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时代的变与不变议论文题目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4-08-29 15:08:24

时代的变与不变议论文题目有哪些

你可以是钻石,也可以是沙砾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人从小发奋练武,并发誓要打败世上所有的高手,于是他从最基础的目标开始训练,而每当他打败了一个人,他便给自己改变目标,定下更高的要求……终有一天,他打败了世间所有高手,然而就当他挫败群雄,屹立于山头俯视天下时,突然觉得他已无法再定更高的目标,大叫“谁与我争峰?”,并无人回答,于是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已失去意义,纵身跳下山崖。故事是悲哀的,然而就真的无人与之争峰了吗?他从前能够以逐渐升高的目标来要求自己,但当他成功之后觉得无法再继续前进了,那他便错了。其实他可以把自己作为目标,自己同自己较量,继续修炼,每天都将自己提高一个层次,难道不可以吗?其实能够改变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目标,人对“成功”概念的理解不同样可以改变吗?换句话说,我们可以改变看待自身价值的方式。人生便是处在无数的变与不变中,而对于我们自身的价值,决定者不是别人,而是你看待自己的方式。我们往往给自己制定很高的目标,而对于这些目标,我们或是很难实现,或是实现之后便让自己无所适从,以至迷失了自己,故事中的那个练武之人便是如此。当然,人本来就应当有追求,有理想,但我们又如何在成功与失败之间改变自己看待自己的方式?一个企业家曾这样说:“一张钞票,崭新时它是那么多钱,它的价值是不随它的外观而改变的。”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常常被一些成功与失败的表象所迷惑,而看不清自己的价值所在。然而,比尔·盖茨在赚得他一生也花不完的钱之后又为何能继续进取奋斗?却又有多少无名的人在一些普通甚至被人嫌弃的职业中默默奉献自己的人生?陶渊明不能在官场上有所建树,那么他便可以归隐山林,“不为五斗米折腰”;王安石能在自己政治地位极高时来发展自己的诗文。你我为何不能在成功与失败中处理好自己对自己的价值看待呢?所以,成功时,我们可以继续前进;失败时,我们可以另辟蹊径,我们亦能在成功与失败之间发现自己永恒不变的价值。人生中,变化的是世事无常,不变的是每个人心中的进取之心。当我们在成功与失败之间翻滚得晕头转向时,请记住,你是一张外表迷离但价值不变的旧钞票;请记住,你的价值应当明确在自己心里;请记住,你可以是钻石,也可以是沙砾,但,你的人生价值在你自己心里是永恒不变的。

