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能源发展与环境论文范文高中地理

发布时间:2024-07-18 08:18:55

能源发展与环境论文范文高中地理

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过程中我国的经济不是很发达,因此许多企业为了追求物质上的增加,便采取了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方法,从长远来看这是非常不明智的。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环境污染的现象也日益严重:许多大江大河的污染造成了可用水资源的进一步匮乏,土地荒漠化的加重给耕地本就不多的中国造成了更大的压力,废气、有毒气体等的随意排放使得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质量越来越差,2013年初京津冀地区罕见的特大雾霾天气,让人们熟悉了什么叫做“PM5”,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国能源活动的不合理造成的。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能源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将会日益突出,是社会能够健康稳定持续向前发展的重要保障。   2 中国的能源结构   能源问题首先要看的就是能源的结构组成,我国社会发展的规律造就了以煤、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能源为主的消费结构,特别是煤炭资源的耗费更是牢牢占据的我国能源消耗的绝大比例,这一现象也主要是由我国煤炭资源总的储备量占绝对优势的原因造成的。据相关部门的不完全统计,我国预测标准煤的资源总量约为40017亿吨,在常规能源总量中能够达到85%以上的比例。虽然我国在近几年来水电资源、风电资源、太阳能资源以及核电资源等洁净能源有所发展,但就目前的我国国情而言,这一发展还是相当缓慢的,甚至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他们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社会对能源耗费的需求,在短时间内还很难改变不可再生能源在整个能源活动中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我国科技发展不到位,洁净能源的利用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科学技术的成熟度,我国在这一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着一定的差距,以利用太阳能来说,我国生产的太阳能电池板绝大部分都销往国外,这一现象表明国内的太阳能利用率非常低下;二是我国人口数量太大,作为一个拥有着13亿多人口的大国,人口素质还不是很高,不能意识的能源的耗费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大多数人还得依靠着常规能源的支持才能够存活下去,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   3 能源发展面临的四大环境挑战   中国的经济社会要想取得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提出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以后,未来十年是关键的十年,是继往开来的十年,要想取得这一战役的全面胜利,能源的支撑和保障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能源的发展必然会增加环境恶化的风险,因此既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程度,就是全面协调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我们将面临着四大挑战:   (1)能源的过度消耗。关于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是对GDP、CPI等指标的全面评价,主要目标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万元;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八是大学入学率20%;九是每千人医生数8人;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而能源的利用效率将是保证这一目标实现的主要方面,因为能源的利用效率越高我国在资金利用率就越高,国家就能用更少的钱办更多的事,同时对生态文明建设也有着相当大的帮助,能源的耗费越少对环境的危害程度就越小。   (2)环境容量严重短缺。随着能源消费总量的持续增长,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产生量也将持续增加,但整个大气总的容量是有限的,过多的废气排入大气中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研究表明,在全国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城市布局、气象条件等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以及不考虑新疆和西藏地区的前提条件下,全国SO2排放量控制在1200万吨左右的情况下,全国大部分城市的SO2浓度才可以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酸雨控制国家方案》研究表明,为了满足硫沉降临界负荷的要求,中国二氧化硫年排放总量水平应最终控制在1620万吨左右,但是相关部门根据过去几十年的统计数据推测到2020年,各方面将会严重超标,二氧化硫将会达到2789吨。   (3)高标准的环境要求致使能源依赖性企业无法发展,甚至生存不下去,这在一方面也会减缓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因此在一些企业要调整发展格局,根据自身企业的优势来改善发展环境,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提高排放标准,不达到国家相关要求的废水废气不得排入到自然环境中去,加强这一方面的投资。就依电力行业,特别是火电企业的脱硫进程来说,要制定严格的要求和方案来确保电厂排放的废气一定要经过脱硫程序。目前火电厂减排二氧化硫的主要途径有:煤炭洗选、洁净煤燃烧技术、燃用低硫煤和烟气脱硫。建议以排污收费制度和排污交易为基本政策组合方向,资金扶持为辅助手段,折价标准是对排污收费制度的补充或完善。   4 结语   能源与环境之间需要我们在发展过程中相互协调,完善产权制度、政府的税收、调整产业结构、完善法律法规等等方法方案都是为了更好的协调好发展好能源与环境的关系,使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我们要相信经过政府和人民的努力,国家一定会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从容应对经济建设道路上所出现的能源与环境问题。

