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有关军事的论文题目大全初一英语版

发布时间:2024-07-09 02:02:04

有关军事的论文题目大全初一英语版

F100发动机简史  1前言  由20世纪70年代初期为空中优势战斗机F-l 5发展高性能的发动机起,到90年代为下一代先进战斗机ATF(用于21世纪)即F-22发展推重比为10一级的发动机,历时20余年。其间研制观点(指导思想)有两个大的转变,即从单纯追求性能转变为可靠性、可维修性与性能并重,再转为推行“同期工程”,(或“并行工程”、“一体化制造与发展”工程)。这两大转变,三种指导思想是吸取了发动机研制、外场使用等中积累的经验而总结出来的。以美国普惠公司为例,它从研制第一种推重比为0的F100-PW-100(-200)发动机起,到衍生改型的具有高可靠性的F100-PW-220,到发展新一代的、用于F-22的推重比为O的F119发动机,长达四分之一世纪多的整个发展过程充分说明了发动机研制观点转变的过程与背景,能代表世界航空发动机发展的趋势。  2早期的F100发动机  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普惠公司为准备用于下一个25年的空中优势战斗机F-1 5发展了新一代的高性能发动机,即F100发动机。为满足飞机要求,发动机推重比需达到0一级才行。为此,普惠公司将提高发动机性能即推重比作为重点予以保证,也即以提高发动机性能为F00研制的指导思想。在F100的研制、发展中,尽量控制发动机重量而不影响性能,最终达到了目的,使F100成为第一种投入使用的推重比为0一级的发动机。当F100的第1个、用于F-1 5的生产型F100-PW-100转入批生产并开始装备美国空军时,与当时其它发动机相比,性能有明显的改进,特别是其跨声/超声条件下的性能有显著的提高。事实上,时至今日,当今在役的战斗机发动机的推重比也仍同等或稍高于30年前F100的推重比。  用于F-1 5战斗机的F100-PW-100(装2台)发动机的起飞推力为13 kN,F-1 5于1974年11月开始装备美国空军,与-100型推力相等的-200型用于F-1 6战斗机(装1台),F-16于1978年底开始装备美国空军。  F100的性能的确不错,但它的可靠性与耐久性却未能与性能的提高相匹配,F-1 5战斗机装备部队后,在使用中暴露出发动机有许多影响可靠性的严重问题。例如压气机失速,大量涡轮叶片超温、烧伤等,曾使大批F-15战斗机扒地不能起飞,成为困扰美国空军的最棘手问题之一,使美国空军不得不让(GE公司利用用于B-l轰炸机的F101发动机的核心机,发展一种适用于F-1 5,F-1 6的发动机,即F110,形成了由两家发动机公司同时为F-15和F-16提供不同型号发动机的局而,一直沿用至今。  F100-PW-100/200出现可靠性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在使用中,由于飞机的要求需来回快速拉、推油门杆,因而使发动机的温度与转速快速变化,造成发动机主要零件应力循环变化多,而当时的军用发动机定型试车仅包含极少循环的耐久试车。因为在70年代初期,标准的定型试车为150h试车,这种试车的目的是考核在最长的稳态时间内发动机在高温下的工作能力,而不是考核多次循环下的工作能力等,因而定型后发动机仍然出现大量故障。当然,主要原因还是由于研制中,单纯追求了高的性能,忽视了可靠性、可维修性和耐久性问题,发动机的设计没有在可靠性,可维修性、成本和可生产性等以及性能等诸方面取得平衡而造成的。  3 提高可靠性的F100-PW-220发动机  普惠公司从F100-PW-100的发展、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吸取了一条很重要的经验,  那就是忽视可靠性、可维修性而单纯追求性能的发展先进发动机的道路是行不通的。为了使F100发动机能满足空军既有高的可靠性又有高性能的发动机需要,普惠公司着手对F100进行改进,以提高发动机的可靠性。  虽然由1975年到1980年,普惠公司与美国空军在改善F100的可靠性方面做了一些小的改进,但收效不显著。直到1981年,才开始利用先进技术对F1O0进行重大改进,以提高可靠性、耐久性与安全性。这些改进包括:重新设计的“加大寿命的核心机”(ILC)、单晶材料作的涡轮叶片、第一种用于战斗机发动机的全功能数字式电子调节器(FADEc)、齿轮泵作的燃油泵等。此改进型被命名为F100-PW-220,其推力维持100型的即起飞推力为13 kN,但重量加大约61KG,也即牺牲了推重比而获得高的可靠性。  为考核-220型的耐久性与可靠性,补充进行了三种试验,即4000个TAC循环的加速任务试验(AMT)、高Ma下的耐久性试验与高周疲劳试验。1 4 000个TAc循环的加速任务试验(AMT) 加速任务试验AMT试验是以前未曾进行过的,是按飞机的飞行任务剖面,归纳出发动机的任务剖面图,如图1所示。然后按油门杆位置变化情况进行加速模拟试验,即每1个试验循环模拟飞机作战时的油门变化,但时间却大大缩短。用这种试验.模拟发动机在外场使用时,温度与转速的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离心负荷与温 度负荷的变化,用以考核发动机低循环疲劳寿命以及在这种多变工况下发动机的可靠性。  作为战斗机特别是高性能战斗机的发动机, 就不能按飞机一次起降作为1个循环计。因为在飞机作战中,往往要反复将油门杆从最低位置推到最高位置,或反之。这样,在飞机一次起降中, 零件上应力的变化就不单纯是一种从零到最大再 到零的过程。为此,采用了TAc循环(TAc为总 的积累循环,也称战术空军循环,TAc=总的起飞循环数十l/4全程油门过渡次数,一般,l发动机飞行小时(EFH)=2TAc循环)来计算它们的低循环数。  目前,作为战斗机的发动机,需要完成一次4000个TAc循环试验。在F100-PW-220发展试验中,美国空军根据外场使用情况,要求进行一次4000TAc循环的AMT试验,每1个TAc循环的AMT约耗时15min,4000TAc循环AMT约耗时1000 h。若按每架飞机每年使用250 h即500TAC循环,则4 000TAC循环AMT,相当外场使用8年。实际上,F100-PW-220前后共进行了两次4000TAC循环AMT,第1次4000个TAC循环试验中,在90天时间内共试验了953 h,其中全程油门过渡84849次,加力燃烧室点火8254次,加速34551次,相当外场工作九年。试验后,核心机完好无损,于是又进行了第2次4000个TAC循环试验,两次共进行了8191个循环,1826 h,其中全程油门过渡172847次.加力燃烧室点火19308次,发动机加速76738次.相当外场使用18年。两次试验中,由核心机引起的换发率、空中停车率、推力损失率均为0,说明该型发动机达到了提高可靠性的目的。据称这是战斗机用发动机中,第1种通过2次4000个TAC循环试验的发动机。  通过这三种考核试验后表明-220型较-100型在可靠性,耐久性方面均得到大幅度提高,而且它在外场不需对发动机的调节系统进行调节(因为它的FADEC具有自调特性),还取消了对移动油门杆的一些限制,能满足空军的需要,-220型于1985年底正式投产。由于-220型在使用中反映出有较好的可靠性,因此美国空军让普惠公司用-220型的改进措施换装在外场使用的100型上,这种改装的发动机命名为F100-PW-220E。  