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建筑史论文集第七章目录怎么写初中生

发布时间:2024-07-09 04:25:01

建筑史论文集第七章目录怎么写初中生

【世纪末的中国建筑史研究 】论文摘要: 自70 年代末国门打开以来,战后西方已流行2O一3O年乃至晚近的10、2O年的各种哲学方法论和思潮流派蜂拥而人。其中以二元分立的方法论模式首当其中,如结构主义的“表层结构一深层结构”模式,符号学的“能指——所指”模式,现象学的“科学客观的物理世界一纯粹意识的生活世界”模式,及其衍生的各种建筑历史与理论学说。还有格式塔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新史学、贡布里希的艺术史理论、甚至自然科学方法等等,不一而足,使入耳目一新,视野大开。 关键词: 中国建筑史 现状 对我们这些青年学者群来说,整个80年代可以说是一个方法论的年代,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亦不例外。自70年代末国门打开以来,战后西方已流行2O一3O年乃至晚近的10、2O年的各种哲学方法论和思潮流派蜂拥而人。其中以二元分立的方法论模式首当其中,如结构主义的“表层结构一深层结构”模式,符号学的“能指——所指”模式,现象学的“科学客观的物理世界一纯粹意识的生活世界”模式,及其衍生的各种建筑历史与理论学说。还有格式塔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新史学、贡布里希的艺术史理论、甚至自然科学方法等等,不一而足,使入耳目一新,视野大开。在这些方法论的影响下,青年学术导向着眼于对建筑历史的宏观概括,抽象思辨,及大胆的诠释和推论,希冀启迪现实,预见未来,而不甘于传统的考据与实证式的“做学问”。一批才华横溢,西学中用,推古论今的佳作就此涌现出来。 但是在正统的历史科学看来,正如任何历史理论研究一样,建筑史研究无论采用什么方法,其目的都应是解决某种问题,引发某种思考,或提供某种借鉴。而如果没有较深厚的实证基础和学术素养,各种有关建筑的“历史哲学”、“理论框架”、“模式”等终不过是昙花一现,多雷电而少雨露。因为推论仓促,于史无补;思辩高寒,于世无缘。这些看法对青年学子未免苛刻了些,也未必就能言中,但却反映了一个事实,即对建筑哲理的“论”偏多,尽管其中层次高下悬殊,而对建筑史的探究则少人问津,至于对建筑现实的评论更是少的可怜。这里先撇开“论”,从“史”的一方面来说,应该承认,哲学方法论层次上对逻辑实证的批判与具体问题研究上对实证方法的否定从来不是一回事,建筑历史研究上的“先锋派”是很难担当的。确实,10余年来以这些“新方法论”、“新角度”来研究中国建筑史的高水平成果并不多。这是否说明,方法论本身虽自有其生命力,但建筑史研究上片面对待方法论的时代却应该结束了。然而中国建筑史研究的真正危机还不在于此。以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为例即可说明。首先,这方面研究的任何实质性进展,都倚重于扎实的实物及文献资料功底,有时甚至还会借助于音韵、训诂等旧国学考证方法。但实际情况则往往是“大胆假设”有余,“小心求证”不足,尤其对于不少青年学者来说,由于主客观原因而在这方面显得薄弱。其次,“全国一盘棋”的协作奉献式研究局面已难维持。而造就信息共享的当代研究条件却为期尚远。再加上社会乃至有关机构对建筑史研究的实用主义态度,以及经费来源的枯竭等。使这门学问愈来愈显冷僻、萎缩,且后继乏人。 尽管如此,近些年来中国建筑史研究方面依然成绩裴然,令人振奋。如傅熹年先生对元、明清皇家建筑型制、构图与象征的研究。杨鸿勋先生对古代著名建筑的复原研究,潘谷西先生、郭湖生先生及其学术梯队分别进行的建筑文化和中外建筑关系系列研究,汪宁生先生对古代明堂的文化人类学分析,龙庆忠先生及其学术梯队的古建筑防灾系列研究,陆元鼎先生、黄汉民先生、路秉杰先生等各自对华南一些典型传统民居的调查研究、曹汛先生对古建命题的缜密考证,张良皋先生对华夏建筑亚文化圈的推论,萧默先生的敦煌建筑研究,王其亨先生等对风水内涵的发掘诠释,以及各地民居和古建筑的研究拓展等,当然还应特别提到汪坦先生主持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陈志华先生等所进行的乡土建筑调查研究等。凡此种种,举不一一,都对中国建筑史的领域拓展和深化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即将付梓的五卷集《中国建筑史》和《中国建筑艺术史》将全面反映近年来的中国古代建筑研究水平和成果。 前景 建筑史研究的对象是历史上建筑所包含的思想和技巧(或曰意匠),其时空发展序列,其历史价值以及对后世、对现实以至对未来的影响。太史公的“究天入之际、通古今之变”至今也依然是治建筑史的要旨。当然还可以加上“辨中外之异同”等。跨世纪的中国建筑史研究仍存在两大方面。一是史的方面,以中国古代建筑史为例,近 l0余年来随着新的考古资料的不断增加,如大汉口原始社会建筑群遗址和广汉上古三星堆遗址的性质,郑州邙山早期城市遗址对版筑技术的上移。歧山周原遗址对造砖技术的推前,始皇陵遗址对陵寝制度的佐证,唐九成宫建筑布局和型制的发现,以及各地民居的深入研究等,都为补充和部分改写中国古代建筑史提供了新的资料基础。应该指出的是,未来的中国建筑史或应更多地渗入和吸收考古学、文化人类学、文化史、艺术史、科技史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方法和研究经验。另一个方面的研究涉及建筑历史与现实的关系。面向社会,接触实践,是使建筑历史研究走出困境的契机。如乡土建筑的研究,不仅是对民居资料的调查,也不仅是对人文景观的记录,而且应该是在乡村迅速的城市化中,对一些曾与自然生态相适应的中国传统聚居方式进行保护性改造的对策研究。这一任务可能部分地要由中国建筑史研究来担当。当然这些工作需要社会学、文化人类学、乡村规划等方面的知识准备。再如文物建筑的保护及其技术研究,国外许多建筑院系都设有建筑保护专业 (preservation),笔者曾在科伦坡参加“国际纪念遗址理事会”(ICOMOS)第十届大会,亲眼看到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对其历史建筑具有很强的保护意识,保护措施中技术含量很高,研究相当深入。这些研究主要由考古学家和建筑史专家来完成。而且不仅是保护文物建筑本身,随着城乡改造的大规模开展,历史地段人文景观的保护性改造与开发利用课题亦会愈来愈多,是改造项目一揽子研究计划的组成部分。因而想到我国的一流建筑院系亦应设置历史建筑保护专业,以便深入进行这方面研究,和培养高层次的专门人才提供基地。这一领域应引入电脑辅助研究,建立历史建筑数据、图像库等,以配合维修、复原及保护性设计。 此外,还有对建筑文化和现实建筑创作关系的讨论,这也是未来中国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的一大领域。一些建筑文化理论常用“三段式”,先释何为“文化”,再论何为“建筑文化”。最后再谈及一点建筑。其实建筑自古就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史留下烙印最集中、最深刻的东西。建筑文化的讨论应从建筑本身谈开去,然后向其他相关文化领域延展与交织,并且形成关于社会、文化,与空间、建筑间相互关系的评论及批评氛围。应该指出,建筑历史和建筑文化研究与现实创作脱节的最明显表征之一,就是近几年来北京高层建筑上泛滥的“小亭子”。建筑学界由于对大半个世纪的传统与创新之争没有一个理论与实践层面的总结与升华,缺乏城市空间及其历史理论的多元批评和价值判断;城市设计控制作用的滞后,对使传统建筑语言转译为现代建筑语言的迷茫,从而导致修辞手法上的平庸与退化;以及决策方面在城市景观历史意识与现代观念上的误解和误导,从而提出对古今生硬“嫁接”的强制性要求等。都使现在的“高层十小亭子”形体中相当大的一部分,犹如旧“民族形式”概念的回光返照,但又远不及中国现代建筑史上几次复古思潮及其作品来的明亮。这显然也涉及今后一个重要的历史理论研究课题——城市景观脉络的“可持续发展”而不仅是一个“古都风貌”如何保留的问题。中国建筑史研究如能从一个角度对此有所贡献将是颇有现实意义的。 跨世纪的中国建筑史研究需要顾后而瞻前,领会整体而又深谙一隅,在总结古今建筑意匠的同时,并对形成新的城乡景观脉络关系进行探索。笔者认为,这是未来中国建筑史研究的两个主要方向论文天下

