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舞蹈艺术概论论文审美特征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09 03:22:03

舞蹈艺术概论论文审美特征

直接把论文题目发上来了啊?

针对女孩子,应该从柔美方面去探索,但是也不是柔弱,藏舞里面的女孩子表现出来的除了柔软还有力度也就是刚柔并济吧。对于男孩子主要是力量的探索吧,就是很阳刚的那方面。这是我自己的看法哈O(∩_∩)O~还有你所说的审美特征是从舞蹈动作还是从别的方面入手的额?有点没怎么清楚。

最好去我们艺院来看我们的课堂,我们的舞蹈形体讲究具备体现民族骨子里善良的秉性,对一切宽容的豁达……,从欣赏者角度来讲必定会审美出我们民族舞蹈独具特点的草原系舞美的特点,男舞粗犷豪放,女舞细腻柔软,其实西藏各种舞蹈所体现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各具特点……

舞蹈艺术概论论文审美特征怎么写

艺术概论舞蹈专业论文 这方面的做过很多的

(一)论文名称  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二)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⑵通过分析本地(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三)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五)论文写作的目标  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六)论文的基本内容  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写作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基本内容一般包括:⑴对论文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⑵本论文写作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七)论文写作的方法  具体的写作方法可从下面选定: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 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八)论文写作的步骤  论文写作的步骤,也就是论文写作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论文写作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

舞蹈是凭借人体动作抒发情感的一门表演艺术, “舞蹈鉴赏”则 是以舞蹈者表演的作品为主要欣赏对象,鉴赏者通过欣赏作品中所展示的人体动态美产生的一种审美活动。舞蹈鉴赏课程既适合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爱好,又是富有教育意义的一种健康高雅的艺术活动,因此深受大学生的喜爱。 可以说 她 是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大学生审美情趣、艺术修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大量经典舞蹈作品的鉴赏以及舞蹈艺术实践的训练, 可以提高学生的舞蹈审美能力,塑造了学生的自身美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舞蹈艺术概论论文审美特征分析

第一,载歌载舞。中国的民间艺术自古以来就有载歌载舞的传统,如汉族北方的秧歌,南方的“采茶灯”、“花灯”,满族的“莽式”,维吾尔族的“麦西来普”,藏族的“弦子”,这些都是载歌载舞的民间舞蹈。第二,广泛利用道具。这些道具有:手绢、扇子、花绸、头上戴的帽子、面具、腰里绑的腰鼓、腰铃、脚踏的高跷,以及各种道具如:伞、灯、刀、剑、棍等。第三,形象鲜明、情节生动。中国的民族舞蹈一般都以一个故事为依据,舞蹈刻画的人物形象生动,活灵活现。第四,自娱与表演的统一。中华民族的舞蹈文化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记录中华民族舞蹈发展轨迹的文物图像和文字,连绵不断,这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罕见的。

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表现在能够以别具一格的舞蹈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能够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振奋和鼓舞,能够激发人的进取心,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修养,端正人的心理品格等。

民间舞蹈的审美特征从这几个方面分析:中国民族舞蹈的形象性中国民族舞蹈的地域性中国民族舞蹈的意境美中国民族舞蹈的情感美中国民族舞蹈的律动性                      ——以上资料参考自舞研艺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舞蹈艺术概论论文审美特征是什么

