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日本经济论文写作格式要求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07-17 00:24:05

日本经济论文写作格式要求是什么

格式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重要的是要有个人独到的见解。

首先はじめに,导言。然后正文,大论文分章,小论文分节。最后终わりに或者まとめ。最后的最后是注和参考文献。有啥不懂可以补充。

既然是这样的论文就不重要了,主要写下新的体会啦 ,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了 就可以了 我想你哥哥主要是想看下你写作水平和分析能力 ,

日本经济论文写作要求是什么

一般论文格式:中央民族大学成人教育学院2009届毕业生毕业论文格式要求和成绩评定规则 一、毕业论文写作内容和格式要求:1、本科毕业生须撰写论文 ,论文选题与调查报告必须限于本专业领域,非本专业选题不予评定成绩。2、本科毕业论文篇幅不少于6000字。3、论文或调查报告必须统一使用A4纸打印。4、论文完成后必须按规定顺序装订。装订顺序为:① 、论文封面。② 、由指导教师填写的论文成绩和评语。③ 、论文正文。④ 、论文注释和参考书目。⑤ 、论文封底。5、 毕业论文一式两份。学生一份交指导教师、一份交教学办。6、 论文凡有雷同,一律以0分计。二、 毕业论文写作时间要求:1、学生必须在2008年秋季学期开学后一周内将论文初稿传给指导老师;9月28日以前审定论文初稿;10月31以前最后定稿。2、论文指导教师必须在11月10日以前将写有成绩和评语的论文交到教学办公室。3、论文指导教师一定要按照规定时间督促学生的论文写作进度,并自觉按照规定时间完成论文指导任务。三、毕业论文评定成绩要求:1、 毕业论文成绩分为:优、良、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2、 评定论文成绩与撰写评语注意的几个方面:是否理论联系实际;基本观点正确与否,有无独到见解和创新思想;论据是否充分,资料是否翔实,论证是否合理有力;结构是否完整,逻辑是否严谨,层次是否清楚,段落是否规范;表述问题是否简洁流畅,使用概念是否清晰准确,语言风格有无特色。3、 成绩优秀的论文必须符合上述几个方面的要求。指导教师一定要严格掌握优秀毕业论文的质量和数量,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优秀毕业论文的比例最高不得超过论文总数的30%。四、公布毕业论文成绩:1、 论文指导教师不得擅自向学生透露论文成绩。2、 论文成绩经主管院长审核签字后,由教学办公室登记及公布范文:2008年金融危机成因解析摘 要: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国际经济失衡会导致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从某种意义上说,国际经济失衡和国际货币体系缺陷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前提条件,而国际游资的攻击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实现条件。从目前国际形势和中国国内形势来看,金融危机的前提条件已经具备,因而防范国际游资攻击是制定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 关键词:金融危机;国际经济;国际货币体系;国际游资 金融危机是由外部因素还是由内部因素造成的,历来学术界有两种比较对立的观点:阴谋论和规律论。阴谋论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体遭受有预谋和有计划攻击造成的,是外因造成的,特别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这种观点较为流行。规律论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体的自身规律,是内因造成的。三代金融危机理论①基本上是承认规律论。随着金融监管技术提高,一个国家因监管或管制出现问题而导致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变小;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现代的金融危机基本上表现为在国际经济失衡的条件下,国际资本在利益驱动下利用扭曲的国家货币体系导致区域性金融危机爆发,因而从本质上说,金融危机的性质和成因都发生了变化。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国际经济的视角具体解析金融危机的形成原因。 一、国际经济失衡 黄晓龙(2007) [1 ] 认为国际收支失衡导致国际货币体系失衡,虚拟经济导致流动性过剩,进而导致全球经济失衡和金融危机。黄晓龙是国内较完备地从外部因素来研究金融危机的,然而从根本上说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应该是实体经济的失衡,国际收支失衡只是实体经济失衡的表象,实体经济失衡导致货币资本的国际流动,国际资本流动导致虚拟经济膨胀和萧条,由此形成流动性短缺,最终能够导致金融危机。因而全球实体经济的失衡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必要条件,而虚拟经济导致的流动性短缺是金融危机的充分条件。 纵观金融危机史,金融危机总是与区域或全球经济失衡相伴而生的。1929 年爆发金融危机之前,国际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逐渐向美国和欧洲倾斜,特别是美国经济快速增长呈现出取代英国霸主地位的趋势,这次国际经济失衡为此后的金融危机埋下了祸根。20 世纪末期,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要快于经济全球化趋势,拉美国家与美国之间的经济关联度使得拉美国家对美国经济的“蝴蝶效应”要比其他国家更为强烈。20 世纪末的20 年里,当拉美地区的经济结构失衡时,往往以拉美国家的金融危机表现出来。欧、美、日经济结构失衡同样是导致欧、美、日等国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当区域的或全球的稳定经济结构被打破时,新的经济平衡往往以金融危机为推动力。1992 年欧洲金融危机,源于德国统一后德国经济快速发展,打破了德国与美国以及德国与欧洲其他国家间的经济平衡。1990 年的日本也是因为美日之间的经济平衡被打破后,在金融危机的作用下,才实现新的经济均衡。 区域或全球经济失衡将导致国际资本在一定范围内的重新配置。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个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力可能是区域的或全球性的。从短期来看,在某个时点国际经济是相对平衡的,全球资本总量和需求总量是一定的,而当一国经济发生变化,会引起国际资本和国际需求在不同国家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果是小国经济,它的影响只是区域性的,如果是大国则它的影响是全球的。当一个大国经济趋强,则会吸引国际资本向该国流入,产生的结果是另外一些国家的资本流出,当资本流出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流动性短缺,金融危机就从可能性向必然性转变。这种转变的信号是大国高利率政策,或大国强势货币政策。而对小国经济而言,经济趋强后,则会吸引国际资本的流入,当国际资本流入数量较多时,该国的实体经济吸收国际资本饱和后,国际资本会与该国的虚拟经济融合,推动经济的泡沫化,当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严重背离时,国际资本很快撤退,导致小国由流动性过剩转入流动性紧缩,结果导致金融危机爆发。 从国际经济失衡导致金融危机的形成路径可以看出,国际经济失衡通过国际收支表现出来,国际收支失衡的调整又通过国际货币体系来进行,如果具备了完善和有效的国际货币体系,那么完全可以避免国际经济强制性和破坏性调整,也就是说可以避免金融危机的发生,然而现实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受到大国操纵的,因而国际经济失衡会被进一步扭曲和放大。 二、国际货币体系扭曲 徐明祺是国内学术界较早把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的原因归结为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缺陷的学者。徐明祺(1999) [ 2 ] 认为,一方面是秩序弱化在改革和维持现状间徘徊的国际货币体系;另一方面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投资和债务方面的弱势地位;处于双重制约下的发展中国家不得不一次次吞下金融危机的苦果,因而现存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难逃其咎。也就是说国际货币体系在调解国际收支不平衡时遵循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原则和理念,而各国在制定货币政策协调国际经济失衡时却失去了原有的秩序和纪律性,因而现在的国际经济的失衡被现在的国际货币体系放大了,加剧了。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一个松散的国际货币体系,尽管欧元和日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作用逐渐增强,但是,储备货币的多元化并不能有效解决“特里芬难题”,只是将矛盾分散化,也就是说储备货币既是国家货币也是国际货币的身份不变。充当储备货币的国家依据国内宏观经济状况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势必会与世界经济或区域经济要求相矛盾,因而会导致外汇市场不稳定和金融市场的动荡。实行与某种储备货币挂钩或盯住某种货币的国家,既要受该储备货币国家货币政策的影响,同时还要受多个国家之间货币政策交叉的影响。储备货币之间汇率和利率的变动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大为增强,使得外汇市场更加不稳和动荡,这种影响可以分为区域性的和全球性的。