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现代教育理论论文800字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17 10:57:57

现代教育理论论文800字怎么写

2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也是20年前,邓小平同志发表了关于加速实现教育手段现代化的指示,我国电化教育重新起步,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序幕由此拉开。21世纪在即,处在这两个值得纪念的20年,展望未来,我们对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开创中国教育技术事业生机勃勃的新局面充满信心。  一、邓小平教育理论指明了教育技术改革的正确方向,改革开放创造了教育技术发展的良好机遇  1、发展教育技术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1978年4月,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制定加速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手段的措施,这是多快好省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他要求,“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指示“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20年来,这些指示一直指引着我国教育技术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外落后了”,就“必须下定决心,急起直追”,“力戒空谈”的思想。  2、教育技术发展是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路线,“少说空话,多办实事”的结果  在小平同志的倡导下,党和政府积极支持教育技术的发展,几任政府领导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路线指引下,创造性地推动这项工作。  由于我国地理环境差异很大,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政府一直强调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要坚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具体实际,分类指导的原则,在“七·五”和“八·五”期间都提出了“中等学校和中小学校电化教育设备配备标准”,指导并推动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建设。  从目前的情况看,现代教育技术在我国中小学的应用,仍然基于视听媒体技术的多媒体优化组合教学形式为主;基于电子通讯和计算机网络的远程教育形式已经在一部分学校中开始应用,目前还处于试验阶段。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的应用,优化了教育过程,提高了教育质量和效率,减轻了学生负担,促进了中小学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改革。我国高校已经由视听技术向多媒体、网络化发展,进入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阶段。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广东、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或地区提出“建设现代化教育强省,启动或建设现代化教育工程”。据1995年底对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缺贵州省)的统计,“八五”期间我国教育技术总投资为115亿多元,其中财政预算内投入占80%,预算外投入占20%,平均每年投入23亿元。由于国家和地方对发展教育技术的重视,我国用于现代化教育的设备、设施在20年间有了突飞猛进发展,为教育现代化建设打下较好的物质基础,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2、音像电子教材建设不断满足需要  音像电子教材建设作为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保证,多年来,一直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过去,我国教材建设形式单一,基本是文字教材“一统天下”。随着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教材的表现形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现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视盘、计算机软件等音像电子教材已成为我国教材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中小学的音像电子教材建设经历了从投影、幻灯(80年代初期)到录音、录像(80年代后期及90年代初期),以及到现在以多媒体组合教学形式为主的几个发展阶段。由于我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以投影、幻灯、录音、广播、电视、录像、计算机等媒体优化组合的多媒体教学形式不仅是现在,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学校教育的主要媒体形式。中小学使用的音像电子教材,主要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规划和组织建设。中央电化教育馆及地方各级电化教育馆为中小学组织编制了大量的投影、幻灯、录音、录像等音像电子教材。随着教育软件市场的发育和逐步规范,涌现了一批教育软件公司,生产制作符合学校需要的音像电子教材。一些有条件的学校、教师还自己开发制作了适合教学需要的音像电子教材作为教学的补充。截止到1995年底的统计,用于教育过程的音像电子教材,幻灯、投影片为3亿张,录音教材1716万小时,录像教材1708万小时,计算机教学软件28万个,光盘9万张。新媒体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有利于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引起了更多的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有更多教师的应用和参与开发新的教育教学软件。  我国广播电视大学的教材建设也发生很大变化,由借用普通高校的文字教材,配套录制“课堂搬家”式的音像教材,变为自行编制适于远距离教育要求的、相互配套的文字与音像电子教材。全国电大现有录像带9万盘,录音带7万盒。我国卫星电视教育开通了综合教育、电视大学教育、中小学教育等三个卫星电视频道,在北京地区通过35频道还播出一套综合教育电视节目,每天共播出1小时。使一些学校通过接收,选播,扩大了教育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软件供需之间的矛盾,逐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3、现代教育技术科研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现代教育技术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广泛开展,研究作为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受到了各级领导和从事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的重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科研已经从早期的媒体对比型研究、学科专题型研究向以整体、综合为主的实验研究过渡。各级电教馆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了一支从事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队伍,开展了一批对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的课题。如:现代教育技术环境的研究、中小学音像电子教材建设的研究、信息技术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研究、我国基础教育实施现代化教育工程的策略研究、中小学校及职业技术学校电化教育设备配置标准的研究、中小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建设现状及其资源共享的实验研究、小学语文“四结合”的实验研究、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教学优化的实验研究、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实验研究等,取得了一批丰硕的成果。  我国高校中的教育技术专家、学者在研究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开展教育技术理论、方法,远程教育,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教学设计,资源共享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教育技术的发展发挥了前导和推动作用。我国远距离教育的研究,特别是在远距离教育的开放性和教学现代化方面的研究,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推动了全国广播电视教育改革和发展。“八五”开始,为推动农科教结合、燎原计划实施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国家教委组织开展了现代教育技术综合实验县的研究。全国有一批综合实验县,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宝贵的实验研究经验和成果,丰富和发展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  4、建立了学科专业体系,形成了一支队伍  在教育技术发展过程中,我国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教育技术学学科专业体系,形成了具有较强专业技术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育技术专门人才队伍。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新型的交叉学科,已经在我国绝大多数师范专业的高等院校中建立起来。非师范专业的高等院校,也有部分设立了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技术学学科形成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等层次齐全人才培养能力。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在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呈现出勃勃生机。  在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一支有理想、懂专业的专门人才队伍。这部分人才除了从从事教育技术相关专业工作的同志和教师中选拔出来,进行培养和任用者外,大部分是从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据1995年的调查,我国已有教育技术机构74849个,专职从事教育技术工作的人员达20万人,还有数十万兼职从事教育技术工作的教师,他们中的多数已经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在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这支具有较强专业技术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育技术队伍必将在实践、研究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5、探索了全面提高学生以及劳动者的素质的途径  各级各类学校充分利用先进媒体手段,积极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教师和教育技术人员充分利用录像、电影等媒体,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节目给学生们播放,使孩子们在形象生动的画面里和感人的情节中接受爱国家、爱集体、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一些中小学还建立了卫星电视接收站和校园有线电视网,收集了许多优秀教育电视节目、教育影片、VCD光盘、录像片定期为学生播放,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高等学校为加强思想政治课建设,编制了大量生动形象的音像教材,向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开展中国的国情教育。由于改变了传统单一说教的方式,多种媒体教学,为学生所喜闻乐见。一些高校充分利用校园“有线电视台”,每周编制校内新闻和反映本校教师学生生活的专题节目,使大家了解学校工作,表扬先进,指出存在问题,使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深受师生欢迎。  中国教育电视台以及各省级教育电视台在播放教学节目的同时,积极开办教育新闻、教育信息和综合性教育节目,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介绍教育战线工作情况,宣传优秀教师、著名专家的业绩,使社会对教育有了更多的了解和理解。中国教育电视台举办的百部爱国主义影片展播,受到社会好评。  电化教育的开展为广大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并成为科教兴国战略的组成部分。许多县电教部门以支农为己任,把当地农民急需的农业技术知识、商品经济知识、医疗卫生知识的录像节目送下乡,宣传了致富门路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深受农民欢迎,直接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的地方把如《稻田养鱼》、《毛竹种植》、《烤烟技术》等录像片反复为乡村农民播放,使农民迅速掌握了致富技术。还有的县电教部门将扫盲识字与推广一、二项致富技术结合在一起,利用电教手段培训农民,也收到很好效果。1991年原国家教委表彰了天津市静海县等31个综合开展电化教育,在学校电教、教育电视收转站建设、农村实用技术推广等方面作出突出成绩的县为全国电化教育先进县。  