【 作 者】强巴曲杰  【作者简介】强巴曲杰,西藏大学艺术系副教授。(西藏拉萨 850000)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藏族传统舞蹈的身韵、姿态、动作、节奏的研究,探讨了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和藏族人民的美学理想。  【关 键 词】藏族传统舞蹈/舞蹈理论/身韵、动作、姿态/审美特征  本文通过对藏族传统舞蹈的身韵、风格以及审美意识、审美理想的研究,探讨了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从而在继承和发展创新藏族舞蹈中,把握古老民族的基本审美特征,使发展中的藏族舞蹈更具有民族特色和审美价值。  一  舞蹈艺术是伴随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同步产生,并成为人类历史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门最早形成的艺术形式之一。同样,藏族舞蹈也在民族心理素质和审美理想的基础上,伴随着藏民族的形成发展而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审美内容。  探讨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历史上如何看待舞蹈,以及如何定位舞蹈艺术在藏族文化中的地位。在藏族传统文化典籍“大小五明学”中把舞蹈归于“工巧明”(即工艺学),这就表明舞蹈艺术在理论上被定位于大文化范围之内,并形成具有成熟理论依据的艺术形式之一。在西藏历史上,“羌姆”等舞蹈大多不仅配有文字记录的“舞谱”,还用“线”记录着“舞曲”;“卡尔”舞蹈的音乐“藏文古谱”流传至今。在古代藏族民间歌谣中传唱着众多的有关“说舞蹈”方面的歌谣。在众多舞蹈论述中,什么是舞蹈、形体运用以及“舞蹈艺技九”等舞蹈理论是古代论述藏族舞蹈的精髓之作,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理论部分。藏文古籍(注:工珠·云登加措:《知识总汇》[M],中册290页(藏文),北京:民族出版社,1985年。)中关于“舞蹈的各种动作姿态是人体塑造的精彩工艺之一”这一论述,首先把舞蹈定位于人,以及人体所做出的各种动作,塑造出的千姿百态的“精彩工艺”。恰恰是这一活生生的“工艺”,表现着当时当地人的思想情感。古人能把审美对象的表现手段论述的如此精辟,充分证明了当时舞蹈艺术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的地位,以及人们对舞蹈艺术的认识高度。同时“舞蹈艺技九”(注:桑杰加措:《四部医典蓝流璃注解》[Z],第130页,木刻板(藏文)。)中简洁透彻地阐明舞蹈是用人体的“形”,动作语言的“声”、舞动的“情”表现生活和情感。如:“优美、英姿、丑态”都借助人的各种生动的形态来表现;又如同说话一样用人体把“凶猛、嬉笑、恐怖”表演的活灵活现;同样用人体把“悲悯、愤怒、和善”等内心情感表现得有声有色、淋漓尽致。从以上“舞蹈艺技九”的观点中不难看出舞蹈以升华到艺术高度来表现人的思想情感。“形、声、情”和谐运用到舞蹈中,更进一步突出了舞蹈的美学特色。同样,随着社会的进步,种类繁多的藏族民间舞蹈,也由起初的简单模仿、无意识的自娱性逐渐发展成为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一门艺术。值得指出的是,有人认为西藏古代的“舞蹈艺技九”是古印度“乐舞论”中婆罗多牟尼论述的,与藏族舞蹈无关。对此,经笔者查阅有关资料考证,在藏族历史上,人们在吸收印度佛教文化的同时,也吸收了不少相关的艺术理论和技法。“波罗多牟尼在论述‘拉斯’时只提出了八种,后经印度舞蹈家增至九种。