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社会工作概论论文5000字开头

发布时间:2024-07-18 17:41:12

社会工作概论论文5000字开头

做白日梦,如果你悬赏500多分估计有人给你写下,就这么少,谁会帮你,别尽想美事,有些事情还是自己做吧

相关词句改一下就可以青少年社会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一)研究背景作为社会分工体系的一部分,社会工作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社会工作本质上是外来经验在中国本土的现实移植,因此,探讨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还必须回溯到现代社会工作的西方本源。我国很多学者都就社会工作的内涵和功能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大部分学者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是由政府或私人承办,以协助个人调适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增进社会福利。社会工作的功能主要有对弱势群体的补充功能、对正常群体的强化功能,以及对强势群体的发展功能三方面。上海市组建的青少年社会工作队伍主要服务对象是失学、失业、失管的“三失”青少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闲散青少年。据统计,上海市的闲散青少年目前共有六万三千多人,全国的闲散青少年数目更是惊人。社会工作的三大传统方法——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和社区社会工作依然是目前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流方法,但现在也出现了一些比较新的变化,比如外展社会工作的运用、机构社会工作的注重等等,最新的社会工作发展充分考虑到了社会本身的发展,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加入了一些比较新潮的观念和方法,例如大众文化与社会工作、环境保护与社会工作、大众传媒与社会工作、网络社会工作等等,这些新的社会变化的引入,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理论。(二)研究方法我们采用分层定比和典型抽样方法,共选取350份样本,发放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50份,其中有效问卷348份。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一)闸北区青少年服务对象生活状况调查对闸北区青少年服务对象的了解是做好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前提和保障。闸北区区情相对比较复杂,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失学、失业的青少年比例比较高,而且这个总体数字一直在变化过程之中。因此,有必要对闸北区失学、失业的青少年作一个深入的调查,以便及时全面地掌握他们的生活状况,从而更有效地开展对特定青少年的服务。1、主要特征(1)群体分化明显。当今社会分化越来越明显,这种分化同样也表现在闸北区青少年服务对象身上,他们不是一个同质群体,而更主要地是一个异质群体,比如在学历结构、年龄构成、性别构成、家庭状况等许多方面,青少年服务对象之间都存在有明显的差异。(2)受教育程度较高。接受调查的青少年服务对象学历结构相对尚可,具有大中专学历的占2%,接受教育水平较高可以使青少年更加容易接受专业社会工作的理念,更有助于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开展。此外,青少年服务对象继续学习的意愿也非常强烈,而且,学习目的比较明确,更加注重实际应用。(3)工作意愿比较强烈。青少年服务对象中3%的人曾经参加过工作,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此外,7%的青少年服务对象非常愿意参加工作,还有6%比较愿意参加工作。工作意愿的强烈意味着青少年服务对象自我发展和参与社会的意愿非常强烈。(4)家庭认可程度较高。青少年服务对象中1%的人认为家庭对自己影响很大或比较大。在承认家庭对自己的重要影响时,大部分青少年认为父母,尤其是父亲对自己的影响最大,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人生观、价值观等的形成上。(5)社区参与意识较强。尽管青少年对社区的影响力评价不高,但还是有4%的青少年很愿意或比较愿意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当然,如果社区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好,青少年参与积极性会更高,其中文娱活动和体育锻炼最为青少年服务对象所喜欢。(6)对社会工作较为认同。3%的青少年服务对象对青少年社会工作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此外,还有6%的青少年服务对象非常愿意和比较愿意做一名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志愿者。(7)社会评价较高。1%的青少年服务对象认为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形势很好和比较好,另外,还有7%的青少年服务对象非常看好和比较看好我国社会发展的前景。2、现存问题(1)人户分离现象严重。主要有三种:一是人在闸北,户不在闸北;二是户在闸北,人不在闸北;三是人户都在闸北,但户籍和居住地不在同一个街道。(2)非完整家庭现象突出。近28%左右的调查对象因为各种原因生活在残缺家庭之中,这个比例比较高,对于这样一些特殊家庭中的青少年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3)生活困难家庭比较多。调查对象中79%的家庭月均收入低于3000元,4%的家庭月均收入低于2000元,9%的家庭月均收入低于1000元。(4)社会资源整合较差。接受调查的大部分青少年对邻居、居委会、街道和社区认知和认同程度很低,不懂得充分整合这些社会资源。而且,交往圈子比较狭小,交往对象过于单一,主要局限于同学和朋友,这些都将极大地限制青少年的社会发展。(二)闸北区青少年社工工作现状分析1、主要特征(1)高度的专业认同感。闸北区青少年社工的专业认同感非常强烈,无论是社会招聘人员还是公安借调人员都是如此,71%的社工认为,社会工作非常重要,29%的人认为,社会工作比较重要,没有一个人认为社会工作不重要。(2)强烈的专业创新意识。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是一次全新的探索,在社会工作开展过程中,专业上的创新比比皆是,在既有的青少年社会工作理论基础之上,结合闸北区的特殊性,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创新,鉴于“三失”青少年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闸北区青少年社工站积极推行分级预警服务制度,将青少年服务对象按照危机严重程度依次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分别实行相应的管理;此外,结合本区单亲青少年的特征,社工又开展了单亲同质小组“单亲家庭自助小组”活动;另外,根据闸北区青少年服务对象的特征,青少年社工将团体康乐活动作为主打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3)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开展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关心和支持,在“对专业青少年社会工作影响最大的三个职能部门”的调查中,青少年社工普遍认为区政府是影响最大的部门,这说明区政府在青少年社会工作推进过程中做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工作。此外,团区委也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开展聘请了专业督导,并与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师资联系,研究总结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经验。另外,团区委还与区检察院签署了合作协议,积极推进罪错青少年的帮教工作。(4)社会资源的综合协调。为了更好地推进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团区委努力整合已有的三支队伍:“社区就业援助员”、“社区青少年辅导员”、“社区青少年工作者”,并将这三支队伍与专业青少年社会工作队伍有机地结合起来。此外,又与“红红姐姐工作室”和“热爱家园”等社会资源建立工作联系,共同推进服务青少年工作。在专业指导上,团区委还与上海市青年干部管理学院、长沙民政学院等高校联合建立社工实习基地。闸北区青少年社工站本身也积极建立了一支志愿者队伍,这些社会资源的综合协调大大推动了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进展。2、现存问题(1)社工队伍的双轨制建构。目前的闸北区青少年社工队伍主要由两块人员构成:第一块是社会招聘人员,第二块是公安借调人员。公安借调人员在人员编制、工资发放等方面与社会招聘人员完全不一样。(2)社工专业素养偏低。目前闸北区青少年社工队伍总体构成人员的社会工作专业素质不太高,其中绝大多数人之前并没有接触过社会工作,也很少有人接受过专门的社会工作训练。(3)评估激励措施缺乏科学性。对青少年社工的评估应该是绩效评估、专业评估,而不是岗位评估,更不是简单化的出勤评估。尽管目前出台了许多对青少年社工的评估激励措施,但是,这些措施普遍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和公平性,尤其缺乏专业性。这些欠缺同样也表现在对青少年社工的其它管理措施上。(4)社工站缺乏人财物权。目前的社工站是一个虚体,只是一个传声筒,没什么实际意义。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社工站没有相应的人财物权,这三权的缺乏直接导致了社工站的边缘化。(5)条块分割、缺乏竞争与协作。目前的青少年社工组织建构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和开放性,社工与社工之间、街道社工小组与街道社工小组之间、区社工站与区社工站之间分裂割据、各自为政,僵化性与封闭性较强,服务对象很难转接、社工人员很难流动,彼此之间缺乏足够的竞争性和必要的协作性。(6)多头管理、干预过多。从目前的组织建构上来看,闸北区青少年社工接受的是多方面、多层级的管理和指导,区社工站、市社团、专业督导、区政府、区预防办、团区委、街道办事处都可以对青少年社工发号施令,问题是这些号令彼此之间可能会冲突,这就让社工无所适从,接受调查的社工对此反响颇大。(7)社会资源整合乏力。青少年社会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协调支持,但是,目前青少年社会工作本身的运作机制尚未真正理清,而且,社会工作与政府的关系也没有完全理顺,再加上社工本身的专业水平限制以及我国社会力量发育的先天不足,这使社工很难将现有的社会资源真正整合起来。(8)社会认同程度偏低。社会工作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年轻的专业和职业,许多人甚至误认为青少年社工就是青保人员、就业援助员、低保申领员、街道干部、居委会干部等等,还有人认为青少年社工其实就是交通协管员之类不尴不尬的角色。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综合支持模式是闸北区司法社会工作试点的结晶,是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社会工作新模式,也是上海市司法社会工作指导思想“政府主导推动、社团自主运行、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在闸北区的实践结果。所谓综合支持模式主要强调政府与社会力量的综合协作,强调社会力量的综合参与,强调社会工作与多方力量的综合支持,强调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综合运用。在这个基本思路下,我们认为,应着力构建综合支持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新模式。(一)立足专业、创新品牌专业性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立足之本,也是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在青少年社会工作进一步的推进过程中,专业化建设应该在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专业研究、专业督导、专业培训、专业操作等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全面展开。创新意识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根本保障,中国有特殊的国情,闸北区有特殊的区情,在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决不能盲目照搬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社会工作经验,而应该以闸北区为根本,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品牌意识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旗帜,也是专业创新的必然结果,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应该有足够的智慧、信心和勇气,精心打造属于自己的专业品牌,以便更好地服务于青少年,引领上海乃至全国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二)塑造青少年综合服务品牌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在实践过程中已经有了许多探索和创新,比如团体康乐活动,以及单亲家庭自助互助小组,但是,这些活动还有些单一,过于注重小组社会工作方法。实际上,小组社会工作只是社会工作常用的三大方法之一,而且,目前社会工作发展的国际性趋势是综合运用多种专业方法,比如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以及外展社会工作、个案管理等等。因此,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精心打造的专业品牌不应该是单一的社会工作方法,而应该是综合性社会工作方法,也就是青少年综合服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全市其它区的青少年社会工作基本上都停留在单一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上,闸北区先行一步,可以对其它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起到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另外,综合服务的青少年社会工作也正好与综合支持的闸北区社会工作新模式相契合。(三)强化督导、拓展研究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专业推进过程中,专业、高效而又敬业的督导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对专业督导的进一步强化应该是下一步的工作重心所在。建议对督导实行竞聘制与合同制,通过竞争,选拔最适合的督导;通过合同,刺激督导最大限度地发挥专业指导作用。对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深度研究是发展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本源推动力,及时总结青少年社会工作推进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才能不断保持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健康发展。建议每半年或一年可以将青少年社会工作推进过程中所遇到的代表性问题,以课题的形式向相关专家招标,以便通过最好的专家获得最好的研究成果。(四)专家主导、一口上下在青少年社会工作推进过程中,政府部门、社团、专家等多重声音、多头管理一直是一个难解的症结,团区委应该进一步理顺政府、社团、专家、社工的内在关系,抓大放小,盘活全局。建议团区委将他们之间的关系定为:专家理论指导、政府资源协调、社工具体实践。在青少年社会工作推进中,要进一步强化专家的主导作用,在专业上树立专家的绝对权威,集体论证,专家决断。专业上的变通要通过专家一人之口,上传下达。(五)科学评估、有效激励科学的评估、有效的激励是青少年社会工作持续、高效推进的必需,也是充分调动青少年社工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建议团区委尽快委托专家制定专业的评估方法,对社工实行科学管理。另外,要采用多种方式对社工进行激励,打破唯文凭论工资的错误观念,加大奖励力度,根据社工工作绩效分别实行不同方式、不同层级的奖励。团区委最好能够募集专项基金,作为对青少年社工的长期激励。(六)权力下放、健全配备团区委应该给区青少年社工站更多的人财物的支配权力,进一步将区青少年社工站实体化,推动区社工站独立运转。同时,对街道社工点配备必需的办公活动经费,使每个社工增强自主性、激发创造性。团区委应该脱离对青少年社工具体的事务性指导,更对地给与政策和资金等宏观方面的支持和协调。(七)动态管理、有序竞争竞争是保持青少年社会工作活力和创造的有效手段,团区委应该进一步打破青少年社会工作僵化的用人制度和封闭的工作制度,鼓励青少年社工的区际流动,推动青少年社工的招聘与解聘,施行青少年事务的竞聘招标制度,引入其他社会团体和组织参与竞争,保持青少年社会工作持续的创新能力。(八)加大宣传、增强认同团区委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动员多种媒介、采用多种方式,加大对社会工作的宣传力度,以增强社会工作的知晓度,提升社会工作的认同感,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开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九)整合资源、全面推进青少年社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力量全面协调、共同推进。闸北团区委可以首先整合自己旗下的社会力量,如“青年就业援助员”、“社区青少年辅导员”、“社区青少年工作者”,以及其它社会团体和组织如“红红姐姐工作室”、“热爱家园”等;其次,整合检察院、劳动局、街道办事处、职业介绍所、社会保障中心等职能部门;再次,整合居委会、社区等社会组织;最后,整合高校专家、社会志愿者、企业等其它力量,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的社会基础。(十)多方交流、拓宽视野社会工作是一个很年轻的职业,也正因为年轻,所以发展很快,创新很多。团区委应该更多地走出去、请进来。多与市内、国内乃至国际青少年社会工作前沿人物交流,感受最前沿的青少年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同时,为青少年社工创造更多的学习、进修和参观机会,定期为青少年社工开办最新的青少年社会工作专题讲座和辅导,帮助青少年社工不断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增强专业实践能力。

