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关于塑料对环境的危害的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2024-08-27 06:19:35

关于塑料对环境的危害的论文题目

限塑令”实施后塑料袋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 塑料袋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长久的危害。由于塑料不易被分解,塑料垃圾如不加以回收,将在环境中变成污染物永久存在并不断累积,会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而塑料购物已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 针对超市是人们购物的主要场所,也是塑料袋大量使用的场所,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在佳美家超市进行调查。调查采取实际考察的方式,在超市收银台后观察人们的购物习惯并列表统计。观察了目光可及的三个收银台状况,在下午7:15~7:35这20分钟内:共有57个人付款,其中男性25人,女性32人,其中用塑料袋的有19人,占总数的3%。而使用塑料袋的19人中男性11人,女性8人,占各自性别总数的44%和25%,占总数的3%和14%。而买环保袋的一共有22人,占总数的6%,其中,男性占人,女性占14人,占各自性别总数的32%和75%,占总数的14%和6%。其中自带环保袋或塑料袋的有10人,占总数的5%,其中男性2人,女性8人,占各自性别总数的8%和25%,占总数的5%和14%。不用的有6人,占总数的6%,其中男性4人,女性2人,占各自性别总数的16%和25%,占总数的7%和5%。 由此可见,国家“限塑令”推出后,“限塑令”实施初期,市场阻力不大,但仍然需要一个适应期。在超市和商场由于国家法律实施的强制性,限塑都顺利地推行了,也受到了多数市民的欢迎。 在这次调查中发现: 一、“限塑令”的目的 塑料袋回收价值较低,在使用过程中除了散落在城市街道、旅游区、水体中、公路和铁路两侧造成“视觉污染”污染外,它还存在着潜在的危害。塑料结构稳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菌降解,在自然环境中长期不分离。国家自2008年6月1日起实行“限塑令”,是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市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最终达到减少连卷塑料袋等各种塑料袋使用的目的,以遏制其对环境的危害。 二、“限塑令”的意义 塑料袋实实在在地危害着环境,被丢弃的塑料袋不仅有碍观瞻,还会导致野生动物和家畜的死亡,以及堵塞城市下水管道等。对超薄塑料袋实施禁令、鼓励使用塑料袋替代产品和鼓励回收利用等措施将可加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出售塑料袋所得可用于支持市政回收项目,还可用于降低环保产业劳动力成本,包括废品回收业和使用天然纤维制造塑料袋替代产品的行业都将受益。 三、环保袋的好处 使用环保袋有很多好处有很多,使用环保袋,即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可以大大减少白色污 染;而且环保袋的使用寿命比塑料袋长,最重要的是环保袋可以循环使用。相比塑料袋使用寿命短而且不易被降解,环保袋好处多多。 四、购买塑料袋的原因 超市有偿提供的塑料袋价格在1~3元之间,环保袋的价格则在3~5元之间。一次购物,人们所需用塑料袋的个数在2~5个之间,用环保袋一般是一个就够了,少数买的多的顾客,需要2~3个。由于“限塑令”实施不久,人们购物还未养成自带的习惯,如果去购物时没有自带环保袋或塑料袋,使用塑料袋的价格在1元左右,而再购买一个环保袋需要花3~5元。这是少数人依旧使用塑料袋的主要原因,因为忘了带而买环保袋,反而提高了购物成本。而且环保袋不方便对购买的商品进行分类,往往是把所有商品都混杂的放在一起,如果购买的商品较多,很容易造成一些商品的变形。 以前塑料袋不流行的时候,人们习惯于用篮子、布袋购物,也没觉得不方便。但也要确实认识到以前商品的种类不如现在的繁多,人们的购物需求不同。现在的人,往往习惯于把几天内所需的商品一次性买齐,所以环保袋的设计上也需要改善,并不是越大越好。 五、环保意识的强化 相较于“限塑令”实施之前,超市中人手塑料袋的情况,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从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57个被调查者中有38个使用自带的购物袋,即,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的消费者群体至少下降了6成。有些没有携带环保购物袋的市民在购买小件物品或少量物品时,也都已经不再用塑料袋盛装,他们会选择手捧,或怀抱的方式 从这些现象来看,人们已经意识到塑料袋带来的危害,虽然长久以来的习惯不能一下子改变,但是会有意识的去减少使用塑料袋改用环保袋就已是一个好的开始,我们有理由相信塑料袋会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也会有更好的代替品出现。 六、“限塑令”施行中的阻力 和超市严格执行“限塑令”相比,菜场执行情况要差得多。根据一则新闻报道,记者在一家农贸市场问一名摊贩:“今天不是不让送免费塑料袋了吗?”该摊贩回答:“我这是方便老百姓啊,不给塑料袋他怎么买菜呢?” 一名菜场经营人员说,每个塑料袋两毛钱,但为了这两毛钱