这九种‘拉斯’主要作为卡达卡利舞演员的面部表情和眼神训练之用”(注:于海燕:《东方舞苑花絮》[M],第180页,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年。),这与藏文古籍“舞蹈艺技九”中论述的内容相重合的只有“愤怒、恐怖、英武”三种,其余六种则根本不同,而且古印度的“拉斯”也没有提到“形、声、情”和谐运用于舞蹈艺术中的观点。这就有力地证明藏族先人在吸收外来文化时非常重视与本土的审美意识相结合,以民族审美需要和创新精神创造了符合民族审美特征的舞蹈理论。  二  历史上每一个民族都在他们的社会生活中创造了一整套反映民族生活、思想情感并具备一定审美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舞蹈艺术是每个民族开创时间最早,历史延续时间最长,流传范围最广,最能直接表现情感的一门艺术,也是每个民族历史发展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具有民族特色,最能反映民族性格和审美情趣的一门艺术。任何一个民族或部落的人们,当听到他们最熟悉的音乐或舞步声时,都会情不自禁产生兴奋情绪,并传达给身体各部位、各关节,随着舞律的变化,身体便自然舞动起来。这就是这个群体审美意识的一种本能的具体表现。由于每个民族所处地理环境、政治历史、宗教信仰、民俗民风的不同,又形成了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风格,如不同地区舞蹈,动作的力度、软度、开度、幅度和舞律的差异,有的民族舞蹈动作的重点在人的下肢,而上身动作较小;有的民族舞蹈,上身动作较为丰富,而下身动作较少;有的地区舞蹈以大动为美,有的地区则以含蓄舞动为美。正是诸多舞蹈风格中蕴藏着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特征。  “审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诸审美对象在人们头脑中能动的反映,一般通称之为‘美感’”(注:王朝闻:《美学概论》[M],第6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美感中包含着审美意识活动各个方面和各种表现形态,如审美趣味、审美能力、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感受等等,同时还包含欣赏活动或创作活动中的特殊的审美心理现象。  如前所述,藏民族在历史上已形成了比较符合民族审美特征的舞蹈理论体系,但这一理论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审美能力的提高,在不断完善和发展。舞蹈理论与舞蹈美学有着紧密联系,但又不能等同看待。舞蹈理论是解决什么是舞蹈,怎样舞蹈的问题,而舞蹈美学则解决舞蹈的身韵、姿态、动作、节奏和如何表达情感、体会美感的问题。  藏族舞蹈有其共性的审美特征,但是由于人们居住的地理气候差异、方言差异、服饰差异、宗教影响而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情趣。藏民族的舞蹈有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众多民族民间舞蹈;有专供上层社会享用的卡尔歌舞;也有专为宗教仪式服务的羌姆舞,以及众多门派的藏戏舞蹈。以上舞种虽表现形式和手法各不相同,但舞蹈的基本身韵、动作、姿态和技巧却很相近,音乐的基本曲式结构和节奏风格比较相仿;在服饰方面除宽、肥、瘦及色彩的区别外,样式也基本相同;另外,它们以圆圈舞为主的跳法也很相似。因此,相似或相近的身韵是形成藏族舞蹈美学特征的“根”,是相对稳定的审美感受的共同反映。