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语言的艺术议论文800字的意思

发布时间:2024-07-08 01:47:03

语言的艺术议论文800字的意思

第一节 原则、目标及方法 遣词,古代也叫“炼字”,是我国文学史上历来提倡的一种锤炼语言的方法。历代诗话、词话中关于“诗眼、文眼”等的提法,便是对遣词艺术而言的。老舍具有很深的文学功底,熟谙遣词艺术的奥秘,因而对遣词炼字的原则、目标都有很正确的认识。他也十分重视遣词的具体实践,为寻常词语的艺术化探索出有效的方法。这些,我们应该认真的总结和学习。 一、原则:应人、切情、合境 语言的运用总是有具体对象和语境的。特别是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同所描绘的人物、事件、场景等相适应,应人切情合境便是遣词艺术的基本原则。为此,老舍说过:“文字的感动力是来自在某个场合中必然的说某种话”;(《我的“话”》)“作者必须苦思熟虑:如此人物,如此地点,如此时机,应该说什么,应该怎么说。”(《话剧的语言》)在他的作品中,应人切情合境的遣词是不少的。例如,《四世同堂》中有一对被鞭挞的对象大赤包和冠晓荷,卖友投敌,不知羞耻。在大赤包当上了“妓女检查所所长”之后,得意忘形,“气派之大已使女儿不敢叫妈,丈夫不敢叫太太,而都须叫所长。”冠晓荷巴结地“报告太太”的称呼并不使她满意,她要求说成:“所长太太!不!干脆就是所长!”而冠晓荷从此也就真的一口一个“所长”。这是十分切合二人性格特征的话语。仅仅一个称谓上的锤炼,便把两个没有心肝、虚伪作态的人物写活了。又如《茶馆》中有一个无赖唐铁嘴,抽了一辈子大烟,最后却来了两句:“我已经不吃大烟,改抽‘白面’啦!”“大英帝国的香烟,日本的白面,两大强国伺候我一个人,福气不小吧?”这正是唐铁嘴的口气声息。老舍自己也说:“一个无耻的人可以说这么无耻的话,在情理中。”因为作家“知道他们作什么,所以也知道他们说什么。”(《答复有关〈茶馆〉的几个问题》) 除了人物对话切合身份之外,老舍的叙述描写语言也注意切情合境。例如: 1)祥子喝了一气凉水,然后拿着三十五块很亮的现洋,……要一步迈到城里去!(《骆驼祥子》) 2)老车夫向四围看了一眼,双手捧定了茶碗,一口口的吸糖水。(同上) 3)每一个井台都成了他们的救星,不管刚拉了几步,便和驴马们同在水槽里大灌一气。(同上) 这里的三个例子都有“喝水”的动作,但所用的词语却不相同,便是为了适应不同的对象和情境。例1)是一般的情境,用了普通动词“喝”;例2)是又冻又饿的老车夫在昏倒之后的喝水动作,“吸”这个词很恰当地适应了此情此景;例3)的语境则是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的烈日之下,车夫们实在不能忍受酷热,水成了他们的救星,用“灌”这个动词便是最恰当的。在老舍作品中,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充分体现了其遣词的原则。 二、目标:凝炼、准确、生动 同世界其他语言相比,汉语有很突出的特点。单音节语素占主导,结构灵活,组合自由等,在世界上以简练而著称。对此,老舍总是引以为自豪。他多次指出:“简而明,这是我们语言的特色”。(《文学创作和语言》)“远古至今,中国文学一向以精约见胜。……从汉语本质上看,它也是言短而意长的,每每凌空遣字,求弦外之音。……既简洁又有力。”(《谈简练》)他十分推崇唐诗中以五、七言便反映出丰富内容的精炼语言。他也自觉地把简洁凝炼作为其遣词艺术的追求目标:“写东西一定要求精练、含蓄。”(《人物、语言及其他》)即“话说得少,而意思包含得多”。这一点可以说是老舍运用语言的总体目标,当然也体现在他的遣词艺术之中。且结合例子加以说明。 1)祥子的脸通红,手哆嗦着,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我要这辆车!”(《骆驼祥子》) 2)你想,日本人能叼住北平,再撒了嘴?(《四世同堂》) 3)洋缎、洋布、洋粉、洋取灯儿、洋钟、洋表,还有洋枪,像潮水一般地涌进来,……钱都随那个“洋”字流到外洋去了!(《正红旗下》) 这几个例子都有经过锤炼的词语,也都有简洁有力的效果。例1)的“拍”写出了祥子第一次自己买车的激动,也把其三年来的辛酸劳累和瞬间的决心自豪凝聚于一词,形象地展示在读者面前。例2)的“叼”一词,简洁有力地写出日寇如狼似虎的侵略本质。例3)的两个动词“涌”和“流”,深刻地反映了十九世纪末帝国主义经济侵略,掠夺我国财富的现实。言简意赅,准确凝炼。 老舍的遣词艺术也还追求其他的目标。如通俗自然、准确精当、形象生动等等,这些方面也都达到了艺术化的境界。对此,我们后面会分节讨论,这里不再举例。总之,凝炼、准确、生动等是老舍遣词艺术之中贯穿始终的目标,也是我们分析的总纲。 三、方法:精选、多变、创造 在我国悠久的文学发展史上,曾留下过许多锤炼词语的佳话。“推敲”的故事,“捶字坚而难移”的观点,“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的例子,都让人津津乐道。语言艺术大师老舍的作品中也有许多锤炼词语的佳例。对这些例子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他锤炼词语的具体方法。 精心选择最恰当的动词 语言运用中有一个重要特点是可选择性。语言体系中的同义词语、运用中形成的言语同义现象,都为人们的选择提供了可能。在具体的语境中精心选用最恰当的词语,是老舍常用的方法。他多次说过:“我们须去找到那最自然最恰当最现成的字。”(《言语与风格》)“精心选择最简单而恰当的字眼,在最合适的间隙,像舞台上的锣鼓点儿似的那么准确。”(《正红旗下》)这种精心选择,突出地反映在他对动词的锤炼上。 动词是语用中最重要的词类,是“句眼”所在。它运用得好,能使人物“活”起来,使所描写的事物“动”起来。因此,托尔斯泰曾说过“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必须找到能说明物体准确动作的准确动词”。在老舍作品中,这种经过锤炼的动词是不少的。先看例子: 我一辈子只看见了这么一回大热闹:男女老幼喊着叫着,狂跑着,拥挤着,争吵着,砸门的砸门,喊叫的喊叫,嗑喳!门板倒下去,一窝蜂似的跑进去,乱挤乱抓,压倒在地的狂号,身体利落的往柜台上蹿,全红着眼,全拼着命,全奋勇前进,挤成一团,倒成一片,散走全街。背着,抱着,扛着,曳着,像一片战胜的蚂蚁,昂首疾走,去而复归,呼妻唤子,前呼后应。(《我这一辈子》) 这是描写失火后人们抢铺户的场面。二十几个不同动词准确地反映了人们的动作,使人物活了起来,画面动了起来。再举几例: 1)他们的拉车姿式,讲价时的随机应变,走路的抄近绕远,都足以使他们想起过去的光荣,而用鼻翅儿扇着那些后起之辈。(《骆驼祥子》) 2)我愿意一下子把敌人全捶在那个山包里,一个不剩!(《无名高地有了名》) 3)他必须看着天空。万一有那么一只掉了队的鸽子,飞得很低,东张西望,分明是十分疲乏,急于找个地方休息一下。见此光景,就是身带十万火急的军令,他也得跑回家,放起几只鸽子,把那只自天而降的“元宝”裹了下来。(《正红旗下》) 例1)的“扇”这个动词显然是经过锤炼的。不仅写出了车夫瞧不起人的心理活动,而且把他们外在的表情也显示出来了。例2)“捶”也用得很好,表现了战士们对敌人的仇恨和杀敌的决心。如改用其他动词难有如此的效果。例3)的“得”这个词也非常精当,既是北京口语中常用的,又含有非此不可的决心。比用“要、会”等词显豁、传神得多。 又如《骆驼祥子》中描写六月十五那天天热的情景:拉车的小伙子们“见井就奔过去,赶不上新汲的水,就跟驴马同在水槽里大灌一气。”用“奔”不用“走”;用“灌”不用“喝”,可见其渴之甚,思水之切。通过人物缺水之苦和得水之乐的敏捷动作,映衬出天气的酷热难耐。在烈日下,有的车夫中暑发病,“一头栽到地上,永不起来。”用“栽到地上”就比“倒在地上”更能说明发病之猝,进一步突出酷热之甚。这些动词都是日常口语中很普通的,但经过作家的锤炼,用在适当的情境之中,都有了艺术化的效果。 灵活多变的转类用法 在遣词艺术方面,除了精选动词之外,老舍还常采用词语的转类用法。即临时转换词语的功能,把其他性质的词语用作动词。例如: 1)可是,谁想到哥哥竟自作出那么没骨头的事来——狗着洋人,欺负自己人!(《正红旗下》) 2)在他的心的深处,他似乎很怕变成张大哥第二——“科员”了一辈子……(《离婚》) 3)天赐一看见她就木住了,好像虾蟆见了蛇。(《牛天赐传》) 这三个例子里都有词的转类用法。例1)的“狗”本为名词,用作动词,生动形象地活画出洋奴多老大的癞皮狗般的嘴脸。例2)的“科员”和例3)的“木”也都是名词动用,同样有很好的效果。不说“做了一辈子科员”,而说“科员了一辈子”,对“科员”的不以为然而又无可奈何的情绪便隐约可见。不说“吓住了”,而用“木住了”,不仅写出吓的心理,也把人物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块木头似的,不能动弹了。这便是转类用法的艺术效果。 创造性的词语用法 老舍锤炼词语还有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突破固有的词语搭配,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既出人意料又出奇制胜。他说过:“虽然是普通的话,但用得那么合适,能吓人一跳,让人记住,这就是创造。”(《文学创作和语言》)如关于“笑”,常用的是动词“挂”或“露”:“营长脸上经常挂着的笑容不见了。”(《无名高地有了名》)“李四爷的眼角露出一点笑纹来。”(《四世同堂》)而经过老舍的锤炼,却有了那么多的变化。如前举各例,“搬运、递、放射、摆、储蓄、拧、拥、集合、凑”等词,都与“笑”搭配在一起,形象生动。不仅如此,在老舍的其他作品中,我们还能发现另外的例子: 1)(赵子曰)还没扭到能看见后面的程度,早就把笑容在脸上画好,轻轻的叫了一声:“老李!”(《赵子曰》) 2)赵子曰……也不好意思叫他的心与口分开,而说几句叫别人,至少叫欧阳天风的粉脸蛋绣上笑纹的话。(同上) 3)他停了一会儿,嘴角上挤出点笑容来。(《黑白李》) 4)张大哥叼着烟斗,由嘴的右角挤出这么两个字,与一些笑意,笑的纹缕走到鼻洼那溜儿便收住了。(《离婚》) 5)眼睛没什么精神,而嘴上老卷着点不很得人心的笑。(《抓药》) 6)她的笑很小,只在眼角与鼻翅上轻轻一逗,可是表现出许多心事……(《新时代的旧悲剧》) 7)待了一会儿,她把泪收起去,用极大的努力把笑意调动到脸上来。(《正红旗下》) 8)多老大从心灵的最深处掏出点最地道的笑意,摆在脸上。(同上) 你看,“画、绣、挤、走、卷、逗、调动、掏”等动词都同“笑”搭配在一起,而且都用得精彩生动,这便是创造性的遣词炼字,充分显示了老舍锤炼词语的艺术功力。 除了对动词的锤炼之外,老舍还很重视其他词类的锤炼。如名词、形容词、副词等,也都取得了艺术化的效果。名词如前举的“所长”的称谓、“大烟、白面”的锤炼等。形容词如“白晃晃、黑嘟嘟、青虚虚、绿丛丛、红扑扑、灰渌渌、黄不唧”等叠音、后缀的锤炼,生动形象,在具体的语境中很有魅力。副词如《二马》中一个例子:老马想利用圣诞节的机会与房东太太套交情,他甚至想到了要给她的小狗买礼物。计划好之后,“他喜欢极了,居然能想出这么高明的主意来,真,真是不容易!”两个副词性词语“居然、真”锤炼得何等高超!老马的自得、作家的揶揄、言外的批评等都在其中了。还有量词的锤炼之例。如写赵子曰对妻子的态度,老舍通过两个量词“头、匹”就把他的不满与后悔很好的表现出来了。不过,由于老舍作品中词语锤炼主要为动词,我们便不再对此细述了。 正因为老舍对遣词炼字有着明确的目标、正确的原则和有效的方法、他的作品中寻常词语的艺术化效果是很突出的。以下我们从质朴自然、准确精当、形象生动、简洁凝炼等几个特点作具体分析。 第二章 生动凝炼的遣词艺术 上一章分析了老舍使用口语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口语的艺术。这一章我们要讨论老舍使用语言的另一个突出的特点,这就是“不借助于典故,也不倚赖土语、行话,而只凭那么一些人人都懂的俗字,经过锤炼琢磨,便成为精金美玉”(《戏剧语言》)。这里所说的对俗字的锤炼琢磨,便是指对词语使用的加工锤炼,所谓的“精金美玉”则是指寻常词语的艺术化的境界。对此,我们先举些例子加以说明。如在《四世同堂》中,可以发现不少描写“笑”的动作,但在作家的笔下,却姿态各异。特别是其中的动词,经过锤炼,都很准确、生动。例如: 1)见丁约翰提着酒瓶进来,她立刻停止了申斥丈夫,而把当时所能搬运到脸上的笑意全搬运上来…… 2)她活像一只雌狮。……她的两眼一齐看一看桌面,很快的又一齐看到远处坐着的客人,而递过去一点微笑。 