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中国胸外科发表的sci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5 02:36:10

中国胸外科发表的sci论文

达晋编译-专业的SCI论文服务机构为您解答:你说的应该是发表到医学论文SCI期刊上去,根据我们的经验,你可以投寄这些杂志:Cellular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4.652 Gene 2.319American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Research 3.146CLINICAL & TRANSLATIONAL ONCOLOGY 2.075Genetics and Molecular Research 0.764Journal of Strok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1.599Medical Oncology 2.468Experimental Biology and Medicine 2.542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 2.551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134NEUROL SCI 1.783 前面是期刊的名称,后面是影响因子,根据经验所得。

去年,“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 2019 届毕业生发表 46 篇 SCI 文章”引起热议,在过去近一年之后,近日,这个话题再度被提起。 我发现,当事人 邓汉宇博士 ,目前已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肺癌中心(胸外组)医师,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八年制本科 生导师 。担任Langenbeck's Archives of Surgery、PLOS ONE等 多个SCI杂志审稿人 。据邓博士的ResearchGate(一个科研社交网络服务网站)显示,邓博士目前已经发表 文章82篇 。其中一篇发表在 EJSO 上的文章 入选了ESI前1%高被引论文 (谷歌学术显示该论文已被引25次)。 入选ESI前1%高被引论文题为:“ Sarcopenia is an independent unfavorable prognostic factor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fter surgical resection: A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邓博士发微博表示:“我们的精准肺外科诊疗研究论文继续成为ESI(到十一月/十二月2019为止)高水平论文!(Web of Science统计中, 四川大学外科学研究方向中仅有的5篇高水平论文之一! )”。 01 争议不断 是“开挂”还是灌水? 去年,按照惯例,华西临床医学院公布了的2019届荣誉毕业生。但 3名荣誉毕业生发表的SCI数量之多,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质疑。 3个荣誉毕业生发表的文章分别为: 荣誉毕业生A:SCI论文46篇(第一作者41篇,共同第一作者5篇),影响因子大于120分。 荣誉毕业生B:SCI论文30多篇。 荣誉毕业生C:发表SCI论文31篇,影响因子95.56分,其中第一/并列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20篇。 荣誉毕业生A就是争议最大的华西胸外科邓汉宇博士 ,从2016年入学以来,他已经发表SCI论文46篇(第一作者41篇,共同第一作者5篇),影响因子 大于120 分,40多篇论文包括: Original research:16 篇 Comments: 9 篇 Meta 分析:10 篇 其余为 letter。 很多网友质疑其文章的真实性和质量,认为无法在如此短的时间类完成这么多篇文章,是否存在抄袭和灌水的可能。甚至有华西医学院内部人士匿名评论。 46篇文章多为 2-3 分左右的期刊或者杂志,其中一篇 11 分左右的高分文章是 letter to editor,SCI 论文中一些 comments,letter 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算科研论文。 SCI杂志的文章的几种类型 Original Artical 论著: 这个是最为常见的一类,分为基础性和临床性文章。基础性文章就我国现在普遍在发的文章,属于前瞻性的一个研究,通俗的一个说法就是我们假设一个思路,然后通过实验来得出一个结论来证明我这个思路,得出的结果两种情况一个是阳性(符合我的思路)一个是阴性的(不符合)大家不要认为阴性的结国就发不了SCI,阴性的同样可以发SCI,可以想象它告诉了我们这样的思路是得不出来这样的结果,也是对国际科研的一个贡献。这类文章需要经过peer review,审稿周期较长,哪怕是低分杂志,从投稿到录用半年多是家常便饭。 Review: 也就是综述,是在对某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综合和思考。一般认为,学术文章没有综述是不可思议的。需要将“文献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与“背景描述 (Backupground Deion)”区分开来。“文献综述”并非一般的“背景描述”,还需要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思考。 Meta分析: 针对一个不同研究得出的结果有争议的科学问题,利用统计学方法将这些研究(以RCT为主)的结果放在一起,得出结论的文章。 Comment、invitedcommentary、editorial评论: 对最新发表(时效性)的某篇论文进行评论,一般是杂志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受邀评论,被评论的文章往往具有重大临床或科研意义。录用周期较短,基本可以控制在一周内。 Letter to editor: 致编辑函/信是读者针对某篇感兴趣的文章写的读后感,或延续要告诉期刊内容。字数限制约300-500字,也有杂志要求不超过150字,一般无具体格式要求。杂志接受针对最新发表论文写的letter(时效性),超过规定的时间不再接收。 读者若具备相应研究基础,能提出独到观点,一般容易被杂志接收,甚至是一些顶级杂志。 因为不同类型的SCI撰写难易度和接受周期不一样,综合来看, 三年一作发46篇SCI是一个可以做到的事情。 网友争议的点主要集中在邓博士发表的文章类型和 文章质量。 根据 2019 年公布的影响因子,计算 Nature、Science、Cell 三大顶级期刊杂志影响因子总和为: 43.07+41.037+36.216=120.323 也就是说邓博士三年发表论文影响因子达到了 CNS 之和。 试想如果邓博士三年发了 CNS 级别杂志的一作文章,相信他作为博士毕业生的优秀代表不会引起任何非议。 因此,网络上对邓博士的评论,渐渐的分成了两个大阵营: 一种认为,这就是一种论文“灌水”行为。 孔柚: 我只能承认他很能写,是不是灌水,有没有含金量,也只有他本人知道了。 fromiccas: 不喜欢灌水型研究,真要比,井冈山大学不是还有人一年一百多篇吗?我是希望学生都能够在主流杂志上发表文章,但是我的学生能发到macromolecules我就心满意足了。做研究,要有代表性的方向,代表性的工作。 知行合一: 三年46篇,三年就是36个月,不到一个月一篇,这种短平快的东西做出来能有多大学术价值,我表示怀疑。 一种则认为,“承认别人的优秀没那么难,能发这么多篇是能力的一种体现。” Jenny: 没问题啊,那是人家能力和实力,存在就是合理的。他又没造假。 E.: 如果没有科研条件去写高分的,小课题做的快,多发几篇也是错吗?