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的变化论文摘要

发布时间:2024-07-08 08:58:15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的变化论文摘要

回望祖国大地,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了。30年来,从城市的景色面貌到普通人的着装饮食,相信我们每个人,都真真切切地目睹和感受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巨变。 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年,是我们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30年。 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基本达到小康、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强、受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不断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成效显著、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大幅提升等等,这一切只用了30年时间,被称为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而这一奇迹的创造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13亿中国人民。13亿中国人民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根本改变,这本身就是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巨大贡献。 中国改革开放走过的30年光辉历程,使我们这个过去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成就,想变化,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我们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体育、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国际地位和声望不断增长,这使得我们更有信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有信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有信心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 这个季节,正是农村下谷种稻的季节,也是农民三夏大忙的季节。30年前,当拖拉机第一次驶入农村时,农民群众还十分好奇。而现如今,传统的耕作方式正逐渐被轰鸣的拖拉机、收割机等农机所代替,许多农民已不再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农民买拖拉机或汽车,已不再稀奇。而现在在城里,购买轿车已不再是遥远的梦想,在宽阔的道路上,“大众”“尼桑”等品牌家用轿车正自由地疾驰,体现出了3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公民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 30年前,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四世同堂十平米,五代家人居陋室”,今天,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民们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楼,城市居民更是从以前的平房转变成现在的小高层,复式住宅,人们的居住都向着“更高大,更宽敞,更环保”发展,处处折射出人们住房条件的极大改善,空调、彩电、冰箱、洗衣机等现代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离不开的‘缝纫机、黑白电视机、自行车’等‘老三件’,如今都已换上了高档的家庭电器了。试想30年前的夏季,人们只能靠摇着蒲扇来解暑,如今也被空调所替代了。 30年前,由于家庭收入不高,有限的资金主要是优先考虑吃饭,加上国家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生产能力十分有限,普通居民上班、出行只能靠两条腿,极个别家境较好的才有可能用自行车代步。如今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大发展、大飞跃,城市基础道路建设、交通设施大大改善,人们平时上班、出行的工具更是多种多样,近途有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公交车、私家车,出远门地上有火车、汽车,天上有飞机,水路有轮船,可随意挑选组合,使居民时时处处感受到方便快捷。 30年前,人们的娱乐方式非常单一。改革开放后,国家大力提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精神文明得到很大发展。影视歌舞、读书看报、琴棋书画、花鸟虫鱼、上网冲浪、旅游远足、运动健身等这些过去属于富人的娱乐项目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大大丰富了百姓的业余生活。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国家医疗制度的改革,从建立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再到遍及城乡的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得到较好的诠释,“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成为可能。许多居民家庭没有后顾之忧,不再害怕得病,加之家庭收入和生活条件飞速提高,居民平时从细微之处开始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从过去的“大病小治、小病不治”的现象有了较大改变。 三十年努力拼搏,三十年沧桑巨变。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明天会更好,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富足!

将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变化就生活提高了。人们幸福指数提高了,穿着打扮也漂漂亮亮的。每天都有许多好吃的。