3)离她有两步远,他立住,先把笑意和殷勤放射到她的眼里,而后甜美的说:“所长!二姑娘回来了!” 4)整了一下衣襟,把笑容合适的摆在脸上,他轻快的跑过来。 5)这时候,晓荷穿着一身浅灰色湖绸的夹袄夹裤,夹袄上罩着一件深灰色细毛线打的菊花纹的小背心,脸上储蓄着不少的笑意,走进来。 6)他几次要笑出声来,而又控制住自己,只许笑意轻轻的发散在鼻洼嘴角之间。……而后,嘴撅起一点,整个的脸上都拧起笑纹,像被敲裂了的一个核桃。 这里六个例子分别描写大赤包、冠晓荷和祁瑞丰的笑态。例1)的情境是大赤包正在申斥丈夫,忽然来了个在“英国府”做事的人,她马上由生气改为笑脸。“搬运”一词,很恰当地写出了大赤包当时不自然的做作的笑脸;同时,也把这个胖如冬瓜的女人艰难的笑样子写活了。例2)则是在牌桌上,大赤包“右眼照管着自己的牌,左眼扫射着牌手们的神气与打出的牌张”。“递”这个动词,用得形象生动,正如作家所写:“含着威严与狡猾,像雌狮对一只小兔那么威而不厉的逗弄着玩。”例3)至例5)是描写冠晓荷的。这个人物下作、无聊,投敌求荣而毫无羞耻之心,装腔作势却颇具礼貌之态。在家中的“西太后”大赤包面前,他谦恭得像一条吧儿狗,经常“微笑的享受着”大赤包那“绝对没有乐音的叫骂”。例3)和例4)都是描写他在大赤包面前“人未到笑先至”的丑态。你看,还有两步远,笑意就已放射出来,多么殷勤又多么谄媚!例4)是冠晓荷听到大赤包的叫喊,还没见到人,就赶紧把笑容合适的“摆”好,迎上前去,整个的老鼠见了猫的样子。例5)的描写则更精彩。这时的情境是冠家三“女杰”:大赤包、桐芳和高第吵得天昏地暗,冠晓荷却不知躲到何处,待瑞丰来劝架了,他也突然冒了出来。同往常一样,他还是笑着的。值得注意的是作家用了“储蓄”这个动词,把冠晓荷躲在一边观战的神态写出来了。所谓“储蓄”,是有一段时间的,这就告诉我们,当她们在大战的时候,冠晓荷也一直是面带笑容的,何等自得其乐,又何等潇洒超脱!一个没有灵魂的社会渣滓便活在了读者面前。例6)描写瑞丰的笑。这也是作家鞭挞的对象。此时是瑞丰要以教育局科长的资格去接受日本特使的接见,他自鸣得意,又不敢过于忘形。笑意“发散在鼻洼嘴角之间”是控制的结果;脸上又“拧起笑纹”则是难以自抑。这两处的描写,活灵活现地写出了这个不辨是非的堕落者的丑态。 以上是对于丑类人物的描写。下面再看看作家如何通过锤炼词语,对其他人物的笑貌进行刻划的。 7)好吧,既不能远走高飞,便回家招老小一笑吧!他的无可如何的笑纹又摆在他冻红了的脸上。 8)祁瑞宣的眉头解开,胖脸上拥起一浪一浪的笑纹,不知不觉的低声哼着岳武穆的《满江红》。 9)天佑和瑞宣爷儿俩把所能集合起来的笑容都摆在脸上。 10)近来,她的眼睛显着更大了,因为脸上掉了不少的肉。把许多笑意凑在眼睛里,她告诉老人…… 例7)和例8)都是描写瑞宣的笑。可以对比一下:例7)笑纹“无可如何”的“摆”在脸上,是因为他所居的北平被日寇占领了。以他的人格、所受的教育,他无论如何也不能忍受当亡国奴;然而,家中的具体情况又使他“没法卸去自己的人世间的责任”——做个贤孙慈父。他只能忍辱负重的维持,脸上“摆”的是无可如何的笑纹,心中装的也是无可如何叹息。例8)则用了一个“拥”与“一浪一浪的笑纹”搭配,写出了他由衷高兴的心情。原来,上海“八一三”抗战的炮声响起,他感到了希望,岳飞的《满江红》词便是他此时的心声。二者对照,可知老舍遣词的准确、细致。例9)的“集合”和“摆”两个动词,也很恰当地反映了天佑和瑞宣的强作欢颜的神态。在沦陷了的北平,祁老太爷迎来了七十五岁的寿日,国难当头,喜事不喜。这种笑,只能是勉强集合起来的。同一个“摆”字,例4)用于巴结、讨好,例7)和例9)用于无奈和勉强,都很恰当。例10)是韵梅为宽慰祁老太爷的笑。因为瘦了很多,眼睛变大了,似乎可以盛进“许多笑意”;而一个“凑”字,又生动地写出了这“许多笑意”并非由衷——在国难当头的日子里,一位善良的老人承受着骨肉分离的痛苦;柔顺的孙媳妇怎能安慰得了呢?描写笑的勉强,这个词切情切境,很准确也很传神。 由以上十个例子及其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老舍是十分重视词语的锤炼,并使之艺术化的。在他的作品中,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对此,我们归纳为“生动凝炼的遣词艺术”加以讨论。 第三节 生活的记录与艺术的提炼 以上客观地描写了老舍作品中语言口语化的两个主要的形式特点。在此基础上,我们再从口语所反映的内容以及作家对口语进行的提炼方面,做进一步的分析,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一、生活的真实记录 喜爱口语大白话,也重视语言与生活的联系,使老舍的作品语言充满生活气息,很好地反映了所要表达的内容,并同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用不同的话语反映大致相同的内容 与现实生活的丰富内容相适应,日常口语有十分丰赡的词汇。作为一个语言艺术大师,老舍所掌握的口语词汇量也十分惊人,而且,这些不同词汇反映的生活内容又是那么的恰当。请看例子及其分析。 说话,是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行为之一,似乎没有什么可多分析的。然而,在老舍的作品中,我们却发现了那么多与“说话”内容有关的表达方式。表一般的交谈有:“过话、顺口搭音、打哈哈、摆闲盘儿、扯淡、念叨”等;表无话找话的有:“耍贫嘴、耍嘴皮子、扯臊、碎嘴子、叨唠”等;“美言”是说好话的意思;“野调无腔”是言语粗野的意思;不好意思说用“说着烫嘴”;文绉绉地说用“转文”;私下里说是“嘀咕、咕唧”;不直截了当地说是“绕脖子、转着圈儿说”;心里存不住话则是“嘬不住粪”;还有,“吭吃、打磕巴”等为口吃、结巴的样子;“嚼舌头、甩闲话、贫嘴恶舌、拉老婆舌头”等为闲言碎语、搬弄是非的神态。所有这些表达方式,都适应于不同的内容需要(例子分别见于《赵子曰》《二马》《小铃儿》《牛天赐传》《文博士》《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蜕》《四世同堂》《柳树井》《龙须沟》《茶馆》《正红旗下》等十几篇作品之中),都有很好的效果,我们就不一一展开分析了。下面,仅对老舍作品中与说话有关的动作行为——“吵架、骂人”的例子略作讨论。 1)那天吃饭的时候,谁和妹妹拌嘴来着?(《小坡的生日》) 2)为什么张大哥不直接的阻拦小赵?或是当场鼓动我或太太和小赵,嘴是嘴,眼是眼?(《离婚》) 3)那个娘儿们敢卷我半句,我叫她滚着走!(《柳屯的》) 4)事事是和我顶着牛儿。(《沈二哥加了薪水》) 5)他逼着她拿钱,而且骂骂咧咧,似乎是骂给大家听——二强子没有错,小福子天生的不要脸。(《骆驼祥子》) 6)二太太以为他这是存心轻看她,冲口而出的把他骂了个花瓜。(同上) 7)志芳,我看你得意得出奇呀,敢跟我嘴儿来嘴儿去的。(《女店员》) 8)哼,凭这个小财主也敢跟我逗嘴皮子,年头儿真是改了。(《茶馆》) 请看,八个句子中都有表“吵架、骂人”的词语,可没有一个重复。细分起来,它们还是有一定差异的:从内容上说,“卷、骂骂咧咧、骂了个花瓜”等着重于“骂人”,其他五个词语则着眼于“吵架”。从程度上说,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嘴儿来嘴儿去、逗嘴皮子”为第一层,语义较轻,透着俏皮;“拌嘴、嘴是嘴,眼是眼、顶着牛儿”为第二层,语义稍重且很形象;“卷、骂骂咧咧、骂了个花瓜”则为第三层,程度最重,而且是单向的“骂”,不像前面两个层次,可以你一句我一句地“吵”。再从适应的情境看,也都用得很恰当,如表单向“骂”的三个词语,在各自的句中都是不便互换的。这些来自生活中的大白活,意义大致相同,但在具体的场合、配合具体的内容,用得十分妥贴。正如老舍自己所说:“像这三个字:‘搞’、‘干’、‘做’都是现成的,并不谁比谁更通俗,只看你把它搁在哪里最恰当、最合适就是了。”(《关于文学的语言问题》) 在老舍作品中,类似这种现成的、通俗的话语用得恰当、合适的还有不少例子。如同样描写不满意、不高兴的神态,老舍有多种笔法: 9)马老先生是一脑门子官司,没理马威。(《二马》) 10)有的拿碗白干酒,让让大家,……有的绷着脸,普遍的向大家抱怨……(《骆驼祥子》) 11)我到街道上去工作,你大哥就鼻子不是鼻子,脸子不是脸子,……(《女店员》) 12)大喜的日子,应当欢天喜地的,别哭丧着脸呀!(《神拳》) 再如描写忙乱,有“穷忙一锅粥”(《二马》)、“抓了瞎”(《柳家大院》)、“脚后跟打后脑勺”(《春华秋实》)“分不开身”(《茶馆》)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种现象,是口语丰富性和生动性的反映,也是老舍语言功力的体现。 用同样的话语反映不同的内容 口语中常有这种情况,一些十分普通、十分常用的词语有很强的表现力,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许多含义。老舍作品中也有这样的用法,请看例子: 1)以自己的身量力气而被这小小的一点病拿住,笑话……(《骆驼祥子》) 2)对花钱是这样一把死拿,对挣钱祥子更不放松一步。(《骆驼祥子》) 3)他一拿腰,一气跑到了家。(同上) 4)“我说是不是?”虎姑娘拿着时候进来了。(同上) 5)四爷,先给我拿着,三十块。(同上) 6)地上的雪虽不厚,但是拿脚,一会儿鞋底上就粘成一厚层。(同上) 7一夏天在这儿准叫苍蝇蚊子给拿个半死!(同上) 8)他又看我想小妞子,嫌别扭,一赌气子拿起腿来走啦!(《龙须沟》) 9)不看,拿不到人,谁给我们津贴呢?(《茶馆》) 10)要是不交人,就把你的金条拿出来!(同上) 11)在家里哪儿去拿工资呢?(《女店员》 12)霜清老人高了兴便到山巅拿个大顶。(《正红旗下》) 作为口语中常见的普通词,“拿”的意义主要是“取、握、搬动”等动作义和“用、把”等介词义;而这十二个句子中的“拿”却有不同含义。例1)为“治服、降服”义;例2)为“认准、抓紧”义;例3)为“挺起、直起”义;例4)为“估摸、掌握”义;例5)为“收藏、存放”义;例6)为“粘住”义;例7)为“叮、咬、”义;例8)为“抬、拔”义;例9)为“捉拿,捕捉”义;例10)为“交”之义;例11)为“领”之义;例12)为“竖”之义等等(自然,这些意义也都与其基本义有关,可以看作是引申用法)。像这种一个词表示多种不同含义的现象,是生活在语言中的投影,也是口语简洁、精炼的具体表现。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老舍丰厚的生活积累。类似的例子还有“打、得、弄”等词,老舍作品中也都有适例,不赘。 老舍曾多次说过,语言是生命和生活的声音,作家须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才会有活生生的语言。从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这正是他的“夫子自道”。他自幼生活在北京,小时候的贫穷生活,使他早早地了解到下层劳动人民的苦难,也使他较多地掌握了下层社会的口语和俗语;走上社会之后,他又十分注意从生活中不断地学习语言,特别是老北京城的活的口语。“我生在北平,那里的人、事、风景、味道,和卖酸梅汤、杏儿茶的吆喝的声音,我全熟悉。一闭眼我的北平就完整的,像一张彩色鲜明的图画浮立在我心中。我敢放胆的描画它。它是条清溪,我每一探手,就摸上条活泼泼的鱼儿来”(《三年写作自述》)因而他的写作可以从容地“从现成话里掏东西”,而且这些现成话都是对生活的真实记录,“是用很深的思想、感情写出来的,是从心里掏出来的”(《关于文学的语言问题》)。 二、加工与提炼的口语艺术 作为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老舍使用语言的态度是十分认真、精益求精的。对待口语,他也是既充分的信赖,放胆的使用,又积极的加工,精心的提炼。在他的笔下,通俗质朴的口语大白话不仅神通广大,恰当反映要表达的内容;而且精彩生动,被加工提炼成艺术化的语言。这一点,更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学习。 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探求 如上所述,老舍是十分喜爱大白话的。但是,他对大白话的认识也是清醒的、正确的。他曾在许多文章中谈到要辩证地看待大白话:“白话的本身不都是金子,得由我们把它们炼成金子。我们要控制白话,而不教它控制了我们。我们不是记录白话,而是精打细算的写出白话文艺。”(《怎样写通俗文艺》)“口语不是照抄的,而是从生活中提炼了出来的。”(《关于文学的语言问题》)

