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教学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2024-07-07 07:36:00

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教学论文题目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摘要:信息技术课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技术知识,让学生掌握相关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本文从师资队伍、课堂教学以及网络德育出发,来谈谈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更好地将德育渗透于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将学科与德育进行整合,从而达到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德育 教学 学生   寓德育于教学之中,或者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也是提高德育实效的根本措施。那么,对于如何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倾向,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也就成为了每个信息技术教育者急需要思考的问题。下面,就我本人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实践,来谈一下如何将德育更好地渗透于信息技术教学中。   一、从师资队伍出发   要使学科教师能按信息技术教学大纲的要求,自觉的寓德育于教学中。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的德育渗透意识,并且要在教学上认真挖掘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中内在的德育因素,把其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同时还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促使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1.提高自身德育渗透意识。担任信息技术课的教师,要连续不断地学习和接受培训,不仅要加强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教育理论、德育理论,积累各种德育教育所需的资料和素材,为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切实保证。同时,要注重提高自己的信息道德和网络道德修养。 2.落实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目的。把德育纳入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计划和教学目的,积极实施德育渗透。在每学期计划,每一课时的备课中,德育目标均要有具体体现。 3.优化备课活动。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要认真阅读新课程改革纲要,根据计划,精心策划设计好每一堂课。不仅要备好大纲、备好教材,在每课的教学目标中强调德育渗透目标落实,敏锐抓住教学内容中进行德育的闪光点。除此之外,还要备好学生,了解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中的德育落实。 4.改革教学形式,改进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要始终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多采取精讲多练的形式,多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和探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方法上可多采用演示法、任务驱动法、练习法和讨论法等,同时还可采取同伴互助的方式,让学生各自取长补短,以学到知识、掌握过程和方法、培养情感价值观为目的。   二、从课堂教学入手 1.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   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教育学生要产生爱护计算机设备,正确规范的操作意识和行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分析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比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候,要特别强调在Windows中正确的关机步骤,让他们明白这样做是为了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   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树立道德修养的榜样形象。榜样的作用是无形的,也是无穷的,教师在课堂示范教学和上机指导过程中,应有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为学生树立榜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最后,注意常规与有意识训练相结合。良好的习惯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也可以靠有意识的训练来培养。教师可以把培养爱护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当作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职责。并且根据习惯形成的特点,既要注意从早抓起,也要注意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 2.加强学生网络道德,严禁侵权行为,提倡作品原创性   网络资源丰富多彩,可借鉴和利用的东西很多,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完成作品时,可参考网上信息,但不可照抄照搬,不能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比如,在学习利用Word制作电子板报和学习制作网页时,可以从网上获取素材和参看已经有的作品,给自己一点启发,但切记不要照搬作为自己的东西。再如,有的同学就将其他同学做的作品更改一下名字占为己有,这些都是不道德的行为。在教学活动中,每制定一项任务都可以给学生一定的主题范围,学生可根据主题内容,在网上搜集相关资料信息,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完成。