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关于文化与文明的关系的论文摘要

发布时间:2024-07-17 20:40:56

关于文化与文明的关系的论文摘要

广义的文化概念与文明的含义相近。文化与人类一起诞生,文明从文字或者国家的出现开始。文化与文明是两个既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范畴。文明一般是指人类活动的积极成果,而文化则包括人类活动的全部成果(积极的和消极的);文明主要是指人类活动的结果,而文化还包括人类活动的整个过程及活动方式。文化作为社会历史范畴,是与自然相比较的,文化实质上是人化。文明是指文化中进步的、积极的、合理的成分的总和。文化进步的程度越高,社会文明发展的水平也就越高,反过来,社会文明也就成为文化进步的衡量标

一、文明与文化的区别 ①内容不同从内容上看,文化是人类征服自然、社会及人类自身的活动、过程、成果等多方面内容的总和,而文明则主要是指文化成果中的精华部分。②存在时间段不同从时间上看,文化存在于人类生存的始终,人类在文明社会之前便已产生原始文化,文明则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定阶段。③表现形式不同从表现形态上看,文化是动态的渐进的不间断的发展过程,文明则是相对稳定的静态的跳跃式发展过程。④内涵不同文化是中性概念,文明是褒义概念。人类征服自然和社会过程中化物化人的活动、过程和结果是一种客观存在,其中既包括优秀成果,也有糟粕,既有有益于人类的内容,也有不利于人类的因素,但它们都是文化。文明则和某种价值观相联系,是指文化的积极成果和进步方面,作为一种价值判断,是一个褒义概念。二、文化与文明的联系1、文化和文明没有多大差别,甚至可以说,两者是同义的。不少人类学家和民族学家持这种意见,尤其在19世纪英法两国把“文化”与“文明”视为同义词,认为两者的意义几乎等同。如英国人类学之父泰勒在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把文化与文明连在一起,他说:“就广义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合的丛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一分子所获得的全部能力和习惯。”2、文化包括文明,即文化所包含的概念要比文明更加广泛。不少学者认为,文明是文化的最高形式或高等形式。文明是在文字出现、城市形成和社会分工之后形成的。尤其在历史学和考古学界,普遍认为文明是较高的文化发展阶段。如英国考古学家柴尔德(Vere Gordon Childe)的《社会进化》(Social Evolution,1951)和克拉克(G Clark)的《从野蛮到文明》(From Savagery to Civilization,1946)均持这一观点。3、文化和文明是属性不同的两个部分。有些学者认为,文明是物质文化,文化是精神文化和社会文化。在20世纪之前,德国传统的看法普遍认为,文化包括人的价值、信仰、道德、理想、艺术等因素;而文明仅包括技术、技巧和物质的因素。日本一些学者如伊东俊太郎认为,文明是物质的,文化是精神的。两者应结合起来,物质丰富与精神充实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文明具有扩散的性质,文化具有凝聚的性质。扩展资料文化内容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文化是智慧群族的一切群族社会现象与群族内在精神的既有,传承,创造,发展的总和。文化包含着八大艺术和第九艺术其中中国文化烙印着民族与时代的特点,既有传承又有发展,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是新时代的儒学思想。分类文明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般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此外还有把文明三分法、四分法、六分法和其它标准的分法。在分析的同时还应结合在一起理解,其两者间是相辅相成的。一般标准物质文明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表现为人们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是精神文明的物质基础,对精神文明特别是其中文化建设起决定性作用,物质文明的性质为生产方式所决定。精神文明精神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所取得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智慧、道德的进步状态。一是科学文化方面,包括社会的文化、知识、智慧的状况,教育、科学、文化、艺术、卫生、体育等项事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二是思想道德方面,包括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面貌、社会风尚和人们的世界观、理想、情操、觉悟、信念以及组织性、纪律性的状况。作用是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及政治保障,法律保障和智力支持。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文化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文明

话是指文化知识,文明是指一种行为,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两者的区别与两者关系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文化通常与自然相对应,而文明一般与野蛮相对应;(2)从时间上来看,文化的产生早于文明的产生,可以说,文明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中形成的。在原始时代,只有文化,而没有文明,一般称原始时代的文化为“原始文化”,而不说“原始文明”。因此,学术界往往把文明看作是文化的最高形式或高等形式;(3)从空间上来看,文明没有明确的边界,它是跨民族的,跨国界的;而广义的文化泛指全人类的文化,相对性的文化概念是指某一个民族或社群的文化;(4)从形态上来看,文化偏重于精神和规范,而文明偏重于物质和技术。文明较容易比较和衡量,较易区分高低,如古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长城、秦代的兵马俑等,因而,文明在考古学使用最为普遍;而文化则难以比较,因为各民族的价值观念不同,而价值是相对的。(5)从承载者的角度来看,文化的承载者是民族或族群,每个民族或族群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而文明却不同,承载者是一个地域,一个文明地域可能包含若干个民族或多个国家,如西方文明,包括众多的信奉基督教的国家(6)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一种文明的形成与国家的形成密切相关,一般是历史上建立过国家的民族才有可能创造自己的文明,而未建立过国家的民族通常只有文化,未能形成自己的独立文明。(7)文明的动态性较为明显,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进步,如物质文明,变化最大;而表现在规范、伦理、道德方面的文化则不尽然,变化缓慢。(8)从词义来看,“文化”是中性的,使用范围很广;而文明是褒性的,使用范围较窄。例如,可以说酒文化、食文化、服饰文化,但一般不说“酒文明”、“食文明”和“服饰文明”。