说话是一门不是人人都能学会的艺术,有些人说话不是啰嗦就是说不到重点,这也是一项很大的缺陷。其实这并不是嘴笨,而是这个人还没有学会这门所谓的“说话艺术”。母亲时常教育我,一个人的修养和品德就在于他的所表达出的言语。如果你说话时常带着点讥笑和取笑,那么你这个人肯定不会有什么朋友。如果你说话带着点命令和指挥,那么会让人感到不爽,自然而然也就被人孤立。如果你说话是以说软话,恳求人家的,那么你就会被人指指点点,让你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后果。如果你说话十分啰嗦,而又从不注重你所要表达的重点,人家听起来不厌其烦,那么谁也不喜欢与你一同交流。我也不是一个特别会说话的一个人,有些时候,往往我一出口,那么麻烦也尾随过来了。母亲却是一个语言艺术很强的人,说话,并不生硬,表达出的也能给人一个好的印象或者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有些适当的时候,说话要变得婉转,这样别人也不会太过于伤心,特别是在拒绝别人的同时,本来是自己没有守约,更不能用理直气壮的语气回答。对于一些长辈时,说话要有礼貌,要以您来尊称,说话时不能以质问的口气。有些时候我们不是时常对跟父母撒娇索取东西吗,对,其实这也是一种说话方式,这样可以促使给人的好感。在面对你特别不喜欢的人语言的挑衅时,更不能横冲直撞的对对碰,而是要心平气和,这样会显得你很有涵养、不易动怒,人家就会尊重你,对他自己的行为道歉。说话不仅能表达出你的想法,还可以伤害一个人,又可以把你好或坏的印象留在别人的脑海里,还可以看出你是个怎样的人……生活中我们最不可缺少的就是语言的沟通,尊重这门艺术,更深入了解这门艺术!

