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审计学原理及其应用论文范文初中

发布时间:2024-07-08 20:16:23

审计学原理及其应用论文范文初中

《审计学原理》根据其在审计学科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后课程的需要,分别阐述了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审计的本质、职能与作用,审计的对象、目标与分类;审计组织与审计人员,审计依据和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报告;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审计程序,审计技术方法,审计抽样方法,制度基础审计和计算机审计方法;在最后两章概括地介绍了审计准则和审计管理。全书共十二章,除第八章、第十二章考试不作要求外,其余各章都属于应了解、掌握的内容第一章  总论(一)考核知识点1、审计的定义与本质2、我国和西方国家审计的发展3、审计的职能与作用4、审计基本假定5、审计法律责任

不知不觉,为期一星期的基础会计模拟实验结束了,在这一星期的会计模拟实习中,使得我系统的对于老师讲的一些理论知识实践了一遍,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并且意识到只有把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会计实务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这也是这次实习的目的。 首先要取得相关的原始凭证,然后根据这些原始凭证,将其登记记账凭证。在根据记账凭证,登及其明细账。期末,填写科目汇总表,进行试算平衡,最后才把它登记入总账。结转其成本后,根据总账合计,填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等。 现具体总结如下: 一、编织记账凭证。 首先要根据经济业务写出会计分录(会计循环的基石)。我原本以为有关的会计知识我都基本掌握了,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当把这些理论性的东西搬上实际应用时,我却无从下手。于是只能把《会计学原理》搬出来,认真的复习了一下,把日常较多使用的会计业务认真读透。 然后是根据会计分录填写记账凭证。练习填写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帐凭证,了解掌握各种常见原始凭证的格式、记载内容以及填写方法。 二、登记帐簿。 其中开设有明细分类账户,现金日记账户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户,登记各种帐户的期初余额,总分类账户。 会计本来就是繁琐的工作。虽说机长看起来有点像小学生都会做的事,但在实习期间,我曾对着那些枯燥无味的账目和数字邓长等的错漏百出。愈错愈烦,愈烦愈错。因此会计工作没有一定的耐心和细心是很难胜任的,因为一出错并不能随便用笔涂、用橡皮擦、用刀片刮。每一个步骤会计制度都是严格要求的。比如说: 1. 写错数字就要用红笔画横线,在写上“作废”两字,这样才能作废。 2. 对于数字的书写也有严格要求,自己一定要清晰,按格填写,不能东倒西歪的。并且记账时要清楚每一明细分录及总账名称,而不能乱写,否则总账的借贷双方就不能平了。 因此,做帐切忌:粗心大意,马虎了事,心浮气躁。做任何事都一样,需要恒心、细心和毅力,那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三、编制报表。 首先在左上角天明编制单位、编制时间;然后根据账簿资料、年终决算资料编制财务报告,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等;还必须要使资产负债表保证左方金额合计等于右方金额合计,否则重填;最后还要编制人签名。 总而言之,这一星期的实习让我对会计岗位的工作有了比较清晰地认识,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对今后的会计学习有了一个更为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希望接下来的日子里,学校能给我们更多的实习课,以便我们能不断的查漏补缺,这样更能帮助我们财会专业的学生学好专业课,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qazwsxedc21LV12推荐于2016-11-01   《审计学原理》根据其在审计学科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后课程的需要,分别阐述了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审计的本质、职能与作用,审计的对象、目标与分类;审计组织与审计人员,审计依据和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报告;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审计程序,审计技术方法,审计抽样方法,制度基础审计和计算机审计方法;在最后两章概括地介绍了审计准则和审计管理。全书共十二章,除第八章、第十二章考试不作要求外,其余各章都属于应了解、掌握的内容  第一章  总论  (一)考核知识点  1、审计的定义与本质  2、我国和西方国家审计的发展  3、审计的职能与作用  4、审计基本假定  5、审计法律责任  (二)考核要求  1、审计的定义与本质  (1)识记:审计定义的概念  (2)领会:审计产生的基础;审计的本质  2、我国和西方国家审计的发展  领会:我国审计发展的历史;西方国家审计发展概况  3、审计的职能与作用  (1)识记:审计职能的概念  (2)领会:审计职能包含的内容;审计作用具体体现  4、审计基本假定  (1)识记:审计假设的概念  (2)领会:国外审计基本假设;我国审计基本假设  5、审计法律责任  领会:审计法律责任基本内容  第二章  审计的对象、目标和分  (一)考核知识点  1、审计对象  2、审计目标  3、审计分类  (二)考核要求  1、审计对象  (1)识记:审计对象的概念  (2)领会:审计的一般对象和具体对象  2、审计目标  (3)识记:审计目标的概念  (4)领会:审计总目标和具体目标  3、审计分类  领会:审计的基本分类和其他分类  第三章 审计组织和人员  (一)考核知识点  1、国家审计机关  2、内部审计机构  3、社会审计组织  4、审计人员  (二)考核要求  1、国家审计机关  领会:国内外国家审计机关的隶属模式;我国审计机关的职责和权限。  2、内部审计机构  领会: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和权限  3、社会审计组织  (1)识记:社会审计组织的概念  (2)领会:社会审计的业务范围;社会审计组织的权限与义务  4、审计人员  (1)识记:审计人员的概念;审计职业道德的概念  (2)领会:审计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审计人员职业道德  第四章 审计依据、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  (一)考核知识点  1、审计依据  2、审计证据  3、审计工作底搞  (二)考核要求  1、审计依据  (1)识记:审计依据的概念  (2)领会:审计依据的分类;审计依据的特点  2、审计证据  (1)识记:审计证据的概念  (2)领会:审计证据的作用;审计证据的种类;审计证据的收集、鉴定和整理  3、审计工作底稿  (1)识记:审计工作底稿的概念  (2)领会:审计工作底搞的作用;审计工作底搞基本结构和主要内  (3)应用:审计工作底搞的编制和复核  第五章 审计技术方法  (一)考核知识点  1、审计方法概述  2、审计的一般方法  3、基本审计技术  4、辅助审计技术  (二)考核要求  1、审计方法概述  (1)识记:审计方法的概念  (2)领会:审计方法体系,审计方法的选用  2、审计的一般方法  (1)识记:顺查法和逆查法、详查法和抽查法的概念  (2)领会:顺查法和逆查法的区别;详查法和抽查法的区别  3、基本审计技术  (1)识记:审阅法、复核法、核对法、盘存法、函证法、观察法和鉴定法的概念  (2)应用:各种审计方法在审计中的应用  4、辅助审计技术  (1)识记:分析法、推理法、询问法和调节法的概念  (2)应用:各种方法在审计中的应用  第六章 审计抽样  (一)考核知识点  1、审计抽样概  2、属性抽样  3、变量抽样  4、金额单位抽样  (二)考核要求  1、审计抽样概述  (1)识记:判断抽查法和统计抽查法的概念  (2)领会:判断抽查法抽查重点的确定;统计抽查法的抽查步骤  (3)应用:随机抽取样本方法在审计中的应用  2、属性抽样  领会:属性抽样的步骤和方法  3、变量抽样  领会:变量抽样的步骤和方法  4、金额单位抽样  (1)识记:金额单位抽样的概念  (2)领会:金额单位抽样的步骤和方法  第七章 制度基础审计  (一)考核知识点  1、制度基础审计概述  2、制度基础审计的内容  3、制度基础审计的方式  (二)考核要求  1、制度基础审计概述  (1)识记:内部控制的概念;制度是基础审计的概念  (2)领会:内部控制的结构与要素:内部控制基本方式;制度基础审计与帐目基础审计的区别  2、制度基础审计的内容  领会:制度基础审计的基本内容  3、制度基础审计的方  (1)领会:制度基础审计的程序  (2)应用:制度基础审计方法在审计中的应用  第九章 审计程序  (一)考核知识点  1、审计程序概述  2、国家审计的程序  3、社会审计的程序  4、内部审计程序的特点  (二)考核要求  1、审计程序概述  (1)识记:审计程序的概念  (2)领会:审计程序的作用  2、国家审计的程序  (1)识记:审计行政复议的概念  (2)领会:审计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审计机关审定、审计报告阶段所要做好的各项工作。  3、社会审计的程序  (1)识记:审计业务约定书的概念  (2)领会:社会审计程序与国家审计程序的异同  4、内部审计程序的特点  领会:内部审计程序与国家审计程序的异同  第十章 审计报告  (一)考核知识点  1、审计报告的作用和种类  2、审计报告的内容和格式  3、审计报告的编写要求和方法  (二)考核要求  1、审计报告的作用和种类  (1)识记:审计报告的概念;简式审计报告和详式审计报告的概念  (2)领会:审计报告的作用;审计报告的分类  2、审计报告的内容和格式  (1)领会:简式审计报告和详式审计报告的内容和格式  (2)应用:国家审计报告和社会审计报告的撰写  3、审计报告的编写要求和方法  领会:编写审计报告的基本要  第十一章 审计准则  (一)考核知识点  1、审计准则的涵义和作用  2、政府审计准则  3、社会审计准则  (二)考核要  1、审计准则的涵义和作用  (1)识记:审计准则的概念  (2)领会:审计准则的作用  2、政府审计准则  领会:我国国家审计准则的制定与内容;美国政府准则和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审计准则的有关内容。  3、社会审计准则  领会: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与内容;美国民间审计准则与国际审计准则的有关内容  三、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为了使本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和落实,兹对有关问题作如下说明,并进而提出具体实施要求。  (一)关于考核目标的说明  为了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求标准化,本大纲对各章规定了考核目标,包括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并按照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能知识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意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和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高层次的要求。  (四)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要求  1、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即不扩大和缩小考试范围,也不提高或降低考核要求,考试命题基本上覆盖各章,适当体现重点内容。  2、本课程在试题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一般为识记占15%,领会占45%,应用40%。  3、合理安排难易结构,难易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最易占30%,较易占40%,较难占30%,必须注意,试题的难易程序与能力层次不是一个概念,在各能力层次中都存在不同难度的问题。  4、本课程考试试卷采用的题型,有:填空题、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  附录:  题型举例  一、填空题(在下列题中括号内填入正确的内容)  审计是独立检查( ),监督( )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  二、判断题(下列命题中认为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国家审计报告的标题一般都是“审计报告”。( )  三、单项选择题(将下列备选答案中正确的字母代号填入括号中)  审计监督的本质特征是( )  A、客观性; B、独立性;  C、公正性; D、权威性  四、多项选择题(将下列备选答案中正确的字母代号填入括号中)  审计按其主体不同,可分为( )  A、国家审计; B、企业审计;  C、内部审计; D、社会审计  五、名词解释  1、审计证据  2、审计准则  六、简答题  什么是内部控制制度?具有什么意义或作用?  七、案例分析题(略)00

