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创新型教育论文1200字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08 11:03:06

创新型教育论文1200字怎么写

一、营造和谐平等的氛围,让学生敢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特别是面对农村小学的学生教师必须首先坚持教学民主,在课堂内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充满信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无所顾忌地充分表达自己的创意。我在教学中非常注重教学情景,在教学上做到由单一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知心朋友、指导者、帮助者与合作者,转变为和学生共同探索的伙伴。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一课,我转变了自己的角色,与学生融为一体,将自己和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和学生一起比身高、度量身高,将所有人的身高记录起来,然后每个小组进行,看看谁最高,高多少,当时的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我就抓住时机,在欢快的课堂气氛中引入课文内容、讲解课文内容、练习课文内容,学生也就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接受了新知识。二、启迪学生创造思维三、要在知识迁移时进行思维训练四、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创新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是知识的“点金术”。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保证一个人持续不断地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和创新能力。首先提供学法示范,提高学习能力,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等阅读数学课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习惯。讲读结合,课堂上要把知识讲授和阅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带着疑问从课本中找答案,实现知识迁移。其次,结合教学实际,强化思维训练。如应用题教学,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根据有联系的已知条件去思考问题的条件推导法,根据问题思考需知条件的因素分析法,并把这些方法从各个应用题的具体解答中概括为一般的解题思路。通过强化训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创新学习的能力。五、创新评价体制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关键就是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大胆去想、去尝试。要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自己跳起来摘果子,而不是教师摘果子喂学生。同时,教师自己先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由此带动学生,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一代创新人才。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没有先进的思想、正确的理论做指导,我们的行为往往是盲目的,努力的结果也多是失败的。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更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密切关注研究的课题。我县在创新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具体确定实施了“三自一导”主体参与型教改模式:既通过学生的自读、自疑、自求和教师的点拨引导完成教学任务,以培养学生自我求索创新、自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 新的教育理念包含着相当丰富的内容,如新的教训观、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等,而其核心的思想则是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潜质,都是一片有待开发或进一步开垦的土地,作为教师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欣赏和预见学生的天性,充分尊重和发展学生的多样化个性,使他们都能够在老师的亲切指导下成长成熟、成功成才。我县的“三自一导”主体参与型教改模式,正是一种激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充分展示个人特长和才华,注重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体有效、操作性很强的教改模式。只有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才能够坚持以人为本,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够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从而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二、挖掘教材德育因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他们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聪明的才智,更重要的是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既要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又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课教材容融含着很多的德育因素,我们要注意挖掘利用、灵活处理,真正发挥新形势下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例如:讲初四教材封建社会一节时,对于“辉煌的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一内容从考点看很少涉及,但却是非常重要的德育点,我没有轻易放弃,而是让学生把在课下整理的知识卡进行小组交流,以充分感知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辉煌,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归纳自己的感想,当时有不少同学说出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辉煌成就,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聪明智慧的民族,为生长在这样的民族感到骄傲自豪;青少年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等发自肺腑的语言。 再如:讲初四专题“中共80年的辉煌历程”时,除了归纳强化相关的理论知识点外,我还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她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性,站在时代前列,领导人民不断取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胜利,青少年要热爱中国共产党,积极拥护党的领导,永远跟党走。 三、重视学科综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目前全国各地大多实行了“文科综合”考试,内容以考查学生能力为主,题目的载体多是时事政治,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重视知识之间、学科之间的综合。 首先是学科内的综合。这既包括知识板块内的综合,也包括知识板块之间的综合。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把握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掌握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在知识的综合中产生新知识;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学科的各部分知识来分析、思考社会现实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其次是跨学科的综合。这从小范围说可指政史地文科知识的综合,从大范围说可指所有学科的综合。这就要求我们多方搜集资料,广泛涉猎各科知识,在教学中注意加强联系、综合,通过不断地练习和积累,同学们会逐渐熟练应对综合题目,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  论文提要是内容提纲的雏型。一般书、教学参考书都有反映全书内容的提要,以便读者一翻提要就知道书的大概内容。我们写论文也需要先写出论文提要。在执笔前把论文的题目和大标题、小标题列出来,再把选用的材料插进去,就形成了论文内容的提要。(二)原稿纸页数的分配  写好毕业论文的提要之后,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考虑篇幅的长短,文章的各个部分,大体上要写多少字。如计划写20页原稿纸(每页300字)的论文,考虑序论用1页,本论用17页,结论用1—2页。本论部分再进行分配,如本论共有四项,可以第一项3—4页,第二项用4—5页,第三项3—4页,第四项6—7页。有这样的分配,便于资料的配备和安排,写作能更有计划。毕业论文的长短一般规定为5000—6000字,因为过短,问题很难讲透,而作为毕业论文也不宜过长,这是一般大专、本科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所决定的。(三)编写提纲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   编写要点  编写毕业论文提纲有两种方法:  一、标题式写法。即用简要的文字写成标题,把这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但只有作者自己明白。毕业论文提纲一般不能采用这种方法编写。  二、句子式写法。即以一个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形式把该部分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具体而明确,别人看了也能明了,但费时费力。毕业论文的提纲编写要交与指导教师阅读,所以,要求采用这种编写方法。详细提纲举例详细提纲,是把论文的主要论点和展开部分较为详细地列出来。如果在写作之前准备了详细提纲,那么,执笔时就能更顺利。下面仍以《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为例,介绍详细提纲的写法:  上面所说的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都是论文的骨架和要点,选择哪一种,要根据作者的需要。如果考虑周到,调查详细,用简单提纲问题不是很大;但如果考虑粗疏,调查不周,则必须用详细提纲,否则,很难写出合格的毕业论文。总之,在动手撰写毕业论文之前拟好提纲,写起来就会方便得多。

创新型教育论文1200字

继承与创新 在生活中,要想获得成功,创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缺少了继承,创新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样,便难以成功。只有既懂得发扬自己的特色,勇于创新,又善于继承前人的传统,才会更易成功。  创新,并不是所谓的闭门造车,不是靠自己的主观臆造去随意地瞎编乱造,而是要注意继承前人优秀的成果,在别人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创新才会显得更有意义。英国17世纪的科学巨匠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的三大定律,创新不可谓不丰富。可当别人问及他为什么会取得如此的成绩时,他说:“如果说我看得更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虽然这只是一时谦虚之词,但细细想来,如果没有伽利略夜观星空,如果没有第谷数十年如一日研究天体的运行规律,那么牛顿想要总结出物体运行的三大定律,似乎要大费周折了。可见,继承和创新是不可分的,只有在取得其精髓去其糟粕的继承中创新才是可取的。  马克思作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用毕生的心血写成了光辉巨着《资本论》,他的创新精神鼓舞和造就了一大批的仁人志士为社会的进步而奋斗。诚然,大英博物馆的一桌一椅见证了他的冥思苦想之后的豁然开朗,之后的奋笔疾书,见证了他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理论。但是如果没有他翻前人之作时的专注,摘抄资料时的认真,圣西门、傅立叶他们的空想理论,他也不会成功的。甚至可以断言,如果没有他们,《资本论》也许不会这么快地完成,我们也许还要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可见,在继承中创新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其实不用更多的证明,那指导我们走上富裕之路的邓小平理论,那真知灼见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便雄辩地说明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盲目的创新往往会弄巧成拙,让人传为笑谈。君不见那“邯郸学步”的郑国人,总想学习别人的步法,以便自己跟本国的人走路不一样,似乎是创新了,但是动机不纯,方法不对,不知继承,落了个爬回去的下场。前几年的小品《如此包装》也是说的这个道理,本来评剧便是一门值得继承的艺术,可是那个“总监”非要进行“创新”,将原来风马牛不相及的流行音乐与民族艺术强行配伍,结果是可想而知的。那“创新”出来的“四不像”让我们津津乐道了好些年。若不得要领,便很容易犯同样的错误。  继承和创新是雨与水的关系,没有了继承如同只有鱼没有水,再好的创新也会成为空中楼阁,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而只有水没有鱼似乎更表现出只有继承没有创新的死寂,毫无生气。只有鱼和水统一在一起,才会变得有生气。正如创新和继承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会结出成功的果实一样。  创新是重要的,但是继承同样是重要的。你要想获得成功,继承和创新是必不可少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了继承便是无源之水,而没有了创新便是一潭死水,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才会真的“清如许”了。

