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关于金融监管的论文范文高中英语

发布时间:2024-07-03 16:39:17

关于金融监管的论文范文高中英语

EVEN by the standards of the worst financial crisis for at least a generation, the events of Sunday Spetember14th and the day before were The weekend began with hopes that a deal could be struck, with or without government backing, to save Lehman Brothers, America’s fourth-largest investment It ended with Lehman’s set for Chapter 11 bankruptcy protection and the bank preparing to wind itself up after those efforts Other vulnerable financial giants scrambled to sell themselves or raise enough capital to stave off a similar Merrill Lynch, the third-biggest investment bank, sold itself to Bank of America (BofA), an erstwhile Lehman suitor, in a $50 billion all-stock 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 (AIG) brought forward a potentially life-saving overhaul and went cap-in-hand to the Federal R 即使以至少一代人所经历的最坏的金融危机的标准来看,上周六及周日(9月14日)的事件仍是非同寻常的。那个周末开始于拯救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的交易有望达成,无论有或者没有政府的支持。然而却以雷曼兄弟的所有努力均告失败后,根据美国破产法案第11章申请破产保护而告终。其它脆弱的金融巨头同样努力地将自己卖出或是筹集足够的资金以避免与雷曼相同的命运。第三大投行美林以500亿美元全额换股交易将自己卖给了以前雷曼的收购者–美国银行。美国国际集团(AIG)正在提出一个潜在的挽救重整方案,并且毕恭毕敬地照美联储脸色行事。 On Sunday night the situation was still fluid, with bankers and regulators working to limit the They were girding themselves for a dreadful Monday in the Australia’s stockmarket opened sharply lower on Monday (most other Asian bourses were closed) American stock futures were deep in the red too, and the dollar Spreads on risky credit, already elevated, widened 在周日晚上,形势仍然非常不明朗。银行家们和监管者都在努力减小这次事件的辐射影响。他们准备应付非常糟糕的”黑色星期一”。澳大利亚股市周一大幅低开(其它大多数亚洲股票交易所都停牌了)。美国股指期货下跌非常厉害,同时美元汇率也走低。已经很高的信贷风险的息差变得更高。

Thesis for financial regulation and supervision of banking supervision at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were discussed and made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forms, first of all, the concept of financial supervision and classification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the more important good banking supervision bad on the financial impact of the most far-reaching regulation, and supervision of the banking sector has taken the current separation of the main mode of Therefore a detailed study of the papers banking supervision at the Accord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banking sector: policy banks, commercial banks were set Specific to the commercial bank's supervisory approach and content analysis, stressed 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the regulatory philosophy, but also vertically divided into commercial banks to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joint-stock commercial banks, urban commercial banks,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for The final paper on regulation of the banking sub-sector problems and the reform

经济学人:加拿大的住宅市场Finance and Economics; 财经;Canada's housing market; 加拿大的住宅市场;Time for a bigger needle; 该出手时就出手;The latest attempt to prick a bubble;戳破泡沫的最新举措;经济学人:Canada's reputation for financial regulation is Its banksgot through the crisis According to Moody's, a ratings agency, Royal Bank of Canadasits alongside HSBC and JPMorgan Chase in the top tier of global And Canadianpolicymakers are old hands at pulling “macroprudential” levers of the sort now in vogue amongrich-world central 加拿大的金融监管一向广受赞誉。它的银行业在这场危机中做到了独善其身。根据评级机构穆迪的报告,加拿大皇家银行与汇丰银行以及摩根大通同列,跻身全球银行界的第一梯队。同时,加拿大的政策制定者也是运用宏观审慎政策的老手,这一政策如今也常被其他富国的央行使用。But questions still Some say that Canada's banks are flattered by a huge indemnity offeredby Canada Mortgage and Housing Corp (CMHC), a public institution that insures mortgages witha loan-to-value ratio of more than 80% CHMC's book grew to 567 billion Canadian Dollar(557 billion Dollar) in 2011, up from 345 billion Canadian Dollar four years And Canada'shousing market looks very frothy on some measures: The Economist's analysis of price-to-rentratios suggests that Canadian properties were about 75% above their long-run “fair value” in thefirst quarter of 2012 (see chart) Although less than 5% of CHMC's mortgages are in arrears, such exuberance is a The central bank recently labelled housing as “the most importantdomestic risk to financial stability in Canada”但是,仍有问题缠身。部分人士认为,加拿大的银行被加拿大抵押和住房公司(CMHC)提供的巨额补偿金美化了,CMHC是一家为贷款估值比率超过80%的抵押贷款提供保险的公共机构。在2011年,CHMC的抵押贷款额从四年前的3450亿增长到了5670亿加元(合5570亿美元)。并且,从一些指标来看,加拿大的房地产充斥着泡沫:《经济学人》以房价租金比所做的分析显示,在2012年第一季度,加拿大的物业价格高出它们的长期公允价值75%。纵然仅有低于5%的CHMC抵押贷款存在拖欠的情况,但这样的繁荣仍让人忧虑。最近,央行也冠以楼市 “危及加拿大金融稳定性的最大国内隐患”。Repeated efforts by policymakers to take the heat out of housing have not had a So on June 21st Jim Flaherty, the finance minister, had another go, his fourth in Some of the new measures were Buyers of homes worth more than 1m Dollarhave been able to get mortgage-default insurance from CMHC with a downpayment of only 5% In practice, it is hard to find buyers in this bracket who do not have lots of equity in their But after July 9th mortgages for homes of this value will not be eligible for CMHC 政策制定者们给楼市降温的不断尝试并无明显成效。于是,在6月21日,加拿大财长吉姆·费拉逖,在四年来第四次出台了一些新举措。新措施中的一些不过是表面功夫。价值过百万美元住宅的买主能得到由CMHC担保的债务违约保险以及首付仅付5%的优惠待遇。而事实上,很少有这类购房者在购房时不以大量自有资金支付价款的。不过,在6月9日之后,这类住宅将不再适用于CMHC的保险范围。Other measures have more The maximum amortisation period for a mortgage will now be25 years, down from That should hurt demand: last year about 40% of new mortgages werefor terms longer than Refinancing a home will be allowed only up to 80% of its value, downfrom 85% Homebuyers will have to demonstrate their housing costs are no more than 39% oftheir gross household On top of Mr Flaherty's measures, the Office of theSuperintendent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Canada's banking regulator, slapped a loan-to-value limitof 65% on borrowing against home 其他那些则更为有力。抵押贷款最长还贷期限如今将从30年降低至25年。这势必将减少需求:去年约有40%的新贷款的期限是超过25年的。允许的房屋再融资的上限从房屋价值的85%降至只有80%。购房者还须证明他们的住房支出不超过家庭总收入的39%。费拉逖的举措中,紧随其后的是,加拿大的银行监管部门,联邦金融机构监督办公室,将贷款和自有资金间的贷款估值比率的限制猛降至65%。Craig Alexander, the chief economist for TD Financial Group, estimates all this will be theequivalent of about a 1% rise in mortgage rates for most He believes that willproduce a slow unwinding of the housing If he is right, and Mr Flaherty's variousinterventions avoid the collateral damage that would be caused by an actual interest-rate rise, Canada's admirers will have another thing to swoon 多伦多道明银行金融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克雷格·亚历山大估计,所有这些措施对于购房者而言将等同于抵押贷款利率上升1%。他认为这将促使房产市场缓慢回归。如果他的观点正确,并且费拉逖的各种干预手段能够避免可能引发实际利率上升的附带伤害,那么如此一来,加拿大的崇拜者们又将有一个可以津津乐道的话题了。

关于金融监管的论文范文高中

审视金融危机随着中国的金融体系融入全球金融体系,任何来自外部的风吹草动都将对中国的金融体系产生大的影响,而中国自身的金融体系现状也无法回避金融危机的风险过去十年间,对于全球经济危害最大的事件既不是战争也不是自然灾害,而是此起彼伏的金融危机。在这十年间规模较大的金融危机有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和巴西金融危机、2000年的土耳其金融危机和2001年的阿根廷金融危机。十年来的几次金融危机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它们大多发生在新兴市场国家。这些新兴市场国家在自身宏观经济条件尚未成熟的时候比较早地进入了全球金融体系,完成资本项目下的本国货币可自由兑换。尽管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普遍认为允许资本在各个国家间无限制地自由流入和流出对于债务国和世界经济有益,但大量的资本项目自由化带来了投机性外汇交易和银行危机。有的新兴市场国家在经济基本面出现问题的背景下,一旦本国货币被国际炒家狙击,往往首先汇率失守,本国货币大幅贬值,然后银行业遭遇危机,大量中小银行倒闭,危机扩散到整个社会,导致本国经济发展水平出现倒退,多年成果毁于一旦,在印度尼西亚和阿根廷甚至引发了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中国政府在1996年年底实现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可自由兑换时,曾经承诺2000年实现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正是由于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不可自由兑换,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逃过一劫,而东南亚国家遭受金融危机蹂躏的惨状也令中国政府深为戒备。因此,从1998年开始,加强金融监管、清理整顿非法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成为中国金融行业的主题。其中比较大的动作包括救助四大国有银行、整个信托业的推倒重来、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的清理整顿、农村“三会一部”的清理撤销等等。在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金融业逐步对外开放,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将逐步实现可自由兑换。这个时候,在未来若干年中国会不会发生金融危机、发生了金融危机如何应对的问题已经不容回避。越来越多的政府官员和学者已经深刻认识到金融危机将成为中国经济下一步发展所面临的最大危险和挑战。2001年,著名的华人经济学家钱颖一和黄海洲在递交到最高层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未来十年内中国发生金融危机的概率差不多是100%!除了中国身边的亚洲金融危机引起了国内的广泛关注以外,对于过去十年间新兴市场国家频频发生的金融危机,从墨西哥金融危机到俄罗斯金融危机再到阿根廷金融危机,并没有引起国内各界太多的关注。学术界到政府官员对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关注,主要是分析为什么创造“东亚奇迹”的东南亚国家会发生金融危机,以及中国能否避免东南亚国家金融危机的传染。亚洲金融危机一结束,国内的金融问题以及金融改革便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而对于金融危机进行深入研究,如何防范和管理金融危机不再引人关注。在很多人看来,只要中国加快金融改革,金融危机距离中国很遥远。其实,随着中国的金融体系融入全球金融体系,任何来自外部的风吹草动都将对中国的金融体系产生大的影响,而中国自身的金融体系现状也无法回避金融危机的风险。因此,深入研究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研究金融危机与国际资本流动的关系,了解其他国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金融危机的防范与管理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对于中国在未来应对金融危机具有重要的作用。幸运的是,国内最新出版的两本关于金融危机的杰作《金融危机、流动性与国际货币体制》(让·梯若尔著)和《金融危机的防范与管理》(巴瑞·易臣格瑞著)对于过去十年的金融危机以及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应对措施进行了深刻的理论分析和经验介绍。面对过去十年间频频爆发的金融危机,众多宏观经济学家和国际经济学家都在思考以下这些问题:金融危机是不是完全资本账户自由化所带来的令人不快而又不可避免的副产品?世界各国应当演进到一个共同治理的模式,其中的解决方案是经常性的非危机事件,还是一个地方自治债券模式,其中很少发生不履约事件?一个较好的秩序(即国外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的自由化以及在短期资本流动自由化发生之前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机构谨慎地监督金融中介)能否防止这些危机的发生?是否应当对短期资本流施加暂时的或永久的限制?所有这些措施如何与汇率体制的选择相适应?这些危机是否得到了恰当的处置?以及国际金融机构是否应当改革,应当怎样改革?经济学大师让·梯若尔教授在《金融危机、流动性与国际货币体制》中试图从理论上回答这些问题。尽管经济学家对于金融危机有大量富有成果的研究,但长期以来,经济学家对于金融危机的理论分析一直缺乏明确的分析框架,而梯若尔试图在这本书中用公司金融(Corporate Finance,又译公司财务)中的“双重代理”和“共同代理”理论来建立金融危机研究的基本分析框架。梯若尔首先分析了关于金融危机以及国际金融体制改革的普遍观点。他认为,大多数的改革建议只注重表象而没有触及问题的本质,并且无法协调建立有效的融资限制条件与确保借款国自行改革之间的目标冲突。他强调指出,正确识别市场失灵对于重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目标责任是十分必要的。然后,他将公司金融、流动性供给以及公司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运用于个体国家的借款问题。建立在“双重代理”和“共同代理”的基本分析框架之上,他重新审视了通常建议的政策,并且考虑了多边组织如何帮助债务国在开放本国资本账户的同时获得更多的收益。对于从事国际金融的理论研究,尤其是对于金融危机的研究感兴趣的学者而言,这本薄薄的小书带来的是丰厚的收益。对于政府金融主管部门的官员和相关的政策研究人士而言,如何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爆发的金融危机中吸取教训,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其他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中汲取经验,从而学习防范和管理金融危机的方法,是他们更加感兴趣的话题。对于这些人而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政治经济学教授巴瑞·易臣格瑞的《金融危机的防范与管理》能够满足他们的要求。曾经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顾问的易臣格瑞对于过去十年在新兴市场国家爆发的金融危机有大量的仔细观察和深入研究。在这本书中,他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了各国对于金融危机采取的防范措施和发生金融危机之后的应对措施,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救援措施,并且对众多的学者提出的政策建议进行了分析。对于金融危机的防范,他从增强透明度和信息披露、遵循国际组织确立的标准、加强对金融体系的审慎监管、对汇率进行管理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出防范危机的官方努力应当建立在两大支柱之上:市场纪律和审慎监管。他具体分析了在阿根廷和土耳其金融危机中各方所采取的措施产生的教训和带来的影响。对于政府官员和政策研究人士而言,易臣格瑞的介绍和分析都充满了有用的信息。

