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汉字与文化论文800字数量排名

发布时间:2024-09-05 19:11:49

汉字与文化论文800字数量排名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 王蕴智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 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从构形的文化内涵上来考察,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的特征。同时,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因而还具有构形来源广泛性的特征。 考古和文献记载说明,至少在四五千年之前,中国的文字——汉字,已经诞生并日趋成熟了。关于汉字起源的历史,基于现存的古代文献记载和现已得到确认的考古发现,至少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而汉字起源的历史就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开端历史,所以通常我们说中华民族有5000年文明史。 中国的文字从出现至今,已经历了早期的图画文字、甲骨文字、古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以及印刷术发明后为适应印刷要求而逐渐派生出来的各种印刷字体等漫长的发展历程。其中,甲骨文字被人们看作是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 甲骨文 19世纪后期,在河南安阳,农民在耕地时偶尔发现了甲骨的碎片,他们把这些甲骨作为龙骨卖到药房。1899年,古文字学家刘鄂在别人所服的中药中,发现了这种上面刻有古文字的甲骨,便开始了收集研究工作。 甲骨文字是商朝后期写在或刻在龟甲、兽骨之上的文字,其内容多为"卜辞",也有少数为"记事辞"。因为那时人们用被灼烫过的甲骨上的纹络来判断事物的吉凶。占卜完毕,就将占卜的时间、人名、所问事情、占卜结果,以及事后验证刻在上面,形成了具有明显特征的甲骨文。 甲骨上的文字,有刀刻的,也有朱书墨书的。刀刻的甲骨文字有的填满朱砂,其字体与今不同,因此难以辨认。现已发现的甲骨文字有四五千个。经过文字学家和考古学家们的分析、判断,能够辨认的已近两千。这些甲骨文字,多为从图画文字中演变而成的象形文字,许多字的笔画繁复,近似于图画,而且异体字较多。这说明中国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 另一方面,甲骨文中已有形声、假借的文字,从而说明文字的使用已经有了相当长久的历史。 金文 继甲骨文之后出现的汉字书体就是金文。由于这种文字多铸于各种青铜器上而得名,也称为钟鼎文或青铜器铭文。至今所见最早有铭文的青铜器,为商代中期以后之物,铭文都很简单,文字书体近似于甲骨文。最有代表性的是西周的青铜器铭文。金文还载于各种彝器、乐器、兵器、度量衡器、铸币、铜镜和金属印章之上。其中以彝器之上载文数量最多。各种器物上的文字,较之甲骨文长且完整,字数少者数十字,多者数百字。例如西周前期的大盂鼎就载字二百九十一个。 大篆和小篆 篆书又分为大篆和小篆,是汉字书体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小篆较之大篆,形体笔画均已省简,而字数日增,这是应时代的要求所致。从古文到大篆,从大篆到小篆的文字变革,在中国文字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占有重要地位。 隶书 隶书始为秦朝程邈所作。程邈本为秦朝县之狱吏,因得罪于秦始皇而被投入云阳狱中。他在狱中苦心凝思十年,损益小篆,作隶书三千字,上之始皇。始皇采纳用之,遂拜其为御史。当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务多端,文书日繁,记录事务单用小篆已深感不便,迫切需要一种比小篆更为省简、规范的文字,以便于书写和镌刻。由于当时改简小篆为社会急需,势在必行,致使隶书这一比小篆规范得多的新的字体应运而生,得以面世。 楷书 楷书,又名真书、正书、今隶。楷书之"楷"者,法也,式也,模也。草书之名出于草率、草稿,楷书之名则反之。虽然篆书和隶书也有草写者,以此而论,其工整者亦可谓之为"楷",但这里所说的楷书,是指自成一体、现在通用的"楷书"而言,如欧阳询、柳公权等碑帖的字等。关于楷书的首创者,众说不一。因为魏、晋、南北朝几百年来的文字,是隶书中的八分与楷书笔意错杂时期。比较一致的说法是由东汉王次仲所创。现存实物中,只有魏时期钟繇的“贺克捷表”的法度可称为楷书之祖。钟繇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楷书书法家。今天的楷书,其笔画端庄,是由古隶之方正,八分之遒美,章草之简捷等脱化、演变而来的(注:章草指“用于章程文书之上者”,是由八分隶再简约其点画,以便于书写之字体)。从三国时期钟繇作“楷书”起,这种字体一直沿用至今,被视为标准字体而为世人所喜爱。 行书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运笔自由的一种书体,这是后汉颖川刘德升所造,即正书之变体,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称之"行书"。自晋迄今,行书用处最大,用得最广,一般性书写几乎均用之。 草书 草书,又称破草、今草,由篆书、八分、章草,沿袭多种古文字变化而成。草书本于章草,而章草又带有比较浓厚的隶书味道,因其多用于奏章而得名。章草进一步发展而成"今草",即通常人们习称的"一笔书"。今草字中的大部分均章草或行书趋于简捷者。汉字发展到草书一体,已近完美无暇。唐朝之后,虽又出新体,即张旭之“狂草”,但狂草写出来他人多不能识,只能作为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品,而失去了它作为记载和传播信息的文字的作用。鉴于此因,草书难以再向前发展。文字的发展只能另辟新径,沿着新开辟的方向——印刷字体演进了。 象形字 象形字源于绘画,容易辨认,易于区别。如“人、目、山、火、木、鱼”等等。“元”是开始或第一的意思。“旦”是一个象形字,表示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我国殷商时代的青铜器上就有“旦”的象形字了。最早的汉字像画的画儿,如“月”字,多像弯弯的月牙;如“山”字,多像偏山,上头还有三个高高的山尖。 会意字 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组成的汉字,它的意义往往就是它包含的几个汉字的意义组合成的。比如:“明”是由“日、月”两个字组成的,因为“日、月”都是能发光、明亮的东西,所以,“明”也就是“光亮、明亮”的意思;像大家学过的“尖”也是如此,上面“小”,下面“大”,可不就是“尖”吗?最有意思的,还要数“泪”字,它是由“水”和“目”两个字组成,“目”中的“水”,就是眼泪。 形声字 用形旁和声旁组成的字,就叫形声字。由于古今字音、字形的变化,今天形声字声旁的表音作用已十分有限,但适当利用这有限的作用还是必要的。因为汉字是表意性的文字,字形不能直接标示字音,除了需要依靠拼音字母来注明字音外,声旁也可以帮助提供字音信息。 (这也是我的考试论文,有些事网上的,有些事我找的资料,有些是我自己的,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呵呵)