朋友结合实际进行修改:30年前,安徽凤阳小岗村十八位农民冒着坐牢的风险在“大包干”的契约上摁下了十八个鲜红的指印,从此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这场变革的先行者是农民,实验场是农村。“中国改革看农村,农村改革看山东”,山东农村的改革和开放也走过了30年的历程,并且取得了瞩目成就。在这个历史的节点,山东行政学院党委副书记、山东农村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山东省县域经济研究所副会长兼秘书长高焕喜,这位省内知名的农经界专家,这位山东30年农村改革历程的推动者和见证者,带领本报记者沉淀历史,整理思绪,回顾山东农村改革所走过的艰苦历程,总结农村改革的经验,并对未来山东农村进一步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出了前瞻性的建议。 三十年:三个三步走 记者:您对30年来山东农村改革开放总体上是什么评价? 高焕喜:1978年以来的农村改革,目标就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其紧紧围绕的核心是保障和维护农民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30年来,山东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巨大,生产力得到极大促进,农民收入不断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些伟大成果都得益于改革。为了农民的福祉,为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改革是必须进行的。1978年到上世纪90年代中叶,是改革促发展,改革促开放;90年代末期,特别是本世纪以来,发展和开放倒逼改革,因为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山东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其农村改革在国内具有榜样和标杆的作用。在中国农经学界,有“中国改革看农村,农村改革看山东”的说法,这就说明山东农村的改革和开放是中国“三农”发展的缩影,其改革的路径对全国甚有意义。 记者:30年来山东的农村改革是如何促进农村生产进步的?具体的历史进阶又是如何实现的? 高焕喜:要促进生产力,必须使得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相适应,改革首先就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这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轴线,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自1978年开始,首先在农村中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中重要的形式是“大包干”。众所周知,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村民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实际上山东东明的某些农民在这之前就已经把地分了,农村的改革山东农民走得很靠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把人和生产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了,改变了以前吃“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农民的利益与生产挂钩不直接,对发展生产没有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之后,做到了“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足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改革使得生产关系中劳动者的权、责、利有机结合起来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迸发出来了,生产也就很快发展起来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到位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一步一直延续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山东省,是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推进,从西向东推进的。 1985年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在农村普遍实行,生产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农民有了粮也有了钱,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在许多地方出现了农产品难卖的问题。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出现了“苍山蒜薹”事件。当时,粮食主要由国家统一收购,由于尚未放开的市场难以消化迅速增加的农产品,从而出现了卖粮排队的情况,甚至有棉农卖棉花要排整整一天的队,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挫伤。这时,一方面需要调整农村中的生产结构,以适应市场多样化需求,一方面要切实为农民解决卖难问题,并要让农产品卖到较好的价钱。这时,诸城提出了“贸工农一体化”、“农工商一体化”,贸工农、农工商之间“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到1992年,潍坊正式提出了“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的实施,为解决市场问题,即农产品交换问题,提供了松散的组织制度保障,这使得农业与上下游产业环节的利益关系较为理顺,实现了不同生产经营部门间的初始的利润平均化的格局。这样,改革就进入了第二步。从农业产业化实施以后,农民的经济行为更加理性,农村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又出现了退耕还林、还草和把粮食作物改种经济作物的情形。到1993年,政府正式肯定了农业产业化,萌发于山东的“农业产业化”得到了普遍认可,这也是山东农村改革为全国农村改革所做的巨大贡献。 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农民与企业因农产品买卖关系不断出现问题,出现了因市场价格变动,企业或农民不按原合同价格履约,甚至毁约等情形。因为农业产业化的利润分配还是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进行的,遇有市场波动,很容易出现矛盾。这时,从生产关系层面孕育并出现了第三步改革:农业企业化。在90年代末的淄博临淄等地,出现了土地入股、农民合伙、龙头企业租赁农民土地搞种植养殖等情形。这时伴随城市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的加快,乡镇企业发展开始步入低谷。不少农民企业家把乡镇企业挣的钱转手投资农业生产,有的大面积承包荒滩,承包荒山,农业企业化就是这样萌发的。所谓农业企业化,就是按照现代企业的理念和机制来改造传统农业,把各种要素按企业要求重新优化组合,这就能解决农民与企业之间的矛盾,提升农业效益。今后的趋势是,推进农业企业化,升级农业产业化。 记者:国家针对农村的改革和开放,制定了哪些具体重大的政策变革?为什么要制定这些方针政策?这些政策起到了什么作用? 高焕喜: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是以现实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基础的,政策好不好、适用不适用要看它能否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要求。从上层建筑这个层面看,国家实行的涉农的若干重大政策调整,确实起到了促进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因为适应了农民的要求,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也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第一步,从1979年起,国家将农产品收购价格提升30%,农产品的大幅涨价,使农民得到了实惠,从而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使生产发展了,农民收入增加了。 当农村改革逐步推进的时候,城市中的改革却步伐很小,在上世纪80年代前期,农村经济的活跃程度超过了城市。此时的市场极度饥渴,各种商品非常短缺,几乎生产什么都能赚钱,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一层面的改革迈出了第二步,1983年,中央号召鼓励农民发展乡镇企业,此后,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萌发成长。山东的乡镇企业有了发展,胶东地区走在前面。随着越来越多的乡镇企业为市场提供越来越多的商品,国民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改变,蓬勃发展的乡镇企业占到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同时,乡镇企业的崛起也培养了一批农民企业家。伴随着乡镇企业的悄然兴起,农村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空前涌动,人口素质得到了提高,农村社会阶层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本世纪以来,中央对三农问题非常关注,到2000年以后,这方面的改革迈出了第三步,国家相继推进了农村的税费改革,取消了“三提五统”。减免农业税,“农民种地再不用交税了”,中央政府郑重宣布全国农民从此免交农业税,这是中国自有阶级社会以来破天荒的第一次,(当然,不排除这种情形在历史上短期局部也偶尔出现过),这是历史性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改革。 记者:30年来,农村的改革和开放使得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缩小城乡差别上,产生了哪些变革?起到了什么作用? 高焕喜:中国经济的发展不是一个均衡的发展,有地区差别、城乡差别、产业差别,归根结底还是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因此,农村的改革必须解决城乡差别问题,协调城乡关系。从社会关系、城乡关系的层面看,这方面的改革也走了三步。 第一步,允许农民进城进行自由贸易。在改革开放以前,社会管理很严,市场自由交易也是不允许的,不允许农民到城里自由买卖农产品。放开城市市场,允许农民进城贸易,既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又活跃了城市市场,这是城乡进行交流和互动的开始。 第二步,到了1984年左右,随着乡镇企业的繁荣,国家进一步放松人口的流动,允许农民进城务工,进一步冲破了分割城乡的就业樊篱。在这之前,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人口的就业流动很难,农村人要“跳出农门”进城,只有上学、参军、招工三条路可走,而能够真正实现进城梦想的农民少之又少。给予农民在城里的就业“打工”权之后,农民真正有了通过自身的工作而改变命运的权利。这时,一个叫“民工潮”的新词汇开始出现,这股人潮的涌动深刻地改变了城市,也深刻地改变了农村。过去农民进城做工连想都不敢想,现在农民工和城里人虽然还不能完全平等,但毕竟使农民有了更多机会。 党的十六大以来,这一层面的改革走到了第三个阶段,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融入了农村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五个统筹”、“新农村建设”都是这种“统筹城乡”思路的体现。目前有不少城市已经取消了城乡户口的差别,而户籍制度是城乡分割的根本的制度约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取消城乡户籍制度差别将是历史的趋势。在社会保障、就业教育等政策上,国家正在将农村居民统一纳入、统筹考虑,以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别。 因此,农村改革开放三十年,从三个层面看都分别走了三步,这三个层面及三个层面中的三步是互相交叉交融、互相依存依托、又相互促进、促动的,这三个层面的改革共同构成了波澜壮阔的农村改革开放的历史大潮。 中国改革看农村农村改革看山东 记者:有这样一种说法,“中国改革看农村,农村改革看山东”,山东省农村的改革是走在全国前列的。您认为这三十年来山东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高焕喜:山东省农村改革能走在全国的前列,主要有以下几条基本的经验: 第一,山东省农村改革三十年来政策稳健,连续性强。山东省的政策历来以稳健著称,农村改革也不例外。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山东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农村改革,不断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政策稳步推进,衔接良好,没有出现“上一任挖,下一任填”等瞎折腾现象,保护了农业发展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当然,山东省农村改革政策的稳定性与山东作为儒学发源地,倡导中庸之道的传统思想影响也有关。 第二,嫁接组合,善于创新。改革开放以来,为对接港澳,我国南方改革开放先行一步,市场经济比较发达,而北方改革开放稍晚于南方,传统体制的东西多一些。山东省介于南北方之间,有效地将传统体制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在嫁接组合的基础上,谋求创新突破,这种结合也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山东省农村改革之所以比较成功,与这种思维与做法紧密相关。而充分运用这一思维与做法,将市场与计划完美结合的典范就是寿光。上世纪90年代初,寿光的大白菜产量巨大,销售压力随之而来。我们在寿光组织召开了培育市场的理论研讨会,当时探讨的就是如何将计划与市场进行有效结合的问题,会后全国各大媒体给予了充分报道,由此全国很多地方要求购买寿光的大白菜等蔬菜,从而架起了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到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北京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大钟寺蔬菜市场来自寿光的蔬菜一度占到市场份额的40%以上。以此为契机,寿光开始倡导大规模的蔬菜种植,建起了号称“江北第一家”的蔬菜批发市场,一直发展到今天这种规模。除寿光之外,山东省各地包括昌邑经验、招远经验、牟平经验、胶州经验、胶南经验等都是立足当地实际,有效进行嫁接组合,实现创新的鲜活例子。 第三,落点扎实,重视县域。山东省历届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县域经济的发展。一直把县域经济当作一项工作重点抓在手上,善于总结和运用县域创造的经验指导和推动面上的工作。山东省重视县域经济的发展成效也很明显:在全国第一次百强县评比中,山东省占了23席,位列第一;1992年李鹏总理在常熟主持召开全国第一个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上,第一个发言介绍经验的就是山东;山东的县域经济发展与广东、苏南、浙江并列,是全国的四大亮点之一;2000年以来,山东省的县域经济出现了百花齐放、万马奔腾的局面。山东省经济发展的很多经验都是由县域总结的。山东省是一个农业大省,要解决我省的“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必须从县域切入,从县域着手解决,牢牢抓住县域经济的发展。 第四,善用专家,勤于调研。山东省历届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专家的作用,组建了农业专家顾问团,由省委老领导、著名农业专家陆懋曾担任顾问团总团长。省里许多重大决策大都咨询专家们的意见,专家们也经常向省里提出建议。去年,我曾提出的重视培育农村大户、着力打造农业名牌得到了分管省领导的肯定,被吸收进省委、省政府的有关决策。山东省委、省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经常深入实际,组织调研,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以确保决策科学性。 第五,巧抓重点,方法得当。历届山东省委、省政府都善于抓重点、抓典型、抓“两头”,比如在县域经济发展问题上的促强扶弱,提出三十个强县三十个弱县,针对不同的县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山东省提出的突破济南、突破菏泽等战略也是抓重点的体现。在县域经济的发展方面,山东省总结出多种以县域为基础的特色模式,比如莱西的村级财务公开,莱芜完善乡镇功能,章丘的城镇带动、新农村建设、县域园区的发展,山亭的高标准起步跳跃式发展,泗水的走出贫困模式,金乡的农贸带动,高唐的工业带动等等,省里往往通过开现场会等方式积极推广这些县域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陵县、诸城、寿光、山亭等许多县(市、区)都开过现场会。 记者:山东省在农村经济的发展方面有别于其他省份的独有的特点有哪些? 高焕喜:在山东省三十年的农村改革中,有四大亮点应该是举国公认,也是让人信服的。 第一是农业良种工程。山东省在上世纪80年代初作出了实施农业良种工程的决策,即农业生产加快推广良种,在种植(包括粮、棉、蔬菜、水果等)、养殖等农业种苗使用问题上加快良种化进程。正因此,山东省的农业良种普及率最高,普及得最早。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农业能出现众多的全国第一,比如粮食、棉花、花生、蔬菜、水产、畜产品等总产量,都曾在全国一度第一或目前依然位居第一。这些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优势的取得与良种工程的开展、普及是密切相关的。实施良种工程结合实施良法等耕作制度的改良,并且要培训农民、教育农民如何使用良种良法,这恰是依靠科技支撑农业的发展。 第二是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最早是在山东叫响的,从1987年在诸城开始出现,到1992年正式提出了“农业产业化”,这一提法当时曾引起很大的争议。山东省委、省政府及时肯定了这一具有改革意义的做法,并加快了在全省范围的推广,农业产业化的实施,对全省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不仅解决了山东当时农业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推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创造了经验,涌现了典型,提升了山东农业的知名度,从更高层面看农业产业化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完善,它有效解决了农产品公平交易和农业生产部门与加工、商贸部门的利润相对公平分配问题。 第三是农业国际化。山东是最先在全国叫响发展外向型农业口号的省份之一。我早在1998年的时候就提出了“山东农业的出路在国外”、“实施农业国际化”的观点,为什么呢?首先,山东农业基础好,地理位置优越。山东省离日本、韩国都很近,有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其次,周边其他省份的农业急起直追,国内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我曾做过统计,2000年寿光蔬菜在北京大钟寺批发市场的份额由40%下滑为14%。这迫使山东省寻找新的市场和增长点,使农产品走出国门,抢占国外市场正当其时。为此,我们曾做了大量调研,到许多地方宣讲实施农业国际化的必要性。由于各级政府和企业与基层对农业国际化的重视,山东省的农业国际化得到了迅速推进。截至2007年,山东省的农产品出口连续八年居全国第一,出口量占全国总出口量的四分之一以上。 第四是注重县域经济的发展。30年来,山东省曾总结、推广了一大批县域改革与发展的典型,以县域为抓手为载体,对推动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山东经济在全国GDP排名中位居席次,与山东省县域经济的繁荣紧密相关。据统计,山东省GDP总量的80%都是县域经济创造的。 这四大举措是山东省农村经济发展中最大的亮点,也是最让人信服的成就。 山东农村改革开放前瞻 记者:我省农村经济的发展还存在哪些问题? 高焕喜:我省的农村经济虽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也还存在着诸多亟待重视和解决的问题,比如,比较突出的问题有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增收先增岗”。现在突出的问题是人多地少,劳动力与生产资料不匹配。只有增加就业岗位,解决农村中剩余劳动力和剩余劳动时间问题,农民增收才能成为现实。当然,同时还有农业增效、农民增智、政府增服、财政增扶的问题。此外,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农业效益低,农业中叫得响的名牌少;二是农村规划不合理,存在严重的建设浪费问题;三是生产规模小,土地流转困难。我之所以提出培育农村种植大户的建议,就是希望农村土地能够适当集中;四是农业生产资金缺乏,农民融资困难。在农民融资问题上存在大银行看不上眼,小银行不敢贷款给农民,农民民间融资又无法无据的问题。 当然,我们应该看到,所有这些困难都是发展中产生的问题,也必将在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中得到解决。 记者:下一步应该如何解决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高焕喜: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做好工作: 第一,以增收为核心,紧紧抓住创业增岗。政府对农村应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可考虑实行转移就业、拓展就业予以补贴;对吸纳就业的企业、事业单位奖励;对培育就业人才予以扶持;积极投资兴办创业孵化机构等。 第二,以龙头企业为骨干,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和农业企业化的骨干力量,抓好了可以带动更多农户和基地,也是农村规模经营的主要途径。 第三,以名牌为抓手,打造各地特色品牌。品牌是产品内在质量品质的外在表现,品牌打出去之后,就可以获得超额利润。比如大泽山的葡萄有的能卖到200多元一公斤,胶州大白菜能卖到50多元一棵。要想获得更大的利润,必须打造农业名牌,要想在农业发展领域走在其他省份的前面也必须打造名牌。 第四,以大户为基础,培植农业精英。现在的农村人才缺乏,大学生不愿意到农村就业,连高中生和青壮年劳动力也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培养的农业人才也想找机会“跳出农门”。为此,我们应通过培育农村各类生产经营大户为农村发展培养和保留住精英人才,同时还应该注意对农村妇女的培养。因为今天妇女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维系农村社会关系的轴心要素。 第五,以合作组织为纽带,发展农业中介组织。上世纪90年代我省涌现出一批农村合作组织的典型,但目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还远不适应实际需要。农民不论大户还是小户都需要通过中介组织与市场对接,以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的客观要求,也是今天农村经济加快发展之急需。下一步我们应重视培育发展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的各类中介组织。 第六,以改革为动力,加大支农、扶农的力度。现在国家有能力支持农业的发展,今年国家拿出了5800多亿元资金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关键的问题是要把这块资金的使用筹划好、管理好、利用好,使之发挥更大更有效的作用,在进一步完善相关监管措施的情况下,使农业、农村和农民得到更大的实惠。 第七,以投入为引子,推进基础设施和新农村建设。要在政府的引导下,让社会各界和地方各级政府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业领域和新农村建设中去。 第八,以选人育人为重点,选好配好基层领导班子。“选好一个人,带起一个村;选好一个长,救活一个厂”。选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担任村领导,让他们开拓进取,带领广大农民奔小康致富,同时要重视对干部和广大农民的培训和培养,要营造稳定的培训机制对农民和村官尤其是村干部进行不间断滚动式的培训。