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势,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服务。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中电教手段得到广泛应用。职业高等专科学校、职业高中、大型厂矿培训中心都不同程度地开展教育技术工作。电力系统、人民银行系统利用专业培训录像带直接为基层岗位培训继续教育提供了形象教材,受到社会广泛欢迎。  三、认真总结20年的基本经验,积极规划面向21世纪的发展蓝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年,我国重新起步的教育技术走过了一段辉煌的历程,为教育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践证明,邓小平教育理论,特别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加快教育手段现代化的思想,是我国教育技术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南,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  教育技术重新起步与迅速发展,源自改革开放后国情的实际需要,来自经济振兴、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的迫切需求。教育技术的发展要自觉服从、服务于“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适应与满足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积极为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服务。  教育技术实践领域涉及面宽,覆盖面广,必须在党和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依靠中央各部门,各级地方政府、各级各类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与协作,才能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教育技术事业的发展,既要依靠国家给予政策扶持和必要的投入;又要坚持改革开放,引入市场机制,取得社会支持;还要发扬艰苦奋斗的敬业精神。  教育技术是一门新兴科学,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手段为教育服务,为教育教学整体改革服务。在信息化过程中,要重视网络化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同时要注重各种现代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不能偏废。只有注意把“常规媒体手段”与“先进媒体手段”恰当结合,才能取得最大的教学效益。  教育技术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的组成要素。教育技术要深入学科、深入教学、深入课堂。要调动广大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积极性,始终围绕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有效开展工作,并始终把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益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技术学科和事业的发展,要高度重视教育技术工作者和广大教师的培训工作,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育技术队伍,通过他们观念上的转变和实践上的努力,促进并支持教育技术的发展。  电子媒体教材建设始终是教育技术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统筹规划,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持久地抓好这项工作。软硬件建设必须协调发展,政策和资金要向软件倾斜,使软件建设从数量上、质量上进一步缓解目前仍很突出的供需矛盾,逐步满足目前我国的迫切需求。  20年来,我国教育技术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两个层面上还显落后。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准确把握世界教育技术发展的趋势,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进一步加强宏观管理,进一步从战略高度规划教育技术工作的开展;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技术设备与信息资源,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整体改革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提出了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的战略目标,也对教育战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把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带入21世纪,我们必须在深刻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确定我国的教育技术发展战略。  随着现代信息与通讯技术的飞跃发展,即将来临的21世纪,许多新的技术将应用到教育领域之中,从目前国外发达国家的情况看,数字化音像技术,广播与卫星通讯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都已应用到了教育与教学中。教育技术的内容和形式也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其发展趋势可归纳为:音像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卫星广播技术应用于远距离教学;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个别化交互学习;交互网络技术应用于通讯教学;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仿真教学。与此同时,当前的教学媒体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主要特点是信息显示的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以及教学过程的智能化。从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看,国外教育技术正在学校教育、培训和作业技术三个方面向纵深发展。这些发展趋势和特点对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必将产生深刻的影响。为跟上世界发展潮流,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世纪之交的中国教育技术发展策略应是:巩固发展以音像技术为基础的课堂多媒体组合教学;逐步推行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远程教育。  首先,要发展学校教育技术,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实现教学现代化  面对即将来临的21世纪,我国学校教育技术的发展关键在于观念上的转变和随之而来的教学环境的改变。教育技术工作应高度重视对现代化教学环境的建设,重视教育技术对促进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的研究。  在基础教育领域,要进一步巩固发展以音像技术为基础的课堂多媒体组合教学,根据不同地区,加强分类指导,使大部分学校在不同层面上的教育技术水平有明显的提高,推动“普九”工作的巩固、提高,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通过《全国电化教育“九五”计划》的实施,到本世纪末,全国城市中小学和县城中小学达到原国家教委颁布的一类电化教育设备配备标准的学校总数增长8%,有条件的乡镇中学、中心校和少数民族寄宿制学校达到二类电化教育设备配备标准;常规技术媒体得到广泛的普及和应用;现有卫星资源被充分用于教学活动,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有条件的学校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和实验,少数学校和发达地区建立起校园网并与社会联网。通过全国中小学1000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工作,带动和加强教育技术实验研究,总结出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开展教育技术的典型经验,指导并促进学校教育技术的全面开展。统筹规划,加强审定,引导教材制作企业的发展,使一体化设计的教材初步满足多层次、多规格的教学需要。  在高等教育领域,根据高校的不同情况,建设不同层次的教学环境,把教育内容、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在教育技术的平台上。到2010年,使我国若干所高校的教育技术水平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各校都有应根据实际情况,建设多媒体教室,使其在数量上基本满足教学需要;建设校园网络,实现教学信息、图文资料和管理信息收集、存储、检索、调用的现代化,并与“教育科研网”联网,及时获取国内外信息资源。在“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实施的基础上,一体化设计教材。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的意见》,初步完成高校教育技术机构的有机合并,使学校教育技术力量得到综合利用,运用教育技术的学科和教师范围有明显扩大。部分有条件的高校建设远程教育设施,以自己的优势学科参与远程教育,使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  在现代远程教育领域,面对世纪之交,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态势,要把现代远程教育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面向21世纪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建设,在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逐步推行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  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必将进一步使教育领域产生深刻变革,促进教育现代化。它也将进一步突破传统教育时空的限制,扩展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大众化和终身化。同时,它将会推动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进一步扩大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需求,促进优秀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带动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成为国家信息产业发展以及整个经济发展的新的生长点,推动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将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不断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到2010年,基本形成多规格、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现阶段,我们要充分利用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的公众和专业信息传输网络,形成以卫星视频传输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相结合的多元化现代远程教育专业传输网。充分发挥实力雄厚的研究性大学的优势,开展大学后继续教育。通过各类高校的远程教育,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逐步提高公民的学历层次和科学文化素质,积极探讨经济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发展多种行业和专业的继续教育,为在职专业人员提供各种进修机会,满足各方面学习者多层次和多样化的终身学习需求。在少数有条件的地区和中小学开展中小学远程教育试点,扩展教育资源。提高师资水平;建设学习资源中心,开展家庭教育,提供学生主动学习的条件,推进素质教育。以中心城市为依托,逐步形成以省(直辖市)为主,统筹管理的现代远程教育区域网络。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解决老、少、边、穷地区教育问题,推动“普九”和“扫盲”工作,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到2010年前后,将使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不断扩展地区现代远程教育传输网,在更多的地区、学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实验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现代远程教育。  在党和国家关怀下,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我国的教育技术事业,正以开创生机勃勃的工作新局面,迎接新世纪的曙光。我们将把握时代的脉搏,关注世纪教育技术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大力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研究及实际应用,为社会、经济、教育的整体改革服务,为我国早日实现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执笔:刘雍潜、陈庆贵、张敬涛  版权所有 Copyright 宜城中学 -黑夜舞 最佳浏览环境 IE0 800*600 分辨率