关于汉字文化的书你可以试下(现代语言学),之后,你自己多看看多写写,这毕竟是你要写的论文,自己写肯定百利无一害的~~

唧唧复唧唧,键字织文章。计算机时代,举国伏案于电脑,无论文理,不拘长幼,与祖先馈赠的汉字宝贝打交道,犹如当年木兰织布,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草色……   工作之间,难免对计算机给定的字库发牢骚:一方面是死字太多,臃肿庞杂,不及清理;另一方面是怀念一批瑰宝级汉字被打入冷宫,引发思美之幽情。   一些富有生命活力的汉字销声匿迹,出于汉字简化和计算机普及两次浪潮。归纳起来有四个原因:①作为繁体字被兼并;②作为异体字被兼并;③作为古体字被兼并;④因计算机常用字库即国标一级字库不收,无奈用他字替代。前三者属于强行火并,末者属于误入另册,不得已落草强人麾下。   想当年,汉字简化,主要是精简笔画和同音兼并,核心原因是字库臃肿和笔画繁难。没有想到,计算机时代,使用标准的智能全拼输入法(占全国用户85%,青少年用户近100%),键入1笔画字,与键入36笔画字,耗时和用力完全一样。因此,笔画多寡不再成为障碍,唯一要关注的是时代发展对文字进化的需要,即字义和情感色彩微妙差异表述的需要,即作为实用工具和美学艺术双重的需要。   此处信手摘取一组字符集,从个案分析得失。   它,作为繁体字兼并于它,即它等于它。可以说,在辉煌的汉字宝库中,它字是一枚璀璨夺目的宝石。因为,它给予有生命的动物一面独立的旗帜。——这是全世界所有的语言文字仓库中绝无仅有的现象,是中华民族古代生态思想的活化石。文字改革浪潮,将有生命的动物,强行火并入无生命的物体,其实是民族哲学思想的一种倒退。原谅如此上纲上线为它字平反昭雪,呼唤拯救其于冷宫寒窑,弘扬光大民族先进的生态理念。   蒐,作为异体字兼并于搜,即蒐等于搜。当我们用蒐集的时候,宾词指的是奇瑰稀罕事物,至少是主观心仪珍爱的事物;当我们用搜集的时候,泛指任何事物,从珍宝到垃圾。兼并的结果,至少抹杀了蒐集所独具的文学美感,抹平了文采多样性的美丽景观。   瞭,作为繁体字兼并于了,即瞭等于了。兼并中的失误,失误中的荒谬,莫过于此焉。《瞭望》杂志封面,如果忽然变脸为《了望》,读者的第一感觉,不是“了无指望”,就是“了断希望”,失望与绝望迎面袭来,读者诸君不免两股战战,摇头遁走。杂志社对如此简化方案只能不予理睬,恪守祖宗馈赠的文化遗产。   苹,作为繁体字兼并于苹,即苹等于苹。兼并的结果,起码是把一种诗经植物给兼并掉了。《诗经》云:“于以采苹?南涧之滨。”女子为贵族采苹祭祀。苹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浅水中,叶有长柄,柄端有四叶成田字,也叫田字草。华裔女孩取名,多有引自诗经采苹者,是文质俱美的辞藻珍品。苹吃掉苹的结果,是吞没了一派诗情画意。   麺,作为繁体字兼并于面,即麺等于面。形形色色的麺条、麺包、麺食……与面孔、面子、桌面、被面……一锅煮,色香无存,食欲顿失,连面店的旗幡也效力骤减。汉字文化的魅力不知打了几多折扣。   舘,作为繁体字兼并于馆,舘等于馆,所谓同类项合并。而在人们心目中,饭馆、酒馆等供应食品之馆,与图书舘、博物舘、文化舘、科技舘、天文舘、文史舘等传播和研究文化之舘,有物质食粮与精神食粮之分,有雅俗之别。文字简化向粗略模糊方向走,是一种退化;反之,文字进化的一般规律是朝着精细识辨微妙差异方向行进的。   喆,作为异体字兼并于哲。而民间对喆的理解,还有双吉的意思,被广泛用于取名。双吉与双喜一样,是特有的中国民俗文化现象,不宜违拗民俗轻易扼杀之。   飏,作为异体字兼并于扬,即飏等于扬。大风起兮云飞飏。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历史雄杰偏爱飏之神采,形象逼真地表达一种叱咤风云的豪情。一旦改为飞扬和轻扬,那种凭风骋怀的豪情和惬意不免折损大半。   槃,作为古字兼并于盘,即槃等于盘。槃瓠为畲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的创史先祖,且奉行祖先神崇拜教,随便给祖先神更改姓氏,是极其忌讳的,在实际生活中根本行不通。涅槃是从梵语翻译来的佛教用语,意为复活再生,古色古香,约定成俗,以涅盘代涅槃,有失佛光神采,并没有征得佛教学会和赵朴初先生的同意,僧俗均不能接受。   志,作为繁体字兼并于志。志趣、志向与心志、碑志,终归有所区别。“开业志禧”一直为业者习用。现代碑刻仍用“刻碑铭志”、“镌铭永志”,强行兼并在民间生活中并没有被采纳。   蓇,作为繁体字兼并于骨,即蓇等于骨。美丽的花蓇朵,混同于骨头、骨架之类,文学美感荡然无存。“春天到了,树木抽枝、爆芽、吐蓇朵……”春日美景,遭遇“吐骨……”,不免反胃。汉字简化过程,如果完全撇开美学原则,就难以为天下华人所接受。   塆,计算机常用的国家标准一级字库,又称小字符集,不予收录,多数计算机打不出来,客观上被湾兼并,属于不得已投奔落草。全国涉及塆的地名数以十万计,不得不用湾替代。其实,山塆与水湾显然不是一码事,两者风光迥异,混为一谈,难以描述自然景观的特质差异,等于画家缺乏色彩,绣娘匮乏色线,作者写景不得不放弃科学的精确,糊里糊涂蒙过去,等于对读者不负责任。类似的含糊,不止于山塆水湾。   漈,瀑布,常用字库不收,民间不得不乱代以际、济、矶等。试想,瓯江名胜百丈漈(泰顺)、雪花漈(景宁),美名本身魅力四射,被CCTV字幕更改为百丈际、雪花济,岂不大煞风景?类似情形还有:垟,意为田地,多为地名,小字符集不收,村民无奈用阳代之。不恰当的同音归并会导致珍稀字种的消亡。文字相当于生态物种,引导多样性则繁荣,引导单调性则退化,而其中的珍稀濒危字种应列入保护之列。   羱,小字符集不收。羱羊,又称岩羊、悬羊,弯角奇长,藏北特产物种,被认为是山羊的始祖。该字构造美妙,令人遐思。羱羊被源羊替代,虽然意思不差,但抹去了独特的美学文采。类似情形还有鸮,草鸮、雕鸮,猫头鹰属。为某些特殊物种设立特指汉字,从生态至上的观点看,并不算奢侈,这与门捷列夫周期表元素命名的情形相似。   行文至此,想用一个成语描述心情:不寒而栗。但这个成语在计算机词库中已经不复存在,栗字早已打入禁宫。按照汉字构造规则,心理活动从 “ 忄”旁。而此刻,不寒而栗与火中取栗,已经拼用了同一颗板栗,汉字构造的一般规律被轻率推倒。   草率兼并导致汉字文化魅力削弱的结果,可见一斑。以笔者寡陋,不能尽述概全,估计应拯救的活力汉字不在少数。建议学界和民间共同反思,重新审视计算机时代文字改革的方向,对基本字库重新洗牌,联袂开出一张满意的清单。笔画多寡不再成为障碍,引导汉字向字义微妙辨析和情感多彩的高级方向进化,向理艺合璧和谐和美方向进步。并建议,以宣传、改造和普及计算机新字库为工作重点,取消不合时宜的小字符集概念,制定新的国家标准大字符集,作为教育和出版部门法定的字符集。剔除死寂汉字以瘦身,请缨活力汉字以纳新。汉字文化,作为工具的神奇,作为艺术的瑰丽,需要高度和谐的统一,需要与时俱进的整容,无愧于中华盛世的呼唤。   (通讯地址:323600浙江省云和县图书馆)