藏文古籍(注:《智者入门》[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1年。)一书中把“舞蹈艺技九”变成为“诗歌写作九”,要求诗歌写作者用诗写出舞蹈者的身姿、韵律和丰富情感。同样,要求舞者也在舞蹈时表现诗情画意,融诗舞于一体,有歌就有舞,以词带情,以姿促情,使藏族舞蹈富有生命力和激情。在藏族歌谣中唱到要跳舞“就要跳天空无边无际舞”,要跳“高山不可动摇的舞”,跳起来的“卓舞的节奏快如夜空的闪电”。这就像萨班·贡嗄坚参的书中所述(注:萨典·贡嗄坚赞:《乐论》[M],第10页,北京:民族出版社,1986年。):“人们梳妆打扮,人们歌舞欢畅,那里没有悲伤,神圣的音乐至高无上”。这就是藏民族对歌舞的共同审美意识的体现,也是藏族歌舞的魅力所在。藏族舞蹈还与地域、时间、年龄、男女等不同对象各自有不同的舞姿和舞律,如前藏人的舞蹈,活泼有力、热情典雅、柔和敏捷,具有浓厚的纯农区和城镇市民特色;后藏人的舞蹈,奔放潇洒,在“扎念”琴的伴奏下步法灵巧、多变,充分展现着西部高寒人的性格特征;阿里地区的舞蹈,有着典雅稳健的舞步、优美自如的舞姿,充分体现着古象雄文化的韵味;而藏东康巴人的舞蹈,威武粗犷、豪放潇洒、矫健雄姿,充分展现着康巴人的气质特征。  关于藏族舞蹈的形态美,除藏文古籍中有大量记载外,在民间歌谣中也有许多记述。如《中国歌谣集——西藏卷“打开歌门”》章节中就记录了大量的传唱舞蹈者身姿的歌谣。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藏族舞蹈的基本审美特征。如:林芝地区果谐“祝歌舞者门面三层高”中唱到:  胸部是锅庄的仓库,今日要打开仓库门;  胳膊是卓舞的翅膀,今日我要炫耀翼力;  腰部是歌舞摇摆处,今日我要放松放松;  膝盖是锅庄的风轮,今日我要转动转动;  双脚是锅庄的滚球,今日我要滚一滚它。  藏文古籍(注:工珠·云登加措:《知识总汇》,中册,第292页,北京:民族出版社,1985年。)对舞蹈者的形态要求有:  上身动作像雄狮,腰间动作要妖娆。  四肢关节要灵巧,肌腱活动要松弛。  全身姿态要柔软,表演表情要傲慢。  举止要像流水缓步,膝窝曲节要颤动。  脚步脚尖要灵活,普遍要求英姿雄壮。  ……  从以上舞蹈时对人体各部位提出的基本要求不难看出藏族舞蹈的基本美学思想。形体美、韵律美、动作的和谐运用是舞蹈美的基本特征。藏族舞蹈非常强调舞蹈时脚、膝、腰、胸、手、肩、头、眼的配合及统一运用。众多藏族古老民歌中关于具体形体要求的歌词和古籍的理论如此一致,不能不说是一个民族对舞蹈者形态、舞姿的共同审美感受。上述关于舞蹈形态的要求不是空泛的,脱离实际的,而是至今保留在众多的藏族舞蹈中,如“热巴舞”、昌都“果卓”、定日“甲谐”、贡布“箭舞”等舞蹈中,男子舞者的上身动作非常讲究,不论手持道具与否,其“上身动作像雄狮”威武雄壮,极富有高原人彪形壮汉的气质,给人以战胜一切艰难险恶环境的信念,而女子舞的上身动作则含蓄典雅,给人以健康和优美的感觉。与此同时,“果卓”、“果谐”等不少舞蹈中男女舞者的前胸或上身动作稍向前俯,这不是表现背东西的舞蹈,这一现象除了与服装的肥厚、装饰物等有关外,从舞蹈学角度分析,向前微俯与动作的大小、强弱、高低对比等关系密切。  在藏族舞蹈中用腰动作非常丰富,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舞蹈者,对于“妖娆”的腰、“摇摆”的腰运用的非常讲究。不管是以脚的点子为主的“堆谐”,还是讲究线条富有动感的“谐”,腰部轻软摇摆,在似动非动中给人以充分展现人体的线条美。女子的腰部动作在“热巴舞”和牧区“果卓”中表现得非常丰富。她们的各种翻身动作,侧腰、下后腰动作都把用腰做到了最佳状态。“妖娆”的腰部动作是藏族舞蹈突出的一个审美特征。另外,在民谣和古籍中,认为“膝窝”、“膝盖”是“最灵处”,“要颤动”并被形容为“风轮”、“轮子”。藏族众多舞蹈的“膝盖”动作的确是一个最具典型的具有地方和%C

