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电视机的发展历程论文题目怎么写高中

发布时间:2024-07-16 13:10:46

电视机的发展历程论文题目怎么写高中

英国发明家贝尔德发明了世界上第1台电视机,工作原理只能用机械扫描摄取图像,重复频率为每秒5帧,然后经过自己不断的研究,不断的完善,最终也制出了与现在的电视机差不多的效果;能够增长我们的知识,提高人们的想象力,促进了文化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的欢乐,也带动了就业。

1925年:电视机雏形谈论到电视机的诞生,有一个英国人的名字是不得不提的,约翰·洛奇·贝尔德,这位电视机之父曾经为了得到清晰的图像,加大电流电压到2000伏,自己却不小心碰到了连接线,差点触电身亡。当然,贝尔德的努力在最终也得到了很好的回报,1925年,贝尔德在英国展示了一种非常实用的电视装置。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贝尔德展示的机械设备十分简陋。这台电视机基本上是用废料制成的。光学器材是一些自行车灯的透镜。框架是用搪瓷盆作成的,而电线则是临时拼凑的乱糟糟的蜘蛛网般的东西。最大的奇迹是这些质量很差的材料,一经他的安排,就能产生图像,而这也成了现代电视机的雏形。1939年: 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在贝尔德发明了可以映射图像的电视装置之后,这项技术很快就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39年美国也诞生了第一台黑白电视机,4月30日,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在纽约市弗拉辛广场发表纽约世博会开幕式演讲。他的听众包括现场数万名来宾和纽约市区内其他一小部分人。后者数量不足200,他们以一种现代人极为熟悉的方式倾听总统的声音——看电视直播。纽约世博会开幕式上的主角有两个:一个是发表热情洋溢讲话的领袖,另一个是他对面50英尺外的电视摄影机。在纽约世博会上,除了现场展现的高速公路、摩天大楼等之外,电视成为最受欢迎的主角。1950年:“懒骨头”遥控器面世    “懒骨头”遥控器通过一根线缆与电视相连。五年之后,增你智(Zenith)无线遥控器Flash-Matic面世。1954年:第一台彩色电视机20世纪50年代,是电视机开始普及的年代,1953年,美国RCA公司设定了全美彩电标准,并于1954年推出第一台彩色电视,到1964年,有31%的美国家庭拥有了彩色电视机。虽然彩色电视技术已问世十几年了,但那时的图像质量仍令人无法恭维;装置的成本也仍然很高;看电视的人还是喜欢看黑白电视;有线电视网很少播放彩色电视节目。NBC播放的彩色电视节目最多,也只是因为其母公司RCA是当时彩色电视制造商的老大。1958年: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1958年3月17日,这是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的“生日”。新中国建立后,我国一直就没有电视广播。而为了向国外看齐,1957年,新中国决定开发自己的电视广播事业,当时的电子工业主管部门——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十局把研制电视发射中心设备的任务交给了北京广播器材厂,把研制电视接收机的任务交给了国营天津无线电厂。当时国营天津无线电厂成立了专门课题组,共8人,都是厂里的顶级技术人员和工人。到了1958年3月17日晚,我国电视中心在北京第一次试播电视节目。实验大厅里摆放着苏联和我国的电视样机。晚上7点,我国第一台电视机荧屏上清晰地出现了广播员的图像并伴随着洪亮的声音。样机试用考核百分之百通过。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研制成功了。1960年:第一次总统候选人电视辩论中,马塞州参议员J F 肯尼迪从汗流浃背的副总统尼克松手上夺走了观众,赢得了选举。1967年:第一台特丽珑电视20世纪50年代,日本索尼公司的黑白电视虽然大卖,但其技术竞争力却毫无优势。这一切到了1967年发生了转变,索尼工程师团队的一位年轻成员聪明地解决了彩色电视机一直存在的难题:图像扭曲和光发散。索尼称此项新产品为“特丽珑”(意为栅条彩色显像管)。1968年,索尼卖出了第一台“特丽珑”的电视机。精明的消费者意识到,特丽珑是一种超级产品,消费者的热情促成了特丽珑的成功。1968-1988年间,索尼卖出18亿台特丽珑,特丽珑也获得了“有史以来最热卖机型”的美誉。1977年:第一台携带式电视1970年代,依然是电视机飞速发展的年代。1973年,首先是数字技术率先用于电视广播,实验证明数字电视可用于卫星通信。1976年,英国完成“电视文库”系统的研究,用户可以直接用电视机搜索新闻、书报或杂志。在1977年,英国研制出第一批携带式电视机,这让消费者意识到,电视机除了可以在客厅内使用之外,还能在出差时随身携带。1979年:日本国家广播公司NHK发明了Muse,一种高分辨率电视用模拟系统。总统里根称,这项科技“关乎国家利益”。1981年:The Buggles的《录像带杀死广播歌星》是MTV播出的第一支音乐录影带。事实上,电视又扼杀了音乐录影带。1999年:TiVo为用户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电视控制力,包括快进跳过。五年后,珍妮·杰克逊(Janet Jackson)在超级碗上的走光视频成为TiVo史上重播次数最多的一刻。2000年:健康电视概念1990年代后期,国内电视机的同质化竞争非常严重,当时一些国内厂商往往更多地将产品的性价比作为宣传的重点,以促销降价来吸引用户,但创维公司却于2000年在国内首家推出健康1250电视,这款电视克服了模拟电视场闪、线闪、线粗的缺点,并兼容HDTV。同时创维还紧跟国外潮流率先推出了逐行电视,其“不闪的,才是健康的”品牌口号令消费者耳熟能详,创维“健康电视”深入人心。2008年:现代在日本首次展出消费级3D电视,46寸的E465S。不过5000刀的价格,真是让人眼珠子掉出来。2010年,东芝Regza GL1系列裸眼3D电视机终结了那蠢暴了的眼镜。2011年:云电视云概念产品成为2011年智能家电市场的一大热点,在 2011年8月,创维推出了全球首款云电视。这款产品创先搭载了云平台和智能Android操作系统,在电视上实现云空间、云服务、云社区、云浏览、云搜索、云应用等多种云端个性化应用,并能随时同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互联互动,云端服务器为后台进行数据处理和资源整合,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分享各种视频、照片、资料。2008年:我国第一台采用国产等离子屏电视机自2007年长虹正式启动等离子屏项目以来,长虹与彩虹、美国MP公司一道,首期投入75亿美元进军等离子屏项目;2008年7月投产,年产等离子屏达到216万片(以42"计)。最终通过三期建设,总投资超过20亿美元,形成年产600万片等离子模组的能力,进入世界四强行列。等离子项目一期建设预计2008年实现量产,这将是中国国内第一条等离子屏多面取生产线,主要生产42、50英寸及更大的等离子屏。2011年:脑电波电视在电视显示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的今天,未来的电视产品还会有啥新的变化呢?或许控制会成为一个新的突破点,2011年7月18日,世界首台脑力波电视在“上海卡萨帝新闻发布会”上震撼亮相。海尔这款划时代电视机的遥控操作是通过一个脑波耳机完成的。这个特别的脑波耳机可以检测到用户的脑电波信号,并识别出用户所处的状态并将其转化成电视可以识别的数字信号,在将来的某天,我们不再需要电视遥控器,而是可以随意以自己的意志来控制电视开关机、切换频道。2012年:4K电视在2013年最后一天,创维发布了国内首台4K家庭互联网电视机,早前,其试水微信操控的电视亦推向市场。与此同时,TCL宣布联手爱奇艺的网络电视销量已突破10万台。跨入2014年,电视厂商触“网”的频率将加快、手段各异,欲为低迷的彩电市场注入活力。据奥维咨询最新统计,2013年彩电销量达到4785万台,同比上升7%,较上年大幅提升,互联网因素是“救市”的关键。2014年:世界首款105寸曲面UHD电视世界首款105寸曲面UHD电视由三星电子推出。首次亮相于2014年1月7日拉斯维加斯举办的2014CES上,同时三星电子率先推出全球市场化的曲面UHD电视品线,发布了2014最新曲面电视和UHD电视阵容。

回答 您好,液晶电视的历史发展第一代液晶电视:2000年上市,技术特征是VGA(640×480)。液晶电视在此时技术并不成熟,尺寸小、可视角窄小、对比度低、画面清晰度差、成品率低、价格高。第二代液晶电视:2001年上市,以VGA(640×480)和装备DVI接口为技术特征。这一阶段,更多的厂家意识到,液晶电视不能仅仅作为一个播放电视信号的终端使用,只有承载更多的信息,它才能取得长足的发展。第三代液晶电视:2002年上市,以SVGA和DVI接口为技术特征。2002年众厂家纷纷将32英寸液晶摆上了柜台,但由于大屏幕等离子的冲击,液晶电视并不被人们看好。第四代液晶电视:2003年上市,技术特征主要有1080i/720P和HDMI接口等。液晶电视从这一年始焕发青春,国内彩电制造商均主推37英寸液晶电视,其中720P成为潮流液晶的新标准,而国际上刚刚成熟的HDMI端口技术也被应用到液晶电视上。第五代液晶电视:2004年上市,技术特征包含1080P/1080i/720P,HDMI接口和六基色等。2004年开始,大液晶电视开始以“降价风暴”向等离子电视发起进攻。人们开始关注液晶电视的画质、音质、可视角、响应时间、分辨率等,但此时总体销量还没超过等离子。第六代液晶电视:2005年上市,技术特征包含有1080P/1080i/720P,USB1接口和手动背光调节等。2005年年初,销售战全面爆发,国产与外资一度形成8:2的市场份额比例,外资品牌因价格压力而不得不降价。液晶电视也首次邂逅IT产品,USB1可实现图片浏览,MP3播放等。第七代液晶电视:2006年1月上市,技术特征包括1080P/1080i/720P,USB0接口,画中画,可录功能和光感屏变等。液晶电视的发展进入成熟竞争期。USB0的应用提升了液晶的使用价值,可以播放高清照片、MPEG4等流媒体;国产与合资品牌基本同时应用光感屏变技术,产品差异化越来越小。

