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乡村振兴论文1000字2022

发布时间:2024-07-08 22:20:45

乡村振兴论文1000字2022

乡村 振兴 战 略 实施的意义

乡村振兴论文1500字2022

乡村振兴中有那些事情你参与了得了那些效益。

任重而道远。这个问题涉及时政,不好深说,也不好多说,仅从乡村和农民角度说一说。一是乡村缺乏吸引力。种地不赚钱是主要原因,在农村辛辛苦苦种一年地,可能还不如进城打一个月工的收入多。二是乡村缺乏技术指导。别看一些专家文章写得漂亮,演讲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真正放到农村去指导,一方面在农村待不住,另一方面存在水土不服。三星新时代大多农民不会种地,也不愿种地。种地不赚钱是一方面,主要是80后、90后,甚至00后的农民大多数从来没有种过地,也不会种地,更吃不了苦。别的地区不知道,广东、湖南、四川、重庆等地很多土地荒芜,留守农民多为老幼病残。乡村振兴是大事、好事,也是难事。

近年来,农村发展问题受到党和政府的日益重视,从过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现在的实现城乡一体化,不同时期,国家对农业农村的发展都会做出相应的部署。而在如今,十九大报告中,针对农村的发展,又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就成为新时期指导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行动指南。乡村战略的实施对当前我国农村发展至关重要。这将成为解决好“三农”、激活农村活力、弥合城乡差距的重要武器。从我国农村和城市发展的固有轨迹来看,农村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处在边缘地带,停滞不前。随着城镇化的发展、现代化的推进,不少乡村,尤其是边远偏僻的乡村,逐渐没落、慢慢消亡。以至于每次谈及农村问题时,农村人口流失、农村空心化、留守问题等,不可避免。特别是当前我国在开启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农村所面临问题必须解决。所以必须要实现农村振兴,让农村重新焕发出应有的活力。如果没有农村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活力繁荣,就不可能有国家的现代化,更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十九大报告中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二十个字的总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你可以去豆丁上看看,这只是一部分!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并提高到战略高度,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党中央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战略安排。它统揽了之前的“三农”政策,涵盖了广大农村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领域各环节,对于加快农业农村发展、促进农村社会进步、传承弘扬中华农耕文明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好“三农”问题、全面激活农村发展新活力和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质量效益竞争力不高,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农村自我发展能力弱,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较大,农业现代化仍是“四化同步”的短腿。一些地区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城市偏向”问题,强调农业中的粮食产量,忽视农业的多功能价值,强调农村资源挖掘,忽视农村风景人文,强调农民劳动力转移,忽视在地多元增收,等等。农村稳则天下安。我国的国情、改革的现状要求我们必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贯彻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指导思想,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信息流通等方面短板,显著缩小城乡差距,不断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增强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时期增进农业农村动能,推动乡村振兴,根本要靠深化改革,不断完善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资金支持、产权制度、组织制度等保障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等内容,抓住了解决“三农”问题的“牛鼻子”,必将增强乡村的吸引力,增强农业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建设现代农业,需要确保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着力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坚定不移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不断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把农村建设得更加富裕、美丽、宜居,让农民生活更美好。

乡村振兴策论文2022

包括: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加大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1、坚决做好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一是常态化做好防止返贫常态化监测预警。乡村振兴局牵头,与应急、卫健、农业农村、人社等12个部门联动形成防止返贫常态化监测预警机制。从责任落实、人员配备、业务培训、排查整改、联动预警、帮扶走访、督查推进“七个到位”着力,抓细抓实防止返贫监测与帮扶工作。二是严要求做好驻村帮扶结对帮扶。严格驻村工作队员管理,坚持党员干部联系困难群众制度,继续保持与所有脱贫人口的结对关系,对新识别的“三类人员”(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优先安排领导干部重点结对帮扶。三是高标准做好政策衔接落实。2、重点关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及饮水安全、产业、就业、兜底保障等政策调整优化和有效衔接。持续发力做好稳岗就业工作。一是切实稳定外出就业,发挥好省外劳务对接机制和省内就业帮扶基地等作用,持续加大脱贫人口劳务输出力度。二是积极拓展就地就业渠道,继续办好就业帮扶车间,统筹用好公益岗位,抓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继续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吸纳更多脱贫人口在当地就业。三是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重点加强脱贫家庭“两后生”的培训,增强稳定就业能力。