标题标题又称题目、题名。它是以最确切、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文中最重要的特定的内容的逻辑组合。 会计论文的标题,一般以一行式标题为主。也可采用双行式标题,即正题和副题结合。正题提示论文的主旨,是对副题的提炼和概括,而副标题则是对正题的说明,以表明该论文论述范围,是正题的基础。论文标题一般要满足:一是准确概括论文内容,力求题文相符;二是标题要有创新、引人入胜,力求给读者以深刻印象;三是尽量简明扼要,使读者一目了然,容易记住。正文绪论或引言绪论是审计论文的开头。这一部分主要涉及两项内容:其一是确立中心议题,其二是阐明所研究议题的背景、目的、价值和意义等。若会计论文篇幅较长,则在绪论部分还可把本论的部分内容作一简明扼要的介绍,或将所论述问题的结论作一个提示。但必须简洁明了,不要拖泥带水。本论本论是审计论文的主体,作者在这部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或是详细地阐述作者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提出新的创造性的见解。这一部分必须依据议题的性质来确定相应的写作方式,或正面立论、或驳斥不同看法,从而达到论证论文观点的目的。结论结论是论文全部内容的总结。结论是从全部材料出发,经过分析、综合提炼而得来的具有创新的论文的总观点,应表明作者什么规律、原理,解决了什么重要课题,对传统的看法有哪些修正、补充、发展、证实或否定;还可以指出论文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解决这一不足之处的研究方向,以引起同行的注意。这样就实现了文章的首尾呼应,形成一个逻辑结构严谨、表述完整的有机整体。

审计学原理及其应用论文范文

不知不觉,为期一星期的基础会计模拟实验结束了,在这一星期的会计模拟实习中,使得我系统的对于老师讲的一些理论知识实践了一遍,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并且意识到只有把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会计实务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这也是这次实习的目的。 首先要取得相关的原始凭证,然后根据这些原始凭证,将其登记记账凭证。在根据记账凭证,登及其明细账。期末,填写科目汇总表,进行试算平衡,最后才把它登记入总账。结转其成本后,根据总账合计,填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等。 现具体总结如下: 一、编织记账凭证。 首先要根据经济业务写出会计分录(会计循环的基石)。我原本以为有关的会计知识我都基本掌握了,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当把这些理论性的东西搬上实际应用时,我却无从下手。于是只能把《会计学原理》搬出来,认真的复习了一下,把日常较多使用的会计业务认真读透。 然后是根据会计分录填写记账凭证。练习填写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帐凭证,了解掌握各种常见原始凭证的格式、记载内容以及填写方法。 二、登记帐簿。 其中开设有明细分类账户,现金日记账户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户,登记各种帐户的期初余额,总分类账户。 会计本来就是繁琐的工作。虽说机长看起来有点像小学生都会做的事,但在实习期间,我曾对着那些枯燥无味的账目和数字邓长等的错漏百出。愈错愈烦,愈烦愈错。因此会计工作没有一定的耐心和细心是很难胜任的,因为一出错并不能随便用笔涂、用橡皮擦、用刀片刮。每一个步骤会计制度都是严格要求的。比如说: 1. 写错数字就要用红笔画横线,在写上“作废”两字,这样才能作废。 2. 对于数字的书写也有严格要求,自己一定要清晰,按格填写,不能东倒西歪的。并且记账时要清楚每一明细分录及总账名称,而不能乱写,否则总账的借贷双方就不能平了。 因此,做帐切忌:粗心大意,马虎了事,心浮气躁。做任何事都一样,需要恒心、细心和毅力,那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三、编制报表。 首先在左上角天明编制单位、编制时间;然后根据账簿资料、年终决算资料编制财务报告,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等;还必须要使资产负债表保证左方金额合计等于右方金额合计,否则重填;最后还要编制人签名。 总而言之,这一星期的实习让我对会计岗位的工作有了比较清晰地认识,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对今后的会计学习有了一个更为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希望接下来的日子里,学校能给我们更多的实习课,以便我们能不断的查漏补缺,这样更能帮助我们财会专业的学生学好专业课,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问题-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标题标题又称题目、题名。它是以最确切、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文中最重要的特定的内容的逻辑组合。 会计论文的标题,一般以一行式标题为主。也可采用双行式标题,即正题和副题结合。正题提示论文的主旨,是对副题的提炼和概括,而副标题则是对正题的说明,以表明该论文论述范围,是正题的基础。论文标题一般要满足:一是准确概括论文内容,力求题文相符;二是标题要有创新、引人入胜,力求给读者以深刻印象;三是尽量简明扼要,使读者一目了然,容易记住。正文绪论或引言绪论是审计论文的开头。这一部分主要涉及两项内容:其一是确立中心议题,其二是阐明所研究议题的背景、目的、价值和意义等。若会计论文篇幅较长,则在绪论部分还可把本论的部分内容作一简明扼要的介绍,或将所论述问题的结论作一个提示。但必须简洁明了,不要拖泥带水。本论本论是审计论文的主体,作者在这部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或是详细地阐述作者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提出新的创造性的见解。这一部分必须依据议题的性质来确定相应的写作方式,或正面立论、或驳斥不同看法,从而达到论证论文观点的目的。结论结论是论文全部内容的总结。结论是从全部材料出发,经过分析、综合提炼而得来的具有创新的论文的总观点,应表明作者什么规律、原理,解决了什么重要课题,对传统的看法有哪些修正、补充、发展、证实或否定;还可以指出论文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解决这一不足之处的研究方向,以引起同行的注意。这样就实现了文章的首尾呼应,形成一个逻辑结构严谨、表述完整的有机整体。

