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论文1000字题目怎么写呀

发布时间:2024-07-07 18:22:09

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论文1000字题目怎么写呀

就装备制造业而言,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其核心是以信息化为支撑,追求可持续化的发展模式。针对我国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延展咨询通过在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多年的工作经验,结合政府对两化融合的关注和重视而出台的一些政策预测,未来装备制造业将在以下三个方面实现与信息化更好地融合。 管理融合是指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管理流程、业务流程和设计、制造的各个环节,推动装备制造业企业业务创新和管理升级。例如采用ERP取代传统的手工或纸单管理,实现企业资源的信息化管理,有效地提升企业的运行效益。由延展咨询研发的按单制造ERP解决方案和MTO II管理软件,是基于装备制造业企业按单制造生产模式特点,正是满足企业实现信息与管理整合这一迫切需求的代表产品。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实现技术、产品与管理三个层面的深度融合,并彼此不可分割,将成为装备制造业转型与升级的重要途径。

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趋势 今年是中国加入WTO第十一年,这期间,中国经济从全盘接纳“全球秩序”到与美国和欧盟比肩跻身世界三大巨头之列,制造业的迅猛发展是最好的佐证。然而,面对全球制造业的产能不断扩大、劳动力成本上升、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利润率下降、消费者需求更加苛刻等难题,我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呢? 一、走向智能化 装备制造业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保障,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的基础。建立起强大的装备制造业,是提高中国综合国力,实现工业化的根本保证。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已经形成门类齐全、规模较大、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我国已经成为装备制造业大国,但产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基础制造水平落后、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等问题依然突出。智能制造系统最终要从以人为主要决策核心的人机和谐系统向以机器为主体的自主运行转变。例如发展智能化产品(聪明机床);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发展工业自动控制技术和产品(传感元件、自动化仪表、PLC、DCS、FCS、现场总线、数控系统)、远程监控、检测、诊断等。 中国也是农业大国,农用机械的智能化对中国制造业影响很大,关注“三农”,扶持发展先进适用农用装备,按照先进、适用、经济、安全等原则,鼓励100马力以上大马力拖拉机及关键零部件、配套农机具,农作物移栽机械,农业收获机械,牧草收获机械,节水灌概设备,以及沼气设备等的发展。 智能制造装备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方向之一。随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近年来我国智能制造装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考虑到智能装备的战略地位,以及在推动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中的重要作用,“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持续加大对智能装备研发的财政支持力度,并且将建立首台(套)装备示范项目保险机制。智能化非常重要:产品装备实现数字化,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智能化工具,从而提高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二、打造自主品牌 长期以来,数控机床是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短板,高档数控系统与重型、精密机床,一直被国外厂家垄断。经过“十一五”期间的系统攻关,以华中数控(540,42,78%)“华中8型”高档数控系统为代表的国内高档数控机床取得了可喜的突破,为数控机床配套的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自给率达到了60%,自主研发的数控系统可靠性平均无故障时间达到2万小时。此外,大型飞机科技重大专项进展良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支线ARJ—21飞机正在进行试飞,预计今年将开始批量交付。“嫦娥工程”及“载人航天”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十一五”期间,机械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由2005年的80%进一步提高到2010年的85%以上,对国民经济各行业的保障能力明显增强。近年来钢铁、采矿、水泥、石化等行业的高速发展,也推动了相关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目前,1000万吨级钢铁企业常规流程成套设备、2000万吨级露天矿成套设备、日产4000—10000吨级熟料干法工艺水泥成套设备已能自主提供。30万吨/年合成氨设备实现自主化,百万吨乙烯装置裂解气压缩机、丙烯压缩机和乙烯压缩机等关键“三机”也已研制成功。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为电力、石化、冶金、铁路等行业提供的主要装备,关键技术依赖引进。用于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研发的投入不足,原创性技术成果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少。