资源、保护海洋环境、推动海洋地质科学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二)海洋地质工作的发展目标我国海洋地质工作的发展目标应当是:建设一支人员精干、装备现代化、高素质、高水平的海洋地质工作队伍,即以精兵加现代化的海洋地质野战军,承担国家战略任务——基础性、公益性、区域性海洋地质调查工作,关系国家权益和未来经济利益的战略性海洋地质工作,以及相应的海洋地质科学研究工作;争取到2010年,海洋地质工作水平总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某些方面居国际领先水平。二、海洋地质工作的发展方向海洋地质工作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开展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海洋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海洋环境地质调查评价以及相应的科学技术研究。(一)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综合性的基础地质工作,是各项海洋地质工作的基础。目前,我国海域已进行不同比例尺调查的面积约180万km2,仅编制了1:50万6幅和1:100万3幅海陆连幅的小比例尺地质-地球物理图件,我国大部分海域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仍是空白区,这无疑对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和与海洋邻国划界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需要尽快制订我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海洋区域地质调查与填图的规划和计划,制订出统一的调查规范和编图规范,形成严格的工作制度、调查程序和质量要求。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按照“面向经济,统一规划,编测结合,重点先行”的原则,在2005年以前完成我国全海域1:100万区调及编图,其中我国划界急需或争议海区的边界图幅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海陆连幅应尽早完成,以满足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经济建设需要开辟新的领域,开展海岸带中比例尺矿产资源和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在油气资源和其它矿产资源远景较好的海区以及国防建设需要的海区开展中、大比例尺的调查;为了使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走向正规化和法制化,要着手开展1:50万等中、大比例尺的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规范和编图规范的制订工作。(二)海洋矿产资源调查与评价资源是海洋权益的核心和实质。对我国管辖海域内的矿产资源进行调查评价是海洋地质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和战略性任务。以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调查与评价为重点海洋油气业是现代海洋产业的主导产业,而石油和天然气又是我国急需和短缺的矿产资源,要把石油与天然气资源调查与评价作为重点。根据海洋地质工作的基础性和战略性的特点,考虑到公益性和商业性油气勘查工作的界限,油气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以进行到区域油气资源评价阶段为宜,即经过区域地质调查和地球物理综合调查,查明盆地分布范围和地质构造特征,对油气资源远景作出评价和预测。积极参与国际海底矿产资源调查和极地科学考察以多金属结核为代表的深海大洋底矿产资源是一种具有潜在经济价值的矿产资源。要进一步开展我国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开辟矿区的勘探工作;同时要开展国际海底其它矿产资源的调查和勘探工作,如富钴结壳、多金属硫化物、天然气水合物、海底磷块岩等。此外,应积极开展极地地质科学考察工作。滨海砂矿的调查与评价我国海岸线曲折漫长,岸线长达8万km,且陆架宽广,第四系发育,成矿远景好,砂矿资源丰富。应主要在辽宁、山东、福建、广东、海南和广西等沿海开展砂矿地质调查,重点找金、金刚石、钛铁矿、锆石和独居石等砂矿床。(三)海洋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我国沿岸及陆架海域地质条件复杂,海洋地质环境较脆弱,地质灾害事件时有发生。海底的不稳定性、地震、塌陷、滑坡、海水倒灌、浅层气等,对油气勘探开发平台和输油管道建设,对沿岸农业发展、通讯设备、工程建设将会造成巨大损失。加之我国沿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加速海洋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是开发利用海洋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海洋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是海洋开发的前期工作。其主要任务是查明沿海地质结构、地质环境、潜在地质资源和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研究产生海底地质灾害的地质背景及诱发机制和因素,预测未来可能产生的地质灾害类型,提出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为沿海经济持续发展,为工程建设、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四)加强海洋地质科研和高技术应用研究结合我国海洋地质特点和科学研究的实际,要重点开展边缘海盆地的形成机制研究、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沉积环境演化与油气形成研究、大洋多金属矿产成矿作用与成矿规律、地壳动力学、古海洋环境等方面的研究。在海洋高技术发展领域,我国要在世界上占有一定的地位。这包括组织好国家“863计划”中海底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的探测技术的研究;应用高新技术,建立海洋矿产资源地理信息系统;进行高精度海底地形探测技术、海底沉积物来源与结构构造探测技术和近海海洋防灾减灾等领域内的高新技术研究等等。正当全国人民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重要历史时刻,全国海洋地质科技工作会议召开了。这是我国海洋地质科技工作者首次欢聚一堂,共商海洋地质事业发展大计的盛会。此次会议,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回顾我国海洋地质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总结经验和教训,研究我国海洋地质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以及总体规划和部署,必将对今后我国海洋地质工作的发展产生重大的、深远的影响。有5000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海洋地质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就。可以相信,经过全国海洋地质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世纪之交的中国海洋地质事业,必将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实现,为中华民族新的伟大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