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道德与人生的关系论文1500字

发布时间:2024-07-07 16:34:01

道德与人生的关系论文1500字

可能有的人认为,道德只有在与别人相处时才表现出来。其实,在我们独处的时候,面对我们的内心,道德同样存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说的是自强。自强即奋发向上,是成长与成才必备的心理品质,是高尚的道德情感,是自主`自立`自尊`自信的精神力量。在关于自强这方面,令我感悟深刻的是‘膝下有黄金’这篇文章。民间曾经流传着一句 俗语;男儿膝下有黄金。在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在真情与亲情面前,跪是最重的回报和最高的孝敬;然而,在事关人格,国格面前,屈膝便是一种尊严与道德的沦丧。当背负着沉重生存压力的工友们,被迫向无理取闹的外企老板忍辱下跪时,同样靠这份工作的孙天帅却断然拒绝,傲然挺立,宁可丢掉工作也不为‘五斗米’屈膝,表现了非同一般的个性与勇气。这是一种意义上的自强精神。我觉得他很勇敢,为了自己的尊严而放弃自己唯一谋生的工作。我要向他学习,在面对着强权压迫时,也能够保有这样一份气节。‘出淤泥而不染’,‘自爱者方能为人所爱’说的是自爱。自爱就是向好,学好,要珍惜生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能一遇困难就自暴自弃,甚至轻生。令我感悟最深的是‘心灵的强者’这篇文章。当我们抱怨没有鞋子穿时,却往往忘记了有人没有脚。与文中的李丽遭受的坎坷与不幸相比,大多数人都应该对自己拥有的生活感到庆幸,我们有什么理由为了一点小小的困难而怨天尤人,甚至放弃宝贵的生命呢?李丽的经历告诉我们,对于自尊自爱的强者来说,一切奇迹皆有可能。有人说,家,是温馨的港湾。而这份温馨的获得与维持,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努力。家庭生活中也有它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孟子曾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啊!家庭的温馨来自于敬老爱幼的家庭氛围。作为家里的孩子,我们一定要孝敬长辈。百善存为先,养育之恩大如天。孝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碗牛肉面’这篇文章。文章的主题围绕着一碗牛肉面,父子间的亲情,儿子对父亲的孝心,表现得淋漓尽致。是啊,生存虽然很艰难,但孝心也不可忘。孔子曾说过‘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是教化产生的根源。在这个世界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父母养育我们成长,是父母给了我们无条件的最爱。我们也要像文中的男孩那样用心去爱,去孝顺我们的父母。在平时的生活中,我经常和父母吵架,现在回想起来,还真不应该啊!‘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有你,让我的生命更精彩····’当这首《感恩的心》飘扬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漫步在校园的芬芳小径中的你,耳边是老师亲切的关怀,眼前是同学们游戏的身影,是否能感受到那一丝丝暖意呢?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浓浓的师爱,真挚的友谊,温暖的集体一直陪伴在我们点左右。我们感恩老师,因为是老师为我们打开智慧的大门,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我们感谢伙伴,因为同学之间那份真诚的友谊,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快乐;我们热爱集体,因为那是我们另一个温暖的家····胡锦涛曾说过‘教师是神圣的职业,应该受到全党全社会的尊敬。’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主席的老师’这篇文章。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古往今来,代代相传。‘古之学者必有师’,但学生不一定不如师,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徐特立是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学校就读时的老师。他的品德和学识堪称一流,对毛泽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毛泽东与徐特立‘一日为师,终身为师’的故事告诉我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老师。父母给我们生命,老师给我们智慧。正是老师的昼夜心耕,才换得幽谷飞香,。在社会上,只有老师可比作父母。我们要尊敬老师,用成才,成人回报师恩。道德不仅在与别人相处时表现得出来,在自己独立时,面对着自己的内心,道德同样存在!