产、学、研、用结合不紧密,产业共性应用技术研发缺位,公共试验检测平台缺乏,社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基础制造水平滞后,长期以来,为整机和成套设备配套的轴承、液气密元件、模具、齿轮、弹簧、粉末冶金制品、紧固件等基础件,泵、阀、风机等通用件,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仪器仪表等测控部件,质量和可靠性不高,品种规格不全;特种原材料长期依赖进口;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表面处理等基础工艺落后,专业化程度低。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除中小型普通机床制造、交联电缆行业等传统行业产能过剩矛盾依然突出外,近几年来,一些地方片面追求发展速度,热衷于仍然热衷于新上项目、铺摊子,在国家严格调控“两高一资”等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形势下,纷纷将投资重点转向装备制造业,导致一些新兴行业投资过热,出现产能过剩隐优,过度竞争风险加剧,如风力发电设备、大型盾构机、大型压力机等。如不及时加以调控,不仅将使企业陷入生产经营困难,还将影响产业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的步伐。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制造业打造自主品牌的瓶颈。 三、转向服务型制造 过去十年,中国装备制造业已经局部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然而在未来十年,如何能从大而不强跻身真正的世界制造业强国,面临系列挑战。正如中国经济学家樊钢所指出的,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并非单纯的放弃原有产业,转而去做高科技,在企业转型升级背后,必须要与其关联的要素市场相配合。 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原副院长屈贤明向《中国联合商报》表示,未来十年,中国装备制造业需要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大力发展包括系统设计、系统成套、工程承包、设备租赁、远程诊断服务、回收再制造等现代的制造服务业。制造服务业的发展滞后,也令企业在价值链高端缺席。他说:“为用户提供系统设计、系统成套、工程承包、远程诊断维护、回收再制造、租赁等服务业未能得到培育,绝大多数企业的服务收入所占比重低于10%,国外已经超过50%,我们主要业务是属于价值链低端的加工装配环节。” 事实上也证明,中国制造企业重构商业模式、向服务业务转型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提供基于产品的增值服务,从总体上提升客户的产品拥有体验;二是提供脱离产品的专业服务,利用企业在研发、供应链、销售等运营能力上的优势,为其他企业提供专业服务。湖北富邦科技和其他一些中国制造企业已经开始重构商业模式的有益探索,主要是为客户提供基于产品的增值服务,以保留自身原有的产品制造优势,减少变革风险。 服务制造是制造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桥梁,中国当前的制造业虽然有“世界工厂”“制造大国”等美誉加身,实际上更多的企业是在给西方发达国家“打工”。有关专家给出的解释是,中国制造企业集中在中、低端市场竞争,纷纷搞价格战,无力争夺高端市场,这使得企业的利润率极其低下。而现代制造业作为一个整体产业链,早就脱离了单纯的产品、生产线和流水线的局限,它包含了研发、品牌、行销、物流、金融、谘询、文化、客户管理、会展、培训、设备改造、设备租赁、供应链管理、产品回收、商标专利等诸多方面。服务制造是在服务业和制造业不断融合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是为了实现制造价值链中各自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增值,进而达到一种高效创新的制造模式,也是世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新方向。它包括基于制造的服务和面向服务的制造两个方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制造与服务的深度结合,一大关键因素是企业本身要具有核心产品或者说核心能力,围绕核心产品或者核心能力进行创新,与服务业相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只有围绕着它的核心产品,客户才认可它的整体解决方案。因此,“服务制造”对于中国制造业由大到强、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制造业的信息化 信息技术与中国制造业的融合朝着深度、广度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进的重点包括发展智能工具、构建数字企业、实现节能减排、促进转型升级、做强信息产业、催生新兴产业等六个方面。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机床业进入了以数字化制造技术为核心的机电一体化时代,而数控机床就是代表产品之一。行业规模不断壮大,中国国产高档数控机床明显进步,国产中高档数控系统取得重大突破,这些都充分说明,中国数控机床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在数量持续增长的同时,数控机床的质量也在追赶世界的进程中不断加速。同时,作为数控机床核心技术的国产数控系统同样取得重大突破。制造业与信息技术、高新技术融合,能够促进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转型升级。 中国的制造业信息化已经发展到了共性和个性全面共同促进的时候。面向诸多的企业,系统集成商、社会中介机构、服务实施单位把共性的平台去和每一个企业的个性结合起来来组织实施,这样才能够良性互动地推动我国信息化的发展。未来,集成与协同将是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的主旋律。如何来实现?在空间跨度上,从企业的集成到企业间的集成,走向企业间产业链、企业集团甚至跨国集团这种基于企业业务系统的集成;在时间跨度上,从侧重于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走到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的集成过程;在集成和协同的重点上,从多年来以信息共享为集成的重点,走到了过程集成的阶段,正在向知识与智能发展的集成阶段迈进。在集成和协同的关键技术方面,现阶段的企业很多都集中在单元技术的应用,从发展的角度,会由这些单元技术产品通过集成平台,形成企业的信息集成平台系统,并朝着企业综合能力平台发展。