美国次贷危机是一场新型的金融危机,其产生的内在机理是金融产品透明度不足、信息不对称,金融风险被逐步转移并放大至投资者。这些风险从住房市场蔓延到信贷市场、资本市场,从金融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并通过投资渠道和资本渠道从美国波及到全球范围。 国际经济界多数意见认为,虽然次贷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并不能据此判断会引发全球性经济危机。IMF最近表示,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形势尚在"可控制范围内"。但也有少数人认为,次贷危机有可能导致本轮世界经济繁荣周期发生逆转。索罗斯认为,次贷危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60年内最严重的金融危机,是美元作为世界货币时代的终结。英国《金融时报》评论家沃尔夫 (Martin Wolf)将次贷危机视为盎格鲁-撒克逊金融体系的危机。美国经济学家罗比尼(Roubini)则认为,美联储的连续降息举措难以阻止美国经济陷入衰退。 根据所掌握的资料来分析,笔者认为,世界经济衰退可能性是存在的,由于次贷危机尚未见底,其不确定性风险更值得警惕,其对全球经济金融的影响也不可低估。 流动性过剩与次贷危机 在经历了连续四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世界经济在2007年出现了调整迹象,经济增长放缓的压力和通货膨胀的威胁同时出现给世界经济的前景蒙上了阴影。泛滥的流动性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也助涨了全球商品、金融市场的资产价格。价格的高涨使得通胀在全球蔓延;过于泛滥的流动性则放大了全球投资者的"自信",带来全球信用的膨胀。就根本而言,次贷危机的根源在于货币紧缩政策的时滞和全球的流动性过剩。 货币紧缩政策时滞 "9·11事件"发生以后,美国经济增长放缓。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美联储连续 13次降息,逐次调低到1%。此举虽然对经济增长起到了刺激作用,但其副作用也不容忽视。一方面,实际利率过低令国内信贷尤其是房地产贷款膨胀,增加了美元供给;另一方面,低利率令美元贬值,为全球流动性泛滥埋下隐患。 事实上,次贷危机爆发的真正原因在于美国货币紧缩政策的时滞效应。针对房价企高等经济过热表现,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基准利率从1%上调到 25%。伴随着美国利率的不断提升,政策的累积效应逐步积累沉淀, 使得信用等级较差的客户开始出现无法承受贷款负担的状况。为避免坏账进一步增加,贷款机构收紧银根,从而使贷款客户的资金状况更加恶化,被激化的坏账通过证券化链条传导给全球金融市场和投资者,最终引发次贷危机突然大规模爆发。 全球流动性过剩 导致危机影响规模异常严重的原因则是全球流动性过剩。全球经济的失衡、美元贬值、低息政策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大量使用则是全球流动性泛滥的主要原因。对于次级贷款市场而言,一般贷款机构出于谨慎考虑会采取"惜贷"的原则。本来其贷款客户是资信等级较差的,但是在全球资金供给过剩的背景下,通过次贷证券化的手段让贷款机构获得了充足的资金来源,而房价的持续上涨则让贷款机构忽视风险,肆意降低了贷款审核标准。贷款标准降低,贷款规模过度扩大,再经由证券市场传导给全世界投资美国次级贷款证券的投资者,最终演绎成为全球的潜在金融风险。 金融市场多米诺骨牌效应 美联储为刺激经济,在多次降息的同时放松金融管制:一方面,降低信用标准,鼓励商业银行向信用等级低的借款者放款;另一方面,允许金融机构以低成本的借贷投资于高风险资产,允许投资银行为扩大利润来源不断设计结构复杂、高杠杆的衍生品提供给客户,对冲基金大量涌现。衍生品市场在提供流动性和分散风险的同时,也使得各类金融机构以流动性为链条捆绑在一起;一旦链条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便会引起连锁反应。 美国经济步入景气收缩期 随着次贷危机的爆发,更多的骨牌开始倒下。市场也开始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充裕的资金似乎在一夜之间消失殆尽。美国经济面临通货膨胀、房地产市场萎缩、信贷紧缩等一系列问题。这场危机并没有止步于金融市场,而是通过多个渠道影响到实体经济。 美国经济增长模式的终结 次贷危机标志着美国27年来以"美元扩张、资本市场扩张、双赤字扩张"的国民负债增长模式的终结。在过去五年推动美国地产价格上涨的因素既不是社会财富总量扩张、贫富差距拉大、两位数通货膨胀(如俄罗斯),也不是因为大量移民涌入(如新西兰),更不是经济高速增长、人口城市化、土地供给稀缺(如中国),而纯粹是因为金融创新所带来的"虚假需求",所以这次危机的爆发对美国的房地产需求无异于"釜底抽薪"。 表面上看,由次贷危机引发的衰退是信用收缩造成的消费低迷、经济减速。但危机背后反映的都是"全球金融机构借钱帮助美国中低收入者购房"的美国债务/ 消费模式的结束。长期以来,美国以双赤字为基础,不仅通过借钱来维持本国的消费,而且通过借钱来维持本国的投资,其财富总体消耗远远超出财富创造能力所能支持的范畴。次级债及相关金融创新虽然把负债增长的美国繁荣模式发挥到极点,同时也标志着从里根时代开始的以美元信用的外部扩张和美国资本市场的内部扩张为基础,通过巨大的财政赤字、贸易赤字以及吸引国际资本流入来推动的长达27年的繁荣模式,很可能难以为继。 美国经济已陷入衰退 次贷危机导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似乎已经确定无疑,惟一不确定的仅仅是衰退的程度。 2008年伊始,美联储在短短8天连续降息125个基点;3月18日美联储又降息 75个基点,使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至25%,但是这种调控行为只能在短期减缓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长期内难以扭转美国的经济颓势。历史上这种连续大幅度的降息是很少见的,这说明美国经济的确是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 目前较为客观的预测是2008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将只有2%,远低于2007年年底 1%的预测值。近期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也显示,次贷危机仍在恶化,并正外溢至美国经济各个方面,冲击到美国经济整体走势。在楼市降温、次贷危机恶化、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近期美国失业率也陡然上升,成为美国经济不容乐观的最直接征兆。2007年12月美国的失业率升至5%,为两年来新高;而新增就业人口仅8万人,是2003年8月以来的最低水平。美国劳动部近期公布的2月份失业率为8%,仍居高不下。从上世纪90年代初和本世纪初两次经济衰退的历史经验看,在衰退发生之前,失业率都出现较大幅度上升。从2007年3月份触底以来,目前美国的失业率已经上升了60%;从50多年来的情况来看,一年之内出现如此高的升幅通常都是经济衰退的征兆。美国供应管理学会(ISM)公布的3月报告显示,美国制造业活动指数在1月份小幅上升之后2月份转而下降至3,为2003年4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并且还伴随其他一些不利的情况。类似的情况曾在2001年预示了美国经济衰退的到来。 最令人担心的是,美国经济最糟糕的时刻可能还未到来。按照美国次贷放贷时间推算,拖欠还贷的高峰期应在今年下半年至明年上半年,因此现在所暴露出来的次贷损失,可能只是世界金融体系总体损失的一小部分,次贷危机并未触底。 全球经济面临滞胀威胁 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最根本的影响在于,它将改变全球政策目标结构并带来各国经济周期的错配,使得偶然的"优质博弈均衡"无法继续维系,如果没有深度的货币政策协调与合作,各自为政的货币政策调控将带来全球经济滞胀的"劣质博弈均衡"。 美国贸易进口萎缩 次贷危机酿成全球危机的渠道之一是国际贸易,美国经济下滑和市场疲软将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影响全球经济。美国是全球最重要的进口市场,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将会降低美国的进口需求,这将导致其他国家出口减缓,进而影响到这些国家的 GDP增长。这对那些依靠净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国家或地区如德国、加拿大、墨西哥、东亚新兴市场国家、石油输出国等的影响尤为显著。此外,美元大幅贬值将会损害其他国家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特别是那些与美国出口商品构成同质性竞争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如欧盟和日本。 资本"乱流" 次贷危机会加大全球资本流动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从短期来看,为了弥补亏损,缓解资本充足率压力,美国金融机构纷纷从全球市场抽回投资;同时,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主权财富基金,也加大了对美国金融机构的投资力度,国际短期资本的流动方向是从其他国家流入美国。 从中期来看,美国金融机构为了重新盈利,以及美联储继续降息和美国经济持续疲软,将会导致国际短期资本从美国流向新兴市场国家进行套利,从而助涨新兴市场国家的资产价格。 从长期来看,一旦次贷危机尘埃落定,美国经济触底反弹,美联储重新步入加息周期,美元币值转跌为升,国际短期资本将会重新由新兴市场国家回流美国。最后这种情景尤其需要引起关注,因为发展中国家的历次金融危机,往往发生在美元加息和美元升值之后。 世界经济增长减速已成定局 从目前获得的统计数据和研究机构的预测报告看,虽然对世界经济是否陷入衰退还存在疑问,但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出现减速已成为定局。 2007年,主要工业国家增长减速,由于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并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美国经济增长放慢的不利影响,世界经济依然保持快速增长。2008年,世界经济是否出现衰退主要看新兴市场经济的表现。 新兴市场金融风险加大 次贷危机下,新兴市场可能面临更大的金融风险。部分亚洲国家1997年金融危机后的一些做法可能成为下一次危机的诱因。比如,亚洲国家当前的巨额外汇储备的确增强了抵御金融市场动荡的能力,但同时也给各国带来了资本大量流动的风险。亚洲国家的投资者越来越倾向于在相对安全的西方发达国家投资。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雷曼兄弟公司等权威机构报告指出,最近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资本外流的危险有所显现,再次爆发货币危机的可能性上升。据世界银行统计,2005年东亚经济体(除中国、日本和中国香港以外)内部储蓄和投资金额占GDP的平均比重分别降至30%和25%以下,创下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摩根斯坦利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也认为,高风险抵押贷款就如同当年的互联网,可能" 刺破"全球的资产泡沫,而土耳其等高负债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可能首当其冲。 随着中国开放程度的加深,中国经济参与世界经济和全球化的程度也随之加深。因此,一旦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中国经济也将会有所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美国进口需求下降将会造成中国出口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经济增长和就业;其二,一旦美元大幅贬值,将会造成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国际购买力缩水;其三,美国步入降息周期,将会加大中国使用加息来遏制通胀的难度;其四,美国经济衰退,将会加大国际短期资本出入中国的规模和频率,加剧国内金融风险。 全球性通胀 当前,无论是处于经济周期由高及低的发达国家,还是在经济周期持续上扬的新兴市场国家;无论是处于降息通道的美国,还是按兵不动的欧盟和日本,甚至在实施从紧货币政策的中国,通货膨胀随处可见。不难断言,当前的通货膨胀很大程度上归结于总供给曲线移动带来的全球性通胀。 亚洲国家和地区的通货膨胀都达到近年的最高水平。中亚地区2007年通胀水平已经接近9%,南亚的通胀水平达到6%,东南亚是5%左右。2007年11月美国CPI 环比上升8%,同比上升3%,创下2005年9月以来的最高升幅;而11月PPI更是上升2%,单月升幅达到1973年8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今年1月份又上涨1%,大大超过市场预期的4%。欧元的升值和石油价格上涨,也使欧洲的物价水平上涨频频突破2%的警戒线。在油价不断攀升的形势下,对通胀水平的下降似乎不能过于乐观。 同时,次贷危机后的应对政策也助长了全球通胀的发展。由于次贷危机产生的信贷紧缩,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等货币当局沿用了应对网络经济泡沫破灭和"9·11" 事件后的救市操作,采用了注入流动性和降息的办法。比如,2007年12月20日欧洲央行采取了最有力的一次行动,其向市场输入的3486亿欧元两周期贷款创下了单次"输血"的最高纪录。美联储则在次级信贷危机之后连续性降息,仅今年头两个月内就连续降低200个基点。美联储等西方主要经济体5家中央银行 3月11日宣布,决定采取联合措施向金融系统注入资金。这是西方央行在过去3个月里第二次联手应对信贷紧缩问题。这种应对措施虽然在短时间内缓解了次贷危机带来的流动性急剧紧缩的问题,却助长了全球通胀的势头。 滞胀--全球经济的隐忧 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可能同时出现的局面引发了对于全球经济陷入滞胀的担忧。本轮的通货膨胀很大程度上由流动性泛滥引发商品价格高企所致,对于很多国家而言,主要表现为输入性的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就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而言,经济衰退导致的有效需求下降将会使物价水平下调,从而使货币政策在抑制通货膨胀和促进增长之间权衡;而对于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而言,衰退产生的需求下降则可能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从而导致滞胀的产生。 接下来的几年内,在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情况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还有可能持续上涨,输入型通胀的压力还会进一步上升。决定大宗商品价格的重要因素-- 美元汇率仍然可能支撑价格走高。如果全球商品价格继续处于高位,许多国家输入型通货膨胀的格局将会延续,从而加大滞胀的可能性。