能源与环境论文范文高中地理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作用越来越广,影响程度越来越深,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也日益增强。同时,环境的反作用已使全球的环境问题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此,大家要行动起来,为解决环境问题尽一份责任。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期以来,科学水平迅速提高,人口数量急剧膨胀,经济实力空前提高,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展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开发利用,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其中包括全球气候变暖,氧层的破坏、大气污染与酸雨。*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的燃烧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向大气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由此增强的温室效应会加剧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冰川消融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随着气温加速上升,预计到2100年,一些沿岸低地和沿海大城市以及一些岛国将面临被淹没的威胁,海平面上升还会家具暴潮和洪涝灾害,造成城市排污系统失效;海水倒灌则导致土地和农田盐渍化。*过多地适用氯氟烃化学物质(用CFCs表示)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氯氟烃是一种人造化学物质,1930年由美国的杜邦公司投入生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进入60年以后,开始大量使用,主要作用气溶胶、制冷剂、发泡剂、化工溶剂等。另外,哈龙类物质(用于灭火器)、氮氧化物也会造成臭氧层的损耗,臭氧层被破坏造成地球紫外线增加,紫外线会破坏包括DNA早内的生物分子增加罹患皮肤癌、白内障的几率、而且和许多免疫系统疾病有关。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受致命的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受破坏,作物减产,加强温室效应。*大气污染主要与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以及煤炭燃烧产生的硫氧化物、烟尘等有关。由大气污染引起的酸雨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出现的环境问题。工厂排放的含硫污染物进入大气层后,与水汽结合形成亚硫酸和硫酸,从而使降水呈现出较强的酸性,落到底面即为酸雨。酸雨毁坏森林,使湖水酸化;腐蚀建筑物、塑料和金属设施;使土壤酸化,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减产。我国长江以南重庆、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江苏、江西、浙江等省市受酸雨污染严重。这一时期,环境问题上升成为从根本上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危及整个人类的生存,人地矛盾迅速激化。为解决这一问题,谋求人地关系协调,必须坚持之路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三项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坚持可持续发展也就是创建一种心的生产方式、新的消费方式、新的社会行为规则和新的发展方式。这需要我们转变观念,调整行为,加强国际间的合作。需要转变的观念包括发展观、资源观、环境观、伦理道德观和消费观等※续发展的发展观认为,经济增长只是发展的一部分, 用经济增长代替发展是片面的。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追求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其中包括环境质量的改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人的精神修养的提高、社会风尚的改善,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等。※续发展的价值观要求人类重新认识和评价自然界对人的价值,并在经济核算系统中加以考虑。※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要达到就有可持续意义的经济增长,必须重视能源和原料的适用方法,以求减少损失,杜绝浪费,并尽量不让废物进入环境,以减轻对环境造成的压力。 ※可持续的观点看,处理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关系的伦理道德也是必需的。人类必须和其他生物保持和谐与平衡的关系,如果这种关系被破坏,人类所处的食物链将遭到破坏,人类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传统的消费观念是形成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要原因。可持续发展呼吁人们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要求人们在生产时尽可能少投入,多产出,在消费时尽可能多利用、少排放。 调整行为主要是指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三种。 政府行为的调整主要包括:落实环境保护有关法律;防污染为主,控污染发生;大力发展环保产业;计算某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完善各种环境税费的征收;加强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加强对产品的环境监督管理;树立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等。 市场行为的调整主要包括:变末端治理为全过程的清洁生产;实行科学管理;行业经营目标兼顾经济、社会、环境三个目标;策划企业发展战略;具体可行的环境行为标准融入员工的考评、奖惩机制;减少流通领域的浪费等。 公众行为的调整包括;积极参与环保活动;用环保产品;少过度包装,倡导简朴生活;普及环保知识;实行垃圾分装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要从现在运行的传统模式转换到一个变化很大的新模式中去,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转变。同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建立真正的全球合作伙伴关系《21世纪议程》明确了世界各国对于保护地球“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人类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变革,它的成败关系到人类这个物种的生存或者灭绝。我们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改变着地球环境。因此,我们倡议: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对废品进行回收利用;绿色消费,选购环保产品;珍爱生灵,万物共存。要做到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要了解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知道这些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进而理解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关于地球的啊 我们居住的星球——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因此从有人类的那一天这个星球就令人敬畏,受人敬仰,无论被当时的人叫做什么,人类对地球的感情从未改变过。但地球在宇宙中却是一颗最普通不过的星球,甚至在太阳系都是如此。在地球存在的太阳系中,一共有九大行星,按体积计算地球排在第五位,按照距离太阳的距离地球排第三位,距离太阳的平均距离为5亿km,在地球内侧是水星和金星;地球的密度是5515千克每立方米,与太阳系其它行星相同的是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时候同时也在进行自转。因为我们居住的地球是我们最熟悉的星球,因此我们称其它八大星球为类地行星。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的家园地球是颗在普通不过的星球,但为什么太阳系中只有地球上有人类居住呢? 其实在这普普通通的特性中也蕴含着不普通,正是地球自身的一些特殊性造就了地球上丰富多彩的世界。从位置角度讲,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温度适宜,而且从太阳系诞生到地球上开始有原始的生命痕迹,太阳没有明显的变化,在这种稳定的光照条件下,地球上孕育生命成为了可能;另外一个方面,地球与其它行星互相之间的位置比较合理,绕日公转方向一致及公转轨道处于同一平面都决定了地球的演变不受其它行星的干扰;地球本身是一个特殊的物理化学系统,这一点也有别于太阳系其他行星,地球的体积和质量决定了地球物理化学形态的演变,同时液态水圈和氮-氧形成的大气圈,还有固体地圈的板块运动都让地球渐渐变的不再普通。 基于以上这些地球特有的特征,水在地球的地质作用力和原始大气圈的影响下开始形成原始的海洋,而生命的起源就在这片蓝色的世界中开始了

节能减排 你我同行 地球孕育了人类,人类也在不断地改造地球。人类的发展史,归根结底是人类艰苦奋斗的创业史。在创业过程中,人们利用各种能源赖以生存,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有人预言,人类最终是毁灭在自己创造的文明中。“资源短缺”已成为广大群众一个十分关注的问题。如果现在不加以考虑对策,未来人类就没有出路,总有一天能源会被我们用尽,人类就无法生存。 如今,许多人们不懂得如何珍惜仅有的能源。大量用水、用电,许多破坏臭氧层的物品也消耗飞速,排放的废气已经多得难以让人想象……造成这一切后果的是谁?就是我们人类。 要做到节能减排,就要从小事做起,人人动起手来,创建美好的家园。我提出以下几点可行的建议: 一、节约电能。要注意随手关灯,可以使用高效节能灯泡。据美国的能源部门估计,使用高效节能灯泡代替传统电灯泡,就能避免四亿吨二氧化碳被释放。除了电灯,在使用其它电器方面也要注意,尽量选择低消耗节能产品,不用电器时要切断或关掉电源,冰箱则让它处于无霜状态。夏季天气不算十分炎热时,最好用扇子或电风扇代替空调。使用空调时,不要把温度调得太低,26℃左右就行了。 二、节约水资源。许多废水都可以循环使用。洗脸、洗手、洗菜、洗澡、洗衣服的水都可以收集起来擦地板、冲厕所、浇花等。淘米水则是很好的去污剂,可以留下来洗碗筷。沾了油的锅和盘子要先用用过的餐巾纸擦干净,洗起来节水有方便,还可以少用洗洁精,减少水污染。 三、节约用纸。纸张的循环再利用,可以避免从垃圾填埋地释放出来的沼气,还能少砍伐树木。据统计,回收一吨废纸能产生800千克的再生纸,可以少砍17棵大树,节约用纸就是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环境。 四、减少废气排放。交通废气和工业废气是生活废气的主要来源。我们出门尽量乘坐公共汽车或出租车,还可以骑自行车,尽量少乘坐私家车。