鉴于美元的特殊地位,美国经济政策变动影响既可能是区域的,也可能是全球的。 以美元为例,美元的价值调整是通过美元利率的调整实现的。美联储在制定美元利率时,不可能顾及盯住美元或以美元作为储备的国家(地区) 宏观经济状况,因而当美元利率调整时,往往会对其他经济体,特别是和美国经济联系比较密切或者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国家和地区造成冲击[3 ] 。首先,以美元为支柱的不完善国际货币体系,不论采取浮动汇率政策还是固定汇率政策,美国的经济影响着所有与其经济密切相关的国家及这些国家的货币价值变化。如果浮动汇率政策能够遵守货币体系下的货币政策制订的纪律约束,那么世界金融市场上就不会出现不稳定的投机性攻击,也不会出现由此造成的货币市场动荡乃至金融危机。由于制定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和经济全球化相关性存在矛盾,因而目前的货币体系不能够保证美元在浮动汇率的前提下的纪律性,因而一个国家的宏观政策将会导致经济相关国家的货币市场动荡,在投机资本催化下爆发金融危机。就目前现状来看,虽然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崩溃,但是相对于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美元不论是升值还是贬值,依然会造成这些国家经济的强烈波动。美国经济繁荣时,美元升值会导致资本的流出;当美国经济萧条时,美元贬值会导致这些国家的通货膨胀。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现在的国际货币体系保留了原来国际货币体系的理念和原则,但却失去了原来的秩序和纪律,强势经济体可以利用这样的体系转嫁金融危机和获取更多利润,而不需要承担过多的责任。 三、国际游资的攻击 国际经济失衡是金融危机的前提条件,不完善的国际货币体系会加剧国际经济失衡,然而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是国际游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金融危机离不开国际游资的攻击。1992 年欧洲金融危机,索罗斯通过保证金方式获取1 :20 的借贷,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通过卖空相当于70 亿美元的英镑,买进相当于60 亿美元的马克,迫使英镑大幅贬值,在偿还借贷后净赚15 亿美元[4 ] 。在1994 年墨西哥发生金融危机前,国际游资持续大量地进入墨西哥证券市场,在墨西哥所吸收的外资中,证券投资占70 %~80 % ,但在墨西哥总统候选人遭暗杀事件后的40 多天内,外资撤走100 亿美元,直接导致墨西哥金融危机爆发[5 ] 。1997 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也是国际游资首先攻击泰铢,低买高卖,并巧妙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获取高额回报。 根据IMF 对国际游资的统计,20 世纪80 年代初的国际短期资本为3 万亿美元,到1997 年底增加到 2 万亿美元,相当于当年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20 %。2006 年末,仅全球对冲基金管理的资产总额就达 43 万亿美元,比1996 年末增长约6 倍。对冲基金的投资策略也不断丰富,从最初的“卖空+ 杠杆”策略(市场中性基金) ,发展成为单策略型(包括套利型、方向型、事件驱动型等) 、多策略型(包括新兴市场型、并购型等) 、基金的基金等多种投资策略。其风险特征也呈现多样化趋势,既有高风险、高收益的宏观对冲基金,也有低风险但收益相对稳定的市场中性基金。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的国际资本流动的最显著特征是国际间的过剩资本流动造成了国家、地区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巨额的国际货币资本必然要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猎取利润。 国际游资为什么能够摧毁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 众所周知,国际游资规模较大,它完全有能力影响和缩短被攻击国家的金融周期。金融周期是指一个国家金融市场由繁荣到萧条的自然过程。当国际游资进入被攻击国家,它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利率和汇率变化,从而加快金融市场由理性发展向非理性繁荣转变[6] 。按照金融市场的心理预期自我实现原理分析,当大量国际游资进入一个国家时,即使这个国家经济发展表现一般,在大量资本进入的情况下,也会带动金融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在国际金融家掌握话语霸权的情况下,他们通过有意识地夸大被攻击国家发展中的成绩或存在的问题,以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心理预期。从拉美国家和东南亚国家的实际情况来看,一般先用“经济奇迹”、“新的发展模式”来吹捧经济成就,然后用“不可持续”、“面临崩溃”来夸大经济中出现的问题。在整个过程中,国际游资有预谋进入和撤退,就会导致金融市场的崩溃。国际游资娴熟地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在金融繁荣时期赚取高额利润,也可以利用金融危机赚取高额利润或者收购危机国家的优质资本,进而控制被攻击国家的经济命脉。这就是在新兴市场国家爆发金融危机后,国际直接投资( FDI) 为什么会低价收购危机国的优质资产,形成新的经济殖民主义的根本原因。 四、中国预防攻击性金融危机之策 在中国股市由狂飙到暴跌和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火爆到等待观望以后,中国的经济是不是进入由繁荣向危机过渡的转折点? 中国会不会爆发金融危机? 从经济表象来看,在我国经济运行中依然表现为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和人民币升值预期等等;从经济本质来看,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着产业结构调整滞后、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弱和金融市场不完善等问题。出现这些现象和问题既有外部因素的作用,也有内部因素的作用。 当前,全球经济失衡的特征较为明显,首先美国经济进入萧条时期,次级债危机使得美国经济雪上加霜,而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经济持续增长。其次,美元的发行泛滥导致美元对欧元和人民币持续贬值,致使其他国家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再次,国际游资在世界范围内流动的规模越来越大。美国为了振兴经济采取降低利息的货币政策,美元对其他货币也在快速贬值。 中国从2005 年开始出现人民币对美元的利差,2006 年2 月利差曾达到3 % ,境外资本流入后往往会兑换成人民币再放贷出去,其收益不能以存款利率衡量收益,而是以贷款利率衡量收益,1 年期基准贷款利率是 47 % ,如果每年人民币升值预期是5 %的话,那么国际游资的回报就接近13 %。如果国际游资不是采取放贷形式,而是直接投资中国房地产或股票,其收益率会更高,2007 年投资中国房地产的利润不低于30 % ,该年度上证指数上涨了 7 %。 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国外游资在中国投资的高额回报吸引了大量外资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2007年究竟有多少国际游资进入我国,国内学者有不同的计算。采用简单的计算,以外汇储备的增加值减去外贸顺差和外国直接投资,2007 年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我国的国际游资近800 亿美元。800 亿美元国际游资流入完全可以解释流动性过剩、房市与股市的泡沫和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压力等现象。只要人民币升值预期存在,国际游资就不会抽走。人民币升值预期还存在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实体经济还在持续增长,表现为我国国际贸易顺差还存在,我国非贸易品的价格还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国际游资现在急迫要做的是要继续抬高我国的非贸易品价格,并在适当时机抽逃,在羊群效应下引爆中国金融危机,之后国际资本再回来收购中国优质资本。 中国要能够有效地预防上述攻击性金融危机,首先必须严格控制虚拟经济的非理性发展,快速压缩楼市和股市泡沫,套住国际游资刺激实体经济的增长。套住国际游资有两种思路:一是由国际游资短期内获得暴利向长期内正常利润转变,降低使用外资的成本,让外资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二是构建长期的心理预期,使外资留在中国;其中,很重要一点是保持中国实体经济的持续增长。其三是有计划地减持我国的外汇储备,特别减少以国债形式存在的外汇储备,把外汇储备转化为有形资产,实现外汇的保值和增值,并用外汇储备调控国际经济,使之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后,加强跨境资本的管制,积极干预和监管短期国际游资的流入。 参考文献: [1]黄晓龙 全球失衡、流动性过剩与货币危机—基于非均衡国际货币体系的分析视角[J] 金融研究, 2007 , (8) [2]徐明祺 国际货币体系缺陷与国际金融危机[J] 国际金融研究,1999 , (7) [3]夏斌,陈道富 国际货币体系失衡下的中国汇率政策[J] 经济研究, 2006 , (2) [4]宗良 对国际游资冲击金融市场的若干思考[J] 金融研究,1997 , (11) [5]陈炳才 对国际经济失衡和国内经济失衡的重新认识[J] 金融研究,2007 , (5) [6]郭清马 开放条件下投机攻击的策略分析[J]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7 , (2)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