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启示 当前美国因次贷问题而引发的华尔街金融危机成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发生在华尔街的金融危机不仅重创了美国脆弱的经济,引起美国股市崩盘,也给出其它国家经济带来极大危害。那么为什么华尔街会发生严重的金融危机? 这场金融危机带给我们什么启示?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 美国因次贷问题而引发的金融危机有着复杂的确背景,我认为其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刺激经济的超宽松环境埋下了隐患 2007年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级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布破产,标志美国次贷危机大爆发。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源头是其前期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新经济泡沫破裂和“11”事件后,为避免经济衰退,刺激经济发展,美国政府采取压低银行利率的措施鼓励投资和消费。从2000年到2004年,美联储连续降息,联邦基金利率从5%一路降到1%,贷款买房又无需担保、无需首付,且房价一路盘升,房地产市场日益活跃,这也成就了格林斯潘时代晚期的经济繁荣。提供次级抵押贷款本是一件好事,使得低收入者有了自己的住房。对一般个人家庭来说,低利率和房产价格一路飙升,编织出一幅美好的前景,投资住房成为巨大的诱惑,于是大量居民进入房贷市场。到2006年末,次贷涉及到了500万个美国家庭,目前已知的次贷规模达到1万亿至2万亿美元。 以房产作抵押是造成风险的关键 美国次贷的消费者以房产作抵押,房产的价格决定了抵押品的价值。如果房价一直攀升,抵押品价格保持增值,不会影响到消费者的信誉和还贷能力。一旦房价下跌,抵押品贬值,同一套房子能从银行贷出的钱就减少。如果贷款利率被提高,次贷使浮动利率也随着上升,需要偿还的钱大大增加。次贷贷款人本来就是低收入者,还不上贷款,只好放弃房产权。贷款机构收不回贷款,只能收回贷款人的房产,可收回的房产不仅卖不掉,还不断贬值缩水,于是出现亏损,甚至资金都流转不起来了。房价缩水和利率上升是次级抵押贷款的杀手锏。 从2005年到2006年,为防止市场消费过热,美联储先后加息17次,利率从1%提高到25%,市场利率进入上升周期。由于利率传导到市场往往滞后一些,2006年美国次贷仍有上升。但加息效应逐渐显现,房地产泡沫开始破灭。 次级贷款资产的证券化加重了危机的扩散 美国绝大多数住房抵押贷款的发放者是地区性的储蓄银行和储蓄贷款协会,地方性的商业银行也涉足按揭贷款。这些机构的资金实力并不十分雄厚,大量的资金被投放在住房抵押贷款上对其资金周转构成严重的压力。一些具有“金融创新”工具的金融机构,便将这些信贷资产打包并以此为担保,用于发行可流通的债券。给出相当诱人的固定收益,再卖出去。许多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对冲基金、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等金融机构投资于这些债券。抵押贷款企业有了源源不断的融资渠道,制造出快速增长的新的次贷;投资机构获得较高的收益。 各种各样的金融衍生工具使得投资机构现金流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利益也得到了分解和共享,风险也得到了分摊。但事物都有两方面,金融创新制度带来风险分散机制的同时,也会产生风险放大效应。像次贷这样一种创新使美国不够住房抵押贷款标准的居民买到了房子,同时通过资产证券化变成次级债,将高风险加载在高回报中,发散到了全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凡是买了美国次级债的国家,就要被迫为美国的次级危机“买单”。当房地产泡沫破裂、次级贷款人还不起贷时,不仅抵押贷款企业陷入亏损困境,无力向那些购买次级债的金融机构支付固定回报,而且那些买了次级衍生品的投资者,也因债券市场价格下跌,失去了高额回报,同样调进了流动性短缺和亏损的困境。自2007年第三季度开始,金融机构开始报告大额损失,反映了抵押贷款和其他资产的价值大幅下跌。 次级贷款资产的证券化过程实际上是资产组合和信用增级的一个过程,也是多种资产叠加、多个信用主体信用叠加的一个过程,在资产证券化后,这种资产证券化组合的信息和相关风险信息披露可能趋于更加不透明,导致市场中很少有人能清楚地读懂其中的风险,更不用说对其进行实时的风险定价了。由于对资产真正的价值和风险认知不足,投资者严重依赖评级公司的报告作出决策。信用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在金融市场的作用和影响已经越来越大,信用评级也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必要和重要环节。信用评级是否客观公正,是否真正了解金融工具,是否存在着利益冲突和道德风险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重大影响。次级抵押贷款债券本来是从一些低质资产发展而来,“金融创新”则使这些低质资产通过信用评级公司评级获得了高等级标号,事后证明价值被严重高估。 由于信息不对称和风险损失不明,一旦次级抵押贷款出现了重大风险和损失,构筑在这些证券上信用增强和信用叠加也会如同沙漠上的空中楼阁一般会“瞬间倒塌”,由此必然会引起广大投资者的投资信心恐慌,规避风险的本能加速了投资者的抛售,并加剧了金融市场的动荡,金融灾难也就在劫难逃。在次贷、证券化、信用衍生产品这个风险传递链条中,如果没有信用评级公司的参与,次按危机或许根本就不能发生。 二、美国金融危机的启示 美国因次贷问题而引发的金融危机给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我国应引以为诫。 认识和防范房贷的市场风险 房贷有房产作抵押,似乎是最安全的资产,但房产的价值是随着市场不断变化的。当市场向好时,房地产价格上扬会提高抵押物的市值,降低抵押信贷的风险,会诱使银行不断地扩大抵押信贷的规模。但房地产的价格也不可能无休止地涨下去,因为任何企业或个人都不可能无视其生产与生存的成本。当市场发生逆转时,房价走低,银行处置抵押物难,即使拍卖抵押物,其所得收益也不足以偿还贷款。这不仅给贷款银行带来大量的呆账坏账,还会危及银行体系的安全及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银行需要在风险和收益中做出理性的选择,提高识别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认识和防范信用风险 次级贷款违约率高,原因在于贷款机构在放贷中没有坚持“三C”的原则,即对借款人基本特征(Character)、还贷能力(capability)和抵押物(collateral)进行风险评估。从国外的经验看,借款人的基本特征(年龄、受教育水平、健康状况、职业)、购房目的(自住还是投资)、婚姻家庭状况,还贷能力(房贷房产价值比、房款月供收入比、家庭总债务收比、资产负债比等)和抵押物(房产价值、新建房、二手房、使用期限、地段、独户、多层高层建筑等)都与违约率密切相关。 香港在东亚危机中资产价格大幅缩水,许多购房者承受负资产的压力,但银行却没有出现违约率大幅上升的问题,就是因为香港银行业自身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对个人住房贷款有严格资格审查标准,借款人购房多是自住,职业稳定,收入现金流不变,房产使用价值不变,仍会按期还贷。 我国的商业银行在扩大个贷业务中应避免“政绩目标”等非经济和非理性色彩,减少行政手段介入信贷资金配置,加强对借款人还贷能力的审查,对不同信用风险等级的借款人实施不同的风险定价、借贷标准,包括自有资本金、首付比例、利率、期限等,以促进银行从服务风险定价向客户风险定价转变,从粗放经营向精细化、个性化转变,提高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 建立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和贷款规范 监管部门应监督从事住房信贷的银行和保险机构,在各类贷款和保险产品的营销中,要向借款人充分披露产品信息,让借款者有充分的知情权、选择权,减少信息不对称对借款人权益的损害。推进标准化的合约、贷款审核程序、借贷标准,规范银行贷款行为和贷后的服务。 建立房地产金融预警和监控体系,提高抗风险能力 既然金融风险在经济生活中无处不在,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监管部门的职责就是提高风险识别的能力,预测、防范、规避和化解风险,提高风险的可控性。因此,建立房地产金融预警和监控体系是迫在眉睫,它将对银行体系的安全,房地产市场和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产生积极促进作用。 政府部门应从危机中得到警示 让百姓安居乐业是政府的职责,但“人人享有适当住宅”并不意味人人都要买房,让无支付能力的低收入者进入购房市场,拔苗助长不仅事与愿违,还会产生许多负效应。特别在我国抵押担保、抵押保险等相关金融基础设施不健全的情况下,无形中让银行承担了许多政策风险。因此,一个优化的住宅市场结构应是新建房与存量房,出售房与租赁房,商品房与政府提供公共住房多样化的统一。政府应加大经济适用房的供给,改变经济适用房“只售不租”为“租售并举”;并通过信贷、税收、土地政策引导房地产企业增加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的供给,在开工许可审批中优先考虑普通商品住宅。 中国应建立健全抵押保险和担保制度 中国应建立健全抵押保险和担保制度,完善住房信贷风险防范和分担机制。引入商业保险和政策性担保的机制,有利于促进抵押贷款营销的规范化、合约的标准化,抑制商业银行盲目放贷的冲动;合理的保险风险定价机制,有助于商业银行规避信用风险、道德风险和房地产市场周期波动风险。

