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2019财政论文选题热点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07-08 19:37:08

2019财政论文选题热点是什么

财务管理论文选题目参考相关热点搜索词众多:有如企业管理、财务管理、财政管理、财务风险、ERP、预算管理、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管理模块、财务管理系统、财务战略、母子公司、优化研究、全面预算管理、财务控制、应用研究、财务管理模式、经济管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财政金融、计算机应用、固定资产管理、风险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规模、中小企业、预算编制、房产地产、不动产、科学研究、房地产、高校财务管理等。学习之前先来做一个小测试吧点击测试我合不合适学会计财务管理本科毕业论文选题:1、汽车经销商集团财务共享中心问题研究2、水利项目财务风险治理研究3、影院公司内部控制研究4、新三板教育行业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5、财务视角下的风电基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6、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研究7、混合并购财务风险管理研究8、ZY油田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研究9、SH石油工程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研究10、S高校校院两级预算管理模式研究11、Z油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与运行研究12、作业基础预算在MA钻井公司生产预算管理中的应用研究13、X房地产公司财务风险评价及控制研究14、陕八建A项目财务风险管理研究15、K医院预算管理优化研究如果对财务管理毕业论文如何写还有不懂的可以咨询恒企教育,恒企教育有一批专业的师资团队,坚持以“以学员为中心,以满意为标准”为理念,重点优化教学服务,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针对学员们在职业发展及晋升前景等方面的困惑,机构也会分析当前财会领域的发展趋势以及人工智能时代下企业对管理会计的需求,并根据每位学员的具体情况,为他们逐一规划了职业发展的路径。

公共财政(PublicFinance)是指国家(政府)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活动或经济行为。它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客观要求的一种比较普遍的财政模式。这种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口径界定财政职能范围,并以此构建政府的财政收支体系的财政模式,在理论上被称为“公共财政”。公共财政就是市场经济下政府的财政,公共财政实质是市场经济财政。公共财政理论和公共财政学,实际上就是市场财政学。“公共财政”的要义:并不在于新古典主流经济学所表明的“市场失效”这一经济逻辑起因,而在于其预算法治和民主财政的“政治实质”内涵。公共财政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依法促进公平分配,调控宏观经济,合理配置市场资源,做好国有资产管理,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正确认识推行公共财政的意义,明确其特征,找出当前推行公共财政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现代国家公共财政收入主要形式有:1、税收收入。税收收入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公共收入形式,是世界各国公共收入的主要来源,一般约占各国经常性公共收入的90%以上;2、债务收入。债务收入包括国内发型的公债,国库券,经济建设债券,向国外政府、各级组织和商业银行的借款等。3、国有资产收益。国有资产收益是政府凭借其资产所有权取得的股息、红利、租金、资金占有费、土地批租收入、国有资产转让及处置收入等。4、政府费收入。指政府各部门收取的各种费用和基金性收入,包括行政执法过程中收取的各种规费和公共财产使用费。它们是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我国现阶段政府费收入主要有5类:①规费收入;②共产使用费;③特别课征;④各种摊牌性费用;⑤特许金。5、其他收入形式。指上述几种收入之外的政府各项杂项收入,常见的有:①罚没收入;②对政府的捐赠;③“通货膨胀税”。