况且 16篇research都是实实在在的呀,没事时看看别人的研究写写与自己课题相关的letter和meta 也是一种努力啊,为什么要说人家水?个人觉得他只是在能力范围能尽了全力而已。 木兰舟: 那也不可否认16篇original article。三年16篇还要怎样。 02 本人发文回应 瞎喷没用,干点实事提升自己才是正经 面对争议,2019年8月20日,邓博士本人在知乎上曾对此事进行了回应: 我是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19届荣誉毕业生本人(这里需要解释一下,我们荣誉毕业生是针对本科生,八年制是作为本科生进行评比,所以不涉及和传统博士的评比;其次,荣誉毕业生是同专业同学选举出来,而不是学院老师指定)。等最近忙空了,我想在知乎上给大家分享sci思维、写作、投稿等方面的经验,希望能够让没有sci的同学,也能够有机会发表sci,至少能够不为毕业而焦头烂额。在这里给大家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第一,我是华西临床医学院的8年制本硕博连读专业的学生(2011年入学)。华西的八年制,大概比清华北大录取线少20分左右吧。八年前,我高考失利,与清华北大无缘(可以去我的高中调查一下真相),于是选择学医,选择八年制。所以,本人学习能力可能比较强吧,因此读文献、写文章的能力也相对来说比较强吧。 第二,8年的时间里,我分成了两个阶段。前4年的本科学习,所以我花了高中努力程度的70%,轻松达到平均分90分的成绩,单科解剖学,诊断学等临床基础课程,专业第一。临床功底,可以去春雨医生或者好大夫检索一下我的治病救人诊疗经验以及病人对我的评价。后4年研究生的学习,我很庆幸自己选择了胸外科专业,因为我热爱这个专业,我每天看专业文献就像放松心情一样地娱乐,所以我会写原始研究,写meta分析,写letter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请注意,这是我的爱好,因为能够和全世界胸外科医师交流,这是我感觉愉悦的事情。)。做科研,在我最开始的时候,我是抵制的。后来培养了兴趣,尤其是我能够把临床问题,转化为科研(所以我的文章,都是临床的。关于基础研究,我确实不太通晓),为我的病人提供最新的诊疗意见,我觉得值了。(可以参考一下我在春雨或者好大夫平台发表的自己的研究成果)。 第三,我对待科研文章,如同对待挚友,进行交流和学习。 不做科研的医生,不是一名合格的医生,因为他不懂得思考和解决临床问题,一味地去接受他人的观点,没有自己的想法,不去解决自己的问题的医生,是很危险的。因为病人情况都是个体化的,医学作为实践性经验性学科,就是需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里补充一下——胸外科有很多没有一致定论的东西,包括早期肺癌的手术,如果一个医生不去思考如何为病人做一次最佳的切除范围,那他只会给病人和家属带来不必要的担心,甚至术后复发转移。我见过太多这些的医生,所以我才发出此感慨。 第四,关于灌水。 我很庆幸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发表在自己的专业杂志上,没办法我们胸外科相关的杂志,大概就是几分的水平。试问,高影响因子的文章,谁不想要呢?但我想,懂行情的人都会知道,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有这样的机会和资源!况且,各大医院的院长、主任们,也不见得都是发表高影响因子的文章吧。 第五,大家如果感兴趣,我很愿意和大家分享科研经验: 微博: 第六,我最后给大家解释一下,我在最后三年,也就是从2016年开始,在华西医院各科室实习一年,从2017年,在华西医院肺癌中心上临床作为住院医师参与一线工作(收治病人、值班等)一年半左右。 最后半年多时间里,完成专业博士毕业论文。 第七,我总结我以上所说的,我并不觉得自己怎么样怎么样,大学的八年里,相比于其他的荣誉毕业生,别人从一开始就叱咤风云,而我并不属于学院的知名人物(毕竟我不喜欢搞学生会工作,不喜欢互联网竞赛,不喜欢加各种协会……我们同一届的其他专业的,大多都没有听说过我这个名字),没想到在最后毕业的时候被选出来作为本科荣誉毕业生,我只是觉得自己的付出和努力,没有白费。我常常给同学朋友开玩笑说,“我是拿了5年的励志奖学金,最后一年终于励志成功,拿到了国家奖学金”。 最后总结一下,我做这一次的正面回应网络各种形形色色的人,就是要让你们知道,大学里努力了的人,你们瞎喷、瞎黑,是没有用的!别一天没事干了,吃饱了就在网络上消化,干点实事,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和学习能力,对你自己才是最好的! 邓汉宇,男,中共党员,胸外科博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肺癌中心(胸外组)医师,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八年制本科生导师。师从于被誉为“中国肺外科第一人”的周清华教授,获四川大学临床医学学士学位及胸外科学博士学位。现为欧洲胸外科医师协会(ESTS)会员、美国外科医师学院(ACS)会员、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会员、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癌症转移专业委员会会员。 累计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在JAMA Surgery、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World Journal of Surgery、European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Diseases of the Esophagus、Interactive Cardiovascular and Thoracic Surgery、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等杂志发表胸部肿瘤外科学相关英文SCI文章5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大于120分()。受邀作为Langenbeck's Archives of Surgery、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PLOS ONE、World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Surgery等SCI杂志审稿人。多次受邀参加ISDE、OESO、ASCVTS、ESTS、MRS、WCLC等国际会议以及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年会、青年医师论坛、川渝食管癌年会及四川省胸心血管外科年会并作大会发言和壁报展示。荣获2017年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青年医师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2019年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青年医师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 虽然回应的最后言辞比较激烈,但 平心而论,邓博士绝对算得上优秀。 在现行评价体系下,每个医院的评价体系不同,邓博士虽有争议,但无可厚非。其发表在EJSO上的一篇一作文章还入选了ESI前1%高被引论文。 2月23日, 科技部正式印发《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通知,明确要求破除“唯论文”论不良导向,鼓励发“三高”论文,过几年再看,会不会是另外一番景象? 你怎么看? 本文由 科研大匠 综合自知乎、@邓汉宇ResearchGate、微博,华西医院等