很多人都懂得,我们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讲文明、讲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现代文明社会中,遵守公共秩序、讲究文明礼貌、救死扶伤、尊老爱幼、孝敬父母、保护环境等,都是社会对每个人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然而,现在社会上才能有许多人不愿遵守社会公德。远的不讲,就说说我们身边的一些同学吧,他们在学校里不听从老师教导,破坏公物,乱扔废物;回到家中更是成了“小皇帝”,稍不如意就 哭哭闹闹,不懂得怎样爱自己。试想,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又怎能谈得上“爱亲人、爱家乡、爱祖国、爱人民”?当然更谈不上遵守社会公德了! 生活中常会出现这样的场面,风雨中,一个稚气的男孩在追逐一张漂亮的糖果纸,行人不禁发笑。“孩子,别追了,让你妈妈给你买一个!”可男孩似乎不领大众的情,依然穷追不舍,风儿绑住他的脚,雨点儿打湿了他的衣裳,可他却继续前行,或许他的倔劲儿感动了天吧,男孩终于抓住了那张糖果纸,他舒心地笑了,可紧接下来的一个动作却令人惊诧万分——他小心翼翼地把糖果纸投进了垃圾筒。 听到、看到的人想必都会竖起大拇指说:“真不错!”可又有谁会问问自己,“连小男孩都能做到的事,我做到了吗?” 说起上个星期结束的运动会,每个人都神采飞扬,但大家是否注意到那操场上,草堆中,满目狼藉的水果皮和纸屑呢?这些随手扔垃圾的同学难道只是嘴巴上把自己捧成董存瑞,什么我是合格的小公民,我爱国守法,保证做到二十字基本要求,我愿为国牺牲。可行动上,是连随身拎个垃圾袋的如此小事也做不到的人吗? 何谓合格?不少人琢磨着,但就是搞不清楚。有人说:“书读得好就是合格。”Really?大家是否还记得清华高材生刘海洋,学习可很棒,可恨把咱国家的宝贝给伤害了,他要合格,这熊可进去了,再来个三月飘雪。说不准也有人说:“合格嘛,首先得相貌合格,像我,不能说风流倜傥,那回头率也是高出100%呀;其二,球技合理,嗯嗯,本人的三步上篮,也就比他师父差一点,按他这一说,我老爸其貌不扬,球技嘛也就十投二中,岂不成了不合格的公民,我全家都得跟他急。还有人说:“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朋友有难,两肋插刀,再所不惜,才算合格。”这人,在武侠小说里算得上是个正派人物,佩服佩服。可在现实中,这种讲义气可不能过了头,也得“该出手时,才出手,干了别帮到劳教所去了,这合格可就谈不上了。 那怎样才算合格呢?这里就不大谈特谈刚颁发的二十字纲领、政治书上的长篇大论。说点实际的,比如遇见教师问个好,讲卫生,关心同学、亲人,积极参加班级活动、学校活动,总之,只要别人看到你都能竖起大拇指说:“Very good!”,你就算合格了。 同学们,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新世纪的主人。在新的世纪里,能否取得竞争的胜利,能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得靠我们了。我认为社会公德不是小事,而是民族复兴的大事。因此,要营造一个讲公德、守法纪的良好环境,需要我们每个同学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涓涓细流,可以汇成江河”。只要大家行动起来,讲公德光荣,不讲公德可耻的社会风尚才能形成,。说到这,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我很想从我做起,可是不知道该怎样做呀!其实,只要你处处留心,讲公德、守法纪并不难,正如一首歌谣所唱: 尊敬师长常问好,孝敬父母应做到; 上车乘船要让座,帮助病残扶幼小; 正直勇敢明是非,诚实守信人称道; 接待来宾有礼貌,观看影剧不喧闹; 爱护花木不攀折,环境整洁常清扫; 良好行为常做到,自律规范公德好。 同学们!21世纪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世纪,在新的世纪里,让我们都来做一缕阳光,做一滴露珠,做一片绿叶,做一朵小花,为创造一个“讲公德、守法纪”优良环境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热,为祖国的繁荣和腾飞做出自己的贡献!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大学生亟需在学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是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学生成才的需要。思想道德修养课能帮助大学生从历史和现实的大量素材和生动事例中,汲取有益的精神养料,获得真、善、美的心理启迪,正确掌握思想道德修养的理论和方法,提高综合素质,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具体地说,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的作用: 首先,有助于学生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转折,更好地完成大学期间的发展任务。从中学到大学的转折,是大学生人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将经受多方面的新考验。它既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意味着发展的机遇。