汉字与文化论文800字数量

看了余光中的《听听那雨声》,深有感触,汉字的魅力作文中国方块字的魅力无穷确是令人感动,余光中先生以深邃的目光,通过对汉字的立意分析,从一个新颖的角度拓开中文的迷人之处,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然常在那一个个看似固执呆板的方块字竟然能组合成如此美丽的意境,在令人感叹仓颉的智慧的同时也感叹汉字的伟大春雨,杏花,江南,六个字描画出一幅图画,哀怨也好,凄婉也好,温馨也好,浪漫也好,给人无尽的遐想,让人们看到了江南旖旎的春景,让海外游子生出思乡之情;同样,马致远的老树、枯藤、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独造了一幅让人们感叹不尽的离人秋思图;徐志摩用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回首,作别西天的云彩,勾起多少少男少女的纯真的爱;顾城的黑夜给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吟唱出甘于寂寞勇于探索的人们的风骨;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字让人感觉到了窒息的愁绪离怀……中文以中华民族特有的造境方式,使中国人千年抒怀不已喜怒哀乐,借助方块字,宣泄自己的感情、抒发自己的抱负,发而为言,著之为文,绵延不绝流淌成为中国的文化长河,陶成精品,冶成箴言,铸就了巍巍的中华魂魄自太初有字,于是民族的心灵、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地汉字又是帮助海外游子跨越大海阻隔的心灵的筏子在异国他乡谋生,汉字便是一种寄托,哪怕是一块牌匾、一纸小条,上面的方块字会象磁铁般的吸引着你,让你感受到来自祖国的亲切因为那中国人的情思已经浓缩为那最简单的横竖撇捺每一笔,都是饱蘸着华夏碧血写就的在海外,无论你功成名就还是漂泊沦丧,只要有方块字的伴随,你就会有几多慰籍几多寄托,因为无论是象形还是指事,无论是会意还是形声,每一个字都有深远的来历,每一个中国人就是那一撇一捺,已经成为方块字的魂魄汉字不老,自仓颉造字开始,汉字就以其浩瀚广博抒写着华夏历史,以其灵秀展示着炎黄之精神,开辟和注解着历史,正是有了方块字的诞生,才有了《左传》《史记》,才有了四大名著,才有了新文化运动,才有了屈子、司马迁,才有了曹雪琴、鲁迅通过汉字,让我们的子子孙孙知道了中华大地的千年风云,明白了东方巨龙的深刻内涵在秦始皇的烽烟滚滚中,汉字没有被毁掉,在侵略者的生灵涂炭中,汉字没有被毁掉,在西方列强的奴化政策下,汉字没有被毁掉,始终以方块字的骨骼在支撑着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现在和未来,永远汉字常在,国魂不朽,中文,永远灵秀和清纯 ,是有着鲜活生命的你我他在我们的方块字中潜藏着丰富的审美和诗意,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有着深厚的爱国情结,尤其是漂泊在外的海外游子,这种情结更加浓厚《汉字的魅力》一文中字里行间都蕴含着这种情感汉字之美,美在形体你看吧,每个字都有不同的神韵:明是由两个象形字日和月组成的会意字是太阳公公和月亮公公在一起,作者用儿童的语言写出了儿童的心理雷雪霜三个字都是形声字,同样富有形象性,在辞义上都与雨有关这四个字富有典型性和趣味性你想吧,太阳这个词,使你感觉到了热和力,而月亮却又闪着清丽的光辉;轻字给人飘浮感,重字一望而沉坠;笑字令人欢快,哭字一看就像流泪;冷霜好像散发出一种寒气,而幽深两字一出现,你便似乎进入森林或宁静的院落;当你写下人这个字,不禁肃然起敬,并为天和地两字的创造赞叹不已,中学生作文《汉字的魅力作文》这些有影无形的图画,这些横竖钩点的奇妙组合,同人的气质多么相近他们在瞬间走进想象,然后又从想象流出,只在记忆中留下无穷的回味这是一些多么可爱的小精灵啊!汉字之美,美在风骨在世界文字之林中,中国的汉字用一个个方块字培育了五千年古老的文化,维系了一个统一的大国的存在,而且是强有力的,自成系统的它的创造契机显示出中国人与世不同的文明传统和感知世界的方式不管这块东方的土地上有多少种不同的语言讲着多少互相听不懂的方言,但这汉字的魅力却成了交响乐队的总指挥作者在这里把汉字的丰富多彩比作奇妙绚丽的大花园,不仅通俗易懂,而且生动形象,富有文学色彩和感情色彩这个大花园对孩子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他从此必定会一步步欢笑着、跳跃着奔向前去了必定,强调不容置疑;欢笑着、跳跃着,写出孩子的欢笑心情和欢快动作有良好的开端(第一步)必定有良好的结果吸引力就是汉字的勉力汉字之美,美在精髓面对科学的飞跃,人们在慨叹中国技术的落后,想在困惑中寻求摆脱这种象形文字带来的同世界的阻隔,因而发出了实行汉字拼音化的震撼灵魂的呐喊是的,这种呼唤曾经搅得热血沸腾,但却有点唐吉诃德攻打风车的憨度中国的汉字以其瑰丽雄健的生命力证明了自己的存在价值是电脑接受了汉字,而不是电脑改变了汉字在科学攀向高峰所出现的复杂思维状态中,倒是那种拼音文字需要不断再创造,以至到了不堪忍受的繁琐程度;惟中国的汉字却反而焕发出青春,轻而易举地用原有词汇构成了新的概念和术语真的,中国的方块字能消化各种外来的新创造,因为它拥有一个单字的海洋,让人们熟悉这种文字后,可寻求的新的组合和创造的天地是那样的宽广而简便汉字之美,美在真情唉,像徜徉在夏天夜晚的星空下,为那壮丽的景色而迷醉,我真的是无限钟情我赖以思维和交往的中国汉字,并震惊于它的再生活力和奇特魅力我想,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这种文字将越来越被世人所珍惜和喜爱 汉字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剂汉语还是当前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文字目前地球上使用汉字的人口大约有14亿,占世界人口的26%,几乎相等于合用英语的15亿人口(以英语为母语的书面语的只有3亿人)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数据,它也是因特网上的第二大语言文字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申奥成功和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世界各地学习汉语的兴趣日益升温目前全世界已有60多个国家的学校开设了华文课程,美国有200多所大学设有中文(chinese)课程,许多人已看到华文中还蕴藏着无限商机 自然,汉字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也存在字形庞杂繁复,比较难认、难写等弱点,需要慎重地加以系统改革和创新而且,拼音文字也有其优越性之处如英文善于细致地描述事物,有利于开展逻辑思维,是当前国际科技、信息、金融交流的主要文字法文结构严谨,语法细腻,可免于歧义,是法律,合同等有约束性文件的极佳文字随着世界各种文化的交流融合,不同语言文字都可相互参考,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汉字在总结历史经验和借鉴吸收了其它文字的可取之处后将进一步发扬光大国运盛,汉字兴,汉字有着广阔美好的发展前景,汉字的优越性对中华民族的团结和振兴,将发挥其独特的作