4、 一体化制造与发展、并行工程、同期工程  F100发动机由-100型改进到-220型,可靠性得到大大提高,这种用牺牲性能来提高可靠性的措施,得到空军的赞许。这就是航空发动机研制观点的第一改转变,即由单纯追求性能转变为可靠性、可维修性与性能并重,也即所研制的发动机是在可靠性,性能等诸方面得到平 衡的设计。  但是,在发展-220型时并不是十全十美,虽然它做到了在可靠性、维修性、耐久性及性能等方面进行平衡,成为一种进行平衡后的设计。但是由于采用一些先进技术,在正式转产时却遇到了麻烦,即在投产的第1年(1986年)中,在组织生产中出现了许多重大难题,结果花了很大力气去克服才使生产工作进行下去,不仅延误了投入使用的时间,而且也增加了额外费用。这是普惠公司在发展一220型中吸取的一个重要教训,即仅由设汁人员参与发展一种新型发动机,特别是在采用许多先进技术时是不够的根据-220的教训,引发了普惠公司在1987年对发动机的研制观点(指导思想)做了一个重大转变,建立了称之为“设计到加工”多功能小组的概念,使得在发动机设计过程中,就吸收 制造、材料、供应和质量等方面的工程人员参与。即在设计之初,就全盘考虑各方面问题,使得在此基础上通过验证的先进发动机,能很快转入牛产,投入使用中去。美国空军在普惠公司这一新思想的基础上,于1990年采用了更为广泛的多功能小组概念,它包括了整个发动机寿命循环中从方案论证到外场支援的各阶段参与工作的各种人员。  这种由几十个到百多个的多功能小组参与发动机发展全过程的系统上程称为一体化制造与发展(Intergratcd ProductDevelopment,IPD)工程,其最终目的是让用户能得到一种各方面得到平衡的产品。据普惠 公司称,目前该公司已将IPD概念应用到各种军、民用发动机的研制中。  无独有偶,与此同时其他的大公司也做了类似的指导思想转变过程,采用了类似IPD的概念,例如GE公司开展了并行工程(ConcurrentEGE)罗罗公司开展了同期工 程(Simultaneous Engineering,SE)三者名称不一 ,但内容基本是一致的。以并行工程为例,它是由美国国防先进研究计划局(DARPA)主持,GE公司航空发动机部研究发展中心(GE- CRD)进行研究的。他们认为并行工程是一种革命性的工程发展方法,它同时考虑研究、发展、设计、制造与使用的问题,以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在采用高、新技术,先进材料与工艺时对部、组件最终结果的影响,以便快速的获得最优设计,使从方案设计到形成可供使用的产品的周期缩短1/3到1/2,并相应减少研制费用与风险。当然,这项概念更新的研究  工作,也是耗资巨大的工程,仅在1988~1992年的初始阶段研究中即投资9300万美元。DARPA除在西弗吉利亚大学建立了一个并行工程研究中心(CERC)外,还由GE公司航空发动机部联合卡内基、梅隆大学,瑞塞勒斯工学院组成联台研究小组,分工合作进行研究,除上述单位外,还有近20个单位参与这项研究、开发工作。IPD或CE、SE不仅在发展先进的军用发动机机采用,在发展新型民用发动机中同样也采用,例如:三大发动机公司为波音公司的波音777双发型客机分别发展的PW4084(普惠)、GE90(GE)和遄达800(罗•罗)发动机中,均采用了IPD等工程。为使波音777在服役之初 即可获得FAA的180minETOPSs(双发客机延程飞行)批准(现行标准是为获得120minETOPS批准.所采片的发动机必须具备:积累的工作时间不少于25万小时,空中停车率低于04次/1000h;180minEPOPS的条件是:120minETOPS已有1年经验空中停车率低于02次/1 000 h),三公司分别采用了IPD,CE和SE来提高发动机的可靠性,以达到空中停车率为O的目标,另外,罗•罗公司还将SE用于发展遄达800的称为第二代宽弦夹层结构的风  扇叶片与称为第5阶段的燃烧室的发展工作,普惠公司为PW4084研制的空心钛合金宽弦风扇叶片也采用IPI)而使研制工作在不到5年的时间完成,如按传统作法则需5 0年时间。当时参与研制该叶片的多功能小组有70余人。GE公司采用CE研制了一种空心的钛合金叶片,其研制周期比按常规程序研制要短60%。  5、F100-PW-229发动机  美国空军为了进一步提高F-1 5和F-16战斗机的性能,要求提高发动机性能,固而 提出了“改进发动机性能计划”IPE,为此,普惠公司对Fl00发动机做了重大改进,引用了在民用发动机PW-4000上采用的许多先进技术以及其他验证机验证的技术,衍生发展了F100-PW-229。-229型具有-100型的外廊尺寸,保持了-220型高的耐久性与可靠性的水平,但起飞推力却大幅度加大,达到129 kN,约比-220型的大22%,加速性能也有明显改善。表1列出了在各种状态下,两型发动机的性能比较,图3示出了-229与-100,-220加速性的比较。  -229型的设计中采用了:增大流量的风扇,第二代电子调节器,流量与性能均较高的压气机,为“用户朋友”(指维修)的外部管路设计等,其中所有改进的部件均在一些技术验证计划中得到验证。例如风扇是作为美国空军发动机型号衍生计划(EMDP)的一部分设计并试验的,已通过4000个TAC循环的耐久性试验,并在NASA的F-1 5上进行过飞行试验,加力燃烧室也属于这项计划的产物。燃烧室与涡轮叶片技术曾在“先进涡轮发动机燃气发生器”ATECG计划及“联合技术验证发动机”JTDE计划的一部分进行过试验。  在发展-229型时,普惠吸取了-220型的经验教训,在设计中就采用了“设计到制造”的小组,在设计发展之初就吸收了制造工程师参与,因而在1989年转产时没有遇到太多的问题,与普惠以前的任何发动机相比,它的转产过渡最为平滑。  在-229型投产后,F100的改进衍生工作1991年试验了IPE92,其推力达到5kN,6 F119-PW-100发动机1新一代发动机F119的发展途径增大推力而保持其可靠性水平)仍在进行,例如1992年试验了IPE94,其推力达到4 kN。  6、结论与几点看法  从F100发动机的发展过程,可以归纳出下述结论:  ①、广泛采取经过验证的高、新技术并考虑各方面因素而达到的一种平衡没计,是发动机发展的趋势。  ②、重视以往设计、使用和维修等方面的经验,不断总结、归纳并运用到新研制的发动机中以及对现有发动机进行改进,也是提高发动机性能与可靠性的重要措施。  ③、航空发动机研制观点(即指导思想)在四分之一世纪多的时间中经历了三种观点、两大转变的过程,即由单纯追求性能转变为可靠性、维修性与性能并重,继而转变为推行一体化制造与发展工程(或并行、同期工程)。同时,还特别重视外场使用、维护的经验,并在设计中予以考虑。  ④、应重视高、新技术在发动机中应用的开发研究工作,特别要重视高、新技术验证工作,以作为今后发展新机、改进老机的技术储备。  ⑤、重视国外发展发动机中两次研制观点转变的经验教训,应全面、多方面考虑发动机的发展,不能走“重性(能)轻构”(结构,强度)或“有气无力”仅注视性能而忽视结构强度的发展道路。  ⑥、目前国外三大航空发动机公可推行一体化制造与发展工程或并行、同期工程,在新的军、民用发动机发展中.已显示出其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不仅使新发动机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维修性与性能,而且可大大缩短研制周期,大幅度降低全寿命期费用。因此,我们不应忽视这一新鲜事物,在经费有限的条件下,也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以改变我们的研制方法,从根本上促进我国航空发动机的发展。

