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纳西族文化史论文范文高中生学生

发布时间:2024-07-08 07:22:02

纳西族文化史论文范文高中生学生

东巴文化是纳西族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东巴文化指纳西族古代文化,因保存于东巴教而得名,已1000多年的历史。主要包括东巴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东巴音乐、东巴舞蹈、东巴法器和各种祭祀仪式等。云南纳西族东巴文化与西藏象雄雍仲本教文化是同一或同源文化,雍仲本教曾在一定历史时期对东巴教产生过深远影响。从民族发展历程看,纳西族东巴教与西藏本教息息相关。 首先,二者共同崇拜同一祖师说明了其同一性或同源性。雍仲本教的创始人和导师是幸饶弥沃如来佛祖敦巴幸饶,东巴教的创始人是丁巴什罗。据考证,东巴教徒所崇拜的祖师,就是雍仲本教祖师。

纳西族 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维西、中甸、宁蒗、德钦和四川盐边、盐源、木里及西藏的芝康等县。据史学家考证,纳西族原是中国西北古羌人的一个支系,大约在公元三世纪迁徙到丽江地区定居下来。人口27.8009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早在一千多年前,纳西族创造了这个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东巴象形文字和用这种文字写成的东巴经。东巴象形文字,纳西语叫做“森究鲁究”,意为依据物体形态画出来的痕迹。流传于海内外两万余卷东巴经的内容,涉及到纳西族人民各方面的知识,被中外学者誉为“纳西族古代的百科全书”。1957年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 纳西族的族源属古代羌人向南迁徙的一个支系。明末清初,丽江地区产生了地主经济,清朝实行“改土归流”后,纳西族封建社会得到进一步发展。不过,云南永宁和四川盐源境内部分纳西族地区,直到解放前夕,仍基本处于封建领主经济,并保持着对偶婚和母系家庭残余。纳西族主要从事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棉花、甘蔗、马铃薯等。畜牧业,、手工业也有发展,“丽江马”闻名全国。现已有机修、采煤、发电、化肥、电机、轻工等中、小企业。金沙江两岸出产多种药材和林特产品。 纳西族普遍信奉“东巴教”,一部分人信仰喇嘛教。主要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阳节、中秋节、火把节、“三月龙王庙会”、“七月骡马会”等。 忌讳有:骑马到寨前必须下马,也不能把马拴在祭天堂的地方;不能登踏三脚架,也不能翻弄灶里的灰;祭天堂、祖先、战神时、忌外人观看。忌在门槛上坐和用刀斧在门槛上砍东西。有的地方还忌在家里唱山歌;不许杀耕牛、驮马和报晓的雄鸡;忌食狗肉。 1961年4月10日建立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日常食俗 纳西族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吃馒头或水焖粑粑,水焖粑粑即将玉米或青稞面和好作成粑粑,入锅贴至色共定型,取出,锅内放入水少许,将粑粑覆盖水上,贴过的面朝上,盖上锅盖,烧至水蒸发完即熟。伴以炒洋芋或白菜汤,也有的以茶(或酥油茶)、奶碴、糌粑代饭,中餐和晚餐较为丰富,一般都有一两样炒菜和咸菜、汤等,特别喜食当也回族的牛肉汤锅和干巴。不论平坝或山区,蔬菜品种较多,四时应市,山区广种洋芋、蔓菁和瓜豆,并以当地的土特产如:虫草、菌子、贝母、百合搭配鸡、鸭,做成各种风味名菜。如:清蒸虫草鸭、贝母鸡、天麻鸡等。肉食以猪肉为主,大部分猪肉都做成腌肉,尤以丽江和永宁的琵琶猪最为有名,可以保存数年至十余年不变质。外出劳动携带麦面粑粑或糌粑寺。就餐时围桌而坐,冬天喜移至向阳地方就餐。宁浪和盐源一带的纳西族,晨起之后,当喇嘛的念经,主妇烧饭,老年男子打酥油茶,各有不同的分工。纳西族手工业比较发达,日常饮餐用具大都是本民族手工制作,其中以铜器制作源远流长,如:铜锅、铜盆、铜瓢、铜勺及酒盘、壶、杯等,此外镶银木碗 木筷和陶器的制作和使用也很普遍。 节日、礼祭食俗 纳西族原来信仰东巴教、喇嘛教木及天、地、山、水等自然神,以农历记年。不少节日,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均与当地汉族大致相同,期中春节是最大的传统节日,并且伴有许多祭祀活动。届时家家都要宰杀年猪,制作酸肝,酿制米酒。除夕之夜要杀鸡、炖猪头祭灶君和祖先。就餐时,如家里有人外出,在餐桌上也要摆上碗筷,以表示全家团圆。初一早餐禁荤食,初二开始走亲访友,互相拜年,请客吃饭和互赠红糖、红饼、点心等礼物。晚辈给长辈拜年时,要送一圈猪膘肉、两筒茶、一瓶酒、一盒糖,长辈则以酒、茶招待客人。至初五,全村寨男女老幼带活鸡、活鸭、猪膘肉和炯酒到温泉洗浴和野炊。除年节外,纳西族还有许多祭祀活动。其中最为隆重的是“纳西祭天大”,祭天大一般都选在正月上、中旬,届时要选好祭天场,由东巴教掌教人(无掌教人的村寨,推选德高望重的老人)任祭司,并宰杀轮流喂养的祭天猪,各家各户都要捐大麦、小麦用来酿酒,做饵块。祭前要清扫场地,搭棚。砌灶安锅,祭时用全牲大祭,在场者均要洗手执香肃立。祭毕,用猪血灌肠、猪头、内脏烧汤,熟后按户分食。大祭后三天,还要进行以各家各户为单位的小祭。还有“祭三朵(本族保护神)”,纳西族认为三朵是属羊的,每年二月八日和八月羊日,要用全羊祭,丽江地区的纳西族祭三朵还要带着火锅到风景秀丽的地方野餐。其中纳西族传统名菜“酿松茸”是用松茸菌帽,酿入肉泥,蒸熟后做为祭祀,特别是祭祖的一道专用菜肴。纳西族热情好客,每当猎获归来,凡路遇的行人都可分得一份猎物。贵客临门,主人要做六样或八样菜进行款待。纳西族男女社交大都在节日期间进行,男女青年相识后,通过媒人撮合,双方家长合完八字,男方就请媒人送给女方酒一几,茶二筒,糖四盒或六盒、米二升,有的地方还要加上砣盐两个,以表示山盟海誓,算是订婚,订婚时要摆定婚宴,一般要做12个菜(冷荤、小碗、大碗各四个称为三叠水)。菜肴之中要有凉藕(表示聪明伶俐)、粉丝(表示长命百岁)、百合(表示百年合好)、丸子(表示团圆吉利),婚礼要进行3—5天,届时男、女双方都要置办酒席。席上分上八位,下八位,均由新郎跪请客人入座,然后奏乐上菜,上至第三道菜时,主婚人敬酒;第五道菜时,新郎、新娘向客人敬双杯酒。宴毕主人及亲属要站在门外关客。 纳西族的节日 典型食品主要有:丽江火腿粑粑、麻补(汉意猪血米灌肠)、雪莲花拼盘、丽春铜火锅、丽江火烤粑粑等

在世界民族中,有一个历史文化悠久,又倍受关注的民族—纳西族。它是中国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也是云南少数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纳西族分布在滇、藏、川三省交界地区,在云南主要居住在丽江地区和迪庆藏族自治州。 纳西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为东部方言和西部方言两大类。纳西族有祭司东巴用来书写经书的两种文字即东巴文和哥巴文。东巴文是流传于纳西族社会中的一种古老的象形图画文字,纳西语称之为“斯究鲁究”,意为“木石的痕迹”。绝大多数的东巴经都用这种文字写成。由于这种文字主要由纳西族社会中的东巴祭司掌握使用,所以一般称之为东巴文。 纳西族的居住习俗在不同时期有较大的差异,经历过“穴居”、“帐篷”“井干式木楞房”,后又形成汉、藏、白结合的民居。纳西族的服饰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尤其是女子服饰中的羊皮背饰是纳西族所特有的。羊皮背饰又称为“披星戴月”“七星羊披”,它是由绵羊皮制作而成。首先硝皮,使其柔软色白后裁剪成蛙身形状并与人背大小相当,“蛙头”朝下,在其正上方缝一块一米长,三十余厘米宽的黑丝绒,在披肩下接背带处,是两个缝上去的直径约3寸的圆形图案,下面几寸处再用五彩丝线绣上七个直径约1寸的圆形图案,称为“七星”,七星中心钉有两条细带。然后再用一对绣有蝴蝶纹饰的17厘米长、5厘米宽左右的白布做背带,就成为独具特色的羊皮背饰。 对羊皮背饰图案的形成,有不同的传说。其一认为:缀在羊皮上面的大圆图案,左圈代表太阳,右圈代表月亮,七个小圆则代表七颗星星,因而被称为“披星戴月”。寓纳西族妇女的辛勤。其二认为:纳西族东巴经及民间口头传说中都有纳西人在古时很崇拜青蛙,将其视为本民族的图腾,把羊皮剪成蛙体形状,表现的是纳西族对图腾的信仰崇拜。同时,蛙有较强的生育能力,反映在服饰上是强调妇女的生育观。 纳西族传统节日总多众多,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传统节日中,比较盛大的有二月八日的三朵节和火把节。 纳西族的婚礼习俗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在宁蒗泸沽湖畔的摩梭人还保存着母系氏族时代的走婚制度。 纳西族是一个信仰多种宗教的民族,除佛教、道教外,还有原始祖先崇拜和鬼魂崇拜,但主要是传统的原始宗教东巴教。