、经济论文最后完成的项目构成 一篇完整、规范的经济论文通常要由以下项目构成: 标题;作者署名;目录;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致谢;参考文献;附录。 以上所列的10个项目是经济论文的全部构成项目。 一篇具体的经济论文,既可能包括所有的项目,也可能不需要完全具备这些项目。 通常,在一般的用于学术期刊发表的交流性论文中,标题、作者署名、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是必不可少的项目,而毕业论文和学位论文,由于其篇幅较长,除要有一般交流性论文必备的项目之外,还要有目录、附录和内容提要(比摘要略微详细一些)等项目。 二、经济论文各项目的写法与要求 1、标题。标题是作者给论文起的名字,它是论文的总代表,作者必须反复推敲、认真确定。其写作要求参见《经济论文的标题》,书写格式参见《经济论文的文面》。 2、作者署名。署名是文权所有和文责自负的体现。只有直接参加了研究工作,并且能对论文内容负责的人,才有权力,也有必要在论文上署名。至于专家、领导或非研究者挂名,则属于不正常现象,是学术研究中的不正之风,必须予以杜绝。其写法和要求参见《经济论文的文面》。 3、目录。篇幅较长的论文应编写出简单的目录。论文目录也就是论文中的各级小标题的依次排列。排出小标题,并标明标题所在页的页码,便于读者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逻辑体系,也为读者选读论文的有关部分提供了方便。其写法和格式与一般书刊的目录格式相同。 4、摘要。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是一篇与论文主要信息量等同的完整短文,重点要说明论文的最终结论。其写法和要求参见《经济论文的摘要、关键词与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参见《经济论文的文面》。 5、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而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的,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其写法和要求参见《经济论文的摘要、关键词与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参见《经济论文的文面》。 6、正文。正文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一般在行文中不必明确地表示出来,但若论文的主体部分分为若干个章节或部分来论述,应尽可能加上小标题表示出各个部分的论述内容。正文的写法和要求参见《经济论文的绪论》、《经济论文的本论》、《经济论文的结论》、《经济论文的引文》、《经济论文的格局》、《经济论文的构段》、《经济论文的表达》、《经济论文的表现》、《经济论文的语言》,书写格式参见《经济论文的文面》。 7、注释。在经济论文的写作中,有些问题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阐释,这就需要论文有另一项内容——注释。它是经济论文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文章之外的项目。论文的注释有补充内容的注释和注明资料出处的注释两大类。其写法和要求参见《经济论文的引文》中的加注。 8、致谢。谢辞是向在本篇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曾给予自己帮助的人表示谢意。它可以写在正文的结论部分,也可以单列出来,使之成为论文中的一个项目。其写法和要求参见《经济论文的结论》。 9、参考文献。经济论文的正文之后要列出使用过的主要参考文献目录。这是作者产生创见的依据,把它列示出来,既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又能加大论文的信息量,使研究相同课题的读者从中得到启发。其写法和要求参见《经济论文的摘要、关键词与参考文献》。 10、附录。附录是对论文正文内容的补充。不便于放在正文中的资料性内容,可以放到附录中去。如全文或几个部分共同使用的图表,帮助读者理解、消化文章内容的补充性资料等等 三、经济论文完成后的基本工作 经济论文按以上项目及要求最后完成后,标志着一个完整的经济科学研究过程的终结。当然,也有一些课题研究的复杂性及阶段性较强,一篇经济论文的完成只意味着一项研究工作的告一段落,接着作者还要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的不同方面展开研究。但无论哪种情况,一篇论文完成之后,作者所要做的工作还是大致相同的。 如果所完成的是一篇专门用于学术交流的论文,要迅速选定最为妥当的交流渠道,或直接向出版单位投稿,或以学术报告、学会演讲的形式发表论文。 如果向出版单位投稿,一定要选择自己比较满意,论文又容易被接受的刊物;若第一种刊物未中,不要气馁,应不断地推敲修改,研究深化论文,再投向第二种、第三种刊物,总会有所收获的。 如果准确作学术报告或进行学会演讲,则必须在论文的基础上,写出适宜于口头宣讲的报告稿或演讲稿。 向出版单位投稿与通过学术报告或学会演讲发表论文,是可以同时并用的论文交流渠道,只是二者的特点及效果有一定的区别。 如果所完成的是一篇毕业论文或学位论文,作者在论文完成之后,要首先准确论文答辩。答辩以后,作者可根据答辩中专家提出的意见,进一步修改深化论文,并通过提炼、压缩将其改写成学术交流论文,积极向出版单位投稿,用于发表或报告。 写作经济论文是探讨经济问题、进行经济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经济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因此,只有将以上工作全部完成,经济论文的写作才算真正最后完成了 范文去这里看吧,字多写不下:

经济学论文写作技巧一:仔细定义和框架你的主题  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要明亮而有神,是论文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整篇论文的研讨中心,题目就是告诉别人你要干什么或解决什么问题因此,论文题目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题目应当精练并完整表达文章的本意,但切忌简单的罗列现象或者陈述事实;文章题目不宜使用公文式的标题;文章题目要体现研究的侧重点,要呈现研究对象以及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研究的对象和研究内容一定要在题目呈现);论文题目要新颖、简洁,字数最好不超过20个字,如果确因研究需要,就采用主副标题  经济学论文写作技巧二:组织你的论文  在一张纸上,组织不同的章节,思考每个章节你要发展的主要思想想想你在每个部分可以使用哪些资料来源和引用,你将如何介绍你的论点,以及你将如何过渡到下一个部分不应该有任何重复,你应该以逻辑的方式发展你的论点确保你在引言中设定的目标前后连贯  经济学论文写作技巧三:选择一个熟悉的话题  如果你的学位/文凭包含实践部分,那么选择一个与你在实践课程中所学到的和观察到的相关的主题,或者将其与你的实际项目联系起来,可能会很有用它将告知你的研究工作,并向你的导师证明你已经获得了更深层次的理解选择一个你在某些方面熟悉的话题总是比较安全的相反,如果你决定选择一个全新的话题,你可能很快就会跳出你的舒适区,你的导师可能无法给你同样多的专业建议  经济学论文写作技巧四:撰写文献综述  在你的介绍之后,你应该写一篇详细的文献综述,详细介绍关于你的主题的主要研究这将是你的第一章,它应该继续你对你的主题所做的研究和评估在这里,你可以展示你在该领域的知识,以及通过阅读你已经学到了多少因此,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章节,你应该确保它是消息灵通的,并且你能够从各种各样的来源中获取信息你还需要评估和比较证据的价值,而不仅仅是描述它们  (本回答来源学术堂)

既然是这样的论文就不重要了,主要写下新的体会啦 ,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了 就可以了 我想你哥哥主要是想看下你写作水平和分析能力 ,