2016年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1、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增速继续跑赢工业增速,增加值同比增长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6%。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占比提高意味着工业结构的优化,我国工业正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主导产业也从重化工行业转向高技术、高加工度的制造业,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等。高端装备制造业表现抢眼。  2、上半年,高端装备制造业呈中高速增长,通用航空、卫星导航、工业机器人三大领域产值均保持了15%以上的增长。工业机器人和通用航空成为两大领跑行业,卫星导航和轨道交通增速相对平稳,而海洋工程装备则在积极扭转去年产业急速下滑的势头。截至2015年末,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已经超过6万亿元,占整个装备制造业比重达到15%,圆满完成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  装备制造业未来五年发展趋势:  1、上半年,在高端装备制造业政策方面,我国相继推出了包括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等多个领域在内的“十三五”专项规划,为未来五年的发展指明了重点方向,并有望在2020年达到25%。  2、未来我国装备制造业水平将会得到整体提升,尤其是传统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速度要追上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速度,分化现象也应该会越来越不明显,从而实现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论文1000字题目怎么写的呀

就装备制造业而言,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其核心是以信息化为支撑,追求可持续化的发展模式。针对我国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延展咨询通过在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多年的工作经验,结合政府对两化融合的关注和重视而出台的一些政策预测,未来装备制造业将在以下三个方面实现与信息化更好地融合。 管理融合是指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管理流程、业务流程和设计、制造的各个环节,推动装备制造业企业业务创新和管理升级。例如采用ERP取代传统的手工或纸单管理,实现企业资源的信息化管理,有效地提升企业的运行效益。由延展咨询研发的按单制造ERP解决方案和MTO II管理软件,是基于装备制造业企业按单制造生产模式特点,正是满足企业实现信息与管理整合这一迫切需求的代表产品。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实现技术、产品与管理三个层面的深度融合,并彼此不可分割,将成为装备制造业转型与升级的重要途径。

给你找了篇文献,参考下吧 试论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冯衡滨 ( 黑龙江省工程咨询评审中心, 黑龙江哈尔滨150008) 摘要: 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是机械制造业技术改造、技术进步的主要手段和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就如何发展机械 自动化技术从四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机械自动化; 技术; 应用与发展 机械自动化, 主要指在机械制造业中应用自动化技术, 实现 加工对象的连续自动生产, 实现优化有效的自动生产过程, 加快 生产投入物的加工变换和流动速度。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 发展, 是机械制造业技术改造、技术进步的主要手段和技术发展 的主要方向。机械自动化的技术水准, 不仅影响整个机械制造业 的发展, 而且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进步有很大的直接影响。 如何发展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 应实事求是, 一切从我国 的具体国情出发, 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走中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 发展之路。 1 结合生产实际, 注重实用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先进制造 技术的全部真谛在于应用。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 应以企业的生 产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及具体条件为导向。只有对合适的产品采 用与之相适应的自动化方式进行生产, 才能收到良好的技术经 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我国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 应结合实 际, 注重实用, 即对国民经济产生实际效益。那种盲目搞自动化、 搞自动线的做法, 全年生产任务只需1~2 个月就完成的低负荷 率生产也要搞的倾向应当纠正, 对国民经济不产生显著促进、效 率低下的要缓搞。我们要的是效益, 而不单纯的是速度。 2 发展投资少、见效快的低成本自动化技术。发展低成本自 动化技术, 潜力大, 前景广, 投资省, 见效快, 提高自动化程度, 可 以收到事半功倍的经济效果, 适合我国现阶段的发展需要和国 情。20 世纪90 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的精节生产LP ( Lean Production) 模式, 就是以最小的投入, 取得最大的产出的 具体表现。借鉴国外发展机械制造业低成本自动化技术的经验 是有益的。我国机械制造业各企业有大量的通用设备, 在发展现 代机械自动化技术时, 应以原有的设备为主, 合理调整机床布 局, 添加少量的数控设备, 引入CAD/CAM技术, 充分发挥计算机 自动化管理的优势和人的创造性, 共同构成一个以人为中心, 以 信息自动化为先导、树立自主的单元化生产系统, 为我国机械制 造业自动化技术发展应用提供了一条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 符合我国国情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应用新途径。通用机的局 部自动化改装有重要意义。近期内我国对成本低、维修方便的通 用机的需要量还是不会急剧下降的, 因为有广大的乡镇企业市 场, 有小工厂、试验室、大型企业的工具车间等。 3 结合中国国情, 发展现代机械自动化技术。实现机械自动 化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 过程。当机械的操作采用自动控制器后, 生产方式才从机械化逐 步过渡到机械控制( 传统) 自动化、数字控制自动化、计算机控制 自动化。只有建立了自动化工厂后, 生产过程才能全盘自动化,才能使生产率全面提高, 达到自动化的高级理想阶段。 中国实现机械自动化技术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可能一 蹴而就。当前, 中国机械制造业同世界先进水准也存在阶段性差 距。在我国这种国情下, 普遍发展应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 “全盘自动化”或“高度自动化”, 并不具备必要的基础技术、经验 和投资能力。因此, 要不要普遍发展全盘自动化或高度自动化 CIMS 技术, 一定要慎重行事。而且全盘自动化或高度自动化的 CIMS 技术也并非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当务之急, 只能列为机械制 造自动化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应该发展工艺成熟的大批量生产的自动化技术。我国现阶 段, 在产品数量较大的同类产品连续流水作业的切削加工生产 中, 自动化设备仍然是半自动机床、自动机床、组合机床及其组 成的自动线、回转体零件加工自动线等。而在大批量的铸造、锻 造、冲压、焊接、热处理和装配等生产中, 采用刚性自动化( 自动 单机和自动线) 则是合理可行的, 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对于 品种稍多的成批生产, 应采用由快速重新调整的设备组成成组 工段或流水线、可更换主轴箱组合机床自动线、短自动线和复合 制造单元, 实现成组自动化; 而单件小批量生产, 应从推广成组 技术入手, 适当发展采用数控机应酬或加工中心, 有针对性地建 立一些揉性制造单元FMC( Flexible Manu- facturing Cell) , 可取 得较好的经济效果。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考虑一切生产技术问题时的前 提必须是适用。我国消化吸收国外柔性制造系统( Pseudo- FMS) , 是要确保必要的生产柔性的前提下, 优化人机界面, 不过分追求 自动化, 尽可能建立较为完善的信息系统, 充分发展计算机管理 的效益。系统中先进的自动化装备和普通设备并存, 系统的某些 环节允许人工干预。这是一个典型的结合国情、实施适用先进方 针的自动化技术解决方案。我国目前在消化呼吸、融会贯通国际 上有用的自动化技术理论的基础上, 要努力做到从我国机械制 造业的实际情况出发, 发展创新, 形成有国情特征的发展自动化 技术理论和学说, 进行围绕计算机技术的柔性自动化技术的开 发研究, 以适用为前提, 急需什么就解决什么, 取得实践经验再 推广应用。 4 抓好基础, 注重配套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应用机械 自动化技术, 要扎扎实实地抓好自动化技术应用项目的基础工 作和从实际出发的推广应用工作, 既要发展主机, 也要配套发展 自动化元件及控制系统。可编程控制器、微处理机、各种传感器、 新型刀具、控制系统及系统软件、电子计算机等将是今后机械自 动化的主要技术基础。研究生产大量性能优良、自动化水准高的机 电产品是发展应用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关键。自动化生产时, 在系 统的结构、质量( 重量) 、体积、刚性和耐性等方面对现代机械自 动化技术有着重要的影响, 机械技术应利用其它高新技术来更 新, 实现与适应现代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自动化生产时, 机 械制造系统的自动控制、自动检测、伺服系统的操作等都少不了 要应用微电子技术和自动控制理论; 自动化生产时, 信息的交换 与处理、存取、运算、判断和决策等都少不了要应用计算机与信 息处理技术。 总之, 我国机械制造业发展应用自动化技术, 不但要起点 高, 瞄准世界先进水准, 而且必须包括各种灵活的低成本、见效 快的自动化技术, 坚持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方针, 我国的机械自 动化技术发应应用才能健康地走上高速度、高质量和高效益之 路。