1997年下半年,始发于泰国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全球贸易和经济增长明显减慢,中国经济也受到了严重影响。在当时严峻而复杂的国内国际经济环境下,中国政府审时度势,果断地调整了宏观调控策略,实行了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  一、对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理念长期化的隐忧  由于我国目前的市场态势,总体上已由“经济短缺”过渡到“经济过剩”,“经济过剩”有可能成为我国今后经济运行中的一种“常态”。对此问题的关注,实际上反映了大家对我国近几年大规模财政赤字及政府偿债能力的担忧。  首先,“扩张性”财政政策(即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实施,从短期看,的确能促进经济的增长,这一点是没有任何疑义的。但是,不管哪个国家,“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施,最终都要受到国家财政能力的制约,没有足够的财力做后盾,长期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是难以支撑的。虽然从1999年我国的国债负担率和居民应债能力两个指标来看,我国的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为12.93%(国际公认的安全警戒线为60%左右),国债余额占居民储蓄余额的比重为17.60%(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为30%左右),说明我国国债的发行仍有较大的余地;但从国债偿还率指标来看,我国1999年国债还本付息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达16.8%(国际公认的安全警戒线为10%左右),已大大超过了国际公认的安全警戒线。再从债务依存度看,这一指标逐年增加,居高不下,全国债务依存度1999年达30.6%(国际公认的安全警戒线为20%左右),而中央债务依存度更是高达98%(国际公认的安全警戒线为30%左右),都远远地高于国际公认的控制标准。1998年以来,整个国家财政有1/4的支出、中央财政有1/2的支出依靠发行国债来维持,这充分显示出我国财政的脆弱性,必将对我国未来的财政安全构成巨大的潜在风险。尽管我国目前的国债负担率和居民应债能力两个指标距国际警戒线较远,但实际上我国的财政债务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的财政债务并没有现实可比性。因为西方的财政债务一般都等于公共部门债务,而我国的财政债务一般小于公共部门的债务。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以下三个项目:一是准国债项目;二是国有银行体系不良资产中的潜在损失;三是隐性养老金债务。显然,如果只单纯计算国家的财政债务,而不把以上三个项目考虑在内,就自然会低估政府债务规模;反之,如果把以上三个项目计算在内,则公共部门的债务规模就会大大增大。在我国,由于社会性质决定了政府财政是所有公共部门债务的实际最后承担者,所以,我国的公共部门的债务规模要远远高于财政债务规模。据有的学者估算,1999年我国公共部门的实际债务已超过当年GDP的50%,已接近甚至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  其次,“扩张性”财政政策实施的结果,即加大财政赤字。财政赤字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从理论上讲,只要经济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公众保持良好的信心,一定的财政赤字规模(由此导致的国债规模)就是可以承受的,也不会导致什么财政风险,即随着赤字与债务的继续增加,到未来的某一天,政府既无法用财政结余来弥补赤字,又不能通过借新债来换旧债和弥补赤字,且又得不到国际上的有力援助。那么,政府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多印发钞票;二是宣布废除旧的债务。前者意味着恶性通货膨胀,后者意味着国家信用的破产,这两者都意味着经济或政权的崩溃。本人认为,由于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本来是在萧条时期应该暴露出来的问题,如经济结构问题,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收入差距问题,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等,在财政赤字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下,被暂时地掩盖起来,一旦财政赤字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减弱,这些问题就又会重新暴露出来,对经济增长形成障碍,应引起足够重视。  再次,政府债务筹资,也需要支付成本。就政府债务而言,其成本就是债务利息。一般来讲,债务筹资成本是与政府的信誉成反比。但是,即使信誉再高的政府也不能做到一味地以低利率在国内外无限量地借款。在一般情况下,债台高筑的政府信誉级别与其债务规模成反方向变动,而政府的债务风险却又随债务规模的扩大、信誉级别的下降而增加,如俄罗斯财政与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就在于此。  最后,“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施,最终要靠政府机构来运作,并与行政行为结合在一起,这在执行过程中必然要带有浓重的行政色彩,容易导致计划经济体制的复归,弱化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和效率。由于我国目前的产权改革一直没有真正到位,没有建立起真正有效的法人财产主体,所以,在“扩张性”财政政策实施的过程中,投资决策失误、效率低、效益差的局面不可能得到根本性改变。加上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约束机制,公共投资被贪污、被侵占、被挪用和大量流失现象也不可能得到根本性的扭转,这都必然会严重影响到财政支出的实际效果。  目前,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总量矛盾与结构矛盾是相互交织、相伴而生的,采取简单的总量扩张政策是难以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问题的。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经济却始终启而不发,关键在于日本未能将结构调整政策有效地结合于总量扩张政策之中,未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目前情况下,我们不能一味地依赖扩大财政赤字与大规模发行国债来刺激经济增长,财政支出的增加,必须建立在财政收入可靠增长的基础之上,同时注意解决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积极财政政策的完善应该从转变政府投资方式入手。积极财政政策的重点,应该从财政投资这种直接手段转向利用财政投融资、财政贴息等间接手段,使政府投资成为杠杆,有效地带动社会投资。具体包括:(1)改变财政投融资方式,逐步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财政投融资制度,以便从制度上解决财政投资需求与投资供给之间的矛盾。(2)采取多种手段吸纳社会资金。运用财政贴息、财政参股、财政担保等手段吸纳社会资金,尤其是民营企业参与社会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产业和房地产开发等领域,从而产生“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值得进一步指出的是,民间投资的增长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几年来,在积极财政政策的带动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较快,但如果民间投资增长缓慢,则会影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因此,除了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之外,还应全面落实引导扩大民间投资的政策,如落实准入政策、降低准入门槛,在税收上切实实行国民待遇,防止税负不公、双重征税等歧视性措施。要加强金融支持,拓宽中小企业的直接和间接融资渠道,加强法律保障和服务机构。  第二,运用公共支出政策,刺激国内需求增长。根据我国目前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有利条件,适当多增加一些公共支出,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等投资风险小、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的项目。这样做,不仅可以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长期以来制约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而且也有助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城乡居民消费。  第三,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启动最终消费。在这方面,一是要从调整体制内人员的收入水平入手,以处于类似于我国发展阶段的国家其国内体制外的工资水平为参照系,结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货币化的政策,调整体制内人员的工资待遇。二是要通过改革,认真落实对企业和农民的减负政策,为提高职工和农民收入水平与购买力创造有利条件。三是要适当增加转移性支出的比重,加大国家财政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支持力度,对住房、医疗、教育和就业制度等需要财政支持的改革,要制定反周期的操作。要力求减轻居民支出中的改革费用负担,稳定居民的支出预期。  第四,应充分注意政策的适时调整和渐进转换。主要是通过市场和消费替代、民间和企业投资替代、出口需求替代,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逐步“淡出”和转型创造条件。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大财政政策引导结构调整的力度,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形成一整套带动产业调整和不断升级的创新机制;建立规范化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中央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创造条件;优化税制结构,规范税费关系,使税制本身对经济景气产生有效的调节作用,同时,也增强政府的调控能力