日本经济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你好啊,你的日本经济开题报告选题定了没?开题报告选题老师同意了吗?准备往哪个方向写?你的开题报告格式要求下载下来了没有?学校开题报告要求看了没有?因为每个学校开题报告格式要求都是不一样的?最后祝你选题顺利通过第一,你要写什么这个重点要进行已有文献综述,把有关的题目方面的已经有的国内外研究认真介绍一下(先客观介绍情况,要如实陈述别人的观点),然后进行评述(后主观议论,加以评估,说已有研究有什么不足),说现在有了这些研究,但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其中要包括你选题将要探讨的问题。由于目前研究不足,所以你要研究。所以,你的硕士论文要写什么是根据文献综述得出来的,而不是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如果不做综述,很可能你的选题早被别人做得很深了。第二,为什么要写这个这个主要是说明你这个选题的意义。可以说在理论上,你发现别人有什么不足和研究空白,所以你去做,就有理论价值了。那么你要说清楚你从文献综述中选出来的这个题目在整个相关研究领域占什么地位。这就是理论价值。然后你还可以从实际价值去谈。就是这个题目可能对现实有什么意义,可能在实际中派什么用场等等。第三,如何写在开题报告里你还应当说清楚你选了这个题目之后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有了问题,你准备怎么去找答案。要说一下你大致的思路,同时,重点阐述你要用什么方法去研究。如文献分析法、访谈法、问卷法、定量研究、实验研究、理论分析、模型检验等等。在上述三个方面中间,文献综述是重点。没有文献综述,你就无法找到自己的题目,也不知道这个题目别人已经做得怎么样了,所以你要认真进行综述。当然,综述的目的还是引出你自己的话题,所以不能忘记评述哟。

首先はじめに,导言。然后正文,大论文分章,小论文分节。最后终わりに或者まとめ。最后的最后是注和参考文献。有啥不懂可以补充。

论文的写作要求、流程与写作技巧 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著述,如原始论著(论文)、简报、综合报告、进展报告、文献综述、述评、专著、汇编、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等。但其中只有原始论著及其简报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创造发明等知识产权的。其它的当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发展的、为特定应用目的和对象而撰写的。下面仅就论文的撰写谈一些体会。在讨论论文写作时也不准备谈有关稿件撰写的各种规定及细则。主要谈的是论文写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经验,是论文写作道德和书写内容的规范问题。 论文写作的要求 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 (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 (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 (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 (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 (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 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 (六)论文——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 (七)论文——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 (八)论文——参考义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 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 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 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 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有时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内行人一戳,纸老虎就破,结果弄巧成拙,丧失信誉。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见的。 (九)论文——致谢 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 (十)论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常放篇首。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论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或者看了论文摘要就想继续看论文的有关部分。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 论文的标准格式 ⑴ 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语词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应避免使用的不常见的省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字数一般不宜超过20个题名用语 ⑵ 作者姓名和单位,两人以上,一般按贡献大小排列名次 ① 文责自负;②记录成果;③便于检索 ⑶ 摘要:是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中文摘要一般不会超过300字,不阅读全文,即可从中获得重要信息外文250实词 包括:①本研究重要性;②主要研究内容,使用方法;③总研究成果,突出的新见解,阐明最终结论重点是结果和结论 ⑷ 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取出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般3-7个,有专用《主题词表》 ⑸ 引言回来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布局,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和意义 ⑹ 正文 ⑺ 结论:是指全文最终的,总体的结论,而不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要求准确,完整,明晰,精练 ⑻ 致谢:是对论文写作有过帮助的人表示谢意,要求态度诚恳,文字简洁 ⑼ 参考文献表(注释),文中直接引用过的各种参考文献,均应开列,格式包括作者,题目和出版事项(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始页码)连续出版物依次注明出版物名称,出版日期和期数,起止页码 ⑽ 附录:在论文中注明附后的文字图表等采纳哦

开题报告,不难的,只要用心,资料多

日本经济论文格式要求是什么字体

这个问题你可以去问问你的导师或者系主任或者助理,他们会详细指导的。我以前是这样的:1)封面同意白色硬质纸,2)页眉页脚3)关键字4)正文 正文按照日文正式书写格式,大标题下小标题,例如:1 ,2等等5)自提一律为明朝四号字体各个学校不一样,可能要求会优点差异。

日语的论文是和中文的论文是一样的。我上学的时候写的日语论文是学校有规定的格式和纸张就按照你的指导老师的要求去写去排版就好了。

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目录、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论文各组成的排序为: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英文题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附录和致谢。题目题名规范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论文的特定内容,有助于选定关键词,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命题方式简明扼要,提纲挈领。

(1)题目作者  论文题目(宋体二号、不超过20个字)  作者姓名宋体四号  (其他信息,如学校、单位等) 宋体小四   (2)摘要关键词  摘要宋体四号  摘要内容宋体小四号  关键词宋体四号:内容宋体小四号  (3)引言部分: 宋体小四号  (4)正文部分: 正文文字宋体小四号,单倍行距  (5)标题部分:  1一级标题宋体三号标题1  1二级标题 宋体四号标题2  1 三级标题 宋体小四号标题3  (6)图片格式:正文文字中,先见文后见图,全文统一按顺编号,图片格式为JPG格式,分辨率为400DPI以上。  (7)注释文献:  [注释] 宋体五号  ①注释1宋体小五号  ②注释2 宋体小五号  [参考文献] 宋体五号   [1]参考文献1宋体小五号  [2]参考文献2 宋体小五号