在百度上搜索,很多的。然后小修改下就可以了

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论文1000字开头怎么写呀

就装备制造业而言,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其核心是以信息化为支撑,追求可持续化的发展模式。针对我国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延展咨询通过在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多年的工作经验,结合政府对两化融合的关注和重视而出台的一些政策预测,未来装备制造业将在以下三个方面实现与信息化更好地融合。 管理融合是指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管理流程、业务流程和设计、制造的各个环节,推动装备制造业企业业务创新和管理升级。例如采用ERP取代传统的手工或纸单管理,实现企业资源的信息化管理,有效地提升企业的运行效益。由延展咨询研发的按单制造ERP解决方案和MTO II管理软件,是基于装备制造业企业按单制造生产模式特点,正是满足企业实现信息与管理整合这一迫切需求的代表产品。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实现技术、产品与管理三个层面的深度融合,并彼此不可分割,将成为装备制造业转型与升级的重要途径。

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趋势 今年是中国加入WTO第十一年,这期间,中国经济从全盘接纳“全球秩序”到与美国和欧盟比肩跻身世界三大巨头之列,制造业的迅猛发展是最好的佐证。然而,面对全球制造业的产能不断扩大、劳动力成本上升、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利润率下降、消费者需求更加苛刻等难题,我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呢? 一、走向智能化 装备制造业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保障,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的基础。建立起强大的装备制造业,是提高中国综合国力,实现工业化的根本保证。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已经形成门类齐全、规模较大、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我国已经成为装备制造业大国,但产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基础制造水平落后、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等问题依然突出。智能制造系统最终要从以人为主要决策核心的人机和谐系统向以机器为主体的自主运行转变。例如发展智能化产品(聪明机床);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发展工业自动控制技术和产品(传感元件、自动化仪表、PLC、DCS、FCS、现场总线、数控系统)、远程监控、检测、诊断等。 中国也是农业大国,农用机械的智能化对中国制造业影响很大,关注“三农”,扶持发展先进适用农用装备,按照先进、适用、经济、安全等原则,鼓励100马力以上大马力拖拉机及关键零部件、配套农机具,农作物移栽机械,农业收获机械,牧草收获机械,节水灌概设备,以及沼气设备等的发展。 智能制造装备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方向之一。随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近年来我国智能制造装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考虑到智能装备的战略地位,以及在推动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中的重要作用,“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持续加大对智能装备研发的财政支持力度,并且将建立首台(套)装备示范项目保险机制。智能化非常重要:产品装备实现数字化,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智能化工具,从而提高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二、打造自主品牌 长期以来,数控机床是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短板,高档数控系统与重型、精密机床,一直被国外厂家垄断。经过“十一五”期间的系统攻关,以华中数控(540,42,78%)“华中8型”高档数控系统为代表的国内高档数控机床取得了可喜的突破,为数控机床配套的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自给率达到了60%,自主研发的数控系统可靠性平均无故障时间达到2万小时。此外,大型飞机科技重大专项进展良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支线ARJ—21飞机正在进行试飞,预计今年将开始批量交付。“嫦娥工程”及“载人航天”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十一五”期间,机械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由2005年的80%进一步提高到2010年的85%以上,对国民经济各行业的保障能力明显增强。近年来钢铁、采矿、水泥、石化等行业的高速发展,也推动了相关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目前,1000万吨级钢铁企业常规流程成套设备、2000万吨级露天矿成套设备、日产4000—10000吨级熟料干法工艺水泥成套设备已能自主提供。30万吨/年合成氨设备实现自主化,百万吨乙烯装置裂解气压缩机、丙烯压缩机和乙烯压缩机等关键“三机”也已研制成功。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为电力、石化、冶金、铁路等行业提供的主要装备,关键技术依赖引进。用于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研发的投入不足,原创性技术成果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少。