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世界建筑史论文中西方园林的异同

发布时间:2024-09-06 07:13:17

世界建筑史论文中西方园林的异同

中国的园林艺术,如果从殷、周时代囿的出现算起,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并具有极其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园林是人们为了游览娱乐的方便,用自己的双手创造风景的一种艺术,由于各民族,各地区人们对风景的不同理解和偏爱,也就出现了不同风格的园林,归结起来,世界上的园林可分为三个系统,欧洲园林,西亚园林和中国园林,我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 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过改造通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建筑和布置圆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人们习惯于将古希腊,罗马为代表的欧洲建筑体系视为西方建筑,将以法国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称为西方园林。

中国在于 神似(想象中的) ~~~西方在于 型似(与实际结合) ~~~文化不同的中国虚幻~意境西方现实~唯美中国有山有水 ( 所以才有假山和池塘的说 )~有花草鱼鸟~~西方现实主义~~唯美风格 ( 同二 )~~

一、建筑观念不同:中国古代园林重在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而西方园林则重在表现人为的力量,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完全排斥自然,力求体现出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成为西方造园艺术的基本信条。二、建筑材料不同:中国传统建筑以土木为主,西方古典建筑以石质为主。三、建筑布局不同:中国传统建筑多数是向平面展开的组群布局,而西方古典建筑强调向上挺拔,突出个体建筑。四、建筑文化主题不同:中国传统建筑以宣扬皇权至尊、明伦示礼为中心,西方古典建筑以宣扬神的崇高、表现对神的崇拜与爱戴为中心。五、建筑风格不同: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风格以人与自然“和谐”之美为基调,西方古典建筑的艺术风格重在表现人与自然的对抗之美,以宗教建筑的空旷、封闭的内部空间使人产生宗教般的激情与迷狂。

应该说东方西方都有重视山、石、水、木,不过我以为,东方园林的风格是重视自然和谐,讲究匠心,精巧布局、曲折错落,虽然是人工堆砌,但很好体现对自然情趣和景致的模拟、取舍。大至避暑山庄和颐和园,小至拙政园等私家花园,园林建筑都与景区协调,没有特别高大突兀,是以建筑配园林,将模拟的自然风做主人,实用的建筑反而做衬托,装饰上也多强调生活情趣、休闲为主要目的自然美。而西方园林我见过的图景可以有两大类,一是纯自然写实,简单说就是圈地成园,保证纯正自然风格,比如依据湖、山、树林等的农场式、村庄式,完全是实际生活场景。另一类则完全是突出人工,以各种几何、物理方式去分割和构筑,规划布局齐整,严肃,特别注重对称性、人文性。建筑上多是以园林为陪衬,突出主体建筑,装饰上更奢华,强调艺术性的人文美。

世界建筑史论文中西方园林的异同与不同

区别:风格不同;联系:中国似乎是从鸦片战争后才开始了解西方的,所以我觉得古代中国和西方的园林建筑没联系。(非专业)

一、建筑观念不同:中国古代园林重在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而西方园林则重在表现人为的力量,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完全排斥自然,力求体现出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成为西方造园艺术的基本信条。二、建筑材料不同:中国传统建筑以土木为主,西方古典建筑以石质为主。三、建筑布局不同:中国传统建筑多数是向平面展开的组群布局,而西方古典建筑强调向上挺拔,突出个体建筑。四、建筑文化主题不同:中国传统建筑以宣扬皇权至尊、明伦示礼为中心,西方古典建筑以宣扬神的崇高、表现对神的崇拜与爱戴为中心。五、建筑风格不同: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风格以人与自然“和谐”之美为基调,西方古典建筑的艺术风格重在表现人与自然的对抗之美,以宗教建筑的空旷、封闭的内部空间使人产生宗教般的激情与迷狂。