发表过的可以么?能不能给个具体的题目,比如哪个地区的等待。太多了,光09年就有100多篇。需要留言给我

关于金融监管的论文范文高中生

范文:《金融学论文》[摘要]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是对金融本科学生金融相关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的一种检验,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总考核。论文选题是论文的基础步骤,直接关系到毕业论文的质量好坏。本文在详细分析当前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金融本科学生论文选题提出了几点建议。[关键词]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是对金融学生所学金融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全面考核,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在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教高厅[24]21号)中,毕业论文作为实践教学和教学效果的重要内容,成为评估中的关键性指标。毕业论文选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选题是否恰当,决定着论文的成败和质量。但在实际教学中,金融学本科生在毕业论文选题时往往不知如何着手,或者由于选题不当导致论文不能如期完成或质量低下,因此探讨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十分必要。一、当前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中存在的问题选题即选择研究课题,是确认研究对象和准备学位论文的前提性和关键性步骤,无论进行任何一项研究,都必须首先确定所要研究的问题。选题如同导演选材,正确的选题在很大程度决定着论文的成败与否,因此我们必须慎重对待题目的选择,题目选对了,目标找准了,论文就成功一半了。许多本科毕业论文之所以质量不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选题不当。当前,金融学本科学位论文的选题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思想上不够重视,选题随意性强在实际教学中,一方面不少老师存在“重研究生论文,轻本科论文”的思想,对本科论文的指导欠认真,指导次数少,与学生交流少,对学生的选题不重视,往往是让学生自行选题,而没有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建议,或者是拟定的参考选题多年不变,早已失去选择价值;另一方面,本科学生“重工作,轻论文”,整天忙于应聘、实习、考研,认为自己的学业已经完成,毕业论文只是走过场,因此论文选题很随意,欠缺思考,只为应付了事。本科论文的开题报告本应是学生初步确定选题和教师对之提出建议的关键环节,但在教学中,存在不少学生迟迟不交开题报告甚至论文完成才填写开题报告的情况,论文开题流于形式。(二)选择“大而泛”的宏观性课题,导致写作中难驾驭宏观性研究的往往是一领域,一个方向性的问题,根据金融本科生的学识水平和对本科毕业论文篇幅的要求,本科生缺乏研究这样的选题所必需的专业基础和研究能力,不仅收集材料存在困难,而且写出来的东西往往缺乏深度。如“关于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选择”、“论金融风险和监管”、 “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探讨”等,就属于太宏观、太大的题目,货币政策目标包括最终目标、中介目标、近期目标,涉及财政政策、利率、货币政策等等问题;金融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操作风险等等;商业银行业务包括资产业务、负债业务、表外业务等。就每个具体问题就是一篇文章,所以最好就其中一个问题写作,如: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是以利率还是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三)不注意经济金融形势发展变化,选择已经过时淘汰的题目??论文选题应注重研究课题的实用价值和理论价值,避免选择已经完全得到解决的常识性问题。当前,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正处于不断的改革和发展之中,金融体系不断变革,许多新政策、新机构、新工具不断出现,应该说金融体制改革为金融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论文选题空间。但一些学生不关注经济发展动态和金融改革创新的动向,对新事物视而不见,在毕业选题时,查找的资料过于陈旧,如26年还有学生选择“加入WTO后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必要性”、“引进外资银行,提高银行竞争”等早已过时的题目,这反映出学生没有关注外面世界的变化,抄袭几年前的文章。(四)选题过于平淡,缺乏创新学术论文讲究原创性,人云亦云,乃论文之大忌。当然,对于本科论文过于强调原创性不太现实,要想一整篇文章都有创新是不可能的,但论文中应有自己独到的东西,否则这种选题没有意义。有些金融学生论文选题缺乏前沿性、挑战性,无新意,如“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分析及对策”、“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途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防范”、“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等,这些问题已经研究了多年,有关论文已很多,当然这些选题并不是不能再写,而是应从全新的角度或使用新方法去探讨和挖掘,否则简单的重复没有意义。(五)选题不切合实际,提出一些空而高的口号有些学生在选题中不切合实际,盲目求“新”。如“国有商业银行跨国经营问题”、“组建跨行业战略联盟”、“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战略”等。商业银行国际化无疑是方向,但目前乃至长期不能实现,因为银行国际化的前提是企业国际化,企业实现跨国经营。目前全球5强,几乎都是跨国性的,进入我国的就有3家,所以外资银行纷纷登陆中国占领市场。而我国规模大、跨国性企业不多,进入世界5强的企业更是寥寥无几,所以银行谈何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呢? 在我国金融期货的推出一直审慎,尚在试点中,探讨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战略不符合我国实际。二、对金融本科学生选题的几点建议金融本科论文选题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教学实践过程,上述论文选题中存在的问题,应从多方面采取措施解决,基于前文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一)教师和学生应重视本科论文的写作本科毕业论文虽然属于学术论文,但撰写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过程的一个步骤,不仅是为了传播学术信息,推进学科的发展,更重要的目的还在于梳理、总结学习成果,反映学生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其他专门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应予以充分的重视。(二)重视论文开题环节,提倡集体指导选题建议在本科论文选题之前,由专业教师就选题的原则和应注意的问题给学生作专题指导,并就开题报告的规范书写、论文写作规范等问题给学生作统一讲解,改变过去单个教师“一对多”指导模式,实行集体指导、集中指导,教师组(教研室)共同协商研究本科论文的指导问题,避免由于教师个体的研究水平的局限而降低学生论文选题质量。(三)提高学生获得学术研究信息的水平,指导学生多方位收集资料,为选题打好基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中,各种新政策、新举措层出不穷,而金融学生选题陈旧反映出学生对新信息的掌握较欠缺。因此建议:一是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通过网络系统、报刊杂志等渠道收集、整理最新金融信息,关注学术研究发展信息;二是鼓励金融学生参加教师的研究课题、各种学术研讨会;三是经常性地要求学生就新的金融政策展开讨论、思考。(四)选题中注意的方面1、注意学术价值和社会实用的结合学术价值是选题的着眼点,学位论文应“为时而著,为事而作”,金融学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金融学研究应讲求应用性,即具有社会实用价值。当前,我国金融领域中新问题层出不穷,论文选题应结合我国转轨经济的特点和金融体制改革的现实,在借鉴国外做法的基础上,选择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研究,揭示金融发展规律,探求真理。2、注意量力而行金融本科学生应从自身学识水平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选择熟悉并感兴趣、有获取资料的条件,并估计能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的论文题目。(1)论文选题“宜小不宜大,宜专不应泛”,可小题大做,勿大题小做。选题过大,会面面俱到,不着边际,什么问题都谈到,什么问题也说不清楚,难以将论题说深说透。选题过窄过小,发挥的空间很小,取得突破性成果十分困难。金融学生要根据自己的科研能力选择大小适中,难易适中的题目。在实际中,有些选题很好,但受知识、水平、资料有限,难以完成,最好放弃,不要好高骛远。(2)所选题目要有一定数量与质量水平的文献资料作为研究基础。论文的选题应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通过前人文献资料的掌握,可以了解所选题目应涉及的内容、历史和现状,这样才能找到选题的新视角。因此,拥有大量翔实、丰富的文献资料有利于高质量金融论文的写作。3、注意选择自己熟悉及兴趣的问题论文选题应从自己的专长和兴趣人手确定选题。熟悉的问题一般就是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或实践中有深切的感受,不断的专业学习和一贯的信息收集使其准备了厚实的理论基础,有利于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升华的认识,较容易写得深入、写出创新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感兴趣才会深入思考,才能深入钻研下去,才能形成自己一定的独到见解,可望成为一篇较高质量的论文。