硕士论文吧,一般可以这样,到网上下载一些本专业的论文多看看,然后看着哪个比较熟悉,能够自己发挥一些,或者几篇论文有联系的弄在一起,就是自己的了。大部分都是这样做的,自己编一篇是在是太费劲了。

2019财政论文选题热点

1997年下半年,始发于泰国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全球贸易和经济增长明显减慢,中国经济也受到了严重影响。在当时严峻而复杂的国内国际经济环境下,中国政府审时度势,果断地调整了宏观调控策略,实行了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  一、对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理念长期化的隐忧  由于我国目前的市场态势,总体上已由“经济短缺”过渡到“经济过剩”,“经济过剩”有可能成为我国今后经济运行中的一种“常态”。对此问题的关注,实际上反映了大家对我国近几年大规模财政赤字及政府偿债能力的担忧。  首先,“扩张性”财政政策(即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实施,从短期看,的确能促进经济的增长,这一点是没有任何疑义的。但是,不管哪个国家,“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施,最终都要受到国家财政能力的制约,没有足够的财力做后盾,长期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是难以支撑的。虽然从1999年我国的国债负担率和居民应债能力两个指标来看,我国的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为12.93%(国际公认的安全警戒线为60%左右),国债余额占居民储蓄余额的比重为17.60%(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为30%左右),说明我国国债的发行仍有较大的余地;但从国债偿还率指标来看,我国1999年国债还本付息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达16.8%(国际公认的安全警戒线为10%左右),已大大超过了国际公认的安全警戒线。再从债务依存度看,这一指标逐年增加,居高不下,全国债务依存度1999年达30.6%(国际公认的安全警戒线为20%左右),而中央债务依存度更是高达98%(国际公认的安全警戒线为30%左右),都远远地高于国际公认的控制标准。1998年以来,整个国家财政有1/4的支出、中央财政有1/2的支出依靠发行国债来维持,这充分显示出我国财政的脆弱性,必将对我国未来的财政安全构成巨大的潜在风险。尽管我国目前的国债负担率和居民应债能力两个指标距国际警戒线较远,但实际上我国的财政债务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的财政债务并没有现实可比性。因为西方的财政债务一般都等于公共部门债务,而我国的财政债务一般小于公共部门的债务。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以下三个项目:一是准国债项目;二是国有银行体系不良资产中的潜在损失;三是隐性养老金债务。显然,如果只单纯计算国家的财政债务,而不把以上三个项目考虑在内,就自然会低估政府债务规模;反之,如果把以上三个项目计算在内,则公共部门的债务规模就会大大增大。在我国,由于社会性质决定了政府财政是所有公共部门债务的实际最后承担者,所以,我国的公共部门的债务规模要远远高于财政债务规模。据有的学者估算,1999年我国公共部门的实际债务已超过当年GDP的50%,已接近甚至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  其次,“扩张性”财政政策实施的结果,即加大财政赤字。财政赤字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从理论上讲,只要经济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公众保持良好的信心,一定的财政赤字规模(由此导致的国债规模)就是可以承受的,也不会导致什么财政风险,即随着赤字与债务的继续增加,到未来的某一天,政府既无法用财政结余来弥补赤字,又不能通过借新债来换旧债和弥补赤字,且又得不到国际上的有力援助。那么,政府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多印发钞票;二是宣布废除旧的债务。前者意味着恶性通货膨胀,后者意味着国家信用的破产,这两者都意味着经济或政权的崩溃。本人认为,由于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本来是在萧条时期应该暴露出来的问题,如经济结构问题,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收入差距问题,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等,在财政赤字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下,被暂时地掩盖起来,一旦财政赤字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减弱,这些问题就又会重新暴露出来,对经济增长形成障碍,应引起足够重视。  再次,政府债务筹资,也需要支付成本。就政府债务而言,其成本就是债务利息。一般来讲,债务筹资成本是与政府的信誉成反比。但是,即使信誉再高的政府也不能做到一味地以低利率在国内外无限量地借款。在一般情况下,债台高筑的政府信誉级别与其债务规模成反方向变动,而政府的债务风险却又随债务规模的扩大、信誉级别的下降而增加,如俄罗斯财政与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就在于此。  