第一篇 中国古代建筑绪论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第一章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第二章 城市建设 第三章 住宅与聚落 第四章 宫殿、坛庙、陵墓 第五章 宗教建筑 第六章 园林与风景建设 第七章 建筑意匠 第八章 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 第九章 清式建筑做法第二篇 近代中国建筑 第十章 建筑发展概况 第十一章 城市建设 第十二章 建筑类型与建筑技术 第十三章 建筑制度、建筑教育与建筑设计机构 第十四章 建筑形式与建筑思潮第三篇 现代中国建筑 第十五章 现代中国建筑发展概述 第十六章 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 第十七章 建筑作品与建筑思潮 第十八章 建筑教育与学术发展 第十九章 台湾、香港、澳门的建筑附录1 古建筑名词解释附录2 课程参考书目附录3 中国历史简表附录4 中国的世界自然与文化

盲目了,不知如何来入手,那就我来浅谈中外建筑史论文3200字

建筑史论文集第七章目录怎么写初中

第1篇 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第1章 古代埃及的建筑1 石建筑的能工巧匠2 府邸和宫殿3 金字塔的演化4 峡谷里的陵墓5 太阳神庙6 希腊化时期第2章 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1 主要的建筑类型和形制2 色彩斑斓的饰面技术3 萨艮二世王宫4 帕赛玻里斯第2篇 欧洲“古典时代”的建筑第3章 爱琴文化的建筑第4章 古代希腊的建筑1 圣地和庙宇的演进2 柱式的演进3 雅典卫城4 开拓新领域第5章 古罗马的建筑1 光辉的券拱技术2 柱式的发展与定型3 维特鲁威与《建筑十书》4 古罗马建筑的矛盾5 广场的演变6 剧场和斗兽场7 庙宇8 公共浴场9 住宅与宫殿第3篇 欧洲中世纪建筑第6章 拜占庭的建筑1 穹顶和集中式形制2 装饰艺术3 圣索菲亚大教堂4 东欧的小教堂第7章 西欧中世纪建筑1 从修道院教堂到城市教堂2 以法国为中心的哥特式教堂3 意大利的中世纪建筑4 西班牙中世纪的伊斯兰建筑第4篇 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绝对君权时期的建筑第8章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1 春讯——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2 曲折的历程3 众星灿烂4 广场建筑群5 活跃的理论6 施工设备和技术7 圣彼得大教堂和它的建造过程8 意大利的巴洛克建筑第9章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1 初期的变化2 古典主义的根据和理论3 绝对君权的纪念碑4 君权衰退和洛可可第10章 欧洲其他国家16~18世纪建筑1 尼德兰的建筑2 西班牙的建筑3 德意志的建筑4 英国的建筑5 俄罗斯的建筑第5篇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第11章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1 方生未死之际2 纪念碑的争夺战——圣保罗大教堂3 新贵们的府邸第12章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1 思想的大解放2 创作的大革新3 大资产阶级的凯歌——帝国风格第13章 欧洲其他各国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上半叶的建筑1 英国的建筑2 德国及奥地利的建筑3 俄国的建筑第14章 美洲殖民地和美国独立前后的建筑1 西班牙殖民地的建筑2 北美殖民地的建筑3 美国独立前后的建筑第15章 19世纪中叶的欧洲与北美建筑第6篇 亚洲封建社会的建筑第16章 伊斯兰国家的建筑1 西亚早期清真寺(附埃及)2 扣亚和伊朗的纪念性建筑(附埃及)3 土耳其的清真寺4 世俗建筑物第17章 印度次大陆和东南亚的建筑1 谟亨约·达罗城2 佛教建筑3 婆罗门教建筑4 东南亚国家和尼泊尔的宗教建筑5 印度的伊斯兰建筑6 拉吉斯坦的建筑第18章 朝鲜和日本的建筑1 朝鲜的建筑2 日本的建筑第7篇 美洲印第安人建筑第19章 玛雅的建筑第20章 阿兹特克的建筑第21章 印加的建筑