纳西族文化史论文范文高中生版

纳西族礼俗,纳西族热情好客,每当猎获归来,凡路遇的行人都可分得一份猎物。贵客临门,主人要做六或八个菜来款待。 纳西族禁忌,骑马到寨前必须下马,也不能把马拴在祭天堂的地方;不能登踏三脚架,也不能翻弄灶里的灰;祭天堂、祖先、战神时,忌外人观看;忌在门槛上坐和用刀斧在门槛上砍东西; 有的地方还忌在家里唱山歌;不许杀 纳西族节日,纳西族以农历纪年。除了有与汉族大体相同的节日外,还有本民族的传统节日:正月白沙农具交流会、二月北岳庙会、三月黑龙潭物资交流会、六月火把节,七月“烧包”节、骡马会等等。

1997年12月丽江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2003年6月,“三江并流”被评为“世界自然遗产”同年9月,纳西族东巴古籍被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2003年7月1日,丽江撤地改市,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分成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和古城区。   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维西、中甸(今香格里拉)、宁蒗、德钦和四川盐边、盐源、木里及西藏的芝康等县。   据史学家考证,纳西族原是中国西北古羌人的一个支系,大约在公元三世纪迁徙到丽江地区定居下来。人口8万多人。

呵呵,虽然是50字但是我找了一些比较详细的资料给你哦,可以慢慢选择丽江纳西族是我国居住在金沙江上游地带的少数民族,除四川、西藏有少量分布外,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北部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及其周边的中甸、宁蒗、维西、永胜、德钦等县。据1990年人口普查,全国纳西族有278009人,其中云南省有260388人,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有184894人,占全国纳西族总人口的5%,是纳西族的主要聚居区。  纳西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大致以金沙江为界分为两个方言,方言之间相互不能通话,而纳西语的标准语则以纳西语西部方言为基础方言,以丽江县城大研镇的语音为标准音。在纳西族悠久的 历史进程中,曾经脖东巴文、哥巴文两种文字。“东巴文”是纳西族早在一千多年前(唐代以前)就创造的一种象形文字,由象形符号、标音符号和附加符号组成,是当今世界上仅存的还流传在民间的活的象形文字。  纳西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同云南大多数少数民族一样,发展不太平衡。到共和国建立前,丽江县的纳西族聚居区是封建地主经济,并出现了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甸县的一些地区仍保留着领主经济的残余;宁蒗到还基本处于封建领主经济阶段,并保持着对偶婚和母系家庭残余。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纳西族人民创造了富有本民特点的灿烂文化,形成并发展了自己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纳西东巴文化在云南各民族独树一帜,是纳西族人民的骄傲,比如东巴文对于研究比较文字学和人类文化史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在《东巴经》中,一方面保留了许多古语古词,是纳西语和其他亲属语言作历史比较的极好材料,另一方面又记录了大量的纳西古代文学。  与东巴文化发展的同时,纳西族又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特别是汉族的先进文化,从而丰富了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和内容。从明代开始,以丽江土司为首的贵族领主首先接受了汉文化,他们大都能诗能文,如木公曾写下了《雪山诗选》,木增曾写下了《云迈淡墨》等诗集。  纳西族一般居信在坝区、河谷和半山区。坝区民间住房多系土木结构瓦房,格局多为“三房一照壁”,山区多是低矮的木楞房,以木板覆顶。纳西族的婚姻家庭,多数地区实行一夫一妻制,旧时婚姻由父母作主,婚前社交自由。宁蒗泸沽湖周围的摩梭人则还保留着母系家庭和对偶婚的残余。随着婚姻法的贯彻,一些古老的婚俗正在逐渐改变。纳西族实行一夫一妻制,禁止同家族的人结亲。男女一般二十岁左右结婚,早婚现象较少。旧时,婚姻讲究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并盛行姑舅表俦婚配习俗。结婚一般要经过订亲、请酒、举办婚礼等程序。订亲,纳西语“日蚌”,意为送酒,男孩长到五六岁,父母便托媒人带一壶酒到适合的女方家为儿子说亲,双方父母同意后,待女孩长到十岁左右便择吉日订婚。之后男方家要向妇家行“小酒”、“大酒”等礼,每年端午中秋、冬至等节都要到女方家送礼。结婚仪式有不见天之俗,在天井搭大帐篷,下铺松毛,扎迎亲牌坊。女家闭门,隔门唱盘问喜歌,答唱对头方开门迎入,接亲者即撤“开门钱”。新娘边祭祖先、告别父母亲友,边哭泣表示舍不得离开娘家。新娘进夫家大门时,必须跨过门槛下右的马鞍,以此表示成为男家的成员了。纳西族民间住房,在明清时还普遍是井干式“木楞房”,用圆木纵横相架,层面高至七八尺,即加缘行,覆之以板,石压其上。在木楞房的正房(祖房)中,有一个高出地面的灶台称为“格古鲁”,中间为火唐塘,安上大型铁制三角架,用来烧水,烤火和安锅做饭,会客、用餐和老人就寝均在这个灶台上。火塘两边铺木板,右是主位,左是客位,不能相混。  丽江坝区,尤其是大研古城内,纳西民居则普遍是土木结构的瓦屋楼房。建筑平面结构大多是“三房一照壁”,富裕人家也有“四合五天井”的布局。纳西族的“三房一照壁”正房较高,主要供老人居住,两侧厢房略低,由下辈居住,再加上正房对面一堵照壁,看上去主次分明,布局协调。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如有临街的房屋,多被辟为铺面,主人自己经营,或转租他人经营。屋基采用石头砌成,墙用土坯砌起,有的四角用砖修饰,上段则用木板围封,屋架强化穿斗功能,增强了搞震能力,使房房具有“墙倒屋不塌”的特点。屋面都用筒板瓦覆盖,前后出檐,人字面坡交接处装饰“垂鱼”。        二、服饰      纳西族男子的服饰大体与汉族相同,各地妇女服饰则有差异。中甸县白地一带妇女,身穿对襟长衫,再系百褶长裙,腰束毛织彩带,脚穿云头黑靴,背披白毛山养皮,编发盘辫,保有古风,宁蒗县永宁一带摩梭妇女,头戴布料大包头,身穿大襟小褂,系长可及地百褶裙,腰系彩带,美观大方。丽江县大研一带纳西族妇女,从清初改土归流以膈衣着便有很大改变,上空大襟宽袖布袍,袖口捋至肘部,外加紫色或藏青色截肩;下着长裤,腰系用黑、白、蓝色棉布缝制的围裙,上打百褶,下镶天兰色宽边;背披“七星羊皮”,羊皮上端缝有两根白色长带,披时从肩搭过,在胸前交错又系在腰后,既可保暖,又可垫背负重。近年,一种既保持纳西古装特色,又有现代服饰特点的新型青年妇女服饰问世,其产要特点是改大襟的坎肩为对开或半边开收腰坎肩,改围腰为长裙,在礼仪活动中颇受欢迎。   羊皮披肩是丽江纳西妇女服饰的重要樗。它一般是整块纯黑色羊皮制成,剪裁为上方下圆,上部疑着6厘米宽的黑边,下面再钉上一字横排的七个彩绣的圆形布盘,圆心各垂两根白色的羊皮飘带,代表北斗七星,俗称“披星戴月”,以示勤劳之意。另有一种看法认为,上方下圆的羊皮是摹仿青蛙的形状剪裁,而缀在背面的圆盘纳西人称为“巴妙”,意为“青蛙的眼晴”,这是崇拜蛙的丽江土著农耕居民与崇拜羊的南迁古羌人相融合形成纳西族后的产物。             三、饮食  纳西族习惯一日三餐,主食以小麦、玉米和大米为主,加工制作成窝头、馒头、粑粑、米饭等花样,山区杂以洋芋、荞和青稞,喜喝酥油茶,常吃杂锅菜、火锅和大块肉。城镇、坝区的烹调技术较高,待客时,饭前多设海棠、瓜果、蜜饯等自制茶点,而“八大碗”、“六碗六盘”等花色品种很有特色。宴请贵客多用“三叠水”,一般用三种大小不同的碗具盛菜,形成高矮三个层次,菜谱除了通常使用的蔬菜外,特意加上一些山珍海味。            四、禁忌  除夕晚忌不洗脚,而吃团年饭的碗筷忌洗刷。正月初一晨忌陌生人进家门。  除夕晚忌留出嫁女在娘家。正月初一晨忌妇女早起床。  忌跨竖在门口的陆色白石,忌跨火塘的座锅石,忌水泼火塘中的火。  客人进屋忌讳主人吐唾沫。忌客人座火塘左边的座位。  忌戴头笠进屋,忌扛着锄头进厨房。  晚上点火回家,忌火把点进屋内。晚上回家先入火塘屋, 忌先入卧室。