汉字不仅是交流的种子,更是中华文化深厚的积淀。而这个时代,提笔忘字,汉字文化陷入危机。我们或许早已忘记了汉字中蕴藏着丰富的中华文化与艺术,早已钝化了对汉字书法的审美能力,早已忽视了手书汉字也是传承中华文化极具生命力的方式。作为一个中国人,对汉字的尊重就是对我们中华血统的热爱;作为一个中国人,不能让中国古老汉字文化,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流失!“今天”的全球化、现代化与“昨天”已有显著不同。市场经济的崛起,电子时代的到来,禁锢多年的思想文化界一旦“破碎”(解放),新时期的文化建设几乎是自然大趋势,文化建设的首选基地就是汉字文化。三十年来,文化建设成就最实在最有长远意义的也是汉字文化。汉字文化观念的提升就值得大书特书,还有一大批人以汉字文化作为专题研究方向,形成了专门之学。汉字的国际地位也在提高。据2009年1月29日《北京青年报》报道,我们的邻邦日本正准备在现有常用汉字表基础上增加191个常用汉字。韩国多位前总理在全国汉字教育推进总联合会的推动下联名向政府提出《敦促在小学正规教育过程中实施汉字教育的建议书》,“韩国五大经济团体在2003年决定,建议属下19万家公司,从2004年起招聘时进行汉字资格检定考试,只能录取认识1817个汉字、书写1000个汉字的新职员”。[1] 汉字能翻身,是因为汉字乃国之灵魂。“文革”中有位老先生作诗云:“文字国之魂,魂亡何所寄。中夏百年内,文字乃日敝。有心痛哭者,能无心惊悸。亟思醒国人,勿自就坟次。国灭尤可复,文字灭不继。”[2] “国人”终于“醒”过来了,终于找回了自己的“魂”,一颗颗“惊悸”的“心”终于安宁下来。 从学科性质而言,汉字属于学科之母,是一切母体文化的根基,没有任何一种文字可以取而代之。20世纪初年章太炎提出了学科方圆说,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他说:“凡在心在物之学,体自周圆,无间方国。独于言文历史,其体则方,自以己国为典型,而不能取之域外。斯理易明,今人犹多惑乱,斯可怪矣。”[3] 章氏所说的“在心”之学指的是概念、逻辑思维科学;“在物之学”指的是自然科学。这两类学科具有普适性的特点,故其体“圆”。“言文历史”指语言、文字、历史这三门学科具有民族特点,故“其体则方”,“不能取之域外”。这个道理虽然“易明”,可章氏之前无人能“明”,章氏此言之后已有一百年,还是“犹多惑乱”。章氏作为学术思想家,“五四”以来,一直受到西方中心主义者的排斥,这的确是汉文化的不幸。 20世纪初年日本的山木宪曾说:“世有为汉字废止论及汉字节减论者,欲废汉字而代以罗马字,或减少通用汉字之数,是殆类于狂者之所为,皆心醉西风之弊也。此论之发生,非文字之关系,乃国势消长之关系耳。好奇趋新之徒,雷同附和,将酿成不可救治之毒害。” “好奇趋新之徒”,“狂者之所为”,“不胥时而落”(《荀子·君道》),我们这一代人有幸亲眼看到了。汉字的地位保住了,而汉字文化所遭受的“创伤”,以及“不可救治之毒害”,至今仍然存在。

汉字的文化魅力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锤炼,创造出世界上唯一古老却仍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表意文字。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的主要载体,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汉字是中华民族文明之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在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功勋。汉字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她以优美的形态、和谐的韵律、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世界上流传至今的古老的文字,并在新世纪越发散发出她无与伦比的魅力!汉字形体优美。汉字是由图画发展而来、由线条图形构成的表意文字,线条图形本身的结构就能表现出图画美。仔细端详我国的汉字,有的端庄秀美,有的自然简洁,有的流畅飘逸。正因为如此,中国才有那么丰富的书法艺术。汉字优美的形态,给我们以无限的想象力。翻开书本,你会觉得每一个汉字都是鲜活的,一个个汉字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日”的形状像太阳,“月”的形状像月牙,“山”像高高隆起的连绵山峰,“川”像飞流直下的悬崖瀑布;“马”像骏马在奋蹄奔驰,“鸣”似鸟儿在引吭高歌,“旦”似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集”似三只鸟儿在树上依偎栖息;三人为“众”,日月为“明”,“步水(三点水)”为“涉”,双“木”成“林”几乎每一个汉字都能为我们插上一双想象的翅膀,让我们在汉字的世界里自由畅想,在汉字艺术的画廊里得到形象真实的美感。汉字音韵和谐。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在一个音节内,没有复辅音,无论开头或是结尾,都没有两个或三个辅音连在一起的现象,因此,音节与音节的界限分明,音节的结构形式整齐。汉语的音节元音占优势,一个音节中可以没有辅音,但不能没有元音,而且,由复元音构成的音节比较多,因元音是乐音,所以汉语音节乐音成分比例大。汉语的每一个音节都有若干声调,声调可以使音节和音节之间界限分明,又富于高低升降的变化,于是形成了汉语音乐性强的特殊风格。许多汉字韵母相同或相近,把这些韵母相同或相近的音节放在每一句或隔一句的末尾,就可以使音调和谐悦耳,富于音乐节奏,诵唱顺口,好听好记。诗歌就是利用汉字的这一规律构成的韵文。每一个汉字有一个特定的声调,阴平、阳平读起来比较舒缓,叫平声,上声、去声读起来比较急促,叫仄声,有规律地交替使用这两大类声调,可以使音调抑扬顿挫、悦耳动听。汉字历史积淀深厚。几千年来,中国历史文献,浩如烟海,文献中典故、成语、丰富多彩。几个汉字,可以表达一篇文章、一个故事的内容。如“班门弄斧”、“滥竽充数”、“黔驴技究”、“江朗才尽”、“车水马龙”、“门可罗雀”„„数不清的简洁词汇,将含义丰富深远的内容,鲜明生动地表现出来。中国古籍,车载斗量。《老子》五千字,奥妙无穷,已形成一个学派《老子学》。《孙子兵法》几千字,变换不测,不仅适用与军界,世界多国的商界也在应用。而且,汉字字与字之间区分明显,个性突出,便于高速新产品试销读。由汉字排列组成的诗词歌赋和析字联等,讲究整齐、压韵、平仄、对仗,文字精炼,内涵丰富,高雅清新,是其它文字难以具备的。汉字是汉文化的创造物。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符号系统,故可直接传递语义信息。“江、河、汛、汤、泊”与“水”有关,“扎、打、扑、扒、扔”与手的动作行为有关。汉字的构造有一定的理据性。张斌指出:“汉字的理据性透露出丰富的汉民族文化信息,通过汉字内部结构的分析,我们甚至可以窥见古代的风俗、社会发展、认知水平等。”深入到每一个汉字的结构中去,就会发现其中都蕴藏着很深的造字理据,从中可以窥探当时的社会生活。例如远古用贝壳作货币,故记录有关经济活动的汉字都加上一个“贝”,如“贪、贫、货、贷、资、贱、财、购”等,汉字体现了汉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认知水平。例如,封建社会妇女地位低下,故含有贬义色彩的汉字都加上一个“女”,如“妒、奸、婪、妖、妄、嫖”等。汉语中表示思想感情的汉字都从心旁(或心的变形),如:想、忘、忠、恕、怨、愁、忆、恼、悦、惮、愠、恭、慕等,这是古人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一种观念的反映。先人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鉴于这种认识,在造字时,留下了一批从心旁的表示思想、感情的汉字。“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从古代一直演变过来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从甲骨文到西周时期的金文、大篆(钟鼎文、石鼓文),再到秦朝时期的“小篆”,实现了“书同文”,之后“隶变”实现了古文字向今文字阶段的转变,隶书、楷书以及

