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新冠肺炎的发生发展及流行及影响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19 13:15:58

新冠肺炎的发生发展及流行及影响论文

关于疫情的论文的话,好像要把疫情的一些情况以及一些介绍病毒,以及如何做好相应的防疫工作?配合社会政策等方针。

从中国力量(集中力量办大事,疫情防控),中国速度(火神山,雷神山,解决国内疫情),党的集中领导和身先士卒(人民至上的理念)。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秩序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目前国内疫情已度过最困难的时期,但国外疫情仍发展迅速,感染人数还在迅速增加,我国防范疫情境外输入的压力正不断加大。相对于新型冠状病毒对生命威胁的即时性,疫情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具有滞后性与持久性,持续蔓延的国际疫情以及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会让2020届高校毕业生本就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据悉,智联招聘校园事业部2019年秋招共执行了8000多场线下招聘会,往年春招也有2000多场,2020年这一数字缩水为零。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线下招聘会的取消,将对今年求职人员造成较大的打击,不少求职者需要重新安排求职计划,无法参加招聘会、隔离在家等,都将加重求职者的恐慌。据BOSS直聘《2020春招就业市场追踪报告》显示,春节后第三周,2020年就业市场总体招聘需求同比下降34%,面向2020年应届生的岗位需求同比下降44%,而小微企业(规模<100人)的应届生需求同比收缩52%,尽管随着企业复工复产,招聘需求开始缓慢增加,但招聘规模与往年相比仍明显不足。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消极影响 就业机会减少。就业机会的减少可以从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与需求两方面来进行探讨。从需求来看,毕业生规模不断增长导致就业机会需求量大。我国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又创新高,约874万人,同比增长40万,且2020年留学回国的毕业生规模估计在60万左右,庞大的毕业生规模无疑会给高校毕业生带来巨大的就业竞争与就业压力,劳动力供给增多导致了就业机会竞争激烈。从供给来看,经济下行与疫情双重影响导致就业机会供给减少。受疫情影响,2020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速预计将显著低于0%, 经济将会遭到重创,因此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民营企业已成为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最大单位类型,有调查发现,2019年各类型单位在吸纳毕业生就业的比例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民营企业占 6%,国有企业占4%, 学校占6%, 党政机关占6%, 三资企业占1%,科研单位占2%,其他占5%。但是在疫情的影响下,因延期复工,很多民营企业面临一定的生产经营压力,部分中小型企业甚至面临停产倒闭的困境,为削减人力资本,企业将减少或取消招聘计划,进一步缩小劳动力市场需求,从而直接减少就业机会。 就业成本增加。一是等待成本增加。疫情的完全控制还需要一些时日,一些企业尚未复工,大多数高校的开学日期尚未确定,本定在三、四月份的招聘计划和五、六月份的毕业答辩会相应地推迟,高校毕业生不能及时参加企业招聘会和毕业论文答辩,也就不能及时就业,就业时点因此会拉长, 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毕业生的时间成本。在疫情的影响下,很多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后可能还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毕业后还要租房子继续求职,在此过程中会花费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直接增加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物质成本。二是机会成本增加。如果没有突发疫情,很多毕业生已经走上工作岗位或正在实习,已能获得一定程度的收入。但因疫情影响只能选择在家等待就业,这导致毕业生本该求职时却在等待,本该就业时却还在求职,从而不得不因为等待而放弃本该就业时能获得的那一部分劳动收入,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高校毕业生的机会成本。 就业求职渠道不畅。2019年的 一项 调 查 显 示 ,近 一 半(4%)的毕业生通过学校(包括院系)就业指导机构发布的需求信息来进行求职,1%的毕业生通过网络招聘来进行求职,9%的毕业生通过企业发布的招聘广告来进行求职,通过其他渠道获取求职信息的占6%,由此可见学校是毕业生求职的主要渠道。然而受此次疫情影响,各高校延期开学,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不能提前走访企业,原计划的春招工作相应地推迟或取消,因此高校毕业生的主要求职渠道受到了阻碍。高校毕业生在求职时的信息量和信息拥有能力本就存在差异,主要求职渠道的封锁会导致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更加严重。虽然网络招聘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网络信息泛滥,毕业生的精力有限,很难又快又好地捕捉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就业心理变差。就业心理变差可以从心理怠慢和心理焦虑两方面来探讨。一是在疫情的影响下,为了不扩大疫情,人们都选择居家隔离,当今很多家庭的经济条件和生活条件都得到很大的改善,年轻一代就算不工作,家里也能供吃供喝,导致很多毕业生在悠闲的生活中产生了怠慢的心理,从而选择推迟就业或不就业,这也是近些年来所出现的“慢就业”现象。二是一些毕业生对此次疫情和相关国家政策的认识不够,过度想象疫情的严重性和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且对国家出台的相关帮扶政策理解不到位。因在家等待时间较长,不能及时参加毕业答辩和就业,从而产生恐慌和焦虑的心理。 就业质量降低。就业质量降低可以从薪酬福利、工作满意度、工作匹配程度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一是在疫情期间,整个国内经济下滑压力大,很多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大, 企业不能盈利,生存就会成为问题,为了在疫情后能够继续生产盈利, 企业就会削减人力资本,一方面减少招聘人员, 另一方面降低劳动者的薪酬福利,新员工特别是应届毕业生因初入社会,工作经验不足,更容易成为企业降低工资的对象。二是当代高校毕业生接受了更多的教育,教育投资较多,但对劳动力市场的了解又不足,往往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抱有较大的期待,当在工中遭遇不快或不顺时,容易在心理上产生落差,从而降低工作满意度。三是在疫情影响下,高校毕业生的求职渠道减少,虽然在网上可以了解相关的企业招聘信息,但远不及实地了解的全面,因此会导致高校毕业生对求职公司、求职岗位和具体工作任务的认识比较片面,从而可能使自己的认知和能力与工作岗位不相匹配,企业没有招到自己想要的员工,劳动者也没有获得满意的工作,降低工作匹配程度。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特点与机遇从行业分布看就业201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行业分布按比例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1)教育,占6%;(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占4%;(3)制造业,占8%;(4)金融业,占6%;(5)建筑业,占8%;(6)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地质勘查,占6%;(7)文化体育娱乐,占3%;(8)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占8%;(9)农林牧渔,占7%;(10)电力、煤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4%;(11)批发零售,占1%;(1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6%;(1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占4%;(14)卫生、社会保障与福利,占3%;(15)房地产,占3%;(16)采矿业,占2%;(17)住宿餐饮,占7%;(18)居民服务,占2%;(19)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占7%。其他占6%。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行业分布非均衡程度显著,前5个行业的占比合计为2%,对毕业生就业的吸纳作用最强。特别是教育行业,2019年首次成为占比最大的行业,预计未来将持续保持这一势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559元,其中教育文化娱乐为2513元(占比为7%),按14亿人口推算,全国教育文化娱乐的总消费支出为52万亿元,是规模庞大的消费市场。这次疫情对各个行业的影响不同,对于属于实体经济的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影响较大,而对于教育、IT、金融等服务行业的影响相对较小。2019年高校毕业生在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就业占比合计为6%,而在教育、IT、金融的就业占比合计为6%。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线教育和数字金融发展迅速。疫情防控期间,很多学校开展了线上教学和研究,采用直播、录播、慕课、视频会议、专属定制(SPOC)等多种网络教学模式,实现了“延期不返校、延期不停教、延期不停学、延期不停研”。预计疫情过后,教育行业将有更大的发展前景。从单位分布看就业从工作单位性质来看,企业一直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最主要单位,2003年以来超过一半的高校毕业生在企业就业。特别是2011年之后,企业占比都在75%以上,即四分之三以上的毕业生在企业就业。2019年,各类型单位吸纳毕业生就业的比例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1)民营企业占6%;(2)国有企业占4%;(3)学校占6%;(4)党政机关占6%;(5)三资企业占1%;(6)科研单位占2%。其他占5%。