对比较熟悉军事的人来说,这四个题目的难易度基本一致,只是侧重点不同,如果从涉及知识点和资料搜索的角度来说,3和4很好写,其中3已经被写烂了,你写了得分估计也不会很高,而4可以联系到近期的金融危机,如果写好有得高分的可能;如果你有一定的作文功底又还没忘光的话,2也很好写,只不过需要一些例子和通篇的议论(套话空话就可以了);1的题目太大太空,如果把握不好很可能费力不讨好,不建议选取。

有关军事的论文题目大全初中英语版

你的职业或学业必然与军事相关战场无亚军,如果你是抱着这样随意的态度来对待军事,那么请你捡东西回家吧,军营里不需要你这样的人,你就别烂竽充数了

哲学 Philosophy马克思主义哲学 Philosophy of Marxism中国哲学 Chinese Philosophy外国哲学 Foreign Philosophies逻辑学 Logic伦理学 Ethics美学 Aesthetics宗教学 Science of Religion科学技术哲学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经济学 Economics理论经济学 Theoretical Economics政治经济学 Political Economy经济思想史 History of Economic Thought经济史 History of Economic西方经济学 Western Economics 世界经济 World Economics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应用经济学 Applied Economics国民经济学 National Economics区域经济学 Regional Economics财政学(含税收学) Public Finance (including Taxation)金融学(含保险学) Finance (including Insurance)产业经济学 Industrial Economics国际贸易学 International Trade 劳动经济学 Labor Economics统计学 Statistics数量经济学 Quantitative Economics中文学科、专业名称 英文学科、专业名称国防经济学 National Defense Economics法学 Law法学 Science of Law法学理论 Jurisprudence法律史 Legal History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Constitutional Law and Administrative Law刑法学 Criminal Jurisprudence民商法学(含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 Civil Law and Commercial Law (including Science of Labour Law and Science of Social Security Law )诉讼法学 Science of Procedure Laws经济法学 Science of Economic Law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Science of Environment and Natural Resources Protection Law 国际法学(含国际公法学、国际私法学、国际经济法学、) International law (including International Public law, International Private Law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军事法学 Science of Military Law政治学 Political Science政治学理论 Political Theory中外政治制度 Chinese and Foreign Political Institution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Scientific Socialism and International Communist Movement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cluding the Doctrine of China Party and Party Building)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Education of Marxist Theory and Education in Ideology and Politics国际政治学 International Politics国际关系学 International Relations外交学 Diplomacy社会学 Sociology社会学 Sociology人口学 Demography人类学 Anthropology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 Folklore (including Chinese Folk Literature)民族学 Ethnology 民族学 Ethnology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Marxist Ethnic Theory and Policy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Chinese Ethnic Economics中国少数民族史 Chinese Ethnic History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Chinese Ethnic Art教育学 Education教育学 Education Science教育学原理 Educational Principle课程与教学论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Methodology教育史 History of Education比较教育学 Comparative Education学前教育学 Pre-school Education高等教育学 Higher Education成人教育学 Adult Education职业技术教育学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特殊教育学 Special Education教育技术学 Education Technology心理学 Psychology基础心理学 Basic Psychology发展与心理学 Developmental and Educational Psychology应用心理学 Applied Psychology体育学 Science of Physical Culture and Sports体育人文社会学 Humane and Sociological Science of Sports运动人体科学 Human Movement Science体育教育训练学 Theory of Sports Pedagogy and Training 民族传统体育学 Science of Ethnic Traditional Sports文学 Literature中国语言文学 Chinese Literature文艺学 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Linguistics and Applied Linguistics汉语言文字学 Chinese Philology中国古典文献学 Study of Chinese Classical Text中国古代文学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中国现当代文学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Chinese Ethnic Language and Literature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World Literature外国语言文学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英语语言文学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俄语语言文学 Russia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法语语言文学 Frenc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德语语言文学 Germa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日语语言文学 Japa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印度语言文学 India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西班牙语语言文学 Span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阿拉伯语语言文学 Arabic Language and Literature欧洲语言文学 Europea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亚非语言文学 Asian-Africa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Linguistics and Applied Linguistics inForeign Languages新闻传播学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新闻学 Journalism传播学 Communication艺术学 Art艺术学 Art Theory音乐学 Music美术学 Fine Arts设计艺术学 Artistic Design戏剧戏曲学 Theater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Opera电影学 Film广播电视艺术学 Radio and television Art 舞蹈学 Dance历史学 History历史学 History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Historical Theories and History of Historical Science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Archaeology and Museology历史地理学 Historical Geography历史文献学(含敦煌学、古文字学) Studies of Historical Literature (including Paleography and Studies of Dunhuang)专门史 History of Particular Subjects中国古代史 Ancient Chinese History中国近现代史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History世界史 World History理学 Natural Science数学 Mathematics基础数学 Fundamental Mathematics计算数学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Probabilit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应用数学 Applied mathematics运筹学与控制论 Operational Research and Cybernetics物理学 Physics理论物理 Theoretical Physics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Particle Physics and Nuclear Physics原子与分子物理 Atomic and Molecular Physics等离子体物理 Plasma Physics凝聚态物理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声学 Acoustics光学 Optics无线电物理 Radio Physics化学 Chemistry无机化学 Inorganic Chemistry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有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 Physical Chemistry (including Chemical Physics)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Chemistry and Physics of Polymers天文学 Astronomy天体物理 Astrophysics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 Astrometry and Celestial Mechanics地理学 Geography自然地理学 Physical Geography人文地理学 Human Geography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Cartography and 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大气科学 Atmospheric Sciences气象学 Meteorology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Atmospheric Physics and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海洋科学 Marine Sciences物理海洋学 Physical Oceanography海洋化学 Marine Chemistry 海洋生理学 Marine Biology海洋地质学 Marine Geology地球物理学 Geophysics固体地球物理学 Solid Earth Physics空间物理学 Space Physics地质学 Geology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Mineralogy, Petrology, Mineral Deposit Geology地球化学 Geochemistry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 Paleontology and Stratigraphy (including Paleoanthropology)构造地质学 Structural Geology第四纪地质学 Quaternary Geology生物学 Biology植物学 Botany动物学 Zoology生理学 Physiology水生生物学 Hydrobiology微生物学 Microbiology神经生物学 Neurobiology遗传学 Genetics发育生物学 Developmental Biology细胞生物学 Cell Biology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生物物理学 Biophysics生态学 Ecology系统科学 Systems Science 系统理论 Systems Theory 系统分析与集成 Systems Analysis and Integration科学技术史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工学 Engineering力学 Mechanics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General and Fundamental Mechanics固体力学 Solid Mechanics流体力学 Fluid Mechanics 工程力学 Engineering Mechanics机械工程 Mechanical Engineering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Mechanical Manufacture and Automation机械电子工程 Mechatronic Engineering机械设计与理论 Mechanical Design and Theory车辆工程 Vehicle Engineering光学工程 Optical Engineering仪器科学与技术 Instru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精密仪器及机械 Precision Instrument and Machinery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Measuring and Testing Technologies and Instruments材料科学与工程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材料物理与化学 Materials Physics and Chemistry 材料学 Materialogy材料加工工程 Materials Processing Engineering冶金工程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冶金物理化学 Physical Chemistry of Metallurgy钢铁冶金 Ferrous Metallurgy有色金属冶金 Non-ferrous Metallurgy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Power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工程热物理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热能工程 Thermal Power Engineering动力机械及工程 Power Machinery and Engineering流体机械及工程 Fluid Machinery and Engineering制冷及低温工程 Refrigeration and Cryogenic Engineering化工过程机械 Chemical Process Equipment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电机与电器 Electric Machines and Electric Apparatus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Power System and its Automation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High Voltage and Insulation Technology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Power Electronics and Power Drives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Theory and New Technology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电子科学与技术 Electron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物理电子学 Physical Electronics电路与系统 Circuits and Systems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Microelectronics and Solid State Electronics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Electromagnetic Field and Microwave Technology信息与通信工程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通信与信息系统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Systems信号与信息处理 Signal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控制科学与工程 Contro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Control Theory and Control Engineering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Detection Technology and Automatic Equipment系统工程 Systems Engineering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Intelligent Systems

