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中古文学史论文集/中华学术精品

发布时间:2024-07-08 13:52:37

中古文学史论文集/中华学术精品

奇门遁甲,这本书听说叫国家给禁了~你好好找找吧~

先秦:诗经里的《国风》,“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是我国古代文艺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国风”中的周代民歌以绚丽多彩的画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对受剥削、受压迫的处境的不平和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秦汉:《史记》的列传,《项羽本纪》、《信陵君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鲁仲连邹阳列传》、《淮阴侯列传》、《魏其武安侯列传》、《李将军列传》、《匈奴列传》、《货殖列传》、《太史公自序》。以上是史记十大名篇。三国两晋南北朝:三曹的诗文。唐宋:不用说了,1、唐宋诗词。2、唐宋八大家的散文。韩愈:《师说》、《祭鳄鱼文》、《祭十二郎文》、《进学解》柳宗元:《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他的永州八记都值得一读。 苏洵:《送石昌言使北引》《木假山记》《名二子说》《张益州画像记》 苏轼:《喜雨亭记》《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石钟山记》《记承天寺夜游》苏辙:《黄州快哉亭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读孟尝君传》《伤仲永》曾巩:《墨池记》《醒心亭记》 欧阳修:《醉翁亭记》《秋声赋》《五代史伶官传序》当然还有王勃。元代:主要是元曲和杂剧。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元曲四大悲剧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还有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元曲四大爱情剧: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还有郑光祖的《倩女离魂》。明清:小说了,以四大名著为代表。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从明代始,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充分显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垄断,在文学史上,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清代则是中国古典小说盛极而衰并向近现代小说转变的时期。这些读下来,你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已经有个基本的摄取和认识了。同时也会得到中国古典文学从形式到内容的审美认识。

纵横十六国,悠悠南北朝,南明痛史,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大秦帝国,战国说客双雄,两宋风云,纠结不清的正史:竹林七贤,谁谋杀了大唐,唐玄宗的真相,万历王朝之血色帝国。没看过的,绝不乱写。暂时想起这么多。

《华丽家族:六朝陈郡谢氏家传 》详细叙述了从有史可查的曹魏时代的谢氏家族第一代开始,到陈王朝末期的最后一代,谢氏家族的兴衰。全书以十几位谢氏子弟的才情风貌和人生际遇作为主线,纵横交错地勾勒出六朝三百多年的政治图景及士人心态,展现出这个家族的精神传统在不断变幻的大环境下的传承和变迁、融合与抗拒,直至消亡的过程。

中华学术论文集

1《中晚唐的估法与钱币》,《社会科学》5卷11期,1949年。2《论朔方军》,《周叔弢先生六十生日纪念论文集》,1950年3《专制主义在唐代行会制度上的表现》,《光明日报》1956年2月16日4《初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第一册试教工作里的一些经验》,《历史教学》1956年6月5《介绍初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第一册》,《历史教学》 1956年7月 46《从西晋到唐劳动人民徭役负担的减轻》,《光明日报》1956年8月30日7《初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第二册的基本线索和重点》,《历史教学》1957年3月8《关于唐朝法律的几个问题》,《历史教学》1957年4月9《敦煌唐代差科簿考释》,《历史研究》1957年12期。10《<唐律>所载“同居有罪相为隐”一语如何理解》,《历史教学》1962年3月11《论魏徵》,《学术通讯》1962年3期,37-42页12《关于唐律疏议中三条律疏的修改》,《文史》8辑,1980年13《唐田令研究——从田令和敦煌文书看唐代土地制度中的几个问题》,《纪念陈垣诞辰百周年史学论文集》,1981年14《试论唐前期布的货币职能》,《中华学术论文集》,中华书局,1981年15《介绍敦煌文书西魏大统十三年记帐户籍残卷》,《历史论丛》2,1981年16《唐天宝差科簿研究——兼论唐代色役制度和其他问题》,《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1982年17《唐代土贡资料系年――唐代土贡研究之一》,《北京大学学报》,1982年4期。18《试论勾官――唐代官制研究之一》,《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2辑,1983年19《试论唐代丝纺织业的地区分布》,《魏晋隋唐史论集》2卷,1983年20《七十年来我国敦煌研究文献目录》,《丝路访古》,1982年21《吐鲁番出土范德达告身校释》,《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2辑,1983年22《敦煌吐鲁番文书与唐史研究》,《文史知识》1985年6期23《论唐代前期行政管理的较高效率与法制的关系》,《北京大学学报》1985年3期24《关于唐代均田制中给田问题的检讨——读大谷欠田退田给田文书》, 《中国史研究》1986年1期25《唐代的小自耕农和租佃制及其他》,《中华文史论丛》1986年4期26《敦煌写本唐开元水部式校释》,《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第3辑 1986年27《略谈陈寅恪先生的治史方法》,《清华大学学报》1986年1期28《再论唐代勾检制—唐代官制研究之二》,《北京大学学报》1986年2期29《敦煌吐鲁番文书中有关唐勾检制资料试析》,《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第4辑 1987年30《论唐代的均田制》,《北京大学学报》1987年2期31《论韦皋在唐和吐蕃、南诏关系中的作用》,《北京大学学报》1988年2期32《关于唐代后期方镇官制新史料考释》,《纪念陈寅恪先生诞辰百年学术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33《武则天长安二年西州括田括户中官府勘田支书考释》,《出土文献研究续集》 1989年34《关于唐代门荫制的一些史料校释》,《郑天挺纪念论文集》 1990年35《伯三三四八背文书研究》,《敦煌吐鲁番学研究论文集》 1990年36《关于唐代流外官两点意见——唐流外官制研究之二》,《北京大学学报》1990年2期37《读吐鲁番文书札记二则》,《中国文化》4卷? 1991年38《吐鲁番出土唐代天宝四载十——十二月交河郡财务案残卷考释》,《北京大学学报》1991年5期40《读吐鲁番出土唐代军事文书札记》,《纪念李埏教授从事学术活动五十周年史学论文集》 1992年41《通典载唐开元二十五年官品令流外官制校释》,《文史》35辑 1992年42《杨隋氏族问题述要》,《季羡林教授八十华诞纪念论文集》 1992年43《吐鲁番出土唐西州某县事目文书研究》,《国学研究》1卷 1993年44《论敦煌吐鲁番出土唐代官府文书中“者”字的性质和作用》,《九州学刊》5卷4期 1993年45《读吐鲁番文书札记》,《北京大学学报》1994年1期46《唐灭高昌及西州庭州考论》,《北大史学》2 1994年47《试论唐代前期的河西节度使》,《国学研究》2卷1994年48《敦煌吐鲁番出土唐官府文书缝背表记事押署钤印问题初探》,《文史》40辑 1994年49《学习柳如是别传的一点体会――柳如是的民族气节》,《柳如是别传与国学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50《陈寅恪史学的渊源和史学思想述略稿——斯文自有千秋业》,《学人》10辑1996年51《读〈陈寅恪读书札记·旧唐书新唐书之部〉》,《学人》2辑 1996年52《论唐代前期幽州节度》,《学人》11辑 1997年53《从陈寅恪读两唐书札记看他的史学》,《中国文化研究》1997年4期54《论唐代前期的陇右节度》,《国学研究》4卷 1997年55《宋本大唐六典说明》,《一九一一――一九八四影印善本书序跋集录》,中华书局,1995年56《简述陈寅恪先生之学》,《学人》13辑,1998年57《陈寅恪“读书不肯为人忙”述义》,《学人》14辑,1998年58《试论唐太宗对敕勒族的政治军事政策》,《北大史学》6卷,1999年59《敦煌文书与唐史研究》,《文物》2000年8期60《陈寅恪先生对华夏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重要贡献述略稿》,《学术研究》2000年12期61《关于敦煌文书研究的两点意见》,《东方》2000年7期62《关于读资治通鉴的一些意见》,《文史知识》2002年1期63《述陈寅恪先生〈论韩愈〉之作的重大意义》,《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3期64《学习〈唐代政治史述略论稿〉的一些体会》,《书品》2003年4期65《唐人小说红线的历史背景》,《文史知识》2004年2期,100-103页66《唐人小说虬髯客与唐史研究》,《文史知识》2006年6期,74-76页67《论李靖》,《仰止集――王玉哲先生纪念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55-66页68《读《唐六典》的一些体会》,《文史知识》2009年1期