这个问题,有点大。你可以把我国的教育当做是从应试到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你可以提出一些应试教育的不足,然后再提出素质教育的一些强项。那当然,你要在这两者之间,说明你对我国当前教育所要坚持的什么样的理论和教学方法,以及为什么我国必须要经历这个拐弯点,有什么意义。以及为什么我国目前没办法一步到位,说明一下社会和经济的因素。

如何看待现代教育 当前,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出现了不少极不和谐的现象,特别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激烈冲突更成了让专家头痛、让学校难堪、让家长困惑的难解之题。究其原因,一方面,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信息社会带来的经济文化的巨大变革,使竞争意识强烈渗透进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心灵,从而导致人们心理失衡,并过早地将负担转成期望落到孩子身上,使学生负担越发沉重、苦不堪言;另一方面,教育体制改革本身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又形成呼吁为中小学生减负之声不绝于耳、“创新改革”措施层出不穷,但收效并不明显、甚或将减负变成“应付”的困难局面。而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母体”,承担着启蒙、补充、减压、调整等重要功能,学生家长作为“母体”中的主体,该如何转变思想观念、改进方式方法、从容面对挑战呢?笔者认为,应着重解决四个问题:   一要正确认识我国基础教育的形势,解决好信心问题   大家知道,美国的高等教育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但论及美国的基础教育,人们的看法则有着较大的分歧。将中国的基础教育与美国相比,人们普遍的看法是,中国的基础教育是打基础的教育,“学多悟少”,而美国的教育是培养创造力的教育,“学少悟多”。中国的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和灌输,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尊重,注重对知识的掌握和继承,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相比较,美国则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批判精神,注重对知识的拓展和创造。以数学为例,我国教育界历来认为,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是数学的基础,所以中小学阶段不许学生用计算器。然而在美国,基本运算不受重视,计算器在中小学的使用很普遍。美国人认为,计算器既然算得又快又准,我们又何必劳神费力地用脑算呢,人脑完全可以省下来去做机器做不了的事。我国教育的“基础”是指,大脑在独立于计算机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储备知识,尽可能快地提取知识,因而中国学生的大脑在这两方面是得到了充分的训练。显然,在利用和综合外界的各种信息以及扩展大脑的功能方面,美国的教育则更胜一筹,但在利用和开发大脑的内在功能上,中国的教育是卓有成效的。有鉴于此,当前,在美国的教育界也开始强调抓基础,正在向东方国家学习,2001年12月,美国国会通过布什政府提交的一个教育法案,专门拨款265亿美元加强美国的基础教育,诸如规范课程、强化考试、严格评价等,不少是学习中国基础教育的成功经验。作为学生家长,应当看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作为教育的主体形式,就象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一样,其本身并无不可调和的矛盾,我国基础教育本身也有很好的传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中小学应试教育弊端的根源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制约,是现存教育体制的束缚,因此不应该怀疑我们长期以来在基础教育上取得的成就,而应该辩证地看待当前教育工作面临的形势,进一步增强配合、支持教育改革的信心。   二要正确把握素质教育的内涵,解决好认识问题   当教育的首要任务变成纯粹的知识训练与积累时,学生在心理、人格、道德和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受到了限制。正如《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所说的观点:虽然一个人的素质与他的知识密切相关,但是,一个人素质的高低绝不等于知识的多寡。除了知识以外,一个人的素质更多地体现于他的心理平衡能力、人格独立性、道德健全性和创造能力等等。我们倡导的素质教育,尽管已经得到广泛认同,但在实际推广进中举步维艰,甚至收效甚微,排除社会和学校的原因,家长在认识上的锢步自封、不思突破,也是重要原因。其问题产生的根本,除了教育观的不同,在对人的认识上也存在严重禁锢,应当引起反思。归纳为一句话,就是没有把孩子作为生命的平等个体,忽视了孩子的独立性、创造性培养。根据研究,孩子从幼年到青少年时期有一个心理发展问题,孩子小时候并不认为有些问题很重要,不会想考不上大学会怎样,孩子的天性是玩、娱乐、游戏。美国的大教育家约翰·杜威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教育史上提出了一个被喻为哥白尼式“革命”的教育理论,即把教育中心来了一个转变,把原来的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社会、经验为中心,这是从传统教育到现代教育的大转变。而中国传统文化对孩子的态度是家长式的,把孩子看作附属物,也经常将孩子教育上的成败归因于家长,所谓的“子不教,父之过”,甚至一些家长把自己一生未实现的愿望和理想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在生活上倍受压抑。有些家庭只要孩子学习好,就可以满足他一切要求,而不是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或全面发展,或个性鲜明。所以说,解决好认识问题并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家长为此作出不懈努力。   三要努力找准成才方向,解决好目标问题   人类已经进入充满挑战的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未来社会的发展对人的挑战是多方面的,如何把今天的少年儿童培养成跨世纪的人才,是目前广大家长十分关注的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在中国,人口多,高等教育还不普及,能给一个人的机会的确不多,作为老师、家长和孩子,升学对学生来说还是相当重要的,这是由中国的经济现状决定的,似乎无可厚非的。但时代在变,观念也在变,每一位家长都要经常问一问,你自己变了吗?对孩子的期望合理吗?新世纪也是人类社会大发展的时期,知识的产生和孩子们接受知识的方式途径正发生着变化,家庭教育必然要在社会、经济、文化变革的基础上产生相应的变化和发展,家长已不再是子女心目中唯一的权威和偶像。在这种情况下,家庭教育不可能再以培养子女学会更多的知识为唯一的目标。另外,今天的社会开放,变化迅速,每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不仅取决于他的智力高低,还要取决于他能否很好地赢得别人的信任,是否有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所以智力水平和人格力量便构成了今天少年儿童能否成才的两个主要支柱。可现实是,我们许多孩子所能接触到的家庭教育,很多与今天的时代大相径庭。一些家庭无视社会的变化,仍一味让子女追求分数和书本知识,过度保护代替孩子的自我实践,这种不健全的家庭教育,是培养不出时代所需要的人才的。所以,家庭教育的目标应该多样化,可供孩子的选择也应该多样化。   四要合理分配精力财力,解决好方法问题   目前一个严峻的事实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大多数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有的过于娇宠、放任自流;有的专制命令、不尊重孩子,等等。许多父母对自己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并不满意,他们深知自己的“棍棒出孝子”和“宠爱娇惯”等家教之道是不可取的,但是,无奈自己没有掌握科学的教子方法,尤其当子女们的眼界开阔、知识丰富了之后,与家长的关系更加紧张,不少家长们深感家教无从下手,重教而不会教的现象屡见不鲜。就家庭教育自身而言,需要有新观念、新思想、新视野、新方法;而对每一个家长来说,首要选择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适应变化的社会,适应孩子的进步与需求,在努力方向上,要不断把家庭教育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一是要加强爱心教育,有爱心的人,才是祖国、家庭需要的人;二是要加强责任心教育,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才能自立于社会并以诚待人;三是加强耐心教育,培养孩子坚韧的品格,能经受住困难的考验;四是加强慧心教育,多掌握成才的本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现代教育论文800字怎么写

现在的教育是悖逆天道、颠倒人伦,本末倒置、离经叛道、崇洋媚外、数典忘祖!把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丢弃了。中国,是全世界唯一的一个丢弃民族文化的国家。四大文明古国,如今只剩下中国了,可短短的几十年,这个文明古国也将消失,这个有著五千年古老文明的民族,也将消失!短短两百年历史的西方的文化,西方的教育,西方的价值观,核心就是唯我;宣扬竞争,刺激欲望,鼓励消费,在全世界氾滥成灾,人和人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已经危险到极点!伍拾亿年的地球资源,就在人类贪婪掠夺下,短短的几百年就要消失殆尽!而我们是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哪!现在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相信自己老祖宗五千年的智慧却崇拜西方两百年的糟粕,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传统思想和价值观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传统经典是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这些是我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依据,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屡遭灾难而不会解体的凝聚力。如果任此文化遗产在下一代消灭,我们将是民族罪人、历史罪人……大家拿着线装书不认得,对不起我们中国的列祖列宗,对不起世界人民,对不起人类。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国以人为本,人以德为本,德以孝为本。这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德要道。以人为本,首要的任务是把人教育好。社会是由人组成的,把人教育好了,一切皆好,社会和谐,百事如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我们的老祖宗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正是出于这种考虑。五千多年来,中国出现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盛世,这些盛世的出现就是贯彻“教学为先”的结果。中国古圣先贤为什么如此重视人的德行教育呢?这是因为有没有德行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我们知道,人的需求有三个方面:第一,求食,以维持生命;第二,求偶,以延续生命;第三,求仁,以光大生命。求食、求偶,人与动物相同。求仁,人以德为本,德以孝为本,为人类所独有,动物是没有的。一个人如果迷恋于食色,不修持伦理道德,那就同动物一样了。人以德为本,是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没有德行的人,虽然披着人皮,实际上不能算是人了。