肺癌是治不好的。

化西胸外科论文发表

论文发表 :著作及出版物专著: 主编4部; 参与编写专著 10部论文: 100余篇 论文摘要: 100多篇荣誉成就 :于1995年获得国际抗癌联盟(UICC)ICRETT奖学金,前往美国华盛顿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南加州大学等著名学府学习和交流;1997年-1998年他获得了世界胸心外科届最高荣誉奖-美国胸外科学会(AATS) Graham奖学金(1人/全世界/年)科研成果:王俊教授重要贡献之一是创立了我国的新学科-电视胸腔镜外科和胸部微创外科。十余年来,他成功地完成了胸腔镜外科的绝大多数中国第1例手术,至今在手术难度、手术种类和手术数量上居于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

擅长 胸腹主动脉瘤/动脉夹层等大血管疾病微创外科治疗,瓣膜和房颤疾病的外科微创治疗、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简介 胡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副主任,副教授,亚洲心胸血管外科医师协会常务会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青年委员,四川省胸心血管外科专委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成都市胸心血管外科专委会委员,成都市青年联合会青年委员。2014年中华医学会胸心外科分会“新秀奖”,2015年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优秀青年医师最高奖“杏林奖”获得者。2016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五.四”青年榜样(医疗)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硕士生导师 2009年硕士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胸外科,同年赴香港中文大学威尔士亲王医院受训,2012年7月博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外科学系后回华西医院工作。2015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破格成为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心脏大血管外科临床医疗工作,诊治各类复杂重症成人心脏外科疾病经验较为丰富,并致力于新技术的探索和实施,在心脏瓣膜外科,房颤外科治疗和冠心病外科治疗方面颇有建树。尤其在各类主动脉疾病的腔内修复和杂交手术治疗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目前已成功开展大量危重主动脉疾病的微创杂交手术治疗,疗效满意。2015年底创新性地完成国内首例Bentall术后复发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全腔内修复治疗,填补国内技术空白,相关技术经验及结果已多次在国内外大型会议上做专题报告交流,受到国际同行高度评价; 学术任职: 亚洲心胸血管外科医师协会常务成员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青年委员 四川省胸心血管外科专委会青年委员 成都市胸心血管外科专委会委员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青年编委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青年编委 科研成果: 主研方向为大血管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心律失常机理研究及外科治疗,冠脉搭桥术后桥血管再狭窄的机理和治疗。作为课题负责人获得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四川省科技厅课题资助。另作为主研参与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近5年作为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已发表SCI收录论文36篇,中文核心期刊20篇。担任多种SCI收录期刊的特邀审稿专家。2014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科研先进个人,2016年获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

都很厉害的著名外科手术专家廖永德从事胸外科临床和研究30多年,担任众多国内外胸部肿瘤治疗与研究职务,多家权威杂志编委和审稿专家,现任胸外科主任。曾在世界著名的“德国癌症研究中心” 和海德堡大学工作和研究多年。长期致力于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及胸部其它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创建了一套系统的、规范的、国际先进的有效诊治方法,近期和远期疗效卓越。手术既彻底根治,又保存良好生活质量。对所有病人长期跟踪指导。系肺癌、食管癌网络最为推荐专家。个人年手术超过600例,微创手术超过95%,处于领先地位,有多个创新术式发表在国际胸外科顶级杂志上(ATS/JTCVS)。率先常规开展的领先新技术有:1、人工智能(AI) 肺部结节的良恶性诊断、手术时机的选择2、单孔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肺癌、肺结节3、人工智能辅助手术切除范围制定,最大限度保护肺功能4、应用电磁导航精准定位系统同期治疗肺多发结节5、中晚期肺癌先靶向治疗再手术,使不治变成能治和治好6、局部晚期肺癌先免疫治疗再手术,使不可切变成可切 7、胸腔镜“零出血”微创手术治疗食管癌8、食管癌免疫治疗再手术切除(新辅助免疫治疗)9、机器人微创手术治疗肺癌、食管癌及纵隔肿瘤10、多种快速康复技术助力早日康复 主持和参与多项国际和国内重要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临床试验,采用最前沿治疗方案解决疑难问题。基础研究上长期探索雌激素促进肺癌发生、转移和耐药的新学说、新机制及临床转化,是国际上该领域最活跃和富有影响力研究团队之一,系列研究获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连续资助;发表SCI论著20多篇;培养的研究生多人获国家奖学金、最佳论文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主编或参编多部专著,包括3部研究生教材。社会任职包括《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在内的多家国内外权威杂志编委和审稿专家科研成果发表SCI论著20多篇,包含多篇A类论著和不俗论文。周清华:肺癌及纵膈肿瘤外科手术为主多学科综合治疗国际名医【所属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人物概述】被誉为“中国肺癌外科第一人”。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卫生部肺癌早诊早治专家组组长,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常务委员。【学术职务】国际肺癌学会肺癌肺癌筛查和早期诊断组专家;国际肺癌学会会员;美国癌症学会会员;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会员。美国NIH-EDRN肺癌专家组成员,美国NIH-EDRN-CANARY肺癌专家组成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卫生部肺癌早诊早治专家组组长,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常务委员,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学委会委员,中华医学科技奖和中华医学青年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医药生物技术临床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西部肺癌研究协作中心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二审专家,教育部科研基金评审专家,科技部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中华医学奖评审专家,国家食品药品审评专家。【诊疗特长】擅长肺癌及纵膈肿瘤的外科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被誉为“中国肺癌外科第一人”。肺癌分子生物学。长期从事肺癌基础和临床研究,在肺癌癌变、肺癌细胞信号传导、肺癌的分子分期、肺癌的筛查与早诊、肺癌的外科治疗、中晚期肺癌治疗方法改进等方面均有精深的研究,取得突出的成绩。