变与不变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题记  sin(-a) = cosa; cos( -a) = sina。  sin(+a) = cosa;cos(+a) =- sina。  sin(-a)=- cosa; cos( -a) = -sina。  sin(+a) = -cosa;cos(+a) = sina。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年年岁岁考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从1977年恢复全国高考开始,高考作文已走过了30年历程,30年的高考作文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新一轮高中语文课程改革背景下,总结高考作文命题特点,把握其发展规律,反思其存在的问题,预测其前进方向,对作文教学评价及作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   回首30年高考作文,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年代高考作文的不同特点。  20世纪70年代,高考作文主要是命题作文和缩写、改写,关注意识形态,政治色彩浓烈,文体主要为记叙文。比如1977年命题作文“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1978年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  20世纪80年代,高考作文以材料作文为主,开始关注社会生活,强调作文与生活的联系,文体主要为议论文和记叙文。如1984年,要求考生谈对中学生作文的看法;1985年,要求考生写信呼吁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20世纪90年代,高考作文仍以材料作文为主,关注社会生活,同时注重考查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文体主要为议论文。如1990年,就两位小姑娘对玫瑰花有刺的不同看法进行思考;1991年,就“近墨者黑”和“近墨者未必黑”展开辩论;1997年,就“乐于助人”和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悄悄走开”两个材料发表议论。90年代后期开始关注自我发展,如1998年的“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  21世纪,高考作文以话题作文为主,多种命题形式并存,各种形式的作文相互渗透,作文命题形式趋向多元、交融。这一时期,“发展等级”概念出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相继推行,高考分省自主命题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高考作文文体开放,表达自由,更注重张扬学生的个性,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彰显人文精神,鼓励考生写出有创见、对问题有深层思考和辩证思考的作文;同时,寻求限制与非限制、开放与有序的和谐、感性与理性的交融、小我与大我的契合、言语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二      30年高考作文在变化中也有不变的东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注社会热点。文章天下事,高考作文“与时俱进”的思想一直没变,一直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我,思考社会矛盾,体验时代精神。而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热点:20世纪70年代以社会政治为热点;80年代以社会生活为热点;90年代开始关注自我发展;21世纪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倡导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高考作文命题表面上回避社会热点,暗地里迎合社会需要、关注社会热点。  第二,强调哲理思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视哲理思辨可以说是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较为稳定的格局。关注理性和辩证性,作文命题所给的材料和话题需要考生对生活有更多的理性思考,要求考生掠去浮华,探求现象背后的实质,用辩证眼光去理解、分析和判断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像1986年的材料作文“树木·森林·气候”,1995年的材料作文“鸟的评说”,都要求考生正确、全面地分析材料,理性、辩证地看待问题。2005年全国卷的话题作文“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忘记和铭记”,话题本身就充满思辨色彩。2007年全国卷的漫画作文“摔了一跤”,也需要透过漫画表象,揭示理性内涵,写出深层意蕴。理性思辨能力的考查,符合高中阶段学生心理发展、思维发展的需要,也契合高中语文新课标中“培育科学理性精神”的写作教学目标。  第三,重视思想导向。作文即做人,高考作文对世界观、价值观的关注一直没有削弱,注重考查学生的思想修养。1979年的改写《第二次考试》,2001年的“诚信”,2002年的“心灵的选择”,2007年的“关于‘帮助’”,等等,触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呼吁人间真情永驻。1981年的“读《毁树容易种树?品格”“战胜脆弱”,2003年的“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2004年的“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2005年的“忘记与铭记”,等等,是对世界观的关注。     三      高考作文在“变”与“不变”中,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突出的有下面几点。  第一,内容方面限制过多。历年的高考作文大都有明显的思想倾向,事先有价值取向问题,有较强的政治色彩、道德色彩,试图以此来检验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如2000年作文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而事实上“答案是唯一的”也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的答案之一,但考生敢写吗?不敢写。1997年的“‘乐于助人’与‘悄悄走开’”、1998年的“战胜脆弱”、2001年的“诚信”和2002年的“心灵的选择”,主题和立意限制性太强,都是别无选择的选择。2003年的“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是典型的崇尚理性,其主题先行的不当预设使几百万考生异口同声:为了有一个客观认识,必须排除感情因素,不能感情用事。2005年的“忘记与铭记”,2007年的“关于‘帮助’”等,自主立意的余地也非常有限。从这一层面看,多维是假象,单一是实质,潜规则是实质。还有相当多的道德的东西在难着考生,相当多的学生不敢换角度去写。高考作文考的是想象中的学生,不是真正的学生。我们的高考还没有给考生一个真正开放的空间。高考作文命题过分地限定了学生选择言说内容的权力,使学生失去了写作自由。  第二,语言表达重视不够。在一定程度上说,写作就是语言的艺术。高考作文对语言表达重视不够,特别是对规范化的语言表达重视不够。过分强调发展等级,容易导致考生为得高分而追求形式,忽视内容需要,忽视基本表达。一些考生基础的语言表达不过关,乱用标点,滥用修辞,重复?唆,繁简不当,语言幼稚,语体不合,语句不通,表达不畅,词不达意,东拉西扯,书写不规范,逻辑不严密;一些考生为了“文采”,刻意地用排比、类比开头,用排比段举例,拼凑一些华丽的语句;一些考生为了“个性”,不惜“钟情”网络用语、西洋词汇、文言古语。综合起来看,高考作文语言表述方面存在的弊病不可忽视。  第三,写作文体收放失度。近几年来,高考作文更多地提倡文体自选,在形式上给了考生更宽广自由的写作空间,有利于考生写作才情和个性魅力的充分展示。因此,近年来高考作文呈现出了考场作文少有的文体繁荣景象。但这却让不少考生误以为,越是另类的文体越能体现出创新的色彩,也就越容易得到高分。于是不考虑表达需要和自身实际,动起笔来常常避熟就生。于是,话剧、小品、日记、网络日志、就诊报告、文言文、会议纪要、导言、节目访谈、现场直播等外观别致而内容空泛的非常规文体层出不穷。一味另类,盲目破格,结果只能是弄巧成拙。