塑料埋在地里要200年以上才能腐烂,并且严重破坏环境,也污染土壤,对动物生存构成威胁。

白色污染就是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比如一次性泡沫快餐具还有我们常用的塑料袋等它对环境污染很严重,埋在土壤中很难分解,会导致土壤能力下降,如果焚烧会导致大气污染,所以现在提倡不用或少用此物,购买东西时最好自备工具,减少它的利用 一、“白色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 塑料制品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质轻、防水、耐用、生产技术成熟、成本低的优点,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塑料包装材料在世界市场中的增长率高于其它包装材料,1990-1995年塑料包装材料的年平均增长率为9%。 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1995年,我国塑料产量为519万吨,进日塑料近600万吨,当年全国塑料消费总量约1100万吨,其中包装用塑料达211万吨。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丢弃在环境中。这些废旧塑料包装物散落在市区、风景旅游区、水体、道路两侧,不仅影响景观,造成“视觉污染”,而且因其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 据调查,北京市生活垃圾的3%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14万吨;上海市生活垃圾的7%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19万吨。天津市每年废旧塑料包装物也超过10万吨。北京市每年废弃在环境中的塑料袋约23亿个,一次性塑料餐具约2亿个,废农膜约675万平方米。人们对此戏称为“城郊一片白茫茫”。 “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在于“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1、“视觉污染”。在城市、旅游区、水体和道路旁散落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破坏市容、景观,由此造成”视觉污染“。 2、“潜在危害”。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环境后,由于其很难降解,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首先,废旧塑料包装物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将导致农作物减产;第二,抛弃在陆地或水体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在动物园、牧区和海洋中,此类情况已屡见不鲜);第三,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很难处理:填埋处理将会长期占用土地,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适用于堆肥处理,分拣出来的废塑料也因无法保证质量而很难回收利用。 目前,人们反映强烈的主要是“视觉污染”问题,而对于废旧塑料包装物长期的、深层次的“潜在危害”,大多数人还缺乏认识。 二、国内外防治“白色污染”的一般做法 1、国外防治”白色污染“的有关情况 早在1985年,美国入均消费塑料包装物就已达4公斤,日本为1公斤,欧洲为15公斤。进入九十年代,发达国家人均消费塑料包装物的数量更多(我国1995年人均消费塑料包装物和其它塑料制品为12公斤)。从消费量来看,似乎发达国家的“白色污染”应该很严重,实则不然。究其原因,一是发达国家很早就严抓市容管理,很少有人随手乱扔废旧塑料包装物,基本消除了“视觉污染”。二是发达国家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较高。以美国为例,80年代以前,处置废塑料主要方式是填埋,后来发现塑料长期不降解,九十年代以后,他们转而走回收利用的路子。 现在已建立起了一套严密的分类回收系统,大部分废旧塑料包装物被回收利用,少部分转化为能源或以其它方式无害化处置,也基本消除了废旧塑料包装物的潜在危害。 美国制定了《资源保护与回收法》,对固体废物管理、资源回收、资源保护等方面的技术研究、系统建设及运行、发展规划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加利福尼亚、缅因、纽约等10个州先后出台了包装用品的回收押金制度。日本在《再生资源法》、《节能与再生资源支援法》、《包装容器再生利用法》等法律中列专门条款,以促进制造商简化包装,并明确制造者,销售者和消费者各自的回收利用义务。德国在《循环经济法》中明确规定,谁制造、销售、消费包装物品,谁就有避免产生、回收利用和处置废物的义务。德国的《包装条例》将回收、利用、处置废旧包装材料的义务与生产、销售、消费该商品的权利挂钩,把回收、利用、处置的义务分解落实到商品及其包装材料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细微环节,因而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效性。 2、我国防治”白色污染“的方法及其利弊分析 目前我国开始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采取措施,防治“白色污染”。 在行政方面,一是加强管理。例如,社会上较为关注的铁路两侧的”白色污染“问题,通过加强管逗已取得显著改观。铁路部门从1994年下半年开始,在沿线分区划段包干。部分旅客列车采用袋装垃圾,禁止旅客向窗外抛弃废物。乘务员也不象以前那样,将车箱垃圾直接扫出窗外,而是将垃圾袋卸在车站,由车站集中处理。目前,采用袋装垃圾的列车越来越多,随意向车外扔垃圾的现象越来越少。已有9万公里的线路两侧基本消除了“白色污染”。实践证明,加强管理是防治“白色污染”的有效手段。 第二,禁止使用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杭州是我国最早禁止使用一次性泡沫快餐具的城市。杭州市于1995年9月15日由市容环卫局、工商局、卫生局联合发布了《关于禁止使用泡沫塑制快餐盒的通告》,将此通告在《杭州日报》上连续刊登三天。管理部门在执行过程中发现,一些个体流动商贩仍在出售泡沫塑料餐具。最近,杭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杭州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条例》第35条规定:禁止销售、使用泡沫塑料制作的不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违者可处500~5000元罚款。该《条例》将于1997年9月15日起实施。武汉、哈尔滨、福州、广州、厦门、宁波、汕头等城市也颁布了有关政策、法规,禁止本地使用一次性泡沫塑料餐具,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白色污染”的危害。但从实践的结果来看,单靠禁止是很难彻底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的,上述颁布禁令的城市都要求用纸制品或可降解塑料制品代替原来的难降解的泡沫塑料制品。但是替代品在价格和品质上均无法与普通塑料制品竞争。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仅靠行政命令,不考虑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操作起来是很困难的。 第三,强制回收利用。清洁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可以重复使用,或重新用于造粒、炼油、制漆、作建筑材料等。回收利用符合固体废物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通用原则。回收利用不仅可以避免“视觉污染”,而且可以解决“潜在危害”,缓解资源压力,减轻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负荷,节约土地,并可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是一个标本兼治的好办法。但回收利用应该在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垃圾之前。从垃圾场里重新分拣废旧塑料包装物,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废塑料的利用价值也很低。因分拣出来的废塑料制品太脏,也难以按材质分类,质量无法保障。北京市环保局在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回收利用为主,替代为辅,区别对待,综合防治”的技术路线。1997年6月1日,北京市环保局与市工商局联合发出了《关于对废弃的一次性塑制餐盒必须回收利用的通告》,要求在北京市生产、经销一次性塑质餐具(包括托盘、碗、杯等)的单位或个人必须负责回收利用废弃餐具,也可以委托其他单位回收利用。《通知》还规定1998年的回收率必须达到30%,1999年达到50%,2000年达到60%。