客观来说说,也会个人的主观感受:首先知网,不得不说,行业老大,受众也最多。从资源量来讲,涵盖也较广,优势是期刊和博硕论文,版权合作完善,基本上都检索到的都能获取。不足的话,个人觉得是用户体验一般,使用交互包库页面设计较老,提供的文献数据较少。另外费用很高,每年的强制涨价,让各个学校苦恼不已,有点垄断嫌疑了。第二个维普,作为一位老大哥,现在地位被知网完克,压着抬不起头了。作为期刊起家的维普,在资源的广度和收录时间上还是领先知网,元数据的完整性也是最高的,在这个时代其重要性也愈发重要了。另外新的期刊平台不管从界面和用户体验,功能性觉得做得不错的。不足的话还是资源上和受众吧,除了期刊,其他资源有点捉襟见肘的,而且有部分刊元数据整理了,但由于没版权没法获取有点难受。受众上也少很多,没有知网万方出名。最后是万方,也是位老大哥,千年老二,也是被知网骑着走。万方改版的平台在数据上也是下了功夫,页面设计、功能性、数据呈现都做得不错。早期凭借关系跟中华医学会达成独家合作,收录了旗下胜多高精尖的期刊,所以万方在医院医学院医药公司混得风生水起。不足的地方也是全文率低了点,没啥亮点也没啥槽点。。。查重业务也没维普做得好。好啦,这是我的见解,不推荐也不抨击。阁下请见!

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三者的区别是什么?我看到:通知:论文考试答辩取消,条件放宽。搜:高级职称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论文办(报考办、考试办、评审办、业绩办、成果办、项目办、答辩办),把“职称”换成“经济师、会计师、审计师、工程师、教师等任何职称”都一样搜。在百度、360、搜狗58-68页。即搜:高级职称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论文办(报考办、考试办、评审办、业绩办、成果办、项目办、答辩办)、高级职称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论文办、高级职称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报考办、高级职称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考试办、高级职称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评审办、高级职称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业绩办、高级职称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成果办、高级职称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项目办、高级职称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答辩办。搜:高级经济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论文办(报考办、考试办、评审办、业绩办、成果办、项目办、答辩办)、高级经济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论文办、高级经济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报考办、高级经济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考试办、高级经济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评审办、高级经济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业绩办、高级经济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成果办、高级经济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项目办、高级经济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答辩办。搜:高级会计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论文办(报考办、考试办、评审办、业绩办、成果办、项目办、答辩办)、高级会计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论文办、高级会计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报考办、高级会计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考试办、高级会计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评审办、高级会计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业绩办、高级会计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成果办、高级会计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项目办、高级会计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答辩办。搜:高级审计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论文办(报考办、考试办、评审办、业绩办、成果办、项目办、答辩办)、高级审计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论文办、高级审计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报考办、高级审计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考试办、高级审计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评审办、高级审计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业绩办、高级审计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成果办、高级审计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项目办、高级审计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答辩办。搜:高级统计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论文办(报考办、考试办、评审办、业绩办、成果办、项目办、答辩办)、高级统计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论文办、高级统计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报考办、高级统计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考试办、高级统计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评审办、高级统计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业绩办、高级统计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成果办、高级统计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项目办、高级统计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答辩办。搜:高级政工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论文办(报考办、考试办、评审办、业绩办、成果办、项目办、答辩办)、高级政工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论文办、高级政工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报考办、高级政工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考试办、高级政工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评审办、高级政工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业绩办、高级政工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成果办、高级政工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项目办、高级政工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答辩办。搜:高级工程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论文办(报考办、考试办、评审办、业绩办、成果办、项目办、答辩办)、高级工程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论文办、高级工程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报考办、高级工程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考试办、高级工程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评审办、高级工程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业绩办、高级工程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成果办、高级工程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项目办、高级工程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答辩办。搜:高级教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论文办(报考办、考试办、评审办、业绩办、成果办、项目办、答辩办)、高级教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论文办、高级教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报考办、高教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考试办、高级教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评审办、高级教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业绩办、高级教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成果办、高级教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项目办、高级教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答辩办。搜: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论文办(报考办、考试办、评审办、业绩办、成果办、项目办、答辩办)、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论文办、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报考办、高人力资源管理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考试办、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评审办、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业绩办、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成果办、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项目办、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答辩办。