审视金融危机 随着中国的金融体系融入全球金融体系,任何来自外部的风吹草动都将对中国的金融体系产生大的影响,而中国自身的金融体系现状也无法回避金融危机的风险 过去十年间,对于全球经济危害最大的事件既不是战争也不是自然灾害,而是此起彼伏的金融危机。在这十年间规模较大的金融危机有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1998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和巴西金融危机、2000年的土耳其金融危机和2001年的阿根廷金融危机。 十年来的几次金融危机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它们大多发生在新兴市场国家。这些新兴市场国家在自身宏观经济条件尚未成熟的时候比较早地进入了全球金融体系,完成资本项目下的本国货币可自由兑换。尽管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普遍认为允许资本在各个国家间无限制地自由流入和流出对于债务国和世界经济有益,但大量的资本项目自由化带来了投机性外汇交易和银行危机。有的新兴市场国家在经济基本面出现问题的背景下,一旦本国货币被国际炒家狙击,往往首先汇率失守,本国货币大幅贬值,然后银行业遭遇危机,大量中小银行倒闭,危机扩散到整个社会,导致本国经济发展水平出现倒退,多年成果毁于一旦,在印度尼西亚和阿根廷甚至引发了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 中国政府在1996年年底实现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可自由兑换时,曾经承诺2000年实现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正是由于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不可自由兑换,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逃过一劫,而东南亚国家遭受金融危机蹂躏的惨状也令中国政府深为戒备。因此,从1998年开始,加强金融监管、清理整顿非法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成为中国金融行业的主题。其中比较大的动作包括救助四大国有银行、整个信托业的推倒重来、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的清理整顿、农村“三会一部”的清理撤销等等。 在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金融业逐步对外开放,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将逐步实现可自由兑换。这个时候,在未来若干年中国会不会发生金融危机、发生了金融危机如何应对的问题已经不容回避。越来越多的政府官员和学者已经深刻认识到金融危机将成为中国经济下一步发展所面临的最大危险和挑战。2001年,著名的华人经济学家钱颖一和黄海洲在递交到最高层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未来十年内中国发生金融危机的概率差不多是100%! 除了中国身边的亚洲金融危机引起了国内的广泛关注以外,对于过去十年间新兴市场国家频频发生的金融危机,从墨西哥金融危机到俄罗斯金融危机再到阿根廷金融危机,并没有引起国内各界太多的关注。学术界到政府官员对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关注,主要是分析为什么创造“东亚奇迹”的东南亚国家会发生金融危机,以及中国能否避免东南亚国家金融危机的传染。亚洲金融危机一结束,国内的金融问题以及金融改革便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而对于金融危机进行深入研究,如何防范和管理金融危机不再引人关注。在很多人看来,只要中国加快金融改革,金融危机距离中国很遥远。其实,随着中国的金融体系融入全球金融体系,任何来自外部的风吹草动都将对中国的金融体系产生大的影响,而中国自身的金融体系现状也无法回避金融危机的风险。因此,深入研究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研究金融危机与国际资本流动的关系,了解其他国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金融危机的防范与管理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对于中国在未来应对金融危机具有重要的作用。 幸运的是,国内最新出版的两本关于金融危机的杰作《金融危机、流动性与国际货币体制》(让·梯若尔著)和《金融危机的防范与管理》(巴瑞·易臣格瑞著)对于过去十年的金融危机以及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应对措施进行了深刻的理论分析和经验介绍。 面对过去十年间频频爆发的金融危机,众多宏观经济学家和国际经济学家都在思考以下这些问题:金融危机是不是完全资本账户自由化所带来的令人不快而又不可避免的副产品?世界各国应当演进到一个共同治理的模式,其中的解决方案是经常性的非危机事件,还是一个地方自治债券模式,其中很少发生不履约事件?一个较好的秩序(即国外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的自由化以及在短期资本流动自由化发生之前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机构谨慎地监督金融中介)能否防止这些危机的发生?是否应当对短期资本流施加暂时的或永久的限制?所有这些措施如何与汇率体制的选择相适应?这些危机是否得到了恰当的处置?以及国际金融机构是否应当改革,应当怎样改革?经济学大师让·梯若尔教授在《金融危机、流动性与国际货币体制》中试图从理论上回答这些问题。 尽管经济学家对于金融危机有大量富有成果的研究,但长期以来,经济学家对于金融危机的理论分析一直缺乏明确的分析框架,而梯若尔试图在这本书中用公司金融(Corporate Finance,又译公司财务)中的“双重代理”和“共同代理”理论来建立金融危机研究的基本分析框架。梯若尔首先分析了关于金融危机以及国际金融体制改革的普遍观点。他认为,大多数的改革建议只注重表象而没有触及问题的本质,并且无法协调建立有效的融资限制条件与确保借款国自行改革之间的目标冲突。他强调指出,正确识别市场失灵对于重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目标责任是十分必要的。然后,他将公司金融、流动性供给以及公司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运用于个体国家的借款问题。建立在“双重代理”和“共同代理”的基本分析框架之上,他重新审视了通常建议的政策,并且考虑了多边组织如何帮助债务国在开放本国资本账户的同时获得更多的收益。对于从事国际金融的理论研究,尤其是对于金融危机的研究感兴趣的学者而言,这本薄薄的小书带来的是丰厚的收益。 对于政府金融主管部门的官员和相关的政策研究人士而言,如何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爆发的金融危机中吸取教训,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其他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中汲取经验,从而学习防范和管理金融危机的方法,是他们更加感兴趣的话题。对于这些人而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政治经济学教授巴瑞·易臣格瑞的《金融危机的防范与管理》能够满足他们的要求。 曾经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顾问的易臣格瑞对于过去十年在新兴市场国家爆发的金融危机有大量的仔细观察和深入研究。在这本书中,他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了各国对于金融危机采取的防范措施和发生金融危机之后的应对措施,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救援措施,并且对众多的学者提出的政策建议进行了分析。对于金融危机的防范,他从增强透明度和信息披露、遵循国际组织确立的标准、加强对金融体系的审慎监管、对汇率进行管理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出防范危机的官方努力应当建立在两大支柱之上:市场纪律和审慎监管。他具体分析了在阿根廷和土耳其金融危机中各方所采取的措施产生的教训和带来的影响。对于政府官员和政策研究人士而言,易臣格瑞的介绍和分析都充满了有用的信息。

