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中俄关系的历史与现状论文摘录图片高清图

发布时间:2024-07-09 04:55:49

中俄关系的历史与现状论文摘录图片高清图

中俄关系现状良好。不久前,梅德韦杰夫先生当选俄罗斯总统,中方对此表示热烈祝贺。同时,我们对普京总统多年来为推进中俄关系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表示高度赞赏。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第二个十年。双方一致同意,要以《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为指导,继续推进双方关系。我们对中俄关系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  我认为,中俄双方努力的重点应是:一是要进一步加强高层交流机制,保持高层会晤互访势头。加大在对方核心利益上的彼此支持。二是要进一步推进经贸合作,优化贸易结构,规范贸易秩序,努力把经贸关系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三是要扩大人文交流,办好2009年在中国举行的“俄语年”,2010年在俄罗斯举行的“汉语年”,加强相互交流。现在学中文的人很多,我希望在座的外国记者,也能抓紧学中文。我认为中文是世界上最容易学的语言之一,否则很难解释为什么有13亿多人讲中文。最后一点,双方要进一步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合作,从而进一步有力地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  中俄关系后冷战时期的现状与前景  当今世界正处在复杂而深刻的变动之中,旧的国际关系格局已经消失,而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尚未形成。在这种变动过程中,中俄这两个世界大国的相互关系是世人关心的问题之一。近现代史上中俄两国的关系充满了令人难以理解的种种曲折。苏联曾经同时支持中共和国民党这两个在国内政治战场上撕杀的对手;当毛泽东满怀革命成功的豪气拜访苏共兄弟时,他却被冷落在莫斯科郊区的客宅,而久久进不了克里姆林宫;紧接着苏共与中共的“蜜月”的,却是牵动整个国际共运的翻脸相向,最后双方甚至走上战场、动刀动枪;为了应付苏联这个昔日盟友、今日仇敌,中共反而与美国这个宿敌牵起了手;中苏关系刚刚正常化就被划上了句号,而变成了中俄、中国哈萨克、中国乌克兰等一大堆不知该如何勾画的老缘分新关系。突然,中俄这两个国家又都转入一场各自历史上最深刻的政治、经济、社会转型——一种“把鱼汤还原成鱼”的转变,而这种转型在人类历史上尚属首次,并无任何理论可以预见其结果。这样的复杂性,使得全世界的中、俄问题观察家常常不知道如何判断这两个国家两三年以后之事,而在两国的演变各自充满不确定的情况下,要分析两国关系的前景,无疑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由于中俄双方出于各自国内事务的考量,都没有在意识形态上较量的意愿,目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内,两国的战略关系都不会涉及太多的意识形态,在外交关系上双方也都会刻意淡化意识形态色彩。中俄两国的战略关系摆脱了意识形态,就主要是建筑在双方的现实利益基础之上,因而会比较理智和现实,也就是说,不管对方国家的领导人是什么人,都应当与他合作。从这个角度看,就会比较容易理解,为什么当苏共垮台、叶利钦执政的俄罗斯成为独立国家时,中共一方面对叶氏所代表的民主派势力非常敌对,另一方面又赶在第一时间承认俄罗斯的独立,并且在联合国支持俄罗斯继承苏联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随后李鹏又以总理身份邀请叶利钦访问中国。这种以现实利益为基础的国家间关系是国际关系格局中的常态,而这样的国家间关系朝什么方向演变,其决定因素包括大国间的全球性关系平衡、地缘政治的影响、经济上的往来、历史文化的渊源等  由于中俄双方出于各自国内事务的考量,都没有在意识形态上较量的意愿,目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内,两国的战略关系都不会涉及太多的意识形态,在外交关系上双方也都会刻意淡化意识形态色彩。中俄两国的战略关系摆脱了意识形态,就主要是建筑在双方的现实利益基础之上,因而会比较理智和现实,也就是说,不管对方国家的领导人是什么人,都应当与他合作。从这个角度看,就会比较容易理解,为什么当苏共垮台、叶利钦执政的俄罗斯成为独立国家时,中共一方面对叶氏所代表的民主派势力非常敌对,另一方面又赶在第一时间承认俄罗斯的独立,并且在联合国支持俄罗斯继承苏联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随后李鹏又以总理身份邀请叶利钦访问中国。这种以现实利益为基础的国家间关系是国际关系格局中的常态,而这样的国家间关系朝什么方向演变,其决定因素包括大国间的全球性关系平衡、地缘政治的影响、经济上的往来、历史文化的渊源等。  在后冷战时期,中国与西方国家经济上的往来越来越广泛,但政治上的摩擦却越来越大,总体来说,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国际政治关系中似乎存在着一种渐行渐远的可能。而与此相反,俄国的民主化和市场化却大大缩短了俄国与西方国家间的距离。那么,在国际战略格局中,俄国会不会为了获得西方国家的经济支持,而把它的国际交往变成以与西方国家交往为主,这样,中国会不会处于相对的孤立中?  俄国确实有亲西方派,也有这样的主张,但俄罗斯不可能实行向西方一面倒的对外政策,这有历史的和现实政治的原因。