关于文化与文明的关系的论文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两者之间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都有学习择优掌握

传统文化有代表着中国古代文明,而现代文化是说明了人类在不断进步

关于文化与文明的关系的论文标题

引用知道高高手无敌的回答:中国,泱泱大国,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作为一个炎黄子孙,了解中国历史文化是理所当然的。在理解中国历史的过程中,《中华上下五千年》成为了我的良师益友。《中华上下五千年》讲的是五千年来中国——这个大国的改革和变迁,生动有趣地介绍了中国历史上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或历史现象。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盘古开天到三皇五帝,再到中华民国,世事沧桑,历尽了数不胜数的悲凉与欢喜。中华民族已经有了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了,我们祖先所缔造的国家,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热爱自由、热爱和平的民族。我们的祖先,经过原始社会后,首先在人烟稠密、物产丰富的黄河一带的中原大地,建立了以华夏族为中心的多民族国家。从此,各族人民共同建造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我最佩服的要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最典型的两个代表就是举世闻名的长城和秦兵马俑了。《中华上下五千年》汇集了人间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当读到越王勾践为过牺牲时我为他的满腔热血所振奋:当读到大禹治水时,我被大禹顽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当读到夏朝国君暴虐荒淫时,我的心中不禁生起团团怒火,为当时的平民百姓抱不平;当我读到清王朝腐败而签订一条条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时,不时觉得心寒。上下五千年,好汉千千万。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我们的民族孕育了许多杰出的人物:如思想家孔子、民族英雄林则徐、文学家陶渊明、科学家张衡等,他们以优异的成绩为中华民族添光增彩。曾几何时,巴比伦、古罗马等国家和中国一样,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但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却失去了昔日的光泽,惟独中国——这条东方巨龙还闪耀着光辉,中华浩浩五千年创造了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世界上最大的皇宫是中国北京的故宫,世界上最高的宫殿是布达拉宫,世界上最早最全的医药书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最早的兵书是春秋孙武的《孙子兵法》,最早的传记文学是西汉的《史记》……这些都凝聚着中华民族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历史是一座取之不竭的知识宝库,蕴藏着人类文明的光辉成果与高深的智慧。“读史使人明智”——这是英国哲学家培根在300多年前说过的一句话。的确,读史能让我头脑变得睿智,让心胸变得开阔,让目光变得敏锐,让志向变得高远,真正成为天地间一个大写的“人”。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不知有过多少奇迹,我真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为我们的祖国而感到骄傲!书中一个个生动的历史故事,一位位鲜活的历史人物,激励着我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要加倍地勤奋。我们在学习现代科技时,也要扎扎实实地学好我国的历史文化,我们要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尊重多样化,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把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代代相传,这就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我的答案对您有帮助,请点击下面的“采纳答案”按钮,送咱一朵小红花鼓励下吧!祝您生活愉快!谢谢!