学术论着选目(1956-1999)1 9 5 否定的否定是辩证法的一个规律(《稂》见9、《自》见16) (--《哲学研究》1956年第3期;--《否定之否定规律论文集》收录,浙江人民出版社1957年7月出版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通俗读物出版社1956年7月第1版第1次印刷12,000册1956年8月第2次印刷120,000册1957年2月第3次印刷205,000册 真理愈辩愈明(《稂》)--《光明日报》《哲学》第60期1 9 5 再谈否定的否定规律(《稂》、《自》)--《光明日报》《哲学》第90期;1 9 5 谈谈客观规律--湖南人民出版社1958年2月第1版第1次印刷8200册1962年5月第2版第2次印刷18,200册1964年2月第3次印刷31,200册1 9 5 老子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沉》见7)--《光明日报》《哲学》第220期1 9 6 《指物论》辨讹--《光明日报》 略论谭嗣同的哲学思想(原名《矛盾的哲学家与哲学家的矛盾》,末章论时人对谭的矛盾评论,发表时被删原名被改)(《沉》)--《新建设》1962年第6期 《白马论》一勘--《光明日报》 论孔子的思想中心(《沉》《自》)--山东省历史学会第二次孔子讨论会印刷,1962年10月 告子小探(《沉》)--《文史》第1辑,1962年10月,1998年7月第三次印刷 释〈论语〉“民之于仁”(又名《论语》“民之于仁”解)--《光明日报》1 9 6 《墨经》的辩证思想(《沉》)--《山东大学学报》1963年第3期(历史版)怎样理解“具有普遍性形式的思想”--与冯友兰先生商榷(《沉》)--《新建设》1963年第10期 “发引千钧”、晶体力学及其他(《沉》)--《光明日报》1 9 6 五行思想三题(《沉》)--《山东大学学报》1964年第1期 试论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原则(《沉》)--《文史哲》1964年第3期,1 9 6 《公孙龙子》辨真(《随》见15)--《文史》第4辑,1965年1月,1998年7月第二次印刷1 9 7 31、王弼与郭象(未完稿)--收《沉思集》1 9 7 《公孙龙子》译注--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7月第1版第1次印刷400,000册1 9 7 “盗跖”考辨(《沉》)--《历史研究》1977年第2期 马王堆帛书解开了思孟五行说之谜──帛书《老子》甲本卷后古佚书之一的 初步研究(《帛》)--《文物》1977年第10期--《马王堆汉墓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81 9 7 “六家”浅说--兼批“四人帮”的儒法斗争扩大化(《沉》)--《光明日报》《史学》第105期 孔子思想的再评价(《沉》《自》)--《历史研究》1978年第8期;--《光明日报》转载 “火历”初探(《稂》《自》)--《社会科学战线》1978年第4期1 9 7 孔子评价中的分歧--《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1979年第2号--1979年《中国历史年鉴》 五月丙午与正月丁亥(《稂》)--《文物》1979年第6期3、名教与自然之辨的辩证发展(《沉》《自》)--《中国哲学》创刊号, 帛书《五行篇》校注(《帛》见5)--《中华文史论丛》1979年第4辑 思孟五行新考(《帛》)--《文史》第7辑,《公孙龙子》研究--中华书局1979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15800册1985年1月第2次印刷1 9 8 评三年来的孔子评价 (《沉》)--《人民日报》 “枚卜”新证(《稂》)--《历史研究》1980年第1期 “中庸”平议(《沉》《自》《随》)--《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创刊号;--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I 2 译载,1980年6月 文化遗产评价标准小议(《沉》《文》)--《人民日报》;《理论宣传动态》第167期摘载,题为《谈民主性的精华和封建性的糟粕》──文摘:《戏剧艺术论丛》,1980、10第三辑 Controversy over Confucius-- China Reconstructs 4,帛书五行篇研究--齐鲁书社1980年7月第1版第1次印刷1800册1988年8月增订2版第2次印刷3300册 名理学概述 (《沉》)--《历史论丛》第1辑,1980年8月公孙龙评传--《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第1卷,齐鲁书社1980年9月出版 矛盾三疑(《稂》《自》)--《未定稿》1980年第25期,--辽宁《社会科学动态》1981年第1期(总105期)转载1 9 8 《荀子》发微(《稂》)--《东岳论丛》1981年第3期 说“参”(《稂》《自》)--《中国社会科学》1981年第5期 儒家辩证法论纲(《稂》《随》)--《中华学术论文集》--中华书局成立七十周年纪念,1981年11月出版1 9 8 和初学者谈“天”(《稂》)--《文史知识》1982年第2期沉思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6月第1版第1次印刷12000册 应该注意文化史的研究(答读者问)(《稂》《文》见10《随》)1 9 8 人·鲎·贝--将军崖岩画漫笔(《稂》)--《文物》1983年第1期1 9 8 “火历”续探(《稂》《自》)--《中国文化》第1辑,1984年3月 需要注意文化史的研究(《稂》《文》)--《文史哲》1984年第1期 “火历”三探(《稂》《自》)--《文史哲》1984年第1期 八卦卦象与中国远古万物本原说(《稂》)--《光明日报》《哲学》第276期儒家辩证法研究--中华书局1984年6月第1版第1次印刷10700册 阴阳五行探源(《稂》《自》)--《中国社会科学》1984年第3期1 9 8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断想(《稂》《文》《随》)--《未定稿》1985年第11期 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化(《文》)--《思想研究》(内参)第32期, 上海市委宣传部编1 9 8 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论纲)(《稂》《文》《自》《随》)--《光明日报》 传统与现代化(《稂》《文》)--《北京日报》 举世瞩目中国传统文化 (《稂》《文》)--《了望》海外版1986年第6-7合期,104 文化研究的热潮在回荡(《文》)--《理论信息报》 文化研究热潮的起因(《文》)--1986、5在杭州的讲演 文化结构与近代中国(《稂》《文》《自》)--1986年5月在杭州的讲演,载《东西文化与中国现代化讲演集》浙江省青年科学工作者协会编,1986、6--中国社会科学1986年第5期--《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稂》《文》)--《北京社会科学》1986年第2期--《中国文化研究年鉴》1989年,中国文化书院主编,台湾国文天地出版--《中国文化书院学报》,1987、4、10(4)--《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中国文化书院讲演录第二集),三联1988、 说“无”(《稂》《一》《随》)--《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东方出版社1986年12月出版;--《纪念顾颉刚学术论文集》上册,巴蜀书社1990年4月出版道家辩证法论纲(上)(《稂》)--《学术月刊》1986年第12期1 9 8 道家辩证法论纲(下)(《稂》)--《学术月刊》1987年第1期 人文主义与中国文化(《稂》《文》)--《文史知识》1987年第1期 科学主义与历史研究(《稂》《随》)--《史学理论》创刊号,1987年第1期1 9 8 《五行篇》评述(《稂》)--《文史哲》1988年第1期;稂莠集──中国文化与哲学论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3月第1版第1次印刷5000册 帛书《五行篇》研究--《国际东方学者会议纪要》(第33册),东京,东方文化研究所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1 9 8 用五四精神继承五四精神--《中国青运》,1989年第2期 继承五四 超越五四--《历史研究》1989年第2期; 火历钩沉-一个遗佚已久的古历之发现--《中国文化》创刊号, 1 9 9 公孙龙子今译--巴蜀书社1990年6月第1版第1次印刷8300册改名《公孙龙子全译》再版2000册1 9 9 寒食·改火·复活节--《文史知识》1991年第4期 忧乐圆融──中国的人文精神(《一》见13《自》《随》)--《二十一世纪》1991年第6期,删节本--南京大学“传统文化与二十一世纪”讨论会,足本--《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5月 昭穆新考--载《国学今论》,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12月出版“数成于三”解(《一》《自》《随》)--《中国文化》第5期,1991年12月原始儒家的“天”(提纲)(为参加“基督教与儒家思想国际学术讨论会”作)(《随》)--1991、6、221 9 9 黄帝与混沌: 中华文明的起源(《一》《自》《随》)--《文汇报》<学林>《中国名辩思潮》导言(《一》《自》)--《中国哲学》第十五辑,岳麓书社1992年5月出版白马非马--中国名辩思潮--《神州文化集成丛书》新华出版社1991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6000册1992年出线装本(未见)1 9 9 对立与三分(《一》《自》《随》)--《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2期--《方法论新探·序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黄帝考源--《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3年第2期--《新华文摘》1993年第8期(后记被删) 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一》《自》《随》)--《中国社会科学季刊》第三卷(香港)1993年8月--《同祖同根,源远流长》(炎黄文化研究丛书之二),海峡文艺出版社,1993、相马之相(《一》《自》)--《中国哲学史》(季刊),1993年第4期1 9 9 儒道周行(《一》《自》)--《中国文化》第九期 1994年2月 解牛之解(《一》《自》)--《学术月刊》1994年3月号--收入《智慧的探索,中国哲学·1995》,张汝伦编,上海人民 五行漫说(《一》《自》)--《文史》第三十九期,1994年8月 谈“玄”(《一》《自》)--《中国文化》第十期,1994年8月 数的崇尚--《中华文明》,刘东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4年8月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的多元化--《星洲日报》1994年8月7日第29版(马来西亚)--《现代与传统》第六辑,1995年第1辑 文明与冲突--《原道》第一辑,1994年10月 弘扬人文精神--《东方文化》总第五期,1994年11月 原道(《一》《自》)--《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4年第5期 阴阳:道器之间(《一》《自》)--《道家文化研究》第五辑 六□与杂多(《一》《自》)--《学人》第六辑,1994年9月 原象(《一》《自》)--《学术集林》卷二,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年12月1 9 9 周易古法与阴阳观念--《国际汉学》第一期 1995年1月 浅说“一分为三”--《东方》1995年第1期 《一分为三──中国传统思想考释》·序--《中国书评》第四期,1995年3月 天人之学述论--《原道》第二辑,1995年4月一分为三---中国传统思想考释--海天出版社 1995年6月 第一次印刷3000册1996年1月 第二次印刷6000册1998年1月 第三次印刷9000册1 9 9 蓟门散思--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6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5000册,钱文忠编1996年10月第2次印刷10000册 方以智的圆而神──《东西均·所以》篇简注--《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6年第4期庞朴学术文化随笔--中国青年出版社,1966年9月第一版第1次印刷6000册1 9 9 形上形下之间--《文汇报》1997年2月6日,第9版《学林》,半月后有评,未见 黑格尔的先行者--方以智《东西均·三征》解疏--《中国文化》第14期,1996年12月 认识论的辩证法--方以智《东西均·全偏》篇解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7年第2期 说“错综”--《方法》1997年7、8合刊(总第70、71期)5、 说“参加”--《方法》1997年第9期(总第72期)三分诸说试释之一--《书屋》1997年第5期,10月6日出版 三分诸说试释之二--《书屋》1998年第1期, 1月6日出版1 9 9 相反与相因-方以智《东西均·反因》篇注释--《燕京学报》新四期 1998年5月 初读郭店楚简--《历史研究》1998年第4期 竹帛《五行》篇比较--《人民政协报》1998年8月3日第三版--《中国哲学》第二十辑“郭店楚简研究” 古墓新知──漫读郭店楚简--《读书》1998年9月--国际儒学联合会简报,1998年6月28日,总第14期--《中国哲学》第二十辑“郭店楚简研究” 孔孟之间──郭店楚简中的儒家心性说--《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5期--《中国哲学》第二十辑“郭店楚简研究” 道家的玄思和先民的纺轮--《跨文化对话》第1期,上海文化出版社 郭店楚简:终于揭开一个谜──访庞朴--记者马宝珠,《光明日报》1998年10月29日二版 《东西均》的版权谜--《书品》1998年第5期,中华书局1 9 9 《语丛》臆说--《中国哲学》第二十辑“郭店楚简研究” 抚心曰辟--《中国哲学》第二十辑“郭店楚简研究” 亲手触摸一下历史──漫说郭店楚简之一--《寻根》1999年第1期 竹帛《五行》篇与思孟五行说--台湾《哲学与文化月刊》第300期,1999年5月,第26卷第5期 宇宙生成新说──漫说郭店楚简之二--《寻根》1999年第2期,1999年4月20日出版 震惊世界学术界的地下文献(与王博对话)--《跨文化对话》第2期,1999年6月 “太一生水”说--《东方文化》1999年第5期,1999年9月10日--《中国哲学》第21辑,2000年1月“使由使知”解--《文史知识》1999年第9期,1999年9月13日--《光明日报》理论周刊第88期,1999年10月22日第五版 存世最早的《道德经》 ──漫说郭店楚简之三--《寻根》1999年第3期,1999年6月20日 另有一种五行 ──漫说郭店楚简之四--《寻根》1999年第4期,1999年8月20日当代学者自选文库──庞朴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第一版第1次印刷3000册 孔孟之间的驿站--《中国青年报》 1999年11月7日第三版 郢燕书说--《燕京学报》 新7期1999年11月 方以智的《东西均·开章》--《文史》一九九九年第三辑,总第四十八辑14、三重道德──漫说郭店楚简之六--《寻根》1999年第6期