关于这个时代变与不变的议论文题目有哪些

我给个思路吧论点,问题应分开讨论世界上公认的真理是不变的,如太阳几千年前东升西落,现在仍然东升西落,而有些又是一定变化的举个例子

一个人的人生在历史的长河中仅是短暂的一瞬,是溅起即没的一朵浪花。但是,对于每个人来说人生又是“路漫漫其修远兮”。是享受还是煎熬,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对人生的态度。 如果检索一下人生的属性,那就是“在自己的哭声中呱呱垂地,在别人的哭声中黯然离去,这中间的一段过程就是人生。”有个文友在文章中如此为人生定义,我以为甚是精彩。那么人生的内容呢?周国平曾经这样给描述过:人生就是一道无限制延长的加法运算。人生的内容A+B+C+d……,人生的结局0,人生的意义(A+B+C+D……)×0=0。他的结论是:尽管人生的结局和意义都是零,但是人们仍然想无限制的延长那道加法运算,不厌其长,这就是生命的魔力。 是的,谁不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长一点,谁又不希望自己在人生这道加法运算中叠加的都是辉煌和精彩,掌声和赞誉;谁又不希望自己的人生之路是一条铺满鲜花、充满诗意、挂满硕果的浪漫之旅。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人生是严峻的,你真诚的付出未必就会收获满意的回报,愿望经常如色彩斑斓的肥皂泡一碰就碎。不说人生远大的理想、宏伟的目标、孜孜的追求,常常被现实击碎弄得自己无所适从,就日常生活中的蝇头琐事也常常让人忧心忡忡、食不甘味。日前,有个好友因为夫妻之间发生了龋龉,至今冷战不止而郁闷不已。同在一个屋檐下十几年了,他自问也是个豁达坦荡的人,但唇齿也有磕碰的时候。为此,他感慨人生有时真的很无奈,好悲哀。确实,人生不如意处常是十有八九。想想自己一路走来也是踉踉跄跄、蹒蹒跚跚,经常被一些无谓的琐事所困惑,何尝不是经常发出这样的感慨。 双休日,去探望一个已91岁在弥留之际的老人。她已经4天粒米没进了,昏睡在床上,眼睛微开,嘴唇微翘。妻子一个劲地轻声叫唤,她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偶尔合动一下嘴唇。她对人世还是充满着留恋。但是,灯枯油尽,她要想说的和表达的已经力不从心,连转动一下眼珠的气力都没了。一股兔死狐悲的情绪油然袭来,这不就是若干年后的我吗?我突然省悟,人生真的如周国平说的结局和意义都是零,到头来都是黄土一杯,无论你如何精心的去延长这道加法运算它的答案还是零。我们在精力旺盛时计较得来的无谓的得失还有什么意义呢?不如,趁现在还健步行走在人生道上,让自己快乐点吧。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在人生的征程上,有满树的鲜花也有满丛的荆棘,有坦平的大路也有泥泞的小道,有风和日丽的艳阳也有雨雪风霜的酷寒,没有一个人的人生会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尽长安花”的。我告诉自己微笑着去面对吧。弥尔顿说过“意识本身可以把地狱造就成天堂,也能把天堂折腾成地狱。”在现实中,工作环境,家长里短、感情受挫,无端生祸,……面对人生的波折和失败,有些人会悲切、沉沦、颓废,甚至对人生失去信心,早早地选择了零这个答案。其实不然,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把人生对自己的种种磨难和不快当作是一种洗礼和财富,微笑着去面对。 所以,我对好友说,微笑着去面对吧,让自己快乐点。幸福不是得到的多而是计较得少,要想享受快乐就先学会满足。面对人生,面对现实,屏蔽那些不愉快,多去发现美好,多去干点自己想干又愿意干的事,让自己的人生充实点。尽量让自己的人生一路歌声一路笑的走到尽头。

