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中俄论文研究方向差异原因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6-30 07:19:49

中俄论文研究方向差异原因

需要的话 也可以给你呢。

本科论文要求没有那么严格,大体上可以就行了。

外文翻译要求:(1)选定外文文献后先给指导老师看,得到老师的确认通过后方可翻译。(2)选择外文翻译时一定选择外国作者写的文章,可从学校中知网或者外文数据库下载。(3)外文翻译字数要求3000字以上,从外文文章起始处开始翻译,不允许从文章中间部分开始翻译,翻译必须结束于文章的一个大段落。

不知道有没有用俄罗斯总统普京于7月17日至19日对中国进行其担任俄罗斯总统后的首次国事访问,并与中国国家主席******在北京共同签署了《中俄北京宣言》和《关于反导问题的联合声明》,同时双方准备就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着手进行谈判。期间,普京明确提到,两国关系现有的坚实基础来自俄罗斯首任总统叶利钦和******主席的不懈努力。而他这次访华的目的“就是要巩固两国间业已存在的友好合作关系,制定发展两国关系的长远目标。俄决心与中国发展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关系,这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也将有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要“不断努力,将两国关系提高到新水平”。1这一切都意味着普京任内的俄罗斯将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两国关系这一既定的长远目标,表现出俄罗斯在新世纪中对中俄关系政策上的连续性。而这一系列事件也使得世人的目光再次聚焦中俄这两个因其相互关系发展变化而决定着欧亚大陆地缘政治和地域战略状况的变化,甚至带动整个国际关系的分化和改组的欧亚大陆中最大的邻邦。人们不禁要问,中俄两国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要在21世纪继续加强两国之间的关系?中俄两国之间的伙伴关系是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之上的?中俄两国之间的关系在21世纪究竟又会怎样发展呢?本文拟从中俄两国现有关系的政治基础、两国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战略以及两国在国际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各自安全环境等几个角度对21世纪中俄关系的发展作简要的分析。 一、中俄两国具有较好的合作历史、两国关系在新世纪的发展具有牢固的政治和法律基础 1991年12月,中俄两国在原中苏友好关系的基础上正式建立了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随着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于1992年12月17日至19日的首次访华,中俄两国以两国元首和政府首脑签署联合声明、联合公报以及一系列重要的协议文件等条约法律形式奠定了两国关系的基础和基本准则,即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它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处理发展两国之间的关系。如在******主席与叶利钦总统共同签署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相互关系基础的声明》中明确指出的:“中俄相互视为友好国家。他们将按照联合国宪章,本着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等原则及其它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发展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关系”;“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不应妨碍国家关系的正常发展”;“双方不参加任何针对对方的军事政治同盟;不同第三国缔结任何损害另外一方国家主权和安全利益的条约或协定”;“俄罗斯不同台湾建立官方关系和进行官方往来”等等。2 1994年9月2日至6日,******主席访问俄罗斯并与叶利钦总统签署《中俄联合声明》、《中俄两国首脑关于不将本国核武器瞄准对方的联合声明》以及中俄西段边界协议等重要文件则把中俄关系推向了“新型的建设性伙伴关系”3。这次最高级会晤,使得两国相互信任得到增强,两国关系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得到推进。此后, 两国高层交往频繁,政治关系日益密切;经贸合作务实进取,不断探索新路子;两军互访增多,军技合作坚强;外交合作领域拓宽,对许多国际问题达成共识。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阻碍中俄关系发展的4000多公里长的边界问题绝大部分得到解决,中俄关系出现了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 1996年,“中俄关系步入全面、深入发展的新阶段”4。1996年4月25,中俄两国首脑在京签署的《中俄联合声明》宣布,双方“决心发展平等信任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双方同意保持各个级别、各种渠道的经常对话……决定对此在北京和莫斯科建立中俄政府间的热线电话联系”5。年底,中俄两国又达成了包括决定建立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在内的双边关系和国防问题等广泛的战略共识和重要协议, 这样,中俄两国在从“相互视为友好国家”到“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战略性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过程中,双方关系日益密切,开创了中俄两国高层领导会晤制度化的先河,并使之成为有效机制。如中俄两国元首和政府首脑自1997年起年年举行会晤,并使一年一度的会晤机制化便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为止,如果包括普京总统这次访问在内,中俄两国元首举行了八次最高级会晤,两国总理进行了四次定期会晤。中俄两国元首和政府首脑经会晤又先后签署了《中俄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声明》、《中俄联合声明》、《世纪之交的中俄关系》等联合公报和联合声明,总共签署的联合声明和联合公报超过10以上,两国关系发展的原则和方向得到了确定,并解决了诸如两国边界堪定,边境裁军等双边关系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经过多年磋商,在2000年到来之前,俄中边界得到了法律上的确定,且98%以上已得到标定。”6边界问题的解决为中俄发展长期和稳定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关系奠定了可靠的基础。而各项包括“各国人民自由选择国内发展道路的权利应得到尊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不应妨碍国家关系的正常发展”,“应以和平方法解决两国间的一切争端”,“不谋求霸权,也无意扩张”,“不对抗,不结盟”的原则在内的联合声明和联合公报的签署,使得中俄两国在政治上和法律上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正如******主席在会见普京时所说的:“中俄建立和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两国正确的历史选择,是两国战略利益的需要,也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需要,有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深化睦邻友好,加强战略协作是我们对俄关系的既定方针。”7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中俄关系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二、中俄两国的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拥有和平、稳定的国际及周边环境,中俄两国作为两大邻邦,为促进各自的经济发展,更需要两国加强合作与交流、 受命于危难之机的普京所面临的国内经济现状是经济结构严重畸形,投资严重不足,且每年须偿还大量巨额外债,“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在90年代几乎下降了50%”。针对这个现象,他在《千年之交的俄罗斯》这一纲领性文章中明确指出:“俄罗斯在政治和社会经济动荡、剧变和激进改革中已经精疲力竭”;“……俄罗斯近200-300年来首次真正面临沦为世界二流国家,抑或三流的危险。”并认为,“目前这种困难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式经济造成的后果,”“这些年来的改革导致了俄罗斯经济和社会领域积累了大量的棘手问题。”8 基于这样一种现状,普京在就任代总统期间,成立了由200多名经济专家组成的“战略发展中心”,着手制定俄罗斯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并提出“强国富民”的竞选纲领。当选俄罗斯第三届总统以后,普京依然认为俄罗斯的当务之急在于振兴经济,并陆续提出了一些治国方略,探索强国之路。譬如适度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空,强调国家在经济活动中的协调作用;改革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高科技拉动经济增长,并使其成为经济增长的战略支柱;整顿金融和税收体制,改善投资环境等等。7月8日,普京在其首次发表的国情咨文中,较为全面地阐述了俄罗斯政治经济改革的原则和措施。其中,他尤其强调只有建立强大的国家,才能振兴经济,主张建立有竞争力的自由经济;在外交方面,突出强调国内利益,强调国内利益高于国外目标,外交要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服务。要求俄罗斯同世界所有国家发展伙伴、互利、非对抗关系,以求得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与周边环境,埋头进行经济建设,重振大国雄风。 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在2000年到来之前成功完成了邓小平提出的在本世纪末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之后,正着力实施邓小平“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二步,提出在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生活水平达到比小康更加富裕的程度,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确保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中国同样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与周边环境,扩大国际合作,在和平环境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由此可见,同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俄两国现实的经济发展战略,俄总统普京上任后所肩负的使命及其治国方略,要求两国争取一个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特别是边境的和平与安宁。