日本经济论文格式要求是什么意思

开题报告,不难的,只要用心,资料多

中日经济关系及其走势      【摘要】建交以来,中日经济关系在平等、互利原则下得到长足发展。近年来,  双方经济关系在贸易、  投资和金融领域发生了结构性良性变化。  这些为中日经济  合作的进一步扩大和发展提供了较高的起点和扎实的基础。      【关键字】    双边贸易      机遇      问题      1    双边贸易稳步增长,贸易结构向水平分工方向发展。    1    1972  年中日建交之后,由于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地理上仅一海之隔,经济  交往条件得天独厚,经贸关系得到快速、稳定发展。    2001  年,由于“  9  ·  11  ”事件影响,美国及全球经济增长放慢,国际贸易条  件急剧恶化,日本对全球的贸易出口减少  7%  ,  进口也减少  9%  ,但惟有对华  贸易总额比上年增长  4%  ,达到  96  亿美元,与中日建交初期相比已经增长了  80  倍以上。日本连续  9  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2002  年上半年,中日贸易  额达  451  亿美元,  其中日本对华出口增长  11%  ,  进口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中日  贸易占日本贸易总量的份额比上年增长  7%  ,  达到  8%  ,  中国已多年成为日本  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中日贸易在总额不断上升的同时,  表现出一个突出的特点是  贸易结构已经开始由“垂直”向“水平”方向发展。过去,中日贸易长期呈“垂  直分工”  形态,  即中国从日本的进口多为工业制成品,  而对日本出口则以初级产  品和劳动密集型制成品为主。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  结构的调整,  中国对日出口的商品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以服装、  机电产品为主  的制成品出口明显上升。  2001  年中国对日制成品出口比率已经高达  84%  ,为历  史最高值,其中机电产品出口保持了持续旺盛增长势头,从  1990  年的  1  亿美  元增加到  2001  年的  4  亿美元,  占中国对日出口总额的  4%  ,  仅次于纺织品  的  1%  ,  居对日出口的第二位,  2001  年  8  月以后,  纺织品月度统计开始出现下  降趋势,而机电产品出口仍然呈上升走势,因此可以预测  2002  年机电产品将有  望成为中国对日出口中所占份额最大的产品。    2    对华直接投资在起伏中上升,投资领域向高附加价值产业转变。    整个  80  年代,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较为缓慢,但是  90  年代以后,随着中  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日本企业对中国市场了解程度的不断加深,  日本对华投  资开始大幅增长,  1995  年形成高峰,投资额达  7  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在所  有对华直接投资国家中名列第二,中国成为日本对亚洲投资最大的投资对象国。  1996  年以后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大幅下滑,  1997  年东亚金融危机爆发,日本对华  投资进一步下落。  直到  2000  年,  由于中国加入  WTO  在即,  日本对华投资欲望开  始恢复。  2001  年在西方主要国家出现经济同步下滑的背景下,日本对华直接投  资合同件数仍然多达  2003  件,比上年增加了  1%  ,合同金额为  2  亿美元,  比上年增加  3%  ;实际利用资金也达到  5  亿美元,比上年增加了  49%  。日本  对华投资尽管起伏较大,但在对华投资国家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截至  2001  年  底,  日本向中国投资企业达  22370  家,  累计协议金额约  441  亿美元,  实际利用金  额约  327  亿美元。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对华直接投资国。  90  年代以后,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主要特点是投资结构正在从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  资本密  集型企业延伸,  2001  年日本对中国制造业的直接投资急剧上升,达到  1590  亿日  元,比上年增加  3%  ,相反对非制造业的直接投资只有  209  亿日元,同比下降  4%  。投资领域已由服装、食品等行业向电子、机械、汽车、建材等行业扩展。  近年机电产品所以成为中国对日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产品,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  是日本企业对华投资结构发生变化,  对机电等制造业投资比重明显上升,  对两国  贸易起到了拉动作用。    3    中日签署货币互换协议,金融合作迈上新台阶。    过去中日两国的金融合作主要是围绕政府开发援助  (ODA)  展开的,自  1979  年  12  月至今,  日本已经向中国提供总额约达  7  万亿日元的日元贷款,  8  亿日  元的无偿援助和  5  亿日元的技术合作资金。日本对华援助约占中国接受外  国政府贷款总额的  50%  以上,  是对中国提供政府开发援助最多的国家。  尽管近年  来日本的  ODA  政策有些调整,但今后日本政府开发援助仍将是未来中日经济关  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东亚金融危机以来,中日两国在金融领域的合作逐日增多,  除两国央行之间建立了定期对话机制、  相互在对方增设金融分支机构外,  更重要  的是两国在  2002  年  3  月签署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实现了中日两国金融领域在  亚太地区的高层次合作。  根据上述协议,  两国中央银行在必要时可向对方提供总  额为  30  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安排,以协助稳定其金融市场秩序。日本是继泰国之  后与中国第二个缔结这类协议的国家,  作为外汇储备位居世界前两名的日本和中  国在金融领域的这一合作不仅使两国经济关系走向新层次,  也为今后两国在东亚  地区的多边合作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  中日货币互换协议作为东亚国家货币合作  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对加快东亚货币安全网络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2    中日合作都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有利条件。    1    中国加入  WTO  将成为中日发展经贸关系的重要动力。    加入  WTO  标志着中国经济改革将进入同世界经济和贸易体系全面接轨,建  立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  与世界经济接轨就意味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进一步  走上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  求,  同时也是日本多年奉行支持中国改革开放政策期盼的重要目标。  它将为中日  两国经济关系的深入发展提供更加宽松的宏观经济环境。加入  WTO  将加速降低  中国关税总水平。  2002  年以来,中国关税总水平已经从  3%  下降到  12%  ,已经  下调了  5332  种进口产品的关税,非关税措施也大为减少。按中国入世承诺,关  税总水平还将进一步下降,  无疑将使外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更加容易。  日本是中  国连续多年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在中国进口国家中日本所占比例最大,一直占  20%  左右,远远超过欧美国家。在市场准入条件向好的背景下,作为中国近邻和  最大贸易伙伴的日本必将成为中国入世后获利最多的国家。加入  WTO  后,中国  将按  WTO  的规则调整外商投资的政策、法规。目前中国对外商投资领域的限制  正在逐步撤除,  外商投资的国民待遇问题也在很多方面已经得以实现。  包括日本  在内的境外企业将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  在日本官方及各家新闻媒体进行的各类  海外直接投资调查中,  中国均成为日本企业未来海外直接投资的首选国家。  可以  预言随着入世后中国在入世各项承诺的陆续兑现,  日本企业对华投资热将再度升  温。      2    中国在高新技术等领域的巨大需求潜力将为中日两国深化合作提供可能。    在信息技术领域,美国的新经济泡沫破灭导致世界  IT  市场进入调整期,但  这并不意味着  IT  革命的终结。日本虽然在  IT  领域落后于美国,但仍然在某些方  面的技术位居世界前列。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移动电话市场,  而且这一  市场需求还在扩大。中国在  IT  市场的潜在需求正在化为现实的需求能力。据预  测,  到  2006  年,  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第二大电脑市场。  中国对芯片的需求到  2010  年将会翻四番,为  480  亿美元。近年来世界  IT  巨头纷纷抢滩中国,其重要目的  就是要在中国  IT  市场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如果中日双方在手机上网、光纤  通信、  网络家电等等方面加强合作,  一方面将大大推动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进程,  同时日本也将在与中国的合作中获得巨大的市场效益。  另外,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  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中国对其他产品也有着巨大的潜在需求。  仅以汽  车为例,日本的汽车工业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作为支柱产业有过辉煌的历  史,  但目前作为日本经济支柱产业的作用正在下降。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  消费市场还刚刚接近汽车时代的门槛。  2001  年,中国汽车的销售量超过  200  万  台,  增长  16%  ,  是近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  2002  年  1-6  月的汽车销售为  4  万辆,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  9%  ,预计全年将首次突破年销售  300  万辆,达到  日本市场一半的规模。中国现在每百个家庭中只有两家拥有汽车,今后  3-5  年这  个数字将翻一番甚至还多。  目前,  德国等欧美汽车因早于日本抢先进入中国而成  为目前中国汽车市场的主流产品。日本正努力迎头赶上。  2002  年日本汽车工业  巨头先后进入中国。