论文要以意为主,首尾员一意是文章的中心,是主脑,是统帅。要写好毕业论文,就要抓住中心。这个中心的要求应当是简单明了的,能够一言以蔽之,可以达到以简治繁的目的。抓住这样的中心,紧扣不放,一线到底,中途不可转换论题,不可停滞,不可跳跃遗隙,这样就能使中心思想的发展具有连续性。

第一篇 中国古代建筑绪论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第一章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第二章 城市建设 第三章 住宅与聚落 第四章 宫殿、坛庙、陵墓 第五章 宗教建筑 第六章 园林与风景建设 第七章 建筑意匠 第八章 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 第九章 清式建筑做法第二篇 近代中国建筑 第十章 建筑发展概况 第十一章 城市建设 第十二章 建筑类型与建筑技术 第十三章 建筑制度、建筑教育与建筑设计机构 第十四章 建筑形式与建筑思潮第三篇 现代中国建筑 第十五章 现代中国建筑发展概述 第十六章 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 第十七章 建筑作品与建筑思潮 第十八章 建筑教育与学术发展 第十九章 台湾、香港、澳门的建筑附录1 古建筑名词解释附录2 课程参考书目附录3 中国历史简表附录4 中国的世界自然与文化

建筑史论文集第七章目录怎么写初中英语

1.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国外建筑文摘》12.西湖与太湖风景区的植物配置《南工学报》13.水城威尼斯《世界知识》104.高层建筑若干问题(合作)《南工学报》35.国外的高层与大跨建筑《铜陵科技报》16.建筑的传统与现代化《南工学报》增刊37.国外大跨度建筑发展的趋势《建筑师》第1辑19798.国外对建筑史的研究与古建筑保护《建筑历史研究》39.国外高层建筑发展的回顾《科技史文集》第7辑198110.佛罗伦萨建筑谈《南京日报》211.高塔巡礼《建筑工人》712.当代国外建筑技术的进展《世界建筑》810313.西方建筑正在向何处去?《建筑师》第7辑198114.关于后期现代主义《建筑师》第8辑198215.阿尔瓦·阿尔托《建筑师》第8辑198216.雅马萨奇的建筑艺术《建筑师》第19辑198417.伊罗·沙里宁的建筑创作《建筑师》第20辑198418.国外的旅游事业与古城古建保护《建筑师》第17辑198419.国外历史名城的保护与建设《百科知识》840320.美国城市广场与园林绿化《世界建筑》850221.建筑创作与建筑理论《合肥建设》850322.文艺复兴运动的诞生地佛罗伦萨《工人日报》323.提高创作水平的途径《建筑学报》850424.西方建筑前景宏观《世界建筑》850525.后现代建筑的价值观《时代建筑》860226.图式思维的概念与作用《建筑学报》861127.美国的航空港《世界建筑》870128.1986年中国近代建筑研讨会发言《新建筑》870229.西方建筑创作理论的发展《建筑史论文集》第九辑清华出版社198830.南京板桥新村剖析《华中建筑》880331.威尼斯——亚得里亚海上的珍珠《世界建筑》8806 国外对建筑历史学科研究的进展《全国高等学校外国教材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 西方建筑思潮对中国建筑的挑战香港《建筑与城市》8903 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的时代使命《时代建筑》8903 欧美城市的更新运动与环境美的创造《城市环境美的创造》,中国社科出版社1989 瑞士的城市与建筑《世界建筑》8906 中西兼融,寻找建筑的民族形式——记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中叶南京的建筑思潮与风格台湾《雅砌》建筑杂志9105 南京近代建筑文化的演变《东方文化》第1集5 39.南京近代建筑文化形态的特征 《东方文化》第2集640.建筑美学的辩证思考《华中建筑》9301及《建筑与文化论文集》,湖北美术出版社199341.建筑理论的文化意义《建筑师》53辑专家访谈录1993 《金陵胜迹大全》(编写部分章节)南京出版社,9 43.洋务派与民间仿洋式建筑《建筑学报》931244.《建筑师学术·职业·信息手册》(编写3项)河南科技出版社199445.过渡时期的建筑见证——1891~1937年间的南京近代建筑形态,台湾《建筑师》月刊546.建筑文化的深层课题——生态建筑学探讨《华中建筑》950147.现代城市发展中面临的生态建筑学新课题《建筑学报》9502;《中国当代建筑论坛》,山东大学出版社48.建筑艺术语言的特征《艺术学研究》第2集江苏美术出版社449.建筑技术在南京近代建筑发展中的作用《建筑学报》961150.仿生建筑文化的新趋向《世界建筑》9604;《建筑与文化》论文集,第四卷天津科技出版社51.八十年代后国外高层建筑动向《中外建筑》970252.国外大跨度建筑的新动向《中外建筑》970253.当代世界重要建筑组织与著名建筑师简介《华中建筑》970254.中国近代新建筑发展简史《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55.什么是晚期现代主义建筑《南方建筑》970256.解构建筑探源《建筑学报》971057.《中外名建筑鉴赏》(编写23条)同济大学出版社358.如何看待建筑的价值观《建筑百家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959.当代世界建筑文化之走向《华中建筑》980460.论当代世界建筑文化的共生与交融《世界建筑》990161.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刘先觉撰写第十一卷第四章建筑部分(近代前编),第十二卷第二章建筑部分(近代后编)上海人民出版社,362.鸦片战争前中国的西式建筑概述《华中建筑》990463.《建筑师简明手册》序,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564.中国城市规划近代及其百年演变(李百浩 刘先觉)《建筑师》第90辑 1065.生态原点—气候建筑(朱馥艺 刘先觉),《新建筑》3