美国空军上将阿诺德说过“创造力的运用,自由的创造活动,是人真正的功能”。是啊!如果人类是医生,创新就是手中的医具;如果人类是厨师,创新就是手中的锅铲;如果人类是猎人,创新就是手中的猎枪;如果人类是鹰,创新就是飞翔的翅膀。有的人推陈出新,果真就成功了!齐白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齐白石,一个木匠靠着自学成为画家。然而,他不满足这些,他不断汲取历代名画家的长处,试图改变自己作品的风格。他60岁后画明显不同于60岁前。70岁后,他的画风又变了一次。80岁以后,他的画的风格再度变化。正因为白石老人在成功后仍马不停蹄、开拓创新,所以他的画在晚年形成了独特的流派和风格。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纽可门发明了抽水式汽轮机,瓦特研究了纽可门的发明,但没有按纽可门的路往下走而发明了热蒸汽机;狄塞尔研究了瓦特的外燃机原理,也没有沿着他的思路想而发明了内燃柴油机。由此可见,只有创新,才有发明。  创新要落实到社会每个角落。教育要创新,改革要创新,科技要创新。我们的生活需要创新,我们的社会需要创新,我们的国家与民族需要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要在创新中进步,发展。  踩着前人的脚印前进,最佳结果也只能是“亚军”。学会创新,让我们一起奋斗出自己的脚印!  以创新为话题的作文2  不满现状,挑战自我,勇于创新,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有一则寓言:乌鸦效仿老鹰抓绵羊,觉得抓不起想飞离,却被羊毛缠住而被捉。乌鸦此举固然有些鲁莽,但精神可嘉。虽然失败了,可以为后辈提供经验教训,为创出一片新天地定下了基础。  如果乌鸦因盾守旧,墨守成规,在鸟类世界的残酷竞争中,将会走向衰败。凭什么你老鹰就能吃新鲜的羔羊?难道我天生只能吃你剩下的残羹剩饭?乌鸦的这种精神和理念,不正和我国开放政策的思路相吻合吗?  若不改革,芊芊学子能参加高考吗?忆往昔,有多少风华正茂的学子,停课闹革命,荒废了血液,对自己国家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忽如一夜春风来”1977年。新一代领导人,高瞻远瞩,不但恢复了高考制度,还实施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使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就是说,高层领导具备了“乌鸦学老鹰”的创新精神,才使中国由昔日的“乌鸦”变成了今天的“老鹰”。当然对我也有帮助,若不是高考回复,明年我如何高考!如何实现理想!而且国家榜样对于我也有很大的帮助!我也要和国家一样放飞理想!高瞻远瞩!学习乌鸦的敢于创出新天地的精神!  当然话又说回来,如果在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能做道知己知彼,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做出理智的判断,在付诸实施,就会事半功倍。抗日战争时期,日寇铁蹄来势汹汹,我抗日勇士,审时度势,利用中国幅员辽阔的特点,巧用游击战与敌人周旋。坚持了八年,壮大了自己,消灭了敌人。西安音院的党宁同学,在遭受去年超女海选的淘汰情况下,之后一年她不畏强手,借鉴教训,卷土重来,一举杀出重围,在长沙赛区脱颖而出,终被天娱公司签约成为歌手。这些不正是敢于挑战自我成功的例证吗 ?不正是“乌鸦”变“老鹰”吗?(看电视也有好处哦!)  在人的一生中,要做成一件事,肯定有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和困难。竞争对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自己没有勇气接受挑战。可见最大的敌人是你自己。只有首先战胜自己,才能战胜对手。2002年韩日世界杯时,韩国足球队利用东道主优势,在神奇教练希丁克的带领下,发扬高丽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破天荒地杀进四强,创下了亚洲球队梦寐以求的奇迹。这块肥肉是从欧美列强的口中叼来的,这个“叼”字,就是我们应具备的精神。我在学习中也学习了这种伟大的精神!  所以,请再不要嘲笑乌鸦“不自量力,痴心妄想,想充老鹰”了。请记住:爱拼才会赢,爱创天地宽。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没有先进的思想、正确的理论做指导,我们的行为往往是盲目的,努力的结果也多是失败的。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更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密切关注研究的课题。我县在创新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具体确定实施了“三自一导”主体参与型教改模式:既通过学生的自读、自疑、自求和教师的点拨引导完成教学任务,以培养学生自我求索创新、自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 新的教育理念包含着相当丰富的内容,如新的教训观、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等,而其核心的思想则是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潜质,都是一片有待开发或进一步开垦的土地,作为教师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欣赏和预见学生的天性,充分尊重和发展学生的多样化个性,使他们都能够在老师的亲切指导下成长成熟、成功成才。我县的“三自一导”主体参与型教改模式,正是一种激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充分展示个人特长和才华,注重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体有效、操作性很强的教改模式。只有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才能够坚持以人为本,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够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从而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二、挖掘教材德育因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他们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聪明的才智,更重要的是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既要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又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课教材容融含着很多的德育因素,我们要注意挖掘利用、灵活处理,真正发挥新形势下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例如:讲初四教材封建社会一节时,对于“辉煌的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一内容从考点看很少涉及,但却是非常重要的德育点,我没有轻易放弃,而是让学生把在课下整理的知识卡进行小组交流,以充分感知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辉煌,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归纳自己的感想,当时有不少同学说出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辉煌成就,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聪明智慧的民族,为生长在这样的民族感到骄傲自豪;青少年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等发自肺腑的语言。 再如:讲初四专题“中共80年的辉煌历程”时,除了归纳强化相关的理论知识点外,我还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她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性,站在时代前列,领导人民不断取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胜利,青少年要热爱中国共产党,积极拥护党的领导,永远跟党走。 三、重视学科综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目前全国各地大多实行了“文科综合”考试,内容以考查学生能力为主,题目的载体多是时事政治,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重视知识之间、学科之间的综合。 首先是学科内的综合。这既包括知识板块内的综合,也包括知识板块之间的综合。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把握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掌握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在知识的综合中产生新知识;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学科的各部分知识来分析、思考社会现实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其次是跨学科的综合。这从小范围说可指政史地文科知识的综合,从大范围说可指所有学科的综合。这就要求我们多方搜集资料,广泛涉猎各科知识,在教学中注意加强联系、综合,通过不断地练习和积累,同学们会逐渐熟练应对综合题目,牵一发而动全身。

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制度创新摘 要:全面建设 学习 型小康 社会 ,迫切要求加强中小学教师终身 教育 ;教师队伍的结构性失衡,迫切要求优化中小学教师的素质结构;国际教育 发展 的新趋势,迫切要求强化中小学教师教育改革。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践模式创新具体包括: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创新;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 内容 创新;变革教育培训模式,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 方法 创新;加强组织领导工作,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创新。关键在于构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长效机制:建立政策导向机制、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建立评价激励机制、建立供给保障机制。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创新 国运兴衰,在于教育;教育大计,在于教师。在努力创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创新,加快构建 现代 高效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的长效机制,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对于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 科学 文化素质,实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 历史 使命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开创 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面对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 深入发展的新情况和新 问题 ,面对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目标和新要求,积极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努力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我国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面临着艰巨的任务,肩负着崭新的历史使命。 1.全面建设学习型小康社会,迫切要求加强中小学教师终身教育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提出要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加快实现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有赖于把教育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没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就不能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合格人才,就无法把巨大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也就难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难以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难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育兴,民族兴。