中古文学史论文集PDF

纵横十六国,悠悠南北朝,南明痛史,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大秦帝国,战国说客双雄,两宋风云,纠结不清的正史:竹林七贤,谁谋杀了大唐,唐玄宗的真相,万历王朝之血色帝国。没看过的,绝不乱写。暂时想起这么多。

奇门遁甲,这本书听说叫国家给禁了~你好好找找吧~

《全唐诗》《全宋词》《史记》《文史通义》。。。太多了

中古文学史论文集曹道衡

试论《文选》对作家顺序的编排 “河表七州”和北朝文化 北朝黄河以南地区的学术与文化 读《文选》札记 读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 关于《诗经》研究的几个问题 关于《文选》的篇目次第及文体分类 关于乐府诗的几个问题 关于萧统和《文选》的几个问题 黄淮流域和中古学术文化 乐府诗二题 梁武帝和“竟陵八友” 略论南北朝学风的异同及其原因 略论南朝学术文艺的地域差别 略评王煦的《文选李善注拾遗》及其笺识 论《文选》的李善注和五臣注 论梁武帝与梁代的兴亡 论隋代诗歌 取精用弘 脉络分明——读《中国历代赋选》(魏晋南北朝卷) 试论东晋文学的几个问题 试论梁代学术文艺与《文选》 陶渊明研究的最新创获 魏太武帝和鲜卑拓跋氏的汉化 昭明太子和梁武帝的建储问题 再论丘迟《侍宴乐游苑送张徐州应诏诗》 西魏北周时代的关陇学术与文化 永明文学研究断想 试论《文选》对作家顺序的编排 试论《毛诗序》 试论“铙歌”的演变 批判胡适夸大他个人在新文学运动中的作用 南朝文风和《文选》 南北文风之融合和唐代《文选》学之兴盛 论东晋南朝政权与士族的关系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陆机的思想及其诗歌 关中地区与汉代文学 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思想及其与“红楼梦”的关系(一) 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思想及其与“红楼梦”的关系(二) 关于杨炫之《洛阳伽蓝记》的几个问题 关于南北朝文学研究问题之我见 关于《文选》中六篇作品的写作年代 从两首《折扬柳行》看两晋间文人心态的变化 从乐论府诗的选录看《文选》 《文选》对魏晋以来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古代文论与文学创作的现实基础──《中古文学理论范畴》 体大思精 谨严笃实 文物与文献小议 文学史研究之我见 游泽承先生二三事

纵横十六国,悠悠南北朝,南明痛史,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大秦帝国,战国说客双雄,两宋风云,纠结不清的正史:竹林七贤,谁谋杀了大唐,唐玄宗的真相,万历王朝之血色帝国。没看过的,绝不乱写。暂时想起这么多。