语言的艺术议论文800字

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路旁,站着一个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他不像其他乞丐那样伸手向过路行人乞讨,而是在身旁立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街上过往的行人很多,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有的还淡淡一笑,便姗姗而去了。这天中午,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也经过这里。他看看木牌上的字,问盲老人:“老人家,今天上午有人给你钱吗?”盲老人叹息着回答:“我,我什么也没有得到。”说着,脸上的神情非常悲伤。让?彼浩勒听了,拿起笔悄悄地在那行字的前面添上了“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就匆匆地离开了。晚上,让?彼浩勒又经过这里,问那个盲老人下午的情况。盲老人笑着回答说:“先生,不知为什么,下午给我钱的人多极了!” 让?彼浩勒听了,摸着胡子满意地笑了。“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富有诗意的语言,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就在于它有非常浓厚的感情色彩。是的,春天是美好的,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舞,那流水人家,怎么不叫人陶醉呢?但这良辰美景,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当人们想到这个盲老人,一生中竟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

在交际活动中,语言的表达作用,集中体现在语言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从某种意义上讲,交际过程,实际上就是人们的心理活动过程。说和写,听和看,既是语言沟通情境的行为,又是人们相互间心理活动的反映,是人们的心理构成的重要成分这是由于人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是借助于面部表情、动作姿态、语言和语调的参与交际和沟通来实现的。进行交际活动始终,可以充分展示交际者的语言心理。所以,在交际过程中,要重视言语交际的艺术。交际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既然是通过言语活动过程反映出来的,那么,言语对于展现交际心理过程就至关重要了。“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交际双方融合还是神离,成功还是不欢而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言语艺术。言语得体 言语既是交际心理现象,展现交际心理过程,就必须做到说话得体,恰如其分。任何夸大其词,或是不看对象,词不达意,都会影响交际心理的展现,妨碍相互间的交流。2、言语真诚 其实言语得体也是出于真诚,话说得恰到好处,不含虚假成分,能说不真吗?然而真诚还有它另外一面,那就是避免过于客套,过分地粉饰雕琢,失去心理的纯真自然。绕弯过多,礼仪过分,反而给人“见外”的感觉,显得不够坦诚。3、言语委婉语言的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由于谈话的对象、目的和情境不同,语言表达方式也没有固定的模式。说话有时要直率,有时则要委婉,要视对象而定。直时不直,委婉时不委婉,同样达不到交际效果。人际交往及其意义。“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会说话的人类区别在于其他一切动物的根本属性,也是人与人之间交际的最基本条件。但“会说”决不是人的先天本能,事实上,即使有些可以在书面语的林荫道上悠然散步的人,也许会在说的山海前望而结舌;相反,那些跨越了说的关口的人,往往能够在写的大道上健步如飞。写,可以字斟句酌;说,却是刻不容缓。在生活中的口语表达千差万别,甚至判若天渊,即便一样有着良好的主观愿望,有人一句话就把人说笑,而人有一句话却把人说跳。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虽精义曲隐,无伤其正言;微词婉晦,不害其体要。体要与微词偕通,正言共精心并用。”人们的交际是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受各种不同的交际对象、交际目的的限制。只要我们恰当的运用交际语言,交际语言定会在为满足人们日趋复杂的社会生活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交际语言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交际语言的雅与俗是一种最能体人的气质这一相当稳定的个性特点的文化现象,它与交际语言的规范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共处于一个相互制约、相互为用的体系中。科学地认识交际语言雅俗之间以及与语言规范的关系,对于提高语言交际水平、促进交际语言规范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交际语言的雅和俗的界定及二者的关系 在日常交际中,人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何者为雅,何者为俗?即使从感觉上也能分辨出一些来。邢福义先生主编的《文化语言学》中举了这样的例子:在庾信《马射赋》中有“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一联,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化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于是成为千古名句。到现代,金庸的《天龙八部》第三十二回有这样的描述:“不知此人请了哪一个腐儒撰此歌功颂德之辞,但听得高帽与马屁齐飞,法螺共锣鼓同响。”读到这里,人们很自然地产生强烈的对比,为那是何等淡雅清丽而这又是多么粗鄙庸俗而不禁失笑。在现实交际中,象以上那样的雅俗对比强烈的言语现象比比皆是。我们仅以亲属称谓为例(普通话):先看对“雅”的释义: 《古汉语常用词词典》:雅,(1)正、正确的。(2)规范的。(3)高尚、不俗。《现代汉语词典》:雅,(1)合乎规范的。(2)高尚的、不粗俗的。 综合以上释义,所谓“雅”的交际语言指: 1.规范的。例如《尔雅》之“雅”。 2.文化层次较高的,即文雅的。 3.高尚的、不低俗的。 有学者认为,就文学作品而言,在历史上“经过精心创造的思想信仰理论体系和文学作品是雅的,普及的但是比较质朴粗放的东西是俗的”。我们认为这种说法也可类比交际言语的雅俗。从交际言语表达的思想内容上说,古人认为“雅”为“正”或“正确”,主要指“君子之言”(与“小人之言相对立”)。这与具体的政治态度和道德伦理价值取向相关联,因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群而异。宋人郑樵说:“朝廷之音曰雅”,这反映出古代雅文化的贵族化倾向。在现代社会,从话语内容来说,雅的言语既要体现古今认同的传统美德,又要体现新的时代的优良思想和公认的道德、伦理和礼貌准则等。雅:交际是一门艺术,要讲究礼仪,不同的场合都要注意礼貌用语 与人相见说“您好” 问人姓氏说“贵姓” 问人住址说“府上” 初次见面说“久仰” 长期未见说“久违” 求人帮忙说“劳驾” 向人询问说“请问” 请人协助说“费心” 请人解答说“请教” 求人办事说“拜托” 麻烦别人说“打扰” 请给方便说“借光” 请改文章说“斧正” 接受好意说“领情” 求人指点说“赐教” 得人帮助说“谢谢” 祝人健康说“保重” 向人祝贺说“恭喜” 老人年龄说“高寿” 身体不适说“欠安” 看望别人说“拜访” 送礼给人说“笑纳” 送人照片说“惠存” 欢迎购买说“惠顾” 希望照顾说“关照” 赞人见解说“高见” 归还物品说“奉还” 请人赴约说“赏光” 对方来信说“惠书” 自己住家说“寒舍” 需要考虑说“斟酌” 无法满足说“抱歉” 请人谅解说“包涵” 言行不妥“对不起” 慰问他人说“辛苦” 迎接客人说“欢迎” 宾客来到说“光临” 等候别人说“恭候” 未及迎接说“失迎” 客人入座说“请坐” 陪伴朋友说“奉陪” 。因此,语言是一门艺术,它博大精深。它的魅力不仅体现在文学作品中,更体现在人们生活中对它的运用。

