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日本经济史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4 08:52:18

日本经济史发表的论文

给你参考一下: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原因 历史上,日本凭借其超凡的能力得以重建并发展起来,特别是二战后的经济复苏和繁荣。其原因可概述为以下几点:第一,美国扶植日本;第二,日本进行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进一步消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第三,国民经济的非军事化;第四,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 一、美国的扶植政策。主要表现在: 第一,对日本的独占和政治改造。二战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长达七年,保证日本领土的完整性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单一性,有利于日本长期稳定发展。美国还对日本进行了以民主、法制为基础的政治改造。罗伯特?埃德尔斯坦和让?迈克尔?保罗教授说:“为取得成功,就必须立即进行广泛的体制改革,即创造性地打破阻碍日本经济复苏或经济增长的那些障碍。”①如解散财阀,在一定程度上去掉了大企业中以家族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封建性和排他性,革除了财阀企业的一些封建性弊端,为企业间较为平等的竞争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一批有能力的新人提拔到领导岗位上。农地改革,使日本半封建的土地制度基本瓦解,解放了农业生产力,扩大农村市场,这使日本进入了一个比较纯粹的资本主义社会。美国出于在远东战略的需要,还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和天皇制,以美国的“三权分立”原则对日本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政体进行改革。美国的这些措施为日本战后走上和平建设,集中精力抓发展道路提供了可靠保障。 由于“冷战”需要,对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给予大力支持。美国放弃了对日本战争索赔,撤消了以拆迁日本军事工业作为战争赔偿的计划。1947年1月至1948年3月,美国先后提出两个新方案,对先前的“赔偿方案”进行大幅度修改,将拆迁的工业设备减至方案的30%。至1949年5月,干脆宣布取消日本的一切赔款。②战后初期,美国给日本20多亿美元的援助和贷款,并向日本提供大量的石油、煤、铁矿石等能源和原料。从而促进了战后日本经济的振兴,并且美国“核保护伞”战略大大节省了安全防务的费用。 第二、亚洲的两场局部战争为日本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特别是朝鲜战争,极大促进日本战后经济的复苏步伐。战争引起了“特需景气”,侵朝美军大量向日本厂商进行军事订货和购买廉价劳务,使日本企业积存滞销的1000-1500万日元库存产品一扫而空,并一举改变了财政紧缩中苦苦挣扎的日本经济被动局面。据统计,从战争爆发到1953年,这种特需收入为12.8亿美元,广义上的特需收入为23.8亿美元。日本外汇储备1949年仅为2亿美元,1952年未增至11.4亿美元,三年内增长了近五倍,特需收入在外汇收入中所占比率到1953年达38.1%之多,20多万人直接受益于特需生产,总之至1955年,日本特需收入总计达36亿美元。特需收入刺激了日本经济的恢复,增加了劳动者的收入,带动了有效需求的增长,而且为增加原料进口和先进技术进口,更新陈旧设备提供了有利条件。朝鲜战争的爆发及由此引起的国际局势的变化,促进了日本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朝鲜战争赋予了日本实现扩大进出口上的机会,日本通常出口贸易显著增加,1950年7月,日本出口总额增长为7400万美元,比6月份增加18%,创造了战后日本月出口额的最高记录。1950年上半年,日本月平均出口额为5000万美元,则下半年一下子跃升为8000万美元。可以说朝鲜战争是日本经济的回生妙药。