简论2008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不对称。包括经济总量的不对称以及经济结构的不对称。而为什么会出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不对称,是早期马克思已经得出的结论: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1,从主观上,资本主义追求资本效益的最大化,并越来越将实物经济资本化。而实物经济及实物经济增加有限,但资本主义欲望无限,虽然在当今已经做了自我控制,但资本主义贪婪的本性不变。当资本主义为了追求资本效益最大化而失控时,就产生了虚拟经济总量大于实物经济总量的结果。当这个结果不断增加以至于虚拟经济支撑不起实物经济时,经济危机就显现了。此外,由于资本主义追求效益最大化,而过渡将资本转移到高利润行业时,造成了低利润行业的资本匮乏,最终造成了虚拟经济与实物经济结构的失衡,这也能产生经济波动。 2,从客观上,生产要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其各要素比例也将随之调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其他生产要素增长较小或负增长时(比如石油能源),资金的功能将弱化。这样就造成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衰弱。长期以来,资本是强势的,这基于原料和能源的充足,以及劳动力的过剩。资本处于卖方市场,其他要素处于买方市场。随着资本的不断增加,并且这种增加大于其他要素需求时,强势的资本就衰弱了。 2008年,由于前一周期的积累使得危机加剧显现,同时,生产要素尤其是原料和能源近几年发生较大的相对变量所致。 2008经济危机 (2008-10-13 19:14:02) 这个秋天比往年更萧条 ——2008经济危机 你来自耶鲁,我来自哈佛 工作在华尔街或光谷 冬眠的熊醒来嘶吼 人们惊恐地抛出手中的所有 酒吧里挤满了失业的朋友 我们还是上街走走 到了政府门口,我打开烟盒 点燃一支纽约1929 泪水,无济于事的落下 溅成,千瓣的玛格丽特 那破碎的每一片都在询问: 一定会来到的明天, 会不会更好? 全球金融系统正面临自1929年以来的最大危机。始于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癣疥之疾,如何酿成全球性的深重危机?昔日翻云覆雨的华尔街何以脆弱不堪?政府之手和市场之手在这场危机中分别应扮演什么角色,如何挽救全球经济于既倒? 次贷危机终于彻底打破了华尔街神话,继贝尔斯登中弹倒下之后,有着158年悠久历史的全美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也奄奄一息,无论是破产还是被施援,曾经声誉卓著的雷曼落到今日这步田地在战后金融史上绝对是具有指标意义的事件。因为这不是个案,而是系统性风险的大爆发。 当前的世界,正在经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 什么是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金融危机形成原因 此次美国发生的金融危机,最根本原因是美国房价下跌引起的次级贷款对象的偿付能力下降。美国居民储蓄率却持续下降,当美国居民债台高筑难以支撑房市泡沫的时候,房市调整就在所难免,进而导致次级和优级浮动利率按揭贷款的拖欠率明显上升,无力还贷的房贷人越来越多。 一旦这些按揭贷款被清收,便造成信贷损失。次贷危机愈演愈烈一发不可收拾,致使华尔街主要金融机构或者倒闭,或者被接管,华尔街辉煌的时代已经终告结束。 9月15日,美国政府拒绝对雷曼兄弟施以援手,雷曼兄弟宣布寻求破产保护。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还将深化,全球经济景气周期下行几乎成为定局。 迄今为止,华尔街五大独立投行中,有三家在6个月内消失,更多的金融机构在等待命运的审判。一个终极问题产生了,全球金融资本主义是否已经走到穷途末路,政府应该更多地介入市场微观运作? 贪婪与恐惧体现在次贷危机的各个环节,美国房地产抵押贷款的业内人士理查德·比特纳在《次贷危机真相》一书中揭开了可怕的真相——几乎在每个环节中都充斥了谎言与虚假的评估。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斥责,“近年相当一部分放贷是既不负责任也不谨慎的”,这在美联储主席的语言体系中,几乎是疯狂和不理性的同义语。 但事实真相绝不如此简单,次贷危机不仅暴露出金融机构的疯狂,更暴露出美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的疯狂。美国的房地产贷款是支撑贷款消费的基础,购房者通过贷款购房,通过增值的房屋获得消费贷款,通过各种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产品被证券化后,出售到全世界——以房地产为中心形成贷款、消费、生产链条,以负债或者债权的形式,全球的美元资产源源不断地汇聚到美国。在房贷证券化链条中,美国政府隐性担保的房利美与房贷美起到了枢纽作用。 不是吗?正是美国政府的插手,才让美国债券证券化市场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蓬勃发展,正是利用房贷提振消费的举措,才让克林顿时代美国经济数据花团锦簇,正是美国政府的隐性担保,才让几十万亿的次贷产品通过两房行销全世界。可见,次贷危机不仅是金融资本市场幻梦的破灭,更是美国政府主导的金融资本主义拯救美国经济、拯救消费的国家政策的破产。如果说金融市场大溃败,也是美国政府与美式金融资本主义的共同溃败。 美式金融市场的创新能力无可比拟,但任何一种金融市场都无法抵抗制度性的造假行为,而次贷危机恰恰显示出大面积的制度性造假行为,从评级机构到担保公司,无一幸免。 在造假过程中,金融资产出现爆炸式增长。麦肯锡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称,全球金融资产占全球年度产出的比例,已从1980年的109%飙升至316%,2005年,全球核心资产存量已达140万亿美元。同期英国的金融资产比例从278%升至359%,美国则从303%升至405%。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首席执行官约瑟夫-阿克曼(Josef Ackermann)说:“我不再相信市场的自我修复能力”,政府接手两房、拯救贝尔斯登,说明政府的控制能力已经达到极限。 次贷危机之后,国际金融市场将出现深刻变化。直观表现是,金融资产体量下挫,投资者越来越趋向保守。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表示:“最终大家可能会发觉有需要回到基本去,再次认清资金融通的根本目的,而负责保障公众利益的监管机构也要意识到,最简单的方法长远来说可能更具成本效益。”实际上在说,我们不愿意上华尔街复杂到无人能懂的金融衍生品的当,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是融通资金,而不是让贪婪者得暴利。 投资者开始自我保护,手握现金,投资最保守的资产,以求度过严冬:各个市场的投资者均缩减杠杆头寸;投资者转向现金和国债等安全资产。次贷危机,说明金融衍生品应该有明确的疆界,而金融市场趋向保守,是认可了保守的趋向。直至安然度过本轮由次贷引发的经济下行周期,全球金融市场才会重新掉头向上。 那些曾经信奉美式金融创新制度的国家,会因此变得更加谨慎,他们原本就不信任难以掌控的复杂的金融体系,次贷危机将使他们看到失去监管的金融市场的破坏力,各国主权投资基金与金融创新会更加谨慎。 但是,可以相信,金融资本主义不可能重回政府管制之路,而是会走向加强监管之路,否则,美国政府会继续帮助雷曼兄弟,以及受到破产威胁的几十家金融机构。可能的监管手段包括,收紧资本金要求,对金融机构的表外资产有更透明的要求,评级机构的失信评级将受到管制,对造假者的处罚会更严厉,谨慎对待金融市场中的政府信用担保。 次贷危机是美式金融资本主义的刮骨疗毒过程,就像1929年大萧条催生了罗斯福新政,安然、世通破产催生了萨班斯法一样,次贷危机会催生新的管制手段、新的金融产品。 * 对普通百姓来说,他们感受最深不是金融危机,而是经济放缓,没办法从银行借贷,信用卡没办法透支。 美国当下金融危机是百年一遇成共识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次贷危机终于彻底打破了华尔街神话,继贝尔斯登中弹倒下之后,有着158年悠久历史的全美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宣布破产,曾经声誉卓著的雷曼落到今日这步田地在战后金融史上绝对是具有指标意义的事件。因为这不是个案,而是系统性风险的大爆发。 当前的世界,正在经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在全球化图景下,这样的危机不可能只关乎美国的事或者有钱人的事,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密切关注它将要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看国际变化: 2008年10月20日,韩政府实施大规模金融救援计划 2008年10月20日,荷兰政府向荷兰国际集团大规模注资 2008年10月20日,拉美各国央行将联手应对金融危机 2008年10月17日,德通过5000亿欧元救市计划 2008年10月17日,花旗痛失美国最大银行宝座 2008年10月15日,美股再现“黑色星期三” 2008年10月14日,美国公布首轮救助方案细节 2008年10月13日,英国向银行注资370亿英镑 2008年10月12日欧元区国家通过大规模救助计划 2008年10月10日,西班牙政府批准组建一个规模为300亿欧元的基金 2008年10月9日,冰岛政府金融监管委员会宣布接管该国最大的商业银行Kaupthing 2008年10月8日,瑞典宣布向Kaupthing在瑞典境内分行给予援助 2008年10月7日,冰岛政府宣布接管陷入财困的当地第二大银行Landsbanki 2008年10月7日,道琼斯指数四年来首度跌破万点,这是2004年10月以来,该指数首度跌破万点关口 2008金融危机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正是美国家庭的巨大负债,消化了中国不断膨胀的产能 美国金融危机,首先会带来心理冲击。这场危机必然会在中国资本市场制造悲观气氛,中国持有的这些金融机构的资产会缩水、海外投资者也可能大量抛售中国资产回母国自救,从而对中国资本市场施以向下压力。但更主要的,中国的经济是高度外向的,进出口总值超过GDP的60%,以前正是由于美国人借钱消费,消化了中国的过剩产能,从而使美国的金融和中国的制造双繁荣,现在美国金融一倒,必然终结美国人借钱消费模式,中国制造随之受影响。 世界范围金融危机的乌云正在聚集,未来两年内,全世界将出现一次新型的金融危机。这一金融危机的最大受害者将是一些新兴市场国家,这对中国发展带来了挑战和新的机遇。 陶冬:中国未大面积受次贷危机影响 陶冬表示,中国从基础面来讲,是唯一一个真正大面积未受到次贷风暴影响的国家。虽然资本项目的管制又救了中国一次,但金融开放、资本项目开放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不可避免的…… 申银万国:次级债风波的影响有限 虽然由于各国央行出手干预,美国的次级债风波一度有所缓和。但近日随着某些问题的进一步暴露,形势似乎变得再度严峻起来,海外证券市场也因此出现了剧烈的调整…… 花旗经济学家:次贷危机对中国没有直接影响 如果美国进入萧条的话,通过测算,美国经济放缓1%,中国经济增长将会放缓3%。美国可能在下半年减息25%,而明年可能持续1到2次减息,最终在2008年年底达到5%的中性利率水平…… 巴曙松:次级债危机对中国股市的影响不大 对于次级债危机对中国股市的影响,巴曙松认为影响不大。他认为,次级债危机对中国股市更多是心理层面的影响,其直接的联系管道就是可能对两地同时上市的公司有价格争议…… 格林斯潘:美金融危机百年一遇 格林斯潘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说,这是他职业生涯中所见最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可能仍将持续相当长时间,并继续影响美国房地产价格。 罗杰斯:有生之年看不到金融危机触底反弹 罗杰斯说,这是一条漫长道路,事实上,在我们有生之年似乎都看不到了。他说:“伯南克(美联储主席)和他的伙计们开始来援救了,这可能会把问题掩盖一段时间,当然我不知道他们能掩盖多久,然后灾难就会继续。” 伯南克提议转移金融公司不良资产 伯南克提议,将美国金融公司资产负债表中的不良资产转移到一个新的机构中去。 这项计划是保尔森纳和伯南克的又一次努力,此前他们未能恢复金融和房地产市场信心。 保尔森:对美国金融市场弹性持有信心 保尔森称,健康的资本市场,是具有活力的美国经济的主要骨架,也是美国经济和美国家庭福利的关键。我们对美国的金融资本市场的弹性应持有信心。 卡恩:明年经济会复苏 卡恩表示,尽管日前爆发的美国金融风暴增加了经济发展的潜在威胁,IMF预计全球经济会在2009年逐步复苏。IMF预测2008年全球经济增速降至约4%,这将体现为美国、欧洲、日本的经济放缓,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势减缓。 索罗斯:英国是下一个 索罗斯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记者采访时,就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和美国国际集团(AIG)陷入困境发表意见。他说:“我担心,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仍在进入风暴的过程中,而非走出风暴。” --- 应对金融危机,各国举措一览 中国 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 10月9日起暂免征收个人储蓄存款利息税 美联储联合其他五央行共同降息50基点 美联储9000亿输血银行体系 共同降息50基点 欧盟各国将提高最低存款担保额度 欧洲央行加大对金融系统注资力度 英国宣布新救市方案 将动用五千亿英镑 日本首相下令研拟追加经济对策 规模庞大 日本央行一日内3次注资货币市场 俄罗斯向银行大规模注资9500亿卢布 俄罗斯对股市设立新的涨跌幅限制 澳央行降息100个基点 幅度为16年之最 西班牙设立300亿欧元基金支持银行 荷兰将本国银行存款账户担保额提至10万欧元 德国政府出台诸多应急措施 --- 2008金融危机的幕后元凶 元凶一:过度消费的投资者 正是无限制扩张的消费和透支欲在背后使坏。美国依靠资本市场的泡沫来维持消费者的透支行为,市场被无节制地放大了。 元凶二:腰包鼓鼓的金融从业者 华尔街打着金融创新的旗号,推出各种高风险的金融产品,不断扩张市场,造成泡沫越来越大。 元凶三:睁眼闭眼的监管者 美国较为宽松的监管制度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这次风波,而整个监管体制显然已经无法跟上金融创新的速度。 元凶四:百依百顺的亚洲国家 亚洲国家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给了美国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且输送流动性的无限动机,让其有足够的流动性。 2008经济危机寒风来袭 家居业2009年市场尚待观望 面对2008年突如其来的寒风来袭,家居界人士对2009年的预期都略有保留,普遍表示政策的利好需要一段调整期方能出效果。相对07年对08年的"一片看好"预期,今年对09年的预测已经由"尚待观望"所取代。 喧嚣的2008年还剩下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人们都在企盼2009年能有个新开始。 然而,面对2008年突如其来的寒风来袭,家居界人士对2009年的预期都略有保留,普遍表示政策的利好需要一段调整期方能出效果。相对07年对08年的“一片看好”预期,今年对09年的预测已经由“尚待观望”所取代。 忠信地产副总经理张宇沛先生预测,这股低迷,将持续到09年底。张总的预测对家居业似乎不是一个好消息。佛山市检验检疫局陶瓷科科长梁柏清也认为,更艰难的还在后头:“我个人觉得冬天还没有到,只能说是秋天。这次危机影响相当大,更加严寒的时候还会有。” "真正的冬天马上要到来。有些订单的客户都延缓交货期,我们探讨明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更加严峻。"百陶集团董事长总经理蒲鼎新也表示明年的情况存在更多潜在隐患。 记者在采访时还了解到,由于09年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位于珠海的世邦家居世界,本来也有进驻广州开店的打算,但是受到金融风暴冲击,亦唯有暂时放缓扩张的步伐。 业界表示加速竞争并非坏事 对于08年的不测风云,业内人士表示,虽然金融危机的来袭是突然而强烈,但并非空穴来风,市场调整是必然的。“市场不会一直都好的,基本三年就是一个调整期。前几年房地产市场太热,现在出现缓冲很正常,不要看得太悲观。”业内人士表示。 面对市场形势有很大变化的时候,企业普遍采取两种方法。一个是守势,一个是攻势。经过08的寒风突袭,对于被称为真正冬天的09年,大多企业都已经有了充分准备。 危机的来临,激发了家居业对09年的发展战略有了新的规划。 对于企业而言,09年是储备期,也是爆发期。部分优秀企业,采取逆市而上,乘机吸入以扩大地盘,等危机过后行情转暖,已经远远走在了别人的前面。 除了设计,服务也是企业在09年与市场抗衡的一大武器。 星艺的"10年"装修售后服务保修在业界一直享有盛誉。“我们的装修售后服务保修10年,这个承诺不是一般企业能承诺起的。”星艺董事长罗照球表示,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保持一贯的服务承诺,才是持续发展的根基所在。 后记:在风云变幻更加莫测的09年,业界已经有所预测和准备,不再是08年一场风暴所致的束手无策。09年,是"真正的冬天",还是"韬光养晦年"?一切,家居业都似乎已经准备就绪,结果如何,还看09年的揭晓! 我前几天写的论文 你挑点抄下吧