审计原理及其应用论文范文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问题-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二、会计学专业                                 (一)会计基本理论和财务会计方向   1、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会计差异的分析与比较 差异形成的背景与原因;差异的具体表现;实行国际协调的可能性与途径。   2、比例合并法在合并报表中的运用 比例合并法的理论来源;比例合并法存在的基础;举实例说明比例合并法的程序。   3、试论我国外币报表折算的最佳方法 从理论上论述时态法与现行汇率法的优劣;实务上应如何选择在阐述过程中可参阅具体准则的征求意见稿。   4、关于环境保护会计的几个问题 建立环负债的披露。   5、会计的国际协调及未来趋势 会计国际协调的概念;协调的意义、途径和现状等。   6、试论会计国际化 促使会计国际化的原因;我国会计现状;会计准则和统一会计制度与国际化的关系;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7、试论外币业务及汇兑损益的确认 我国外币业务及汇兑损益确认的现状;国际上对外币业务的处理(如LAS);我国应如何明确规范外币业务及汇兑损益的确认。   8、分部报告研究 分部报告的范围;分部的划分和确定;分部报告的内容、分部信息的报告期间和披露形式。   9、中美会计比较 选取某一具体会计准则或技术问题进行系统的中美比较和分析,并评点我国会计的不足,以完善我国的会计准则。   10、关于商誉问题的中外会计比较 包括涵义、确认、摊销、负商誉等问题的中外比较研究。   11、试论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原理与方法 从现金流量表的作用、编制原理和编制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并结合实习单位的实际资料编制出现金流量表。   12、现金流量表在我国的应用 结合现金流量表在美国等其他国家的应用情况,着重研究在我国的应用问题。   13、衍生金融工具及其会计问题 包括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确认和计量等问题。   14、会计报表体系与会计环境有关问题探讨 会计报告的目的、环境发展对报告的要求、报告的演变、目前尚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措施。   15、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资本化问题的探讨 知识经济的特点,无形资产的支柱--科技若干资本化问题,如计量确认时间、范围、内容等,可取小题探讨。   16、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比较   17、浅析存货计价方法的适用性   18、企业集团的收益分配 收益分配是企业集团急需处理好的核心问题之一,关系到企业集团的稳定与发展。可从企业集团资金的调度、收益分配模式、转移定价等方面入手进行研究。   19、企业兼并中的财务会计问题 企业兼并风起云涌,然而纵观全球其成功率并不高。究其原因,除体制不顺、政府行为、摩擦成本等因素之外,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兼并前后的一系列财务会计问题安排不当。可从概念价格、收益预测、债务重组、资产合并等方面进行探讨。   20、增值表研究 增值表在英国等欧洲国家已十分流行,有人已预言增值表将成为继现金流量表之后的第四财务报表。可从增值表产生的起因、增值表的内容、编制及分析着手进行研究。  21、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与会计改革   22.资产经营中的财务会计问题   23、上市公司的财务监测研究 可着眼于研究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和监测,进而对同类型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横向比较分析,为上市公司的财务监控摸索出一套可行的财务标准。   24、建立现代会计理论体系的探讨 可从建立会计理论体系的研究出发点、基本原则以及体系框架等多方面进行研究。   25、所有者权益的会计保护 从所有者权益概念的研究出发,可着重研究如何保护股东权益不受侵犯以及怎样处理股东与经理的利益关系等问题。   26、对己发布的具体会计准则的研究 迄今为止,财政部已正式发布了《关联方关系交易》、《现金流量表》、《收入》、《投资》、《债务重组》、《建造合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和《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纠正》等八项具体准则。可任选一项准则对其进行研究。   27、关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   28、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研究

不知不觉,为期一星期的基础会计模拟实验结束了,在这一星期的会计模拟实习中,使得我系统的对于老师讲的一些理论知识实践了一遍,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并且意识到只有把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会计实务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这也是这次实习的目的。 首先要取得相关的原始凭证,然后根据这些原始凭证,将其登记记账凭证。在根据记账凭证,登及其明细账。期末,填写科目汇总表,进行试算平衡,最后才把它登记入总账。结转其成本后,根据总账合计,填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等。 现具体总结如下: 一、编织记账凭证。 首先要根据经济业务写出会计分录(会计循环的基石)。我原本以为有关的会计知识我都基本掌握了,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当把这些理论性的东西搬上实际应用时,我却无从下手。于是只能把《会计学原理》搬出来,认真的复习了一下,把日常较多使用的会计业务认真读透。 然后是根据会计分录填写记账凭证。练习填写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帐凭证,了解掌握各种常见原始凭证的格式、记载内容以及填写方法。 二、登记帐簿。 其中开设有明细分类账户,现金日记账户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户,登记各种帐户的期初余额,总分类账户。 会计本来就是繁琐的工作。虽说机长看起来有点像小学生都会做的事,但在实习期间,我曾对着那些枯燥无味的账目和数字邓长等的错漏百出。愈错愈烦,愈烦愈错。因此会计工作没有一定的耐心和细心是很难胜任的,因为一出错并不能随便用笔涂、用橡皮擦、用刀片刮。每一个步骤会计制度都是严格要求的。比如说: 1. 写错数字就要用红笔画横线,在写上“作废”两字,这样才能作废。 2. 对于数字的书写也有严格要求,自己一定要清晰,按格填写,不能东倒西歪的。并且记账时要清楚每一明细分录及总账名称,而不能乱写,否则总账的借贷双方就不能平了。 因此,做帐切忌:粗心大意,马虎了事,心浮气躁。做任何事都一样,需要恒心、细心和毅力,那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三、编制报表。 首先在左上角天明编制单位、编制时间;然后根据账簿资料、年终决算资料编制财务报告,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等;还必须要使资产负债表保证左方金额合计等于右方金额合计,否则重填;最后还要编制人签名。 总而言之,这一星期的实习让我对会计岗位的工作有了比较清晰地认识,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对今后的会计学习有了一个更为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希望接下来的日子里,学校能给我们更多的实习课,以便我们能不断的查漏补缺,这样更能帮助我们财会专业的学生学好专业课,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审计原理及其应用论文