1、1926年电视的发明者之一贝尔德向英国报界作了一次播发和接收电视的表演。2、1927——1929年贝尔德通过电话电缆首次进行机电式电视试播;首次短波电视试验;英国广播公司开始长期连续播发电视节目。3、1931年首次把影片搬上电视银幕。 人们在伦敦通过电视欣赏了英国著名的地方赛马会实况转播。电视的发明者之一美国人费罗·法恩斯沃斯发明了每秒种可以映出25幅图像的电子管电视装置。4、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采用贝尔德机电式电视广播,第一次播出了具有较高清晰度,步入实用阶段的电视图像。5、1939年美国无线电公司开始播送全电子式电视。瑞士菲普发明第一台黑白电视投影机 。6、1951年美国H洛发明三枪荫罩式彩色显像管,洛伦期发明单枪式彩色显像管。7、1966年美国无线电公司研制出集成电路电视机。3年后又生产出具有电子调谐装置的彩色电视接收机。8、1972年日本研制出彩色电视投影机。9、1979年世上第一个“有线电视”在伦敦开通。它是英国邮政局发明的。它能将计算机里的信息通过普通电话线传送出去并显示在用户电视机屏幕上。10、1984年日本松下公司推出“宇宙电视”。该系统的画面宽6米,高62米,相当于210英寸,可放置在小型卡车上,在小街和广场等需要的地方播放。系统中采用了松下独家研制的“高辉度彩色发光管”,即使是白天,在室外也能得到色彩鲜艳,明亮的图像。11、1985年英国电信公司(BT)推出综合数字通信网络。它向用户提供话音、快速传送图表 、传真、慢扫描电视终端等。12、1991年11月25日日本索尼公司的高清晰度电视开始试播:其扫描线为1125条,图像质量提高了100%。画面纵横比改传统的9:12为9:16,增强了观赏者的现场感。平机视角从10度扩展到30度,映图更有深度感。电视面像“画素”从28万个增加 为127万个单位面积画面的信息量一举提高了近4倍……因此,观看高清晰度电视的距离不是过去屏高的7倍而是3倍,且伴音逼真,采用4声道高保真立体声,富有感染力。13、1996年日本索尼公司推向市场“壁挂”式电视:其长度60厘米、宽38厘米,而厚度只有7厘米,重量仅7千克,犹如一幅壁画。世界电视日确立:1996年12月18日,第51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首届世界电视论坛召开的日子11月21日确定为“世界电视日”,以此促进世界传媒事业的发展,引导电视产业为促进世界和平和人类社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世界电视日的确立是对电视在当今世界的地理传播的范围广大及影响重大的事实的接受,并成为了新媒体威力的又一象征。这样做是为了认可电视在决策中不断增强的作用。电视由此被认可为一种知会、引导和影响公众观点的主要工具。其后果、存在和对世界政治的影响力是不可否认的。

电视机的发展历程论文怎么写的高中

在1883年的时候一个德国的电气工程师发明了机械扫描的方法。1908年的时候,英国和俄国的科学家提出了电子扫描原理,1923年的时候美籍苏联人发明了静电基础式摄像管,1926年贝尔德第1次播放和接收电视表演,电视的发明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观赏到许多优秀的作品,对世界有更好的了解。

贝尔德从小身体就不好,后来去了电器公司工作,然后就突发奇想,想要让这种无线电波发射图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让人们增加了生活的乐趣,也增添了生活的色彩。可以随时获得外界的信息。

英国发明家贝尔德发明了世界上第1台电视机,工作原理只能用机械扫描摄取图像,重复频率为每秒5帧,然后经过自己不断的研究,不断的完善,最终也制出了与现在的电视机差不多的效果;能够增长我们的知识,提高人们的想象力,促进了文化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的欢乐,也带动了就业。

回答 您好,液晶电视的历史发展第一代液晶电视:2000年上市,技术特征是VGA(640×480)。液晶电视在此时技术并不成熟,尺寸小、可视角窄小、对比度低、画面清晰度差、成品率低、价格高。第二代液晶电视:2001年上市,以VGA(640×480)和装备DVI接口为技术特征。这一阶段,更多的厂家意识到,液晶电视不能仅仅作为一个播放电视信号的终端使用,只有承载更多的信息,它才能取得长足的发展。第三代液晶电视:2002年上市,以SVGA和DVI接口为技术特征。2002年众厂家纷纷将32英寸液晶摆上了柜台,但由于大屏幕等离子的冲击,液晶电视并不被人们看好。第四代液晶电视:2003年上市,技术特征主要有1080i/720P和HDMI接口等。液晶电视从这一年始焕发青春,国内彩电制造商均主推37英寸液晶电视,其中720P成为潮流液晶的新标准,而国际上刚刚成熟的HDMI端口技术也被应用到液晶电视上。第五代液晶电视:2004年上市,技术特征包含1080P/1080i/720P,HDMI接口和六基色等。2004年开始,大液晶电视开始以“降价风暴”向等离子电视发起进攻。人们开始关注液晶电视的画质、音质、可视角、响应时间、分辨率等,但此时总体销量还没超过等离子。第六代液晶电视:2005年上市,技术特征包含有1080P/1080i/720P,USB1接口和手动背光调节等。2005年年初,销售战全面爆发,国产与外资一度形成8:2的市场份额比例,外资品牌因价格压力而不得不降价。液晶电视也首次邂逅IT产品,USB1可实现图片浏览,MP3播放等。第七代液晶电视:2006年1月上市,技术特征包括1080P/1080i/720P,USB0接口,画中画,可录功能和光感屏变等。液晶电视的发展进入成熟竞争期。USB0的应用提升了液晶的使用价值,可以播放高清照片、MPEG4等流媒体;国产与合资品牌基本同时应用光感屏变技术,产品差异化越来越小。