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即教育必须以育人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师在传播人类文明、启迪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开发人力资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关键的作用。教师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者,是青少年成长的引路人。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就没有高质量的人才。有鉴于此,教师应当首先成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模范,教师群体应当率先成为学习型组织的示范,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应当成为学习型社会的样板。因此,关心教师发展,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已成为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 2.教师队伍的结构性失衡,迫切要求优化中小学教师的素质结构 当前,尽管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正在发生着一系列根本性的变化,教师的供求关系基本平衡,教师队伍建设正在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变,怛教师队伍结构性失衡现象依然存在。具体表现为:一是层次性失衡。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普及,师资数量供需矛盾发生了新的变化,小学适龄人口开始减少并逐渐向初中推移,高中学龄人口逐渐增加,使得我国当前的教师供给关系由总量紧缺变为层次性失衡,教师质量问题更加凸显。截至2003年,我国570.28万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中专文化程度)为97.85%,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只有40.5%;初中专任教师 349.75万人,学历合格率(大专文化程度)为91.98%,其中获得了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者只有23.8%;高中专任教师107.06万人,学历合格率(本科文化程度)为75.71%,其中获得硕士以上学位者仅占0.9%;在61万职业中学 (包括普通中专、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的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者仅占66.3%,二是区域性失衡。我国13亿人口有9亿在 农村 ,基层教师1400万人,农村教师占其总数的3/4。近些年来,许多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不愿意到农村或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任教,这些学校仍然存在教师不足的现象,而且农村中小学教师大多是从民办教师转正过来的,其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 目前 ,农村中小学还普遍存在着一种“条件稍好的教师从乡村学校到乡镇学校、由乡镇学校到区县学校、由区县学校到地市学校”的流失现象,导致中小学教师区域性失衡现象更加突出。三是学科性失衡。中学的语文、数学、外语和 计算 机教师普遍短缺,而地理、生物、历史等学科的教师又出现过剩现象,由此导致部分教师“教非所学”。因此,尤为迫切的任务是,切实解决由教师供求总量不足所导致的结构性失衡的矛盾,整体上提升教师的学历水平,优化教师的素质结构。 3.国际教育发展的新趋势,迫切要求强化中小学教师教育改革 当代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是教师专业化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4年9月8—11日在日内瓦举办的第47届国际教育大会,主题是“面向所有青年的优质教育:面临的挑战、趋势和优先事项”。大会指出,世界基础教育正面临着要保障青少年在接受初等教育后继续受教育的权利和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提高青少年的素质的挑战,并呈现出一种发展趋势,即:把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放在首位,把对教育的需求视为变革的动力,提高培训水平,注重学习成绩的评估与国际比较,对增加教育投资的重新置疑,建立新的国际教育管理性机制等。同时指出,为了确保教育质量,教师的作用除了传播知识以外,还需要掌握一些解决其他问题(如与贫困作斗争、保障公民权利与义务的教育、预防暴力,促进社会融入、教会使用新技术等)的办法。教师的质量问题,再次引起世人的关注。追溯教师教育的发展,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世界各国对教师“质”的要求就已取代了对“量”的需要,对教师素质的关注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从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提出教师职业专业化,到1986年美国的卡内基工作小组、霍姆斯小组相继发表《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明天的教师》两个重要报告,同时把教师的专业性作为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师职业发展的目标。从 1989—199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相继发表的一系列有关教师及教师专业化改革的 研究 报告,到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提出教师专业化的中长期策略,“教师专业化”的观念成为社会共识。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发展进程的加快,社会对教师工作质量和效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行以教师专业化为核心的教师教育的改革,已成为世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共同特征。目前我国现有中小学教师一千多万人,与发达国家相比,其专业化水平尚有不小的差距。面对我国教育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态势,以及国际教育改革浪潮的冲击,我国中小学教师不适应全面建设学习型小康社会要求的问题更加显露出来。在此情况下,改革和发展教师教育,促进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势在必行。 二、确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先进理念 树立先进的继续教育理念,是实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走向开放、高效、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当前,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先导是观念的转变。 1.树立科学发展的观念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首要的是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办学理念,指导办学实践。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新的历史时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和行动纲领,也是我国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正因如此,它对广大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为此,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必须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正确的人才观和全面的质量观,切实推动广大中小学教师不断提高实施素贡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一是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即主体教育观、创新教育观、终身教育观、民主教育观。确立学生主体、师生平等、发展性评价等理念,以先进的素质教育理念统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凸显教育的主体性、民主性和创新性,提升学生的自主性、自我性和创造性,切实推进我国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即“人人都可成才”、“以人为本”、“人才资源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在任何时候,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小康大业,人才为本。为此,党的十六大确立了人才强国战略以及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教育发展战略目标。为此,要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放在我国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努力发挥教育在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努力实现小康社会的教育发展目标。三是要树立全面的质量观。质量是教育发展的生命和灵魂,是学校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关注质量,保障质量,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21世纪是注重质量的世纪,21世纪质量的新标准已从“合格产品”变为“用户满意”。由此可见,“发展质量”比“发展速度”更加重要。21世纪的质量竞争将是“品牌竞争”,没有高质量就没有名牌。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质量观,不同的学校亦有着不同的质量定位。教育质量即是教育水平和效果的反映。学校教育质量不仅包括其产品 (学生),还包括教育的所有活动,人才培养的质量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学校教育的全面质量管理,务必坚持评估标准的公正性、科学性和国际性,注重质量评估的多样性及“个性化”,努力实现教育质量全程抓、全面抓和全员抓。 2.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以人为本”是学校最重要的办学理念,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办学理念的实质是,在学校各项工作中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作用,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和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在学校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在学校教育工作中,“以人为本”就是以教师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校的发展为本。以教师为本,即关注教师的发展,绐终依靠和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在办学中的主体作用。这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以学生为本,即关注学生的成长,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作为学校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是学校发展最根本的生命意义。学校只有实现“以人为本”,满足主体发展的需要,努力实现教师和学生的最优发展,才能适应 时代 发展的要求,获得最大的管理绩效,增强核心竞争能力。为此,要从学校教育改革的实际需要出发,把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作为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提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过程成为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3.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终身学习”是人的学习主体性和主动性在其一生中不断获得满足与发展的过程,也是学习权和发展权实现的过程。“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没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没有时时、处处学习的实践,就难以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提出要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在此背景下,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人人皆学之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要有一支数量充足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有鉴于此,教师应当成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模范,教师群体应当率先成为学习型组织的示范,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应当成为学习型社会的样板。