民营企业自2011年来成为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最大单位类型,但是从趋势看,2019年民营企业的占比在2011-2019年间各年中是最低的,显示出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中的压力是很大的。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三资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能力减弱。2019年三资企业的就业占比仅为1%,是2003年以来的最低值。2019年,我国全年外商直接投资(不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新设立企业40888家,比上年下降了5%。2019年货物进出口和服务进出口的增长率分别仅为4%和8%,均低于GDP的增长率。从求职渠道看就业高校毕业生求职与用人单位聘用毕业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毕业生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就业信息,并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向有关单位发出求职信息。2019年,已确定单位者的求职渠道被选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排列为:(1)学校(包括院系)就业指导机构发布的需求信息占4%;(2)网络招聘信息占1%;(3)从企业得到的招聘广告占9%;(4)朋友或熟人介绍的信息占6%;(5)父母、亲戚介绍的信息占3%;(6)实习单位提供的信息占5%;其他4类的占比合计为2%。可见,学校、网络招聘、亲朋好友是毕业生求职的重要渠道,占比合计达到4%。从变化趋势上看,网络招聘的重要性凸显,2005年网络招聘的占比不足5%,而2007年超过了10%,2013年超过20%,之后一直保持在20%以上。为解决疫情中线下招聘难的困境,2020年2月28日,教育部推出“24365”全天候网上校园招聘服务,即每天24小时、全年365天服务不打烊。网络招聘平台对求职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教育部积极与社会招聘网站公司合作,已遴选了前程无忧、智联招聘、BOSS直聘、中华英才网、猎聘网等5家规模大、岗位与毕业生匹配度高的公司,开辟校园招聘专区,免费为大学毕业生提供高质量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方法与措施 职场胜任力取决于学生学习力高校毕业生具有更高的人力资本水平,应该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更高的就业竞争力。在高校毕业生群体内部,影响就业结果的因素是什么?为什么有些毕业生能够找到高收入、高满意度的工作,而其他毕业生却无业可就或者有业不就呢?除了在求职方法、求职意愿和求职努力程度等求职方面有所差异之外,人力资本质量是核心的影响因素。2019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问卷,对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能力进行了增值评价,内容包括34项具体指标。基于对这些指标进行因子分析的综合得分,将平均值设为70分,构建“就业胜任力指数”。按照毕业去向进行分组比较,结果显示“就业胜任力指数”与就业结果正相关。按照“就业胜任力指数”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依次为:(1)出国出境为7分;(2)自主创业为0分;(3)国内升学为6分;(4)已确定单位为6分;(5)其他灵活就业为8分;(6)自由职业为9分;(7)其他暂不就业为1分;(8)待就业为0分;(9)不就业拟升学为5分。令人惊讶的是,就业胜任力最强的高校毕业生并未选择就业(出国出境、自主创业、国内升学)。在选择就业的群体中,已确定单位的毕业生比待就业的毕业生的就业胜任力更强。可见,职场胜任力取决于学生学习力。高校学生应该努力学习,培养和提高与工作相当的能力,而不是寻找与能力相当的工作。在此次疫情解除之前,高校毕业生应该充分利用在家时间,一方面努力通过网络找寻工作,另一方面也要坚持学习提高能力,还应该在线学习一些有关职业规划和求职技巧等方面的知识。面向未来就业的教育变革知识爆炸时代来临, 学习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知识增长的速度,因此学习什么很重要,不一样的知识和技能意味着不一样的工作。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无人驾驶汽车已经上路,机器人可以爬楼梯、开门、在工厂工作、为医生提供建议等。人们期待的理想职业正在逐渐消失,高等教育必须让学生做好准备,适应未来不断变化的职业生涯。约瑟夫·奥恩在其《教育的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一书中提出了教育下一代大学生的方法:发明、创造、发现——填补社会需求。奥恩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数据素养、科技素养和人文素养。学生需要数据素养来管理大数据流,需要科技素养来了解机器的工作原理,而作为人类,他们也需要人文素养(人性、沟通和设计)以在未来的劳动力市场中与智能机器协同合作。劳动力市场的能力需求结构正在发生变化,“软能力”的作用将更加凸显。澳大利亚青年基金会(FYA)基于大数据的分析报告显示,劳动力能力结构的需求在改变,对数据素养的需求增长在各项能力中遥遥领先。对于很多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居民来说,在家上班(work from home)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有机会在家上班的群体在家工作的频率越来越高,而且越是高学历群体越有可能在家上班。此次疫情,很多单位都采取在家上班的工作模式,预计未来对一些人来说在家上班将成为新常态。能够在家上班的工作性质很多需要数据素养,因此疫情防控期间的高校学生除了适应在家学习(learn at home)和在线求职(job search on line)外,也要为未来在家上班做准备,培养相关的知识、能力和观念。高校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措施从2019年高校毕业生求职渠道的统计描述中可以看到,学校(包括院系)就业指导机构发布的需求信息占4%,接近一半。这说明我国高校更加重视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质量显著提高,其中校园招聘会是供需双方交流的重要平台。发生疫情后,各个高校纷纷将线下活动及时改为线上活动,预计对毕业生求职会起到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例如,在疫情防控期间,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积极探索就业管理、服务和职业辅导的新模式,从线上招聘助力高质量就业、职业辅导促进个人成长、提供及时可靠信息服务、就业手续在线办理四个方面,全方位加强疫情期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实现毕业生“足不出户找工作”,就业服务不断档。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于1月底即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及时调整相关手续流程和工作安排,推出“最暖就业季,还在你身边”主题活动,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毕业生求职的影响。3月份的第1周,北京大学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携手举办2020年春季第一场空中宣讲会和专场线上双选会。政府相关部门促进就业的措施根据上一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分布状况,企业是吸纳毕业生的关键部门。对于排在首位的民营企业而言,受疫情的影响更大。政府为了鼓励民营企业早日开工、扩大就业,制定了一些减费降税、提供贷款资金等政策,这些措施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但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产品需求。政府应该积极采取更多的政策措施为企业扩大产品市场、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及时提供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信息。在全社会共同抗击疫情、努力发展经济期间,国有企业应该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实习机会。同时,党政机关、各级各类学校、其他事业单位等也应积极拓展就业空间,为“稳就业”做出贡献。从2019年的毕业生去向看,国内升学的比例高达3%,对于提高“落实率”起到重要作用。疫情防控期间,教育部已经宣布将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和专升本规模。同时,还鼓励毕业生参军和到基层工作。这些措施都将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总之,此次疫情只会在短期内对我国经济发展不利,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疫情过后,一些行业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还会不断出现。高校毕业生既是今天的求职者,也将是未来的生产者、创业者和工作提供者。高校毕业生应该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应对当前不利局面,相信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2020年4月26日至29日进行了一项在线调查,4355名武汉高校学生参加了调查。通过修订的事件影响量表评估创伤后应激障碍。根据查阅相关文献,2019冠状病毒疾病的社会-人际关系模型得到验证,大学生面临个体水平的风险,如COVID-19感染,亲密关系层面的风险,如家庭支持(怀疑家人感染、失去亲人、家庭收入下降)和在线课程困难(互动少、学习环境干扰、适应困难),以及远距离风险,如个人信息收集过多,家庭亲戚疏远,陌生人的骚扰和侮辱。以武汉大学的学生为例,有调查表明,广泛而彻底的排查和检查措施,让武汉大学生们措手不及,并且他们之中受到了不必要的关注和许多负面报道。 社会影响,如羞耻、内疚和愤怒,都是从这种社会互动中产生的。其次,为了应对中国各地采取的严格甚至激进的抗疫措施,这些学生不得不在家中或专门的隔离设施中隔离至少两周,并每天至少报告两次体温和身体状况。 孤立加上对传染的恐惧和担忧、焦虑、耻辱和潜在的错误信息超载,会导致压力,并与心理健康负担有关。第三,无论学生是在武汉还是在其他地方,在隔离两周后,他们都必须无限期地呆在家里。回收调查问卷并进行总结,其中中报告了隔离的负面心理影响,包括创伤后压力症状、混乱和愤怒。 压力源可能是包括更长的隔离时间、对感染的恐惧、沮丧、无聊、供应不足、信息不足、经济损失和污名。 不过,现已采取措施,譬如对于大学生患者应提供减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健康服务,并且对于失去亲人和家庭经济损失的学生应该给与特别照顾。