变与不变久违了的老同学、旧相识见了面,每每会说,你还是老样子,没怎么变。或者说,你小子鸟枪换炮了,让人都不敢认啦。当然,在无心的言者,这些都是恭维话,但在有意的闻者,却可能像叹惋,像讥讽。《易·随彖》曰:“随时之义大矣哉”。的确,在社会剧变的时代,个人如何调整自己的位置和心态以适应环境,至关重要。庸常之人似乎总是在不停地变。他们追逐时尚,随顺潮流,一日千里,而面目全非。实则中心仍旧冥顽如石,只不过表面磨砺得玲珑圆滑罢了。《世说新语》中有一则故事,说的是东晋时代清谈风盛。某甲与某乙数月未见。一见之下,某甲照旧夸夸其谈。某乙讥笑他说,数月不见,没一点长进,还好意思开口。某甲听了,顿觉惭愧。其实,在智能德行方面,有的人一辈子也未必有什么长进。俗语云:三岁看老。每见暮年之人,言谈举止,想法见识,粗俗幼稚,不异儿时,实在可叹。这大概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不知反省,不思进取的结果。他们的内质几无改进,外表却已经千变万化。在择业方面,他们只有一个原则不变,即尽量追逐实利。为达此目的,他们可以随时变换手段,正所谓有奶便是娘。严格地说,他们并没有真正的事业,因为他们所从事的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因此也就没有成就可言。古人云: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指的是进德修业,重在气质的变化。有识之士执中守正,自觉追求恒久价值,而不随时风俯仰。他们独行孤诣,所达到的境界,往往不为时人所识,而须求证于有相似造诣的前人和来者。犹如登山者凌驾于绝顶之上,只发现前人到此一游的踪迹,而不见海绩奋啃莪救烽寻甫默其人,自己留下的踪迹则有待于后来者发现。他们无暇修饰边幅,积攒财物。表面上,他们似乎远离时尚,越来越落伍。但内心里却逆水行舟,学益道损,历尽沧桑,思想境界日新月异。穷则独善,达则兼济,进退之间,偶显炳然豹变,便足以惊世骇俗了。总之,有识之士外变少而内变多,乃出于自觉;庸常之人外变多而内变少,是不由自主。W.B.叶芝说:“人随年岁长进。”内在的长进才是真长进,身外之物的增长只能使自身相形见绌。

时代的变与不变议论文题目

你可以是钻石,也可以是沙砾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人从小发奋练武,并发誓要打败世上所有的高手,于是他从最基础的目标开始训练,而每当他打败了一个人,他便给自己改变目标,定下更高的要求……终有一天,他打败了世间所有高手,然而就当他挫败群雄,屹立于山头俯视天下时,突然觉得他已无法再定更高的目标,大叫“谁与我争峰?”,并无人回答,于是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已失去意义,纵身跳下山崖。故事是悲哀的,然而就真的无人与之争峰了吗?他从前能够以逐渐升高的目标来要求自己,但当他成功之后觉得无法再继续前进了,那他便错了。其实他可以把自己作为目标,自己同自己较量,继续修炼,每天都将自己提高一个层次,难道不可以吗?其实能够改变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目标,人对“成功”概念的理解不同样可以改变吗?换句话说,我们可以改变看待自身价值的方式。人生便是处在无数的变与不变中,而对于我们自身的价值,决定者不是别人,而是你看待自己的方式。我们往往给自己制定很高的目标,而对于这些目标,我们或是很难实现,或是实现之后便让自己无所适从,以至迷失了自己,故事中的那个练武之人便是如此。当然,人本来就应当有追求,有理想,但我们又如何在成功与失败之间改变自己看待自己的方式?一个企业家曾这样说:“一张钞票,崭新时它是那么多钱,它的价值是不随它的外观而改变的。”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常常被一些成功与失败的表象所迷惑,而看不清自己的价值所在。然而,比尔·盖茨在赚得他一生也花不完的钱之后又为何能继续进取奋斗?却又有多少无名的人在一些普通甚至被人嫌弃的职业中默默奉献自己的人生?陶渊明不能在官场上有所建树,那么他便可以归隐山林,“不为五斗米折腰”;王安石能在自己政治地位极高时来发展自己的诗文。你我为何不能在成功与失败中处理好自己对自己的价值看待呢?所以,成功时,我们可以继续前进;失败时,我们可以另辟蹊径,我们亦能在成功与失败之间发现自己永恒不变的价值。人生中,变化的是世事无常,不变的是每个人心中的进取之心。当我们在成功与失败之间翻滚得晕头转向时,请记住,你是一张外表迷离但价值不变的旧钞票;请记住,你的价值应当明确在自己心里;请记住,你可以是钻石,也可以是沙砾,但,你的人生价值在你自己心里是永恒不变的。