品格难装束我你正在手看,新闻直播间的大 西部地区

论中国审计资源配置方式的特殊性及其优化  摘 要:审计资源配置的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效益性为核心。审计资源配置的方式应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并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制定审计资源配置的具体优化措施。  要害词:审计资源配置;配置方式;配置优化  为使审计工作在新世纪新阶段取得新的发展,2003年审计署非凡制定了国家审计《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的发展规划》,并将“实行科学的审计治理,整合审计资源”列为未来国家审计的三项基础工作之一。众所周知,经济治理的核心问题是资源配置,审计资源配置也应是审计治理的核心问题,它是实现审计资源整合目标的重要保障。探讨审计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古至今,人类社会始终存在着需求无限和资源稀缺的矛盾,作为解决这一矛盾的手段就是资源配置(赵学增,1994)。合理的审计资源配置可以保证各类审计按照理想的模式和需要来选择和安排审计资源,使有限的审计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审计资源配置旨在使审计资源需求总量与供给总量实现平衡,使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相吻合,达成审计资源配置的优化,最终实现审计目标。  一、审计资源配置的动态平衡性  要探讨审计资源配置问题,首先需要明确资源配置的概念。资源配置的重点在于“配置”二字。所谓资源配置,应是指在资源一定的条件下,如何运用有效的手段或者方式根据资源的需求,有目的地将有限的资源分配于不同的方向、部门或者企业等的一种活动。  结合对与资源配置概念的理解,所谓审计资源配置则应为:审计资源既定的条件下,如何运用有效的手段或者方式根据审计资源的需求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分配,以保障审计资源有效供给,最终实现审计目标的一种活动。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资源配置不单纯是指资源在不同生产方向、部门或者企业之间的配置,更重要的而且也是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对已配置到不同生产部门间的资源还经常进行同市场需求方向与强度相适应的再配置,故资源配置应是一个动态平衡的概念。资源配置在一定时刻是已定的、静止的、满足需求的,但在不同时刻,又是未定的、流动的。其中所谓已定、静止、满足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而未定、流动、需求则是绝对的,长期的,无条件的。审计资源配置是各种社会资源在不同的审计主体之间必要的平衡和相互联系,也是各种社会资源在不同的审计主体内部的分配或者流动的过程。在一定时刻建立的这种相对静止或者说审计资源供求平衡,经常被新的客观事实变动所打破,于是又会引起新的资源配置结果的再建立。也就是说,审计资源配置不仅包括审计资源在不同主体、范围和重点之间的分配,更重要的而且也是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对已分配到不同方向的资源进行同审计资源需求方向与强度相适应的再分配和再调整,这是对同需求相比审计资源配置不协调的经常平衡。  二、审计资源配置的目标  审计资源配置是一项牵涉面广、工作量大、事情繁杂的工作,在审计工作中,审计资源配置工作要始终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审计资源配置目标就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效益性为核心,将审计资源配置到最恰当、最重要、效益性最好的地方,使其得到充分合理的使用,以保障审计资源供给,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资源利用效率,最终实现审计目标。  (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保障审计资源供给  目标是局部性和阶段性的,它应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审计资源配置目标应直接反映社会需求对于审计职责的变化来满足这种要求,并以此指导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以求得审计自身的长远发展。可以说,审计资源配置目标是联结社会需求、审计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审计与外部环境的纽带。不断调整审计资源配置的内容与方式,是为了最终适应审计的社会需求,引发审计资源的再配置,最终推动审计实践的变革。  以目前我国要大力开展的效益审计为例。在以往的审计实践中,由于受审计资源质量和数量的限制,因而要同时实现审计的真实、合法、效益三类审计目标是不现实的。审计机关一般根据审计法律法规的要求、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社会法制环境状况和审计机关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资源等具体情况,确定审计目标的侧重点,亦即明确审计资源配置目标的侧重点。在会计资料和经济信息失真问题比较突出的情况下,审计机关往往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把真实性的资源配置目标放在重要地位,在审计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上下功夫,果断打击各种弄虚作假行为,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在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基础上,揭露和查处各种重大违法行为,促进被审计单位改善经营治理,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实审计环境的变化,尤其是经济环境与政治环境的变迁,使得审计机关在21世纪的第三个年头提出了争取到2007年投入效益审计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一半左右的长远规划,以实现效益性审计目标。这正是由于受社会需求(审计环境)变化的影响,我们不得不调整审计资源配置的目标,调整审计资源配置的内容与方式,为效益审计的落实与开展而努力  (二)以效益性为核心:提高审计资源利用效率  对效益的追求是资源配置的核心问题,如何实现效益最大化是资源合理配置追求的目标。因此,效益最大化不仅是审计资源配置追求的目标,并且是核心目标。效益性目标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部分。  效益即产出和投入之比,审计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益目标是指审计资源配置活动的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它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使有限的审计资源产出最大的收益;二是为取得预定的效益尽可能少地消耗审计资源。也就是说,不仅要求最有效地进行审计,同时也要求最有效地分配审计资源,实现最有效的利用。  审计资源配置的社会效益目标是资源配置中效益追求的最高层次,它包括生态环境方面的效益,即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还包括经济方面的社会效益,如不同阶层、不同社会集团之间财富的是否公平分配,社会不公分配的调整,不同地区间的发展水平的协调,充分的劳动就业,社会在文化、卫生、体育、道德观念等方面的协调发展、社会安定感的维护、社会新风尚的树立等等,都可以视为审计资源配置的社会效益。  (三)审计资源配置的终极目标:实现审计目标  审计资源配置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实现审计目标,否则审计资源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种目标性也是审计资源区别于其他资源系统的根本之所在。审计目标是审计人员实施审计行为所期望达到的理想境地或最终结果(石爱中,2002),是评价经营者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对审计目的在不同的审计环境下的不同要求和不同理解而呈现出来的具体审计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二条规定:“国家实行审计监督制度。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以及其他依照本法规定应当接受审计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依照本法规定接受审计监督。审计机关对前款所列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监督。”