新冠肺炎的发展及影响论文题目

新冠疫情延缓了全球经济的发展,让很多制造业都无法正常进行,同时也影响了金融行业的发展,导致很多的国际贸易都无法正常进行,甚至某些地区的国内贸易都无法正常交易。

新冠疫情导致全球直接经济损失上千亿美元,全球经济负增长了。大量的工业工厂停产工人赋闲在家失业。全球的第三产业服务业都被迫转型很多,导致企业破产频发,经济下行倒退。

2020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 受新肝肺炎的影响 我们的生活 工作 学习等等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我们可以从各个角度选取一个自己熟悉的领域 对新肝肺炎造成的影响后果以及以后的发展等等 从这些方面加以阐述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不可避免会对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较大的冲击,特别是短期内带来的综合影响不可忽视。最近一段时间,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呈快速蔓延态势,对全球经济贸易增长带来一定压力。首先,疫情发生及其防控,不可避免带来了流动性受限,对就业增长、消费增长、外商投资预期等产生影响,带来短期经济增长预期下行。其次,部分国家短期的疫情防控措施会影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受疫情冲击,全球人员、商品、技术等要素流动会放慢,交通、餐饮以及旅游业等服务业会受到影响,国际贸易、供应链波动等下行预期增加。再次,全球疫情的发展和蔓延,短期内也会对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供需关系、价格波动和全球资本市场、期货市场、金融市场带来冲击和影响,全球经济面临衰退的风险。不过,总体来看,疫情冲击不会影响世界经济和全球化发展的基本方向和趋势。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全球市场不断拓展和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全球化和开放发展仍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客观趋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跨国公司发展、国际市场一体化程度加快等,仍然是推动全球资源配置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力量。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任何建议。应答时间:2021-01-06,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新冠肺炎及其影响论文