汉字与文化论文800字数量要求

历史是一个粗线条的大师,它勾勒了全球化的进程,却忽略了人们为这个发展和进步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幸好,历史又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大师,当今世界的趋势并不是单向度的。 中国的长项在于文化。中国文化近二百年来遭受了严峻的考验,已经和正在获得新生。近代以降,中华文化不但暴露了它的封闭愚昧落后挨打的一面,更显示了它的坚韧性、包容性、吸纳性、自省能力、应变能力与自我更新能力。 中国的目标应该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建设文化大国。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安身立命的根基,是我们中国的形象,是解决许多麻烦问题,实现持续发展、和平崛起与国家整合的依托。中华文化是全体华人的骄傲和共同资源。中华文化是当今世界上的强势文化的最重要的比照与补充系统之一,中华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没有中华文化的人类文化,将是多么残缺的文化! 这里,我着重就一些个人的感受、经验谈一谈汉语汉字(海外习惯通称为华文华语)与我们的人文文化传统与现状的某些关系。 对于大多数民族来说,她们的独特的语言与文字是她们的文化的基石。尤其是使用人数最多,延续传统最久,语音语词语法文字最为独特的汉语汉字更是我们的命脉,我们的灵魂,我们的根基。 汉语属于词根语,汉藏语系。我的小说《夜的眼》译成了英、德、俄等印欧语系许多文字。所有的译者都向我提出过一个问题:“眼”是单数还是复数,是“eye”还是“eyes”? 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汉语是字本位的,“眼”是一个有着自己的独立性的字,它的单数和复数决定于它与其他字的搭配。汉字“眼”给了我以比“eye”或者“eyes”更高的概括性与灵活性:它可以代表主人公的双眼,它可以象征黑夜的或有的某个无法区分单数与复数的神性的形而上的而非此岸的形而下的眼腈,它可以指向文本里写到的孤独的电灯泡。 汉语培养了这样一种追本溯源、层层推演的思想方法。眼是本,第二位的问题才是一只眼或多只眼的考量———那是关于眼的数量认知。眼派生出来眼神、眼球、眼界、眼力、眼光等概念,再转用或发挥作心眼、慧眼、开眼、天眼、钉子眼、打眼(放炮)、眼皮子底下等意思。 动词与系动词也是如此,华文里的“是”字。既是“to be”也是“am”,又是“was”,还是“were”,包括了"havebeen”、“has been”和"used to be”等。 组词造词也是如此,有了牛的概念,再分乳牛母牛公牛,黄牛水牛牦牛野牛,牛奶牛肉牛油牛皮牛角。这与例如英语里的cattle——牛、calf——小牛、beef——牛肉、veal——小牛肉、cow——母牛、bull或者0X——公牛、buffalo——水牛、milk——牛奶、butter——牛油……大异其趣。这些与牛有关的词,在华文里,是以牛字为本位,为本质,为纲,其余则是派生出来的“目”。这样的牛字本位,则难以从英语中看出来。 所以中华传统典籍注重最根本的概念,多半也是字本位的:如哲学里的天、地、乾、坤、有、无、阴、阳、道、理、器、一、元、真、否、泰……伦理里的仁、义、德、道、礼、和、合、诚、信、廉、耻、勇……戏曲主题则讲忠、孝、节、义,读诗(经)则讲兴、观、群、怨。然后是自然、主义、理论、原则……有了仁,就要求仁政;有了道,就认定执政的合法性在于有道,并区分王道与霸道还有道法自然与朝闻道夕死可矣;有了义,就提倡舍生取义的价值观念,有了主义就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有了原则,就有绝对“不拿原则做交易”……这些文字、概念、命题,不但有表述意义、价值意义、哲学意义,也有终极信仰的意义与审美意义。华文注重文字——概念的合理性与正统性,宁可冒实证不足或者郢书燕说的危险,却要做到高屋建瓴与势如破竹,做到坚贞不屈与贯彻始终。在中国,常常存在一个正名的问题。训诂占据了历代中国学人太多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又是无法回避的。许多从外语译过来的名词都被华人望文生义地做了中国化的理解,中文化常常成为中国化的第一步。这产生了许多误读、麻烦,也带来许多创造和机遇,丰富了人类语言与思想。这里起作用的是华文的字本位的整体主义、本质主义、概念崇拜与推演法(如从真心诚意推演到治国平天下),与西方的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理性主义和神本或者人本主义大相径庭。