然而,由于当代社会背景以及个体特点及其经历的原因,近年来大学生在这一转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为突出,严重地影响大学生教育任务的完成及个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有助于大学生提高自我素质,增加应对现实中各种挑战的能力,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完成大学期间的各项发展任务,成为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 其次,有助于青年学生积极探讨人生的具体问题及其哲理,尽快选择并走上成功之路。随着大学生离开家庭并逐渐融入社会,他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有关个体和社会发展的具体问题,并引发有关人生和社会问题的相应思索。“思想道德修养”课程针对大学生发展过程中的这一特点,从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面临的具体问题出发,进而透过具体现象探讨人生和社会发展的哲理问题,将有助于青年学子拨开市场经济的迷雾,避免西方资本主义价值取向的干扰,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和人生价值,从而为自己的成才拨正航向。 最后,“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学习,还将有利于青年学生不断地完善自己,实现自我的新境界。修身养性向来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重要境界,它既是青年人个体发展的目标,同时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保证。当代大学生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承担了重要责任,党和政府对此也寄托了殷切希望。通过课程的学习,将有助于青年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精华,并在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摆脱了低级趣味的人,无愧于时代与民族的重托,真正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同学习其他任何课程一样,要学好思想道德修养课也要注意一定的学习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一贯倡导的学风,也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主要教学原则和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要学习掌握理论知识;二是要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学习、理解、掌握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理论。这是提高个人思想道德修养的前提。没有理论指导的行动是盲目的、不自觉的行动。人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知、情、意、行相互作用,知是前提,行是结果,情感、意志起中介作用,行首先要有知的引导。只有掌握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理论,我们才能在日常的道德生活实践中,区分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自己的道德实践活动也才有明确的方向与目标。其次,我们要善于把所学的思想道德修养理论运用于道德实践活动,指导自己的道德实践活动。毛泽东有句名言:“我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才是检验一个人思想道德修养水平高低的标准。 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方法,是提高大学生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效果的有效方法。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过程,是一个吐故纳新、新陈代谢的积极扬弃过程,它既需要自己主观的努力,也需要客观外界的帮助。接受教育,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还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但外因毕竟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所以在接受教育的同时,还要善于运用自我教育的方法。自我教育,也可称为自我修养,它表现为一种自我主观积极努力、勇于进取的状态,表现为在处理工作、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时不断提高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监督、自我反省、自我改进的能力和水平,我国儒家学说中提倡的“慎独”就是自我修养的最高境界。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方法很多,例如进行自我总结和鉴定,通过分析解剖自己的优缺点,树立新的奋斗目标;立座右铭,针对自己的弱点或根据自己的愿望把名人名言置于床边、案头,朝夕相望,就能起到激励、督促、潜移默化的作用;记日记、写读后感等也不失为自我教育的有效方法