继  2002  年  7  月,日本本田汽车宣布将在广州开发区建立一  个出口车生产基地后,  日本汽车界的领头羊丰田公司与中国  “一汽”  签署了战略  伙伴协议;  日产汽车也立即宣布与东风汽车签署了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双方  将于  2003  年在武汉成立国内规模最大的合资公司,并共同生产日产全系列乘用  车和东风的重、中轻型卡车和客车。到  2002  年  9  月为止,日本汽车三巨头均已  在中国安营扎寨。  在中国汽车消费市场正在日益扩大的背景下,  未来几年中日两  国在汽车领域的合作将进入大发展时期。    3    东亚合作的进展将为中日两国加强经济合作提供平台。    近年来,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发展。欧洲经济一体化水  平最高,既有关税同盟又有统一货币,合作区域不断扩大;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NAFTA)  正在向中南美扩展,美洲  34  个国家已正式宣布在  2005  年  1  月成立美洲  自由贸易协定  (FTAA)  。南亚、中东、非洲也均有各自形式不同的地区经贸组织。  这些地区贸易组织对域外国家产品设置障碍,  制约了东亚国家对外贸易的正常发  展。在此情况下,加速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进程已经成为亚太国家的共识。  80  年代末以来,东亚国家自日本与“东亚四小”  、东盟、中国之间相互贸易额已在  本国对外贸易总额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尤其是经过东亚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之  后,  东亚国家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  只有把本国对外经济发展战略融入东亚经济  圈的框架内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此情况下,  东亚区域合作的步伐明显加快,  其中  "10+3"  框架与  APEC  所涵盖的成员国相比不仅更具加快推进贸易自由化进程  的紧迫性,也更加具备成功的条件,因而近年  "10+3"  框架内的合作已经进入到机  制化、务实性的新阶段。此外,地区金融合作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东亚国家之  间有关双边及多边贸易自由化谈判也纷纷列入议事日程。  日本与新加坡、  韩国已  开始讨论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事宜。  中国与东盟,  日本与东盟之间也在加快自  由贸易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在东亚地区目前已经形成的地区合作平台中,  中日两  国如何发挥作用将成为东亚地区提升经济合作的关键。    3    30  年来,中日经济关系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1995  年以后,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大幅下滑;  90  年代末期,日本对华  ODA  政策调整,大幅度减少对华援助额;  2001  年中日之间首次出现较为激烈的贸易  摩擦。  这些问题均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制约了两国经济关系的健康发展。  这  些问题的产生有其各自不同的国内背景和国际环境变化的影响,  但一个共同原因  是中国经济的崛起,  与日本经济长期低迷形成强烈反差,  导致日本国内某些势力  制造的  “中国威胁论”  有一定市场。  这些人开始对日本政府支持中国的改革开放  和现代化政策产生怀疑甚至抵触,  认为日趋增加的中国产品将缩小日本产品的市  场份额;对华直接投资的增加正在导致日本国内“产业空洞化”  ;中国经济的崛  起将给日本经济带来威胁等等。这些看法不仅对日本企业对华投资形成一定制  约,也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日本政府调整  ODA  政策的一个重要口实,是影响中日  经济关系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      但是,  日本某些人士散布的这些观点是完全  站不住脚的。    1    日本国内的“空洞化”与中日经济紧密化没有直接联系。    所谓“产业空洞化”是指由于跨国公司海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导致母国  国内制造业部门的生产和就业大幅减少、  竞争力下降、  结构性失业增加等较严重  问题的一种经济现象。  尽管日本外转的产业不少,  但日本作为世界上的制造业大  国和制成品出口大国的地位仍然没有改变。据日本财务省的统计,  1988  年日本  主要制成品占出口总额的  2%  ,到  2001  年这一比例为  90%  ,略有下降,但仍  然高于其他国家而位于世界前列。  说一个制成品出口全球名列前茅的国家出现产  业空洞化显然缺乏根据。  日本制造业为降低成本而移师海外并非始于今日。  早在  1985  年西方发达国家首脑会议达成《广场协议》  ,力促日元升值以后,竞争力受  到严重削弱的日本企业即开始移师海外。  与目前不同的是当时是把产品零部件送  到海外进行组装生产,  现在则是把从原材料到生产线都搬到国外。  从日本企业向  海外转移的情况看,  欧美地区一直是日本企业进行直接投资的首选地区,  亚洲只  占很少一部分。  2000  年,在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中,美国约占  9%  ,西欧  9  国约  占  1%  ,中国只占  4%  。这一投资布局说明即使日本真正发生了“产业空洞化”  的问题也与中国没有直接联系。  日本企业向海外转移生产是其经济发展战略的需  要。  据  2001  年  2  月日本经济产业省的调查,  在日本转向海外生产的企业中,  80%  是劳动密集型的组装和加工企业,  另一部分是子公司或零部件生产厂家,  为在当  地进行生产的母公司和相关客户提供配套产品和零部件。  这些海外工厂生产的产  品约有  68%  销售海外,  返销日本国内的只占  32%  。  事实说明日本扩大海外生产的  企业多为低附加价值产业,  对本国产业并不构成冲击;  扩大海外生产的目的主要  是占据海外市场,  对本国市场的冲击力十分有限。  因此日本企业来华进行直接投  资不仅是降低成本、  增加企业效益的良好途径,  也是日本企业增强竞争力,  拓展  国际市场的战略选择。    2    认为中国经济发展会对日本经济构成威胁缺乏足够的依据。    中国现有的经济实力与日本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首先,尽管中国经济近  20  年获得了近两位数的高增长,但其  GDP  总量也仅仅是日本的四分之一;而中国  人口却是日本的  10  倍,  就是说中国的人均  GDP  仅仅是日本的四十分之一,  在  2000  年世界人均  GDP  排名中,中国仅仅从过去的  140  位上升到第  128  位。所以,中  国经济的高增长并不等于中国现有经济的高实力。  由于基础薄、  起点低,  中国经  济即使保持目前的高速发展势头,  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也难以弥补与日本经济实力  的差距。据中国国家信息中心最新测算,如果世界经济以平均每年  5%  的速度  增长,中国经济以  5%-7%  的速度增长,那么中国的经济规模将在  2050  年才能占  到世界经济总体规模的  16%  左右,大体上相当于日本目前的水平。更重要的是,  中国是个爱好和平的国家,  发展睦邻友好是中国既定国策和外交政策的重点。  中  国现在不会对包括日本在内的任何国家构成威胁,即使将来实现了经济现代化,  也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  这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所决定的。  事  实是,日本从中国经济发展中主要是受益,而不是受损,更不是受到“威胁”  。  中国经济越发展,  经济规模和市场容量越大,  中日经贸关系发展规模和余地也就  越大,日本受益就越多。    3    鉴于两国的基本国情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  体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中日经济的发展有赖于两国加强经济合作。    从两国的基本国情非对称性和经济发展趋势看,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市场广阔,但中国为实现现代化的目标,需要不断地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  资金和管理经验。  日本既是资金大国也是技术大国,  近年中日经济合作对中国的  经济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日本资源缺乏,  市场狭小,  为维持经济大国的地位,  不仅需要不断巩固在世界经济中已有的市场,  更重要是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  开拓发展中国家的新兴市场;  因而发展对华经济关系是日本实现再发展和维系经  济大国地位的必要条件之一。  从两国产业结构的差异看,  中国为发展中国家,  产  业结构明显落后,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产业结构升级速度  不断提高;  日本产业高度化的进展和产品升级换代进程加速,  使之要不断为相对  落后的产业寻求海外生存空间。  中日两国产业结构上的差异性将推动两国的互利  合作进一步向纵深拓展。  从两国贸易结构看,  日本从中国进口纺织品、  机电音像  设备及零部件、  食品、  矿产品、  光学仪器及零部件等;  向中国出口机电音像设备、  化工产品、  塑料及塑料制品、  光学仪器及零部件等。  日本高附加价值产品对促进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样,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中国从日本进  口产品日趋扩大,  日本市场上物美价廉的中国制品也不断增加,  不仅有利于刺激  有效需求的扩大,  拉动了日本经济,  也为日本社会稳定发挥了一定作用。  从东亚  地区经济合作进展情况看,  缺乏强有力的主导国家是东亚合作难有实质性进展的  关键所在。  日本是总体经济实力世界排名第二的经济强国,  其制造业实力在世界  上仍然名列前茅,  国内生产总值占东亚地区的  60%  以上;  中国是世界经济上发展  速度最快的国家,其人口占东亚地区的人口  60%  以上,是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  中日两国  2001  年的  GDP  接近  6  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在  7  千亿美元以上。中日两  国在本地区的独特地位决定了两国必将在今后东亚合作发挥重要作用。  无论是日  本还是中国,  如果与欧美两个经济圈单打独斗,  结果必然是吃败仗。  东亚地区要  想在未来的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日之间的有效合  作。    4    结束语    总之,尽管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存在种种分歧和摩擦,甚至  在某些特定时期双方的立场出现严重分歧,  但应该看到,  友好合作、  共同发展始  终是中日关系的主流。  只要双方共同努力、  排除干扰,  进一步挖掘深化合作的新  思路、新途径,就一定能够开创共同繁荣的双赢局面。