最后,“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施,最终要靠政府机构来运作,并与行政行为结合在一起,这在执行过程中必然要带有浓重的行政色彩,容易导致计划经济体制的复归,弱化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和效率。由于我国目前的产权改革一直没有真正到位,没有建立起真正有效的法人财产主体,所以,在“扩张性”财政政策实施的过程中,投资决策失误、效率低、效益差的局面不可能得到根本性改变。加上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约束机制,公共投资被贪污、被侵占、被挪用和大量流失现象也不可能得到根本性的扭转,这都必然会严重影响到财政支出的实际效果。  目前,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总量矛盾与结构矛盾是相互交织、相伴而生的,采取简单的总量扩张政策是难以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问题的。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经济却始终启而不发,关键在于日本未能将结构调整政策有效地结合于总量扩张政策之中,未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目前情况下,我们不能一味地依赖扩大财政赤字与大规模发行国债来刺激经济增长,财政支出的增加,必须建立在财政收入可靠增长的基础之上,同时注意解决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积极财政政策的完善应该从转变政府投资方式入手。积极财政政策的重点,应该从财政投资这种直接手段转向利用财政投融资、财政贴息等间接手段,使政府投资成为杠杆,有效地带动社会投资。具体包括:(1)改变财政投融资方式,逐步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财政投融资制度,以便从制度上解决财政投资需求与投资供给之间的矛盾。(2)采取多种手段吸纳社会资金。运用财政贴息、财政参股、财政担保等手段吸纳社会资金,尤其是民营企业参与社会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产业和房地产开发等领域,从而产生“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值得进一步指出的是,民间投资的增长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几年来,在积极财政政策的带动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较快,但如果民间投资增长缓慢,则会影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因此,除了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之外,还应全面落实引导扩大民间投资的政策,如落实准入政策、降低准入门槛,在税收上切实实行国民待遇,防止税负不公、双重征税等歧视性措施。要加强金融支持,拓宽中小企业的直接和间接融资渠道,加强法律保障和服务机构。  第二,运用公共支出政策,刺激国内需求增长。根据我国目前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有利条件,适当多增加一些公共支出,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等投资风险小、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的项目。这样做,不仅可以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长期以来制约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而且也有助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城乡居民消费。  第三,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启动最终消费。在这方面,一是要从调整体制内人员的收入水平入手,以处于类似于我国发展阶段的国家其国内体制外的工资水平为参照系,结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货币化的政策,调整体制内人员的工资待遇。二是要通过改革,认真落实对企业和农民的减负政策,为提高职工和农民收入水平与购买力创造有利条件。三是要适当增加转移性支出的比重,加大国家财政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支持力度,对住房、医疗、教育和就业制度等需要财政支持的改革,要制定反周期的操作。要力求减轻居民支出中的改革费用负担,稳定居民的支出预期。  第四,应充分注意政策的适时调整和渐进转换。主要是通过市场和消费替代、民间和企业投资替代、出口需求替代,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逐步“淡出”和转型创造条件。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大财政政策引导结构调整的力度,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形成一整套带动产业调整和不断升级的创新机制;建立规范化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中央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创造条件;优化税制结构,规范税费关系,使税制本身对经济景气产生有效的调节作用,同时,也增强政府的调控能力