唧唧复唧唧,键字织文章。计算机时代,举国伏案于电脑,无论文理,不拘长幼,与祖先馈赠的汉字宝贝打交道,犹如当年木兰织布,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草色……   工作之间,难免对计算机给定的字库发牢骚:一方面是死字太多,臃肿庞杂,不及清理;另一方面是怀念一批瑰宝级汉字被打入冷宫,引发思美之幽情。   一些富有生命活力的汉字销声匿迹,出于汉字简化和计算机普及两次浪潮。归纳起来有四个原因:①作为繁体字被兼并;②作为异体字被兼并;③作为古体字被兼并;④因计算机常用字库即国标一级字库不收,无奈用他字替代。前三者属于强行火并,末者属于误入另册,不得已落草强人麾下。   想当年,汉字简化,主要是精简笔画和同音兼并,核心原因是字库臃肿和笔画繁难。没有想到,计算机时代,使用标准的智能全拼输入法(占全国用户85%,青少年用户近100%),键入1笔画字,与键入36笔画字,耗时和用力完全一样。因此,笔画多寡不再成为障碍,唯一要关注的是时代发展对文字进化的需要,即字义和情感色彩微妙差异表述的需要,即作为实用工具和美学艺术双重的需要。   此处信手摘取一组字符集,从个案分析得失。   它,作为繁体字兼并于它,即它等于它。可以说,在辉煌的汉字宝库中,它字是一枚璀璨夺目的宝石。因为,它给予有生命的动物一面独立的旗帜。——这是全世界所有的语言文字仓库中绝无仅有的现象,是中华民族古代生态思想的活化石。文字改革浪潮,将有生命的动物,强行火并入无生命的物体,其实是民族哲学思想的一种倒退。原谅如此上纲上线为它字平反昭雪,呼唤拯救其于冷宫寒窑,弘扬光大民族先进的生态理念。   蒐,作为异体字兼并于搜,即蒐等于搜。当我们用蒐集的时候,宾词指的是奇瑰稀罕事物,至少是主观心仪珍爱的事物;当我们用搜集的时候,泛指任何事物,从珍宝到垃圾。兼并的结果,至少抹杀了蒐集所独具的文学美感,抹平了文采多样性的美丽景观。   瞭,作为繁体字兼并于了,即瞭等于了。兼并中的失误,失误中的荒谬,莫过于此焉。《瞭望》杂志封面,如果忽然变脸为《了望》,读者的第一感觉,不是“了无指望”,就是“了断希望”,失望与绝望迎面袭来,读者诸君不免两股战战,摇头遁走。杂志社对如此简化方案只能不予理睬,恪守祖宗馈赠的文化遗产。   苹,作为繁体字兼并于苹,即苹等于苹。兼并的结果,起码是把一种诗经植物给兼并掉了。《诗经》云:“于以采苹?南涧之滨。”女子为贵族采苹祭祀。苹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浅水中,叶有长柄,柄端有四叶成田字,也叫田字草。华裔女孩取名,多有引自诗经采苹者,是文质俱美的辞藻珍品。苹吃掉苹的结果,是吞没了一派诗情画意。   麺,作为繁体字兼并于面,即麺等于面。形形色色的麺条、麺包、麺食……与面孔、面子、桌面、被面……一锅煮,色香无存,食欲顿失,连面店的旗幡也效力骤减。汉字文化的魅力不知打了几多折扣。   舘,作为繁体字兼并于馆,舘等于馆,所谓同类项合并。而在人们心目中,饭馆、酒馆等供应食品之馆,与图书舘、博物舘、文化舘、科技舘、天文舘、文史舘等传播和研究文化之舘,有物质食粮与精神食粮之分,有雅俗之别。文字简化向粗略模糊方向走,是一种退化;反之,文字进化的一般规律是朝着精细识辨微妙差异方向行进的。   喆,作为异体字兼并于哲。而民间对喆的理解,还有双吉的意思,被广泛用于取名。双吉与双喜一样,是特有的中国民俗文化现象,不宜违拗民俗轻易扼杀之。   飏,作为异体字兼并于扬,即飏等于扬。大风起兮云飞飏。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历史雄杰偏爱飏之神采,形象逼真地表达一种叱咤风云的豪情。一旦改为飞扬和轻扬,那种凭风骋怀的豪情和惬意不免折损大半。   槃,作为古字兼并于盘,即槃等于盘。槃瓠为畲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的创史先祖,且奉行祖先神崇拜教,随便给祖先神更改姓氏,是极其忌讳的,在实际生活中根本行不通。涅槃是从梵语翻译来的佛教用语,意为复活再生,古色古香,约定成俗,以涅盘代涅槃,有失佛光神采,并没有征得佛教学会和赵朴初先生的同意,僧俗均不能接受。   志,作为繁体字兼并于志。志趣、志向与心志、碑志,终归有所区别。“开业志禧”一直为业者习用。现代碑刻仍用“刻碑铭志”、“镌铭永志”,强行兼并在民间生活中并没有被采纳。   蓇,作为繁体字兼并于骨,即蓇等于骨。美丽的花蓇朵,混同于骨头、骨架之类,文学美感荡然无存。“春天到了,树木抽枝、爆芽、吐蓇朵……”春日美景,遭遇“吐骨……”,不免反胃。汉字简化过程,如果完全撇开美学原则,就难以为天下华人所接受。   塆,计算机常用的国家标准一级字库,又称小字符集,不予收录,多数计算机打不出来,客观上被湾兼并,属于不得已投奔落草。全国涉及塆的地名数以十万计,不得不用湾替代。其实,山塆与水湾显然不是一码事,两者风光迥异,混为一谈,难以描述自然景观的特质差异,等于画家缺乏色彩,绣娘匮乏色线,作者写景不得不放弃科学的精确,糊里糊涂蒙过去,等于对读者不负责任。类似的含糊,不止于山塆水湾。   漈,瀑布,常用字库不收,民间不得不乱代以际、济、矶等。试想,瓯江名胜百丈漈(泰顺)、雪花漈(景宁),美名本身魅力四射,被CCTV字幕更改为百丈际、雪花济,岂不大煞风景?类似情形还有:垟,意为田地,多为地名,小字符集不收,村民无奈用阳代之。不恰当的同音归并会导致珍稀字种的消亡。文字相当于生态物种,引导多样性则繁荣,引导单调性则退化,而其中的珍稀濒危字种应列入保护之列。   羱,小字符集不收。羱羊,又称岩羊、悬羊,弯角奇长,藏北特产物种,被认为是山羊的始祖。该字构造美妙,令人遐思。羱羊被源羊替代,虽然意思不差,但抹去了独特的美学文采。类似情形还有鸮,草鸮、雕鸮,猫头鹰属。为某些特殊物种设立特指汉字,从生态至上的观点看,并不算奢侈,这与门捷列夫周期表元素命名的情形相似。   行文至此,想用一个成语描述心情:不寒而栗。但这个成语在计算机词库中已经不复存在,栗字早已打入禁宫。按照汉字构造规则,心理活动从 “ 忄”旁。而此刻,不寒而栗与火中取栗,已经拼用了同一颗板栗,汉字构造的一般规律被轻率推倒。   草率兼并导致汉字文化魅力削弱的结果,可见一斑。以笔者寡陋,不能尽述概全,估计应拯救的活力汉字不在少数。建议学界和民间共同反思,重新审视计算机时代文字改革的方向,对基本字库重新洗牌,联袂开出一张满意的清单。笔画多寡不再成为障碍,引导汉字向字义微妙辨析和情感多彩的高级方向进化,向理艺合璧和谐和美方向进步。并建议,以宣传、改造和普及计算机新字库为工作重点,取消不合时宜的小字符集概念,制定新的国家标准大字符集,作为教育和出版部门法定的字符集。剔除死寂汉字以瘦身,请缨活力汉字以纳新。汉字文化,作为工具的神奇,作为艺术的瑰丽,需要高度和谐的统一,需要与时俱进的整容,无愧于中华盛世的呼唤。   (通讯地址:323600浙江省云和县图书馆)

汉字与中国文化论文800字数量

历史是一个粗线条的大师,它勾勒了全球化的进程,却忽略了人们为这个发展和进步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幸好,历史又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大师,当今世界的趋势并不是单向度的。 中国的长项在于文化。中国文化近二百年来遭受了严峻的考验,已经和正在获得新生。近代以降,中华文化不但暴露了它的封闭愚昧落后挨打的一面,更显示了它的坚韧性、包容性、吸纳性、自省能力、应变能力与自我更新能力。 中国的目标应该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建设文化大国。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安身立命的根基,是我们中国的形象,是解决许多麻烦问题,实现持续发展、和平崛起与国家整合的依托。中华文化是全体华人的骄傲和共同资源。中华文化是当今世界上的强势文化的最重要的比照与补充系统之一,中华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没有中华文化的人类文化,将是多么残缺的文化! 这里,我着重就一些个人的感受、经验谈一谈汉语汉字(海外习惯通称为华文华语)与我们的人文文化传统与现状的某些关系。 对于大多数民族来说,她们的独特的语言与文字是她们的文化的基石。尤其是使用人数最多,延续传统最久,语音语词语法文字最为独特的汉语汉字更是我们的命脉,我们的灵魂,我们的根基。 汉语属于词根语,汉藏语系。我的小说《夜的眼》译成了英、德、俄等印欧语系许多文字。所有的译者都向我提出过一个问题:“眼”是单数还是复数,是“eye”还是“eyes”? 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汉语是字本位的,“眼”是一个有着自己的独立性的字,它的单数和复数决定于它与其他字的搭配。汉字“眼”给了我以比“eye”或者“eyes”更高的概括性与灵活性:它可以代表主人公的双眼,它可以象征黑夜的或有的某个无法区分单数与复数的神性的形而上的而非此岸的形而下的眼腈,它可以指向文本里写到的孤独的电灯泡。 汉语培养了这样一种追本溯源、层层推演的思想方法。眼是本,第二位的问题才是一只眼或多只眼的考量———那是关于眼的数量认知。眼派生出来眼神、眼球、眼界、眼力、眼光等概念,再转用或发挥作心眼、慧眼、开眼、天眼、钉子眼、打眼(放炮)、眼皮子底下等意思。 动词与系动词也是如此,华文里的“是”字。既是“to be”也是“am”,又是“was”,还是“were”,包括了"havebeen”、“has been”和"used to be”等。 组词造词也是如此,有了牛的概念,再分乳牛母牛公牛,黄牛水牛牦牛野牛,牛奶牛肉牛油牛皮牛角。这与例如英语里的cattle——牛、calf——小牛、beef——牛肉、veal——小牛肉、cow——母牛、bull或者0X——公牛、buffalo——水牛、milk——牛奶、butter——牛油……大异其趣。这些与牛有关的词,在华文里,是以牛字为本位,为本质,为纲,其余则是派生出来的“目”。这样的牛字本位,则难以从英语中看出来。 所以中华传统典籍注重最根本的概念,多半也是字本位的:如哲学里的天、地、乾、坤、有、无、阴、阳、道、理、器、一、元、真、否、泰……伦理里的仁、义、德、道、礼、和、合、诚、信、廉、耻、勇……戏曲主题则讲忠、孝、节、义,读诗(经)则讲兴、观、群、怨。然后是自然、主义、理论、原则……有了仁,就要求仁政;有了道,就认定执政的合法性在于有道,并区分王道与霸道还有道法自然与朝闻道夕死可矣;有了义,就提倡舍生取义的价值观念,有了主义就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有了原则,就有绝对“不拿原则做交易”……这些文字、概念、命题,不但有表述意义、价值意义、哲学意义,也有终极信仰的意义与审美意义。华文注重文字——概念的合理性与正统性,宁可冒实证不足或者郢书燕说的危险,却要做到高屋建瓴与势如破竹,做到坚贞不屈与贯彻始终。在中国,常常存在一个正名的问题。训诂占据了历代中国学人太多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又是无法回避的。许多从外语译过来的名词都被华人望文生义地做了中国化的理解,中文化常常成为中国化的第一步。这产生了许多误读、麻烦,也带来许多创造和机遇,丰富了人类语言与思想。这里起作用的是华文的字本位的整体主义、本质主义、概念崇拜与推演法(如从真心诚意推演到治国平天下),与西方的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理性主义和神本或者人本主义大相径庭。