(1)认识:礼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或后世的“礼”比前世进步);(2分)推崇周礼。(2分。本问照抄原文不得分。)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发生剧烈变化。(2分)孔子的“礼”不符合各诸侯国君富国强兵的需要。(2分)(2)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创办新式学校,培养人才(或提倡西学)。(每点2分,共6分)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2分,必答)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顽固势力强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或民智未开)。(4分,任写2个得4分)(3)认识(答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而不谈“认识”不得分。就事论事地评价新文化运动可酌情给分,但满分不超过4分。)要点:与时俱进,因时而变(根据时代潮流和社会现实进行变革);理性变革,尊重传统(不要偏激,不要全盘否定,尊重传统);开拓进取,勇于创新。(6分)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从材料“三代礼制表现为一种渐进的历史过程,后世之礼对前世之礼做出损益而有发展”“唯有在夏礼和殷礼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周礼丰富而多彩”可以概括出孔子对“礼”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孔子的“礼”未被采纳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发生剧烈变化,孔子的“礼”不符合各诸侯国君富国强兵的需要。(2)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维新变法的掌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维新变法在“布新”上的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创办新式学校,培养人才(或提倡西学)。“布新”的主张未能实现的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顽固势力强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或民智未开)。(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本题是一个开放性题目,从材料“(把)线装书扔毛厕里、废止汉字、全盘西化”可以看出这个事件是新文化运动。答案要点:与时俱进,因时而变(根据时代潮流和社会现实进行变革);理性变革,尊重传统(不要偏激,不要全盘否定,尊重传统);开拓进取,勇于创新。

议论文时代的变与不变

关于这样的作文你要抓住其内在联系来写,古话说“万变不离其宗”正所谓“变”其实没变,其内在关系是隐含着的。像那个别里科夫,周围的人在变,社会在变,但是他却没变,始终思想保守,因循守旧,不肯接受新事物,但如果换个角度来说,社会又是没变的,因为社会发展的潜规则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小说中的社会就是在这个轨道上发展,这就所谓没变。还有想提醒的是,写作文你要从现实中找材料,这样才能支撑你的观点,以上只是在教你怎么去看问题,怎么分析,不能写到作文中去,小说里的东西是虚构的不能够成论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便便是发展中国的初心不变,但是中国的社会各方面发生改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虽然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但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因此要辩证把握“变”与“不变”,从实际出发。