中西方古典园林是在不同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下产生的,在历史的不断演进中形成完全不同的发展轨迹。1西方园林的渊源西方的园林文化传统,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当时的园林就是模仿经过人类耕种、改造后的自然,是几何式的自然,因而西方园林就是沿着几何式的道路开始发展的。其中的代表为古埃及园林、古希腊园林及古罗马园林,其中水、常绿植物和柱廊都是重要的造园要素。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规则式园林。最初的西方园林是将院落以围墙围起,中央设水池,四周设建筑,并使用了草地、花圃、藤类植物及各色成排的树种等园林因素。西方古典园林崇尚开放,流行整齐、对称的几何图形格局,通过人工美以表现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显示人为的力量。这类规则式园林风格,即使到了中世纪、文艺复兴也未改变。2中国园林的产生渊源中国的园林在历史上曾深刻地影响了朝鲜和日本,共同构成了东方园林体系,因此,在某种意义上,中国园林总体风格即是东方园林体系的总体风格。中国园林产生历史久远,《史记》中有纣王沙丘苑台的记载,说明早在商王朝就已开始修筑帝苑。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筑灵台、灵沼、灵圃,可谓是最早的皇家园林。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园林各基本要素已初步具备。园林的功能由早期的狩猎、求仙,逐渐发展为游憩、观赏。由于原始的自然崇拜,帝王的封禅活动,使得自然山水为主的园林意识增强,并在以后发展演变中逐渐扎根。这种以自然为审美对象,尊重自然、模仿自然的造园意识,与西方截然相反,形成了自然式园林。

主要区别:西方布局对称,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东方力求与自然融合,追求天人合一。西方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不仅布局对称、规则、严谨,就连花草都修整的方方正正,从而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从现象上看西方造园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中国园林则完全不同,既不求轴线对称,也没有任何规则可循,相反却是山环水抱,曲折蜿蜒,不仅花草树木任自然之原貌,即使人工建筑也尽量顺应自然而参差错落,力求与自然融合。联系:同分为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都具有丰富多彩的美丽。东西方园林建筑风格和理念,在十八世纪前后互有影响。例:东方圆明园 ,西方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

世界建筑史论文中西方园林的异同之处

区别:风格不同;联系:中国似乎是从鸦片战争后才开始了解西方的,所以我觉得古代中国和西方的园林建筑没联系。(非专业)

一、建筑观念不同:中国古代园林重在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而西方园林则重在表现人为的力量,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完全排斥自然,力求体现出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成为西方造园艺术的基本信条。二、建筑材料不同:中国传统建筑以土木为主,西方古典建筑以石质为主。三、建筑布局不同:中国传统建筑多数是向平面展开的组群布局,而西方古典建筑强调向上挺拔,突出个体建筑。四、建筑文化主题不同:中国传统建筑以宣扬皇权至尊、明伦示礼为中心,西方古典建筑以宣扬神的崇高、表现对神的崇拜与爱戴为中心。五、建筑风格不同: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风格以人与自然“和谐”之美为基调,西方古典建筑的艺术风格重在表现人与自然的对抗之美,以宗教建筑的空旷、封闭的内部空间使人产生宗教般的激情与迷狂。

应该说东方西方都有重视山、石、水、木,不过我以为,东方园林的风格是重视自然和谐,讲究匠心,精巧布局、曲折错落,虽然是人工堆砌,但很好体现对自然情趣和景致的模拟、取舍。大至避暑山庄和颐和园,小至拙政园等私家花园,园林建筑都与景区协调,没有特别高大突兀,是以建筑配园林,将模拟的自然风做主人,实用的建筑反而做衬托,装饰上也多强调生活情趣、休闲为主要目的自然美。而西方园林我见过的图景可以有两大类,一是纯自然写实,简单说就是圈地成园,保证纯正自然风格,比如依据湖、山、树林等的农场式、村庄式,完全是实际生活场景。另一类则完全是突出人工,以各种几何、物理方式去分割和构筑,规划布局齐整,严肃,特别注重对称性、人文性。建筑上多是以园林为陪衬,突出主体建筑,装饰上更奢华,强调艺术性的人文美。

主要区别:西方布局对称,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东方力求与自然融合,追求天人合一。西方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不仅布局对称、规则、严谨,就连花草都修整的方方正正,从而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从现象上看西方造园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中国园林则完全不同,既不求轴线对称,也没有任何规则可循,相反却是山环水抱,曲折蜿蜒,不仅花草树木任自然之原貌,即使人工建筑也尽量顺应自然而参差错落,力求与自然融合。联系:同分为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都具有丰富多彩的美丽。东西方园林建筑风格和理念,在十八世纪前后互有影响。例:东方圆明园 ,西方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