一般论文格式:中央民族大学成人教育学院2009届毕业生毕业论文格式要求和成绩评定规则 一、毕业论文写作内容和格式要求:1、本科毕业生须撰写论文 ,论文选题与调查报告必须限于本专业领域,非本专业选题不予评定成绩。2、本科毕业论文篇幅不少于6000字。3、论文或调查报告必须统一使用A4纸打印。4、论文完成后必须按规定顺序装订。装订顺序为:① 、论文封面。② 、由指导教师填写的论文成绩和评语。③ 、论文正文。④ 、论文注释和参考书目。⑤ 、论文封底。5、 毕业论文一式两份。学生一份交指导教师、一份交教学办。6、 论文凡有雷同,一律以0分计。二、 毕业论文写作时间要求:1、学生必须在2008年秋季学期开学后一周内将论文初稿传给指导老师;9月28日以前审定论文初稿;10月31以前最后定稿。2、论文指导教师必须在11月10日以前将写有成绩和评语的论文交到教学办公室。3、论文指导教师一定要按照规定时间督促学生的论文写作进度,并自觉按照规定时间完成论文指导任务。三、毕业论文评定成绩要求:1、 毕业论文成绩分为:优、良、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2、 评定论文成绩与撰写评语注意的几个方面:是否理论联系实际;基本观点正确与否,有无独到见解和创新思想;论据是否充分,资料是否翔实,论证是否合理有力;结构是否完整,逻辑是否严谨,层次是否清楚,段落是否规范;表述问题是否简洁流畅,使用概念是否清晰准确,语言风格有无特色。3、 成绩优秀的论文必须符合上述几个方面的要求。指导教师一定要严格掌握优秀毕业论文的质量和数量,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优秀毕业论文的比例最高不得超过论文总数的30%。四、公布毕业论文成绩:1、 论文指导教师不得擅自向学生透露论文成绩。2、 论文成绩经主管院长审核签字后,由教学办公室登记及公布范文:2008年金融危机成因解析摘 要: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国际经济失衡会导致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从某种意义上说,国际经济失衡和国际货币体系缺陷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前提条件,而国际游资的攻击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实现条件。从目前国际形势和中国国内形势来看,金融危机的前提条件已经具备,因而防范国际游资攻击是制定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 关键词:金融危机;国际经济;国际货币体系;国际游资 金融危机是由外部因素还是由内部因素造成的,历来学术界有两种比较对立的观点:阴谋论和规律论。阴谋论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体遭受有预谋和有计划攻击造成的,是外因造成的,特别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这种观点较为流行。规律论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体的自身规律,是内因造成的。三代金融危机理论①基本上是承认规律论。随着金融监管技术提高,一个国家因监管或管制出现问题而导致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变小;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现代的金融危机基本上表现为在国际经济失衡的条件下,国际资本在利益驱动下利用扭曲的国家货币体系导致区域性金融危机爆发,因而从本质上说,金融危机的性质和成因都发生了变化。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国际经济的视角具体解析金融危机的形成原因。 一、国际经济失衡 黄晓龙(2007) [1 ] 认为国际收支失衡导致国际货币体系失衡,虚拟经济导致流动性过剩,进而导致全球经济失衡和金融危机。黄晓龙是国内较完备地从外部因素来研究金融危机的,然而从根本上说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应该是实体经济的失衡,国际收支失衡只是实体经济失衡的表象,实体经济失衡导致货币资本的国际流动,国际资本流动导致虚拟经济膨胀和萧条,由此形成流动性短缺,最终能够导致金融危机。因而全球实体经济的失衡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必要条件,而虚拟经济导致的流动性短缺是金融危机的充分条件。 纵观金融危机史,金融危机总是与区域或全球经济失衡相伴而生的。1929 年爆发金融危机之前,国际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逐渐向美国和欧洲倾斜,特别是美国经济快速增长呈现出取代英国霸主地位的趋势,这次国际经济失衡为此后的金融危机埋下了祸根。20 世纪末期,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要快于经济全球化趋势,拉美国家与美国之间的经济关联度使得拉美国家对美国经济的“蝴蝶效应”要比其他国家更为强烈。20 世纪末的20 年里,当拉美地区的经济结构失衡时,往往以拉美国家的金融危机表现出来。欧、美、日经济结构失衡同样是导致欧、美、日等国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当区域的或全球的稳定经济结构被打破时,新的经济平衡往往以金融危机为推动力。1992 年欧洲金融危机,源于德国统一后德国经济快速发展,打破了德国与美国以及德国与欧洲其他国家间的经济平衡。1990 年的日本也是因为美日之间的经济平衡被打破后,在金融危机的作用下,才实现新的经济均衡。 区域或全球经济失衡将导致国际资本在一定范围内的重新配置。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个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力可能是区域的或全球性的。从短期来看,在某个时点国际经济是相对平衡的,全球资本总量和需求总量是一定的,而当一国经济发生变化,会引起国际资本和国际需求在不同国家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果是小国经济,它的影响只是区域性的,如果是大国则它的影响是全球的。当一个大国经济趋强,则会吸引国际资本向该国流入,产生的结果是另外一些国家的资本流出,当资本流出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流动性短缺,金融危机就从可能性向必然性转变。这种转变的信号是大国高利率政策,或大国强势货币政策。而对小国经济而言,经济趋强后,则会吸引国际资本的流入,当国际资本流入数量较多时,该国的实体经济吸收国际资本饱和后,国际资本会与该国的虚拟经济融合,推动经济的泡沫化,当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严重背离时,国际资本很快撤退,导致小国由流动性过剩转入流动性紧缩,结果导致金融危机爆发。 从国际经济失衡导致金融危机的形成路径可以看出,国际经济失衡通过国际收支表现出来,国际收支失衡的调整又通过国际货币体系来进行,如果具备了完善和有效的国际货币体系,那么完全可以避免国际经济强制性和破坏性调整,也就是说可以避免金融危机的发生,然而现实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受到大国操纵的,因而国际经济失衡会被进一步扭曲和放大。 二、国际货币体系扭曲 徐明祺是国内学术界较早把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的原因归结为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缺陷的学者。徐明祺(1999) [ 2 ] 认为,一方面是秩序弱化在改革和维持现状间徘徊的国际货币体系;另一方面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投资和债务方面的弱势地位;处于双重制约下的发展中国家不得不一次次吞下金融危机的苦果,因而现存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难逃其咎。也就是说国际货币体系在调解国际收支不平衡时遵循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原则和理念,而各国在制定货币政策协调国际经济失衡时却失去了原有的秩序和纪律性,因而现在的国际经济的失衡被现在的国际货币体系放大了,加剧了。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一个松散的国际货币体系,尽管欧元和日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作用逐渐增强,但是,储备货币的多元化并不能有效解决“特里芬难题”,只是将矛盾分散化,也就是说储备货币既是国家货币也是国际货币的身份不变。充当储备货币的国家依据国内宏观经济状况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势必会与世界经济或区域经济要求相矛盾,因而会导致外汇市场不稳定和金融市场的动荡。实行与某种储备货币挂钩或盯住某种货币的国家,既要受该储备货币国家货币政策的影响,同时还要受多个国家之间货币政策交叉的影响。储备货币之间汇率和利率的变动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大为增强,使得外汇市场更加不稳和动荡,这种影响可以分为区域性的和全球性的。鉴于美元的特殊地位,美国经济政策变动影响既可能是区域的,也可能是全球的。 以美元为例,美元的价值调整是通过美元利率的调整实现的。美联储在制定美元利率时,不可能顾及盯住美元或以美元作为储备的国家(地区) 宏观经济状况,因而当美元利率调整时,往往会对其他经济体,特别是和美国经济联系比较密切或者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国家和地区造成冲击[3 ] 。首先,以美元为支柱的不完善国际货币体系,不论采取浮动汇率政策还是固定汇率政策,美国的经济影响着所有与其经济密切相关的国家及这些国家的货币价值变化。