纳西族(Naxi minority)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为云南特有民族之一,绝大部分居住在滇西北的丽江市,其余分布在云南其他县市和四川盐源、盐边、木里等县,也有少数分布在西藏芒康县。[1] 纳西族有本民族语言,纳西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1] 。纳西族在艺术方面独树一帜,其诗文、绘画、雕塑、乐舞艺术名扬古今中外。纳西族中家族组织普遍存在,是一个聚居程度较高的民族,泸沽湖地区纳日人(摩梭人)的亲族组织保持着比较古老的特征[1] ,纳西文化受汉文化影响较深。中文名纳西族外文名Naxi minority别 名摩西,麽些人 口8839万人(2000年)[1] 文 字东巴文字信 仰东巴教分布地区云南,四川,西藏等地区语 系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1] 语 言纳西语

纳西族文化史论文范文大全高中生

纳西族礼俗,纳西族热情好客,每当猎获归来,凡路遇的行人都可分得一份猎物。贵客临门,主人要做六或八个菜来款待。 纳西族禁忌,骑马到寨前必须下马,也不能把马拴在祭天堂的地方;不能登踏三脚架,也不能翻弄灶里的灰;祭天堂、祖先、战神时,忌外人观看;忌在门槛上坐和用刀斧在门槛上砍东西; 有的地方还忌在家里唱山歌;不许杀 纳西族节日,纳西族以农历纪年。除了有与汉族大体相同的节日外,还有本民族的传统节日:正月白沙农具交流会、二月北岳庙会、三月黑龙潭物资交流会、六月火把节,七月“烧包”节、骡马会等等。

在世界民族中,有一个历史文化悠久,又倍受关注的民族—纳西族。它是中国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也是云南少数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纳西族分布在滇、藏、川三省交界地区,在云南主要居住在丽江地区和迪庆藏族自治州。 纳西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为东部方言和西部方言两大类。纳西族有祭司东巴用来书写经书的两种文字即东巴文和哥巴文。东巴文是流传于纳西族社会中的一种古老的象形图画文字,纳西语称之为“斯究鲁究”,意为“木石的痕迹”。绝大多数的东巴经都用这种文字写成。由于这种文字主要由纳西族社会中的东巴祭司掌握使用,所以一般称之为东巴文。 纳西族的居住习俗在不同时期有较大的差异,经历过“穴居”、“帐篷”“井干式木楞房”,后又形成汉、藏、白结合的民居。纳西族的服饰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尤其是女子服饰中的羊皮背饰是纳西族所特有的。羊皮背饰又称为“披星戴月”“七星羊披”,它是由绵羊皮制作而成。首先硝皮,使其柔软色白后裁剪成蛙身形状并与人背大小相当,“蛙头”朝下,在其正上方缝一块一米长,三十余厘米宽的黑丝绒,在披肩下接背带处,是两个缝上去的直径约3寸的圆形图案,下面几寸处再用五彩丝线绣上七个直径约1寸的圆形图案,称为“七星”,七星中心钉有两条细带。然后再用一对绣有蝴蝶纹饰的17厘米长、5厘米宽左右的白布做背带,就成为独具特色的羊皮背饰。 对羊皮背饰图案的形成,有不同的传说。其一认为:缀在羊皮上面的大圆图案,左圈代表太阳,右圈代表月亮,七个小圆则代表七颗星星,因而被称为“披星戴月”。寓纳西族妇女的辛勤。其二认为:纳西族东巴经及民间口头传说中都有纳西人在古时很崇拜青蛙,将其视为本民族的图腾,把羊皮剪成蛙体形状,表现的是纳西族对图腾的信仰崇拜。同时,蛙有较强的生育能力,反映在服饰上是强调妇女的生育观。 纳西族传统节日总多众多,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传统节日中,比较盛大的有二月八日的三朵节和火把节。 纳西族的婚礼习俗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在宁蒗泸沽湖畔的摩梭人还保存着母系氏族时代的走婚制度。 纳西族是一个信仰多种宗教的民族,除佛教、道教外,还有原始祖先崇拜和鬼魂崇拜,但主要是传统的原始宗教东巴教。