世界建筑史论文中西方园林的异同特征

我国的造圆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世界园林中树立着独特风格,与此同时,在世界园林中,西方园林因其不同的风格也备受观注,二者有共性也有差异。  —、中西方园林文化的共同点  中西方都将美妙的园林看成是人间天堂中国有句名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如果说杭州是自然风光占去一半的位置的话,那么苏州则大半是人工化的园林了。私家园林已体现了“天堂”的意味,那么皇家园林就更不用说了。这与西方的观念是相似的。因为在英文中“天堂”这个词来自古希腊文的Paradeisos,而这个词又来自于古波斯Pairidaeza,意为“豪华的花园”。“豪华的花园”等于“天堂”,这种观念几乎全人类都是相同的。同时中西方都将园林看做是权力的象征和政治的情感寄托。  二、中西方园林文化的差异  1、世界观的差异  中国人重视整体的和谐,西方人重视分析的差异。中国哲学讲究事物的对立统一,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而西方哲学主张客观世界的独立性,主客观分离,相反而不相成。中国古代的辩证思维较西方发达得多,这种思维方式注重总体观念和对立统一观点。儒道两家都注重从总体来观察事物,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老子、孔子都注重观察事物时的对立面及其相互转化。古代中国人把这种宇宙模式的观念渗透到园林活动中,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群体空间艺术。  与西方清晰客观的雄辩相比,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大多有道佛之风范,参禅悟道,却始终没有一句明确回答。中国园林正有这种味道,如同中国画写意多于工笔,中国人讲究和谐,“乐者,天地之和也”,因此在造园中也讲究含蕴、深沉、虚幻,尤其是虚实互生,成为中国园林一大特色。西方园林方正严谨,直道轴线,一览无遗。而我国园林讲究“移步换景”,在遮遮掩掩中即使是小园亦可拉出很大景深,其中奥妙正在于藏而不露,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2、自然观的差异:  中国哲学传统主流是人与自然和谐,《易传》提出天人协调,其《象传》谓:“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又《系辞上》:“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节制自然须符合它自己的法则,辅助自然应适度,效法自然的造化功能而不过分,并用以成就万物而无欠缺,都是人对自然既进取又维护,适度而和谐,不同又必互动而变化。崇尚自然的思想在中国建筑中首先表现为中国人特殊的审美情趣。平和自然的美学原则,虽然一方面是基于人性的尺度,但与崇尚自然的思想也是密不可分的。例如造园的要旨就是“借景”。“园外有景妙在„借‟,景外有景在于„时‟,花影、树影、云影、风声、鸟语、花香、无形之景,有形之景,交织成曲。”可见,中国传统园林正是巧于斯,妙于斯。明明是人工造山、造水、造园,却又要借花鸟虫鱼、奇山瘦水,制造出“宛若天开,浑如天成”之局面。尤其是江南园林,越是小园越讲究自然之美。白居易在庐山建草堂,赋诗曰“何以洗我耳,屋头飞落泉;何以净我眼,砌下生白莲;左手携一壶,右手擎五弦……倦鸟得茂林,涸鱼还清泉,舍此欲焉往,人间多艰险。”这种中国文人的理想,化为人间烟火,使成了私家园林。即使皇家园林,亦比西方皇家园林有着更多闲情逸趣。  三、中西方园林布局的差异  中西方古典园林在总体布局上的最大区别,在于突出自然风景还是突出筑。 以法国宫廷画院为代表的古典主义造园艺术的突出特点,就是在平面构图上很强调园林中部的中轴线,园林内的林荫道、花坛、水池、喷泉、雕像。小建筑物、小广场、放射性的小路等都围绕着这根中轴线,强调这根中轴线来进行布置。在这根中轴线高处的起点上则布置体量高大、严谨对称的建筑物,建筑物控制着轴线,轴线控制着园林,因此建筑物也就控制着花园,花园从属于建筑物。显然,这种园林的基本指导思想来自理性主义,是“强迫自然去接受均称的法则”。  中国的园林则不同。园林建筑既要满足游人观赏自然风景的需要,又要成为被观赏的自然景色中的一个内容。这也就是说,它们兼有观景与点景的双重功能。因此园林建筑要与山、水、植物很好的协调起来。