论税务系统人才开发发挥基层税务机关的职能作用我国财政职能的调整建议希望对你有帮助

财政学论文选题热点是什么

1 促进我国创业板市场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 2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财政政策研究 3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选择 4 积极财政政策下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与化解 5 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问题研究 6 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财税政策选择 7 当前我国财政政策实施效果及对策建议 8 公共物品市场化提供问题探讨 9 论我国公共物品供给方式的改革 10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创新研究 11 我国公共物品供给的城乡差异及统筹发展研究 1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公共财政制度浅析 13 浅析政府公共服务的绩效评价问题 14 公共服务均等化与财政转移支付结构的调整 15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供给效率问题探讨 16 我国公用事业财政补贴改革研究 17 提高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财政思考 18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与地方财政风险防范研究 19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20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对策分析 21 转变地方政府职能提高地方财政效率研究 22 后农业税时代农民的增收问题研究 23 减少农村贫困对策研究 24 农村综合改革与财政关系问题研究 25 构建我国新型农村公共财政体制的思考 26 完善我国农村养老保险问题探讨 27 不发达地区农村反贫困的财政政策选择 28 关于土地财政问题的研究 29 关于民生财政的探讨 30 论公共财政与民生财政的关系 31 我国公共财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32 论我国财政公共选择与决策制度的完善 33 论我国财政的民主化与法制化建设 34 社会保障税费改革研究 35 关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研究 36 我国教育支出效率探讨 37 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8 提高我国行政管理支出效率的思考 39 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机制研究 40 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改进 41 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增长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42 国债适度规模及风险探讨 43 我国城市低保制度建设分析 44 我国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研究 45 社会保障基金运营风险防范的思考 46 论我国复式预算改革中存在问题 47 完善部门预算编制的思考 48 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初探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的深入发展,使得新形势下的公共财政学科的研究对象在内容上被赋予了更广泛的内涵,这就要求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立足于本国具体实践,借鉴西方的数理统计和计量研究的方法,构建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学科体系。 一、我国财政学的发展史 1.财税思想的古代历史 2.我国建国以来财政学发展的历史沿革 二、新形势下我国财政学研究对象的变迁 三、公共财政学的理论体系内容 四、关于我国财政学研究方法的建议 1.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总的指导思想 2.政治制度安排贯穿其中 3.运用数理统计和计量分析进行量化研究 4.理论研究要与实践相结合 5.与其他相关学科进行交叉研究 楼主大概可以按照这个思路写,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谢谢。

公共财政(PublicFinance)是指国家(政府)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活动或经济行为。它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客观要求的一种比较普遍的财政模式。这种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口径界定财政职能范围,并以此构建政府的财政收支体系的财政模式,在理论上被称为“公共财政”。公共财政就是市场经济下政府的财政,公共财政实质是市场经济财政。公共财政理论和公共财政学,实际上就是市场财政学。“公共财政”的要义:并不在于新古典主流经济学所表明的“市场失效”这一经济逻辑起因,而在于其预算法治和民主财政的“政治实质”内涵。公共财政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依法促进公平分配,调控宏观经济,合理配置市场资源,做好国有资产管理,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正确认识推行公共财政的意义,明确其特征,找出当前推行公共财政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现代国家公共财政收入主要形式有:1、税收收入。税收收入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公共收入形式,是世界各国公共收入的主要来源,一般约占各国经常性公共收入的90%以上;2、债务收入。债务收入包括国内发型的公债,国库券,经济建设债券,向国外政府、各级组织和商业银行的借款等。3、国有资产收益。国有资产收益是政府凭借其资产所有权取得的股息、红利、租金、资金占有费、土地批租收入、国有资产转让及处置收入等。4、政府费收入。指政府各部门收取的各种费用和基金性收入,包括行政执法过程中收取的各种规费和公共财产使用费。它们是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我国现阶段政府费收入主要有5类:①规费收入;②共产使用费;③特别课征;④各种摊牌性费用;⑤特许金。5、其他收入形式。指上述几种收入之外的政府各项杂项收入,常见的有:①罚没收入;②对政府的捐赠;③“通货膨胀税”。

2020财政论文选题热点是什么

关于财政学毕业论文题目有很多,学术堂整理了一部分供大家进行参考:  1、现阶段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2、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分析与对策研究  3、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指标体系设计  4、现阶段财政支农制度缺陷及其改进  5、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  6、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研究  7、公共服务均等化与财政转移支付结构的调整  8、地方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研究  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深化改革研究  10、财政支出绩效问题研究  11、论财政支出效益  12、农村综合改革与财政关系问题研究  13、政府采购成本的有效控制研究  14、我国政府采购中的问题及其治理  15、招标采购与政府采购的关系  16、我国与发达国家政府采购制度比较研究  17、我国政府采购模式研究  18、政府采购支出绩效评价分析  19、论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改革与完善  20、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21、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2、我国教育财政体制问题研究  23、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体化研究  24、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机制研究  25、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26、财政支持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27、实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的财政支持方式探讨  28、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完善  29、解决“三农”问题的财政对策探讨  30、财政投融资问题研究  31、农村医疗保障问题研究  32、社会救助问题研究  33、公共教育支出研究  34、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  35、社会救助问题研究  36、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  37、农村公共产品问题研究  38、我国农村医疗保险的财政思考  39、公共卫生支出的绩效及其改进  40、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和管理  41、农村医疗保障问题研究  42、城乡养老保险一体化构想研究  43、政府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财政对策分析