克劳塞维茨在探讨战争的属性问题时认为,战争的目的就是要战胜敌人、打败敌人,透过战争的全部现象就其本身的主要倾向来看,战争是个奇怪的三位一体:暴烈性的要素,使战争成为一种盲目的自然冲突,概然性和偶然性的活动,使战争成为一种自由的精神活动;作为政治工具的从属性,使战争成为一种纯粹的理智行为。这三个方面,分别主要同人民、统帅和它的军队以及政府有关。他说:"这三种倾向像三条不同的规律,深藏在战争的性质之中,同时起着不同的作用。"(《战争论》,第1卷,46页,商务印书馆,1982,以下凡引自该书只注明卷次和页码) 他在探讨战略和战术区别的问题时指出:"战术和战略是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相互交错,但在性质上又不相同的两种活动,如果不精确地确定它们的概念,就不可能透彻地理解它们的概念,就不可能透彻地理解它们的内在规律和相互关系"。(第1卷,110页) 他还在把所谓绝对战争和现实战争联系起来考察的基础上指出,由于在纯概念的抽象领域里:所思考的对象"是一场自行其是的、除了服从本身内在的规律以外不受任何其他规律约束的那些力量的冲突",(第1卷,28页)因而它导致了战争的行动在经常不断的相互作用下趋向极端。 要根据概然性的规律推断战争,必须依靠情报。他指出:"情报是指我们对敌人和敌国所了解的全部材料,是我们一切想法和行动的基础。(第1卷,93页)由于战争是一种敌我双方互相欺诈的行为,一方为取胜对方,总要千方百计地隐蔽真实企图,制造出种种假象,互相诱骗,因而使得在战争中所获得的情报中,往往有很大一部分是互相矛盾的,更多的是假的,绝大部分是不确实的。 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战争的特性:首先,战争是充满危险的领域。战争是充满着艰难险阻的活动,当一个人接触到程度不同的危险时,只具有普通的勇气是不够的。要在各种困难的条件下泰然自若,就必须具备巨大的、百折不挠的、天生的勇气、强烈的荣誉心或久经危险的习惯。 其次,战争是充满劳累的领域。在战争中,劳累是暗中束缚人的智力活动和消磨人的心理状态的许多因素之一。要想不被劳累所压倒,就需要有一定的体力和精神力量。为此,指挥官应要求军队和部下,在战争中自觉锻炼吃苦耐劳的精神。 其三,战争是充满不确实的领域。在战争中,一切行动所追求的只是可能的结果,战争行动所依据的情况有3/4好像隐蔽在云雾里一样,是或多或少不确实的。人们对隐藏着的敌情,只能根据不多的材料进行推测,同时也很难每时每刻都确切地了解自己的情况,从而增加了认识和把握战争规律的困难。 其四,战争是充满偶然性的领域。人类的任何活动都不像战争那样,给偶然性这个不速之客留有这样广阔的活动地盘。偶然性会增加各种情况的不确实性,并扰乱战争事件的进程。由于偶然性的不断出现,就会不断发生预期计划与战争实际不符的情况,它直接影响到作战计划的实施。 克劳塞维茨通过阐述战争特性,指出了战争认识的特殊性,他说:"在实际生活里本来很少能做到一切行动都符合实际情况,在战争里,就更难做到了。在战争同人类其他活动中比较起来,人的认识显得更不完善,人们会遇到更大的危险和更多的偶然现象,因此,战争中的贻误……也必然要多得多。"(第2卷,707页) 然而,他又过分夸大了战争的不确实性和偶然性的特性,他说:"战争中的一切情况都很不确实……一切行动都仿佛是在半明半暗的光线下进行的,而且,一切往往都像在云雾里和月光下一样,轮廓变得很大,样子变得稀奇古怪。这些由于光线微弱而不能完全看清的一切,必须靠才能去推测,或者靠幸运解决问题。因此,在对客观情况缺乏了解的场合,就只好依靠才能,甚至依靠幸运了。"(第1卷,121页)[编辑本段]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克劳塞维茨在探讨什么是战争的问题时,仿效黑格尔以所谓'绝对观念'构建理论体系的方法,把战争区分为"绝对战争"和"现实战争"两种形态。并通过分析"绝对战争"认为,不应该把战争看成是一种单纯的暴力和消灭敌人的行为,不应该根据这种简单的概念,按逻辑推出一系列与现实现象不相符合的结论,而应把绝对战争作为整个社会的一部分,放到现实生活中去进行考察。 在现实战争中,总是存在着某种足以促使作战的紧张程度趋向缓和的客观因素。这种客观因素在克劳塞维茨看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战争决不是孤立的行为。战争不是突然发生的,它的扩大也不是瞬间的事情,相反,它需要一定的准备,它同战前的国家生活密切联系,是由一定时期内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政治关系引起的。 第二,战争不是短促的一击。整个战争是由一系列边疆的军事行动组成的,由于交战双方都可以把对方前一行动及其一切现象,作为衡量下一行动的尺度,因而军事行动向极端发展的趋势又会得到大大的缓和。 第三,战争的结局也不是绝对的。战败国往往把失败看成是在将来的政治关系中还可以得到补救的暂时不幸。 为了简要说明战争与政治的这种内在联系,克劳塞维茨明确地做出了"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的经典表述。在此基础上,克劳塞维茨进一步对战争与政治的关系问题作了具体的探讨。 一方面,政治决定战争,它又表现为如下三点: 其一,政治是整体,战争是部分,政治产生战争。他认为,在考察战争与政治这两个相互矛盾着的因素时,既应注意对它们进行分别的研究,又应善于把它们结合成为一个统一体,进而从总体的意义上认识战争的起因问题。 其二,政治是目的,战争是手段(或政治是头脑,战争是工具),政治操纵战争,军事观点从属于政治观点。 其三,政治贯穿于战争的全过程,不因战争的爆发而中断。在探讨这个问题时,克劳塞维茨批判了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战争在爆发之后,就会脱离政治而成为一种独立的东西,一种按自己路线发展的东西。 另一方面,战争反作用于政治。克劳塞维茨认为,尽管战争是由政治目的引起的,战争必须服从战争意志的支配,但政治目的并不"因此就可以任意地决定一切,它必须适应手段的性质"。(第1卷,43页)因为战争虽然是一种政治交往,但它又是一种与人类其他政治交往不同的活动方式,"是政治交往的继续,是政治交往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如果说战争有特殊的地方,那只是它的手段特殊而已。"(第1卷,43一44页) 他还在论述战争手段的特殊性时指出:"战争是一种巨大的利害关系的冲突,这种方式是用流血方式进行的,它同其他冲突不同之处也正在于此。"(第1卷,135页) 他论述说,如果政治提出战争所不能实现的要求,就会违背政治应该了解它想使用的工具这一必不可少的前提;如果政治能正确判断战争事件的进程,就会同战争的目标相适应。如果政治期待从某些战争手段和措施中,得到同战争的性质不相符合而又不可能得到的效果时,政治就会通过它的决定作用对战争发生有害的影响;而如果政治与战争的目标相一致时,就能够对战争产生有利的影响。[编辑本段]消灭敌人军队的企图是战争的长矛 克劳塞维茨既认为政治意图是目的,战争是手段,同时又认为,战争的政治目的不能任意地决定一切,而必须适应手段的性质,并由此探讨了战争自身所要达到的目的,亦即战争的目标。 他认为,要确有把握地达到战争的政治目的,就必须使敌人无力抵抗。就是说,战争中的目的必然始终而且只能是打垮敌人,也就是使敌人无力抵抗。在他看来,这是从所谓"绝对战争"的纯概念中推出来的抽象的战争目的。 按照克劳塞维茨的看法,打垮敌人这个抽象的战争目的,包括三个要素:一是消灭敌人的军队;二是占领敌人的国土;三是征服敌人的意志。因为敌人的抵抗力量是由军队、领土和意志组成的,所以不摧毁这三个要素,则不可能将敌人打垮。在三个要素中,首先应消灭敌人军队,然后占领敌人的国土,最后迫使敌人情和。但这个顺序并不是绝对的,因为这三个要素往往是相互影响的。 他还提出,在现实中,并不是到处都有打垮敌人这个抽象的战争目的的地位,因此决不能在理论上把它当作一个定则。也就是说,在战争中可以达到目标的方法很多,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只限于打垮敌人。如消灭敌人军队,占领敌国领土,占据敌国地区,入侵敌人地区,破坏敌方同盟,消耗敌人力量,等待敌人进攻等都是方法。这些方法都可以用来挫伤敌人的意志,但哪种方法比较有效,则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在论述战争目的的过程中,克劳塞维茨突出强调了消灭敌人军队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关于消灭敌人军队的含义,他除在打垮敌人的意义上理解外,还包括以下两层意思:一是消灭敌人的军队,"并不是仅仅指消灭敌人的物质力量,而且还包括摧毁敌人的精神力量。"(第1卷,61页)二是消灭敌人的军队,主要是指敌我双方在"相互杀伤和破坏过程中直接取得的利益。"(第1卷,255页) 克劳塞维茨还曾对消灭敌人军队和保存自己军队的关系作了精辟的阐述,他写道:"消灭敌人军队和保存自己军队这两种企图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它们是相互影响的,它们是同一意图的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第1卷,63页) 他在论及消灭敌人军队和保存自己军队的地位及其作用时说:"消灭敌人军队这一企图具有积极的目的,能产生积极的结果,这些结果最后可以导致打垮敌人。保存自己军队这一企图具有消极的目的,能粉碎敌人的意图,也就是说可以导致单纯的抵抗,这种抵抗最后只能是延长军事行动的时间以消耗敌人。"(第1卷,63页)从行动的表现上看,具有积极目的的企图能够引起歼灭性的行动,具有消极目的的企图则只能等待歼灭性的行动。 