乡村振兴相关论文2022

据报道,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千百年来,乡村文化凝聚着乡土之美、人文之美,乡村振兴同时还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千百年来,乡村文化凝聚着乡土之美、人文之美。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表示,目前我国乡土性特征已经发生变化,乡村社会的实体结构及乡土文化呈现新趋势,构成了中国乡村社会的后乡土性特征。 乡村文化振兴,要体现浓郁的当代特色,伴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和城市文明的扩张,传统乡村文化被忽视、被破坏、被取代的情况比较严重,一些地方传统生活形态、社会关系日趋淡薄,乡村文化日渐荒芜。同时,厚葬薄养、铺张攀比、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等风气蔓延。农村是人情社会、熟人社会,要在红白喜事、结婚彩礼这些“关键小事”上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防止不良习气蔓延。乡村文化振兴,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是首次将农业农村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标志着我国乡村发展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也预示着一个以乡村振兴为基础的新时代即将到来乡村振兴的目标要求和基本内涵实施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是从我国当前最核心、最根本、最急需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出发,提出的极具现实针对性的目标要求,是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紧密相关的。因此,这不仅仅是乡村振兴的总目标,也是解决当前诸多深层次矛盾问题的总抓手。实现乡村“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也是我国经济建设的核心。乡村产业落后,造成一二三产业均不发达,乡村振兴,不但直接解决农民收入低下、农民弃农进城、城乡发展失衡问题,也可以解决整个国民经济脱实向虚、城市畸形发展、结构调整艰难、经济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问题。实现乡村“生态宜居”,是农民的梦想,也是每个国人的梦想,更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点。乡村落后,使得乡村变得不生态、不宜居,城市也变得越来越病态,乡村振兴,可以在乡村打造绿水青山、空气洁净、环境优美、服务完善的安居生活,成就国人安居梦想。实现乡村“乡风文明”,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复兴,也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主线。乡村是优秀传统农耕文明的载体,乡村振兴,可以直接解决亲情乡情缺失、熟人社会消失、人与人信任危机问题,也间接清除自由市场经济带来的糟粕,提升社会整体道德水平。实现乡村“治理有效”,是国家有效治理的基石,也是我国社会建设的基石。乡村振兴,可以有效解决基层组织虚化、基层自治缺失、基层法治失效、基层德治失灵问题,也可以缓解因农村人口大规模、常态化、无秩序流动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实现乡村“生活富裕”,是农民的基本向往,也是我国政治建设的根本。共同富裕、一个都不能少,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要求,乡村振兴,是缩小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共产党人的立党初心和执政基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预示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发生系列转折一是由发展城市转变为城乡融合发展,重点是发展乡村。二是由经济的脱实向虚转变为脱虚向实,重点是发展乡村实体经济。三是由单纯一二三产割裂发展转变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重点打造乡村产业融合体。四是由产业依赖转变为生产生态、生活生态、人文生态、环境生态并重,重点是打造产、镇、人、文、治兼备的乡村新生活载体。乡村振兴的主要障碍和基本路径振兴乡村的关键,是找准制约乡村振兴的主要障碍。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也深刻揭示了供需不平衡、发展不充分正是乡村落后的主要根源。从农业供给侧看,农产品普遍销路不畅,有产品无市场,农民弃农进城;从需求侧看,消费者普遍买不到安全食品,有需求无供给,大量依赖进口。由于农产品供需不平衡,造成生产者收入越来越低,农业越来越落后。由于农业落后,使得以农业为基础的乡村二三产业无法发育,乡村和小城镇产业空心、人员外流,大城市拥挤不堪、一房难求,又造成城乡住房供需不平衡、城乡产业不平衡、城乡公共服务不平衡。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造成城乡居民消费能力不足,农村的土地、房屋、旅游、文化等资源被闲置,乡村发展严重不充分,社会全要素生产力下降,社会整体运行成本上升。而这一切都源于农产品供需不平衡。