在俄国近代史上,布尔什维克夺得政权之前,俄国一直存在着亲西方派和较具有民族主义倾向的斯拉夫派的较量。前者更偏好对欧洲开放友好,希望尽快通过欧化而迈入现代化;而后者则更强调俄国以伏尔加、乌拉尔地区为中心的俄罗斯文化传统,以及俄国作为欧亚国家,要平衡考虑它在欧洲和亚洲的发展。苏联共产党并没有摧毁这些想法,所以,尽管历经了近一百年,在俄国知识分子当中,至今仍然可以听到两种不同的声音。而斯大林统治时期,大一统的政治经济控制系统使得俄国的亚洲部分逐渐加深了与欧洲部分的联系,各民族精英被笼络到莫斯科定居、许多民族被迫整群大迁移、以及劳动力的流动,也增进了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造成了俄国东西部文化的融合、以至人种的混血。这一切,都使得今天的俄国,特别是在知识分子当中,对亚洲、对东方有着一种较为深刻的认知,与中欧、西欧精英对亚洲的远距离观察有所不同。这样的历史背景有利于俄国坚持一种欧亚平衡的传统。  在现实政治方面,俄国已经处于政治多元化当中,虽然自由派政治家有亲西方的倾向,但其他政治势力的立场不同。俄国共产党出于意识形态上的原因,对西方国家保持相当的警惕和敌意、而对中共有天然的好感,而民族主义政党的斯拉夫主义的诉求也反映出对西欧的某种疏离和对俄罗斯亚洲部分的注意。  回顾苏联解体以来俄国的外交政策,在最初的一两年里,俄国外交的重点确实比较多地放在对西方的关系上。一方面,俄国忙于建立与美国、德国等大国的友好关系,以获得必要的经济援助;另一方面,当时面对“华沙条约集团”解体,俄国急需清理与东欧国家和“北约”国家的历史关系,解决一系列遗留问题,没有很多余力顾忌其他。近两年来,俄国对其外交政策进行了调整,内容之一是在侧重西方政策的同时,加强了东方政策的力度。叶利钦总统宣称,俄罗斯奉行“双头鹰”外交,“既要奉行西方政策,也要奉行东方政策。”从他1993年4月批准的《俄罗斯联邦外交构想的基本原则》和同年11月批准的《俄罗斯联邦军事学说基本原则》、以及近年来俄国官方的言论和行动来看,俄罗斯亚太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俄罗斯的民族利益,体现俄罗斯的欧亚大国地位,保持东西方政策的相对平衡,服从对外经济活动多样化的方针,重视地缘政治对俄罗斯安全和独联体局势的影响。其具体做法有,发展与亚太国家的双边关系,谋求建立亚洲“睦邻地带”;加强与亚太国家的经济合作,以期实现加入亚太经济区的长远目标;加强与亚太国家的安全对话和军事交流,主张建立亚太多边安全机制。  在中俄双方关系中,目前,中俄两国都希望公正合理地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并在边境地区裁减武装力量,双方相互承担了不以任何方式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参加任何针对对方的军事政治同盟、不同第三国缔结任何损害另一方主权和安全利益的条约或协议等义务。从理论上讲,1991年中俄双方已经解决了长期存在纠纷的远东地区边界问题;但实际上,两国仍在为争夺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以及江中岛屿的控制权争执不休。  由于俄国不太可能再试图建立全球性的对抗美国的阵营,它就不会改变自己的追求东西方均衡外交政策的目标,而选择与中国重构紧密的战略联盟的“朝东一边倒”外交战略。而中国同样需要对西方开放和与西方国家发展经济合作,朝俄国“一边倒”也不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因此,几乎可以肯定地说,中俄关系不会恢复到五十年代中苏结盟的状况,目前双方正在发展中的国家间相互关系不具有排他性。随着俄国权力结构的变化,俄国领导层对西方的热情逐渐冷却下来,而经历了九十年代前半期的经济繁荣和政治社会稳定,中共对苏共亡党亡国的恐惧和对俄国民主派政府的疑虑已渐淡化,双方有可能通过进一步发展相互关系来维护各自的利益。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目前处于自建交以来的最好时期。与其它大国关系相比,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有着自身的特点。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入发展的动力源自双方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共识。美国强势挤压下的共同的战略需求、地缘政治因素和安全利益的需要、双方完成国内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以及中俄处理相互关系新观念一致构成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的现实基础。但同时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继续发展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中俄关系的根基含有脆弱的一面;中国威胁论在俄罗斯有一定市场;中俄经贸关系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由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法律基础比较牢固;两国政府的政治互信度较高;两国在历史上曾有过三次联盟的历史经验;两国的交往抛弃了意识形态因素的干扰;美国的影响长而有限,这些决定了中俄关系发展的相对稳定性。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还有10-15年的稳定发展期。