语言的艺术议论文800字开头

第一节 原则、目标及方法 遣词,古代也叫“炼字”,是我国文学史上历来提倡的一种锤炼语言的方法。历代诗话、词话中关于“诗眼、文眼”等的提法,便是对遣词艺术而言的。老舍具有很深的文学功底,熟谙遣词艺术的奥秘,因而对遣词炼字的原则、目标都有很正确的认识。他也十分重视遣词的具体实践,为寻常词语的艺术化探索出有效的方法。这些,我们应该认真的总结和学习。 一、原则:应人、切情、合境 语言的运用总是有具体对象和语境的。特别是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同所描绘的人物、事件、场景等相适应,应人切情合境便是遣词艺术的基本原则。为此,老舍说过:“文字的感动力是来自在某个场合中必然的说某种话”;(《我的“话”》)“作者必须苦思熟虑:如此人物,如此地点,如此时机,应该说什么,应该怎么说。”(《话剧的语言》)在他的作品中,应人切情合境的遣词是不少的。例如,《四世同堂》中有一对被鞭挞的对象大赤包和冠晓荷,卖友投敌,不知羞耻。在大赤包当上了“妓女检查所所长”之后,得意忘形,“气派之大已使女儿不敢叫妈,丈夫不敢叫太太,而都须叫所长。”冠晓荷巴结地“报告太太”的称呼并不使她满意,她要求说成:“所长太太!不!干脆就是所长!”而冠晓荷从此也就真的一口一个“所长”。这是十分切合二人性格特征的话语。仅仅一个称谓上的锤炼,便把两个没有心肝、虚伪作态的人物写活了。又如《茶馆》中有一个无赖唐铁嘴,抽了一辈子大烟,最后却来了两句:“我已经不吃大烟,改抽‘白面’啦!”“大英帝国的香烟,日本的白面,两大强国伺候我一个人,福气不小吧?”这正是唐铁嘴的口气声息。老舍自己也说:“一个无耻的人可以说这么无耻的话,在情理中。”因为作家“知道他们作什么,所以也知道他们说什么。”(《答复有关〈茶馆〉的几个问题》) 除了人物对话切合身份之外,老舍的叙述描写语言也注意切情合境。例如: 1)祥子喝了一气凉水,然后拿着三十五块很亮的现洋,……要一步迈到城里去!(《骆驼祥子》) 2)老车夫向四围看了一眼,双手捧定了茶碗,一口口的吸糖水。(同上) 3)每一个井台都成了他们的救星,不管刚拉了几步,便和驴马们同在水槽里大灌一气。(同上) 这里的三个例子都有“喝水”的动作,但所用的词语却不相同,便是为了适应不同的对象和情境。例1)是一般的情境,用了普通动词“喝”;例2)是又冻又饿的老车夫在昏倒之后的喝水动作,“吸”这个词很恰当地适应了此情此景;例3)的语境则是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的烈日之下,车夫们实在不能忍受酷热,水成了他们的救星,用“灌”这个动词便是最恰当的。在老舍作品中,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充分体现了其遣词的原则。 二、目标:凝炼、准确、生动 同世界其他语言相比,汉语有很突出的特点。单音节语素占主导,结构灵活,组合自由等,在世界上以简练而著称。对此,老舍总是引以为自豪。他多次指出:“简而明,这是我们语言的特色”。(《文学创作和语言》)“远古至今,中国文学一向以精约见胜。……从汉语本质上看,它也是言短而意长的,每每凌空遣字,求弦外之音。……既简洁又有力。”(《谈简练》)他十分推崇唐诗中以五、七言便反映出丰富内容的精炼语言。他也自觉地把简洁凝炼作为其遣词艺术的追求目标:“写东西一定要求精练、含蓄。”(《人物、语言及其他》)即“话说得少,而意思包含得多”。这一点可以说是老舍运用语言的总体目标,当然也体现在他的遣词艺术之中。且结合例子加以说明。 1)祥子的脸通红,手哆嗦着,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我要这辆车!”(《骆驼祥子》) 2)你想,日本人能叼住北平,再撒了嘴?(《四世同堂》) 3)洋缎、洋布、洋粉、洋取灯儿、洋钟、洋表,还有洋枪,像潮水一般地涌进来,……钱都随那个“洋”字流到外洋去了!(《正红旗下》) 这几个例子都有经过锤炼的词语,也都有简洁有力的效果。例1)的“拍”写出了祥子第一次自己买车的激动,也把其三年来的辛酸劳累和瞬间的决心自豪凝聚于一词,形象地展示在读者面前。例2)的“叼”一词,简洁有力地写出日寇如狼似虎的侵略本质。例3)的两个动词“涌”和“流”,深刻地反映了十九世纪末帝国主义经济侵略,掠夺我国财富的现实。言简意赅,准确凝炼。 老舍的遣词艺术也还追求其他的目标。如通俗自然、准确精当、形象生动等等,这些方面也都达到了艺术化的境界。对此,我们后面会分节讨论,这里不再举例。总之,凝炼、准确、生动等是老舍遣词艺术之中贯穿始终的目标,也是我们分析的总纲。 三、方法:精选、多变、创造 在我国悠久的文学发展史上,曾留下过许多锤炼词语的佳话。“推敲”的故事,“捶字坚而难移”的观点,“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的例子,都让人津津乐道。语言艺术大师老舍的作品中也有许多锤炼词语的佳例。对这些例子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他锤炼词语的具体方法。 精心选择最恰当的动词 语言运用中有一个重要特点是可选择性。语言体系中的同义词语、运用中形成的言语同义现象,都为人们的选择提供了可能。在具体的语境中精心选用最恰当的词语,是老舍常用的方法。他多次说过:“我们须去找到那最自然最恰当最现成的字。”(《言语与风格》)“精心选择最简单而恰当的字眼,在最合适的间隙,像舞台上的锣鼓点儿似的那么准确。”(《正红旗下》)这种精心选择,突出地反映在他对动词的锤炼上。 动词是语用中最重要的词类,是“句眼”所在。它运用得好,能使人物“活”起来,使所描写的事物“动”起来。因此,托尔斯泰曾说过“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必须找到能说明物体准确动作的准确动词”。在老舍作品中,这种经过锤炼的动词是不少的。先看例子: 我一辈子只看见了这么一回大热闹:男女老幼喊着叫着,狂跑着,拥挤着,争吵着,砸门的砸门,喊叫的喊叫,嗑喳!门板倒下去,一窝蜂似的跑进去,乱挤乱抓,压倒在地的狂号,身体利落的往柜台上蹿,全红着眼,全拼着命,全奋勇前进,挤成一团,倒成一片,散走全街。背着,抱着,扛着,曳着,像一片战胜的蚂蚁,昂首疾走,去而复归,呼妻唤子,前呼后应。(《我这一辈子》) 这是描写失火后人们抢铺户的场面。二十几个不同动词准确地反映了人们的动作,使人物活了起来,画面动了起来。再举几例: 1)他们的拉车姿式,讲价时的随机应变,走路的抄近绕远,都足以使他们想起过去的光荣,而用鼻翅儿扇着那些后起之辈。(《骆驼祥子》) 2)我愿意一下子把敌人全捶在那个山包里,一个不剩!(《无名高地有了名》) 3)他必须看着天空。万一有那么一只掉了队的鸽子,飞得很低,东张西望,分明是十分疲乏,急于找个地方休息一下。见此光景,就是身带十万火急的军令,他也得跑回家,放起几只鸽子,把那只自天而降的“元宝”裹了下来。(《正红旗下》) 例1)的“扇”这个动词显然是经过锤炼的。不仅写出了车夫瞧不起人的心理活动,而且把他们外在的表情也显示出来了。例2)“捶”也用得很好,表现了战士们对敌人的仇恨和杀敌的决心。如改用其他动词难有如此的效果。例3)的“得”这个词也非常精当,既是北京口语中常用的,又含有非此不可的决心。比用“要、会”等词显豁、传神得多。 又如《骆驼祥子》中描写六月十五那天天热的情景:拉车的小伙子们“见井就奔过去,赶不上新汲的水,就跟驴马同在水槽里大灌一气。”用“奔”不用“走”;用“灌”不用“喝”,可见其渴之甚,思水之切。通过人物缺水之苦和得水之乐的敏捷动作,映衬出天气的酷热难耐。在烈日下,有的车夫中暑发病,“一头栽到地上,永不起来。”用“栽到地上”就比“倒在地上”更能说明发病之猝,进一步突出酷热之甚。这些动词都是日常口语中很普通的,但经过作家的锤炼,用在适当的情境之中,都有了艺术化的效果。 灵活多变的转类用法 在遣词艺术方面,除了精选动词之外,老舍还常采用词语的转类用法。即临时转换词语的功能,把其他性质的词语用作动词。例如: 1)可是,谁想到哥哥竟自作出那么没骨头的事来——狗着洋人,欺负自己人!(《正红旗下》) 2)在他的心的深处,他似乎很怕变成张大哥第二——“科员”了一辈子……(《离婚》) 3)天赐一看见她就木住了,好像虾蟆见了蛇。(《牛天赐传》) 这三个例子里都有词的转类用法。例1)的“狗”本为名词,用作动词,生动形象地活画出洋奴多老大的癞皮狗般的嘴脸。例2)的“科员”和例3)的“木”也都是名词动用,同样有很好的效果。不说“做了一辈子科员”,而说“科员了一辈子”,对“科员”的不以为然而又无可奈何的情绪便隐约可见。不说“吓住了”,而用“木住了”,不仅写出吓的心理,也把人物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块木头似的,不能动弹了。这便是转类用法的艺术效果。 创造性的词语用法 老舍锤炼词语还有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突破固有的词语搭配,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既出人意料又出奇制胜。他说过:“虽然是普通的话,但用得那么合适,能吓人一跳,让人记住,这就是创造。”(《文学创作和语言》)如关于“笑”,常用的是动词“挂”或“露”:“营长脸上经常挂着的笑容不见了。”(《无名高地有了名》)“李四爷的眼角露出一点笑纹来。”(《四世同堂》)而经过老舍的锤炼,却有了那么多的变化。如前举各例,“搬运、递、放射、摆、储蓄、拧、拥、集合、凑”等词,都与“笑”搭配在一起,形象生动。不仅如此,在老舍的其他作品中,我们还能发现另外的例子: 1)(赵子曰)还没扭到能看见后面的程度,早就把笑容在脸上画好,轻轻的叫了一声:“老李!”(《赵子曰》) 2)赵子曰……也不好意思叫他的心与口分开,而说几句叫别人,至少叫欧阳天风的粉脸蛋绣上笑纹的话。(同上) 3)他停了一会儿,嘴角上挤出点笑容来。(《黑白李》) 4)张大哥叼着烟斗,由嘴的右角挤出这么两个字,与一些笑意,笑的纹缕走到鼻洼那溜儿便收住了。(《离婚》) 5)眼睛没什么精神,而嘴上老卷着点不很得人心的笑。(《抓药》) 6)她的笑很小,只在眼角与鼻翅上轻轻一逗,可是表现出许多心事……(《新时代的旧悲剧》) 7)待了一会儿,她把泪收起去,用极大的努力把笑意调动到脸上来。(《正红旗下》) 8)多老大从心灵的最深处掏出点最地道的笑意,摆在脸上。(同上) 你看,“画、绣、挤、走、卷、逗、调动、掏”等动词都同“笑”搭配在一起,而且都用得精彩生动,这便是创造性的遣词炼字,充分显示了老舍锤炼词语的艺术功力。 除了对动词的锤炼之外,老舍还很重视其他词类的锤炼。如名词、形容词、副词等,也都取得了艺术化的效果。名词如前举的“所长”的称谓、“大烟、白面”的锤炼等。形容词如“白晃晃、黑嘟嘟、青虚虚、绿丛丛、红扑扑、灰渌渌、黄不唧”等叠音、后缀的锤炼,生动形象,在具体的语境中很有魅力。副词如《二马》中一个例子:老马想利用圣诞节的机会与房东太太套交情,他甚至想到了要给她的小狗买礼物。计划好之后,“他喜欢极了,居然能想出这么高明的主意来,真,真是不容易!”两个副词性词语“居然、真”锤炼得何等高超!老马的自得、作家的揶揄、言外的批评等都在其中了。还有量词的锤炼之例。如写赵子曰对妻子的态度,老舍通过两个量词“头、匹”就把他的不满与后悔很好的表现出来了。不过,由于老舍作品中词语锤炼主要为动词,我们便不再对此细述了。 正因为老舍对遣词炼字有着明确的目标、正确的原则和有效的方法、他的作品中寻常词语的艺术化效果是很突出的。以下我们从质朴自然、准确精当、形象生动、简洁凝炼等几个特点作具体分析。 第二章 生动凝炼的遣词艺术 上一章分析了老舍使用口语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口语的艺术。这一章我们要讨论老舍使用语言的另一个突出的特点,这就是“不借助于典故,也不倚赖土语、行话,而只凭那么一些人人都懂的俗字,经过锤炼琢磨,便成为精金美玉”(《戏剧语言》)。这里所说的对俗字的锤炼琢磨,便是指对词语使用的加工锤炼,所谓的“精金美玉”则是指寻常词语的艺术化的境界。对此,我们先举些例子加以说明。如在《四世同堂》中,可以发现不少描写“笑”的动作,但在作家的笔下,却姿态各异。特别是其中的动词,经过锤炼,都很准确、生动。例如: 1)见丁约翰提着酒瓶进来,她立刻停止了申斥丈夫,而把当时所能搬运到脸上的笑意全搬运上来…… 2)她活像一只雌狮。……她的两眼一齐看一看桌面,很快的又一齐看到远处坐着的客人,而递过去一点微笑。 3)离她有两步远,他立住,先把笑意和殷勤放射到她的眼里,而后甜美的说:“所长!二姑娘回来了!” 