电视机的发展历程论文题目怎么写

电视机历史一、机械式电视俄裔德国科学家保罗·高特列本·尼普可夫(Paul Gottlieb Nipkow)早在1884年就提出并申请了世界上第一个机械式电视系统的专利,当时他只有23岁,还在德国读大学。经过研究他发现,如果把影像分成单个像点,就极有可能把人或景物的影像传送到远方。不久,一台叫作“电视望远镜”的仪器问世了。这是一种光电机械扫描圆盘,它看上去笨头笨脑的,但极富独创性。1884年11月6日,尼普可夫把他的这项发明申报给柏林皇家专利局。在他的专利申请书的第一页这样写道:“这里所述的仪器能使处于A地的物体,在任何一个B地被看到。”一年后,专利被批准了。这个专利中的尼普可夫圆盘据认为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电视图象光栅(television image rasterizer)。但是,尼普可夫本人从来也没有做出一个模型来证明他的设计。直到1907年,放大器技术的进步才证明他的这个系统的可行性。1897年,德国物理学家卡尔·布劳恩发明了一种带荧光的萤火幕的阴极射线管。当电子束撞击时,荧光幕上会发出亮光。当时布劳恩的助手曾提出用阴极射线管做电视的显示器,固执的布劳恩却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康斯坦丁·波斯基(Constantin Perskyi)在向1900年巴黎世博会提交的一篇论文中造出了television一词。波斯基的论文评估了机电技术的在当时的状况,并提到了尼普科夫等人的贡献。[3] 1906年,德国物理学家卡尔·布劳恩的两位助手用这种阴极射线管制造了一台画面接收机,进行图像重现。但他们的这种装置重现的是静止画面,应该算是传真系统而不是电视系统。1907年至1910年,波瑞斯·罗星(Boris Rosing)和他的学生弗拉基米尔·佐利金(Vladimir Zworykin)验证了在发射机中用快速转动的镜面扫描装置和在接收机中使用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的电视系统。波瑞斯·罗星(Boris Rosing)在1917年的“十月革命”中离开了人们的视线。而斯福罗金(Zworykin)之后去了美国无线电公司(the 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工作。他在那里建立了纯粹的电子式电视系统。不过,他的这个系统最终被认为是侵犯了费罗·法恩斯沃斯(Philo Taylor Farnsworth)的专利。二、电子式电视1911年,工程师艾伦·坎贝尔·斯文顿(Alan Archibald Campbell-Swinton)在伦敦发表演讲,同时在时代杂志中也被报道,描述了如何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同时使用阴极射线管传输电视讯号的细节。在演讲中,他还补充了在1908年撰写的杂志文章自然杂志中第一次描述的电子电视传送方法,这种传送方法沿用至今。其他人在当时也完成了使用阴极射线管作为接收机的实验,但是使用另外一个阴极射线管作为发送端的概念尚属首创。在19世纪20年代末,当机械电视还在普遍使用的时候,发明家费罗·法恩斯沃斯和弗拉基米尔·佐利金分别已经在研究全电子传输管的工作中。俄裔美国科学家弗拉基米尔·佐利金(Vladimir Zworykin,兹沃雷金),开辟了电子电视的时代。弗拉基米尔·佐利金(兹沃雷金)原是俄国圣彼德堡技术研所的电气工程师。早在1912年,他就开始研究电子摄像技术。1919年兹沃雷金移民美国,后在威斯汀豪森电气公司工作。1923年,苏格兰发明家约翰·洛吉·贝尔德(John Logie Baird)的一个朋友告诉他:“既然马可尼能够远距离发射和接收无线电波,那么发射影像也应该是可能的。”这使他受到很大启发。贝尔德决心要完成用电子讯号传送影像。他变卖了仅有的一些财产,并收集大量资料,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研制电视上,完成了电视机的设计工作。贝尔德成功用电信号在屏幕上显示图像。俄裔美国科学家弗拉基米尔·佐利金(Vladimir Zworykin,兹沃雷金)同时也在实验阴极射线管来产生和显示影像。1923年在西屋电气公司(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oration 1886)工作期间,他研制了电子摄像管。但是在1925年的演示过程中,图像模糊不清、对比度很低、分辨率差,而且图像是静止的。这种摄像管没有走过实验阶段,但是RCA(获取了西屋电气公司专利权)相信法恩斯沃斯1927年影像分解器的专利条件过于宽泛,会排挤其他形式的电子成像技术。所以,RCA在获取了1923年斯福罗金的专利应用之后,对法恩斯沃斯提出了专利抵触诉讼。美国专利办公室的检察官否决了1935年的决议,制定了法恩斯沃斯的发明优先于斯福罗金。在1939年十月,RCA在输掉法庭上诉,但是他们还是希望能更进一步的生产商用电视机设备,RCA同意支付法恩斯沃斯1百万美元(在2006年等同于1千3百80万美元)在之后的10年期间内,使用法恩斯沃斯的专利,需要支付额外的授权费用。1929年兹沃雷金又推出一个经过改进的模型,结果仍然不理想。美国的ARC公司最终投资了5千万美元,1931年兹沃雷金终于制造出了摄像机显像管。同年,进行一个完整的光电摄像管系统的实地试验。在这次实验中,一个由240条扫描线组成的图像传送给4英里以外的一台电视机(使用镜子把9英寸显像管的图像反射到电视机前),成功使电视摄像与显像方式电子化。第一个半机械式模拟电视系统在1925年10月2日被苏格兰人约翰·洛吉·贝尔德(John Logie Baird)在伦敦的一次实验中“扫描”出木偶的图像看作是电视诞生的标志,他被称做“电视之父”。后来,他的这个系统被英国广播公司(BBC)所采用。后在1937年,英国广播公司(BBC)终止使用这种技术。因为在那时电子式电视系统更受欢迎。决定性的解决方案—电视的基本原理基于在整个扫描周期内持续释放的电子流堆积和次要电子的储存的原理上—由匈牙利发明家Kálmán Tihanyi首次发现于1926年,1928年完善了该技术。在1927年12月7日,菲尔·法恩斯沃斯(Philo Farnsworth)在他的圣弗朗西斯科格林大街202号的实验室里,首次使用影像解剖(Image Dissector)摄影管传送了第一个图像:一条简单的直线。1928年,法恩斯沃斯研制了一套完整的系统给媒体进行演示,由电视传送一个动画图像影片。1929年,这个系统被更加的优化,去掉了电动发电机,现在他的电视系统没有任何运动部件。同年,法恩斯沃斯使用了他的电视系统传送了首个直播人类影像:一个5英寸他妻子Pem闭眼的动态图像(也许当时光线太亮的原因)。1928年,“第五届德国广播博览会”在柏林开幕。展会中电视第一次作为公开产品展出。有线的机械电视传播信号的距离和范围非常有限,图像也相当粗糙,无法显示精细的画面。因为只有几分之一的光线能透过尼普可夫圆盘的孔洞,为得到理想的光线,就必须增大孔洞,担画面将十分粗糙。要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必须增加孔洞数目,但是,孔洞变小,能透过来的光线便会减少,图像便会模糊不清。机械电视的这一缺陷导致这种技术的淘汰。1929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允许贝尔德公司开展公共电视广播业务。30年代以后,贝尔德又转向了彩色电视的研究。经过不断地改进设备提高技术,贝尔德研制的电视效果越来越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后来成立了“贝尔德电视发展公司”。随着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改进,贝尔德电视的传送距离有了较大的改进。1933年俄裔美国科学家弗拉基米尔·佐利金(Vladimir Zworykin,兹沃雷金)又研制成功可供电视摄像用的摄像管和显像管。完成了使电视摄像与显像完全电子化的过程,至此,现代电视系统基本成型。今天电视摄影机和电视接收的成像原理与器具,就是根据他的发明改进而来。1934年8月25日法恩斯沃斯在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的富兰克林学会首次给全世界演示一套完整的全电子电视系统。其他发明家之前只是展示了类似系统的部分功能,或者演示使用静态影像或者动态图片影片的电子系统。但是法恩斯沃斯是第一个把电子扫描电视摄像机和电子扫描电视接收机整合在一起,提供直播,动态,黑白图像的系统。不幸的是,他的摄像机需要很强的光线,所以他的工作被迫中断。在英国,艾萨克·舒伯特(Isaac Shoenberg)使用斯福罗金的想法开发了马可尼-电磁干扰(Marconi-EMI)自己的电子摄像管,这个设计构成了为BBC制造的摄像机的核心部件。使用这种摄像管,在1936年11月2日,一条405线的服务被架设在亚历山大宫的摄影棚内,由安装在维多利亚大厦顶上特殊制造的桅杆形天线进行广播。它暂时替隔壁的贝尔德机械电视系统进行播出,但是它更可靠,也具备更佳的清晰度。而桅杆形的天线一直沿用至今。这台完全用电子电视系统播放的节目,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年德国柏林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报道,共使用了4台摄像机拍摄比赛情况。佐尔金发明的全电子摄像机,担这台机器体积庞大,它的一个6米焦距的镜头就重45公斤,长2米,被戏称为电视大炮。这4台摄像机的图像信号通过电缆传送到帝国邮政中心,在那里图像信号经过混合后,通过电视塔被发射出去。柏林奥运会期间,每天用电视播出长达8小时的比赛实况,共有16万多人通过电视观看了奥运会。1939年,英国大约有2万个家庭拥有电视机,美国无线电公司的电视也在纽约世博览会上首次露面,开始第一次固定的电视节目演播。二战的爆发使得刚发展起来的电视的发展停滞了10年。战争结束后,电视工业又蓬勃发展起来,电视也迅速流行起来。1946年,英国广播公司恢复了固定电视节目,美国政府也解除了禁止制造新电视的禁令;电视工业便飞速发展起来。在美国,从1949年到1951年,不仅电视节目已在全国普遍播出,电视机的数目从1百万台升至1千多万台,成立了许多家电视台。幽默剧、轻歌舞、卡通片、娱乐节目和好莱坞电影常在电视中播出。德国科学家卡罗鲁斯也在电视研制做出了成就。1942年,卡罗鲁斯小组(包括两名科学家,一名机械师和一名木工),造出一台设备。这台设备用两个直径为1米的尼普可夫圆盘作为发射和接收信号的两端,每个圆盘上有48个5毫米的小孔,能够扫描48行,用一个同步马达把两个圆盘连接起来,每秒钟同步转动10幅画面,图像投射到另一台接收机上。他们称这台机器为大电视。这台大电视的效果比贝尔德的电视要清晰许多。但从未进行过公开展示,因而他们的发明鲜为人知。1956年,金斯伯格和安德逊设计的Modoll VRllo录像机的问世,使电技术前进了一大步。因最初制作电视节目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用电视胶片把节目拍摄下来,冲印,再通过电子扫描播出。采用这种方法的一个最大的缺陷,是无法进行电视节目的实况转播。另外一种是用摄像机直接把信号传播出去。这虽然满足了那些希望目睹现场情景的观众的需要,但是它不能重放。录像机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1972年,日本索尼公司推出一种3/4英寸大的卡式录音带,根本上改变了电视节目的录制方法。是世界上第一个专业彩色录像放映系统所使用的卡式录音带。扩展资料:电视机(英语:Television)简称电视,属家用电器。而这个词语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如指将动态的影像和声音转换为电子讯号,并通过不同渠道传输电子讯号,再将电子讯还原为影像和声音的技术,亦是电视讯号传送和接受的技术;和可以接收并还原电子讯号为动态影像和声音的装置,通称电视机;电视亦没有单一发明者。而是由不同国家科学家研究的共同结果。早在十九世纪时,人们就开始研究将影像转变成电子讯号的方法。电视亦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与商业活动,特指人群与人之间使用电视作为传播载体进行资讯交流、讯息传播的一种过程,诸如电视节目的制作、电视讯号的传输、电视讯号的接收和观众对于电视节目内容的评判和反馈等的各个方面。屏幕尺寸电视机的屏幕尺寸是一个衡量电视机可能的最小显示画面的参数,它以电视机屏幕对角线的长度量,单位通常是英寸。液晶电视屏幕的尺寸是严格的产品说明书所标注的尺寸,因为液晶屏幕不存在被边框遮盖住的现象。市场销售的个别产品存在尺寸不实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比标注的标准尺寸少1-2厘米,即少了不到1英寸的距离。