一实用型与审美性:任何实用艺术都应具有实用性,我们要广泛的理解实应性,实应性应与审美性相结合,并有机的统一二表现性与形式美:表现性是实应性艺术的重要美学特征,这也是他与戏剧、小说、电影等再现艺术的根本区别,表现性使实应艺术更注重形式美

中国舞蹈的表现特征之一:形神兼备  形神论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核心命题。在我国古典画论中,一般来说,“形”是对象的外部特征;“神”是指对象的神采。舞蹈艺术与绘画有它们的共同之处,即都要通过人物可视的外部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人物的精神面貌,都要运用线条、形体、色彩来反映生活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只不过绘画是用画面上的色、体、形来表现生活的运动现象;而舞蹈却用人体动的画面、线条和节奏有机地连接起来,构成维妙维肖的艺术形象。它动作幅度大,运动速度高,瞬息万变,特别是舞蹈家通过表现对象的神情,使舞蹈的意境得到更深刻的开拓,从而使舞蹈造型能给人们以更多的想象,触动人们的情思。这就是“形、神”在舞蹈艺术中所产生的艺术魅力。《霓裳羽衣舞》是中国古典舞蹈艺术进入鼎盛时期的标志。人们形容它“飘然转旋云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六欲生”,“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白居易《霓裳羽衣歌》)。藉此描写,我们足以感觉到舞蹈中变化万千的身法导致的开合、扬抑、急缓、强弱等。对比《霓裳羽衣舞》以其舒扬、闪凝、蓄发、断续等舞蹈手段的有机结合,突出了中国舞蹈至今仍恪守的雍容大度、精确严谨、清晰明丽的风格。  80年代初,由北京舞蹈学院李正—和唐满城教授创建了古典舞“身韵”课(即训练身法与陶冶神韵的方法统称为“身韵”),“形、神、劲、律”是身韵的基本动作要素。“形”是指外在动作,包含姿态及基本动作连接的运动线路;“神”是神韵心意,是起主导支配作用的部分;“劲”就是力,包含着轻重、缓急、强弱、长短、刚柔等关系的艺术处理;“律”也就是动作本身的运动规律。这四大动作要素的关系是经过“劲”与“律”达到形神兼备、内外结合,这不仅是动作的技术法则,也是它具有独特风格的内在原因。身韵强调神韵,强调内心情感。在形与神的关系中,把神放在了首位,“以神领形,以形传神”。正是这些意念情感造化了身韵的“韵”。可以说,没了韵,就没了中国古典舞,没了深邃的内心情感的宣泄,也就失去了中国古典舞最重要的光彩。例如,丁洁表演的《木兰归》接近尾声时,用了肩臂、胸、腰上的断碎闪接式的动作,似乎不合乎古典舞传统中的曲而畅、圆而顺的要求,但她的内心感觉仍然是遨游于“拧倾曲圆”的体验中,所以并不给人唐突之感。她所创造的是真正有形有神的古典舞境界。  从《宝莲灯》、《小刀会》问世起,到第二届中国舞蹈桃李杯赛中的古典舞《斩经堂》、《木兰归》,除了舞蹈家善于通过表情动作在整个画面所描绘的对象,给人以美的享受外,还刻意追求形寄于舞、舞表于情、形神兼备,使情舞交融。所蕴含的神韵,往往是默契无间,好似国画中的水墨线,保持着墨断神不断的韵味感。如舞剧《鱼美人》中的蛇舞,舞蹈家陈爱莲巧妙地运用蛇形线条、蛇的波动运动方式作为舞蹈形象性的基础,利用自身美的身段线条、动作的节奏和韵律,维妙维肖,逼真地模拟和塑造了一个虚伪妖媚、阴险狡猾的美女蛇的性格。证明神领形,形有神的重要作用。严格地说,一个舞蹈家如果只在外形上下功夫,而不重内在的神韵,不从情入手,从风格上去立意,那么到头来就会连构图、造型也将缺乏真正动人的美,而且恐怕连形内之味、弦内之音也没有了。  由此可见,形神兼备、形神毕出是艺术家毕生追求的艺术美。一幅形神兼备的舞蹈造型画面,是舞蹈家精心创造的成果。比如舞蹈家崔美善,从早期表演的《长鼓舞》到近年来的《丰收曲》、《喜悦》都付出了许多心血。她对不同民族的舞蹈风格、韵味的掌握和运用,曾下过很深的功夫。在表演上,她不仅注重形似,而且力求神似,舞蹈造型的一招一式,一静一动,甚至一个眼神的运用,无不从人物出发,从情入手,从风格上立意,所以她的表演气质端庄、大度,舞姿舒展优美,极富雕塑感。她的每一个细微动作的连贯性也都做得十分丰满、传神。这说明舞蹈艺术的魅力,是来自舞之心,动之以情、传之有神所焕发出来的韵味感。  西方诞生于1581年法国巴黎的古典芭蕾,以其向外伸展的舞姿,形成了“开绷直”的审美特征,反映出文艺复兴后欧洲文化传统的内在精神。而传统的中国古典舞蹈,则以其向内探求的身韵及造型,形成了“曲圆收”的审美特征,刻画出几千年中国文化思想锻造的民族性格的心理状态。是否可以这样说,古典芭蕾是一种展示性的表演艺术,为了舞之形而刻意训练,缺乏内心情感表达,而仅靠优雅的仪表和机械的技艺取胜。