论点是中国制度的优势,论据是中国在这次疫情中的表现和取得的成果。围绕相关制度,给出对应在疫情中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果来证明这个制度的优势。议论文写作要体现出论点、论据和论证,而且论点要鲜明、准确,论点最好放在文章的开头,用一句话,而且是判断句式,把中心论点都摆出来,同时文章内容结构要严谨,逻辑性也要强,议论文的语言必须是准确、生动、符合逻辑。下面是一则范例:在这次抗疫斗争中,我们党所具有的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的非凡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有力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越性。只要我们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善于运用制度力量应对风险挑战冲击,就一定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给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冲击,也考验着各国的国家治理。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过去8个多月时间里,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受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付出巨大努力,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一、抗疫斗争充分展现我们党无比坚强的领导力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中,我们党正是依靠人民形成无比坚强的领导力。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我们党所具有的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这次抗疫斗争,再一次充分展现了我们党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我们党无比坚强的领导力,体现为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新冠肺炎病毒是一种新病毒,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考,没有现成答案可以参考。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我们党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实施集中统一领导,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召开21次会议研究决策,领导组织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大会战,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明确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总目标,周密部署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因时因势制定重大战略策略。我们党成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派出中央指导组,建立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并提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控要求,确定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救治要求,把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作为突出任务来抓。回望这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果断关闭离汉离鄂通道,实施史无前例的严格管控,无疑是危急关头最重要的决策。作出这一决策,需要巨大的政治勇气,需要果敢的历史担当。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作出这一决策,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正是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迅速形成统一指挥、全面部署、立体防控的战略布局,有效遏制了疫情大面积蔓延,有力改变了病毒传播的危险进程,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一个政党面对重大风险挑战时的表现,最能检验其领导力。我们党在抗疫大战中所发挥的坚强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展现了党无比坚强的领导力,充分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只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永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就一定能够形成强大合力,从容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和风险挑战。二、抗疫斗争充分展现中国制度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能够有效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力,凝聚起同心同德、奋勇前行的磅礴力量。在这次抗疫斗争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现出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发挥出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有力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越性。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要经受住这场历史大考,必须广泛动员各方面力量。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充分发挥制度优势,迅速组织动员起各方面的力量。各行各业都自觉扛起责任,国有企业、公立医院勇挑重担,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冲锋陷阵,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在全国65万个城乡社区日夜值守,各类民营企业、民办医院、慈善机构、养老院、福利院等积极出力,广大党员、干部带头拼搏,数百万快递员冒疫奔忙,180万名环卫工人起早贪黑,千千万万志愿者和普通人默默奉献。依靠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数量庞大、构成多元的社会群体团结凝聚起来,使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万众一心、同甘共苦的团结伟力。非凡的统筹协调能力。中国是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一项非常艰巨复杂的任务,各项工作千头万绪、各方面关系都要协调。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19个省区市对口帮扶除武汉以外的16个市州,最优秀的人员、最急需的资源、最先进的设备千里驰援,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了医疗资源和物资供应从紧缺向动态平衡的跨越式提升。在抗疫形势最严峻的时候,经济社会发展不少方面一度按下“暂停键”,但群众生活没有受到太大影响,社会秩序总体正常。我们党准确把握疫情形势变化,立足全局、着眼大局,及时作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推动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产生活。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全面展开,展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非凡的统筹协调能力。三、非凡的贯彻执行能力在这次抗疫斗争中,我们不仅采取了正确的防控措施,更展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非凡的贯彻执行能力。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决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全面落实“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在大战中践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54万名湖北省和武汉市医务人员同病毒短兵相接,率先打响了疫情防控遭遇战。346支国家医疗队、4万多名医务人员毅然奔赴前线,很多人在万家团圆的除夕之夜踏上征程。人民军队医务人员牢记我军宗旨,视疫情为命令,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我们用10多天时间先后建成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大规模改建16座方舱医院,迅速开辟600多个集中隔离点。我们注重科研攻关和临床救治、防控实践相协同,第一时间研发出核酸检测试剂盒,加快有效药物筛选和疫苗研发,充分发挥科技对疫情防控的支撑作用。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部署,各级党委和政府积极作为、主动担责。依靠非凡的贯彻执行能力,我们不仅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国也成为疫情发生以来第一个恢复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四、不断发挥中国制度的显著优势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严峻的斗争深刻启示我们,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健全各方面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我们坚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做到该坚持的坚持、该完善的完善、该建立的建立、该落实的落实,努力提高面向未来的“答卷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显著优势,是抵御风险挑战、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只要我们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善于运用制度力量应对风险挑战冲击,我们就一定能够经受住一次次考验,不断化危为机,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秩序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目前国内疫情已度过最困难的时期,但国外疫情仍发展迅速,感染人数还在迅速增加,我国防范疫情境外输入的压力正不断加大。相对于新型冠状病毒对生命威胁的即时性,疫情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具有滞后性与持久性,持续蔓延的国际疫情以及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会让2020届高校毕业生本就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据悉,智联招聘校园事业部2019年秋招共执行了8000多场线下招聘会,往年春招也有2000多场,2020年这一数字缩水为零。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线下招聘会的取消,将对今年求职人员造成较大的打击,不少求职者需要重新安排求职计划,无法参加招聘会、隔离在家等,都将加重求职者的恐慌。据BOSS直聘《2020春招就业市场追踪报告》显示,春节后第三周,2020年就业市场总体招聘需求同比下降34%,面向2020年应届生的岗位需求同比下降44%,而小微企业(规模<100人)的应届生需求同比收缩52%,尽管随着企业复工复产,招聘需求开始缓慢增加,但招聘规模与往年相比仍明显不足。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消极影响 就业机会减少。就业机会的减少可以从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与需求两方面来进行探讨。从需求来看,毕业生规模不断增长导致就业机会需求量大。我国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又创新高,约874万人,同比增长40万,且2020年留学回国的毕业生规模估计在60万左右,庞大的毕业生规模无疑会给高校毕业生带来巨大的就业竞争与就业压力,劳动力供给增多导致了就业机会竞争激烈。从供给来看,经济下行与疫情双重影响导致就业机会供给减少。受疫情影响,2020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速预计将显著低于0%, 经济将会遭到重创,因此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民营企业已成为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最大单位类型,有调查发现,2019年各类型单位在吸纳毕业生就业的比例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民营企业占 6%,国有企业占4%, 学校占6%, 党政机关占6%, 三资企业占1%,科研单位占2%,其他占5%。但是在疫情的影响下,因延期复工,很多民营企业面临一定的生产经营压力,部分中小型企业甚至面临停产倒闭的困境,为削减人力资本,企业将减少或取消招聘计划,进一步缩小劳动力市场需求,从而直接减少就业机会。 就业成本增加。一是等待成本增加。疫情的完全控制还需要一些时日,一些企业尚未复工,大多数高校的开学日期尚未确定,本定在三、四月份的招聘计划和五、六月份的毕业答辩会相应地推迟,高校毕业生不能及时参加企业招聘会和毕业论文答辩,也就不能及时就业,就业时点因此会拉长, 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毕业生的时间成本。在疫情的影响下,很多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后可能还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毕业后还要租房子继续求职,在此过程中会花费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直接增加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物质成本。二是机会成本增加。如果没有突发疫情,很多毕业生已经走上工作岗位或正在实习,已能获得一定程度的收入。但因疫情影响只能选择在家等待就业,这导致毕业生本该求职时却在等待,本该就业时却还在求职,从而不得不因为等待而放弃本该就业时能获得的那一部分劳动收入,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高校毕业生的机会成本。 就业求职渠道不畅。2019年的 一项 调 查 显 示 ,近 一 半(4%)的毕业生通过学校(包括院系)就业指导机构发布的需求信息来进行求职,1%的毕业生通过网络招聘来进行求职,9%的毕业生通过企业发布的招聘广告来进行求职,通过其他渠道获取求职信息的占6%,由此可见学校是毕业生求职的主要渠道。