我的家乡简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部,龙泉山东麓,距省会成都仅55公里,素有"蜀都东来第一州"的美誉。这几年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您看那一栋栋的高楼拔地而起,高耸入云;川空文化广场的建成,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休闲玩耍的好去处;十里坝工业园区的建成,加速了简阳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作为一名简阳人我已经深深感受到家乡的日益兴旺,家乡的重大变化。一、建成村村通公路,开发旅游环线俗话说的好"要致富,先修路"。为推动各乡镇经济的不断发展,简阳市政府实施了"村村通"开发工程。通过实施"村村通"把各乡镇以前的土路修建成了四通八达的平整公路,带动了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为开发"两湖一山"简阳市政府新修了养马--三岔丹景人头石旅游环线公路,通过新建的旅游环线,吸引了大批游客来到简阳进行旅游观光和投资。因此,加快了简阳经济发展的步伐。二、实施街道扩建工近年来,经过简阳市政府实施的街道扩建工程后,昔日狭窄的街道不见了,堵车的现象也没有了。我们看见的是街道变宽,还有街道两旁摆上了一盆盆鲜花。这样做不但美化了环境,而且使简阳变的更加美丽。如今,车辆和行人虽然增加了,但却不再拥挤、堵塞。人行道上铺上了各种颜色的彩砖,街道两旁并排种着高大茂盛,挺拔有力的树木,让街道变得非常整洁、漂亮。三、扩建建设西路新建南环线,缓解交通拥挤在西峰岭处,有一条与简阳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以前,由于成渝高速公路出口进入简阳市区的行车道狭窄造成车辆车速受到限制,与快捷方便的高速公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简阳市政府从大局出发,从高速路出口开始扩展加宽了建设西路行车道,让车速得到了大大提高。建设路是外来车辆进入简阳市区必经的一条重要公路,在建设路上有一条铁路与建设路交叉。每遇火车来临,由于火车经过必须强制关闭公路道口,让铁路上的火车先行使,待火车安全行使完毕后公路上的汽车才能行使,加上这节路段距离较短,路面不宽平时都经常发生交通拥挤堵塞,遇上火车经过两边的车辆几分钟就会堵塞二、三十米,甚至危及行人和车辆安全。为改变这种状况,简阳市政府投巨资建成了南环线,建成后的南环线与成渝高速公路出口处的建设西路相连接;从高速路出口的车辆进入简阳市区可以改道行驶在南环线,南环线设计的是下穿铁路,铁路与公路分道行驶,将彻底改变火车来临时,建设路交通拥挤和堵塞现象。南环线的建成加快了简阳市与外界的经济交流,促使简阳的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四、设置交通警示标志在北门交叉路口、建设路等交通地段以前没有设置任何交通警示标志,致使过往车辆不能正确按照路线行驶,交通事故时而发生。现在,在北门桥、滨江路、火车站、医院路、西路等交通路口都增设了红绿灯交通警示标志,在车辆频繁路段增加交警站岗执勤,十字路口上的交警井井有条指挥着来来往往的车辆安全行驶,增设的双、单行道和停车位,为车辆的安全行驶带来了巨大的方便。如今简阳市交通秩序顺畅,行人安全意识提高,让人们享受着文明带来的和谐。五、开发射洪坝新区,新建沱三桥为推动经济的不断发展,简阳市人民政府投资建成了沱江二桥把简阳市的新旧城区联成一片。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射洪坝新城区的开发已经启动,目前正在建设沱江三桥。建设中的沱三桥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番井然有序的场面:挖土机正在来回工作着,工人叔叔正繁忙的耕耘着,有的在抬钢筋,有的在挖泥土,有的……忙的不亦乐乎,他们正在为建设中的沱三桥添砖加瓦,沱三桥通车后将连接城区与射洪坝新区的交通,交通更加顺畅,必将推动着简阳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是啊,家乡的变化真大啊!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简阳一定会飞黄腾达,成为家喻户晓的文明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的变化论文

在2009年,我们的共和国已经走过60年的光辉历程。回顾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了信心。

1949年2010年10月1日,第一家从北京天安门广场升起的五星红旗,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向世界。新中国成立后,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第一,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是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已经站了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第二,标志着中国是一个独立,民主,统一的方式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一个新的阶段。三,本声明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人口 - 近一个季度的国家,打破的东部接待帝国主义,扩张的力量,世界的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世界的斗争,被压迫国家和鼓励解放被压迫的人。