自己动手,才符合要求嘛

这个问题,有点大。你可以把我国的教育当做是从应试到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你可以提出一些应试教育的不足,然后再提出素质教育的一些强项。那当然,你要在这两者之间,说明你对我国当前教育所要坚持的什么样的理论和教学方法,以及为什么我国必须要经历这个拐弯点,有什么意义。以及为什么我国目前没办法一步到位,说明一下社会和经济的因素。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思考 记得梁启超曾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可见,关心下一代工作关系着国家的兴亡。21世纪是人类最关心教育的世纪。教育是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在内的“大教育系统工程”。那么学校、家庭、社会提供了怎样的生活空间?现在的教育状况又是怎样的呢?这是一名青年教师,在立足于教学工作之后,应该时时警醒的问题。 孩子们整天迷恋着上网,孩子们只追求穿品牌,孩子们只想着当明星,孩子们不好好学习,家长们经常向老师诉说此类烦恼。这些现象不仅使家长们痛心,也时刻困绕着教师的思绪。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以管理?现代教育中存在着怎样的弊病呢?这是教师、家长们时常思索的社会问题。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父母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家庭中丰富的情感是学校教育所不及的。努力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这是提高青少年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促进孩子以健康的心理、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而良好的学校教育不仅能系统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对培养孩子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有着家庭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和学校教育培养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但由于教育范围、角度不同,在教育的方法上有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有力补充。社会教育包括伦理道德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等,它寓于读书看报、观看电视、浏览祖国河山、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之中。家长应利用各种途径,培养孩子热爱祖国、关心他人的良好品格;关注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范围及交友诸方面的情况,尽量发挥社会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正面效应。 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三个支柱,缺一不可。作为从事现代教育的工作者,以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的三结合为思考,对新形势下如何开展教育工作应该坚持不懈地进行探索。因此我们在进行学校教育时,力求寻找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三者的切入点,综合三者形成合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必须做到协调一致,互相配合。 1、三结合教育有利于实现整个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家庭、社会和学校三方面以不同的时空占据着学生的整个生活。这三者无论哪个方面出现空白,都将使各种教育无法有机地衔接起来,如果学生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放任自流,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例如有些学生旷课或者频繁去网吧、游戏厅等场所。做为家长要掌握好学生的作息时间,尽可能地控制好子女的空余时间。社会应规范管理,禁止学生出入这些场所。学校有学校的规章制度的约束,家庭有家长的督促,社会有良好的社会风尚的熏陶。因此,搞好三种教育的衔接,成为整体化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2、三结合教育有利于保证整个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平时学生在学校受到的思想教育,在校外常会被家长或朋友的几句话冲得一干二净。例如迟到了家长却帮学生找理由或自己包揽责任。如果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基本方向上不能保持高度的一致,那么,他们各自的作用不仅会互相抵消,还会给学生的思想造成很大的混乱。随着独生子女的日益增多,家长对子女溺爱的现象也日益突出,这些与家庭教育和社会不良风气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要不断增强社会各方面的责任感,统一组织好社会教育的工作,提高家长的素质,从而切实地做好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在方向上的协调一致工作。 3、“三结合”教育有利于实现各种教育间的互补作用,从而加强整体教育的有效性。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在时空上,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效果上都有各自的特点。家庭教育由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亲密血缘关系,在教育中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学校教育具有统一性、系统性等特点,它有利于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科学知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社会教育在内容上具有多样性、实用性、及时性和补偿性的特点,所采用的教育方式更加灵活多样,这有利于学生了解自然和社会,也有利于他们发展不同兴趣爱好。 我们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有义务呵护、培养下一代的成长。调动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共同完成培养高素质的一代新人是现代教育的任务。我们可以从这样三个渠道来突破,开辟出与时俱进的和谐教育网络途径。第一、学校有责任进一步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通过经常召开各种类型的家长会议,班主任进行家访或通过多种联系手段,及时向家长们通报各项教育目的和要求,使家长们及时了解学校的教育意图,协调好教育的步调及要求,形成教育的合力,共同提高教育的效果。第二、家长应主动与学校、班主任加强联系。班主任要做好家访工作,也希望家长到学校访问,了解子女在校的表现、学校对学生当前的教育意图和要求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终极目标都是一致的,二者只有积极配合才能获得教育孩子的最佳效果。所以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努力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第三、整个社会要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只有努力构建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才能使孩子们“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 “三结合”教育的推广与挖掘是全体社会成员团结起来开发现代教育最有效的武器。 社会环境对孩子的思想品德形成有其深的影响,学校、家庭只有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渠道与社会相结合对孩子进行全面教育,才能塑造具有优良素质的一代新人。诗人泰戈尔曾这样说:“不是铁器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粗糙的石块变成了美丽的鹅卵”。如果孩子是一株新苗,学校就是孩子茁壮成长的沃土;我们热切期盼着各位家长、社会的倾情关注,愿意和大家一道共同探索孩子的成长之路,乘着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为学校奠定坚实的基础,让孩子拥有更好的成长空间,是我们不懈的追求!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现代教育理论论文800字

一、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陀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   弥乐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乐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 锱珠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其实在用人大师的眼里,没有废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贵宝剑,摘花飞叶即可伤人,关键看如何运用。 二、  一个人去买鹦鹉,看到一只鹦鹉前标:此鹦鹉会两门语言,售价二百元。   另一只鹦鹉前则标道:此鹦鹉会四门语言,售价四百元。   该买哪只呢?两只都毛色光鲜,非常灵活可爱。这人转啊转,拿不定主意。   结果突然发现一只老掉了牙的鹦鹉,毛色暗淡散乱,标价八百元。   这人赶紧将老板叫来:这只鹦鹉是不是会说八门语言?   店主说:不。   这人奇怪了:那为什么又老又丑,又没有能力,会值这个数呢?   店主回答:因为另外两只鹦鹉叫这只鹦鹉老板。   这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领导人,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强,只要懂信任,懂放权,懂珍惜,就能团结比自己更强的力量,从而提升自己的身价。   相反许多能力非常强的人却因为过于完美主义,事必躬亲,什么人都不如自己,最后只能做最好的攻关人员,销售代表,成不了优秀的领导人。

现在的教育是悖逆天道、颠倒人伦,本末倒置、离经叛道、崇洋媚外、数典忘祖!把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丢弃了。中国,是全世界唯一的一个丢弃民族文化的国家。四大文明古国,如今只剩下中国了,可短短的几十年,这个文明古国也将消失,这个有著五千年古老文明的民族,也将消失!短短两百年历史的西方的文化,西方的教育,西方的价值观,核心就是唯我;宣扬竞争,刺激欲望,鼓励消费,在全世界氾滥成灾,人和人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已经危险到极点!伍拾亿年的地球资源,就在人类贪婪掠夺下,短短的几百年就要消失殆尽!而我们是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哪!现在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相信自己老祖宗五千年的智慧却崇拜西方两百年的糟粕,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传统思想和价值观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传统经典是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这些是我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依据,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屡遭灾难而不会解体的凝聚力。如果任此文化遗产在下一代消灭,我们将是民族罪人、历史罪人……大家拿着线装书不认得,对不起我们中国的列祖列宗,对不起世界人民,对不起人类。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国以人为本,人以德为本,德以孝为本。这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德要道。以人为本,首要的任务是把人教育好。社会是由人组成的,把人教育好了,一切皆好,社会和谐,百事如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我们的老祖宗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正是出于这种考虑。五千多年来,中国出现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盛世,这些盛世的出现就是贯彻“教学为先”的结果。中国古圣先贤为什么如此重视人的德行教育呢?这是因为有没有德行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我们知道,人的需求有三个方面:第一,求食,以维持生命;第二,求偶,以延续生命;第三,求仁,以光大生命。求食、求偶,人与动物相同。求仁,人以德为本,德以孝为本,为人类所独有,动物是没有的。一个人如果迷恋于食色,不修持伦理道德,那就同动物一样了。人以德为本,是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没有德行的人,虽然披着人皮,实际上不能算是人了。