然而受此次疫情影响,各高校延期开学,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不能提前走访企业,原计划的春招工作相应地推迟或取消,因此高校毕业生的主要求职渠道受到了阻碍。高校毕业生在求职时的信息量和信息拥有能力本就存在差异,主要求职渠道的封锁会导致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更加严重。虽然网络招聘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网络信息泛滥,毕业生的精力有限,很难又快又好地捕捉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就业心理变差。就业心理变差可以从心理怠慢和心理焦虑两方面来探讨。一是在疫情的影响下,为了不扩大疫情,人们都选择居家隔离,当今很多家庭的经济条件和生活条件都得到很大的改善,年轻一代就算不工作,家里也能供吃供喝,导致很多毕业生在悠闲的生活中产生了怠慢的心理,从而选择推迟就业或不就业,这也是近些年来所出现的“慢就业”现象。二是一些毕业生对此次疫情和相关国家政策的认识不够,过度想象疫情的严重性和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且对国家出台的相关帮扶政策理解不到位。因在家等待时间较长,不能及时参加毕业答辩和就业,从而产生恐慌和焦虑的心理。 就业质量降低。就业质量降低可以从薪酬福利、工作满意度、工作匹配程度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一是在疫情期间,整个国内经济下滑压力大,很多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大, 企业不能盈利,生存就会成为问题,为了在疫情后能够继续生产盈利, 企业就会削减人力资本,一方面减少招聘人员, 另一方面降低劳动者的薪酬福利,新员工特别是应届毕业生因初入社会,工作经验不足,更容易成为企业降低工资的对象。二是当代高校毕业生接受了更多的教育,教育投资较多,但对劳动力市场的了解又不足,往往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抱有较大的期待,当在工中遭遇不快或不顺时,容易在心理上产生落差,从而降低工作满意度。三是在疫情影响下,高校毕业生的求职渠道减少,虽然在网上可以了解相关的企业招聘信息,但远不及实地了解的全面,因此会导致高校毕业生对求职公司、求职岗位和具体工作任务的认识比较片面,从而可能使自己的认知和能力与工作岗位不相匹配,企业没有招到自己想要的员工,劳动者也没有获得满意的工作,降低工作匹配程度。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特点与机遇从行业分布看就业201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行业分布按比例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1)教育,占6%;(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占4%;(3)制造业,占8%;(4)金融业,占6%;(5)建筑业,占8%;(6)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地质勘查,占6%;(7)文化体育娱乐,占3%;(8)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占8%;(9)农林牧渔,占7%;(10)电力、煤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4%;(11)批发零售,占1%;(1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6%;(1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占4%;(14)卫生、社会保障与福利,占3%;(15)房地产,占3%;(16)采矿业,占2%;(17)住宿餐饮,占7%;(18)居民服务,占2%;(19)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占7%。其他占6%。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行业分布非均衡程度显著,前5个行业的占比合计为2%,对毕业生就业的吸纳作用最强。特别是教育行业,2019年首次成为占比最大的行业,预计未来将持续保持这一势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559元,其中教育文化娱乐为2513元(占比为7%),按14亿人口推算,全国教育文化娱乐的总消费支出为52万亿元,是规模庞大的消费市场。这次疫情对各个行业的影响不同,对于属于实体经济的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影响较大,而对于教育、IT、金融等服务行业的影响相对较小。2019年高校毕业生在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就业占比合计为6%,而在教育、IT、金融的就业占比合计为6%。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线教育和数字金融发展迅速。疫情防控期间,很多学校开展了线上教学和研究,采用直播、录播、慕课、视频会议、专属定制(SPOC)等多种网络教学模式,实现了“延期不返校、延期不停教、延期不停学、延期不停研”。预计疫情过后,教育行业将有更大的发展前景。从单位分布看就业从工作单位性质来看,企业一直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最主要单位,2003年以来超过一半的高校毕业生在企业就业。特别是2011年之后,企业占比都在75%以上,即四分之三以上的毕业生在企业就业。2019年,各类型单位吸纳毕业生就业的比例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1)民营企业占6%;(2)国有企业占4%;(3)学校占6%;(4)党政机关占6%;(5)三资企业占1%;(6)科研单位占2%。其他占5%。民营企业自2011年来成为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最大单位类型,但是从趋势看,2019年民营企业的占比在2011-2019年间各年中是最低的,显示出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中的压力是很大的。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三资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能力减弱。2019年三资企业的就业占比仅为1%,是2003年以来的最低值。2019年,我国全年外商直接投资(不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新设立企业40888家,比上年下降了5%。2019年货物进出口和服务进出口的增长率分别仅为4%和8%,均低于GDP的增长率。从求职渠道看就业高校毕业生求职与用人单位聘用毕业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毕业生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就业信息,并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向有关单位发出求职信息。2019年,已确定单位者的求职渠道被选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排列为:(1)学校(包括院系)就业指导机构发布的需求信息占4%;(2)网络招聘信息占1%;(3)从企业得到的招聘广告占9%;(4)朋友或熟人介绍的信息占6%;(5)父母、亲戚介绍的信息占3%;(6)实习单位提供的信息占5%;其他4类的占比合计为2%。可见,学校、网络招聘、亲朋好友是毕业生求职的重要渠道,占比合计达到4%。从变化趋势上看,网络招聘的重要性凸显,2005年网络招聘的占比不足5%,而2007年超过了10%,2013年超过20%,之后一直保持在20%以上。为解决疫情中线下招聘难的困境,2020年2月28日,教育部推出“24365”全天候网上校园招聘服务,即每天24小时、全年365天服务不打烊。网络招聘平台对求职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教育部积极与社会招聘网站公司合作,已遴选了前程无忧、智联招聘、BOSS直聘、中华英才网、猎聘网等5家规模大、岗位与毕业生匹配度高的公司,开辟校园招聘专区,免费为大学毕业生提供高质量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方法与措施 职场胜任力取决于学生学习力高校毕业生具有更高的人力资本水平,应该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更高的就业竞争力。在高校毕业生群体内部,影响就业结果的因素是什么?为什么有些毕业生能够找到高收入、高满意度的工作,而其他毕业生却无业可就或者有业不就呢?除了在求职方法、求职意愿和求职努力程度等求职方面有所差异之外,人力资本质量是核心的影响因素。2019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问卷,对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能力进行了增值评价,内容包括34项具体指标。基于对这些指标进行因子分析的综合得分,将平均值设为70分,构建“就业胜任力指数”。按照毕业去向进行分组比较,结果显示“就业胜任力指数”与就业结果正相关。按照“就业胜任力指数”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依次为:(1)出国出境为7分;(2)自主创业为0分;(3)国内升学为6分;(4)已确定单位为6分;(5)其他灵活就业为8分;(6)自由职业为9分;(7)其他暂不就业为1分;(8)待就业为0分;(9)不就业拟升学为5分。令人惊讶的是,就业胜任力最强的高校毕业生并未选择就业(出国出境、自主创业、国内升学)。在选择就业的群体中,已确定单位的毕业生比待就业的毕业生的就业胜任力更强。可见,职场胜任力取决于学生学习力。高校学生应该努力学习,培养和提高与工作相当的能力,而不是寻找与能力相当的工作。在此次疫情解除之前,高校毕业生应该充分利用在家时间,一方面努力通过网络找寻工作,另一方面也要坚持学习提高能力,还应该在线学习一些有关职业规划和求职技巧等方面的知识。面向未来就业的教育变革知识爆炸时代来临, 学习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知识增长的速度,因此学习什么很重要,不一样的知识和技能意味着不一样的工作。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无人驾驶汽车已经上路,机器人可以爬楼梯、开门、在工厂工作、为医生提供建议等。人们期待的理想职业正在逐渐消失,高等教育必须让学生做好准备,适应未来不断变化的职业生涯。约瑟夫·奥恩在其《教育的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一书中提出了教育下一代大学生的方法:发明、创造、发现——填补社会需求。奥恩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数据素养、科技素养和人文素养。学生需要数据素养来管理大数据流,需要科技素养来了解机器的工作原理,而作为人类,他们也需要人文素养(人性、沟通和设计)以在未来的劳动力市场中与智能机器协同合作。劳动力市场的能力需求结构正在发生变化,“软能力”的作用将更加凸显。澳大利亚青年基金会(FYA)基于大数据的分析报告显示,劳动力能力结构的需求在改变,对数据素养的需求增长在各项能力中遥遥领先。对于很多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居民来说,在家上班(work from home)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有机会在家上班的群体在家工作的频率越来越高,而且越是高学历群体越有可能在家上班。此次疫情,很多单位都采取在家上班的工作模式,预计未来对一些人来说在家上班将成为新常态。能够在家上班的工作性质很多需要数据素养,因此疫情防控期间的高校学生除了适应在家学习(learn at home)和在线求职(job search on line)外,也要为未来在家上班做准备,培养相关的知识、能力和观念。高校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措施从2019年高校毕业生求职渠道的统计描述中可以看到,学校(包括院系)就业指导机构发布的需求信息占4%,接近一半。这说明我国高校更加重视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质量显著提高,其中校园招聘会是供需双方交流的重要平台。发生疫情后,各个高校纷纷将线下活动及时改为线上活动,预计对毕业生求职会起到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例如,在疫情防控期间,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积极探索就业管理、服务和职业辅导的新模式,从线上招聘助力高质量就业、职业辅导促进个人成长、提供及时可靠信息服务、就业手续在线办理四个方面,全方位加强疫情期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实现毕业生“足不出户找工作”,就业服务不断档。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于1月底即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及时调整相关手续流程和工作安排,推出“最暖就业季,还在你身边”主题活动,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毕业生求职的影响。3月份的第1周,北京大学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携手举办2020年春季第一场空中宣讲会和专场线上双选会。政府相关部门促进就业的措施根据上一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分布状况,企业是吸纳毕业生的关键部门。对于排在首位的民营企业而言,受疫情的影响更大。政府为了鼓励民营企业早日开工、扩大就业,制定了一些减费降税、提供贷款资金等政策,这些措施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但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产品需求。政府应该积极采取更多的政策措施为企业扩大产品市场、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及时提供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信息。在全社会共同抗击疫情、努力发展经济期间,国有企业应该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实习机会。同时,党政机关、各级各类学校、其他事业单位等也应积极拓展就业空间,为“稳就业”做出贡献。从2019年的毕业生去向看,国内升学的比例高达3%,对于提高“落实率”起到重要作用。疫情防控期间,教育部已经宣布将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和专升本规模。同时,还鼓励毕业生参军和到基层工作。这些措施都将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总之,此次疫情只会在短期内对我国经济发展不利,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疫情过后,一些行业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还会不断出现。高校毕业生既是今天的求职者,也将是未来的生产者、创业者和工作提供者。高校毕业生应该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应对当前不利局面,相信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关于疫情的论文的话,好像要把疫情的一些情况以及一些介绍病毒,以及如何做好相应的防疫工作?配合社会政策等方针。