在过去的六十年,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中国扎下了根,广袤的开花结出丰硕的果实。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建立了工人阶级,工人和农民的联盟,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官僚垄断资本,土地改革,没收的基础上,对农业,手工业行业资本资本主义业务部门的贸易和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和剥削制度的公有制生产。这是为了消灭阶级剥削的根源,消灭剥削人民,被压迫人民的社会现象,在我国历史上最深刻的变化是最大的。

消灭了剥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所有的人都从一个共同的根本利益,这是最根本的。同样的利益,团结,每个人的利益都依赖于国家,集体事业的发展。生产,建立同志式的合作关系。虽然内部矛盾?,但一致的基础上,这一矛盾的根本利益是矛盾的地方,暂时的,只要正确的治疗方法,它是不难解决的。

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利益,人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和目标。我们的国家变成一个现代化的,高度民主,高度文明,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人民,共同的愿景和目标。它反映了我国人民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的共同利益。这是所有的人的斗争,一定会实现。有一个共同的信念,绝大多数的人来说,这无穷的力量。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的生产力高速前进。在过去的60年里,我们的基础“一穷二白”独立的和比较完整的工业和经济体系,产业发展,我们只用了20年,比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半,一个多世纪以来走了。农业,交通运输,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大的成就,创造力,可以依靠的前列,为实现“四化”。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一代又一代的文化。我们的朋友遍布世界各地。

新生的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在人类历史上,像任何新的东西,是不完美的,这是不可避免的挫折,在成长过程中多次出现,但是这不是社会主义的系统本身。党的10届三中全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的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我们有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继续工作,以正确的错误,同时吸收的因素,世界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优越性,社会的资本主义制度,这将是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必将赶上在世界上最好的系统,比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人的脸,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在面对历史变迁。

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从根本上扭转长期主导的“左”标准“以阶级斗争为纲链接“的时代开启一个新的时代,经济中心的建设,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开放了30年从那个时候起,共产主义党对中国和中国人民改革和开放了创新的实践书写自我结束的改善种族的顽强史诗?在面对变化的中国共产党,当地的历史,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在人们的面前。改革开放,不仅有利于中国,是人口最多的国家,在世界上,古老的文明,稳步迈向繁荣和幸福的道路恢复活力的好方法,并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3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奇迹”,这是一个宏伟的历史画卷,在30年的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

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团结并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的民族的伟大复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一个事实,即建立一个有效30年后的心脏和一心,锐意进取,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具有悠久的历史,30年的创造性活动。 ,取得的显著成绩的基础上,我们的人民取得的巨大成就,以调动了亿万人的积极性的改革和开放起来,使中国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的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文化革命“的边缘是一直在世界第四大,总进口和出口,居全国第三次在世界上谁吃的食物,衣服上,的缺乏,很多人买一辆车,到旅游国外7神的飞行太空行走,抗震救灾,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我们进一步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开放。

3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改革开放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民族。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民族,中国国家;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这一重要结论,改革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一个高层次的概述和开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中国的土地上,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好处的人,中国古代民族大踏步赶上了时代潮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民族。

改革开放以来的100年建立的新时代,我们的伟大目标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最鲜明的特点。

之际的纪念大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第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的讲话,胡锦涛同志指出:改革最鲜明的特点和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和繁荣的中国人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民族,是促进自我,改善和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系统和社会的新能源,建筑,和发展的特点,中国的领先发展和进步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生命力是,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以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我们最大的目标是创造利益,超过一亿人在100年成立以来,我们党的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在新中国成立, 100年以来,胡书记指出:一个更高的水平,并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繁荣的社会。

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时间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集中全党的智慧和人民,形成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程序和经验,的开发和使用的一套原则,政策和工作计划,以指导改革和开放上升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地打开了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的特点。我们现在的目标鼓舞人心的,只要我们是共产党,一代又一代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这将是中国特色,能够顺利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和目标。

炸弹命令沧桑,6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在中国历史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数以百万计的人,锐意进取,努力探索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的百年梦想,创造另一个奇迹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建设一个强大的国家,民族复兴在今天的中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业务正在蓬勃发展,社会主义的特点,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日BR />几十年来,中国一步一步走向繁荣,一个儿子和女儿的生活和工作,安居乐业的生活和工作中。青藏铁路,一个几乎是不可能的铁路,对中国人民做很多次的列车的速度,使人们的生活更方便,奥运场馆建设,奥运会的成功,全国人民欢呼雀跃 - 中国是使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的壮举!

60年来,中国的人口130万的古代文明,和谐的家庭在1998年,南方遭遇特大洪灾淹没了许多房屋被洪水淹没,淹没许多国家2007年的决心,儿子和女儿的永恒的爱情,当春节来临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阻碍了人们回家的路上,并没有停止的儿子和女儿的救灾,2008年汶川0级地震的震级也被搬到世界各地建立的地震震倒的破心脏海豚死亡的家庭成员,儿子和女儿在地震中拒绝突破中国国家气象风暴的积极性,我认为,最大的困难,除以13亿,将成为一个有点麻烦的帮助,再乘以了130亿美元,将成为一个大的支持。中国人民携起手来,心克服一切困难!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刻在历史上的辉煌篇章,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杨利伟叔叔悬挂中国民族的千年梦想;中国第一个在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太空飞行中,月亮,嫦娥和兔子在2008年发射的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太空行走,成为第一个在中国历史上,中国的技术正在蓬勃发展发展,中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几十年来,对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更快。小知识的农村人之前只知道这个概念的劳动,生活和学习的越来越多,许多年长的人学。农业不仅要花费的努力,但也充分利用的智慧。农村人上了高中,大学,成为一个智囊团,建设新一代的祖国,农村生活,吃不好穿过苦日子。现在,农村人的经济能力越来越好,并过着舒适的生活。手机,彩电,冰箱这些东西,或什至成为现实,一度被认为是在此之前给人的印象,在农村地区是一个烂摊子,雨一样,足迹将成为混凝土公路山上杂草丛生,无人问津现在,一提到农村改革和开放,清新的空气,美丽的山在农村地区,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的生活。
我坚信,中国将迎来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孩子买不起上学

2004年,15岁以上的中国人,平均受教育年限为3年,比世界平均水平,一年多的时间,只有2%的教育,受过良好教育,但在2006年仍然是一个严重缺乏教育表决。农村地区,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教育是最重要的任务。高于财政支出的增长,支持金融教育的增长,逐渐增加工资的教师,每名学生的公共资金,办学条件差,经营困难

医生总是本地债券,如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之间的关系将逐步得到解决。在2010年,人口将接近100%,基本普及9年义务教育在全国覆盖。感觉

在过去五年中,中国的医疗卫生服务发展模式由单一政府成立以来,新中国增长最快的突破,但医疗保健体制,机制,仍然有许多障碍,严重公立医疗机构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倾向的“药方”小病不分青红皂白的检查,治疗是困难的,昂贵的医疗,群众反映强烈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表面将在2006年扩大40%所造成的贫困群众,以进一步遏制陷入贫困,该国将实施必要的经费,支持乡卫生院和县医院的建设,为客户提供农民

确保饮用水肉

2005年,为加强污染控制和安全,低成本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保障和生态保护等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和控制,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城市贫困人口的服务,并促进流域和努力的工作,以解决严重危害的健康和安全,环境和污染,特别是水质污染,空气污染等方面的问题,国家关闭了15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小企业,工业污染源的废气排放标准的实施在2006年的最后期限,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空气,并已成为国家的重要目标之一,明确各级政府“十一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计划年度计划减少约20%,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已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支持的“保护伞”

在城市地区,前10个月,被创造了88,000个新的就业机会,比原计划提前完成。 “十五”计划期间40万城镇居民实现就业的目标,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峰期的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在未来几年的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差距将达到每年13万至14万人。未来,公司将专注于社会盈余,该国也将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指标体系,将有45在“十一五”百万新的就业机会的歧视性就业协议将被禁止,优化就业环境,成为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居者有其屋计划(居屋计划)

>

2005年,国务院多部门联合行动的统一部署,以规范房地产市场,以获得更好的市场秩序,但对于一般人来说,房地产价格仍然是“优”政策的实施,在中央和稳定住房价格,将重点放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方向,一边朝路投资控制投资引导合理消费,稳定市场价格,抑制投机,住吗?住房问题 - 低收入群体将得到更多的关注,售价将在更大范围的与人民群众的对接。