中俄关系什么时候恶化的      1956中俄现在是什么关系      现在是国与国的关系,总体来说 收到俄罗斯的影响比较大      战略合作关系中俄关系的现状与走势      中俄关系是中苏关系的延续,中俄关系自苏联解体以来保持平稳发展,两国的合作项目也是很多的,上海合作组织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中俄之间现今保持着高度的军事互信,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政治互信两国在国际热点地区也有相同的选择,以及共同关心的议题中俄关系未来的前景肯定是前途无限的中俄这两个世界大国,将会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两国也将加强双方的互信程度,以及战略协作,但是彼此不结盟中俄未来必将为构建世界和平谋福祉      战略合作关系,不算很好,中等偏上一点,前景可看好,绝对不能对立,否则美笑死了真实的中俄关系      每个国家都是为了各自的民族利益,有共同的利益时,可以走到一起,当利益出现分歧时,便走向对立了看看中国和前苏联的关系便可以得出      中俄外交关系非常独特、独一无二中俄间外交关系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国没有和其他国家使用这样称谓中俄使用“协作”这个词,而非“合作”,是由于中俄作为相邻大国,在很多国际问题上有协作关系,但大国间完全合作做不到,能够相互支持和协商已经很好目前在许多国际事件上,中俄相互支持,使双方都摆脱了以美国为首的欧洲各国所造成的孤立状态,从而在战略上实现了协作,在经济上相互补充,互惠互利      中俄关系的障碍来自于边境之间的直接接壤中俄同属大国,是世界政治舞台上的主要博弈者,而大国之间的领土直接接壤是极其容易产生怀疑和不信任的这就是中俄之中俄为什么是协作伙伴      什么是伙伴关系? 伙伴关系是指在合作互利之共同目标下,以平等地位的精神持续交往伙伴关系的基石是平等、合作、互利、依存中国参与营造的伙伴关系可以划分成      一 /俄罗斯在中国战略全局中的影响如何,首先要看其在大国关系、地区事务及中国 尤应着力与利益吻合、理念相近、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大国发展战略伙伴关系俄罗斯      因为俄罗斯和中国都面临西方世界的压迫,联手便可共存目前,俄罗斯受到美国综合战争的联合打击,我们要支持普京在叙利亚拖住美国