19世纪末,少数先驱者开始研究设计传送图像的技术。1904年,英国人贝尔威尔和德国人柯隆发明了一次电传一张照片的电视技术,每传一张照片需要10分钟。1924年,英国和德国科学家几乎同时运用机械扫描方式成功地传出了静止图像。但有线机械电视传播的距离和范围非常有限,图像也相当粗糙。 1923年,俄裔美国科学家兹沃里金申请到光电显像管、电视发射器及电视接收器的专利,他首次采用全面性的“电子电视”发收系统,成为现代电视技术的先驱。电子技术在电视上的应用,使电视开始走出实验室,进入公众生活之中,1925年,英国科学家研制成功电视机。1928年,美国纽约31家广播电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电视广播试验,由于显像管技术尚未完全过关,整个试验只持续了30分钟,收看的电视机也只有十多台,此举宣告了作为社会公共事业的电视艺术的问世,是电视发展史上划时代的事件。 1929年美国科学家伊夫斯在纽约和华盛顿之间播送50行的彩色电视图像,发明了彩色电视机。1933年兹沃里金又研制成功可供电视摄像用的摄像管和显像管。完成了使电视摄像与显像完全电子化的过程,至此,现代电视系统基本成型。今天电视摄影机和电视接收的成像原理与器具,就是根据他的发明改进而来。 (2)电视艺术在英国、美国的发展:教材强调了20世纪30~40年代,电视艺术在英国和美国有了长足的发展。建议教师结合教材,适当补充资料即可。 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郊外的亚历山大宫,播出了一场颇具规模的歌舞节目,并首次开办每天2小时的电视广播。全伦敦只有200多台收视电视机,但它标示着世界电视事业开始发迹。对当年柏林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报道,更是年轻的电视事业的一次大亮相。当时共使用了4台摄像机拍摄比赛情况。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全电子摄像机。这台机器体积庞大,它的一个6米焦距的镜头就重45公斤,长2米,被人们戏称为电视大炮。此后,价格相当昂贵的电视在英国中上层家庭开始有所普及。1937年,该公司播映英王乔治五世的加冕大典时,英国已有5万观众在观看电视。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英国约有两万家庭拥有了电视机。 1939年4月30日,美国无线电公司通过帝国大厦屋顶的发射机,传送了罗斯福总统在世界博览会上致开幕词和纽约市市长带领群众游行的电视节目。成千上万的人拥入百货商店排队观看这个新鲜场面。二战结束时,美国约有7000台电视机。二战前开办电视的还有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 (3)电视艺术的普及应用:建议教师从电视艺术普及的条件、时间及表现三方面把握教材。 联系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结合本节整体教材指出电视艺术普及的条件:电子技术等方面的进步,社会巨大变化和人类新的精神需求及商业利润的驱动。建议教师从电视机研制、电视转播、电视节目制作三方面稍作补充,如:电视机经历了从黑白到彩色,从电子管、晶体管电视迅速发展到集成电路电视,目前,电视正在向智能化、数字化和多用途化迈进;电视转播也由卫星传播到卫星直播。 表现:教材以美国和中国为例加以说明,首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电视事业发展超过英国:从1949年到1951年,电视机数目从1百万台跃升为1千多万台,1960年全美电视台高达780座,电视机近三千万台,约有87%的家庭拥有至少一台电视机。同时期英国只有190万台电视机,法国3万台,加拿大2万,日本4千台。1993年底,美国98%的家庭拥有至少一台电视机,其中99%为彩色电视机。 1958年,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在天津诞生,同年,开始试播。当时,全国只有50多台黑白电视机。1971年,全国已建有电视台32座。21世纪初,中国大陆的电视覆盖率高达94%。

1925年,电视机有了雏形;1939年,第一台黑白电视机;1954年,第一台彩色电视机;1958年,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1967年,第一台特丽珑电视;1977年,第一台携带式电视;1979年,高分辨率电视模拟系统;1981年,MTV;2008年,消费级3D电视;2008年,我国第一台国产等离子电视;2011年,云电视;2011年,脑电波电视;2012年,国内4K电视;2014年,世界首款105寸UHD曲面电视。

回答 您好,液晶电视的历史发展第一代液晶电视:2000年上市,技术特征是VGA(640×480)。液晶电视在此时技术并不成熟,尺寸小、可视角窄小、对比度低、画面清晰度差、成品率低、价格高。第二代液晶电视:2001年上市,以VGA(640×480)和装备DVI接口为技术特征。这一阶段,更多的厂家意识到,液晶电视不能仅仅作为一个播放电视信号的终端使用,只有承载更多的信息,它才能取得长足的发展。第三代液晶电视:2002年上市,以SVGA和DVI接口为技术特征。2002年众厂家纷纷将32英寸液晶摆上了柜台,但由于大屏幕等离子的冲击,液晶电视并不被人们看好。第四代液晶电视:2003年上市,技术特征主要有1080i/720P和HDMI接口等。液晶电视从这一年始焕发青春,国内彩电制造商均主推37英寸液晶电视,其中720P成为潮流液晶的新标准,而国际上刚刚成熟的HDMI端口技术也被应用到液晶电视上。第五代液晶电视:2004年上市,技术特征包含1080P/1080i/720P,HDMI接口和六基色等。2004年开始,大液晶电视开始以“降价风暴”向等离子电视发起进攻。人们开始关注液晶电视的画质、音质、可视角、响应时间、分辨率等,但此时总体销量还没超过等离子。第六代液晶电视:2005年上市,技术特征包含有1080P/1080i/720P,USB1接口和手动背光调节等。2005年年初,销售战全面爆发,国产与外资一度形成8:2的市场份额比例,外资品牌因价格压力而不得不降价。液晶电视也首次邂逅IT产品,USB1可实现图片浏览,MP3播放等。第七代液晶电视:2006年1月上市,技术特征包括1080P/1080i/720P,USB0接口,画中画,可录功能和光感屏变等。液晶电视的发展进入成熟竞争期。USB0的应用提升了液晶的使用价值,可以播放高清照片、MPEG4等流媒体;国产与合资品牌基本同时应用光感屏变技术,产品差异化越来越小。

电视机的发展历程论文题目怎么写初中

电视技术发展历史回顾1883年圣诞节,德国电气工程师尼普柯夫用他发明的“尼普柯夫圆盘”使用机械扫描方法,作了首次发射图像的实验。每幅画面有24行线,且图像相当模糊。 1908年,英国肯培尔斯文顿、俄国罗申克无提出电子扫描原理,奠定了近代电技术的理论基础。 1923年,美籍苏联人兹瓦里金发明静电积贮式摄像管。年发明电子扫书描式显像管,这是近代电视摄像术的先驱。 1925年,英国约翰洛奇贝尔德,根据“尼普科夫圆盘”进行了新的研究工作,发明机械扫描式电视摄像机和接收机。当时画面分辨率仅30行线,扫描器每秒只能5次扫过扫描区,画面本身仅2英寸高,一英寸宽。在伦敦一家大商店向公众作了表演。 1926年,贝尔德向英国报界作了一次播发和接收电视的表演。 1927——1929年,贝尔德通过电话电缆首次进行机电式电视试播;首次短波电视试验;英国广播公司开始长期连续播发电视节目。 1930年,实现电视图像和声音同时发播。 1931年,首次把影片搬上电视银幕。 人们在伦敦通过电视欣赏了英国著名的地方赛马会实况转播。 美国发明了每秒种可以映出25幅图像的电子管电视装置。 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采用贝尔德机电式电视广播,第一次播出了具有较高清晰度,步入实用阶段的电视图像。 1939年,美国无线电公司开始播送全电子式电视。瑞士菲普发明第一台黑白电视投影机 。 1940年,美国古尔马研制出机电式彩色电视系统。 1949年12月17日,开通使用第一条敷设在英国伦敦与苏登可尔菲尔特之间的电视电缆。 1951年,美国H洛发明三枪荫罩式彩色显像管,洛伦期发明单枪式彩色显像管。 1954年,美国得克萨期仪器公司研制出第一台全晶体管电视接收机。 1966年,美国无线电公司研制出集成电路电视机。3年后又生产出具有电子调诣装置的彩色电视接收机。 1972年,日本研制出彩色电视投影机。 1973年,数字技术用于电视广播,实验证明数字电视可用于卫星通信。 1976年,英国完成“电视文库”系统的研究,用户可以直接用电视机检查新闻,书报或杂志。 1977年,英国研制出第一批携带式电视机。 1979年,世上第一个“有线电视”在伦敦开通。它是英国邮政局发明的。它能将计算机里的信息通过普通电话线传送出去并显示在用户电视机屏幕上。 1981年,日本索尼公司研制出袖珍黑白电视机,液晶屏幕仅5英寸,由电池供电。 1984年,日本松下公司推出“宇宙电视”。该系统的画面宽6米,高62米,相当于210英寸,可放置在大型卡车上,在大街和广场等需要的地方播放。系统中采用了松下独家研制的“高辉度彩色发光管”,即使是白天,在室外也能得到色彩鲜艳,明亮的图像。 1985年3月17日,在日本举行的筑波科学万国博览会上,索尼公司建造的超大屏幕彩色电视墙亮相。它位于中央广场上,长40米、高25米,面积达1000平方米,整个建筑有14层楼房那么高。相当一台1857英寸彩电。超大屏幕由36块大型发光屏组成,每块重1吨,厚8米 4行9作品共有45万个彩色发光元件。通过其顶部安装的摄像机,可以随时显示会场上的各种活动,并播放索尼公司的各种广告性录像。 1985年,英国电信公司(BT)推出综合数字通信网络。它向用户提供话音、快速传送图表 、传真、慢扫描电视终端等。 1991年11月25日,日本索尼公司的高清晰度电视开始试播:其扫描线为1125条,比目前的525条多出一倍,图像质量提高了100%;画面纵横比改传统的9:12为9:16,增强了观赏者的现场感;平机视角从10度扩展到30度,映图更有深度感;电视面像“画素”从28万个增加 为127万个单位面积画面的信息量一举提高了近4倍……因此,观看高清晰度电视的距离不是过去屏高的7倍而是3倍,且伴音逼真,采用4声道高保真立体声,富有感染力。 1995年,日本索尼公司推出超微型彩色电视接收机(即手掌式彩电),只有手掌一样大小 ,重量为280克。具有扬声器,也有耳机插孔,液晶显示屏约5厘米,画面看来虽小,但图像清晰,其最明显的特点是:以人的身体作天线来取得收视效果,看电视时将两根引线套在脖子上,就能取得室外天线般的效果。 1996年,日本索尼公司推向市场“壁挂”式电视:其长度60厘米、宽38厘米,而厚度只有7厘米,重量仅7千克,犹如一幅壁画。 我国在1958年9月2日,开始播送黑白电视,并建立了相应的电视工业。 1973年,开始试播彩色电视