导读:历史上不乏知识分子在真诚地为民请命的时候,却导致祸国殃民的后果,对此,当代知识分子还刚刚开始觉醒。当前,中国知识分子正致力于疏理自己与官方政治社会的关系,并逐渐将自己与之疏离开来,接下来的工作将是进一步反省自己与民间世界的关系,正视自己与民间的距离。我们并不主张一种新的民粹主义,主张知识分子重新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实际上,主张知识分子应关怀民间和具有民间意识,与主张将知识分子消弭于民间并非一回事,也决不等于“媚俗”。一个清醒地认识到并同时拒守着自己与官方政治社会和民间社会之间距离的知识分子阶级,恰恰是一个民族文化能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而也只有当知识分子清醒地意识到了其与民间的距离时,他才会认真地去了解和理解民间,毕竟,民间社会虽然是历史的本体,但民间历史仍有待于知识分子去书写,这是当代知识分子所不可推托的文化使命。 对外开放,在使国人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同时,也回过头来更仔细地审视自己,文化史研究因此而兴。 一个国家的文化,从来就不是铁板一块、浑沌一体的,而是有着复杂的内在结构的织成物,存在着地域、民族、阶级、职业和年龄等方面的差别,其中,阶级差别是文化差别的重要原因,不同的阶级,由于其经济力量、社会地位、历史传统和教育机会的不同,而承当和依循着不同的文化,在古代中国,我们大致可以将文化划分为统治阶级、知识阶级和平民阶级文化,三种文化无疑都对整体的民族文化有所贡献,问题是,在三者中,何者应是中国文化的本体,因而应成为文化史研究的主体? 文化是由人承当并作用于人的,如果文化丧失了对人的作用,就不再是活生生的文化,而成了仅供游人观赏的文物古董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则是由这个民族的全体成员所承当的,因此,在民族人口中占主体的阶级的文化,自然就是民族文化的主体,也就是说,文化史研究固然应关心统治阶级和知识阶级的上层文化,即所谓政治文化和精英文化,但更应该关注民众的下层文化,即民间文化。只有民间文化而不是别的,才应成为文化史研究的主体,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史,首先应该是民间文化史。 如果我们承认无论过去和现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永远是民众,承认民众是历史的主体,那么,我们就必须同时承认,要理解我们这个民族,要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和精神,就首先要理解民众,理解民间的历史和精神,而民间精神和历史只能保存于民间文化中,在气象万千的民间文化中,蕴含了民间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语言方式、思维方式和感受方式,寄托了民间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历史观,惟有理解了民间文化,才算真正切中了我们民族的命脉,聆听了我们民族的心声。如果说,民间文化是一条汇纳百川的浩浩巨流,那么,帝王豪杰、文人精英的文化只能是这一巨流偶或激起的浪花,甚或只是虚浮的的泡沫。 将民间文化确立为文化史的主体,有着实践的和理论的意义。 其实践意义在于,中华民族及其文化正经历着史无前例的深刻变革,一个民族的变革,主要是人的变革,而首要的自然是展占其人口大多数的平民大众的变革,其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的一切文化侧面的变革,而欲求自新,必先温古,即认识民族主要是民众的文化传统和现实状况。人们不是常说要现代化首先要了解国情么?而中国亿万民众的文化-精神传统与现状,就是最大的国情。民间文化以及它所陶冶凝炼的民间精神,直接关乎经济体制、民主政治和法治制度的等社会变革的方方面面。 不过,本文所关心的主要是民间文化研究的理论意义。民间文化研究的实践意义迫切要求文化研究对民间文化的关注,然而,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中国当代学术界的“文化热” 虽历久不衰,但热点却似乎总是那有限的几个,什么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嘉乾朴学等等,主要是一些思想史问题,在民间文化研究领域,虽也不乏默默的工作者,但其成果却未能在学术界激起应有的反响,民间文化仍处在学术视野的边缘,学术关注的焦点仍是思想史,而人们却是在文化史的名义下谈论思想史问题的(只要翻检一下时下流行的几份精英学术刊物,这一点就一目了然了),于是,文化史被归结为思想史,而思想史又被顺理成章地简化为哲学史、经典著述史。 思想史固然是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却不是如知识分子通常所相信的那样,是文化史的主要部分,更不能以思想史取代文化史。 首先,就文化形态学而言,思想在文化整体结构中,只是最表面的层次,我们不妨将之称为文化整体结构的“上层建筑”。 按其存在形态,文化现象可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事情层。指人们在具体生活中的具体的所作所为所言所思,每时每刻都在大量的涌现着和消失着的人生百态、世间万象,诸如送往迎来、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婚丧嫁娶、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等等,文化的这一层次以具体的行为的形态而存在,说穿了,就是生活本身。第二,制度层,即引导人们的具体行为、制约人们的生活实践的规范或模式,包括生活方式、交际方式、语言方式、思维方式、感知方式等等,它们使人们的行为成为有序的、可预期的。文化的这一层次以成文的或口传的典章制度的形态而存在,如礼仪、法典、谣谚等等。第三,意义层。即人们用以解释世界以领会其意义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历史观等等,它赋于世界以意义,使人们的世界成为意义世界。 文化的这一层次往往以高度抽象化、合理化的思想体系的形态而存在,如神学、哲学等。 文化的三个层次,相互引发、相互依托。从现成的形态学的角度讲,毋庸置疑,意义体系是文化的最深层次。人们的具体生活实践总是受一定的文化制度所制约的,而一定的文化制度总需相应的意义体系作为其合理性或合法性的辩护,因此,一言体系,或曰特定的思想体系,就被当成整个文化构成的奠基者,要理解一种文化现象,就首需理解其相应的思想或哲学体系。 然而,现成的形态学的关系不能被当成历史的发生学的顺序。文化史既然是关于文化的历史,就必须以历史的目光来理解文化,按文化现象各层次的自然发生顺序来理解其相互关系。就发生学的意义而言,意义体系是文化整体构成的最表面层次,而生活实践才是其发生的渊源和存在的基础。这正与其形态学意义上的关系相反。 这实在并不难理解。因为,生活,惟有具体的生活本身,才是文化萌芽、成长并植根于其中的沃土。先有人类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才有人类的一切,也才有人类的文化。具体地讲,人们只是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经过长期的积淀、总结、升华和抽象,才建立了一定的文化制度: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总之,文化制度在生活中涌现并凝结成形的,说穿了,人们只有先如此这般地做事情,然后,才会有如此这般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这些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它们流传于口头就成了谣言、古训,著于竹帛就成了典章、史册,而体现于生活本身就是民俗仪节。另一方面,文化制度产生于生活,却又反过来约束和规定生活:礼仪源于交际又反过来约束交际,语法源于说话又反过来约束说话,逻辑源于思考又反过来约束思考。文化制度又是意义体系赖以产生的基础。一定的文化制度确定了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设定了人们在世界中的地位,也设定了人们看待世界的立场,从而,就决定了人们对自我和世界的理解,也就是说,人们总是在一定的文化制度中并依赖于一定的文化制度来领会和理解世界的,人们置身于怎样的制度中,他在这一制度中处于怎样的位置,他就怎样领会和理解世界,世界就会又怎样的意义,这也就是说,一定的意义体系总是建立于一定的文化制度之上的,不同的民族因其不同的制度而具有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不同的阶级也因其在文化制度中的不同地位而拥有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往往被思想史家视为文化最基本层次的思想体系或哲学传统,实际上是文化整体结构中最迟产生和分化出来的层次,它最初还是水乳交融地寓于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文化制度中,只是随着社会的分化,随着专事精神生产的知识分子的产生,它才以神学或哲学的形式蜕变和分化出来,而占据社会统治地位的知识分子(最初是以巫史兼王的身分出现的),同时也就将作为其存在基础的思想体系置于文化的统治地位,并借助为之所垄断的历史叙述和学术著述宣传和强化这一被颠倒了的文化观,而昧于历史辩证法并囿于文字典籍理解历史的后世的知识分子也果真相信了这种编造的文化历史,并继续编造着这种颠倒了的历史,以至于连自己的生存也被头足倒立地颠倒了过来。 既然,只是由于人们先已如此这般地生活着,然后才演生出如此这般的文化制度,才最终编造出如此这般的世界观、历史观和价值观,那么,要研究文化,就必须从生活、从活生生的生活出发,只有首先理解了生活本身,理解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事象和形形色色的文化制度,然后才能理解思想。文化研究应从研究文化制度和思想体系是如何从生活实践中生成和分化出来的,而不是相反,研究生活是如何莫名其妙地从思想体系中分泌出来的,毕竟,人是为生活而思想,而不是为思想而生活,人们从来不是先建立一种世界观或人生观,然后才开始生活,而只是在生活历程中才逐渐有了对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即是表面看来是先有思想后有生活的知识分子,他具体选择何种思想体系作为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也是有其粗俗的物质生活前提的,这个道理,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一划时代巨著中已讲得很明白,马克思将被知识分子尤其是哲学家颠倒的历史重新扳正过来。 应该说,自从马克思出,人们再也没有理由仅仅局限于思想史的范畴叙述思想史,再也没有理由使文化史的研究依赖于思想史,尤其在我们这个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国度里,然而,事情却恰恰相反,在西方人文科学界已将历史和文化研究的目光投向世俗文化从而导致历史观和史学方法的根本转变的时候,我们的人文学术界却仍执著于一些陈旧的问题和理路不放,古代经院学术(经学)的哲学方法,仍被奉为学问正宗,几千年的学统和道统绵绵不绝,既是我们的骄傲,可也是我们的包袱,对此,我们应该有足够清醒的觉悟,学术方法的积习较之思想观点的教条更难于被觉察和清除,学统较之道统更根深蒂固。

纳西族文化论文范文高中生

季老师微课:议论文的花式教学

高中生议论文范文 随着“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课程方案》指导思想出台,“二期课改”确立新的课程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思路,改革教材教法的精神,在教师的教育工作中,掀起了一层震荡波,打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去尝试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需要我们去深刻认识与面对。学习“二期课改”精神,实践课堂教学的创新,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去注入以强化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进一步拓展课堂教学空间为突破口,我在尝试中有了一些体会。在报考美术特色学校的学生中,除一部分学生是因爱好美术而选择特色学习外,更多的人是因为在初中阶段没有打好文化学习的基础,成绩不理想,冲着美术院校录取分数线相对较低的实际情况而选择学习美术专业的。而现实是:这些学生在高中的三年中,既要完成专业课的学习,又要完成文化课的学习,参加六月份的高考,其学习的任务并不轻松。由于学生们的基础相对薄弱,又要同其他普通完中一样完成高中阶段统编教材的学习,所以他们无论从时间的分配上,还是从学习兴趣和精力的投入上都显得力不从心。这就是各门学科都普遍存在着“差生”(Students of low Achievement)的原因,其中以英语学科尤为严重。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整个高中阶段教育教学过程中,选择适合于学生实际水平的教材、在课堂上实现对学生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启思与训练、充分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从而完成受学者多种能力的有效开发,是我们的主要工作。学习“二期课改”精神,我体会到:在学校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始终是课堂上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经历、学习目标、学习兴趣等,方方面面都制约着课堂教学实效的发挥。而英语作为学生认知、学习及掌握的对象是客体,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改变教师本身的思想认识问题,更新观念。教师应当创造条件尽量发挥学生内在的主体能力,不要将学生单纯看做是语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应考虑学生的学习经历与社会经历,从根本上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作为学生吸取教材知识的主体。最能反映这种观点的依据课堂用语是:Do you understand it? 或者是:“你们都听懂了吗?”如果得到学生肯定的回答,教师就满意地进行下去。但好景不长的是,没过多久,就会听到教师训斥学生“我讲过多少遍,你怎么还是不会!”我们暂且不谈“你怎么还是不会”也不讨论“懂了就一定掌握了”这个问题。我们分析一下“我讲过多少遍”所包含的教学观念。“讲”就是传授知识,英语课上的“讲”就是把词性转换、短语结构、语法规则等语言形式或语言知识都一一讲清楚。“讲过多少遍”并不表示教师的课堂教学任务已经完成,而只是做了第一步,对于美班的学生来说,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应全面考虑学生的整体因素,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因此,在“二期课改”的实践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促进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的结合,做到语言形式为表达语言意义服务,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科学的人文内涵,这样才能使learning和doing互相促进和融合,才能使学生真正学会使用语言。我觉得教师在教的同时,亦要考虑到学生的学。培训学习策略,开发多元智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的又一课题。我们说:学习策略是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英语技能过程中所采取的步骤、方法和技巧。多元智能是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必备能力。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所有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策略,其区别在于优秀者善于把好的策略和语言的学习及运用结合起来。而那些学习不够理想的学生,往往无法根据学习任务调整策略,达不到两者的协调结合。也就是说,“差生”的学习策略常常是牛头不对马嘴的。“二期课改”的实践中,课堂上对学习策略的培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对学生的学习策略进行有计划的观察和有针对性的培训。了解学生缺少哪些有用的策略,然后集中在课堂上培训,从而达到强化之目的。二、根据学习的内容或训练的要求,确定专题培训目标,在课堂上一次或多次集中进行策略培训。例如:单词记忆策略的培训,英语写作中自由联想(brainstorming)策略的培训或者是交际中回避(avoidance)策略的培训。三、课上当堂发现的个别问题进行即时培训。四、针对个别学生学习中的策略问题,在课堂上对全班学生进行培训,以点带面,争取大多数学生的提高。五、策略培训和学习内容结合起来,坚持在长期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出现的策略问题,根据学习内容,设计有意义交流的课堂活动任务,使学生在完成这些交际活动的同时,既能学会运用语言形式表达语言意义,又能使自己的策略能力得到提高。赞可夫先生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互动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把握课堂教学拓展的宽度与广度,善于发现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循循善诱,并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教学课程的完美整合。其次要努力寻找切合学生实际,满足学生需求,激发学生兴趣的教法,在坚持“三线一面”、“三位一体”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完美人格,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优势,从而达到“二期课改”的根本目的。