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必须充分开发教师资源。然而,我国的教师教育还不能很好地为教师的终身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服务,存在着教师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脱节的现象,严重不适应教师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的要求。随着教师培训从学历补偿教育转变为以提高教师素质为目标的全员继续教育,使得加快教师终身学习的全程规划和建立教师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组织成为当务之急。学习既是社会的需要、职业的需要,也是生活的需要和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为此,我们应站在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高度,切实转变传统教育观念,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深刻认识“终身学习”既是人应当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人必须对社会及自身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把“终身教育”理念作为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主导思想和指导方针,用“终身教育”的理念来规范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方向,把“终身教育”思想具体落实到继续教育实践之中,大力拓展教育的时间和空间,把起点教育、阶段教育扩展为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把学校教育扩展为社会教育、社区教育,真正做到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并重;推动教育的社会化和国际化,让学习伴随和贯穿于人一生的全过程。 三、创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践模式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践模式的创新,是促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当前,面对全面建设学习型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以及教师专业化国际教育改革潮流的冲击,努力创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践模式,对于构建现代高效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整合优质 教育 资源,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创新 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以来,我国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实行的是省、市(地)统筹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省级教师培训和市 (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培训3个层次构成了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体系。随着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提高型的转变,教师教育体系逐渐向高等教育层次集中,使得提高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和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成为新时期教师培训的重点。在此情况下,构建开放灵活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势在必行。为此,要充分运用 现代 远程教育手段,积极推进和实施教师教育网、卫星电视网和互联网即“人网”、“天网”、“地网”3网相互融通、系统集成的全国教师网联计划,发挥高水平大学在教师培训体系中的龙头作用以及师范院校和其他教师教育机构的骨干作用;进一步加强“教师网联”建设,促进省级区域性教师网联与全国教师网联的相互衔接,促进符合条件的省属院校与“教师网联”成员单位之间的合作办学,支持和鼓励区域性教师教育 网络 联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实现全国优质教师培训资源的共建共享;大力推进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改革和建设,推动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与县级教科研部门、电教机构、电大工作站等的资源整合和合作,优化资源配置,使之形成合力,从而构建多功能的“区域性教师 学习 与资源中心”、“‘教师网联’校外学习中心”和公共服务体系;建立校本研修制度,推进各级各类学校的学习型组织建设,努力发挥校本研修在实施教师网联计划中的基础作用,努力推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 社会 的建设和 发展 。 2.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 内容 创新 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重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要按照“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 农村 ”的原则,制订 科学 合理的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确定切实可行的培训目标,选择学用一致、学以致用的培训内容,把开展教师的素质提高教育与开展学历学位提升教育相结合,突出培训重点,讲求培训实效,使广大教师都能在培训过程中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目前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当务之急是:一要开展骨干教师培训。积极组织和开展优秀中小学教师的高级研修、新课程骨干教师的国家级培训和中小学骨干教师的专项培训,注重提高中小学骨干教师的 理论 素养,更新知识结构,使之增强学术 研究 与自我提高的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科研创新的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在教育改革中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二要狠抓师德培训。始终坚持把思想 政治 教育和师德教育作为培训的重点,多形式组织学习,多途径进行考核,多角度树立典型,把师德教育作为教师培训的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内容来抓,常抓不懈,真正抓紧、抓实、抓好。三要进行学历学位提高培训。到2007年底,要使全国小学教师具有专科以上学历者达到70%左右,初中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者达到50%左右,高中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者达到一定比例,从而使中小学教师学历学位水平显著提升。四要强化新课程培训。认真组织和安排分类培训和分层培训工作:教师培训机构组织有关新课程的“通识”培训,教科研部门组织新课程学科的“专门”培训。在组织和开展省级培训的同时,要积极指导和督促各市(州)、县(市、区)开展相应的培训。五要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根据培训对象的实际情况,可分为普及培训、等级培训和多媒体技术培训3个层次进行,努力增强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切实提高他们的教育技术 应用 能力和水平。 3.变革教育培训模式,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 方法 创新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一项十分巨大的工程,周期长,见效慢。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致力于方法的创新。要把理论培训与教育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坚持集中培训与分散研修相结合、短期面授与长期跟踪指导相结合,灵活运用培训班、研修班、自学、课题研究、导师导教、学术报告、教研活动、案例教学、教学观摩、社会考察等继续教育形式,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的业务指导,注重解决他们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 问题 。要积极构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科学模式,比如:“自主式与引导式相结合的培训模式”:以中小学教师为主体,挖掘他们自身资源,引导其自主获取知识信息,自主进行经验反思、知识更新和重构,主要通过自学、交流研讨、学术报告、案例教学等方式来实施;“研究型主题培训模式”:依据专题来配备导师,让中小学教师分组研究,使之在参与过程中增强自我意识,在经验反思中实现自我突破;“研培一体的培训模式”:针对中小学教师的困惑、不足和问题,构建教研、科研和培训一体化的培训模式,以“研”促“培”,寓“研”于“培”,“研”、“培”结合,从而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及科研能力;“校本培训模式”:在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的规划和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为目标,把培训、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它涉及到指导教师制度、专题受训、行动研究、教学反思、区域合作、自学等内容。总之,教师继续教育方法的创新和科学模式的构建,既可以强化培训的针对性,又可以增强培训的实效性,有利于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促进其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专业化发展。 4.加强组织领导工作,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创新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管理应该是一个全方位、多环节有机结合的动态管理,是一个从培训需求调查、培训方案设计、培训实施操作到培训效益评估的全程管理。实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的科学化,关键在于各地要加强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领导,把此项工作纳入本地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同步考虑,统筹安排,提供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要把教师继续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深入基层,广泛调研,组织培训者、受训者、科研人员、主管行政人员共同参与制订科学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教师继续教育的长远规划、近期计划、培训方案和有关政策,做到目标明确、内容适用、形式多样、方法独到、科学规范、师资优良、政策适宜、保障有力;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过程管理,注重督查和指导,整合培训、教学、科研机构的力量,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有序、高效、健康运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后期管理涉及追踪调查、检测、监督、任用、反馈、再培训等内容,是教师培训工作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应引起高度重视,评估检查不可懈怠。要充分发挥省级教师培训机构的业务指导作用,进一步加强省、市、县3级教师继续教育机构和网络的建设,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基地建设、培训机构的教师队伍建设、继续教育的课程教材建设、继续教育工作的政策制度建设,注重对继续教育的科学研究,努力发挥政策导向、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和教学指导的作用,进而实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四、构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长效机制 观念的转变是先导,实践模式的创新是核心,制度的建设是关键。只有制度创新,观念转变才能真正实现,科学的模式才能得以健康运行,进而通过制度的创新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因此,建立和完善各项 法律 规章制度,构建高效有序的运行机制,是推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深入、持久、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1.建立政策导向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例如,当前急需科学地制订有关“加强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若干规定”等系列文件,进一步明确继续教育工作的目标,以实施素质教育理念为重点,以岗位技能培训、学历提升培训、新课程培训、师德师风培训为核心内容,切实开展教师的全员培训工作,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努力开创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新局面。