造成农产品供需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农业生产、流通、消费三大环节中,生产者和消费者过于分散、弱小,双方均无法信息对称,无法直接对接,无法决定价格,双方只能做出理性但错误的选择:生产者只能用一切降低成本的方式生产,产品必然不安全,自然更没有市场;消费者只能选择价格更低的产品,流通商只能打价格战,造成恶性循坏。解决农产品供需不平衡,必须把生产、流通和消费有序组织起来,形成供需双方信息透明、良性互动的生态系统。通过农产品供需平衡,带动二三产业发展,吸引人才、消费回流乡村,充分激活乡村沉淀资源,实现城乡住房供需平衡、城乡产业平衡、城乡公共服务平衡,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因此,乡村振兴的根本路径就是:以生产要素的组织化为核心改变生产方式,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产消互动为核心改变消费、生活方式,推动供需生态平衡。基本方略有以下几点:一是形成乡村振兴合力,培养新农人队伍。以新发展理念为核心,创新乡村振兴理念,达成乡村振兴共识,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形成乡村振兴合力。以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三农人才为核心,壮大新农人队伍,以各类产业平台、文化平台、消费平台、教育平台,使所有利益相关者都成为新农人。二是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创新社会化服务。实现生产过程全程托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保证品质,实现分散模式下农业生产集约化、现代化、标准化、智慧化,解决农民后顾之忧、居民食安之虞、国家粮安之虑。三是改变农产品流通方式,促使产消良性互动。创新加工、流通、消费模式。组织农产品加工业下乡,以组织化加工对接组织化生产;减少流通环节、提高流通效率、实现数据覆盖,让流通组织化、智慧化、透明化;强化区域品牌建设,提高乡村产品组织化程度,减少恶性竞争;充分发挥社群组织作用,开辟直接进社区通道和订制化消费模式,形成产地与销地、生产者与消费者良性互动生态圈;改变消费观念,提倡食在当地、食在当季理念,倡导简约、健康、自然生活方式,鼓励为良心产品买单。四是创建城乡互动载体,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农民合作社为主体,激活乡村沉淀资源,培育当地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打造生态农业、休闲农业、乡村建设相融合的田园综合体,逐步形成保留田园风光的乡村小城镇,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城乡互动、资源下乡、城乡平衡创造条件。五是打造乡村新生活模式,培养新生活价值观。以亲情、乡情、邻里关系为核心形成融洽的乡邻关系,以新乡贤引领、宗族管理、社群自治为核心形成有效的乡村治理,以天人合一、尊重自然、和谐共生为核心形成创新的乡邻文化,使乡村成为有灵魂的生态家园。乡村振兴的实施策略和落地方法(一)打造区域乡村振兴孵化器。乡村振兴孵化器是政府、企业、农民的共识平台,是产业、产品、资源、主体的组织平台,是供需互动的交易平台,也是乡村文化创意平台,更是综合服务和孵化平台,是凝聚乡村振兴合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二)落地农事服务中心。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打造一站式、全托管生产服务中心,真正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三)落地加工物流产业园。组织加工、分类仓储、智慧物流、定制交易,成为连接供需的高效枢纽。(四)实施品牌乡村工程。统一区域品牌形象,强化品牌组织,形成品牌体系,保护知识产权,避免恶性竞争,逐步将农特产品、文化产品、旅游产品也纳入其中。(五)构建社群新零售网络。创新社群组织化方式,形成以社区为中心的新消费场景,打造生产端到消费端直接互动的渠道,打通农产品从乡村到城镇的向上通道,以及消费人群从城镇到乡村的向下通道。(六)大力发展田园综合体。按照土地现状不变、生态风貌不变、农民主体地位不变的“三个不变”方式,遵循因地制宜、共生共享、资源内生、产融联结合这“四项原则”,导入生态农业、旅游体验、健康养生、文化教育、当地特色这“五类产业”,挖掘当地资源,延伸公共服务,在美丽乡村建设基础上,实现农民就地城镇化,保证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七)创建有灵魂的特色小镇。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核,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达到人与内心、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形成人文生态、生产生态、生活生态、环境生态兼具,自治、法治、德治结合,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繁荣乡村。(八)搭建智慧乡村和绿色金融平台。以乡村大数据为基础,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区块链等手段,紧紧围绕乡村产业和乡村生活,实现智慧乡村链接智慧城市。以普惠和公益理念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大力弘扬绿色金融、生态金融、共生金融理念,实现金融服务对乡村产业、乡村生活全覆盖。