奇门遁甲,这本书听说叫国家给禁了~你好好找找吧~

一 先秦两汉书目 十三经注疏 阮元 中华书局1957年用四部备要本重印 全四十册 中华书局1982年用原世界书局缩印本影印全二册 四书章句集注 四部备要本 论语译注 杨伯峻 中华书局1981年修订重印 论语新解 钱穆 孟子译注 兰州大学中文系 中华书局1660年版 孟子正义 焦循 墨子闲诂 孙诒让 中华书局1954年重印 老子本义 魏源 中华书局1955年重印 老子校诂 马敍伦 中华书局1974年版 重订老子正诂 高亨 中华书局1959年版 老子校释 朱谦之 龙门书局1958年版 中华书局1963年新一版 老子新译 任继愈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庄子解 王夫之 中华书局1981年重印 庄子集释 郭庆藩 中华书局1978年重印 列子集释 杨伯峻 龙门联合书局1958年版 中华书局1979年版 管子集校 郭沫若、闻一多、许维遹 科学出版社1956年版 荀子集解 王先谦 韩非子集释 陈奇猷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版 韩非子集释补 陈奇猷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年版 吕氏春秋集释 许维遹 古籍刊行社 春秋左传集解 杜预注 孔颖达疏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春秋左传注 杨伯峻 中华书局1981年版 左传译文 沈玉成 中华书局1981年版 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 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 国语韦昭注二十一卷 顾广圻 四部丛刊影印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校点本 战国策高诱注三十三卷(宋)姚宏校正续注 士礼居仿宋刻本 武昌局翻刻本 顾广圻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校点本 诗三家义集疏 王先谦 毛诗正义 孔颖达 见十三经注疏 诗集传 朱熹 上海古籍1980年版 诗经通论 姚际恒 中华书局1958年版 诗义会通 吴闓生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 诗选与校笺 闻一多 收入《闻一多全集》选刊之四 诗经选 余冠英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诗经选译(增补本) 余冠英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 诗经今注 高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版 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 孙作云 中华书局1979年重印 诗三百篇探故 朱东润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诗经韵读 王力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诗经研究论文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楚辞章句 楚辞补注 王逸注 洪兴祖补注 中华书局1957年用四部备要本重印 楚辞集注 朱熹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楚辞通释 王夫之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重印 山带阁注楚辞 蒋骥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版 屈原赋注十卷 通释两卷 戴震 万有文库第一集 楚辞书目五种 姜亮夫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年版 屈原赋校注 姜亮夫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屈赋通笺 刘永济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 屈赋新编 谭介甫 中华书局1978年版 离骚纂义 游国恩 楚辞注疏长编第一编 中华书局1981年版 离骚语义疏解 王泗原 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年版 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 林庚 上海古籍1981年重印 天问论笺 林庚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楚辞论文集 游国恩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楚辞论文集 蒋天枢 陜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楚辞韵读 王力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楚辞选 马茂元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1980年重印 楚辞研究论文集 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 中国古代神话 袁珂 山海经笺疏 郝懿行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影印 先秦散文选注 罗根泽 汉魏六朝散文选 陈钟凡 盐铁论校注 王利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论衡集解 刘盼遂 中华书局1959年版 潜夫论笺 汪继培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中华书局1979年版 贾谊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版 晁错集注释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 枚叔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 司马长卿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 扬子云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 张河间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 蔡中郎集 四部备要本 史记 司马迁 汉书 班固 后汉书 范晔 史记三家注 史记集解 裴駰 史记索引 司马贞 史记正义 张守节 汉书补注 王先谦 商务印书馆1959年重印 汉书管窥 杨树达 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 后汉书补注 惠栋 后汉书集解 王先谦 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淮南子高诱注 《诸子集成》中华书局本 世界书局本 第七册 说苑 刘向 四部丛刊影印明钞宋本 新序 刘向 四部丛刊影印明刻本 文选李善注(有关部分) 中华书局1977年缩印本 文选六臣注(有关部分) 四部丛刊影宋本 古诗十九首集释 隋树森 中华书局1955年版 玉台新咏(有关部分) 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明寒山赵氏刊本1958年重印 乐府诗集(有关部分) 郭茂倩 中华书局1979年点校本 古诗源(有关部分) 沈德潜 中华书局1977年重印本 古诗纪(有关部分) 冯惟讷 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有关部分) 丁福保 中华书局1959年版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有关部分) 逯钦立 中华书局1983年版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有关部分) 严可均 中华书局1965年重印 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 中华书局 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 中华书局 中国历代诗歌选(有关部分) 林庚、冯沅君 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上) 北大中文系 二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书目 孔北海集评注 孙至诚 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孔少府集 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 曹操集 中华书局1959年版 魏武帝魏文帝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曹子建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曹集铨评 丁晏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7年版 建安七子集校注 吴云 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三曹研究资料滙编 河北师院中文系 中华书局1981年版 王粲集 中华书局1980年版 诸葛亮集 中华书局1960年版 阮籍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阮步兵咏怀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嵇康集校注 戴明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陆士衡诗注 郝立权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陆机集 中华书局1982年版 靖节先生集 陶澍 集注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排印本 陶渊明集 王瑶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陶渊明集校注 逯钦立 中华书局1979年版 陶渊明研究资料滙编 中华书局1962年 陶渊明诗文滙评 中华书局1961年 陶渊明 中华书局1965年 谢康乐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谢灵运//集校注 顾绍柏 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鲍参军集注 钱仲联增补、集说、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增订 谢宣城集校注 曹融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谢宣城诗注 郝立权 庾子山集注 倪璠 中华书局1981年版 庾信诗赋选 谭正璧、纪馥华选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 汉魏六朝赋选 瞿蜕园 上海古籍出版社1964、1979版 汉魏六朝小说选 徐震堮 汉魏六朝文絜笺注 许櫣评选 黎经诰笺注 汉魏六朝散文选 陈钟凡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 中华书局 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上) 北大中文系 北大出版社 水经注疏 杨守敬 熊会贞 科学出版社1957年影印 洛阳伽蓝记校注 范祥雍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修订重版 洛阳伽蓝记校释 周祖谟 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 旧小说(甲集) 吴曾祺 辑 商务印书馆1914初版1957年重印 古小说钩沉 鲁迅 辑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1973年版 太平广记(有关部分) 李昉 中华书局1961、1982年印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有关部分)严可均 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有关部分) 丁福保 乐府诗集(有关部分) 郭茂倩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有关部分) 逯钦立 古诗源 (有关部分) 沈德潜 古诗纪(有关部分) 冯惟讷 古谣谚(有关部分) 杜文澜 玉台新咏(有关部分) 徐陵 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 