2020年最新经济学论文题目:   社会经济视角下农民工社会融入研究   山西省老年妇女社会经济现状的分析与研究--基于山西省第三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的分析   关怀经济学:另一种可能性   市场经济下我国统计组织体系改革   论女性家庭角色的社会经济作用   市场经济条件下统计需求与统计供给存在问题的思考   做好基层统计工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考   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基础教学改革探讨   经济收入 精神文化与公众的快乐生活--基于“现阶段我国公众精神生活水平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陶希圣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学术转向   女性经济的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   基于因子分析的陕南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研究   基于经济社会活动视角的城市空间演化过程模型   福利国家与私人慈善的法律经济学比较分析   统计学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本回答由学术堂整理提供)

学术堂整理十五个好写的经济学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   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研究--一种社会学视角的解读   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状况分析   能力视角下影响家庭贫困及其代际传递的主要因素剖析   麻烦经济:女性商品需求制造的逻辑--以两款减肥产品的电视广告为例   大数据背景下的统计发展   经济统计数据质量检测的探讨   血缘关系对农耕经济发展的影响初探--以小说《金翼》为例   经济新常态下对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的分析   夯实统计基础服务经济发展   对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空心村”形成的社会经济原因分析--以昆明市团结镇乐居村为例   中国经济新常态与公共关系新变局   中国消费者偏好的地区差异研究   日本:另类“银发经济”   “粉丝经济”中的青年偶像崇拜与“审美劳动”

物业税 房产税 税制改革个税改革费改税 完善社会保障调节收入分配 缩小贫富差距发行地方债券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学论文选题热点是什么内容

《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选题,焦点、前沿。

你好,我可以提供不少论文,请给我一个邮箱,并且说明你要写的文章的题目/关键词,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希望对你有帮助~ 知道 举手之劳团队 队长:晓斌

