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教育信息化相关论文范文初中数学

发布时间:2024-08-27 17:24:16

教育信息化相关论文范文初中数学

论文的主要目的是借鉴国内外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经验,在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以及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指导下,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实践研究法,借助开放源代码网络平台Moodle进行信息技术与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研究。论文深入剖析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在Moodle网络平台上进行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总结设计出基于Moodle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过程模式,然后阐述了应用过程模式进行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一般过程,并提供了整合案例。最后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指出研究存在的问题并为后续研究提出了建议。作者期望通过本研究能够解决当前《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高等院校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并且推动Moodle网络平台在国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中的应用。论文第一章首先介绍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然后介绍了国内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现状,最后说明了本文的研究目标和采用的研究方法。论文第二章阐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理论。首先阐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目标、原则和支持理论,然后介绍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阶段及现有的模式,最后分析了网络辅助教学、混合学习和网络课程三个概念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的区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的一种双向、互动的有机融合,即不仅要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促进课程的学习和教学,而且要培养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其实质是利用信息技术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实现一种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从而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论文第三章主要通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验证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整合教学前,作者分别向2005级本科生和2006级本科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其学习《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的情况,为整合研究开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提供参考依据。论文第四章根据在Moodle网络平台上进行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总结设计出基于Moodle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过程模式,并阐述了应用过程模式进行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一般过程,然后提供了具体应用过程模式的典型案例。要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必须落实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上。在Moodle网络平台上,作者主要通过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和协作学习活动来实施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的整合。因此,本章依次探讨了通过开展自主探究学习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模式和通过开展协作学习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模式。论文第五章首先通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前后测调查问卷的对比研究进行整合效果分析,具体分析了整合教学前后学生“学习《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的兴趣”、“信息素养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协作学习能力”以及整体能力的变化情况。然后分析了整合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问题进行了反思并提出若干建议。论文第六章对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性阐述。 [1] 王晓波,魏宁,何克抗 构建数字化教学环境——何克抗教授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内涵[J] 信息技术教育 2006(02)[2] 陈仕品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 中小学电教 2006(01)[3] 韩骏,刘菁 开源的网络教学平台Moodle系统[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6(01)[4] 赵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研究[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05(05)[5] 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试验总课题组 “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项目介绍[J] 基础教育参考 2005(05)[6] 何克抗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 电化教育研究 2005(01)[7] 胡俊 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及其教学模式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 2005(01)[8] 吕森林 混合式学习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启示[J] 中国远程教育 2004(19)[9] 金利波,杨青,马学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种模式[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4(08)[10] 王晓素,师书恩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研究[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4(07)