对于尽量体现原创性的作品给予较高的评价,而对那些照搬照抄的侵权行为要进行强化教育。一段时间后,学生作品提高了原创性,同时对自己的作品保护意识也会得到增强。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作为一名学生,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善于与人合作。何况,与人协作的精神会产生一种和谐亲密的人际环境,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这种精神。比如,在教学中对于某个问题或任务可采取交流、讨论的形式来解决,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如,部分作品的完成要求是以组为单位进行,这可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培养了他们集体荣誉感、信息素养、锻炼了多种能力,还让学生学会评价、鼓励和欣赏他人的成果,从而体会到与人合作的快乐,获取成功的喜悦。 4.将爱国主义教育始终贯穿于学科教学中   比如,通过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使学生明白我国计算机发展还很薄弱,让学生看到差距,产生危机感,明确责任,激发爱国主义情感,鼓励他们从小立志为国争光。再如,在学习文字处理软件时,可以介绍北京金山公司的WPS2000,指出它是中国人自己开发的、适合于中国人使用的优秀文字处理软件,并重点向学生介绍王江民等国内软件开发界的著名人物,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同时,还可以在教学中给学生布置操作任务时,要尽量是选取与时事相关的主题并要求学生在作品中加有自己的评论。如:在制作电子板报和网页时,可以以“环境”、“奥运会”等作为主题。这样他们不仅能完成相关的技术操作,更重要的是在查找、搜集、整理资料和展示作品的过程中,对很多意义问题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悟,培养了某种意识和素养。   三、抓好网络德育 1.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育人优势   网络时代确实已经来到,而且学生对于上网也乐此不疲,抓住学生这种心理,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来发挥育人的优势。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和推荐一些健康和有价值的中学生网站和论坛,如:中学生在线、中国中学生报等。在信息技术课中学生学了上网以后,可让学生设立自己的电子信箱和QQ号码,利用聊天工具与学生交流、谈心。这种交流方式会在无形中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与老师在地位平等的情况下谈出自己的心里话。还可互建家校电子信箱,学生家长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反映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使学校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了解学校在工作和管理上的一些不足,这对学校的教育改革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的德育工作。发挥网络技术育人优势的途径有很多,只要我们肯于发现、利用,其实网络对于中学生也不完全是“陷阱”。 2.做好学生上网心理辅导,提高他们选择能力和免疫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虽然上面提到网络技术在育人方面有它的优势,但要真正让学生在网上接收的信息有“利”无“弊”,作为信息技术课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工作就是做好上网学生的心理辅导,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与免疫力。可告诉学生现阶段他们不能盲目花太多的时间泡在网上,如果有合适的机会上网也必须是有一定的目标,比如:查找与学习有关的知识、素材、获取有价值的最新信息或进入一些健康的聊天室或参与一些与中学生有关的论坛,以提高自己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警惕他们要特别注意不要掉入网上一些美丽的“陷阱”里,因为网络这个“虚拟社会”里由暂时没有法律法规和有效调整和有关机构的有效监管,它带给人们信息的同时网络陷阱数不胜数,防不胜防。在上课时适时的给他们讲一些典型实例既充实了课堂,又起到了警惕的作用,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与免疫力是很有帮助的。   网络的超时空性扩大了交往面,但网络的虚拟性造成青少年社会化的“不足”。网络可以即时传送文字、声音、图像,为青少年人际交往提供多媒体化、互动性的立体途径。网上收发电子邮件快捷方便,OICQ新奇及时,聊天室轻松愉快,BBS讨论自由广泛,青少年通过这些途径可以与许多互不相识的人交谈来往,互相帮助倾诉。因此,网上交友是成为青少年社会化的一条重要途径。然而,网络并非一片净土,稍微不留神就可能掉进网友所设的陷阱里。大多数同学在网上几乎袒露的是自己的真实姓名和一些情况等。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教育学生牢记不要在网上发布任何不想让人知道的个人隐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3.注重网络环境下的情感教育   网络情感教育是心理教育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表现,是计算机网络和心理教育的整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学习环境下情感教育对于拓展情感教育的内涵和方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首先,要改变重“知”轻“情”的教育理念,融入人本注意教育思想;其次,将情感教育纳入信息技术网络课程教学体系中,并研究相应的实施模式;最后,需要优化信息技术网络课程设计,加强学生情感参与。   总之,德育具有广泛性,它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几乎存在于教材的每篇文章里,每个章节里。探求德育内容与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的联系,寻找它们之间的可结合处,要以学科教学为主,以学到知识、掌握过程和方法、培养情感价值观为目的。同时要把握度,遵循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德育教育,找到学生容易接受的点。需要采取多种形式,抓住时机、有机渗透,使学生在无形中接受了德育,培养了良好的信息素养,最终使之成为符合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的一代新人。