中俄关系的历史与现状论文摘录图片高清大图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目前处于自建交以来的最好时期。与其它大国关系相比,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有着自身的特点。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入发展的动力源自双方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共识。美国强势挤压下的共同的战略需求、地缘政治因素和安全利益的需要、双方完成国内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以及中俄处理相互关系新观念一致构成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的现实基础。但同时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继续发展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中俄关系的根基含有脆弱的一面;中国威胁论在俄罗斯有一定市场;中俄经贸关系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由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法律基础比较牢固;两国政府的政治互信度较高;两国在历史上曾有过三次联盟的历史经验;两国的交往抛弃了意识形态因素的干扰;美国的影响长而有限,这些决定了中俄关系发展的相对稳定性。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还有10-15年的稳定发展期。

中俄关系现状良好。不久前,梅德韦杰夫先生当选俄罗斯总统,中方对此表示热烈祝贺。同时,我们对普京总统多年来为推进中俄关系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表示高度赞赏。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第二个十年。双方一致同意,要以《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为指导,继续推进双方关系。我们对中俄关系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  我认为,中俄双方努力的重点应是:一是要进一步加强高层交流机制,保持高层会晤互访势头。加大在对方核心利益上的彼此支持。二是要进一步推进经贸合作,优化贸易结构,规范贸易秩序,努力把经贸关系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三是要扩大人文交流,办好2009年在中国举行的“俄语年”,2010年在俄罗斯举行的“汉语年”,加强相互交流。现在学中文的人很多,我希望在座的外国记者,也能抓紧学中文。我认为中文是世界上最容易学的语言之一,否则很难解释为什么有13亿多人讲中文。最后一点,双方要进一步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合作,从而进一步有力地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  中俄关系后冷战时期的现状与前景  当今世界正处在复杂而深刻的变动之中,旧的国际关系格局已经消失,而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尚未形成。在这种变动过程中,中俄这两个世界大国的相互关系是世人关心的问题之一。近现代史上中俄两国的关系充满了令人难以理解的种种曲折。苏联曾经同时支持中共和国民党这两个在国内政治战场上撕杀的对手;当毛泽东满怀革命成功的豪气拜访苏共兄弟时,他却被冷落在莫斯科郊区的客宅,而久久进不了克里姆林宫;紧接着苏共与中共的“蜜月”的,却是牵动整个国际共运的翻脸相向,最后双方甚至走上战场、动刀动枪;为了应付苏联这个昔日盟友、今日仇敌,中共反而与美国这个宿敌牵起了手;中苏关系刚刚正常化就被划上了句号,而变成了中俄、中国哈萨克、中国乌克兰等一大堆不知该如何勾画的老缘分新关系。突然,中俄这两个国家又都转入一场各自历史上最深刻的政治、经济、社会转型——一种“把鱼汤还原成鱼”的转变,而这种转型在人类历史上尚属首次,并无任何理论可以预见其结果。这样的复杂性,使得全世界的中、俄问题观察家常常不知道如何判断这两个国家两三年以后之事,而在两国的演变各自充满不确定的情况下,要分析两国关系的前景,无疑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由于中俄双方出于各自国内事务的考量,都没有在意识形态上较量的意愿,目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内,两国的战略关系都不会涉及太多的意识形态,在外交关系上双方也都会刻意淡化意识形态色彩。中俄两国的战略关系摆脱了意识形态,就主要是建筑在双方的现实利益基础之上,因而会比较理智和现实,也就是说,不管对方国家的领导人是什么人,都应当与他合作。从这个角度看,就会比较容易理解,为什么当苏共垮台、叶利钦执政的俄罗斯成为独立国家时,中共一方面对叶氏所代表的民主派势力非常敌对,另一方面又赶在第一时间承认俄罗斯的独立,并且在联合国支持俄罗斯继承苏联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随后李鹏又以总理身份邀请叶利钦访问中国。