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教师论文撰写能力的培养方法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4-07-08 14:47:47

教师论文撰写能力的培养方法有哪些

通俗点的讲,就是观察能力一定要到位。其次:多读多记各种语句,这是必须的也是必备的。最后:个人素质的提高对写作也具有很大的作用。以上几点做到,基本可以提升一定的写作能力。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为了适应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处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要逐步实现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而要实现这一转变,培养和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是前提和关键。本世纪60年代。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提出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这样庞大的一支教育工作者队伍,却产生不出杰出的科学研究者,能够使教育学变成一门既是科学又是生动的学问?"这个问题指出了一个事实: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忙忙碌碌,不注重教育科学研究,成为知识的"机械传递者",即日常所说的"教书匠"。这个问题也提出一种希望:教师应该成为学者。因而,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课题已摆上了议事日程。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人们对教育科研工作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从而忽视了对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培养。近年来,许多学校对此进行了研究,不少文章见诸报刊杂志。但该项研究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1、 剖析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内涵学校教育科研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对学校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些带有普遍性、实践性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实验,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索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提高学校各类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效益,并对完善、丰富和发展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作出贡献。基于这样的要求,我们认为,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主要包含以下内容:⑴发现、分析和解决课题研究中实际问题的能力;⑵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材料的能力;⑶学习、掌握和运用材料的能力;⑷总结、提炼和展示科研成果的能力,等等。2、分析教师教科研能力的现状通过对全体教师教科研能力的调查和分析,我们认为,目前教师在教科研能力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⑴教科研意识不强。受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职责的影响,很多教师认为自己只要上好课就行了,教科研与自己关系不大;有的教师认为,教育科研“高不可攀”,并非一般教师所为;也有的教师认为教育科研仅是“纸上谈兵”,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还不如自己的教学经验有效。⑵教科研常识和能力缺乏。很多教师缺乏基本的教科研常识,不能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资料,即使有了资料,也不能对资料进行有效的整理、分析,更不会运用教育理论来分析教育现象,缺乏对撰写论文或研究报告方面的一些基本要求的认识。这些问题的存在,除了教师的主观因素外,外在因素的影响也很多,如学校的教科研氛围、评价导向、激励机制、教科研信息等。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通过对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研究,帮助广大教师增强教科研的意识,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其收集、整理和运用材料的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课题研究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师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构建起符合学校实际并具推广价值的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培训模式,推动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全面发展1、确立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培养目标通过研究,我们确立了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培养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对大多数教师而言,目标应是站稳讲台,尽快完成“角色”转换,成为新时期的合格教师。其研究重心应是怎样把所学知识、原理和充满不确定性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并且具备教科研的意识和最基本的常识与方法,如收集、整理、分析个案资料的能力与方法,运用教育理论来分析教育现象等。第二层次:对骨干教师而言,目标应是凝炼教学风格,改革课堂教学。其研究重心既应积极反思和分析教学经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又应熟识现代教育理论和科研方法,积极参加相关的课题研究或实践,如申领中微观层次的课题,制定课题研究计划,编写调查提纲,组织专题调查,撰写论文或研究报告,检验相关的研究成果等。第三层次:对“学者型”或“专家型”的教师而言,其目标应是继续总结和升华自己的成功经验,凸现教学思想,使之能发展或丰富现有的教育理论,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模式或适合具体教学情境的变式等。其研究重心在于对学科建设负责,具体工作如积极申领宏观层次的课题研究,组建研究小组,带头开展教改实验,以此来研究学科教学发展的方向,改革的思路等,并及时做好的转化、推广工作。2、探索培养和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的途径和方法⑴加强理论学习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新的教育形势要求我们必须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掌握教育科研的新思路与新方法。因而,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构建教科研基础理论工程尤为必要。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先后学习《教育科研实用指南》、《洋思经验》《教育心理学》、《教育科研:从课题申报到成果发表》、《现代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等理论专著。通过对现代教育理论的系统学习,从整体上强化了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科研水平。⑵开设专题讲座在加强系统理论学习的同时,学校专门辟出时间,请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作专题讲座。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我们开设以三次教育理论的专题讲座,内容涉及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素质教育论、教育实践原理等方面。讲座努力体针对性,内容根据学校教育实践中涉及的理论问题、教师在教育研究和教改实验中感到困惑的问题来确定。⑶组织学术沙龙教师个体之间在理论素养、思维方式等方面各有所长,互有差异。组织学术沙龙,引发思维的碰撞,是培养和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在一个目标一致的群体中,个体之间的思维碰撞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新的见解常常会在碰撞中产生,个体的思维方式和策略也会在碰撞中得到优化。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我们组织了八次学术沙龙活动,一次一个议题,大家围绕议题,各抒自见,畅所欲言。这种自由宽松的研讨活动,能使教师互受启迪,拓宽视野,促进自己更全面、更辩证、更深刻地思考问题,促进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⑷指导课题研究指导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是培养和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最重要途径。我们规定:骨干教师必须有自己的研究课题,其他教师必须参加到有关课题的研究中去。在指导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教师教科研能力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①指导选题。②帮助寻找理论依据。③指导设计方案。⑸指导撰写论文撰写论文的过程是运用理论、反思实践并进行综合性逻辑思维的过程,因而能有效地提高教师总结、提炼和展示教科研成果的能力。我们要求教师每学期必须撰写2篇论文。起初,大多数教师只会罗列事实,堆砌教例,缺少理性分析,更缺少自己的观点,生搬硬套名家名言。针对问题,我们着重抓了两项工作:一是进行集体性专题指导,讲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包括如何确定文题,如何对大量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存精的筛选,如何从实践经验中提炼有价值的观点,如何对教例进行贴切的分析和说明,如何恰当地运用有关等;二是进行个别辅导:教师在成文前写好比较详细的提纲,我们先对提纲进行修改,重点在论点和论文结构上指点;论文初稿写成后,我们在审读的基础上找老师面谈,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重点在理性分析和逻辑论证上给予详细指导,从而不断提高教师撰写教科研论文的能力。