《通告》发布后,生产、经销单位和个人立即到当地环保部门申报登记,提出自己的回收利用计划和具体保证措施。这是北京市解决“白色污染”的一个突破口。在取得实效后,将逐步增加强制回收利用的废塑料制品的种类和比例,最终消除“白色污染”。天津市环保局完成了《天津市防治“白色污染”工程可行性调研报告》,提出了一整套防治方案,确定通过回收再利用达到节约资源、消除污染的目的。目前正在制定“回收利用计划书”、“试点工作运行图”、“试点工作进度大纲”,并在筹备成立“天津市‘白色污染’防治产业协会”。 在技术方面,一是采取以纸代塑。纸的主要成份是天然植物纤维素,废弃后容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因此可以解决前面所说的“潜在危害”,但也会带来新的环境问题:首先造纸需要大量的木材,而我国的森林资源并不富裕;其次造纸过程中会带来水污染。另外,在性能、成本等方面,纸制品尚不能与塑料制品抗衡。目前,我国也有以甘蔗杆、稻草为原料生产一次性餐具的做法,但尚处于试验阶段。 二是采用可降解塑料。在塑料包装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如淀粉、改性淀粉或其它纤维素、光敏剂、生物降解剂等),使塑料包装物的稳定性下降,较容易在自然环境中降解。目前,北京地区已有19家研制或生产可降解塑料的单位。试验表明,大多数可降解塑料在一般环境中暴露3个月后开始变薄、失重、强度下降,逐渐裂成碎片。如果这些碎片被埋在垃圾或土壤里,则降解效果不明显。使用可降解塑料有四个不足:一是多消耗粮食;二是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仍不能完全消除“视觉污染”;三是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不能彻底解决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四是可降解塑料由于含有特殊的添加剂而难以回收利用。 三、我国在治“白色污染”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防治“白色污染”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没有全国性的专门法规 防治“白色污染”不能光靠企业或个人的自觉性,应有强制性措施,约束公民和餐饮、交通等行业的工作人员的行为。如,要求企业或个人对自己生产、经营、消费活动中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进行回收利用;对随意抛弃、堆放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为进行处罚等。但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制定这方面的全国性法规。 2、缺少相关的经济政策 要调动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回收、加工、利用企业的积极性,需要给予这些企业以优惠政策。现有的综合利用优惠政策尚不足以使废旧塑料包装物回收利用行业形成良性的市场机制。为了不增加政府负担,同时体现“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应要求产生废物者自行回收利用,不能自行回收利用的企业或个人要交纳回收处理费,用于对回收利用者的补偿。这种做法在国外已较为普遍,我国,目前还没有这类经济政策。 3、管理工作跟不上 城市、风景旅游区、交通干线、水域的“白色污染”主要是管理不力造成的。餐饮、商业、铁路、水运部门对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没有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听任顾客直接扔在地上或水中,甚至一些工作人员对已收集起来的废物又抛弃到车窗外或水中。城市街道和旅游区的配套设施还不健全,商场、饭店、公园等繁华地段的垃圾箱密度太低,还没有设置分类垃圾箱。市容环卫部门虽有规定禁止乱扔废物,但执法、检查的人员少,有法不依、有禁不止的现象较为普遍。 4,管理思想不统一。 我国相当多的地区对“白色污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防治“白色污染”问题还未提上议事日程。有的地方主张以纸代塑或使用可降解塑料来解决“白色污染”,有的地区则主张靠回收利用来解决问题,管理思想还不统一。 5、人们的环境意识还靠进一步提高 城市居民的环保观念虽比前几年有所提高,开始关注环境问题,但还没有落实到自身的行动上,随手抛弃废物,乱倒、乱堆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为随处可见。新闻媒介对“白色污染”的报导大多集中在以纸代塑和采用可降解塑料等技术方面,缺少对居民日常行为的引导教育。塑料包装物的生产、经营单位和消费者没有责任感,既没有履行义务的内在动力,也没有回收、利用、处置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外部压力。 四、防治“白色污染”的对策建议 总结国内外防治“白色污染”的实践经验,结合目前“白色污染”现状及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国防治“白色污染”应遵循“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强化管理为核心,以回收利用为主要手段,以替代产品为补充措施”的原则。 防治“白色污染”,首先要解决“视觉污染”问题,使市容、景观有明显改善。这主要是靠宣传教育,引导市民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要依法强化管理,促使企业和个入对自己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妥善收集、处理。防治“白色污染”,更重要的是解决废旧塑料包装物对生态环境长期的、深层次的危害。这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回收利用的法规和经济政策,对废旧塑料包装物实施全面回收利用;防治“白色污染”,还应加强研究开发符合实际的替代(绿色)包装用品。现就加速我国防治“白色污染”的进程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防治“白色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行业的共同努力,需要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的积极参与。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白色污染”危害的认识,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教育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愤。在自身严格遵守环保法规的同时,积极制止身边的不良行为。 2、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管理。按照“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强化管理为核心,以回收利用为主要手段,以替代产品为补充措施”的防治原则,一是加强对“白色污染”危害性的宣传,引导和教育市民自觉防治“白色污染”;二是对大量产生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业(如铁路、水运、民航、旅游、饭店、餐饮、零售等),要通过强化管理,改变无人负责、无序堆放、随意抛弃的现象;三是采取强制措施,从回收集中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如一次性泡沫餐盒)入手,逐步提高废旧塑料包装物回收利用率;四是加强替代包装产品的开发、研究,努力减少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产生量等。 3,尽快制定颁布国家防治“白色污染”的有关法规,明确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回收利用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义务和法律责任。应对塑料包装物的生产、经营、消费等各个环节,分别制定具体的控制措施和引导政策,控制不易回收利用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产生量,鼓励提高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回收利用率。 4、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建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除“白色污染”的良性运作机制。运用经济手段,鼓励和促进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防治“白色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这个相对简单啊,塑料分多少种,各种塑料大概会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比如白色垃圾等等,都是因为塑料引起的啊。Q偶吧。