产、学、研、用结合不紧密,产业共性应用技术研发缺位,公共试验检测平台缺乏,社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基础制造水平滞后,长期以来,为整机和成套设备配套的轴承、液气密元件、模具、齿轮、弹簧、粉末冶金制品、紧固件等基础件,泵、阀、风机等通用件,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仪器仪表等测控部件,质量和可靠性不高,品种规格不全;特种原材料长期依赖进口;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表面处理等基础工艺落后,专业化程度低。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除中小型普通机床制造、交联电缆行业等传统行业产能过剩矛盾依然突出外,近几年来,一些地方片面追求发展速度,热衷于仍然热衷于新上项目、铺摊子,在国家严格调控“两高一资”等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形势下,纷纷将投资重点转向装备制造业,导致一些新兴行业投资过热,出现产能过剩隐优,过度竞争风险加剧,如风力发电设备、大型盾构机、大型压力机等。如不及时加以调控,不仅将使企业陷入生产经营困难,还将影响产业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的步伐。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制造业打造自主品牌的瓶颈。 三、转向服务型制造 过去十年,中国装备制造业已经局部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然而在未来十年,如何能从大而不强跻身真正的世界制造业强国,面临系列挑战。正如中国经济学家樊钢所指出的,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并非单纯的放弃原有产业,转而去做高科技,在企业转型升级背后,必须要与其关联的要素市场相配合。 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原副院长屈贤明向《中国联合商报》表示,未来十年,中国装备制造业需要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大力发展包括系统设计、系统成套、工程承包、设备租赁、远程诊断服务、回收再制造等现代的制造服务业。制造服务业的发展滞后,也令企业在价值链高端缺席。他说:“为用户提供系统设计、系统成套、工程承包、远程诊断维护、回收再制造、租赁等服务业未能得到培育,绝大多数企业的服务收入所占比重低于10%,国外已经超过50%,我们主要业务是属于价值链低端的加工装配环节。” 事实上也证明,中国制造企业重构商业模式、向服务业务转型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提供基于产品的增值服务,从总体上提升客户的产品拥有体验;二是提供脱离产品的专业服务,利用企业在研发、供应链、销售等运营能力上的优势,为其他企业提供专业服务。湖北富邦科技和其他一些中国制造企业已经开始重构商业模式的有益探索,主要是为客户提供基于产品的增值服务,以保留自身原有的产品制造优势,减少变革风险。 服务制造是制造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桥梁,中国当前的制造业虽然有“世界工厂”“制造大国”等美誉加身,实际上更多的企业是在给西方发达国家“打工”。有关专家给出的解释是,中国制造企业集中在中、低端市场竞争,纷纷搞价格战,无力争夺高端市场,这使得企业的利润率极其低下。而现代制造业作为一个整体产业链,早就脱离了单纯的产品、生产线和流水线的局限,它包含了研发、品牌、行销、物流、金融、谘询、文化、客户管理、会展、培训、设备改造、设备租赁、供应链管理、产品回收、商标专利等诸多方面。服务制造是在服务业和制造业不断融合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是为了实现制造价值链中各自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增值,进而达到一种高效创新的制造模式,也是世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新方向。它包括基于制造的服务和面向服务的制造两个方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制造与服务的深度结合,一大关键因素是企业本身要具有核心产品或者说核心能力,围绕核心产品或者核心能力进行创新,与服务业相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只有围绕着它的核心产品,客户才认可它的整体解决方案。因此,“服务制造”对于中国制造业由大到强、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制造业的信息化 信息技术与中国制造业的融合朝着深度、广度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进的重点包括发展智能工具、构建数字企业、实现节能减排、促进转型升级、做强信息产业、催生新兴产业等六个方面。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机床业进入了以数字化制造技术为核心的机电一体化时代,而数控机床就是代表产品之一。行业规模不断壮大,中国国产高档数控机床明显进步,国产中高档数控系统取得重大突破,这些都充分说明,中国数控机床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在数量持续增长的同时,数控机床的质量也在追赶世界的进程中不断加速。同时,作为数控机床核心技术的国产数控系统同样取得重大突破。制造业与信息技术、高新技术融合,能够促进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转型升级。 中国的制造业信息化已经发展到了共性和个性全面共同促进的时候。面向诸多的企业,系统集成商、社会中介机构、服务实施单位把共性的平台去和每一个企业的个性结合起来来组织实施,这样才能够良性互动地推动我国信息化的发展。未来,集成与协同将是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的主旋律。如何来实现?在空间跨度上,从企业的集成到企业间的集成,走向企业间产业链、企业集团甚至跨国集团这种基于企业业务系统的集成;在时间跨度上,从侧重于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走到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的集成过程;在集成和协同的重点上,从多年来以信息共享为集成的重点,走到了过程集成的阶段,正在向知识与智能发展的集成阶段迈进。在集成和协同的关键技术方面,现阶段的企业很多都集中在单元技术的应用,从发展的角度,会由这些单元技术产品通过集成平台,形成企业的信息集成平台系统,并朝着企业综合能力平台发展。