找同辈或者上网查一查相关资料

1、成功后的心情是喜悦的。想获得成功并不难,只要面对困难不屈服不低头,勇往直前,就一次失败永不放弃而成功!2、如果担心现在才开始学某样东西,年纪已经太大的话,不妨这样想:就算因此放弃不学,年纪还是照样会变大的。3、你,要是没钱了!连亲朋好友都看不起。说出的话,没人爱搭理;想做的事,没人肯支持。4、吵架最激烈不过一分钟,而那一分钟你说出的话,是你用一百分钟都弥补不回来的。5、你战胜苦难,它就是你的财富;苦难战胜你,它就是你的屈辱。6、真是没有一件外套能比得过校服了,袖子藏手机,兜里能装书,卷起是枕头,摊开当毯子,哪里都敢蹭,哪里都敢坐。

教师论文撰写能力的培养方法有

这些文章是教研成果的记录,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工作总结,也是教师辛勤笔耕的结晶和能力的体现,它是衡量一个教师学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现在,有许多教师(包括老、中、青)教学经验比较丰富,钻研业务勤奋,讲课艺术水平也都较高,教学效果较好,可就是苦于写不出文章。其中绝大多数并不是不能写,而不知道怎样写,写些什么内容,特别是有些想发表的文章,一是不敢投,二是不知道怎样投。一、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意义教育教学论文是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一种书面表达形式,它反映文章作者所从事的研究课题,巳做的研究工作和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以及通过研究所获得的结论,因此,它可以被认为是一份工作的总结。另一方面,对于文章的作者和展自己的专业提供机会,使自己在撰写的过程中出现“饥饿感”(如某些材料不足,某些论据还不够充分,某些经验上升不到理论高度去认识),从而促使作者进一步开展研究,加强学习,或查文献,或做实验,或进行调查研究等等。从中获得更多的素材,使研究工作更趋完善。再者,论文的学术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专业水平、科学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说近一点,对自己的业务考核和晋级也大有益处。二、为什么要发表文章“文章”的发表是对作者学术水平、专业水平的肯定。第一篇文章的发表,对一个人来说,不亚于奥运会上“零的突破”,它将成为作者在教学生涯中的里程碑。在自己岗位上默默耕耘的教师发表文章目的是为了参与问题研究、学术讨论,促进学术交流,并通过文章的发表受到激励,使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双提高。三、怎样积累素材教师的职责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而撰写或发表文章则是更高层次的追求,它必须以搞好教学和教研工作为前提。教师要想写出教育教学文章需要有充足的原材料和创造性的思维加工过程。只有勤于积累,精于思考、才会有东西可写,并能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文章来。首先,要善于学习,养成积累资料的习惯。积累资料的方法通常是记笔记或制做卡片,写教后感。相对而言,制作卡片灵便使用,卡片积累多了,就有可能成为很有价值的写作素材。积累资料的途径很多,主要有:1、多看多读,从阅读中扩大知识面,发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处,更重要的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新课题,产生素材的灵感。2、深入学生,对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是素材积累和产生的重要场所,学生询问的问题,反映出来的问题是我们的第一手资料,这些资料往往引发我们去思考、去研究,深入学生是我们进行教学教研论文创作的原动力和策源地。3、坚持写教后感。教后感是对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以及课堂上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和教学效果的评析及总结,也可以说是教师对自己从设计—实施—效果的反思或心得体会。总之,材料的收集一是靠平时的研究成果的积累,二是从大量的参考文献、资料去寻找,三是从报刊杂志中去摘录,四是从工具书中去查看。其次,在积累资料的过程中,要精于思考,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要做整理和综述工作。思考的过程,就是对思维材料进行加工的过程,在思考中发现新课题,产生素材灵感,使表面的东西得以深化,零散的东西变为整体,孤独的东西变得联系起来。四、写什么内容教学研究方面可写的内容很多,可分为调查研究,实验报告,经验总结,理论研究专论等多种类型。