低碳生活其实并不难 多份研究报告呼吁关键在行动,注意你的衣食住行就可减半碳足迹 人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实现低碳生活方式,并进而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在今年世界环境日发布的两份报告给出的答案出人意料——实现“消除碳依赖”这一目标也许比想象的要容易:你只需采用气候友好的生活方式,这不会对你的生活方式造成太大改变,更不用做出什么大的牺牲! 这两份报告中的一份名为《改变生活方式:气候中和联合国指南》(Kickthe Habit:TheUNGuideto Climate Neutrality),是以低碳生活方式为目标的概略性指南;另一份名为《旅游业如何适应和缓解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and Mitigationinthe Tourism Sec-tor),是由同UNEP、世界旅游组织合作的专家们共同编写的。 6月10日,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共同发布了《中国生态足迹报告》,表明在中国推行低碳生活方式、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形势紧迫。报告指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持续增长了约两倍。中国如果希望减少生态赤字,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即从简单的事情做起和优先解决见效慢的问题。 接踵而至的这几份报告,从不同角度呼应了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一方面表明如果人们能够改变传统的高排放生活方式,那么对于低碳经济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凸显,在全球变暖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世界各国正努力减少碳足迹,以推进低碳经济发展。 中国人均生态足迹:50年增长两倍 《中国生态足迹报告》是受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和WWF(中国)的联合委托,由全球生态足迹网络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合作完成的。 分析了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早期总体开始出现的生态赤字,指出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创新路径,以实现其长期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报告分析指出,作为一个国家,中国消耗了全球生物承载力的15%;尽管生物承载力不断增加,中国的需求仍是其自身生态系统可持续供应能力的两倍多。 报告指出,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是6全球公顷,也就是说,平均每人需要6公顷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土地,来满足其生活方式的需要。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在147个国家中列第69位,这个数字低于2全球公顷的全球平均生态足迹,但仍然反映出中国面临的重要挑战。事实上,中国消耗的资源已经超过了其自身生态系统所能提供资源的两倍以上。 报告的结论显示,中国如果希望减少生态赤字,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即从简单的事情做起和优先解决见效慢的问题。 从简单的事情做起,能够产生快速的、短期的收益,推动社会向着降低生态足迹的方向发展。而要彻底减少中国的生态赤字,需要考虑到现在所做出的很可能会有长期影响的决定。 报告还提出了减轻生态足迹的“CIRCLE ”方式:压缩城市发展(C)、个人行动(I)、减少潜在废弃物量(R)、碳减排战略(C)、土地管理(L)和提高能效(E)。 报告也指出,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亚太区的人均生态足迹相对较低。然而,庞大的人口数量使得本地区的总生态足迹在世界居于首位。 低碳生活方式:小举动带来大变化 生活在发达国家以及一些快速发展的城市里的人们可以马上“消除碳依赖”——实际上,这并不难。 《改变生活方式:气候中和联合国指南》指出,只要采取一些很简单的措施,就可以减少一个人每天一半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如果像电力公司、汽车制造商、以及航空设备制造商这样的企业也努力实现绿色经济,那么我们可以削减更多的温室气体排放。 研究表明,如果每个飞机旅客将携带的行李减少到低于20公斤,就可能在全球范围内,每年削减200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其他在家里或在旅行中可以采用的低碳生活方式包括: ——鼓励航空公司提供免费公交车或铁路奖励里程,而不是免费的飞行里程,以便促进旅客采用更环保的交通工具; ——使用传统的发条闹钟,取代电子闹钟,每人每天可以节省48克的二氧化碳排放; ——选择晾晒衣物,避免使用滚筒式干衣机,每天可以减少3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 ——用在附近公园中的慢跑取代在跑步机上的45分钟锻炼,这样可以节省近1公斤的温室气体排放。 开始你的“低碳的一天”:将碳足迹减半 《改变生活方式:气候中和联合国指南》中有很多小的“不后悔的选择”,可以帮助减少每天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这些方法的使用者可能来自澳大利西亚、欧洲或北美洲——这是历史上造成全球变暖的几个主要地区,采取以上方法有可能将人均排放量从38公斤减至14公斤。 这些建议对人们生活舒适造成的影响很小甚至没有,同时也可能部分地与一些发展中国家、城市、部门和人有关,因为他们的碳足迹正在急剧升高。 造成温室气体排放的一半是我们可以人为控制的,例如我们的驾车方式、航空旅行方式、房屋的能源以及取暖方式。 在余下的个人难以控制的50%中,有大约一半间接来源于为我们的工作提供能源,有10%以上来源于对基础设施和政府部门的维护,剩下的大约20%来自于商品的生产。 《改变生活方式:气候中和联合国指南》提出,应怎样开始“低碳的一天”呢?在你关掉发条时钟后,穿上日晒干燥的衣服,接下来的刷牙和早餐应该怎么做呢?请考虑以下几方面: ——选择非电动牙刷将避免近48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用烤面包机烤面包,而不是用15分钟的烤箱,这样可以少排放近170克的二氧化碳; ——用节能灯替换60瓦的灯泡,可以将产生的温室气体减少4倍; ——将火车而不是汽车作为日常上下班的工具,仅仅8公里的路程,就可节省7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 ——在午休和下班后关掉你的电脑和平板显示器,将使这些设备造成的排放减少1/3; ——购买使用节水型淋浴头,不但每分钟会节省10公升的水,而且也将洗3分钟热水澡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幅削减到一半。 如何尽力减少航空旅游排放量 《改变生活方式:气候中和联合国指南》指出,跨大西洋的飞行所造成的碳排放相当于驾驶汽车1年。 对于经常飞行的人士——不论你是成功人士还是普通游客,乘飞机是目前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短距离空中旅行与铁路相比较,每名旅客产生约3倍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而作为一个行业整体,则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2%~3%。 长途公交车可能是市际旅行的很好选择,因为一些新的超高速铁路服务会造成可观的碳排放。同时,技术创新可以帮助提高运送人员和货物的效率。 除了削减手提行李、削减飞机上的免税额等措施外,专家们还提出了其他建议: ——鼓励航空公司之间更加紧密的合作,将载客率提高到80%,目前欧盟的平均载客率是65%; ——制定措施减少服役飞机的平均年龄。在瑞典,飞机的平均年龄刚刚超过10年,而在美国,1/3的飞机的平均年龄是25年。先进飞机可以减少每名旅客每公里高达30%的废气排放量。