关于塑料对环境的危害的论文

白色污染就是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比如一次性泡沫快餐具还有我们常用的塑料袋等它对环境污染很严重,埋在土壤中很难分解,会导致土壤能力下降,如果焚烧会导致大气污染,所以现在提倡不用或少用此物,购买东西时最好自备工具,减少它的利用 一、“白色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 塑料制品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质轻、防水、耐用、生产技术成熟、成本低的优点,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塑料包装材料在世界市场中的增长率高于其它包装材料,1990-1995年塑料包装材料的年平均增长率为9%。 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1995年,我国塑料产量为519万吨,进日塑料近600万吨,当年全国塑料消费总量约1100万吨,其中包装用塑料达211万吨。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丢弃在环境中。这些废旧塑料包装物散落在市区、风景旅游区、水体、道路两侧,不仅影响景观,造成“视觉污染”,而且因其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 据调查,北京市生活垃圾的3%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14万吨;上海市生活垃圾的7%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19万吨。天津市每年废旧塑料包装物也超过10万吨。北京市每年废弃在环境中的塑料袋约23亿个,一次性塑料餐具约2亿个,废农膜约675万平方米。人们对此戏称为“城郊一片白茫茫”。 “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在于“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1、“视觉污染”。在城市、旅游区、水体和道路旁散落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破坏市容、景观,由此造成”视觉污染“。 2、“潜在危害”。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环境后,由于其很难降解,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首先,废旧塑料包装物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将导致农作物减产;第二,抛弃在陆地或水体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在动物园、牧区和海洋中,此类情况已屡见不鲜);第三,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很难处理:填埋处理将会长期占用土地,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适用于堆肥处理,分拣出来的废塑料也因无法保证质量而很难回收利用。 目前,人们反映强烈的主要是“视觉污染”问题,而对于废旧塑料包装物长期的、深层次的“潜在危害”,大多数人还缺乏认识。 二、国内外防治“白色污染”的一般做法 1、国外防治”白色污染“的有关情况 早在1985年,美国入均消费塑料包装物就已达4公斤,日本为1公斤,欧洲为15公斤。进入九十年代,发达国家人均消费塑料包装物的数量更多(我国1995年人均消费塑料包装物和其它塑料制品为12公斤)。从消费量来看,似乎发达国家的“白色污染”应该很严重,实则不然。究其原因,一是发达国家很早就严抓市容管理,很少有人随手乱扔废旧塑料包装物,基本消除了“视觉污染”。二是发达国家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较高。以美国为例,80年代以前,处置废塑料主要方式是填埋,后来发现塑料长期不降解,九十年代以后,他们转而走回收利用的路子。 现在已建立起了一套严密的分类回收系统,大部分废旧塑料包装物被回收利用,少部分转化为能源或以其它方式无害化处置,也基本消除了废旧塑料包装物的潜在危害。 美国制定了《资源保护与回收法》,对固体废物管理、资源回收、资源保护等方面的技术研究、系统建设及运行、发展规划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加利福尼亚、缅因、纽约等10个州先后出台了包装用品的回收押金制度。日本在《再生资源法》、《节能与再生资源支援法》、《包装容器再生利用法》等法律中列专门条款,以促进制造商简化包装,并明确制造者,销售者和消费者各自的回收利用义务。德国在《循环经济法》中明确规定,谁制造、销售、消费包装物品,谁就有避免产生、回收利用和处置废物的义务。德国的《包装条例》将回收、利用、处置废旧包装材料的义务与生产、销售、消费该商品的权利挂钩,把回收、利用、处置的义务分解落实到商品及其包装材料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细微环节,因而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效性。 2、我国防治”白色污染“的方法及其利弊分析 目前我国开始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采取措施,防治“白色污染”。 在行政方面,一是加强管理。例如,社会上较为关注的铁路两侧的”白色污染“问题,通过加强管逗已取得显著改观。铁路部门从1994年下半年开始,在沿线分区划段包干。部分旅客列车采用袋装垃圾,禁止旅客向窗外抛弃废物。乘务员也不象以前那样,将车箱垃圾直接扫出窗外,而是将垃圾袋卸在车站,由车站集中处理。目前,采用袋装垃圾的列车越来越多,随意向车外扔垃圾的现象越来越少。已有9万公里的线路两侧基本消除了“白色污染”。实践证明,加强管理是防治“白色污染”的有效手段。 第二,禁止使用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杭州是我国最早禁止使用一次性泡沫快餐具的城市。杭州市于1995年9月15日由市容环卫局、工商局、卫生局联合发布了《关于禁止使用泡沫塑制快餐盒的通告》,将此通告在《杭州日报》上连续刊登三天。管理部门在执行过程中发现,一些个体流动商贩仍在出售泡沫塑料餐具。最近,杭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杭州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条例》第35条规定:禁止销售、使用泡沫塑料制作的不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违者可处500~5000元罚款。该《条例》将于1997年9月15日起实施。武汉、哈尔滨、福州、广州、厦门、宁波、汕头等城市也颁布了有关政策、法规,禁止本地使用一次性泡沫塑料餐具,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白色污染”的危害。但从实践的结果来看,单靠禁止是很难彻底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的,上述颁布禁令的城市都要求用纸制品或可降解塑料制品代替原来的难降解的泡沫塑料制品。但是替代品在价格和品质上均无法与普通塑料制品竞争。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仅靠行政命令,不考虑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操作起来是很困难的。 第三,强制回收利用。清洁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可以重复使用,或重新用于造粒、炼油、制漆、作建筑材料等。回收利用符合固体废物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通用原则。回收利用不仅可以避免“视觉污染”,而且可以解决“潜在危害”,缓解资源压力,减轻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负荷,节约土地,并可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是一个标本兼治的好办法。但回收利用应该在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垃圾之前。从垃圾场里重新分拣废旧塑料包装物,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废塑料的利用价值也很低。因分拣出来的废塑料制品太脏,也难以按材质分类,质量无法保障。北京市环保局在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回收利用为主,替代为辅,区别对待,综合防治”的技术路线。1997年6月1日,北京市环保局与市工商局联合发出了《关于对废弃的一次性塑制餐盒必须回收利用的通告》,要求在北京市生产、经销一次性塑质餐具(包括托盘、碗、杯等)的单位或个人必须负责回收利用废弃餐具,也可以委托其他单位回收利用。《通知》还规定1998年的回收率必须达到30%,1999年达到50%,2000年达到60%。《通告》发布后,生产、经销单位和个人立即到当地环保部门申报登记,提出自己的回收利用计划和具体保证措施。这是北京市解决“白色污染”的一个突破口。在取得实效后,将逐步增加强制回收利用的废塑料制品的种类和比例,最终消除“白色污染”。天津市环保局完成了《天津市防治“白色污染”工程可行性调研报告》,提出了一整套防治方案,确定通过回收再利用达到节约资源、消除污染的目的。目前正在制定“回收利用计划书”、“试点工作运行图”、“试点工作进度大纲”,并在筹备成立“天津市‘白色污染’防治产业协会”。 在技术方面,一是采取以纸代塑。纸的主要成份是天然植物纤维素,废弃后容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因此可以解决前面所说的“潜在危害”,但也会带来新的环境问题:首先造纸需要大量的木材,而我国的森林资源并不富裕;其次造纸过程中会带来水污染。另外,在性能、成本等方面,纸制品尚不能与塑料制品抗衡。目前,我国也有以甘蔗杆、稻草为原料生产一次性餐具的做法,但尚处于试验阶段。 二是采用可降解塑料。在塑料包装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如淀粉、改性淀粉或其它纤维素、光敏剂、生物降解剂等),使塑料包装物的稳定性下降,较容易在自然环境中降解。目前,北京地区已有19家研制或生产可降解塑料的单位。试验表明,大多数可降解塑料在一般环境中暴露3个月后开始变薄、失重、强度下降,逐渐裂成碎片。如果这些碎片被埋在垃圾或土壤里,则降解效果不明显。使用可降解塑料有四个不足:一是多消耗粮食;二是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仍不能完全消除“视觉污染”;三是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不能彻底解决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四是可降解塑料由于含有特殊的添加剂而难以回收利用。 三、我国在治“白色污染”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防治“白色污染”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没有全国性的专门法规 防治“白色污染”不能光靠企业或个人的自觉性,应有强制性措施,约束公民和餐饮、交通等行业的工作人员的行为。如,要求企业或个人对自己生产、经营、消费活动中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进行回收利用;对随意抛弃、堆放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为进行处罚等。但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制定这方面的全国性法规。 2、缺少相关的经济政策 要调动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回收、加工、利用企业的积极性,需要给予这些企业以优惠政策。现有的综合利用优惠政策尚不足以使废旧塑料包装物回收利用行业形成良性的市场机制。为了不增加政府负担,同时体现“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应要求产生废物者自行回收利用,不能自行回收利用的企业或个人要交纳回收处理费,用于对回收利用者的补偿。这种做法在国外已较为普遍,我国,目前还没有这类经济政策。 3、管理工作跟不上 城市、风景旅游区、交通干线、水域的“白色污染”主要是管理不力造成的。餐饮、商业、铁路、水运部门对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没有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听任顾客直接扔在地上或水中,甚至一些工作人员对已收集起来的废物又抛弃到车窗外或水中。城市街道和旅游区的配套设施还不健全,商场、饭店、公园等繁华地段的垃圾箱密度太低,还没有设置分类垃圾箱。市容环卫部门虽有规定禁止乱扔废物,但执法、检查的人员少,有法不依、有禁不止的现象较为普遍。 4,管理思想不统一。 我国相当多的地区对“白色污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防治“白色污染”问题还未提上议事日程。有的地方主张以纸代塑或使用可降解塑料来解决“白色污染”,有的地区则主张靠回收利用来解决问题,管理思想还不统一。 5、人们的环境意识还靠进一步提高 城市居民的环保观念虽比前几年有所提高,开始关注环境问题,但还没有落实到自身的行动上,随手抛弃废物,乱倒、乱堆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为随处可见。新闻媒介对“白色污染”的报导大多集中在以纸代塑和采用可降解塑料等技术方面,缺少对居民日常行为的引导教育。塑料包装物的生产、经营单位和消费者没有责任感,既没有履行义务的内在动力,也没有回收、利用、处置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外部压力。 四、防治“白色污染”的对策建议 总结国内外防治“白色污染”的实践经验,结合目前“白色污染”现状及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国防治“白色污染”应遵循“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强化管理为核心,以回收利用为主要手段,以替代产品为补充措施”的原则。 防治“白色污染”,首先要解决“视觉污染”问题,使市容、景观有明显改善。这主要是靠宣传教育,引导市民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要依法强化管理,促使企业和个入对自己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妥善收集、处理。防治“白色污染”,更重要的是解决废旧塑料包装物对生态环境长期的、深层次的危害。这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回收利用的法规和经济政策,对废旧塑料包装物实施全面回收利用;防治“白色污染”,还应加强研究开发符合实际的替代(绿色)包装用品。现就加速我国防治“白色污染”的进程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防治“白色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行业的共同努力,需要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的积极参与。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白色污染”危害的认识,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教育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愤。在自身严格遵守环保法规的同时,积极制止身边的不良行为。 2、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管理。按照“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强化管理为核心,以回收利用为主要手段,以替代产品为补充措施”的防治原则,一是加强对“白色污染”危害性的宣传,引导和教育市民自觉防治“白色污染”;二是对大量产生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业(如铁路、水运、民航、旅游、饭店、餐饮、零售等),要通过强化管理,改变无人负责、无序堆放、随意抛弃的现象;三是采取强制措施,从回收集中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如一次性泡沫餐盒)入手,逐步提高废旧塑料包装物回收利用率;四是加强替代包装产品的开发、研究,努力减少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产生量等。 3,尽快制定颁布国家防治“白色污染”的有关法规,明确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回收利用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义务和法律责任。应对塑料包装物的生产、经营、消费等各个环节,分别制定具体的控制措施和引导政策,控制不易回收利用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产生量,鼓励提高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回收利用率。 4、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建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除“白色污染”的良性运作机制。运用经济手段,鼓励和促进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防治“白色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这个相对简单啊,塑料分多少种,各种塑料大概会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比如白色垃圾等等,都是因为塑料引起的啊。Q偶吧。