摘要: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国际经济失衡会导致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从某种意义上说,国际经济失衡和国际货币体系缺陷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前提条件,而国际游资的攻击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实现条件。从目前国际形势和中国国内形势来看,金融危机的前提条件已经具备,因而防范国际游资攻击是制定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 关键词:金融危机;国际经济;国际货币体系;国际游资 金融危机是由外部因素还是由内部因素造成的,历来学术界有两种比较对立的观点:阴谋论和规律论。阴谋论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体遭受有预谋和有计划攻击造成的,是外因造成的,特别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这种观点较为流行。规律论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体的自身规律,是内因造成的。3代金融危机理论①基本上是承认规律论。随着金融监管技术提高,1个国家因监管或管制出现问题而导致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变小;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现代的金融危机基本上表现为在国际经济失衡的条件下,国际资本在利益驱动下利用扭曲的国家货币体系导致区域性金融危机爆发,因而从本质上说,金融危机的性质和成因都发生了变化。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国际经济的视角具体解析金融危机的形成原因。 纵观金融危机史,金融危机总是与区域或全球经济失衡相伴而生的。1929 年爆发金融危机之前,国际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逐渐向美国和欧洲倾斜,特别是美国经济快速增长呈现出取代英国霸主地位的趋势,这次国际经济失衡为此后的金融危机埋下了祸根。20 世纪末期,区域经济1体化趋势要快于经济全球化趋势,拉美国家与美国之间的经济关联度使得拉美国家对美国经济的“蝴蝶效应”要比其他国家更为强烈。20 世纪末的20 年里,当拉美地区的经济结构失衡时,往往以拉美国家的金融危机表现出来。欧、美、日经济结构失衡同样是导致欧、美、日等国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当区域的或全球的稳定经济结构被打破时,新的经济平衡往往以金融危机为推动力。1992 年欧洲金融危机,源于德国统1后德国经济快速发展,打破了德国与美国以及德国与欧洲其他国家间的经济平衡。1990 年的日本也是因为美日之间的经济平衡被打破后,在金融危机的作用下,才实现新的经济均衡。 区域或全球经济失衡将导致国际资本在1定范围内的重新配置。在区域经济1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1个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力可能是区域的或全球性的。从短期来看,在某个时点国际经济是相对平衡的,全球资本总量和需求总量是1定的,而当1国经济发生变化,会引起国际资本和国际需求在不同国家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果是小国经济,它的影响只是区域性的,如果是大国则它的影响是全球的。当1个大国经济趋强,则会吸引国际资本向该国流入,产生的结果是另外1些国家的资本流出,当资本流出到1定程度时,会发生流动性短缺,金融危机就从可能性向必然性转变。这种转变的信号是大国高利率政策,或大国强势货币政策。而对小国经济而言,经济趋强后,则会吸引国际资本的流入,当国际资本流入数量较多时,该国的实体经济吸收国际资本饱和后,国际资本会与该国的虚拟经济融合,推动经济的泡沫化,当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严重背离时,国际资本很快撤退,导致小国由流动性过剩转入流动性紧缩,结果导致金融危机爆发。 从国际经济失衡导致金融危机的形成路径可以看出,国际经济失衡通过国际收支表现出来,国际收支失衡的调整又通过国际货币体系来进行,如果具备了完善和有效的国际货币体系,那么完全可以避免国际经济强制性和破坏性调整,也就是说可以避免金融危机的发生,然而现实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受到大国操纵的,因而国际经济失衡会被进1步扭曲和放大。

关于金融监管的论文范文高中数学

经济大衰退,乐观估计,至少要在2至3年后才可能恢复。我刚从美国回来,美国许多企业由于业务萎缩而冻结招聘,波音公司要进一步裁员。作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美国实体经济疲软,直接造成我国的出口企业面临严峻形势,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是金融、证券投资、国际贸易、房地产、汽车等行业。此时正值大学毕业生求职的重要时期,金融危机会给大学生就业造成多大的影响,还难以预测,但目前可以初步判断,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日益扩散,首先是跨国公司和外包公司业务萎缩,会减少用人数量及其冻结招聘;其次国内为国外产业提供零部件、原材料、半成品的制造业、出口型企业也会受到影响;当然会影响到下游的原材料和能源工业影响较大。政府救市政策出台,会刺激建筑业的需求,从而带动原材料和能源工业的恢复,但是见效果有一个滞后时间,所以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还不一定能感受到政策的效果。2009届大学毕业生需要就业的高达600多万,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受影响较大的是财经类专业,因为企业业务萎缩,首先减少的是财经类管理人员的需求,其次是技术人员的需求。其次是建筑、能源、机械、 IT类专业会受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企业招聘人数下降带来的就业率下降,由于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卖压增加造成薪资下降。即便是不在上述的专业范围内的大学毕业生,也会由于市场的大环境而不得不接受较低薪资。 对于已经就业困难的专业、地区和大学,这次经济萧条是雪上加霜。所以,应届大学毕业生应该调整求职心态和期待,渡过最严重的 一次经济萧条与就业冬天。如果就业不行或没有理想就业,不妨以读研和留学来躲几年,待就业形势好转再行求职。要提醒大家是,经济不好时美国人读研的特别多,留学非常难录取和获得资助,同样国内考研竞争也会很激烈。希望教育部拿出政府四万亿救市的气魄来,马上把研究生招收名额大幅度增加。

范文:《金融学论文》[摘要]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是对金融本科学生金融相关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的一种检验,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总考核。论文选题是论文的基础步骤,直接关系到毕业论文的质量好坏。本文在详细分析当前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金融本科学生论文选题提出了几点建议。[关键词]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是对金融学生所学金融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全面考核,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在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教高厅[24]21号)中,毕业论文作为实践教学和教学效果的重要内容,成为评估中的关键性指标。毕业论文选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选题是否恰当,决定着论文的成败和质量。但在实际教学中,金融学本科生在毕业论文选题时往往不知如何着手,或者由于选题不当导致论文不能如期完成或质量低下,因此探讨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十分必要。一、当前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中存在的问题选题即选择研究课题,是确认研究对象和准备学位论文的前提性和关键性步骤,无论进行任何一项研究,都必须首先确定所要研究的问题。选题如同导演选材,正确的选题在很大程度决定着论文的成败与否,因此我们必须慎重对待题目的选择,题目选对了,目标找准了,论文就成功一半了。许多本科毕业论文之所以质量不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选题不当。当前,金融学本科学位论文的选题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思想上不够重视,选题随意性强在实际教学中,一方面不少老师存在“重研究生论文,轻本科论文”的思想,对本科论文的指导欠认真,指导次数少,与学生交流少,对学生的选题不重视,往往是让学生自行选题,而没有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建议,或者是拟定的参考选题多年不变,早已失去选择价值;另一方面,本科学生“重工作,轻论文”,整天忙于应聘、实习、考研,认为自己的学业已经完成,毕业论文只是走过场,因此论文选题很随意,欠缺思考,只为应付了事。本科论文的开题报告本应是学生初步确定选题和教师对之提出建议的关键环节,但在教学中,存在不少学生迟迟不交开题报告甚至论文完成才填写开题报告的情况,论文开题流于形式。(二)选择“大而泛”的宏观性课题,导致写作中难驾驭宏观性研究的往往是一领域,一个方向性的问题,根据金融本科生的学识水平和对本科毕业论文篇幅的要求,本科生缺乏研究这样的选题所必需的专业基础和研究能力,不仅收集材料存在困难,而且写出来的东西往往缺乏深度。如“关于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选择”、“论金融风险和监管”、 “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探讨”等,就属于太宏观、太大的题目,货币政策目标包括最终目标、中介目标、近期目标,涉及财政政策、利率、货币政策等等问题;金融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操作风险等等;商业银行业务包括资产业务、负债业务、表外业务等。就每个具体问题就是一篇文章,所以最好就其中一个问题写作,如: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是以利率还是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三)不注意经济金融形势发展变化,选择已经过时淘汰的题目??论文选题应注重研究课题的实用价值和理论价值,避免选择已经完全得到解决的常识性问题。当前,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正处于不断的改革和发展之中,金融体系不断变革,许多新政策、新机构、新工具不断出现,应该说金融体制改革为金融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论文选题空间。但一些学生不关注经济发展动态和金融改革创新的动向,对新事物视而不见,在毕业选题时,查找的资料过于陈旧,如26年还有学生选择“加入WTO后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必要性”、“引进外资银行,提高银行竞争”等早已过时的题目,这反映出学生没有关注外面世界的变化,抄袭几年前的文章。(四)选题过于平淡,缺乏创新学术论文讲究原创性,人云亦云,乃论文之大忌。当然,对于本科论文过于强调原创性不太现实,要想一整篇文章都有创新是不可能的,但论文中应有自己独到的东西,否则这种选题没有意义。有些金融学生论文选题缺乏前沿性、挑战性,无新意,如“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分析及对策”、“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途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防范”、“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等,这些问题已经研究了多年,有关论文已很多,当然这些选题并不是不能再写,而是应从全新的角度或使用新方法去探讨和挖掘,否则简单的重复没有意义。(五)选题不切合实际,提出一些空而高的口号有些学生在选题中不切合实际,盲目求“新”。如“国有商业银行跨国经营问题”、“组建跨行业战略联盟”、“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战略”等。商业银行国际化无疑是方向,但目前乃至长期不能实现,因为银行国际化的前提是企业国际化,企业实现跨国经营。目前全球5强,几乎都是跨国性的,进入我国的就有3家,所以外资银行纷纷登陆中国占领市场。而我国规模大、跨国性企业不多,进入世界5强的企业更是寥寥无几,所以银行谈何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呢? 在我国金融期货的推出一直审慎,尚在试点中,探讨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战略不符合我国实际。二、对金融本科学生选题的几点建议金融本科论文选题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教学实践过程,上述论文选题中存在的问题,应从多方面采取措施解决,基于前文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一)教师和学生应重视本科论文的写作本科毕业论文虽然属于学术论文,但撰写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过程的一个步骤,不仅是为了传播学术信息,推进学科的发展,更重要的目的还在于梳理、总结学习成果,反映学生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其他专门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应予以充分的重视。(二)重视论文开题环节,提倡集体指导选题建议在本科论文选题之前,由专业教师就选题的原则和应注意的问题给学生作专题指导,并就开题报告的规范书写、论文写作规范等问题给学生作统一讲解,改变过去单个教师“一对多”指导模式,实行集体指导、集中指导,教师组(教研室)共同协商研究本科论文的指导问题,避免由于教师个体的研究水平的局限而降低学生论文选题质量。(三)提高学生获得学术研究信息的水平,指导学生多方位收集资料,为选题打好基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中,各种新政策、新举措层出不穷,而金融学生选题陈旧反映出学生对新信息的掌握较欠缺。因此建议:一是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通过网络系统、报刊杂志等渠道收集、整理最新金融信息,关注学术研究发展信息;二是鼓励金融学生参加教师的研究课题、各种学术研讨会;三是经常性地要求学生就新的金融政策展开讨论、思考。(四)选题中注意的方面1、注意学术价值和社会实用的结合学术价值是选题的着眼点,学位论文应“为时而著,为事而作”,金融学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金融学研究应讲求应用性,即具有社会实用价值。当前,我国金融领域中新问题层出不穷,论文选题应结合我国转轨经济的特点和金融体制改革的现实,在借鉴国外做法的基础上,选择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研究,揭示金融发展规律,探求真理。2、注意量力而行金融本科学生应从自身学识水平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选择熟悉并感兴趣、有获取资料的条件,并估计能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的论文题目。(1)论文选题“宜小不宜大,宜专不应泛”,可小题大做,勿大题小做。选题过大,会面面俱到,不着边际,什么问题都谈到,什么问题也说不清楚,难以将论题说深说透。选题过窄过小,发挥的空间很小,取得突破性成果十分困难。金融学生要根据自己的科研能力选择大小适中,难易适中的题目。在实际中,有些选题很好,但受知识、水平、资料有限,难以完成,最好放弃,不要好高骛远。(2)所选题目要有一定数量与质量水平的文献资料作为研究基础。论文的选题应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通过前人文献资料的掌握,可以了解所选题目应涉及的内容、历史和现状,这样才能找到选题的新视角。因此,拥有大量翔实、丰富的文献资料有利于高质量金融论文的写作。3、注意选择自己熟悉及兴趣的问题论文选题应从自己的专长和兴趣人手确定选题。熟悉的问题一般就是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或实践中有深切的感受,不断的专业学习和一贯的信息收集使其准备了厚实的理论基础,有利于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升华的认识,较容易写得深入、写出创新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感兴趣才会深入思考,才能深入钻研下去,才能形成自己一定的独到见解,可望成为一篇较高质量的论文。