2008年高考满分议论文清 欢(福建) 人生有如各种各样的饮料。有人喜欢甜甜的果汁,有人偏爱又苦又甜、香浓醇厚的咖啡,也有人执著地选择淡淡的矿泉水。人生的最初就是一掬清水,岁月变迁之后,人们总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往这清水里加入不同的味道。而我,独爱平淡无味的水,因为这才是生命的本真。 如水的人生总让我想到一个词:“清欢”。“清欢”语出苏轼的一句词:“人生有味是清欢。”清淡的人生充满着睿智与修为,这是一种境界。 站在宁静的湖畔,远远有一人撑篙而来。张孝祥立于舟头长吟:“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邀我看夕阳,激起粼粼细浪。”他的人生就有如舟下的水,恬淡清逸。谁能否认,他在这淡如水的境界中悟到了生命的真谛? 步入竹里馆内,只听一阵清越琴音飘然而出,穿枝拂叶,盘旋林间,萦绕于耳。摩诘独坐馆内。于平淡中体味人间清欢。看遍世间轰轰烈烈,变幻万端,王维寻到了他的辋川山居,抚篁竹,弄丝弦。琴声如水,生命如水,他用心领悟。 举杯邀月。踏雪寻梅。诗意的生活很清瘦,如水,柔弱恬淡中却犹见风骨。“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水般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 大城市光怪陆离,异彩纷呈,在其中能饮到果汁,能品到咖啡,或甘甜,或醇厚,却很难咂摸出矿泉水的清淡与纯正。只有回归原始的淳朴,才能懂得什么是清欢,什么是如水人生。青藏高原上的藏民们,他们的生活很平淡,甚至单调,如雅鲁藏布江的水,日复一日,潺潺流淌。也许他们天真无知,可他们却爱着自己阳光般的肤色,爱着自己一手的草香与奶香,享受着淡如水却暖人心的生活。躺在那香软的草地上,仿佛伸出舌头就能舔到那清凉薄荷味的蓝天,你会感觉时光如水般在四周徜徉,如水般清淡的人生如此奇妙。 在如水的江南,清欢更有着独特的诠释。哼不完的摇橹小调,梆梆地浣洗细绢的秀雅女子,郁郁葱葱的秀木,绵绵流淌的河水,一切更像一幅水墨画,或是一个不可轻易企及的梦境。在这里,淡淡的水样人生会让你的心开出朵朵涟漪。 “人间有味是清欢。”抓不住明月的影,但求留住一颗琥珀的心。繁忙的生活中,饮一杯淡淡的矿泉水,哪怕是片刻的清欢,也会带给你一番别样的感受。 【点评】本文紧扣材料的一个方面——“淡淡的矿泉水”的滋味提炼出对清欢的人生看法,通篇以“清淡的人生充满着睿智与修为,这是一种境界”贯之,中心明确。在阐发过程中,一气呵成:借张孝祥诗作、王维的辋川山居生活告诉人们清欢的人生是“柔弱恬淡中却犹见风骨”的;在现代社会中要有这样的生活必须回归原始的淳朴,如青藏高原的藏民们,如江南水乡梦境般的生活,只有“留住一颗琥珀的心”才能享受到真正的清欢。既有作者对“矿泉水人生”独到的见解,又有较强的现实感。本文切入点小,却恰到好处地洞开一个境界,显示出“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的韵致。 渠清如许(福建) 生活,本如一渠流水,清清的,淡淡的。不要壮阔起伏的波澜,那样会使人疲于奔命;不要五彩斑斓的颜色,那样只是给人以海市蜃楼般的虚幻。 人生的轨迹;并非总如预设的一般,朝心仪的方向驰往,你需要一颗清静如渠的心来从容淡定的面对未知的境况。 文革期间,画家黄永玉与作家表叔沈从文于下放途中擦肩而过。沈从文淡漠地告诉黄永玉:“要从容。”十年动乱过去,黄永玉说那三个字总会在其心头不经意的浮现。的确,这是多么淡定豁达的一种生活态度啊!如水一般清澈,却如水一般坚定,水不止息。那是向他人展示了一种“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淡定! 古语有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可见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水也是一种衡量标准,而且是很高的标准。 君子之交,不因名利,不因富贵。庄子曰:“不为冠冕而肆志,不为穷约而趋俗。”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君子周而不比。”如水之交,不需要铜臭来污染它,更不要因彼此苟同而搅混它。与人交往,先哲已给我们树立榜样,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诗人李杜以诗会友互表敬意,等等。与人的交往,也与水一般清澈,一般和谐,一般温润。和谐以共生共荣。 清水一直以来都是整个民族精神的代表符号。面对江山社稷,面对黎民苍生,老子说:“上善若水”;杜甫说:“润物细无声。”五月地震,四川震区牵动全国人民的心。人们默默地为灾区人民祈福,默默地贡献自己绵薄之力。我们记不清每一位救援者的名字,我们记不清每一位捐款者的名字,我们记不清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名字……但我们知道,他们有爱,对生命的敬重,对国家的赤诚!大爱无痕,大爱如水,滋润却无声。 渠清如许,这是一个人的处世态度,是与人交往的准则,更是为国家民族奉献的最高境界!没有波澜,没有色彩,只有如水的静默,那,却是一种对生活的最高敬意! 缤纷成就和谐(福建) 三人进商店寻解渴之物,喜甜者偏爱果汁,喜淡者选择矿泉水,喜欢又苦又甜者买下咖啡,三种味道不同,但却因不同而和谐——和而不同方为和谐,若这世上只一种饮料,则不免单调而索然无味。 缤纷成就和谐,试看暮春三月,鹅柳淡烟的嫩黄,映阶碧草的翠绿,出墙红杏的艳红,卷云时舒的碧空,它们的颜色各不相同,但这又有何妨?“万紫千红总是春”,本来万物都欣然生长的春日就不是由一种色彩来主宰的。不同的是表象,和谐的是本质,缤纷成就的是多彩的丰富,是真正意义的和谐。 轻叩红楼之门,寻那桩百年来曼远悠长的梦,你说《红楼梦》里众相纷芸。钟灵秀丽的女儿如此之多,谁是读者的最爱?从来是众口难调,然而亦从来是雅俗共赏,轻抚着略微卷起的书页,我们仿佛听到,那“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的张扬,那“花落人亡两不知”的忧伤,那“这个妹妹,好像哪里见过”的惊喜,那“爱哥哥,爱哥哥”的叫唤,汇成了一曲和谐的乐章,不绝于耳,味之不尽…… 和谐不是一把尺子,硬生生地丈量万物,用同一个标准命令世间万物达成量的一致;和谐是一位总揽全局的决策者,抑或说是指挥家,让万事万物各就其位,让它们演绎真实的自己,成就真正的和谐。 千年之前,春秋战国的战乱年代里却上演了空前而惊世的文化盛宴,诸子百家的争鸣之声穿透史册,书卷,穿越时空仍然在耳畔掷地有声;千年之后,蔡元培先生的“不以自己思想来束缚他人,亦不以他人之思想来束缚自己”这一名言震醒了求索中的多少中国人,而“学术自由,兼容井包”的思想又延续至今,令人钦佩。 所以,请尊重不同的看法,不同的选择,请用心去领会并呵护真正的和谐,各个民族的不同风俗习惯,请给予保护:各个地区的不同生活习性,请给予宽容;尊重商店里买不同饮料的人;尊重音像店里买古典音乐或是流行摇滚音乐的顾客………正是每个人的不同特性构成这变幻的多彩的大千世界,没有不同就没有真正的和谐。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缤纷的色彩, ——为何? ——缤纷成就和谐! 【点评】 考生由三人喜欢不同口味的饮料提炼出观点——缤纷成就和谐,从“缤纷成就的是多彩的丰富,是真正意义的和谐”、“让万事万物各就其位,让它们演绎真实的自己,成就真正的和谐”、“尊重不同的看法,不同的选择,用心去领会并呵护真正的和谐”三个层面阐述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条理清晰,层层深入,有思辨性。 文中所引的自然界的缤纷色彩、红楼儿女的众相纷纭、春秋战国的文化盛宴以及蔡元培先生的名言显示了自己独特的阅读积累与生活体验。 我于咖啡中看见(福建) 让我们记住共同走过的岁月,记住爱,记住时光。 ——题记 独自坐在空荡荡的天际下,于滚烫的开水中我闻得一阵卡布其诺的香气。我爱极了咖啡,这又苦又甜滋味的品尝,恍若一段长远的人生旅途。 故人对我说,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话语在我轻轻搅拌中传入耳中。 自出生以来,犹如这一壶白开水,单纯无味,渐渐地,冲泡于这咖啡色的粉末中变得有滋有味,在慢慢地品尝中,我们学习生活。而一路走到今天,我们都不容易。叶芝说,这世上眼泪太多,你不会懂得。这个倔强爱着一个女权主义者,无疾而终的人,像极了我们对未来固执的单恋,在袅袅香气中,我们反思昨天,期待明天。务实的生活,在于一个有价值的人生,要有像咖啡般细细碾碎的每一个颗粒般的经历,在涅磐中灼烧溶解,偶尔细细品尝,然后冷暖自知。 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时时刻刻都有比我们意想中伟大得多或者悲哀得多的事情发生,关于爱或者恨。自汶川大地震以来,我的心一直沉浸在低谷。生与死,不过是一瞬间的事,这样的苦痛,有如凹凸有致的碑铭镌刻在生命线上。让你抿着嘴,皱起眉头。这样苦味的咖啡,惟有自知。 史铁生说,孩子,这是你的罪孽,亦是你的福祉。 哭泣与劫后余生的庆幸,交杂着,融于这咖啡中。你看,生命对我们时吝啬的,总是让我们失望,生命却又是慷慨的。总在我们失望后给予我们拯救。 我想,因了这生命的慷慨,我们必须尊严地活下去,就如同生命本身,尊重我们的存在。我凝视这白瓷杯中的咖啡,又想起这位终生在爱与死之间作茧自缚的天才――维吉妮亚?伍尔芙。她的灵魂有着深刻的思想与错乱。我恍若看见在春光明媚的苏格兰乡下,矢车菊香气的阳光铺满整个房屋,鹅毛笔与厚质纸张的摩擦,桌旁的咖啡轻袅地散发热气,她正写着《奥兰多》。 我的嘴角轻轻扬起,这个天才一生传奇,终在疾病中死去,她说,生命的内核一片空荡荡,像一座房屋。抑或,在她品完咖啡的苦与甜之后,剩下的也不过是一只空杯子,这一生,死后也带不走任何东西。 在这片狭小的天地,我经历的,不过是寻常的人生,看见的,不过是平凡的世界。 其实生活没有那么多的故事上演,只是有爱,就是我们生活的全部意义所在。这咖啡的苦与甜是综合的品味,咽一口,自己体会。 生命中的一瞬间的爱,竟赚取了我们活一生。对庞大的悲哀甘之如饴。是苦是甜,能品尝这一世,终无悔! 空中不知什么时候飞起了风筝,寂寞的鸟儿围着它盘旋,我伸出手遮挡夕阳刺入眼睛的光线,仿若明暗相间的幻象,想起这一路跌跌撞撞,忍不住眼泪灼热地流淌下来。 仰头喝下最后一口咖啡,生活的余香留于齿间。 伍尔芙微笑着说,让我们记住共同走过的岁月,记住爱,记住时光。【点评】 在考场上作者“像咖啡般”“细细碾碎”并“灼烧溶解”自己颗粒般的感觉,个性化地表达自己对有价值人生的看法:生活中的苦痛既让人失望又拯救我们的心灵,必须尊严地生活,用爱去记住时光。是一篇随笔性很强,但思考细腻深沉的文章。 尊重学生写作个性,让每个考生在考场上进入最佳写作状态,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是每个高考命题者的最大心愿。这次的作文可以让考生多角度地提炼适合自己表达的中心,显得包容而大气,对把握主题上的意义已经无需多说。但是在“总——分——总”“首句概括”等考场作文模式大行其道的今天,是否该对有写法个性的学生多加关注呢?本篇文章被评为优卷传达出了肯定的声音,毕竟我们不能只喝一种口味的饮料啊。不要轻易说“不” (广东) 说“不”,在轻浮者那里,是一种无知浅薄的炫耀,而在智者那里,则是一种洞明世事的睿智拒绝;说“不”在意气用事者那里,是一种狂妄的表现和无谓的牺牲,而在真正的勇者那里,则是一种大义凛然的坚守和毫不怯懦的抗争。 所以,请不要轻易说“不”。它不是逞强的工具,也不是逃避的借口,然而生活中的我们,却从不吝啬说“不”。推选班长,为逃避重担,以“不”敢为天下先,标榜自我而无人毛遂自荐。而上学迟到,却以强悍的姿态拒绝让门卫登记姓名,来表现自己的勇敢,殊不知,老子当时说出:吾有三宝,一曰慈,一曰俭,一曰不敢为天下先,是劝诫人们不要为争名逐利而蜂拥而上,以致兵戈相见,生灵涂炭,这是智者渴望人们和睦的呼喊,而不是逃避职责的理由,而勇敢,不是蛮横不讲理,孔子说过“知耻近乎勇”,对自己的错误检点省察而幡然知耻,才是勇敢。 不要轻易说“不”,在世事尚未洞明,人情尚未练达的时候,在没有深刻理解什么是“不”之前,理智地运用“不”。 不要轻易说“不”,还因为它需要我们付出代价,有时候甚至是血的代价、生命的代价。兵败垓下的项羽对乌江亭长说“不”,放弃东山再起的机会,自刎乌江,从此霸王别姬成为一曲绝唱;而韩信,不对漂母说“不”,不拒绝她的帮助,忍辱负重,终成一代名将。究其原因项羽太在乎他的英雄气概,殊不知大丈夫能屈能伸,像韩信。假如项羽不轻易说“不”,那历史恐怕就要改写,项羽或许就不仅仅是一个悲剧英雄了。 说“不”,有时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选择,请慎重考虑,请三思后行。 当然,在邪恶势力面前说“不”,如同文天祥在元朝招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绝唱;在混浊世事面前说“不”,如屈原投江,如陶潜归隐;在挫折困难面前说“不”,如贝多芬,“厄住命运的咽喉“的呐喊,如千手观音创造的奇迹……这些,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对心灵里一方净土的坚守,对人间邪恶势力抗拒、不公命运的有力抗争,他们才是真正的勇者。 所以,请不要轻易说“不”。 点评:尽管是在高考考场上写就的作文,但是本文仍显示了作者的一定写作才情和作文文采。一开始文章就带有说理氛围,开头部分充满思辩色彩又酣畅淋漓,表明该考生思考成熟。主体部分紧紧围绕为什么不要轻易说“不”,先举来自校园生活的两例论述我们很容易轻易说“不”,后从“世事尚未洞明”,“付出代价”,“生死攸关的选择”等三个角度论述不要轻易说“不”,整体构思严谨,重点论述比较透彻。综合来看,本文构思严谨,论证充分,语言流畅,议论中不乏激情。