佛曰:人生路上有百叶草,开千朵花,结一枚果。若有人能遇到此草,守其花开,待其花落,摘其果实,又能将其文明地弃之者,便可入我佛门。关于文明,以前似乎从未认真思考过,只是偶尔看到了一句佛语,开始让自己浮想联翩。在我的印象当中里,更多呈现的可能是另一个很飘渺的词语价值。无论是对待学习、生活,还是确立自己的人生憧憬,文明的概念都是那样的模糊 记得曾经看过一篇《中国文明》的文章,刊发在一期已经记不得名字的杂志上,引来很多我身边人的的争论。文明的概念应该很广泛吧,每个国家乃至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文明观点。也许,在我们看来相当文明的一些举动,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已经显得不那么文明了,我们是否考虑过可以放弃一些也许源自我们祖先积淀的习惯呢?与现代文明的发展拉近距离?可能这只是一个话题,距离它的实现还遥遥无期吧~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的确是的。作为华夏儿女,我们是不是应该去传承或者发扬呢?然而曾几何时,我们的文明却走到了一个令人尴尬的境界,使每一个有着黄皮肤黑眼睛的人汗颜。在墨尔本,随着华人的踪迹所至,这里的许多公共场所都给华人提供了特殊的“待遇”,如郊区的公共厕所外面都是英文男女标示,里面却只有汉语的提示“请勿随地大小便!”在韩国,许多公寓、写字楼的电梯口烟筒、垃圾箱上都贴着汉语的提示“请勿随地吐痰”;在巴黎、伦敦的许多公众场所都有“请勿大声喧哗!”的汉文标示……难道全世界只有华人不讲礼貌、不讲卫生吗?怎么就没有其他语言的提示?比如日语啊。 对于这样的一个结果,我无话可说。可以说,我已经说不出话了。  就拿自己来说,我曾经认真思考过自己的人生价值。我的假设是: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如果有960万人,每人都能以自己的努力在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实现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不就实现了吗?如果中国有14亿人口,那么140个人里面有10个树立了这样的理想,而且有1个人能够为这个理想终生努力并最终实现的话,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不过2030年的时间而已。今天看来,真的是有些幼稚了。理想化的价值观在现实的“文明”面前面临着挑战。 但是,我只能这么说。因为,我想我自己也做不到文明的标准。那么是肯定的,倘若每个人都不讲文明,可想而知:以后的路该有多难过。冷漠与自私,胆小而惧怕,麻木甚至不仁,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大的悲哀!

关于文化与文明的关系的论文题目

一直以来,岐山县高度重视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始终把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为挖掘地域资源、弘扬时代精神的一项重要任务,紧紧围绕“周公故里,文明源头”的定位,多措并举保护遗存遗迹,持之以恒加快开发利用,全方位、产业化开发周文化特有的文物遗迹、风景名胜、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等资源,致力提升周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一是加快建设周文化载体。立足岐山周公庙是全国三大周公庙中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实际,大手笔推进周文化大景区建设,提升旅游服务功能。实施凤凰山综合开发工程,景区面积扩大十倍;完成了润德泉水景恢复工程,再现复涌景观;建成了周公庙东大门、游客服务中心,对周公庙孔圣大殿、郊禖殿彩绘等古建进行了维修,周公庙创建为国家 4A级景区。凤凰山遗址考古发掘成果被评为 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凤雏遗址考古挖掘获得重大发现。加大遗存保护,重新整修了周太王陵和三王庙,实施了周原遗址保护等工程,已发现的 68处周文化遗存得到有效保护。 二是积极打造周文化元素。为了充分展现周文化的魅力,体现岐山历史文化名城特色,让周文化元素渗透进一街一景,一砖一瓦,积极实施周文化塑造工程。围绕周代典故主题,先后建成了岐蔡路 10公里周文化雕塑长廊及 7公里周文化画廊、“二王三公”群雕、周原广场、凤鸣广场、礼乐广场、周文化一条街、县城南大门、西大门、东大门等标志性主题建筑。同时,将《诗经》故事融入渭河国家水利风景区建设,把《周易》元素贯穿于凤鸣湖生态文化公园建设,在县城主城区和两条出入主干道安装了仿古灯饰,实施了凤鸣东路步行街改造,恢复重建岐山木牌楼,进行建筑立面改造,县城主城区的周文化特色愈加鲜明。 三是做大做强周文化旅游。围绕做深做活周文化,打造“周文化寻根游”品牌,积极实施打造凤鸣文化旅游名镇战略,高标准编制了《周公庙风景名胜民俗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一系列专业规划,制定出台《关于

佛曰:人生路上有百叶草,开千朵花,结一枚果。若有人能遇到此草,守其花开,待其花落,摘其果实,又能将其文明地弃之者,便可入我佛门。关于文明,以前似乎从未认真思考过,只是偶尔看到了一句佛语,开始让自己浮想联翩。在我的印象当中里,更多呈现的可能是另一个很飘渺的词语价值。无论是对待学习、生活,还是确立自己的人生憧憬,文明的概念都是那样的模糊 记得曾经看过一篇《中国文明》的文章,刊发在一期已经记不得名字的杂志上,引来很多我身边人的的争论。文明的概念应该很广泛吧,每个国家乃至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文明观点。也许,在我们看来相当文明的一些举动,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已经显得不那么文明了,我们是否考虑过可以放弃一些也许源自我们祖先积淀的习惯呢?与现代文明的发展拉近距离?可能这只是一个话题,距离它的实现还遥遥无期吧~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的确是的。作为华夏儿女,我们是不是应该去传承或者发扬呢?然而曾几何时,我们的文明却走到了一个令人尴尬的境界,使每一个有着黄皮肤黑眼睛的人汗颜。在墨尔本,随着华人的踪迹所至,这里的许多公共场所都给华人提供了特殊的“待遇”,如郊区的公共厕所外面都是英文男女标示,里面却只有汉语的提示“请勿随地大小便!”在韩国,许多公寓、写字楼的电梯口烟筒、垃圾箱上都贴着汉语的提示“请勿随地吐痰”;在巴黎、伦敦的许多公众场所都有“请勿大声喧哗!”的汉文标示……难道全世界只有华人不讲礼貌、不讲卫生吗?怎么就没有其他语言的提示?比如日语啊。 对于这样的一个结果,我无话可说。可以说,我已经说不出话了。  就拿自己来说,我曾经认真思考过自己的人生价值。我的假设是: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如果有960万人,每人都能以自己的努力在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实现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不就实现了吗?如果中国有14亿人口,那么140个人里面有10个树立了这样的理想,而且有1个人能够为这个理想终生努力并最终实现的话,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不过2030年的时间而已。今天看来,真的是有些幼稚了。理想化的价值观在现实的“文明”面前面临着挑战。 但是,我只能这么说。因为,我想我自己也做不到文明的标准。那么是肯定的,倘若每个人都不讲文明,可想而知:以后的路该有多难过。冷漠与自私,胆小而惧怕,麻木甚至不仁,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大的悲哀!