能源发展与环境论文范文高中

自人类迈进二十一世纪以来,开发新能源成为全世界解决能源问题的共同出路。与化石燃料相比,新能源具有可再生、对环境友好等特点,更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其中,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水能和潮汐能,是开发较早的新能源,已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曾一度被人们看好的核能,有着极高的能量值,可是其高额的研究经费和潜在的巨大危害,令世界大多数国家望而却步。而作为新能源中“排行”靠后的生物能源,却在最近几年内忽然人气锐增,势如破竹,被看作是“新能源家族中可实现度最高的未来能源”。那么究竟何谓生物能源呢,它又有哪些优势呢?  生物能源主要是指在生物体(尤为植物)内,经一系列化学反应所释放出的能源。其实,世界上90%的能源消耗来自植物光合作用所积累的能源,比如地球演变的历史上所积累的矿物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因为它们是堆积在一起的有机物经地质作用形成的),但总有一天矿物能源会消耗殆尽。能源危机威胁着人类的发展。所以发展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利用植物光合产物转化成便于利用的能源,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人类利用生物能源,实质是将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碳的能量释放出来。它的好处在于: 一、中性的碳循环,即无温室效应;二、生物再生的能源有助于克服化石能源供应的萎缩。并且,发展生物能源不仅可以解决资源、环境的问题,还可以带动农业产业的发展,实现环境与经济效应的双赢。  我国是粮食大国,同样也是资源匮乏的国家,发展生物能源十分符合我国国情。对此农业部成立了生物质工程中心,目的是加强农业生物质技术研究,在生物能源的开发等方面取得突出进展,并使我国在未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此同时,国内的众多科研院所也纷纷加入研发行列,试图开拓出自己的道路。巴西、美国等利用玉米淀粉转化成酒精已经取得很大成效。但是就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而言,不可以用有限的耕地去发展新的能源产业。所以利用荒地种植野生、半野生的能源植物已是大家认同的发展方向。另外,与某些国家采用把玉米、甘蔗转化成乙醇,或是从油料作物中提取生物柴油不同,我们国家把目光放在了更为高效的纤维素上。 纤维素是植物的木质部分,是地球数量最大的植物积累的产物,植物从太阳获取的绝大部分能量也都储存于其中。所以人类一旦掌握了释放出存储在纤维素中能量的技术,能源危机便可迎刃而解。在北京市科技俱乐部组织的活动中,我有幸与北京大学生命学院的老师交谈,并聆听纤维素技术。我了解到纤维素的降解和转化是十分关键的步骤,也是巨大的难点。纤维素犹如植物坚硬的骨架,因此它远比淀粉类物质难分解。而突破口是找到合适的能高效分解纤维素的酶。在这方面生物又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牛吃的是充满纤维素的草,却能够胜任拉车、耕田的重活。牛胃的反刍作用,其中微生物产生的纤维素酶都是很值得我们去模拟的。我们的课外科技活动就从这里开始,从分离和改良纤维素酶基因开始。而从另一个角度,我们还可以通过提高植物体内的纤维素含量,来提高转化效率,降低成本。天然的甜高梁、柳枝稷是目前已知的高纤维素含量植物,而通过对它们进行转基因处理,我们能从单位植株中获得更多的纤维素。  生物能源的开发与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密不可分。北大的老师向我讲述了基因工程在培育能源植物中的作用。其中包括促进光能产物的积累,促进采收后纤维素的降解,以及要使能源植物在缺水的环境中生长,要使这些植物耐受低温、增加一年中光能转化的时间。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基因操作技术来实现。这些工作正是我们这一代人明天要做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多学习这方面的高新技术知识。  作为当代的青少年,我们需要放眼世界,密切关注生态环境和资源问题。过去,我们曾开展节水宣传、参与植树造林,为美化环境做出贡献。而现在我们要身体力行,加入到开发、宣传新能源的行列中。比如,我们可以在实验田里学农劳动,负责原料作物的种植和养护;有组织地进行野外考察,研究各种作物的成分及价值,提供给有关部门。或者科学合理地运用已有的知识,为增强农作物的环境适应性、解决荒漠化问题积极献言献策。我们还可以在学校内做培养微生物、植物的组织培养等实验,提高对生物工程技术的认识水平;加入青少年科技俱乐部,进入科研院所,与导师合作研究相关课题。或者是在学校、社区中宣传生物能源的使用前景…… 总之,有无数活动与创意等待我们去实施。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能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还可以提高科学素养,锻炼能力!其实,我们的力量并不微小。只要我们报有一颗热爱科学的心,将热情与智慧投入其中,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而我们的家园,也必将在你我的行动中,变得越来越美丽!

