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生物化学论文关于脂肪3000字

发布时间:2024-07-08 12:30:35

生物化学论文关于脂肪3000字

化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用于有效地控制生命活动,能动地改造生物界,造福人类生命科学与人类生存、人民健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是当今在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基础自然科学。 生命科学是系统地阐述与生命特性有关的重大课题的科学。支配着无生命世界的物理和化学定律同样也适用于生命世界,无须赋于生活物质一种神秘的活力。对于生命科学的深入了解,无疑也能促进物理、化学等人类其它知识领域的发展。比如生命科学中一个世纪性的难题是“智力从何而来?”我们对单一神经元的活动了如指掌,但对数以百亿计的神经元组合成大脑后如何产生出智力却一无所知。可以说对人类智力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解释智力本身。对这一问题的逐步深入破解也将会相应地改变人类的知识结构。 生命科学研究不但依赖物理、化学知识,也依靠后者提供的仪器,如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蛋白质电泳仪、超速离心机、X-射线仪、核磁共振分光计、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等等,举不胜举。生命科学学家也是由各个学科汇聚而来。学科间的交叉渗透造成了许多前景无限的生长点与新兴学科。 生命科学研究或正在研究着的主要课题是:生物物质的化学本质是什么?这些化学物质在体内是如何相到转化并表现出生命特征的?生物大分子的组成和结构是怎样的?细胞是怎样工作的?形形色色的细胞怎样完成多种多样的功能?基因作为遗传物质是怎样起作用的?什么机制促使细胞复制?一个受精卵细胞怎样在发育成由许多极其不同类型的细胞构成的高度分化的多细胞生物的奇异过程中使用其遗传信息?多种类型细胞是怎样结合起来形成器官和组织?物种是怎样形成的?什么因素引起进化?人类现在仍在进化吗?在一特定的生态小生境中物种之间的关系怎样?何种因素支配着此一生境中每一物种的数量?动物行为的生理学基础是什么?记忆是怎样形成的?记忆存贮在什么地方?哪些因素能够影响学习和记忆?智力由何而来?除了在地球上,宇宙空间还有其它有智慧的生物吗?生命是怎样起源的?等等。 生物技术 本专业培养具备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和较系统的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在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生化技术 生物学的分支学科。它是研究生命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及生命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的科学。 生物化学若以不同的生物为对象,可分为动物生化、植物生化、微生物生化、昆虫生化等。若以生物体的不同组织或过程为研究对象,则可分为肌肉生化、神经生化、免疫生化、生物力能学等。因研究的物质不同,又可分为蛋白质化学、核酸化学、酶学等分支。研究各种天然物质的化学称为生物有机化学。研究各种无机物的生物功能的学科则称为生物无机化学或无机生物化学。60年代以来,生物化学与其他学科融合产生了一些边缘学科如生化药理学、古生物化学、化学生态学等;或按应用领域不同,分为医学生化、农业生化、工业生化、营养生化等。 生物化学这一名词的出现大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但它的起源可追溯得更远,其早期的历史是生理学和化学的早期历史的一部分。