关于塑料对环境的危害的论文怎么写

废塑料制品混在土壤中不断累积,会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塑料袋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体中,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后,会导致动物死亡。废塑料随垃圾填埋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被占用的土地长期得不到恢复,影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塑料袋本身会释放有害气体,熟食用塑料袋包装后会变质。塑料袋如果埋在地下要经过大约两百年的时间才能腐烂,会严重污染土壤;如果采取焚烧处理方式,则会产生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长期污染环境。市场上常见的降解塑料袋,实际上只是在塑料原料中添加了淀粉,填埋后因为淀粉的发酵、细菌的分解,大块塑料袋会分解成细小甚至肉眼看不见的碎片。这是一种物理降解,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塑料产品的化学性质。塑料袋是以塑料(常用塑料有聚丙烯、聚酯、尼龙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袋子,常被用来装其他物品。因其廉价、重量极轻、容量大、便于收纳的优点被广泛使用,但又因塑料袋降解周期极长、处理困难的缺点而被部分国家禁止生产和使用。多数塑料袋都难以降解,这是塑料袋产生“白色污染”问题的重要原因。如果任由废旧塑料袋在环境中不断积累,必将会产生极大的危害。为了人类和动物的生存环境,在购物时尽量不使用塑料袋,响应低碳生活的号召。

回答 1、影响农业发展。废塑料制品混在十壤中不断累积。会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2、对动物生存构成威胁。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体中的废塑料制品,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导致动物死亡。 2、废塑料随垃圾填埋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被占用的土地长期得不到恢复,影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废塑料制品如果将其填埋,200年的时间不降解。4、对人们身体的危害。5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当温度达到65℃时,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中的有害物质将渗入到食物中,对人的肝脏、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 3 日常使用的塑料袋主要原料是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当人们接触氯乙烯后,就会出现手腕、手指浮肿,皮肤硬化等症状,还可能出现脾肿大、肝损伤等症。7、如果掩埋地下,大约200年才能腐烂,会对土壤的酸碱度产生不良影响,使土壤环境恶,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更多1条 

同学们:  你们都知道,我们现在的自然环境越来越糟糕了,人们所使用的资源也逐年减少了,希望我们从自身的一点一滴做起,因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现在离我家不远处的那条石榴河,在我爸爸小的时候,还是清澈见底,有许多小鱼小虾。夏天时他们总去趟水玩儿,打水仗。可如今我们现在所见到的那条石榴河呢,完全不是往日的那种风光了,已经变成鱼虾绝迹的污水河,上面飘满了垃圾,臭气冲天。  由此,我郑重的为大家提几条建议:  一、不得把垃圾丢进河道里或者街道上,必须放入垃圾桶内;  二、洗完手后一定把水龙头拧紧,以免漏水;  三、不用电是随手关掉电源,以免浪费电;  四、写字时不得有几个字写错就把整张纸撕掉的行为;  五、不随地吐痰,不制造噪音;  六、尽量少用一次性用品,多使用耐用品。不使用塑料袋,减少白色污染;  七、要植树造林,爱护树木,不乱砍乱伐,减少沙尘暴。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倡导学生们提高环保意识,同时也建议叔叔阿姨们加入我们的队伍中来,为保护自然环境,造福子孙后代贡献出自己了力量。因为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让我们好好的保护并且珍稀自然环境吧,否则,人类最后一滴水,将会成为悔恨的泪!