社会工作者论文5000字开头

关键词是不是像课本里面的 关键词那些?

总之,社区工作日新月异,年年都有新变化,社区工作者的整体素质、综合能力也要年年有新提高,只有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社区和现代社区工作者。例文二:如何当好一名称职的社区工作者我幸运地成为了一名社区专职工作者,两个月的工作“体验”,如何去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工作环境的转变,使我对做好社区专职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有了几点想法。一、做好这份工作要善于“打交道”。与人打交道、沟通,首先要敢说。把我们自己推销出去,通过我们的自我推销让党员、基层党组织来认识、了解我们以及我们的工作,知道我们是做什么的,我们能为他们提供哪些服务。其次要能说。要会“拉家常”,如果两、三句话就没词了,不可能与党员、党组织负责人打成一片。再次要会说。有人说“社区专职工作者”是复合型人才,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但同时我们还要因人而异展开话题。像居民区的党员大多谈的是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我们可以从生活细节处着手;老党员对国内外形势比较关注,就可以从时政新闻着手;而在“两新”组织中的党员,对与他们职业有关的话题比较感兴趣,我们就可以从他们的职业开始切入;基层的党建工作主要抓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工作,而党组织负责人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与兴趣爱好,侧面了解一些他们的兴趣爱好,再沟通时,就有了沟通的桥梁。二、做好这份工作要善于“抓信息”。许多信息稍纵即逝,像我们每个人走的路,过了就过了,但我们的工作要求我们掌握大量的信息,我们就要善于发现对我们有用的信息,并及时掌握、消化。不仅掌握交流对象的需求信息,并且关注他透露的其他信息。尤其是在党建工作中的一些好的思路,就像一句名言说的“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互换,一人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想法,我有一种想法,我们互换,一人就有两种想法。”不同的思路通过我们的总结归纳,传递给各个基层党组织。就拿主题实践活动来说,有几个两新组织党组织表示他们无从下手,我们就把其他两新组织党组织或者居民区的设计的主题实践活动介绍给他们,并和他们一起讨论、设计,结合各自企业的实际设计出适合自身特点的主题实践活动。还有像基层党组织中的一些闪光点、典型事例,党建工作中遇到的疑点、难点,尤其是群众关注的问题,我们要及时发现、掌握并反馈给街道党工委、街道综合党委。这些信息可能基层党组织的负责人没特别注意到,我们就要不停的与他们交流,在不断的交流中发现亮点,有时甚至能发现新的契机。三、在贯彻、落实各项工作时要体现“开创性”。党建工作要秉承优良传统,但在新的历史背景下,还要善于开拓创新。社会形态的调整使许多“单位人”转变为了“社会人”,而我们要思考如何把这些“社会人”通过我们的努力转变为“组织人”。社区专职工作就是为了适应党建工作领域不断拓展和延伸的新情况,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全覆盖、凝聚力、组织化”应运而生的。我们要有新的思路,创新的意识,用创新的方式方法来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使新时期的党建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正因为如此,我认识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一点也不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要不断的提升自己,不仅进一步拓宽自己的眼界以提高工作能力,更要发挥好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我们的党建工作。在新的形势下从事社区基层党群工作,不仅仅是一项职业,更是光荣而崇高的事业。我用一句话作为我的结束语:“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旋律,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创新;我们的时代就是在改革中前进,我们的事业也将在创新中发展。”例文三:如何当好社区工作者社区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而出现的城区居民自治组织。做好社区工作,对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推进基层民主建设,调动广大市民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培养一批优秀的社区工作者是当务之急。结合工作实践,我就社区工作者应具备什么素质,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社区工作者谈几点粗浅看法。社区处于社会的最基层,社区工作者每天接触、打交道的都是居民群众,工作具体而又繁杂。在这样的环境里,一个社区工作者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素质和协调各方关系的能力。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社区工作者应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素质。社区工作者是党和政府与广大市民群众联系、沟通的纽带和桥梁。一方面,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社区工作者宣传到群众中去,并组织群众加以贯彻和落实;另一方面,广大居民群众对党和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也要靠社区工作者及时地反馈和报告,这就从政治上对社区工作者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即必须具有政治敏锐性,熟知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我认为,一名优秀的社区工作者首先要政治上合格。从近年来我区各街道聘任社区主任、副主任的情况看,总体上是好的,但用高标准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需要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培训,否则,社区工作低水平循环的局面难以改观。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主要应学些什么知识呢?一是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国家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和举措、现状和前景应有基本了解。二是要学习国家、省、市关于社区工作的有关文件和规定,深刻理解社区的性质、职能和作用,对自己做的每一份工作,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从而不断提高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三是要学习基本的法律常识,尤其是《宪法》、《民法》和《行政法》的有关内容,以利于及时调解居民纠纷,化解社会矛盾,最大限度地降低因深化改革带来的社会震荡和摩擦,维护社会大局的稳定,为地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社区工作者应具备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社区工作千头万绪,琐碎繁杂。所谓头绪多,是由于社区处在最基层,区委、区政府及街道办事处布置的每一项工作都要靠社区干部来落实;所谓繁杂,是由于社区工作面向广大市民群众,吃喝拉撒睡,政治、经济、文化娱乐,工作范围广泛,什么事都要管,什么问题都可能碰到。社区工作既劳累又麻烦,加上条件差,待遇低,可谓是苦差事。在这种情况下,一名社区工作者要做好工作,就必须具备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必须正确对待个人利益的问题。