同时,由于两国具有经济互补性和地缘优势特点,在经济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实现现代化,成为两国的共同愿望。双边睦邻友好、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对各自争取国际和平、创造有利的周边环境都是不可或缺的。正如前不久普京总统在给******主席的信中强调的,俄罗斯为了实施制定好的10年经济改革计划,尤其需要加强同中国的密切合作。 事实上,中俄两国经贸合作早在90年代早期就已经开始启动。1992年两国贸易从1991年的约40亿美元增加到60亿美元,1993年更增加到78亿美元,1996年两国贸易额也达到了68亿美元。但是,此后至1999年底,两国贸易依然在60亿美元之间徘徊,离开两国政府提出的到2000年达到200亿美元的要求尚有很大差距。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双方在资金和技术上的缺乏,俄罗斯在经济上的困难和频仍的金融危机,双边贸易以易货贸易为主、个体倒爷和小企业作为易货贸易主角以及包括投资、信息和运输在内的基础设施的不利条件都阻碍了双边贸易的增长。同时两国面临都因要加入世贸组织而必须削减其易货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的要求,使得两国贸易增长很难持续发展。 尽管如此,由于两国贸易拥有地理上的优势、经贸合作具有互补性以及联合开发自然资源的合作潜力巨大,中俄经贸发展从长远看,其前景依然广阔。譬如,中国在石油天然气方面资源短缺,而俄罗斯拥有大量的石油天然气。“实现从(俄罗斯)雅库特和西伯利亚其它地区向中国输入天然气的庞大计划,能够顺利而有效地解决能源和生态问题。这方面的合作利益是俄中在经济领域进行长期广泛的战略合作的基础”9;中俄合作的最大项目江苏田湾核电站已于1999年10月正式开工,也为两国开展大中型长期项目合作树立了典型范例;此外在航天领域,在农业开发及轻纺家电产品方面,中俄两国的经济互补性显而易见。正如俄罗斯驻华大使罗高寿在普京总统访华前夕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所指出的:“俄中贸易合作的潜力是巨大的”,“从现阶段看,具有战略意义的的长期任务是把两国间经贸合作提升到与政治领域的合作相匹配的水平。”“让经贸合作成为发展双边关系的强劲推动力”。10 三、中俄两国的国际地位以及两国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两国加强双边合作与交流 最近两三年来,随着科索沃战争、北约东扩、日美合作防卫指针以及美国研制部署国家导弹防御体系(NMD)和战区导弹防御体系(TMD)等的相继出台使得中俄两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国际力量对比和国际格局日益复杂。对此,我们要“……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着眼于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同时也尊重对方的利益,而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并且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相互尊重,平等对待……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谈问题和处理问题。”11这其中的国家利益,对近代以来的中国而言实际上就是指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完整;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完成现代化。这两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主席在1996年11月19日会见俄罗斯外长时也指出,中俄建立和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完全符合我们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不管情况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们的这一方针都是不会改变的。”12******主席的这一番话正是在面对日益恶化的国际环境下,根据中国自身的国家利益而说出的语重心长的话。 1999年这个20世纪的最后一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为借口,绕开包括中国和俄罗斯两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内的联合国,悍然对南斯拉夫实施武装干涉。这一行为,使得联合国一度架空,大国关系严重失衡,对新世纪的国际关系产生了危险而深重的影响。与此同时,北约不断东扩,先后接纳波兰、匈牙利和捷克加入北约,将其战略空间向东推进650-700公里,不断挤压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并视俄罗斯为潜在的威胁,抛出“北约战略新概念”,出台“新干涉主义”,对中俄两国倡导的世界多极化进程构成重大威胁。再则,美国要求修改1972年签署的《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积极研制试验国家导弹防御体系(NMD)、筹划将台湾纳入在内的战区导弹防御体系(TMD)、提出新日美安全防卫合作指针并通过相关法案,在车臣事件上对俄罗斯指手划脚,使得中俄面临的国际安全环境急剧恶化,迫使中俄在战略上的相互倚重明显加大。俄罗斯对美国等西方势力弱俄、遏俄的战略企图的认识也更加清醒。俄罗斯在危机感空前加强的同时,迫切需要加强与我国的战略合作,以抗衡北约、打破美国的战略遏制。正如《关于反导问题的联合声明》所指出的:美国建立国家导弹防御体系的“计划的实质是谋求单方面的军事和安全优势。实施这一计划不仅对俄罗斯、中国和其它国家的安全,而且也对美国自身的安全以及全球战略稳定造成最严重的消极后果。中国和俄罗斯坚决反对这一计划。”“中国和俄罗斯对某些国家在亚太地区部署非战略性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表示严重忧虑和坚决反对。以任何形式将台湾纳入外国导弹防御系统都是不可接受的,都将严重破坏地区稳定。”13与此同时,中俄两国“互视对方为在多极化世界体系形成条件下维护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因素的大国,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包括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上的合作”。14“中国和俄罗斯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责任共同努力维护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在国际事务中,首先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的主导作用,以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向前发展。”“中国和俄罗斯认为,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允许外部势力对解决台湾问题加以干涉,强调这种企图只能加剧亚太地区的紧张局势。”15 由此可见,中俄两国在国际事务,尤其是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处理国际事务中,对许多事关全球和地区和平、安全、稳定和发展的的问题上负有重大责任,同时面临类似挑战;中俄两国都面临着美国等西方国家推行遏止战略的巨大压力,都反对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企图,都主张建立多极世界。与此同时,两国在地区和边境问题上都面临着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国际恐怖主义分子、极端宗教主义分子以及跨国犯罪的要求。进一步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将有助于弱化西方国家敌视性的对华对俄政策,遏制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行经,有助于维护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有助于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和为建立国际新秩序拓展道路。 基于以上各项分析,我们可以对21世纪的中俄关系发展作出以下几个结论: 建立在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基础之上的中俄关系具有较好的合作历史,并有牢固的政治法律基础。普京总统与******主席在北京签署的《中俄北京宣言》和《关于反导问题的联合声明》体现了俄罗斯新任总统对俄中关系发展的连续性政策。新世纪中俄关系将继续得到健康发展,并有望通过即将谈判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两国关系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中俄两国的经济现状及其发展战略,要求两国拥有和平稳定的周边与国际环境,以振兴经济,提高综合国力。中俄两国独特的地缘优势使得两国在经济领域具有很大的合作前景。两国在资源、经贸合作等方面的互补性有望通过各种大中型合作项目表现出来,从而使得两国贸易额得到大幅度增加,真正做到“把两国间经贸合作提升到与政治领域的合作相匹配的水平,”使“经贸合作成为发展双边关系的强劲推动力”。16 中俄两国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共识不断增多。面临北约东扩、日美军事同盟的强化、美国国家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部署,中俄两国在安全领域的合作和磋商将进一步得到加强;反对一极主导、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加强和巩固中俄两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地位的斗争将更加激烈。中俄两国睦邻友好,不仅可以稳定周边环境,更可以与西方求得平衡,提高两国的国际地位,增大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 尽管如此,我们还必须注意到,鉴于普京实行“强国富民”政策,力图实现经济振兴,经济务实主义压倒国际关系意识形态,一再强调“国内目标高于国外目标”,要求外交为经济服务,因此,俄罗斯在与中国不断发展两国关系的同时,必将继续保持与在资金、技术和管理上占有优势的美国和欧洲各国的关系。俄罗斯对外关系的重心依然在欧洲。正如普京在接受英国记者采访时所明确表示的:“俄罗斯是欧洲文化的组成部分,我无法想象自己的国家被孤立于欧洲以及我们常说的‘文明世界’之外。”