可以看出,我国审计法律法规确定的审计目标主要有三类:一是真实性,二是合法性,三是效益性。  三、中国审计资源配置方式的非凡性  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包括计划和市场两种,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就是计划与市场方式不断协调的历史。要么通过计划配置,要么通过市场配置,要么通过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方式配置。从形式来看,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方式应是一种最佳选择,事实上也是目前各国资源配置方式选择的趋势。  审计资源作为社会经济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配置方式必然受到社会经济资源配置方式的影响。纵观我国现代审计发展的历史,随处可以观察到计划与市场经济资源配置方式对于审计资源配置的影响。而我国审计体系的发展所经历的由单一国家审计向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并存的审计体系转换的过程,就是最好的证实。  上世纪80年代,在经历了文革十年后,我国开始逐步恢复和建立审计制度。虽然当时我国已经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但就整个国家总体而言仍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受这种社会经济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当时的审计资源配置仍须通过计划进行,直到1999年这种状况才得到改善。例如,最重要的审计人力资源的配置,不仅国家审计机关,即使是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力资源,都需要通过计划渠道获得,事务所的办公设备和办公场所也不例外。因为,此时不存在可以自由直接交易的公开市场,这也是会计师事务所在初期必须依靠“挂靠单位”的原因之一。这种状况对于初期我国审计界的影响是:一些政府部门习惯于计划经济模式,当刚刚出现市场配置审计资源的需求和趋势时,这些政府部门便通过行政手段瓜分市场,阻碍全国审计市场的形成,因而降低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效率。  再如,在当时非公有制经济仍被当作资本主义、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来看待的条件下,除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审计划归会计师事务所外,其他单位的审计几乎全部划归国家审计机关负责。由此在人们心中形成一种思想模式,即属于国有性质的审计对象应划归国家审计机关进行审计,非国有性质的审计由社会审计组织承担。在单纯计划配置审计资源的方式下,政府对原本属于市场自我调节的领域大量介入,国家审计资源涉及的领域不断拓展,在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审计资源难以覆盖所有领域,即使是重点审计领域,大量监督空白也明显存在,审计质量不高。于是,国家审计机关采取了发展内部审计的办法来解决普遍存在的审计覆盖面少的审计问题,自己负责重点单位的审计。所以,当时我国公有制单位的内部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通过行政手段推动起来的,是“要我建”而不是“我要建”的自发行为。社会审计在当时我国的法律规定中,长期划归为一种事业单位,并且划到全民性质的范围内。  尽管如此,由于会计师事务所有以盈利为目的的倾向,故在以公有制为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国家只能处于“补充”地位。在这种计划经济的环境下,我国审计体系出现了以“国家审计为主导、内部审计为基础、社会审计为补充”的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在现实的社会权责结构中,审计出现了许多问题。对于国家审计:(1)审计力量与被审计对象数量对比悬殊太大,造成了周期性审计对象不稳定;(2)经济生活中,某些改革政策与现行财经法规发生矛盾,出现没有明确的审计依据、审计范围的现象;(3)审计程序缺乏标准,没有建立起完全确定有效的审计体系。对于社会审计,由于缺乏独立性与公平竞争环境,加之职能的摩擦,使社会审计的发展受到不应有的限制,近几年虽发展速度较快,但与整个社会经济权责结构很不相当。对于内部审计来说,由于在组织治理上采取双重性结构(单位负责人直接领导与国家审计机关间接领导相结合),从抽象意义上赋予内审人员双重身份,从而导致权力结构与动力结构相脱节,内审工作难以开展。权力结构呈内向化,因为其工资福利等切身利益与本单位直接挂钩,既代表企业,又代表国家。这是一个矛盾。现行审计模式在实践中存在的上述诸多问题,既不利于发挥审计体系的整体功能作用,也不利于宏观调控目标与微观经济高效率运行的和谐统一。  在经历了计划经济的“历史阵痛”后,我国也开始反思计划经济所带来的不足,开始逐步探索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1986年到1994年是我国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重要时期,审计资源配置的市场方式也开始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在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资本市场开始逐步建立和完善,国有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企业的主体呈现出多元化,这些从不同侧面推动了社会审计的恢复与发展,而社会审计也以其能够强化企业财务信息、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被审计单位完善内部控制、加强治理等优势回应了这种推动。审计资源的配置开始向社会审计倾斜,国家审计逐步转移到宏观治理的监督上,直接对企业的审计逐渐减少,只是对重点建设项目、重点企业、重点专项资金等进行审计。1992年召开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重点讨论了《关于强化审计监督的意见》,研究了审计监督在宏观治理中的作用,标志着我国审计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此后,“两会”联合、“脱钩改制”、“清理整顿”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为社会审计走向审计市场铺平了道路,国家审计逐步放弃对于社会审计、内部审计的行政治理,只承担对其监督的职责。于是,由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组成的审计体系按照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完善,逐渐形成对国家宏观与微观经济主体的有效监督。  需要肯定的是,在当时“百废待兴”的中国,计划经济的审计资源配置对于宏观经济的发展,提高整个国家经济效益方面曾经起到过积极的作用。假如没有政府的推动,在当时市场不完善的中国,完全靠市场来配置审计资源也是不可能的。但是,也应该看到,源于计划经济的审计,在实行市场经济的环境下,还有很多不能反映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本质要求的缺陷,不注重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为当时及其后的审计资源配置留下了很多“隐患”。  在这种方式下,与市场联系最为紧密的,应属社会审计,利用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成就了审计资源流向社会审计领域。应该说,没有市场经济,就没有社会审计,市场经济和注册会计师职业的发展史已经印证了这个道理。但是,市场在审计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只有与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指导作用相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社会审计为什么在许多国家仍然需要政府的严格治理,并为其规定非常高的执业标准,正进一步说明了这个道理。政府与市场可以起到互为补充的作用,发挥市场配置审计资源的作用,不应否认政府的作用,同样,发挥国家审计资源配置的作用,也不应否定市场的作用。不过政府配置审计资源是为了补充市场,而不是替代市场。从当前隶属于政府行政部门的国家审计职责范围来看,应逐步进行战略性收缩,一方面适应小政府、大市场的趋势,相信市场、培育市场,相信市场能够做好国有企业审计,同时积极地培育市场,注重市场规则的建立,如严格的招标程序。另一方面应转移国家审计资源涉足的领域,政府对企业的直接治理职能应更多地转化为间接控制职能,将审计资源转向实施宏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财政、金融部门审计,多在完善、净化企业运作环境上下功夫,