英语写作能力也是灵活运用知识的一种综合能力。 中国有句古话,叫"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作"。同样,要使自己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首先应该熟读和背诵一些句型和短文。许多同学写出来的语言根本不符合英语的语言习惯,相当一部分人有对照中文逐字翻译的不良习惯,不去理会中英文的差异。大量的背诵和阅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办法,同学们若有大量的现成语言积累在脑海里,自己写起文段来,就可以做到脱口而出,或是模仿、套用,甚至发挥。 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灵活多样的练习方式。从根据提示词写单句开始,到写单句,然后到写几句话,最后到写流利的文段。 尝试多种形式的写作,如短信、说明、通知、便条、明信片、看图写作、根据表格或记录写短文等。 在练习时,要充分了解所提供的情景素材,注意使用常见的连接词来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使句意表达连贯、语法正确、符合逻辑。还要注意字母的大小写和标点符号。 一、增加词汇 英语写作要求有一定量的词汇,没有词汇就好比巧妇无米难以下厨。写作时可能出现要写的词记不起来、要用的词拿不准、尤其是遇到同义词、更不知用哪一个好、或词性没记住,结果乱用…… 这都说明平时对单词的记忆不够牢固,理解不清。这就要求我们在记单词的时候多花点力气,要从单词的音、形、义入手,最好不要单独记忆单词,这样容易遗忘,要把它放在句子或文章中一起记忆,这样可把握单词的词义、用法、搭配等词汇特点。除了课本上的词汇必须掌握外,还要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来增加词汇。 二、掌握语法 英语中虽有很多句子与汉语相似或相同,但语法与汉语不尽相同,它有自己的基本句型固定搭配、固定短语等。要想写好作文,必须学好语法。英语中有五种基本句型结构,几乎所有的英语句型都是五种句型的扩大、延伸或变化,因此,应牢记这五种基本句型,并不断地练习运用。 S +V S+V+O S+V+O+O S+V+P S+V+O+C 这五种句型虽能表达一定的意思,但无法比较自由地表达思想,因此还需对学生进一步进行扩句训练,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行扩句练习。其次,要加强句型教学,要对一些句子进行分析,增强他们利用各种句子进行一意多种表达的训练。再次,充分利用新教材中“巩固语言练习”对学生进行基本语感的训练。 三、背诵范文 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背诵范文是中国人学习语言的传统方法,它不但可以加强记忆、积累语言材料,而且可以定型语式句式,语套模式和行文模式,将背诵用于英语学习更是见效。因为一种语言的具体句子和语篇是无限的,而其结构模式则是有限的。掌握一个结构模式或行文模式就意味着具有生成无数语气和语篇的能力。语言模式的作用类似于数学公式,非常重要。而经典的语言模式则存在于范文之中,所以要熟读背诵。 四、以说促写 说话是作文的先导,是作文的起步。俗话说:“只有出口成章,才能下笔成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有意识地让学生用词造句,由词生文练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说。 可以把现实生活搬进课堂,模拟生活中的各种人物、情景,让学生在真情实感的角色扮演中 进行口语交际。让学生把生活中的人物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表演出来,让学生自由发挥,畅所欲言。也可以通过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了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五、勤于动笔 适当地进行写作练习是不可缺少的,如果光大谈写作,而从不去动笔写,是写不出好作文的,所谓的熟能生巧就是说的这一点。可以让学生采用写日记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也可以就不同的题材,自拟题目来写或者就某篇课文来扩写、缩写、改写等,这些都可以用来练练手笔。也可以要求学生随读、随学、随写,读有所得,学以致用。 六、写作步骤 审题 在动笔之前,必须认真审题,分析命题意图。根据题目确定文章体裁,考虑文章内容,把与题目有关的材料分析,整理加以取舍。对属于同一类材料的拟出标题,作文审题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整篇文章的成败。有的考生唯恐时间不够,急于成文,不认真审题,结果写出的文章不是离题太远,与原命题大相径庭,就是抓不住重点,杂乱无章,缺乏逻辑性与关联。 列题纲 审明了题义,了解了命题的意图,接下来就是列提纲。提纲有两种形式,即标题式和句式。标题式提纲就是用短语和词组列出文章的层次和段落以及各层次、各段落的大致顺序。这种提纲的特点是简洁、清楚。句式提纲是用完整的句子列出的提纲,这种提纲提供了更加详尽的轮廓。列提纲时,应防止两种形式的混用,句式提纲是句子,而标题式提纲是名词词组。列提纲时要尽量使用平行结构,编号要统一。有了提纲,文章在材料安排上才会层次分明,整体性强。 起草稿 审明了题意,列出了提纲,下一步就是应该分段写作。每段应该只有一个中心,段落的结构要完整。自然段多以该段的主题句开头、中间展开说明和叙述,末句常是结论或内容的归纳。在推展主题目时,要充分利用学到的写句子、写段落的技巧,注意句与句、段与段的衔接和过渡。注意段落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为了使文章紧凑,全文最好一气呵成。 修改 修改是写好文章必不可少的一环。修改是指初稿完成后对文章从内容,形式到语言等进行加工提高,通过修改使文章达到主题明确,内容翔实、结构严谨,语法正确,无拼写和标点错误。 校阅 修改后的文章要认真抄写一遍。誊写时要注意:标题写在第一行的中央,除介词,连词、冠词外,标题中每一个实词都应大写。标题除了疑问句或感叹句外,标题不加标点,即使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也不加句号;注意段落首缩进3-4个字母;书写要工整,规范,卷面要整洁,词与词之间要有2-3个字母的间隔 ;抄写完之后,一定要检查一遍。校阅要逐字逐段进行,注意检查语法错误,拼写错误、标点和大小写等方面的错误。花两分钟检查一遍,往往能增强文章的效果、提高考试成绩。 参考资料: 首页>>教材与教学>>初中>>初中英语>>教师频道>>论文交流>>本页 回答者: wenson1 - 助理 二级 3-4 17:40作文不理想的原因很多,总的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英语底子太薄。底子太薄主要表现为对语法知识掌握不牢及对基本词汇记忆不清。它包括定冠词和不定冠词的滥用,主谓不一致,单复数搞不清楚(例如:a people等),时态和语态混乱及词语的各种形式掌握不牢。有的学生文章写得很长,字迹也很工整,但是读完之后只觉得思路紊乱,支离破碎,没有一个完整的句子,所以也就只能得两三分以慰劳苦。 第二、词汇量太小,且对已学词汇记忆不清。除了底子太薄这个历史原因之外,学生词汇量太小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有的学生汉语功底很好,用汉语作文,他们就会思如泉涌,下笔千言,但是一到用英语作文就好像被缚住了手脚,不知如何下手。