不安全的统计数据显示,该国退休人员社会保险费19年来增加了119倍。然而,中国的公共养老覆盖面占人口的15%??,部分的退休人员生活窘迫,农村地区的老人也没有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社会保障和在持续改善他们的员工,专注对非公有制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的保险养老保险,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将逐渐扩大,真实的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国家做更多,更安全的生活,生活的生病的医生。

共享发展
/>我们的人民作为一个整体,实现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目前占全国总人口的20%,最穷的成果总人口20%的人口,50%的最富有人口的收入或消费的份额,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只有7%,在2006年,政府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制度和国家财政支出,建立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结构,让公共服务惠及农民的将来,更多的财政资源将集中在农村,农业和农民,而且增长是远远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投资在西部地区的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的崛起,和其他战略举措,也将加快步伐,和共同繁荣。

无论是农民工能否拿到工资

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及时采取行动的环岛农民工工资的债务在2005年9月,发生时,该项目拖欠工程结算前,在2003年41亿元,占拖欠总额的82%的国家积累,但忽略了外来务工人员的权利和利益,工人的环境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2006年,农民工,全面,成为工资的国有企业,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加强监督。行为将得到进一步规范,拖欠工资现象的新项目建设将受到遏制,进城务工的农民更宽松的环境和生活质量,
BR />

统计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城市和农村居民平均旅行速度达到8%,大大丰富了文化产品的精神和文化需求的人上升,是仍然不完整的网络文化服务,仍然使一些景点高昂的票价人丽城却步2006,所以普通百姓看得起的风景,享受更好的生活质量,更多的思考和努力,政府改革,促进文化系统留下空间,人们将享受到日益复杂的文化服务,大大扩展了在农村地区,剧院,文化中心的传统观念的普及,图书馆和其他设施,农民的日常生活。

这种sb作业还写他个毛啊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30年前,中国新时期的设计者——邓小平代表亿万人民,顺应历史潮流,打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中国从此走向世界,世界从此认识中国,中国社会生活——衣、食、住、行、用的变化也从此开始。 一衣:由穿暖到个性化 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色的海洋” 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质的丰富和思想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服饰已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近30年来,城乡居民消费生活变化最快、最大的是服装。不仅衣着数量大幅度增加,而且穿着质量明显提高,服装功能也由过去的单纯遮体御寒演进为体现个性化的审美意识与塑造自我形象。 二 食:由吃得饱到吃得好 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这一变化,首先表现在粮食消费比重下降,表明人民不再为吃饱而发愁。在主食消费比重下降的同时,副食特别是动物性食品消费的比重明显提高,在对原粮消费相对下降的同时,对加工食品特别是风味、疗效、方便食品的消费上升。 住:由拥挤到舒适宽敞 改革开放前,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差。改革开放后,不仅人均居住面积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明显的改善, 城镇居民住房,由缺房、拥挤逐步向比较宽敞、比较舒适方向发展。住房的质量和配套性也不断提高。 行:由闭塞受限到舒适快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的增长都很快。由于经济条件的好转和假期的延长,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除乘火车外,乘坐飞机也不是稀罕的事了,开私人汽车出行的人也占一定比重。 随着各种运输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交通建设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基本形成以铁路为骨干,公路、水运、民用航空组成的综合运输网。 用: 由物资紧缺到琳琅满目 , 改革开放前,代表着当时生活水平的“四大件”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改革开放后,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话、电脑、手机已相当普及。 城乡居民的用品消费,呈现出以非耐用消费品为主向以耐用消费品为主,以日常生活用品等生存资料为主向彩电、冰箱、空调、微机等发展和享受资料为主,以功能单一、低档用品为主向高科技、多功能中高档用品为主转化的趋势。 娱乐生活方面 从一年难得看上几回的露天电影,到个性化的家庭影院;从收音机中收听板戏,到遍地开花的卡拉OK;从单纯地追求“吃饱饭”,到追求生命质量的健身运动;从打台球到网络游戏,从小人书到BBS……休闲娱乐方式的变迁,折射出改革开放30年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 三十年努力拼搏,三十年沧桑巨变。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明天会更好,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富足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的变化论文题目

回望祖国大地,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了。30年来,从城市的景色面貌到普通人的着装饮食,相信我们每个人,都真真切切地目睹和感受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巨变。 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年,是我们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30年。 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基本达到小康、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强、受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不断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成效显著、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大幅提升等等,这一切只用了30年时间,被称为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而这一奇迹的创造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13亿中国人民。13亿中国人民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根本改变,这本身就是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巨大贡献。 中国改革开放走过的30年光辉历程,使我们这个过去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成就,想变化,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我们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体育、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国际地位和声望不断增长,这使得我们更有信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有信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有信心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 这个季节,正是农村下谷种稻的季节,也是农民三夏大忙的季节。30年前,当拖拉机第一次驶入农村时,农民群众还十分好奇。而现如今,传统的耕作方式正逐渐被轰鸣的拖拉机、收割机等农机所代替,许多农民已不再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农民买拖拉机或汽车,已不再稀奇。而现在在城里,购买轿车已不再是遥远的梦想,在宽阔的道路上,“大众”“尼桑”等品牌家用轿车正自由地疾驰,体现出了3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公民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 30年前,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四世同堂十平米,五代家人居陋室”,今天,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民们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楼,城市居民更是从以前的平房转变成现在的小高层,复式住宅,人们的居住都向着“更高大,更宽敞,更环保”发展,处处折射出人们住房条件的极大改善,空调、彩电、冰箱、洗衣机等现代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离不开的‘缝纫机、黑白电视机、自行车’等‘老三件’,如今都已换上了高档的家庭电器了。试想30年前的夏季,人们只能靠摇着蒲扇来解暑,如今也被空调所替代了。 30年前,由于家庭收入不高,有限的资金主要是优先考虑吃饭,加上国家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生产能力十分有限,普通居民上班、出行只能靠两条腿,极个别家境较好的才有可能用自行车代步。如今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大发展、大飞跃,城市基础道路建设、交通设施大大改善,人们平时上班、出行的工具更是多种多样,近途有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公交车、私家车,出远门地上有火车、汽车,天上有飞机,水路有轮船,可随意挑选组合,使居民时时处处感受到方便快捷。 30年前,人们的娱乐方式非常单一。改革开放后,国家大力提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精神文明得到很大发展。影视歌舞、读书看报、琴棋书画、花鸟虫鱼、上网冲浪、旅游远足、运动健身等这些过去属于富人的娱乐项目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大大丰富了百姓的业余生活。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国家医疗制度的改革,从建立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再到遍及城乡的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得到较好的诠释,“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成为可能。许多居民家庭没有后顾之忧,不再害怕得病,加之家庭收入和生活条件飞速提高,居民平时从细微之处开始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从过去的“大病小治、小病不治”的现象有了较大改变。 三十年努力拼搏,三十年沧桑巨变。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明天会更好,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富足!

将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变化就生活提高了。人们幸福指数提高了,穿着打扮也漂漂亮亮的。每天都有许多好吃的。

改革开放30周年时,穿衣、吃饭、住房、交通,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衣: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色的海洋”。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质的丰富和思想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不少人穿上名牌服装或时装,服饰已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改革开放前,食: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改革开放前,住: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差。改革开放后,不仅人均居住面积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明显的改善。 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的增长都很快。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已持续高速发展了30年。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以11%的年增长率高速度持续维持30年,中国是一个奇迹。以西方工业化发展道路在看,会出现经济循环,中国好像打破了此经济循环的命运,一直持续发展且没有减慢的迹象。 1978年,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共和国做出了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开始,古老的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到2008年,改革开放成功持续,回顾这30个年头,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发展;思想不断解放,观念不断更新。 我们一起重温历史:第一个经济体制改革方案的推出,第一个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中央机关,第一个股份制企业的诞生,第一个获得国际大奖的中国影片,第一个在国内举办的外国时装展,第一部移动电话的问世……许多现在看来已经成为基本常识的“新生事物”,在当时曾经引起多么剧烈的震动。 中国的一代代领导人,为我们的祖国勾画了一幅宏伟的蓝图!