我们中国是文明古国,有很多值得炫耀的文明和文化。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兴盛不衰。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要素可以概括为:第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国人的内在的精神生活形式,包括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习惯等;第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往往也以外在的物态的形式来表现,涉及人们衣食住行的风习和行为的规范等;第三,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在中华民族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立特征,这种民族性的文化实际上已经成为多元的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时候,觉得这些方块汉字、押韵诗歌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觉得传统就是在夕阳西下时面对微风杨柳感慨万千,就是在中秋节散坐于石凳对月当歌。就和那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一样,安闲而又恬静。等进入学堂,我才发现传统文化并不是这么简单的,传统文化是多方面的,她早已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融入到了中华民族的记忆最深处。当然,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也就谈不上什么传统,什么文化了。传统文化并非单纯的四个汉字,那是种精神上的东西,需要不断剖析。而时人尤其是学生对她的忽视却令人痛心,学校开设的有关选修课,无人问津;国外大兴办“XX(文豪、科学家等)年”,我们却津津乐道于超女好男…甚至当端午节成了韩国的专利,也只是几个人站出来捶胸顿足!传统文化的破碎声清晰可辨…中华文明从古绵延至今,从未中断;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我中国与“古中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这多么令人惊羡!而当下,学生们都忙于在“数学拓展”“物理研究”等之间奔波,远古的灿烂被还给荒原,泯灭凝成阴风一片,仿佛能听到羌笛声呜咽,闻到记载她的残页发出浓郁的霉味…我将她搂入怀中,这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啊…更确切地说,是每位中华儿女生命的一部分!我们是不是该放弃所谓的“超女好男”了?我们是不是该提高警惕以防传统文化沉入历史了?我们是不是该…是时候了啊,难道你没发现,原本评论传统文化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今冒出本《品三国》《论语心得》竟引起强烈社会反响,掀起轩然大波!这不是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表现,而影射出了时人对传统的陌生、迷茫!随着一系列重大事件不断震撼我们的心灵,中华民族百余年来的伟大复兴的梦想的实现也进入了快车道。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如何复兴传统文化也成了热门话题,在网上我也结识了许多有志于此的同好。我们认为,在这个问题上是需要辩证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曾经阅历了无数惊涛骇浪,穿越了无数深峡险滩,其间有过许多灿烂辉煌的时期,也有过不少风雨如晦的朝夕。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特点在于她历尽危机而未消残壮志,在于她屡经考验而能活泼泼的生存下来。现在我至少已经有些头绪了:传统文化是不断发展的,正所谓“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在这个十字路口上我们应当深入研究传统文化,剔除不合时宜的糟粕,更重要的是应当根据时代特点将传统文化赋予全新的意义和形式,共同构建一个理想的和谐社会。

文学与文明的关系论文摘要

文学是文化现象,它归属于文化。文化现象与经济现象、政治现象相比,它的特点是内涵深邃,变化比较缓慢,具有很大的延续性和稳定性。文化与其说是某种意境完成的结果,不如说是趋于完成的过程。中外文学史上很多复杂的典型,仅仅作政治观,从政治角度是解释不清楚的,只有转移到文化观,从文化角度说明,才能令人信服。说不尽的阿Q,当然体现一定的政治现象和经济现象,但主要体现的是文化现象……阿Q、奥勃洛莫夫以及其它类似的审美对象,不仅打着阶级的、社会的烙印,更凝聚着丰富的文化意蕴。正由于他们饱含现实中的文化成分,体现生活中的文化现象,才有如此广泛的涵盖面,如此长久的生命力。他们是现实的,是现实中确实存在的;又是超现实的,连接着过去和未来。——高长印《文化讨论对文学研究的启示》

文学能使人提高修养,成为文明人

文字的出现,无疑是文明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