对我们从事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写:1、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例如:对课本上某些概念的引入过程或某些定理、公式的证明过程作适当的改进和更新;对己有的命题作适当的推广或移植;对课本上某些错误进行分析校正或站在新的理论高度、用新的观点来分析和研究某些问题。2、对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方面。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总有这样那样的,或大或小的体会,总有自己的得意之处,要善于及时总结,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3、对学生心理研究方面。如学生学习的思维特点和规律,差生的转化;各科教学的课外工作(课外作业、课外辅导活动、学科竞赛、技能竞赛等),常见解题错误分析。4、学科思想方面。如某些学科问题的特殊解题思路或巧解妙证,及一些学科思想和方法的运用等。5、课程、教材、教法的试验性研究方面。目前,我国城乡有许多学校的教师都在参与各种课程设置、新教材试用和教法改革以及作业批改等方面的研究,这些方面的体会、成果很值得一写。6、“教师一绝”。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绝活、绝技、绝能,也可以是教师日常生活中的绝招,“一绝”并非绝无仅有,主要是教师的特点特长和特色,它具有相对性。7、中小学教学衔接方面的研究。8、激励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研究。9、当今新课程改革方面的研究。五、怎样撰写稿件1、选题选题就是确定题目,这是写作中首先碰到的,也是最主要的部分。题目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作品的“命运”,所以,课题的选择必须考虑到以下四个方面。(1)要从实际出发。平时自己对某一问题留心思考,并认真研究,有所收获,取得了研究成果的,才有可能考虑写作,没有实践基础或虽有实践但无收获体会,是写不出好文章的。(2)是否有新意。无论写什么文章,关键都在于有新意,如果深层次的创新一时做应该体现一的题目,一般不宜再用,如果受到别人所用题目的启发,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看法或在观点上有新的见解,而需要再用的话,用时可在题目上冠以“再谈”、“也谈”之类的字样。( 3)素材和论据是否充实。(4)选题不宜过大过宽。题目过大了,势必精力分散,道理讲不清说不透,最好是取某个小问题、某个问题的侧面来写,把道理说清楚,使人们看后得到启发,受到教益。论文的题目一般都采用肯定式,有时为了吸引读者,也可以用提问式的题目。为了引伸主题,或者对某一事实必须在标题中加以说明,还可以在题目的后面再添一个副标题。2、拟定写作提纲确定了题目,并有了充足的素材和论据,也不要急于动笔,可以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先拟写论文的详细提纲,提纲是帮助作者整理思路,指引你如何取舍文章的内容,是将要写成的文章的骨架,它是起着疏通材料、安排材料形成文章基本结构的作用。3、写作初稿提纲拟定以后,就要抓紧时间写初稿。初稿要紧紧围绕提纲尽快地写,最好是一次就完成,初稿写成后,不要急于定稿,先把它搁置一两天,然后再很快地重读一遍,看表达是否清楚,计算是否准确,推理是否严谨,更正明显的错误,改正字迹模糊的地方,等三、五天以后再全面修改定稿。4、修改润色文章的修改润色,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一是结构修改,二是词句修改,三是审定图表和数字符号及字母的大小写,四是重新写题目。六、 注意事项1、稿件文章的书写要规范,字迹要整洁清楚,不要使用不准用的简化字。2、图示、图表要准确清晰,字母、式子要规范,符合要求。3、引文要注明出处。4、要循序渐进,从“豆腐块”做起。5、要有恒心、耐心、毅力。 通讯员:董青元/丹东市教育局

学术写作注意事项:一、结构学术写作与小说或新闻写作不同,其整体结构是正式且有逻辑的。这意味着句子和段落之间应该有叙述性的联系,这样读者才能理解论点。引言应包括对论文其余部分如何组织的描述,以及在整个论文中正确引用的所有来源。二、基调整体基调是指一篇文章所传达的态度。论文中以叙述语气陈述他人的观点是很重要的。当陈述一个你不同意的立场或论点时,准确地描述这个论点,不要使用带有偏见的语言。在学术写作中,应该从正规的角度来研究问题。因此,应该使用中立的语言,而不是对抗或轻蔑的语言。三、措辞 措辞是指使用的词语的选择。因为具有几乎相同字典定义的单词可能有非常不同的内涵(隐含意义)。学术写作中尤其如此,因为词语和术语可以演变出一种微妙的含义。四、语言  使用明确的语言很重要。结构良好的段落和清晰的主题句使读者能够容易地跟随你的思路。你的语言应该简洁、正式,并准确表达你想要表达的意思。不要使用不具体或不够精确的模糊表达。