年年岁岁考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从1977年恢复全国高考开始,高考作文已走过了30年历程,30年的高考作文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新一轮高中语文课程改革背景下,总结高考作文命题特点,把握其发展规律,反思其存在的问题,预测其前进方向,对作文教学评价及作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   回首30年高考作文,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年代高考作文的不同特点。  20世纪70年代,高考作文主要是命题作文和缩写、改写,关注意识形态,政治色彩浓烈,文体主要为记叙文。比如1977年命题作文“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1978年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  20世纪80年代,高考作文以材料作文为主,开始关注社会生活,强调作文与生活的联系,文体主要为议论文和记叙文。如1984年,要求考生谈对中学生作文的看法;1985年,要求考生写信呼吁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20世纪90年代,高考作文仍以材料作文为主,关注社会生活,同时注重考查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文体主要为议论文。如1990年,就两位小姑娘对玫瑰花有刺的不同看法进行思考;1991年,就“近墨者黑”和“近墨者未必黑”展开辩论;1997年,就“乐于助人”和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悄悄走开”两个材料发表议论。90年代后期开始关注自我发展,如1998年的“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  21世纪,高考作文以话题作文为主,多种命题形式并存,各种形式的作文相互渗透,作文命题形式趋向多元、交融。这一时期,“发展等级”概念出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相继推行,高考分省自主命题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高考作文文体开放,表达自由,更注重张扬学生的个性,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彰显人文精神,鼓励考生写出有创见、对问题有深层思考和辩证思考的作文;同时,寻求限制与非限制、开放与有序的和谐、感性与理性的交融、小我与大我的契合、言语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二      30年高考作文在变化中也有不变的东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注社会热点。文章天下事,高考作文“与时俱进”的思想一直没变,一直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我,思考社会矛盾,体验时代精神。而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热点:20世纪70年代以社会政治为热点;80年代以社会生活为热点;90年代开始关注自我发展;21世纪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倡导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高考作文命题表面上回避社会热点,暗地里迎合社会需要、关注社会热点。  第二,强调哲理思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视哲理思辨可以说是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较为稳定的格局。关注理性和辩证性,作文命题所给的材料和话题需要考生对生活有更多的理性思考,要求考生掠去浮华,探求现象背后的实质,用辩证眼光去理解、分析和判断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像1986年的材料作文“树木·森林·气候”,1995年的材料作文“鸟的评说”,都要求考生正确、全面地分析材料,理性、辩证地看待问题。2005年全国卷的话题作文“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忘记和铭记”,话题本身就充满思辨色彩。2007年全国卷的漫画作文“摔了一跤”,也需要透过漫画表象,揭示理性内涵,写出深层意蕴。理性思辨能力的考查,符合高中阶段学生心理发展、思维发展的需要,也契合高中语文新课标中“培育科学理性精神”的写作教学目标。  第三,重视思想导向。作文即做人,高考作文对世界观、价值观的关注一直没有削弱,注重考查学生的思想修养。1979年的改写《第二次考试》,2001年的“诚信”,2002年的“心灵的选择”,2007年的“关于‘帮助’”,等等,触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呼吁人间真情永驻。1981年的“读《毁树容易种树?品格”“战胜脆弱”,2003年的“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2004年的“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2005年的“忘记与铭记”,等等,是对世界观的关注。     三      高考作文在“变”与“不变”中,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突出的有下面几点。  第一,内容方面限制过多。历年的高考作文大都有明显的思想倾向,事先有价值取向问题,有较强的政治色彩、道德色彩,试图以此来检验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如2000年作文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而事实上“答案是唯一的”也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的答案之一,但考生敢写吗?不敢写。1997年的“‘乐于助人’与‘悄悄走开’”、1998年的“战胜脆弱”、2001年的“诚信”和2002年的“心灵的选择”,主题和立意限制性太强,都是别无选择的选择。2003年的“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是典型的崇尚理性,其主题先行的不当预设使几百万考生异口同声:为了有一个客观认识,必须排除感情因素,不能感情用事。2005年的“忘记与铭记”,2007年的“关于‘帮助’”等,自主立意的余地也非常有限。从这一层面看,多维是假象,单一是实质,潜规则是实质。还有相当多的道德的东西在难着考生,相当多的学生不敢换角度去写。高考作文考的是想象中的学生,不是真正的学生。我们的高考还没有给考生一个真正开放的空间。高考作文命题过分地限定了学生选择言说内容的权力,使学生失去了写作自由。  第二,语言表达重视不够。在一定程度上说,写作就是语言的艺术。高考作文对语言表达重视不够,特别是对规范化的语言表达重视不够。过分强调发展等级,容易导致考生为得高分而追求形式,忽视内容需要,忽视基本表达。一些考生基础的语言表达不过关,乱用标点,滥用修辞,重复?唆,繁简不当,语言幼稚,语体不合,语句不通,表达不畅,词不达意,东拉西扯,书写不规范,逻辑不严密;一些考生为了“文采”,刻意地用排比、类比开头,用排比段举例,拼凑一些华丽的语句;一些考生为了“个性”,不惜“钟情”网络用语、西洋词汇、文言古语。综合起来看,高考作文语言表述方面存在的弊病不可忽视。  第三,写作文体收放失度。近几年来,高考作文更多地提倡文体自选,在形式上给了考生更宽广自由的写作空间,有利于考生写作才情和个性魅力的充分展示。因此,近年来高考作文呈现出了考场作文少有的文体繁荣景象。但这却让不少考生误以为,越是另类的文体越能体现出创新的色彩,也就越容易得到高分。于是不考虑表达需要和自身实际,动起笔来常常避熟就生。于是,话剧、小品、日记、网络日志、就诊报告、文言文、会议纪要、导言、节目访谈、现场直播等外观别致而内容空泛的非常规文体层出不穷。一味另类,盲目破格,结果只能是弄巧成拙。