通关论文网为你指导论文的标准格式:1、论文题目2、论文目录3、内容提要4、关键词或主题词5、论文正文6、参考文献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大纲和具体大纲。①简单大纲就类似于我们论文的目录,只要把主要部分的主题列出即可。②具体大纲就要求我们在简单大纲的基础上写出每个板块的主要内容。这边就讲下简单大纲 引言:  通过实例或者定义引入论文主题。接着概括论文目的,论文大要,研究方向,前人对此研究等等!  本论:  1 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2 初中数学教学管理  1对XXX影响  2XXX出现问题  3针对2问题进行分析  根据以上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者根据以上出现问题,推出自己的对这些问题提出的几点建议性措施等等  4 总结  5 参考文献  6 感谢 至于怎样思路才算新颖的,你就多多参考相关论文,避开大家都常讲的,寻找新的观点切入即可。是在想不出来,就问问导师,或者同学。也可以寻求其他帮助,例如去通关论文网。办法是人想到的,努力就能有收获的。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点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庆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应不造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教育信息化相关论文范文初中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毕业论文不难的,可以写很多题目。开始也不会,还是学长给的文方网,写的《东胜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及问题对策》,很专业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信息技术教育与中小学课程整合的研究信息化语境下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的失衡与重构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基于范式转换的外语教育技术学学科构建研究信息技术教育与中学音乐课程整合的研究批判与超越——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价值重构南阳市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聋生的有效学习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研究现代信息技术与聋校语文教学整合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概率与统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抚顺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及管理对策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中的教师计算机自我效能研究——基于聊城大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重庆市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问题与对策研究大名县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及对策石首市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论文的主要目的是借鉴国内外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经验,在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以及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指导下,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实践研究法,借助开放源代码网络平台Moodle进行信息技术与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研究。论文深入剖析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在Moodle网络平台上进行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总结设计出基于Moodle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过程模式,然后阐述了应用过程模式进行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一般过程,并提供了整合案例。最后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指出研究存在的问题并为后续研究提出了建议。作者期望通过本研究能够解决当前《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高等院校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并且推动Moodle网络平台在国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中的应用。论文第一章首先介绍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然后介绍了国内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现状,最后说明了本文的研究目标和采用的研究方法。论文第二章阐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理论。首先阐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目标、原则和支持理论,然后介绍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阶段及现有的模式,最后分析了网络辅助教学、混合学习和网络课程三个概念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的区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的一种双向、互动的有机融合,即不仅要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促进课程的学习和教学,而且要培养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其实质是利用信息技术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实现一种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从而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论文第三章主要通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验证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整合教学前,作者分别向2005级本科生和2006级本科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其学习《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的情况,为整合研究开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提供参考依据。论文第四章根据在Moodle网络平台上进行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总结设计出基于Moodle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过程模式,并阐述了应用过程模式进行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一般过程,然后提供了具体应用过程模式的典型案例。要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必须落实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上。在Moodle网络平台上,作者主要通过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和协作学习活动来实施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的整合。因此,本章依次探讨了通过开展自主探究学习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模式和通过开展协作学习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模式。