但他紧接着又说,保存自己军队这一具有消极目的的等待,"不应该成为绝对的忍受,而且在等待时所采取的行动中,消灭正在同我们作战的敌人的军队,同其他任何对象一样,也可以作为我们的目标。因此,如果认为有了消极意图就只能寻求不流血的方法,就一定不把消灭敌人军队作为目的,那么,他就在根本观念上大错特错了。"(第1卷,63页) 固然,当消极目的占主要地位时,它会促使人们采取不流血的方法。但这种不流血的方法,决非迫切希望保存自己军队时的当然手段。如果这种方法不适合当时的情况,那么,反而会使自己的军队遭到覆灭。实际上,"当消极企图占主要地位时,它的唯一的必然的作用是推迟决战的时间,使人们等待决定性的时刻。(第1卷,63页)也就是说,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可以通过推迟军事行动的时间,去变换军事行动的空间。但这种时间的推迟是有限度的,如果无限制的一直推迟下去,就会使保存自己军队这一消极目的的优越性完全丧失掉,继续让位给消灭敌人军队的积极目的。"[编辑本段]战争理论不是死板的规定而应是一种考察 克劳塞维茨通过军事活动的考察认为,军事活动具有自己的特点,"企图为军事艺术建立一套死板的理论,好像搭起一套脚手架那样来保证指挥官到处都有依据,这是根本不可能的。"(第1卷,121页)事实上,无论这种死板的理论多么面面俱到,都不可能完全解决战争理论与战争实践之间的矛盾。 为消除战争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克劳塞维茨提出,战争理论不应是对战争实践的规定,而应是一种考察。"这种考察就是对事物进行分析探讨,它可以使人们对事物有一个确切的认识,如果对经验进行这样的考察(对我们来说也就是对战史进行这样的考察),就能深入地了解它们。"(第1卷,122一123页)也就是说,理论不应当成为一套供战场上使用的代数公式,不能通过规定死板的原则,为人们指出狭窄的必然的道路。 相反,理论应该"成为通过书本学习战争问题的人的指南,到处都为他们指明道路,使他们顺利前进,并且能培养他们的判断能力,防止他们误入歧途";"理论应该培养未来的指挥官的智力,或者更正确他说,应该指导他们自修,而不应该陪着他们上战场,这正像一位高明的教师应该引导和促进学生发展智力,而不是一辈子拉着他走一样。"(第1卷,123页)总之,战争理论主要是帮助指挥官和从事战争的人们"确定思考的基本路线,而不应像路标那样指出行动的具体道路。"(第1卷,124页) 只有根据上述观点,才能消除战争的理论与实践的矛盾,建立一种令人满意的作战理论,即是说,建立一种有目的、切合实际的作战理论。而且这种理论只要运用得当,就会不断接近实际,以致消除理论脱离实际的反常现象。克劳塞维茨认为,要考察战争,必须要有相应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从研究和思考中获得,也可以从战争实践中获得。指挥官应该像蜜蜂从花里采蜜一样,善于从战争生活中吸取精华。 在克劳塞维茨看来,是否运用战争史例是一回事,运用得是否恰当则是另一回事。并认为,能否正确地运用战争史例,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地说明和理解有关的战争问题。还由此扶出了运用战争史例的四个着眼点:"第一,用史例说明某种思想。在论述问题时,当作者的思想不能为人们所理解,或者容易被人误解的情况下,引用战争中的史例来说明自己的思想,以保证读者能正确理解作者的原意。 第二,用史例说明某种思想的运用。既一般地论述某种战争手段有效性的思想,又应注意引用战争史例指明使用手段时的各种具体情况。 第三,用史例证明自己的论点。当需证明战争中的某种现象或某种行动,可能会产生何种效果或结果时,用过去已发生的事实往往更有说服力。 第四,通过详细叙述某一史例或列举若干史例从中吸取某种教训。[编辑本段]运用战争史例的两条原则 一是必须详举史例。如果叙述某种历史事实是要证明某种一般的真理,那么就必须确切而详尽地阐述同这个论点有关的一切,必须把史实毫无遗漏地展示在读者的眼前。"(第1卷,170页)详尽地叙述一个事件,往往要比简单地提示十个事件更为有用。当然,还应注意在详尽叙述战争史例的同时,把握史实的内在联系,否则,也不可能用史实证明理论上的真理。 二是尽量选择最近的史例。只要最近的史例是大家都熟悉和经过研究的,就永远是选择史例的最好的来源。由于最近的史例往往同现代战争很近似,便于我们从中吸取教训。相反,由于较远的年代的条件不同,作战方法也不同,因而它对现代作战的教育意义和实际意义都比较小,当然,这些较远年代的史实只要恰当,也并非绝对不能用。 克劳塞维茨在考察了鞑靼人出征、古代共和国的战争、中世纪的战争,直到拿破仑的战争的历史后指出:"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的战争,各有其特有的限制范围。因此,尽管到处和时常有人企图根据哲学原理制定战争理论,每个时代仍然保留有自己的战争理论。"(第3卷,877页)即是说,根据战争实践而制定的某种战争理论的原则是具有客观真理性的,但它们并不是永恒不变的,它们总会随着时代、国家、军队和作战方式的变化而改变。因此,战争理论的建立"必须考虑各个时代的特点"(第3卷,877页)必须符合时代的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克劳塞维茨还看到了战争理论的发展与社会关系变革之间存在着的必然联系。他在分析战争及其作战方法变化发展的问题时认为,法国革命战争以及拿破仑战争所产生的令人惊叹的成果,都是"社会状况改变的结果"。"在军事艺术领域内的新现象中,只有极小一部分可以算作新发明和新思想的结果,而大部分则是新的社会状况和社会关系的改变所引起的。"(第2卷,729页)[编辑本段]精神要素是战争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克劳塞维茨所说的精神因素(或精神力量、精神要素、精神素质等),主要是指统帅的才能、军队的武德等。他在"军事天才"一章中,专门探讨了统帅的才能问题。在他看来,军事天才是一种擅长军事活动的高超的精神力量,它不是某一种力量,而是各种精神力量和谐的结合,是各种精神力量的综合表现。 他还概括道,被称为军事天才的人,"与其说是有创造精神的人,不如说是有钻研精神的人,与其说是单方面发展的人,不如是全面发展的人,与其说是容易激动的人,不如说是头脑冷静的人,在战争中我们宁愿把子弟的生命以及祖国的荣誉和安全委托给这种人。" 克劳塞维茨认为,武德是军人在战争这一特殊事业中所应具有的美德,是一种可以单独考察的特殊的精神力量。 在他看来,武德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武德不同于单纯的勇敢,更不同于对战争事业的热情。普通人的勇气是一种天赋的品质,而军人的勇敢则必须服从更高的要求:服从命令,遵守纪律,遵守规则和方法,二是组成武德的晶体,必须依靠军队的团体精神才能凝结起来。所谓军队的团体精神,应是通过从军队这个团体的制度、规章和习惯,把战争中的种种精神要素固定下来。这种团体精神如同是把起作用的各种力量在一起的粘合剂。 他还对武德在个人和军队的特殊表现分别作了阐述"武德表现在个人身上就是:深刻了解这种事业的精神实质,激发、锻炼和吸取那些在战争中活动的力量,把自己的全部智力运用于这个事业,通过训练使自己能够确实而敏捷地行动,全力以赴,从一个普通人变成称职的军人。(第1卷,192页) 他指出:"军队的武德是战争中最重要的精神力量之一。"(第1卷,195页)它只有在军队经历了一系列战争并取得很多胜利,以及军队经常经受极度的劳累和困苦的结合中才能产生。一旦武德的幼芽长成粗壮的大树,就可以抵御不幸和失败的大风暴及和平时期的松懈。 针对当时军事理论界偏重物质因素而轻视精神因素的倾向,克劳塞维茨强调了精神因素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精神要素是战争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它"贯穿在整个战争领域,(第1卷,187页)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惊人的作用,并对"军事力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第1卷,101页)在战斗过程中,精神力量的损失是决定胜负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在双方物质损失相等的情况下,起决定作用的就只是精神力量。 克劳塞维茨也注意到物质因素的作用。在他看来,所谓物质因素,是指军队的数量、编成、各兵种的比例等。他认为,只有在摧毁对方物质方面得到的利益才是确实可靠的,在杀伤敌人、俘获敌人和缴获敌人火炮等方面获得的利益,是"绝对的利益"。 他还阐明了战争的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在决定战争胜负中的作用的融合互助性。首先,"物质力量的作用和精神力量的作用是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其次,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是相互助长的。在战斗过程中,"一方面,使敌人的精神遭受损失,可以看作是摧毁敌人的物质力量从而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另一方面,"缴获的火炮和俘获人员的数量也是产生精神效果的一种新的力量。"(第1卷,259页) 尽管克劳塞维茨提出战争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是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但又过分夸大了精神力量的作用。他曾作过这样的比喻:"物质的原因和结果不过是刀柄,精神的原因和结果才是贵重的金属,才是真正的锋利的刀刃。"