新时代的变与不变议论文

关于这样的作文你要抓住其内在联系来写,古话说“万变不离其宗”正所谓“变”其实没变,其内在关系是隐含着的。像那个别里科夫,周围的人在变,社会在变,但是他却没变,始终思想保守,因循守旧,不肯接受新事物,但如果换个角度来说,社会又是没变的,因为社会发展的潜规则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小说中的社会就是在这个轨道上发展,这就所谓没变。还有想提醒的是,写作文你要从现实中找材料,这样才能支撑你的观点,以上只是在教你怎么去看问题,怎么分析,不能写到作文中去,小说里的东西是虚构的不能够成论据。

一个人的人生在历史的长河中仅是短暂的一瞬,是溅起即没的一朵浪花。但是,对于每个人来说人生又是“路漫漫其修远兮”。是享受还是煎熬,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对人生的态度。 如果检索一下人生的属性,那就是“在自己的哭声中呱呱垂地,在别人的哭声中黯然离去,这中间的一段过程就是人生。”有个文友在文章中如此为人生定义,我以为甚是精彩。那么人生的内容呢?周国平曾经这样给描述过:人生就是一道无限制延长的加法运算。人生的内容A+B+C+d……,人生的结局0,人生的意义(A+B+C+D……)×0=0。他的结论是:尽管人生的结局和意义都是零,但是人们仍然想无限制的延长那道加法运算,不厌其长,这就是生命的魔力。 是的,谁不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长一点,谁又不希望自己在人生这道加法运算中叠加的都是辉煌和精彩,掌声和赞誉;谁又不希望自己的人生之路是一条铺满鲜花、充满诗意、挂满硕果的浪漫之旅。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人生是严峻的,你真诚的付出未必就会收获满意的回报,愿望经常如色彩斑斓的肥皂泡一碰就碎。不说人生远大的理想、宏伟的目标、孜孜的追求,常常被现实击碎弄得自己无所适从,就日常生活中的蝇头琐事也常常让人忧心忡忡、食不甘味。日前,有个好友因为夫妻之间发生了龋龉,至今冷战不止而郁闷不已。同在一个屋檐下十几年了,他自问也是个豁达坦荡的人,但唇齿也有磕碰的时候。为此,他感慨人生有时真的很无奈,好悲哀。确实,人生不如意处常是十有八九。想想自己一路走来也是踉踉跄跄、蹒蹒跚跚,经常被一些无谓的琐事所困惑,何尝不是经常发出这样的感慨。 双休日,去探望一个已91岁在弥留之际的老人。她已经4天粒米没进了,昏睡在床上,眼睛微开,嘴唇微翘。妻子一个劲地轻声叫唤,她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偶尔合动一下嘴唇。她对人世还是充满着留恋。但是,灯枯油尽,她要想说的和表达的已经力不从心,连转动一下眼珠的气力都没了。一股兔死狐悲的情绪油然袭来,这不就是若干年后的我吗?我突然省悟,人生真的如周国平说的结局和意义都是零,到头来都是黄土一杯,无论你如何精心的去延长这道加法运算它的答案还是零。我们在精力旺盛时计较得来的无谓的得失还有什么意义呢?不如,趁现在还健步行走在人生道上,让自己快乐点吧。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在人生的征程上,有满树的鲜花也有满丛的荆棘,有坦平的大路也有泥泞的小道,有风和日丽的艳阳也有雨雪风霜的酷寒,没有一个人的人生会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尽长安花”的。我告诉自己微笑着去面对吧。弥尔顿说过“意识本身可以把地狱造就成天堂,也能把天堂折腾成地狱。”在现实中,工作环境,家长里短、感情受挫,无端生祸,……面对人生的波折和失败,有些人会悲切、沉沦、颓废,甚至对人生失去信心,早早地选择了零这个答案。其实不然,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把人生对自己的种种磨难和不快当作是一种洗礼和财富,微笑着去面对。 所以,我对好友说,微笑着去面对吧,让自己快乐点。幸福不是得到的多而是计较得少,要想享受快乐就先学会满足。面对人生,面对现实,屏蔽那些不愉快,多去发现美好,多去干点自己想干又愿意干的事,让自己的人生充实点。尽量让自己的人生一路歌声一路笑的走到尽头。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