去年,“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 2019 届毕业生发表 46 篇 SCI 文章”引起热议,在过去近一年之后,近日,这个话题再度被提起。 我发现,当事人 邓汉宇博士 ,目前已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肺癌中心(胸外组)医师,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八年制本科 生导师 。担任Langenbeck's Archives of Surgery、PLOS ONE等 多个SCI杂志审稿人 。据邓博士的ResearchGate(一个科研社交网络服务网站)显示,邓博士目前已经发表 文章82篇 。其中一篇发表在 EJSO 上的文章 入选了ESI前1%高被引论文 (谷歌学术显示该论文已被引25次)。 入选ESI前1%高被引论文题为:“ Sarcopenia is an independent unfavorable prognostic factor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fter surgical resection: A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邓博士发微博表示:“我们的精准肺外科诊疗研究论文继续成为ESI(到十一月/十二月2019为止)高水平论文!(Web of Science统计中, 四川大学外科学研究方向中仅有的5篇高水平论文之一! )”。 01 争议不断 是“开挂”还是灌水? 去年,按照惯例,华西临床医学院公布了的2019届荣誉毕业生。但 3名荣誉毕业生发表的SCI数量之多,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质疑。 3个荣誉毕业生发表的文章分别为: 荣誉毕业生A:SCI论文46篇(第一作者41篇,共同第一作者5篇),影响因子大于120分。 荣誉毕业生B:SCI论文30多篇。 荣誉毕业生C:发表SCI论文31篇,影响因子95.56分,其中第一/并列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20篇。 荣誉毕业生A就是争议最大的华西胸外科邓汉宇博士 ,从2016年入学以来,他已经发表SCI论文46篇(第一作者41篇,共同第一作者5篇),影响因子 大于120 分,40多篇论文包括: Original research:16 篇 Comments: 9 篇 Meta 分析:10 篇 其余为 letter。 很多网友质疑其文章的真实性和质量,认为无法在如此短的时间类完成这么多篇文章,是否存在抄袭和灌水的可能。甚至有华西医学院内部人士匿名评论。 46篇文章多为 2-3 分左右的期刊或者杂志,其中一篇 11 分左右的高分文章是 letter to editor,SCI 论文中一些 comments,letter 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算科研论文。 SCI杂志的文章的几种类型 Original Artical 论著: 这个是最为常见的一类,分为基础性和临床性文章。基础性文章就我国现在普遍在发的文章,属于前瞻性的一个研究,通俗的一个说法就是我们假设一个思路,然后通过实验来得出一个结论来证明我这个思路,得出的结果两种情况一个是阳性(符合我的思路)一个是阴性的(不符合)大家不要认为阴性的结国就发不了SCI,阴性的同样可以发SCI,可以想象它告诉了我们这样的思路是得不出来这样的结果,也是对国际科研的一个贡献。这类文章需要经过peer review,审稿周期较长,哪怕是低分杂志,从投稿到录用半年多是家常便饭。 Review: 也就是综述,是在对某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综合和思考。一般认为,学术文章没有综述是不可思议的。需要将“文献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与“背景描述 (Backupground Deion)”区分开来。“文献综述”并非一般的“背景描述”,还需要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思考。 Meta分析: 针对一个不同研究得出的结果有争议的科学问题,利用统计学方法将这些研究(以RCT为主)的结果放在一起,得出结论的文章。 Comment、invitedcommentary、editorial评论: 对最新发表(时效性)的某篇论文进行评论,一般是杂志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受邀评论,被评论的文章往往具有重大临床或科研意义。录用周期较短,基本可以控制在一周内。 Letter to editor: 致编辑函/信是读者针对某篇感兴趣的文章写的读后感,或延续要告诉期刊内容。字数限制约300-500字,也有杂志要求不超过150字,一般无具体格式要求。杂志接受针对最新发表论文写的letter(时效性),超过规定的时间不再接收。 读者若具备相应研究基础,能提出独到观点,一般容易被杂志接收,甚至是一些顶级杂志。 因为不同类型的SCI撰写难易度和接受周期不一样,综合来看, 三年一作发46篇SCI是一个可以做到的事情。 网友争议的点主要集中在邓博士发表的文章类型和 文章质量。 根据 2019 年公布的影响因子,计算 Nature、Science、Cell 三大顶级期刊杂志影响因子总和为: 43.07+41.037+36.216=120.323 也就是说邓博士三年发表论文影响因子达到了 CNS 之和。 试想如果邓博士三年发了 CNS 级别杂志的一作文章,相信他作为博士毕业生的优秀代表不会引起任何非议。 因此,网络上对邓博士的评论,渐渐的分成了两个大阵营: 一种认为,这就是一种论文“灌水”行为。 孔柚: 我只能承认他很能写,是不是灌水,有没有含金量,也只有他本人知道了。 fromiccas: 不喜欢灌水型研究,真要比,井冈山大学不是还有人一年一百多篇吗?我是希望学生都能够在主流杂志上发表文章,但是我的学生能发到macromolecules我就心满意足了。做研究,要有代表性的方向,代表性的工作。 知行合一: 三年46篇,三年就是36个月,不到一个月一篇,这种短平快的东西做出来能有多大学术价值,我表示怀疑。 一种则认为,“承认别人的优秀没那么难,能发这么多篇是能力的一种体现。” Jenny: 没问题啊,那是人家能力和实力,存在就是合理的。他又没造假。 E.: 如果没有科研条件去写高分的,小课题做的快,多发几篇也是错吗?况且 16篇research都是实实在在的呀,没事时看看别人的研究写写与自己课题相关的letter和meta 也是一种努力啊,为什么要说人家水?个人觉得他只是在能力范围能尽了全力而已。 木兰舟: 那也不可否认16篇original article。三年16篇还要怎样。 02 本人发文回应 瞎喷没用,干点实事提升自己才是正经 面对争议,2019年8月20日,邓博士本人在知乎上曾对此事进行了回应: 我是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19届荣誉毕业生本人(这里需要解释一下,我们荣誉毕业生是针对本科生,八年制是作为本科生进行评比,所以不涉及和传统博士的评比;其次,荣誉毕业生是同专业同学选举出来,而不是学院老师指定)。等最近忙空了,我想在知乎上给大家分享sci思维、写作、投稿等方面的经验,希望能够让没有sci的同学,也能够有机会发表sci,至少能够不为毕业而焦头烂额。在这里给大家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第一,我是华西临床医学院的8年制本硕博连读专业的学生(2011年入学)。华西的八年制,大概比清华北大录取线少20分左右吧。八年前,我高考失利,与清华北大无缘(可以去我的高中调查一下真相),于是选择学医,选择八年制。所以,本人学习能力可能比较强吧,因此读文献、写文章的能力也相对来说比较强吧。 第二,8年的时间里,我分成了两个阶段。前4年的本科学习,所以我花了高中努力程度的70%,轻松达到平均分90分的成绩,单科解剖学,诊断学等临床基础课程,专业第一。临床功底,可以去春雨医生或者好大夫检索一下我的治病救人诊疗经验以及病人对我的评价。后4年研究生的学习,我很庆幸自己选择了胸外科专业,因为我热爱这个专业,我每天看专业文献就像放松心情一样地娱乐,所以我会写原始研究,写meta分析,写letter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请注意,这是我的爱好,因为能够和全世界胸外科医师交流,这是我感觉愉悦的事情。)。做科研,在我最开始的时候,我是抵制的。后来培养了兴趣,尤其是我能够把临床问题,转化为科研(所以我的文章,都是临床的。关于基础研究,我确实不太通晓),为我的病人提供最新的诊疗意见,我觉得值了。(可以参考一下我在春雨或者好大夫平台发表的自己的研究成果)。 第三,我对待科研文章,如同对待挚友,进行交流和学习。 不做科研的医生,不是一名合格的医生,因为他不懂得思考和解决临床问题,一味地去接受他人的观点,没有自己的想法,不去解决自己的问题的医生,是很危险的。因为病人情况都是个体化的,医学作为实践性经验性学科,就是需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里补充一下——胸外科有很多没有一致定论的东西,包括早期肺癌的手术,如果一个医生不去思考如何为病人做一次最佳的切除范围,那他只会给病人和家属带来不必要的担心,甚至术后复发转移。我见过太多这些的医生,所以我才发出此感慨。 第四,关于灌水。 我很庆幸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发表在自己的专业杂志上,没办法我们胸外科相关的杂志,大概就是几分的水平。试问,高影响因子的文章,谁不想要呢?但我想,懂行情的人都会知道,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有这样的机会和资源!况且,各大医院的院长、主任们,也不见得都是发表高影响因子的文章吧。 第五,大家如果感兴趣,我很愿意和大家分享科研经验: 微博: 第六,我最后给大家解释一下,我在最后三年,也就是从2016年开始,在华西医院各科室实习一年,从2017年,在华西医院肺癌中心上临床作为住院医师参与一线工作(收治病人、值班等)一年半左右。 最后半年多时间里,完成专业博士毕业论文。 第七,我总结我以上所说的,我并不觉得自己怎么样怎么样,大学的八年里,相比于其他的荣誉毕业生,别人从一开始就叱咤风云,而我并不属于学院的知名人物(毕竟我不喜欢搞学生会工作,不喜欢互联网竞赛,不喜欢加各种协会……我们同一届的其他专业的,大多都没有听说过我这个名字),没想到在最后毕业的时候被选出来作为本科荣誉毕业生,我只是觉得自己的付出和努力,没有白费。我常常给同学朋友开玩笑说,“我是拿了5年的励志奖学金,最后一年终于励志成功,拿到了国家奖学金”。 最后总结一下,我做这一次的正面回应网络各种形形色色的人,就是要让你们知道,大学里努力了的人,你们瞎喷、瞎黑,是没有用的!别一天没事干了,吃饱了就在网络上消化,干点实事,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和学习能力,对你自己才是最好的! 邓汉宇,男,中共党员,胸外科博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肺癌中心(胸外组)医师,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八年制本科生导师。师从于被誉为“中国肺外科第一人”的周清华教授,获四川大学临床医学学士学位及胸外科学博士学位。现为欧洲胸外科医师协会(ESTS)会员、美国外科医师学院(ACS)会员、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会员、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癌症转移专业委员会会员。 累计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在JAMA Surgery、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World Journal of Surgery、European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Diseases of the Esophagus、Interactive Cardiovascular and Thoracic Surgery、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等杂志发表胸部肿瘤外科学相关英文SCI文章5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大于120分()。受邀作为Langenbeck's Archives of Surgery、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PLOS ONE、World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Surgery等SCI杂志审稿人。多次受邀参加ISDE、OESO、ASCVTS、ESTS、MRS、WCLC等国际会议以及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年会、青年医师论坛、川渝食管癌年会及四川省胸心血管外科年会并作大会发言和壁报展示。荣获2017年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青年医师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2019年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青年医师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 虽然回应的最后言辞比较激烈,但 平心而论,邓博士绝对算得上优秀。 在现行评价体系下,每个医院的评价体系不同,邓博士虽有争议,但无可厚非。其发表在EJSO上的一篇一作文章还入选了ESI前1%高被引论文。 2月23日, 科技部正式印发《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通知,明确要求破除“唯论文”论不良导向,鼓励发“三高”论文,过几年再看,会不会是另外一番景象? 你怎么看? 本文由 科研大匠 综合自知乎、@邓汉宇ResearchGate、微博,华西医院等