论文第五章首先通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前后测调查问卷的对比研究进行整合效果分析,具体分析了整合教学前后学生“学习《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的兴趣”、“信息素养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协作学习能力”以及整体能力的变化情况。然后分析了整合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问题进行了反思并提出若干建议。论文第六章对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性阐述。 [1] 王晓波,魏宁,何克抗 构建数字化教学环境——何克抗教授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内涵[J] 信息技术教育 2006(02)[2] 陈仕品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 中小学电教 2006(01)[3] 韩骏,刘菁 开源的网络教学平台Moodle系统[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6(01)[4] 赵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研究[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05(05)[5] 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试验总课题组 “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项目介绍[J] 基础教育参考 2005(05)[6] 何克抗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 电化教育研究 2005(01)[7] 胡俊 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及其教学模式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 2005(01)[8] 吕森林 混合式学习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启示[J] 中国远程教育 2004(19)[9] 金利波,杨青,马学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种模式[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4(08)[10] 王晓素,师书恩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研究[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4(07)

找教育技术相关的论文范文就行,自己在适当的修改一下即可,没有那么多规矩,要是想你的论文作品有更好的发展,仅仅靠论文的质量是不够的,你懂,下面这篇范文你用的到。浅谈教育技术探析摘要:教育技术既是新型的教育方式,也是切实有效的教学手段。发挥教育技术对于传统教育的改革作用,惟有走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之路。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绝不是简单的形式组合,而是现代教育思想、理论、方法、模式、手段与课程内容、进程、目标的有机融合和完美体现。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在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掌握所从事行业的知识、技能,还应具备爱岗敬业、履职尽责及职业纪律、作风等基本素质。而中职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往往只局限于政治课,在专业学科教学中却很少体现,很难使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也很难达到培养德技双馨的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因此,在专业学科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科学系统地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对培养高素质人才会起到关键作用。下面,笔者以机电专业课程为案例,谈谈在专业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职业道德教育。1 加强专业教学与德育教学间的整合每一个教师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不管是有意或者是无意都会影响着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因此,每个专业课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充分利用各个课程的特点,有机渗透职业道德教育。根据培养目标的行业特点,突出不同的职业要求,不仅有利于专业知识的传授、专业技能的培养,而且有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反过来,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又会促进专业课的学习,为专业课的学习提供认知、情感和意志的动力支持。因此,在专业课教学中有机地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将二者有机地整合在一起,通过制订并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可以发挥出职业道德教育的最佳效果。2 专业教学中的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可以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任意一个环节,在操作实施中既不要占用专业课堂大量的时间刻意去做,也不要刻板地拘泥于形式,重点是在教学计划的指导下,有选择地在教学环节及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个适合于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氛围和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真正形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1 在教学目标中体现职业道德教育德育目标是教学目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当综合考虑学生的特点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制定合适的德育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明确目标,激励学生向既定的目标努力学习,使学生产生要达到目标的愿望,从而使得职业道德教育起到引领教学、服务于教学的作用。本篇范文转载于top期刊论文网例如:我曾任教的机电2011级5班的大部分学生喜欢动手操作,有强烈的表现欲,争强好胜,但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在进行“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实训时,结合学生的特点,我将本次实训的德育目标确定为“团结协作、荣辱与共”,让学生以团结协作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精神。实训过程中,我将全班同学分成12组,3人一组,首先让学生明确德育目标,告诉学生哪一组做得最快、做的最好即为优秀,评出两组“最佳协作奖”。最终,学生在这次实训中,不但知识、技能掌握得好,任务达成率高,而且组内成员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学生的操作热情高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2 在教学过程中巩固职业道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是形成学生职业道德的基础。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这一命题,他说:“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的发展依存于对知识的传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坚定不移地执行既定的德育目标,努力创设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氛围和情境,使职业道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巩固。