2016年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1、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增速继续跑赢工业增速,增加值同比增长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6%。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占比提高意味着工业结构的优化,我国工业正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主导产业也从重化工行业转向高技术、高加工度的制造业,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等。高端装备制造业表现抢眼。  2、上半年,高端装备制造业呈中高速增长,通用航空、卫星导航、工业机器人三大领域产值均保持了15%以上的增长。工业机器人和通用航空成为两大领跑行业,卫星导航和轨道交通增速相对平稳,而海洋工程装备则在积极扭转去年产业急速下滑的势头。截至2015年末,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已经超过6万亿元,占整个装备制造业比重达到15%,圆满完成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  装备制造业未来五年发展趋势:  1、上半年,在高端装备制造业政策方面,我国相继推出了包括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等多个领域在内的“十三五”专项规划,为未来五年的发展指明了重点方向,并有望在2020年达到25%。  2、未来我国装备制造业水平将会得到整体提升,尤其是传统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速度要追上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速度,分化现象也应该会越来越不明显,从而实现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论文1000字内容怎么写呀

就装备制造业而言,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其核心是以信息化为支撑,追求可持续化的发展模式。针对我国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延展咨询通过在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多年的工作经验,结合政府对两化融合的关注和重视而出台的一些政策预测,未来装备制造业将在以下三个方面实现与信息化更好地融合。 管理融合是指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管理流程、业务流程和设计、制造的各个环节,推动装备制造业企业业务创新和管理升级。例如采用ERP取代传统的手工或纸单管理,实现企业资源的信息化管理,有效地提升企业的运行效益。由延展咨询研发的按单制造ERP解决方案和MTO II管理软件,是基于装备制造业企业按单制造生产模式特点,正是满足企业实现信息与管理整合这一迫切需求的代表产品。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实现技术、产品与管理三个层面的深度融合,并彼此不可分割,将成为装备制造业转型与升级的重要途径。

网上会有很多这样的论文范文的,你可以自己去了解下吧~看下(机械工程与技术)期刊里面关于这类的论文文献~找找你自己的写作灵感~

2016年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1、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增速继续跑赢工业增速,增加值同比增长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6%。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占比提高意味着工业结构的优化,我国工业正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主导产业也从重化工行业转向高技术、高加工度的制造业,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等。高端装备制造业表现抢眼。  2、上半年,高端装备制造业呈中高速增长,通用航空、卫星导航、工业机器人三大领域产值均保持了15%以上的增长。工业机器人和通用航空成为两大领跑行业,卫星导航和轨道交通增速相对平稳,而海洋工程装备则在积极扭转去年产业急速下滑的势头。截至2015年末,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已经超过6万亿元,占整个装备制造业比重达到15%,圆满完成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  装备制造业未来五年发展趋势:  1、上半年,在高端装备制造业政策方面,我国相继推出了包括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等多个领域在内的“十三五”专项规划,为未来五年的发展指明了重点方向,并有望在2020年达到25%。  2、未来我国装备制造业水平将会得到整体提升,尤其是传统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速度要追上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速度,分化现象也应该会越来越不明显,从而实现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论文1000字内容怎样写呀