浅说中国文化若说中国文化,只怕要从远古时期说起。但这一时期,一来离我们太远,二来我也不太清楚,便从封建时期说起。  许多讨论或研究中国文化的学者都承认一桩事实:中国文化的基调是倾向于人间的,是关心人生,参与人生,反映人生的。我们的圣贤才智,历代著述,大多围绕一个主题,即治乱兴废与世道人心。无论是春秋战国的诸子哲学,汉魏各家的传经事业,韩欧柳苏的道德文章,程朱陆王的心性义理;无论是先民传唱的诗歌、戏曲,还是村里平淡的快板、小说,皆洋溢着强烈的平民特性,以及那无所不备的人伦大爱,同对平凡的留心与尊敬,对于千秋家国的情怀,对苍生万有的期待,激荡交融,缤纷灿烂地构造了平易近人,博大久远的中国文化品格。  然而前头还有一个“近代”。任何东西到了近代都很奇怪,文化也不例外。数不尽的冲击难以详述,单挑最惨的一回——五四运动。  之前已有“弃旧易新”的新文化运动将传统文化砍杀得飘摇欲坠,随后紧跟着爆发了五四运动,彻底树起了“白话文学”的大旗,文言最后成为一件历史文物躲进史书一隅供人瞻仰。  这两次运动大大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但在文化上却是严重的“左倾”。白话文学固然激发了俚语俗言的活力,提升了大众文学的地位和社会群体的文化参与力,却也设置了与文言文学不可逾越的天堑,几乎削去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力。老一辈学子影响尚轻,对于我们其误就越发明显了。以往属于孩童启蒙的“小学”教育,属于读书人必备的经学常识,都在新式教育的推动下,变得无比艰涩与隔阂,特别是近年来,电视、电脑等大众媒体的普遍流通,更造成了一个“畸形文化”当道、社会价值浮动的生活形态,使我们在现代化的整体架构上模糊了着力的点,漫漶了精神的面,却易于目迷五色地跌入学者所批评的“时尚文化”的辐射圈内,变得中不中,洋不洋。  余秋雨在《风雨天一阁》中写道:“只有文化,才能让这么悠远的历史连成缆索,才能让这么庞大的人种产生凝聚,才能让这么广阔的土地长存文明的火种。”此三言一语道破文化的本质作用,可谓精辟。中国文化历时五千载,到底何去何从,便不是我这个毛头小子可以阐述的了。  只好双手合十,默然祈祷,了我作为一个炎黄子孙,对母语中文难以割舍的孺慕之情。

一阵狂风卷过,奋力抗争的大树折断了腰,而屈腰伏身的小草却扬起了脸。面对狂风的欺辱,是该不屈不挠,还是该屈腰伏身?这一道选择题,也是人生的选择题。面对那些强者的欺辱,是反抗还是忍耐?我认为,大丈夫能屈能伸,暂时的忍耐是为了日后的辉煌。 当土霸欺压你的时候,忍还是不忍?当他不断口出狂言的时候,忍还是不忍?当他要求你钻其裤裆的时候,忍还是不忍?汉朝开国功臣韩信的选择是——忍!在他羽翼未丰之时,尚无能力去对抗土霸恶棍,反抗是死路一条。所以他选择忍受这胯下之辱。不是因为他害怕恐惧恶势力,而是因为他不会意气用事,鸡蛋碰石头。若非忍下此辱,韩信也无法留命人间,更毋论杀敌建功,成就一番事业了。大丈夫能屈能伸,小小耻辱只是成功的垫脚石。 三国之中,曹操戎马一生,孙权雄才大略,两人的国土,全是用血汗换来的。同是鼎足之国,刘备的天下可以说是“忍”回来的。先是投奔徐州,三让徐州终才收下;再有三顾茅庐,忍下诸葛亮一次又一次的拒之千里;又有忍于曹操之下,佯归田园干扰视线;还有痛掷阿斗,笼得赵云忠心刘备忍了一回又一回,忍住独霸天下的欲望,忍住被拒多次的愤怒,忍住掷儿落地的痛苦,他换来了一个王国,一群忠心耿耿的将士,一个名垂青史的机会。小不忍则乱大谋,刘备不是一个成功的军事家,但他绝对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政治家,甚至可称之为阴谋家。大丈夫能屈能伸,这是刘备赢得胜利的座右铭。 《疯狂的石头》捧红了一个人——黄渤。当初许多人都以为,这个演员是从民工堆里挖出来的一个临时演员,但事实上他是经过专业学习,是正统艺术学院毕业的学生。外界都在质疑以他的形象,在娱乐圈这追求五官俊美的世界里,能否生存下去。然而,面对外界的压力,他并没有与其进行舌战。他兢兢业业地工作,忍受恶毒的评论,用实际行动证明,“我是专业的!”大丈夫能屈能伸,顶着不公的评价,黄渤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大丈夫能屈能伸,面对强权压迫,不作无谓的反抗。忍一时风平浪静。待到时机成熟,我们便会努力,发出我们的光芒!