华西胸外科论文发表

去年,“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 2019 届毕业生发表 46 篇 SCI 文章”引起热议,在过去近一年之后,近日,这个话题再度被提起。 我发现,当事人 邓汉宇博士 ,目前已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肺癌中心(胸外组)医师,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八年制本科 生导师 。担任Langenbeck's Archives of Surgery、PLOS ONE等 多个SCI杂志审稿人 。据邓博士的ResearchGate(一个科研社交网络服务网站)显示,邓博士目前已经发表 文章82篇 。其中一篇发表在 EJSO 上的文章 入选了ESI前1%高被引论文 (谷歌学术显示该论文已被引25次)。 入选ESI前1%高被引论文题为:“ Sarcopenia is an independent unfavorable prognostic factor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fter surgical resection: A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邓博士发微博表示:“我们的精准肺外科诊疗研究论文继续成为ESI(到十一月/十二月2019为止)高水平论文!(Web of Science统计中, 四川大学外科学研究方向中仅有的5篇高水平论文之一! )”。 01 争议不断 是“开挂”还是灌水? 去年,按照惯例,华西临床医学院公布了的2019届荣誉毕业生。但 3名荣誉毕业生发表的SCI数量之多,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质疑。 3个荣誉毕业生发表的文章分别为: 荣誉毕业生A:SCI论文46篇(第一作者41篇,共同第一作者5篇),影响因子大于120分。 荣誉毕业生B:SCI论文30多篇。 荣誉毕业生C:发表SCI论文31篇,影响因子95.56分,其中第一/并列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20篇。 荣誉毕业生A就是争议最大的华西胸外科邓汉宇博士 ,从2016年入学以来,他已经发表SCI论文46篇(第一作者41篇,共同第一作者5篇),影响因子 大于120 分,40多篇论文包括: Original research:16 篇 Comments: 9 篇 Meta 分析:10 篇 其余为 letter。 很多网友质疑其文章的真实性和质量,认为无法在如此短的时间类完成这么多篇文章,是否存在抄袭和灌水的可能。甚至有华西医学院内部人士匿名评论。 46篇文章多为 2-3 分左右的期刊或者杂志,其中一篇 11 分左右的高分文章是 letter to editor,SCI 论文中一些 comments,letter 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算科研论文。 SCI杂志的文章的几种类型 Original Artical 论著: 这个是最为常见的一类,分为基础性和临床性文章。基础性文章就我国现在普遍在发的文章,属于前瞻性的一个研究,通俗的一个说法就是我们假设一个思路,然后通过实验来得出一个结论来证明我这个思路,得出的结果两种情况一个是阳性(符合我的思路)一个是阴性的(不符合)大家不要认为阴性的结国就发不了SCI,阴性的同样可以发SCI,可以想象它告诉了我们这样的思路是得不出来这样的结果,也是对国际科研的一个贡献。这类文章需要经过peer review,审稿周期较长,哪怕是低分杂志,从投稿到录用半年多是家常便饭。 Review: 也就是综述,是在对某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综合和思考。一般认为,学术文章没有综述是不可思议的。需要将“文献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与“背景描述 (Backupground Deion)”区分开来。“文献综述”并非一般的“背景描述”,还需要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思考。 Meta分析: 针对一个不同研究得出的结果有争议的科学问题,利用统计学方法将这些研究(以RCT为主)的结果放在一起,得出结论的文章。 Comment、invitedcommentary、editorial评论: 对最新发表(时效性)的某篇论文进行评论,一般是杂志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受邀评论,被评论的文章往往具有重大临床或科研意义。录用周期较短,基本可以控制在一周内。 Letter to editor: 致编辑函/信是读者针对某篇感兴趣的文章写的读后感,或延续要告诉期刊内容。字数限制约300-500字,也有杂志要求不超过150字,一般无具体格式要求。杂志接受针对最新发表论文写的letter(时效性),超过规定的时间不再接收。 读者若具备相应研究基础,能提出独到观点,一般容易被杂志接收,甚至是一些顶级杂志。 因为不同类型的SCI撰写难易度和接受周期不一样,综合来看, 三年一作发46篇SCI是一个可以做到的事情。 网友争议的点主要集中在邓博士发表的文章类型和 文章质量。 根据 2019 年公布的影响因子,计算 Nature、Science、Cell 三大顶级期刊杂志影响因子总和为: 43.07+41.037+36.216=120.323 也就是说邓博士三年发表论文影响因子达到了 CNS 之和。 试想如果邓博士三年发了 CNS 级别杂志的一作文章,相信他作为博士毕业生的优秀代表不会引起任何非议。 因此,网络上对邓博士的评论,渐渐的分成了两个大阵营: 一种认为,这就是一种论文“灌水”行为。 孔柚: 我只能承认他很能写,是不是灌水,有没有含金量,也只有他本人知道了。 fromiccas: 不喜欢灌水型研究,真要比,井冈山大学不是还有人一年一百多篇吗?我是希望学生都能够在主流杂志上发表文章,但是我的学生能发到macromolecules我就心满意足了。做研究,要有代表性的方向,代表性的工作。 知行合一: 三年46篇,三年就是36个月,不到一个月一篇,这种短平快的东西做出来能有多大学术价值,我表示怀疑。 一种则认为,“承认别人的优秀没那么难,能发这么多篇是能力的一种体现。” Jenny: 没问题啊,那是人家能力和实力,存在就是合理的。他又没造假。 E.: 如果没有科研条件去写高分的,小课题做的快,多发几篇也是错吗?况且 16篇research都是实实在在的呀,没事时看看别人的研究写写与自己课题相关的letter和meta 也是一种努力啊,为什么要说人家水?个人觉得他只是在能力范围能尽了全力而已。 木兰舟: 那也不可否认16篇original article。三年16篇还要怎样。 02 本人发文回应 瞎喷没用,干点实事提升自己才是正经 面对争议,2019年8月20日,邓博士本人在知乎上曾对此事进行了回应: 我是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19届荣誉毕业生本人(这里需要解释一下,我们荣誉毕业生是针对本科生,八年制是作为本科生进行评比,所以不涉及和传统博士的评比;其次,荣誉毕业生是同专业同学选举出来,而不是学院老师指定)。