相关词句改一下就可以青少年社会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一)研究背景作为社会分工体系的一部分,社会工作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社会工作本质上是外来经验在中国本土的现实移植,因此,探讨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还必须回溯到现代社会工作的西方本源。我国很多学者都就社会工作的内涵和功能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大部分学者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是由政府或私人承办,以协助个人调适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增进社会福利。社会工作的功能主要有对弱势群体的补充功能、对正常群体的强化功能,以及对强势群体的发展功能三方面。上海市组建的青少年社会工作队伍主要服务对象是失学、失业、失管的“三失”青少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闲散青少年。据统计,上海市的闲散青少年目前共有六万三千多人,全国的闲散青少年数目更是惊人。社会工作的三大传统方法——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和社区社会工作依然是目前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流方法,但现在也出现了一些比较新的变化,比如外展社会工作的运用、机构社会工作的注重等等,最新的社会工作发展充分考虑到了社会本身的发展,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加入了一些比较新潮的观念和方法,例如大众文化与社会工作、环境保护与社会工作、大众传媒与社会工作、网络社会工作等等,这些新的社会变化的引入,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理论。(二)研究方法我们采用分层定比和典型抽样方法,共选取350份样本,发放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50份,其中有效问卷348份。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一)闸北区青少年服务对象生活状况调查对闸北区青少年服务对象的了解是做好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前提和保障。闸北区区情相对比较复杂,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失学、失业的青少年比例比较高,而且这个总体数字一直在变化过程之中。因此,有必要对闸北区失学、失业的青少年作一个深入的调查,以便及时全面地掌握他们的生活状况,从而更有效地开展对特定青少年的服务。1、主要特征(1)群体分化明显。当今社会分化越来越明显,这种分化同样也表现在闸北区青少年服务对象身上,他们不是一个同质群体,而更主要地是一个异质群体,比如在学历结构、年龄构成、性别构成、家庭状况等许多方面,青少年服务对象之间都存在有明显的差异。(2)受教育程度较高。接受调查的青少年服务对象学历结构相对尚可,具有大中专学历的占2%,接受教育水平较高可以使青少年更加容易接受专业社会工作的理念,更有助于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开展。此外,青少年服务对象继续学习的意愿也非常强烈,而且,学习目的比较明确,更加注重实际应用。(3)工作意愿比较强烈。青少年服务对象中3%的人曾经参加过工作,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此外,7%的青少年服务对象非常愿意参加工作,还有6%比较愿意参加工作。工作意愿的强烈意味着青少年服务对象自我发展和参与社会的意愿非常强烈。(4)家庭认可程度较高。青少年服务对象中1%的人认为家庭对自己影响很大或比较大。在承认家庭对自己的重要影响时,大部分青少年认为父母,尤其是父亲对自己的影响最大,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人生观、价值观等的形成上。(5)社区参与意识较强。尽管青少年对社区的影响力评价不高,但还是有4%的青少年很愿意或比较愿意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当然,如果社区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好,青少年参与积极性会更高,其中文娱活动和体育锻炼最为青少年服务对象所喜欢。(6)对社会工作较为认同。3%的青少年服务对象对青少年社会工作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此外,还有6%的青少年服务对象非常愿意和比较愿意做一名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志愿者。(7)社会评价较高。1%的青少年服务对象认为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形势很好和比较好,另外,还有7%的青少年服务对象非常看好和比较看好我国社会发展的前景。2、现存问题(1)人户分离现象严重。主要有三种:一是人在闸北,户不在闸北;二是户在闸北,人不在闸北;三是人户都在闸北,但户籍和居住地不在同一个街道。(2)非完整家庭现象突出。近28%左右的调查对象因为各种原因生活在残缺家庭之中,这个比例比较高,对于这样一些特殊家庭中的青少年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3)生活困难家庭比较多。调查对象中79%的家庭月均收入低于3000元,4%的家庭月均收入低于2000元,9%的家庭月均收入低于1000元。(4)社会资源整合较差。接受调查的大部分青少年对邻居、居委会、街道和社区认知和认同程度很低,不懂得充分整合这些社会资源。而且,交往圈子比较狭小,交往对象过于单一,主要局限于同学和朋友,这些都将极大地限制青少年的社会发展。(二)闸北区青少年社工工作现状分析1、主要特征(1)高度的专业认同感。闸北区青少年社工的专业认同感非常强烈,无论是社会招聘人员还是公安借调人员都是如此,71%的社工认为,社会工作非常重要,29%的人认为,社会工作比较重要,没有一个人认为社会工作不重要。(2)强烈的专业创新意识。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是一次全新的探索,在社会工作开展过程中,专业上的创新比比皆是,在既有的青少年社会工作理论基础之上,结合闸北区的特殊性,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创新,鉴于“三失”青少年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闸北区青少年社工站积极推行分级预警服务制度,将青少年服务对象按照危机严重程度依次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分别实行相应的管理;此外,结合本区单亲青少年的特征,社工又开展了单亲同质小组“单亲家庭自助小组”活动;另外,根据闸北区青少年服务对象的特征,青少年社工将团体康乐活动作为主打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3)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开展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关心和支持,在“对专业青少年社会工作影响最大的三个职能部门”的调查中,青少年社工普遍认为区政府是影响最大的部门,这说明区政府在青少年社会工作推进过程中做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工作。此外,团区委也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开展聘请了专业督导,并与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师资联系,研究总结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经验。另外,团区委还与区检察院签署了合作协议,积极推进罪错青少年的帮教工作。(4)社会资源的综合协调。为了更好地推进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团区委努力整合已有的三支队伍:“社区就业援助员”、“社区青少年辅导员”、“社区青少年工作者”,并将这三支队伍与专业青少年社会工作队伍有机地结合起来。此外,又与“红红姐姐工作室”和“热爱家园”等社会资源建立工作联系,共同推进服务青少年工作。在专业指导上,团区委还与上海市青年干部管理学院、长沙民政学院等高校联合建立社工实习基地。闸北区青少年社工站本身也积极建立了一支志愿者队伍,这些社会资源的综合协调大大推动了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进展。2、现存问题(1)社工队伍的双轨制建构。目前的闸北区青少年社工队伍主要由两块人员构成:第一块是社会招聘人员,第二块是公安借调人员。公安借调人员在人员编制、工资发放等方面与社会招聘人员完全不一样。(2)社工专业素养偏低。目前闸北区青少年社工队伍总体构成人员的社会工作专业素质不太高,其中绝大多数人之前并没有接触过社会工作,也很少有人接受过专门的社会工作训练。(3)评估激励措施缺乏科学性。对青少年社工的评估应该是绩效评估、专业评估,而不是岗位评估,更不是简单化的出勤评估。尽管目前出台了许多对青少年社工的评估激励措施,但是,这些措施普遍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和公平性,尤其缺乏专业性。这些欠缺同样也表现在对青少年社工的其它管理措施上。(4)社工站缺乏人财物权。目前的社工站是一个虚体,只是一个传声筒,没什么实际意义。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社工站没有相应的人财物权,这三权的缺乏直接导致了社工站的边缘化。(5)条块分割、缺乏竞争与协作。目前的青少年社工组织建构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和开放性,社工与社工之间、街道社工小组与街道社工小组之间、区社工站与区社工站之间分裂割据、各自为政,僵化性与封闭性较强,服务对象很难转接、社工人员很难流动,彼此之间缺乏足够的竞争性和必要的协作性。(6)多头管理、干预过多。从目前的组织建构上来看,闸北区青少年社工接受的是多方面、多层级的管理和指导,区社工站、市社团、专业督导、区政府、区预防办、团区委、街道办事处都可以对青少年社工发号施令,问题是这些号令彼此之间可能会冲突,这就让社工无所适从,接受调查的社工对此反响颇大。(7)社会资源整合乏力。青少年社会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协调支持,但是,目前青少年社会工作本身的运作机制尚未真正理清,而且,社会工作与政府的关系也没有完全理顺,再加上社工本身的专业水平限制以及我国社会力量发育的先天不足,这使社工很难将现有的社会资源真正整合起来。(8)社会认同程度偏低。社会工作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年轻的专业和职业,许多人甚至误认为青少年社工就是青保人员、就业援助员、低保申领员、街道干部、居委会干部等等,还有人认为青少年社工其实就是交通协管员之类不尴不尬的角色。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综合支持模式是闸北区司法社会工作试点的结晶,是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社会工作新模式,也是上海市司法社会工作指导思想“政府主导推动、社团自主运行、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在闸北区的实践结果。所谓综合支持模式主要强调政府与社会力量的综合协作,强调社会力量的综合参与,强调社会工作与多方力量的综合支持,强调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综合运用。在这个基本思路下,我们认为,应着力构建综合支持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新模式。(一)立足专业、创新品牌专业性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立足之本,也是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在青少年社会工作进一步的推进过程中,专业化建设应该在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专业研究、专业督导、专业培训、专业操作等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全面展开。创新意识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根本保障,中国有特殊的国情,闸北区有特殊的区情,在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决不能盲目照搬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社会工作经验,而应该以闸北区为根本,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品牌意识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旗帜,也是专业创新的必然结果,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应该有足够的智慧、信心和勇气,精心打造属于自己的专业品牌,以便更好地服务于青少年,引领上海乃至全国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二)塑造青少年综合服务品牌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在实践过程中已经有了许多探索和创新,比如团体康乐活动,以及单亲家庭自助互助小组,但是,这些活动还有些单一,过于注重小组社会工作方法。实际上,小组社会工作只是社会工作常用的三大方法之一,而且,目前社会工作发展的国际性趋势是综合运用多种专业方法,比如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以及外展社会工作、个案管理等等。因此,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精心打造的专业品牌不应该是单一的社会工作方法,而应该是综合性社会工作方法,也就是青少年综合服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全市其它区的青少年社会工作基本上都停留在单一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上,闸北区先行一步,可以对其它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起到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另外,综合服务的青少年社会工作也正好与综合支持的闸北区社会工作新模式相契合。(三)强化督导、拓展研究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专业推进过程中,专业、高效而又敬业的督导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对专业督导的进一步强化应该是下一步的工作重心所在。建议对督导实行竞聘制与合同制,通过竞争,选拔最适合的督导;通过合同,刺激督导最大限度地发挥专业指导作用。对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深度研究是发展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本源推动力,及时总结青少年社会工作推进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才能不断保持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健康发展。建议每半年或一年可以将青少年社会工作推进过程中所遇到的代表性问题,以课题的形式向相关专家招标,以便通过最好的专家获得最好的研究成果。(四)专家主导、一口上下在青少年社会工作推进过程中,政府部门、社团、专家等多重声音、多头管理一直是一个难解的症结,团区委应该进一步理顺政府、社团、专家、社工的内在关系,抓大放小,盘活全局。建议团区委将他们之间的关系定为:专家理论指导、政府资源协调、社工具体实践。在青少年社会工作推进中,要进一步强化专家的主导作用,在专业上树立专家的绝对权威,集体论证,专家决断。专业上的变通要通过专家一人之口,上传下达。(五)科学评估、有效激励科学的评估、有效的激励是青少年社会工作持续、高效推进的必需,也是充分调动青少年社工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建议团区委尽快委托专家制定专业的评估方法,对社工实行科学管理。另外,要采用多种方式对社工进行激励,打破唯文凭论工资的错误观念,加大奖励力度,根据社工工作绩效分别实行不同方式、不同层级的奖励。团区委最好能够募集专项基金,作为对青少年社工的长期激励。(六)权力下放、健全配备团区委应该给区青少年社工站更多的人财物的支配权力,进一步将区青少年社工站实体化,推动区社工站独立运转。同时,对街道社工点配备必需的办公活动经费,使每个社工增强自主性、激发创造性。团区委应该脱离对青少年社工具体的事务性指导,更对地给与政策和资金等宏观方面的支持和协调。(七)动态管理、有序竞争竞争是保持青少年社会工作活力和创造的有效手段,团区委应该进一步打破青少年社会工作僵化的用人制度和封闭的工作制度,鼓励青少年社工的区际流动,推动青少年社工的招聘与解聘,施行青少年事务的竞聘招标制度,引入其他社会团体和组织参与竞争,保持青少年社会工作持续的创新能力。(八)加大宣传、增强认同团区委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动员多种媒介、采用多种方式,加大对社会工作的宣传力度,以增强社会工作的知晓度,提升社会工作的认同感,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开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九)整合资源、全面推进青少年社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力量全面协调、共同推进。闸北团区委可以首先整合自己旗下的社会力量,如“青年就业援助员”、“社区青少年辅导员”、“社区青少年工作者”,以及其它社会团体和组织如“红红姐姐工作室”、“热爱家园”等;其次,整合检察院、劳动局、街道办事处、职业介绍所、社会保障中心等职能部门;再次,整合居委会、社区等社会组织;最后,整合高校专家、社会志愿者、企业等其它力量,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的社会基础。(十)多方交流、拓宽视野社会工作是一个很年轻的职业,也正因为年轻,所以发展很快,创新很多。团区委应该更多地走出去、请进来。多与市内、国内乃至国际青少年社会工作前沿人物交流,感受最前沿的青少年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同时,为青少年社工创造更多的学习、进修和参观机会,定期为青少年社工开办最新的青少年社会工作专题讲座和辅导,帮助青少年社工不断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增强专业实践能力。

社会工作相关论文5000字开头

谈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现实思考论文关键词: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对策 论文摘要:文章结合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现状,剖析了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进而从明确社会工作的职业领域、健全社会工作机构的管理体制、完善社会工作的法律制度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策略分析。 社会工作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所谓社会工作职业化,一般是指在满足人类特定需要基础上的社会工作活动被社会认定为是一种专门的职业领域并获得专业化发展的过程。社会工作和民政工作有着明显的不同:从服务理念看,民政工作代表党和政府依法行政,依法服务;社会工作则遵循“助人自助”平等”“尊重‘接纳”“案主自决”等专业伦理,更强调和服务对象地位的平等使服务对象能够自立自强。从服务方式看,现阶段的民政工作主要是救济型救助和服务型救助;而社会工作主要是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福利行政等专业方法进行服务型助人。从服务功能看,目前我国民政工作多侧重于救济性、保障性功能,而国际流行的社会工作更多侧重于福利性、服务性功能。 职业化的社会工作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目前,西方国家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在我国,社会工作起步较晚,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社会工作职业体系,职业化水平不高,面临着很多问题和挑战。如何破解这些问题、迎接挑战,需要政府机关、事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关注和努力。 一、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现实意义 社会工作职业化是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阶段。在现代社区管理的运行中,社会工作者起着策划、组织、协调、控制的重要作用。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工作的实践表明,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发展程度和社会工作者的能力、素质成正相关的关系。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区服务工作的效率,进而影响到一个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认识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有利于应对日益复杂化的社会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工业化与城市化速度加快,同时,也伴随着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如失业、贫困、青少年犯罪等问题,因此,运用专门的理论与方法为人们提供有效的服务成为迫切需要。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入社会工作后,由于制度结构中没有专门的社会工作机构,社会工作大部分活动是由政府行政体系(民政、劳动、教育等政府部门)和“准”行政体系(工会、妇联等群众团体)来承担。然而,这些行政型社会工作人员大都未接受过系统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学习,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体系,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仅凭热情的“粗放型”工作方式。不难发现,这种“粗放型”工作方式,面对需要专业性社会工作方法介入的心理疏导、矫正工作等问题难免束手无策,这就客观上向社会工作提出了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迫切要求。 (二)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社会管理 涵盖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在内的社会治理,无疑是现代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管理和服务都由政府直接来提供,并不意味着政府是这些管理和服务的唯一主体,政府的职能和功能事实上是有限的。对于社会管理创新来说,“政社分开”是前提,分工合作与共同治理是结果,而关键则在于政府社会职能的转变和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成熟。没有政府职能的转变,就不可能建立起“政社分开”的体制。同时,离开了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发展,政府职能的转变则失去了可以托付的对象和载体。政府从包揽的或不该直接从事的社会服务职能及部分社会管理事务剥离出去以后需要各类社会公共组织来承接,而这些组织的主体则是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工作机构。不难看出,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可以加快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把微观社会管理交给社会工作机构承接,以改善政府管理模式,使政府专注于对社会发展的宏观调控。