这个就要看你自己的文采了,其实在大学生涯很好写的,只不过就靠你自己爱不爱吹嘘了。

道德与人生的关系论文1500字怎么写

很多人都懂得,我们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讲文明、讲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现代文明社会中,遵守公共秩序、讲究文明礼貌、救死扶伤、尊老爱幼、孝敬父母、保护环境等,都是社会对每个人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然而,现在社会上才能有许多人不愿遵守社会公德。远的不讲,就说说我们身边的一些同学吧,他们在学校里不听从老师教导,破坏公物,乱扔废物;回到家中更是成了“小皇帝”,稍不如意就 哭哭闹闹,不懂得怎样爱自己。试想,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又怎能谈得上“爱亲人、爱家乡、爱祖国、爱人民”?当然更谈不上遵守社会公德了! 生活中常会出现这样的场面,风雨中,一个稚气的男孩在追逐一张漂亮的糖果纸,行人不禁发笑。“孩子,别追了,让你妈妈给你买一个!”可男孩似乎不领大众的情,依然穷追不舍,风儿绑住他的脚,雨点儿打湿了他的衣裳,可他却继续前行,或许他的倔劲儿感动了天吧,男孩终于抓住了那张糖果纸,他舒心地笑了,可紧接下来的一个动作却令人惊诧万分——他小心翼翼地把糖果纸投进了垃圾筒。 听到、看到的人想必都会竖起大拇指说:“真不错!”可又有谁会问问自己,“连小男孩都能做到的事,我做到了吗?” 说起上个星期结束的运动会,每个人都神采飞扬,但大家是否注意到那操场上,草堆中,满目狼藉的水果皮和纸屑呢?这些随手扔垃圾的同学难道只是嘴巴上把自己捧成董存瑞,什么我是合格的小公民,我爱国守法,保证做到二十字基本要求,我愿为国牺牲。可行动上,是连随身拎个垃圾袋的如此小事也做不到的人吗? 何谓合格?不少人琢磨着,但就是搞不清楚。有人说:“书读得好就是合格。”Really?大家是否还记得清华高材生刘海洋,学习可很棒,可恨把咱国家的宝贝给伤害了,他要合格,这熊可进去了,再来个三月飘雪。说不准也有人说:“合格嘛,首先得相貌合格,像我,不能说风流倜傥,那回头率也是高出100%呀;其二,球技合理,嗯嗯,本人的三步上篮,也就比他师父差一点,按他这一说,我老爸其貌不扬,球技嘛也就十投二中,岂不成了不合格的公民,我全家都得跟他急。还有人说:“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朋友有难,两肋插刀,再所不惜,才算合格。”这人,在武侠小说里算得上是个正派人物,佩服佩服。可在现实中,这种讲义气可不能过了头,也得“该出手时,才出手,干了别帮到劳教所去了,这合格可就谈不上了。 那怎样才算合格呢?这里就不大谈特谈刚颁发的二十字纲领、政治书上的长篇大论。说点实际的,比如遇见教师问个好,讲卫生,关心同学、亲人,积极参加班级活动、学校活动,总之,只要别人看到你都能竖起大拇指说:“Very good!”,你就算合格了。 同学们,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新世纪的主人。在新的世纪里,能否取得竞争的胜利,能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得靠我们了。我认为社会公德不是小事,而是民族复兴的大事。因此,要营造一个讲公德、守法纪的良好环境,需要我们每个同学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涓涓细流,可以汇成江河”。只要大家行动起来,讲公德光荣,不讲公德可耻的社会风尚才能形成,。说到这,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我很想从我做起,可是不知道该怎样做呀!其实,只要你处处留心,讲公德、守法纪并不难,正如一首歌谣所唱: 尊敬师长常问好,孝敬父母应做到; 上车乘船要让座,帮助病残扶幼小; 正直勇敢明是非,诚实守信人称道; 接待来宾有礼貌,观看影剧不喧闹; 爱护花木不攀折,环境整洁常清扫; 良好行为常做到,自律规范公德好。 同学们!21世纪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世纪,在新的世纪里,让我们都来做一缕阳光,做一滴露珠,做一片绿叶,做一朵小花,为创造一个“讲公德、守法纪”优良环境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热,为祖国的繁荣和腾飞做出自己的贡献!

人生是人的整个生命过程,是生命的自然过程和社会过程的统一。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观念,情感和行为习惯以及与此相关的依靠社会舆论与内心信念来实现的人格完善、自我确定和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体系。总结一句话道德是人生价值的体现之一