在《电力拖动》科目的教学过程中,我积极创设“真实”的职业情境,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作为课程“主题”来设计教学任务,注意培养学生严格执行电工安全操作规程,养成爱护工具和设备、保证安全文明生产的好习惯,并引进企业的6S管理模式――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把6S管理列入考核标准中,使学生在工作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3 使职业道德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提升我们的德育教育往往是空洞的说教,而我们的学生也只是机械的听者,真正能听进去的不多,收效甚微。职业道德教育不是空中楼阁,生活必然是其基石。高德胜在《生活德育简论》一文中指出:“生活与德育是一体的,生活是道德得以生长的土壤,离开了生活,道德是无法进行的‘无土栽培’”。我们在职业道德教育中,要引导学生认知、体验、感受生活,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让学会正确辨别生活中的真假、美丑、善恶,在生活中体验职业道德的内涵。我曾经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推销电子产品。在活动中,我以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指导学生的实践,要求学生亲自联系一些销售家用电器的商家,引导学生利用专业知识、结合产品特点制定推销计划,设计推销方案,努力做到对产品的宣传要实事求是、童叟无欺,并教会学生一些推销的基本技巧,要求学生在销售过程中,一言一行要达到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服务意识,使学生把学到的职业道德知识和规范运用到实践中去。可见,社会实践会给学生一个在活动中锻炼自己、展现才华的舞台,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亲身体验来接受真理、增强体验、磨炼意志、规范行为,从而提升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总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时时刻刻洞悉学生的心灵,善于捕捉教育的时机,在专业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把知识、技能与职业道德的培养融入丰富的教学环境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为行。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爱岗敬业、履职尽责的高素质人才。作者:郑燕

教育信息化相关论文范文初中生

论文可以去辑文期刊网

你好,您可以看看我的空间里的文章,或者看我贴吧发言。里面有免费使用万方数据库的办法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我校信息化为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我们在这一片新天地里喜获丰收。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断尝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并亲身地感受到教育信息化不仅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在深刻地影响并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他们的认知、情感、学习兴趣、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的信息素质和综合素质得到较好的发展。下面就教育信息化辅助数学教学,对学生成长方面的影响谈几点体会:1、信息技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兴趣是小学生积极认识教学内容或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感官的刺激,更容易引起学生情感共鸣,促使学生如闻其声、临其境,丰富了他们的感知,引发其认知兴趣,从而主动地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在实践中,我留心观察到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上时,学生一些外显行为的表现与不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有所区别,在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时,学生的注意力的集中、活跃程度、应用迁移能力、应答反应、独立思考等方面都得到提高。从中可以看出: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了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化抽象为直观、具体,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我在教学时,尽可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组合图形》时,根据学生常对新、奇、美的动画画面感兴趣,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这样一个情景::房子、火箭、轮船,让学生观察形状,然后利用多媒体技术把物体外形显示出来,抽出组合图形,使抽象、难懂的几何图形变得生动形象,使学生一目了然,并且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迅速活跃起来,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2、应用信息技术能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开课环节,利用多媒体直观、生动、感染力强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兴趣。在授课环节,借助多媒体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增强学习情趣和学习效果。在复习巩固环节,抓住多媒体具有重现力、受控性的特点,及时再现情境,以巩固学生的认知,促使其知识内迁。在复习课时,利用媒体再现重点与难点,增大练习的密度。在面对较为大量的枯燥的口算、笔算时,可利用信息技术的作用,设计一些新颖题型,把练习的内容富于其中,帮助学生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可达到减轻学生负担,丰富练习形式、内容的目的。在上较为抽象的几何内容时,可利用形象的画面使学生思维经历一个表象——抽象的升华过程。例如:在学习《对称图形》一课中,我尽可能地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学生画对称图形,设计对称图案。学生运用“复制、粘贴、旋转……”等知识,让电脑把想法变成现实,看到自己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出了漂亮的图案,从而真切的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总之,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作用创造各种各样的为学生所喜闻乐见、丰富有趣的接触教学材料的方式,能使他们兴致勃勃、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从而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3、信息技术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对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升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我们在多媒体显示技术辅助教学时,通过媒体的功能,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途径去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诱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在开展一些专题研究、实践活动时,同学们会利用网络的丰富资源,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涌现了一批爱查阅、爱交流、爱分析的小能手。