4)整了一下衣襟,把笑容合适的摆在脸上,他轻快的跑过来。 5)这时候,晓荷穿着一身浅灰色湖绸的夹袄夹裤,夹袄上罩着一件深灰色细毛线打的菊花纹的小背心,脸上储蓄着不少的笑意,走进来。 6)他几次要笑出声来,而又控制住自己,只许笑意轻轻的发散在鼻洼嘴角之间。……而后,嘴撅起一点,整个的脸上都拧起笑纹,像被敲裂了的一个核桃。 这里六个例子分别描写大赤包、冠晓荷和祁瑞丰的笑态。例1)的情境是大赤包正在申斥丈夫,忽然来了个在“英国府”做事的人,她马上由生气改为笑脸。“搬运”一词,很恰当地写出了大赤包当时不自然的做作的笑脸;同时,也把这个胖如冬瓜的女人艰难的笑样子写活了。例2)则是在牌桌上,大赤包“右眼照管着自己的牌,左眼扫射着牌手们的神气与打出的牌张”。“递”这个动词,用得形象生动,正如作家所写:“含着威严与狡猾,像雌狮对一只小兔那么威而不厉的逗弄着玩。”例3)至例5)是描写冠晓荷的。这个人物下作、无聊,投敌求荣而毫无羞耻之心,装腔作势却颇具礼貌之态。在家中的“西太后”大赤包面前,他谦恭得像一条吧儿狗,经常“微笑的享受着”大赤包那“绝对没有乐音的叫骂”。例3)和例4)都是描写他在大赤包面前“人未到笑先至”的丑态。你看,还有两步远,笑意就已放射出来,多么殷勤又多么谄媚!例4)是冠晓荷听到大赤包的叫喊,还没见到人,就赶紧把笑容合适的“摆”好,迎上前去,整个的老鼠见了猫的样子。例5)的描写则更精彩。这时的情境是冠家三“女杰”:大赤包、桐芳和高第吵得天昏地暗,冠晓荷却不知躲到何处,待瑞丰来劝架了,他也突然冒了出来。同往常一样,他还是笑着的。值得注意的是作家用了“储蓄”这个动词,把冠晓荷躲在一边观战的神态写出来了。所谓“储蓄”,是有一段时间的,这就告诉我们,当她们在大战的时候,冠晓荷也一直是面带笑容的,何等自得其乐,又何等潇洒超脱!一个没有灵魂的社会渣滓便活在了读者面前。例6)描写瑞丰的笑。这也是作家鞭挞的对象。此时是瑞丰要以教育局科长的资格去接受日本特使的接见,他自鸣得意,又不敢过于忘形。笑意“发散在鼻洼嘴角之间”是控制的结果;脸上又“拧起笑纹”则是难以自抑。这两处的描写,活灵活现地写出了这个不辨是非的堕落者的丑态。 以上是对于丑类人物的描写。下面再看看作家如何通过锤炼词语,对其他人物的笑貌进行刻划的。 7)好吧,既不能远走高飞,便回家招老小一笑吧!他的无可如何的笑纹又摆在他冻红了的脸上。 8)祁瑞宣的眉头解开,胖脸上拥起一浪一浪的笑纹,不知不觉的低声哼着岳武穆的《满江红》。 9)天佑和瑞宣爷儿俩把所能集合起来的笑容都摆在脸上。 10)近来,她的眼睛显着更大了,因为脸上掉了不少的肉。把许多笑意凑在眼睛里,她告诉老人…… 例7)和例8)都是描写瑞宣的笑。可以对比一下:例7)笑纹“无可如何”的“摆”在脸上,是因为他所居的北平被日寇占领了。以他的人格、所受的教育,他无论如何也不能忍受当亡国奴;然而,家中的具体情况又使他“没法卸去自己的人世间的责任”——做个贤孙慈父。他只能忍辱负重的维持,脸上“摆”的是无可如何的笑纹,心中装的也是无可如何叹息。例8)则用了一个“拥”与“一浪一浪的笑纹”搭配,写出了他由衷高兴的心情。原来,上海“八一三”抗战的炮声响起,他感到了希望,岳飞的《满江红》词便是他此时的心声。二者对照,可知老舍遣词的准确、细致。例9)的“集合”和“摆”两个动词,也很恰当地反映了天佑和瑞宣的强作欢颜的神态。在沦陷了的北平,祁老太爷迎来了七十五岁的寿日,国难当头,喜事不喜。这种笑,只能是勉强集合起来的。同一个“摆”字,例4)用于巴结、讨好,例7)和例9)用于无奈和勉强,都很恰当。例10)是韵梅为宽慰祁老太爷的笑。因为瘦了很多,眼睛变大了,似乎可以盛进“许多笑意”;而一个“凑”字,又生动地写出了这“许多笑意”并非由衷——在国难当头的日子里,一位善良的老人承受着骨肉分离的痛苦;柔顺的孙媳妇怎能安慰得了呢?描写笑的勉强,这个词切情切境,很准确也很传神。 由以上十个例子及其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老舍是十分重视词语的锤炼,并使之艺术化的。在他的作品中,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对此,我们归纳为“生动凝炼的遣词艺术”加以讨论。 第三节 生活的记录与艺术的提炼 以上客观地描写了老舍作品中语言口语化的两个主要的形式特点。在此基础上,我们再从口语所反映的内容以及作家对口语进行的提炼方面,做进一步的分析,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一、生活的真实记录 喜爱口语大白话,也重视语言与生活的联系,使老舍的作品语言充满生活气息,很好地反映了所要表达的内容,并同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用不同的话语反映大致相同的内容 与现实生活的丰富内容相适应,日常口语有十分丰赡的词汇。作为一个语言艺术大师,老舍所掌握的口语词汇量也十分惊人,而且,这些不同词汇反映的生活内容又是那么的恰当。请看例子及其分析。 说话,是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行为之一,似乎没有什么可多分析的。然而,在老舍的作品中,我们却发现了那么多与“说话”内容有关的表达方式。表一般的交谈有:“过话、顺口搭音、打哈哈、摆闲盘儿、扯淡、念叨”等;表无话找话的有:“耍贫嘴、耍嘴皮子、扯臊、碎嘴子、叨唠”等;“美言”是说好话的意思;“野调无腔”是言语粗野的意思;不好意思说用“说着烫嘴”;文绉绉地说用“转文”;私下里说是“嘀咕、咕唧”;不直截了当地说是“绕脖子、转着圈儿说”;心里存不住话则是“嘬不住粪”;还有,“吭吃、打磕巴”等为口吃、结巴的样子;“嚼舌头、甩闲话、贫嘴恶舌、拉老婆舌头”等为闲言碎语、搬弄是非的神态。所有这些表达方式,都适应于不同的内容需要(例子分别见于《赵子曰》《二马》《小铃儿》《牛天赐传》《文博士》《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蜕》《四世同堂》《柳树井》《龙须沟》《茶馆》《正红旗下》等十几篇作品之中),都有很好的效果,我们就不一一展开分析了。下面,仅对老舍作品中与说话有关的动作行为——“吵架、骂人”的例子略作讨论。 1)那天吃饭的时候,谁和妹妹拌嘴来着?(《小坡的生日》) 2)为什么张大哥不直接的阻拦小赵?或是当场鼓动我或太太和小赵,嘴是嘴,眼是眼?(《离婚》) 3)那个娘儿们敢卷我半句,我叫她滚着走!(《柳屯的》) 4)事事是和我顶着牛儿。(《沈二哥加了薪水》) 5)他逼着她拿钱,而且骂骂咧咧,似乎是骂给大家听——二强子没有错,小福子天生的不要脸。(《骆驼祥子》) 6)二太太以为他这是存心轻看她,冲口而出的把他骂了个花瓜。(同上) 7)志芳,我看你得意得出奇呀,敢跟我嘴儿来嘴儿去的。(《女店员》) 8)哼,凭这个小财主也敢跟我逗嘴皮子,年头儿真是改了。(《茶馆》) 请看,八个句子中都有表“吵架、骂人”的词语,可没有一个重复。细分起来,它们还是有一定差异的:从内容上说,“卷、骂骂咧咧、骂了个花瓜”等着重于“骂人”,其他五个词语则着眼于“吵架”。从程度上说,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嘴儿来嘴儿去、逗嘴皮子”为第一层,语义较轻,透着俏皮;“拌嘴、嘴是嘴,眼是眼、顶着牛儿”为第二层,语义稍重且很形象;“卷、骂骂咧咧、骂了个花瓜”则为第三层,程度最重,而且是单向的“骂”,不像前面两个层次,可以你一句我一句地“吵”。再从适应的情境看,也都用得很恰当,如表单向“骂”的三个词语,在各自的句中都是不便互换的。这些来自生活中的大白活,意义大致相同,但在具体的场合、配合具体的内容,用得十分妥贴。正如老舍自己所说:“像这三个字:‘搞’、‘干’、‘做’都是现成的,并不谁比谁更通俗,只看你把它搁在哪里最恰当、最合适就是了。”(《关于文学的语言问题》) 在老舍作品中,类似这种现成的、通俗的话语用得恰当、合适的还有不少例子。如同样描写不满意、不高兴的神态,老舍有多种笔法: 9)马老先生是一脑门子官司,没理马威。(《二马》) 10)有的拿碗白干酒,让让大家,……有的绷着脸,普遍的向大家抱怨……(《骆驼祥子》) 11)我到街道上去工作,你大哥就鼻子不是鼻子,脸子不是脸子,……(《女店员》) 12)大喜的日子,应当欢天喜地的,别哭丧着脸呀!(《神拳》) 再如描写忙乱,有“穷忙一锅粥”(《二马》)、“抓了瞎”(《柳家大院》)、“脚后跟打后脑勺”(《春华秋实》)“分不开身”(《茶馆》)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种现象,是口语丰富性和生动性的反映,也是老舍语言功力的体现。 用同样的话语反映不同的内容 口语中常有这种情况,一些十分普通、十分常用的词语有很强的表现力,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许多含义。老舍作品中也有这样的用法,请看例子: 1)以自己的身量力气而被这小小的一点病拿住,笑话……(《骆驼祥子》) 2)对花钱是这样一把死拿,对挣钱祥子更不放松一步。(《骆驼祥子》) 3)他一拿腰,一气跑到了家。(同上) 4)“我说是不是?”虎姑娘拿着时候进来了。(同上) 5)四爷,先给我拿着,三十块。(同上) 6)地上的雪虽不厚,但是拿脚,一会儿鞋底上就粘成一厚层。(同上) 7一夏天在这儿准叫苍蝇蚊子给拿个半死!(同上) 8)他又看我想小妞子,嫌别扭,一赌气子拿起腿来走啦!(《龙须沟》) 9)不看,拿不到人,谁给我们津贴呢?(《茶馆》) 10)要是不交人,就把你的金条拿出来!(同上) 11)在家里哪儿去拿工资呢?(《女店员》 12)霜清老人高了兴便到山巅拿个大顶。(《正红旗下》) 作为口语中常见的普通词,“拿”的意义主要是“取、握、搬动”等动作义和“用、把”等介词义;而这十二个句子中的“拿”却有不同含义。例1)为“治服、降服”义;例2)为“认准、抓紧”义;例3)为“挺起、直起”义;例4)为“估摸、掌握”义;例5)为“收藏、存放”义;例6)为“粘住”义;例7)为“叮、咬、”义;例8)为“抬、拔”义;例9)为“捉拿,捕捉”义;例10)为“交”之义;例11)为“领”之义;例12)为“竖”之义等等(自然,这些意义也都与其基本义有关,可以看作是引申用法)。像这种一个词表示多种不同含义的现象,是生活在语言中的投影,也是口语简洁、精炼的具体表现。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老舍丰厚的生活积累。类似的例子还有“打、得、弄”等词,老舍作品中也都有适例,不赘。 老舍曾多次说过,语言是生命和生活的声音,作家须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才会有活生生的语言。从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这正是他的“夫子自道”。他自幼生活在北京,小时候的贫穷生活,使他早早地了解到下层劳动人民的苦难,也使他较多地掌握了下层社会的口语和俗语;走上社会之后,他又十分注意从生活中不断地学习语言,特别是老北京城的活的口语。“我生在北平,那里的人、事、风景、味道,和卖酸梅汤、杏儿茶的吆喝的声音,我全熟悉。一闭眼我的北平就完整的,像一张彩色鲜明的图画浮立在我心中。我敢放胆的描画它。它是条清溪,我每一探手,就摸上条活泼泼的鱼儿来”(《三年写作自述》)因而他的写作可以从容地“从现成话里掏东西”,而且这些现成话都是对生活的真实记录,“是用很深的思想、感情写出来的,是从心里掏出来的”(《关于文学的语言问题》)。 二、加工与提炼的口语艺术 作为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老舍使用语言的态度是十分认真、精益求精的。对待口语,他也是既充分的信赖,放胆的使用,又积极的加工,精心的提炼。在他的笔下,通俗质朴的口语大白话不仅神通广大,恰当反映要表达的内容;而且精彩生动,被加工提炼成艺术化的语言。这一点,更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学习。 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探求 如上所述,老舍是十分喜爱大白话的。但是,他对大白话的认识也是清醒的、正确的。他曾在许多文章中谈到要辩证地看待大白话:“白话的本身不都是金子,得由我们把它们炼成金子。我们要控制白话,而不教它控制了我们。我们不是记录白话,而是精打细算的写出白话文艺。”(《怎样写通俗文艺》)“口语不是照抄的,而是从生活中提炼了出来的。”(《关于文学的语言问题》)