敬爱的叔叔阿姨们:如今地球上的环境并不乐观,只要你到网上查一查,在海底的深处,是不是有一个个白色的东西。不错,那就是被人类称为白色污染的塑料袋。你们可要知道,就这样一个小小的塑料袋,在海洋里到至少要花1000年的时间才能被分解掉!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啊!就拿我们城市里的一条条小河流来说吧!以前它是那么的清澈,可现在,上面漂满了一个个塑料袋,已经成为了鱼虾绝迹的污河。这些大部分都是我们买东西的时候,一次性塑料袋用完了就随手一扔,有的被清洁工人清理掉了,可大部分却被丢进了河里,让流水把它们送到了大海。造成了我们地球极大的污染!由此,我向大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在商场里买东西的时候不要用塑料袋,应该自己带布袋子或竹筐,这样既环保又节约。塑料袋用完了应该扔进垃圾桶里,而不要把它随手扔掉。用完了的塑料袋还可以放在一起,等到有很多的时候再拿去卖。如果照这样做的话,我们的地球家园就会变得更加美丽、富饶!作文二:环保建议书居委会的叔叔阿姨们您们好:地球让我们生存,让我们保护。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是地球的小主人。谁不想让我们的家园变的更美好,更漂亮?而在这个时候,那些卖水果、小吃、蔬菜的叔叔阿姨们,在各个地方摆摊而等到晚上就收摊走人,可他们却没有看到在他们周围到处都是他们丢弃的垃圾,等到再过几天,那些垃圾在地上发臭,苍蝇、蚊子都飞来飞去,让过路的行人都得捂着鼻子,快步走过去。你们有没有想过,就是你们这样乱丢垃圾,给我们的美丽家园添了点脏。所以,我希望居委会的叔叔阿姨们,让那些摆小摊的小贩在走时带走自己的垃圾,让他们学会爱护好我们美好的家园,在此,我提出几点建议供你们参考:1、请行人自觉爱护公园、路边及其他公共场所的花草树木。2、照顾好自己身边的一草一木、爱护花草。3、希望社会上多增加一些植树、种花草的活动,希望大家积极参加。住在地球上的每一个公民,让我们共同努力,以使我们的地球更美丽、可爱,使我们生活的环境更美好,人人争做地球的小卫士。作文三:环保建议书亲爱的同学们: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我国把环境保护宣布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所以我们要努力做好环境保护。然而,现在有许多不好的现象,例如:许多人在街上随地扔垃圾,吐痰。汽车的尾气超标,等等。为了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我提出如下建议:1、实行垃圾分类化。这样不仅能减少环卫工人的工作量,还能更好地起到废物利用,减少污染。2、节约资源。建议大人买菜时,少用塑料袋,尽量用竹篮子。用笔尽量用可换芯的,减少圆珠笔外壳的浪费与垃圾量。3、外出吃饭尽量不用一次性饭盒。绿色消费,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多使用耐用品。4、人类要想征服可怕的大自然,就必须尊重自然,爱护树木,爱护动物,爱护大自然的一切。5、要从我做起,首先选择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善待我们的家园、善待地球,共创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环保是现代生活中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现在做起,为了地球的明天,我们必须要从自己开始努力,好好地保护环境!作文四:环保建议书尊敬的各位:大家好!人类的环保越来越不重视了,卫生环境越来越不干净了。在这里,我向您说说有关于一次性塑料餐具的危害和提出建议。一次性塑料餐具是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塑料制品,具有毒性较低,熔点性较高;可塑性强;生产简易等特点,成为制造价格便宜;随用随弃的一次性餐具的极佳材料。然而,一次性餐具盒在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也污染了环境卫生。不仅仅是污染了环境,也会对我们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一次性塑料餐具在高温度下会溶出毒素并被食物吸收,从而对人体造成微量伤害,长久沉积会损害健康。如果有害物超标,其危害更大。以下是我给大家的建议:如果家庭中不需要去外面买早餐的话,就在家庭使用。到外面买早餐时最好自带可以多次用的早餐盒。希望有关部门可以有限制的限制一次性塑料餐具的生产量,以免严重危害环境卫生。

塑料的危害论文题目

当心装油塑料桶的潜在危害 使用塑料桶装食用油以后得当心了:根据同济大学基础医学院科研小组的调查,用塑料桶装的食用油中,会溶进对人体有害的增塑剂。科学家研究结果表明,增塑剂的慢性毒性具有致突变性和致癌性。 目前还不清楚塑料桶产生的增塑剂的潜在危害是否在“合理范围内”,盲目恐慌当然不可取,但问题既然被发现了,社会各界理当积极采取措施,消除危害,防患于未然。 据报道,用聚乙烯或尼龙等高分子材料做成的塑料制品是没有毒的,但是,为了使塑料制品具有更多的性能,比如增强柔韧性,就需要添加各种增塑剂、稳定剂,这些添加剂可能很容易溶解到油脂中,给人的健康和自然环境带来慢性、持续的危害。现在癌症呈上升趋势,与种种慢性的危害就有很大关系。 有关塑料增塑剂的危害,去年有关保鲜膜致癌的消息曾经引起不小的社会反响,国家质检总局最终明令禁止使用PVC保鲜膜直接包装肉食、熟食。而且,广泛用于建筑材料等方面的塑料制品包括自来水管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塑剂慢慢从塑料制品中溢出,进入空气、土壤、水源乃至食物,最终也将污染整个自然环境。 塑料的发明堪称为20世纪人类的一大杰作,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可是,我们在享受塑料发明带来的种种好处的时候,有关塑料制品潜在的危害也越来越多地进入公众视线,在利用高科技产品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如何有效防范其中的风险,这成为迫切要解决的社会课题。 首先需要权威检测机构及时作出回应,以尽早消除公众的担忧。据悉,现行的法规中尚未明确食品容器中增塑剂的最大允许量,因为相关标准滞后,不仅引发国内塑料制品出口受阻,而且还导致那些含过时增塑剂的国外产品大举入境。科技进步可谓日新月异,新材料新产品层出不穷,急功近利的商业行为可能导致其安全性能方面的保障存在欠缺,这就需要严把关、勤把关。 作为普通消费者,为了避免或减少塑料制品中的增塑剂危害,需要改变一些生活习惯,多一些安全意识。比如,尽量不要用塑料制品盛装高温食品,如不用塑料薄膜包装热油条、烤饼,不要用有色塑料袋直接包装熟食,不要用微波炉加热塑料容器盛装的食物,谨慎使用塑料烹饪工具,如塑料汤匙。 作为商家,也需要尽量按照相关食品卫生标准使用塑料制品,而对一些有眼光的塑料制品制造企业来说,主动使用和开发性能安全的增塑剂,不但担当了社会责任,还可以获得巨大的商机。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造福每一个人,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安全性,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我们期盼有关塑料桶装食用油的潜在危害能够得到妥善解决。