例如18世纪80年代,A-L拉瓦锡证明呼吸与燃烧一样是氧化作用,几乎同时科学家又发现光合作用本质上是动物呼吸的逆过程。又如1828年F沃勒首次在实验室中合成了一种有机物——尿素,打破了有机物只能靠生物产生的观点,给“生机论”以重大打击。1860年L巴斯德证明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但他认为必需有活的酵母才能引起发酵。1897年毕希纳兄弟发现酵母的无细胞抽提液可进行发酵,证明没有活细胞也可进行如发酵这样复杂的生命活动,终于推翻了“生机论”。 生物化学的发展大体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主要是静态的描述性阶段,对生物体各种组成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结构测定、合成及理化性质的研究。其中E菲舍尔测定了很多糖和氨基酸的结构,确定了糖的构型,并指出蛋白质是肽键连接的。1926年JB萨姆纳制得了脲酶结晶,并证明它是蛋白质。此后四、五年间JH诺思罗普等人连续结晶了几种水解蛋白质的酶,指出它们都无例外地是蛋白质,确立了酶是蛋白质这一概念。通过食物的分析和营养的研究发现了一系列维生素,并阐明了它们的结构。与此同时,人们又认识到另一类数量少而作用重大的物质——激素。它和维生素不同,不依赖外界供给,而由动物自身产生并在自身中发挥作用。肾上腺素、胰岛素及肾上腺皮质所含的甾体激素都在这一阶段发现。此外中国生物化学家吴宪在1931年提出了蛋白质变性的概念。 第二阶段约在20世纪30~50年代,主要特点是研究生物体内物质的变化,即代谢途径,所以称动态生化阶段。其间突出成就是确定了糖酵解、三羧酸循环(也称克雷布斯循环)以及脂肪分解等重要的分解代谢途径。对呼吸、光合作用以及腺苷三磷酸 (ATP)在能量转换中的关键位置有了较深入的认识。当然,这种阶段的划分是相对的。对生物合成途径的认识要晚得多,在50~60年代才阐明了氨基酸、嘌呤、嘧啶及脂肪酸等的生物合成途径。 第三阶段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主要特点是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生物化学在这一阶段的发展,以及物理学、技术科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学等其他学科的渗透,产生了分子生物学,并成为生物化学的主体。 蛋白质和核酸是两类主要的生物大分子。它们的化学结构与立体结构的研究在50年代都取得了重大进展。蛋白质方面,如β-螺旋结构的提出,测定了胰岛素的化学结构以及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的立体结构。核酸方面,DNA 双螺旋模型的提出打开了生物遗传奥秘的大门。根据双螺旋结构,完满地解释了DNA的自我复制,在后来的发展中又阐明了转录与转译的机理,提出了中心法则并破译出遗传密码。 1973年重组DNA获得成功,从此开创了基因工程。自1977年以后,用这一技术先后成功地制造了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胰岛素、干扰素、生长激素等。1982年用基因工程生产的人胰岛素获得美、英、联邦德国、瑞士等国政府批准出售而正式工业化。 在生物大分子的合成方面,1965年中国科学家首次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合成的产物经受了严格的物理及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活性的检验,证明与天然胰岛素具有相同的结构和生物活性。继美国科学家在1972年人工合成DNA以后,中国科学家又在1981年首先合成了具有天然生物活力的酵母丙氨酸tRNA。英美等国科学家在 DNA序列分析及人工合成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DNA自动合成仪的问世,大大简化了人工合成基因的工作。