就装备制造业而言,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其核心是以信息化为支撑,追求可持续化的发展模式。针对我国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延展咨询通过在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多年的工作经验,结合政府对两化融合的关注和重视而出台的一些政策预测,未来装备制造业将在以下三个方面实现与信息化更好地融合。 管理融合是指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管理流程、业务流程和设计、制造的各个环节,推动装备制造业企业业务创新和管理升级。例如采用ERP取代传统的手工或纸单管理,实现企业资源的信息化管理,有效地提升企业的运行效益。由延展咨询研发的按单制造ERP解决方案和MTO II管理软件,是基于装备制造业企业按单制造生产模式特点,正是满足企业实现信息与管理整合这一迫切需求的代表产品。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实现技术、产品与管理三个层面的深度融合,并彼此不可分割,将成为装备制造业转型与升级的重要途径。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生产技术装备的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的基础。建立起强大的装备制造业,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实现工业化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并指出“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 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明确了装备制造业的战略地位。  一、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和基础作用  装备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安全的重要作用表现在:  (一)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带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动机  装备制造业占全国工业各项经济指标的比重高达20%以上。装备制造业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也高达46%。1953~1998年期间,我国GDP的年均增长率为8%、工业年均增长率为9%,而装备制造业年均增长率为6%,比GDP的增长速度高出8个百分点,是带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动机。  (二)是吸纳劳动力的重要载体。我国装备制造业全部从业人员约占工业总数的20%以上。如果考虑到制造业与其他流通业、服务业的关联性,则制造业间接提供的就业比例更高。  (三)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根本手段  我国正处在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时期,经济增长方式的集约化不再是盲目追求速度和产量,而是注重效率和质量,以及节约资源和降低污染。集约化的决定性因素是加速技术进步,集约化的物质基础是开发先进、高效的技术装备。装备制造业承担着为国民经济各行业和国防建设提供装备的重任,带动性强,波及面广,其技术水平不仅决定了各产业当前竞争力的强弱,而且决定了今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用先进装备改造传统产业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手段。因此,装备制造业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和通道  装备制造业是科学技术和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最具深度、最有影响的产业。技术装备作为技术载体,是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媒介和桥梁,是科研成果从潜在效益转化为现实效益的重要手段。技术装备是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大、产业关联度大以及出口贸易利益较大的商品。因而,技术装备是工业发达国家,以至工业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竞相角逐的重点,也是世界贸易的主导商品和增长速度最快的商品。  (五)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军事安全的重要基础  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进程中无不高度重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即使进入信息化社会,仍十分重视以装备制造业为核心的制造业。以作为装备制造业工作母机的精密机床为例,它是西方国家对华禁运的重点。1999年5月,美国政府公布的考克斯报告提出要控制对华出口机床;2000年10月12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了针对中国等国家的《控制高技术机床出口》的法案。这说明高精度机床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军事安全的重要。  二、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仍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我国装备制造业无论从管理机制、技术创新能力,还是从企业规模、竞争实力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  (一) 组织结构不合理  1、企业规模小,大企业规模也不大 长期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重外延、轻内涵,投资分散、重复布局十分严重,且多数企业按“大而全”和“小而全”建设,致使装备制造企业规模普遍很小,即使所谓“特大型”和“大型”企业规模也不大。  2、长期以来我国重大工程项目的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和制造分属不同部门,严重地影响了国内技术装备成套供应体制和能力的形成。  3、国内金融业参与装备制造业的投资、组合的渠道受到众多限制和约束,难以通过资本市场解决装备制造业的改组。  (二) 技术结构不合理  1、自主开发能力低。由于企业规模小,研究开发能力薄弱,致使自主开发能力差,技术创新能力低。高新技术装备和重大技术装备在很大程度上还要借助引进外国的技术。  2、企业还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我国不仅研究开发经费和人员少,同时分布极不合理。研究开发经费和人员主要集中于研究机构和大学,企业还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  3、设计和制造技术能力不强。现代化的设计以综合和系统的观点,从市场、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寻找最佳的结合点,集合材料、工艺、控制、系统、工程等方面,开发设计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的产品,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扩大市场占有率。我国装备制造业受人才、技术、投资、设计开发条件等方面的制约,设计和制造技术能力普遍不高。  4、产品结构不合理。我国长期处于短缺经济状态,许多产品严重供应不足。我国装备制造业也多致力于铺摊子,扩大生产能力,而对提高企业素质很少关注,传统和大路货产品生产能力猛增,致使不少产品生产能力过剩,供过于求,企业效益不好。与此同时,重大技术装备和高新产品生产能力又严重短缺,致使国外机电产品大量涌入国内市场,在国内市场上的份额已达30%。除为基础产业提供的重大技术装备多数源于进口外,某些技术含量高的产品进口份额也已占国内市场的50%以上。  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滞后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据统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设备投资的2/3依赖进口。目前石油化工装备、轿车工业装备、数控机床、纺织机械、胶印设备等要靠进口。装备制造业主要产品的技术来源50%以上依靠从国外引进。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差,新产品的开发周期长。  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一方面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装备;另一方面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相关政策不完善,无法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造成大量技术装备进口的局面。