而中国舞蹈是一种体验性的表演艺术,为了舞之神而去修炼,要有顿悟、渗透体味的功夫,表演时要神完意还地去玩味,才能产生神韵之美。  中国舞蹈的表现特征之二:气涌韵随  列夫·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曾说过:“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这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罗丹则开门见山地说:“艺术就是感情。”而“舞蹈的情感是通过动作来表示的,动作上有抑扬顿挫、缓急轻重、刚柔粗细。这些有意识的动作,需要呼吸在其中贯穿下去,才能使大家接受这种感情,同时又在气的运行中才能理会这种情感和想象”(吴晓邦《新舞蹈概论》第五章)。  中国古典舞在任何动作过程中都讲究意念明确、气息通达、迂回曲折、动静求圆、反向起法、意念先到,而后见诸于形的。中国古代文人落笔时讲“气从意畅,神与境合”。古代画论则说:“意在笔先,画尽意在。”这都是指在进行艺术创造之前需对内心有一个要求,即创立意境,丰富现象,领会意蕴,然后以意贯之于外,落成自然之笔。中国舞蹈正是在这些地方与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传统的精华相通。由此可见,中国舞蹈最突出的美学特征便是讲究“气韵”。在中国古典舞蹈的每一个招式中,这种审美特征都有所反映。如“拉山膀”、“云手”、“晃手”等等;此外,它也体现在一些程式化了的舞蹈造型上,如“射雁”、“顺风旗”、“大鹏展翅”等,这些招式及造型的完成,最终的要求都是由气息去调控。即有蓄才有发,有刹住才有流畅。在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一诗中,我们可一窥剑舞所展现的裂石惊云般的气韵之美。“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这“来”与“罢”中不难体味到舞者传感给观众的那股长虹的动势。有趣的是这“一舞剑器动四方”透出的气韵,传说曾令书法家张旭灵犀顿通,继而草书大进。无独有偶,画家吴道子也曾于观裴将军舞剑后,心目豁然开朗,“挥毫益进”。这足以说明,书画圣手们从舞蹈中感悟到了传统人体文化的美学要义并获益匪浅。  “气”在天为“神”,在地为“鬼”,在胸为“精”,在外为“形”。即是说有了“气”宇宙万物和人类才有生气,才有思想和智慧。艺术原本就是由艺术家运用自身的生命之“气”,与宇宙、自然人类的生命之“气”相融,创造出艺术的生命之“气”。而作为舞蹈这一人体艺术更是以有生命的人体,直接地运调行动在人体之中的生命之“气”创造出动感的万千气象,去激发他人的生命之“气”。纵观中外舞蹈史,经久不衰的舞蹈艺术的永久魅力无不是由于沉淀在其中的生命之气使然。在舞蹈的人体动作的运作当中,艺术家们常常把生命之“气”具像为艺术的呼吸。如中国古典舞蹈,以一吐一纳的气息巡回往返,在“冲”、“靠”、“腆”、“移”之中形成以“云肩转腰”为代表的运动规律,并以呼吸控制而达成的“拧倾曲圆”的空间轨迹,折射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脉动和气质神韵。  青年舞蹈编导苏时进的“气韵编舞”法真正领悟到了舞蹈艺术的这一美学规律。他先后用“口腔之气”、“胸腔之气”、“丹田之气”进行创作的经历,表明他在不断地超越自我,也不断地超越以通常理性观念为模式的主题思想,愈来愈苛刻地探究着民族文化心理的底蕴。因此,他创作的《再见吧!妈妈》和《黄河魂》能够将深沉的历史情感和浓烈的现代意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包含难以言喻的丰富意蕴,具有令人荡气回肠,玩味再三的艺术魅力。由此可见,一个好的舞蹈作品构思过程中的气韵强调第一性,以此贯穿主题与结构。然而,气韵是由意念的萌发而产生,通俗地说是由灵感带动舞感,以情带动气韵去完成自己的追求。气通作品则有神采,气若不畅作品则失去光泽。由此可见,掌握和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对增强舞蹈者的艺术表现力和想象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是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具体体现。正如黑格尔所言:“每一艺术特有的物质材料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中国舞蹈所以给人以相当强烈的美感其精髓就是情、气、韵与舞融为一体,形神兼备、气涌韵随是其魅力所在。