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国防概念。之于知识结构的改变,通过对中国近代国防历史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就中国之所以落后挨打,就是因为社会制度的落后,中国在近代领土被宰割,人民被屠杀,财富被掠夺,民族尊严被肆意践踏中国人民经过无数次的探索、挫折、失败最后才找到了社会主义这条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正确道路,从而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因此,只有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立才使中国的命运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通过对这些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适合国家社会的制度:才能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而这些历史的学习也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不仅是对祖国的无比深厚的感情和保卫祖国的英勇精神,而且更表现为是关心祖国的命运和前途,为祖国的前途,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进步而奋斗的精神。中国只有强大起来,才会使任何国家都不敢侵略我们,只有社会主义オ能够使中国走向繁荣富强,所以,我们的爱国主义与热爱社会主义就是完全一致的。在今天的中国,热爱祖国就必须热爱社会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是中国人民必然的选择。

有关军事的论文题目大全初一英语

《讨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演变》、《浅谈高校普及国防教育的手段和意义》

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国防概念。之于知识结构的改变,通过对中国近代国防历史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就中国之所以落后挨打,就是因为社会制度的落后,中国在近代领土被宰割,人民被屠杀,财富被掠夺,民族尊严被肆意践踏中国人民经过无数次的探索、挫折、失败最后才找到了社会主义这条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正确道路,从而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因此,只有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立才使中国的命运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通过对这些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适合国家社会的制度:才能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而这些历史的学习也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不仅是对祖国的无比深厚的感情和保卫祖国的英勇精神,而且更表现为是关心祖国的命运和前途,为祖国的前途,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进步而奋斗的精神。中国只有强大起来,才会使任何国家都不敢侵略我们,只有社会主义オ能够使中国走向繁荣富强,所以,我们的爱国主义与热爱社会主义就是完全一致的。在今天的中国,热爱祖国就必须热爱社会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是中国人民必然的选择。

本来想帮你回答,结果看分太少了,2000字不少哦

有关军事的论文题目大全初一英语作文

China's military strategy is active The world is in the process of major changes and Peace and development remains the principal theme in today's world and the overall international security environment remains But, uncertainties and destabilizing factors are on the Traditional and non-traditional security issues are intertwined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s increasingly facing comprehensive, diverse and complex security China's overall security environment remains There is no real threat of large-scale enemy However, China's security still faces challenges that must not be Modernizing a huge country of 3 billion people is an unprecedented exercise and China faces security issues that arise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economic, ecological and other Reform in China is at a critical stage, as there is much room for improvement in market economy, and we have become more dependent on the global The three vicious forces of terrorism, separatism and extremism pose an increasingly grave threat to security in China's border While traditional security threats driven by military and political motives still exist, non-traditional security concerns on economy, information, energy resources, strategic shipping channels, ecology and terrorism are on the As a country that is yet to achieve ultimate unification, China is faced with an arduous task of opposing independence of T The Taiwan issue concerns China's sovereignty and territorial integrity, and therefore involves China's core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ask for China to firmly oppose and stop separatist activities in T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changes of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situation and national security environment, China instituted the military strategy of active defense in the new Its main contents are as First, take winning information-centric local wars as the overall The principal contradiction faced by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PLA) in its modernization drive is that the level of modernization cannot match the requirements of winning information-centric local Going with the tide of the world's military development and steer the modernization drive toward information-centric defense, the PLA will promote the simultaneous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warfare and mechanization; gradually complete the transition from mechanized and semi-mechanized to information-centric defense; and achieve overall capability improvement in the fields of firepower, assault, mobility, protection and Second, prevent conflicts and In order to secure the key strategic window of opportunities for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the overall national interests, the PLA is committed to complementing political, economic and diplomatic endeavors with any military strategy and tactics necessary to prevent conflicts and China will always follow the nuclear policy of never to be the first to use nuclear weapons and the strategy of nuclear arms for self-defense Its fundamental goal is to convince any country planning and threatening to use nuclear weapons against China that it is suicidal to start a nuclear And China will never join a nuclear arms race with any other Third, enhance the capability of conducting joint operations and accomplishing diversified military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modern warfare and deal with various security threats, the PLA bases its battle preparedness on joint operations, focuses on enhancing deterrent and real-war operational capabilities of the armed forces as well as the capability to conduct military operations without a Fourth, push forward the 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 with Chinese In order to meet the challenges of the worldwide 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 the PLA implements a strateg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armed forces and build a strong military by means of science and The PLA tries to enhance the innovative capability and develop national defen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duct training for information-centric warfare and rear a generation of high-caliber military personnel primed for the Fifth, develop the strategy and tactics of people's China's real advantage and strength comes from relying on the people to develop and fortify national In face of the ever-changing modern warfare, China exercises the combination of a streamlined standing army with a powerful reserve force for national defense, paying great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reserve forces and the It has created and perfected a unified and highly-efficient defense mobilization mechanism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 of combining peacetime needs with wartime needs and the army with the people, and having reserve soldiers among the people; and is working on new battle tactics suitable for the people to participate in under modern conditions and exert the overall might of people's Sixth, foster a security environment conducive to China's peaceful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and foreign policy of peaceful development, the PLA develops cooperative military relations that are non-aligned, non-confrontational and not directed against any third party, opposes power politics and China participates in UN peacekeeping operations, international counter-terrorism cooperation and international disaster relief It plays an active part in maintaining global and regional peace and Since 2002, China has held 18 joint military exercises with 11 Since 1990, China has sent more than 9,000 personnel to participate in 18 UN peacekeeping Eight lost their lives on Among the five permanent members of UN Security Council, China has become one of the countries that sent the most peacekeeping At present, China has 1,700 military peacekeeping personnel serving in UN peacekeeping In addition, PLA personnel have joined in international rescue operations after the Indian Ocean Tsunami and the earthquakes in Algeria, Iran, Indonesia and P They are also active participants in rescue work in domestic disasters such as earthquakes and The author is a researcher with PLA's Academy of Military Science

it is too difficult for me,tough i love english sorry

China can become a military power it? Can! 1979, before the August 1, cut through the night sky shots in Nanchang, a burden of national armed forces of hope was Her departure from the Red Land after a long journey to create a new C This step-by-step with a small Mega countless war scramble to create the myth of the army, are trying to scale the commanding heights of the new military revolution,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armed forces to Of the figures from the horse, and the Chinese armed forces have experienced only half a In between life and death of the Korean Peninsula, China refers to the military by virtue of excellent health and will to fight, to create the horse to beat mechanized army of the miracle of the armed But we also paid a huge sacrifice, the brutality of the war so that recognized and accepted by the Chinese military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llowed the historical trend of our military are trying to forc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ree of the wor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umber of pilot units of China's military from the early 90's computer equipment, is now a unit of equipment to the mission and achieve a considerable level networking army We believe that the climax of training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ur military will be increasingly digitized from With the indomitable spirit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solely the will, and dauntless of sacrifice, I have every reason to believe that in the near future, China could become a military power!