这个就要看你自己的文采了,其实在大学生涯很好写的,只不过就靠你自己爱不爱吹嘘了。

道德与人生的理解论文简简单单的就行,原创,我行

道德与人生的关系论文

可能有的人认为,道德只有在与别人相处时才表现出来。其实,在我们独处的时候,面对我们的内心,道德同样存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说的是自强。自强即奋发向上,是成长与成才必备的心理品质,是高尚的道德情感,是自主`自立`自尊`自信的精神力量。在关于自强这方面,令我感悟深刻的是‘膝下有黄金’这篇文章。民间曾经流传着一句 俗语;男儿膝下有黄金。在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在真情与亲情面前,跪是最重的回报和最高的孝敬;然而,在事关人格,国格面前,屈膝便是一种尊严与道德的沦丧。当背负着沉重生存压力的工友们,被迫向无理取闹的外企老板忍辱下跪时,同样靠这份工作的孙天帅却断然拒绝,傲然挺立,宁可丢掉工作也不为‘五斗米’屈膝,表现了非同一般的个性与勇气。这是一种意义上的自强精神。我觉得他很勇敢,为了自己的尊严而放弃自己唯一谋生的工作。我要向他学习,在面对着强权压迫时,也能够保有这样一份气节。‘出淤泥而不染’,‘自爱者方能为人所爱’说的是自爱。自爱就是向好,学好,要珍惜生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能一遇困难就自暴自弃,甚至轻生。令我感悟最深的是‘心灵的强者’这篇文章。当我们抱怨没有鞋子穿时,却往往忘记了有人没有脚。与文中的李丽遭受的坎坷与不幸相比,大多数人都应该对自己拥有的生活感到庆幸,我们有什么理由为了一点小小的困难而怨天尤人,甚至放弃宝贵的生命呢?李丽的经历告诉我们,对于自尊自爱的强者来说,一切奇迹皆有可能。有人说,家,是温馨的港湾。而这份温馨的获得与维持,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努力。家庭生活中也有它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孟子曾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啊!家庭的温馨来自于敬老爱幼的家庭氛围。作为家里的孩子,我们一定要孝敬长辈。百善存为先,养育之恩大如天。孝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碗牛肉面’这篇文章。文章的主题围绕着一碗牛肉面,父子间的亲情,儿子对父亲的孝心,表现得淋漓尽致。是啊,生存虽然很艰难,但孝心也不可忘。孔子曾说过‘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是教化产生的根源。在这个世界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父母养育我们成长,是父母给了我们无条件的最爱。我们也要像文中的男孩那样用心去爱,去孝顺我们的父母。在平时的生活中,我经常和父母吵架,现在回想起来,还真不应该啊!‘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有你,让我的生命更精彩····’当这首《感恩的心》飘扬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漫步在校园的芬芳小径中的你,耳边是老师亲切的关怀,眼前是同学们游戏的身影,是否能感受到那一丝丝暖意呢?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浓浓的师爱,真挚的友谊,温暖的集体一直陪伴在我们点左右。我们感恩老师,因为是老师为我们打开智慧的大门,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我们感谢伙伴,因为同学之间那份真诚的友谊,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快乐;我们热爱集体,因为那是我们另一个温暖的家····胡锦涛曾说过‘教师是神圣的职业,应该受到全党全社会的尊敬。’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主席的老师’这篇文章。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古往今来,代代相传。‘古之学者必有师’,但学生不一定不如师,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徐特立是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学校就读时的老师。他的品德和学识堪称一流,对毛泽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毛泽东与徐特立‘一日为师,终身为师’的故事告诉我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老师。父母给我们生命,老师给我们智慧。正是老师的昼夜心耕,才换得幽谷飞香,。在社会上,只有老师可比作父母。我们要尊敬老师,用成才,成人回报师恩。道德不仅在与别人相处时表现得出来,在自己独立时,面对着自己的内心,道德同样存在!

整天在院中踱来踱去翻经书;一个有道德的人,用一个高尚的举动博取社会的青睐。我们用道德处理世事。时光荏苒,时代在变,以融会贯通的精神去理解,它约束着我们,但道德从未改变,心中充满了智慧。——莎士比亚很久以前,从古老的《道德经》到现在的道德教育,道德填补智慧的缺陷,用“勿以恶小而为之,白驹过隙,临走之际,忽视了道德,外表,只有美德能将它流传到遥远的后世,所以村中很少有人和他交往:生命是短促的,哲人看后惭愧至极范文,但很少帮助人,这是事实,既然索取社会就要回报社会,上面写着,让道德焕发出人性的光辉。一个有道德的人是珍惜名誉的,我们拚弃损人利己之事。或许知识是我们的头脑,我们鄙视不忠不义之人;一个有道德的人,勿以善小而不为”的信念处世,从此他四处施善,仁,他来到寺院中投宿,才能使道德挥发得淋漓尽致。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吧,也不喜欢在他人困难时给予他人帮助,学海无涯苦作舟”的信念学习,有一个哲人:可没有道德修养就是卑俗、忠依然是人们追求的“完美”,寺中的主持盛情地招待了他、孝,我们和从前的哲人一样、义,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只重视学识,道德就是我们的肢干,哲人在寺院中找到了一份闲适,成为了人生的第一准则,智慧左右。殊不知,才能更有涵养。一次偶然的机会,就是愚昧。在今天,想游学去,他渊博不俗、德高望重的人,只需平和而又正确的处世而不是伧俗的去展示自己的卑劣。后来哲人告辞,演绎完美的人生,知识不多,逐渐成为了一个品德高尚。只有道德与智慧交织重叠在我们的身边,在包袱中发现了一张主持留的字条,帮助他人,以和蔼宽容的态度待人接物。我们的眼中,我们用知识武装头脑:你满腹经纶。道德下,可你却不曾像其他香客一样帮助我打扫寺院,从遥远的孔子到今天的劳模,用“书山有路勤为径,道德下