2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也是20年前,邓小平同志发表了关于加速实现教育手段现代化的指示,我国电化教育重新起步,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序幕由此拉开。21世纪在即,处在这两个值得纪念的20年,展望未来,我们对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开创中国教育技术事业生机勃勃的新局面充满信心。  一、邓小平教育理论指明了教育技术改革的正确方向,改革开放创造了教育技术发展的良好机遇  1、发展教育技术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1978年4月,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制定加速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手段的措施,这是多快好省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他要求,“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指示“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20年来,这些指示一直指引着我国教育技术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外落后了”,就“必须下定决心,急起直追”,“力戒空谈”的思想。  2、教育技术发展是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路线,“少说空话,多办实事”的结果  在小平同志的倡导下,党和政府积极支持教育技术的发展,几任政府领导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路线指引下,创造性地推动这项工作。  由于我国地理环境差异很大,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政府一直强调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要坚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具体实际,分类指导的原则,在“七·五”和“八·五”期间都提出了“中等学校和中小学校电化教育设备配备标准”,指导并推动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建设。  从目前的情况看,现代教育技术在我国中小学的应用,仍然基于视听媒体技术的多媒体优化组合教学形式为主;基于电子通讯和计算机网络的远程教育形式已经在一部分学校中开始应用,目前还处于试验阶段。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的应用,优化了教育过程,提高了教育质量和效率,减轻了学生负担,促进了中小学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改革。我国高校已经由视听技术向多媒体、网络化发展,进入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阶段。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广东、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或地区提出“建设现代化教育强省,启动或建设现代化教育工程”。据1995年底对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缺贵州省)的统计,“八五”期间我国教育技术总投资为115亿多元,其中财政预算内投入占80%,预算外投入占20%,平均每年投入23亿元。由于国家和地方对发展教育技术的重视,我国用于现代化教育的设备、设施在20年间有了突飞猛进发展,为教育现代化建设打下较好的物质基础,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2、音像电子教材建设不断满足需要  音像电子教材建设作为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保证,多年来,一直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过去,我国教材建设形式单一,基本是文字教材“一统天下”。随着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教材的表现形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现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视盘、计算机软件等音像电子教材已成为我国教材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中小学的音像电子教材建设经历了从投影、幻灯(80年代初期)到录音、录像(80年代后期及90年代初期),以及到现在以多媒体组合教学形式为主的几个发展阶段。由于我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以投影、幻灯、录音、广播、电视、录像、计算机等媒体优化组合的多媒体教学形式不仅是现在,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学校教育的主要媒体形式。中小学使用的音像电子教材,主要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规划和组织建设。中央电化教育馆及地方各级电化教育馆为中小学组织编制了大量的投影、幻灯、录音、录像等音像电子教材。随着教育软件市场的发育和逐步规范,涌现了一批教育软件公司,生产制作符合学校需要的音像电子教材。一些有条件的学校、教师还自己开发制作了适合教学需要的音像电子教材作为教学的补充。截止到1995年底的统计,用于教育过程的音像电子教材,幻灯、投影片为3亿张,录音教材1716万小时,录像教材1708万小时,计算机教学软件28万个,光盘9万张。新媒体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有利于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引起了更多的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有更多教师的应用和参与开发新的教育教学软件。  我国广播电视大学的教材建设也发生很大变化,由借用普通高校的文字教材,配套录制“课堂搬家”式的音像教材,变为自行编制适于远距离教育要求的、相互配套的文字与音像电子教材。全国电大现有录像带9万盘,录音带7万盒。我国卫星电视教育开通了综合教育、电视大学教育、中小学教育等三个卫星电视频道,在北京地区通过35频道还播出一套综合教育电视节目,每天共播出1小时。使一些学校通过接收,选播,扩大了教育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软件供需之间的矛盾,逐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3、现代教育技术科研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现代教育技术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广泛开展,研究作为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受到了各级领导和从事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的重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科研已经从早期的媒体对比型研究、学科专题型研究向以整体、综合为主的实验研究过渡。各级电教馆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了一支从事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队伍,开展了一批对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的课题。如:现代教育技术环境的研究、中小学音像电子教材建设的研究、信息技术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研究、我国基础教育实施现代化教育工程的策略研究、中小学校及职业技术学校电化教育设备配置标准的研究、中小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建设现状及其资源共享的实验研究、小学语文“四结合”的实验研究、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教学优化的实验研究、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实验研究等,取得了一批丰硕的成果。  我国高校中的教育技术专家、学者在研究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开展教育技术理论、方法,远程教育,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教学设计,资源共享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教育技术的发展发挥了前导和推动作用。我国远距离教育的研究,特别是在远距离教育的开放性和教学现代化方面的研究,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推动了全国广播电视教育改革和发展。“八五”开始,为推动农科教结合、燎原计划实施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国家教委组织开展了现代教育技术综合实验县的研究。全国有一批综合实验县,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宝贵的实验研究经验和成果,丰富和发展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  4、建立了学科专业体系,形成了一支队伍  在教育技术发展过程中,我国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教育技术学学科专业体系,形成了具有较强专业技术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育技术专门人才队伍。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新型的交叉学科,已经在我国绝大多数师范专业的高等院校中建立起来。非师范专业的高等院校,也有部分设立了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技术学学科形成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等层次齐全人才培养能力。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在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呈现出勃勃生机。  在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一支有理想、懂专业的专门人才队伍。这部分人才除了从从事教育技术相关专业工作的同志和教师中选拔出来,进行培养和任用者外,大部分是从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据1995年的调查,我国已有教育技术机构74849个,专职从事教育技术工作的人员达20万人,还有数十万兼职从事教育技术工作的教师,他们中的多数已经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在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这支具有较强专业技术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育技术队伍必将在实践、研究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5、探索了全面提高学生以及劳动者的素质的途径  各级各类学校充分利用先进媒体手段,积极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教师和教育技术人员充分利用录像、电影等媒体,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节目给学生们播放,使孩子们在形象生动的画面里和感人的情节中接受爱国家、爱集体、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一些中小学还建立了卫星电视接收站和校园有线电视网,收集了许多优秀教育电视节目、教育影片、VCD光盘、录像片定期为学生播放,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高等学校为加强思想政治课建设,编制了大量生动形象的音像教材,向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开展中国的国情教育。由于改变了传统单一说教的方式,多种媒体教学,为学生所喜闻乐见。一些高校充分利用校园“有线电视台”,每周编制校内新闻和反映本校教师学生生活的专题节目,使大家了解学校工作,表扬先进,指出存在问题,使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深受师生欢迎。  中国教育电视台以及各省级教育电视台在播放教学节目的同时,积极开办教育新闻、教育信息和综合性教育节目,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介绍教育战线工作情况,宣传优秀教师、著名专家的业绩,使社会对教育有了更多的了解和理解。中国教育电视台举办的百部爱国主义影片展播,受到社会好评。  电化教育的开展为广大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并成为科教兴国战略的组成部分。许多县电教部门以支农为己任,把当地农民急需的农业技术知识、商品经济知识、医疗卫生知识的录像节目送下乡,宣传了致富门路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深受农民欢迎,直接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的地方把如《稻田养鱼》、《毛竹种植》、《烤烟技术》等录像片反复为乡村农民播放,使农民迅速掌握了致富技术。还有的县电教部门将扫盲识字与推广一、二项致富技术结合在一起,利用电教手段培训农民,也收到很好效果。1991年原国家教委表彰了天津市静海县等31个综合开展电化教育,在学校电教、教育电视收转站建设、农村实用技术推广等方面作出突出成绩的县为全国电化教育先进县。  