说话是一门不是人人都能学会的艺术,有些人说话不是啰嗦就是说不到重点,这也是一项很大的缺陷。其实这并不是嘴笨,而是这个人还没有学会这门所谓的“说话艺术”。母亲时常教育我,一个人的修养和品德就在于他的所表达出的言语。如果你说话时常带着点讥笑和取笑,那么你这个人肯定不会有什么朋友。如果你说话带着点命令和指挥,那么会让人感到不爽,自然而然也就被人孤立。如果你说话是以说软话,恳求人家的,那么你就会被人指指点点,让你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后果。如果你说话十分啰嗦,而又从不注重你所要表达的重点,人家听起来不厌其烦,那么谁也不喜欢与你一同交流。我也不是一个特别会说话的一个人,有些时候,往往我一出口,那么麻烦也尾随过来了。母亲却是一个语言艺术很强的人,说话,并不生硬,表达出的也能给人一个好的印象或者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有些适当的时候,说话要变得婉转,这样别人也不会太过于伤心,特别是在拒绝别人的同时,本来是自己没有守约,更不能用理直气壮的语气回答。对于一些长辈时,说话要有礼貌,要以您来尊称,说话时不能以质问的口气。有些时候我们不是时常对跟父母撒娇索取东西吗,对,其实这也是一种说话方式,这样可以促使给人的好感。在面对你特别不喜欢的人语言的挑衅时,更不能横冲直撞的对对碰,而是要心平气和,这样会显得你很有涵养、不易动怒,人家就会尊重你,对他自己的行为道歉。说话不仅能表达出你的想法,还可以伤害一个人,又可以把你好或坏的印象留在别人的脑海里,还可以看出你是个怎样的人……生活中我们最不可缺少的就是语言的沟通,尊重这门艺术,更深入了解这门艺术!

沟通的艺术议论文800字的意思

1、赞美行为而非个人:举例来说,如果对方是厨师,千万不要说:你真是了不起的厨师。他心里知道有更多厨师比他还优秀。但如果你告诉他,你一星期有一半的时间会到他的餐厅吃饭,这就是非常高明的恭维。2、透过第三者表达赞美:老人常说“背后不说人坏话。”但是在背后说人好话确实事半功倍,从第三个人的口中听到关于自己的赞美可能是显得更加的真实,更有说服力。3、客套话也要说得恰到好处:客气话是表示你的恭敬和感激,所以要适可而止。如果对方是经由他人间接听到你的称赞,比你直接告诉本人更多了一份惊喜。相反地,如果是批评对方,千万不要透过第三者告诉当事人,避免加油添醋。有人替你做了一点点小事,你只要说谢谢、对不起,这件事麻烦你了。至于才疏学浅,请阁下多多指教。这种缺乏感情的客套话,就可以免了。4、面对别人的称赞,说声谢谢就好:一般人被称赞时,多半会回答还好!或是以笑容带过。与其这样,不如坦率接受并直接跟对方说谢谢。有时候对方称赞我们的服饰或某样东西,如果你说:这只是便宜货!反而会让对方尴尬。5、有欣赏竞争对手的雅量:当你的对手或讨厌的人被称赞时,不要急着说:可是…,就算你不认同对方,表面上还是要说:是啊,他很努力。显示自己的雅量。6、批评也要看关系:忠言未必逆耳,即便你是好意,对方也未必会领情,甚至误解你的好意。除非你和对方有一定的交情或信任基础,否则不要随意提出批评。7、批评也可以很悦耳:比较容易让人接受的说法是:“关于你的…,我有些想法,或许你可以听听看。”8、时间点很重要:千万不要在星期一早上,几乎多数人都会星期一忧郁的症状。另外也不要在星期五下班前,以免破坏对方周末休假的心情。9、注意场合:不要当着外人的面批评自己的朋友或同事,这些话私底下关起门来说就好。10、同时提出建议:提出批评之外,还应该提供正面的改进建议,才可以让你的批评更有说服力。11、避免不该说出口的回答:像是:不对吧,应该是……这种话显得你故意在找碴。另外,我们也常说:听说…,感觉就像是你道听涂说得来的消息,有失得体。12、别回答果然没错:这是很糟的说法,当对方听到这种响应时,心中难免会想:你是不是明知故问啊?所以只要附和说:是的!13、改掉一无是处的口头禅:每个人说话都有习惯的口头禅,但会容易让人产生反感。例如:你懂我的意思吗、你清楚吗?、基本上…、老实说…。14、去除不必要的杂音:有些人每一句话最后习惯加上“啊”等语助词,像是“就是说啊”、“当然啦”,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就会显得不够庄重稳重。15、别问对方的公司是做什么的:你在一场活动遇到某个人,他自我介绍时说自己在某家公司工作。千万别问:你公司是做什么的?这项活动也许正是他们公司举办的,你要是不知道就尴尬了。也不要说:听说你们做得很好!因为对方可能这季业绩掉了3成。你应该说:你在公司担任什么职务?如果不知道对方的职业就别问,因为有可能他没工作。16、别问不熟的人为什么:如果彼此交情不够,问对方为什么?有时会有责问、探人隐私的意味。例如,你为什么那样做、你为什么做这个决定,这些问题都要避免。17、别以为每个人都认识你:碰到曾经见过面,但认识不深的人时,绝不要说:“你还记得我吗”万一对方想不起来,就尴尬了。最好的方法还是先自我介绍:“你好,我是×××,真高兴又见面了。”18、拒绝也可以不失礼:用餐时,若主人推荐你吃某样你不想吃的东西,可以说:“对不起,我没办法吃这道菜,不过我会多吃一点”让对方感受到你是真心喜欢并感谢他们准备的食物。如果吃饱了,可以说:“这些菜真好吃,要不是吃饱了,真想再多吃一点。”19、不要表现出自己比对方厉害:在社交场合交谈时,如果有人说他刚刚去了纽约一星期,就不要说上次你去了一个月,这样会破坏对方谈话的兴致。还不如顺着对方的话,分享你对纽约的感觉和喜爱。20、不要纠正别人的错误:不要过于鸡婆地纠正别人的发音、文法或事实,不仅会让对方觉得不好意思,同时也显得你很爱表现。扩展资料:有效沟通的重要性:沟通,从其概念上来讲,是为了一个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向特定个人或群体传递,并且达成共识的过程。沟通不仅仅仅是企业管理的有效工具,还是一种技能;是对个人自身知识潜力、表达潜力、行为潜力的表现。企业管理者也好、普通员工也好,做好沟通工作,是保障企业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沟通在管理中就如人的血脉,在生活中也同样的重要.如果沟通不畅,就如血管栓塞,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要学会沟通,就要必须懂得其途径。因为它不只是语言,还包括动作、姿态、眼神、表情等等.有时候一个眼神,一句诙谐话语,抱一下肩膀,一个真诚的微笑都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让你工作开心、事业有成。如果你没有和对方、同事、上司、下属得到适宜的沟通,那么你们的关系就不会很好,工作的开展也就不够顺畅,同事也不会真的服你.也许他会一时尊重你的职务,可结果是他会选取离开,去寻找自已的前途。如果你没有与你的上司持续良好的沟通,那么,你的上司会对你持有一种不信任的心态,就算你工作做好了,他也不会怎样喜欢你。如果你的人际关系不好、沟通不畅,工作就会不顺心,因为没有人会与不懂沟通的人持续良好的合作关系的。