一、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将德育巧妙地渗透于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间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教师可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机操作行为习惯做起。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学号对应的计算机机号入座;上课过程中要熟悉计算机使用规程,安全保障措施做到位;课堂结束要按正常顺序关机。如此,教师无形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质。 二、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教学中培养正确价值观念小学教师应进一步认识到,新课改下教育教学任务已不限于教给学生知识,而是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学生的德育教育。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巧妙地将德育渗透到计算机教学中。可以在“文字输入比赛”的课堂教学中,将自己在生活中见到或做过的好事记录下来并输入到电脑中。例如,有学生在电脑中输入:我昨天晚上帮妈妈收拾了碗筷。还有学生输入:上个星期天我捡到10元钱,把它交给了班主任老师。在自由键盘输入时,学生们都进入了角色,在回忆自己做的好事时,也从内心萌发一种自豪感。由此看来,在信息技术课上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不仅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接受了良好的道德熏陶。 新课改背景下,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和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首要位置。德育是小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受到教育者的高度重视。信息时代下,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渗透德育核心素养,不仅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还能有效提升学生辨别信息能力和计算机操作道德意识。三、强化网络安全教育,课堂上拓宽德育工作渠道网络时代如何防止不良信息的侵害是每个信息技术教师都要面临的艰巨任务。在教学中,应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的儿童网站、健康的聊天室等,引导他们正确上网,避免学生迷失在网络世界中。此外,教师还应教育学生识别虚假网络信息,慎交网友,更不能随意约见网友;向学生宣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教导学生不要浏览网上的不良信息,养成健康的网络交流习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自觉维护网络安全,遵守网络秩序,做遵纪守法的好网民。教师还可依托学校网站,设立“校园论坛”“法制天地”等网站专栏,及时了解学生动态,改革传统德育工作模式;利用网络渠道对学生进行与时俱进的道德教育,拓宽德育工作面,为学校德育增添新活力。 总之,德育素养是新课改背景下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在信息技术教育中融入德育知识,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一、发挥教师“教育智慧”   课前准备充分,学生受益。   在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重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进行情感陶冶,做到“润物细无声”。这就除要求教师对教材内容做到娴熟自如、适当运用之外,还与教师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密切相关。   课堂教学,德育渗透。   现行的《信息技术》教材中没有现成的德育内容,那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德育效果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渗透,首先要从教材实际及学科特点出发,附着于平时知识的讲授或上机训练之中。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德育,让学生感觉不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   比如在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候,强调在Windows中关机的步骤,而不能直接关闭电源。