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势,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服务。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中电教手段得到广泛应用。职业高等专科学校、职业高中、大型厂矿培训中心都不同程度地开展教育技术工作。电力系统、人民银行系统利用专业培训录像带直接为基层岗位培训继续教育提供了形象教材,受到社会广泛欢迎。  三、认真总结20年的基本经验,积极规划面向21世纪的发展蓝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年,我国重新起步的教育技术走过了一段辉煌的历程,为教育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践证明,邓小平教育理论,特别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加快教育手段现代化的思想,是我国教育技术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南,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  教育技术重新起步与迅速发展,源自改革开放后国情的实际需要,来自经济振兴、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的迫切需求。教育技术的发展要自觉服从、服务于“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适应与满足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积极为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服务。  教育技术实践领域涉及面宽,覆盖面广,必须在党和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依靠中央各部门,各级地方政府、各级各类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与协作,才能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教育技术事业的发展,既要依靠国家给予政策扶持和必要的投入;又要坚持改革开放,引入市场机制,取得社会支持;还要发扬艰苦奋斗的敬业精神。  教育技术是一门新兴科学,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手段为教育服务,为教育教学整体改革服务。在信息化过程中,要重视网络化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同时要注重各种现代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不能偏废。只有注意把“常规媒体手段”与“先进媒体手段”恰当结合,才能取得最大的教学效益。  教育技术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的组成要素。教育技术要深入学科、深入教学、深入课堂。要调动广大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积极性,始终围绕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有效开展工作,并始终把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益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技术学科和事业的发展,要高度重视教育技术工作者和广大教师的培训工作,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育技术队伍,通过他们观念上的转变和实践上的努力,促进并支持教育技术的发展。  电子媒体教材建设始终是教育技术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统筹规划,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持久地抓好这项工作。软硬件建设必须协调发展,政策和资金要向软件倾斜,使软件建设从数量上、质量上进一步缓解目前仍很突出的供需矛盾,逐步满足目前我国的迫切需求。  20年来,我国教育技术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两个层面上还显落后。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准确把握世界教育技术发展的趋势,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进一步加强宏观管理,进一步从战略高度规划教育技术工作的开展;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技术设备与信息资源,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整体改革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提出了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的战略目标,也对教育战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把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带入21世纪,我们必须在深刻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确定我国的教育技术发展战略。  随着现代信息与通讯技术的飞跃发展,即将来临的21世纪,许多新的技术将应用到教育领域之中,从目前国外发达国家的情况看,数字化音像技术,广播与卫星通讯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都已应用到了教育与教学中。教育技术的内容和形式也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其发展趋势可归纳为:音像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卫星广播技术应用于远距离教学;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个别化交互学习;交互网络技术应用于通讯教学;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仿真教学。与此同时,当前的教学媒体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主要特点是信息显示的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以及教学过程的智能化。从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看,国外教育技术正在学校教育、培训和作业技术三个方面向纵深发展。这些发展趋势和特点对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必将产生深刻的影响。为跟上世界发展潮流,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世纪之交的中国教育技术发展策略应是:巩固发展以音像技术为基础的课堂多媒体组合教学;逐步推行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远程教育。  首先,要发展学校教育技术,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实现教学现代化  面对即将来临的21世纪,我国学校教育技术的发展关键在于观念上的转变和随之而来的教学环境的改变。教育技术工作应高度重视对现代化教学环境的建设,重视教育技术对促进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的研究。  在基础教育领域,要进一步巩固发展以音像技术为基础的课堂多媒体组合教学,根据不同地区,加强分类指导,使大部分学校在不同层面上的教育技术水平有明显的提高,推动“普九”工作的巩固、提高,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通过《全国电化教育“九五”计划》的实施,到本世纪末,全国城市中小学和县城中小学达到原国家教委颁布的一类电化教育设备配备标准的学校总数增长8%,有条件的乡镇中学、中心校和少数民族寄宿制学校达到二类电化教育设备配备标准;常规技术媒体得到广泛的普及和应用;现有卫星资源被充分用于教学活动,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有条件的学校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和实验,少数学校和发达地区建立起校园网并与社会联网。通过全国中小学1000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工作,带动和加强教育技术实验研究,总结出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开展教育技术的典型经验,指导并促进学校教育技术的全面开展。统筹规划,加强审定,引导教材制作企业的发展,使一体化设计的教材初步满足多层次、多规格的教学需要。  在高等教育领域,根据高校的不同情况,建设不同层次的教学环境,把教育内容、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在教育技术的平台上。到2010年,使我国若干所高校的教育技术水平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各校都有应根据实际情况,建设多媒体教室,使其在数量上基本满足教学需要;建设校园网络,实现教学信息、图文资料和管理信息收集、存储、检索、调用的现代化,并与“教育科研网”联网,及时获取国内外信息资源。在“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实施的基础上,一体化设计教材。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的意见》,初步完成高校教育技术机构的有机合并,使学校教育技术力量得到综合利用,运用教育技术的学科和教师范围有明显扩大。部分有条件的高校建设远程教育设施,以自己的优势学科参与远程教育,使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  在现代远程教育领域,面对世纪之交,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态势,要把现代远程教育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面向21世纪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建设,在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逐步推行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  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必将进一步使教育领域产生深刻变革,促进教育现代化。它也将进一步突破传统教育时空的限制,扩展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大众化和终身化。同时,它将会推动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进一步扩大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需求,促进优秀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带动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成为国家信息产业发展以及整个经济发展的新的生长点,推动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将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不断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到2010年,基本形成多规格、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现阶段,我们要充分利用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的公众和专业信息传输网络,形成以卫星视频传输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相结合的多元化现代远程教育专业传输网。充分发挥实力雄厚的研究性大学的优势,开展大学后继续教育。通过各类高校的远程教育,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逐步提高公民的学历层次和科学文化素质,积极探讨经济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发展多种行业和专业的继续教育,为在职专业人员提供各种进修机会,满足各方面学习者多层次和多样化的终身学习需求。在少数有条件的地区和中小学开展中小学远程教育试点,扩展教育资源。提高师资水平;建设学习资源中心,开展家庭教育,提供学生主动学习的条件,推进素质教育。以中心城市为依托,逐步形成以省(直辖市)为主,统筹管理的现代远程教育区域网络。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解决老、少、边、穷地区教育问题,推动“普九”和“扫盲”工作,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到2010年前后,将使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不断扩展地区现代远程教育传输网,在更多的地区、学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实验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现代远程教育。  在党和国家关怀下,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我国的教育技术事业,正以开创生机勃勃的工作新局面,迎接新世纪的曙光。我们将把握时代的脉搏,关注世纪教育技术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大力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研究及实际应用,为社会、经济、教育的整体改革服务,为我国早日实现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执笔:刘雍潜、陈庆贵、张敬涛  版权所有 Copyright 宜城中学 -黑夜舞 最佳浏览环境 IE0 800*600 分辨率