中俄论文研究方向差异原因怎么写

中俄贸易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中俄贸易的历史和现状——总量分析 中俄十多年贸易呈现出总量起点低,早期年度波动大但趋势平缓,2000年以后呈加速增长的两阶段特征。 (一)阶段特征 总量起点低:中俄贸易量起点很低。1992年,中国向俄罗斯出口36亿美元,俄方向中方出口26亿美元。两国双边贸易加起来不超过50亿美元;两国向对方出口分别占各自当年出口的8%和9%。应该说,出口额在5%以下不会构成一国贸易政策的重要关注点。 初期年度波动大但趋势平缓:1993年中俄双边贸易额73亿美元,增速为26%;但1994年两国贸易从上年的高峰急剧下滑至76亿美元,下降幅度达84%;并且在之后的6年间,除1996年贸易总额达到44亿美元外,其余年份都在50~60亿美元区间徘徊不前。 加速增长时期:自1999年以来,中俄贸易呈现较好的增长态势,大部分年份的增长率都高达30%以上,中俄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快于中国和俄罗斯各自的对外贸易总额增长。 16年间,中俄贸易的阶段发展特征如此清晰,以致几乎所有关于中俄贸易的研究文献都提到,但关于引发这一特征的原因则众说纷纭。我们认为,由于在此期间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的高水平发展,所以俄罗斯国内经济状况对双边贸易的影响是导致这样界限分明的阶段性发展的主要原因(见表1)。 - 中俄双边贸易开展后的第一年高速增长,主要是因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采取激进改革措施,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生产滑坡,国内生产受到重挫,gdp迅速下滑,国内市场物资极度匮乏,国民生产、生活都严重依赖外国商品的进口。中国与俄罗斯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因而这种需求信号很快能传递到中国,使得这一时期中俄贸易发展相对较快。