有关军事的论文题目大全初一英语上册

中国的军事战略和理论"……坚决履行好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的神圣职责……"———胡锦涛概 述中国的军事理论家制订了一项实施理论推动下的改革框架,以建立一支能够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军队这一理念强调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力量乘数的作用,从而使解放军能够在中国边境以外更远的距离上实施精确打击的军事行动通过汲取外国战争,尤其是包括"持久自由行动"在内的,美国领导的战役的教训,苏联和俄罗斯的军事理论,以及解放军自己尽管很有限的作战历史经验,中国的军事计划人员正在寻求改造整个中国军队这些改革的速度和规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然而,解放军仍未在现代战争方面经受检验这种作战经验的匮乏使外界对解放军在实现其军事理论抱负方面进展的评估复杂化中国的高级文职领导人当中的内部评估和决策的情况也是如此他们基本上缺乏直接的军事经验,因而在发生危机时更可能会做出错误的估计这种失算同样会带来灾难,不论其所依据的是毫无作战经验的指挥官的建议,还是脱离现代战场现实情况的"科学"作战模型军事战略指针中国并不发表与美国的《国家军事战略》相当的文件因此,外部观察家对领导层有关动武的思考或影响到解放军兵力结构和理论的应急情况,都缺乏直接的洞察对权威性的讲话和文件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依靠一系列总原则和称为"军事战略指针"的指导来计划和管理军队的发展和动用解放军并没有提供这些"指针"的内容供外界研究学术研究表明,目前的"指针"很可能可以追溯到1993年"指针"反映出1991年的波斯湾战争和苏联解体对中国军事战略思维的影响,为10年来解放军的很大一部分改造奠定了基础然而,一次次讲话,权威评论和新的军事训练指导方法都表明,1993年的"指针"的一些内容最近可能经过了修改这些修正看来反映出中国对其所处的安全环境和现代战争(即"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性质的看法,中国军事现代化方面的进展和从中汲取的教训,从"建设"用于信息时代的现代战争的军队向为了"打赢"这种战争而训练的转变,以及中国领导人的意识形态底色"指针"的作战或"积极防御"成分看来保持完好按照"积极防御"所主张的防御性军事战略,中国并不发动战争,或者进行侵略战争,而是仅仅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战然而,北京有关对其主权或领土攻击的定义模糊不清在中国现代战争的历史所充斥的实例中,中国领导人都声称,军事上的先发制人是战略防御行动例如,中国将其对朝鲜战争(1950年—1953年)的干预称之为"抗美援朝战争"类似地,权威说法还把与印度之间的(1962年),与苏联(1969年)和与越南(1979年)的边境冲突称为"自卫反击"这种逻辑表明,如果动武能够维护或推进其核心利益,包括其领土要求(例如解决台湾问题和尚未解决的边界或海上的领土要求等),中国就可能会发动军事上先发制人的打击,也许是在远离其边境的地方中国正在制订一项先发制人的战略吗 10年来,随着解放军从一支以步兵为主和力量投射能力有限的军队转变成拥有远程精确打击资源的比较现代的军队,中国获得了武器系统,采纳了使之能够在周边地区发动先发制人的军事攻击(包括突然袭击)的作战理念·截止到2006年10月,解放军第二炮兵的武库中有大约900枚短程弹道导弹由于获取了苏—30攻击机和F—10战斗机———两者都装备着各种精确制导武器———中国的进攻性空中力量得到了改进解放军还正在加强信息战,电脑网络作战和电子战能力而这些能力都可以用于先发制人的攻击·解放军的作者们说,当遇到更加强大的敌人时,先发制人是必要和合乎逻辑的中国的军事理论材料强调,静态的防御不足以在现代军队的高速和破坏力基础上保卫领土其结果是,解放军的作战理念寻求阻止敌军集结和利用进攻性打击来掌握主动权,从而使敌人不知所措解放军的理论家们认为,有效的防御包括在敌人领土上,赶在其能够动用之前摧毁敌人的实力中国获得了力量投射资源,包括远距离的军事通信系统,空中指挥,控制和通信用飞机,耐久力很强的潜艇,无人战斗机(UCAVs),以及新的精确制导空对地导弹这些都表明,解放军正在形成采取先发制人军事行动的更强实力解放军的训练注重"出其不意的"远程打击训练或针对敌人海军舰只群的协调一致的空中/海军打击这也可能显示出,它打算赶在本地区爆发危机之前采取先发制人的军事选择根据解放军的《战役学》文件(2000年),一旦敌对行动开始,"'积极防御'的要旨就是主动歼灭敌人……虽然从战略上讲,要以积极防御为指针,但'在军事战役中'重点要放在掌握主动和积极进攻上面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积极防御的战略目标"除了开发歼灭敌军的实力之外,解放军还正在探索动用有限武力的选择方案中国的战役理论把这种选择定义为武力的"非战争"用途———政治胁迫的延伸,而不是全面的战争行为1995年和1996年在台湾海峡进行的两栖演习和导弹发射就是武力的"非战争"用途的实例然而,这一概念还包括空中和导弹打击,暗杀和破坏等这种文章突出显示了中国做出错误估计的可能性,因为任何这种行动的打击对象,即使不是范围更加广泛的国际社会,都会视之为战争行为有关战争的一项全面观点20年来,中国的文职与军事战略家一直就现代战争的性质问题进行辩论这些辩论汲取中国战略传统及其历史经验内部的来源,以提供对"军事革命","非对称战争"和"信息化战争"的看法这种辩论突出表明了中国对战争的非动能手段的兴趣,以及经济,金融,信息,法律和心理工具在中国的战争计划工作中的作用的增强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文件《军事战略科学》(2000年)突出表明了中国军方全面和多方面的战争观点文件说:"战争不仅是军事斗争,而且还是政治,经济,外交和法律战线上的全面竞争"最近,中国的军事战略家对国际法越来越感兴趣,把它当作在战斗前对敌手产生威慑的一项工具在台海背景下,中国可能会利用一场信息战,把第三方的干预描绘成按照国际法属于非法中国还试图影响国际舆论,使之有利于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曲解,通过在学术意见和国家观点中放弃长期公认的航行自由规范,而接受有关在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其上空,可能还有外层空间享有更大主权的解释非对称战争确认和利用非对称性是中国战略和军事思维的一个根本方面,尤其是作为一支较弱的军队打败比较强大的军队的手段自从1991年的波斯湾战争和"联军行动"以来,中国的军事战略家一直注重采取非对称对策来利用技术上占优势的对手的弱点1999年《解放军报》的一篇社论明确阐述了这一点:"占绝对优势的强大敌人当然并非没有较弱的一方可以利用的弱点……我们的军事准备的直接宗旨必须是找到利用强敌弱点的策略"中国对非对称战争选择的探索可以在其大量投资于弹道和巡航导弹系统方面看到这些系统包括先进的反舰巡航导弹,水下作战系统(包括潜艇和先进的水雷),太空对抗系统,电脑网络作战和特别行动部队中国军事战略中保密性和诡计的作用中国军事战略中对在冲突中掌握主动权和使敌手不知所措的注重,带来了对在战略,作战和战术层次上采用诡计的重视中国的军事理论材料把战略诡计定义为"引诱对方形成错觉……并在造成人力和物资方面的最小代价情况下,以一种有组织和有计划的方式产生各种假象,从而使自己获得战略上的优势地位"除了信息战和常规的掩护,隐蔽和诡计之外,解放军还汲取中国的历史经验,并从战略和诡计在中国的治国之道方面所起的一贯作用中汲取智慧最近几十年,解放军内部重新掀起研究孙子,孙膑,吴起和商鞅等中国经典军事人物及其著作的热潮这些著作全都包含有关运用诡计的戒律中国共产党对保密性的严重依赖与军事上的诡计共同作用,限制了国家安全决策,军事实力和战略意图方面的透明度然而,过度的信心可能是由于军事领导人迷恋于战略和诡计所带来的捉摸不定的好处此外,指挥官用来对付敌手的技能也可以用于掩盖解放军系统内部的坏消息的传播而这种传播是中国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因此,保密性和诡计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仅给中国的敌手,而且给中国领导人造成迷惑