FRIENDS OF ACCOUNTING税务与审计一般认为,审计报告是审计实践工作的总结和审计结论的重要载体,也是审计应用过程最终的环节,审计报告理论是审计应用理论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实际上,审计报告理论最终回到审计信息理论,用以指导审计信息处理和认证,提高审计信息的有用性,从而使审计应用理论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系统。一、审计报告概念(一)报告的概念查《新华字典》,报告是指:①把事情或意见正式告诉上级或群众;②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上级或群众所做的正式陈述。两种解释的共同点在于“正式”,但有差异。第一个解释的重点在于“(正式)告诉”,即信息的传递过程,是动词,第二个解释的重点在于“(正式)陈述”,即信息本身,是名词。报告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标准,比如按性质分为实验报告、调查报告、会议报告等,按职业分为医疗报告、司法报告、审计报告等,按照作用力层级分为人大报告、中央政府报告、地方政府报告、民间报告等。报告在本质上是一种信息组织形式,即借助于一定的媒介或载体将相关信息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格式传递给特定的信息使用者。报告的主要作用在于组织相关信息,向特定的信息使用者传递。“审计报告”是审计人员发表审计意见的载体,显然应该从“报告”的第二种解释中派生出来,“审计”一词是对报告范围和内容的限定。(二)审计报告的概念我国新审计准则对审计报告的定义2006 年2 月15 日发布、2007 年1 月1 日正式生效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1 号———审计报告》将“审计报告”定义为,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国际审计准则对审计报告的定义国际审计准则称之为审计报告书,审计人员从取得的审计证据中归纳出各种结论,应予以检查和评价,在此基础上形成审计报告书,审计报告书应包括对财务信息的用书面清晰明了的表达的评语。其他定义莫茨(RK Mautz) 和夏拉夫(Hussein ASharaf)在《审计哲理》(ThePhilosophy of Auditing)一书中提出,审计报告是审计人员的报告,具有标准和简要的格式,并从公允表达和充分披露的角度对审计报告原则进行了探讨,认为审计报告旨在对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可靠性进行鉴证。弗林特(David Flint)在《审计哲学与原理导论》(Philosophy and Principlesof Auditing) 一书中将报告(Reporting)定义为:用于表明审计人员所持的观点或报告,包括对一个公司开展审计后形成的相对简要的意见陈述,还包括对公司管理进行审计后形成的相对广泛的报告。审计报告对于各利益相关者而言具有重要的经济后果。弗林特对报告的定义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审计报告即是我们常说的“审计报告”,广义的审计报告还包括“管理建议书”等。中国审计体系研究课题组专家认为,对于民间审计而言,审计结果最终主要表现为审计报告、管理建议书和内部控制报告。审计报告是比较常见的“审计结果”。所谓审计报告,是指审计人员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在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出具的,用于对审计事项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审计报告是审计意见的载体,在信息传递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审计报告可以用作被审计单位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证明文件,也可以作为被审计单位的利害关系人决策的参考资料,它还能反映审计人员工作的业绩。蔡春教授从审计信息论的角度出发,认为审计报告过程生产的审计信息主要是有关整个受托经济责任实际履行状况的信息,也就是审计人员以从审计调查过程获得的各种审计证据和做出的各种审计判断为基础,而对受托经济责任的实际履行状况所作的总结性说明,它以审计意见的形式反映于审计人员提出的各种报告之中,如审计报告和致管理当局函。以财务报表审计为例,一份标准的审计报告一般应包括以下审计信息:审计的范围、依据和标准、运用的方法与程序和审计师的意见。其中,审计师的意见是最重要的信息。文森特·M·奥赖利等在《蒙哥马利审计学》中提出,会计师的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中所有努力的正式成果,其所讨论的内容是在审计那些根据公认会计原【摘要】审计报告理论是审计应用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开展审计报告理论比较研究,有助于拓宽研究视野、加深对审计报告的认识,从而推动我国审计报告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文章利用比较的方法,主要从审计报告的概念、种类、要素、国家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等方面加以研究。【关键词】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理论; 比较研究重庆理工大学财会研究与开发中心鲁东大学王海兵刘亚莲审计报告理论比较研究①① 感谢课题组李孝林教授、陈丽蓉博士、梁刚副教授、李歆副教授对本文提出的意见和建议。101会计之友2010 年第3 期下FRIENDS OF ACCOUNTING表1 非标准审计报告的影响因素及意见表达变形的类型报告方式需要在无保留审计意见中加入说明性质语言的情形部分根据其他审计人员的报告形成审计意见在介绍段和意见段之间加入说明性语言偏离审计人员认同的权威文告加入说明段描述并判断该偏离前任审计人员对以前年度比较报表的审计报告没有提交在介绍段加入说明性语言财务报表与管理层报告的其他信息之间存在重大不一致加入说明段描述不一致的情况(审计人员还应当考虑是否要拒绝出具审计报告或者撤回审计)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和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要求的补充信息的例外情况加入说明段描述该情况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疑问在意见段之后加入说明段(允许无法表示意见但不是必要的)会计原则的应用缺乏一致性在意见段之后加入说明段审计人员希望强调某些事项加入说明段需要偏离无保留意见的情形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在范围段做保留(“除了”……),在意见段之前的单独段落描述审计范围限制,根据情况和重要性发表保留意见(“除了”……)或者无法表示意见偏离公认会计原则在意见段之前的单独段落描述该偏离;根据其重要性发表保留意见(“除了”……)或者发表否定意见———资料来源:《蒙哥马利审计学》(原书第12版)文森特·M·奥赖利等著,刘宵仑等译,中信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税务与审计则编制的财务报表后做出的报告,那些报告(被称为审计报告或者审计师报告)的相关规定都反映在审计准则公告中。审计报告提交给被审计企业本身、其董事会或股东们,以解除受托审计责任。综上所述,《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1 号———审计报告》和中国审计体系研究课题组对审计报告的定义具有代表性,不仅强调审计报告是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而且突出了发表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应该以审计工作的实施为前提,全面反应了审计报告的工作过程和成果形式。两者界定具有一致性,但也有一些差异。审计准则对审计报告的定义较为抽象,直接涉及到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标准和审计程序,而中国审计准则体系课题组的定义则更为具体化。总之,以上定义能涵盖其他有关审计报告的概念及作用的提法。特别地,审计报告的作用对于不同的经济主体而言,具有不同的作用,比如:对于审计人员和审计机构、委托审计单位、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具体作用各不相同,鉴于审计报告对会计信息起着“认证”的作用,两者“绑定”在一起才能真正起作用,所以审计报告的作用最终通过会计信息并与之一起得到发挥。从这种意义上讲,审计报告的基本作用应定位于“决策有用性”。二、审计报告种类(一)审计报告分类审计报告的分类标准很多,按照审计主体分为政府审计报告、民间审计报告和内部审计报告;按照审计意见分为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否定意见审计报告和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按照篇幅长短和详细程度分为长式审计报告和简式审计报告(长式审计报告一般应用于内部审计和政府审计,简式审计报告一般应用于民间审计);按照格式是否标准分为标准审计报告(当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不附加说明段、强调事项段或任何修饰性用语时,该报告称为标准审计报告)和非标准审计报告;按照国家所属法系分为英美法系审计报告和大陆法系审计报告,等等。鉴于审计报告的作用集中体现于注册会计师所出具的审计意见上,所以按照审计意见分类是最为常见的分类。审计报告是否是标准审计报告或非标准审计报告也对审计意见产生影响,按照格式分类也很常见。实践中通常采用按照审计意见和审计报告格式的混合分类。(二)审计报告意见类型文森特·M·奥赖利等在《蒙哥马利审计学》中讨论了标准的审计师报告(常常被称为无保留或“干净”的审计报告或意见)、发布审计报告时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以及对偏离标准报告的处理。下表是标准审计报告的主要变形(非标准审计报告)。我国的审计报告意见一般包括四种类型: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②注册会计师在出具审② “无法表示意见”本身不属于审计意见,但广义上讲,也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审计意见。102FRIENDS OF ACCOUNTING表2 我国出具审计报告应考虑的因素及意见表达出具加说明段或修正语的无保留意见报告的决策需要发表带说明段或修正语的无保留意见报告的两种情况重要程度不重要重要不确定事项影响客户会计报表无保留意见无保留意见(加说明段)对客户持续经营能力有重大怀疑无保留意见无保留意见(加说明段)需要偏离无保留报告的三种情况重要程度不重要重要,但不影响会计报表整体的公允表达很重要,以至影响会计报表整体的公允表达审计范围受限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会计报表编制偏离公认会计准则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审计不独立无法表示意见(不管重要性如何)注:情况2 中若注册会计师认为现行会计准则会产生误导,应出具修正语的报告。情况3 中审计不独立在任何情况下都是重要的,应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资料来源:李雪著,《审计理论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税务与审计计报告时,必须正确地选择审计意见的类型。以上四种审计报告的审计意见中,大部分报告要素是相同的,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审计意见段。从无保留意见开始,保留意见、否定意见的否定成分在逐渐加深,无保留意见和否定意见是两个极端,而保留意见介于无保留意见和否定意见之间。无法表示意见严格上讲不属于审计意见,但由于也能对外传递特殊的信息,所以也可以视同为一种特殊的“审计意见”。审计报告除了上述四种基本类型外,注册会计师还可以出具带强调事项段的审计报告,具体情形如下:当存在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且不影响已发表的意见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审计报告的意见段之后增加强调事项段对此予以强调;当存在可能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不确定事项(持续经营问题除外)、且不影响已发表的意见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在审计报告的意见段之后增加强调事项段对此予以强调;除上述规定的两种情形外,注册会计师不应在审计报告的意见段之后增加强调事项段或任何解释性段落,以免会计报表使用人产生误解;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强调事项段中指明,该段内容仅用于提醒会计报表使用人关注,并不影响已发表的意见。此外,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应合理保证会计报表使用人确定已审会计报表的可靠程度,但不应被认为是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及其经营效率、效果做出的承诺。由于审计测试的固有限制和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固有限制,审计意见的作用还是具有局限性。注册会计师只对被审计单位特定时期内与会计报表有关的所有重要事项发表审计意见,并不对被审计单位的全部经营活动发表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也不允许其对被审计意见的未来事项做出鉴证。可见,我国注册会计师在出具审计报告时,把“需要在无保留审计意见中加入说明性质语言的情形”高度精炼成“不确定事项影响客户会计报表”以及“对客户持续经营能力有重大怀疑”两种情况,根据重要性程度决定所出具需要发表带说明段或修正语的无保留意见报告审计报告意见的具体类型。另外,我国把充分的审计独立性视为出具恰当审计报告的一个基本前提,在缺乏独立性时,注册会计师不能表示审计意见,这是对奥赖利所提出的“需要偏离无保留意见的情形”的重要补充。三、审计报告要素(一)审计报告的要素1994 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下属的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对1983 年颁布的13 号国际审计准则指南《关于会计报表的审计报告》进行了修订,新的报告包括下列要件:标题、收件人、导言段、范围段、意见段、日期、地址、签名。