论文要以意为主,首尾员一意是文章的中心,是主脑,是统帅。要写好毕业论文,就要抓住中心。这个中心的要求应当是简单明了的,能够一言以蔽之,可以达到以简治繁的目的。抓住这样的中心,紧扣不放,一线到底,中途不可转换论题,不可停滞,不可跳跃遗隙,这样就能使中心思想的发展具有连续性。

第一篇 中国古代建筑绪论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第一章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第二章 城市建设 第三章 住宅与聚落 第四章 宫殿、坛庙、陵墓 第五章 宗教建筑 第六章 园林与风景建设 第七章 建筑意匠 第八章 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 第九章 清式建筑做法第二篇 近代中国建筑 第十章 建筑发展概况 第十一章 城市建设 第十二章 建筑类型与建筑技术 第十三章 建筑制度、建筑教育与建筑设计机构 第十四章 建筑形式与建筑思潮第三篇 现代中国建筑 第十五章 现代中国建筑发展概述 第十六章 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 第十七章 建筑作品与建筑思潮 第十八章 建筑教育与学术发展 第十九章 台湾、香港、澳门的建筑附录1 古建筑名词解释附录2 课程参考书目附录3 中国历史简表附录4 中国的世界自然与文化

毕业季,很多同学们都很忙。有的忙着各种招聘考试,有的忙着投简历面试,有的忙着研究生的复试,还有公务员面试。但是正当此时,大家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写毕业论文,尤其是英语专业的同学。因为英语专业的同学还要备战三月份的八级考试,一般院校都是三月交开题报告,四月份交一稿, 二稿,三稿,甚至更多(这个要取决于你的导师),然后五月份要论文检测后交定稿,最后在五月底六月初的时候进行论文答辩。下面学术堂就给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  一、选题  一般来讲,选题一下子是很难确定的。比较容易的做法是先选一个总的课题,然后围绕总题找材料 阅读、思考,最后确定哪一个方面或哪些方面可以在论文中加以运用和发挥。比如,你对语音很有兴趣 若选“On English Phonetics”,题目就太大了,不如选“On Teaching English Phonetics in M iddle School”,因为这个题目范围小,直接与你从事的英语课堂语音教学联系起来,比较切合实际,写 起来也比较顺手。同时师范院校的毕业生通过中学教学实习多少都有某些实践和体会,写起来就更容易 一些。在选题方面,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1) 题目要富有意义,要有严肃性。  论文写作是一项严肃的学术研究。你的分析要有一定深度和创见,其目的是要让读者从中思考并获 得新的信息。题目没有意义和严肃性,其论文必然不会有多大学术价值。  (2) 要结合个人特长和研究能力。  比如,你对语言学和词汇学都有兴趣,但你更喜欢词汇学,并且平时阅读和积累这方面的材料也很 多,可以说是你的专长; 那你最好选这方面的内容去写。因此,要根据个人的特长和能力选择符合个人 实际的题目去写。  (3) 要结合个人手头的资料选题。  论文中所表达的观点和论点一般是以资料研究为基础的。如手头仅有一、两本书或几篇文章,就想 从中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这是不可能的; 即使得出结论,这样的论文也是没有多大说服力的,结论是 站不住脚的,因为你手头的资料太少,不足为证。  (4) 要注意客观性。  题目的选择要竭力避免个人主观性。有些题目往往反映了作者的个人偏见。比如,这种题目: “Which Was the Creater Writer,Mark Twain or Hemingwei?”就不太合适了,因为你的结论不是 “Mark Twain”,就是“Hemingwei”这样容易产生个人主观臆断。我们不妨改为“A Comparison of Themes in Mark Twain' s and Hemingwei' s Works”较妥。  (5) 要有利于得出合理的结论。  若选“On English Teach ing inM iddle School”是很难得出比较合理的结论。题目太大,无法深 入研究,应设法限制课题范围,找到研究焦点。比如,“O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Phonetics”,太 笼统、太广,我们可以缩小范围: “O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Phonetics in Middle School”这 个题目还可以再缩小:“O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Phonetics in Junior High School”这样就把 题目限制到最小范围,从而容易得出个人的结论。  