等最近忙空了,我想在知乎上给大家分享sci思维、写作、投稿等方面的经验,希望能够让没有sci的同学,也能够有机会发表sci,至少能够不为毕业而焦头烂额。在这里给大家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第一,我是华西临床医学院的8年制本硕博连读专业的学生(2011年入学)。华西的八年制,大概比清华北大录取线少20分左右吧。八年前,我高考失利,与清华北大无缘(可以去我的高中调查一下真相),于是选择学医,选择八年制。所以,本人学习能力可能比较强吧,因此读文献、写文章的能力也相对来说比较强吧。 第二,8年的时间里,我分成了两个阶段。前4年的本科学习,所以我花了高中努力程度的70%,轻松达到平均分90分的成绩,单科解剖学,诊断学等临床基础课程,专业第一。临床功底,可以去春雨医生或者好大夫检索一下我的治病救人诊疗经验以及病人对我的评价。后4年研究生的学习,我很庆幸自己选择了胸外科专业,因为我热爱这个专业,我每天看专业文献就像放松心情一样地娱乐,所以我会写原始研究,写meta分析,写letter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请注意,这是我的爱好,因为能够和全世界胸外科医师交流,这是我感觉愉悦的事情。)。做科研,在我最开始的时候,我是抵制的。后来培养了兴趣,尤其是我能够把临床问题,转化为科研(所以我的文章,都是临床的。关于基础研究,我确实不太通晓),为我的病人提供最新的诊疗意见,我觉得值了。(可以参考一下我在春雨或者好大夫平台发表的自己的研究成果)。 第三,我对待科研文章,如同对待挚友,进行交流和学习。 不做科研的医生,不是一名合格的医生,因为他不懂得思考和解决临床问题,一味地去接受他人的观点,没有自己的想法,不去解决自己的问题的医生,是很危险的。因为病人情况都是个体化的,医学作为实践性经验性学科,就是需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里补充一下——胸外科有很多没有一致定论的东西,包括早期肺癌的手术,如果一个医生不去思考如何为病人做一次最佳的切除范围,那他只会给病人和家属带来不必要的担心,甚至术后复发转移。我见过太多这些的医生,所以我才发出此感慨。 第四,关于灌水。 我很庆幸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发表在自己的专业杂志上,没办法我们胸外科相关的杂志,大概就是几分的水平。试问,高影响因子的文章,谁不想要呢?但我想,懂行情的人都会知道,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有这样的机会和资源!况且,各大医院的院长、主任们,也不见得都是发表高影响因子的文章吧。 第五,大家如果感兴趣,我很愿意和大家分享科研经验: 微博: 第六,我最后给大家解释一下,我在最后三年,也就是从2016年开始,在华西医院各科室实习一年,从2017年,在华西医院肺癌中心上临床作为住院医师参与一线工作(收治病人、值班等)一年半左右。 最后半年多时间里,完成专业博士毕业论文。 第七,我总结我以上所说的,我并不觉得自己怎么样怎么样,大学的八年里,相比于其他的荣誉毕业生,别人从一开始就叱咤风云,而我并不属于学院的知名人物(毕竟我不喜欢搞学生会工作,不喜欢互联网竞赛,不喜欢加各种协会……我们同一届的其他专业的,大多都没有听说过我这个名字),没想到在最后毕业的时候被选出来作为本科荣誉毕业生,我只是觉得自己的付出和努力,没有白费。我常常给同学朋友开玩笑说,“我是拿了5年的励志奖学金,最后一年终于励志成功,拿到了国家奖学金”。 最后总结一下,我做这一次的正面回应网络各种形形色色的人,就是要让你们知道,大学里努力了的人,你们瞎喷、瞎黑,是没有用的!别一天没事干了,吃饱了就在网络上消化,干点实事,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和学习能力,对你自己才是最好的! 邓汉宇,男,中共党员,胸外科博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肺癌中心(胸外组)医师,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八年制本科生导师。师从于被誉为“中国肺外科第一人”的周清华教授,获四川大学临床医学学士学位及胸外科学博士学位。现为欧洲胸外科医师协会(ESTS)会员、美国外科医师学院(ACS)会员、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会员、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癌症转移专业委员会会员。 累计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在JAMA Surgery、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World Journal of Surgery、European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Diseases of the Esophagus、Interactive Cardiovascular and Thoracic Surgery、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等杂志发表胸部肿瘤外科学相关英文SCI文章5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大于120分()。受邀作为Langenbeck's Archives of Surgery、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PLOS ONE、World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Surgery等SCI杂志审稿人。多次受邀参加ISDE、OESO、ASCVTS、ESTS、MRS、WCLC等国际会议以及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年会、青年医师论坛、川渝食管癌年会及四川省胸心血管外科年会并作大会发言和壁报展示。荣获2017年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青年医师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2019年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青年医师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 虽然回应的最后言辞比较激烈,但 平心而论,邓博士绝对算得上优秀。 在现行评价体系下,每个医院的评价体系不同,邓博士虽有争议,但无可厚非。其发表在EJSO上的一篇一作文章还入选了ESI前1%高被引论文。 2月23日, 科技部正式印发《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通知,明确要求破除“唯论文”论不良导向,鼓励发“三高”论文,过几年再看,会不会是另外一番景象? 你怎么看? 本文由 科研大匠 综合自知乎、@邓汉宇ResearchGate、微博,华西医院等