二是建立教师周期培训制度。教师继续教育以5年为一个周期,实行省、市(地)统筹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划,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基地具体实施;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应以在职攻读为主,脱产学习为辅;坚持专业对口、学用一致、学以致用的原则,切实开展教师的岗位培训和学历提高教育。三是建立教师交流制度。加大对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农村教育支援的力度,从发达、较发达地区学校选派骨干教师到欠发达地区或落后地区支教;从欠发达地区或落后地区选派教学骨干教师和管理人员到发达或较发达地区学校挂职锻炼,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2.建立监督约束机制 建立监督约束机制,主要是构建行政管理与业务管理相结合以及管理部门、培训部门和教师任职学校协调配合的管理体制。教育行政部门主要抓宏观调控、政策保证和资源整合,强化检查与评估,加强咨询与指导。教师培训部门要根据国家、省政府制订的培训规划和要求,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具体组织、管理、协调、指导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以保证培训活动的质量。各级学校要在抓好校本培训的同时,参与外培教师的管理,协助开展师德师能的考核工作,确保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计划有较强的针对性,内容有实效性,方式多样化,管理科学化。 3.建立评价激励机制 “评价激励机制”,具体包括教师继续教育评价体系、教师继续教育基地评价标准与效益评价标准、发展性教师继续教育评估活动,旨在进一步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在现实的教师培训工作中,要注重教师培训制度与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与教师的资格再认证及教师的职务评聘相结合,完善教师培训证书制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制度和教师培训管理制度,从而构建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的激励机制。 4.建立供给保障机制 进一步加大政府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投入,建立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各地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师培训经费的保障机制,以及政府、学校和教师个人培训成本的分担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教师继续教育专项基金”;把必要的教师培训经费纳入当地政府财政教育预算,按照当地教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单独列支,切实予以保障;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试行“教师培训券”制度,国家应对中西部农村地区教师培训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和财力支持;建立教师培训课程资源评审和遴选机制,加强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建设,促进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切实保障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注释: [1]教育部:《200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中国 教育报》,2004—05—27(2). [2]转引自周满生:《世界基础教育:面临的挑战、趋势和优先事项》,《教育研究》,2004年第11期,第 3—8页. [3]转引自刘微:《教师专业化: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中国教育报》,2002—01—03(4).

创新型教育议论文1200字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创新,是熔责任、勇气、方法、态度、精神于一炉的实践,是烟草业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制胜法宝。 所谓创新,概括地说,就是继承前人,又不因循守旧;借鉴别人,又有所独创;努力做到观察形势有新视角,推进工作有新思路,解决问题有新办法,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实践是创新的基础,离开实践,创新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经验告诉我们,创新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敢于摒弃不合时宜的认识、观念、做法,形成切合实际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展我们的烟草事业。中国有句格言:常有所疑——创新的发端,勇于破疑——创新的能源。鲁迅先生曾说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很令人佩服。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除了英勇无畏,首先是一个长于质疑的发现者。大量事实表明:从常见的、普遍的、重复出现的现象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这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其中勇于质疑、善于发现,则是不断创新、有所创造的源泉。有位作家说:“学习是一个人的真正看家本领,第一长处,第一智慧,第一本源,其他一切都是学习的结果,学习的恩泽。”创新也是学习的恩泽。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或个人,要进步,要发展,都要有一股推动其不断向上的动力,使人们能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力,由此推动人们自强不息,努力奋斗。这个动力的形成,正是基于勤奋学习和知识累积。人们越是学习,未知的世界越大,人们也就越感到自身知识的缺乏;而越不断学习积累,越能不断有所创造。 创新,需要诚实和谦逊的态度。有人说,谦逊是一种坦然面对成就和荣誉的精神境界,是一种求真务实、甘当学生的思想品格。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我们更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自觉地把创新作为一种不懈的追求,始终保持一股闯劲、冲劲、韧劲,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宽广胸怀与气度,开拓创新。 这样,我们才能争创一流的工作水平和业绩,在伟大实践中不断有所发明、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没有先进的思想、正确的理论做指导,我们的行为往往是盲目的,努力的结果也多是失败的。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更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密切关注研究的课题。我县在创新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具体确定实施了“三自一导”主体参与型教改模式:既通过学生的自读、自疑、自求和教师的点拨引导完成教学任务,以培养学生自我求索创新、自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 新的教育理念包含着相当丰富的内容,如新的教训观、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等,而其核心的思想则是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潜质,都是一片有待开发或进一步开垦的土地,作为教师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欣赏和预见学生的天性,充分尊重和发展学生的多样化个性,使他们都能够在老师的亲切指导下成长成熟、成功成才。我县的“三自一导”主体参与型教改模式,正是一种激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充分展示个人特长和才华,注重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体有效、操作性很强的教改模式。只有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才能够坚持以人为本,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够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从而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二、挖掘教材德育因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他们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聪明的才智,更重要的是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既要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又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课教材容融含着很多的德育因素,我们要注意挖掘利用、灵活处理,真正发挥新形势下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例如:讲初四教材封建社会一节时,对于“辉煌的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一内容从考点看很少涉及,但却是非常重要的德育点,我没有轻易放弃,而是让学生把在课下整理的知识卡进行小组交流,以充分感知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辉煌,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归纳自己的感想,当时有不少同学说出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辉煌成就,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聪明智慧的民族,为生长在这样的民族感到骄傲自豪;青少年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等发自肺腑的语言。 再如:讲初四专题“中共80年的辉煌历程”时,除了归纳强化相关的理论知识点外,我还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她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性,站在时代前列,领导人民不断取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胜利,青少年要热爱中国共产党,积极拥护党的领导,永远跟党走。 三、重视学科综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目前全国各地大多实行了“文科综合”考试,内容以考查学生能力为主,题目的载体多是时事政治,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重视知识之间、学科之间的综合。 首先是学科内的综合。这既包括知识板块内的综合,也包括知识板块之间的综合。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把握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掌握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在知识的综合中产生新知识;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学科的各部分知识来分析、思考社会现实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其次是跨学科的综合。这从小范围说可指政史地文科知识的综合,从大范围说可指所有学科的综合。这就要求我们多方搜集资料,广泛涉猎各科知识,在教学中注意加强联系、综合,通过不断地练习和积累,同学们会逐渐熟练应对综合题目,牵一发而动全身。 上述的各类综合都体现了思维的多维性、开放性、发散性和内容的交叉性,因此加强学科综合,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