让他们了解这是为了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这样的教育让学生在无形中养成了爱护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注重评价,德育渗透。   在评价过程中,更要渗透德育教育,信息社会对学生信息道德的培养至关重要。如在每节课结束前,表扬优秀的、有进步的学生,鼓励落后的。学生在得到教师的肯定后会更有兴趣,以后的学习也会更加努力。要求学生如果在作品中摘抄了哪个网站的文章,在结尾处一定要注明,使学生具有版权意识,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不能互通信息,借收发电子邮件之机互相取笑同学等。这些事很小,但实际都是一种教育,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将学会的信息技术迁移到学习、生活中,真正体现“整体、综合、终生”的目标。   二、结合教材,运用媒体,联系生活   结合教材,渗透德育。   通过介绍计算机发展史,学生看到我国计算机发展水平与国外的差距,从而产生危机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从小立志为国争光。当然也要让学生看到国产软件发展的希望。如在学习使用金山WPS的时候,告诉学生它就是中国人自己开发的、适合中国人使用的、优秀的文字处理软件。在讲到病毒的时候,重点向学生介绍王江民等国内软件开发界的著名人物,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做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还有,在讲授Powerpoint制作时,在以“美丽校园”为主题的内容中渗透爱校、护校的教育;在“制作贺卡”的任务中进行友爱、亲情、敬老爱老教育。   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德育切入点比比皆是,关键是教师要以德育为己任,善于发现并创造性地利用这些育人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达到教学与育人的双重功效。   运用媒体,渗透德育。   在讲授图片搜索与保存内容时,可借助媒体手段将江苏的美丽景色。风土人情,江苏人的勤劳善良、热情好客、聪明等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文字阅读、图片欣赏、视频浏览等综合媒体手段,对学生进行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意识教育,更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联系生活,结合教学,渗透德育。   通过选取以时事为主题的任务进行思想教育。如果每位教师都能联系生活,在课堂中增设课堂德育环节,那我们的课堂德育渗透就会变得色彩斑斓。   三、关注学生,热爱学生   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价值。   如何看待学生是我们如何实施教学活动中德育渗透的一个潜在的不可忽视的前提因素。叶澜教授认为:“每一个学生都具有独一无二的、别人无法替代的价值,而且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我们要摒弃传统意义上的优等生、“差生”概念,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个性迥异的生命。教师要承认差异、关注差异,正是有了这些差异,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丰富多彩、更贴近生活,也才多了创造和创新。尊重每一个学生独特的生命价值,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仅源于法的规范,更源自教师对其职业的认同和对学生的爱。   注重学生品质的完善。   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实现学生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让学生感悟人生、珍爱生命,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道德品质,提高社会责任感。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加以引导、逐步渗透。如让学生制作电子贺卡为亲人、朋友送去真诚的祝福,在讨论主题时尽量引导学生把对亲人、朋友的爱上升到对社会上更多需要关心、需要帮助的人的爱乃至对国家、民族的热爱,并要让他们意识到这种爱要靠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实现。   培养个体主动发展的能力。   培养个体主动发展的能力是基础教育中开发人的生命潜能的最本质的任务。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遇到问题不习惯独立思考、尝试或小组讨论解决,只喜欢问老师,直接得到答案,这时我们要鼓励他自己想想、试试,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主动学习思考的习惯。记得第一次上讲评课,大部分学生都不愿到讲台上来介绍自己的作品,在老师和学生的鼓励下,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不仅变得主动,而且争先恐后地要