回答 您好,液晶电视的历史发展第一代液晶电视:2000年上市,技术特征是VGA(640×480)。液晶电视在此时技术并不成熟,尺寸小、可视角窄小、对比度低、画面清晰度差、成品率低、价格高。第二代液晶电视:2001年上市,以VGA(640×480)和装备DVI接口为技术特征。这一阶段,更多的厂家意识到,液晶电视不能仅仅作为一个播放电视信号的终端使用,只有承载更多的信息,它才能取得长足的发展。第三代液晶电视:2002年上市,以SVGA和DVI接口为技术特征。2002年众厂家纷纷将32英寸液晶摆上了柜台,但由于大屏幕等离子的冲击,液晶电视并不被人们看好。第四代液晶电视:2003年上市,技术特征主要有1080i/720P和HDMI接口等。液晶电视从这一年始焕发青春,国内彩电制造商均主推37英寸液晶电视,其中720P成为潮流液晶的新标准,而国际上刚刚成熟的HDMI端口技术也被应用到液晶电视上。第五代液晶电视:2004年上市,技术特征包含1080P/1080i/720P,HDMI接口和六基色等。2004年开始,大液晶电视开始以“降价风暴”向等离子电视发起进攻。人们开始关注液晶电视的画质、音质、可视角、响应时间、分辨率等,但此时总体销量还没超过等离子。第六代液晶电视:2005年上市,技术特征包含有1080P/1080i/720P,USB1接口和手动背光调节等。2005年年初,销售战全面爆发,国产与外资一度形成8:2的市场份额比例,外资品牌因价格压力而不得不降价。液晶电视也首次邂逅IT产品,USB1可实现图片浏览,MP3播放等。第七代液晶电视:2006年1月上市,技术特征包括1080P/1080i/720P,USB0接口,画中画,可录功能和光感屏变等。液晶电视的发展进入成熟竞争期。USB0的应用提升了液晶的使用价值,可以播放高清照片、MPEG4等流媒体;国产与合资品牌基本同时应用光感屏变技术,产品差异化越来越小。

1925年,电视机有了雏形;1939年,第一台黑白电视机;1954年,第一台彩色电视机;1958年,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1967年,第一台特丽珑电视;1977年,第一台携带式电视;1979年,高分辨率电视模拟系统;1981年,MTV;2008年,消费级3D电视;2008年,我国第一台国产等离子电视;2011年,云电视;2011年,脑电波电视;2012年,国内4K电视;2014年,世界首款105寸UHD曲面电视。