根据学术堂的了解,教学论文可写的内容很多,可分为调查研究,实验报告,经验总结,理论研究专论等多种类型。对青年教师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写:  1、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例如:对课本上某些概念的引入过程或某些定理、公式的证明过程作适当的改进和更新;对己有的命题作适当的推广或移植;对课本上某些错误进行分析校正或站在新的理论高度、用新的观点来分析和研究某些问题。  2、对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方面。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总有这样那样的,或大或小的体会,总有自己的得意之处,要善于及时总结,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  3、对学生心理研究方面。如学生学习的思维特点和规律,差生的转化;各科教学的课外工作(课外作业、课外辅导活动、学科竞赛、技能竞赛等),常见解题错误分析。  4、学科思想方面。如某些学科问题的特殊解题思路或巧解妙证,及一些学科思想和方法的运用等。  5、课程、教材、教法的试验性研究方面。目前,我国城乡有许多学校的教师都在参与各种课程设置、新教材试用和教法改革以及作业批改等方面的研究,这些方面的体会、成果很值得一写。  6、“教师一绝”。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绝活、绝技、绝能,也可以是教师日常生活中的绝招,“一绝”并非绝无仅有,主要是教师的特点特长和特色,它具有相对性。  7、中小学教学衔接方面的研究。  8、激励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研究。  9、当今新课程改革方面的研究。

教师论文撰写能力的培养有哪些方面

找同辈或者上网查一查相关资料

一、要有写论文的动机  动机很重要,我们在教育学生学习时,经常用一句话来指导学生:心态>方  法>苦干。心态在这句话中列居首位,这就告诉我们,要想把一件事做成功,首先要想做这件事,只有想了,才可能有行动;有了行动,才有成功的可能。写论文也如此,首先要想写,才可能去写;去写了,才可能写好。  而现在实际情况是,很多老师内心也想拥有论文,但是又缺少写论文的动机,归结起来有如下几点:  1、不求骨干、不求当官,不求上进,只想混混,所以认为没有必要去写。  2、缺少自信,认为自已没有写论文的能力,不是这块料,不会写,因此根本不去考虑这件事。  3、不屑写,认为只要把书教好,写论文、搞教科研是花架子,对教科研有一种抵制心理。  4、怕吃苦,不愿写,认为写论文很艰苦,费时费力,写了又不一定能发表,付出的艰辛与收获不成正比,因为不值得去写。  5、不愿牺牲业余时间去写。因为平时工作已经很劳累,不想再挤出业余时间去写。  当然还有其他的因素,我想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但不管如何,如果你想写拥有自已写的一篇好文章,首先要有动手写的动机。  二、要有一定的兴趣  我这里为什么不说要有浓缩的兴趣,因为 平时老师的工作很劳累,要能再有  浓厚的兴趣去写论文,也是不太现实的。但是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写论文又是如此的必需,那么怎么办呢?我们就需要培养一定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原始的驱动力,兴趣能引领你去积极主动地钻研,兴趣能使你写论文的动机不衰退,兴趣能使你对写论文不厌烦,能比较快乐地去做,而不感到累上加累。  三、要有恒心,不怕失败  写论文要有恒心,不怕失败。写第一篇文章就能发表的可能性一般没有,这时候如果你不泄气,能继续写。我想你的第二篇肯定比第一篇好,因为你肯定会不自觉地总结第一篇失败的原因,那么我相信你的第二篇会比第一篇更出色,那么往后的文章也就会越写越好。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失败是成功之母”。  四、要注重积累。  光有动机和兴趣还不行啊。古人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米”即材料。没有“米”,再巧的人也难以表现出她的“巧”;如果没有素材,再高明的大师也无法施展才能。所以我们经常听到有的老师说也想写,就是不会写啊。原因就在于缺少积累,导致书到用时方恨少。因此,积累是教师写好论文的基础,写论文没有什么捷径,只有靠平时的积累,才能厚积薄发,写出好文章。那么应当如何去积累呢?  1、订阅教育书籍  一个老师要想在教学上有所成就,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研型教师,要想写一些论文,我觉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有没有丰富的阅读量,是不是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记得刚毕业的我也曾试图写些文章,但总是无法下笔,觉得无话可说,脑中什么都没有。所以我选择了每年订了很多教学方面的杂志,杂志拿到后,总要翻一翻,看一看有没有自已需要东西,看看别人围绕一个点,一个课题是如何写的。在阅读的过程,一方面学习他人的写作方法,另一方面进行积累下次自已写作的素材。  2、写读书笔记  这一点我做得也不够,因为我看了好的材料后,往往只记在脑子里,或者直接在书把这段内容划出来,时间久了,可能就忘了。其实我们大家都知道,好头脑不抵烂笔头。因此,我建议大家准备一本摘抄本,在阅读书籍时,把其中的一些好句、好段或感觉自已以后要用的材料可以摘录下来,或许今后这将成为自已的一个人生财富。  3、常写教学后记、听课反思  最重要的积累应该是工作实践经验的积累,上课是老师每天都要做的事,在老师们眼中,上课是最平常的,但也是最珍贵的经验来源。(例举自已实际,发表和获奖了几篇的公开课案例和听课案例)  因此,积累是很重要的,只有平时常做有心人,费一点时间多积累,把自己充实了,才能在写作时游刃有余,结出硕果。  五、要了解什么是教育教学论文  有了前面的动机、兴趣、、恒心、积累,该写了,不过写论文首先要先了解什么是教育教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是教育教学工作者对某一教育领域、某一学科领域的某些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专题研究后撰写的基于实践基础上的文章。  教育论文的特点是研究教育普遍现象,探寻教育基本规律,分析教育一般问题并提出对策;教学论文的特点是具有明显的学科性,多是研究教与学的一些带有浓厚经验性的论文。教学论文一般可分以下几种类型:一是经验总结型的。它是教师教育教学经验的浓缩与提炼。二是研究型的。它是教师对教育难点、疑点、热点问题的专题研究与分析,并提出自已鲜明的观点。三是研究报告型。学科教学论文是指专门研究学科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能力培养、学生情感培养、学生学习心理教育等方面的文章,具有较强的学科专题性。  六、教育教学论文撰写的程序