这是我选修课是写的作业《环保与限塑令》,你看着删选下啊  我国于前不久由国务院办公厅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通知指出:鉴于购物袋已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今后各地人民政府、部委等应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并将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塑料袋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我国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塑料袋。在我国,每天光买菜就要用掉10亿个塑料袋,至于其他各种塑料袋的用量更每天在20亿个以上。到超市、集市购物由商家提供塑料袋,也早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习惯。  但塑料袋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却也因为过量使用及不易回收处理等原因,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特别是超薄塑料袋容易破损,加上我国人民的环保意识薄弱,在使用后大多被随意丢弃,散落在城市街道、旅游区、水体中、公路和铁路两侧造成了“视觉污染”并成为“白 色污染”的主要来源。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已经限制塑料购物袋的生产、销售、使用。  我国的限塑令一出,意味着我们的生活习惯将要不可避免的要发生改变,又要回到拎着菜篮子买菜的生活。因此引发了众多的观点和言论。其中有部分人可能习惯了塑料袋在生活中带来的便利性,忽略了它所造成的危害而持反对意见。  塑料袋是在1902年10月24日由奥地利科学家马克斯·舒施尼发明的。这种包装物既轻便又结实,深受顾客和商家的喜爱。因此商店,菜场纷纷提供免费塑料袋。但这项发明在100年后却给我们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由于塑料袋大都是用不可再生降解材料生产的,塑料结构稳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菌降解,在自然环境中长期不分离。处理这些白色垃圾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这两种办法都不利于环保。废塑料的填埋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被占用的土地长期得不到恢复,埋在地里的塑料袋,需要200年以上才能腐烂,对土地有极大的危害,会改变土地的酸碱度,严重污染土壤,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业减产,影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而焚烧所产生的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同样也会造成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因此现在塑料袋已成为了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限塑令的实施,正是为了解决或是缓解由于塑料袋的过度使用而带来的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从2008年6月1日起,一切将变得不一样。厚度小 025毫米的塑料袋即超薄塑料袋将被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以提高塑料袋的使用寿命,使人民合理使用、节约使用塑料袋以减少污染。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将不再提供免费塑料袋,提倡消费者重新拎起布袋子、重薪提起菜篮子,重复使用耐用型购物袋,以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量。  环境保护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事情而是大家的事、国家的事、后代的事,需要全社会一起行动共同参与。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限塑令将是一项造福后代子孙的措施。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塑料袋会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  爱护环境,人人有责!让我们从使用塑料袋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吧!

塑料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有很多。例如污染环境,例如污染水源,例如让人类慢性中毒等等。我们应该限制塑料的失使用。

限塑令”实施后塑料袋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 塑料袋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长久的危害。由于塑料不易被分解,塑料垃圾如不加以回收,将在环境中变成污染物永久存在并不断累积,会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而塑料购物已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 针对超市是人们购物的主要场所,也是塑料袋大量使用的场所,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在佳美家超市进行调查。调查采取实际考察的方式,在超市收银台后观察人们的购物习惯并列表统计。观察了目光可及的三个收银台状况,在下午7:15~7:35这20分钟内:共有57个人付款,其中男性25人,女性32人,其中用塑料袋的有19人,占总数的3%。而使用塑料袋的19人中男性11人,女性8人,占各自性别总数的44%和25%,占总数的3%和14%。而买环保袋的一共有22人,占总数的6%,其中,男性占人,女性占14人,占各自性别总数的32%和75%,占总数的14%和6%。其中自带环保袋或塑料袋的有10人,占总数的5%,其中男性2人,女性8人,占各自性别总数的8%和25%,占总数的5%和14%。不用的有6人,占总数的6%,其中男性4人,女性2人,占各自性别总数的16%和25%,占总数的7%和5%。 由此可见,国家“限塑令”推出后,“限塑令”实施初期,市场阻力不大,但仍然需要一个适应期。在超市和商场由于国家法律实施的强制性,限塑都顺利地推行了,也受到了多数市民的欢迎。 在这次调查中发现: 一、“限塑令”的目的 塑料袋回收价值较低,在使用过程中除了散落在城市街道、旅游区、水体中、公路和铁路两侧造成“视觉污染”污染外,它还存在着潜在的危害。塑料结构稳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菌降解,在自然环境中长期不分离。国家自2008年6月1日起实行“限塑令”,是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市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最终达到减少连卷塑料袋等各种塑料袋使用的目的,以遏制其对环境的危害。 二、“限塑令”的意义 塑料袋实实在在地危害着环境,被丢弃的塑料袋不仅有碍观瞻,还会导致野生动物和家畜的死亡,以及堵塞城市下水管道等。对超薄塑料袋实施禁令、鼓励使用塑料袋替代产品和鼓励回收利用等措施将可加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出售塑料袋所得可用于支持市政回收项目,还可用于降低环保产业劳动力成本,包括废品回收业和使用天然纤维制造塑料袋替代产品的行业都将受益。 三、环保袋的好处 使用环保袋有很多好处有很多,使用环保袋,即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可以大大减少白色污 染;而且环保袋的使用寿命比塑料袋长,最重要的是环保袋可以循环使用。相比塑料袋使用寿命短而且不易被降解,环保袋好处多多。 四、购买塑料袋的原因 超市有偿提供的塑料袋价格在1~3元之间,环保袋的价格则在3~5元之间。一次购物,人们所需用塑料袋的个数在2~5个之间,用环保袋一般是一个就够了,少数买的多的顾客,需要2~3个。由于“限塑令”实施不久,人们购物还未养成自带的习惯,如果去购物时没有自带环保袋或塑料袋,使用塑料袋的价格在1元左右,而再购买一个环保袋需要花3~5元。这是少数人依旧使用塑料袋的主要原因,因为忘了带而买环保袋,反而提高了购物成本。而且环保袋不方便对购买的商品进行分类,往往是把所有商品都混杂的放在一起,如果购买的商品较多,很容易造成一些商品的变形。 以前塑料袋不流行的时候,人们习惯于用篮子、布袋购物,也没觉得不方便。但也要确实认识到以前商品的种类不如现在的繁多,人们的购物需求不同。现在的人,往往习惯于把几天内所需的商品一次性买齐,所以环保袋的设计上也需要改善,并不是越大越好。 五、环保意识的强化 相较于“限塑令”实施之前,超市中人手塑料袋的情况,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从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57个被调查者中有38个使用自带的购物袋,即,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的消费者群体至少下降了6成。有些没有携带环保购物袋的市民在购买小件物品或少量物品时,也都已经不再用塑料袋盛装,他们会选择手捧,或怀抱的方式 从这些现象来看,人们已经意识到塑料袋带来的危害,虽然长久以来的习惯不能一下子改变,但是会有意识的去减少使用塑料袋改用环保袋就已是一个好的开始,我们有理由相信塑料袋会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也会有更好的代替品出现。 六、“限塑令”施行中的阻力 和超市严格执行“限塑令”相比,菜场执行情况要差得多。根据一则新闻报道,记者在一家农贸市场问一名摊贩:“今天不是不让送免费塑料袋了吗?”该摊贩回答:“我这是方便老百姓啊,不给塑料袋他怎么买菜呢?” 一名菜场经营人员说,每个塑料袋两毛钱,但为了这两毛钱