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教学论文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摘要:信息技术课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技术知识,让学生掌握相关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本文从师资队伍、课堂教学以及网络德育出发,来谈谈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更好地将德育渗透于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将学科与德育进行整合,从而达到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德育 教学 学生   寓德育于教学之中,或者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也是提高德育实效的根本措施。那么,对于如何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倾向,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也就成为了每个信息技术教育者急需要思考的问题。下面,就我本人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实践,来谈一下如何将德育更好地渗透于信息技术教学中。   一、从师资队伍出发   要使学科教师能按信息技术教学大纲的要求,自觉的寓德育于教学中。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的德育渗透意识,并且要在教学上认真挖掘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中内在的德育因素,把其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同时还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促使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1.提高自身德育渗透意识。担任信息技术课的教师,要连续不断地学习和接受培训,不仅要加强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教育理论、德育理论,积累各种德育教育所需的资料和素材,为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切实保证。同时,要注重提高自己的信息道德和网络道德修养。 2.落实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目的。把德育纳入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计划和教学目的,积极实施德育渗透。在每学期计划,每一课时的备课中,德育目标均要有具体体现。 3.优化备课活动。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要认真阅读新课程改革纲要,根据计划,精心策划设计好每一堂课。不仅要备好大纲、备好教材,在每课的教学目标中强调德育渗透目标落实,敏锐抓住教学内容中进行德育的闪光点。除此之外,还要备好学生,了解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中的德育落实。 4.改革教学形式,改进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要始终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多采取精讲多练的形式,多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和探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方法上可多采用演示法、任务驱动法、练习法和讨论法等,同时还可采取同伴互助的方式,让学生各自取长补短,以学到知识、掌握过程和方法、培养情感价值观为目的。   二、从课堂教学入手 1.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   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教育学生要产生爱护计算机设备,正确规范的操作意识和行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分析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比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候,要特别强调在Windows中正确的关机步骤,让他们明白这样做是为了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   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树立道德修养的榜样形象。榜样的作用是无形的,也是无穷的,教师在课堂示范教学和上机指导过程中,应有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为学生树立榜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最后,注意常规与有意识训练相结合。良好的习惯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也可以靠有意识的训练来培养。教师可以把培养爱护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当作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职责。并且根据习惯形成的特点,既要注意从早抓起,也要注意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 2.加强学生网络道德,严禁侵权行为,提倡作品原创性   网络资源丰富多彩,可借鉴和利用的东西很多,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完成作品时,可参考网上信息,但不可照抄照搬,不能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比如,在学习利用Word制作电子板报和学习制作网页时,可以从网上获取素材和参看已经有的作品,给自己一点启发,但切记不要照搬作为自己的东西。再如,有的同学就将其他同学做的作品更改一下名字占为己有,这些都是不道德的行为。在教学活动中,每制定一项任务都可以给学生一定的主题范围,学生可根据主题内容,在网上搜集相关资料信息,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完成。对于尽量体现原创性的作品给予较高的评价,而对那些照搬照抄的侵权行为要进行强化教育。