大学的第一课就是军训,军训由军事技能与军事理论组成。军事理论课的学习目的就是使我们改变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国防概念。之于知识结构的改变,身在医学院的我们,因为都是理科生,所以对于历史知识了解的比较少。通过对中国近代国防历史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就中国之所以落后挨打,就是因为社会制度的落后。具有文明历史,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发展的中国,在近代却是领土被宰割,人民被屠杀,财富被掠夺,民族尊严被帝国主义列强肆意践踏,帝国主义列强一直没有停止对中国的侵略。我们的人民在近代历史中的一百多年里一直生活在一场接一场的侵略战争的深重灾难之中,仅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伤亡就达到3500万人,从满清王朝、北洋政府到国民党政府都不能使中国改变因为落后而挨打的命运,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成为了中国落后的主要根源。中国人民经过无数次的探索、挫折、失败,最后才找到了社会主义这条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正确道路,而正是由于中国人民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才使中国人民战胜了一切敌人,最终从屈辱中站立起来,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使中华民族近百年来成千上万的先烈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理想得到了实现。因此,只有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立才使中国的命运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使帝国主义列强任意宰割中国领土主权、任意欺凌屠杀中国人民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通过这些历史的学习,我们这些理科生知道了适合国家社会的制度才能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而这些历史的学习也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不仅是对祖国的无比深厚的感情和保卫祖国的英勇精神,而且更表现为是关心祖国的命运和前途,为祖国的前途,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进步而奋斗的精神。中国只有强大起来,才会使任何国家都不敢侵略我们。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使中国走向繁荣富强,所以,我们的爱国主义与热爱社会主义就是完全一致的。在今天的中国,热爱祖国就必须热爱社会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是中国人民必然的选择。我认为,军事理论课的学习对于知识结构的改变也就体现在正确的世界观的树立,社会主义信念的增强,以及热爱祖国的强烈思想到深层的、理性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升华。综合素质的提高则集中体现在思想道德素质中。80末90后的我们,在家里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爱的浇灌下长大,没吃过苦,没受过累,所有的好东西都是自己的,要什么,父母就给什么,也很少有机会过这种集体生活,所以免不了会自私,处处以自己的利益为重通过军事理论课的学习,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也就是集体主义价值观。学习中,我们认识到中国革命战争史就是人民军队的奋斗史,而人民军队就是集体主义精神的化身,集体主义就是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个人利益服从人民利益的思想。所以,如果没有集体主义,就没有人民军队,就没有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人民军队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是人民的子弟兵,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年代,无论是在炮火连天的战场,还是在抗灾抢险的时候,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人民军队总是会冲在最前面,为人民利益而奋不顾身,当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始终将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体现了高尚的无私奉献精神。在人民军队的历史中涌现出了无数的为了人民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的英雄人物,成为我们社会中坚持树立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典范,人民军队所体现出来的集体主义精神在今天已经成为了我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推动力。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中,国家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承认合理的个人利益,以调动人们发展生产力的积极性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但是,我们仍然要坚持和倡导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在我们社会中的主导地位,以维护我们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如果没有集体主义的主导价值观,我们的社会也就会失去社会主义的性质。因而就不但要求我们的人民军队要坚持集体主义的主导价值观,而且要求我们全体人民都应当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观,都应当自觉地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所以,作为国家未来栋梁之材的大学生的我们就必须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之间的关系。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和人民利益之上,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牺牲个人的利益,要具有一种对国家、人民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真正增强自己的道德素质,使自己成为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祖国在今后能够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因而我们在军事理论课中通过对中国革命战争历史的学习和对人民军队的了解就会大大促进我们在今天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我认为,使我们树立这种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也是对我们进行的一种爱国主义教育。关于国防意识,不可否认,二十一世纪国家之间的较量是以综合国力为基础,以经济实力为先导。可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国家竞争白热化的时候,极端的较量形式就会出现。这个极端的较量形式就是战争!当今的中国,安全隐患不可谓不多。南沙群岛被东南亚小国强占,台湾问题尚未解决,中日东海问题和钓鱼岛争端也日益升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西方超级大国在前苏联已经解体俄罗斯日渐衰微的情况下,把中国看成是其二十一世纪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开始以各种手段遏制中国的发展。可以说,现在我国的国防形式不容乐观,表面上的歌舞升平实际掩藏着波涛汹涌。 大国外交,是以实力为基础进行的国家之间的较量。没有实力就没有外交地位。在世界史上没有见到过任何一个国家在没有实力的情况下却拥有很高的国际地位。国际地位不是天生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的。当然,现在的中国并非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的国家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资金支持国防建设。但是,这远远不够。国防不仅仅是国家和军队的事情,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事情。可以说,每一个中国人都是国防力量的有机组成部分。正如课上老师的举例,瑞士为什么可以保持中立600年无战争,从而发展成为世界经济水平最高的国家?就是因为他们的全民国防,全民皆兵,那里凡是16-55岁之间的人,身体无残疾的就是兵,该国可以在国内任何位置召集军队,因为瑞士人家里多有军服和武器。这样全民参与国防的国家是无坚不摧的。在军事理论这种爱国教育中,我们增强了国防意概念,也增强了国防意识。军事理论课的学习,也使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我们学习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和人民军队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增强勇于保卫祖国的国防意识的同时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我们不希望战争,但如果敌人硬要把战争强加于我们,我们也要以大无畏的精神敢于面对,为了祖国的主权、民族的尊严、人民的利益,我们也能够走上战场,决不退缩。我们要向人民军队学习,我们的人民军队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之所以能够战胜无数难以想象的困难,从小到大,以弱胜强,用劣势武器打败了强大的敌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战争奇迹,原因就在于我们的人民军队具有强大的政治优势——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是任何敌人所无法拥有、而是人民军队所独有的政治优势。如果没有这种精神,就没有中国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就没有新中国。革命英雄主义体现着为了人民利益而不怕任何困难、不怕任何牺牲的奋斗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在人民军队中造就了千千万万个董存瑞、黄继光那样的英雄,使我们的军队能够战胜任何敌人。正是这种伟大的精神使人民军队具有了不可战胜的力量,使我们的革命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这个胜利还体现着为了人民利益而奋斗的无产阶级革命人生观,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人生观,才使我们能够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得失观、利害观、生死观,才使我们的人民军队具有了不可战胜的力量,而人民军队只有具有这种精神才是真正的革命军队。一个军队要有一种拚搏奋斗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需要有一种为了共同的理想而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奋斗精神,需要在全体人民中倡导一种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奋斗的积极人生观,这应当是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主导人生观,是我们所应当具有的精神支柱,是我们民族的灵魂。军事理论课就是一种爱国教育,通过这种教育,我们改善了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国防概念,也使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爱党爱民,爱社会主义,参与国防,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人人参与国防的国家才是最安全的国家!

shoppingsometimes,people like to go out to marketplace or supermarkt for shoping in weekend or holiday, because at that time, business like making promotion for especially the luxurious or costly For example hangzhou , in common day, people don't like to go to hangzhou tower or yintai plaza for shopping,there are more favourable conditons in common salesmarket on sales promotion but in holidy , especially the int'l labor day or nation day , people specially to these kinds of market for shopping ,because there are promotion for luxury or expensive commodities or fashion or people all like to purse the brand or sometime, even if some person would rather shopping counterfeit commodities for satisfing her/his peacockery in my standpoint, I think it is normal for everyone, so the business grasp customers' shopping but for other people who don't shop often but favor to window such as they don't have enough money for purchase the good commodity or coats, but they like window

China can become a military power it? Can! 1979, before the August 1, cut through the night sky shots in Nanchang, a burden of national armed forces of hope was Her departure from the Red Land after a long journey to create a new C This step-by-step with a small Mega countless war scramble to create the myth of the army, are trying to scale the commanding heights of the new military revolution,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armed forces to Of the figures from the horse, and the Chinese armed forces have experienced only half a In between life and death of the Korean Peninsula, China refers to the military by virtue of excellent health and will to fight, to create the horse to beat mechanized army of the miracle of the armed But we also paid a huge sacrifice, the brutality of the war so that recognized and accepted by the Chinese military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llowed the historical trend of our military are trying to forc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ree of the wor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umber of pilot units of China's military from the early 90's computer equipment, is now a unit of equipment to the mission and achieve a considerable level networking army We believe that the climax of training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ur military will be increasingly digitized from With the indomitable spirit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solely the will, and dauntless of sacrifice, I have every reason to believe that in the near future, China could become a military power!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