例如:我在教学《水资源》一课时,同学们通过网上收集资料,了解世界水资源的状况,知道如何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发自内心地呼吁一起保护水资源。又如在教学《身份证》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在课前先做一些调查研究,结果同学们纷纷调查身边人、上网搜集身份证的资料,课前做足准备,上课时积极发言,表现出他们具有较强的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在以课堂为教学主阵地之外,我还鼓励学生课外利用多媒体网络设备自主学习,以较为灵活自由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可能。例如,我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数学家的成长的足迹、选拔一些数学尖子生积极参加香港举办的“每日一数”的奥数有趣操作题的练习,为数学尖子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学习的乐园。同学们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兴趣浓厚,受益良多。4、信息技术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高了学习成绩素质教育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而学生具有了信息素质,不管在学校还是走入社会,他都可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获取知识和进行知识创新,使学习不再受时空的限制。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总是极为关注信息,敏感于信息,这样才能积极主动地挖掘信息,搜集、整理、加工信息,并和自己所关心的问题、所要完成的任务联系起来,才能成为头脑灵活、思维敏捷、善于捕捉、发掘信息并善于创造信息的新型人才。回顾这几年,我欣喜地看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已喜获丰收:我们班的同学在全区四年级数学统考中数学成绩名列前茅,在全国四年级数学“希望杯”,全省的五年级“育苗杯”比赛中多人获奖。我相信:教育信息化将在未来教育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教育信息化相关论文范文初中语文

论文的主要目的是借鉴国内外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经验,在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以及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指导下,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实践研究法,借助开放源代码网络平台Moodle进行信息技术与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研究。论文深入剖析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在Moodle网络平台上进行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总结设计出基于Moodle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过程模式,然后阐述了应用过程模式进行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一般过程,并提供了整合案例。最后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指出研究存在的问题并为后续研究提出了建议。作者期望通过本研究能够解决当前《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高等院校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并且推动Moodle网络平台在国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中的应用。论文第一章首先介绍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然后介绍了国内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现状,最后说明了本文的研究目标和采用的研究方法。论文第二章阐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理论。首先阐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目标、原则和支持理论,然后介绍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阶段及现有的模式,最后分析了网络辅助教学、混合学习和网络课程三个概念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的区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的一种双向、互动的有机融合,即不仅要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促进课程的学习和教学,而且要培养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其实质是利用信息技术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实现一种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从而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论文第三章主要通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验证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整合教学前,作者分别向2005级本科生和2006级本科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其学习《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的情况,为整合研究开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提供参考依据。论文第四章根据在Moodle网络平台上进行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总结设计出基于Moodle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过程模式,并阐述了应用过程模式进行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一般过程,然后提供了具体应用过程模式的典型案例。要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必须落实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上。在Moodle网络平台上,作者主要通过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和协作学习活动来实施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的整合。因此,本章依次探讨了通过开展自主探究学习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模式和通过开展协作学习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模式。论文第五章首先通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前后测调查问卷的对比研究进行整合效果分析,具体分析了整合教学前后学生“学习《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的兴趣”、“信息素养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协作学习能力”以及整体能力的变化情况。然后分析了整合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问题进行了反思并提出若干建议。论文第六章对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性阐述。 [1] 王晓波,魏宁,何克抗 构建数字化教学环境——何克抗教授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内涵[J] 信息技术教育 2006(02)[2] 陈仕品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 中小学电教 2006(01)[3] 韩骏,刘菁 开源的网络教学平台Moodle系统[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6(01)[4] 赵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研究[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05(05)[5] 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试验总课题组 “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项目介绍[J] 基础教育参考 2005(05)[6] 何克抗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 电化教育研究 2005(01)[7] 胡俊 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及其教学模式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 2005(01)[8] 吕森林 混合式学习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启示[J] 中国远程教育 2004(19)[9] 金利波,杨青,马学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种模式[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4(08)[10] 王晓素,师书恩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研究[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4(07)

论文可以去辑文期刊网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一、教师要转变观念,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新的课程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相互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尽快改变落后的教学观念,转变自己的角色。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真诚地爱学生,爱他们的优点,也接受他们的缺点;要走进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多一些欣赏鼓励的话语,少ー点审视责备的目光;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受伤害,鼓励每位学生的个性发挥。此外,还要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张扬自己的个性,创建一种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新型师生关系。同时,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初中语文教师还应加强自身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要关注时事,形成深刻的理解;要时刻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学水平;要学习新的课程理念,学习他人经验,提高教书育人质量。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机,求知的前提和成才的起点。初中生的认知水平还处于发展阶段,对很多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上来,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今天,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非常重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关键就在于教师的引导。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看小说的特点,引导学生多阅读与语文相关的文学书籍;可以让学生体会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认识语文本身是丰富多彩、有滋有味的。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认真研究课文,要全面把握课文的内容和形式,并通过精心设计整个教学过程,优化导入设计,丰富教学形式,趣化教学内容,完善课后延展教学,改善评价策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是与传统式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的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是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和善学的集中体现。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他们能够自省、自励、自控,自主开展学习活动,并有较高的适应性、选择性、竞争性、合作性、参与性。初中语文教学过程应当注意引导学生开展自学,使学生能在自我感悟的基础上掌握知识。这种主动式的学习不仅使学习过程更加有效,而且使学习者自己更加自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会学”的信心,激发学生“愿学”的动力,点拨学生“善学”的策略。由于每位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形式和的理解能力各不相同,教师在教学中要本着以人为本精神,教学过程兼具层次性和差异性。要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分层要求、分层练习,使教学活动适应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水平。只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真正落实因材施教,才能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你好,您可以看看我的空间里的文章,或者看我贴吧发言。里面有免费使用万方数据库的办法

教育信息化相关论文范文大全初中

一、 对教学内容的思考  在教学中,我体会到:培养学生 信息获取、信息处理等信息素养方面的教学活动,必须在一定的知识背景下进行。脱离了知识背景进行信息素养的教学是不能实现的。同时,进一步认识到这种在知识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应当贯穿整个现代信息技术课。因此,选择了《鲤鱼溪》做为计算机互联网课程的知识背景。课堂中,《奇妙的鲤鱼溪》课文引起小学生探究的动机,鲤鱼溪网站是学生探究的源泉,对信息的获取与加工就是探究的方法。  现代信息技术课的主要目的是:信息技术教育要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初步具有收集、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应用多媒体计算机机和网络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摘自《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草案)》)。根据现代信息技术课的对信息能力培养目的考虑,应当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既要强调培养学生利用工具获取信息的能力,也要培养学生应用信息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形成信息的能力。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不应仅仅以拨号工具、浏览器等工具的教学为主。应当适当加强对信息内容的强调,减少对工具的强调。   二、 对教学方法的思考   在现代信息技术课中由教师教为主转变成以学生学为主。根据认知教育理论,在教学活动中应当以学生为中心。课堂的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职责与任务主要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学习过程的活动者。在现代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中,尤其是互联网部分的教学中应当特别注意到这一点。因为这种课堂教学中拥有的计算机设备,拥有的互联网可以成为重要的信息来源、实践工具。