发展分布式冷热电联产的重要意义采用冷热电联产分布能源系统,对于我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想初步归纳为十个方面。一、 是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在能源领域的必然选择。中国的能源消费中,燃气消费的比重不大,从科学用能,从有限的天然气发挥最大的效益来讲,应当将天然气用于冷热电联产,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二、 是中国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战略的需要。中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能源结构要以煤为主体,虽然利用国内、国外的两类能源市场均可以增加燃气的消费量,但毕竟数量有限,在优化能源结构中要重视优化终端能源结构,尽可能把燃气用于终端消费,用于大中城市消费,这是优化能源结构的需要。三、 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节约能源的必然途径。中国已经决定坚持把能源放在首位。过去由于缺油少气,城市空调、降温、采暖和热水供水有相当一部分依靠电力,造成全面的电力供不应求,特别是夏季。现在实现了“西气东输”和进口LNG,全国许多城市已有燃气供应,采用冷热电联供可以大大节约能源和各种资源。四、 是中国环境革命的重要内容。中国长期以煤为主,城市里大量直接燃煤,造成严重的煤烟型污染,有天然气以后,应首先把城市里的采暖锅炉、工业窑炉和一切燃煤过程皆换下来,用燃气为燃料的冷热电联产能源系统可以大大减轻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五、 是中国电力工业的一场深刻的革命。中国一次能源以煤为主,所以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倡导“大机组、大电厂、大电网”,采用天然气为燃料的冷热电联产分布式能源系统,可以为建立一个大电网与众多的分布式相结合的活电力系统创造条件。分布式能源的广泛发展是电力工业进行市场化、竞争化改革的重要前提和条件,它将会促进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的发展。六、 是中国电力安全和调峰的实际需要。电力的广泛应用,它不仅是工业的重要动力,而且是人们不能须臾离开的东西,分布式能源系统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供电,冷热电联产系统不仅可以节省空调、采暖、供应热水用电,平抑冬夏季负荷,还可以提供一部分电力,对于节约电力,弥补缺电压,具有重要作用。七、 是电力需求侧管理(DSM)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替代是提供能源利用效率和电力需求测管理的重要内容,中国过去缺少油气供应,空调、采暖、供热水不得不利用电力,入利用电力换取热能的设施都是不合理的,这样做虽然方便,但不符合资源有效利用原则,不符合经济条约原理。在没有天然气供应,又不允许用油的条件下,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现在一些地方有了天然气,就应当开展能源替代工作,用天然气冷热电联产去替代,这是节电和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八、 是天然气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发展领域之一。有了天然气当怎么用?应当科学利用天然气,中国的天然气消费比重不大,更要注意合理利用。天然气应当用于居民生活,作为工业原料,用于冷热电联产,而不应简单的用于烧锅炉代煤,或用于纯发电,(继续沿袭过去的大机组、大电厂、大电网搞大型燃气发电厂),当然又是为了满足照付不议的需求,暂时发展一些燃气电厂,只能作为权宜之计。九、 是充分发挥电力和和天然气优点和经济性的途径。我国当前一些城市由于不合理的使用电力和天然气,造成了电力负荷夏高冬低,而天然气负荷夏低冬高,使电力和天然气装备都不能充分发挥效益,发展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冷热电联产分布式能源系统,可以平抑电力夏季高峰和天然气冬季高峰,发挥两者的有点和经济型的优点和经济性。十、 是建筑节能和建筑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我国目前建筑耗能约占全国能源消耗量的27%,建筑节能是整个节能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建筑主要是从三方面努力,一是大力提倡修建节能建筑,使建筑物能减少能源消耗,二是采用分布式能源系统供应建筑物的空调、采暖及卫生热水等,提高能源系统的节能水平,三是采用节能节电的家用电器。所以采用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冷热电联产系统对于建筑节能具有重要意义。发展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冷热电联产分布式能源系统确实存在许多优点,但前要设法解决四大问题:一是降低天然气的价格,天然气与电力的比价不合理,电价低廉,人们必然倾向使用电力器具。二是要研制冷热电联产装置的设备,主要是要研制新型的、低噪音、高效率的发电装置(如柴油机、燃气轮机等)。三是要研究分布式能源系统并入电网的技术措施和经济措施,并作出有利于分布式能源系统发展的政策法规。四是要建立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服务公司,可以承担设计、施工、运行、维护,这是因为冷热电联产装置要比电力空调、电锅炉等要复杂得多。

中国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与趋势摘要:据农业部对全国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生活用能呈稳步增长趋势,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目前能源消费结构以秸秆和薪柴为主,但存在着商品能源消费城乡差距较大、地域差异显著等问题。分析表明,商品能源无法满足中国农村能源发展需求。我国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可供农村地区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小水电、地热能、生物质能。为促进在我国农村地区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建议采取完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政策法规体系,消除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市场障碍,加大资金投人力度,多能互补开发农村能源,加快服务体系建设等措施。关健词:农村能源,发展现状,趋势,可再生能源引言农村能源是指农村地区的能源,包括能源消费和能源生产(主要是当地的可再生能源)仁’〕。实际上,农村能源是针对第三世界国家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不发达,很少获得商品能源供应,主要依靠当地生产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满足需要而提出的一个概念。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2006年乡村人口总数达37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10%图,农村能源关系到全国1/2以上人口的生活用能供应和生活质量改善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的理念,是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具体体现,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搞好农业农村节能减排,不仅有利于合理有效地利用农业资源,优化农村地区能源消费结构,缓解化石能源供应的紧张局面,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有利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供应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能源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认识中国农村能源发展趋势,选择合适的农村能源发展战略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对《2007年度全国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汇总表》分析,研究了我国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趋势、制约因素和发展对策。中国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据农业部对全国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结果,截至2007年底,全国省柴节煤灶保有量5亿户,节能炉3471万户,节能炕2024万铺;农村户用沼气保有量总数已经达到了2650万户;太阳热水器保有量达4300万米2,太阳灶保有量112万台;已建成秸秆集中供气站734处,建立了一批秸秆固化成型示范点,为生物质能源规模化开发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l)农村居民生活用能消费总t稳步增加与20。。年相比,2。。7年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总量增加了1%,年均增长率为。%,低于全国同期能源消费增长速度,呈稳步增长态势(图1)。其中,商品能源增加了6%,年均增长率为7%;非商品能源增加了4%,年均增长率为4环。在农村居民生活用能费中,优质能源的增长速度较快。其中,农村户用沼气消费增长速度最快,与2000年相比,2007年增长了5%,年均增长率为0%。其次为液化石油气和电力,分别增长了5%和0%,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3%和8%。而煤油消费呈负增长,与2000年相比减少了7%,年增长率为一2%(图2)。中国农村居民生活用能正朝着商品化、优质化的方向发展。2)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秸秆和薪桨为主2007年中国农村居民生活用能消费结构中,秸秆占33%,薪柴占10%,煤占08%,电力占47%,沼气占21%,液化石油气占71%(图3)。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生活用能仍以秸秆、薪柴为主,大部分用于炊事和取暖之用,优质能源比例低,能源消费结构极不合理。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秸秆、薪柴容易获得,几乎不需要任何费用造成的。从发展趋势来看,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秸秆、薪柴等传统生物质能仍是我国农村居民的主要生活用能。