这种以现实利益为基础的国家间关系是国际关系格局中的常态,而这样的国家间关系朝什么方向演变,其决定因素包括大国间的全球性关系平衡、地缘政治的影响、经济上的往来、历史文化的渊源等  由于中俄双方出于各自国内事务的考量,都没有在意识形态上较量的意愿,目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内,两国的战略关系都不会涉及太多的意识形态,在外交关系上双方也都会刻意淡化意识形态色彩。中俄两国的战略关系摆脱了意识形态,就主要是建筑在双方的现实利益基础之上,因而会比较理智和现实,也就是说,不管对方国家的领导人是什么人,都应当与他合作。从这个角度看,就会比较容易理解,为什么当苏共垮台、叶利钦执政的俄罗斯成为独立国家时,中共一方面对叶氏所代表的民主派势力非常敌对,另一方面又赶在第一时间承认俄罗斯的独立,并且在联合国支持俄罗斯继承苏联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随后李鹏又以总理身份邀请叶利钦访问中国。这种以现实利益为基础的国家间关系是国际关系格局中的常态,而这样的国家间关系朝什么方向演变,其决定因素包括大国间的全球性关系平衡、地缘政治的影响、经济上的往来、历史文化的渊源等。  在后冷战时期,中国与西方国家经济上的往来越来越广泛,但政治上的摩擦却越来越大,总体来说,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国际政治关系中似乎存在着一种渐行渐远的可能。而与此相反,俄国的民主化和市场化却大大缩短了俄国与西方国家间的距离。那么,在国际战略格局中,俄国会不会为了获得西方国家的经济支持,而把它的国际交往变成以与西方国家交往为主,这样,中国会不会处于相对的孤立中?  俄国确实有亲西方派,也有这样的主张,但俄罗斯不可能实行向西方一面倒的对外政策,这有历史的和现实政治的原因。在俄国近代史上,布尔什维克夺得政权之前,俄国一直存在着亲西方派和较具有民族主义倾向的斯拉夫派的较量。前者更偏好对欧洲开放友好,希望尽快通过欧化而迈入现代化;而后者则更强调俄国以伏尔加、乌拉尔地区为中心的俄罗斯文化传统,以及俄国作为欧亚国家,要平衡考虑它在欧洲和亚洲的发展。苏联共产党并没有摧毁这些想法,所以,尽管历经了近一百年,在俄国知识分子当中,至今仍然可以听到两种不同的声音。而斯大林统治时期,大一统的政治经济控制系统使得俄国的亚洲部分逐渐加深了与欧洲部分的联系,各民族精英被笼络到莫斯科定居、许多民族被迫整群大迁移、以及劳动力的流动,也增进了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造成了俄国东西部文化的融合、以至人种的混血。这一切,都使得今天的俄国,特别是在知识分子当中,对亚洲、对东方有着一种较为深刻的认知,与中欧、西欧精英对亚洲的远距离观察有所不同。这样的历史背景有利于俄国坚持一种欧亚平衡的传统。  在现实政治方面,俄国已经处于政治多元化当中,虽然自由派政治家有亲西方的倾向,但其他政治势力的立场不同。俄国共产党出于意识形态上的原因,对西方国家保持相当的警惕和敌意、而对中共有天然的好感,而民族主义政党的斯拉夫主义的诉求也反映出对西欧的某种疏离和对俄罗斯亚洲部分的注意。  回顾苏联解体以来俄国的外交政策,在最初的一两年里,俄国外交的重点确实比较多地放在对西方的关系上。一方面,俄国忙于建立与美国、德国等大国的友好关系,以获得必要的经济援助;另一方面,当时面对“华沙条约集团”解体,俄国急需清理与东欧国家和“北约”国家的历史关系,解决一系列遗留问题,没有很多余力顾忌其他。近两年来,俄国对其外交政策进行了调整,内容之一是在侧重西方政策的同时,加强了东方政策的力度。叶利钦总统宣称,俄罗斯奉行“双头鹰”外交,“既要奉行西方政策,也要奉行东方政策。”从他1993年4月批准的《俄罗斯联邦外交构想的基本原则》和同年11月批准的《俄罗斯联邦军事学说基本原则》、以及近年来俄国官方的言论和行动来看,俄罗斯亚太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俄罗斯的民族利益,体现俄罗斯的欧亚大国地位,保持东西方政策的相对平衡,服从对外经济活动多样化的方针,重视地缘政治对俄罗斯安全和独联体局势的影响。其具体做法有,发展与亚太国家的双边关系,谋求建立亚洲“睦邻地带”;加强与亚太国家的经济合作,以期实现加入亚太经济区的长远目标;加强与亚太国家的安全对话和军事交流,主张建立亚太多边安全机制。  在中俄双方关系中,目前,中俄两国都希望公正合理地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并在边境地区裁减武装力量,双方相互承担了不以任何方式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参加任何针对对方的军事政治同盟、不同第三国缔结任何损害另一方主权和安全利益的条约或协议等义务。从理论上讲,1991年中俄双方已经解决了长期存在纠纷的远东地区边界问题;但实际上,两国仍在为争夺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以及江中岛屿的控制权争执不休。  由于俄国不太可能再试图建立全球性的对抗美国的阵营,它就不会改变自己的追求东西方均衡外交政策的目标,而选择与中国重构紧密的战略联盟的“朝东一边倒”外交战略。而中国同样需要对西方开放和与西方国家发展经济合作,朝俄国“一边倒”也不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因此,几乎可以肯定地说,中俄关系不会恢复到五十年代中苏结盟的状况,目前双方正在发展中的国家间相互关系不具有排他性。随着俄国权力结构的变化,俄国领导层对西方的热情逐渐冷却下来,而经历了九十年代前半期的经济繁荣和政治社会稳定,中共对苏共亡党亡国的恐惧和对俄国民主派政府的疑虑已渐淡化,双方有可能通过进一步发展相互关系来维护各自的利益。