该模式的特点是要素非常齐全,其格式同美国的审计报告基本一致,均属三段式。美国审计报告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扮演了国际标准的角色。另外,该模式还兼具协调英美模式和大陆模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意见表达方面,即“真实与公允地反映”和“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以及“符合国际会计准则或相关国际标准”(并且符合相关法律或法规)。2006 年2 月15 日颁布、2007 年1月1 日正式实施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1 号———审计报告》规定,审计报告应当包括标题、收件人、引言段、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段、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审计意见段、注册会计师的签名和盖章、会计师事务所的名称地址及盖章、报告日期九个要素。(二)与国际审计报告要素的主要区别我国审计报告要素与国际审计报告的主要区别在于:国际审计报告使用合适的标题如“独立审计人员报告”,我国的审计报告标题统一规范为“审计报告”;国际审计报告在导言段区分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我国审计报告将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单独作为两个要素予以区分,置于引言段之后;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包含了国际审计报告中“范围段”的内容。我国审计报告对国际审计报告的构成要素进行了拆分和整合,如表3 所示。103会计之友2010 年第3 期下FRIENDS OF ACCOUNTING③ 审计公告制度也存在于民间审计,例如上市公司强制审计及审计报告公示等。但考虑到商业秘密等原因,审计公告制度一般不适用于内部审计。表3 中国审计报告和国际审计报告的报告要素比较审计报告存在较大差异的审计报告要素国际审计报告导言段确认被审计会计报表;说明管理当局责任与审计人员各自的责任范围段提及国际审计准则或相关的国家审计准则或实务;描述审计人员的工作中国审计报告引言段说明被审计单位的名称和财务报表已经过审计,并包括下列内容:指出构成整套财务报表的每张财务报表的名称;提及财务报表附注;指明财务报表的日期和涵盖的期间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段应当说明,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是管理层的责任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应当说明,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是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税务与审计我国审计报告要素与国际审计报告要素存在着一些差异,这些差异是在借鉴国际审计报告要素的基础上形成的。如表3 所示,国际审计报告的导言段其实是对所有主要要素的一个综合说明,而我国审计报告则没有这样一个总括性的导言段,只有一个过渡性的引言段。所以,国际审计报告的导言段和我国审计报告的引言段存在本质的区别,前者在结构上属于总分式,后者在结构上属于并列式。国际审计报告的导言段被拆分和细化为引言段、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段,以及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国际审计报告的范围段则并入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对审计责任进行了明确而具体的界定。这种调整符合中国的语言表达习惯,而且有利于清晰界定审计对象、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强化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的责任意识,蕴含了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降低了审计人员的诉讼风险,而且对于责任的严格区分从法理上巩固和提升了审计准则的法律地位。四、国家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民间审计和国家审计均需要出具审计报告,但两者存在重大区别。一方面,国家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出具的审计意见书和做出的审计决定从广义上讲也属于审计报告的范畴。民间审计不涉及审计决定,国家审计一般附有审计决定,即审计机关按照规定的程序,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对审计报告进行审定后,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给予处理和处罚的决定。另一方面,上市公司的民间审计结果必须向社会全面公开,而国家审计的审计结果是否公开及公开的程度,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国家审计署自2003 年开始发布审计公告,并从2007年全面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所有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项目的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及其他不宜对外披露的内容外,凡是财政财务收支的单位在接受了审计后,审计结果将完全公开。本节对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概念、实施背景、不同国家审计结果公告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一)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概念及实施背景审计公告制度主要针对政府审计而言③。审计结果公告,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主动或依据相对人的申请向社会公开,或通过其他方式使行政相对人和利益相关者知晓审计机关对政府及其经济组织审计结果的一种制度安排(张立民,聂新军,2006)。审计结果公开是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依法行政的得力手段,审计结果全面公开是一种必然趋势。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在国外早已实行,但在我国起步较晚。《审计机关公布审计结果准则》(2001 年审计署公布令第3 号)于2001 年8 月1 日起施行,审计署于1996 年12 月16 日发布的《审计机关通报和公布审计结果的规定》(审法发〔1996〕362 号)同时废止,这标志着我国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进入了法制化、国际化轨道。在2003 年12 月第一次进行了审计结果公告———防治“非典”专项资金和社会捐赠款物的审计结果,在我国是第一号审计公告。2004 年、2005 年、2006 年又陆续公告了几项重大的、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的审计结果,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也慢慢地走向规范化的轨道。2003 年,国家审计署制定公布了《审计署2003 至2007 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今后五年中国将积极实行审计结果公告,逐步规范公告的形式、内容和程序,力争做到所有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项目的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及其他不宜对外披露的内容外,全部对社会公告。(二)不同国家的国家审计结果公告模式的比较研究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法律环境的不同,审计体制有所不同,各国国家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也因此存在较大差异。当前世界上国家审计体制主要存在四种模式,即立法模式、独立模式、司法模式和行政模式。(1)立法型审计体制是指审计机关隶属于立法部门,完全独立于政府,直接对议会负责并报告工作。这种模式是目前世界审计制度的主流,其中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是属于比较典型的立法型审计体制的国家。(2)在独立模式下,审计机关超然独立,向公众负责。实际运作中,审计机关倾向于对立法部门报告工作。其104FRIENDS OF ACCOUNTING表4 中、美、法、德国家审计公告制度特点的比较国家审计模式审计职能审计结果公告范围(审计范围)审计结果公告批准机关审计结果公告方式审计结果公告的法律依据美国立法检查、评价和报告联邦政府各部门及其所属企事业单位政府责任署和议会通过媒介对社会公众公开,公众也可以向审计机关索取审计报告《美利坚合众国宪法》、《预算和会计法案》德国独立检查、评价和报告政府部门、联邦法院、议院和总统直属机构联邦审计院和议会通过新闻发布会对社会公众公开《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和《联邦审计院法》法国司法检查、报告和一定的处罚行政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审计法院和议会通过出版公共审计报告对社会公众公开《法兰西共和国宪法》和《审计法院法》中国行政检查、评价、报告、处理各级政府的预算执行、决算,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经济责任以及社保等有关基金等审计本级审计机关及本级人民政府有选择地通过媒介对社会公众公开《审计法》税务与审计特点是政府审计机关独立于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之外,并不直接拥有处理权和直接进行最终审判权,而只是采取批判态度,根据自己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收集的资料,向立法部门提供信息,以等最后的裁决。采用独立的政府审计模式的代表国家有日本、德国和印度。(3)司法型审计体制是指审计机关除具有审计职能外,还拥有一定的司法权限,显示了国家对法治的强化。其特点是政府审计拥有司法权,审计官员享有司法地位,从而强化了政府审计职能。这种审计模式被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希腊、塞内加尔、阿尔及利亚、巴西等西欧和南美一些国家广泛采用,因此,通常又称为大陆模式。这些国家设立审计法院,享有最高法院的某些特权,可以对违法或造成损失的事件进行审理并予以处罚。④行政型审计体制是指审计机关在体制上隶属于国家行政系列,是国家行政机构的一部分,在行政首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以行政首长交办的事项为首要任务,突出行政权威和行政手段,特别强调行政处理处罚,以行政权力作为推动审计工作的主要力量。与“立法模式”、“独立模式”和“司法模式”相比,“行政模式”的政府审计机构独立性较缺乏,其活动带有明显的行政色彩。目前采用行政审计模式的国家主要有中国、俄罗斯、瑞典等,前苏联、东欧原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也曾采用这种模式。审计公告制度已经是国际通行的惯例,大部分国家关于审计公告的理念是一致的,都认为审计是一种监督制约机制,只有增强公开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与立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等协同作用,才能使审计公告制度真正成为实行民主监督的机制。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不同的审计体制决定了政府审计的独立性,因此各国的政府审计结果对外公告也存在较大差异。表4 就各种不同审计体制模式下审计职能、审计公告范围、审计公告批准机关、审计公告方式和审计公告法律依据等方面对审计结果公告制度进行简要的直观比较。国家审计在我国又叫政府审计,我国的国家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属于行政审计模式,亟待纳入法制化轨道,与国际惯例接轨。随着审计工作的不断发展,审计监督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政府代表国家管理国有资产,政府各部门开支也是从公共财政中支出,全体纳税人都有权利对此进行监督。国家审计机关及时将有关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布,可以提高审计工作的透明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总之,国家审计公告制度提高了政务透明度,维护了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对于发扬民主政治、构建人本与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主要参考文献】〔1〕 RK Mautz,Hussein ASThePhilosophy of A英文影印本〔2〕 David Flint,AICPAPhilosophy andPrinciples of Auditing,〔3〕〔美〕尚德尔审计理论〔M〕汤云为等译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4〕 文森特·M·奥赖利等 蒙哥马利审计学(第12 版)〔M〕刘宵仑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5〕 中国审计体系研究课题组 中国审计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6〕 萧英达比较审计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7〕 蔡春审计理论结构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8〕 李雪审计理论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9〕 秦荣生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中的若干理论问题〔J〕中国注册会计师,1998(12)105