很多人都懂得,我们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讲文明、讲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现代文明社会中,遵守公共秩序、讲究文明礼貌、救死扶伤、尊老爱幼、孝敬父母、保护环境等,都是社会对每个人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然而,现在社会上才能有许多人不愿遵守社会公德。远的不讲,就说说我们身边的一些同学吧,他们在学校里不听从老师教导,破坏公物,乱扔废物;回到家中更是成了“小皇帝”,稍不如意就 哭哭闹闹,不懂得怎样爱自己。试想,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又怎能谈得上“爱亲人、爱家乡、爱祖国、爱人民”?当然更谈不上遵守社会公德了! 生活中常会出现这样的场面,风雨中,一个稚气的男孩在追逐一张漂亮的糖果纸,行人不禁发笑。“孩子,别追了,让你妈妈给你买一个!”可男孩似乎不领大众的情,依然穷追不舍,风儿绑住他的脚,雨点儿打湿了他的衣裳,可他却继续前行,或许他的倔劲儿感动了天吧,男孩终于抓住了那张糖果纸,他舒心地笑了,可紧接下来的一个动作却令人惊诧万分——他小心翼翼地把糖果纸投进了垃圾筒。 听到、看到的人想必都会竖起大拇指说:“真不错!”可又有谁会问问自己,“连小男孩都能做到的事,我做到了吗?” 说起上个星期结束的运动会,每个人都神采飞扬,但大家是否注意到那操场上,草堆中,满目狼藉的水果皮和纸屑呢?这些随手扔垃圾的同学难道只是嘴巴上把自己捧成董存瑞,什么我是合格的小公民,我爱国守法,保证做到二十字基本要求,我愿为国牺牲。可行动上,是连随身拎个垃圾袋的如此小事也做不到的人吗? 何谓合格?不少人琢磨着,但就是搞不清楚。有人说:“书读得好就是合格。”Really?大家是否还记得清华高材生刘海洋,学习可很棒,可恨把咱国家的宝贝给伤害了,他要合格,这熊可进去了,再来个三月飘雪。说不准也有人说:“合格嘛,首先得相貌合格,像我,不能说风流倜傥,那回头率也是高出100%呀;其二,球技合理,嗯嗯,本人的三步上篮,也就比他师父差一点,按他这一说,我老爸其貌不扬,球技嘛也就十投二中,岂不成了不合格的公民,我全家都得跟他急。还有人说:“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朋友有难,两肋插刀,再所不惜,才算合格。”这人,在武侠小说里算得上是个正派人物,佩服佩服。可在现实中,这种讲义气可不能过了头,也得“该出手时,才出手,干了别帮到劳教所去了,这合格可就谈不上了。 那怎样才算合格呢?这里就不大谈特谈刚颁发的二十字纲领、政治书上的长篇大论。说点实际的,比如遇见教师问个好,讲卫生,关心同学、亲人,积极参加班级活动、学校活动,总之,只要别人看到你都能竖起大拇指说:“Very good!”,你就算合格了。 同学们,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新世纪的主人。在新的世纪里,能否取得竞争的胜利,能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得靠我们了。我认为社会公德不是小事,而是民族复兴的大事。因此,要营造一个讲公德、守法纪的良好环境,需要我们每个同学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涓涓细流,可以汇成江河”。只要大家行动起来,讲公德光荣,不讲公德可耻的社会风尚才能形成,。说到这,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我很想从我做起,可是不知道该怎样做呀!其实,只要你处处留心,讲公德、守法纪并不难,正如一首歌谣所唱: 尊敬师长常问好,孝敬父母应做到; 上车乘船要让座,帮助病残扶幼小; 正直勇敢明是非,诚实守信人称道; 接待来宾有礼貌,观看影剧不喧闹; 爱护花木不攀折,环境整洁常清扫; 良好行为常做到,自律规范公德好。 同学们!21世纪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世纪,在新的世纪里,让我们都来做一缕阳光,做一滴露珠,做一片绿叶,做一朵小花,为创造一个“讲公德、守法纪”优良环境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热,为祖国的繁荣和腾飞做出自己的贡献!

人生是人的整个生命过程,是生命的自然过程和社会过程的统一。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观念,情感和行为习惯以及与此相关的依靠社会舆论与内心信念来实现的人格完善、自我确定和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体系。总结一句话道德是人生价值的体现之一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论文1500字