塑料的危害论文

塑料制品的危害现在的塑料制品是很多的,主要是因为塑料比较的方便使用,而且成本比较低,但是塑料也是有很大的危害的,对人体和环境都会产生影响;塑料制品中的盐酸二甲苯会对孕妇造成一定的影响,当它直接进入母亲体内时,会抑制男性胎儿的雄性激素生长,那么雄性激素所发挥的作用就会减弱

这个相对简单啊,塑料分多少种,各种塑料大概会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比如白色垃圾等等,都是因为塑料引起的啊。Q偶吧。

限塑令”实施后塑料袋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 塑料袋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长久的危害。由于塑料不易被分解,塑料垃圾如不加以回收,将在环境中变成污染物永久存在并不断累积,会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而塑料购物已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 针对超市是人们购物的主要场所,也是塑料袋大量使用的场所,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在佳美家超市进行调查。调查采取实际考察的方式,在超市收银台后观察人们的购物习惯并列表统计。观察了目光可及的三个收银台状况,在下午7:15~7:35这20分钟内:共有57个人付款,其中男性25人,女性32人,其中用塑料袋的有19人,占总数的3%。而使用塑料袋的19人中男性11人,女性8人,占各自性别总数的44%和25%,占总数的3%和14%。而买环保袋的一共有22人,占总数的6%,其中,男性占人,女性占14人,占各自性别总数的32%和75%,占总数的14%和6%。其中自带环保袋或塑料袋的有10人,占总数的5%,其中男性2人,女性8人,占各自性别总数的8%和25%,占总数的5%和14%。不用的有6人,占总数的6%,其中男性4人,女性2人,占各自性别总数的16%和25%,占总数的7%和5%。 由此可见,国家“限塑令”推出后,“限塑令”实施初期,市场阻力不大,但仍然需要一个适应期。在超市和商场由于国家法律实施的强制性,限塑都顺利地推行了,也受到了多数市民的欢迎。 在这次调查中发现: 一、“限塑令”的目的 塑料袋回收价值较低,在使用过程中除了散落在城市街道、旅游区、水体中、公路和铁路两侧造成“视觉污染”污染外,它还存在着潜在的危害。塑料结构稳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菌降解,在自然环境中长期不分离。国家自2008年6月1日起实行“限塑令”,是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市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最终达到减少连卷塑料袋等各种塑料袋使用的目的,以遏制其对环境的危害。 二、“限塑令”的意义 塑料袋实实在在地危害着环境,被丢弃的塑料袋不仅有碍观瞻,还会导致野生动物和家畜的死亡,以及堵塞城市下水管道等。对超薄塑料袋实施禁令、鼓励使用塑料袋替代产品和鼓励回收利用等措施将可加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出售塑料袋所得可用于支持市政回收项目,还可用于降低环保产业劳动力成本,包括废品回收业和使用天然纤维制造塑料袋替代产品的行业都将受益。 三、环保袋的好处 使用环保袋有很多好处有很多,使用环保袋,即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可以大大减少白色污 染;而且环保袋的使用寿命比塑料袋长,最重要的是环保袋可以循环使用。相比塑料袋使用寿命短而且不易被降解,环保袋好处多多。 四、购买塑料袋的原因 超市有偿提供的塑料袋价格在1~3元之间,环保袋的价格则在3~5元之间。一次购物,人们所需用塑料袋的个数在2~5个之间,用环保袋一般是一个就够了,少数买的多的顾客,需要2~3个。由于“限塑令”实施不久,人们购物还未养成自带的习惯,如果去购物时没有自带环保袋或塑料袋,使用塑料袋的价格在1元左右,而再购买一个环保袋需要花3~5元。这是少数人依旧使用塑料袋的主要原因,因为忘了带而买环保袋,反而提高了购物成本。而且环保袋不方便对购买的商品进行分类,往往是把所有商品都混杂的放在一起,如果购买的商品较多,很容易造成一些商品的变形。 以前塑料袋不流行的时候,人们习惯于用篮子、布袋购物,也没觉得不方便。但也要确实认识到以前商品的种类不如现在的繁多,人们的购物需求不同。现在的人,往往习惯于把几天内所需的商品一次性买齐,所以环保袋的设计上也需要改善,并不是越大越好。 五、环保意识的强化 相较于“限塑令”实施之前,超市中人手塑料袋的情况,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从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57个被调查者中有38个使用自带的购物袋,即,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的消费者群体至少下降了6成。有些没有携带环保购物袋的市民在购买小件物品或少量物品时,也都已经不再用塑料袋盛装,他们会选择手捧,或怀抱的方式 从这些现象来看,人们已经意识到塑料袋带来的危害,虽然长久以来的习惯不能一下子改变,但是会有意识的去减少使用塑料袋改用环保袋就已是一个好的开始,我们有理由相信塑料袋会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也会有更好的代替品出现。 六、“限塑令”施行中的阻力 和超市严格执行“限塑令”相比,菜场执行情况要差得多。根据一则新闻报道,记者在一家农贸市场问一名摊贩:“今天不是不让送免费塑料袋了吗?”该摊贩回答:“我这是方便老百姓啊,不给塑料袋他怎么买菜呢?” 一名菜场经营人员说,每个塑料袋两毛钱,但为了这两毛钱

很多人会用塑料袋装食物,不但不卫生,而且非常危险。 1 按国家规定,接触食品的塑料袋必须经过安全认证有安全标志,保鲜袋就有,但是看下你装食物的那种,有吗。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