萧涤非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中古文学史论 王瑶 北大出版社1986年版 汉魏六朝诗论丛 余冠英 汉魏乐府风笺 黄节 乐府诗论丛 王运熙 乐府文学史 罗根泽 中古文学史论文集 曹道衡 八代诗史 葛晓音 陜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魏晋诗歌艺术原论 钱志熙 北京大学出版社 魏晋玄学 汤用彤 中华书局1985年版 理学、佛学、玄学 汤用彤 北大出版社1990年版 世说新语笺疏 余嘉锡 中华书局1983年版 搜神记 干宝 搜神后记 陶潜 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张溥 汉魏丛书 三国志 晋书 宋书 北史 南史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 唐长孺 三联书店1978年重印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 唐长孺 三联书店1978年重印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拾遗 唐长孺 中华书局1983年版 东晋门阀政治 田余庆 魏晋南北朝隋初唐史 王仲荦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 王运熙、杨明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文心雕龙注 范文澜 诗品注 陈延杰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王子安集注 蒋清翊 光绪间刻本 王元功文集五卷本会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杨烱集 中华书局1981年版 卢照邻集 中华书局1981年版 骆临海集笺注 陈熙晋笺注 中华书局1961年版 陈子昂集 中华书局1960年版 陈子昂研究 韩理洲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曲江集 张九龄 四部备要本 孟浩然集 四部备要本 孟浩然诗选 陈贻焮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王右丞集笺注 赵殿成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重印 王维诗选 陈贻焮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重印 李太白全集 王琦 中华书局1981年修订版 李白集校注 瞿蜕园 朱金城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杜诗详注 仇兆鳌 中华书局1979年版 钱注杜诗 钱谦益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再版 杜臆 王嗣奭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影印 读杜心解 浦起龙 中华书局1978年重印 杜诗镜铨 杨伦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排印本 读杜诗说 施鸿保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1964年印 杜甫研究 萧涤非 山东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1961年印 杜甫评传 陈贻焮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1988年版 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滙编:杜甫卷 中华书局1964年版1982重印 王昌龄诗注 李云逸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高适诗集编年笺注 刘开扬 中华书局1982年版 岑参集校注 陈铁民 侯忠义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元次山集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0年版 钱考功集 四部丛刊本 韦苏州集 四部丛刊本 刘随州集 四部丛刊本 李君虞集 席氏本 卢纶诗集校注 刘初棠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华阳集 席氏本 孟东野诗注 陈延杰 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 孟东野诗集 华忱之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张籍诗集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 张籍诗注 陈延杰 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 长江集 四部丛刊影印本 王建诗集 中华书局1959年版 韩昌黎文集校注 马其昶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韩昌黎诗系年集释 钱仲联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柳宗元集 中华书局1979年版 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滙编:柳宗元 中华书局1964年版 刘禹锡集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白居易集 中华书局1979年版 白香山诗集 汪立名编注 四部备要本 白居易诗评述滙编 陈友琴 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 元氏长庆集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影印 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 中华书局1959年版 李贺诗集 叶葱奇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1980年重印 樊川诗集注 冯集梧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重印 樊川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校点本 玉溪生诗笺注 冯浩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标点本 樊南文集详注 冯浩 四部备要本 樊南文集补编 钱振伦 钱振常注 四部备要本 温飞卿诗集笺注 曾益 顾予咸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校点本 孙可之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影印宋蜀刻本 罗昭谏集 四库全书著录 皮子文薮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校点新本 唐甫里先生文集 四部丛刊影印本 聂夷中诗 杜荀鹤诗 中华书局1959年断句排印本 韦庄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韦庄词校注 夏承焘 刘金城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南唐二主词校订 王仲闻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花间集评注 李冰若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 全唐诗 乐府诗集(有关部分) 全唐文 说郛 唐人小说 汪辟疆校录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重印 唐宋传奇集 鲁迅校录 文学古籍刊行社印本 本事诗 孟棨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 唐语林 王谠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云溪友议 范摅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唐摭言 王定保 古典文学出版社 唐国史补 李肇 古典文学出版社 唐诗纪事 计有功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五代史 新五代史 文献通考 历代诗话正续编 何文焕 丁福保 中华书局1981年版 清诗话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一版 清诗话续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诗话总龟 阮阅 四部丛刊影印本 苕溪渔隐丛话 胡仔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标点本 诗人玉屑 魏庆之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重印 诗薮 胡应麟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新版 历代诗话 吴景旭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版 随园诗话 袁枚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点校本 瓯北诗话 赵翼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点校本 昭昧詹言 方东树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校点本 带经堂诗话 王士祯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宋诗话辑佚 郭绍虞 中华书局1980年版 原诗 叶燮 饮冰室诗话 梁启超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宋诗话考 郭绍虞 中华书局1979年版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陈寅恪 元白诗笺证稿 陈寅恪 唐诗杂论 闻一多 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 隋唐五代史纲 韩国磐 中国通史简编 范文澜 唐代科举与文学 傅璇琮 中国文学简史 林庚 北大出版社1988年重印 唐诗综论 林庚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唐诗论丛 陈贻焮 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唐代诗人丛考 傅璇琮 中华书局1980年版 唐诗人行年考 谭优学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唐人行第录 岑仲勉 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年版 程千帆诗论选集 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 程千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唐人选唐诗(十种) 上海古籍出版社新版 全唐文纪事 中华书局 唐才子传 唐人说荟 唐音癸签 胡震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排印本 旧唐书 新唐书 唐会要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袁行霈 北大出版社1987年版 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 罗宗强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汉唐文学的嬗变 葛晓音 北大出版社1990年 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 葛晓音 北大出版社1998年版 唐诗小集(丛书)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史稿》郭沫若 《中国哲学史》任继愈 《中国佛教史》任继愈一二册 中国社科出版社1988 《中国道教史》卿希泰一二册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 《中国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 王震中 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 《中国文学批评史》 郭绍虞 上海古籍出版社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郑振铎 人民文学版 《中国文学发展史》 