中俄关系的历史与现状论文摘录图片高清版

中俄关系现状良好。不久前,梅德韦杰夫先生当选俄罗斯总统,中方对此表示热烈祝贺。同时,我们对普京总统多年来为推进中俄关系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表示高度赞赏。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第二个十年。双方一致同意,要以《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为指导,继续推进双方关系。我们对中俄关系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  我认为,中俄双方努力的重点应是:一是要进一步加强高层交流机制,保持高层会晤互访势头。加大在对方核心利益上的彼此支持。二是要进一步推进经贸合作,优化贸易结构,规范贸易秩序,努力把经贸关系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三是要扩大人文交流,办好2009年在中国举行的“俄语年”,2010年在俄罗斯举行的“汉语年”,加强相互交流。现在学中文的人很多,我希望在座的外国记者,也能抓紧学中文。我认为中文是世界上最容易学的语言之一,否则很难解释为什么有13亿多人讲中文。最后一点,双方要进一步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合作,从而进一步有力地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  中俄关系后冷战时期的现状与前景  当今世界正处在复杂而深刻的变动之中,旧的国际关系格局已经消失,而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尚未形成。在这种变动过程中,中俄这两个世界大国的相互关系是世人关心的问题之一。近现代史上中俄两国的关系充满了令人难以理解的种种曲折。苏联曾经同时支持中共和国民党这两个在国内政治战场上撕杀的对手;当毛泽东满怀革命成功的豪气拜访苏共兄弟时,他却被冷落在莫斯科郊区的客宅,而久久进不了克里姆林宫;紧接着苏共与中共的“蜜月”的,却是牵动整个国际共运的翻脸相向,最后双方甚至走上战场、动刀动枪;为了应付苏联这个昔日盟友、今日仇敌,中共反而与美国这个宿敌牵起了手;中苏关系刚刚正常化就被划上了句号,而变成了中俄、中国哈萨克、中国乌克兰等一大堆不知该如何勾画的老缘分新关系。突然,中俄这两个国家又都转入一场各自历史上最深刻的政治、经济、社会转型——一种“把鱼汤还原成鱼”的转变,而这种转型在人类历史上尚属首次,并无任何理论可以预见其结果。这样的复杂性,使得全世界的中、俄问题观察家常常不知道如何判断这两个国家两三年以后之事,而在两国的演变各自充满不确定的情况下,要分析两国关系的前景,无疑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由于中俄双方出于各自国内事务的考量,都没有在意识形态上较量的意愿,目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内,两国的战略关系都不会涉及太多的意识形态,在外交关系上双方也都会刻意淡化意识形态色彩。中俄两国的战略关系摆脱了意识形态,就主要是建筑在双方的现实利益基础之上,因而会比较理智和现实,也就是说,不管对方国家的领导人是什么人,都应当与他合作。从这个角度看,就会比较容易理解,为什么当苏共垮台、叶利钦执政的俄罗斯成为独立国家时,中共一方面对叶氏所代表的民主派势力非常敌对,另一方面又赶在第一时间承认俄罗斯的独立,并且在联合国支持俄罗斯继承苏联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随后李鹏又以总理身份邀请叶利钦访问中国。这种以现实利益为基础的国家间关系是国际关系格局中的常态,而这样的国家间关系朝什么方向演变,其决定因素包括大国间的全球性关系平衡、地缘政治的影响、经济上的往来、历史文化的渊源等  由于中俄双方出于各自国内事务的考量,都没有在意识形态上较量的意愿,目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内,两国的战略关系都不会涉及太多的意识形态,在外交关系上双方也都会刻意淡化意识形态色彩。中俄两国的战略关系摆脱了意识形态,就主要是建筑在双方的现实利益基础之上,因而会比较理智和现实,也就是说,不管对方国家的领导人是什么人,都应当与他合作。从这个角度看,就会比较容易理解,为什么当苏共垮台、叶利钦执政的俄罗斯成为独立国家时,中共一方面对叶氏所代表的民主派势力非常敌对,另一方面又赶在第一时间承认俄罗斯的独立,并且在联合国支持俄罗斯继承苏联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随后李鹏又以总理身份邀请叶利钦访问中国。这种以现实利益为基础的国家间关系是国际关系格局中的常态,而这样的国家间关系朝什么方向演变,其决定因素包括大国间的全球性关系平衡、地缘政治的影响、经济上的往来、历史文化的渊源等。  在后冷战时期,中国与西方国家经济上的往来越来越广泛,但政治上的摩擦却越来越大,总体来说,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国际政治关系中似乎存在着一种渐行渐远的可能。而与此相反,俄国的民主化和市场化却大大缩短了俄国与西方国家间的距离。那么,在国际战略格局中,俄国会不会为了获得西方国家的经济支持,而把它的国际交往变成以与西方国家交往为主,这样,中国会不会处于相对的孤立中?  俄国确实有亲西方派,也有这样的主张,但俄罗斯不可能实行向西方一面倒的对外政策,这有历史的和现实政治的原因。在俄国近代史上,布尔什维克夺得政权之前,俄国一直存在着亲西方派和较具有民族主义倾向的斯拉夫派的较量。前者更偏好对欧洲开放友好,希望尽快通过欧化而迈入现代化;而后者则更强调俄国以伏尔加、乌拉尔地区为中心的俄罗斯文化传统,以及俄国作为欧亚国家,要平衡考虑它在欧洲和亚洲的发展。苏联共产党并没有摧毁这些想法,所以,尽管历经了近一百年,在俄国知识分子当中,至今仍然可以听到两种不同的声音。而斯大林统治时期,大一统的政治经济控制系统使得俄国的亚洲部分逐渐加深了与欧洲部分的联系,各民族精英被笼络到莫斯科定居、许多民族被迫整群大迁移、以及劳动力的流动,也增进了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造成了俄国东西部文化的融合、以至人种的混血。这一切,都使得今天的俄国,特别是在知识分子当中,对亚洲、对东方有着一种较为深刻的认知,与中欧、西欧精英对亚洲的远距离观察有所不同。这样的历史背景有利于俄国坚持一种欧亚平衡的传统。  在现实政治方面,俄国已经处于政治多元化当中,虽然自由派政治家有亲西方的倾向,但其他政治势力的立场不同。俄国共产党出于意识形态上的原因,对西方国家保持相当的警惕和敌意、而对中共有天然的好感,而民族主义政党的斯拉夫主义的诉求也反映出对西欧的某种疏离和对俄罗斯亚洲部分的注意。  回顾苏联解体以来俄国的外交政策,在最初的一两年里,俄国外交的重点确实比较多地放在对西方的关系上。一方面,俄国忙于建立与美国、德国等大国的友好关系,以获得必要的经济援助;另一方面,当时面对“华沙条约集团”解体,俄国急需清理与东欧国家和“北约”国家的历史关系,解决一系列遗留问题,没有很多余力顾忌其他。近两年来,俄国对其外交政策进行了调整,内容之一是在侧重西方政策的同时,加强了东方政策的力度。叶利钦总统宣称,俄罗斯奉行“双头鹰”外交,“既要奉行西方政策,也要奉行东方政策。”从他1993年4月批准的《俄罗斯联邦外交构想的基本原则》和同年11月批准的《俄罗斯联邦军事学说基本原则》、以及近年来俄国官方的言论和行动来看,俄罗斯亚太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俄罗斯的民族利益,体现俄罗斯的欧亚大国地位,保持东西方政策的相对平衡,服从对外经济活动多样化的方针,重视地缘政治对俄罗斯安全和独联体局势的影响。其具体做法有,发展与亚太国家的双边关系,谋求建立亚洲“睦邻地带”;加强与亚太国家的经济合作,以期实现加入亚太经济区的长远目标;加强与亚太国家的安全对话和军事交流,主张建立亚太多边安全机制。  在中俄双方关系中,目前,中俄两国都希望公正合理地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并在边境地区裁减武装力量,双方相互承担了不以任何方式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参加任何针对对方的军事政治同盟、不同第三国缔结任何损害另一方主权和安全利益的条约或协议等义务。从理论上讲,1991年中俄双方已经解决了长期存在纠纷的远东地区边界问题;但实际上,两国仍在为争夺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以及江中岛屿的控制权争执不休。  由于俄国不太可能再试图建立全球性的对抗美国的阵营,它就不会改变自己的追求东西方均衡外交政策的目标,而选择与中国重构紧密的战略联盟的“朝东一边倒”外交战略。而中国同样需要对西方开放和与西方国家发展经济合作,朝俄国“一边倒”也不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因此,几乎可以肯定地说,中俄关系不会恢复到五十年代中苏结盟的状况,目前双方正在发展中的国家间相互关系不具有排他性。随着俄国权力结构的变化,俄国领导层对西方的热情逐渐冷却下来,而经历了九十年代前半期的经济繁荣和政治社会稳定,中共对苏共亡党亡国的恐惧和对俄国民主派政府的疑虑已渐淡化,双方有可能通过进一步发展相互关系来维护各自的利益。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目前处于自建交以来的最好时期。与其它大国关系相比,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有着自身的特点。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入发展的动力源自双方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共识。美国强势挤压下的共同的战略需求、地缘政治因素和安全利益的需要、双方完成国内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以及中俄处理相互关系新观念一致构成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的现实基础。但同时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继续发展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中俄关系的根基含有脆弱的一面;中国威胁论在俄罗斯有一定市场;中俄经贸关系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由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法律基础比较牢固;两国政府的政治互信度较高;两国在历史上曾有过三次联盟的历史经验;两国的交往抛弃了意识形态因素的干扰;美国的影响长而有限,这些决定了中俄关系发展的相对稳定性。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还有10-15年的稳定发展期。