一段时间后,学生作品提高了原创性,同时对自己的作品保护意识也会得到增强。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作为一名学生,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善于与人合作。何况,与人协作的精神会产生一种和谐亲密的人际环境,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这种精神。比如,在教学中对于某个问题或任务可采取交流、讨论的形式来解决,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如,部分作品的完成要求是以组为单位进行,这可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培养了他们集体荣誉感、信息素养、锻炼了多种能力,还让学生学会评价、鼓励和欣赏他人的成果,从而体会到与人合作的快乐,获取成功的喜悦。 4.将爱国主义教育始终贯穿于学科教学中   比如,通过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使学生明白我国计算机发展还很薄弱,让学生看到差距,产生危机感,明确责任,激发爱国主义情感,鼓励他们从小立志为国争光。再如,在学习文字处理软件时,可以介绍北京金山公司的WPS2000,指出它是中国人自己开发的、适合于中国人使用的优秀文字处理软件,并重点向学生介绍王江民等国内软件开发界的著名人物,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同时,还可以在教学中给学生布置操作任务时,要尽量是选取与时事相关的主题并要求学生在作品中加有自己的评论。如:在制作电子板报和网页时,可以以“环境”、“奥运会”等作为主题。这样他们不仅能完成相关的技术操作,更重要的是在查找、搜集、整理资料和展示作品的过程中,对很多意义问题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悟,培养了某种意识和素养。   三、抓好网络德育 1.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育人优势   网络时代确实已经来到,而且学生对于上网也乐此不疲,抓住学生这种心理,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来发挥育人的优势。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和推荐一些健康和有价值的中学生网站和论坛,如:中学生在线、中国中学生报等。在信息技术课中学生学了上网以后,可让学生设立自己的电子信箱和QQ号码,利用聊天工具与学生交流、谈心。这种交流方式会在无形中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与老师在地位平等的情况下谈出自己的心里话。还可互建家校电子信箱,学生家长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反映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使学校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了解学校在工作和管理上的一些不足,这对学校的教育改革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的德育工作。发挥网络技术育人优势的途径有很多,只要我们肯于发现、利用,其实网络对于中学生也不完全是“陷阱”。 2.做好学生上网心理辅导,提高他们选择能力和免疫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虽然上面提到网络技术在育人方面有它的优势,但要真正让学生在网上接收的信息有“利”无“弊”,作为信息技术课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工作就是做好上网学生的心理辅导,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与免疫力。可告诉学生现阶段他们不能盲目花太多的时间泡在网上,如果有合适的机会上网也必须是有一定的目标,比如:查找与学习有关的知识、素材、获取有价值的最新信息或进入一些健康的聊天室或参与一些与中学生有关的论坛,以提高自己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警惕他们要特别注意不要掉入网上一些美丽的“陷阱”里,因为网络这个“虚拟社会”里由暂时没有法律法规和有效调整和有关机构的有效监管,它带给人们信息的同时网络陷阱数不胜数,防不胜防。在上课时适时的给他们讲一些典型实例既充实了课堂,又起到了警惕的作用,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与免疫力是很有帮助的。   网络的超时空性扩大了交往面,但网络的虚拟性造成青少年社会化的“不足”。网络可以即时传送文字、声音、图像,为青少年人际交往提供多媒体化、互动性的立体途径。网上收发电子邮件快捷方便,OICQ新奇及时,聊天室轻松愉快,BBS讨论自由广泛,青少年通过这些途径可以与许多互不相识的人交谈来往,互相帮助倾诉。因此,网上交友是成为青少年社会化的一条重要途径。然而,网络并非一片净土,稍微不留神就可能掉进网友所设的陷阱里。大多数同学在网上几乎袒露的是自己的真实姓名和一些情况等。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教育学生牢记不要在网上发布任何不想让人知道的个人隐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3.注重网络环境下的情感教育   网络情感教育是心理教育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表现,是计算机网络和心理教育的整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学习环境下情感教育对于拓展情感教育的内涵和方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首先,要改变重“知”轻“情”的教育理念,融入人本注意教育思想;其次,将情感教育纳入信息技术网络课程教学体系中,并研究相应的实施模式;最后,需要优化信息技术网络课程设计,加强学生情感参与。   总之,德育具有广泛性,它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几乎存在于教材的每篇文章里,每个章节里。探求德育内容与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的联系,寻找它们之间的可结合处,要以学科教学为主,以学到知识、掌握过程和方法、培养情感价值观为目的。同时要把握度,遵循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德育教育,找到学生容易接受的点。需要采取多种形式,抓住时机、有机渗透,使学生在无形中接受了德育,培养了良好的信息素养,最终使之成为符合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的一代新人。