舞蹈艺术概论论文审美特征英文参考文献

音乐论文-浅谈舞蹈中的大音希声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名称:浅谈舞蹈中的大音希声学生姓名:系别:音乐系专业:音乐学指导教师:年月日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舞蹈与音乐的结合形成完整的舞蹈艺术,舞蹈所表现的动作、姿态与美的音乐艺术相结合,给人带来了一种美妙的艺术享受,舞蹈从产生起便和音乐结成了最紧密的联系,舞蹈离不开音乐,音乐在舞蹈艺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舞蹈艺术的概念中,音乐成为其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编创者思维方式的拓展,舞蹈艺术走向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舞蹈剧目打破了这种传统,出现了在作品中无音乐,无伴奏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对音乐与舞蹈的剥离?是“大音希声”的回归?“大音希声”能否与舞蹈更完美的结合呢?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回声。“大音希声”赋予了舞蹈以另外的一种美学内涵还是如许多评论家认为的“仅仅是一种虚华、另类”,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探讨研究的。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第一、舞蹈与“大音希声”〈一〉音乐对舞蹈的作用1、配合并帮助舞蹈表达情绪,展现舞蹈内在气质2、帮助组织舞蹈动作3、帮助舞蹈和舞剧表现剧情〈二〉“大音希声”在舞蹈中的美学内涵第二、“大音希声”对舞蹈表现的作用1、“大音希声”为舞蹈创造出新的意境美2、“大音希声”为作品提供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3、“大音希声”使作品更具灵性4、“大音希声”赋予舞蹈作品更深刻的内涵5、“大音希声”让舞蹈艺术更加人性化〈三〉“大音希声”在舞蹈作品中适可而止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第一、研究步骤1、依据论文参考题目查阅资料2、根据对收集到的资料阅读构思论文提纲写出开题报告3、根据选文的论文题目继续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4、进行论文攫写5、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润色修改整理6、准备毕业答辩第二、研究方法和措施1、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及前人写的相关资料2、网上查询相关资料及文献第三、进度安排:1依据论文参考选题,作好论文先期搜集工作;2选题,写开题报告;3开题报告定稿,接受毕业论文任务书;4论文写作阶段完成初稿并接受论文中期检查;5修改论文阶段;6论文答辩。四、主要参考文献:[1]《舞蹈艺术概论》隆荫培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2]《舞蹈训练与编创》王海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中国音乐美学史》蔡仲德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4]《音乐家、艺术家、美术家论音乐与其他艺术之比较》潘必新、李起敏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年版[5]《人体律动的诗篇——舞蹈》汪加千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6]胡尔岩:《舞蹈创作心理学》,中国戏剧出版社1994年版[7]《艺术视听觉心理分析》安东·埃伦茨维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8]《希声·无形·意境·气韵》李起敏音乐学文集1992五、指导教师意见:签名:六、教研室意见:签名:注:此表由学生本人填写,一式三份,一份留系里存档,指导教师和学生本人各保存一份。

我们学习研究舞蹈的种类,是为了能更深入地了解舞蹈艺术的特性、舞蹈的艺术发展规律,熟悉掌握舞蹈艺术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各种样式和方法。这对于我们进行舞蹈创作、舞蹈欣赏、舞蹈评论都有重要意义。不同种类的舞蹈,都是在社会生活的发展中,为了适应反映和表现不同内容的需要应运而生的。一般的说,在社会发展的较低阶段,舞蹈的种类和载体都比较简单,而随着社会生活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就会不断的发生出新的舞蹈艺术作品,出现新的舞蹈体裁,舞蹈的形式演变和发展也会更加复杂多样。详情请翻阅《舞蹈艺术概论》第四章节。

,同学们特地回忆了真题给小编。今天才思小编就根据2020年的考试情况,来给大家做一下解析,看看在哪里可以找到这些内容。先来看看真题吧~2020年北京舞蹈学院711艺术概论与写作考研真题简述题 艺术人文精神。 舞蹈审美特征。 艺术传播与创作。艺术作品主题确立原则。“胸中之竹”与“手中之竹” 举例艺术发展与时代的关系。举例艺术与市场。为什么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是人民文艺?711艺术概论与写作真题解析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一、艺术人文精神这道题我们可以在北京舞蹈学院艺术概论三驾马车里找到详细的介绍,这道题是文艺复兴的相关考点,详解如下: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二舞蹈审美特征这道题在北京舞蹈学院艺术概论三驾马车·必备题库里有明显的标记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并且在三驾马车·权威笔记里有详细的介绍。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三艺术传播与创作这道题在《北京舞蹈学院艺术概论三驾马车》与《北京舞蹈学院专业一最后18题》里均有介绍,先来看看《三驾马车》里面是如何介绍艺术创作的。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再来看看《北京舞蹈学院专业一最后18题》里关于艺术传播的描述。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四艺术作品主题确立原则这道题可以直接看《北京舞蹈学院艺术概论三驾马车·权威笔记》的内容;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也可以在《北京舞蹈学院专业一最后18题》里看到清楚的解析。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五“胸中之竹”“手中之竹”这道题是属于艺术创作论里的经典题目,我们在《北京舞蹈学院艺术概论三驾马车·权威笔记》里可以看到清楚的解答;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在《北京舞蹈学院专业一最后18题》里的艺术创作那道题,特别介绍了“手中之竹”与“胸中之竹”的辩证关系。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六、举例艺术发展与时代的关系这道题目直接看《北京舞蹈学院专业一最后18题》就行,参考答题很有代表性。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七举例艺术与市场这道题在《北京舞蹈学院艺术概论三驾马车·必备题库》里有很明显的标记。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对应《必备题库》的标记,我们在《北京舞蹈学院艺术概论三驾马车·权威笔记》里找到了解答。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而且这道题在《北京舞蹈学院专业一最后18题》里也有相关补充。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八    为什么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是人民文艺。这道题是属于时事题目,可以解答的角度很多,我们看看18题的热点中是如何去解释的吧~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除了上述我们解析以外,在往期发过的公众号文章及其他资料里也有相关的体现,因篇幅太长就不多一一叙述了。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以上内容就是北京舞蹈学院711艺术概论与写作的真题解析,在才思的资料里均有体现。