有了信息源与实践工具,在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就有了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越条件。我们一定要有效地利用好这些设备,使设备充分发挥的作用。  因此,在“鲤鱼溪”这课堂中,直接以学生的学习为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与组织下提出了与主题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相关于主题的各种信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与组织下利用获取的信息解决相关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组织下继续深入地获取新的信息、产生问题、解决问题……。   三、 现代信息技术课中的一种具体教学模式——主题化探究型教学   为了解决现代信息技术课互联网部分教学的具体特性,我们总结出了一种在建构主义指导下的一种具体形式:“主题化探究型”教学模式。  主题化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分成五部分:设置情境、提出主题、分解与分析主题、完成主题,形成成果、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主题化探究型教学各部分与本课对应:  设置情境 利用课文引入学习  提出主题 提出课题——鲤鱼溪  分解或分析主题 1、 你还有其他的,你最希望知道或者体会的关于鲤鱼溪的问题呢?(在课文中这些问题能解决什么问题?找出依据,不能解决多少?引出网络学习的概念)2、 介绍、学生试用鲤鱼溪网站。3、 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使用网站4、 利用网站中的信息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并在课堂进行问题的交流。5、 教师总结、对比获得信息的两种方法,引出获得信息的多种方法。  完成主题,形成成果 获取新信息   过滤、处理、分析获取的信息   根据信息形成初步观点   讨论、研究、交流观点   经过初次循环形成成果   成果展示与交流

我之前在“我要毕业代写网”写过论文质量非常好,一次就给通过了而且是用支付宝担保交易的,很安全,不会被骗定金之类的,他们是专业代写论文包含(文案定制、论文发表、职称论文、文案策划、各种毕业论文、外语互译等)方面的服务的。公司拥有强大的队伍,保质量,包通过。创一流服务,让客户满意。哦对了您可以在百度搜索哦。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的。在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中,特别把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美国的这一举动引起了世界各国的积极反应,许多国家的政府相继制定了推进IT在本国教育中应用的计划。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整个社会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人们越来越关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社会信息化”的提法开始出现,联系到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提法也开始出现了。现在,政府的各种文件已经正式使用“教育信息化”这一概念,并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工作。   所谓教育信息化,是指在国家及教育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教育系统的各个领域全面深入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过程。   教育信息化既具有“技术”的属性,同时也具有“教育”的属性。从技术属性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化。从教育属性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与协作性。从工作内容上看,主要有师资队伍的培养、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等。   二、我校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举措   天门市实验初级中学是状元之乡──湖北省天门市市区内的一所重点初级中学,学校始建于1987年,1991年被市政府确定为天门市初中示范窗口学校,1996年升格为市直初中,是我市唯一的一所直辖公办初中,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56人,教学班级37个,学生2294人。   为了推进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学校成立了教育信息化办公室──信息办,专门负责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信息办由分管校长负责,下设办公室主任、专业信息工作人员近十人。信息办在上级教育部门和学校校委会的领导支持下,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有:   1.硬件方面。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学校铺设完成了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装备了一个计算机教室,配有电脑50台;建成两个多媒体教室,其中一个多媒体教室配有先进的电子白板;七年级14个班每班配有一台25英寸的彩电,以及一台带有USB接口的DVD影碟机。   2.软件方面。首先是培训教师,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种类型的计算机技术培训;其次是建设教育信息资源库,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分学科建立了本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在这个平台里,各科教师上传了大量的教学资源。   3.教学方面。信息办要求各科教师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每班每周至少到多媒体教室上两节课。课后认真填写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在学校强有力的领导下,骨干教师的带动下,基本上形成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风气。   4.研究方面。我校是天门市远程教育示范学校,承担有中央电教馆布置的多个科研课题任务。2008年5月申报承担了由中央电教馆立项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国家一般课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的教学应用模式和案例研究》的子课题《模式三环境下农村远程教学资源归类与高效应用的管理方法研究》的课题任务,该子课题目前正按计划在开展研究。   上述工作的落实和进行,极大的改变了学校的教学面貌。几年前,除了市级的大型公开课在我校举行时,可以看到有人用课件、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以外,平常几乎没有老师能用、会用课件上课;可是今天,情景已大不相同了,每天都有人来多媒体教室上课,语数外理化政史地生乐美各门功课都有。几年前,除了专职的信息技术教师会操作电脑、投影仪外,几乎没有普通教师会操作这些设备;可是今天,很多普通的教师已不需专职人员的帮助,自己就会操作设备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昔日看上去高深莫测的技术正在被普通化。2008年市电教馆为我校配发了一块先进的电子白板,白板装好不久,很多老师就掌握了白板的使用方法,抢着带学生到这个多媒体教室上课。   除了这些明显的变化以外,还有一个不太明显但却非常重要的变化,那就是备课的变化。以前,教师的备课主要是依靠教学参考书、教辅资料、字典等工具书。往往一份教案可以沿用多年。但如今大不相同了,很多教师的备课几乎离不开互联网了,互联网是一个挖不尽的宝藏。利用互联网备课,不仅开阔了教师的视野,而且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促进了教育的信息化。   三、教育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非一时之功。从我校的实际来看,成绩是巨大的、明显的,但问题也是明显的,不容忽视的。我个人认为,我们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亟需改善。   1.