总之,社区工作日新月异,年年都有新变化,社区工作者的整体素质、综合能力也要年年有新提高,只有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社区和现代社区工作者。例文二:如何当好一名称职的社区工作者我幸运地成为了一名社区专职工作者,两个月的工作“体验”,如何去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工作环境的转变,使我对做好社区专职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有了几点想法。一、做好这份工作要善于“打交道”。与人打交道、沟通,首先要敢说。把我们自己推销出去,通过我们的自我推销让党员、基层党组织来认识、了解我们以及我们的工作,知道我们是做什么的,我们能为他们提供哪些服务。其次要能说。要会“拉家常”,如果两、三句话就没词了,不可能与党员、党组织负责人打成一片。再次要会说。有人说“社区专职工作者”是复合型人才,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但同时我们还要因人而异展开话题。像居民区的党员大多谈的是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我们可以从生活细节处着手;老党员对国内外形势比较关注,就可以从时政新闻着手;而在“两新”组织中的党员,对与他们职业有关的话题比较感兴趣,我们就可以从他们的职业开始切入;基层的党建工作主要抓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工作,而党组织负责人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与兴趣爱好,侧面了解一些他们的兴趣爱好,再沟通时,就有了沟通的桥梁。二、做好这份工作要善于“抓信息”。许多信息稍纵即逝,像我们每个人走的路,过了就过了,但我们的工作要求我们掌握大量的信息,我们就要善于发现对我们有用的信息,并及时掌握、消化。不仅掌握交流对象的需求信息,并且关注他透露的其他信息。尤其是在党建工作中的一些好的思路,就像一句名言说的“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互换,一人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想法,我有一种想法,我们互换,一人就有两种想法。”不同的思路通过我们的总结归纳,传递给各个基层党组织。就拿主题实践活动来说,有几个两新组织党组织表示他们无从下手,我们就把其他两新组织党组织或者居民区的设计的主题实践活动介绍给他们,并和他们一起讨论、设计,结合各自企业的实际设计出适合自身特点的主题实践活动。还有像基层党组织中的一些闪光点、典型事例,党建工作中遇到的疑点、难点,尤其是群众关注的问题,我们要及时发现、掌握并反馈给街道党工委、街道综合党委。这些信息可能基层党组织的负责人没特别注意到,我们就要不停的与他们交流,在不断的交流中发现亮点,有时甚至能发现新的契机。三、在贯彻、落实各项工作时要体现“开创性”。党建工作要秉承优良传统,但在新的历史背景下,还要善于开拓创新。社会形态的调整使许多“单位人”转变为了“社会人”,而我们要思考如何把这些“社会人”通过我们的努力转变为“组织人”。社区专职工作就是为了适应党建工作领域不断拓展和延伸的新情况,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全覆盖、凝聚力、组织化”应运而生的。我们要有新的思路,创新的意识,用创新的方式方法来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使新时期的党建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正因为如此,我认识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一点也不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要不断的提升自己,不仅进一步拓宽自己的眼界以提高工作能力,更要发挥好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我们的党建工作。在新的形势下从事社区基层党群工作,不仅仅是一项职业,更是光荣而崇高的事业。我用一句话作为我的结束语:“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旋律,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创新;我们的时代就是在改革中前进,我们的事业也将在创新中发展。”例文三:如何当好社区工作者社区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而出现的城区居民自治组织。做好社区工作,对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推进基层民主建设,调动广大市民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培养一批优秀的社区工作者是当务之急。结合工作实践,我就社区工作者应具备什么素质,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社区工作者谈几点粗浅看法。社区处于社会的最基层,社区工作者每天接触、打交道的都是居民群众,工作具体而又繁杂。在这样的环境里,一个社区工作者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素质和协调各方关系的能力。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社区工作者应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素质。社区工作者是党和政府与广大市民群众联系、沟通的纽带和桥梁。一方面,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社区工作者宣传到群众中去,并组织群众加以贯彻和落实;另一方面,广大居民群众对党和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也要靠社区工作者及时地反馈和报告,这就从政治上对社区工作者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即必须具有政治敏锐性,熟知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我认为,一名优秀的社区工作者首先要政治上合格。从近年来我区各街道聘任社区主任、副主任的情况看,总体上是好的,但用高标准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需要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培训,否则,社区工作低水平循环的局面难以改观。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主要应学些什么知识呢?一是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国家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和举措、现状和前景应有基本了解。二是要学习国家、省、市关于社区工作的有关文件和规定,深刻理解社区的性质、职能和作用,对自己做的每一份工作,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从而不断提高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三是要学习基本的法律常识,尤其是《宪法》、《民法》和《行政法》的有关内容,以利于及时调解居民纠纷,化解社会矛盾,最大限度地降低因深化改革带来的社会震荡和摩擦,维护社会大局的稳定,为地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社区工作者应具备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社区工作千头万绪,琐碎繁杂。所谓头绪多,是由于社区处在最基层,区委、区政府及街道办事处布置的每一项工作都要靠社区干部来落实;所谓繁杂,是由于社区工作面向广大市民群众,吃喝拉撒睡,政治、经济、文化娱乐,工作范围广泛,什么事都要管,什么问题都可能碰到。社区工作既劳累又麻烦,加上条件差,待遇低,可谓是苦差事。在这种情况下,一名社区工作者要做好工作,就必须具备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必须正确对待个人利益的问题。