乡村振兴战略将乡村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国家战略高度,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东滩顾问认为,随着服务业、消费和高科技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三架马车,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新的产业组织形式受到高度关注,乡村将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战略空间。自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以来连续十二年锁定“三农”。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到“美丽乡村”,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从“生活宽裕”到“生活富裕”,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从“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对农村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全面升级!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十七大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2 年,十八大明确提出“美丽中国”这一概念,而美丽乡村建设则是美丽中国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从2012年以来的中央一号文件来看,主要聚焦点从关注增量到关注整体,从单点突破到全面发展。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聚焦“农业科技创新”。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聚焦“现代农业”,核心是创新农业经营体系,首次提出发展家庭农场。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聚焦“农村改革”,提出农村土地产权改革的要求,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聚焦“农业现代化”,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明确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聚焦“农业现代化”,提出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等。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做出了全面布局,田园综合体等成为引领乡村发展的新引擎。提出优化产品产业结构、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壮大新产业新业态、强化科技创新驱动、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加大农村改革力度等,全面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建设三区三园一体,大规模实施节水工程、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积极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等。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并提高到战略高度,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党中央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战略安排。它统揽了之前的“三农”政策,涵盖了广大农村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领域各环节,对于加快农业农村发展、促进农村社会进步、传承弘扬中华农耕文明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好“三农”问题、全面激活农村发展新活力和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质量效益竞争力不高,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农村自我发展能力弱,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较大,农业现代化仍是“四化同步”的短腿。一些地区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城市偏向”问题,强调农业中的粮食产量,忽视农业的多功能价值,强调农村资源挖掘,忽视农村风景人文,强调农民劳动力转移,忽视在地多元增收,等等。农村稳则天下安。我国的国情、改革的现状要求我们必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贯彻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指导思想,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信息流通等方面短板,显著缩小城乡差距,不断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增强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时期增进农业农村动能,推动乡村振兴,根本要靠深化改革,不断完善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资金支持、产权制度、组织制度等保障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等内容,抓住了解决“三农”问题的“牛鼻子”,必将增强乡村的吸引力,增强农业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建设现代农业,需要确保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着力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坚定不移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不断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把农村建设得更加富裕、美丽、宜居,让农民生活更美好。

乡村振兴论文1000字以上

乡村振兴中有那些事情你参与了得了那些效益。

近年来,农村发展问题受到党和政府的日益重视,从过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现在的实现城乡一体化,不同时期,国家对农业农村的发展都会做出相应的部署。而在如今,十九大报告中,针对农村的发展,又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就成为新时期指导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行动指南。乡村战略的实施对当前我国农村发展至关重要。这将成为解决好“三农”、激活农村活力、弥合城乡差距的重要武器。从我国农村和城市发展的固有轨迹来看,农村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处在边缘地带,停滞不前。随着城镇化的发展、现代化的推进,不少乡村,尤其是边远偏僻的乡村,逐渐没落、慢慢消亡。以至于每次谈及农村问题时,农村人口流失、农村空心化、留守问题等,不可避免。特别是当前我国在开启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农村所面临问题必须解决。所以必须要实现农村振兴,让农村重新焕发出应有的活力。如果没有农村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活力繁荣,就不可能有国家的现代化,更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十九大报告中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二十个字的总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你可以去豆丁上看看,这只是一部分!