思想上认识重视不够   目前,虽然社会上和各级政府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实际上应试教育仍然大行其道,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可以说是“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社会舆论和教育部门仍然“以考试成绩论学校教学质量”、“以升学率高低论学校教学水平”。这使得不少领导和教师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分数和成绩上,对当前不能立竿见影起作用的教育信息化,心底里并不十分支持,甚至有少数领导和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是花架子、摆样子,可有可无,对当前教育起不到多大作用,也有些老教师认为自己年纪大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跟上新形势了,在思想上存在种种畏难情绪,实际行动上对信息化教学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凡此种种,造成一根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的教学现象还普遍存在,而且仍然是我校当前教育的主流趋势。   2.信息化基础设施严重滞后   教育信息化需要建设配套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即用于教育教学信息存储、处理和传播的信息化环境。主要包括多媒体演示教室、网络教室、校园网系统和用于远程教育的信息网络系统等。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与教学的实际需要来看,我校的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严重滞后。唯一的一个计算机教室里只有四五十台电脑。而大多数班级却都有六七十人,有的甚至八九十人。上信息技术课不能做到学生人手一台,根本无法满足全校教育信息化的需要。因此虽然信息技术课给学生发了教材,上级教育部门也要求上,但无法开课。仅有的这个计算机教室只能供给三年级学生在备战信息技术考试时使用。同样,供平常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多媒体教室仅有两个,全校37个班级在同一时间只能有两个班级去上课,其它班级只能排队等候。可教学进度却等不及。教学中,经常发生“准备好了课件或者与教材相关的视频等教学资源却没有教室;不需要用时又排到名下”的现象。   3.教师素质亟待提高   教育信息化,硬件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再好的基础,如果没有人会应用,也只能浪费和闲置。   教育信息化在我校开展还不久,与之相匹配的信息化教育师资队伍仍然显得很薄弱。虽然上级和学校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培训,但我校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仍然普遍偏低。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和信息技术任课教师还没有达到知识标准化、技能专业化。现在学校从计算机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极少,绝大部分都是由其它学科教师转行经过培训来的,许多人还是兼职。普通教师的计算机技能水平更低,甚至仍然有中青年教师不会计算机的开机关机。大部分教师虽然懂一点电脑知识,但也只不过是简单的上网聊天斗地主,看看行情炒股票而已。真正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与网络设备等进行教学的教师只是少数,能够制作教学软件的教师更是极少,学校里就是那么几个人,凤毛麟角,且制作水平不高。   每有上级部门组织教学比武和汇报课之类的活动,讲课教师不得不请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来制作课件。授课的学科教师不懂专业的信息技术,它不知道某个软件可以实现(或只能实现)什么功能;课件制作人员不懂所授学科的专业知识。这样制作出来的课件费时、费力、费钱。而且很难尽如人意。   4.信息化课堂教学实际有待规范   所谓信息化教学,是与传统教学相对而言的现代教学的一种表现形态,它以信息技术的支持为显著特征,在更深层面上,它还涉及到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和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   在轰轰烈烈的信息化教学浪潮面前,我校教师的教学往往有以下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教师不愿意于用或者是不会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任你风吹浪打,我自闲庭信步,固守自己一根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不会用可以理解,不愿意用只能理解为懒,因为再好的方法,再先进的手段,也没有一本书一根粉笔一张嘴在讲台上夸夸其谈来得方便。此种类型的教师大多为中老年教师和少数基本上属于电脑盲的青年教师。二种是恰好相反,教师过于热衷崇拜信息技术教学的威力。不管什么课,不管什么内容,只要找到一点东西,就带着学生往多媒体教室跑。此种类型的教师大多为略懂电脑技术、对新鲜事物很敏感的教师。   其实这后一种情况是人之常情,是属于前进中的问题。人们在初掌握一种技能和本事,总有一种骄傲和炫耀的心理,觉得这种本领了不得,等慢慢见多了,适应了,心态也就冷静了。用郑板桥的话来说,就是“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实际的信息化教学中当然不乏成功的例子。但是有一些现象或误区不能不提出来。   现象之一就是教师过于注重课件的作用,而忽视了教师自己的解读与讲述,忽视了学生与文本的交流。课堂上多媒体设备代替了教师,屏幕代替了黑板,课件成了为课堂的主宰。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些课堂上,教师利用课件创造了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较好的效果。但很长的时间里,学生的教科书却始终搁置在一边,教师在学生还没有通读教材的情况下,就直接向学生展示与课文配套的演示。虽然文本内容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学生看得津津有味,但一节课下来,学生对文本解读的时间少了,思考的时间少了,对语言的运用也少了。文本的内容并非是由学生通过阅读而感知,学生缺少了与文本的直接交流,阅读能力也随之降低。   其实,认真地研读文本是有效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基础。教材作为知识、情感、情趣的载体,是教学的主要课程资源。学生的阅读感知能力就是通过阅读文本中感性材料的文字符号来逐步实现的。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加强教师对文本把握的能力。教师对文本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将直接决定教学手段是否有效。教师对文本读得越多,想得越深,感悟自然就越丰富。在处理教材上,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选择学生最喜欢的方法和最适合学生的内容去完成教学目标。   现象之二就是有些课件设计制作上往往华而不实,花里胡哨,过多运用音效、特技、过于突出鲜明的背景图片等,存在很多干扰教学的因素。或者课件缺乏交互性和通用性。   现象之三,就是教师自己不会制作课件,只能使用别人的课件。为了使用课件,只能照搬别人设计好的教学计划和流程,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但教学是一种比较个性化的东西,每个人的专业修养和素质不同,适合别人用的东西,不一定适合自己用。遇到那些通用性比较差的课件,只能使教师丧失自己的个性,课上得千篇一律。   5.资源的建设与更新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逐步深入,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需要将越来越迫切。虽然我们建立了本校的网络教学平台,虽然已经可以通过卫星接收到中央和省电教馆播发的远程教育资源,但仍然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很多基础不太好的老师想上课,却找不到合适可用的资源,他们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计划。资源的匮乏和使用上的不方便这不能不说是影响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问题。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