社会学概论论文5000字开头

论文的结构和写法论文应该有三个部分:导论部分,论文主体部分,结语部分。导论部分:应该交待明白:你打算论述的对象是什么(比如,《XX》的孤独意识),研究这个题目的价值或意义是什么,别人在这个题目上已经发表了什么样的见解(做一个简单的文献综述,别人是怎么分析《XX》的孤独意识的,要有注释),你打算从哪个角度论述这个题目(你这篇论文的学术贡献是什么,你对这个题目的看法与别人怎样不同,你的看法或者你的角度新在哪里)。论文主体部分:这个部分可以进一步分为两个、三个或四个小节,每个小节可以有个小标题。各个小节是从不同角度或者不同层次上阐述你对这个题目的看法。你的看法,应该是通过分析作品文本得出来的。所以,在阐述你的看法时,要引用文本。或者直接引用作品文字,或者复述作品内容(如果需要引用的文字太多或者涉及的是对整体情节的分析,那么,要用自己的话把作品的内容浓缩提炼以后加以复述引用)。总之,不能只讲自己的看法,自己的看法必须有文本证据。也就是说,要有论有据。你的论据(引用作品文字或复述作品内容)应该有注释。结语部分:把你在论文主体部分的分析加以总结,说明你在这篇论文中已经阐明了你想阐明的问题。段落的写法:一个段落只表达一个观点。在段落一开始,先用一个句子概括这个段落要表达的观点(这个句子称作主题句)。接下去是这个段落的主体部分:分析作品,引用作品中的材料来证明你的观点。在这个段落的末尾,把你的分析加以总结,从中自然地引伸出你在这个段落要表达的观点。 从结构上看:一个段落如同一篇论文的缩影。一篇论文就像一个段落的放大。关于怎样写论文,可以参考:《中文学科论文写作训练》,北大出版社。------------------------------------------------------------------社会学论文写作指导(摘译自“A Guide to Writing Sociology Papers”, the sociology writing group,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1994) 第一章:开始写一篇好的社会学文章由提出一个好的社会学问题开始。选择一个主题仅仅是准备论文的开始,你必须把你论文的主题以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提一个好的问题会使你写作的其他部分变得容易,也可以帮助你提交好的论文。如果作业不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的,你必须自己提出问题。与社会学论文有关的问题有以下三个特点:1、体现出社会学特有的视角;2、问题的提法和形式考究;3、问题的提法应该能导致有逻辑的、结构合理的答案。(反面例子:有无穷答案的问题:领导们所采用的角色有哪些?;或太空洞的问题:为什么人们不理性?)什么是社会学?搞不明白什么是社会学和社会学家是做什么的,这是学生在写社会学论文是感到困难的主要原因。提出好的社会学问题取决于理解什么是社会学。社会学是对人类社会行动的研究。(韦伯)它的主要见解是,人类的行为是由人们之间的互动所型塑的(shaped)。换句话说,一个人是谁,他或她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是受到这个人所处的群体的影响的。社会学家研究个体如何受到他们的社会群体——从家庭到国家的型塑,同时,这些群体又是如何被组成该群体的个体所创造和维持的。(建构主义)社会学的另一个洞见,互动是以模式化的方式发生的,即使互动所涉及的人时空相隔、相去甚远。例如,在不同历史时期或不同地理区域的社会都会找到办法去形成规则、教育孩子价值信念,以及组织他们成员福利必须的商品的生产。社会学家试图去理解这些过程中的一致性——这些社会的异同遵循可预见的模式的方式。社会学想象力(C Wright Mills, 1959)运用社会学想象力意味着认识到个人、私人经历和广阔的社会之间的联系。米尔斯称个人层面的事件为“传记”(biography),而使用“历史”(history)这个词来指大的社会尺度的模式和关系。(有意思的是,往往是社会学家来关注米尔斯所说的“历史”,而历史学家来关注他所说的“传记”)社会学的关注点和方法两种研究逻辑:演绎的逻辑:问问题;使用已有理论做回答(假设);收集和分析数据来决定假设是否准确。归纳的逻辑:问问题;收集数据;使用数据来发展对假设。这两者的主要区别是,数据收集起来是为了检验假设还是产生假设。一些学生对于这些同时被接受的含有截然不同的理论发现的视角感到困惑,有认知上的困扰。实际上,这正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能同时向一个人灌输不只一种的视角。社会学是宽泛且多元的。视角、方法、风格都有不同。但是,社会学视角本质上应该是将个体看作是社会群体的成员,他们之间存在互动。形成问题没有秘诀,只有一些建议和小技巧:谨记社会学想象力的“历史”部分:回避彻底的个人或心理问题,那些仅仅关于一个人头脑中发生的事件的问题。例如,问犯罪是更多地由侵犯动机还是贪婪导致,这更像一个心理学问题而不是社会学问题(也很重要和有意义,但不是社会学关注的点)。一个有社会学想象力的问题可能是:社会生活的什么方面——比如说种族、阶级或性别——影响人们将侵犯或贪婪用社会接受或不接受的方式表现出来。切记社会学想象力的“传记”部分:避免完全将人排斥在外的经济问题。例如,问每年由于犯罪有多少收入损失就比问哪些种类的犯罪主要针对富人更不像一个社会学的问题。下面五个建议不仅针对社会学,而是针对所有学科的问题:问一个不能简单用“是”或“否”来回答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是死胡同,没有什么值得考察和讨论的。比如,“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婚姻稳定性吗?”;以及“出生时由于失语症而导致严重语言障碍的孩子能和其他孩子一样社会化并参与社会生活吗?”。改进的方法之一是,加上“在何种程度上”这一词组,比如“在什么程度上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婚姻稳定性?”,另一个解决方案是重新提问,例如,“对于小学而言什么样的方法能最有效地促使那些出生时由于失语症而导致严重语言障碍的孩子正常地社会化?”问不只有一种合理答案的问题:论文的目的是显示为什么你的答案优于其他答案。你必须辩论说你的答案比其他备选答案正确和令人信服。“根据M·米德的理论,代沟是如何形成的?”只有一种正确答案,没有什么可以辩论的。改进这个问题的一个方法是将米德的理论用于某些特定的组织,比如说“运用米德的理论,你如何理解现阶段我们国家农村社会中的代沟现象?”。在你开始研究之前,确定对于你的问题的不同答案。你能想象认真反对你的人吗?如果没有,你需要重新建构你的问题。如果题目未定,问一个关于两个或更多概念间关系的问题:(例外:读后感、故事、叙述等)两个概念(偏差行为与社会化)在经验上相关吗?比如,偏差者的社会化过程和非偏差者不同吗?两个概念(偏差行为与声望)是负相关吗?也就是说,具有高社会声望的人是不是比那些低社会声望的人更少介入偏差行为?如果不是老师指定的,最好不要问只有一个概念的问题,比如,“什么是偏差行为?”确信你能够收集到你所需要的资料:比如,“偏差行为是不是一直存在?”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而且对社会学理论有很大的意义,但是关于史前社会有没有偏差行为很难找到资料。确保你的问题能够在允许的范围内完成:一个是要问“中等程度的”问题,避免太宏观或太琐碎的问题;另一个是开始研究前和老师商量。总之,在这一节,我们强调一篇好的论文不应该只是有关什么方面,比如精神健康、种族、社会性别或职业。例展开讨论:逻辑和结构写作中的逻辑指的是论文的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结构关注的是论文的不同部分如何互相衔接。句子是论文的“树”,逻辑和结构则是“森林”。逻辑要求一篇好的论文不仅仅只有论点,比如说,“这个陈述是正确的因为我说它是它就是”(马列课的问题)。对问题的回答,也就是你的主题,应该由证据和推理来支撑。实现这一点的一个办法就是把你的读者想象成无知的和多疑的。多想想,一个无知的读者对你所说的东西有哪些会不理解,你要如何去向他解释你的观点。想想一个喜欢怀疑的人对你的论点会持有什么样的疑惑,你又要怎样去说服他,就像辩论赛一样。结构要求一篇好的文章不仅是每一句话写得好,有意义,而是所有的句子都应该有系统地连接在一起,段与段之间有机衔接,针对一个主题展开。不论你是一句句写,还是先想好结构再开始写,提交论文之前你应该在头脑中考虑你论文的结构。也就是说,你应该能用一两句话来概括你论文的主要观点,以及你如何来展开你的观点。试想你的室友或同学会问你,“你的论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读者为什么要相信你的话?”如果你不能回答这些问题,意味着你需要继续修改你的论文。提出问题后接下来的步骤应该是建构一个有逻辑的辩护——为什么你的答案比他人的要好?这种辩护要求你有足够的证据来支撑你的主题。这些证据应该围绕主题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这里很容易出问题,很多同学列举了很多有意思的例子或证据,但结论似乎和这些关系不大。所以你应该思考如下三个问题:“我的主题是什么?这个主题有没有贯穿整篇文章?我是否有足够的证据来支撑我的主题?”最后,文章的结构应该反映主题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是作者的任务,而不是读者的任务。所以论文的开头(introduction)、转换和结论是必需的。开头应该陈述要回答的问题,确定回答该问题的计划。随着文章的展开,开头引导读者文章写到哪里了将要写到哪里。转换(transition)显示句子、段落和部分如何有机地衔接在一起,“另外,而且,同时等”“前面我们讨论了,下面我们要讨论……”头脑中的联系应该显示给读者。结论应该提醒读者文章写到哪里了,为什么你认为你的文章展示了你的主题。尽量不要重复某些特定的句子来总结全文。这里也是表示你更多思考的合适地方,可以回答“那又怎么样?”的问题,但是不应该在结论部分提出新的论据。逻辑和结构的两种形式“三段论”文式:这种格式一般有一个主要观点(回答一个问题)和三个支撑“点”。(三并不是固定的,只是常见形式而已)例如,“过去一百年,美国的教育机会使得美国社会结构向更多的向上流动发展”论据一:现在比一百年前,教育成就更紧密地与高等级工作联系在一起论据二:相对于以往决定个人地位的因素而言,教育对社会的所有成员而言更为平等论据三:与一百年前比,现在的教育内容与工作技能联系得更紧。每个论据一般至少需要一个段落以上来进行论证,对于这些论据的讨论针对为什么你的这个论据是正确的,提供证据和推理,还要解释这一点和总的主题之间的逻辑联系。(此形式修改后可适用于实地调查论文)“期刊”文式:学术期刊的常见形式。不同于新闻式样或杂志文章。这种格式遵循“假设检验”的研究逻辑,作者通过系统研究正式检验一个特定的假设。一般结构如下:开头(包括文献回顾和假设陈述),方法,结果和讨论第二章 文本分析可能你的作业要你分析一本书或某本书中的一部分,比如,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或者戈夫曼的“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文本”分析,因为文本本身,也就是作者所写的内容,是你的数据。你的论文是关于文本本身的,而不是关于文本的主题的。针对文本提问:在文本分析中,文本不仅是你的数据而且还是你提问的来源。也就是说,你的问题应该从作者的观点中来。下面是文本分析中的三个主要部分:1、总结。作者说了些什么?这是文本分析的基本问题。它考虑作者的主要观点。一般说来,大多数人对作者所说的内容都会有同感。但有时要求不仅止于此,例如,迪尔凯姆的自杀论不仅仅是关于宗教教派和自杀的关系,而且还涉及社会结构如何帮助解释那些通常被认为是最私人的个体行为,夺去个人的生命。作者在文中如何处理某一个重要的社会学概念或者主题?有时文章不要你面面俱到,而是要求你深入分析文章的某一个方面。2、分析。分析则不仅仅止于作者所说的内容。它意味着针对关系: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文本中概念之间的关系,所分析的文本和其他文本中涉及概念间的关系。作者使用了哪些手法来说服读者他是正确的?(逻辑推理、逸事、权威性、控制研究、语言技巧等)3、评估:评估是个人意见。涉及以下问题:文本的论述是否清晰?作者是否做出了有效的假定?辩识和评估作者的假定是社会理论课的两大基本技巧。作者必然要对社会运行的方式做出一些假定。该文章的证据是否充分?可以问这样一个问题:“即使证据是真实的,该证据能必然导致作者的结论吗?”这些结论和启示是否和其他学者的结论一致?文章的写作技巧是否娴熟?(更进一步,结合现实,阐发)谢立中,2003,“现代性的问题及处方:涂尔干主义的历史效果”,《社会学研究》第5期第三章 图书馆研究一篇图书馆研究论文要求你按两种方式使用图书馆。首先,如果你的研究问题没有指定,你应该使用图书馆资料来进一步确定你的研究问题;其次,你要收集资料用以支撑你的主题(thesis)。去图书馆之前:选择一个主题(topic)去图书馆之前你对要研究的主题往往并不了解,如何来问一个好的问题呢?首先,你必须选择一个宽泛的领域——一个与你所学课程有关且你感兴趣的主题。选择一个主题的方法是浏览你的教学大纲和课程阅读材料。确保你阅读了所有的教学大纲,因为有些暂时未讨论的问题也许正是值得你研究的。其次,在去图书馆之前,先自己想出一些可能的答案。记住,在主题选择中依然要保持自己的社会学视角。一旦你缩小了主题开始形成问题,并且你已经制订好了详尽的时间表,你就可以去图书馆了。使用图书馆做文献回顾社会学的文献回顾包括搞清楚目前你感兴趣的问题是不是已经有学术研究发表、这些问题是如何表述的、他们给出了什么答案。回顾文献对你有两方面好处:其一,可以帮助你确定问题(微调)。其二,回顾文献可以帮助你辩识你将要用的有关书籍和文章。记录信息目录卡是你收集两类信息的有效工具:参考书目以及你所借用的思想来源。每收集到一本书或资料,就做一个目录卡,按如下顺序记录如下内容:作者:所有作者(英文的,姓在前)标题:文章、章节或书出版信息:杂志:杂志全称、出版日、卷数、包括的页码书:出版城市、出版商、出版日期作用:方便查找,节约时间,做参考书目(字母顺序)文摘卡:做文摘卡的目的有两个:当你思考一个主题的时候帮助你记忆;把数据搞成可用的形式。抄写卡片是帮助记忆的有效办法,这样当你要对自己所提出的问题给出自己的答案时,你可以很好地使用这些资料。记录卡还可以帮助你避免重复和抄袭现象。重复(parroting)指毫不思考地机械重复资料。抄袭——每一张卡片只记录一篇文章或书的内容。你可以直接从原文中引用,也可以概括。所谓概括(paraphrase)是指用自己的话来总结。记住记录的时候要写下这些话的页码,以后你会需要。记录时注意两类信息:一是与你的研究问题相关的主要概念;二是任何有意思的细节。有意思是指你个人觉得有意思——阅读时你印象深刻的与你的研究或个人经历有关的内容。在卡片的上端用自己的话写下主题(subject)。尽力用简洁准确的概括。这些主题是你后面对资料分组、分类的依据。这些类别将是你论文框架的基础。每张卡的下面写上资料的来源。这里可以很简单,因为你已经做了目录卡。但是页码一定要写下。你应该记录些什么内容呢?类似于文本分析时所做的工作,你应该记录你所看的书或文章的关键问题:作者要讨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作者认为这个问题在学术上或对整个社会有意义?、他使用了什么方法?、他引用了其他人的一些什么重要观点?、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他用了什么依据来支撑他自己的答案?当你做记录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并不能找到你要研究的问题的答案。我们这里要做的并不是发现真相,而是考察与我们所提问题相关的一些议题(issues)、所给出的答案、该领域研究者的主要争论点。最终你要用这些记录资料来解释为什么你认为某一种答案比其他的更为令人信服。刚开始你会发现自己做了很多笔记,因为这个领域对你来说是全新的。然而,随着你阅读的深入,你关注的问题会逐渐细化(narrow)。同时你头脑中的主题(thesis)会更加清晰,你会有意识地选择后面的阅读材料。当材料变得熟悉的时候,你每次阅读做的笔记就少了。这种调整和精细化的过程几乎是自然发生的。例:自杀与知识的关系“自杀伴随知识增长而增长”但是并不是由知识引起的,他们都是信仰缺失的结果组织信息一旦做完了记录,按任何顺序重读他们。这时你应该能够很清楚地陈述你的主题(thesis)。带着这个主题,根据卡片上端的题目,把你的卡片分成不同的堆。这种分法不一定十分准确或清晰,但你可以把一些主要的观点区分开来,形成你论文大纲的基础。主题匹配和论文大纲(outline)决定每一堆卡片的主要观点,把这些观点列入你的大纲。利用卡片里的信息来阐述这个观点。你会发现有些卡片和你的最终主题没有什么关系。如果是这样,把他们扔开。如果包含这些无关信息,即使你花了很多力气才得到这些资料,也会分散读者的注意力,弱化你的论述,破坏行文的整体性。从读者的角度来考虑安排你的观点和顺序等,考虑如何才能令人信服。但是切记:卡片只是帮助你,而不能代替你的思考和写作!!!问合适的问题1、用新的方式来看待你日常生活中的互动(家庭、朋友、同学、同事等)。这些目标是,描述那些你常常视而不见的日常互动中的模式和过程,并用社会学想象力来把这些个人模式和过程和特定的课程概念联系在一起。比如说,这种任务往往要求你和同学谈谈他们和朋友的关系,观察你宿舍中、家庭里人们如何处理奇怪的行为或者观察个体如何希望在他人面前建立某种形象。2、到你老师选择的某些地方,考察与你们课程有关的一些特定的社会行为,探讨人们如何进行惯例行为以及如何做决定。收集资料搞清楚作业要求提前做计划观察:尽管你对自己要观察的场景很熟悉和了解,把你的预设甚至知识放在一边是十分关键的,这样你才能获得新的认识。采用一种无知的外来者的姿态,这样你才能对那些你习以为常的事件和经验有新的认识。也就是说,不要提前告诉自己你要得出什么结论,或者你要如何来利用你所收集到的资料。对细节保持关注,仅可能多地收集有价值的信息。当观察的时候,不要假定你知道哪些事件或互动最重要。注意周围发生的所有事情。注意环境,出现的人,事件发生的时间等。最重要的是,要尽力从参与者的眼睛来看待这些事情。访谈的时候:1、不要说太多的话。仔细倾听。2、回避引导性问题,不要界定被访者的回答,不要问“是”、“否”问题。3、不要问某事为什么发生,而代之以某事如何发生。为什么的问题有时会使被访产生保护自己的感觉,要对自己的行为或生活方式合理化。同时,怎么的问题对于特定事件更确定,当你要阐述该场景中所发生的事情的时候可以给你提供很具体的例子。4、不要问太多问题。如果你做访谈不多,你可能格外注意到沉默,但是被访者停顿的时候不要急于下评论、澄清或是问进一步的问题。让他有时间思考并把答案讲完。5、鼓励被访者讲确定的细节:这事还牵涉到谁?、发生了什么?、什么时候发生的?记住,这种探询要温和(比如说“能告诉我更多一点吗?”)。6、放松,让你对于这个问题的自然好奇心引导你行动,并且倾听。记录数据 仅可能全面准确地进行记录,观察的时候记录,访谈可以录音,但不能勉强。如果不能当时记,应该在第一时间回忆,可借助速记的方式。千万不要随意编辑被访的话,也不要有意使记录显得更合乎逻辑。如果是录音,要转记成文字,或者多听多熟悉,你个人的感受、观察非常重要,要使你的数据个性化、特定化。这些资料可能会作为附件加在你文章的后面。记住要做好记录或给录音带编码,使自己日后可以辨认。实地观察记录范例1、 问:你觉不觉得很多人在车上都神思恍惚?(太倾向性)2、 很多司机来来往往,他们似乎很忙,有很多事。老师问:他们的什么表现使你认为他们很忙或有事?3、 问:他认为搭车时有什么特别值得注意的事情?逃票!!!访谈记录范例(简单记,但不能再作为原话引用)第五章 定量研究大多遵循演绎的研究逻辑,也就是,研究者从理论或以前的研究出发,对所研究的问题有一定的答案。然后,发展一个或多个假设来预测结果。也有些研究是归纳的逻辑,也就是,研究者对于答案不确定,但对于要发现什么有些想法,这样去探讨某个特定的问题。这里的目的是描述而不是预测。但不论如何,所收集到的数据是数值型的。文章一般包括:1、开头:在有关理论和文献回顾之后,你要探讨什么社会学问题?如果有,你的假设是什么?2、方法:你回答问题所使用的方法是什么?如何选择样本?用了什么测量手段?采用什么程序?3、结果:发现了什么规律或模型?4、讨论:你的数据意味着什么?他们与理论和以前的研究有什么关系?这个数据支持还是否定你的假设?其他部分还包括标题、摘要、参考书目以及附件写开头文献回顾 从你的问题得出的理论开始,对该理论或这些理论进行总结,阐述它的主要观点或者关注其中的你要检验的一两个方面。其次,讨论相关研究,用几句话总结他们的理论视角、主要假设、操作定义(测量)以及结论。按时间顺序排列往往是很好的。这些研究如何结合?他们形成了某种模式吗?他们有一致性吗?他们是否遗漏了重要变量?他们建议深入研究的方向是什么?陈述问题(problem)选择问题(question) 陈述问题揭示你回顾文献后发现的差距或矛盾。它的目的是指出需要改进的理论不一致性、方法论问题和/或下一步研究所应该采取的必然步骤。例如,你可能会想对一个没有充分检验的理论进行一个不同的解释;对两个有争论的理论进行检验;把理论拓展到新的总体或领域;使用一个不同的操作定义来界定一个概念;修正以前研究中的方法论错误;使用不同的方法或设计;增加一些变量等。除非你的作业准许你仅仅是复制一个研究,否则你必须要解释你的研究和以前的研究有什么不同,你的研究将怎么样拓展他们的发现,以及你的研究的贡献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就会产生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例如,教育总是和职业成就相关吗?这些问题还可以细化并被发展成为假设,比如,如果种族不变,教育水平增加与职业成就提高有关。陈述假设 定量研究论文的假设相当于图书馆研究论文的主题。它是对你希望发现关系的变量之间关系的正式陈述。假设的陈述应该清晰,要么被验证要么被否定。它应该把关系类型(因果关系或相关关系)以及关系方向(正相关或负相关)表达清楚。形成方法和分析计划方法主要有:档案资料(已有的数据,比如普查资料、民意调查,一般以结婚率、死亡率等形式表现)、结构观察(比如在小组讨论中计算男性和女性做支持性陈述的次数等)、实验(一般有实验组和控制组,实地实验——你可以检验商场中人们是更愿意帮助一个衣着体面的人还是一个衣衫褴褛的人)和调查(问卷和访谈,调查的逻辑是人为地复制实验的方法。尽管不能有同样程度的控制,但是通过比较不同的组可以做到这一点。一般以个体的自然属性为自变量,看不同组之间在反应变量上的差异。)相关问题:1、你抽样的总体是什么?你如何抽样?如果你是做结构观察,你选择什么地方做?介入过程会不会有什么问题?你要多少被访?多少观察? 2、你用什么测量?你如何操作化你的变量?你的问卷要多长时间回答?你使用开放式还是封闭式问题?当建构自己的问题时,尽力回避以下问题:1、避免使用模糊的词汇或俗语 (例如约会)2、避免使用双重问题,比如你认为外表和/或态度一致性在约会模式中是很重要的吗? 3、不要问有偏见的问题。问“你曾经约会过吗?”个体有压力,问“最近一年你有约会过吗?”更好。其他要考虑的问题:1、如果不是特别需要,不要问被访的姓名 2、提供足够的答题指导 3、给问题编号 4、注意问题的顺序 5、表示对被访的尊重。3、收集数据的时间是多长 4、你如何将数据转化成可分析的形式?(数据转换) 5、你将如何分析数据?(统计)写其他部分方法 描述样本:确定研究的总体。详细讨论你将如何从总体中抽样。描述样本的一些相关资料描述测量方法:如果你做的是二次分析,介绍资料来源以及他们的测量方法。如果你做的是结构观察,描述行为、人的类型、场景等。如果你做调查或访谈,介绍你问题的形式、是自己设计的还是借用的。描述程序:确认你所使用的方法。描述何时、何地、在什么环境下做的研究。如果实地作研究,这点尤其重要。 不论如何,仅可能详尽地介绍你的方法程序,以便其他学者做重复研究。结果 (统计数据、图表等)讨论 在讨论部分你要把你的结果与你的假设联系起来。你的数据支撑你的假设吗?……标题摘要 100-200字,参考书目 (只包括你文中实际引用了的文章)附件