电视机历史一、机械式电视俄裔德国科学家保罗·高特列本·尼普可夫(Paul Gottlieb Nipkow)早在1884年就提出并申请了世界上第一个机械式电视系统的专利,当时他只有23岁,还在德国读大学。经过研究他发现,如果把影像分成单个像点,就极有可能把人或景物的影像传送到远方。不久,一台叫作“电视望远镜”的仪器问世了。这是一种光电机械扫描圆盘,它看上去笨头笨脑的,但极富独创性。1884年11月6日,尼普可夫把他的这项发明申报给柏林皇家专利局。在他的专利申请书的第一页这样写道:“这里所述的仪器能使处于A地的物体,在任何一个B地被看到。”一年后,专利被批准了。这个专利中的尼普可夫圆盘据认为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电视图象光栅(television image rasterizer)。但是,尼普可夫本人从来也没有做出一个模型来证明他的设计。直到1907年,放大器技术的进步才证明他的这个系统的可行性。1897年,德国物理学家卡尔·布劳恩发明了一种带荧光的萤火幕的阴极射线管。当电子束撞击时,荧光幕上会发出亮光。当时布劳恩的助手曾提出用阴极射线管做电视的显示器,固执的布劳恩却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康斯坦丁·波斯基(Constantin Perskyi)在向1900年巴黎世博会提交的一篇论文中造出了television一词。波斯基的论文评估了机电技术的在当时的状况,并提到了尼普科夫等人的贡献。[3] 1906年,德国物理学家卡尔·布劳恩的两位助手用这种阴极射线管制造了一台画面接收机,进行图像重现。但他们的这种装置重现的是静止画面,应该算是传真系统而不是电视系统。1907年至1910年,波瑞斯·罗星(Boris Rosing)和他的学生弗拉基米尔·佐利金(Vladimir Zworykin)验证了在发射机中用快速转动的镜面扫描装置和在接收机中使用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的电视系统。波瑞斯·罗星(Boris Rosing)在1917年的“十月革命”中离开了人们的视线。而斯福罗金(Zworykin)之后去了美国无线电公司(the 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工作。他在那里建立了纯粹的电子式电视系统。不过,他的这个系统最终被认为是侵犯了费罗·法恩斯沃斯(Philo Taylor Farnsworth)的专利。二、电子式电视1911年,工程师艾伦·坎贝尔·斯文顿(Alan Archibald Campbell-Swinton)在伦敦发表演讲,同时在时代杂志中也被报道,描述了如何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同时使用阴极射线管传输电视讯号的细节。在演讲中,他还补充了在1908年撰写的杂志文章自然杂志中第一次描述的电子电视传送方法,这种传送方法沿用至今。其他人在当时也完成了使用阴极射线管作为接收机的实验,但是使用另外一个阴极射线管作为发送端的概念尚属首创。在19世纪20年代末,当机械电视还在普遍使用的时候,发明家费罗·法恩斯沃斯和弗拉基米尔·佐利金分别已经在研究全电子传输管的工作中。俄裔美国科学家弗拉基米尔·佐利金(Vladimir Zworykin,兹沃雷金),开辟了电子电视的时代。弗拉基米尔·佐利金(兹沃雷金)原是俄国圣彼德堡技术研所的电气工程师。早在1912年,他就开始研究电子摄像技术。1919年兹沃雷金移民美国,后在威斯汀豪森电气公司工作。1923年,苏格兰发明家约翰·洛吉·贝尔德(John Logie Baird)的一个朋友告诉他:“既然马可尼能够远距离发射和接收无线电波,那么发射影像也应该是可能的。”这使他受到很大启发。贝尔德决心要完成用电子讯号传送影像。他变卖了仅有的一些财产,并收集大量资料,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研制电视上,完成了电视机的设计工作。贝尔德成功用电信号在屏幕上显示图像。俄裔美国科学家弗拉基米尔·佐利金(Vladimir Zworykin,兹沃雷金)同时也在实验阴极射线管来产生和显示影像。1923年在西屋电气公司(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oration 1886)工作期间,他研制了电子摄像管。但是在1925年的演示过程中,图像模糊不清、对比度很低、分辨率差,而且图像是静止的。这种摄像管没有走过实验阶段,但是RCA(获取了西屋电气公司专利权)相信法恩斯沃斯1927年影像分解器的专利条件过于宽泛,会排挤其他形式的电子成像技术。所以,RCA在获取了1923年斯福罗金的专利应用之后,对法恩斯沃斯提出了专利抵触诉讼。美国专利办公室的检察官否决了1935年的决议,制定了法恩斯沃斯的发明优先于斯福罗金。在1939年十月,RCA在输掉法庭上诉,但是他们还是希望能更进一步的生产商用电视机设备,RCA同意支付法恩斯沃斯1百万美元(在2006年等同于1千3百80万美元)在之后的10年期间内,使用法恩斯沃斯的专利,需要支付额外的授权费用。1929年兹沃雷金又推出一个经过改进的模型,结果仍然不理想。美国的ARC公司最终投资了5千万美元,1931年兹沃雷金终于制造出了摄像机显像管。同年,进行一个完整的光电摄像管系统的实地试验。在这次实验中,一个由240条扫描线组成的图像传送给4英里以外的一台电视机(使用镜子把9英寸显像管的图像反射到电视机前),成功使电视摄像与显像方式电子化。第一个半机械式模拟电视系统在1925年10月2日被苏格兰人约翰·洛吉·贝尔德(John Logie Baird)在伦敦的一次实验中“扫描”出木偶的图像看作是电视诞生的标志,他被称做“电视之父”。后来,他的这个系统被英国广播公司(BBC)所采用。后在1937年,英国广播公司(BBC)终止使用这种技术。因为在那时电子式电视系统更受欢迎。决定性的解决方案—电视的基本原理基于在整个扫描周期内持续释放的电子流堆积和次要电子的储存的原理上—由匈牙利发明家Kálmán Tihanyi首次发现于1926年,1928年完善了该技术。在1927年12月7日,菲尔·法恩斯沃斯(Philo Farnsworth)在他的圣弗朗西斯科格林大街202号的实验室里,首次使用影像解剖(Image Dissector)摄影管传送了第一个图像:一条简单的直线。1928年,法恩斯沃斯研制了一套完整的系统给媒体进行演示,由电视传送一个动画图像影片。1929年,这个系统被更加的优化,去掉了电动发电机,现在他的电视系统没有任何运动部件。同年,法恩斯沃斯使用了他的电视系统传送了首个直播人类影像:一个5英寸他妻子Pem闭眼的动态图像(也许当时光线太亮的原因)。1928年,“第五届德国广播博览会”在柏林开幕。展会中电视第一次作为公开产品展出。有线的机械电视传播信号的距离和范围非常有限,图像也相当粗糙,无法显示精细的画面。因为只有几分之一的光线能透过尼普可夫圆盘的孔洞,为得到理想的光线,就必须增大孔洞,担画面将十分粗糙。要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必须增加孔洞数目,但是,孔洞变小,能透过来的光线便会减少,图像便会模糊不清。机械电视的这一缺陷导致这种技术的淘汰。1929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允许贝尔德公司开展公共电视广播业务。30年代以后,贝尔德又转向了彩色电视的研究。经过不断地改进设备提高技术,贝尔德研制的电视效果越来越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后来成立了“贝尔德电视发展公司”。随着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改进,贝尔德电视的传送距离有了较大的改进。1933年俄裔美国科学家弗拉基米尔·佐利金(Vladimir Zworykin,兹沃雷金)又研制成功可供电视摄像用的摄像管和显像管。完成了使电视摄像与显像完全电子化的过程,至此,现代电视系统基本成型。今天电视摄影机和电视接收的成像原理与器具,就是根据他的发明改进而来。1934年8月25日法恩斯沃斯在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的富兰克林学会首次给全世界演示一套完整的全电子电视系统。其他发明家之前只是展示了类似系统的部分功能,或者演示使用静态影像或者动态图片影片的电子系统。但是法恩斯沃斯是第一个把电子扫描电视摄像机和电子扫描电视接收机整合在一起,提供直播,动态,黑白图像的系统。不幸的是,他的摄像机需要很强的光线,所以他的工作被迫中断。在英国,艾萨克·舒伯特(Isaac Shoenberg)使用斯福罗金的想法开发了马可尼-电磁干扰(Marconi-EMI)自己的电子摄像管,这个设计构成了为BBC制造的摄像机的核心部件。使用这种摄像管,在1936年11月2日,一条405线的服务被架设在亚历山大宫的摄影棚内,由安装在维多利亚大厦顶上特殊制造的桅杆形天线进行广播。它暂时替隔壁的贝尔德机械电视系统进行播出,但是它更可靠,也具备更佳的清晰度。而桅杆形的天线一直沿用至今。这台完全用电子电视系统播放的节目,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年德国柏林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报道,共使用了4台摄像机拍摄比赛情况。佐尔金发明的全电子摄像机,担这台机器体积庞大,它的一个6米焦距的镜头就重45公斤,长2米,被戏称为电视大炮。这4台摄像机的图像信号通过电缆传送到帝国邮政中心,在那里图像信号经过混合后,通过电视塔被发射出去。柏林奥运会期间,每天用电视播出长达8小时的比赛实况,共有16万多人通过电视观看了奥运会。1939年,英国大约有2万个家庭拥有电视机,美国无线电公司的电视也在纽约世博览会上首次露面,开始第一次固定的电视节目演播。二战的爆发使得刚发展起来的电视的发展停滞了10年。战争结束后,电视工业又蓬勃发展起来,电视也迅速流行起来。1946年,英国广播公司恢复了固定电视节目,美国政府也解除了禁止制造新电视的禁令;电视工业便飞速发展起来。在美国,从1949年到1951年,不仅电视节目已在全国普遍播出,电视机的数目从1百万台升至1千多万台,成立了许多家电视台。幽默剧、轻歌舞、卡通片、娱乐节目和好莱坞电影常在电视中播出。德国科学家卡罗鲁斯也在电视研制做出了成就。1942年,卡罗鲁斯小组(包括两名科学家,一名机械师和一名木工),造出一台设备。这台设备用两个直径为1米的尼普可夫圆盘作为发射和接收信号的两端,每个圆盘上有48个5毫米的小孔,能够扫描48行,用一个同步马达把两个圆盘连接起来,每秒钟同步转动10幅画面,图像投射到另一台接收机上。他们称这台机器为大电视。这台大电视的效果比贝尔德的电视要清晰许多。但从未进行过公开展示,因而他们的发明鲜为人知。1956年,金斯伯格和安德逊设计的Modoll VRllo录像机的问世,使电技术前进了一大步。因最初制作电视节目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用电视胶片把节目拍摄下来,冲印,再通过电子扫描播出。采用这种方法的一个最大的缺陷,是无法进行电视节目的实况转播。另外一种是用摄像机直接把信号传播出去。这虽然满足了那些希望目睹现场情景的观众的需要,但是它不能重放。录像机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1972年,日本索尼公司推出一种3/4英寸大的卡式录音带,根本上改变了电视节目的录制方法。是世界上第一个专业彩色录像放映系统所使用的卡式录音带。扩展资料:电视机(英语:Television)简称电视,属家用电器。而这个词语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如指将动态的影像和声音转换为电子讯号,并通过不同渠道传输电子讯号,再将电子讯还原为影像和声音的技术,亦是电视讯号传送和接受的技术;和可以接收并还原电子讯号为动态影像和声音的装置,通称电视机;电视亦没有单一发明者。而是由不同国家科学家研究的共同结果。早在十九世纪时,人们就开始研究将影像转变成电子讯号的方法。电视亦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与商业活动,特指人群与人之间使用电视作为传播载体进行资讯交流、讯息传播的一种过程,诸如电视节目的制作、电视讯号的传输、电视讯号的接收和观众对于电视节目内容的评判和反馈等的各个方面。屏幕尺寸电视机的屏幕尺寸是一个衡量电视机可能的最小显示画面的参数,它以电视机屏幕对角线的长度量,单位通常是英寸。液晶电视屏幕的尺寸是严格的产品说明书所标注的尺寸,因为液晶屏幕不存在被边框遮盖住的现象。市场销售的个别产品存在尺寸不实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比标注的标准尺寸少1-2厘米,即少了不到1英寸的距离。