脂肪细胞(fat cell)脂肪细胞体积大,脂肪细胞常见的有两类:单泡脂肪细胞〔左〕和多泡脂肪细胞〔右〕单泡脂肪细胞,细胞中央有一大脂滴,胞质呈薄层,位于细胞周缘,包绕脂滴。多泡脂肪细胞内散在许多小脂滴,线粒体大而丰富,核圆形,位于细胞中央。脂肪细胞描述:核扁,在边缘,细胞呈空泡状。脂联素是脂肪细胞分泌最多的蛋白激素,占血浆总蛋白的0101%。研究显示,脂联素可通过肝和骨骼肌细胞中存在的受体,促进糖吸收和抑制肝糖的输出,刺激脂肪的氧化利用,从而直接改善糖脂代谢。脂联素还可多方位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性细胞改变,如通过促进IJB磷酸化抑制TNF2A诱导的NF2JB的激活!抑制黏附因子的表达、减少单核细胞黏附到内皮细胞!抑制泡沫细胞形成以及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徙。当血管病变产生时脂联素可在受损的血管壁上沉积,,扮演/消防员0角色,对血管内皮起保护作用。因此脂联素具有抗IR、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抗炎症作用,有重要的药物开发前景。与其他脂肪因子不同,肥胖者脂联素水平降低;低脂联素血症还与IR、血脂紊乱和炎症标志物CRP等密切相关,被认为是MS的生化标志。遗传学研究也证实脂联素基因位于与DM连锁的一个染色体位点(3q27),并且发现其基因多态性与MS的表型有关。已发现胰岛素增敏剂可促进脂联素生成;胖人通过胃减容手术减重可以升高脂联素的水平到正常。脂肪细胞还具有完整的肾素2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活性,分泌的血管紧张素是其重要的外周来源,产生的RAS肽能调节脂肪细胞的分化与生长,还可作用于血管及远隔器官,调节血压及肥胖个体的心血管应答,这对与肥胖相关的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可能起重要作用。同时脂肪组织还是循环中PAI21增加的主要来源,PAI21可限制脂肪组织过度生长,同时也与肥胖者特有的凝血和纤溶异常有关[20]"此外,不断又有新的脂肪细胞因子被发现,如最近日本学者发现内脏脂肪组织特异表达的Vis2fatin,具有调节血糖稳态的作用[28]"总之,肥胖时特别是腹部肥胖,脂肪组织表达的脂肪因子谱发生改变,表现为血FFA上升,PAI21增多,高瘦素血症,抗炎!抗IR的脂联素分泌减少,而众多炎性细胞因子增加,激活炎症信号通路,诱导大量的炎症介质表达,使机体处于慢性炎症状态,共同导致IR和MS的发生[20]"最近VON等[29]采用高通量芯片技术研究皮下和腹部内脏脂肪mRNA和蛋白表达谱,也证实内脏脂肪在MS发病中起主导作用。但也有学者认为,以脂肪因子的作用来阐明肥胖、脂肪分布与MS的发病机制似嫌简单"肥胖是MS始动因素,但25%的胖人并无MS,这部分人是因为表达的脂肪因子谱的综合作用是好的,存在有保护作用的基因型,还是不良环境因素暴露不够,有待深入研究。