对城市运行的认识是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管理科学向深入发展的新趋势,也与科学发展观有密切的关系。城市运行是一个目前还算城市管理领域很前沿的一个话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加强城市运行管理科学发展观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的科学总结,是站在新的起点,从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城市运行管理对于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城市化进程具有十分重大而且深远的意义。加强城市运行管理不仅是在城市管理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走在城市化进程十字路口的中国城市的必然选择。一、重新发现城市运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成为当今中国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种种原因,城市化一度被异化为上工程建设项目、修大楼大桥、建大广场大马路这些最具“显示度”的、以钢筋水泥消耗量为重要指标的外延式城市发展之路。即使是对城市管理的科学研究,也多集中在城市规划及建设领域,而较少对城市运行问题的研究。城市管理中重规划建设、轻运行管理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出现城市管理中本末倒置、信息不对称、不及时、管理粗放后置、条块分割、职能交叉等等问题,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城市病”。城市发展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建更多的高楼大厦、广场桥梁,堆砌更多的钢筋水泥。城市发展最终还是为了通过更高效的城市运行更好的服务市民。随着城市运行工作逐步走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城市管理中长期所诟病的“重规划建设、轻运行管理”正在开始得到改善。北京2008年奥运会进一步将“城市运行”这个被长期冷落的词汇带到了前台。北京市政府组织编制了全国第一个《3C城市运行纲要》,并根据纲要、依托信息通讯技术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城市运行系统信息平台。这也是国际奥委会第一次对奥运会主办城市明确提出了建立城市运行中心的要求。北京市“2008”环境建设指挥部办公室还依托城市运行系统,于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编制发布了《奥运会对应期城市运行主要指标分析报告》,引起城市管理实践者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二、重新审视城市管理要更好理解城市运行,有必要对我们所熟知的城市管理做进一步的审视。城市管理是指以城市这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为对象,以城市基本信息流为基础,运用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一系列机制,采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等手段,通过政府、市场与社会的互动,围绕城市运行和发展进行的决策引导、规范协调、服务和经营行为。广义的城市管理是指对城市一切活动进行管理,包括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和市政的管理。狭义的城市管理通常就是指市政管理,即与城市规划、建设及运行相关联的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复杂性科学视野下的城市管理三维结构》一文从知识、时间、逻辑三个维度对城市管理进行了分析,指出城市管理是以服务于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为目标,贯穿城市规划、建设和运行全过程的管理活动。从专业和行业维度上,城市管理包含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交通、园林、环保等多个行业的管理,同时也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地理科学等多个专业学科的知识应用。从时间维度上,城市管理包括前期规划管理、中期建设管理与后期运行管理三个部分,即城市管理者所熟知的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及城市运行管理三段论。而且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者之间绝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三个阶段之间不仅存在互动反馈机制,而且处在不停的动态变化之中,正是这三者之间的互动推动了城市发展。三、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与城市运行城市规划是以发展眼光、科学论证、专家决策为前提,对城市经济结构、空间结构、社会结构发展进行规划,具有指导和规范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是城市综合管理的前期工作,是城市管理的龙头。城市的复杂巨系统特性决定了城市规划是随城市运行与发展状况长期调整、不断修订,持续改进和完善的复杂的连续决策过程。城市建设是以规划为依据,通过建设工程对城市人居环境进行改造,是为管理城市创造良好条件的基础性、阶段性工作,是过程性和周期性比较明显的一种特殊经济工作。城市运行就是指与维持城市正常运作相关的各项事宜,主要包括对城市公共设施及其所承载服务的管理。城市规划和建设最终还是为了服务城市运行,服务市民。城市设施在规划、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后方能发挥功能,提供服务,真正为市民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保障市民正常生活。如果说城市规划是一种专业设计及地方立法行为,城市建设是一种以质量竞争、价格竞争、技术竞争为主要手段的市场经济行为,城市运行则是政府、市场与社会围绕城市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提供、各要素共同作用于城市而产生的所有动态过程。城市中就每个具体建设项目而言,从规划到建设完工移交运行管理部门,其时间周期是有限的,管理对象和范围也相对明确和具体。而运行管理从时间上相对较长(古建筑保护甚至上千年);管理对象和范围也更加复杂,如水电气热及通讯的保障、城市交通的通达、环境卫生的保障、园林绿化与夜景照明、防灾防火防盗等无不是一个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再加上生活于城市建筑、设施之中的市民和社会组织,使得城市运行更加的复杂。城市管理的内涵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也将经历着以城市规划建设为主到以城市运行为主的转变。当城市化进入起步阶段的时候,城市管理的主要矛盾是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问题,城市管理的内涵也就是城市规划与建设,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城市化的象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重规划建设、轻运行管理的弊病也会日渐明显,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城市病”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城市运行管理问题逐步被提出而且得到重视,做好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与城市运行的全过程管理是处在城市化转型期城市的重要命题。经过长期的城市成长期的积累、发展和演化,如同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在完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后,城市运行就成为了城市管理的主体内容。四、城市运行的复杂性现代城市作为区域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和信息中心,是劳动力、资本、各类经济、生活基础设施高度聚集,人流、资金流、物资流、能量流和信息流高度交汇。现代城市的复杂性决定了城市运行的复杂性。从参与角色上,城市运行的参与主体包括政府、企业和社会;从运行层次上,城市运行包括市级、区级、街道、社区、网格等多个层次;从专业维度上,城市运行管理包括市政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交通管理、废弃物管理、市容景观管理、生态环境管理等众多子系统,而每个子系统又包含许多子系统,整个系统呈现出多维度、多结构、多层次、多要素间关联关系高度繁杂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城市运行的复杂巨系统特性使得传统的分解、叠加方法在城市运行与管理中失效。城市的日益繁复与发展推动了城市运行管理的专业化分工,由专业的城市运行管理部门来对城市运行各个专业子系统进行科学的管理。而随着城市系统的日趋复杂,现代城市运行及其管理日益表现出相互交错渗透、非匀质、非线形、非定常性复杂巨系统特性。以强调分解和简化的还原论,将城市系统分割成若干子系统,以专业运行部门为基本单位强化专业的运行管理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因为城市运行各子系统之间的复杂交错性使其难以切割,而切开来的小系统已不是原来的系统了,对这个系统的点滴研究也很难进行综合。就城市水务系统的运行管理而言,它与城市基础设施系统、城市河湖生态系统、公用事业系统、甚至是随供排水一起铺设的各类电力、通讯、热力等地下管线及其之上的道路交通都是交融在一起。仅通过分解、简化来解决城市运行管理这个复杂性问题越来越显得徒劳。如何加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综合协调,如何处理好城市运行管理中分权与集权、专业运行部门与系统整体运行的关系成为城市管理者案头难题。从建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到对建立高层次城市综合协调管理机构的探讨都充分反映了城市运行管理研究和实践中对专业化与整体性之间辨证关系的进一步认识。如何发挥城市运行的整体优势、聚集效应,使整个城市系统高效和有序的协调运行成为现代城市管理者思考的问题。而复杂性科学的发展无疑为作为复杂系统的城市运行管理提供新的机遇。五、加强城市运行管理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加强城市运行管理,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要求城市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对作为复杂巨系统的城市运行的科学研究基础上,通过城市运行指标体系的输理、数据模型的建立、城市运行系统的建设,及时、准确掌握城市运行总体情况、并按照城市发展的规律加强对城市运行各类问题的监测和预警。这不仅是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依据,也是实现对城市这个复杂巨系统进行动态、科学、系统管理,为生活其中的人提供更好服务,实现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科学发展已经呈现出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两种趋势,我们在加强对城市运行各子系统的专业化研究和管理的同时,还应对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协同作用加强研究和管理。现代城市管理者需要以科学发展观点为指导,充分利用复杂性科学的最新成果,充分综合集成市政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城市交通、环境卫生、市容景观、环境保护等城市管理众多领域的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系统科学、数学科学、地理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人文科学等各类知识,充分统筹区域、统筹城乡等关系,充分培育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加强对城市运行的科学管理。