国内主动脉疾病的微创杂交手术“一把刀”

都很厉害的著名外科手术专家廖永德从事胸外科临床和研究30多年,担任众多国内外胸部肿瘤治疗与研究职务,多家权威杂志编委和审稿专家,现任胸外科主任。曾在世界著名的“德国癌症研究中心” 和海德堡大学工作和研究多年。长期致力于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及胸部其它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创建了一套系统的、规范的、国际先进的有效诊治方法,近期和远期疗效卓越。手术既彻底根治,又保存良好生活质量。对所有病人长期跟踪指导。系肺癌、食管癌网络最为推荐专家。个人年手术超过600例,微创手术超过95%,处于领先地位,有多个创新术式发表在国际胸外科顶级杂志上(ATS/JTCVS)。率先常规开展的领先新技术有:1、人工智能(AI) 肺部结节的良恶性诊断、手术时机的选择2、单孔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肺癌、肺结节3、人工智能辅助手术切除范围制定,最大限度保护肺功能4、应用电磁导航精准定位系统同期治疗肺多发结节5、中晚期肺癌先靶向治疗再手术,使不治变成能治和治好6、局部晚期肺癌先免疫治疗再手术,使不可切变成可切 7、胸腔镜“零出血”微创手术治疗食管癌8、食管癌免疫治疗再手术切除(新辅助免疫治疗)9、机器人微创手术治疗肺癌、食管癌及纵隔肿瘤10、多种快速康复技术助力早日康复 主持和参与多项国际和国内重要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临床试验,采用最前沿治疗方案解决疑难问题。基础研究上长期探索雌激素促进肺癌发生、转移和耐药的新学说、新机制及临床转化,是国际上该领域最活跃和富有影响力研究团队之一,系列研究获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连续资助;发表SCI论著20多篇;培养的研究生多人获国家奖学金、最佳论文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主编或参编多部专著,包括3部研究生教材。社会任职包括《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在内的多家国内外权威杂志编委和审稿专家科研成果发表SCI论著20多篇,包含多篇A类论著和不俗论文。周清华:肺癌及纵膈肿瘤外科手术为主多学科综合治疗国际名医【所属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人物概述】被誉为“中国肺癌外科第一人”。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卫生部肺癌早诊早治专家组组长,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常务委员。【学术职务】国际肺癌学会肺癌肺癌筛查和早期诊断组专家;国际肺癌学会会员;美国癌症学会会员;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会员。美国NIH-EDRN肺癌专家组成员,美国NIH-EDRN-CANARY肺癌专家组成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卫生部肺癌早诊早治专家组组长,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常务委员,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学委会委员,中华医学科技奖和中华医学青年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医药生物技术临床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西部肺癌研究协作中心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二审专家,教育部科研基金评审专家,科技部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中华医学奖评审专家,国家食品药品审评专家。【诊疗特长】擅长肺癌及纵膈肿瘤的外科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被誉为“中国肺癌外科第一人”。肺癌分子生物学。长期从事肺癌基础和临床研究,在肺癌癌变、肺癌细胞信号传导、肺癌的分子分期、肺癌的筛查与早诊、肺癌的外科治疗、中晚期肺癌治疗方法改进等方面均有精深的研究,取得突出的成绩。

朱自江,男,1976年7月出生,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获胸外科博士学位,现任甘肃省人民医院胸外2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全国青年委员,甘肃省医学会心胸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2009年获得甘肃省省委组织部“陇原青年人才”,201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2013年获甘肃省杰出青年基金。2010年赴美国Oklahoma Baptist胸外科中心学习半年,毕业至今一直从事胸外科临床医疗和科研工作。临床和科研主攻食管肿瘤外科和肺部肿瘤外科治疗,在食管癌和肺部肿瘤临床和基础方面均有深入的研究。擅长食管癌,贲门癌,肺癌,纵膈肿瘤,气管疾病的外科治疗和综合治疗。针对胸外科手术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的特点,开展食管癌手工分层吻合技术和食管癌术后快速康复模式等新技术。目前,患者食管癌术后,平均住院日8—10天,并发症发生率大大下降,食管癌术后吻合口并发症不到0.5%。既为患者减轻了痛苦,又节约了医药费用,术后患者恢复快,这项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在加拿大世界外科大会上交流,得到国外专家的一致认可。在肺癌治疗方面率先开展上腔静脉血管置换,心房部分切除,大血管部分切除治疗局部晚期肺癌,胸腔镜肺癌根治,食管癌根治,纵膈镜手术,肺癌射频消融等微创手术。迄今共发表系列研究论文十余篇,其中被SCI收录3篇,编写英文教材1部。已完成科研课题4项,这些研究和发表的论文居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目前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级课题4项。专长: 擅长肺、食管、气管、纵隔疾病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特别擅长胸部肿瘤扩大切除,以及胸腔镜、纵隔镜微创性肺、食管、纵隔等胸外科手术。患者反映情况来看,都很满意。