一、发挥教师“教育智慧”   课前准备充分,学生受益。   在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重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进行情感陶冶,做到“润物细无声”。这就除要求教师对教材内容做到娴熟自如、适当运用之外,还与教师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密切相关。   课堂教学,德育渗透。   现行的《信息技术》教材中没有现成的德育内容,那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德育效果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渗透,首先要从教材实际及学科特点出发,附着于平时知识的讲授或上机训练之中。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德育,让学生感觉不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   比如在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候,强调在Windows中关机的步骤,而不能直接关闭电源。让他们了解这是为了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这样的教育让学生在无形中养成了爱护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注重评价,德育渗透。   在评价过程中,更要渗透德育教育,信息社会对学生信息道德的培养至关重要。如在每节课结束前,表扬优秀的、有进步的学生,鼓励落后的。学生在得到教师的肯定后会更有兴趣,以后的学习也会更加努力。要求学生如果在作品中摘抄了哪个网站的文章,在结尾处一定要注明,使学生具有版权意识,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不能互通信息,借收发电子邮件之机互相取笑同学等。这些事很小,但实际都是一种教育,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将学会的信息技术迁移到学习、生活中,真正体现“整体、综合、终生”的目标。   二、结合教材,运用媒体,联系生活   结合教材,渗透德育。   通过介绍计算机发展史,学生看到我国计算机发展水平与国外的差距,从而产生危机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从小立志为国争光。当然也要让学生看到国产软件发展的希望。如在学习使用金山WPS的时候,告诉学生它就是中国人自己开发的、适合中国人使用的、优秀的文字处理软件。在讲到病毒的时候,重点向学生介绍王江民等国内软件开发界的著名人物,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做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还有,在讲授Powerpoint制作时,在以“美丽校园”为主题的内容中渗透爱校、护校的教育;在“制作贺卡”的任务中进行友爱、亲情、敬老爱老教育。   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德育切入点比比皆是,关键是教师要以德育为己任,善于发现并创造性地利用这些育人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达到教学与育人的双重功效。   运用媒体,渗透德育。   在讲授图片搜索与保存内容时,可借助媒体手段将江苏的美丽景色。风土人情,江苏人的勤劳善良、热情好客、聪明等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文字阅读、图片欣赏、视频浏览等综合媒体手段,对学生进行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意识教育,更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联系生活,结合教学,渗透德育。   通过选取以时事为主题的任务进行思想教育。如果每位教师都能联系生活,在课堂中增设课堂德育环节,那我们的课堂德育渗透就会变得色彩斑斓。   三、关注学生,热爱学生   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价值。   如何看待学生是我们如何实施教学活动中德育渗透的一个潜在的不可忽视的前提因素。叶澜教授认为:“每一个学生都具有独一无二的、别人无法替代的价值,而且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我们要摒弃传统意义上的优等生、“差生”概念,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个性迥异的生命。教师要承认差异、关注差异,正是有了这些差异,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丰富多彩、更贴近生活,也才多了创造和创新。尊重每一个学生独特的生命价值,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仅源于法的规范,更源自教师对其职业的认同和对学生的爱。   注重学生品质的完善。   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实现学生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让学生感悟人生、珍爱生命,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道德品质,提高社会责任感。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加以引导、逐步渗透。如让学生制作电子贺卡为亲人、朋友送去真诚的祝福,在讨论主题时尽量引导学生把对亲人、朋友的爱上升到对社会上更多需要关心、需要帮助的人的爱乃至对国家、民族的热爱,并要让他们意识到这种爱要靠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实现。   培养个体主动发展的能力。   培养个体主动发展的能力是基础教育中开发人的生命潜能的最本质的任务。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遇到问题不习惯独立思考、尝试或小组讨论解决,只喜欢问老师,直接得到答案,这时我们要鼓励他自己想想、试试,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主动学习思考的习惯。记得第一次上讲评课,大部分学生都不愿到讲台上来介绍自己的作品,在老师和学生的鼓励下,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不仅变得主动,而且争先恐后地要