汉字与文化论文800字数量是多少

关于汉字文化的书你可以试下(现代语言学),之后,你自己多看看多写写,这毕竟是你要写的论文,自己写肯定百利无一害的~~

唧唧复唧唧,键字织文章。计算机时代,举国伏案于电脑,无论文理,不拘长幼,与祖先馈赠的汉字宝贝打交道,犹如当年木兰织布,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草色……   工作之间,难免对计算机给定的字库发牢骚:一方面是死字太多,臃肿庞杂,不及清理;另一方面是怀念一批瑰宝级汉字被打入冷宫,引发思美之幽情。   一些富有生命活力的汉字销声匿迹,出于汉字简化和计算机普及两次浪潮。归纳起来有四个原因:①作为繁体字被兼并;②作为异体字被兼并;③作为古体字被兼并;④因计算机常用字库即国标一级字库不收,无奈用他字替代。前三者属于强行火并,末者属于误入另册,不得已落草强人麾下。   想当年,汉字简化,主要是精简笔画和同音兼并,核心原因是字库臃肿和笔画繁难。没有想到,计算机时代,使用标准的智能全拼输入法(占全国用户85%,青少年用户近100%),键入1笔画字,与键入36笔画字,耗时和用力完全一样。因此,笔画多寡不再成为障碍,唯一要关注的是时代发展对文字进化的需要,即字义和情感色彩微妙差异表述的需要,即作为实用工具和美学艺术双重的需要。   此处信手摘取一组字符集,从个案分析得失。   它,作为繁体字兼并于它,即它等于它。可以说,在辉煌的汉字宝库中,它字是一枚璀璨夺目的宝石。因为,它给予有生命的动物一面独立的旗帜。——这是全世界所有的语言文字仓库中绝无仅有的现象,是中华民族古代生态思想的活化石。文字改革浪潮,将有生命的动物,强行火并入无生命的物体,其实是民族哲学思想的一种倒退。原谅如此上纲上线为它字平反昭雪,呼唤拯救其于冷宫寒窑,弘扬光大民族先进的生态理念。   蒐,作为异体字兼并于搜,即蒐等于搜。当我们用蒐集的时候,宾词指的是奇瑰稀罕事物,至少是主观心仪珍爱的事物;当我们用搜集的时候,泛指任何事物,从珍宝到垃圾。兼并的结果,至少抹杀了蒐集所独具的文学美感,抹平了文采多样性的美丽景观。   瞭,作为繁体字兼并于了,即瞭等于了。兼并中的失误,失误中的荒谬,莫过于此焉。《瞭望》杂志封面,如果忽然变脸为《了望》,读者的第一感觉,不是“了无指望”,就是“了断希望”,失望与绝望迎面袭来,读者诸君不免两股战战,摇头遁走。杂志社对如此简化方案只能不予理睬,恪守祖宗馈赠的文化遗产。   苹,作为繁体字兼并于苹,即苹等于苹。兼并的结果,起码是把一种诗经植物给兼并掉了。《诗经》云:“于以采苹?南涧之滨。”女子为贵族采苹祭祀。苹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浅水中,叶有长柄,柄端有四叶成田字,也叫田字草。华裔女孩取名,多有引自诗经采苹者,是文质俱美的辞藻珍品。苹吃掉苹的结果,是吞没了一派诗情画意。   麺,作为繁体字兼并于面,即麺等于面。形形色色的麺条、麺包、麺食……与面孔、面子、桌面、被面……一锅煮,色香无存,食欲顿失,连面店的旗幡也效力骤减。汉字文化的魅力不知打了几多折扣。   舘,作为繁体字兼并于馆,舘等于馆,所谓同类项合并。而在人们心目中,饭馆、酒馆等供应食品之馆,与图书舘、博物舘、文化舘、科技舘、天文舘、文史舘等传播和研究文化之舘,有物质食粮与精神食粮之分,有雅俗之别。文字简化向粗略模糊方向走,是一种退化;反之,文字进化的一般规律是朝着精细识辨微妙差异方向行进的。   喆,作为异体字兼并于哲。而民间对喆的理解,还有双吉的意思,被广泛用于取名。双吉与双喜一样,是特有的中国民俗文化现象,不宜违拗民俗轻易扼杀之。   飏,作为异体字兼并于扬,即飏等于扬。大风起兮云飞飏。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历史雄杰偏爱飏之神采,形象逼真地表达一种叱咤风云的豪情。一旦改为飞扬和轻扬,那种凭风骋怀的豪情和惬意不免折损大半。   槃,作为古字兼并于盘,即槃等于盘。槃瓠为畲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的创史先祖,且奉行祖先神崇拜教,随便给祖先神更改姓氏,是极其忌讳的,在实际生活中根本行不通。涅槃是从梵语翻译来的佛教用语,意为复活再生,古色古香,约定成俗,以涅盘代涅槃,有失佛光神采,并没有征得佛教学会和赵朴初先生的同意,僧俗均不能接受。   志,作为繁体字兼并于志。志趣、志向与心志、碑志,终归有所区别。“开业志禧”一直为业者习用。现代碑刻仍用“刻碑铭志”、“镌铭永志”,强行兼并在民间生活中并没有被采纳。   蓇,作为繁体字兼并于骨,即蓇等于骨。美丽的花蓇朵,混同于骨头、骨架之类,文学美感荡然无存。“春天到了,树木抽枝、爆芽、吐蓇朵……”春日美景,遭遇“吐骨……”,不免反胃。汉字简化过程,如果完全撇开美学原则,就难以为天下华人所接受。   塆,计算机常用的国家标准一级字库,又称小字符集,不予收录,多数计算机打不出来,客观上被湾兼并,属于不得已投奔落草。全国涉及塆的地名数以十万计,不得不用湾替代。其实,山塆与水湾显然不是一码事,两者风光迥异,混为一谈,难以描述自然景观的特质差异,等于画家缺乏色彩,绣娘匮乏色线,作者写景不得不放弃科学的精确,糊里糊涂蒙过去,等于对读者不负责任。类似的含糊,不止于山塆水湾。   漈,瀑布,常用字库不收,民间不得不乱代以际、济、矶等。试想,瓯江名胜百丈漈(泰顺)、雪花漈(景宁),美名本身魅力四射,被CCTV字幕更改为百丈际、雪花济,岂不大煞风景?类似情形还有:垟,意为田地,多为地名,小字符集不收,村民无奈用阳代之。不恰当的同音归并会导致珍稀字种的消亡。文字相当于生态物种,引导多样性则繁荣,引导单调性则退化,而其中的珍稀濒危字种应列入保护之列。   羱,小字符集不收。羱羊,又称岩羊、悬羊,弯角奇长,藏北特产物种,被认为是山羊的始祖。该字构造美妙,令人遐思。羱羊被源羊替代,虽然意思不差,但抹去了独特的美学文采。类似情形还有鸮,草鸮、雕鸮,猫头鹰属。为某些特殊物种设立特指汉字,从生态至上的观点看,并不算奢侈,这与门捷列夫周期表元素命名的情形相似。   行文至此,想用一个成语描述心情:不寒而栗。但这个成语在计算机词库中已经不复存在,栗字早已打入禁宫。按照汉字构造规则,心理活动从 “ 忄”旁。而此刻,不寒而栗与火中取栗,已经拼用了同一颗板栗,汉字构造的一般规律被轻率推倒。   草率兼并导致汉字文化魅力削弱的结果,可见一斑。以笔者寡陋,不能尽述概全,估计应拯救的活力汉字不在少数。建议学界和民间共同反思,重新审视计算机时代文字改革的方向,对基本字库重新洗牌,联袂开出一张满意的清单。笔画多寡不再成为障碍,引导汉字向字义微妙辨析和情感多彩的高级方向进化,向理艺合璧和谐和美方向进步。并建议,以宣传、改造和普及计算机新字库为工作重点,取消不合时宜的小字符集概念,制定新的国家标准大字符集,作为教育和出版部门法定的字符集。剔除死寂汉字以瘦身,请缨活力汉字以纳新。汉字文化,作为工具的神奇,作为艺术的瑰丽,需要高度和谐的统一,需要与时俱进的整容,无愧于中华盛世的呼唤。   (通讯地址:323600浙江省云和县图书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