我的家乡简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部,龙泉山东麓,距省会成都仅55公里,素有"蜀都东来第一州"的美誉。这几年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您看那一栋栋的高楼拔地而起,高耸入云;川空文化广场的建成,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休闲玩耍的好去处;十里坝工业园区的建成,加速了简阳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作为一名简阳人我已经深深感受到家乡的日益兴旺,家乡的重大变化。一、建成村村通公路,开发旅游环线俗话说的好"要致富,先修路"。为推动各乡镇经济的不断发展,简阳市政府实施了"村村通"开发工程。通过实施"村村通"把各乡镇以前的土路修建成了四通八达的平整公路,带动了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为开发"两湖一山"简阳市政府新修了养马--三岔丹景人头石旅游环线公路,通过新建的旅游环线,吸引了大批游客来到简阳进行旅游观光和投资。因此,加快了简阳经济发展的步伐。二、实施街道扩建工近年来,经过简阳市政府实施的街道扩建工程后,昔日狭窄的街道不见了,堵车的现象也没有了。我们看见的是街道变宽,还有街道两旁摆上了一盆盆鲜花。这样做不但美化了环境,而且使简阳变的更加美丽。如今,车辆和行人虽然增加了,但却不再拥挤、堵塞。人行道上铺上了各种颜色的彩砖,街道两旁并排种着高大茂盛,挺拔有力的树木,让街道变得非常整洁、漂亮。三、扩建建设西路新建南环线,缓解交通拥挤在西峰岭处,有一条与简阳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以前,由于成渝高速公路出口进入简阳市区的行车道狭窄造成车辆车速受到限制,与快捷方便的高速公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简阳市政府从大局出发,从高速路出口开始扩展加宽了建设西路行车道,让车速得到了大大提高。建设路是外来车辆进入简阳市区必经的一条重要公路,在建设路上有一条铁路与建设路交叉。每遇火车来临,由于火车经过必须强制关闭公路道口,让铁路上的火车先行使,待火车安全行使完毕后公路上的汽车才能行使,加上这节路段距离较短,路面不宽平时都经常发生交通拥挤堵塞,遇上火车经过两边的车辆几分钟就会堵塞二、三十米,甚至危及行人和车辆安全。为改变这种状况,简阳市政府投巨资建成了南环线,建成后的南环线与成渝高速公路出口处的建设西路相连接;从高速路出口的车辆进入简阳市区可以改道行驶在南环线,南环线设计的是下穿铁路,铁路与公路分道行驶,将彻底改变火车来临时,建设路交通拥挤和堵塞现象。南环线的建成加快了简阳市与外界的经济交流,促使简阳的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四、设置交通警示标志在北门交叉路口、建设路等交通地段以前没有设置任何交通警示标志,致使过往车辆不能正确按照路线行驶,交通事故时而发生。现在,在北门桥、滨江路、火车站、医院路、西路等交通路口都增设了红绿灯交通警示标志,在车辆频繁路段增加交警站岗执勤,十字路口上的交警井井有条指挥着来来往往的车辆安全行驶,增设的双、单行道和停车位,为车辆的安全行驶带来了巨大的方便。如今简阳市交通秩序顺畅,行人安全意识提高,让人们享受着文明带来的和谐。五、开发射洪坝新区,新建沱三桥为推动经济的不断发展,简阳市人民政府投资建成了沱江二桥把简阳市的新旧城区联成一片。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射洪坝新城区的开发已经启动,目前正在建设沱江三桥。建设中的沱三桥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番井然有序的场面:挖土机正在来回工作着,工人叔叔正繁忙的耕耘着,有的在抬钢筋,有的在挖泥土,有的……忙的不亦乐乎,他们正在为建设中的沱三桥添砖加瓦,沱三桥通车后将连接城区与射洪坝新区的交通,交通更加顺畅,必将推动着简阳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是啊,家乡的变化真大啊!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简阳一定会飞黄腾达,成为家喻户晓的文明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论文山东

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我回了一趟家乡,发现家乡变了,变得越来越美了!过去,通往家乡的小路凹凸不平,处处尘土飞扬,旁边就是田野。现在,小路变得宽阔平坦,两旁还栽下了许多花草呢! 过去,家乡附近没有超市,只有一两个小商店,人们要买东西都必须走好远的路,上街赶集。现在变了,家乡的小镇上开了几个超市,商场里商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人们买东西方便多了。 过去,人们住的都是瓦房。有些瓦房在下雨时还不断的漏雨;有些瓦房上的瓦片都要碎了。房子的墙是用泥砖做成的,屋里的光线很差……而现在,变成了一幢幢崭新的楼房。有些楼房前还种上了四季常绿的风景树。高树底树相互映衬,加上各色盛开的鲜花,真是仙境一般。人们穿着干干净净的衣服,站在阳台上晒着暖和的阳光。他们呀,都喜上眉梢呢! 过去,道路两旁没有路灯,人们只能用手电筒,马灯来照明。现在,路边挂有形式各异的路灯。每到晚上,路灯绽放出花一样的光,那光温和又明亮,照着夜行的人、夜走的车辆,在静寂的夜空中熠熠生辉。与周围人家发出的亮光连成一片,又成了亮丽祥和的乡村静夜图。 过去,村里有辆自行车就算是村里的首富了。可现在,村子里家家户户都骑上了摩托车,有些人家还开上了小车呢!更不用说电视、手机、电脑等现代化设备了。村里人变富了,村里人不再贫穷了,这是多好的事啊! 坐上回家的车子,我满心的欢喜、满怀的愉快。家乡的路、家乡的楼房、家乡的人们都在夕阳的余辉中渐渐地离我远去,而我不舍地回头说:“家乡,您真美丽!我还会回来的!”

我的家乡简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部,龙泉山东麓,距省会成都仅55公里,素有"蜀都东来第一州"的美誉。这几年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您看那一栋栋的高楼拔地而起,高耸入云;川空文化广场的建成,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休闲玩耍的好去处;十里坝工业园区的建成,加速了简阳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作为一名简阳人我已经深深感受到家乡的日益兴旺,家乡的重大变化。一、建成村村通公路,开发旅游环线俗话说的好"要致富,先修路"。为推动各乡镇经济的不断发展,简阳市政府实施了"村村通"开发工程。通过实施"村村通"把各乡镇以前的土路修建成了四通八达的平整公路,带动了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为开发"两湖一山"简阳市政府新修了养马--三岔丹景人头石旅游环线公路,通过新建的旅游环线,吸引了大批游客来到简阳进行旅游观光和投资。因此,加快了简阳经济发展的步伐。二、实施街道扩建工近年来,经过简阳市政府实施的街道扩建工程后,昔日狭窄的街道不见了,堵车的现象也没有了。我们看见的是街道变宽,还有街道两旁摆上了一盆盆鲜花。这样做不但美化了环境,而且使简阳变的更加美丽。如今,车辆和行人虽然增加了,但却不再拥挤、堵塞。人行道上铺上了各种颜色的彩砖,街道两旁并排种着高大茂盛,挺拔有力的树木,让街道变得非常整洁、漂亮。三、扩建建设西路新建南环线,缓解交通拥挤在西峰岭处,有一条与简阳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以前,由于成渝高速公路出口进入简阳市区的行车道狭窄造成车辆车速受到限制,与快捷方便的高速公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简阳市政府从大局出发,从高速路出口开始扩展加宽了建设西路行车道,让车速得到了大大提高。建设路是外来车辆进入简阳市区必经的一条重要公路,在建设路上有一条铁路与建设路交叉。每遇火车来临,由于火车经过必须强制关闭公路道口,让铁路上的火车先行使,待火车安全行使完毕后公路上的汽车才能行使,加上这节路段距离较短,路面不宽平时都经常发生交通拥挤堵塞,遇上火车经过两边的车辆几分钟就会堵塞二、三十米,甚至危及行人和车辆安全。为改变这种状况,简阳市政府投巨资建成了南环线,建成后的南环线与成渝高速公路出口处的建设西路相连接;从高速路出口的车辆进入简阳市区可以改道行驶在南环线,南环线设计的是下穿铁路,铁路与公路分道行驶,将彻底改变火车来临时,建设路交通拥挤和堵塞现象。南环线的建成加快了简阳市与外界的经济交流,促使简阳的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四、设置交通警示标志在北门交叉路口、建设路等交通地段以前没有设置任何交通警示标志,致使过往车辆不能正确按照路线行驶,交通事故时而发生。现在,在北门桥、滨江路、火车站、医院路、西路等交通路口都增设了红绿灯交通警示标志,在车辆频繁路段增加交警站岗执勤,十字路口上的交警井井有条指挥着来来往往的车辆安全行驶,增设的双、单行道和停车位,为车辆的安全行驶带来了巨大的方便。如今简阳市交通秩序顺畅,行人安全意识提高,让人们享受着文明带来的和谐。五、开发射洪坝新区,新建沱三桥为推动经济的不断发展,简阳市人民政府投资建成了沱江二桥把简阳市的新旧城区联成一片。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射洪坝新城区的开发已经启动,目前正在建设沱江三桥。建设中的沱三桥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番井然有序的场面:挖土机正在来回工作着,工人叔叔正繁忙的耕耘着,有的在抬钢筋,有的在挖泥土,有的……忙的不亦乐乎,他们正在为建设中的沱三桥添砖加瓦,沱三桥通车后将连接城区与射洪坝新区的交通,交通更加顺畅,必将推动着简阳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是啊,家乡的变化真大啊!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简阳一定会飞黄腾达,成为家喻户晓的文明城市!