论文摘要一般要回答五个问题:1,目的部分应简要说明研究的目的,说明提出问题的缘由,表明研究的范围及你研究的中心问题是什么,以及是在什么情况下(研究背景)谈论该问题的,从而能够说明你选题的意义。2,研究视角和研究发现,就是讲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通过你的观察,你又发现了什么问题。研究视角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揭示你认识问题的深度,从而能够折射出你的研究在方法论方面的启示。3,研究方法应说明研究课题的基本设计,使用了什么材料和方法,如何分组对照,研究范围以及精确程度,数据是如何取得的以及经过何种统计学方法处理。往往通过这一过程来证明你的研究是科学的可信的。4,结果部分要列出研究的主要结果和数据,有什么新发现,说明其价值及局限,叙述要具体、准确,并需给出结果的可信值和统计学显著性检验的确切值。5,结论部分应简要说明、论证取得的正确观点极其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是否值得推荐或推广等。不用“本文”或“作者”“笔者”等做主语;不要写成提纲或评论形式;字数一般控制在200字以内。

中俄贸易结构及发展趋势分析 我肯定对好

1前言 石油和天然气两种处于自然状态的烃类化合物能源具有不可再生性,随着化石燃料耗量的日益增加,终将要枯竭,这就迫切需要寻找一种不依赖化石燃料、储量丰富的新的能源。氢能就是这种能源,且氢能的研究同时还迎合了工业化国家日趋严格的环保政策,因而各国对氢能的研究变的日益活跃起来。 氢原子序数为1,常温常压呈气态,超低温、高压下又可成为液态。作为能源,氢有以下特点: 1)氢是构成了宇宙质量的75%,存储量大。 2)氢的发热值高,是汽油发热值的3倍。 3)氢燃烧性好,点燃快,3%-97%范围内均可燃。 4)氢循环使用性好,燃烧反应生成的水可用来制备氢,循环使用。 5)氢利用形式多,可以产生热能、可用于燃料电池,或转换成固态氢作结构材料。 美国著名石油专家埃克诺米迪斯博士预测:主宰未来世界的能源将是氢能。 2氢能的主要应用领域 1二航天 早在M战期间,氢即用作A-2火箭液体推进剂。1970年美国”阿波罗”登月飞船使用的起飞火箭也是用液氢作燃料。 目前科学家们正研究一种”固态氢”宇宙飞船。固态氢既作为飞船的结构材料,又作为飞船的动力燃料,在飞行期间,飞船上所有的非重要零部件都可作为能源消耗掉,飞船就能飞行更长的时间。 2交通 在超声速飞机和远程洲际客机上以氢作动力燃料的研究已进行多年,目前已进人样机和试飞阶段。据欧洲空客公司预测,到2004年,欧洲生产的飞机将部分采用液氢为燃料。德国戴姆勒一奔驰航空航天公司以及俄罗斯航天公司从1996年开始试验,其进展证实,在配备有双发动机的喷气机中使用液态氢,其安全性有足够保证。 美、德、法等国采用氢化金属贮氢,而日本则采用液氢作燃料组装的燃料电池示范汽车,已进行了上百万公里的道路运行试验,其经济性、适应性和安全性均较好。美国和加拿大计划从加拿大西部到东部的大铁路上采用液氢和液氧为燃料的机车。 3:民用 除了在汽车行业外,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在民用方面的应用也很广泛。氢能发电、氢介质储能与输送,以及氢能空调、氢能冰箱等,有的已经实现,有的正在开发,有的尚在探索中。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开发目前也开发的如火如茶:以PEMFC为能量转换装置的小型电站系统和以SOFC为主的大型电站等均在开发中。 4:其它 以氢能为原料的燃料电池系统除了在汽车、民用发电等方面的应用外,在军事方面的应用也显得尤为重要,德国、美国均已开发出了以PEMFC为动力系统的核潜艇,该类型潜艇具有续航能力强,隐蔽性好,无噪声等优点,受到各国的青睐。 3 氢能应用的主要问题 1:氢气制备 氢气能否广泛使用,制氢工艺是基础,目前主要的制氢工艺主要包括: 1)采用矿物燃料、核能、太阳能、水能、风能及潮汐能等方式电解水制备氢气是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其中以利用太阳能制氢的研究最多也最有前途; 2)热化学循环分解水制氢方法是在水反应系统中加人中间物,经历不同的反应阶段,最终将水分解为氢和氧,且中间物不消耗; 3)光化学制氢是在有光照催化剂作用下,促使水解制得氢气;4)矿物燃料制氢是利用化学方法将矿物中的氢元素提取出来的方法,如煤的焦化、煤的气化等; 5)生物质制氢是在将生物体中的氢元素通过裂解或者气化的方法提取出来的方法; 6)各种化工过程副产品氢气的回收,如氯碱工业、冶金工业等。水电解制氢、生物质制氢等制氢方法,现已形成规模,其中,低价电解水制氢方法在今后仍将是氢能规模制备的主要方法,目前应用中尚需要降低电耗。 2:氢气一运输 工业实际应用中大致有五种贮氢方法,即: (1)常压贮存,如湿式气柜、地下储仓; (2)高压容器,如钢制压力容器和钢瓶; (3)液氢贮存:采用液氢贮存,就必须先制备液氢,生产液氢一般可采用三种液化循环,其中带膨胀机的循环效率最高,在大型氢液化装置上被广泛采用;节流循环,效率不高,但流程简单,运行可靠,所以在小型氢液化装置中应用较多。氦制冷氢液化循环消除了高压氢的危险,运转安全可靠,但氦制冷系统设备复杂,故在氢液化中应用不多。 (4)金属氢化物:当用贮氢合金制成的容器冷却和压人氢时,氢即被储存;加热这一贮存系统或降低其内部压力,氢就会释放出来。目前金属氢化物合金体系主要有:l)LaNi5系合金;2)MnNi5系合金等;3)TiMn系合金;4)TiMn系合金(ABZ);5)镁系合金;6)纳米碳等。 (5)除管道输送外,高压容器和液氢槽车也是目前工业上常规应用的氢气输送方法。 3金属氢化物贮氢装置的开发 在氢的制备和贮存、输送问题解决后,下一步的研究就是氢化物贮氢装置的开发,目前主要包括以下两类: l固定式贮氢装置 固定式贮氢器其服务场合多种多样,容量则以大中型为主。美国开发的以TiF9M1合金为基体中型固定式贮氢器;日本则用MmN5M5贮氢合金开发了叠式固定装置;德国用TiMn2型多元合金开发的贮罐是由32个独立贮罐并联而成,容量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我国浙江大学分别用(MmCaCu)(NiA1)5增压型贮氢合金、MIN 5 M 5合金分别开发了两种固定式装置。 2移动式贮氢装置 移动式贮氢器除了携带运输氢气外,还可用于燃料电池氢燃料的存储。作为移动式装置要兼顾贮存与输送,因此要求重量轻、贮氢量大等问题。其中金属氢化物贮氢器不需附加设备(如裂解及净化系统),安全性高,适于车船方面应用;用常温型合金,质量贮能密度与 15 M Pa高压钢瓶基本相同,但体积可小得多。如德国海军的混合推进系统在潜艇,氧以液氧形式贮存,氢则以TIFe合金贮存。 4目前工作的方向 在PEMFC已有技术基础上,除继续加强大功率PEMFC的关键技术研究外,还应注意PEMFC系统工程关键技术开发和系统技术集成,这是PEMFC发电系统走向实用化过程的关键。 在航空领域则要是解决氢能的贮存和生产成本问题,目前的一个研究趋势是开始将传统的机翼设计成为可以容纳更多液态氢的新型构造。 在汽车领域的问题主要是存在贮氢密度小和成本高两大障碍:以储氢合金贮氢为动力的汽车连续行驶的路程受限制,而以液氢为动力的主要是由于液氢供应系统费用过高而受到限制。 氢在航天动力方面已广泛应用,例如大容量镍氢电池等,但氢能的大规模的应用还有待解决以下关键问题:l)廉价的制氢技术;2)安全可靠的贮氢和输氢方法。 4 未来氢能经济社会的特色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氢能系统技术的全面进展,氢能应用范围必将不断扩大,氢能将深人到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因而我们可以勾勒出未来氢能经济社会的一副大致图画: l)、化石能源(石油、煤炭、天然气)封存,留作化工原料; 2)、建立居家小型电站,取消远距离高压输电,通过管道网,送氢气至千家万户。 3)、各种类型空气一氢燃料电池成为普遍采用的发电工具。 4)、取缔内燃机动力,汽车、火车、飞机改用燃料电池,消灭了一切能源污染隐患和内燃机车噪音源。5)、每个城市和家庭有能源供应和回收的完善循环系统。 6)取消火力发电,核电站、水利发电站、风力发电站、潮汐发电完成正常的电力供应后,剩余电力用于电解水制氢,作为储备能源。 5 我国发展氢能的对策 氢能的研究和应用是历史不可逆转的潮流,各国政府目前均对此展开了大量的研究,我国在这方面也投入了不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我们与工业化国家的差距,根据我国的国情制定相应的氢能发展战略,个人认为应包括以下的几点: (1)电解水制氢是获取氢源的重要途径,目前因耗电量大、电价高导至氢气成本高,推广使用受到限制,开发新型电解水制氢工艺,降低能耗也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2)各种新的制氢方法如从HZS制氢、从生物质制氢及用热化学法水分解制氢以及化工产品中副产品氢气的回收等应予以重视; (3)储氢材料的研究国内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但是目前很少有实用化的报道,因而开展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及新型储氢和输氢装置的研究也尤为重要; (4)氢能未来应用的主要领域还是在燃料电池方面,我国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也已经有一定基础,但主要是集中在研究燃料电池组件方面,对于系统集成等研究报道不多,同时由于资金和技术方面等因素,目前与国外还是有较大的差距,因而应加大投资力度,迎头赶上。 (5)氢能开发最有前景的方式是与太阳能结合,因而对于太阳能电池系统及材料的研究也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6结语 就环境保护和市场需求而言,洁净和成本是两个关键参数,光有洁净而成本过高就没有市场,因而目前降低氢能的利用成本成为当务之急,各工业化国家对这方面的研究都十分重视,其中美国政府决定今后五年为开发氢能拨款 17亿美元,力争到 2040年以前使每天的石油消耗量减少 1100万桶。世界上40家重要的汽车厂商中,已有25家决定考虑采用氢能,以适应日益严格的环保政策。因而虽然目前困难重重,但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预见氢能的利用一定能够走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俄论文研究方向差异原因分析