通俗点的讲,就是观察能力一定要到位。其次:多读多记各种语句,这是必须的也是必备的。最后:个人素质的提高对写作也具有很大的作用。以上几点做到,基本可以提升一定的写作能力。

可以多看一些优秀的教育案例。

教师论文撰写能力的培养有哪些方式

谈谈如何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师角色已经不能满足教育工作的需要。中小学教师的科研能力越来越被重视,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科研能力,尽快使中小学教师从“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转变,这已成为一个急需探讨的问题,以有利教育科研的发展,教育质量提高。 关键词:提高 教师 教育科研 能力 “科教兴国”战略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单一型的教师素质结构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社会对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中小学教师必须是科研型、学者型的,必须具备高水平的教育科研能力,否则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已成为时代的呼唤,是中小学教师实现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的有效途径之一。 大家知道,进入21世纪以后,教育面临着具大的挑战。它不仅从人才质量上、规格上,而且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着这样的新形势,我们中小学教师应该怎么办?在这一转型时期,有的教师感到手足无措,有的教师听之任之,有的只是感叹无奈,大多数教师则是抱着积极的态度,他们积极进取、努力探索,在自己的岗位上摸索出一条自己的路,做出了成绩。 教育科研就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的道路之一,是中小学教师从“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转变的一个有效途径。中小学教师的科研能力主要包括科研课题的选择能力,课题的论证能力,课题实验方案的制定能力,课题实验的操作能力,实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能力,课堂教学的科学研究能力,科研论文、报告的撰写能力等。那么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这些科研能力呢? 首先是学校领导的重视。只有学校领导对教育科研的重视,才有政策的支持与鼓励,才有教育科研实践活动的良好环境,只有这样,学校才形成科研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之下,才能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教育科研才会真真正正地取得实效。因为,中小学教师的科研能力是中小学教师在科研实践活动中不断学习、反思、积累,这样一个长期过程形成的。如果没有学校领导的支持,没有这种大环境和氛围,学校也就无所谓谈教育科研了,当然,教师们也就没有什么科研实践,能力何从谈起。由此可见,一个学校科研氛围浓不浓厚,与领导的重视程度紧密关联。 其次是树立科研意识。中小学教师只有在思想上对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充分地认识了,引起足够的重视了,才能自觉地、主动地进行教育研究。否则,利用强压的手段是难达效果的。因为在中小学教师中间,现在普遍存在着这样两种认识:第一、有些教师把教育科研“神秘化”。他们认为教育科研高深莫测,那是教育专家的事情,而自己是一个只管教学的“教书匠”。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问题,他们不去思考、不去调查、也不去研究,只凭自已曾经的经验办事,处理变化着的事情。第二、有些中小学教师将教育科研“简单化”。他们做科研只停留在口头上,真的是“纸上谈兵”。他们一不深入实际做调查研究,二不花费力气去做实验,仅凭一些表面现象或想当然,就轻而易举地得出了结论。这样得来的“东西”针对性不强,不便于操作,不能解决教育教学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因此,解决思想问题是首要,只有教师们改变了观念,充分认识了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肯花大力气去探索、去研究。 第三是发挥团队的作用。在教育科研工作中,应打破自我封闭的科研状态,主动参与到学科团队中来,只有团队的科研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科研水平才会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要知道,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一切传递快,更新快,稍不留神就落后了,过去那种单枪匹马的单干时代已经过去,只有知识共享才能达成共进的状态。在一个团队里,成员相互间不断取长补短,共长共进,才会有新的突破。 第四是加强科研方法的学习。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掌握其基本的方法。同样,教育科研也有它的一套方法,只有懂得了方法,研究工作才能顺利进行。教师开展教育科研,一般来说要掌握六种基本方法:一是学会选题,二是学会如何进行课题论证,三是学会查阅文献资料,四是学会制定研究计划,五是要勤归纳总结,六是学会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只有掌握了这些研究的基本方法,那么,一切研究工作就可以顺利开展了。 教育科研是伴随着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而产生的,它是用科学的方法,来揭示教育教学现象之本质和客观规律的,它是教师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教育科研离不开教学与教研,它要研究课程、教材、教法,强调实效性。如何使教育科研在教学、教研的基础上,抓现象,探本质,求创新呢?我们保桓中学在这几年的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深深地感到:教学与研究不是对立的,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两者是统一的,是协同互补的,正所谓“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教师既作为教育的实践者,又是课堂教学的研究者。教师进行的教育科研就存在于教学活动之中。教育科研不仅不会挤占教学时间,而且还能“教研相长”,教师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在研究活动中都会得到提升,从而,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优化,提高教学质量。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为了适应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处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要逐步实现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而要实现这一转变,培养和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是前提和关键。本世纪60年代。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提出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这样庞大的一支教育工作者队伍,却产生不出杰出的科学研究者,能够使教育学变成一门既是科学又是生动的学问?"这个问题指出了一个事实: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忙忙碌碌,不注重教育科学研究,成为知识的"机械传递者",即日常所说的"教书匠"。这个问题也提出一种希望:教师应该成为学者。因而,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课题已摆上了议事日程。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人们对教育科研工作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从而忽视了对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培养。近年来,许多学校对此进行了研究,不少文章见诸报刊杂志。