如果浮动汇率政策能够遵守货币体系下的货币政策制订的纪律约束,那么世界金融市场上就不会出现不稳定的投机性攻击,也不会出现由此造成的货币市场动荡乃至金融危机。由于制定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和经济全球化相关性存在矛盾,因而目前的货币体系不能够保证美元在浮动汇率的前提下的纪律性,因而一个国家的宏观政策将会导致经济相关国家的货币市场动荡,在投机资本催化下爆发金融危机。就目前现状来看,虽然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崩溃,但是相对于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美元不论是升值还是贬值,依然会造成这些国家经济的强烈波动。美国经济繁荣时,美元升值会导致资本的流出;当美国经济萧条时,美元贬值会导致这些国家的通货膨胀。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现在的国际货币体系保留了原来国际货币体系的理念和原则,但却失去了原来的秩序和纪律,强势经济体可以利用这样的体系转嫁金融危机和获取更多利润,而不需要承担过多的责任。 三、国际游资的攻击 国际经济失衡是金融危机的前提条件,不完善的国际货币体系会加剧国际经济失衡,然而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是国际游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金融危机离不开国际游资的攻击。1992 年欧洲金融危机,索罗斯通过保证金方式获取1 :20 的借贷,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通过卖空相当于70 亿美元的英镑,买进相当于60 亿美元的马克,迫使英镑大幅贬值,在偿还借贷后净赚15 亿美元[4 ] 。在1994 年墨西哥发生金融危机前,国际游资持续大量地进入墨西哥证券市场,在墨西哥所吸收的外资中,证券投资占70 %~80 % ,但在墨西哥总统候选人遭暗杀事件后的40 多天内,外资撤走100 亿美元,直接导致墨西哥金融危机爆发[5 ] 。1997 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也是国际游资首先攻击泰铢,低买高卖,并巧妙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获取高额回报。 根据IMF 对国际游资的统计,20 世纪80 年代初的国际短期资本为3 万亿美元,到1997 年底增加到 2 万亿美元,相当于当年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20 %。2006 年末,仅全球对冲基金管理的资产总额就达 43 万亿美元,比1996 年末增长约6 倍。对冲基金的投资策略也不断丰富,从最初的“卖空+ 杠杆”策略(市场中性基金) ,发展成为单策略型(包括套利型、方向型、事件驱动型等) 、多策略型(包括新兴市场型、并购型等) 、基金的基金等多种投资策略。其风险特征也呈现多样化趋势,既有高风险、高收益的宏观对冲基金,也有低风险但收益相对稳定的市场中性基金。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的国际资本流动的最显著特征是国际间的过剩资本流动造成了国家、地区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巨额的国际货币资本必然要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猎取利润。 国际游资为什么能够摧毁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 众所周知,国际游资规模较大,它完全有能力影响和缩短被攻击国家的金融周期。金融周期是指一个国家金融市场由繁荣到萧条的自然过程。当国际游资进入被攻击国家,它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利率和汇率变化,从而加快金融市场由理性发展向非理性繁荣转变[6] 。按照金融市场的心理预期自我实现原理分析,当大量国际游资进入一个国家时,即使这个国家经济发展表现一般,在大量资本进入的情况下,也会带动金融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在国际金融家掌握话语霸权的情况下,他们通过有意识地夸大被攻击国家发展中的成绩或存在的问题,以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心理预期。从拉美国家和东南亚国家的实际情况来看,一般先用“经济奇迹”、“新的发展模式”来吹捧经济成就,然后用“不可持续”、“面临崩溃”来夸大经济中出现的问题。在整个过程中,国际游资有预谋进入和撤退,就会导致金融市场的崩溃。国际游资娴熟地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在金融繁荣时期赚取高额利润,也可以利用金融危机赚取高额利润或者收购危机国家的优质资本,进而控制被攻击国家的经济命脉。这就是在新兴市场国家爆发金融危机后,国际直接投资( FDI) 为什么会低价收购危机国的优质资产,形成新的经济殖民主义的根本原因。 四、中国预防攻击性金融危机之策 在中国股市由狂飙到暴跌和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火爆到等待观望以后,中国的经济是不是进入由繁荣向危机过渡的转折点? 中国会不会爆发金融危机? 从经济表象来看,在我国经济运行中依然表现为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和人民币升值预期等等;从经济本质来看,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着产业结构调整滞后、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弱和金融市场不完善等问题。出现这些现象和问题既有外部因素的作用,也有内部因素的作用。 当前,全球经济失衡的特征较为明显,首先美国经济进入萧条时期,次级债危机使得美国经济雪上加霜,而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经济持续增长。其次,美元的发行泛滥导致美元对欧元和人民币持续贬值,致使其他国家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再次,国际游资在世界范围内流动的规模越来越大。美国为了振兴经济采取降低利息的货币政策,美元对其他货币也在快速贬值。 中国从2005 年开始出现人民币对美元的利差,2006 年2 月利差曾达到3 % ,境外资本流入后往往会兑换成人民币再放贷出去,其收益不能以存款利率衡量收益,而是以贷款利率衡量收益,1 年期基准贷款利率是 47 % ,如果每年人民币升值预期是5 %的话,那么国际游资的回报就接近13 %。如果国际游资不是采取放贷形式,而是直接投资中国房地产或股票,其收益率会更高,2007 年投资中国房地产的利润不低于30 % ,该年度上证指数上涨了 7 %。 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国外游资在中国投资的高额回报吸引了大量外资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2007年究竟有多少国际游资进入我国,国内学者有不同的计算。采用简单的计算,以外汇储备的增加值减去外贸顺差和外国直接投资,2007 年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我国的国际游资近800 亿美元。800 亿美元国际游资流入完全可以解释流动性过剩、房市与股市的泡沫和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压力等现象。只要人民币升值预期存在,国际游资就不会抽走。人民币升值预期还存在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实体经济还在持续增长,表现为我国国际贸易顺差还存在,我国非贸易品的价格还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国际游资现在急迫要做的是要继续抬高我国的非贸易品价格,并在适当时机抽逃,在羊群效应下引爆中国金融危机,之后国际资本再回来收购中国优质资本。 中国要能够有效地预防上述攻击性金融危机,首先必须严格控制虚拟经济的非理性发展,快速压缩楼市和股市泡沫,套住国际游资刺激实体经济的增长。套住国际游资有两种思路:一是由国际游资短期内获得暴利向长期内正常利润转变,降低使用外资的成本,让外资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二是构建长期的心理预期,使外资留在中国;其中,很重要一点是保持中国实体经济的持续增长。其三是有计划地减持我国的外汇储备,特别减少以国债形式存在的外汇储备,把外汇储备转化为有形资产,实现外汇的保值和增值,并用外汇储备调控国际经济,使之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后,加强跨境资本的管制,积极干预和监管短期国际游资的流入。 参考文献: [1]黄晓龙 全球失衡、流动性过剩与货币危机—基于非均衡国际货币体系的分析视角[J] 金融研究, 2007 , (8) [2]徐明祺 国际货币体系缺陷与国际金融危机[J] 国际金融研究,1999 , (7) [3]夏斌,陈道富 国际货币体系失衡下的中国汇率政策[J] 经济研究, 2006 , (2) [4]宗良 对国际游资冲击金融市场的若干思考[J] 金融研究,1997 , (11) [5]陈炳才 对国际经济失衡和国内经济失衡的重新认识[J] 金融研究,2007 , (5) [6]郭清马 开放条件下投机攻击的策略分析[J]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7 , (2)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

格式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重要的是要有个人独到的见解。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