电视机的发展历程论文题目怎么写的

19世纪末,少数先驱者开始研究设计传送图像的技术。1904年,英国人贝尔威尔和德国人柯隆发明了一次电传一张照片的电视技术,每传一张照片需要10分钟。1924年,英国和德国科学家几乎同时运用机械扫描方式成功地传出了静止图像。但有线机械电视传播的距离和范围非常有限,图像也相当粗糙。 1923年,俄裔美国科学家兹沃里金申请到光电显像管、电视发射器及电视接收器的专利,他首次采用全面性的“电子电视”发收系统,成为现代电视技术的先驱。电子技术在电视上的应用,使电视开始走出实验室,进入公众生活之中,1925年,英国科学家研制成功电视机。1928年,美国纽约31家广播电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电视广播试验,由于显像管技术尚未完全过关,整个试验只持续了30分钟,收看的电视机也只有十多台,此举宣告了作为社会公共事业的电视艺术的问世,是电视发展史上划时代的事件。 1929年美国科学家伊夫斯在纽约和华盛顿之间播送50行的彩色电视图像,发明了彩色电视机。1933年兹沃里金又研制成功可供电视摄像用的摄像管和显像管。完成了使电视摄像与显像完全电子化的过程,至此,现代电视系统基本成型。今天电视摄影机和电视接收的成像原理与器具,就是根据他的发明改进而来。 (2)电视艺术在英国、美国的发展:教材强调了20世纪30~40年代,电视艺术在英国和美国有了长足的发展。建议教师结合教材,适当补充资料即可。 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郊外的亚历山大宫,播出了一场颇具规模的歌舞节目,并首次开办每天2小时的电视广播。全伦敦只有200多台收视电视机,但它标示着世界电视事业开始发迹。对当年柏林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报道,更是年轻的电视事业的一次大亮相。当时共使用了4台摄像机拍摄比赛情况。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全电子摄像机。这台机器体积庞大,它的一个6米焦距的镜头就重45公斤,长2米,被人们戏称为电视大炮。此后,价格相当昂贵的电视在英国中上层家庭开始有所普及。1937年,该公司播映英王乔治五世的加冕大典时,英国已有5万观众在观看电视。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英国约有两万家庭拥有了电视机。 1939年4月30日,美国无线电公司通过帝国大厦屋顶的发射机,传送了罗斯福总统在世界博览会上致开幕词和纽约市市长带领群众游行的电视节目。成千上万的人拥入百货商店排队观看这个新鲜场面。二战结束时,美国约有7000台电视机。二战前开办电视的还有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 (3)电视艺术的普及应用:建议教师从电视艺术普及的条件、时间及表现三方面把握教材。 联系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结合本节整体教材指出电视艺术普及的条件:电子技术等方面的进步,社会巨大变化和人类新的精神需求及商业利润的驱动。建议教师从电视机研制、电视转播、电视节目制作三方面稍作补充,如:电视机经历了从黑白到彩色,从电子管、晶体管电视迅速发展到集成电路电视,目前,电视正在向智能化、数字化和多用途化迈进;电视转播也由卫星传播到卫星直播。 表现:教材以美国和中国为例加以说明,首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电视事业发展超过英国:从1949年到1951年,电视机数目从1百万台跃升为1千多万台,1960年全美电视台高达780座,电视机近三千万台,约有87%的家庭拥有至少一台电视机。同时期英国只有190万台电视机,法国3万台,加拿大2万,日本4千台。1993年底,美国98%的家庭拥有至少一台电视机,其中99%为彩色电视机。 1958年,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在天津诞生,同年,开始试播。当时,全国只有50多台黑白电视机。1971年,全国已建有电视台32座。21世纪初,中国大陆的电视覆盖率高达94%。

早在1904年,就已有人对彩色电视进行了探索性的试验。1925年,前苏联工程师阿达缅开发出一种彩色电视系统,具备现代彩色电视几乎所有的性能。1928年,贝尔德在贝尔电话研究所进行彩色电视机的试验。7月3日,他用带有红、蓝、绿三色滤光器的3个有30个孔的尼普科夫扫描圆盘,进行公开演示,在电视机屏幕上出现了鲜红色的草莓、蓝色的领带等图像。1929年,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的格雷,提出用3个电路分别发射3种基色信号来播送彩色电视节目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原理成了现代彩色电视的基础。同年,贝尔实验室的艾夫斯,在纽约与华盛顿特区之间播送了50行的彩色电视图像。1938年,法国的瓦朗西获得一项有关与黑白电视制式兼容的彩色电视的专利,为以后解决兼容问题开辟了道路。1940年,英国的贝尔德与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系统的匈牙利工程师戈德马克,用类似的方法进行探索,他们都演示了一种与黑白电视不兼容的场序制彩色电视系统,这种系统通过摄像机与接收器的彩色滤色镜的转动来运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哥伦比亚广播系统还用这种系统进行了某些试验性的播出。1951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批准这一项业务重新开始,但不久就停办了,因为这种系统很快被可与黑白电视兼容的全电子彩色系统取代。同年,美国发明家洛马开始研制彩色显像管。1953年,美国国家电视制式委员会(NTSC)确定了与黑白电视兼容的一种彩色电视制式——NTSC制,成为世界彩色电视系统的基础。NTSC制的原理是:把图像的两种信号的传输组合在一起,一种传输与黑白电视机相应于辉度(包括电视景色精微细节在内)的信息,另一种传输纹理粗糙的色彩信息。彩色电视机把两种图像信号传输组合在一起的原因,是彩色图像的辉度成分具有高清晰度的视觉效果,附加的纹理粗糙的色彩信息又不改变所产生彩色图像的清晰度,这样,就可看到清晰的彩色图像。美国NTSC制的公众电视于1954年开播。采用这一制式的还有日本。1960年,日本正式播放NTSC制的彩色电视。1963年,德国德律风根公司的布吕克提议采用PAL制,这种制式对NTSC制做了细微而巧妙的改变。另一种制式是与前两种制式有根本区别的SECAM制,它是法国巴黎的亨利提出的。法国于1966年开始采用SECAM制,并于1967年正式播出。1969年,英国及前联邦德国开始采用PAL,制播出彩色电视。同一年,法国与前苏联决定采用SECAM制。20世纪60年代后期,大多数国家开始发展彩色电视广播。20世纪70年代,世界各国分别采用了这三种制式。1973年,中国开始试播彩色电视,采用的是PAL制。1950年,美国无线电公司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彩色电视机的销售热潮开始于1964年的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大部分彩色电视的摄像机有3~4个电视摄像管。在彩色电视机里,有一个阴罩障板、三个电子枪及阴极射线管。现在,彩色电视机已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家用电器,为人们提供绚丽多彩的活动图像。1984年,美国无线电公司(RCA)研制出利用集成电路芯片取代摄像管的彩色电视摄像机。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微处理器和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电视机的功能与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新型彩色电视机增添了许多功能,如遥控选台;屏幕上显示频道号码、音量响度;预编程序,在预定时间自动开机、关机、转换频道和播放节目;多画面显示;接收多伴音、立体声等。随着新型电视广播业务的出现,电视接收机还向多功能化、数字化、智能化方面发展,以适应多方面的需要。具有卫星电视接收功能及收看图文电视的接收机、高清晰度大屏幕电视、液晶投影电视、平板电视等纷纷问世。电视接收机还与可视图文检索系统和家用电脑合为一体,成为家用的信息显示终端设备,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20世纪90年代,数字化彩电问世。1997年,西安开发出我国第一代准高清晰度数字化彩色电视机,它的清晰度从300线提高到700线,还可作为计算机或多媒体信息终端的显示器使用。