在我们的生活中,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活动:运动会、联欢会、入队仪式、春游……但我最记忆犹新的,还是那一次的拔河比赛了。 记得那是四年级的时候,学校举办了一次拔河比赛。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操场,只见操场主席台上挂着横幅——第一届小学生拔河比赛,个个字漂漂亮亮,看来,我们美术陈老师费尽心思了。操场四周一面面彩旗摆成了“口”字形,迎风飘扬着。操场上站满了各班的运动员和啦啦队。不难看出比赛很隆重!我们很快来到了我班的阵地。队员们正在做紧张的赛前准备。只见他们搓搓手,压压腿,做了好几次深呼吸。离比赛大约还有2分钟时,队员们就开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 “预备——”我们体育老师孔老师喊道,全操场一下子变得静起来。“嘟——”小队员们一听,立刻把像小手腕粗的绳子提起来,用力握住,红领巾拴在绳子中间,像钟一样来回摆动,就是不肯出河界。 你看,有的男同学抿住嘴巴,小脸绷得通红;有的仰头看天,龇牙咧嘴;有的张大嘴巴,使出吃奶的力气往后拔。“加油!加油!”我们这些啦啦队员们都在为队员们加油,鼓劲! 你瞧!我班的蔡松,他可是我们班的“大力士”,他两手拉住绳子,身子奋力地往后斜,人都快躺到地上了,脸涨得通红。眉毛都成了“川”字形,脚像钉子似的钉在地上,可绳子却安然无恙,这可急坏了我们啦啦队员们。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就在我们嗓子都快喊哑时,队员们齐心协力,终于把绳子拉了过来。哈哈,我们赢了! 可能是我们有点骄傲,第二局开始不久,我们班就输了。 关键的决胜局来了,四(1)班的小队员们累得满头大汗。“嘟——”,比赛开始了,啦啦队的“加油”声一浪高出一浪,场上场下一片沸腾,比赛进行了几分钟,对方四(1)班队员一个个脚下就像打滑似的,不由自主地往前滑,我们班的队员卯足了劲,大家都使出吃奶的力气。不一会儿,我们轻而易举地就赢了。2:1,我们班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我们在操场上蹦啊跳啊,快乐得像只小鹿。 这次拔河比赛,既锻炼了我们的毅力,又陶冶了情操,同时也教育了我们:做什么事思想都得集中,不要骄傲自满,不然就会失败。