胸外科发表论文多吗

现代医学给人看病时的方法,就如把一棵生病的树放到植物学家的面前。他们会把叶子、果实、树枝、树干、树根分成不同的科,又在每个科的角落里用各种现代医疗设备查找着与众不同的地方,再想尽各种方法开出不同的治疗的方案。听起来十分可笑,可这确实是现代医学治病的现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住进著名医院,躺在高级病房,守着最权威的专家,却仍找不出健康的出路。 西医没有什么好方法;不信你可以试试;推荐你参考徐文兵的《黄帝内经家用说明书》,许添盛的《癌症不是绝症》,陈玉琴吴清忠《人体使用手册》和马悦凌的《不生病的智慧》郑福忠《求医不如求己》书,上面有些理念,对于这种病的调理非常好。好多人都在尝试,效果不错。身体气血充足了,许多疾病自然都消失了。详细情况可以看看我的空间。当人们掌握了健康的方法之后,会真正享受到那种完全不用担心疾病的自信,这种感觉真好,但愿您也能和我们一样拥有这份自信。

肺癌是治不好的。

医院十分重视人才队伍建设,通过采取内引外联、多种渠道培养的途径,使一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医学人才成为医院专家群的骨干力量。现有高级职称人员72名,中级职称人员122人。有12名专家因有特殊贡献被国家和军队年终奖享受特殊律贴。高素质的专家队伍增强了医院的科研力量,近年来,医院的医疗成果先后荣获国际金奖2项、国际银奖2项、武警部队及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2项,二等奖52项,三等奖74项,获国家专利28项,发表医学论文819篇,名列武警部队前茅。现代化的设备、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医院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之相伴而来的是医疗技术的长足进步。该先后开展了冠状动脉造影、心脏血管支架术、脑血管疾病造影、融栓、支架介入治疗技术、体内伽玛刀治疗肿瘤技术、腹腔镜诊疗技术、鼻内窥镜治疗技术、颅脑肿瘤外科技术、内窥镜下消化系统疾病诊疗技术、骨性畸形矫治术等多项高新技术,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医院开展胸外科,肺部科,食管科,纵膈科,胸壁科,乳腺科等重点科室,在行业内及人民群众中享有良好的声誉。本科现有高级技术职务4人,中级7人,其中博士4人,硕士6人。10余年来,共开展新技术新业务130余项,发表论文240余篇,获军队科技进步奖17项,山东省自然科学成果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科室在食管外科方面,改进和完善了食管癌的系列术式,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居全国最低;采用不开胸食管切除、带蒂结肠经食管床替代食管的方法治疗食管烧伤后瘢痕性狭窄,具有创伤小、生活质量好的优点。在肺癌外科方面,对侵犯心包、大血管及心脏的中心型肺癌采取支气管和血管的袖状切除、切开心包处理血管及心房的部分切除进行治疗,扩大了手术适应症。在国内最早开展了集束巨能刀射频热消融肺癌治疗技术,为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提供了一种疗效近似手术的微创治疗手段。在山东省率先开展了术中肋间神经冷冻止痛技术,极大地减轻了患者术后的痛苦。在微创胸外科方面:在国内首先开展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食管胃胸内吻合术治疗食管癌手术;常规开展胸腔镜下肺叶切除、食管和肺良性肿瘤切除、肺大泡切除、手汗症以及顽固性呃逆等的治疗;纵隔镜手术为纵隔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肺癌食管癌的术前分期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另外,还常规开展胃镜下食管狭窄扩张、气管食管瘘支架封堵及食管异物取出等治疗技术。

这个世界真疯狂,什么事情都能发生啊

胸外科发表论文方向

肺癌是治不好的。

首选先要准确自己要发表的期刊要求,省级,国家级,科核,北核,不同期刊审稿要求不同,尤其是医学类期刊,对作者的研究方向,工作单位等级,有的甚至需要挂省级课题才可以,总之越是含金量搞得期刊要求越高,其次一定要在投稿前去收录网站看清楚这本期刊的具体征稿要求,比如一本期刊要求作者最少是省级单位,结果你说市级单位,那肯定怎么投也投不进去的,核心期刊每过几年就要评选一次,所以也要做好工作,其次是出刊时间,很多地方晋升职称都有目录,一类二类,一级二级,或者是自己规定的省级 国家级,可是国家级,一定要把规则搞懂然后就是提前一年准备,核心要更早,因为被列入目录的期刊大家都发,肯定稿件排的靠后,其次有的期刊要求提高病例数,或者伦理委员批号,发表期刊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各省承认的,各省政策,收录网站,期刊不能超过不是页,林林总总非专业人士很难入门,还会有很多中介钱或者给你发一些不承认的非法刊物,增刊,副刊之类的,也有收了钱直接消失的,所以如果是通过投稿建议首选稳妥的操作的不要谈便宜,在稳妥的基础上比价格,一定要找正规的,有营业执照的,各省政策不同,可以联系我告诉具体省份

医学论文研究方向写回顾性研究的选题、前瞻性研究的选题、一般的医学论文的选题。根据相关资料查询,医学论文选题有三个大方向:回顾性研究的选题、前瞻性研究的选题、一般的医学论文的选题。1、回顾性研究是对过去某段时间内自己经历的病例资料,或搜集本单位某阶段收治的某种疾病的病例资料作为选题,进行归纳、分析、总结。2、前瞻性研究:所采用的原始资料是严格按实验设计的科学方法获得的,确定选题不受既往积累资料的限制,故选题有极大的活动度和随意性。3、常见的医学论文选题有三个大方向:文献、临床、创新。

真不懂,或许所在临床科室与学术研究方向不一定重叠也有可能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