中国园林艺术是在讴歌自然美,推崇自然美的美学思想下发展起来的,"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美学思想的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支脉儒家和道家学说都主张人对自然要采取顺从、遵循的态度,均主张要与自然建立一种和谐的、亲密的关系。特别是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认为"自然为万物之本"、"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进而主张"道法自然",向往一种原始自然状态的生活。这些思想很自然地反映到园林艺术中来,使中国园林从一开始就力求在自然空灵的世界里获得精神的解脱、陶醉、寄托和升华,以亲近、和谐的态度对待自然。在造园过程中,讲究对自然物象的模仿和创造,力图再现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的自然气韵,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地。取法自然而又高于自然,这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显著特点。在西方哲学思想中人与自然较多地处于对立的关系上,驾驭自然、改造自然、表现人工的创造,是西方古典园林的特点。在西方造园艺术家眼中,自然景物不是模仿、引进、提炼的对象,而是改造、重造和改变的对象,因为它是"杂乱无章"、"不成规矩"的。在西方古典园林中,一切都很规整,虽然园中有许多自然物,但自然的气韵却已大为减少,在建造这类园林时,自然美只具有次要的意义,强调的是一种人工美。直到18世纪下半期随着启蒙主义思想的确立,特别是卢梭等人的"回归自然"的主张,西方人才重视自然风景美的审美价值,在中国园林的直接影响下,出现了布局随意和自然的英国风景园林。但总的看来,这种风景型园林还不能摆脱欧洲传统文化的影响,与中国追求诗情画意的自然山水园林有很大不同。中国古典园林重视山水,以山水为景区主体,园中建筑除了某些主要厅堂外,其它形式和位置均视造景需要而定,受到风景的制约。它们形式多样轻巧,布置灵活随意,在园林中起的作用不是对景色的主宰和规定,而是对景色的点缀和辅助。也就是说中国园林的布局在整体上是"山水画"式的,辽阔疏朗与紧凑迂回相结合,构成疏密相间、主次分明的景观画面,追求的是整体和谐协调,所谓"水面文章风写出,山头意味月传来,鸟语花香帘外景,天光云影座中春",真正达到各尽其宜,相互借资,相辅相成。在具体空间组织和景物组织上,采取了分景、隔景、借景等丰富多样的手法,辅之以曲廊、曲径、小桥,组成景中有景、园中有园、曲折幽深的景观序列,步移景异,含蓄而韵味无穷。西方古典园林重视建筑物甚于山水,在布局中建筑是主体,而山水是陪衬物,花草树木、水体雕塑等要经过修整以服从于建筑主题。建筑轴线便成为园景设计的主要依据,所有花坛、道 路、水池等均有轴线引导,整齐化一,均衡对称,讲究几何图形的组织,条块鲜明,显得开阔、明朗。园林艺术实际上成了建筑的一种扩张和延伸。中国"山水画"式的园林布局,把空间布局转 化为时间流程,构图复杂多变,通过时间的延伸来展示各个景 区;西方"几何式"的园林,以突出园林空间布局而缩短时间流 程,构图规整匀称,力图使人瞬间尽量领略整个景区。成忠臣: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际易经学会理事,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天文地理古今事,略知一二。堪舆龙脉太极图,可解三四。

应该说东方西方都有重视山、石、水、木,不过我以为,东方园林的风格是重视自然和谐,讲究匠心,精巧布局、曲折错落,虽然是人工堆砌,但很好体现对自然情趣和景致的模拟、取舍。大至避暑山庄和颐和园,小至拙政园等私家花园,园林建筑都与景区协调,没有特别高大突兀,是以建筑配园林,将模拟的自然风做主人,实用的建筑反而做衬托,装饰上也多强调生活情趣、休闲为主要目的自然美。而西方园林我见过的图景可以有两大类,一是纯自然写实,简单说就是圈地成园,保证纯正自然风格,比如依据湖、山、树林等的农场式、村庄式,完全是实际生活场景。另一类则完全是突出人工,以各种几何、物理方式去分割和构筑,规划布局齐整,严肃,特别注重对称性、人文性。建筑上多是以园林为陪衬,突出主体建筑,装饰上更奢华,强调艺术性的人文美。