纳西族文化史论文题目大全高中生

在世界民族中,有一个历史文化悠久,又倍受关注的民族—纳西族。它是中国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也是云南少数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纳西族分布在滇、藏、川三省交界地区,在云南主要居住在丽江地区和迪庆藏族自治州。 纳西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为东部方言和西部方言两大类。纳西族有祭司东巴用来书写经书的两种文字即东巴文和哥巴文。东巴文是流传于纳西族社会中的一种古老的象形图画文字,纳西语称之为“斯究鲁究”,意为“木石的痕迹”。绝大多数的东巴经都用这种文字写成。由于这种文字主要由纳西族社会中的东巴祭司掌握使用,所以一般称之为东巴文。 纳西族的居住习俗在不同时期有较大的差异,经历过“穴居”、“帐篷”“井干式木楞房”,后又形成汉、藏、白结合的民居。纳西族的服饰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尤其是女子服饰中的羊皮背饰是纳西族所特有的。羊皮背饰又称为“披星戴月”“七星羊披”,它是由绵羊皮制作而成。首先硝皮,使其柔软色白后裁剪成蛙身形状并与人背大小相当,“蛙头”朝下,在其正上方缝一块一米长,三十余厘米宽的黑丝绒,在披肩下接背带处,是两个缝上去的直径约3寸的圆形图案,下面几寸处再用五彩丝线绣上七个直径约1寸的圆形图案,称为“七星”,七星中心钉有两条细带。然后再用一对绣有蝴蝶纹饰的17厘米长、5厘米宽左右的白布做背带,就成为独具特色的羊皮背饰。 对羊皮背饰图案的形成,有不同的传说。其一认为:缀在羊皮上面的大圆图案,左圈代表太阳,右圈代表月亮,七个小圆则代表七颗星星,因而被称为“披星戴月”。寓纳西族妇女的辛勤。其二认为:纳西族东巴经及民间口头传说中都有纳西人在古时很崇拜青蛙,将其视为本民族的图腾,把羊皮剪成蛙体形状,表现的是纳西族对图腾的信仰崇拜。同时,蛙有较强的生育能力,反映在服饰上是强调妇女的生育观。 纳西族传统节日总多众多,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传统节日中,比较盛大的有二月八日的三朵节和火把节。 纳西族的婚礼习俗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在宁蒗泸沽湖畔的摩梭人还保存着母系氏族时代的走婚制度。 纳西族是一个信仰多种宗教的民族,除佛教、道教外,还有原始祖先崇拜和鬼魂崇拜,但主要是传统的原始宗教东巴教。

纳西族 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维西、中甸、宁蒗、德钦和四川盐边、盐源、木里及西藏的芝康等县。据史学家考证,纳西族原是中国西北古羌人的一个支系,大约在公元三世纪迁徙到丽江地区定居下来。人口27.8009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早在一千多年前,纳西族创造了这个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东巴象形文字和用这种文字写成的东巴经。东巴象形文字,纳西语叫做“森究鲁究”,意为依据物体形态画出来的痕迹。流传于海内外两万余卷东巴经的内容,涉及到纳西族人民各方面的知识,被中外学者誉为“纳西族古代的百科全书”。1957年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 纳西族的族源属古代羌人向南迁徙的一个支系。明末清初,丽江地区产生了地主经济,清朝实行“改土归流”后,纳西族封建社会得到进一步发展。不过,云南永宁和四川盐源境内部分纳西族地区,直到解放前夕,仍基本处于封建领主经济,并保持着对偶婚和母系家庭残余。纳西族主要从事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棉花、甘蔗、马铃薯等。畜牧业,、手工业也有发展,“丽江马”闻名全国。现已有机修、采煤、发电、化肥、电机、轻工等中、小企业。金沙江两岸出产多种药材和林特产品。 纳西族普遍信奉“东巴教”,一部分人信仰喇嘛教。主要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阳节、中秋节、火把节、“三月龙王庙会”、“七月骡马会”等。 忌讳有:骑马到寨前必须下马,也不能把马拴在祭天堂的地方;不能登踏三脚架,也不能翻弄灶里的灰;祭天堂、祖先、战神时、忌外人观看。忌在门槛上坐和用刀斧在门槛上砍东西。有的地方还忌在家里唱山歌;不许杀耕牛、驮马和报晓的雄鸡;忌食狗肉。 1961年4月10日建立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日常食俗 纳西族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吃馒头或水焖粑粑,水焖粑粑即将玉米或青稞面和好作成粑粑,入锅贴至色共定型,取出,锅内放入水少许,将粑粑覆盖水上,贴过的面朝上,盖上锅盖,烧至水蒸发完即熟。伴以炒洋芋或白菜汤,也有的以茶(或酥油茶)、奶碴、糌粑代饭,中餐和晚餐较为丰富,一般都有一两样炒菜和咸菜、汤等,特别喜食当也回族的牛肉汤锅和干巴。不论平坝或山区,蔬菜品种较多,四时应市,山区广种洋芋、蔓菁和瓜豆,并以当地的土特产如:虫草、菌子、贝母、百合搭配鸡、鸭,做成各种风味名菜。如:清蒸虫草鸭、贝母鸡、天麻鸡等。肉食以猪肉为主,大部分猪肉都做成腌肉,尤以丽江和永宁的琵琶猪最为有名,可以保存数年至十余年不变质。外出劳动携带麦面粑粑或糌粑寺。就餐时围桌而坐,冬天喜移至向阳地方就餐。宁浪和盐源一带的纳西族,晨起之后,当喇嘛的念经,主妇烧饭,老年男子打酥油茶,各有不同的分工。纳西族手工业比较发达,日常饮餐用具大都是本民族手工制作,其中以铜器制作源远流长,如:铜锅、铜盆、铜瓢、铜勺及酒盘、壶、杯等,此外镶银木碗 木筷和陶器的制作和使用也很普遍。 节日、礼祭食俗 纳西族原来信仰东巴教、喇嘛教木及天、地、山、水等自然神,以农历记年。不少节日,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均与当地汉族大致相同,期中春节是最大的传统节日,并且伴有许多祭祀活动。届时家家都要宰杀年猪,制作酸肝,酿制米酒。除夕之夜要杀鸡、炖猪头祭灶君和祖先。就餐时,如家里有人外出,在餐桌上也要摆上碗筷,以表示全家团圆。初一早餐禁荤食,初二开始走亲访友,互相拜年,请客吃饭和互赠红糖、红饼、点心等礼物。晚辈给长辈拜年时,要送一圈猪膘肉、两筒茶、一瓶酒、一盒糖,长辈则以酒、茶招待客人。至初五,全村寨男女老幼带活鸡、活鸭、猪膘肉和炯酒到温泉洗浴和野炊。除年节外,纳西族还有许多祭祀活动。其中最为隆重的是“纳西祭天大”,祭天大一般都选在正月上、中旬,届时要选好祭天场,由东巴教掌教人(无掌教人的村寨,推选德高望重的老人)任祭司,并宰杀轮流喂养的祭天猪,各家各户都要捐大麦、小麦用来酿酒,做饵块。祭前要清扫场地,搭棚。砌灶安锅,祭时用全牲大祭,在场者均要洗手执香肃立。祭毕,用猪血灌肠、猪头、内脏烧汤,熟后按户分食。大祭后三天,还要进行以各家各户为单位的小祭。还有“祭三朵(本族保护神)”,纳西族认为三朵是属羊的,每年二月八日和八月羊日,要用全羊祭,丽江地区的纳西族祭三朵还要带着火锅到风景秀丽的地方野餐。其中纳西族传统名菜“酿松茸”是用松茸菌帽,酿入肉泥,蒸熟后做为祭祀,特别是祭祖的一道专用菜肴。纳西族热情好客,每当猎获归来,凡路遇的行人都可分得一份猎物。贵客临门,主人要做六样或八样菜进行款待。纳西族男女社交大都在节日期间进行,男女青年相识后,通过媒人撮合,双方家长合完八字,男方就请媒人送给女方酒一几,茶二筒,糖四盒或六盒、米二升,有的地方还要加上砣盐两个,以表示山盟海誓,算是订婚,订婚时要摆定婚宴,一般要做12个菜(冷荤、小碗、大碗各四个称为三叠水)。菜肴之中要有凉藕(表示聪明伶俐)、粉丝(表示长命百岁)、百合(表示百年合好)、丸子(表示团圆吉利),婚礼要进行3—5天,届时男、女双方都要置办酒席。席上分上八位,下八位,均由新郎跪请客人入座,然后奏乐上菜,上至第三道菜时,主婚人敬酒;第五道菜时,新郎、新娘向客人敬双杯酒。宴毕主人及亲属要站在门外关客。 纳西族的节日 典型食品主要有:丽江火腿粑粑、麻补(汉意猪血米灌肠)、雪莲花拼盘、丽春铜火锅、丽江火烤粑粑等