③ 二、日本政府强有力的国家干预和领导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推动,其主要表现形式是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宏观管理。 第一、政府在经济发展的各个时期,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通过各种计划,促进经济的起飞。如鸠山内阁《经济自卫五年计划》,岸信介内阁的《新长期经济计划》,池田内阁的《国民经济倍增计划》。 第二、政府致力于新产业的培育与开发、指导、调节新型工业的发展。如先后通过《关于合成树脂工业的育成》、《电子工业振兴临时措置法》、《合成橡胶制造事业特别措置法》,通过这些规划的实施,不仅调整了产业结构,确立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方向,而且使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和对国内经济生活的调整达到了落实。当然重要的基础产业,如果市场选择它,那么任何形式的政府干预都是多余的,对这些产业,政府在确认市场必定不去选择,便以合适的方法选择它们,由政府采用法律、金融税制、中间组织协调利益手段的干预来补足。 第三、政府确定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制定新经济政策,实现从“贸易立国”至“技术立国”的转变。日本国内市场狭窄,工业产品依靠大量出口,为此政府提出“贸易立国”的口号,出口贸易增长很快,1960年-1970年,日本工业生产平均每年增长13.6%,而出口贸易平均每年增长16.9%。日本政府认为科技是国力的核心要素,适应新技术革命蓬勃兴起的形势提出“技术立国”的战略思想。日本重视技术对国家发展的多方面作用,采取了从模仿到创新的经济技术发展模式。据统计,从50年代至1977年,引进国外技术达2.9万多项,然后根据本国的经济特点和技术基础加以改进、补充和发展,成为“日本化”的新技术。当然,许多人把经济增长归功于强大政府干预,尽管有政府干预,大部分时期日本的经济依然是在按自己的规律发展。据一项重要研究,经济自由仍是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④ 三、日本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与企业精神的推动。 日本企业实行严格而灵活的科学管理制度。50年代,日本许多大企业推行“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工资制”,使职工利益与企业利益有机结合起来,职工感到有依靠,具有安全感;其次,拉大职工报酬上的差距,使职工感到只有不断竞争,不断创新才能得到高报酬,从而具有压力感。企业重视对职工的“感情投资”,主动协调劳资关系,培养职工“以厂为家”的敬业精神。这种“日本公司”模式有助于日本培养强大的工业能力。⑤企业管理者重视精神投资。正如索尼公司总经理盛田昭夫所说的“日本优秀的公司根本不存在什么奥秘和秘诀。一个企业的成功,靠的是人而不是某种理论、计划或政府政策。日本企业管理者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与职员建立良好的关系,培养亲如一家、唇齿相依的感情。在日本,经营得有声有色的都是那些能使全体员工同甘苦,共命运的企业。除日本之外,我还未发现有哪一个国家采用这套简易的管理方法。实践已经有力地证明它是行之有效的。”在日本,企业管理者千方百计地培养同劳动者的家族般的感情,不仅关心工人的工作,而且也关心工人的生活;不仅关心工人个人,还关心其家庭。工人生日、结婚、病丧,更是企业“感情投资”的良机。例如,西武集团每年举行独特的擦皮鞋仪式,首先由高级职员为新职员擦皮鞋,然后是新职员为前辈擦皮鞋,总社和各分社社长都亲临这一隆重仪式,并由电视台通过卫星向全国转播,以培养职工热爱公司的精神,促进同事间的沟通。⑥日本的现代企业精神与日本传统的家族主义和家庭观念有密切联系。日本的家族主义和家庭观念不同于中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族制度和家庭观念,其家庭观念的出发点是:家庭是一个经营单位。所以既排除了中国传统的大家族关系和至今盛行的“裙带风”,又可以比西方的结构更和谐、更密切、更团结,成为一种社会凝聚力。日本学者说:西方社会的单位是个人,由个人集合而成为国家,而日本的社会单位是家,由家而集合成国家。