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一国不可能包揽本国所需的全部装备,但作为一个有13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是从国外买不来、也买不起的,必然是通过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得以实现工业化,而且只有强大的装备制造业才能成为工业化强国。  三、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途径  在装备制造业已经得到全面关注的情况下,我国应该制定一个系统性的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战略和计划,并加以有效地组织实施,将我国建成世界上重要的装备制造和供应基地。  (一)继续深化装备制造业的结构调整,加大“改制、改组”力度,激发企业活力,增强国际竞争力  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必须首先通过改制、改组,激发企业活力。加快企业产权多元化的进程,加强企业激励机制与制衡机制的建设,真正激发起企业的活力。围绕我国装备制造业的优势和强项进行产业结构、组织结构的调整与重组。打破部门、行业保护,加大企业间重组、并购力度,建立起大装备制造业体系;按照全球化和专业化生产的思路,大力培育一批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一大批强、精、专的中小企业集群。压缩过剩的、落后的生产能力,加大严重亏损、没有发展前途企业的破产、退出力度。  (二)加强国家调控与市场指导,集中资源实现重大突破  对于与我国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紧密关联的重大装备及应用工程项目,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由国家出面组织优势和有效资源,通过改制、改组、改造及组织科技攻关、装备研制和工程示范,力争实现重大突破和跨越。  (三)做好规划引导,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为充分发挥资源的最大效能,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国家应做好规划引导,在资金、资源、技术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制定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吸引优秀人才,发挥产业集聚效应,鼓励形成在国际上知名、各具特色的若干装备制造业集中地。  (四)坚持技术引进、消化与自主创新,促进传统制造业的升级  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积极引进发达国家装备制造业的关键装备技术、配套零部件生产技术,并努力消化、吸收与创新,最终实现国产化,带动我国传统制造业的转换升级。在此基础上,逐步加大自主开发和自主创新的力度,使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模式由引进技术型向引进技术和自主开发相结合型转变,进而走向自主创新型。  (五)提高系统和总成套能力,形成若干装备总承包商  破除传统的分割体制,推进跨地区、跨行业的联合、兼并与重组,在大力提高单机技术水平、质量和性能的同时,高度重视装备系统成套能力的提高,组建一批具有系统设计、系统成套和工程总承包能力的装备承包公司,形成几家在国际上有较高知名度和竞争实力的装备总承包商或大供应商。  (六)转变技术创新模式,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加强装备制造业的技术研发投入,明确一批关系到装备制造业长远发展的技术研发重点。  切实加强我国制造业的技术研发投入,紧密跟踪世界制造技术的前沿,有重点地开展研制攻关,力争在世界高新技术领域及制造业应用领域掌握一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建立高效协调、符合国际惯例的“产学研”一体化体制,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  (七)继续发挥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重视提高熟练技术工人的比例  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国制造业仍可充分发挥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并在吸引直接投资及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方面保持竞争优势。提高制造业熟练工人的比例,培养造就数千万掌握制造业高技能技术的人才队伍,将是我国装备制造业保持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八)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营造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大环境  结合WTO准则和我国政府的承诺,研究制定“入世”后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技术政策和经济政策。在研究开发经费、产品税收政策、重大工程采购方式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四、政策措施建议  1、加强对装备国产化的组织领导。建立重大工程和装备国产化工作的组织协调机制,通过重大工程带动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2、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场机制,认真贯彻招投标法等法规,促进国产设备进入市场。鼓励装备企业公平竞争,发展专业化协作,促进企业加快改革步伐,提高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3、坚持依托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推进装备国产化。有计划地组织一批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工程,例如百万千瓦核电设备、直流输电成套设备、大型石化成套设备、大型掘进施工设备、高档数控机床等。  4、抓紧研究制定政策法规,为装备工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一是对进行重大装备国产化研究开发、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给予必要的支持经费;二是抓紧研究制定促进装备工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法规,如调整现行进口产品税收政策,改变进口成套设备免税而进口关键原材料、零部件交税的做法;改进技术装备的国外采购方式,坚持以市场换技术;三是制定鼓励使用国产设备的政策,特别对首台套设备的国产化依托工程,要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5、培育大企业、企业集团的技术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大企业、企业集团在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基础和带动作用。因此,应继续鼓励和支持大企业、企业集团建立技术中心,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继续鼓励和支持大企业、企业集团参与国家重点工程建设

2016年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1、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增速继续跑赢工业增速,增加值同比增长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6%。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占比提高意味着工业结构的优化,我国工业正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主导产业也从重化工行业转向高技术、高加工度的制造业,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等。高端装备制造业表现抢眼。  2、上半年,高端装备制造业呈中高速增长,通用航空、卫星导航、工业机器人三大领域产值均保持了15%以上的增长。工业机器人和通用航空成为两大领跑行业,卫星导航和轨道交通增速相对平稳,而海洋工程装备则在积极扭转去年产业急速下滑的势头。截至2015年末,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已经超过6万亿元,占整个装备制造业比重达到15%,圆满完成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  装备制造业未来五年发展趋势:  1、上半年,在高端装备制造业政策方面,我国相继推出了包括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等多个领域在内的“十三五”专项规划,为未来五年的发展指明了重点方向,并有望在2020年达到25%。  2、未来我国装备制造业水平将会得到整体提升,尤其是传统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速度要追上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速度,分化现象也应该会越来越不明显,从而实现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