二、开题报告  1、开题报告的写作很讲究,如果你开题报告确定了,那么就可以开始写正文了。开题报告包括5部 分:Title(题目),background(国内外研究现状),influence(选题目的和意义),Thesis statement(主题),Outline(提纲),Bibliography(参考文献)。  2、首先,要给自己的论文拟定一个标题,然后给这个标题构思一个主题(Thesis statement),也 就是整篇论文到底在讲什么,要论述什么。接着,构思自己文章的大致框架,也就是提纲(Outline)。 这一步至关重要,能否列好提高决定着你之后的论文的写作。所以一定要仔细认真地对待。最后的就是 参考文献(Bibliography),这个就需要你把之前所搜集的资料都翻出来,筛选出你所需要的。一般参 考文献不要超过10个,而且最好是中英文参考文献都要有。参考文献具体的格式这里就不赘述了,具体 参考百度百度或学校发的“学士学位毕业论文指导”  三、正文(重点)  1、开题报告确定之后,就要开始论文正文部分的写作了。开始写正文之前还有一个小插曲,那就是 摘要部分的写作。摘要部分真的很重要。这个要反复修改润色之后才可以通过,因为导师主要看你的摘 要,摘要要写的短而精,意思就是让你用最简明扼要的话把整篇论文的主题和内容给概括一下,达到让 人一目了然的效果。  2、讲了那么多前奏性的东西,现在终于开始正文部分的写作了。那么正文写作有什么小技巧吗?答 案是肯定的。首先介绍一款非常写论文必备的工具,“有道词典”PC版,接下来教你怎么用它来完成论 文的写作。首先,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各种资料,大多数资料都是电子期刊杂志,基本它们的格式都是 PDF,要求电脑支持PDF格式,有一部分是CAJ的,但仍然不影响咱们使用它。我们要做的是把你所需要的 内容(中文)复制粘贴到有道词典的在线翻译一栏,点击之后就翻译好了。别急,有道是机器翻译难免 会有很多错误,但是机器翻译有一个优点就是选词很好。这样以来,稍微语法基础好点的同学就可以对 翻译结果进行润色修改,然后粘贴到你所需要的地方就可以了。另一方面,如果你遇到自己不会写的单 词直接用有道词典搜索一下即可。当然为了求得用词精准,最好把例句看一下,有时搜不到的词,在例 句里会有更好的翻译。  3、英语论文写作对原创性有一定的要求,一般是直接引用的内容不得超过30%,这就要动用童鞋们脑 袋来修改原文了,比如说你要引用书中的一段文字。你就可以把它复制粘贴到记事本里,然后开始修改 ,也就是P修改原句的技巧是“尽量用自己的话概括愿意”,切忌出现换汤不换药的现象,也 就是把原文中的几个词给换了。我写论文大部分是PARAPHRASE的,因为这样很省时间,论文检测的时候 也容易通过。  4、查英语资料怎么能少了“维基百科”呢,因为维基是外国的网站,有很多语言的版本,如果你需 要查询什么资料,直接输入关键词,然后选择语言为“English”,然后就可以把你需要的内容复制粘贴 到记事本,稍作修改即可。千万不要直接粘贴复制别人的东西,这要会被人认为抄袭,盗窃。严重点可 能会遭到投诉,特别是东拼西凑别人论文的内容。  5、写文学论文如果使用一定的方法就更简单了。但是很多童鞋都没学过,有些考过研究生的可能读 过一些相关书籍,那最好不过了。不过,你可以上网搜一些简单的文学批评方法,我当时用的是:原型 批评理论。加上这个理论,再结合自己论文的内容,稍作补充,又可以增加2000多词。  6、学会充分利用“sparknotes”这个网站,因为上面有很多文学评论之类的,具体到对某个作品的 分析评论。还有作品分部分介绍,可以更好地帮你把握文章的主题。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学科的资料。  7、为防止导师让你写二稿三稿,最好在交稿前多审阅几遍,让自己的同学或室友帮忙看一下语法语 句错误。因为自己连续几天对着电脑,几千字的英文实在看不下去了。然后,再用office自带的纠错功 能检查一下语法语句以及大小写,单词拼写能错误。这样反复两次修改之后,基本上都能一次性通过。  四、注意事项  论文结构一般包括以下部分: (1) 题目,(2) 摘要(或前言) ,(3) 提纲,(4) 正文,( 5) 结尾,(6) 注释和文献目录。  原则上少用直接引语。不用直接引语的论文也是有的,但通常直接引语是需要的。(1) 如果选题 是文学方面的,必然要涉及原作者的文体。这就要求对作品中某些篇章进行分析,势必要引用原文。  凡引用原作者的证据或观点都必须加角注(或补注) 说明出处。如果用间接引语陈述可以不加。角 注主要是用来说明新的论据和观点的出处,否则会被认为是剽窃。  文献目录指论文中使用信息资料的书目、文章和其他出版物的细目。有两种: 工作文献目录和最后 目录。工作目录是一套卡片,在上面列出有用的资料; 最后目录是论文完成后要准备的参考书目,也是 写论文时实际要用的资料目录,因为你不可能预知哪些书或文章包含对你有用的信息,你得为每种资料 准备文献目录卡、阅读对可能舍去哪些无用的资料卡。