冠冕堂皇的话,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俄中是互相利用吧。

-html中俄关系的现状与前景 这是书

中俄关系的历史与现状论文摘录图片大全高清

中俄之间,现在是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目前两国关系发展很好。中俄开展战略协作最主要的利益是,中俄两国由冷战时期的对手变成了朋友和伙伴,两国不用再拿出巨大的资源防备对方,而是可以集中力量搞建设、发展自己。同时,两国在国际舞台彼此多了一个有利的支持者;两国在一些重要的具体领域实现了优势互补,两全其美;中俄战略协作产生了良好的辐射效应,带动了两国各自与有关国家关系的发展。另外叙利亚问题,集中体现了中俄战略协作是当今世界重要的和平与稳定因素。但很多人一提到中俄关系,就会想到两国互相靠近取暖,是因为他们拥有共同的敌人美国,事实真的如此吗? 一、 我们先来看看中俄关系的现状:  (一)两国建立起完善的高层定期会晤及其他各级别交流与会晤机制  1996年4月,双方决定建立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定期会晤机制以及战略安全磋商等高层次的合作机制。基本覆盖中俄合作的所有领域,是中国对外合作中规格最高、组织结构最全、涉及领域最广的磋商机制。如此完备的大国合作机制,对中国来说是唯一的,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少见的,它为中俄双方开展合作提供了一个稳定、高效的制度框架。  (二)两国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  (三)两国在涉及对方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相互支持俄在台湾、西藏、“东突”等问题上坚定地支持中方立场。中方还在俄维护二战历史荣誉、反对改写二战史观等问题上坚决地站在俄一边。  (四)两国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军事合作中俄军事合作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说明,双方已不再相互视为潜在的军事对手或军事威胁,两国间的互信程度已发展到很高水平。  (五)两国经济合作稳步上升,经济合作长期滞后的局面逐渐有所改观,中俄关系的物质基础开始增强  中俄能源合作稳步发展。两国天然气、核电等领域合作迈出实质性步伐。  (六)边境和地方合作日益成为两国合作的新增长点  (七)两国民间交往和合作空前活跃  (八)两国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合作卓有成效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目前处于自建交以来的最好时期。与其它大国关系相比,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有着自身的特点。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入发展的动力源自双方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共识。美国强势挤压下的共同的战略需求、地缘政治因素和安全利益的需要、双方完成国内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以及中俄处理相互关系新观念一致构成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的现实基础。但同时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继续发展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中俄关系的根基含有脆弱的一面;中国威胁论在俄罗斯有一定市场;中俄经贸关系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由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法律基础比较牢固;两国政府的政治互信度较高;两国在历史上曾有过三次联盟的历史经验;两国的交往抛弃了意识形态因素的干扰;美国的影响长而有限,这些决定了中俄关系发展的相对稳定性。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还有10-15年的稳定发展期。