对这种论文。很多了。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是首次将农业农村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标志着我国乡村发展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也预示着一个以乡村振兴为基础的新时代即将到来乡村振兴的目标要求和基本内涵实施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是从我国当前最核心、最根本、最急需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出发,提出的极具现实针对性的目标要求,是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紧密相关的。因此,这不仅仅是乡村振兴的总目标,也是解决当前诸多深层次矛盾问题的总抓手。实现乡村“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也是我国经济建设的核心。乡村产业落后,造成一二三产业均不发达,乡村振兴,不但直接解决农民收入低下、农民弃农进城、城乡发展失衡问题,也可以解决整个国民经济脱实向虚、城市畸形发展、结构调整艰难、经济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问题。实现乡村“生态宜居”,是农民的梦想,也是每个国人的梦想,更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点。乡村落后,使得乡村变得不生态、不宜居,城市也变得越来越病态,乡村振兴,可以在乡村打造绿水青山、空气洁净、环境优美、服务完善的安居生活,成就国人安居梦想。实现乡村“乡风文明”,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复兴,也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主线。乡村是优秀传统农耕文明的载体,乡村振兴,可以直接解决亲情乡情缺失、熟人社会消失、人与人信任危机问题,也间接清除自由市场经济带来的糟粕,提升社会整体道德水平。实现乡村“治理有效”,是国家有效治理的基石,也是我国社会建设的基石。乡村振兴,可以有效解决基层组织虚化、基层自治缺失、基层法治失效、基层德治失灵问题,也可以缓解因农村人口大规模、常态化、无秩序流动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实现乡村“生活富裕”,是农民的基本向往,也是我国政治建设的根本。共同富裕、一个都不能少,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要求,乡村振兴,是缩小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共产党人的立党初心和执政基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预示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发生系列转折一是由发展城市转变为城乡融合发展,重点是发展乡村。二是由经济的脱实向虚转变为脱虚向实,重点是发展乡村实体经济。三是由单纯一二三产割裂发展转变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重点打造乡村产业融合体。四是由产业依赖转变为生产生态、生活生态、人文生态、环境生态并重,重点是打造产、镇、人、文、治兼备的乡村新生活载体。乡村振兴的主要障碍和基本路径振兴乡村的关键,是找准制约乡村振兴的主要障碍。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也深刻揭示了供需不平衡、发展不充分正是乡村落后的主要根源。从农业供给侧看,农产品普遍销路不畅,有产品无市场,农民弃农进城;从需求侧看,消费者普遍买不到安全食品,有需求无供给,大量依赖进口。由于农产品供需不平衡,造成生产者收入越来越低,农业越来越落后。由于农业落后,使得以农业为基础的乡村二三产业无法发育,乡村和小城镇产业空心、人员外流,大城市拥挤不堪、一房难求,又造成城乡住房供需不平衡、城乡产业不平衡、城乡公共服务不平衡。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造成城乡居民消费能力不足,农村的土地、房屋、旅游、文化等资源被闲置,乡村发展严重不充分,社会全要素生产力下降,社会整体运行成本上升。而这一切都源于农产品供需不平衡。造成农产品供需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农业生产、流通、消费三大环节中,生产者和消费者过于分散、弱小,双方均无法信息对称,无法直接对接,无法决定价格,双方只能做出理性但错误的选择:生产者只能用一切降低成本的方式生产,产品必然不安全,自然更没有市场;消费者只能选择价格更低的产品,流通商只能打价格战,造成恶性循坏。解决农产品供需不平衡,必须把生产、流通和消费有序组织起来,形成供需双方信息透明、良性互动的生态系统。