音乐论文-浅谈舞蹈中的大音希声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浅谈舞蹈中的大音希声学生姓名: 系 别:音 乐 系专 业:音 乐 学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舞蹈与音乐的结合形成完整的舞蹈艺术,舞蹈所表现的动作、姿态与美的音乐艺术相结合,给人带来了一种美妙的艺术享受,舞蹈从产生起便和音乐结成了最紧密的联系,舞蹈离不开音乐,音乐在舞蹈艺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舞蹈艺术的概念中,音乐成为其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编创者思维方式的拓展,舞蹈艺术走向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舞蹈剧目打破了这种传统,出现了在作品中无音乐,无伴奏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对音乐与舞蹈的剥离?是“大音希声”的回归?“大音希声”能否与舞蹈更完美的结合呢?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回声。“大音希声”赋予了舞蹈以另外的一种美学内涵还是如许多评论家认为的“仅仅是一种虚华、另类”,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探讨研究的。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第一、舞蹈与“大音希声” 〈一〉音乐对舞蹈的作用 1、配合并帮助舞蹈表达情绪,展现舞蹈内在气质 2、帮助组织舞蹈动作 3、帮助舞蹈和舞剧表现剧情 〈二〉“大音希声”在舞蹈中的美学内涵 第二、“大音希声”对舞蹈表现的作用 1、“大音希声”为舞蹈创造出新的意境美 2、“大音希声”为作品提供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3、“大音希声”使作品更具灵性 4、“大音希声”赋予舞蹈作品更深刻的内涵 5、“大音希声”让舞蹈艺术更加人性化 〈三〉“大音希声”在舞蹈作品中适可而止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第一、研究步骤 1、依据论文参考题目查阅资料 2、根据对收集到的资料阅读构思论文提纲写出开题报告 3、根据选文的论文题目继续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 4、进行论文攫写 5、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润色修改整理 6、准备毕业答辩 第二、研究方法和措施 1、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及前人写的相关资料 2、网上查询相关资料及文献 第三、进度安排: 1 依据论文参考选题,作好论文先期搜集工作; 2 选题,写开题报告; 3 开题报告定稿,接受毕业论文任务书; 4 论文写作阶段完成初稿并接受论文中期检查; 5 修改论文阶段; 6 论文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1] 《舞蹈艺术概论》隆荫培 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7 [2] 《舞蹈训练与编创》王海英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3] 《中国音乐美学史》 蔡仲德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5 [4] 《音乐家、艺术家、美术家论音乐与其他艺术之比较》潘必新、李起敏 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年版 [5] 《人体律动的诗篇——舞蹈》汪加千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6] 胡尔岩:《舞蹈创作心理学》,中国戏剧出版社1994年版 [7] 《艺术视听觉心理分析》安东· 埃伦茨维希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8] 《希声·无形·意境·气韵》李起敏 音乐学文集 1992 五、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六、教研室意见: 签名: 注:此表由学生本人填写,一式三份,一份留系里存档,指导教师和学生本人各保存一份。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