脂肪和细胞是两个概念,脂肪是一种营养物质,主要贮存在结缔组织和皮下组织。而细胞是组成人体物质能量的最小单位

生物化学论文关于脂肪3000字内容

脂肪是营养物质 细胞是组成人体物质能量的最小单位

脂肪细胞 脂肪细胞脂肪细胞体积大,脂肪细胞常见的有两类:单泡脂肪细胞和多泡脂肪细胞单泡脂肪细胞,细胞中央有一大脂滴,胞质呈薄层,位于细胞周缘,包绕脂滴。多泡脂肪细胞内散在许多小脂滴,线粒体大而丰富,核圆形,位于细胞中央。脂肪细胞描述:核扁,在边缘,细胞呈空泡状。

你这是写教育教学类的论文还是只是说要写生物类的论文呀~这样~生物类的论文 你可以去看下(生物过程、计算生物学、微生物前沿)这样的期刊~教育教学的话~你可以去看下(教育进展、创新教育研究)这样的吧

脂肪细胞(fat cell)脂肪细胞体积大,脂肪细胞常见的有两类:单泡脂肪细胞〔左〕和多泡脂肪细胞〔右〕单泡脂肪细胞,细胞中央有一大脂滴,胞质呈薄层,位于细胞周缘,包绕脂滴。多泡脂肪细胞内散在许多小脂滴,线粒体大而丰富,核圆形,位于细胞中央。脂肪细胞描述:核扁,在边缘,细胞呈空泡状。脂联素是脂肪细胞分泌最多的蛋白激素,占血浆总蛋白的0101%。研究显示,脂联素可通过肝和骨骼肌细胞中存在的受体,促进糖吸收和抑制肝糖的输出,刺激脂肪的氧化利用,从而直接改善糖脂代谢。脂联素还可多方位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性细胞改变,如通过促进IJB磷酸化抑制TNF2A诱导的NF2JB的激活!抑制黏附因子的表达、减少单核细胞黏附到内皮细胞!抑制泡沫细胞形成以及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徙。当血管病变产生时脂联素可在受损的血管壁上沉积,,扮演/消防员0角色,对血管内皮起保护作用。因此脂联素具有抗IR、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抗炎症作用,有重要的药物开发前景。与其他脂肪因子不同,肥胖者脂联素水平降低;低脂联素血症还与IR、血脂紊乱和炎症标志物CRP等密切相关,被认为是MS的生化标志。遗传学研究也证实脂联素基因位于与DM连锁的一个染色体位点(3q27),并且发现其基因多态性与MS的表型有关。已发现胰岛素增敏剂可促进脂联素生成;胖人通过胃减容手术减重可以升高脂联素的水平到正常。脂肪细胞还具有完整的肾素2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活性,分泌的血管紧张素是其重要的外周来源,产生的RAS肽能调节脂肪细胞的分化与生长,还可作用于血管及远隔器官,调节血压及肥胖个体的心血管应答,这对与肥胖相关的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可能起重要作用。同时脂肪组织还是循环中PAI21增加的主要来源,PAI21可限制脂肪组织过度生长,同时也与肥胖者特有的凝血和纤溶异常有关[20]"此外,不断又有新的脂肪细胞因子被发现,如最近日本学者发现内脏脂肪组织特异表达的Vis2fatin,具有调节血糖稳态的作用[28]"总之,肥胖时特别是腹部肥胖,脂肪组织表达的脂肪因子谱发生改变,表现为血FFA上升,PAI21增多,高瘦素血症,抗炎!抗IR的脂联素分泌减少,而众多炎性细胞因子增加,激活炎症信号通路,诱导大量的炎症介质表达,使机体处于慢性炎症状态,共同导致IR和MS的发生[20]"最近VON等[29]采用高通量芯片技术研究皮下和腹部内脏脂肪mRNA和蛋白表达谱,也证实内脏脂肪在MS发病中起主导作用。但也有学者认为,以脂肪因子的作用来阐明肥胖、脂肪分布与MS的发病机制似嫌简单"肥胖是MS始动因素,但25%的胖人并无MS,这部分人是因为表达的脂肪因子谱的综合作用是好的,存在有保护作用的基因型,还是不良环境因素暴露不够,有待深入研究。