这个是可以的,还是先问问学校有没有什么要求,每个学校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

审计学原理及其应用论文范文大全

一片论文30分太少了,30块也未必有人帮你写,给你个链接,自己参考巴%C9%F3%BC%C6%3B%D1%A7%3B%D4%AD%C0%ED%3B%D7%CA%C1%CF&url=http%3A//www%2E8wen%2Ecom/doc/857216/&p=8b2a930699934ead0aaecb6015&user=baidu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问题-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qazwsxedc21LV12推荐于2016-11-01   《审计学原理》根据其在审计学科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后课程的需要,分别阐述了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审计的本质、职能与作用,审计的对象、目标与分类;审计组织与审计人员,审计依据和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报告;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审计程序,审计技术方法,审计抽样方法,制度基础审计和计算机审计方法;在最后两章概括地介绍了审计准则和审计管理。全书共十二章,除第八章、第十二章考试不作要求外,其余各章都属于应了解、掌握的内容  第一章  总论  (一)考核知识点  1、审计的定义与本质  2、我国和西方国家审计的发展  3、审计的职能与作用  4、审计基本假定  5、审计法律责任  (二)考核要求  1、审计的定义与本质  (1)识记:审计定义的概念  (2)领会:审计产生的基础;审计的本质  2、我国和西方国家审计的发展  领会:我国审计发展的历史;西方国家审计发展概况  3、审计的职能与作用  (1)识记:审计职能的概念  (2)领会:审计职能包含的内容;审计作用具体体现  4、审计基本假定  (1)识记:审计假设的概念  (2)领会:国外审计基本假设;我国审计基本假设  5、审计法律责任  领会:审计法律责任基本内容  第二章  审计的对象、目标和分  (一)考核知识点  1、审计对象  2、审计目标  3、审计分类  (二)考核要求  1、审计对象  (1)识记:审计对象的概念  (2)领会:审计的一般对象和具体对象  2、审计目标  (3)识记:审计目标的概念  (4)领会:审计总目标和具体目标  3、审计分类  领会:审计的基本分类和其他分类  第三章 审计组织和人员  (一)考核知识点  1、国家审计机关  2、内部审计机构  3、社会审计组织  4、审计人员  (二)考核要求  1、国家审计机关  领会:国内外国家审计机关的隶属模式;我国审计机关的职责和权限。  2、内部审计机构  领会: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和权限  3、社会审计组织  (1)识记:社会审计组织的概念  (2)领会:社会审计的业务范围;社会审计组织的权限与义务  4、审计人员  (1)识记:审计人员的概念;审计职业道德的概念  (2)领会:审计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审计人员职业道德  第四章 审计依据、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  (一)考核知识点  1、审计依据  2、审计证据  3、审计工作底搞  (二)考核要求  1、审计依据  (1)识记:审计依据的概念  (2)领会:审计依据的分类;审计依据的特点  2、审计证据  (1)识记:审计证据的概念  (2)领会:审计证据的作用;审计证据的种类;审计证据的收集、鉴定和整理  3、审计工作底稿  (1)识记:审计工作底稿的概念  (2)领会:审计工作底搞的作用;审计工作底搞基本结构和主要内  (3)应用:审计工作底搞的编制和复核  第五章 审计技术方法  (一)考核知识点  1、审计方法概述  2、审计的一般方法  3、基本审计技术  4、辅助审计技术  (二)考核要求  1、审计方法概述  (1)识记:审计方法的概念  (2)领会:审计方法体系,审计方法的选用  2、审计的一般方法  (1)识记:顺查法和逆查法、详查法和抽查法的概念  (2)领会:顺查法和逆查法的区别;详查法和抽查法的区别  3、基本审计技术  (1)识记:审阅法、复核法、核对法、盘存法、函证法、观察法和鉴定法的概念  (2)应用:各种审计方法在审计中的应用  4、辅助审计技术  (1)识记:分析法、推理法、询问法和调节法的概念  (2)应用:各种方法在审计中的应用  第六章 审计抽样  (一)考核知识点  1、审计抽样概  2、属性抽样  3、变量抽样  4、金额单位抽样  (二)考核要求  1、审计抽样概述  (1)识记:判断抽查法和统计抽查法的概念  (2)领会:判断抽查法抽查重点的确定;统计抽查法的抽查步骤  (3)应用:随机抽取样本方法在审计中的应用  2、属性抽样  领会:属性抽样的步骤和方法  3、变量抽样  领会:变量抽样的步骤和方法  4、金额单位抽样  (1)识记:金额单位抽样的概念  (2)领会:金额单位抽样的步骤和方法  第七章 制度基础审计  (一)考核知识点  1、制度基础审计概述  2、制度基础审计的内容  3、制度基础审计的方式  (二)考核要求  1、制度基础审计概述  (1)识记:内部控制的概念;制度是基础审计的概念  (2)领会:内部控制的结构与要素:内部控制基本方式;制度基础审计与帐目基础审计的区别  2、制度基础审计的内容  领会:制度基础审计的基本内容  3、制度基础审计的方  (1)领会:制度基础审计的程序  (2)应用:制度基础审计方法在审计中的应用  第九章 审计程序  (一)考核知识点  1、审计程序概述  2、国家审计的程序  3、社会审计的程序  4、内部审计程序的特点  (二)考核要求  1、审计程序概述  (1)识记:审计程序的概念  (2)领会:审计程序的作用  2、国家审计的程序  (1)识记:审计行政复议的概念  (2)领会:审计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审计机关审定、审计报告阶段所要做好的各项工作。  3、社会审计的程序  (1)识记:审计业务约定书的概念  (2)领会:社会审计程序与国家审计程序的异同  4、内部审计程序的特点  领会:内部审计程序与国家审计程序的异同  第十章 审计报告  (一)考核知识点  1、审计报告的作用和种类  2、审计报告的内容和格式  3、审计报告的编写要求和方法  (二)考核要求  1、审计报告的作用和种类  (1)识记:审计报告的概念;简式审计报告和详式审计报告的概念  (2)领会:审计报告的作用;审计报告的分类  2、审计报告的内容和格式  (1)领会:简式审计报告和详式审计报告的内容和格式  (2)应用:国家审计报告和社会审计报告的撰写  3、审计报告的编写要求和方法  领会:编写审计报告的基本要  第十一章 审计准则  (一)考核知识点  1、审计准则的涵义和作用  2、政府审计准则  3、社会审计准则  (二)考核要  1、审计准则的涵义和作用  (1)识记:审计准则的概念  (2)领会:审计准则的作用  2、政府审计准则  领会:我国国家审计准则的制定与内容;美国政府准则和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审计准则的有关内容。  3、社会审计准则  领会: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与内容;美国民间审计准则与国际审计准则的有关内容  三、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为了使本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和落实,兹对有关问题作如下说明,并进而提出具体实施要求。  (一)关于考核目标的说明  为了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求标准化,本大纲对各章规定了考核目标,包括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并按照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能知识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意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和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高层次的要求。  (四)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要求  1、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即不扩大和缩小考试范围,也不提高或降低考核要求,考试命题基本上覆盖各章,适当体现重点内容。  2、本课程在试题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一般为识记占15%,领会占45%,应用40%。  3、合理安排难易结构,难易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最易占30%,较易占40%,较难占30%,必须注意,试题的难易程序与能力层次不是一个概念,在各能力层次中都存在不同难度的问题。  4、本课程考试试卷采用的题型,有:填空题、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  附录:  题型举例  一、填空题(在下列题中括号内填入正确的内容)  审计是独立检查( ),监督( )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  二、判断题(下列命题中认为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国家审计报告的标题一般都是“审计报告”。( )  三、单项选择题(将下列备选答案中正确的字母代号填入括号中)  审计监督的本质特征是( )  A、客观性; B、独立性;  C、公正性; D、权威性  四、多项选择题(将下列备选答案中正确的字母代号填入括号中)  审计按其主体不同,可分为( )  A、国家审计; B、企业审计;  C、内部审计; D、社会审计  五、名词解释  1、审计证据  2、审计准则  六、简答题  什么是内部控制制度?具有什么意义或作用?  七、案例分析题(略)00

标题标题又称题目、题名。它是以最确切、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文中最重要的特定的内容的逻辑组合。 会计论文的标题,一般以一行式标题为主。也可采用双行式标题,即正题和副题结合。正题提示论文的主旨,是对副题的提炼和概括,而副标题则是对正题的说明,以表明该论文论述范围,是正题的基础。论文标题一般要满足:一是准确概括论文内容,力求题文相符;二是标题要有创新、引人入胜,力求给读者以深刻印象;三是尽量简明扼要,使读者一目了然,容易记住。正文绪论或引言绪论是审计论文的开头。这一部分主要涉及两项内容:其一是确立中心议题,其二是阐明所研究议题的背景、目的、价值和意义等。若会计论文篇幅较长,则在绪论部分还可把本论的部分内容作一简明扼要的介绍,或将所论述问题的结论作一个提示。但必须简洁明了,不要拖泥带水。本论本论是审计论文的主体,作者在这部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或是详细地阐述作者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提出新的创造性的见解。这一部分必须依据议题的性质来确定相应的写作方式,或正面立论、或驳斥不同看法,从而达到论证论文观点的目的。结论结论是论文全部内容的总结。结论是从全部材料出发,经过分析、综合提炼而得来的具有创新的论文的总观点,应表明作者什么规律、原理,解决了什么重要课题,对传统的看法有哪些修正、补充、发展、证实或否定;还可以指出论文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解决这一不足之处的研究方向,以引起同行的注意。这样就实现了文章的首尾呼应,形成一个逻辑结构严谨、表述完整的有机整体。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