现代教育论文800字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思考 记得梁启超曾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可见,关心下一代工作关系着国家的兴亡。21世纪是人类最关心教育的世纪。教育是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在内的“大教育系统工程”。那么学校、家庭、社会提供了怎样的生活空间?现在的教育状况又是怎样的呢?这是一名青年教师,在立足于教学工作之后,应该时时警醒的问题。 孩子们整天迷恋着上网,孩子们只追求穿品牌,孩子们只想着当明星,孩子们不好好学习,家长们经常向老师诉说此类烦恼。这些现象不仅使家长们痛心,也时刻困绕着教师的思绪。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以管理?现代教育中存在着怎样的弊病呢?这是教师、家长们时常思索的社会问题。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父母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家庭中丰富的情感是学校教育所不及的。努力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这是提高青少年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促进孩子以健康的心理、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而良好的学校教育不仅能系统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对培养孩子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有着家庭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和学校教育培养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但由于教育范围、角度不同,在教育的方法上有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有力补充。社会教育包括伦理道德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等,它寓于读书看报、观看电视、浏览祖国河山、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之中。家长应利用各种途径,培养孩子热爱祖国、关心他人的良好品格;关注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范围及交友诸方面的情况,尽量发挥社会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正面效应。 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三个支柱,缺一不可。作为从事现代教育的工作者,以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的三结合为思考,对新形势下如何开展教育工作应该坚持不懈地进行探索。因此我们在进行学校教育时,力求寻找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三者的切入点,综合三者形成合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必须做到协调一致,互相配合。 1、三结合教育有利于实现整个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家庭、社会和学校三方面以不同的时空占据着学生的整个生活。这三者无论哪个方面出现空白,都将使各种教育无法有机地衔接起来,如果学生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放任自流,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例如有些学生旷课或者频繁去网吧、游戏厅等场所。做为家长要掌握好学生的作息时间,尽可能地控制好子女的空余时间。社会应规范管理,禁止学生出入这些场所。学校有学校的规章制度的约束,家庭有家长的督促,社会有良好的社会风尚的熏陶。因此,搞好三种教育的衔接,成为整体化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2、三结合教育有利于保证整个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平时学生在学校受到的思想教育,在校外常会被家长或朋友的几句话冲得一干二净。例如迟到了家长却帮学生找理由或自己包揽责任。如果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基本方向上不能保持高度的一致,那么,他们各自的作用不仅会互相抵消,还会给学生的思想造成很大的混乱。随着独生子女的日益增多,家长对子女溺爱的现象也日益突出,这些与家庭教育和社会不良风气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要不断增强社会各方面的责任感,统一组织好社会教育的工作,提高家长的素质,从而切实地做好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在方向上的协调一致工作。 3、“三结合”教育有利于实现各种教育间的互补作用,从而加强整体教育的有效性。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在时空上,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效果上都有各自的特点。家庭教育由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亲密血缘关系,在教育中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学校教育具有统一性、系统性等特点,它有利于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科学知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社会教育在内容上具有多样性、实用性、及时性和补偿性的特点,所采用的教育方式更加灵活多样,这有利于学生了解自然和社会,也有利于他们发展不同兴趣爱好。 我们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有义务呵护、培养下一代的成长。调动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共同完成培养高素质的一代新人是现代教育的任务。我们可以从这样三个渠道来突破,开辟出与时俱进的和谐教育网络途径。第一、学校有责任进一步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通过经常召开各种类型的家长会议,班主任进行家访或通过多种联系手段,及时向家长们通报各项教育目的和要求,使家长们及时了解学校的教育意图,协调好教育的步调及要求,形成教育的合力,共同提高教育的效果。第二、家长应主动与学校、班主任加强联系。班主任要做好家访工作,也希望家长到学校访问,了解子女在校的表现、学校对学生当前的教育意图和要求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终极目标都是一致的,二者只有积极配合才能获得教育孩子的最佳效果。所以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努力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第三、整个社会要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只有努力构建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才能使孩子们“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 “三结合”教育的推广与挖掘是全体社会成员团结起来开发现代教育最有效的武器。 社会环境对孩子的思想品德形成有其深的影响,学校、家庭只有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渠道与社会相结合对孩子进行全面教育,才能塑造具有优良素质的一代新人。诗人泰戈尔曾这样说:“不是铁器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粗糙的石块变成了美丽的鹅卵”。如果孩子是一株新苗,学校就是孩子茁壮成长的沃土;我们热切期盼着各位家长、社会的倾情关注,愿意和大家一道共同探索孩子的成长之路,乘着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为学校奠定坚实的基础,让孩子拥有更好的成长空间,是我们不懈的追求!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摘要 中国的教育现状,有一个很令人费解的现象:几乎全社会的人都知道现行的教育制度存在很严重的问题,但人们还是义无反顾的服从于他,就像明知前面有一个坑,但还是心甘情愿的往里跳。人们明明知道考上大学,并不意味着就业。然而在残酷的“唯学历论”面前,人们又不得不涌向大学,被那一纸文凭绑架着匍匐前进。中国人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在考试问题上如此清醒而无奈地纠结着,毫无反抗地行走于生活的悖论中。关键词高考、大学、教育、反思正文 二十一世纪悄然翻开行的篇章,中国将如何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党高瞻远瞩地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早在1977年9月,邓小平刚刚复出就深谋远虑地把教育问题突出地提到全国全党人民面前,语重心长地说:“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1 到1985年5月,又提出:“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21世纪大业的生力军”。2 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政治,明天的经济。可以这么说,教育乃立国之本。因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投入到国民建设的各行各业中去,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与富强。在21世纪这个号称信息,知识的时代,不重视教育民族只能等待的淘汰的命运。然而今天的中国,高考已经俨然成为一场声势浩大的社会仪式,每年的高考新闻总是饶有趣味地制造着新的舆论场。家长孔庙烧香祈求孩子高分,高三女生喊楼“邀睡”减压,衡水二中“高考誓师大会”激情上演,为让迟到女儿进场考试母亲甘愿下跪……在现实环境下,这些新闻迫使人们去反思些什么,但似乎又有其合理的一部分,因为高考为大,一切逻辑为高考让路。”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3 “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教育工作不仅要抓,并且要抓紧、抓好,严格要求,少讲空话,多干实事。”4 通过高考改变命运,这依然是绝大多数中国孩子的必经之路。高考创设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特殊情景,因为那里安放着难以抹去的故事和细节,而且浓缩了“中国式奋斗”的全部精髓和灵魂。  十年磨一剑,只为在这个六月“一考定乾坤”。在由“竞争”二字所诠释的逻辑体系中,高考是举起生命重托的最佳路径,“黑色六月”成为一种恒定而牢固的社会现象。竞争,不单单是高三学生的血酬定律,更是被早早地推向了中学、小学,甚至幼儿园。由高考卷起的这场竞争注定是深远的,是彻底的,是社会性的。它悄无声息地接管了应试教育的全部逻辑,所有关于素质教育的美丽愿景被狠狠地打入冷宫,动弹不得。  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在中国文化那里,从科举开始,读书更像是一场精心布局的政治安排,而考试是一个人改变命运必须经历的一种仪式性的“程序”。“官本位”、“知识贵族”、“学而优则仕”隐隐地揭示了知识与政治之间的微妙关系。这种文化心理一直延续至今,高考被有意无意地赋予了类似的社会功能。从1999年开始,扩招政策圆了更多学生的大学梦,然而在教育振兴、拉动内需、维护稳定、阶层流动等话语编织的复杂逻辑中,大学生面临着极大的就业压力。残酷的现实击溃了人们对高考的美丽想象,以致无法接受“北大毕业生卖猪肉”这样的事实,知识与命运被迫脱离了对方的解释逻辑。 “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以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提倡艰苦创业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5曾经饱含希望的汗水,偏偏埋葬了世人的期许和信心。如果说“高考之门”还相对公平的话,“社会阶层世袭制”、“寒门难出贵子”、“父辈就业时代”等现象则剑指“工作之门”的是是非非。  高考,这个曾经承载着教育良心的选拔方式,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一个极为纠结的符号表象,最终失去了它原本强大的象征交换功能。在为人诟病的“工作之门”面前,扩招某种程度上给了富裕家庭的孩子更多的工作机会。他们轻松地越过高考,而后凭借发达的人脉关系挤占了原本属于优秀孩子的工作岗位。“高考之门”这道关卡在托起“中国式奋斗”的集体期许下步履蹒跚。在极具幻灭感的“工作之门”面前,“高考之门”并没有被历史性地架空,这条路上依旧“人满为患”。这不能不提到我们时代普遍浮躁的“唯学历论”用人机制。如今,保姆、服务员等工作几乎清一色地转向大学生学历。当“人才贬值”成为事实,学历将能力逼向了死角,这进一步激活了大学文凭的“市场需求”。其结果是,有些民办大学、独立院校堂而皇之地兜售文凭,艺术类招生更是遍地开花,艺术热仅仅因为艺术专业“好考”。诸如此类的“泡沫教育”已经泛滥成灾,间接地稀释了大学文凭的“含金量”。 “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或教育,或是没有同时进行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都不能达到现代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高度。”6 我现在就在大学中学习,说实话,当我亲身经历了大学之后,这与我心目中的那座圣洁的象牙塔真的相差很远。我仅仅是一个学生我没有资格对中国的大学教育数三道四。在这里我就引用耶鲁大学前校长小贝诺•施密德特的几句话来谈谈中国的大学教育吧:他们以为社会对出类拔萃的要求只是多:课程多,老师多,学生多,校舍多。他们的学者退休的意义就是告别糊口的讲台,极少数人对自己的专业还有兴趣,除非有利可图。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真正意义上的事业。他们计划术,更是把教研者当鞋匠。难怪他们喜欢自诩为园丁。我们尊重名副其实的园丁,却鄙视一个没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的教师。很多人还以为自己真的在搞教育,他们参加一些我们会议,我们基本是出于礼貌,他们不获礼遇。 这位校长对中国大学教育的评论还有很多。当然这只是一些个人的观点,但也足以引起我们的反思了。为什么中国可以在那些国际奥数等比赛中获得一次次金牌,而十几亿的中国人却很少有人获得诺贝尔奖这个学术上的最高荣誉呢?难道这就是中国教育? 另外中国的教育现状不仅仅存在这些问题,还有一些问题也是很值得人们去反思的。英语强制化的学习,小学时期创造思维的扼杀等。反思一下为什么我们学着所谓国际化的语言,却被韩国申请了中国的文化遗产,这也就是所谓的崇洋媚外吧。当然,中国的教育问题,不止这些,但以我的水平只能想到这些了。  也许有人会反驳难道高考真的就一无是处吗?否则为何国家还要持续三十多年实行高考制度呢?我想高考还是有一些优点的: 首先,方便统一实施考试,招生,录取。管理教育的人省事,学校省事,大学也省事。至少大学不用费尽心思的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选拔学生,全国都采用统一的标准,不管跟国外比怎么样,在国内大家都是一样的。 另外,高考还有一个优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公平。可以说公平是很难做到的,几乎时间的一切纷争都源于不公平。而高考却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公平。不管那些作弊和暗箱操作,至少大家的起点一样,时间一样,机会平等。我想这一点也是高考能够实行至今的最主要的原因吧。 高考纵然有许多弊端,但在新的选拔制度出现之前,它恐怕还会在中国的教育史上存在很长的时间。因为就目前中国的基本国情来看,它真的比其他的制度要合适。