电视机历史一、机械式电视俄裔德国科学家保罗·高特列本·尼普可夫(Paul Gottlieb Nipkow)早在1884年就提出并申请了世界上第一个机械式电视系统的专利,当时他只有23岁,还在德国读大学。经过研究他发现,如果把影像分成单个像点,就极有可能把人或景物的影像传送到远方。不久,一台叫作“电视望远镜”的仪器问世了。这是一种光电机械扫描圆盘,它看上去笨头笨脑的,但极富独创性。1884年11月6日,尼普可夫把他的这项发明申报给柏林皇家专利局。在他的专利申请书的第一页这样写道:“这里所述的仪器能使处于A地的物体,在任何一个B地被看到。”一年后,专利被批准了。这个专利中的尼普可夫圆盘据认为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电视图象光栅(television image rasterizer)。但是,尼普可夫本人从来也没有做出一个模型来证明他的设计。直到1907年,放大器技术的进步才证明他的这个系统的可行性。1897年,德国物理学家卡尔·布劳恩发明了一种带荧光的萤火幕的阴极射线管。当电子束撞击时,荧光幕上会发出亮光。当时布劳恩的助手曾提出用阴极射线管做电视的显示器,固执的布劳恩却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康斯坦丁·波斯基(Constantin Perskyi)在向1900年巴黎世博会提交的一篇论文中造出了television一词。波斯基的论文评估了机电技术的在当时的状况,并提到了尼普科夫等人的贡献。[3] 1906年,德国物理学家卡尔·布劳恩的两位助手用这种阴极射线管制造了一台画面接收机,进行图像重现。但他们的这种装置重现的是静止画面,应该算是传真系统而不是电视系统。1907年至1910年,波瑞斯·罗星(Boris Rosing)和他的学生弗拉基米尔·佐利金(Vladimir Zworykin)验证了在发射机中用快速转动的镜面扫描装置和在接收机中使用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的电视系统。波瑞斯·罗星(Boris Rosing)在1917年的“十月革命”中离开了人们的视线。而斯福罗金(Zworykin)之后去了美国无线电公司(the 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工作。他在那里建立了纯粹的电子式电视系统。不过,他的这个系统最终被认为是侵犯了费罗·法恩斯沃斯(Philo Taylor Farnsworth)的专利。二、电子式电视1911年,工程师艾伦·坎贝尔·斯文顿(Alan Archibald Campbell-Swinton)在伦敦发表演讲,同时在时代杂志中也被报道,描述了如何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同时使用阴极射线管传输电视讯号的细节。在演讲中,他还补充了在1908年撰写的杂志文章自然杂志中第一次描述的电子电视传送方法,这种传送方法沿用至今。其他人在当时也完成了使用阴极射线管作为接收机的实验,但是使用另外一个阴极射线管作为发送端的概念尚属首创。在19世纪20年代末,当机械电视还在普遍使用的时候,发明家费罗·法恩斯沃斯和弗拉基米尔·佐利金分别已经在研究全电子传输管的工作中。俄裔美国科学家弗拉基米尔·佐利金(Vladimir Zworykin,兹沃雷金),开辟了电子电视的时代。弗拉基米尔·佐利金(兹沃雷金)原是俄国圣彼德堡技术研所的电气工程师。早在1912年,他就开始研究电子摄像技术。1919年兹沃雷金移民美国,后在威斯汀豪森电气公司工作。1923年,苏格兰发明家约翰·洛吉·贝尔德(John Logie Baird)的一个朋友告诉他:“既然马可尼能够远距离发射和接收无线电波,那么发射影像也应该是可能的。”这使他受到很大启发。贝尔德决心要完成用电子讯号传送影像。他变卖了仅有的一些财产,并收集大量资料,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研制电视上,完成了电视机的设计工作。贝尔德成功用电信号在屏幕上显示图像。俄裔美国科学家弗拉基米尔·佐利金(Vladimir Zworykin,兹沃雷金)同时也在实验阴极射线管来产生和显示影像。1923年在西屋电气公司(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oration 1886)工作期间,他研制了电子摄像管。但是在1925年的演示过程中,图像模糊不清、对比度很低、分辨率差,而且图像是静止的。这种摄像管没有走过实验阶段,但是RCA(获取了西屋电气公司专利权)相信法恩斯沃斯1927年影像分解器的专利条件过于宽泛,会排挤其他形式的电子成像技术。所以,RCA在获取了1923年斯福罗金的专利应用之后,对法恩斯沃斯提出了专利抵触诉讼。美国专利办公室的检察官否决了1935年的决议,制定了法恩斯沃斯的发明优先于斯福罗金。在1939年十月,RCA在输掉法庭上诉,但是他们还是希望能更进一步的生产商用电视机设备,RCA同意支付法恩斯沃斯1百万美元(在2006年等同于1千3百80万美元)在之后的10年期间内,使用法恩斯沃斯的专利,需要支付额外的授权费用。1929年兹沃雷金又推出一个经过改进的模型,结果仍然不理想。美国的ARC公司最终投资了5千万美元,1931年兹沃雷金终于制造出了摄像机显像管。同年,进行一个完整的光电摄像管系统的实地试验。在这次实验中,一个由240条扫描线组成的图像传送给4英里以外的一台电视机(使用镜子把9英寸显像管的图像反射到电视机前),成功使电视摄像与显像方式电子化。第一个半机械式模拟电视系统在1925年10月2日被苏格兰人约翰·洛吉·贝尔德(John Logie Baird)在伦敦的一次实验中“扫描”出木偶的图像看作是电视诞生的标志,他被称做“电视之父”。后来,他的这个系统被英国广播公司(BBC)所采用。后在1937年,英国广播公司(BBC)终止使用这种技术。因为在那时电子式电视系统更受欢迎。决定性的解决方案—电视的基本原理基于在整个扫描周期内持续释放的电子流堆积和次要电子的储存的原理上—由匈牙利发明家Kálmán Tihanyi首次发现于1926年,1928年完善了该技术。在1927年12月7日,菲尔·法恩斯沃斯(Philo Farnsworth)在他的圣弗朗西斯科格林大街202号的实验室里,首次使用影像解剖(Image Dissector)摄影管传送了第一个图像:一条简单的直线。1928年,法恩斯沃斯研制了一套完整的系统给媒体进行演示,由电视传送一个动画图像影片。1929年,这个系统被更加的优化,去掉了电动发电机,现在他的电视系统没有任何运动部件。同年,法恩斯沃斯使用了他的电视系统传送了首个直播人类影像:一个5英寸他妻子Pem闭眼的动态图像(也许当时光线太亮的原因)。1928年,“第五届德国广播博览会”在柏林开幕。展会中电视第一次作为公开产品展出。有线的机械电视传播信号的距离和范围非常有限,图像也相当粗糙,无法显示精细的画面。因为只有几分之一的光线能透过尼普可夫圆盘的孔洞,为得到理想的光线,就必须增大孔洞,担画面将十分粗糙。要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必须增加孔洞数目,但是,孔洞变小,能透过来的光线便会减少,图像便会模糊不清。机械电视的这一缺陷导致这种技术的淘汰。1929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允许贝尔德公司开展公共电视广播业务。30年代以后,贝尔德又转向了彩色电视的研究。经过不断地改进设备提高技术,贝尔德研制的电视效果越来越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后来成立了“贝尔德电视发展公司”。随着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改进,贝尔德电视的传送距离有了较大的改进。1933年俄裔美国科学家弗拉基米尔·佐利金(Vladimir Zworykin,兹沃雷金)又研制成功可供电视摄像用的摄像管和显像管。完成了使电视摄像与显像完全电子化的过程,至此,现代电视系统基本成型。今天电视摄影机和电视接收的成像原理与器具,就是根据他的发明改进而来。1934年8月25日法恩斯沃斯在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的富兰克林学会首次给全世界演示一套完整的全电子电视系统。其他发明家之前只是展示了类似系统的部分功能,或者演示使用静态影像或者动态图片影片的电子系统。但是法恩斯沃斯是第一个把电子扫描电视摄像机和电子扫描电视接收机整合在一起,提供直播,动态,黑白图像的系统。不幸的是,他的摄像机需要很强的光线,所以他的工作被迫中断。在英国,艾萨克·舒伯特(Isaac Shoenberg)使用斯福罗金的想法开发了马可尼-电磁干扰(Marconi-EMI)自己的电子摄像管,这个设计构成了为BBC制造的摄像机的核心部件。使用这种摄像管,在1936年11月2日,一条405线的服务被架设在亚历山大宫的摄影棚内,由安装在维多利亚大厦顶上特殊制造的桅杆形天线进行广播。它暂时替隔壁的贝尔德机械电视系统进行播出,但是它更可靠,也具备更佳的清晰度。而桅杆形的天线一直沿用至今。这台完全用电子电视系统播放的节目,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年德国柏林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报道,共使用了4台摄像机拍摄比赛情况。佐尔金发明的全电子摄像机,担这台机器体积庞大,它的一个6米焦距的镜头就重45公斤,长2米,被戏称为电视大炮。这4台摄像机的图像信号通过电缆传送到帝国邮政中心,在那里图像信号经过混合后,通过电视塔被发射出去。柏林奥运会期间,每天用电视播出长达8小时的比赛实况,共有16万多人通过电视观看了奥运会。1939年,英国大约有2万个家庭拥有电视机,美国无线电公司的电视也在纽约世博览会上首次露面,开始第一次固定的电视节目演播。二战的爆发使得刚发展起来的电视的发展停滞了10年。战争结束后,电视工业又蓬勃发展起来,电视也迅速流行起来。1946年,英国广播公司恢复了固定电视节目,美国政府也解除了禁止制造新电视的禁令;电视工业便飞速发展起来。在美国,从1949年到1951年,不仅电视节目已在全国普遍播出,电视机的数目从1百万台升至1千多万台,成立了许多家电视台。幽默剧、轻歌舞、卡通片、娱乐节目和好莱坞电影常在电视中播出。德国科学家卡罗鲁斯也在电视研制做出了成就。1942年,卡罗鲁斯小组(包括两名科学家,一名机械师和一名木工),造出一台设备。这台设备用两个直径为1米的尼普可夫圆盘作为发射和接收信号的两端,每个圆盘上有48个5毫米的小孔,能够扫描48行,用一个同步马达把两个圆盘连接起来,每秒钟同步转动10幅画面,图像投射到另一台接收机上。他们称这台机器为大电视。这台大电视的效果比贝尔德的电视要清晰许多。但从未进行过公开展示,因而他们的发明鲜为人知。1956年,金斯伯格和安德逊设计的Modoll VRllo录像机的问世,使电技术前进了一大步。因最初制作电视节目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用电视胶片把节目拍摄下来,冲印,再通过电子扫描播出。采用这种方法的一个最大的缺陷,是无法进行电视节目的实况转播。另外一种是用摄像机直接把信号传播出去。这虽然满足了那些希望目睹现场情景的观众的需要,但是它不能重放。录像机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1972年,日本索尼公司推出一种3/4英寸大的卡式录音带,根本上改变了电视节目的录制方法。是世界上第一个专业彩色录像放映系统所使用的卡式录音带。扩展资料:电视机(英语:Television)简称电视,属家用电器。而这个词语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如指将动态的影像和声音转换为电子讯号,并通过不同渠道传输电子讯号,再将电子讯还原为影像和声音的技术,亦是电视讯号传送和接受的技术;和可以接收并还原电子讯号为动态影像和声音的装置,通称电视机;电视亦没有单一发明者。而是由不同国家科学家研究的共同结果。早在十九世纪时,人们就开始研究将影像转变成电子讯号的方法。电视亦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与商业活动,特指人群与人之间使用电视作为传播载体进行资讯交流、讯息传播的一种过程,诸如电视节目的制作、电视讯号的传输、电视讯号的接收和观众对于电视节目内容的评判和反馈等的各个方面。屏幕尺寸电视机的屏幕尺寸是一个衡量电视机可能的最小显示画面的参数,它以电视机屏幕对角线的长度量,单位通常是英寸。液晶电视屏幕的尺寸是严格的产品说明书所标注的尺寸,因为液晶屏幕不存在被边框遮盖住的现象。市场销售的个别产品存在尺寸不实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比标注的标准尺寸少1-2厘米,即少了不到1英寸的距离。

1925年,电视机有了雏形;1939年,第一台黑白电视机;1954年,第一台彩色电视机;1958年,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1967年,第一台特丽珑电视;1977年,第一台携带式电视;1979年,高分辨率电视模拟系统;1981年,MTV;2008年,消费级3D电视;2008年,我国第一台国产等离子电视;2011年,云电视;2011年,脑电波电视;2012年,国内4K电视;2014年,世界首款105寸UHD曲面电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