不知道楼主想要这篇论文从哪个方面来写呢?是写师生之间的沟通艺术?这个相对窄一些。还是写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艺术?这个范围较大。还是想从企业管理角度入手来写沟通的意识呢?这个适合一些企业管理者。期待楼主完善相关问题。望采纳。

与人沟通的技巧(一)——如何巧妙地了解人和人性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内心或许时常会产生一种孤寂、渺小、自卑、困惑的感觉。这种感觉是我们不喜欢和不需要的。因为它很消极,与成功的心理和胜利的人生背道而驰。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人类的这种不良心理反应呢?一言以蔽之,间题就在于我们的心灵与这个世界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与这个世界沟通,实质上就是与这个世界上的人进行沟通,而且必须是有目的的沟通。可以说,无论我们在做什么,或者想做什么,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学会善于 与人沟通。在商场有句名言,叫做“人脉就是钱脉”,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一个有抱负的人,想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大展宏图,就得善于和上司、下属、同事进行有 效的沟通才能打通自己的成功之路。以至于年轻人谈恋爱,也得学会把握住对方特殊的心理,才能机敏地跨入对方的情感世界中去。因此,沟通永远是人们在生活 和事业中应该掌握的首要才能。从某种意义来讲,它是我们获取财富、快乐、幸福和健康的最重要的手段和策略。俗话说:两军相遇智者胜。千智万智又以攻心为上。在人与人沟通和交往的过程中,人心可谓是最神秘莫测的世界。要打开人心这扇紧闭的大门,并非毫无办法。只要我们以成功的原则为指导,并且切实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技巧自然就能很容易地敲开任何人心灵的大门。在此,我们应该牢记,打通人心的策略,不仅是靠理性的逻辑力量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个人的情商智术。因为人心虽然坚固,同样也十分脆弱。一旦找准关 键的要点,无论是对于恋人、顾客、总统还是千千万万的陌生人也无论是在工作或生活场合中,只要用心去做,其结果往往出人意料、事半功倍。在我们掌握这些成功技巧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正确了解人和人的本性。这是我们致力于打开人心的大门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开始。

沟通就是与人交谈,并且达到自己事先想要的结果或者效果。交谈并不仅仅指说话,肢体语言,行为语言,凡是可以代替语言的行为都可以包括在交谈内。一个人是没法交谈的,所以至少有两个人,沟通一方最终是听从或者信服了另一方,还是想法毫无改变,这是衡量沟通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沟通是艺术,所以并没有一个万能的沟通技巧,但是对于不同的人采用不能的沟通方式却是有的。人分有外向、内向、健谈、沉默寡言、自卑、乐观等,要根据不同类型的人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在不同的场合也对沟通会产生影响,如果是在空旷的操场和在噪杂的闹市,即使是相同两个人用的相同的沟通方式,其结果或者效果也是不同的。沟通的重点在交心,心与心的交流,往往只是一个相似的动作,一个相似的行为,或者一种相似的爱好就能拉近彼此的距离,让昨天还不熟悉的人,今天就能成为好朋友。

语言的艺术议论文800字怎么写

我最近读了一本书,其中一个重要的章节:“如何使自己的语言充满魅力”,我读后体会很多,收获也很多。这篇文章讲了许多关于“语言艺术”的话题,我比较喜欢这几个话题:不要争得口边的胜利,得体的称呼总是使人愉悦,如何说奉承话,多听少讲,等等……这篇文章让我体会到了原来说话有这么多应该注意的地方,有很多艺术讲究。如果我们和一个朋友聊天,我们单单聊关于自己的事,而根本没有注意倾听朋友的话,那么别人可能会认为和你聊天没意思,因为每个人都有想倾诉的欲望,同时自己失去了了解认识朋友、社会的机会。原来人人都喜欢听奉承话,但也不能说出与事实相差一万八千里的话,假如说一位长得并不漂亮的女孩,你却说她非常漂亮,那么她肯定会反感你,并认为你在故意嘲笑她,总之奉承话要得体、恰当。当我们为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与别人争吵时,我们应先想清楚这事有没有必要与对方争吵,如果没有必要,我们可以不为这事去花费心思,免得将关系搞僵,可以灵机转移话题,分散注意力,谈一些双方都高兴、感兴趣的话题,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或者退一步,主动化解,俗话说:“伸手不打笑面人”。许多人喜欢把自己贬得很低,比如说:“你也看到啦,我就是这么没用!”虽然出发点是为了谦虚,如果你不希望别人觉得你是个深沉的人,最好别这么说。当然,偶尔说说倒也无所谓,但如果你总这么说,别人就会认为你真的是这样,无法树立自己的正面形象,即使别人不这么认为,也会觉得跟你交往一点价值都没有,所以谈话最好不要故意贬低自己。语言是很富有艺术的,通过这本书,让我发现自己平时语言交流方面存在诸多不足,要想真正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水平,今后还得多读书,不断充实自己。 我最近读了一本书,其中一个重要的章节:“如何使自己的语言充满魅力”,我读后体会很多,收获也很多。这篇文章讲了许多关于“语言艺术”的话题,我比较喜欢这几个话题:不要争得口边的胜利,得体的称呼总是使人愉悦,如何说奉承话,多听少讲,等等……这篇文章让我体会到了原来说话有这么多应该注意的地方,有很多艺术讲究。如果我们和一个朋友聊天,我们单单聊关于自己的事,而根本没有注意倾听朋友的话,那么别人可能会认为和你聊天没意思,因为每个人都有想倾诉的欲望,同时自己失去了了解认识朋友、社会的机会。原来人人都喜欢听奉承话,但也不能说出与事实相差一万八千里的话,假如说一位长得并不漂亮的女孩,你却说她非常漂亮,那么她肯定会反感你,并认为你在故意嘲笑她,总之奉承话要得体、恰当。当我们为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与别人争吵时,我们应先想清楚这事有没有必要与对方争吵,如果没有必要,我们可以不为这事去花费心思,免得将关系搞僵,可以灵机转移话题,分散注意力,谈一些双方都高兴、感兴趣的话题,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或者退一步,主动化解,俗话说:“伸手不打笑面人”。许多人喜欢把自己贬得很低,比如说:“你也看到啦,我就是这么没用!”虽然出发点是为了谦虚,如果你不希望别人觉得你是个深沉的人,最好别这么说。当然,偶尔说说倒也无所谓,但如果你总这么说,别人就会认为你真的是这样,无法树立自己的正面形象,即使别人不这么认为,也会觉得跟你交往一点价值都没有,所以谈话最好不要故意贬低自己。语言是很富有艺术的,通过这本书,让我发现自己平时语言交流方面存在诸多不足,要想真正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水平,今后还得多读书,不断充实自己。

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路旁,站着一个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他不像其他乞丐那样伸手向过路行人乞讨,而是在身旁立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街上过往的行人很多,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有的还淡淡一笑,便姗姗而去了。这天中午,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也经过这里。他看看木牌上的字,问盲老人:“老人家,今天上午有人给你钱吗?”盲老人叹息着回答:“我,我什么也没有得到。”说着,脸上的神情非常悲伤。让?彼浩勒听了,拿起笔悄悄地在那行字的前面添上了“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就匆匆地离开了。晚上,让?彼浩勒又经过这里,问那个盲老人下午的情况。盲老人笑着回答说:“先生,不知为什么,下午给我钱的人多极了!” 让?彼浩勒听了,摸着胡子满意地笑了。“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富有诗意的语言,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就在于它有非常浓厚的感情色彩。是的,春天是美好的,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舞,那流水人家,怎么不叫人陶醉呢?但这良辰美景,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当人们想到这个盲老人,一生中竟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