回望祖国大地,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了。30年来,从城市的景色面貌到普通人的着装饮食,相信我们每个人,都真真切切地目睹和感受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巨变。 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年,是我们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30年。 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基本达到小康、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强、受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不断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成效显著、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大幅提升等等,这一切只用了30年时间,被称为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而这一奇迹的创造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13亿中国人民。13亿中国人民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根本改变,这本身就是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巨大贡献。 中国改革开放走过的30年光辉历程,使我们这个过去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成就,想变化,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我们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体育、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国际地位和声望不断增长,这使得我们更有信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有信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有信心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 这个季节,正是农村下谷种稻的季节,也是农民三夏大忙的季节。30年前,当拖拉机第一次驶入农村时,农民群众还十分好奇。而现如今,传统的耕作方式正逐渐被轰鸣的拖拉机、收割机等农机所代替,许多农民已不再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农民买拖拉机或汽车,已不再稀奇。而现在在城里,购买轿车已不再是遥远的梦想,在宽阔的道路上,“大众”“尼桑”等品牌家用轿车正自由地疾驰,体现出了3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公民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 30年前,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四世同堂十平米,五代家人居陋室”,今天,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民们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楼,城市居民更是从以前的平房转变成现在的小高层,复式住宅,人们的居住都向着“更高大,更宽敞,更环保”发展,处处折射出人们住房条件的极大改善,空调、彩电、冰箱、洗衣机等现代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离不开的‘缝纫机、黑白电视机、自行车’等‘老三件’,如今都已换上了高档的家庭电器了。试想30年前的夏季,人们只能靠摇着蒲扇来解暑,如今也被空调所替代了。 30年前,由于家庭收入不高,有限的资金主要是优先考虑吃饭,加上国家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生产能力十分有限,普通居民上班、出行只能靠两条腿,极个别家境较好的才有可能用自行车代步。如今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大发展、大飞跃,城市基础道路建设、交通设施大大改善,人们平时上班、出行的工具更是多种多样,近途有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公交车、私家车,出远门地上有火车、汽车,天上有飞机,水路有轮船,可随意挑选组合,使居民时时处处感受到方便快捷。 30年前,人们的娱乐方式非常单一。改革开放后,国家大力提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精神文明得到很大发展。影视歌舞、读书看报、琴棋书画、花鸟虫鱼、上网冲浪、旅游远足、运动健身等这些过去属于富人的娱乐项目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大大丰富了百姓的业余生活。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国家医疗制度的改革,从建立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再到遍及城乡的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得到较好的诠释,“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成为可能。许多居民家庭没有后顾之忧,不再害怕得病,加之家庭收入和生活条件飞速提高,居民平时从细微之处开始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从过去的“大病小治、小病不治”的现象有了较大改变。 三十年努力拼搏,三十年沧桑巨变。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明天会更好,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富足!

改革开放以来变化太大了,每天都在变化,每天都在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论文摘要

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是从100多年以前开始的。1840年以后,中国就开始了这一艰难的历程。但是,一直到1978年以前,都还只是为现代化提供某些条件和基础,而没有真正走上现代化的道路。中国真正走上现代化的道路则是从1978年以后开始的。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是: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法治国家、多元文化、开放社会。而中国在1978年以前的情况则与此完全相反,是计划经济、权威政治、人治国家、单一文化、封闭社会。因此向现代化的转变对于中国来说是一种根本性的转变。这一转变过程先后在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领域中逐渐地展开,从而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和继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弄清楚这些变化的状况及其发展的脉络,对于今后中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如何走得更好,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这个过程是从经济生活中开始的,尤其是从经济生活的最深刻的层次即社会利益结构的大变动开始的。  当代中国社会的利益结构以1978年为界限,前后形成了巨大的差别。关于这个问题,我曾在许多文章中做过阐述,这里可以简单地说一说。  在1978年以前的30年间,中国的社会利益结构是一种整体性的利益结构。这个利益结构的基本特点是:个体利益绝对地服从整体的利益,同时,个体之间在国家的控制与调节之下,实现平均化。而整体利益实际上是由几个大的板块构成的,即: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政府官员等。所谓利益的平均化则是在各个板块内部实现的。  在这种利益结构中,国家所有制以及从属于国家所有制的集体所有制构成了人们追求利益的唯一源泉,离开了这个唯一的利益源泉,人们就会丧失一切利益,从而失去生存的条件。为了维持这个整体性的利益结构,国家运用经济的、行政的和意识形态的力量和手段对个人利益进行压制,使人们逐渐忘掉了个人利益,从而使社会处于失去动力的状态。再加上文革的破坏,便使国民经济衰落到崩溃的边缘。这便是改革开放的根本动因。  因而,改革开放以后的首先也是最大的变革就是社会利益关系的变化。这个变化是从多种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出现开始的:在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发展起来以后,中央的政策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即允许在公有制之外的多种所有制的存在。这样便造成了利益源泉的多元化,使人们有可能摆脱公有制的束缚而到体制外去追求利益。同时,原有的对个人利益的压抑政策也开始松动了。这样,就在人们的观念上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即人们的利益意识开始觉醒。与此同时,原有的整体性的利益结构便崩解成无数个小碎片,造成了社会利益单元的个体化。也就是说,,社会利益结构从几个板块构成的整体性结构变成了原子结构。从而使个人利益问题被提上日程,使得个人利益的追求变成合理、合法的事情了。  而当长期被压抑的利益意识一旦觉醒,就如洪水决堤一样产生了普遍而强烈的利益饥渴现象。人们开始如饥似渴地追求利益,而且这种追求向各个领域中迅速展开,形成一股巨大的浪潮。正是这股浪潮便给整个经济生活以及整个社会生活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和动力。改革开放20年来我们的一切成就,特别是经济方面的巨大而迅速的发展,都是靠这种活力和动力的支撑才取得的。这是主流的一面。

中国于一九七八年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改革开放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使中国的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一个个新兴城市拔地而起。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得到制造和开发。一个个大型工程得到峻工。一个个超大型企业正在迅速成长。中国长得高了,长得壮了。不再是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那种积贫积弱,不再是六七十年代那种贫困落后! 而今日早晨神六飞船的成功的发射升空,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的又一重大成果! 是改革开放,我们国家恢复了高考,培养了一大批在创新素质和能力的优秀知识分子,在老一辈科技人员的知识已经明显老化的情况下,这些中青年知识分子毅然挑起重担,承担起航空航天的开发研究的重任。是改革开放,大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力更生能力,为神州飞船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是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用更加开阔的视野看世界,主动吸收世界科学技术最新成果,推动我们的航空航天事业的新发展。是改革开放,从根本上否认了“知识分子是臭老九”、“知识越多越反动”的错误口号,落实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为知识分子的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促进了航空航天专家才能的发挥。是改革开放,进一步树立了中国人民的自信,推动了载人航天工程重大决策的制定。 改革开放是二十多年来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动力。同样,也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果的根本动力! 毋须讳言,当前中国的社会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高,人的权利和自由得不到充分尊重。对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说到底,要靠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任何走回头路的做法,都是没有出路的。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变得更加自信和成熟的中国人民,必定能突破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复杂矛盾,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更大成果。我们也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必定能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成长,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做出更大贡献!