但该项研究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1、 剖析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内涵学校教育科研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对学校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些带有普遍性、实践性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实验,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索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提高学校各类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效益,并对完善、丰富和发展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作出贡献。基于这样的要求,我们认为,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主要包含以下内容:⑴发现、分析和解决课题研究中实际问题的能力;⑵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材料的能力;⑶学习、掌握和运用材料的能力;⑷总结、提炼和展示科研成果的能力,等等。2、分析教师教科研能力的现状通过对全体教师教科研能力的调查和分析,我们认为,目前教师在教科研能力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⑴教科研意识不强。受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职责的影响,很多教师认为自己只要上好课就行了,教科研与自己关系不大;有的教师认为,教育科研“高不可攀”,并非一般教师所为;也有的教师认为教育科研仅是“纸上谈兵”,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还不如自己的教学经验有效。⑵教科研常识和能力缺乏。很多教师缺乏基本的教科研常识,不能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资料,即使有了资料,也不能对资料进行有效的整理、分析,更不会运用教育理论来分析教育现象,缺乏对撰写论文或研究报告方面的一些基本要求的认识。这些问题的存在,除了教师的主观因素外,外在因素的影响也很多,如学校的教科研氛围、评价导向、激励机制、教科研信息等。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通过对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研究,帮助广大教师增强教科研的意识,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其收集、整理和运用材料的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课题研究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师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构建起符合学校实际并具推广价值的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培训模式,推动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全面发展1、确立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培养目标通过研究,我们确立了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培养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对大多数教师而言,目标应是站稳讲台,尽快完成“角色”转换,成为新时期的合格教师。其研究重心应是怎样把所学知识、原理和充满不确定性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并且具备教科研的意识和最基本的常识与方法,如收集、整理、分析个案资料的能力与方法,运用教育理论来分析教育现象等。第二层次:对骨干教师而言,目标应是凝炼教学风格,改革课堂教学。其研究重心既应积极反思和分析教学经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又应熟识现代教育理论和科研方法,积极参加相关的课题研究或实践,如申领中微观层次的课题,制定课题研究计划,编写调查提纲,组织专题调查,撰写论文或研究报告,检验相关的研究成果等。第三层次:对“学者型”或“专家型”的教师而言,其目标应是继续总结和升华自己的成功经验,凸现教学思想,使之能发展或丰富现有的教育理论,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模式或适合具体教学情境的变式等。其研究重心在于对学科建设负责,具体工作如积极申领宏观层次的课题研究,组建研究小组,带头开展教改实验,以此来研究学科教学发展的方向,改革的思路等,并及时做好的转化、推广工作。2、探索培养和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的途径和方法⑴加强理论学习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新的教育形势要求我们必须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掌握教育科研的新思路与新方法。因而,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构建教科研基础理论工程尤为必要。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先后学习《教育科研实用指南》、《洋思经验》《教育心理学》、《教育科研:从课题申报到成果发表》、《现代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等理论专著。通过对现代教育理论的系统学习,从整体上强化了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科研水平。⑵开设专题讲座在加强系统理论学习的同时,学校专门辟出时间,请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作专题讲座。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我们开设以三次教育理论的专题讲座,内容涉及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素质教育论、教育实践原理等方面。讲座努力体针对性,内容根据学校教育实践中涉及的理论问题、教师在教育研究和教改实验中感到困惑的问题来确定。⑶组织学术沙龙教师个体之间在理论素养、思维方式等方面各有所长,互有差异。组织学术沙龙,引发思维的碰撞,是培养和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在一个目标一致的群体中,个体之间的思维碰撞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新的见解常常会在碰撞中产生,个体的思维方式和策略也会在碰撞中得到优化。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我们组织了八次学术沙龙活动,一次一个议题,大家围绕议题,各抒自见,畅所欲言。这种自由宽松的研讨活动,能使教师互受启迪,拓宽视野,促进自己更全面、更辩证、更深刻地思考问题,促进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⑷指导课题研究指导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是培养和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最重要途径。我们规定:骨干教师必须有自己的研究课题,其他教师必须参加到有关课题的研究中去。在指导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教师教科研能力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①指导选题。②帮助寻找理论依据。③指导设计方案。⑸指导撰写论文撰写论文的过程是运用理论、反思实践并进行综合性逻辑思维的过程,因而能有效地提高教师总结、提炼和展示教科研成果的能力。我们要求教师每学期必须撰写2篇论文。起初,大多数教师只会罗列事实,堆砌教例,缺少理性分析,更缺少自己的观点,生搬硬套名家名言。针对问题,我们着重抓了两项工作:一是进行集体性专题指导,讲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包括如何确定文题,如何对大量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存精的筛选,如何从实践经验中提炼有价值的观点,如何对教例进行贴切的分析和说明,如何恰当地运用有关等;二是进行个别辅导:教师在成文前写好比较详细的提纲,我们先对提纲进行修改,重点在论点和论文结构上指点;论文初稿写成后,我们在审读的基础上找老师面谈,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重点在理性分析和逻辑论证上给予详细指导,从而不断提高教师撰写教科研论文的能力。