中国注气派格调,西方以景观为主

世界建筑史论文中西方园林的差异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园林是指在一块有特点的地域,通过相应的艺术手段对其进行改造,使之不同于以往的形式和性质,能够带给人们自由与艺术相结合的美妙感。但是不同背景和不同地域的园林具有不一样的特点和形式。在漫长的历史文化进程中,中西方历史文化相差较大,人文思想不同,所以风景园林的建造受人们主观意识的影响,差异比较大[1]。1 西方园林景观艺术特点西方园林景观建筑与中国的完全不同。中国园林体现自然美,但是西方的园林艺术完全排斥自然,他们完全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进行园林构造,体现了他们思想上的严谨性。西方崇尚对称、严谨,所以在园林构造上多呈现几何人工美。西方人不以风景美为重点,他们以自己对自然美的态度和追求来对风景园林进行改造,在风景园林构造过程中,会将一些人为的雕刻建筑安排到某一处。西方园林的艺术特点重点在布局构造上,注重以巨大的建筑物为中心,将整个建筑物放在中央,然后再用其他的装饰品来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装扮,着力体现建筑物的美感,整个环境当中的对称性体现了西方人严谨的性格。中西方园林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西方重视建筑展示,甚至其他的建筑物都是以最大的建筑来进行轴线分割,从而控制整个园林构造。在西方园林构造中,几乎所有的自然景观,如花、草、树木等等都需要人为修整,一般将其修整为圆形、方形或者其他形状,而且要经过精密计算,以达到最大限度的对称性。2 中国园林景观艺术特点中国园林构造与西方正好相反。中国园林为典型的再现自然山水式园林,着重体现自然美,坚持人工美与自然美结合,在园林构造中,任由树木花草自由生长,园林中的建筑要根据花草树木的生长趋势来建造,以形成参差错落的感觉。由于中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园林在构造上看中的是自由感和品德精神美,认为园林的构造象征着人们的文化程度。中国的园林不像西方园林一样死板生硬,讲究意境美,建造人员会将客观的景致与主观的思想结合起来,利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进行景观构造。我国土地面积广阔,地貌特点众多,在园林构造上多因地制宜,不同的地域地貌特点采用不同的园林构造方式,也可能在不规则不平整的地面上构造园林,但是会尊重当地的地貌特点,形成层次错落的园林景观,以体现当地人文特色。中国园林构造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主体,人为的建筑物是为了衬托山水而构造的。一般会选择一块人杰地灵的地方进行园林构造,然后顺应自然景观的发展将建筑物填充进去,将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巧妙结合,构成优美的风景。我国民族众多,所以不同民族的园林构造也具有不同的民族特色,具有文化特色差异性。2 中西方园林景观差异原因1 文化差异东方和西方文化在人文特点上不尽相同,所以造成了中西方园林文化的差异,导致中西方园林文化风格和特点都不同。中国是一个历史大国,文化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中国人以细致、古典为美,强调人身上的低调特性;而西方人与中国人的性格差异很大,所以在园林构造方面就有着很大的不同。中国园林自产生以来,重点就在自然景观的展示,构造园林的前提也是要尊重自然,秉持和谐的理念。中国园林无论是在建筑风格还是在建筑目的上都是以展现大自然为本质,强调的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而从这一点上,西方园林景观建造就与之相反,西方的园林构造理念是人力胜自然,强调秩序和对称性,具有强烈的控制意识,这与西方人的教育思想和道德品质有一定的联系。2 历史差异中国与西方的起源时间不同,起源的地点也不同,所以东方人和西方人受到的教育理念也就不一致。