要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创新,是熔责任、勇气、方法、态度、精神于一炉的实践,是烟草业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制胜法宝。所谓创新,概括地说,就是继承前人,又不因循守旧;借鉴别人,又有所独创;努力做到观察形势有新视角,推进工作有新思路,解决问题有新办法,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实践是创新的基础,离开实践,创新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经验告诉我们,创新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敢于摒弃不合时宜的认识、观念、做法,形成切合实际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展我们的烟草事业。中国有句格言:常有所疑——创新的发端,勇于破疑——创新的能源。鲁迅先生曾说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很令人佩服。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除了英勇无畏,首先是一个长于质疑的发现者。大量事实表明:从常见的、普遍的、重复出现的现象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这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其中勇于质疑、善于发现,则是不断创新、有所创造的源泉。有位作家说:“学习是一个人的真正看家本领,第一长处,第一智慧,第一本源,其他一切都是学习的结果,学习的恩泽。”创新也是学习的恩泽。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或个人,要进步,要发展,都要有一股推动其不断向上的动力,使人们能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力,由此推动人们自强不息,努力奋斗。这个动力的形成,正是基于勤奋学习和知识累积。人们越是学习,未知的世界越大,人们也就越感到自身知识的缺乏;而越不断学习积累,越能不断有所创造。创新,需要诚实和谦逊的态度。有人说,谦逊是一种坦然面对成就和荣誉的精神境界,是一种求真务实、甘当学生的思想品格。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我们更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自觉地把创新作为一种不懈的追求,始终保持一股闯劲、冲劲、韧劲,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宽广胸怀与气度,开拓创新。这样,我们才能争创一流的工作水平和业绩,在伟大实践中不断有所发明、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创造自己的生活人在这个世界上应该活得有意思、开心一些,人不应该行尸走肉一样地活着。所以人应该创造自己的生活,人应该过一种创造性的生活,但是创造自己的生活,过有创造性的生活,真的是谈何容易?首先,人应该能够主导自己的生活,做自己生活的主人。这样就哗地刷掉很多人。或许已经能够主导自己的生活,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什么是一种有意义的生活。能够知道什么样的生活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这已经是非常聪明的人。想要明白什么是有意义的生活,首先应该了解这个世界,,他应该了解自身和自己周围的环境,能大致看清楚自己的未来,总而言之,他应该是一个有独立思想而且有行动能力的人。其次,他应该有理想有追求有抱负,他不甘心过这样有缺陷的,不完美的苟且偷安的生活。做到这两点已经非常了不起,但是关键的下一步就是要去做,要去追求自己的理想的生活。注意,为什么这是说的是“理想”的生活,而不是“梦想”的生活,因为他的追求必须是现实的,人不可能在梦想中成就完满的一生。

创新型教育论文1200字开头

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制度创新摘 要:全面建设 学习 型小康 社会 ,迫切要求加强中小学教师终身 教育 ;教师队伍的结构性失衡,迫切要求优化中小学教师的素质结构;国际教育 发展 的新趋势,迫切要求强化中小学教师教育改革。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践模式创新具体包括: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创新;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 内容 创新;变革教育培训模式,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 方法 创新;加强组织领导工作,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创新。关键在于构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长效机制:建立政策导向机制、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建立评价激励机制、建立供给保障机制。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创新 国运兴衰,在于教育;教育大计,在于教师。在努力创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创新,加快构建 现代 高效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的长效机制,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对于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 科学 文化素质,实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 历史 使命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开创 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面对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 深入发展的新情况和新 问题 ,面对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目标和新要求,积极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努力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我国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面临着艰巨的任务,肩负着崭新的历史使命。 1.全面建设学习型小康社会,迫切要求加强中小学教师终身教育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提出要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加快实现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有赖于把教育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没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就不能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合格人才,就无法把巨大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也就难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难以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难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育兴,民族兴。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即教育必须以育人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师在传播人类文明、启迪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开发人力资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关键的作用。教师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者,是青少年成长的引路人。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就没有高质量的人才。有鉴于此,教师应当首先成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模范,教师群体应当率先成为学习型组织的示范,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应当成为学习型社会的样板。因此,关心教师发展,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已成为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 2.教师队伍的结构性失衡,迫切要求优化中小学教师的素质结构 当前,尽管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正在发生着一系列根本性的变化,教师的供求关系基本平衡,教师队伍建设正在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变,怛教师队伍结构性失衡现象依然存在。具体表现为:一是层次性失衡。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普及,师资数量供需矛盾发生了新的变化,小学适龄人口开始减少并逐渐向初中推移,高中学龄人口逐渐增加,使得我国当前的教师供给关系由总量紧缺变为层次性失衡,教师质量问题更加凸显。截至2003年,我国570.28万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中专文化程度)为97.85%,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只有40.5%;初中专任教师 349.75万人,学历合格率(大专文化程度)为91.98%,其中获得了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者只有23.8%;高中专任教师107.06万人,学历合格率(本科文化程度)为75.71%,其中获得硕士以上学位者仅占0.9%;在61万职业中学 (包括普通中专、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的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者仅占66.3%,二是区域性失衡。我国13亿人口有9亿在 农村 ,基层教师1400万人,农村教师占其总数的3/4。近些年来,许多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不愿意到农村或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任教,这些学校仍然存在教师不足的现象,而且农村中小学教师大多是从民办教师转正过来的,其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 目前 ,农村中小学还普遍存在着一种“条件稍好的教师从乡村学校到乡镇学校、由乡镇学校到区县学校、由区县学校到地市学校”的流失现象,导致中小学教师区域性失衡现象更加突出。三是学科性失衡。中学的语文、数学、外语和 计算 机教师普遍短缺,而地理、生物、历史等学科的教师又出现过剩现象,由此导致部分教师“教非所学”。因此,尤为迫切的任务是,切实解决由教师供求总量不足所导致的结构性失衡的矛盾,整体上提升教师的学历水平,优化教师的素质结构。 3.国际教育发展的新趋势,迫切要求强化中小学教师教育改革 当代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是教师专业化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4年9月8—11日在日内瓦举办的第47届国际教育大会,主题是“面向所有青年的优质教育:面临的挑战、趋势和优先事项”。大会指出,世界基础教育正面临着要保障青少年在接受初等教育后继续受教育的权利和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提高青少年的素质的挑战,并呈现出一种发展趋势,即:把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放在首位,把对教育的需求视为变革的动力,提高培训水平,注重学习成绩的评估与国际比较,对增加教育投资的重新置疑,建立新的国际教育管理性机制等。同时指出,为了确保教育质量,教师的作用除了传播知识以外,还需要掌握一些解决其他问题(如与贫困作斗争、保障公民权利与义务的教育、预防暴力,促进社会融入、教会使用新技术等)的办法。教师的质量问题,再次引起世人的关注。追溯教师教育的发展,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世界各国对教师“质”的要求就已取代了对“量”的需要,对教师素质的关注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从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提出教师职业专业化,到1986年美国的卡内基工作小组、霍姆斯小组相继发表《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明天的教师》两个重要报告,同时把教师的专业性作为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师职业发展的目标。从 1989—199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相继发表的一系列有关教师及教师专业化改革的 研究 报告,到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提出教师专业化的中长期策略,“教师专业化”的观念成为社会共识。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发展进程的加快,社会对教师工作质量和效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行以教师专业化为核心的教师教育的改革,已成为世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共同特征。目前我国现有中小学教师一千多万人,与发达国家相比,其专业化水平尚有不小的差距。面对我国教育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态势,以及国际教育改革浪潮的冲击,我国中小学教师不适应全面建设学习型小康社会要求的问题更加显露出来。在此情况下,改革和发展教师教育,促进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势在必行。 二、确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先进理念 树立先进的继续教育理念,是实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走向开放、高效、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当前,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先导是观念的转变。 1.