呵呵,虽然是50字但是我找了一些比较详细的资料给你哦,可以慢慢选择丽江纳西族是我国居住在金沙江上游地带的少数民族,除四川、西藏有少量分布外,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北部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及其周边的中甸、宁蒗、维西、永胜、德钦等县。据1990年人口普查,全国纳西族有278009人,其中云南省有260388人,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有184894人,占全国纳西族总人口的5%,是纳西族的主要聚居区。  纳西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大致以金沙江为界分为两个方言,方言之间相互不能通话,而纳西语的标准语则以纳西语西部方言为基础方言,以丽江县城大研镇的语音为标准音。在纳西族悠久的 历史进程中,曾经脖东巴文、哥巴文两种文字。“东巴文”是纳西族早在一千多年前(唐代以前)就创造的一种象形文字,由象形符号、标音符号和附加符号组成,是当今世界上仅存的还流传在民间的活的象形文字。  纳西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同云南大多数少数民族一样,发展不太平衡。到共和国建立前,丽江县的纳西族聚居区是封建地主经济,并出现了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甸县的一些地区仍保留着领主经济的残余;宁蒗到还基本处于封建领主经济阶段,并保持着对偶婚和母系家庭残余。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纳西族人民创造了富有本民特点的灿烂文化,形成并发展了自己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纳西东巴文化在云南各民族独树一帜,是纳西族人民的骄傲,比如东巴文对于研究比较文字学和人类文化史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在《东巴经》中,一方面保留了许多古语古词,是纳西语和其他亲属语言作历史比较的极好材料,另一方面又记录了大量的纳西古代文学。  与东巴文化发展的同时,纳西族又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特别是汉族的先进文化,从而丰富了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和内容。从明代开始,以丽江土司为首的贵族领主首先接受了汉文化,他们大都能诗能文,如木公曾写下了《雪山诗选》,木增曾写下了《云迈淡墨》等诗集。  纳西族一般居信在坝区、河谷和半山区。坝区民间住房多系土木结构瓦房,格局多为“三房一照壁”,山区多是低矮的木楞房,以木板覆顶。纳西族的婚姻家庭,多数地区实行一夫一妻制,旧时婚姻由父母作主,婚前社交自由。宁蒗泸沽湖周围的摩梭人则还保留着母系家庭和对偶婚的残余。随着婚姻法的贯彻,一些古老的婚俗正在逐渐改变。纳西族实行一夫一妻制,禁止同家族的人结亲。男女一般二十岁左右结婚,早婚现象较少。旧时,婚姻讲究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并盛行姑舅表俦婚配习俗。结婚一般要经过订亲、请酒、举办婚礼等程序。订亲,纳西语“日蚌”,意为送酒,男孩长到五六岁,父母便托媒人带一壶酒到适合的女方家为儿子说亲,双方父母同意后,待女孩长到十岁左右便择吉日订婚。之后男方家要向妇家行“小酒”、“大酒”等礼,每年端午中秋、冬至等节都要到女方家送礼。结婚仪式有不见天之俗,在天井搭大帐篷,下铺松毛,扎迎亲牌坊。女家闭门,隔门唱盘问喜歌,答唱对头方开门迎入,接亲者即撤“开门钱”。新娘边祭祖先、告别父母亲友,边哭泣表示舍不得离开娘家。新娘进夫家大门时,必须跨过门槛下右的马鞍,以此表示成为男家的成员了。纳西族民间住房,在明清时还普遍是井干式“木楞房”,用圆木纵横相架,层面高至七八尺,即加缘行,覆之以板,石压其上。在木楞房的正房(祖房)中,有一个高出地面的灶台称为“格古鲁”,中间为火唐塘,安上大型铁制三角架,用来烧水,烤火和安锅做饭,会客、用餐和老人就寝均在这个灶台上。火塘两边铺木板,右是主位,左是客位,不能相混。  丽江坝区,尤其是大研古城内,纳西民居则普遍是土木结构的瓦屋楼房。建筑平面结构大多是“三房一照壁”,富裕人家也有“四合五天井”的布局。纳西族的“三房一照壁”正房较高,主要供老人居住,两侧厢房略低,由下辈居住,再加上正房对面一堵照壁,看上去主次分明,布局协调。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如有临街的房屋,多被辟为铺面,主人自己经营,或转租他人经营。屋基采用石头砌成,墙用土坯砌起,有的四角用砖修饰,上段则用木板围封,屋架强化穿斗功能,增强了搞震能力,使房房具有“墙倒屋不塌”的特点。屋面都用筒板瓦覆盖,前后出檐,人字面坡交接处装饰“垂鱼”。        二、服饰      纳西族男子的服饰大体与汉族相同,各地妇女服饰则有差异。中甸县白地一带妇女,身穿对襟长衫,再系百褶长裙,腰束毛织彩带,脚穿云头黑靴,背披白毛山养皮,编发盘辫,保有古风,宁蒗县永宁一带摩梭妇女,头戴布料大包头,身穿大襟小褂,系长可及地百褶裙,腰系彩带,美观大方。丽江县大研一带纳西族妇女,从清初改土归流以膈衣着便有很大改变,上空大襟宽袖布袍,袖口捋至肘部,外加紫色或藏青色截肩;下着长裤,腰系用黑、白、蓝色棉布缝制的围裙,上打百褶,下镶天兰色宽边;背披“七星羊皮”,羊皮上端缝有两根白色长带,披时从肩搭过,在胸前交错又系在腰后,既可保暖,又可垫背负重。近年,一种既保持纳西古装特色,又有现代服饰特点的新型青年妇女服饰问世,其产要特点是改大襟的坎肩为对开或半边开收腰坎肩,改围腰为长裙,在礼仪活动中颇受欢迎。   羊皮披肩是丽江纳西妇女服饰的重要樗。它一般是整块纯黑色羊皮制成,剪裁为上方下圆,上部疑着6厘米宽的黑边,下面再钉上一字横排的七个彩绣的圆形布盘,圆心各垂两根白色的羊皮飘带,代表北斗七星,俗称“披星戴月”,以示勤劳之意。另有一种看法认为,上方下圆的羊皮是摹仿青蛙的形状剪裁,而缀在背面的圆盘纳西人称为“巴妙”,意为“青蛙的眼晴”,这是崇拜蛙的丽江土著农耕居民与崇拜羊的南迁古羌人相融合形成纳西族后的产物。             三、饮食  纳西族习惯一日三餐,主食以小麦、玉米和大米为主,加工制作成窝头、馒头、粑粑、米饭等花样,山区杂以洋芋、荞和青稞,喜喝酥油茶,常吃杂锅菜、火锅和大块肉。城镇、坝区的烹调技术较高,待客时,饭前多设海棠、瓜果、蜜饯等自制茶点,而“八大碗”、“六碗六盘”等花色品种很有特色。宴请贵客多用“三叠水”,一般用三种大小不同的碗具盛菜,形成高矮三个层次,菜谱除了通常使用的蔬菜外,特意加上一些山珍海味。            四、禁忌  除夕晚忌不洗脚,而吃团年饭的碗筷忌洗刷。正月初一晨忌陌生人进家门。  除夕晚忌留出嫁女在娘家。正月初一晨忌妇女早起床。  忌跨竖在门口的陆色白石,忌跨火塘的座锅石,忌水泼火塘中的火。  客人进屋忌讳主人吐唾沫。忌客人座火塘左边的座位。  忌戴头笠进屋,忌扛着锄头进厨房。  晚上点火回家,忌火把点进屋内。晚上回家先入火塘屋, 忌先入卧室。

纳西族礼俗,纳西族热情好客,每当猎获归来,凡路遇的行人都可分得一份猎物。贵客临门,主人要做六或八个菜来款待。 纳西族禁忌,骑马到寨前必须下马,也不能把马拴在祭天堂的地方;不能登踏三脚架,也不能翻弄灶里的灰;祭天堂、祖先、战神时,忌外人观看;忌在门槛上坐和用刀斧在门槛上砍东西; 有的地方还忌在家里唱山歌;不许杀 纳西族节日,纳西族以农历纪年。除了有与汉族大体相同的节日外,还有本民族的传统节日:正月白沙农具交流会、二月北岳庙会、三月黑龙潭物资交流会、六月火把节,七月“烧包”节、骡马会等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