建筑史论文集第七章目录怎么写的

根据学术堂的了解,建筑论文论文一般由内容提要、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语、插图和参考文献几个部分组成这是学术界约定俗成的结构,缺一不可各个部分各司其职,各有各的要求  内容提要: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术论文汗牛充栋,一个人终其一生往往无法阅读一个学科所有的论文了读者只能根据自己的需要筛选了,在筛选论文时他们首先看内容提要,以便了解以下信息:1)作者要解决什么问题;2)为什么选这个题目;3)用什么方法(或用什么资料);4)得到了什么结论;5)如果有争议,作者怎么看读者在得到这些信息后,决定要不要看全文所以研究者在撰写内容提要时,需要体现以上几项内容篇幅不能太短,短了不能写足上述要素;当然也不能太长,长了就啰嗦   关键词: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国读者一般使用知网和JSTOR这样的电子数据库搜索论文时,往往输入关键词所以,研究者在写关键词时需要斟酌,以便让读者找到自己的论文可惜的是,很多人选择关键词往往很随意,选择了一些无关紧要的词我们需要以己度人,了解读者喜欢用什么关键词检索一般来说,关键词要能体现选题的重要方面就本人所在的考古学科而言,关键词一般包括对象(如器物、遗址、遗迹)、时代(如青铜时代、商周时期、南北朝)、地域范围(长江下游、河西走廊、太行山)、领域(原始瓷、城市、盐业考古)、理论(世界体系、景观考古、经济人类学)和技术(锶同位素、DNA分析、岩相分析)   前言:  此部分为正文的前奏,其目的就是回顾研究文献,提出新问题和研究方案这一部分的主要任务是介绍一个选题的研究史,点评前人的论著,既指出他们的成果,又剖析他们的不足实际上,这就是把文献阅读部分的工作成果收入其中在前人的遗留问题之中,挑选一个重要的,又可行的问题作为自己的选题锁定了研究对象还不够,在此部分还要提出一个研究方案来  写前言时研究者需要注意若干事项首先,研究者要意识到,前言的最终目的是提出新问题,而前面的文献回顾起铺垫作用所以,虽然新问题在前言中最后出现,但是在写作时,是最先要搞清楚的因此研究者不需要把读过的所有文献都纳入前言,只需要反映研究进展的论文就行其次,研究者需要抱持客观公正的态度评论前人的工作现在有些研究者为了避免得罪人,故意不提前人的研究工作;而有些研究者出于个人或派系恩怨,刻意抬高或贬低一些学者这些都不是研究者应有的态度;一个研究者应该客观地肯定前人取得的成就,同时找到前人的不足这样才能准确地锁定问题,推动一个选题向前迈进  正文:  此部分要展现论证过程选题不同论证过程也不同,需要分别对待文史方面的选题可以分解成若干子问题,然后提供证据,形成子观点;最后由子观点构成大观点科技考古方面的选题,则需要利用研究方法或技术手段,讨论辨析由此获得的数据,然后得到结论  在此部分,研究者需要注意两件事情一是确保观点与证据链吻合,这就要求观点要有证据支撑,而证据要为观点服务现在很多研究生不懂论证,喜欢堆砌证据,然后抛出一个或几个毫无关联的观点,其结果就是证据和观点两层皮二是,公平对待不同意见有些问题前人研究过,提出了一些观点现在很多研究者要么无视,要么轻率地否定他们的观点公正的做法是,分析这些观点,检验其逻辑、论证,看看是否有问题;如果有问题,就指出问题,如果没有问题,就要检验自己的论证,看看是否有问题如果不能推翻前人的观点,就承认分歧  结语:  结语的要害在于简要重复论文的主要部分,也就是新问题、研究方法、证据和结论结语不能太短,短了不能充分呈现论证过程;不宜太长,长了就有啰嗦之嫌在这个部分不能出现新资料和新观点;任何新资料和新观点(想法)只能出现在正文中,结语只是归纳复述正文的重要内容  插图:  插图样式多样,可以是照片、线图和表格,现在还可以是视频它是重要的支撑资料,一方面可以说明研究对象,一方面可以提供物证它们既可以展示比较抽象的理论、概念和研究对象,帮助读者理解它们,也可以展示物证和数据,支撑论文它们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关键是能够说明论文中关键概念、对象,或者呈现数据在此部分,插图要与正文结合;也就是说正文的重要理论、概念和器物需要插图来说明,观点需要物证和数据来支撑;同时插图不能茫无目的,要为论文服务,否则就不要使用插图需要添加文字,说明插图名称、图例、比例当然,如果插图涉及知识产权,还要注明来源  注释:  研究者在写作论文时,少不了引用以往的研究成果,或者观点,或者数据(资料),或者方法为了尊重以往成果,研究者需要做注释,以避免剽窃之嫌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以往成果,既有他人的,也有作者自己的我国不少学者往往在意他人成果,而忽略了自己的成果做注释还有另外用途,就是方便读者查阅出处,检验论文是否严谨扎实因为如果研究者在做注时,没有看过所引论文,或者一知半解,容易出错实际上,注释是一个研究者的信誉晴雨表,如果在注释上不认真,读者会认为研究者是个马虎的人,靠不住的人至于注释的格式,现在各个大学发布的学位论文规范都有说明发表时,各个出版社和期刊也有自己的规定,这里就不赘述了  文献目录:  现在学位论文一般要求在论文末尾放文献目录但是文献目录一定要与脚注相一致,脚注里面出现的目录有,同时目录有的脚注也得有  论文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写作一篇论文需要遵循可阅读、可检验、可追溯和可检索四条原则作者需要明白论文的结构,清楚各个要素即内容提要、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语、插图和参考文献的功能,写好每个要素此外,论文还要注意术语的延续性、体悟读者的需要、避免抄袭、使用平实语言和发掘论文价值

前言第一章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第一节 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第二节 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一、古典复兴(CLASSICAL REVIVAL)二、浪漫主义(ROMANTICISM)三、折衷主义(EcLECTICISM)第三节 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与新类型第四节 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城市矛盾而提出的探索一、巴黎改建二、“新协和村”三、“田园城市”四、“工业城市”五、“带形城市”六、美国的方格形城市第二章 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第一节 建筑探新的社会基础第二节 欧洲探求新建筑的运动一、探求新建筑的先驱者二、艺术与工艺运动三、新艺术运动四、奥地利、荷兰与芬兰的探索第三节 美国的芝加哥学派与赖特的草原式住宅一、高层建筑的发展与芝加哥学派二、赖特的草原式住宅第四节 法国对钢筋混凝土的应用第五节 德意志制造联盟第三章 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第一节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社会历史背景与建筑活动第二节 建筑技术的进展第三节 战后初期建筑探新运动的持续及其流派一、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仍在运行二、坚持探新的表现主义派、未来主义派、风格派与构成主义派第四节 新建筑运动走向高潮——现代建筑派的诞生第五节 格罗皮厄斯与“包豪斯”学派第六节 勒·柯比西埃第七节 密斯·范·德·罗第八节 赖特和他的有机建筑第九节 阿尔托第四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第一节 战后的建筑概况一、西欧二、北欧三、美国四、巴西五、日本六、前苏联第二节 战后的城市规划与实践一、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二、20世纪50年代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三、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四、对未来城市的设想第三节 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与战后建筑工业化的发展一、高层建筑二、大跨度与空间结构建筑三、战后西方国家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第五章 战后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第一节 进程中的反复与建筑既有物质需要又有情感需要的提出第二节 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第三节 粗野主义倾向与勒·柯比西埃的广泛影响第四节 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第五节 典雅主义倾向第六节 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第七节 讲究人情化与地域性的倾向第八节 第三世界国家对地域性与现代性结合的探索第九节 讲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第六章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第一节 从现代到后现代第二节 后现代主义第三节 新理性主义第四节 新地域主义第五节 解构主义第六节 新现代第七节 高技派的新发展第八节 简约的设计倾向索引