能源发展与环境论文范文高中生

中国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与趋势摘要:据农业部对全国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生活用能呈稳步增长趋势,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目前能源消费结构以秸秆和薪柴为主,但存在着商品能源消费城乡差距较大、地域差异显著等问题。分析表明,商品能源无法满足中国农村能源发展需求。我国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可供农村地区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小水电、地热能、生物质能。为促进在我国农村地区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建议采取完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政策法规体系,消除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市场障碍,加大资金投人力度,多能互补开发农村能源,加快服务体系建设等措施。关健词:农村能源,发展现状,趋势,可再生能源引言农村能源是指农村地区的能源,包括能源消费和能源生产(主要是当地的可再生能源)仁’〕。实际上,农村能源是针对第三世界国家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不发达,很少获得商品能源供应,主要依靠当地生产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满足需要而提出的一个概念。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2006年乡村人口总数达37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10%图,农村能源关系到全国1/2以上人口的生活用能供应和生活质量改善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的理念,是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具体体现,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搞好农业农村节能减排,不仅有利于合理有效地利用农业资源,优化农村地区能源消费结构,缓解化石能源供应的紧张局面,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有利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供应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能源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认识中国农村能源发展趋势,选择合适的农村能源发展战略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对《2007年度全国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汇总表》分析,研究了我国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趋势、制约因素和发展对策。中国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据农业部对全国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结果,截至2007年底,全国省柴节煤灶保有量5亿户,节能炉3471万户,节能炕2024万铺;农村户用沼气保有量总数已经达到了2650万户;太阳热水器保有量达4300万米2,太阳灶保有量112万台;已建成秸秆集中供气站734处,建立了一批秸秆固化成型示范点,为生物质能源规模化开发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l)农村居民生活用能消费总t稳步增加与20。。年相比,2。。7年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总量增加了1%,年均增长率为。%,低于全国同期能源消费增长速度,呈稳步增长态势(图1)。其中,商品能源增加了6%,年均增长率为7%;非商品能源增加了4%,年均增长率为4环。在农村居民生活用能费中,优质能源的增长速度较快。其中,农村户用沼气消费增长速度最快,与2000年相比,2007年增长了5%,年均增长率为0%。其次为液化石油气和电力,分别增长了5%和0%,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3%和8%。而煤油消费呈负增长,与2000年相比减少了7%,年增长率为一2%(图2)。中国农村居民生活用能正朝着商品化、优质化的方向发展。2)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秸秆和薪桨为主2007年中国农村居民生活用能消费结构中,秸秆占33%,薪柴占10%,煤占08%,电力占47%,沼气占21%,液化石油气占71%(图3)。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生活用能仍以秸秆、薪柴为主,大部分用于炊事和取暖之用,优质能源比例低,能源消费结构极不合理。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秸秆、薪柴容易获得,几乎不需要任何费用造成的。从发展趋势来看,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秸秆、薪柴等传统生物质能仍是我国农村居民的主要生活用能。