生物化学论文关于脂肪3000字怎么写

人们生活中所需的水份蛋白质、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等绝大数来自日常饮食,人们通过食物的摄取来满足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从而使人体处于健康状态。 一、日常饮食主要分为蔬菜、水果、肉类。 1、 蔬菜类: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份,有调剂饮食、增进健康作用。例如: ①辣椒含有丰富的Vc,在补充人体营养的同时,辣椒能剌激唾液及胃液的分泌,故有健胃及除肠内不良气体作用。外用能使此肤局部血管起反射性扩散,促进局部血液的循环,能治冻疮。 ②土豆即芋艿,含蛋白质、Vc、胡萝卜素,含有较多钾。钾能促进胆固醇排除及降压作用。土豆同时具有补充健脾、消炎作用。 ③菌类:金针茹具有治虚弱、痢疾等功效,以鲜嫩为佳。蘑菇具有化痰理气、益肠胃等功效。木耳有清肺益气、补血活血、镇痛作用。 其他蔬菜也各有功效,例如: 名称 营养成份 功效 冬瓜 碳水化合物、Vc、Ca、P 误食河肠或煤气中毒,用冬瓜汁解毒 白萝卜 葡萄糖、胆碱、Vc 与红糖煎取汁,可解蘑菇中毒,具有保肝排毒作用 胡萝卜 胡萝卜素、Ca、P、Fe、Vc 误服汞或从事汞作业的人员,常食胡萝卜 白菜 蛋白质、Vc、Ca、P 消热除烦、解渴利尿、通利肠胃 西红柿 胶质、胶果、Vc、Ca、Fe、P 增强、食欲、帮助消化 黄瓜 含碱量蔬菜中最高 治疗痛风和风湿的食疗食物 2、 水果类:含有大量水份、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同时个有许多功效,例如西瓜有清热、止渴、利尿功效;山楂能健胃、消食及破瘀血;香蕉调以蜂蜜可治乙型脑炎;杨梅能治痢疾、预防中暑、胃气痛等。 名称 营养成份 功效 红葡萄 含丰富钾、水杨酸、Fe、鞣质 降低胆固醇,有助于供血 苹果 含有VB、VC、K、Mg、B、Ca 益于增强免疫力,降低血压 猕猴桃 含丰富糖分类脂、Vc、Na、P等 防止致癌物质产生,对肝炎、高血压有食疗作用 柚子 含有胡萝卜素、VB1、VB2、Vc、Ca、P 化痰止咳、健胃消食、消肿止胀 梨 果糖、葡萄糖、蔗糖、柠檬酸 促进胃酸分泌,帮助消化,增进食欲 3、 肉类:不但味美而且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功效。 鸭肉、鹅肉的脂肪论数量,绝不在猪、牛、羊等家畜肉之下,但其分子结构却接近纯属植物油的橄榄油,不但不使血脂升高,还有降低有害胆固醇作用,因而对心脏心益。 羊肉性味甘、热,富含蛋白质、脂肪、VB1和VB2,以及Ca、P、Fe。有御寒保暖,健身壮体,增强抗病能力。 鲤鱼的营养和药用价值较高,含丰富蛋白质,多种游离氨基酸及维生素和Ca、P、Fe。有开胃健脾、利尿消肿、消热解毒、止咳平喘作用。 带鱼的肉美而且鱼磷含有较多卵磷脂可增强人的记忆力,同时富含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有美肤作用。 二、日常饮食中的误区 尽管日常饮食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份,但如果食用不慎也会有损健康。例如: ①牛奶不可空腹饮奶,使奶未充分消化即进入肠道,不利于养分吸收,同时牛奶中的与一羟色氨等催眠成分进入体内,可使你工作或学习处于低潮。因此,喝牛奶应伴着面包等粮食类食品,一方面保证早餐有较多能量,另一方面,牛奶在粮食一起食用,可延长其在小肠的吸收过程,还可使蛋白质得到互补。 ②牛奶不可当水喝。水对人体非常重要,为使体内水保持平衡,必须从饮食中得到补充。饮料、牛奶都含有大量水分,但饮入过多,特别在出汁,失水过多时,容易导致脱水。因此,喝白开水还是很重要的。 ③饭后不宜喝茶:因为茶叶中的鞣酸可与食物蛋白质结合,既妨碍蛋白质吸收,又易发生便秘。 ④酒后不宜用浓茶解酒,因为酒中的乙醇随着血液循环到肝脏中转化成乙 醛,再变成乙酸,然后分解成水和CO2,经胃脏排出体外。而浓茶中的茶碱有利尿作用,促使尚未转化成乙酸的乙醛进入肾脏,造成乙酸对肾脏的损害。另外茶碱能抑制小肠对Fe的吸收。 ⑤可乐不可当水喝:可乐喝多了会使体质变弱,皮肤发生变化。可乐是由许多化学物质萃取物合成,加上糖制成,不仅营养价值低,而且积有的化学物质对肝不好。 ⑥忌食青蛙,青蛙以田中害虫为食,而害中体内又往往沾有农药,这种农药残留在青蛙体内。因此,若食青蛙,农药也会进入人体内。轻者引起局部炎症、脓肿,重者可导致腹膜炎、失明、瘫痪。 ⑦忌食青蕃茄,因为青蕃茄含有花青素和生物碱,食后会感动苦涩,甚至发生中毒。 ⑧忌食发芽、绿皮、损伤的马铃薯,因其含有毒性的龙葵碱和白垩土碱。 ⑨不宜过多食用色素饮料及食品,因为该食物会影响神经系统冲动传导,特别使儿童情绪不稳,脾气暴躁,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好动,饮食减退。 ⑩不可过多饮用咖啡,虽然咖啡有醒脑提神,促进思维,消除疲劳的作用,但过量饮用可引起窦性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夜间失眠,剌激胃粘膜增加胃液分泌,诱发胃病。 营养学是一门结合实际的应用科学。合理的营养可以防治多种疾病。食物是营养素的"载体",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必须通过食物获得。营养学家主张用食物来满足人体对营养的需求,提倡合理的膳食是营养之本。合理营养是健康长寿和力量的保证。所谓合理营养就是使人体的营养生理需求与人体通过膳食摄入的各种营养物质之间保持平衡。 饮食应合理搭配 在社会物质比较丰富、科技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怎样吃得更科学或者说更有益于健康,是当前人们关注的话题。有人将当前人们在饮食方面的追求,概括为“吃杂”“吃粗”“吃野”和“吃素”四大特点。从营养学角度来看,还是应该将这四大特点结合,合理搭配,可能会更符合人们对各种营养的需求,对中老年人来说,合理搭配显得更重要。 粗细搭配 科学研究表明,不同种类的粮食及其加工品的合理搭配,可以提高其生理价值。粮食在经过加工后,往往会损失一些营养素,特别是膳食纤维、维生素和无机盐,而这些营养素也正是人体所需要或容易缺乏的。以精白粉为例,它的膳食纤维只有标准粉的1/3,而维生素B1只有标准粉的1/50;与红小豆相比二者少得更多。因此,老年人在主食选择上,应注意粗细搭配。至于什么样的比例最好,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资料,将来也不可能有,还是因人而异为好。不过,多吃杂粮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小米和红小豆中的膳食纤维比精白粉高8倍~10倍,B族维生素则要高出几十倍,这对于增强食欲,防止诸如便秘、脚气病、结膜炎和白内障等都是有益的。我国很多地方的“二米饭”(大米和小米 )、“金银卷(面粉和玉米面)”都是典型的粗细搭配的例子,是符合平衡膳食的要求的。 荤素搭配 动物油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较多,应与植物油搭配,尤应以植物油为主(植物油与动物油比例为1∶2)。动物脂肪可提供维生素A、维生素D和胆固醇,后者是体内合成皮质激素、性激素以及维生素D的原料。据最新的研究报道,胆固醇还有防癌作用。每天进食少量动物油应是有益无害的。又如,老年人容易缺钙,不妨经常用鲜鱼与豆腐一起烹调,前者含有较多的维生素D,后者含有丰富的钙,将两者合用,可使钙的吸收率提高20多倍;鲜鱼炖豆腐,味道鲜美又不油腻,尤其适合老年人;而黄豆烧排骨,其蛋白质的生理价值可提高二三倍。再如,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蔬菜与肉类的搭配,如黄瓜肉片、雪菜肉丝和土豆烧牛肉等,由肉类提供蛋白质和脂肪,由蔬菜提供维生素和无机盐,不但营养素搭配合理,而且色泽诱人,香气四溢,更使人食欲顿增。 酸碱搭配 我国劳动人民在与自然界的长期斗争中,留下了很丰富的饮食文化,有待于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去发掘、提高。比如,南方有些地区讲究把鳝鱼与藕合吃。原来鳝鱼含有粘蛋白和粘多糖,能促进蛋白质吸收和利用,它又含有比较丰富的完全蛋白质,属酸性食物;藕则含有丰富的天冬酰胺和酪氨酸等特殊氨基酸,以及维生素B12和维生素C,属碱性食物。这一酸一碱,加之两者所含营养素的互补,对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起着很好的作用。实际上,我国人民长期以来所形成的烹调习惯,有很多是属于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搭配的。总的看来,动物性食物属酸性,而绿叶菜等植物性食物属碱性,这两类食物的搭配对人体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也是荤素搭配的优点所在。因此,一些西方的科学家极力推广中国的菜肴搭配和烹调方式。 我老师也让写,我摘抄的上面,的你自己看一下吧!把有用的摘抄下来就可以了。O(∩_∩)O嘿嘿!我也不知道到多少字楼主自己查一下吧