中国古代在周朝的时候就建造了皇家园林,这也是最早的园林。受文化观念的影响,我国园林建造最初就本着崇尚自然的理念,到了魏晋南北朝和宋朝时期,园林建造就把诗和画联系起来,更突显出以自然为本的特色。西方园林的发展要追溯到古埃及和古希腊,他们利用几何概念进行园林设计与建造,形成了最早的规整式园林,西方的精密测量和追求对称性是从一开始就有的,在经历了几个世纪后,仍然沿用着这一原则,形成了西方以建筑为重点的园林理念。3 宗教信仰差异中国和西方崇尚不同的宗教。西方人多数崇拜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他们主张客观世界的独立性,在解决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时候突出的是以逻辑分析为主,重点分析事物内在的规律,在一件事情的分析和解决上讲求极致的理性化,所以西方园林建筑也受到西方人的文化和理念影响。中国人多数崇尚的是佛教,另外还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偏感性,所以在园林景观艺术构造上注重追求意境,而且大部分园林会显示出信仰方面的特点。宗教信仰的不同对于中西方园林景观建筑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布局的差异以法国为代表西方古典园林,布局开敞、道路笔直、景区呈几何形分割,一览无余,给人以扩大、张扬的感受。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特征是于曲径处通幽,看似无规则、实则有矩。如此的空间营构,不仅拓展了有限的空间,而且富于诗性的韵律,给人含蓄、意味深长的审美感受。建筑的表现手法在西方园林中,造园师并不只着眼于建筑本身,而具有卓越的全局观念,以植物、水体、地形、建筑及小品等组成一个协调的建筑式的整体。中国园林建筑是以回环曲折、参差、错落、忽而洞开、忽而幽闭的手法赋予其无限的变化。园林建筑为求得自然美,对于环境的选择极为重视。对水的运用在西方园林中,常设置水池、水阶梯、跌水、瀑布、壁泉、喷泉,各种各样的喷泉与雕塑结合,或以喷水的图案花纹优美取胜,还在喷水技巧上作改进,创造了水剧场、水风琴等具有音响效果的水景。中国园林从水的布局上分两种形式,集中用水特点:整个园林以水池为中心,水池四周环列建筑,从而形成一种向心,内聚的格局,绝大多数均呈不规则形式。分散用水特点:化整为零的方法,把水面分割成了互相连通的若干小块,给人深邃清幽的感觉。使用雕塑与山石的差异在西方园林中雕塑十分常见,且造型丰富,姿态各异,多以神祗为主题,或独立或作群像,大多与喷泉、栏杆、立柱、壁龛相结合,瓶饰多以大理石制作,表面饰有图案各异的浮雕。堆山叠石在我国传统造园艺术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凡有园,必有山石,园林中的山石是对自然幽石的艺术摹写,因又常称之为“假山”,它凝聚着造园家的艺术创造,具有传情作用,即“片山有致,寸石生情”。中西方美学思想的对比在西方,唯理美学思想统治欧洲达几千年之久,例如秩序强调整一、强调平衡对称,推崇圆、正方形等几何图形,不外是这种美学思想的一种继续和发展,其深深地影响到园林设计中。中国古典园林则深受绘画、诗歌和文学等其他艺术的影响。经过艺术家的主观感受以萃取精华,但并非以“理性”为基础,完全是创作者感情的倾注;此外,中国园林还受儒、佛、道三家思想的影响。中西园林在不同的哲学、美学思想支配下,不管是形式还是风格差别都十分鲜明。在各种文化互相冲击交融的今天,我们在造园时除弘扬自己的传统文化外,还能更好地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来充实和提高自己的作品,使整个人类的园林文化更加绚丽多彩。

中西方传统园林的差异在于中国传统园林更在乎的是山水与自然的关系,这其中又穿插着亭台楼阁。而西方传统园林更类似于教堂那种有壁画有喷泉

中国在于 神似(想象中的) ~~~西方在于 型似(与实际结合) ~~~文化不同的中国虚幻~意境西方现实~唯美中国有山有水 ( 所以才有假山和池塘的说 )~有花草鱼鸟~~西方现实主义~~唯美风格 ( 同二 )~~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