有关社会工作的论文5000字开头

给你推荐几篇文章参考一下,希望有所启发:  1 论题:社会学视野中的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  摘要: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这两种含义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结构性前提是社会三大部门(政府组织、营利组织和社会组织)的构成状况及其相互关系;理念性前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以及包括社会学在内的哲学社会科学所阐明的关于社会运行和发展的一些深层理念,如以人为本的理念,共赢互利的理念,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的理念。现代治理和善治的理念等。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涉及结构和功能两方面的调整。发展民间组织是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应有之义,建构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长效机制是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重中之重,必须大力推进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创新。  2 论题:第三部门及其社会管理功能  摘要:在国家领域(公域)和市场领域(私域)之外存在非政府及非营利的“第三域”,由于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第三域”的发展和管理需要“第三只手”,这“第三只手”就是第三部门。文章阐述了“第三部门”存在的合理性及其优势,分析了第三部门在我国出现的原因及其作用,并具体介绍了一些典型的组织形式。  3 推荐一篇完整的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社会成本控制与管理  内容摘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从国家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一种全新的科学发展观。本文以这一科学发展观为基点,界定社会成本控制和管理的涵义,分析了目前社会成本增大的现实原因,并提出其相应的控制和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社会成本 社会成本控制和管理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深化对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的认识,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一种全新的科学发展观。强调更快、更好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规定;实现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孙向军,2005)。传统观念认为发展就是单纯的追求经济增长,科学发展观改变了这一认识。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看,单纯的经济增长不等于社会发展,社会的发展是多方位的。这就要求我们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各个领域和环节的健康发展。科学发展观的这一思路也适用于社会成本的控制与管理。  社会成本控制与管理的涵义和实质  成本是经济学中一个普遍的经济范畴,美国会计协会与标准委员会对成本做了如下定义:“成本是为了一定目的而付出的(或可能付出的)用货币测定的价值牺牲。” 经济学最核心的问题是资源有效配置的问题,而这一问题产生的前提是这样一个基本经济事实:资源是稀缺的。这就构成了机会成本概念的基础。不管是国家、厂商还是个人,拥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而任何资源都可能有多种不同的用途。一般在使用资源的时候,总试图在不同的用途中去选择能够带来最大收益的用途。另一方面,当我们选定了某种资源的用途,就放弃了资源用于各种用途的“机会”,放弃这些机会也就意味着放弃了在这些用途中可能得到的收益。在这个意义上,被放弃的收益也就成为一种“成本”。严格地说,机会成本是指由于将资源用于某种特定的用途而放弃的其他各种用途所能带来的最高收益,通常并不是实际发生的成本,而是在选择资源用途时所产生的观念上的成本。机会成本的概念对经济分析非常重要,它是用经济学的眼光对资源进行估计的成本。虽然精确计算机会成本常常带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但它的大小的估计对于资源的使用方向来说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以上考虑的是每一种单项资源的机会成本,而一个国家的经营需要使用许多种资源,那么,从经济分析的观点出发,国家经营的总成本就应该将所使用的所有资源的机会成本都考虑在内,这就是国家经营的总的机会成本。我们把如此计算出来的总成本称为国家经营的经济成本,也就是说,经济成本等于国家所有投入要素的机会成本之和。故成本控制与管理必须在效率的基础上谋求各种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价值公平。政府必须从社会公众角度出发,全面衡量各经济组织产品或服务寿命周期内的成本与效益,以社会成本最小化,而不是以制造成本或顾客成本最小化作为成本决策的依据,此即社会成本控制。它通过运用影子价格法和机会成本法,综合考虑经济组织行为对有关各方环境的影响来实施宏观的成本控制,此时成本控制管理战略演进为一个由全体经济组织构成的整体国家与环境融为一体的开放性系统。  社会成本增大的原因  社会成本是一国的政府、经济组织及个人发生的一切成本的总和。目前我国社会成本增大也就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导致:  政府社会成本过大。其一是政府机构和官员有预算规模最大化的偏好。原因有二:政府机构规模越大,则可以获得的预算越大(傅光明,2002);政府支出的大小与官员权力大小成正向关系。其二是政府的管理效率低下。其三是政府决策失误导致的社会损失。其四是政府官员“失节”,即贪污腐败造成的损失。其五是政府效率失常引起的损失。  人力资源成本增长过快。其增长趋势主要来源于人力资源的激烈竞争;工资的比较差异和劳动力价值的自我认识也是诱发人力成本过快增长的主要因素;我国的一些宏观经济政策也导致劳动时间的减少,在劳动效率变化不大的状况下,致使人力资源成本升高;教育费用增长过快,合格劳动力培训成本急剧上涨,未来人力成本普遍增长。  资源价格不断攀升。这里指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来源,一国的自然资源状况决定了社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对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有着决定性影响。2000年我国石油及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接轨,加之自身能源结构不合理,导致自然资源价格飙升。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因而治理环境的成本日益增大。  融资成本和科技创新成本的升高。从理论上看我国企业的融资渠道较多,但渠道大多不畅通。如商业银行的利率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股票筹资市场不规范等。科技创新是一国发展和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条件,但目前我国普遍不具备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条件,主要在于缺乏巨大的资金投入和风险分担模式。  社会成本控制与管理的具体对策  面对社会成本逐步增长的不利形势,我们应采取切实措施对其加以控制和管理。具体对策如下:  控制和管理政府社会成本的对策。其整体思路:使最广大的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改革实践和改革政策的制定与选择过程,这是经济改革公正性的基本保证;继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使其与经济体制的巨大变化相适应,是使改革过程中的利益再分配符合社会偏好的基本保障;改进政府的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如政府的纵向层次和横向幅度以及该结构基础上的管理规则;建立起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对改革的受损者予以补偿;处理好社会公平与社会效率之间的关系。  其具体举措为:努力提高各级政府决策者及全体成员的成本控制意识;用市场机制推进区域发展;加快组织体制改革;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开发人力资源强化干部效能的管理与考核;加快财政体制改革;创新公共物品提供方式;创新政务服务;加快职务消费制度改革;大力推进电子商务;政府要重视基本生产和生活资料的生产和储备,保持物价稳定;进一步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力度,促使企业规模经营。  控制和管理企业成本的对策。企业自身要加强管理,提高管理效率,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闲置和无效消耗,以降低成本,同时加强对各种创新风险的评估,避免风险损失。具体举措有:企业应树立成本控制观念,树立战略成本委员会,把成本控制应用于价值链管理;企业应实行差异化战略,掌握好知识资本成本,为此需要有很强的研究与开发能力,以及有能够确保激励知识型员工创新型的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在成本控制方法上需推行作业成本法,全面控制成本;公司产品价值是不断积累的动态过程,包括采购、制造、销售等服务流程,在此过程中需减少非增值作业流程,实现企业价值和成本配比的最优化。

论文常被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论文格式封面  论文常指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总称为论文[1]。论文格式就是指进行论文写作时的样式要求,以及写作标准。直观的说,论文格式就是论文达到可公之于众的标准样式和内容要求。  结构  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论文各组成的排序为: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英文题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附录和致谢[2]。  题目题名规范  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论文的特定内容,有助于选定关键词,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命题方式  简明扼要,提纲挈领。英文题名方法①英文题名以短语为主要形式,尤以名词短语最常见,即题名基本上由一个或几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和(或)后置定语构成;短语型题名要确定好中心词,再进行前后修饰。各个词的顺序很重要,词序不当,会导致表达不准。②一般不要用陈述句,因为题名主要起标示作用,而陈述句容易使题名具有判断式的语义,且不够精炼和醒目。少数情况(评述性、综述性和驳斥性)下可以用疑问句做题名,因为疑问句有探讨性语气,易引起读者兴趣。③同一篇论文的英文题名与中文题名内容上应一致,但不等于说词语要一一对应。在许多情况下,个别非实质性的词可以省略或变动。④国外科技期刊一般对题名字数有所限制,有的规定题名不超过2行,每行不超过42个印刷符号和空格;有的要求题名不超过14个词。这些规定可供我们参考。⑤在论文的英文题名中。凡可用可不用的冠词均不用。