awrfwerfw3rw3rfewfsfsefsefe

中俄贸易结构及发展趋势分析 我肯定对好

中俄贸易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中俄贸易的历史和现状——总量分析 中俄十多年贸易呈现出总量起点低,早期年度波动大但趋势平缓,2000年以后呈加速增长的两阶段特征。 (一)阶段特征 总量起点低:中俄贸易量起点很低。1992年,中国向俄罗斯出口36亿美元,俄方向中方出口26亿美元。两国双边贸易加起来不超过50亿美元;两国向对方出口分别占各自当年出口的8%和9%。应该说,出口额在5%以下不会构成一国贸易政策的重要关注点。 初期年度波动大但趋势平缓:1993年中俄双边贸易额73亿美元,增速为26%;但1994年两国贸易从上年的高峰急剧下滑至76亿美元,下降幅度达84%;并且在之后的6年间,除1996年贸易总额达到44亿美元外,其余年份都在50~60亿美元区间徘徊不前。 加速增长时期:自1999年以来,中俄贸易呈现较好的增长态势,大部分年份的增长率都高达30%以上,中俄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快于中国和俄罗斯各自的对外贸易总额增长。 16年间,中俄贸易的阶段发展特征如此清晰,以致几乎所有关于中俄贸易的研究文献都提到,但关于引发这一特征的原因则众说纷纭。我们认为,由于在此期间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的高水平发展,所以俄罗斯国内经济状况对双边贸易的影响是导致这样界限分明的阶段性发展的主要原因(见表1)。 - 中俄双边贸易开展后的第一年高速增长,主要是因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采取激进改革措施,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生产滑坡,国内生产受到重挫,gdp迅速下滑,国内市场物资极度匮乏,国民生产、生活都严重依赖外国商品的进口。中国与俄罗斯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因而这种需求信号很快能传递到中国,使得这一时期中俄贸易发展相对较快。