写作思路:写下关于疫情的病理变化。湿毒、风邪是本次COVID19的主要病理因素,其产生和流行也具有显著的自然、体质特征。在多种诱因的共同作用下,湿毒挟风邪致病具有传播迅速、毒性炽烈、病情缠绵、易于传变等特点,并与诱发轻型、普通型患者向重型、危重型转化的炎症风暴的产生密切相关。基于“天人合一的人”理论,分析了自然和物理COVID19暴发和流行的因素,并讨论了炎性病变的风暴在COVID19疾病病理特性和传输规则的湿、毒和风力。提出了以清热促肺、解毒消秽、健脾除湿、泻风疏络为主的CoVID-19治疗原则。新冠疫情:2020年2月28日,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疫情每日形势报告称,区域和全球风险水平均从此前的“高”区域和全球风险水平提升至“非常高”的最高水平,与中国一致。当地时间2020年3月11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宣布,根据我们的评估,世卫组织认为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全球大流行。

新冠肺炎的炎症发展论文

2020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 受新肝肺炎的影响 我们的生活 工作 学习等等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我们可以从各个角度选取一个自己熟悉的领域 对新肝肺炎造成的影响后果以及以后的发展等等 从这些方面加以阐述

党的正确领导,基层的认真执行,群众的密切配合。媒体的正确引导,多年的财富积累,国家有实力,群众有保障

写作思路:写下关于疫情的病理变化。湿毒、风邪是本次COVID19的主要病理因素,其产生和流行也具有显著的自然、体质特征。在多种诱因的共同作用下,湿毒挟风邪致病具有传播迅速、毒性炽烈、病情缠绵、易于传变等特点,并与诱发轻型、普通型患者向重型、危重型转化的炎症风暴的产生密切相关。基于“天人合一的人”理论,分析了自然和物理COVID19暴发和流行的因素,并讨论了炎性病变的风暴在COVID19疾病病理特性和传输规则的湿、毒和风力。提出了以清热促肺、解毒消秽、健脾除湿、泻风疏络为主的CoVID-19治疗原则。新冠疫情:2020年2月28日,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疫情每日形势报告称,区域和全球风险水平均从此前的“高”区域和全球风险水平提升至“非常高”的最高水平,与中国一致。当地时间2020年3月11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宣布,根据我们的评估,世卫组织认为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全球大流行。