相关词句改一下就可以青少年社会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一)研究背景作为社会分工体系的一部分,社会工作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社会工作本质上是外来经验在中国本土的现实移植,因此,探讨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还必须回溯到现代社会工作的西方本源。我国很多学者都就社会工作的内涵和功能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大部分学者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是由政府或私人承办,以协助个人调适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增进社会福利。社会工作的功能主要有对弱势群体的补充功能、对正常群体的强化功能,以及对强势群体的发展功能三方面。上海市组建的青少年社会工作队伍主要服务对象是失学、失业、失管的“三失”青少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闲散青少年。据统计,上海市的闲散青少年目前共有六万三千多人,全国的闲散青少年数目更是惊人。社会工作的三大传统方法——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和社区社会工作依然是目前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流方法,但现在也出现了一些比较新的变化,比如外展社会工作的运用、机构社会工作的注重等等,最新的社会工作发展充分考虑到了社会本身的发展,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加入了一些比较新潮的观念和方法,例如大众文化与社会工作、环境保护与社会工作、大众传媒与社会工作、网络社会工作等等,这些新的社会变化的引入,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理论。(二)研究方法我们采用分层定比和典型抽样方法,共选取350份样本,发放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50份,其中有效问卷348份。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一)闸北区青少年服务对象生活状况调查对闸北区青少年服务对象的了解是做好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前提和保障。闸北区区情相对比较复杂,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失学、失业的青少年比例比较高,而且这个总体数字一直在变化过程之中。因此,有必要对闸北区失学、失业的青少年作一个深入的调查,以便及时全面地掌握他们的生活状况,从而更有效地开展对特定青少年的服务。1、主要特征(1)群体分化明显。当今社会分化越来越明显,这种分化同样也表现在闸北区青少年服务对象身上,他们不是一个同质群体,而更主要地是一个异质群体,比如在学历结构、年龄构成、性别构成、家庭状况等许多方面,青少年服务对象之间都存在有明显的差异。(2)受教育程度较高。接受调查的青少年服务对象学历结构相对尚可,具有大中专学历的占2%,接受教育水平较高可以使青少年更加容易接受专业社会工作的理念,更有助于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开展。此外,青少年服务对象继续学习的意愿也非常强烈,而且,学习目的比较明确,更加注重实际应用。(3)工作意愿比较强烈。青少年服务对象中3%的人曾经参加过工作,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此外,7%的青少年服务对象非常愿意参加工作,还有6%比较愿意参加工作。工作意愿的强烈意味着青少年服务对象自我发展和参与社会的意愿非常强烈。(4)家庭认可程度较高。青少年服务对象中1%的人认为家庭对自己影响很大或比较大。在承认家庭对自己的重要影响时,大部分青少年认为父母,尤其是父亲对自己的影响最大,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人生观、价值观等的形成上。(5)社区参与意识较强。尽管青少年对社区的影响力评价不高,但还是有4%的青少年很愿意或比较愿意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当然,如果社区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好,青少年参与积极性会更高,其中文娱活动和体育锻炼最为青少年服务对象所喜欢。(6)对社会工作较为认同。3%的青少年服务对象对青少年社会工作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此外,还有6%的青少年服务对象非常愿意和比较愿意做一名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志愿者。(7)社会评价较高。1%的青少年服务对象认为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形势很好和比较好,另外,还有7%的青少年服务对象非常看好和比较看好我国社会发展的前景。2、现存问题(1)人户分离现象严重。主要有三种:一是人在闸北,户不在闸北;二是户在闸北,人不在闸北;三是人户都在闸北,但户籍和居住地不在同一个街道。(2)非完整家庭现象突出。近28%左右的调查对象因为各种原因生活在残缺家庭之中,这个比例比较高,对于这样一些特殊家庭中的青少年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3)生活困难家庭比较多。调查对象中79%的家庭月均收入低于3000元,4%的家庭月均收入低于2000元,9%的家庭月均收入低于1000元。(4)社会资源整合较差。接受调查的大部分青少年对邻居、居委会、街道和社区认知和认同程度很低,不懂得充分整合这些社会资源。而且,交往圈子比较狭小,交往对象过于单一,主要局限于同学和朋友,这些都将极大地限制青少年的社会发展。(二)闸北区青少年社工工作现状分析1、主要特征(1)高度的专业认同感。闸北区青少年社工的专业认同感非常强烈,无论是社会招聘人员还是公安借调人员都是如此,71%的社工认为,社会工作非常重要,29%的人认为,社会工作比较重要,没有一个人认为社会工作不重要。(2)强烈的专业创新意识。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是一次全新的探索,在社会工作开展过程中,专业上的创新比比皆是,在既有的青少年社会工作理论基础之上,结合闸北区的特殊性,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创新,鉴于“三失”青少年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闸北区青少年社工站积极推行分级预警服务制度,将青少年服务对象按照危机严重程度依次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分别实行相应的管理;此外,结合本区单亲青少年的特征,社工又开展了单亲同质小组“单亲家庭自助小组”活动;另外,根据闸北区青少年服务对象的特征,青少年社工将团体康乐活动作为主打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3)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开展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关心和支持,在“对专业青少年社会工作影响最大的三个职能部门”的调查中,青少年社工普遍认为区政府是影响最大的部门,这说明区政府在青少年社会工作推进过程中做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工作。此外,团区委也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开展聘请了专业督导,并与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师资联系,研究总结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经验。另外,团区委还与区检察院签署了合作协议,积极推进罪错青少年的帮教工作。(4)社会资源的综合协调。为了更好地推进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团区委努力整合已有的三支队伍:“社区就业援助员”、“社区青少年辅导员”、“社区青少年工作者”,并将这三支队伍与专业青少年社会工作队伍有机地结合起来。此外,又与“红红姐姐工作室”和“热爱家园”等社会资源建立工作联系,共同推进服务青少年工作。在专业指导上,团区委还与上海市青年干部管理学院、长沙民政学院等高校联合建立社工实习基地。闸北区青少年社工站本身也积极建立了一支志愿者队伍,这些社会资源的综合协调大大推动了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进展。2、现存问题(1)社工队伍的双轨制建构。目前的闸北区青少年社工队伍主要由两块人员构成:第一块是社会招聘人员,第二块是公安借调人员。公安借调人员在人员编制、工资发放等方面与社会招聘人员完全不一样。(2)社工专业素养偏低。目前闸北区青少年社工队伍总体构成人员的社会工作专业素质不太高,其中绝大多数人之前并没有接触过社会工作,也很少有人接受过专门的社会工作训练。(3)评估激励措施缺乏科学性。对青少年社工的评估应该是绩效评估、专业评估,而不是岗位评估,更不是简单化的出勤评估。尽管目前出台了许多对青少年社工的评估激励措施,但是,这些措施普遍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和公平性,尤其缺乏专业性。这些欠缺同样也表现在对青少年社工的其它管理措施上。(4)社工站缺乏人财物权。目前的社工站是一个虚体,只是一个传声筒,没什么实际意义。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社工站没有相应的人财物权,这三权的缺乏直接导致了社工站的边缘化。(5)条块分割、缺乏竞争与协作。目前的青少年社工组织建构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和开放性,社工与社工之间、街道社工小组与街道社工小组之间、区社工站与区社工站之间分裂割据、各自为政,僵化性与封闭性较强,服务对象很难转接、社工人员很难流动,彼此之间缺乏足够的竞争性和必要的协作性。(6)多头管理、干预过多。从目前的组织建构上来看,闸北区青少年社工接受的是多方面、多层级的管理和指导,区社工站、市社团、专业督导、区政府、区预防办、团区委、街道办事处都可以对青少年社工发号施令,问题是这些号令彼此之间可能会冲突,这就让社工无所适从,接受调查的社工对此反响颇大。(7)社会资源整合乏力。青少年社会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协调支持,但是,目前青少年社会工作本身的运作机制尚未真正理清,而且,社会工作与政府的关系也没有完全理顺,再加上社工本身的专业水平限制以及我国社会力量发育的先天不足,这使社工很难将现有的社会资源真正整合起来。(8)社会认同程度偏低。社会工作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年轻的专业和职业,许多人甚至误认为青少年社工就是青保人员、就业援助员、低保申领员、街道干部、居委会干部等等,还有人认为青少年社工其实就是交通协管员之类不尴不尬的角色。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综合支持模式是闸北区司法社会工作试点的结晶,是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社会工作新模式,也是上海市司法社会工作指导思想“政府主导推动、社团自主运行、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在闸北区的实践结果。所谓综合支持模式主要强调政府与社会力量的综合协作,强调社会力量的综合参与,强调社会工作与多方力量的综合支持,强调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综合运用。在这个基本思路下,我们认为,应着力构建综合支持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新模式。(一)立足专业、创新品牌专业性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立足之本,也是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在青少年社会工作进一步的推进过程中,专业化建设应该在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专业研究、专业督导、专业培训、专业操作等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全面展开。创新意识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根本保障,中国有特殊的国情,闸北区有特殊的区情,在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决不能盲目照搬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社会工作经验,而应该以闸北区为根本,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品牌意识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旗帜,也是专业创新的必然结果,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应该有足够的智慧、信心和勇气,精心打造属于自己的专业品牌,以便更好地服务于青少年,引领上海乃至全国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二)塑造青少年综合服务品牌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在实践过程中已经有了许多探索和创新,比如团体康乐活动,以及单亲家庭自助互助小组,但是,这些活动还有些单一,过于注重小组社会工作方法。实际上,小组社会工作只是社会工作常用的三大方法之一,而且,目前社会工作发展的国际性趋势是综合运用多种专业方法,比如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以及外展社会工作、个案管理等等。因此,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精心打造的专业品牌不应该是单一的社会工作方法,而应该是综合性社会工作方法,也就是青少年综合服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全市其它区的青少年社会工作基本上都停留在单一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上,闸北区先行一步,可以对其它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起到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另外,综合服务的青少年社会工作也正好与综合支持的闸北区社会工作新模式相契合。(三)强化督导、拓展研究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专业推进过程中,专业、高效而又敬业的督导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对专业督导的进一步强化应该是下一步的工作重心所在。建议对督导实行竞聘制与合同制,通过竞争,选拔最适合的督导;通过合同,刺激督导最大限度地发挥专业指导作用。对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深度研究是发展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本源推动力,及时总结青少年社会工作推进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才能不断保持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健康发展。建议每半年或一年可以将青少年社会工作推进过程中所遇到的代表性问题,以课题的形式向相关专家招标,以便通过最好的专家获得最好的研究成果。(四)专家主导、一口上下在青少年社会工作推进过程中,政府部门、社团、专家等多重声音、多头管理一直是一个难解的症结,团区委应该进一步理顺政府、社团、专家、社工的内在关系,抓大放小,盘活全局。建议团区委将他们之间的关系定为:专家理论指导、政府资源协调、社工具体实践。在青少年社会工作推进中,要进一步强化专家的主导作用,在专业上树立专家的绝对权威,集体论证,专家决断。专业上的变通要通过专家一人之口,上传下达。(五)科学评估、有效激励科学的评估、有效的激励是青少年社会工作持续、高效推进的必需,也是充分调动青少年社工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建议团区委尽快委托专家制定专业的评估方法,对社工实行科学管理。另外,要采用多种方式对社工进行激励,打破唯文凭论工资的错误观念,加大奖励力度,根据社工工作绩效分别实行不同方式、不同层级的奖励。团区委最好能够募集专项基金,作为对青少年社工的长期激励。(六)权力下放、健全配备团区委应该给区青少年社工站更多的人财物的支配权力,进一步将区青少年社工站实体化,推动区社工站独立运转。同时,对街道社工点配备必需的办公活动经费,使每个社工增强自主性、激发创造性。团区委应该脱离对青少年社工具体的事务性指导,更对地给与政策和资金等宏观方面的支持和协调。(七)动态管理、有序竞争竞争是保持青少年社会工作活力和创造的有效手段,团区委应该进一步打破青少年社会工作僵化的用人制度和封闭的工作制度,鼓励青少年社工的区际流动,推动青少年社工的招聘与解聘,施行青少年事务的竞聘招标制度,引入其他社会团体和组织参与竞争,保持青少年社会工作持续的创新能力。(八)加大宣传、增强认同团区委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动员多种媒介、采用多种方式,加大对社会工作的宣传力度,以增强社会工作的知晓度,提升社会工作的认同感,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开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九)整合资源、全面推进青少年社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力量全面协调、共同推进。闸北团区委可以首先整合自己旗下的社会力量,如“青年就业援助员”、“社区青少年辅导员”、“社区青少年工作者”,以及其它社会团体和组织如“红红姐姐工作室”、“热爱家园”等;其次,整合检察院、劳动局、街道办事处、职业介绍所、社会保障中心等职能部门;再次,整合居委会、社区等社会组织;最后,整合高校专家、社会志愿者、企业等其它力量,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的社会基础。(十)多方交流、拓宽视野社会工作是一个很年轻的职业,也正因为年轻,所以发展很快,创新很多。团区委应该更多地走出去、请进来。多与市内、国内乃至国际青少年社会工作前沿人物交流,感受最前沿的青少年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同时,为青少年社工创造更多的学习、进修和参观机会,定期为青少年社工开办最新的青少年社会工作专题讲座和辅导,帮助青少年社工不断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增强专业实践能力。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