树立科学发展的观念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首要的是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办学理念,指导办学实践。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新的历史时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和行动纲领,也是我国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正因如此,它对广大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为此,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必须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正确的人才观和全面的质量观,切实推动广大中小学教师不断提高实施素贡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一是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即主体教育观、创新教育观、终身教育观、民主教育观。确立学生主体、师生平等、发展性评价等理念,以先进的素质教育理念统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凸显教育的主体性、民主性和创新性,提升学生的自主性、自我性和创造性,切实推进我国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即“人人都可成才”、“以人为本”、“人才资源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在任何时候,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小康大业,人才为本。为此,党的十六大确立了人才强国战略以及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教育发展战略目标。为此,要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放在我国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努力发挥教育在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努力实现小康社会的教育发展目标。三是要树立全面的质量观。质量是教育发展的生命和灵魂,是学校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关注质量,保障质量,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21世纪是注重质量的世纪,21世纪质量的新标准已从“合格产品”变为“用户满意”。由此可见,“发展质量”比“发展速度”更加重要。21世纪的质量竞争将是“品牌竞争”,没有高质量就没有名牌。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质量观,不同的学校亦有着不同的质量定位。教育质量即是教育水平和效果的反映。学校教育质量不仅包括其产品 (学生),还包括教育的所有活动,人才培养的质量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学校教育的全面质量管理,务必坚持评估标准的公正性、科学性和国际性,注重质量评估的多样性及“个性化”,努力实现教育质量全程抓、全面抓和全员抓。 2.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以人为本”是学校最重要的办学理念,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办学理念的实质是,在学校各项工作中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作用,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和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在学校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在学校教育工作中,“以人为本”就是以教师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校的发展为本。以教师为本,即关注教师的发展,绐终依靠和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在办学中的主体作用。这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以学生为本,即关注学生的成长,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作为学校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是学校发展最根本的生命意义。学校只有实现“以人为本”,满足主体发展的需要,努力实现教师和学生的最优发展,才能适应 时代 发展的要求,获得最大的管理绩效,增强核心竞争能力。为此,要从学校教育改革的实际需要出发,把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作为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提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过程成为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3.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终身学习”是人的学习主体性和主动性在其一生中不断获得满足与发展的过程,也是学习权和发展权实现的过程。“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没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没有时时、处处学习的实践,就难以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提出要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在此背景下,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人人皆学之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要有一支数量充足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有鉴于此,教师应当成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模范,教师群体应当率先成为学习型组织的示范,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应当成为学习型社会的样板。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必须充分开发教师资源。然而,我国的教师教育还不能很好地为教师的终身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服务,存在着教师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脱节的现象,严重不适应教师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的要求。随着教师培训从学历补偿教育转变为以提高教师素质为目标的全员继续教育,使得加快教师终身学习的全程规划和建立教师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组织成为当务之急。学习既是社会的需要、职业的需要,也是生活的需要和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为此,我们应站在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高度,切实转变传统教育观念,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深刻认识“终身学习”既是人应当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人必须对社会及自身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把“终身教育”理念作为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主导思想和指导方针,用“终身教育”的理念来规范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方向,把“终身教育”思想具体落实到继续教育实践之中,大力拓展教育的时间和空间,把起点教育、阶段教育扩展为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把学校教育扩展为社会教育、社区教育,真正做到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并重;推动教育的社会化和国际化,让学习伴随和贯穿于人一生的全过程。 三、创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践模式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践模式的创新,是促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当前,面对全面建设学习型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以及教师专业化国际教育改革潮流的冲击,努力创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践模式,对于构建现代高效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整合优质 教育 资源,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创新 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以来,我国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实行的是省、市(地)统筹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省级教师培训和市 (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培训3个层次构成了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体系。随着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提高型的转变,教师教育体系逐渐向高等教育层次集中,使得提高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和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成为新时期教师培训的重点。在此情况下,构建开放灵活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势在必行。为此,要充分运用 现代 远程教育手段,积极推进和实施教师教育网、卫星电视网和互联网即“人网”、“天网”、“地网”3网相互融通、系统集成的全国教师网联计划,发挥高水平大学在教师培训体系中的龙头作用以及师范院校和其他教师教育机构的骨干作用;进一步加强“教师网联”建设,促进省级区域性教师网联与全国教师网联的相互衔接,促进符合条件的省属院校与“教师网联”成员单位之间的合作办学,支持和鼓励区域性教师教育 网络 联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实现全国优质教师培训资源的共建共享;大力推进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改革和建设,推动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与县级教科研部门、电教机构、电大工作站等的资源整合和合作,优化资源配置,使之形成合力,从而构建多功能的“区域性教师 学习 与资源中心”、“‘教师网联’校外学习中心”和公共服务体系;建立校本研修制度,推进各级各类学校的学习型组织建设,努力发挥校本研修在实施教师网联计划中的基础作用,努力推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 社会 的建设和 发展 。 2.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 内容 创新 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重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要按照“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 农村 ”的原则,制订 科学 合理的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确定切实可行的培训目标,选择学用一致、学以致用的培训内容,把开展教师的素质提高教育与开展学历学位提升教育相结合,突出培训重点,讲求培训实效,使广大教师都能在培训过程中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目前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当务之急是:一要开展骨干教师培训。积极组织和开展优秀中小学教师的高级研修、新课程骨干教师的国家级培训和中小学骨干教师的专项培训,注重提高中小学骨干教师的 理论 素养,更新知识结构,使之增强学术 研究 与自我提高的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科研创新的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在教育改革中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二要狠抓师德培训。始终坚持把思想 政治 教育和师德教育作为培训的重点,多形式组织学习,多途径进行考核,多角度树立典型,把师德教育作为教师培训的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内容来抓,常抓不懈,真正抓紧、抓实、抓好。三要进行学历学位提高培训。到2007年底,要使全国小学教师具有专科以上学历者达到70%左右,初中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者达到50%左右,高中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者达到一定比例,从而使中小学教师学历学位水平显著提升。