自己动手,才符合要求嘛

这个问题,有点大。你可以把我国的教育当做是从应试到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你可以提出一些应试教育的不足,然后再提出素质教育的一些强项。那当然,你要在这两者之间,说明你对我国当前教育所要坚持的什么样的理论和教学方法,以及为什么我国必须要经历这个拐弯点,有什么意义。以及为什么我国目前没办法一步到位,说明一下社会和经济的因素。

现代教育理论论文800字开头

一、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陀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   弥乐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乐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 锱珠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其实在用人大师的眼里,没有废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贵宝剑,摘花飞叶即可伤人,关键看如何运用。 二、  一个人去买鹦鹉,看到一只鹦鹉前标:此鹦鹉会两门语言,售价二百元。   另一只鹦鹉前则标道:此鹦鹉会四门语言,售价四百元。   该买哪只呢?两只都毛色光鲜,非常灵活可爱。这人转啊转,拿不定主意。   结果突然发现一只老掉了牙的鹦鹉,毛色暗淡散乱,标价八百元。   这人赶紧将老板叫来:这只鹦鹉是不是会说八门语言?   店主说:不。   这人奇怪了:那为什么又老又丑,又没有能力,会值这个数呢?   店主回答:因为另外两只鹦鹉叫这只鹦鹉老板。   这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领导人,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强,只要懂信任,懂放权,懂珍惜,就能团结比自己更强的力量,从而提升自己的身价。   相反许多能力非常强的人却因为过于完美主义,事必躬亲,什么人都不如自己,最后只能做最好的攻关人员,销售代表,成不了优秀的领导人。

这个问题,有点大。你可以把我国的教育当做是从应试到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你可以提出一些应试教育的不足,然后再提出素质教育的一些强项。那当然,你要在这两者之间,说明你对我国当前教育所要坚持的什么样的理论和教学方法,以及为什么我国必须要经历这个拐弯点,有什么意义。以及为什么我国目前没办法一步到位,说明一下社会和经济的因素。

自己动手,才符合要求嘛

题材: 文章可以先提出观点,人人都要有追求;接下来论述追求的好处,追求是动力,追求是阶梯等,然后论述如何追求,追求什么,如追求完美,追求腾飞,追求壮美等等,然后联系现实,最后深化观点。 辨析:《追求》也可以写成记叙文。写记叙文则是以记叙为主,可以写一个身残志坚的人的追求,可以写自己的追求,可以写一个小孩子的追求,也可以写追求和平等等。写记叙文宜通过事件来表现人物或主题。 一位成功人士在晚年曾感慨道:“回首昔日,留在我记忆中的并不是那成功的喜悦,倒是那曾经苦苦的追求,最能引起我的怀念。” 一位登山者说:“我登山是因为想看山顶的雪。”山顶的雪,牵引着每一个上山的人,只是每人都有自己选定的路径和方式。 追求产生于一种人生定位,追求的意义在于它有血有肉的过程。 [例文] 追求是幸福的 追求一轮红日,便将强壮的身体化作了山峦去托起它;追求一个梦想,便将所有的心血化作了地平线上去迎接它;追求一种成功,便将自信的力量去化作风景去展现它。 追求者上路了,他头顶烈日脚踏黄土,让骄阳晒着黝黑的胸膛,让热浪夹着干燥的尘土,裹拥着向前走去,要走多远?不知道,要走多久?也不知道。 怀着那颗滚烫的心,浑身淌着坚毅的血,含着心中那个不灭的追求,他继续向前方走去。追求者走得沉着,走得坚定,走得执著,走得自信和勇敢。 追求者进入了戈壁,向沙漠走去,遇到一位老者,老者说:“年青人,别向前走了,前方有碎石,会磨破你的双脚。”追求者粲然一笑:“前方是我追求的目标,那里有我的理想,什么碎石,什么粗砂,就让他们磨破我的双脚吧!就让那淌下的一行血迹化成一粒粒的种子吧。待我找到甘泉,这里便是绿洲。” 他依旧不停息地向前走,依旧走得沉着、坚定、执著、自信、勇敢。可换来的仍是骄阳与热浪,追求者的双唇干裂了,脚磨肿了,他昏倒了,但在那依稀的视野中,他仿佛看到了绿洲,看到了希望,风沙对他说:“歇歇吧,胜利就在前方。”追求者说:“不!越是在最后,就越不能放松。只有坚持,才能找到真正属于我的胜利。”追求者拖着疲惫的身躯,缓缓向绿洲爬去。 这便是追求者的生活方式,这便是生存者的生命轨迹,正是在这个时候他才体会到一个真正追求者应该得到的,才体会到一个追求者的幸福。没有什么是可怕的,没有什么可以挡住我的道路。没有,什么都不能挡住追求的路! 你、我、我们,也在追求着各自的梦想,尽管我们的脚步还很稚嫩,我们的路还很漫长,但是,只要我们像那位追求者一样锲而不舍,勇敢跋涉,那么,你的一次次勇猛搏击,必会换来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那时,我们就可以骄傲地说:我已用汗和泪甚至血构成了自己的完整人生,而且还拥有了最神圣,最珍贵的自信与尊严。 回答者: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