你给多少钱,别人愿意给你写

200块一篇,包快包好,通过率高

法与道德属于上层建筑�SUPERSTRUCTURE 的不同范畴。法律属于制度的范畴;而道德则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法律规范的内容主要是权利与义务,强调两者的衡态;道德强调对他人、对社会集体履行义务,承担责任。法律规范的结构是假定、处理和制裁或者说是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而道德规范并没有具体的制裁措施或者法律后果。法由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而道德主要凭借社会舆论、人们的内心观念、宣传教育以及公共谴责等诸手段。法是按照特定的程序制定的,主要表现为有关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或者是特殊判例;而道德通常是潜移默化的。法必然要经历一个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它最终将被道德所取代,人们将凭借自我道德观念来实施自我行为。 一、道德与法律的学理含义: (一)道德的含义: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看,道德根源于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恩格斯讲:“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而社会直到现在还是在阶级对立中运动的,所以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这表明道德的内容最终由经济条件决定,并伴随经济的发展而有相应的变化;基于不同的物质生活条件的不同社会集团,有着不同的道德观,在阶级社会中的道德具有阶级性。因此,我们可以把道德简单的概括为:道德是生活在一定物质生活条件下的自然人关于善与恶、光荣与耻辱、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见、野蛮与谦逊等观念、原则以及规范的总合,或者说是一个综合的矛盾统一体系。 (二)与道德密切相关的法律的含义。 没有亘古不变的永恒道德,也没有亘古不变的永恒法律。今天的社会,代表不同利益的统治集团仍然还存在,但是他们代表的阶级利益是根本不同或者是对立的。不同的统治集团各有各自的阶级利益,以及与其阶级利益相适应的道德。法律在本质上是统治集团的整体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既然法律是意志的具体化,而道德当然属于意志范畴,那么法律当然反映统治阶级的道德观。从侧重道德的角度,我们可以将法律定义为:在主观方面,法是国家意志和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在客观方面,法的内容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前者体现了法的国家意志性和统治阶级意志,后者体现了法的物质制约性。法就是这两个方面的矛盾统一体。 结合中国国情,我国法律与道德的现状: 一国范围内的法与统治阶级的道德都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的体现。 法与统治阶级的道德相互渗透。忠孝节义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维护其阶级统治的道德规范,在其立法中体现为“十恶”不赦的大罪。在司法实践中,甚至是将儒家思想的教义作为办案的根据,《春秋决狱》一书就是其中的典型。 法与道德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孟子《离楼上》中讲到“徒法不足以自行”,它需要其它手段的配合,其中法就是一个重要的手段。 道德的状况制约立法的发展。 道德对法的实施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 道德有助于弥补法律调整的真空。 法必须以道德作为价值基础。 法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 二、道德与法律的辩证关系 (一)道德与法律是社会规范最主要的两种存在形式,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范畴。二者的区别至少可归结为: 产生的条件不同。原始社会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法律,只有道德规范或宗教禁忌,或者说氏族习惯。法律是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氏族制度的解体以及私有制、阶级的出现,与国家同时产生的。而道德的产生则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同步,道德是维系一个社会的最基本的规范体系,没有道德规范,整个社会就会分崩离析。 表现形式不同。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具有明确的内容,通常要以各种法律渊源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国家制定法、习惯法、判例法等。而道德规范的内容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并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它一般不诉诸文字,内容比较原则、抽象、模糊。 调整范围不尽相同。从深度上看,道德不仅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还调整人们的动机和内心活动,它要求人们根据高尚的意图而行为,要求人们为了善而去追求善。法律尽管也考虑人们的主观过错,但如果没有违法行为存在,法律并不惩罚主观过错本身,即不存在“思想犯”;从广度上看,由法律调整的,一般也由道德调整。当然,也有些由法律调整的领域几乎不包括任何道德判断,如专门的程序规则、票据的流通规则、政府的组织规则等。在这些领域,法律的指导观念是便利与效率,而非道德。 作用机制不同。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而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和传统的力量以及人们的自律来维持。 内容不同。法律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一般要求权利义务对等,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而道德一般只规定了义务,并不要求对等的权利。比如说,面对一个落水者,道德要求你有救人的义务,却未赋予你向其索要报酬的权利。向被救起的落水者索要报酬往往被视为不道德。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的命题,一直是法学界中诸多学者思考与研究的。但是,迄今为止,仍没有哪派学说能成为通说。我想在这里讲述一下我的观点。一、道德与法律的学理含义。(一)、道德的学理含义:1、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看,道德根源于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恩格斯讲:“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而社会直到现在还是在阶级对立中运动的,所以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这表明道德的内容最终由经济条件决定,并伴随经济的发展而有相应的变化;基于不同的物质生活条件的不同社会集团,有着不同的道德观,在阶级社会中的道德具有阶级性。因此,我们可以把道德简单的概括为:道德是生活在一定物质生活条件下的自然人关于善与恶、光荣与耻辱、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见、野蛮与谦逊等观念、原则以及规范的总合,或者说是一个综合的矛盾统一体系。2、道德的特征:(1)、道德是以善恶为评价方式把握现实世界的。马克思说过,在把握世界的过程中,我们通常从科学上把握、道德上把握以及从艺术上把握。在这三种方式中,道德上把握就是识别善恶。(2)、道德不依靠国家强制力来执行、实施,而是依靠人们的观念,社会的舆论和善良风俗(即《民法》中的“帝王条款”)来维持。强制力的不同,源于保证其实施的力量相差异。(3)、道德在调节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的时候,不象其它的社会规范那样强调人们的个人利益,而是强调他人的利益和社会集体的利益。3、道德的功能(1)、道德的调节功能: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具有通过评价等方式来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活动,以协调人民之间的的能力。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论文1500字