新冠肺炎的影响论文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秩序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目前国内疫情已度过最困难的时期,但国外疫情仍发展迅速,感染人数还在迅速增加,我国防范疫情境外输入的压力正不断加大。相对于新型冠状病毒对生命威胁的即时性,疫情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具有滞后性与持久性,持续蔓延的国际疫情以及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会让2020届高校毕业生本就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据悉,智联招聘校园事业部2019年秋招共执行了8000多场线下招聘会,往年春招也有2000多场,2020年这一数字缩水为零。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线下招聘会的取消,将对今年求职人员造成较大的打击,不少求职者需要重新安排求职计划,无法参加招聘会、隔离在家等,都将加重求职者的恐慌。据BOSS直聘《2020春招就业市场追踪报告》显示,春节后第三周,2020年就业市场总体招聘需求同比下降34%,面向2020年应届生的岗位需求同比下降44%,而小微企业(规模<100人)的应届生需求同比收缩52%,尽管随着企业复工复产,招聘需求开始缓慢增加,但招聘规模与往年相比仍明显不足。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消极影响 就业机会减少。就业机会的减少可以从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与需求两方面来进行探讨。从需求来看,毕业生规模不断增长导致就业机会需求量大。我国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又创新高,约874万人,同比增长40万,且2020年留学回国的毕业生规模估计在60万左右,庞大的毕业生规模无疑会给高校毕业生带来巨大的就业竞争与就业压力,劳动力供给增多导致了就业机会竞争激烈。从供给来看,经济下行与疫情双重影响导致就业机会供给减少。受疫情影响,2020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速预计将显著低于0%, 经济将会遭到重创,因此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民营企业已成为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最大单位类型,有调查发现,2019年各类型单位在吸纳毕业生就业的比例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民营企业占 6%,国有企业占4%, 学校占6%, 党政机关占6%, 三资企业占1%,科研单位占2%,其他占5%。但是在疫情的影响下,因延期复工,很多民营企业面临一定的生产经营压力,部分中小型企业甚至面临停产倒闭的困境,为削减人力资本,企业将减少或取消招聘计划,进一步缩小劳动力市场需求,从而直接减少就业机会。 就业成本增加。一是等待成本增加。疫情的完全控制还需要一些时日,一些企业尚未复工,大多数高校的开学日期尚未确定,本定在三、四月份的招聘计划和五、六月份的毕业答辩会相应地推迟,高校毕业生不能及时参加企业招聘会和毕业论文答辩,也就不能及时就业,就业时点因此会拉长, 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毕业生的时间成本。在疫情的影响下,很多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后可能还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毕业后还要租房子继续求职,在此过程中会花费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直接增加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物质成本。二是机会成本增加。如果没有突发疫情,很多毕业生已经走上工作岗位或正在实习,已能获得一定程度的收入。但因疫情影响只能选择在家等待就业,这导致毕业生本该求职时却在等待,本该就业时却还在求职,从而不得不因为等待而放弃本该就业时能获得的那一部分劳动收入,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高校毕业生的机会成本。 就业求职渠道不畅。2019年的 一项 调 查 显 示 ,近 一 半(4%)的毕业生通过学校(包括院系)就业指导机构发布的需求信息来进行求职,1%的毕业生通过网络招聘来进行求职,9%的毕业生通过企业发布的招聘广告来进行求职,通过其他渠道获取求职信息的占6%,由此可见学校是毕业生求职的主要渠道。然而受此次疫情影响,各高校延期开学,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不能提前走访企业,原计划的春招工作相应地推迟或取消,因此高校毕业生的主要求职渠道受到了阻碍。高校毕业生在求职时的信息量和信息拥有能力本就存在差异,主要求职渠道的封锁会导致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更加严重。虽然网络招聘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网络信息泛滥,毕业生的精力有限,很难又快又好地捕捉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就业心理变差。就业心理变差可以从心理怠慢和心理焦虑两方面来探讨。一是在疫情的影响下,为了不扩大疫情,人们都选择居家隔离,当今很多家庭的经济条件和生活条件都得到很大的改善,年轻一代就算不工作,家里也能供吃供喝,导致很多毕业生在悠闲的生活中产生了怠慢的心理,从而选择推迟就业或不就业,这也是近些年来所出现的“慢就业”现象。二是一些毕业生对此次疫情和相关国家政策的认识不够,过度想象疫情的严重性和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且对国家出台的相关帮扶政策理解不到位。因在家等待时间较长,不能及时参加毕业答辩和就业,从而产生恐慌和焦虑的心理。 就业质量降低。就业质量降低可以从薪酬福利、工作满意度、工作匹配程度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一是在疫情期间,整个国内经济下滑压力大,很多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大, 企业不能盈利,生存就会成为问题,为了在疫情后能够继续生产盈利, 企业就会削减人力资本,一方面减少招聘人员, 另一方面降低劳动者的薪酬福利,新员工特别是应届毕业生因初入社会,工作经验不足,更容易成为企业降低工资的对象。二是当代高校毕业生接受了更多的教育,教育投资较多,但对劳动力市场的了解又不足,往往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抱有较大的期待,当在工中遭遇不快或不顺时,容易在心理上产生落差,从而降低工作满意度。三是在疫情影响下,高校毕业生的求职渠道减少,虽然在网上可以了解相关的企业招聘信息,但远不及实地了解的全面,因此会导致高校毕业生对求职公司、求职岗位和具体工作任务的认识比较片面,从而可能使自己的认知和能力与工作岗位不相匹配,企业没有招到自己想要的员工,劳动者也没有获得满意的工作,降低工作匹配程度。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特点与机遇从行业分布看就业201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行业分布按比例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1)教育,占6%;(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占4%;(3)制造业,占8%;(4)金融业,占6%;(5)建筑业,占8%;(6)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地质勘查,占6%;(7)文化体育娱乐,占3%;(8)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占8%;(9)农林牧渔,占7%;(10)电力、煤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4%;(11)批发零售,占1%;(1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6%;(1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占4%;(14)卫生、社会保障与福利,占3%;(15)房地产,占3%;(16)采矿业,占2%;(17)住宿餐饮,占7%;(18)居民服务,占2%;(19)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占7%。其他占6%。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行业分布非均衡程度显著,前5个行业的占比合计为2%,对毕业生就业的吸纳作用最强。特别是教育行业,2019年首次成为占比最大的行业,预计未来将持续保持这一势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559元,其中教育文化娱乐为2513元(占比为7%),按14亿人口推算,全国教育文化娱乐的总消费支出为52万亿元,是规模庞大的消费市场。这次疫情对各个行业的影响不同,对于属于实体经济的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影响较大,而对于教育、IT、金融等服务行业的影响相对较小。2019年高校毕业生在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就业占比合计为6%,而在教育、IT、金融的就业占比合计为6%。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线教育和数字金融发展迅速。疫情防控期间,很多学校开展了线上教学和研究,采用直播、录播、慕课、视频会议、专属定制(SPOC)等多种网络教学模式,实现了“延期不返校、延期不停教、延期不停学、延期不停研”。预计疫情过后,教育行业将有更大的发展前景。从单位分布看就业从工作单位性质来看,企业一直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最主要单位,2003年以来超过一半的高校毕业生在企业就业。特别是2011年之后,企业占比都在75%以上,即四分之三以上的毕业生在企业就业。2019年,各类型单位吸纳毕业生就业的比例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1)民营企业占6%;(2)国有企业占4%;(3)学校占6%;(4)党政机关占6%;(5)三资企业占1%;(6)科研单位占2%。其他占5%。民营企业自2011年来成为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最大单位类型,但是从趋势看,2019年民营企业的占比在2011-2019年间各年中是最低的,显示出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中的压力是很大的。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三资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能力减弱。2019年三资企业的就业占比仅为1%,是2003年以来的最低值。2019年,我国全年外商直接投资(不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新设立企业40888家,比上年下降了5%。2019年货物进出口和服务进出口的增长率分别仅为4%和8%,均低于GDP的增长率。从求职渠道看就业高校毕业生求职与用人单位聘用毕业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毕业生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就业信息,并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向有关单位发出求职信息。2019年,已确定单位者的求职渠道被选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排列为:(1)学校(包括院系)就业指导机构发布的需求信息占4%;(2)网络招聘信息占1%;(3)从企业得到的招聘广告占9%;(4)朋友或熟人介绍的信息占6%;(5)父母、亲戚介绍的信息占3%;(6)实习单位提供的信息占5%;其他4类的占比合计为2%。可见,学校、网络招聘、亲朋好友是毕业生求职的重要渠道,占比合计达到4%。从变化趋势上看,网络招聘的重要性凸显,2005年网络招聘的占比不足5%,而2007年超过了10%,2013年超过20%,之后一直保持在20%以上。为解决疫情中线下招聘难的困境,2020年2月28日,教育部推出“24365”全天候网上校园招聘服务,即每天24小时、全年365天服务不打烊。