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过程中我国的经济不是很发达,因此许多企业为了追求物质上的增加,便采取了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方法,从长远来看这是非常不明智的。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环境污染的现象也日益严重:许多大江大河的污染造成了可用水资源的进一步匮乏,土地荒漠化的加重给耕地本就不多的中国造成了更大的压力,废气、有毒气体等的随意排放使得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质量越来越差,2013年初京津冀地区罕见的特大雾霾天气,让人们熟悉了什么叫做“PM5”,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国能源活动的不合理造成的。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能源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将会日益突出,是社会能够健康稳定持续向前发展的重要保障。   2 中国的能源结构   能源问题首先要看的就是能源的结构组成,我国社会发展的规律造就了以煤、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能源为主的消费结构,特别是煤炭资源的耗费更是牢牢占据的我国能源消耗的绝大比例,这一现象也主要是由我国煤炭资源总的储备量占绝对优势的原因造成的。据相关部门的不完全统计,我国预测标准煤的资源总量约为40017亿吨,在常规能源总量中能够达到85%以上的比例。虽然我国在近几年来水电资源、风电资源、太阳能资源以及核电资源等洁净能源有所发展,但就目前的我国国情而言,这一发展还是相当缓慢的,甚至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他们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社会对能源耗费的需求,在短时间内还很难改变不可再生能源在整个能源活动中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我国科技发展不到位,洁净能源的利用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科学技术的成熟度,我国在这一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着一定的差距,以利用太阳能来说,我国生产的太阳能电池板绝大部分都销往国外,这一现象表明国内的太阳能利用率非常低下;二是我国人口数量太大,作为一个拥有着13亿多人口的大国,人口素质还不是很高,不能意识的能源的耗费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大多数人还得依靠着常规能源的支持才能够存活下去,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   3 能源发展面临的四大环境挑战   中国的经济社会要想取得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提出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以后,未来十年是关键的十年,是继往开来的十年,要想取得这一战役的全面胜利,能源的支撑和保障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能源的发展必然会增加环境恶化的风险,因此既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程度,就是全面协调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我们将面临着四大挑战:   (1)能源的过度消耗。关于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是对GDP、CPI等指标的全面评价,主要目标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万元;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八是大学入学率20%;九是每千人医生数8人;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而能源的利用效率将是保证这一目标实现的主要方面,因为能源的利用效率越高我国在资金利用率就越高,国家就能用更少的钱办更多的事,同时对生态文明建设也有着相当大的帮助,能源的耗费越少对环境的危害程度就越小。   (2)环境容量严重短缺。随着能源消费总量的持续增长,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产生量也将持续增加,但整个大气总的容量是有限的,过多的废气排入大气中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研究表明,在全国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城市布局、气象条件等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以及不考虑新疆和西藏地区的前提条件下,全国SO2排放量控制在1200万吨左右的情况下,全国大部分城市的SO2浓度才可以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酸雨控制国家方案》研究表明,为了满足硫沉降临界负荷的要求,中国二氧化硫年排放总量水平应最终控制在1620万吨左右,但是相关部门根据过去几十年的统计数据推测到2020年,各方面将会严重超标,二氧化硫将会达到2789吨。   (3)高标准的环境要求致使能源依赖性企业无法发展,甚至生存不下去,这在一方面也会减缓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因此在一些企业要调整发展格局,根据自身企业的优势来改善发展环境,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提高排放标准,不达到国家相关要求的废水废气不得排入到自然环境中去,加强这一方面的投资。就依电力行业,特别是火电企业的脱硫进程来说,要制定严格的要求和方案来确保电厂排放的废气一定要经过脱硫程序。目前火电厂减排二氧化硫的主要途径有:煤炭洗选、洁净煤燃烧技术、燃用低硫煤和烟气脱硫。建议以排污收费制度和排污交易为基本政策组合方向,资金扶持为辅助手段,折价标准是对排污收费制度的补充或完善。   4 结语   能源与环境之间需要我们在发展过程中相互协调,完善产权制度、政府的税收、调整产业结构、完善法律法规等等方法方案都是为了更好的协调好发展好能源与环境的关系,使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我们要相信经过政府和人民的努力,国家一定会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从容应对经济建设道路上所出现的能源与环境问题。

能源发展与环境论文范文高中数学

自人类迈进二十一世纪以来,开发新能源成为全世界解决能源问题的共同出路。与化石燃料相比,新能源具有可再生、对环境友好等特点,更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其中,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水能和潮汐能,是开发较早的新能源,已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曾一度被人们看好的核能,有着极高的能量值,可是其高额的研究经费和潜在的巨大危害,令世界大多数国家望而却步。而作为新能源中“排行”靠后的生物能源,却在最近几年内忽然人气锐增,势如破竹,被看作是“新能源家族中可实现度最高的未来能源”。那么究竟何谓生物能源呢,它又有哪些优势呢?  生物能源主要是指在生物体(尤为植物)内,经一系列化学反应所释放出的能源。其实,世界上90%的能源消耗来自植物光合作用所积累的能源,比如地球演变的历史上所积累的矿物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因为它们是堆积在一起的有机物经地质作用形成的),但总有一天矿物能源会消耗殆尽。能源危机威胁着人类的发展。所以发展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利用植物光合产物转化成便于利用的能源,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人类利用生物能源,实质是将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碳的能量释放出来。它的好处在于: 一、中性的碳循环,即无温室效应;二、生物再生的能源有助于克服化石能源供应的萎缩。并且,发展生物能源不仅可以解决资源、环境的问题,还可以带动农业产业的发展,实现环境与经济效应的双赢。  我国是粮食大国,同样也是资源匮乏的国家,发展生物能源十分符合我国国情。对此农业部成立了生物质工程中心,目的是加强农业生物质技术研究,在生物能源的开发等方面取得突出进展,并使我国在未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此同时,国内的众多科研院所也纷纷加入研发行列,试图开拓出自己的道路。巴西、美国等利用玉米淀粉转化成酒精已经取得很大成效。但是就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而言,不可以用有限的耕地去发展新的能源产业。所以利用荒地种植野生、半野生的能源植物已是大家认同的发展方向。另外,与某些国家采用把玉米、甘蔗转化成乙醇,或是从油料作物中提取生物柴油不同,我们国家把目光放在了更为高效的纤维素上。 纤维素是植物的木质部分,是地球数量最大的植物积累的产物,植物从太阳获取的绝大部分能量也都储存于其中。所以人类一旦掌握了释放出存储在纤维素中能量的技术,能源危机便可迎刃而解。在北京市科技俱乐部组织的活动中,我有幸与北京大学生命学院的老师交谈,并聆听纤维素技术。我了解到纤维素的降解和转化是十分关键的步骤,也是巨大的难点。纤维素犹如植物坚硬的骨架,因此它远比淀粉类物质难分解。而突破口是找到合适的能高效分解纤维素的酶。在这方面生物又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牛吃的是充满纤维素的草,却能够胜任拉车、耕田的重活。牛胃的反刍作用,其中微生物产生的纤维素酶都是很值得我们去模拟的。我们的课外科技活动就从这里开始,从分离和改良纤维素酶基因开始。而从另一个角度,我们还可以通过提高植物体内的纤维素含量,来提高转化效率,降低成本。天然的甜高梁、柳枝稷是目前已知的高纤维素含量植物,而通过对它们进行转基因处理,我们能从单位植株中获得更多的纤维素。  生物能源的开发与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密不可分。北大的老师向我讲述了基因工程在培育能源植物中的作用。其中包括促进光能产物的积累,促进采收后纤维素的降解,以及要使能源植物在缺水的环境中生长,要使这些植物耐受低温、增加一年中光能转化的时间。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基因操作技术来实现。这些工作正是我们这一代人明天要做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多学习这方面的高新技术知识。  作为当代的青少年,我们需要放眼世界,密切关注生态环境和资源问题。过去,我们曾开展节水宣传、参与植树造林,为美化环境做出贡献。而现在我们要身体力行,加入到开发、宣传新能源的行列中。比如,我们可以在实验田里学农劳动,负责原料作物的种植和养护;有组织地进行野外考察,研究各种作物的成分及价值,提供给有关部门。或者科学合理地运用已有的知识,为增强农作物的环境适应性、解决荒漠化问题积极献言献策。我们还可以在学校内做培养微生物、植物的组织培养等实验,提高对生物工程技术的认识水平;加入青少年科技俱乐部,进入科研院所,与导师合作研究相关课题。或者是在学校、社区中宣传生物能源的使用前景…… 总之,有无数活动与创意等待我们去实施。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能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还可以提高科学素养,锻炼能力!其实,我们的力量并不微小。只要我们报有一颗热爱科学的心,将热情与智慧投入其中,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而我们的家园,也必将在你我的行动中,变得越来越美丽!