一、要有写论文的动机  动机很重要,我们在教育学生学习时,经常用一句话来指导学生:心态>方  法>苦干。心态在这句话中列居首位,这就告诉我们,要想把一件事做成功,首先要想做这件事,只有想了,才可能有行动;有了行动,才有成功的可能。写论文也如此,首先要想写,才可能去写;去写了,才可能写好。  而现在实际情况是,很多老师内心也想拥有论文,但是又缺少写论文的动机,归结起来有如下几点:  1、不求骨干、不求当官,不求上进,只想混混,所以认为没有必要去写。  2、缺少自信,认为自已没有写论文的能力,不是这块料,不会写,因此根本不去考虑这件事。  3、不屑写,认为只要把书教好,写论文、搞教科研是花架子,对教科研有一种抵制心理。  4、怕吃苦,不愿写,认为写论文很艰苦,费时费力,写了又不一定能发表,付出的艰辛与收获不成正比,因为不值得去写。  5、不愿牺牲业余时间去写。因为平时工作已经很劳累,不想再挤出业余时间去写。  当然还有其他的因素,我想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但不管如何,如果你想写拥有自已写的一篇好文章,首先要有动手写的动机。  二、要有一定的兴趣  我这里为什么不说要有浓缩的兴趣,因为 平时老师的工作很劳累,要能再有  浓厚的兴趣去写论文,也是不太现实的。但是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写论文又是如此的必需,那么怎么办呢?我们就需要培养一定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原始的驱动力,兴趣能引领你去积极主动地钻研,兴趣能使你写论文的动机不衰退,兴趣能使你对写论文不厌烦,能比较快乐地去做,而不感到累上加累。  三、要有恒心,不怕失败  写论文要有恒心,不怕失败。写第一篇文章就能发表的可能性一般没有,这时候如果你不泄气,能继续写。我想你的第二篇肯定比第一篇好,因为你肯定会不自觉地总结第一篇失败的原因,那么我相信你的第二篇会比第一篇更出色,那么往后的文章也就会越写越好。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失败是成功之母”。  四、要注重积累。  光有动机和兴趣还不行啊。古人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米”即材料。没有“米”,再巧的人也难以表现出她的“巧”;如果没有素材,再高明的大师也无法施展才能。所以我们经常听到有的老师说也想写,就是不会写啊。原因就在于缺少积累,导致书到用时方恨少。因此,积累是教师写好论文的基础,写论文没有什么捷径,只有靠平时的积累,才能厚积薄发,写出好文章。那么应当如何去积累呢?  1、订阅教育书籍  一个老师要想在教学上有所成就,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研型教师,要想写一些论文,我觉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有没有丰富的阅读量,是不是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记得刚毕业的我也曾试图写些文章,但总是无法下笔,觉得无话可说,脑中什么都没有。所以我选择了每年订了很多教学方面的杂志,杂志拿到后,总要翻一翻,看一看有没有自已需要东西,看看别人围绕一个点,一个课题是如何写的。在阅读的过程,一方面学习他人的写作方法,另一方面进行积累下次自已写作的素材。  2、写读书笔记  这一点我做得也不够,因为我看了好的材料后,往往只记在脑子里,或者直接在书把这段内容划出来,时间久了,可能就忘了。其实我们大家都知道,好头脑不抵烂笔头。因此,我建议大家准备一本摘抄本,在阅读书籍时,把其中的一些好句、好段或感觉自已以后要用的材料可以摘录下来,或许今后这将成为自已的一个人生财富。  3、常写教学后记、听课反思  最重要的积累应该是工作实践经验的积累,上课是老师每天都要做的事,在老师们眼中,上课是最平常的,但也是最珍贵的经验来源。(例举自已实际,发表和获奖了几篇的公开课案例和听课案例)  因此,积累是很重要的,只有平时常做有心人,费一点时间多积累,把自己充实了,才能在写作时游刃有余,结出硕果。  五、要了解什么是教育教学论文  有了前面的动机、兴趣、、恒心、积累,该写了,不过写论文首先要先了解什么是教育教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是教育教学工作者对某一教育领域、某一学科领域的某些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专题研究后撰写的基于实践基础上的文章。  教育论文的特点是研究教育普遍现象,探寻教育基本规律,分析教育一般问题并提出对策;教学论文的特点是具有明显的学科性,多是研究教与学的一些带有浓厚经验性的论文。教学论文一般可分以下几种类型:一是经验总结型的。它是教师教育教学经验的浓缩与提炼。二是研究型的。它是教师对教育难点、疑点、热点问题的专题研究与分析,并提出自已鲜明的观点。三是研究报告型。学科教学论文是指专门研究学科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能力培养、学生情感培养、学生学习心理教育等方面的文章,具有较强的学科专题性。  六、教育教学论文撰写的程序