网络招聘平台对求职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教育部积极与社会招聘网站公司合作,已遴选了前程无忧、智联招聘、BOSS直聘、中华英才网、猎聘网等5家规模大、岗位与毕业生匹配度高的公司,开辟校园招聘专区,免费为大学毕业生提供高质量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方法与措施 职场胜任力取决于学生学习力高校毕业生具有更高的人力资本水平,应该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更高的就业竞争力。在高校毕业生群体内部,影响就业结果的因素是什么?为什么有些毕业生能够找到高收入、高满意度的工作,而其他毕业生却无业可就或者有业不就呢?除了在求职方法、求职意愿和求职努力程度等求职方面有所差异之外,人力资本质量是核心的影响因素。2019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问卷,对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能力进行了增值评价,内容包括34项具体指标。基于对这些指标进行因子分析的综合得分,将平均值设为70分,构建“就业胜任力指数”。按照毕业去向进行分组比较,结果显示“就业胜任力指数”与就业结果正相关。按照“就业胜任力指数”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依次为:(1)出国出境为7分;(2)自主创业为0分;(3)国内升学为6分;(4)已确定单位为6分;(5)其他灵活就业为8分;(6)自由职业为9分;(7)其他暂不就业为1分;(8)待就业为0分;(9)不就业拟升学为5分。令人惊讶的是,就业胜任力最强的高校毕业生并未选择就业(出国出境、自主创业、国内升学)。在选择就业的群体中,已确定单位的毕业生比待就业的毕业生的就业胜任力更强。可见,职场胜任力取决于学生学习力。高校学生应该努力学习,培养和提高与工作相当的能力,而不是寻找与能力相当的工作。在此次疫情解除之前,高校毕业生应该充分利用在家时间,一方面努力通过网络找寻工作,另一方面也要坚持学习提高能力,还应该在线学习一些有关职业规划和求职技巧等方面的知识。面向未来就业的教育变革知识爆炸时代来临, 学习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知识增长的速度,因此学习什么很重要,不一样的知识和技能意味着不一样的工作。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无人驾驶汽车已经上路,机器人可以爬楼梯、开门、在工厂工作、为医生提供建议等。人们期待的理想职业正在逐渐消失,高等教育必须让学生做好准备,适应未来不断变化的职业生涯。约瑟夫·奥恩在其《教育的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一书中提出了教育下一代大学生的方法:发明、创造、发现——填补社会需求。奥恩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数据素养、科技素养和人文素养。学生需要数据素养来管理大数据流,需要科技素养来了解机器的工作原理,而作为人类,他们也需要人文素养(人性、沟通和设计)以在未来的劳动力市场中与智能机器协同合作。劳动力市场的能力需求结构正在发生变化,“软能力”的作用将更加凸显。澳大利亚青年基金会(FYA)基于大数据的分析报告显示,劳动力能力结构的需求在改变,对数据素养的需求增长在各项能力中遥遥领先。对于很多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居民来说,在家上班(work from home)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有机会在家上班的群体在家工作的频率越来越高,而且越是高学历群体越有可能在家上班。此次疫情,很多单位都采取在家上班的工作模式,预计未来对一些人来说在家上班将成为新常态。能够在家上班的工作性质很多需要数据素养,因此疫情防控期间的高校学生除了适应在家学习(learn at home)和在线求职(job search on line)外,也要为未来在家上班做准备,培养相关的知识、能力和观念。高校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措施从2019年高校毕业生求职渠道的统计描述中可以看到,学校(包括院系)就业指导机构发布的需求信息占4%,接近一半。这说明我国高校更加重视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质量显著提高,其中校园招聘会是供需双方交流的重要平台。发生疫情后,各个高校纷纷将线下活动及时改为线上活动,预计对毕业生求职会起到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例如,在疫情防控期间,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积极探索就业管理、服务和职业辅导的新模式,从线上招聘助力高质量就业、职业辅导促进个人成长、提供及时可靠信息服务、就业手续在线办理四个方面,全方位加强疫情期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实现毕业生“足不出户找工作”,就业服务不断档。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于1月底即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及时调整相关手续流程和工作安排,推出“最暖就业季,还在你身边”主题活动,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毕业生求职的影响。3月份的第1周,北京大学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携手举办2020年春季第一场空中宣讲会和专场线上双选会。政府相关部门促进就业的措施根据上一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分布状况,企业是吸纳毕业生的关键部门。对于排在首位的民营企业而言,受疫情的影响更大。政府为了鼓励民营企业早日开工、扩大就业,制定了一些减费降税、提供贷款资金等政策,这些措施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但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产品需求。政府应该积极采取更多的政策措施为企业扩大产品市场、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及时提供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信息。在全社会共同抗击疫情、努力发展经济期间,国有企业应该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实习机会。同时,党政机关、各级各类学校、其他事业单位等也应积极拓展就业空间,为“稳就业”做出贡献。从2019年的毕业生去向看,国内升学的比例高达3%,对于提高“落实率”起到重要作用。疫情防控期间,教育部已经宣布将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和专升本规模。同时,还鼓励毕业生参军和到基层工作。这些措施都将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总之,此次疫情只会在短期内对我国经济发展不利,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疫情过后,一些行业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还会不断出现。高校毕业生既是今天的求职者,也将是未来的生产者、创业者和工作提供者。高校毕业生应该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应对当前不利局面,相信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一是这次疫情可能持续的时间和严重程度。这应该是最重要的条件。即这场疫情持续的时间越长、越严重,其对世界经济、政治、安全的影响就越大,反之影响就是有限的。疫情持续的时间和严重程度又取决于疫苗和药物的研发速度,以及新冠病毒的溯源和变异情况。而恰恰在这一关键问题上,医学专家们看法不一,至少还没有明确的定论。因此,当前国际关系学界任何有关疫情对世界影响的判断都还只是建立在某种假设基础之上,不一定就是科学的结论,需要时间来检验。▲ 4月18日,在中国和新加坡医学专家的连线中,张文宏教授表示,当下难以预测疫情高峰还会何时到来二是对人类与病毒抗争历史的深入考察。尽管今天的国际社会与过去相比已有本质的变化,科技进步更是日新月异,但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表明,人类与病毒的斗争永无止境,某种意义上讲,人类从来没有真正战胜过病毒。历史是一面镜子,温故而知新,对历史的考察是我们今天分析判断新冠疫情可能对世界造成何种影响的重要依据之一。人类与病毒抗争了上千年。历史上,大的疫病对一个国家和世界的影响确实很大。我国东汉末年曾爆发过十户九户空的严重瘟疫,导致人口锐减,三国时期出现了不到百人就可占据一座城的景象。著名的赤壁之战,曹操失败据认为也和瘟疫造成士兵严重减员有关,从而导致三国的局面。在世界历史上,有人提出,天花是导致玛雅文明消失的重要原因,霍乱、鼠疫曾经让罗马帝国衰败。瘟疫曾打击了欧洲强大的宗教势力,从而诞生了启蒙运动。近代100多年历史上,最大的疫病就是源于美国的所谓“西班牙大流感”,它始于1918年3月,经历三次大爆发阶段,到1920年初结束,造成全球约5亿人感染,占世界17亿人口的约1/3,死亡4千万左右。这场大流感导致一些国家人口大量减少,死亡数量比一战战死的人还要多,各国军工生产由此受到影响,战争不得不停止。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场疫情影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进程。有学者甚至认为,历史上的大流行病曾经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方向。但也有学者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大流行病将加速或迟滞历史发展,而不是重塑历史,可以说是见仁见智。▲ 1918-1920年,“西班牙大流感”造成去全球约5亿人感染三是基于对现实背景的分析。新冠疫情是人类正在经历的一场巨大危机,但与历史上历次疫情的时代背景不同。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全球化与和平发展的时代。如果借用19世纪英国著名文学家狄更斯的话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全球化与和平发展,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红利,也带来巨大的风险。最大的风险就是人类自身的脆弱性更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常态,其直接的结果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没有人能够置身其外,也没有国家可以独善其身。一国发生的重大危机可能导致地区乃至全球危机,而当前已经蔓延全球的疫情,其冲击和影响肯定会更大。从这个意义上讲,科技发达的今天以及全球化的时代,人类承受打击的能力不是更强而是更弱了。▲ 全球疫情地图从以上三个前提条件出发,目前看,判断这场疫情是否改变世界或是怎样改变世界都还为时过早。因为直到当前,人们对新冠病毒的了解仍然不多。这场疫情持续的时间、后果都还无法确定,真正的长远影响也难以做出科学准确的判断。轻易的得出某种结论,很可能使人类陷入自设预言的实现当中。

写作思路:写下关于疫情的病理变化。湿毒、风邪是本次COVID19的主要病理因素,其产生和流行也具有显著的自然、体质特征。在多种诱因的共同作用下,湿毒挟风邪致病具有传播迅速、毒性炽烈、病情缠绵、易于传变等特点,并与诱发轻型、普通型患者向重型、危重型转化的炎症风暴的产生密切相关。基于“天人合一的人”理论,分析了自然和物理COVID19暴发和流行的因素,并讨论了炎性病变的风暴在COVID19疾病病理特性和传输规则的湿、毒和风力。提出了以清热促肺、解毒消秽、健脾除湿、泻风疏络为主的CoVID-19治疗原则。新冠疫情:2020年2月28日,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疫情每日形势报告称,区域和全球风险水平均从此前的“高”区域和全球风险水平提升至“非常高”的最高水平,与中国一致。当地时间2020年3月11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宣布,根据我们的评估,世卫组织认为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全球大流行。

2020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 受新肝肺炎的影响 我们的生活 工作 学习等等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我们可以从各个角度选取一个自己熟悉的领域 对新肝肺炎造成的影响后果以及以后的发展等等 从这些方面加以阐述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