论文要以意为主,首尾员一意是文章的中心,是主脑,是统帅。要写好毕业论文,就要抓住中心。这个中心的要求应当是简单明了的,能够一言以蔽之,可以达到以简治繁的目的。抓住这样的中心,紧扣不放,一线到底,中途不可转换论题,不可停滞,不可跳跃遗隙,这样就能使中心思想的发展具有连续性。

第一篇 中国古代建筑绪论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第一章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第二章 城市建设 第三章 住宅与聚落 第四章 宫殿、坛庙、陵墓 第五章 宗教建筑 第六章 园林与风景建设 第七章 建筑意匠 第八章 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 第九章 清式建筑做法第二篇 近代中国建筑 第十章 建筑发展概况 第十一章 城市建设 第十二章 建筑类型与建筑技术 第十三章 建筑制度、建筑教育与建筑设计机构 第十四章 建筑形式与建筑思潮第三篇 现代中国建筑 第十五章 现代中国建筑发展概述 第十六章 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 第十七章 建筑作品与建筑思潮 第十八章 建筑教育与学术发展 第十九章 台湾、香港、澳门的建筑附录1 古建筑名词解释附录2 课程参考书目附录3 中国历史简表附录4 中国的世界自然与文化

建筑史论文集第七章目录怎么写的啊

毕业论文目录大概是这样,你参考一下吧,可以去东莞汇刊文化了解一下目录摘要一、导言(一)问题的提出(二)本文研究路线二、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概述(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史(二)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三)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四)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三、图书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一)图书管理系统的用户需求简介(二)图书管理系统的要求(三)图书管理系统功能描述(四)系统功能模块图(五)系统开发环境简介(六)数据库设计1、数据库介绍2、使用ADO数据控件访问数据库3、数据库需求分析4、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七)数据词典分析1、读者信息表2、图书信息表3、借阅信息表(八)数据流程图四、图书管理系统的功能实现(一)登陆界面编码设计(二)读者管理界面编码设计(三)图书管理界面编码设计(四)借阅信息管理界面编码设计(五)发布应用程序1、编译应用程序2、打包应用程序3、发布应用程序的步骤五、结论与体会参考文献附录:源代码

第一篇 中国古代建筑绪论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第一章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第二章 城市建设 第三章 住宅与聚落 第四章 宫殿、坛庙、陵墓 第五章 宗教建筑 第六章 园林与风景建设 第七章 建筑意匠 第八章 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 第九章 清式建筑做法第二篇 近代中国建筑 第十章 建筑发展概况 第十一章 城市建设 第十二章 建筑类型与建筑技术 第十三章 建筑制度、建筑教育与建筑设计机构 第十四章 建筑形式与建筑思潮第三篇 现代中国建筑 第十五章 现代中国建筑发展概述 第十六章 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 第十七章 建筑作品与建筑思潮 第十八章 建筑教育与学术发展 第十九章 台湾、香港、澳门的建筑附录1 古建筑名词解释附录2 课程参考书目附录3 中国历史简表附录4 中国的世界自然与文化