中俄关系的历史与现状论文摘录图片大全高中

中俄关系连续跨越重要 台阶, 战略定位更为明确。俄罗斯独立后 , 中俄两国顺应时代潮流 , 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 不断推动两国关系向前发展 。从 1 9 9 3年“ 相互视为友好 国家” , 到 1 9 9 4年建立“ 建设性伙伴关系” , 再到 1 9 9 6 年正式确立“ 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 直至 2 0 0 1年两国签署《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 以法律形式将中俄两国“ 世代友好、 永不为敌” 的原则确定下来。中俄关系连续跨越重要台阶, 战略定位不断取得新突破 , 其速度 和幅度在大国关系史上堪称罕见。两国在历史上还首次互办“ 国家年” , 为中俄关系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目前, 中俄关系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 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利益。 二、 中俄形成全方位合作局面, 各领域合作日益深化。经贸方面, 同处快速发展阶段的中俄都有扩大经贸合作的需要, 1 9 9 9年以来双边贸易额逐年攀升, 2 0 0 6年达到了3 3 4亿美元, 中国已成为俄第四大贸易伙伴。中俄相互投资 日趋活跃 , 规模不断扩大, 并朝着更为开放透明和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 。能源方面, 一度困扰中俄关系的石油管道问题几经波折后峰回路转 , 泰纳线终于在 2 0 0 6年动工。安全方面 , 双方军技合作不断深化, 多次举行大规模联合军演。2 0 0 4年中俄签署了《 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 , 边界问题得以彻底解决, 边界两侧由军事对峙转为友好相处。人文领域, 两国加大文艺团体和留学生的互派力度 , 多次互办图书展 , “ 汉语热” 和“ 俄语热” 在对方国家不断升温。 三、 中俄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上协调配合, 发挥了重要作用。中俄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持相同或相近看法, 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中俄同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2 0 0 5年, 中俄元首签署“ 关于2 1 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 , 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坚决反对霸权主义。中俄在联合国改革、 朝核等问题上进行 了积极而富有成果的协作。中俄共同倡导和推动的上海合作组织 , 对维护中亚地区的稳定与和平、 发展地区经济和打击三股势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中俄关系的深入发展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两国政治互信需进~步加强, “ 中国威胁论” 在俄还有一定市场, 经贸水平同两 国的政治关系不太相称 , 两国民众之问的相互 了解需进一步加深。 中俄关系发展 的特点 一、由低到高, 循序渐进推动双边关系深入发展。苏联解体后, 中俄关系从低点起步, 并且面临边界田永祥,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政研室副主任, 研究员。 维普资讯 等一些历史遗留问题。“ 倒爷” 、 “ 商贩” 开启 了两 国民间贸易的大门, “ 歌手” 、 “ 艺人” 奏响了两 国人文交流的前奏曲。与此同时, 两 国领导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 把建立政治互信 、 解决边界问题等作为推动两国关系的重要杠杆 , 相继达成 了历史性协议, 为两 国的政治信任和长期友好奠定 了重要基础。以此为契机, 中俄合作层次不断提高, 领域不断拓展, 经贸、 能源、 军事、 科技、 人文等领域的合作逐步加强, 呈现全方位 、 多层次的发展势头。 二、 政治战略规划先行, 再逐步充实合作内容。中俄关系建立之初, 两国都背负沉重的历史包袱, 相互了解不深 , 政治发展趋 向也完全不同。在此背景下, 政治意志对两 国关系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两国领导人审时度势 , 坚定不移地推行中俄友好政策 , 注重从战略层面先行规划两国关系发展大局 , 对两国关系的远景提出明确构想。这从一开始就给了中俄关 系一个高水平定位, 为两 国关系的宏观方 向奠定了坐标。在战略规划的导向下 , 中俄不断充实各领域的具体合作内容 , 使中俄关系深入发展的基础逐步坚实。 三、 定期沟通, 以机制化建设作为重要保障。中俄建立双边关系后, 逐步形成了一系列不同层次、 不同渠道的机制性合作和会晤安排, 使两国领导人和各部门之间能够保持经常性的接触。尤其是两国元首和总理的定期会晤机制 、 议会交往机制 、 战略安全磋商机制、 中俄友好 2 1 世纪委员会 以及政党、 政府各部门间的协作机制不断完善, 增强了彼此信任和相互了解, 促进了双方在各领域的合作。 四、 从意识形态至上转变为以国家利益为中心 。中俄两 国在历史上的交往曾经具有非常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俄独立后, 两国又走上差异 明显的发展道路。但 中俄构建两 国关系时完全超越了意识形态, 尊重各自选择的发展道路, 为中俄关系的顺利发展清除了巨大障碍。中俄明确了以“ 互利双赢” 为合作标准, 致力于共同繁荣和相互受益 。这种非意识形态化 的利益追求 和利益基础使 中俄关系的发展更为稳定和可靠 。 中俄关系发展前景广 阔 一、 中俄在战略上有很多共同点, 充实和提高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大势所趋。中俄都是世界上主要的战略力量之一 , 在一系列重大 国际问题上有相同或相似的立 场。未来 十年, 中俄都将进入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阶段, 这一时期对两国来说都是必须紧紧抓住 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 两国最主要的战略需求是确保和平发展的良好国际环境, 存在开展广泛协作 的战略基础。进一步深化战 略协作伙伴关系已经成为两国的共识。 二、 中俄有相似的战略环境 , 都需要维持周边 的和平与稳定, 加强地区安全合作符合双方利益。中 俄互为最大邻国, 加强睦邻友好对两国安全环境的影响最为直接。中俄都处在复杂的地缘战略环境之中, 面临维护国家统一 、 加快 国内发展 , 保持社会稳定的战略任务。作为上海合作组织 的发起 国, 中俄对维护中亚地区的稳定负有特殊责任。中俄在国际和地区安全事务上的合作既有必要也有基础, 大有潜力可挖。 三、 中俄都处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加速发展期, 两国经济的互补性强, 在诸多领域的合作大有可为。 近年来, 中俄两国经济都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而中俄经济发展接轨点多、 互补性强, 加强务实合作对两国综合国力的快速发展作用显著。中俄经贸合作也开始进入重要发展期, 随着双边贸易额的不断提升, 贸易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多层次、 多领域、 高科技含量和高投入的经贸合作模式逐步形成, 这将为中俄经贸合作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 展望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期内的中俄关系, 我们既要看到挑战和压力, 更要充满信心并坚定决心 。 只要两国政府和有识之士切实强化“ 共同发展、 携手崛起” 的战略思维,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就一定能够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 造福于两国人民和世界和平 。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目前处于自建交以来的最好时期。与其它大国关系相比,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有着自身的特点。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入发展的动力源自双方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共识。美国强势挤压下的共同的战略需求、地缘政治因素和安全利益的需要、双方完成国内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以及中俄处理相互关系新观念一致构成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的现实基础。但同时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继续发展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中俄关系的根基含有脆弱的一面;中国威胁论在俄罗斯有一定市场;中俄经贸关系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由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法律基础比较牢固;两国政府的政治互信度较高;两国在历史上曾有过三次联盟的历史经验;两国的交往抛弃了意识形态因素的干扰;美国的影响长而有限,这些决定了中俄关系发展的相对稳定性。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还有10-15年的稳定发展期。

在康熙时沙俄就侵占中国大片领土,清末更是疯狂,两国呈敌对关系二战后五六十年代中俄是兄弟关系,苏联曾大力帮助中国但是蜜月期维持不久,中俄就爆发了一系列边境冲突,中俄互为敌视到了九十年代,俄罗斯独立,中俄才健康发展一直至今,,两国呈朋友关系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