刘大杰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3 《中国历代诗歌选》 林庚主编 《中国历代散文选》 刘盼遂主编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严可均 中华书局1958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逯钦立辑校 中华书局1983 《文苑英华》 宋 李昉等编 中华书局1966影印 《古诗源》 沈德潜编 中华书局1963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马恩选集》第二卷 人民出版社 《中国大陆上的远古居民》 贾兰坡 天津人民版 《中国新石器时代论集》 安志敏 文物版 《震撼心灵的古旋律》 郑凡 四川人民版 《山海经》(《四库全书本》) 《淮南子》 (《诸子集成》 上海书店) 《探索非理性的世界》 叶舒宪 四川人民1988 《诗毛氏传疏》(清) 陈奂 《毛诗传笺通释》(清) 姚际恒 《甲骨文字典》 徐中玉 四川辞书版 《白话易经》 南怀瑾 岳麓书社 《古文尚书疏证》 (清) 阎若璩 《战国史》 杨宽 《春秋经传集解》(晋)杜预 《韩非子集解》 王先慎 《荀子简释》 梁启雄 《楚辞章句》 (汉)王逸 《乐府诗集》(宋)郭茂倩 乔象钟等点校 中华书局1979 《古诗十九首集解》 隋树森 《汉书补注》 (清)王先谦 《骈体文抄》 (清)李兆洛 《晋书》 房玄龄等撰 中华书局1974 《南史》 李延寿 中华书局1975 《北史》 李延寿 中华书局1974 《北朝文化特质与文学进程》 吴先宁 东方出版社 7 《哈德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美)黄仁宇 三联版 1 《艺术哲学》(法)丹纳 安徽文艺版 7 《中国诗学》 (美)叶维廉 三联版1 《六朝文絜笺注》 黎经诰笺注 中华书局1962 《王粲集》 中华书局80版 《阮籍集校注》 陈伯君校注 中华书局1987 《嵇康集校注》 戴明扬校注 人民文学1962 《谢宣城集校注》 曹融南 上海古籍1991 《何逊集校注》 李伯齐 齐鲁书社 1988 《阴铿集注》 刘国珺注 天津古籍1988 《玉台新咏》 穆克宏点校 中华书局1986 二、必读书 《汉文学史纲》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 《中国美学史》 李泽厚刘纲纪 《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 北大版 《中国通史》 范文澜 《剑桥秦汉史》 (英)崔瑞德鲁惟一编 中国社科出版社2 《中国古代文体概论》(增订本) 褚斌杰 北大版10 《中国诗学体系论》 陈良运 中国社科版 1992 《中国诗歌美学史》 庄严章铸 吉林大学版10 《中国文学批评史》一二 罗根泽 古典文学社 1957 《魏晋南北朝隋初唐史》 王仲荦 上海人民 7 《金明馆丛稿初编》 陈寅恪 上海古籍 1980 《士与中国文化》 余英时 上海人民 12 《道教与中国文化》 葛兆光 上海人民9 《佛教与中国文学》 孙昌武 上海人民版1987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方立天 上海人民版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 吕征 中华书局8 《中国创世神话》 陶阳钟秀 上海人民1987 《中国古典诗学原型研究》 刘怀荣 文津出版社3 《艺术家的艺术》 朱狄 中国社科出版社 《神话论文集》 袁珂 中华书局 《诗经的文化阐释》 叶舒宪 湖北人民版 1994 《老子的文化解读》 叶舒宪 肖兵 湖北人民版1994 《楚辞的文化破译》 肖兵 湖北人民出版社 《毛诗注疏》毛传郑笺孔正义 (《十三经注疏》) 《春秋左传正义》 孔颖达 《战国策校注》 王延栋等校注 南开大学版 《国语选》 傅庚生 《诸子集成》 上海书店影响 7 《楚辞集注》 朱熹 《史记》 中华书局 《汉书》 中华书局 《后汉书》 中华书局 《三国志》 中华书局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选》吴汝纶 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影印 《汉魏乐府风笺》黄节笺释 人民文学3 《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选 高教出版社10 《汉魏六朝文学论集》 逯钦立遗著 陕西人民版1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 9 吴小如等撰 《乐府诗论丛》 王运熙 《古诗十九首探索》 马茂元 《曹操集》 中华书局 11 《曹植集校注》 人民文学版 1984 赵幼文校注 《陶渊明集》 逯钦立校注 中华书局 1979 《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 罗宗强 浙江古籍7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 王运熙 上海古籍1989 《山水田园诗派研究》 葛晓音 辽宁大学版 1993 《汤用彤学术论文集》 中华书局 1983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 中华书局8 《谢康乐诗注》 黄节注 人民文学 3 《陶渊明》廖仲安 上海古籍 7 《乐府诗散论》 王汝弼 陕西人民11 《文心雕龙注》 范文澜 人民文学1961 《诗品注》 陈延杰 人民文学1980 《庾子山集注》 倪璠注 许逸民校点 中华书局1980 《鲍参军集注》 钱仲联 上海古籍1980 《搜神记》 干宝 中华书局 《世说新语校注》 王利器 中华书局 《唐前志怪小说史》 李剑国 《水经注》 郦道元 三、精读书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李泽厚 《美的历程》 李泽厚 《中国中古诗歌史》 王钟陵 江苏教育版 1988 《中古文学系年》 陆侃如 人民文学 6 《中古文学史论》 王瑶 北大版 1986 《中国古代神话》 袁珂 中华书局 《诗集传》 朱熹 《诗经今注》 高亨 《诗经选》 余冠英 《诗言志辨》 朱自清 古籍出版社1957 《风诗类钞》 闻一多 中华书局9 《诗经的文化精神》 许志刚 台湾文津出版社1990 《春秋左传注》 杨伯峻 《四书集注》 朱熹 《论语译注》 杨伯峻 《孟子译注》 杨伯峻 《老子注译及评介》 陈鼓应 中华书局 《庄子今注今译》 陈鼓应 中华书局 《楚辞研究论文集》 作家出版社 《屈原赋校注》 姜亮夫 《屈赋通笺》 刘永济 《离骚纂义》 游国恩主编 《先秦两汉文学史稿》 刘持生遗注 西北大学1 《赋史》 龚克昌 《史记选》 中华书局 1962 《汉书选》 中华书局 1962 《文选》 萧统选、李善注 上海古籍8 《乐府诗选》 余冠英 人民文学 12 《诗选与校笺》 闻一多 中华书局9 《汉魏六朝诗选》 余冠英 人民文学 9 《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 萧涤非 人民文学3 《汉魏六朝乐府诗》 王运熙 上海古籍9 《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 罗宗强 中华书局 10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 汤用彤 上海书店1988 《建安文学编年史》 刘知渐 重庆出版社3 《三曹诗选》 余冠英选注 人民文学9 《东晋门阀政治》 田余庆 北大版 1991 《陶渊明诗文选注》 唐满先 上海古籍11 《谢灵运诗选》 叶笑雪 古典文学版12 《永明文学研究》 刘跃进 台湾文津出版社1992 《齐梁诗歌研究》 阎宋平 北京大学版 10 《南北朝文学史》 沈玉成、曹道衡 人民文学版1994 《文心雕龙校释》 刘永济 中华书局1962 《文心雕龙创作论》 王元化 上海古籍1979 《钟嵘〈诗品〉研究》 张伯伟 南京大学版1993 《庾信诗赋选》 谭正璧、纪馥华选注 古典文学出版社2 《庾信选集》 舒宝章选注 中州书画社5 《鲍照和庾信》 刘永忠 上海古籍5 《二十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 赵敏俐 杨树增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8 元明清文学部分 一、阅读书目 京本通俗小说 (清)缪荃孙编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4 清平山堂话本 (清)洪楩编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话本选 吴晓铃等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古今小说(《喻世明言》) (明)冯梦龙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警世通言 (明)冯梦龙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 醒世恒言 (明)冯梦龙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初刻拍案惊奇 (明)凌蒙初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二刻拍案惊奇 (明)凌蒙初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封神演义 (明)许仲琳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金瓶梅词话 (明)兰陵笑笑生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7 隋唐演义 (清)褚人获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 说岳全传 (清)钱彩等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水浒后传 (清)陈忱 作家出版社1956 明诗别裁集 (清)沈德潜 中华书局1973 三袁诗文选注 李茂肃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清诗别裁集 (清)沈德潜 中华书局1975 清诗选 福建师大 人民文学 1984 清代散文选注 王荣初 蔡一平 上海古籍1983 郑板桥文集 巴蜀书社1997 纳兰词笺注 近三百年名家词选 龙榆生 上海古籍1979 近代诗一百首 龚自珍全集 中华书局 1959 人境庐诗草笺注 钱仲联 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7 中国古代文学史(下) 马积高 黄钧 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 中国文学史(元明清部分) 中国社科院文研所 中国文学发展史 刘大杰 中华书局1963 中国文学简史(元明清部分) 林庚 北大出版社1995 中国文学史(下) 章培恒、骆玉明 复旦出版社1995 中国小说美学 叶朗 北大出版社1982 东方的美学 (日) 今道友信 三联书店1991 中国古典小说史论 杨义 中国社科出版社1995 中国小说源流论 石昌渝 三联书店1994 中国古典小说鉴赏辞典 中国展望出版社 1989 明代社会心理论稿 王忠阁 中州古籍 1991 晚清士风与文学 夏咸淳 中国社科1994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梁启超 东方出版社1996 清代学术概论 梁启超 中华书局1957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 郭英德等 中华书局1995 三国演义辞典 沈伯俊 、谭良啸编著 巴蜀书社1989 三国演义简论 李厚基 、林骅 上海古籍 1984 水浒传资料汇编 朱一玄 刘毓忱 百花文艺 1981 金瓶梅资料汇编 侯忠义、王汝梅 北大出版社 1985 金瓶梅研究 复旦 1984 金瓶梅概论 孙逊 詹丹 上海古籍1994 儒林外史资料汇编 李汉秋 儒林外史研究论文集 安徽人民 1982 吴敬梓和儒林外史 王俊年 上海古籍1980 刘鹗及老残游记 刘德隆等 四川人民1985 二、阅读书目 三国演义 水浒传(百回本) 人民文学1975 西游记 今古奇观 镜花缘 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 红楼梦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官场现形记 孽海花 老残游记 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 三、精读书目 四大名著 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元明清部分)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汉魏六朝诗选 余冠英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乐府诗集 南宋 郭茂倩编 中华书局1979 汉魏乐府风笺 黄节笺释 人民文学出版社 汉魏六朝赋选 瞿蜕园选注 中华书局 古诗十九首初探 马茂元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 史记 西汉·司马迁著 中华书局1958 史记选 王伯祥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中古文学史论文集关于陶渊明