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过程中我国的经济不是很发达,因此许多企业为了追求物质上的增加,便采取了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方法,从长远来看这是非常不明智的。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环境污染的现象也日益严重:许多大江大河的污染造成了可用水资源的进一步匮乏,土地荒漠化的加重给耕地本就不多的中国造成了更大的压力,废气、有毒气体等的随意排放使得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质量越来越差,2013年初京津冀地区罕见的特大雾霾天气,让人们熟悉了什么叫做“PM5”,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国能源活动的不合理造成的。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能源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将会日益突出,是社会能够健康稳定持续向前发展的重要保障。   2 中国的能源结构   能源问题首先要看的就是能源的结构组成,我国社会发展的规律造就了以煤、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能源为主的消费结构,特别是煤炭资源的耗费更是牢牢占据的我国能源消耗的绝大比例,这一现象也主要是由我国煤炭资源总的储备量占绝对优势的原因造成的。据相关部门的不完全统计,我国预测标准煤的资源总量约为40017亿吨,在常规能源总量中能够达到85%以上的比例。虽然我国在近几年来水电资源、风电资源、太阳能资源以及核电资源等洁净能源有所发展,但就目前的我国国情而言,这一发展还是相当缓慢的,甚至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他们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社会对能源耗费的需求,在短时间内还很难改变不可再生能源在整个能源活动中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我国科技发展不到位,洁净能源的利用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科学技术的成熟度,我国在这一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着一定的差距,以利用太阳能来说,我国生产的太阳能电池板绝大部分都销往国外,这一现象表明国内的太阳能利用率非常低下;二是我国人口数量太大,作为一个拥有着13亿多人口的大国,人口素质还不是很高,不能意识的能源的耗费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大多数人还得依靠着常规能源的支持才能够存活下去,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   3 能源发展面临的四大环境挑战   中国的经济社会要想取得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提出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以后,未来十年是关键的十年,是继往开来的十年,要想取得这一战役的全面胜利,能源的支撑和保障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能源的发展必然会增加环境恶化的风险,因此既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程度,就是全面协调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我们将面临着四大挑战:   (1)能源的过度消耗。关于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是对GDP、CPI等指标的全面评价,主要目标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万元;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八是大学入学率20%;九是每千人医生数8人;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而能源的利用效率将是保证这一目标实现的主要方面,因为能源的利用效率越高我国在资金利用率就越高,国家就能用更少的钱办更多的事,同时对生态文明建设也有着相当大的帮助,能源的耗费越少对环境的危害程度就越小。   (2)环境容量严重短缺。随着能源消费总量的持续增长,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产生量也将持续增加,但整个大气总的容量是有限的,过多的废气排入大气中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研究表明,在全国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城市布局、气象条件等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以及不考虑新疆和西藏地区的前提条件下,全国SO2排放量控制在1200万吨左右的情况下,全国大部分城市的SO2浓度才可以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酸雨控制国家方案》研究表明,为了满足硫沉降临界负荷的要求,中国二氧化硫年排放总量水平应最终控制在1620万吨左右,但是相关部门根据过去几十年的统计数据推测到2020年,各方面将会严重超标,二氧化硫将会达到2789吨。   (3)高标准的环境要求致使能源依赖性企业无法发展,甚至生存不下去,这在一方面也会减缓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因此在一些企业要调整发展格局,根据自身企业的优势来改善发展环境,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提高排放标准,不达到国家相关要求的废水废气不得排入到自然环境中去,加强这一方面的投资。就依电力行业,特别是火电企业的脱硫进程来说,要制定严格的要求和方案来确保电厂排放的废气一定要经过脱硫程序。目前火电厂减排二氧化硫的主要途径有:煤炭洗选、洁净煤燃烧技术、燃用低硫煤和烟气脱硫。建议以排污收费制度和排污交易为基本政策组合方向,资金扶持为辅助手段,折价标准是对排污收费制度的补充或完善。   4 结语   能源与环境之间需要我们在发展过程中相互协调,完善产权制度、政府的税收、调整产业结构、完善法律法规等等方法方案都是为了更好的协调好发展好能源与环境的关系,使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我们要相信经过政府和人民的努力,国家一定会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从容应对经济建设道路上所出现的能源与环境问题。

你可以先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写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其次你再看下,可持续发展,期刊上找下这类的文献参考。相信你的能写好这篇文章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