不知道有没有用俄罗斯总统普京于7月17日至19日对中国进行其担任俄罗斯总统后的首次国事访问,并与中国国家主席******在北京共同签署了《中俄北京宣言》和《关于反导问题的联合声明》,同时双方准备就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着手进行谈判。期间,普京明确提到,两国关系现有的坚实基础来自俄罗斯首任总统叶利钦和******主席的不懈努力。而他这次访华的目的“就是要巩固两国间业已存在的友好合作关系,制定发展两国关系的长远目标。俄决心与中国发展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关系,这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也将有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要“不断努力,将两国关系提高到新水平”。1这一切都意味着普京任内的俄罗斯将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两国关系这一既定的长远目标,表现出俄罗斯在新世纪中对中俄关系政策上的连续性。而这一系列事件也使得世人的目光再次聚焦中俄这两个因其相互关系发展变化而决定着欧亚大陆地缘政治和地域战略状况的变化,甚至带动整个国际关系的分化和改组的欧亚大陆中最大的邻邦。人们不禁要问,中俄两国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要在21世纪继续加强两国之间的关系?中俄两国之间的伙伴关系是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之上的?中俄两国之间的关系在21世纪究竟又会怎样发展呢?本文拟从中俄两国现有关系的政治基础、两国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战略以及两国在国际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各自安全环境等几个角度对21世纪中俄关系的发展作简要的分析。 一、中俄两国具有较好的合作历史、两国关系在新世纪的发展具有牢固的政治和法律基础 1991年12月,中俄两国在原中苏友好关系的基础上正式建立了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随着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于1992年12月17日至19日的首次访华,中俄两国以两国元首和政府首脑签署联合声明、联合公报以及一系列重要的协议文件等条约法律形式奠定了两国关系的基础和基本准则,即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它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处理发展两国之间的关系。如在******主席与叶利钦总统共同签署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相互关系基础的声明》中明确指出的:“中俄相互视为友好国家。他们将按照联合国宪章,本着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等原则及其它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发展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关系”;“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不应妨碍国家关系的正常发展”;“双方不参加任何针对对方的军事政治同盟;不同第三国缔结任何损害另外一方国家主权和安全利益的条约或协定”;“俄罗斯不同台湾建立官方关系和进行官方往来”等等。2 1994年9月2日至6日,******主席访问俄罗斯并与叶利钦总统签署《中俄联合声明》、《中俄两国首脑关于不将本国核武器瞄准对方的联合声明》以及中俄西段边界协议等重要文件则把中俄关系推向了“新型的建设性伙伴关系”3。这次最高级会晤,使得两国相互信任得到增强,两国关系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得到推进。此后, 两国高层交往频繁,政治关系日益密切;经贸合作务实进取,不断探索新路子;两军互访增多,军技合作坚强;外交合作领域拓宽,对许多国际问题达成共识。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阻碍中俄关系发展的4000多公里长的边界问题绝大部分得到解决,中俄关系出现了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 1996年,“中俄关系步入全面、深入发展的新阶段”4。1996年4月25,中俄两国首脑在京签署的《中俄联合声明》宣布,双方“决心发展平等信任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双方同意保持各个级别、各种渠道的经常对话……决定对此在北京和莫斯科建立中俄政府间的热线电话联系”5。年底,中俄两国又达成了包括决定建立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在内的双边关系和国防问题等广泛的战略共识和重要协议, 这样,中俄两国在从“相互视为友好国家”到“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战略性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过程中,双方关系日益密切,开创了中俄两国高层领导会晤制度化的先河,并使之成为有效机制。如中俄两国元首和政府首脑自1997年起年年举行会晤,并使一年一度的会晤机制化便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为止,如果包括普京总统这次访问在内,中俄两国元首举行了八次最高级会晤,两国总理进行了四次定期会晤。中俄两国元首和政府首脑经会晤又先后签署了《中俄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声明》、《中俄联合声明》、《世纪之交的中俄关系》等联合公报和联合声明,总共签署的联合声明和联合公报超过10以上,两国关系发展的原则和方向得到了确定,并解决了诸如两国边界堪定,边境裁军等双边关系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经过多年磋商,在2000年到来之前,俄中边界得到了法律上的确定,且98%以上已得到标定。”6边界问题的解决为中俄发展长期和稳定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关系奠定了可靠的基础。而各项包括“各国人民自由选择国内发展道路的权利应得到尊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不应妨碍国家关系的正常发展”,“应以和平方法解决两国间的一切争端”,“不谋求霸权,也无意扩张”,“不对抗,不结盟”的原则在内的联合声明和联合公报的签署,使得中俄两国在政治上和法律上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正如******主席在会见普京时所说的:“中俄建立和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两国正确的历史选择,是两国战略利益的需要,也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需要,有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深化睦邻友好,加强战略协作是我们对俄关系的既定方针。”7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中俄关系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二、中俄两国的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拥有和平、稳定的国际及周边环境,中俄两国作为两大邻邦,为促进各自的经济发展,更需要两国加强合作与交流、 受命于危难之机的普京所面临的国内经济现状是经济结构严重畸形,投资严重不足,且每年须偿还大量巨额外债,“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在90年代几乎下降了50%”。针对这个现象,他在《千年之交的俄罗斯》这一纲领性文章中明确指出:“俄罗斯在政治和社会经济动荡、剧变和激进改革中已经精疲力竭”;“……俄罗斯近200-300年来首次真正面临沦为世界二流国家,抑或三流的危险。”并认为,“目前这种困难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式经济造成的后果,”“这些年来的改革导致了俄罗斯经济和社会领域积累了大量的棘手问题。”8 基于这样一种现状,普京在就任代总统期间,成立了由200多名经济专家组成的“战略发展中心”,着手制定俄罗斯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并提出“强国富民”的竞选纲领。当选俄罗斯第三届总统以后,普京依然认为俄罗斯的当务之急在于振兴经济,并陆续提出了一些治国方略,探索强国之路。譬如适度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空,强调国家在经济活动中的协调作用;改革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高科技拉动经济增长,并使其成为经济增长的战略支柱;整顿金融和税收体制,改善投资环境等等。7月8日,普京在其首次发表的国情咨文中,较为全面地阐述了俄罗斯政治经济改革的原则和措施。其中,他尤其强调只有建立强大的国家,才能振兴经济,主张建立有竞争力的自由经济;在外交方面,突出强调国内利益,强调国内利益高于国外目标,外交要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服务。要求俄罗斯同世界所有国家发展伙伴、互利、非对抗关系,以求得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与周边环境,埋头进行经济建设,重振大国雄风。 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在2000年到来之前成功完成了邓小平提出的在本世纪末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之后,正着力实施邓小平“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二步,提出在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生活水平达到比小康更加富裕的程度,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确保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中国同样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与周边环境,扩大国际合作,在和平环境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由此可见,同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俄两国现实的经济发展战略,俄总统普京上任后所肩负的使命及其治国方略,要求两国争取一个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特别是边境的和平与安宁。同时,由于两国具有经济互补性和地缘优势特点,在经济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实现现代化,成为两国的共同愿望。双边睦邻友好、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对各自争取国际和平、创造有利的周边环境都是不可或缺的。正如前不久普京总统在给******主席的信中强调的,俄罗斯为了实施制定好的10年经济改革计划,尤其需要加强同中国的密切合作。 事实上,中俄两国经贸合作早在90年代早期就已经开始启动。1992年两国贸易从1991年的约40亿美元增加到60亿美元,1993年更增加到78亿美元,1996年两国贸易额也达到了68亿美元。但是,此后至1999年底,两国贸易依然在60亿美元之间徘徊,离开两国政府提出的到2000年达到200亿美元的要求尚有很大差距。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双方在资金和技术上的缺乏,俄罗斯在经济上的困难和频仍的金融危机,双边贸易以易货贸易为主、个体倒爷和小企业作为易货贸易主角以及包括投资、信息和运输在内的基础设施的不利条件都阻碍了双边贸易的增长。同时两国面临都因要加入世贸组织而必须削减其易货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的要求,使得两国贸易增长很难持续发展。 尽管如此,由于两国贸易拥有地理上的优势、经贸合作具有互补性以及联合开发自然资源的合作潜力巨大,中俄经贸发展从长远看,其前景依然广阔。譬如,中国在石油天然气方面资源短缺,而俄罗斯拥有大量的石油天然气。“实现从(俄罗斯)雅库特和西伯利亚其它地区向中国输入天然气的庞大计划,能够顺利而有效地解决能源和生态问题。这方面的合作利益是俄中在经济领域进行长期广泛的战略合作的基础”9;中俄合作的最大项目江苏田湾核电站已于1999年10月正式开工,也为两国开展大中型长期项目合作树立了典型范例;此外在航天领域,在农业开发及轻纺家电产品方面,中俄两国的经济互补性显而易见。正如俄罗斯驻华大使罗高寿在普京总统访华前夕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所指出的:“俄中贸易合作的潜力是巨大的”,“从现阶段看,具有战略意义的的长期任务是把两国间经贸合作提升到与政治领域的合作相匹配的水平。”“让经贸合作成为发展双边关系的强劲推动力”。10 三、中俄两国的国际地位以及两国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两国加强双边合作与交流 最近两三年来,随着科索沃战争、北约东扩、日美合作防卫指针以及美国研制部署国家导弹防御体系(NMD)和战区导弹防御体系(TMD)等的相继出台使得中俄两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国际力量对比和国际格局日益复杂。对此,我们要“……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着眼于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同时也尊重对方的利益,而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并且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相互尊重,平等对待……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谈问题和处理问题。”11这其中的国家利益,对近代以来的中国而言实际上就是指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完整;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完成现代化。这两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主席在1996年11月19日会见俄罗斯外长时也指出,中俄建立和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完全符合我们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不管情况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们的这一方针都是不会改变的。”12******主席的这一番话正是在面对日益恶化的国际环境下,根据中国自身的国家利益而说出的语重心长的话。 1999年这个20世纪的最后一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为借口,绕开包括中国和俄罗斯两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内的联合国,悍然对南斯拉夫实施武装干涉。这一行为,使得联合国一度架空,大国关系严重失衡,对新世纪的国际关系产生了危险而深重的影响。与此同时,北约不断东扩,先后接纳波兰、匈牙利和捷克加入北约,将其战略空间向东推进650-700公里,不断挤压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并视俄罗斯为潜在的威胁,抛出“北约战略新概念”,出台“新干涉主义”,对中俄两国倡导的世界多极化进程构成重大威胁。再则,美国要求修改1972年签署的《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积极研制试验国家导弹防御体系(NMD)、筹划将台湾纳入在内的战区导弹防御体系(TMD)、提出新日美安全防卫合作指针并通过相关法案,在车臣事件上对俄罗斯指手划脚,使得中俄面临的国际安全环境急剧恶化,迫使中俄在战略上的相互倚重明显加大。俄罗斯对美国等西方势力弱俄、遏俄的战略企图的认识也更加清醒。俄罗斯在危机感空前加强的同时,迫切需要加强与我国的战略合作,以抗衡北约、打破美国的战略遏制。正如《关于反导问题的联合声明》所指出的:美国建立国家导弹防御体系的“计划的实质是谋求单方面的军事和安全优势。实施这一计划不仅对俄罗斯、中国和其它国家的安全,而且也对美国自身的安全以及全球战略稳定造成最严重的消极后果。中国和俄罗斯坚决反对这一计划。”“中国和俄罗斯对某些国家在亚太地区部署非战略性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表示严重忧虑和坚决反对。以任何形式将台湾纳入外国导弹防御系统都是不可接受的,都将严重破坏地区稳定。”13与此同时,中俄两国“互视对方为在多极化世界体系形成条件下维护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因素的大国,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包括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上的合作”。14“中国和俄罗斯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责任共同努力维护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在国际事务中,首先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的主导作用,以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向前发展。”“中国和俄罗斯认为,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允许外部势力对解决台湾问题加以干涉,强调这种企图只能加剧亚太地区的紧张局势。”15 由此可见,中俄两国在国际事务,尤其是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处理国际事务中,对许多事关全球和地区和平、安全、稳定和发展的的问题上负有重大责任,同时面临类似挑战;中俄两国都面临着美国等西方国家推行遏止战略的巨大压力,都反对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企图,都主张建立多极世界。与此同时,两国在地区和边境问题上都面临着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国际恐怖主义分子、极端宗教主义分子以及跨国犯罪的要求。进一步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将有助于弱化西方国家敌视性的对华对俄政策,遏制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行经,有助于维护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有助于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和为建立国际新秩序拓展道路。 基于以上各项分析,我们可以对21世纪的中俄关系发展作出以下几个结论: 建立在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基础之上的中俄关系具有较好的合作历史,并有牢固的政治法律基础。普京总统与******主席在北京签署的《中俄北京宣言》和《关于反导问题的联合声明》体现了俄罗斯新任总统对俄中关系发展的连续性政策。新世纪中俄关系将继续得到健康发展,并有望通过即将谈判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两国关系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中俄两国的经济现状及其发展战略,要求两国拥有和平稳定的周边与国际环境,以振兴经济,提高综合国力。中俄两国独特的地缘优势使得两国在经济领域具有很大的合作前景。两国在资源、经贸合作等方面的互补性有望通过各种大中型合作项目表现出来,从而使得两国贸易额得到大幅度增加,真正做到“把两国间经贸合作提升到与政治领域的合作相匹配的水平,”使“经贸合作成为发展双边关系的强劲推动力”。16 中俄两国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共识不断增多。面临北约东扩、日美军事同盟的强化、美国国家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部署,中俄两国在安全领域的合作和磋商将进一步得到加强;反对一极主导、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加强和巩固中俄两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地位的斗争将更加激烈。中俄两国睦邻友好,不仅可以稳定周边环境,更可以与西方求得平衡,提高两国的国际地位,增大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 尽管如此,我们还必须注意到,鉴于普京实行“强国富民”政策,力图实现经济振兴,经济务实主义压倒国际关系意识形态,一再强调“国内目标高于国外目标”,要求外交为经济服务,因此,俄罗斯在与中国不断发展两国关系的同时,必将继续保持与在资金、技术和管理上占有优势的美国和欧洲各国的关系。俄罗斯对外关系的重心依然在欧洲。正如普京在接受英国记者采访时所明确表示的:“俄罗斯是欧洲文化的组成部分,我无法想象自己的国家被孤立于欧洲以及我们常说的‘文明世界’之外。”