摘要: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国际经济失衡会导致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从某种意义上说,国际经济失衡和国际货币体系缺陷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前提条件,而国际游资的攻击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实现条件。从目前国际形势和中国国内形势来看,金融危机的前提条件已经具备,因而防范国际游资攻击是制定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 关键词:金融危机;国际经济;国际货币体系;国际游资 金融危机是由外部因素还是由内部因素造成的,历来学术界有两种比较对立的观点:阴谋论和规律论。阴谋论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体遭受有预谋和有计划攻击造成的,是外因造成的,特别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这种观点较为流行。规律论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体的自身规律,是内因造成的。3代金融危机理论①基本上是承认规律论。随着金融监管技术提高,1个国家因监管或管制出现问题而导致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变小;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现代的金融危机基本上表现为在国际经济失衡的条件下,国际资本在利益驱动下利用扭曲的国家货币体系导致区域性金融危机爆发,因而从本质上说,金融危机的性质和成因都发生了变化。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国际经济的视角具体解析金融危机的形成原因。 纵观金融危机史,金融危机总是与区域或全球经济失衡相伴而生的。1929 年爆发金融危机之前,国际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逐渐向美国和欧洲倾斜,特别是美国经济快速增长呈现出取代英国霸主地位的趋势,这次国际经济失衡为此后的金融危机埋下了祸根。20 世纪末期,区域经济1体化趋势要快于经济全球化趋势,拉美国家与美国之间的经济关联度使得拉美国家对美国经济的“蝴蝶效应”要比其他国家更为强烈。20 世纪末的20 年里,当拉美地区的经济结构失衡时,往往以拉美国家的金融危机表现出来。欧、美、日经济结构失衡同样是导致欧、美、日等国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当区域的或全球的稳定经济结构被打破时,新的经济平衡往往以金融危机为推动力。1992 年欧洲金融危机,源于德国统1后德国经济快速发展,打破了德国与美国以及德国与欧洲其他国家间的经济平衡。1990 年的日本也是因为美日之间的经济平衡被打破后,在金融危机的作用下,才实现新的经济均衡。 区域或全球经济失衡将导致国际资本在1定范围内的重新配置。在区域经济1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1个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力可能是区域的或全球性的。从短期来看,在某个时点国际经济是相对平衡的,全球资本总量和需求总量是1定的,而当1国经济发生变化,会引起国际资本和国际需求在不同国家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果是小国经济,它的影响只是区域性的,如果是大国则它的影响是全球的。当1个大国经济趋强,则会吸引国际资本向该国流入,产生的结果是另外1些国家的资本流出,当资本流出到1定程度时,会发生流动性短缺,金融危机就从可能性向必然性转变。这种转变的信号是大国高利率政策,或大国强势货币政策。而对小国经济而言,经济趋强后,则会吸引国际资本的流入,当国际资本流入数量较多时,该国的实体经济吸收国际资本饱和后,国际资本会与该国的虚拟经济融合,推动经济的泡沫化,当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严重背离时,国际资本很快撤退,导致小国由流动性过剩转入流动性紧缩,结果导致金融危机爆发。 从国际经济失衡导致金融危机的形成路径可以看出,国际经济失衡通过国际收支表现出来,国际收支失衡的调整又通过国际货币体系来进行,如果具备了完善和有效的国际货币体系,那么完全可以避免国际经济强制性和破坏性调整,也就是说可以避免金融危机的发生,然而现实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受到大国操纵的,因而国际经济失衡会被进1步扭曲和放大。

关于金融监管的论文范文初中

美元贬值背景下我国外汇储备的管理[摘要] 近些年我国外汇储备急剧增长,截止2008年3月份己超过6万亿美元,巨额的外汇储备为经济体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如何管理和运用这笔庞大的外汇储备,成为一个现实问题。本文具体分析了我国外汇储备可能面临的风险,并提出对外汇储备进行管理的对策建议, 以实现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降低经济风险。 [关键词] 外汇储备 汇率风险 储备管理 一、美元贬值背景下我国外汇储备承担的主要风险 庞大的外汇储备虽然可以减少本国货币贬值的金融风险,却又引入了另外的金融风险, 那就是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 汇率风险 我国的外汇储备往往由多种储备货币组成,分散在不同期限的资产上,但绝大部分是美元资产,约占60%~70%,包括大量美国政府与公司债券。这一结构带来的问题是,储备资产的价值受美元价值变动的影响较大。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已高达GDP的6%,净对外债务己接近GDP的30%。导致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居民过渡消费和政府的财政赤字。而美国通过大幅度贬值美元来平衡美国的经常项目收支,可以把调整的负担从美国转移给其他国家。因此当前全球宏观经济的一大特征是美元面临中长期贬值,这样必然使持有美元占较大比例的中国外汇储备严重缩水,发生巨大账面损失。 利率风险 另一方面,我国外汇储备中绝大部分是美元资产,目前外汇储备主要用于购买美国债券,其中绝大部分购买的是美国国债、政府下属机构或政府担保的债券。从收益来看,历年来的储备收益约在1%~2%之间。另外,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是与人民币国债的增长同时进行的,这相当于一个资本由中国流向美国的过程。政府以发行国债的形式向老百姓借钱,将人民币形式的资金以贸易或金融兑换方式转换为外汇储备,以外汇储备购买美国债券。在发行人民币国债购买美元债券的这一借贷过程中,潜在的利率损失不容忽视。 其他风险 首先,会导致我国面临流动性过剩的压力。自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随着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央行通过外汇占款渠道投放的基础货币显著增多,近几年一直保持在40%以上,外汇占款激增极大增加了我国基础货币的投放,致使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其次,加大了国内金融市场动荡的可能性。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大大增加了对人民币的需求,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随之不断加大,人民币升值预期不断得以强化。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导致大量“套利性”外汇资本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我国境内,使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进一步扩大。一旦“套利”成功,这些投机资本又会流向国外,寻找新的目标。巨额外汇资本的进出,有可能引发我国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 二、我国外汇储备的管理对策 建立多样化外汇储备结构 首先,从经济实力和币值稳定原则上考虑,欧盟、美国和日本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成熟度和稳定度最强的国家和地区,因此其币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我国的外汇储备应首选欧元、美元和日元。其次,从交易匹配原则方面考虑,中国的主要贸易地区是亚洲、欧洲和北美。在亚洲,中国大陆的贸易对手主要是香港和日本,结算货币以美元、港币和日元为主;在欧洲地区,德国、英国、荷兰、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家与中国的贸易往来金额相对较大,主要结算货币为马克、美元和英镑;在北美地区,主要贸易国家为美国和加拿大,结算货币主要是美元。与其他地区的贸易往来一是金额较小,二是结算货币多以美元为主。可见,从交易匹配的角度来看,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货币,选择美元、日元、欧元和英镑为宜。另外,从确保外债的及时还本付息及尽量降低因币种转换带来的交易成本考虑,在外汇储备币种组合中考虑外债因素是必要的。通过上述分析,目前中国外汇储备的货币种类选择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较为适宜。 开拓多元化外汇经营渠道 首先,由央行持有的以保持流动性为主的部分, 其投资对象应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的高流动性和高安全性的货币工具和政府债券。还可以考虑将外汇储备转变为物质储备。目前中国石油、铁矿石、锰矿石、铬铁矿等进口量大幅增长, 利用国外资源的成本在惊人的大幅度上升, 中国应将部分外汇储备转变为物质储备, 以缓解国际资源价格上涨对经济的影响。其次,由财政部掌管的超额外汇储备, 可以将其中一部分交由中投公司或国际上的私人投资基金代管, 主要进行对海外的直接投资, 或购买具有一定风险的国外高收益股票、债券甚至金融衍生产品。另外一部分可以用来进行能力储备建设。主要是收购对外重要经济资源开采权、投入对中国具有战略意义的出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引进和培养海外人才, 购买循环经济和环保的技术与设备, 购买改善国内教育、科研、医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事业急需的先进设备。 建立外汇储备风险防范机制 面对动荡不定的国际金融市场,日趋复杂的金融工具,我国外汇管理当局应借鉴国际风险管理经验,不断提高风险控制水平,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定期分析研究市场的例会制度,定期对宏观经济、金融变量、金融危机的潜在影响进行测试,定期对整个资产进行市价重估。测试可以运用简单或者复杂的模型,其中包括统计资料和模拟方法的运用,逐步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对资产风险状况进行实时监控,积极运用技术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采取多种金融衍生工具进行风险控制,对交易对手资信状况密切跟踪、及时报告,努力控制信用风险明确各类交易人员的权限和越权的处罚措施等。储备管理机构有义务与其他金融机构协调确保外汇储备管理和国家政策制度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郑良芳:2007年全球经济问题与我国对策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 [2]李辉:对提高我国外汇储备结构管理水平的探讨当代经济,4 [3]程英:对我国持续积累的外汇储备的成本及对策分析商场现代化,2 [4]焦继军:对运用外汇储备设立国家投资公司的思考企业家天地, 12

我刚写了这方面的论文,也因为题目大,答辩还不知道怎么办呢。全球金融危机以后,各国出台了很多关于金融监管改革的法案,一定要看下,其中明显的趋势就有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形成新的监管框架。宏观和微观审慎监管的比较资料有很多,很容易查。金融危机过后,金融监管问题被格外关注,写这类论文胜在资料够新。如果主要写宏观审慎监管,范围一下子就缩小很多,那就在现状和解决对策里重点写这个内容。但是题目中就一定要点明你写的宏观审慎监管问题,不然题目太大,就会显得论文写得不全面。我的老师说:“你们本科生也写不出什么好东西来,都是拿别人的来用,所以结构挑最简单的写,力求不出错就行。”我国金融监管发展历程,现状,存在问题,解决对策。这是我能想到的最简单的

发表过的可以么?能不能给个具体的题目,比如哪个地区的等待。太多了,光09年就有100多篇。需要留言给我

国家为了实现经济增长、稳定货币值和货币供求平衡等目标而对货币资金所实行的管理称之为金融管理下面学术堂为大家整理了二十条关于金融管理的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  1、金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探讨  2、三门峡市农村金融管理与创新研究  3、我国金融类企业真实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4、衍生金融工具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5、我国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模式的比较研究  6、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信用风险管理分析  7、面向年轻用户的个人金融管理需求研究与移动服务设计  8、金融危机背景下寿险公司的投资风险管理研究  9、金融资产管理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  10、金融管理与实务实训室项目管理的研究  11、X汽车金融有限公司对公业务客户贷后管理问题研究  12、构建我国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体系的思考  13、金融管理体制的极左范例:贫下中农管理农村信用社研究  14、基于工作特征基础上的工作绩效改善研究  15、基层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管理问题研究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