点击以下网址链接,进入百度百科的“陶渊明”词条。如点击不能进入,可将网址链接复制到地址栏,然后点击回车键即可。在此,谨对该词条的所有编写者深深致谢。陶渊明/53944?fr=aladdin

作为身处晋末乱世的隐士,陶渊明晚年常与庐山中的释道交往,这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事,但要说他们之间在思想上志同道合,恐怕却未必尽然。 仔细地研读过陶诗和了解诗人生平的人,都会知道陶渊明是个外表恬淡静穆,而内心热情济世无神论者。他少年时曾胸怀大志,接受儒家思想,希望建功立业。但在出仕了一个时期以后,现实使他感到失望,他不愿与当政的人同流合污,便选择了一条退隐归耕的道路。 这时他又受到老庄哲学的影响。因为他有过以往文人多不曾有过田园生活,并且亲自参加了劳动,与劳动人民有了接触,思想上不可避免地得到一些新的感受和启发,因而在崇尚骈俪陈 旧文风的晋代,能创造出有独物风格的田园诗的新形式,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他从少年时的“猛志逸四海”,到老年时的“猛志固常在”,始终对世事没有淡忘。他传世的名篇《桃花源记》,正是他对如同上古原始时代的那种人们自食其力、友好相处、没有种种现实中的纷扰与贫困的“怡然有余乐”社会的憧憬。就是他的隐居与饮酒,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加以分析,也含有对当时黑暗统治表示一定程 度的不满和反抗的意义在内。 当然,陶渊明毕竟是一个生活在一千多年前封建社会的士大夫,在他的思想和诗文中不可能不存在许多安贫乐命、及时行乐、避世消极的东西。但后世历代的文学评论家和选家出于自己的阶级偏爱,多着重欣赏和赞扬他这方面的特点,认为这才是陶诗的精华所在。 苏东坡曾这样评价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人贵真,诗亦贵真,诗真乃由人真而来,这就是陶诗具有经久不衰魅力的主要原因。 鲁迅先生的话,“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梁启超评价陶渊明时曾经说,“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确如其言,陶在自然与哲理之间打开了一条通道,在生活的困苦与自然的旨趣之间达到了一种和解。连最平凡的农村生活景象在他的笔下也显示出了一种无穷的意味深长的美。

中国田园诗人的开山鼻祖晋朝最杰出的诗人,散文家

刘师培《中古文学史讲义》刘大杰《魏晋思想论》王瑶《中古文学史论》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