中俄论文研究方向差异原因对比

中俄贸易结构及发展趋势分析 我肯定对好

u上去找,会有很多的。

需要的话 也可以给你呢。

浅谈中英文化差异新教学大纲规定,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初步能力。英语考试也逐渐向这个方向靠拢。每种语言都背负着其民族的历史、文化。要谈到英语教学就不能回避中英文化的差异问题。(一)中英文化存在的一些差异一、从词汇的文化负载中看差异词汇中往往负载着许多文化内涵。如在中国虎代表的是百兽之王,词汇中常常出现将门虎子、虎踞龙蟠、虎虎生威等词语。但在英语中虎的地位被狮子所代替。如英国的别称以及前段时间播映的动画片《狮子王》。又如狗在中文中多含贬义:狗腿子、狗奴才等;而在英国文化中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再如力大如牛(译成:as strong as horse)、a busybody并非大忙人而是“好管闲事的人”、black tea并非黑茶而是红茶、黄色书刊不是yellow book而是dirty book……;因而如果根据字面直译就会闹出大笑话。二、从姓名及称谓中看差异1、结构形式上的差异我们知道,姓名由姓(Family name)与名(Given name)组成。英国人的排列方式是名(Given name)+姓(Family name)而中国人的却与之相反是姓(Family name)+名(Given name)。为什么会存在着这种差异呢?这与两个国家人民的价值观念有关。由于相较而言英国封建制度存在的时间较短,资本主义发展得较早,尤其是文艺复兴时期宣扬个人主义至上的思想,崇尚以个人为中心深深地影响了英国人。因此这个国家的国民具有强烈的个体本位主义,反映在名字上就出现了名在前的形式。而我们中国具有漫长的封建历史,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强调中庸之道,反对个人主义。最重视的是家族的传承,体现的是一种群体本位主义。由此出现了将家族标识-姓放在前面而代表个人的名放在后的形式。2、姓氏使用的差异由于我国早在远古姓氏出于图腾,进入封建社会后常以出生地、封地、官职、封号等作为姓氏的来源,将姓作为一种荣誉。因此在姓氏的选择和使用上显得极为谨慎和谦恭。而英国人却在姓名的使用上充分显示了其自我、自由的特征。有人以职业为名,如:Cook库克(厨师);有人以家庭关系为名,如:Johnson约翰逊Jackson杰克逊;有人以天气、季节为名:Snow斯诺(雪)Frost梅弗罗斯特(霜)、Summer萨默(夏天);有人以圣经人物为名:Bible拜布尔(圣经);以长相为名:Strong斯特朗(强壮的)、Longfellow朗费罗(大个子);以神话人物为名:Apllo阿波罗(太阳神)、Hymen海门(婚姻之神)、Mars马尔斯(战神);以动、植物名称为名:Bull布尔(公牛)、Wolf沃尔夫(狼)Rose罗斯(玫瑰花);有的以日期为名:May梅(五月)、Sunday森迪(星期日);以物体名称为名:Stone斯通(石头)、House豪斯(房屋)等林林总总,形形色色,不论美丑。有姓驼背的、有姓坏蛋的、有姓胖、姓瘦的、有叫教堂,有叫灌木(Bush)的……因而我们在翻译英国人姓名时往往用音译而不用直译法。而在取名时又存在着一个更大的差异,那就是在中国社会中子孙及其他位卑者要避尊者讳,不能直呼长辈及位尊者的名讳。例如:唐太宗名李世民,结果观世音菩萨也被改名为观音菩萨;唐朝诗人白居易一生不咏海棠只是因为他的母亲名为海棠。而在英语国家长辈则以子孙使用自己的名字为荣,于是出现了类似查理一世、查理二世的称谓,以及爷孙同名的事来。3、称呼上的差异在非正式场合、平辈人中英两国人都喜欢相互以名字来称呼以示亲密。但在上下辈中的称呼上,就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中国人中需要严守上下辈分的差别,对长辈要用尊称不能直呼其名;在英语国家中则不一定严格照此实行,在非正式场合中或双方关系较为密切的情况下,则常以名字来相互称呼,对父母、师长、领导、长辈等均是如此。常常出现对父母直呼其名的情况。在对亲戚的称呼中,中国人分得很细而英语国家则是较为粗略。例如:uncle一词的中文含义就有伯伯、叔叔、舅舅既有有血缘关系的也有无血缘关系的,是个统称。这与两个国家人民的家族观念有着很深的关系。此外,中国人喜欢以职务和身份来称呼,如王老师、老王等;而英语国家则不会如此,如王老师-M/Miss/Mrs Wang 而不叫Teacher Wang(但在我们初中人教版教材中就曾出现这种错误)。语言是一种工具,由于社会的发展必然出现一些新的词汇,而留心身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英语词汇是十分必要的。如:E-mail(电子邮件) teletext(图文电视)homepage(主页) mobile telephone(移动电话)……三、日常交谈规则习惯由于我们日常对语言的听说能力注重得还是不够,尤其是对某些词句在具体语境中如何运用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故而在实际运用中常常出现使用了一些句子无论是从语法角度来说还是从语言角度来说并没什么问题的句子但却与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不相符或是想当然地套用一些母语的语言形式即通常所说的Chinese English,犯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错误来。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例如:1、对赞扬和感谢的反应就存在着有趣的差异。中国人将自谦当作一种美德,因而在遇到外国人的赞扬与感谢时,外国人说:You did so 中国人的第一反应就是:Oh,或是Well,just so 而这一反应将引来赞美者的不快。正确的回答应是:Thank 2、电话的开场白上的差异Hello, this is May Is that Mary?这是英语中一个简单的电话开场白。中文意义为:您好,我是梅。你是玛丽吗?这里就不能简单地运用中文想当然地用上I am和Are you的句式。3、其他差异对于中国人来说纯粹属于自己的隐私似乎没有,而英国人却极为重视个人隐私。中国人见面喜欢问的年龄、收入、婚姻家庭状况等问题在英国人看来是让人极其恼火的事情。对于这种问题的答案往往是:It’s none of your (这不关你的事。)还有一些习惯用法。如:圣诞快乐应为Merry Christmas而不是Happy Christmas同样是快乐不能通用仅仅是因为习惯而已(初中英语沿海版教材中就曾出现这一错误)。当然,作为分析性语言的中文与作为综合性语言的英语在语法上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在这里就不详细说明了。(二)如何在教学中解决这些问题浅谈中英文化的差异的意义在于:由于存在差异,我们的母语-中文势必对我们学习英语产生一些负迁移作用,如何通过了解差异,在教学中 避免母语产生的负面影响提高学习效率?主要做好以下两点工作:首先,在搞好英语日常教学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在教学中渗透一些交际文化背景。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辅助性的课外阅读,或组织英语原声电影、录像、VCD的观看,运用网络,通过一些有声的无声的,有形的无形的,字面的形象的社会文化内涵渗透到学生心中,让学生尽可能地触摸到最原汁原味的英语世界。其次,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练习机会。在课堂上用纯英语教学,创造一些英语听说氛围。通过创造模拟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开口实践,使学生身临其境反复练习,形成良好的英语语感,增强学生在实践中的应对能力。总之,在英语教学中忽视中英文化差异的教学将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影响学生交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唯有注重提高学生对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文化背景、社会知识的了解,才能真正让学生在语言学习运用中立于不败之地。最终达到学习的目的。