结合实际谈谈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结合实际谈谈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结合实际谈谈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什么?衣: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色的海洋”。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质的丰富和思想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不少人穿上名牌服装或时装,服饰已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食: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住:改革开放前,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差。改革开放后,不仅人均居住面积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明显的改善。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的增长都很快。由于经济条件的好转和假期的延长,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除乘火车外,乘坐飞机也不是稀罕的事了,开私人汽车出行的人也占一定比重。用:改革开放前,代表着当时生活水平的“四大件”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改革开放后,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话、电脑、手机已相当普及。以上说明,改革开放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结合实际,谈谈改革给中国带来的变化?如何认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贫富差距拉大了,文化生活提高了,但吃喝嫖赌猖狂了,文化程度提高了,但优良的传统泯灭了,国民产值增加了,但青山绿水破坏了,城乡差距缩小了,但工人下岗失业了,有些人的钱袋子胀了,但人性却丧失了,结合实际,谈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大家共所周知的,这些我就不在这里说了。我要说的是我们大家最关心的一些社会问题,贫富差距问题,道德基础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是和主导现今社会发展的中坚人群分不开的,这些中坚人群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导致出现这些社会问题的主要根源,他们要影响我们几代人甚至更多。大家责怪我们的政府,我们要知道我们的政府是由世界观和人生观有问题的人群来管理着,所以出现这些问题是正常的,我们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解决这些人的问题,人的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再就是执政党的利益是高于还是服从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关系问题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1)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控制。(2)产业结构得到很大改善。长期困扰经济发展的“短缺”现象基本消除,能源、交通、通讯、重要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得到快速发展,农业持续稳定增长,“瓶颈”制约得到缓解,一、二、三次产业发展比例协调。(3)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提高。结合实际谈对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认识敏感时期不敢多说。7号以后再谈。谈“改革开放给家乡带来的变化”论文改革开放三十年-观家乡变化有感今年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周年,在这三十年里,不但全国的经济、文化和对外交流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在我的家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都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流之下所取得的。在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里,家乡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经济发展飞速,从城市建设就体现了家乡在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和变化。以前遂昌的县城西街是一片低矮的砖瓦平房,道路也很狭窄,往往有一辆汽车经过道路就会变的拥挤不堪。经过前几年的重新建设之后,低矮的平房被一座座六、七层高的商品房所取代,道路也拓宽了,好几辆汽车通行也毫无阻碍,道路两旁不像以前只有卖杂货的小店铺了,出现了服装店、酒店等各式各样的商店,如今的西街,已经是县城的一条商业街了。以前的西街被人称之为“西角洲”,走到现在的荷花滩十字路口那已经很少看到行人了,是县城一个偏僻所在,现在的西街不但是一条商业街,也是市民饭后散步逛街爱去的场所,一天到晚都显的很热闹。经过荷花滩桥头,那里在十几二十年前是一片菜地,现在不但兴建了新广场和篮球馆,还有农民新村和近几年新建的排屋和别墅,市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了。在城市规划中,将许多处于老县城郊区的地段都纳入了新县城规划的范围之中,出现了如今崭新的新县城的风貌,就在前几年县里还举办了“汤显祖文化节”,通过这次文化盛会更多的人了解了遂昌,因为有交流才会有发展,通过经贸、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和发展,家乡就会越变越美好。三十年前,遂昌还是丽水的一个偏远小县,改革开放之后,遂昌通过发展自身优势,经济发展迅速,已经使越来越多人知道了遂昌,了解了遂昌。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家乡不但在日新月异的改变着,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改变,不断的吸取新思想新思维,秉着改革创新的思维,以先进理念建设着家乡,在文化生活方面,人们的知识面拓宽了,视野更加开阔了,以前的进城道路坑坑洼洼,现在遂昌不但已经修建了连接邻近县市的高速公路,还修建了“牡丹亭路”等通往县城的康庄大道,不但吸引了外地客商来遂昌投资办厂,还令人们的思想更加跟的上时代的步伐,更加能够了解新的时代内涵。就像今年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时,老一辈人为了记念这个日子,纷纷拿出在7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还保存着的饭票布票肉票以及当时拍的一些比如车站和如今修建的新车站的对比照片,都说明了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明显提高了,现在买东西,商场超市的商品琳琅满目,自由挑选;高楼大厦替代了以前的低矮平房,这些都说明了一个城市在发展,人民的思想观念在不断的进步和与时俱进。改革开放以后带给我家乡的变化,相信在将来的日子里,家乡的发展还会更快,人民的生活也会变的越来越美好。结合实际谈谈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取得了哪些成就总体来看,历经40年的渐进式改革开放,促使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了以下四个伟大转变,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一是从经济发展看,实现了从封闭型经济弱国向开放型全球经济大国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依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理念,我们渐进式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户籍制度、乡镇企业发展、城市国有企业、外商投资、金融服务、科技管理体制、经济特区等相关制度的改革,逐渐明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政府与市场、国家与民众之间的关系,全面调动了生产者积极性,激发了经济活力,完成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共同创造了经济发展的中国奇迹。国民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到2017年的7万亿元,增长了226倍,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GDP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978年不足2%,增长到2016年的15%左右,稳居世界第二位。可以说,当今中国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全球性经济大国。二是从治国理政看,实现了从单极化传统管理向现代公共服务型治理的转变。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必然对国家的政府管理体制、传统管理理念、社会管理能力等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不断适应经济体制改革释放的活力、社会流动性增加、科技互联网技术崛起、多元社会组织蓬勃发展等趋势,协调推进党的自身建设、重塑中央与地方关系、调整政府组织结构、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城乡基层政权建设等方面的改革,成为中国渐进式改革开放的政府逻辑与基本内容。中国治国理政模式实现了“权威—民主—法治”的动态平衡,基本形成了以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为核心职能,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为框架和以大数据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共建共治共享、公共服务型现代治理新模式。截至2017年底,国务院部门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3以上,工商登记前置审批精简85%。资质资格认定事项压减44%,多数省份行政审批事项减少50%-70%;中共党员总数达到3万,党的组织达到436万个;全国社会组织数量突破80万个;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达到2万个;经过微博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达到173569个。三是从城乡结构看,实现了从落后的乡村型社会向富足的城乡融合型社会转变。1978年,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总人口80%的典型农业型国家。此后,经过采取加大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城市单位体制、设立经济特区、增设开放城市等改革创新,把农民从原有的土地束缚中解放出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开始流向大中型城市,整个社会呈现出高度的流动性,中国社会走上了现代城市化发展之路,城市活力进一步释放。截至目前,中国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58%的水平,一半以上的人口成为城市市民,并且产生了一大批人口超过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以及人口高度密集、经济一体化的超大城市区域,创造了新的财富、新的产品、新的文明、新的生活方式。对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而言,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转变成一个以城市居民为主的国家,同时以高铁、互联网为主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不得不说是巨大的成绩。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乡村领域的具体落实。未来中国社会,将是一个城乡互动共融、协调发展的城乡融合型新社会。四是从社会民生看,实现了从温饱向小康的整体性转变。通过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的全方位改革,为广大民众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和发展机会,不断改善民生,不断增加收入,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富裕、幸福、文明的美好新生活,这是改革开放的初心,也是40年改革开放最大的成就之一。最典型的就是中国的减贫事业,使得7亿多人口脱离了极端贫穷,为世界的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变化更证明了这一点,1978年时,城镇居民家庭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311元,恩格尔系数为5%,到2017年时,分别变为了24445元(增长了78倍)和6%;1978年农村居民家庭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116元,恩格尔系数为7%,到2017年时,分别变为10955元(增长了94倍)和2%,城乡居民享受到了改革的红利,开始走向更加富裕、多元化消费的生活。新时代,随着交通、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创业、文化、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进一步建设,人民对生活的追求从“有没有”变成了“好不好”,高品质生活开始成为新的追求目标。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看法。(急求)要结合实际。这是道面试题目,这里有参考答案::/gwy/tkmn/打开就能看到。希望可以帮到你。望采纳我的回答。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改革开放首先你要清楚你在达政治题,所以要说好话了。不好的就不提了。比如说,我家以前的房子很小,很旧,现在换了新房子。又比如,我家以前有一辆自行车,几年后换成了摩托车,不久又换成了汽车。还有,我家以前一周吃一次肉,现在营养搭配合理。都没有的话,那就说看见的,我们附近以前都是破房子,现在换新房。以前路很窄,现在路宽了。以前车很少,现在车多了。哎,说的我都不好意思了,把题答好就行。

对于这个论文来说的话,可以从许多方面就行讲解。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