根据学术堂的了解,建筑论文论文一般由内容提要、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语、插图和参考文献几个部分组成这是学术界约定俗成的结构,缺一不可各个部分各司其职,各有各的要求  内容提要: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术论文汗牛充栋,一个人终其一生往往无法阅读一个学科所有的论文了读者只能根据自己的需要筛选了,在筛选论文时他们首先看内容提要,以便了解以下信息:1)作者要解决什么问题;2)为什么选这个题目;3)用什么方法(或用什么资料);4)得到了什么结论;5)如果有争议,作者怎么看读者在得到这些信息后,决定要不要看全文所以研究者在撰写内容提要时,需要体现以上几项内容篇幅不能太短,短了不能写足上述要素;当然也不能太长,长了就啰嗦   关键词: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国读者一般使用知网和JSTOR这样的电子数据库搜索论文时,往往输入关键词所以,研究者在写关键词时需要斟酌,以便让读者找到自己的论文可惜的是,很多人选择关键词往往很随意,选择了一些无关紧要的词我们需要以己度人,了解读者喜欢用什么关键词检索一般来说,关键词要能体现选题的重要方面就本人所在的考古学科而言,关键词一般包括对象(如器物、遗址、遗迹)、时代(如青铜时代、商周时期、南北朝)、地域范围(长江下游、河西走廊、太行山)、领域(原始瓷、城市、盐业考古)、理论(世界体系、景观考古、经济人类学)和技术(锶同位素、DNA分析、岩相分析)   前言:  此部分为正文的前奏,其目的就是回顾研究文献,提出新问题和研究方案这一部分的主要任务是介绍一个选题的研究史,点评前人的论著,既指出他们的成果,又剖析他们的不足实际上,这就是把文献阅读部分的工作成果收入其中在前人的遗留问题之中,挑选一个重要的,又可行的问题作为自己的选题锁定了研究对象还不够,在此部分还要提出一个研究方案来  写前言时研究者需要注意若干事项首先,研究者要意识到,前言的最终目的是提出新问题,而前面的文献回顾起铺垫作用所以,虽然新问题在前言中最后出现,但是在写作时,是最先要搞清楚的因此研究者不需要把读过的所有文献都纳入前言,只需要反映研究进展的论文就行其次,研究者需要抱持客观公正的态度评论前人的工作现在有些研究者为了避免得罪人,故意不提前人的研究工作;而有些研究者出于个人或派系恩怨,刻意抬高或贬低一些学者这些都不是研究者应有的态度;一个研究者应该客观地肯定前人取得的成就,同时找到前人的不足这样才能准确地锁定问题,推动一个选题向前迈进  正文:  此部分要展现论证过程选题不同论证过程也不同,需要分别对待文史方面的选题可以分解成若干子问题,然后提供证据,形成子观点;最后由子观点构成大观点科技考古方面的选题,则需要利用研究方法或技术手段,讨论辨析由此获得的数据,然后得到结论  在此部分,研究者需要注意两件事情一是确保观点与证据链吻合,这就要求观点要有证据支撑,而证据要为观点服务现在很多研究生不懂论证,喜欢堆砌证据,然后抛出一个或几个毫无关联的观点,其结果就是证据和观点两层皮二是,公平对待不同意见有些问题前人研究过,提出了一些观点现在很多研究者要么无视,要么轻率地否定他们的观点公正的做法是,分析这些观点,检验其逻辑、论证,看看是否有问题;如果有问题,就指出问题,如果没有问题,就要检验自己的论证,看看是否有问题如果不能推翻前人的观点,就承认分歧  结语:  结语的要害在于简要重复论文的主要部分,也就是新问题、研究方法、证据和结论结语不能太短,短了不能充分呈现论证过程;不宜太长,长了就有啰嗦之嫌在这个部分不能出现新资料和新观点;任何新资料和新观点(想法)只能出现在正文中,结语只是归纳复述正文的重要内容  插图:  插图样式多样,可以是照片、线图和表格,现在还可以是视频它是重要的支撑资料,一方面可以说明研究对象,一方面可以提供物证它们既可以展示比较抽象的理论、概念和研究对象,帮助读者理解它们,也可以展示物证和数据,支撑论文它们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关键是能够说明论文中关键概念、对象,或者呈现数据在此部分,插图要与正文结合;也就是说正文的重要理论、概念和器物需要插图来说明,观点需要物证和数据来支撑;同时插图不能茫无目的,要为论文服务,否则就不要使用插图需要添加文字,说明插图名称、图例、比例当然,如果插图涉及知识产权,还要注明来源  注释:  研究者在写作论文时,少不了引用以往的研究成果,或者观点,或者数据(资料),或者方法为了尊重以往成果,研究者需要做注释,以避免剽窃之嫌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以往成果,既有他人的,也有作者自己的我国不少学者往往在意他人成果,而忽略了自己的成果做注释还有另外用途,就是方便读者查阅出处,检验论文是否严谨扎实因为如果研究者在做注时,没有看过所引论文,或者一知半解,容易出错实际上,注释是一个研究者的信誉晴雨表,如果在注释上不认真,读者会认为研究者是个马虎的人,靠不住的人至于注释的格式,现在各个大学发布的学位论文规范都有说明发表时,各个出版社和期刊也有自己的规定,这里就不赘述了  文献目录:  现在学位论文一般要求在论文末尾放文献目录但是文献目录一定要与脚注相一致,脚注里面出现的目录有,同时目录有的脚注也得有  论文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写作一篇论文需要遵循可阅读、可检验、可追溯和可检索四条原则作者需要明白论文的结构,清楚各个要素即内容提要、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语、插图和参考文献的功能,写好每个要素此外,论文还要注意术语的延续性、体悟读者的需要、避免抄袭、使用平实语言和发掘论文价值

前言第一章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第一节 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第二节 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一、古典复兴(CLASSICAL REVIVAL)二、浪漫主义(ROMANTICISM)三、折衷主义(EcLECTICISM)第三节 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与新类型第四节 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城市矛盾而提出的探索一、巴黎改建二、“新协和村”三、“田园城市”四、“工业城市”五、“带形城市”六、美国的方格形城市第二章 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第一节 建筑探新的社会基础第二节 欧洲探求新建筑的运动一、探求新建筑的先驱者二、艺术与工艺运动三、新艺术运动四、奥地利、荷兰与芬兰的探索第三节 美国的芝加哥学派与赖特的草原式住宅一、高层建筑的发展与芝加哥学派二、赖特的草原式住宅第四节 法国对钢筋混凝土的应用第五节 德意志制造联盟第三章 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第一节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社会历史背景与建筑活动第二节 建筑技术的进展第三节 战后初期建筑探新运动的持续及其流派一、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仍在运行二、坚持探新的表现主义派、未来主义派、风格派与构成主义派第四节 新建筑运动走向高潮——现代建筑派的诞生第五节 格罗皮厄斯与“包豪斯”学派第六节 勒·柯比西埃第七节 密斯·范·德·罗第八节 赖特和他的有机建筑第九节 阿尔托第四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第一节 战后的建筑概况一、西欧二、北欧三、美国四、巴西五、日本六、前苏联第二节 战后的城市规划与实践一、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二、20世纪50年代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三、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四、对未来城市的设想第三节 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与战后建筑工业化的发展一、高层建筑二、大跨度与空间结构建筑三、战后西方国家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第五章 战后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第一节 进程中的反复与建筑既有物质需要又有情感需要的提出第二节 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第三节 粗野主义倾向与勒·柯比西埃的广泛影响第四节 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第五节 典雅主义倾向第六节 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第七节 讲究人情化与地域性的倾向第八节 第三世界国家对地域性与现代性结合的探索第九节 讲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第六章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第一节 从现代到后现代第二节 后现代主义第三节 新理性主义第四节 新地域主义第五节 解构主义第六节 新现代第七节 高技派的新发展第八节 简约的设计倾向索引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