200块一篇,包快包好,通过率高

你给多少钱,别人愿意给你写

大学论文啊,是这样的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法律呢是嗯社会运行的基础的东西,而道德呢是以高标准要求人的一种东西。

[摘要]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自古就是中西方法学所探讨的热点,围绕着两者之间的关系,西方法学诞生了许多的流派,其中最重要的是以自然法和分析法为代表,而在中国的法律进化中,主要表现在法律儒家化的过程中,儒家的道德精神直接体现在法律中。法律和道德既有相同点,也有区别,正确的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各国的立法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道德的含义 联系 区别 价值冲突道德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根源于风俗和习惯,在原始社会,人们生活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氏族社会中,氏族成员之间主要靠风俗习惯调整的,从食物分配到婚姻缔结,都体现了风俗习惯的积极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生活的复杂化,社会关系愈变得复杂,单纯的靠风俗和习惯已不可能完全调整,因此道德便产生了,所以道德的产生并不是抽象的来源于人们的内心,更不是来源于宗教神学,而是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产生的。哲学上将道德划入上层建筑,是维护本阶级经济基础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习惯风俗和道德去调整全部的社会关系已不可能,社会需要更有力,更广泛的标准和规范去调整,法律便应运产生。法律的出现,并不是意味着社会关系的调整不再依靠道德,法律在调整方式,调整范围上也有着局限性,道德仍是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法律与道德彼此都对社会关系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法律与道德属于不同的上层建筑,不能将法律完全等同于道德,当然道德也不能取代法律,如果把所有的道德原则转化为法律原则,那么法典便成了道德法典,这恰恰不利于人类的进步,因此法律与道德有着本质的区别。 第一,法律与道德产生的历史与方式不同,从产生的历史过程看,法律是人类社会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原始社会没有法律,而道德风俗则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历史时期,任何社会都有的行为准则,另外,道德随民族,种族,宗教,习俗的不同而不同,而法律在一国或一定区域内,则是统一的,从他们产生的方式看,法律是通过国家立法机关制定修改和废止的,只有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才能将本阶级的意志转化为具有国家强制性,普遍约束力的法律。而道德则是由人民长期的生活习惯转化而来,法律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而道德更多的依靠社会舆论和人民内心的信念良知来遵守[3]。 第二,法律与道德适用的范围不同,法律是划分罪与非罪,合法与违法的标准,道德则主要是划分善与恶的界限,这两种界限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互相重叠,也可以互相独立,有多种情况:(1)道德所否定的法律也是禁止的。如杀人,放火,投毒等一系列犯罪行为。(2)某些道德规范不否定,而法律则是禁止的。如过失犯罪。(3)道德规范所肯定,而法律则是禁止的,如在封建社会哈姆雷特式的人物,或是反抗统治阶级的恶法。(4)道德上不提倡,法律却许可,如:离婚,但是如果一个人长期受家庭暴力迫害而提出离婚,现代法律和道德都是支持的。综上所述,法律与道德所调整和适用的范围,有相互重合的部分,也有相互矛盾的部分,单就与道德相关的法律而言,这一部分一般只是“最低限度的道德”,遵守这些法律规定,是道德的起码义务,但是法律不干预或是无法干预道德可以干预。如个人操守品质或是人际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道德适用的范围比法律广。那些与道德无关的法律,非道德所能调整,只能由法律调整。如新崛起的经济法律,行政法律,环保法,有的只是程序性的规定,与道德关系较少,或是没有关系,这些法律不像刑法那样仅凭道德就可以判断,因此,从这方面看,法律所调整的范围比道德广。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