通过农产品供需平衡,带动二三产业发展,吸引人才、消费回流乡村,充分激活乡村沉淀资源,实现城乡住房供需平衡、城乡产业平衡、城乡公共服务平衡,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因此,乡村振兴的根本路径就是:以生产要素的组织化为核心改变生产方式,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产消互动为核心改变消费、生活方式,推动供需生态平衡。基本方略有以下几点:一是形成乡村振兴合力,培养新农人队伍。以新发展理念为核心,创新乡村振兴理念,达成乡村振兴共识,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形成乡村振兴合力。以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三农人才为核心,壮大新农人队伍,以各类产业平台、文化平台、消费平台、教育平台,使所有利益相关者都成为新农人。二是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创新社会化服务。实现生产过程全程托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保证品质,实现分散模式下农业生产集约化、现代化、标准化、智慧化,解决农民后顾之忧、居民食安之虞、国家粮安之虑。三是改变农产品流通方式,促使产消良性互动。创新加工、流通、消费模式。组织农产品加工业下乡,以组织化加工对接组织化生产;减少流通环节、提高流通效率、实现数据覆盖,让流通组织化、智慧化、透明化;强化区域品牌建设,提高乡村产品组织化程度,减少恶性竞争;充分发挥社群组织作用,开辟直接进社区通道和订制化消费模式,形成产地与销地、生产者与消费者良性互动生态圈;改变消费观念,提倡食在当地、食在当季理念,倡导简约、健康、自然生活方式,鼓励为良心产品买单。四是创建城乡互动载体,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农民合作社为主体,激活乡村沉淀资源,培育当地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打造生态农业、休闲农业、乡村建设相融合的田园综合体,逐步形成保留田园风光的乡村小城镇,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城乡互动、资源下乡、城乡平衡创造条件。五是打造乡村新生活模式,培养新生活价值观。以亲情、乡情、邻里关系为核心形成融洽的乡邻关系,以新乡贤引领、宗族管理、社群自治为核心形成有效的乡村治理,以天人合一、尊重自然、和谐共生为核心形成创新的乡邻文化,使乡村成为有灵魂的生态家园。乡村振兴的实施策略和落地方法(一)打造区域乡村振兴孵化器。乡村振兴孵化器是政府、企业、农民的共识平台,是产业、产品、资源、主体的组织平台,是供需互动的交易平台,也是乡村文化创意平台,更是综合服务和孵化平台,是凝聚乡村振兴合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二)落地农事服务中心。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打造一站式、全托管生产服务中心,真正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三)落地加工物流产业园。组织加工、分类仓储、智慧物流、定制交易,成为连接供需的高效枢纽。(四)实施品牌乡村工程。统一区域品牌形象,强化品牌组织,形成品牌体系,保护知识产权,避免恶性竞争,逐步将农特产品、文化产品、旅游产品也纳入其中。(五)构建社群新零售网络。创新社群组织化方式,形成以社区为中心的新消费场景,打造生产端到消费端直接互动的渠道,打通农产品从乡村到城镇的向上通道,以及消费人群从城镇到乡村的向下通道。(六)大力发展田园综合体。按照土地现状不变、生态风貌不变、农民主体地位不变的“三个不变”方式,遵循因地制宜、共生共享、资源内生、产融联结合这“四项原则”,导入生态农业、旅游体验、健康养生、文化教育、当地特色这“五类产业”,挖掘当地资源,延伸公共服务,在美丽乡村建设基础上,实现农民就地城镇化,保证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七)创建有灵魂的特色小镇。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核,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达到人与内心、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形成人文生态、生产生态、生活生态、环境生态兼具,自治、法治、德治结合,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繁荣乡村。(八)搭建智慧乡村和绿色金融平台。以乡村大数据为基础,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区块链等手段,紧紧围绕乡村产业和乡村生活,实现智慧乡村链接智慧城市。以普惠和公益理念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大力弘扬绿色金融、生态金融、共生金融理念,实现金融服务对乡村产业、乡村生活全覆盖。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