教师论文撰写能力的培养有哪些

如何快速提高学历,中小学教师提高学历的规定,提高学历的作用

多读文章,汲取别人的精华来充实自己。还要善于观察生活,生活中有很多细节值得写的。最重要的是语言表达能里。别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另外要打好基础知识,不能有错别字不是?

一、写作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是一项将积累释放于一时的过程。积累越深厚,释放就越精彩;积累越科学,释放就越有效。 二、读书是积累的好方式,但要形成能应用于写作的“有效积累”还是要掌握一些适合个人自身特点的科学的方法。 三、我们说思想、知识和生活的积累是写作的源泉和基础。 它需要写作者具有以下能力: 1、发现、收集素材的能力; 2、阅读分析消化能力; 3、整理归纳能力; 4、资料编排、档案管理能力; 这里所谓“能力”实际上就是掌握了某种技巧、方法并能灵活运用之。 四、因此,找到并掌握适合于自己的方法,是问题的关键。 首先要知道写作过程的四大部分: 聚材分析 创意运思 构篇撰写 编排腾清 每部分都有相应的不同方法和技巧。 其次要知道自己在写作过程的哪部分存在不足。这是最难的。“人贵有自知之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要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写作方法。通常写作能力不足源于写作方法不对。 第四要选择必要的写作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根据自己的不足选择相应的工具加以祢补,可大大提高你的写作能力。 推荐《AHAH计算机辅助写作系统》。它是我所知道的唯一一款以提供科学写作方法为主的写作软件。号称融入了多位写作专家的智慧和研究成果。它不但兼有以提供写作资源为主的软件的全部功能,还提供了很多很有特点的工具。用户自己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充分地发挥和再创造,可越来越完善越来越适合自己。不妨试试。 下载地址: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