中俄论文研究方向差异怎么写

1前言 石油和天然气两种处于自然状态的烃类化合物能源具有不可再生性,随着化石燃料耗量的日益增加,终将要枯竭,这就迫切需要寻找一种不依赖化石燃料、储量丰富的新的能源。氢能就是这种能源,且氢能的研究同时还迎合了工业化国家日趋严格的环保政策,因而各国对氢能的研究变的日益活跃起来。 氢原子序数为1,常温常压呈气态,超低温、高压下又可成为液态。作为能源,氢有以下特点: 1)氢是构成了宇宙质量的75%,存储量大。 2)氢的发热值高,是汽油发热值的3倍。 3)氢燃烧性好,点燃快,3%-97%范围内均可燃。 4)氢循环使用性好,燃烧反应生成的水可用来制备氢,循环使用。 5)氢利用形式多,可以产生热能、可用于燃料电池,或转换成固态氢作结构材料。 美国著名石油专家埃克诺米迪斯博士预测:主宰未来世界的能源将是氢能。 2氢能的主要应用领域 1二航天 早在M战期间,氢即用作A-2火箭液体推进剂。1970年美国”阿波罗”登月飞船使用的起飞火箭也是用液氢作燃料。 目前科学家们正研究一种”固态氢”宇宙飞船。固态氢既作为飞船的结构材料,又作为飞船的动力燃料,在飞行期间,飞船上所有的非重要零部件都可作为能源消耗掉,飞船就能飞行更长的时间。 2交通 在超声速飞机和远程洲际客机上以氢作动力燃料的研究已进行多年,目前已进人样机和试飞阶段。据欧洲空客公司预测,到2004年,欧洲生产的飞机将部分采用液氢为燃料。德国戴姆勒一奔驰航空航天公司以及俄罗斯航天公司从1996年开始试验,其进展证实,在配备有双发动机的喷气机中使用液态氢,其安全性有足够保证。 美、德、法等国采用氢化金属贮氢,而日本则采用液氢作燃料组装的燃料电池示范汽车,已进行了上百万公里的道路运行试验,其经济性、适应性和安全性均较好。美国和加拿大计划从加拿大西部到东部的大铁路上采用液氢和液氧为燃料的机车。 3:民用 除了在汽车行业外,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在民用方面的应用也很广泛。氢能发电、氢介质储能与输送,以及氢能空调、氢能冰箱等,有的已经实现,有的正在开发,有的尚在探索中。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开发目前也开发的如火如茶:以PEMFC为能量转换装置的小型电站系统和以SOFC为主的大型电站等均在开发中。 4:其它 以氢能为原料的燃料电池系统除了在汽车、民用发电等方面的应用外,在军事方面的应用也显得尤为重要,德国、美国均已开发出了以PEMFC为动力系统的核潜艇,该类型潜艇具有续航能力强,隐蔽性好,无噪声等优点,受到各国的青睐。 3 氢能应用的主要问题 1:氢气制备 氢气能否广泛使用,制氢工艺是基础,目前主要的制氢工艺主要包括: 1)采用矿物燃料、核能、太阳能、水能、风能及潮汐能等方式电解水制备氢气是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其中以利用太阳能制氢的研究最多也最有前途; 2)热化学循环分解水制氢方法是在水反应系统中加人中间物,经历不同的反应阶段,最终将水分解为氢和氧,且中间物不消耗; 3)光化学制氢是在有光照催化剂作用下,促使水解制得氢气;4)矿物燃料制氢是利用化学方法将矿物中的氢元素提取出来的方法,如煤的焦化、煤的气化等; 5)生物质制氢是在将生物体中的氢元素通过裂解或者气化的方法提取出来的方法; 6)各种化工过程副产品氢气的回收,如氯碱工业、冶金工业等。水电解制氢、生物质制氢等制氢方法,现已形成规模,其中,低价电解水制氢方法在今后仍将是氢能规模制备的主要方法,目前应用中尚需要降低电耗。 2:氢气一运输 工业实际应用中大致有五种贮氢方法,即: (1)常压贮存,如湿式气柜、地下储仓; (2)高压容器,如钢制压力容器和钢瓶; (3)液氢贮存:采用液氢贮存,就必须先制备液氢,生产液氢一般可采用三种液化循环,其中带膨胀机的循环效率最高,在大型氢液化装置上被广泛采用;节流循环,效率不高,但流程简单,运行可靠,所以在小型氢液化装置中应用较多。氦制冷氢液化循环消除了高压氢的危险,运转安全可靠,但氦制冷系统设备复杂,故在氢液化中应用不多。 (4)金属氢化物:当用贮氢合金制成的容器冷却和压人氢时,氢即被储存;加热这一贮存系统或降低其内部压力,氢就会释放出来。目前金属氢化物合金体系主要有:l)LaNi5系合金;2)MnNi5系合金等;3)TiMn系合金;4)TiMn系合金(ABZ);5)镁系合金;6)纳米碳等。 (5)除管道输送外,高压容器和液氢槽车也是目前工业上常规应用的氢气输送方法。 3金属氢化物贮氢装置的开发 在氢的制备和贮存、输送问题解决后,下一步的研究就是氢化物贮氢装置的开发,目前主要包括以下两类: l固定式贮氢装置 固定式贮氢器其服务场合多种多样,容量则以大中型为主。美国开发的以TiF9M1合金为基体中型固定式贮氢器;日本则用MmN5M5贮氢合金开发了叠式固定装置;德国用TiMn2型多元合金开发的贮罐是由32个独立贮罐并联而成,容量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我国浙江大学分别用(MmCaCu)(NiA1)5增压型贮氢合金、MIN 5 M 5合金分别开发了两种固定式装置。 2移动式贮氢装置 移动式贮氢器除了携带运输氢气外,还可用于燃料电池氢燃料的存储。作为移动式装置要兼顾贮存与输送,因此要求重量轻、贮氢量大等问题。其中金属氢化物贮氢器不需附加设备(如裂解及净化系统),安全性高,适于车船方面应用;用常温型合金,质量贮能密度与 15 M Pa高压钢瓶基本相同,但体积可小得多。如德国海军的混合推进系统在潜艇,氧以液氧形式贮存,氢则以TIFe合金贮存。 4目前工作的方向 在PEMFC已有技术基础上,除继续加强大功率PEMFC的关键技术研究外,还应注意PEMFC系统工程关键技术开发和系统技术集成,这是PEMFC发电系统走向实用化过程的关键。 在航空领域则要是解决氢能的贮存和生产成本问题,目前的一个研究趋势是开始将传统的机翼设计成为可以容纳更多液态氢的新型构造。 在汽车领域的问题主要是存在贮氢密度小和成本高两大障碍:以储氢合金贮氢为动力的汽车连续行驶的路程受限制,而以液氢为动力的主要是由于液氢供应系统费用过高而受到限制。 氢在航天动力方面已广泛应用,例如大容量镍氢电池等,但氢能的大规模的应用还有待解决以下关键问题:l)廉价的制氢技术;2)安全可靠的贮氢和输氢方法。 4 未来氢能经济社会的特色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氢能系统技术的全面进展,氢能应用范围必将不断扩大,氢能将深人到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因而我们可以勾勒出未来氢能经济社会的一副大致图画: l)、化石能源(石油、煤炭、天然气)封存,留作化工原料; 2)、建立居家小型电站,取消远距离高压输电,通过管道网,送氢气至千家万户。 3)、各种类型空气一氢燃料电池成为普遍采用的发电工具。 4)、取缔内燃机动力,汽车、火车、飞机改用燃料电池,消灭了一切能源污染隐患和内燃机车噪音源。5)、每个城市和家庭有能源供应和回收的完善循环系统。 6)取消火力发电,核电站、水利发电站、风力发电站、潮汐发电完成正常的电力供应后,剩余电力用于电解水制氢,作为储备能源。 5 我国发展氢能的对策 氢能的研究和应用是历史不可逆转的潮流,各国政府目前均对此展开了大量的研究,我国在这方面也投入了不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我们与工业化国家的差距,根据我国的国情制定相应的氢能发展战略,个人认为应包括以下的几点: (1)电解水制氢是获取氢源的重要途径,目前因耗电量大、电价高导至氢气成本高,推广使用受到限制,开发新型电解水制氢工艺,降低能耗也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2)各种新的制氢方法如从HZS制氢、从生物质制氢及用热化学法水分解制氢以及化工产品中副产品氢气的回收等应予以重视; (3)储氢材料的研究国内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但是目前很少有实用化的报道,因而开展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及新型储氢和输氢装置的研究也尤为重要; (4)氢能未来应用的主要领域还是在燃料电池方面,我国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也已经有一定基础,但主要是集中在研究燃料电池组件方面,对于系统集成等研究报道不多,同时由于资金和技术方面等因素,目前与国外还是有较大的差距,因而应加大投资力度,迎头赶上。 (5)氢能开发最有前景的方式是与太阳能结合,因而对于太阳能电池系统及材料的研究也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6结语 就环境保护和市场需求而言,洁净和成本是两个关键参数,光有洁净而成本过高就没有市场,因而目前降低氢能的利用成本成为当务之急,各工业化国家对这方面的研究都十分重视,其中美国政府决定今后五年为开发氢能拨款 17亿美元,力争到 2040年以前使每天的石油消耗量减少 1100万桶。世界上40家重要的汽车厂商中,已有25家决定考虑采用氢能,以适应日益严格的环保政策。因而虽然目前困难重重,但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预见氢能的利用一定能够走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俄贸易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中俄贸易的历史和现状——总量分析 中俄十多年贸易呈现出总量起点低,早期年度波动大但趋势平缓,2000年以后呈加速增长的两阶段特征。 (一)阶段特征 总量起点低:中俄贸易量起点很低。1992年,中国向俄罗斯出口36亿美元,俄方向中方出口26亿美元。两国双边贸易加起来不超过50亿美元;两国向对方出口分别占各自当年出口的8%和9%。应该说,出口额在5%以下不会构成一国贸易政策的重要关注点。 初期年度波动大但趋势平缓:1993年中俄双边贸易额73亿美元,增速为26%;但1994年两国贸易从上年的高峰急剧下滑至76亿美元,下降幅度达84%;并且在之后的6年间,除1996年贸易总额达到44亿美元外,其余年份都在50~60亿美元区间徘徊不前。 加速增长时期:自1999年以来,中俄贸易呈现较好的增长态势,大部分年份的增长率都高达30%以上,中俄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快于中国和俄罗斯各自的对外贸易总额增长。 16年间,中俄贸易的阶段发展特征如此清晰,以致几乎所有关于中俄贸易的研究文献都提到,但关于引发这一特征的原因则众说纷纭。我们认为,由于在此期间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的高水平发展,所以俄罗斯国内经济状况对双边贸易的影响是导致这样界限分明的阶段性发展的主要原因(见表1)。 - 中俄双边贸易开展后的第一年高速增长,主要是因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采取激进改革措施,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生产滑坡,国内生产受到重挫,gdp迅速下滑,国内市场物资极度匮乏,国民生产、生活都严重依赖外国商品的进口。中国与俄罗斯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因而这种需求信号很快能传递到中国,使得这一时期中俄贸易发展相对较快。

论文摘要一般要回答五个问题:1,目的部分应简要说明研究的目的,说明提出问题的缘由,表明研究的范围及你研究的中心问题是什么,以及是在什么情况下(研究背景)谈论该问题的,从而能够说明你选题的意义。2,研究视角和研究发现,就是讲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通过你的观察,你又发现了什么问题。研究视角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揭示你认识问题的深度,从而能够折射出你的研究在方法论方面的启示。3,研究方法应说明研究课题的基本设计,使用了什么材料和方法,如何分组对照,研究范围以及精确程度,数据是如何取得的以及经过何种统计学方法处理。往往通过这一过程来证明你的研究是科学的可信的。4,结果部分要列出研究的主要结果和数据,有什么新发现,说明其价值及局限,叙述要具体、准确,并需给出结果的可信值和统计学显著性检验的确切值。5,结论部分应简要说明、论证取得的正确观点极其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是否值得推荐或推广等。不用“本文”或“作者”“笔者”等做主语;不要写成提纲或评论形式;字数一般控制在200字以内。

awrfwerfw3rw3rfewfsfsefsefe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