比如99年1月的作文,题目是”Don't Hesitate to Say No”, 大部分学生能够领会题意并能按给出的汉语提纲作文,但有的学生连Hesitate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更不用说在此基础上再作发挥了。另外有的学生虽然对题目及要求非常清楚,但是因为自己所掌握的词汇所限,无法用一些合适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于是只有绕着题目翻来覆去乱说一气,再加上这次出的作文提纲就象一道绕口令: 1、 别人请求帮助时,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会说“不”; 2、 为什么有些人在该说“不”的时候不说“不”; 3、 该说“不”时不说“不”的坏处。 所以在说过一个又一个的”No”再加几个”Yes”之后,阅卷老师也给搞得云里雾里,头脑发胀,最后也只得酌情给个两三分罢了。还有的一写到纸上就是错字别字满篇,有些词汇的用法也走了样。其中最典型的就是for example写成example for , for instance写成for a instance, illegal 写成unlegle, 而such as, in spite of 等许多短语则是乱用一气。词汇的有限导致许多学生有口难言,欲说不能,对他们来说,用英语作文实在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 第三、缺乏思想,深度不够。99年1月的考试中很大一部分学生不能得高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作文缺乏思想,深度不够。很多学生虽然本科毕业,但是他们在作文当中所表现出的智力水平与阅历似乎只相当于一个高中生。写出的文章着眼点低,视野狭窄。作为学生,作文着眼于学生之间的关系,反映学生之间的帮忙,这并不为过,但是这种帮忙不能仅仅限于在考试当中的帮忙,而且对这种帮忙都是一句话 ”Don't hesitate to say 'No'”。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文章中写帮忙就是这一次考试当中的帮忙。与在校考生比较起来,社会考生应该多了许多社会阅历,也多了一些见解,但是举出来的例子也是范围太窄,大多是讲老板或领导让干的事只能答 ”Yes”而不能回答 ”No”。其实除了这些,可举的例子很多,关键是要抓住实质。 第四、缺乏应试技巧。缺乏应试技巧,主要表现为有些学生在篇首或篇尾有喊口号倾向(如Dear Friends, let's not hesitate to say”No”),或画蛇添足,本来文章该结束了却偏要罗罗嗦嗦再来两句多余的话;另外一些学生字数把握不准,不是写得太短就是写得太长,写得太短的会因为字数不够而失分,太长的又因为阅卷老师任务繁重,时间窘迫,不能因为一篇文章乱了整个阅卷节奏。还有一些学生的笔迹(尤其是用纯蓝墨水钢笔和出水太浅的圆珠笔写的),让阅卷老师怎么也看不清楚。 以上是英语考试中常见的几个问题,更是我们平时英语作文当中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要写好一篇英语文章,关键要在平时下功夫,打好牢固的基础,但是如果这一功夫在使用的时候不讲技巧,不但不能事半功倍地发挥出最高技巧,取得最佳成绩,甚至可能出现与实际水平相去甚远的低成绩。因此,上面讲到的四个问题应该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做到了这几点,写出一篇好的英语作文应该是不难的。 知道原因了就知道怎么提高英语作文水平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财政学毕业论文题目有很多,学术堂整理了一部分供大家进行参考:  1、现阶段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2、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分析与对策研究  3、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指标体系设计  4、现阶段财政支农制度缺陷及其改进  5、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  6、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研究  7、公共服务均等化与财政转移支付结构的调整  8、地方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研究  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深化改革研究  10、财政支出绩效问题研究  11、论财政支出效益  12、农村综合改革与财政关系问题研究  13、政府采购成本的有效控制研究  14、我国政府采购中的问题及其治理  15、招标采购与政府采购的关系  16、我国与发达国家政府采购制度比较研究  17、我国政府采购模式研究  18、政府采购支出绩效评价分析  19、论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改革与完善  20、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21、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2、我国教育财政体制问题研究  23、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体化研究  24、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机制研究  25、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26、财政支持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27、实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的财政支持方式探讨  28、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完善  29、解决“三农”问题的财政对策探讨  30、财政投融资问题研究  31、农村医疗保障问题研究  32、社会救助问题研究  33、公共教育支出研究  34、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  35、社会救助问题研究  36、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  37、农村公共产品问题研究  38、我国农村医疗保险的财政思考  39、公共卫生支出的绩效及其改进  40、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和管理  41、农村医疗保障问题研究  42、城乡养老保险一体化构想研究  43、政府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财政对策分析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