四要强化新课程培训。认真组织和安排分类培训和分层培训工作:教师培训机构组织有关新课程的“通识”培训,教科研部门组织新课程学科的“专门”培训。在组织和开展省级培训的同时,要积极指导和督促各市(州)、县(市、区)开展相应的培训。五要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根据培训对象的实际情况,可分为普及培训、等级培训和多媒体技术培训3个层次进行,努力增强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切实提高他们的教育技术 应用 能力和水平。 3.变革教育培训模式,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 方法 创新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一项十分巨大的工程,周期长,见效慢。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致力于方法的创新。要把理论培训与教育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坚持集中培训与分散研修相结合、短期面授与长期跟踪指导相结合,灵活运用培训班、研修班、自学、课题研究、导师导教、学术报告、教研活动、案例教学、教学观摩、社会考察等继续教育形式,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的业务指导,注重解决他们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 问题 。要积极构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科学模式,比如:“自主式与引导式相结合的培训模式”:以中小学教师为主体,挖掘他们自身资源,引导其自主获取知识信息,自主进行经验反思、知识更新和重构,主要通过自学、交流研讨、学术报告、案例教学等方式来实施;“研究型主题培训模式”:依据专题来配备导师,让中小学教师分组研究,使之在参与过程中增强自我意识,在经验反思中实现自我突破;“研培一体的培训模式”:针对中小学教师的困惑、不足和问题,构建教研、科研和培训一体化的培训模式,以“研”促“培”,寓“研”于“培”,“研”、“培”结合,从而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及科研能力;“校本培训模式”:在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的规划和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为目标,把培训、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它涉及到指导教师制度、专题受训、行动研究、教学反思、区域合作、自学等内容。总之,教师继续教育方法的创新和科学模式的构建,既可以强化培训的针对性,又可以增强培训的实效性,有利于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促进其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专业化发展。 4.加强组织领导工作,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创新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管理应该是一个全方位、多环节有机结合的动态管理,是一个从培训需求调查、培训方案设计、培训实施操作到培训效益评估的全程管理。实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的科学化,关键在于各地要加强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领导,把此项工作纳入本地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同步考虑,统筹安排,提供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要把教师继续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深入基层,广泛调研,组织培训者、受训者、科研人员、主管行政人员共同参与制订科学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教师继续教育的长远规划、近期计划、培训方案和有关政策,做到目标明确、内容适用、形式多样、方法独到、科学规范、师资优良、政策适宜、保障有力;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过程管理,注重督查和指导,整合培训、教学、科研机构的力量,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有序、高效、健康运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后期管理涉及追踪调查、检测、监督、任用、反馈、再培训等内容,是教师培训工作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应引起高度重视,评估检查不可懈怠。要充分发挥省级教师培训机构的业务指导作用,进一步加强省、市、县3级教师继续教育机构和网络的建设,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基地建设、培训机构的教师队伍建设、继续教育的课程教材建设、继续教育工作的政策制度建设,注重对继续教育的科学研究,努力发挥政策导向、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和教学指导的作用,进而实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四、构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长效机制 观念的转变是先导,实践模式的创新是核心,制度的建设是关键。只有制度创新,观念转变才能真正实现,科学的模式才能得以健康运行,进而通过制度的创新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因此,建立和完善各项 法律 规章制度,构建高效有序的运行机制,是推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深入、持久、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1.建立政策导向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例如,当前急需科学地制订有关“加强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若干规定”等系列文件,进一步明确继续教育工作的目标,以实施素质教育理念为重点,以岗位技能培训、学历提升培训、新课程培训、师德师风培训为核心内容,切实开展教师的全员培训工作,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努力开创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新局面。二是建立教师周期培训制度。教师继续教育以5年为一个周期,实行省、市(地)统筹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划,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基地具体实施;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应以在职攻读为主,脱产学习为辅;坚持专业对口、学用一致、学以致用的原则,切实开展教师的岗位培训和学历提高教育。三是建立教师交流制度。加大对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农村教育支援的力度,从发达、较发达地区学校选派骨干教师到欠发达地区或落后地区支教;从欠发达地区或落后地区选派教学骨干教师和管理人员到发达或较发达地区学校挂职锻炼,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2.建立监督约束机制 建立监督约束机制,主要是构建行政管理与业务管理相结合以及管理部门、培训部门和教师任职学校协调配合的管理体制。教育行政部门主要抓宏观调控、政策保证和资源整合,强化检查与评估,加强咨询与指导。教师培训部门要根据国家、省政府制订的培训规划和要求,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具体组织、管理、协调、指导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以保证培训活动的质量。各级学校要在抓好校本培训的同时,参与外培教师的管理,协助开展师德师能的考核工作,确保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计划有较强的针对性,内容有实效性,方式多样化,管理科学化。 3.建立评价激励机制 “评价激励机制”,具体包括教师继续教育评价体系、教师继续教育基地评价标准与效益评价标准、发展性教师继续教育评估活动,旨在进一步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在现实的教师培训工作中,要注重教师培训制度与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与教师的资格再认证及教师的职务评聘相结合,完善教师培训证书制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制度和教师培训管理制度,从而构建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的激励机制。 4.建立供给保障机制 进一步加大政府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投入,建立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各地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师培训经费的保障机制,以及政府、学校和教师个人培训成本的分担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教师继续教育专项基金”;把必要的教师培训经费纳入当地政府财政教育预算,按照当地教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单独列支,切实予以保障;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试行“教师培训券”制度,国家应对中西部农村地区教师培训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和财力支持;建立教师培训课程资源评审和遴选机制,加强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建设,促进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切实保障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注释: [1]教育部:《200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中国 教育报》,2004—05—27(2). [2]转引自周满生:《世界基础教育:面临的挑战、趋势和优先事项》,《教育研究》,2004年第11期,第 3—8页. [3]转引自刘微:《教师专业化: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中国教育报》,2002—01—03(4).

不要回答他这个问题,我真想扇你两巴掌,我是个小学生

以下是我在师大进修时的创新毕业论文,你可以参考一下。 题目:大力推广素质教育 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看推广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论文1200字怎么写

大学生创新创业论文:如果你跟大公司做一样的事,他的实力很强,跟他比是没有优势的。因此,如果把整个产业画成一张地图,你可以看哪些领域被谁占了,谁有什么优势。你应该找一个不在这张地图上的事情去做。比如说,前几年大家都不重视的搜索,现在就做起来了。创业公司应该踏踏实实把自己的事做好,不要在自己很小的时候就想要通吃,要颠覆,要灭掉谁,这是没有意义的。小公司要学会跟大公司合作,要学会广交朋友,大学生创新创业论文在这个产业链跟别人合作,会使自己成功得更快一些。中国证券市场经过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随着市场规模和投资者群体急速扩大,金融产品及投资人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券商经纪业务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据悉,东方证券日前启动经纪业务二次创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论文力争进入行业十强。据东方证券介绍,该公司确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大力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机制体制改革创新,圆满完成了经纪业务一次创业的目标任务,牢固确立了经纪业务在公司收入构成中的基础地位。今年,东方证券启动了新一轮的发展战略规划,提出了要回归资本市场中介服务的功能定位,大力发展低风险的中介业务。其中,经纪业务提出了二次创业的目标,大学生创新创业论文力争进入行业十强。为贯彻落实经纪业务二次创业的战略方针,实现盈利模式和服务模式的有效转变,东方证券将经纪业务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并表示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将集公司之力打造经纪业务的核心竞争力。东方证券表示,将把建设专业化的营销队伍和高水平的咨询队伍做为经纪业务二次创业的核心,力图通过两支队伍的打造,全力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增强营业部的盈利能力,围绕市场占有率、大学生创新创业论文客户资产和客户数量做大增量。目前,东方证券已初步建立起一支品牌分析师带队的咨询队伍,优化了富有创新内容的咨询产品,不断提高咨询服务质量,得到了客户的欢迎和认可,该公司将进一步加快咨询队伍的建设。

必须把自己的特点优点结合起来,把别人的优势变成自己的力气,主观上吸收别人的精华客观上打好基础,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做人,做事。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