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教学论文选题

一、发挥教师“教育智慧”   课前准备充分,学生受益。   在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重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进行情感陶冶,做到“润物细无声”。这就除要求教师对教材内容做到娴熟自如、适当运用之外,还与教师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密切相关。   课堂教学,德育渗透。   现行的《信息技术》教材中没有现成的德育内容,那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德育效果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渗透,首先要从教材实际及学科特点出发,附着于平时知识的讲授或上机训练之中。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德育,让学生感觉不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   比如在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候,强调在Windows中关机的步骤,而不能直接关闭电源。让他们了解这是为了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这样的教育让学生在无形中养成了爱护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注重评价,德育渗透。   在评价过程中,更要渗透德育教育,信息社会对学生信息道德的培养至关重要。如在每节课结束前,表扬优秀的、有进步的学生,鼓励落后的。学生在得到教师的肯定后会更有兴趣,以后的学习也会更加努力。要求学生如果在作品中摘抄了哪个网站的文章,在结尾处一定要注明,使学生具有版权意识,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不能互通信息,借收发电子邮件之机互相取笑同学等。这些事很小,但实际都是一种教育,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将学会的信息技术迁移到学习、生活中,真正体现“整体、综合、终生”的目标。   二、结合教材,运用媒体,联系生活   结合教材,渗透德育。   通过介绍计算机发展史,学生看到我国计算机发展水平与国外的差距,从而产生危机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从小立志为国争光。当然也要让学生看到国产软件发展的希望。如在学习使用金山WPS的时候,告诉学生它就是中国人自己开发的、适合中国人使用的、优秀的文字处理软件。在讲到病毒的时候,重点向学生介绍王江民等国内软件开发界的著名人物,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做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还有,在讲授Powerpoint制作时,在以“美丽校园”为主题的内容中渗透爱校、护校的教育;在“制作贺卡”的任务中进行友爱、亲情、敬老爱老教育。   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德育切入点比比皆是,关键是教师要以德育为己任,善于发现并创造性地利用这些育人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达到教学与育人的双重功效。   运用媒体,渗透德育。   在讲授图片搜索与保存内容时,可借助媒体手段将江苏的美丽景色。风土人情,江苏人的勤劳善良、热情好客、聪明等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文字阅读、图片欣赏、视频浏览等综合媒体手段,对学生进行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意识教育,更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联系生活,结合教学,渗透德育。   通过选取以时事为主题的任务进行思想教育。如果每位教师都能联系生活,在课堂中增设课堂德育环节,那我们的课堂德育渗透就会变得色彩斑斓。   三、关注学生,热爱学生   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价值。   如何看待学生是我们如何实施教学活动中德育渗透的一个潜在的不可忽视的前提因素。叶澜教授认为:“每一个学生都具有独一无二的、别人无法替代的价值,而且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我们要摒弃传统意义上的优等生、“差生”概念,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个性迥异的生命。教师要承认差异、关注差异,正是有了这些差异,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丰富多彩、更贴近生活,也才多了创造和创新。尊重每一个学生独特的生命价值,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仅源于法的规范,更源自教师对其职业的认同和对学生的爱。   注重学生品质的完善。   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实现学生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让学生感悟人生、珍爱生命,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道德品质,提高社会责任感。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加以引导、逐步渗透。如让学生制作电子贺卡为亲人、朋友送去真诚的祝福,在讨论主题时尽量引导学生把对亲人、朋友的爱上升到对社会上更多需要关心、需要帮助的人的爱乃至对国家、民族的热爱,并要让他们意识到这种爱要靠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实现。   培养个体主动发展的能力。   培养个体主动发展的能力是基础教育中开发人的生命潜能的最本质的任务。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遇到问题不习惯独立思考、尝试或小组讨论解决,只喜欢问老师,直接得到答案,这时我们要鼓励他自己想想、试试,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主动学习思考的习惯。记得第一次上讲评课,大部分学生都不愿到讲台上来介绍自己的作品,在老师和学生的鼓励下,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不仅变得主动,而且争先恐后地要

我空间里有计算机职称考试模拟题可以去下载看一下

!!题目要精确,不然过不了

信息技术与教育论文题目

我空间里有计算机职称考试模拟题可以去下载看一下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结构的研究 2、因特网上教学资源的分析与利用的研究、 3、基于因特网教学模式的研究 4、利用校园网进行教学的研究 5、在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教学策略的研究 6、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教材的研究 7、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评价体系的研究 8、信息技术在学科课程中的应用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设计研究 9、信息技术条件下学科课程整合的模式设计研究 10、新型课堂环境教学模式比较研究 11、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方式构建与实践研究 12、以信息技术为支持环境的研究型教学方案与素材设计研究 13、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与学科整合教学的个案与评价研究

强烈建议你写写目前几个信息技术北斗们在研究的课题里的小分支们~~~看看中国电化教育什么的找找灵感吧~~~比如祝智庭现在在研究的智慧学校里的小部分什么的!都比较前沿又好找资料

!!题目要精确,不然过不了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论文题目大全

强烈建议你写写目前几个信息技术北斗们在研究的课题里的小分支们~~~看看中国电化教育什么的找找灵感吧~~~比如祝智庭现在在研究的智慧学校里的小部分什么的!都比较前沿又好找资料

中学信息技术职称评定论文课题有哪些, 职称论文,联系九品论文网,可以点我头像联系。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结构的研究2、因特网上教学资源的分析与利用的研究、3、基于因特网教学模式的研究4、利用校园网进行教学的研究5、在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教学策略的研究6、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教材的研究7、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评价体系的研究 8、信息技术在学科课程中的应用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设计研究9、信息技术条件下学科课程整合的模式设计研究10、新型课堂环境教学模式比较研究11、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方式构建与实践研究12、以信息技术为支持环境的研究型教学方案与素材设计研究13、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与学科整合教学的个案与评价研究

计算机方面的技术我理解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