生物化学论文关于脂肪组织

外源脂肪(甘油三酯,胆固醇脂)摄取后,在胰脂酶、(胃脂酶)的作用下分解,被小肠吸收,是甘油一酯、(游离脂肪酸以及胆固醇)然后在(小肠上皮细胞)再合成甘油三酯,和(胆固醇)被一起包裹进入乳糜微粒CM。进入(淋巴)循环到达脂肪组织(以及肌肉组织)后,(位于CM上的apo-C II激活位于脂肪、肌肉细胞上的脂蛋白蛋白酶lipoprotein lipase-LPL), 将甘油三酯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吸收进入细胞),这些物质可作为原料再重新合成甘油三酯储存内源脂肪代谢涉及VLDL,IDL,LDL和HDL,简单来说,VLDL携带TGs(甘油三脂)与胆固醇,进入血液循环,(位于VLDL上的apo-C II激活位于脂肪、肌肉细胞上的脂蛋白蛋白酶lipoprotein lipase-LPL), 将甘油三酯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吸收进入细胞),这些物质可作为原料再重新合成甘油三酯储存。VLDL和CM经LPL消化后的产生IDL,LDL,胆固醇含量依次增高。HDL的代谢机制目前还没有公认的解释,小肠上皮与肝脏中合成,普遍认为其能够从体内回收游离胆固醇以及其他脂蛋白中的胆固醇。

反正我现在了解到的最科学的解释是医普茂公司的粒子流黑科技先对脂肪进行轰击,然后再进行清脂,加速被轰击的脂肪溶解代谢,不过他们也确实是这样工作的,我去体验过真的是不打针不手术不反弹的

餐后一粒碧生源奥利司他,阻断身体对当天摄入多余油脂的吸收,帮助排油解腻!

、生物学功能:1、能量储存:脂类是能量储存的最佳方式,如动物、油料种子的甘油三酯。2、生物膜的骨架:细胞膜的液态镶嵌模型:磷脂双酯层,胆固醇,蛋白质,糖脂,甘油磷脂和鞘磷脂。3、电与热的绝缘体:动物的脂肪组织有保温,防机械压力等保护功能,植物的蜡质可以防止水分的蒸发。4、电绝缘:神经细胞的鞘细胞,电线的包皮,神经短路。5、热绝缘:冬天保暖,企鹅、北极熊等。6、信号传递:固醇类激素。7、酶的激活剂:卵磷脂激活β-羟丁酸脱氢酶。8、糖基载体:合成糖蛋白时,磷酸多萜醇作为羰基的载体。9、激素、维生素和色素的前体(萜类、固醇类)。10、生长因子与抗氧化剂。11、参与信号识别和免疫(糖脂)。

生物化学论文关于脂肪的题目

首先,看一下饱和脂肪酸,因为最末端有一个羧基,所以,22个碳的饱和脂肪酸,可以看成是一个21个碳的饱和脂肪烃,加一个二氧化碳,所以,只要计算21个碳的饱和脂肪烃,完全氧化可以放出多少热量,然后再除以剩一个ATP所需要的能量,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给你第一题的一个计算公式吧,我们生化老师总结的,偶碳脂肪酸都可以代进去算,应付考试不错.n个C的脂肪酸(n=偶数)(n/2-1)次β氧化=(n/2-1)FADH2+(n/2-1)NADH+n/2乙酰CoA-2ATPFADH2=2ATP NADH=3ATP 乙酰CoA=12ATP算下来就是129,可以记住,多两个C,就加上17个ATP也就是18C氧化=129+17=146个ATP

彻底氧化生成35摩尔ATP。16酸彻底氧化需要进行7次β-氧化生成8个CH3-CO-SCoA。维生素 B1 结合三磷酸腺苷形成维生素 B1 焦磷酸盐 ( 二磷酸硫胺,辅羧酶 ) ,是碳水化合物代谢时所必需的辅酶;维生素 B1 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缺乏时胆碱酯酶活性增强,乙酰胆碱水解加速,致神经冲动传导障碍,影响胃肠、心肌功能。

N=22/2=11 ATP=12*N+5(N-1) =12*11+5*10 =132+50 =182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