⑦所以日本以“劳资一体”,“以企业为家”的宣传教育,日本人的家庭本位观念转变成了公司本位观念,形成一种团结奋进的工作精神。 四、日本传统文化和教育的积极影响。 第一、岛国文化环境促进了日本的开放。二战后的美军占领前,外族从未侵入和征服日本本土,也未发生过大规模的外族移入的情况,长期安定和相对封闭的环境,使日本人养成一种特殊的民族意识,在他们的观念和感情中,异民族与日本民族有着鲜明的分界线,自然形成本民族的亲和感与凝聚力,同时形成对外民族“内外有别”的心理,这种心理成为当今日本企业团结对外竞争的集团意识的基础之一,也成为日本乐意吸收外国先进文化的文化,包括敌对国家的先进文化的心理基石。所以传统日本文化是兼容型的,具有受容性和并存性,是一种开放性、多元化的文化复和体。当然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它总是“接受了很多,但付出的很少” ⑧。 第二、轻思辩重实用的文化心理与有效吸收消化外来先进文化成果。日本人的文化心理是重现实、重实用、重实践,日本可以称为世界先进文化最优秀的继承者和实践者。在近现代,日本人成功地吸收和消化了欧洲近现代科学技术,而且极迅速,极有成效。⑨ 第三、他们拒绝失败,承认羞辱的态度深深根植于其心理中。日本公司文化轻易地容忍低回报,却很难容忍彻底失败。⑩而且在日本,一心向学是根深蒂固的传统,日本公司里,求学氛围十分浓厚。 第四、日本教育体制是普及型教育体制。江户时代的教育体制,已初显义务教育的雏形,明治维新初年的全民义务教育就是以此为基础。二战后,日本政府把发展教育作为国策,在财政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坚持实行小学和初中的义务教育,并免费为小学生和初中生提供餐点和教科书,1947年日本政府把义务教育增加了三年,每年要拨出国民生产总值的6%作为教育经费。这提高了国民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水平,为改善国民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政府重视培养人才,教育先行,并且做到人尽其才,学以致用。战后日本经济增长的60%,就是靠技术进步取得的。 综上所述,二战后,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创造奇迹,是由于其充分结合本国优越的历史地理文化,并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从而创造更多的优势来发展自己的结果。

呵呵 听楼上的说法 年都要过差我来解决吧日本战国经历了3个时代(此历史分期是日本史研究领域公认的) 室町时代,安桃时代,江户时代“室町”顾名思义,是建立了以“室”“町”为中心而发展而来的都市兴起。而在农村,随着商业的兴起特别是“市”“座”的兴起,土地私有化加重,许多人取得了大量土地同时建立了类似“庄园”一样的自治体(比喻长尾家原本出生平民,却有春日山城主之实,长尾景虎后得上杉一族的赐姓才有了“上杉谦信”),这是个新兴贵族代替老贵族的时代。关键词:庄园经济体。安桃时代经济最大的特点就是:“第六天魔王”织田信长,创立了“乐市”代替自由商人的“座”,把通货经商权收归其下。“关白”丰臣秀吉“刀狩令”的颁布,以及“太阁检地”的颁布,首先限制了下层的自制体,提出了“兵农分离”的思想。同时收归“金银矿”的采集权。关键词:经济中央集权化。江户时代,发布了《庆安告谕》,禁止了经济作物的种植,然后如同齐民编户一样编制了“本百姓”,国家可以直接干涉人民的经济生活,又通过“参观交代”控制大名的经济,但是商品经济还是在不断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依然产生(各学派说法不一,有些学者并不认同,但中国学者坚持这一主张)。如同明朝一样,每一个人生下来就已经被注定其未来的工作以及身份。关键词:商品经济兴起哈欠,参考资料《日本通史》浙江大学希望对你有帮助还有所谓的战国时期其实是纵横三个时代的,室町时代末期为起点,安桃时代为高潮,江户初期为终点。

政治 | 经济 | 中日交流 | 科技 | 文化 | 社会 | 评论 | 中日论坛 | 图片库 | 日文版 日本频道 >> 笹川日中友好基金 >> 出版物笹川日中友好基金通过支持多种以及自身策划的大量研究活动,从中获得了很多知识和技术信息,并面向社会出版相关书籍。出版书籍如下。今后我们还会更广泛地公布基金活动所获最新知识。■《日本文化的历史》 尾藤正英著/彭曦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0年■近年,一些关于日本人的论调持续走热。作者认为部分言论缺乏事实和历史根据,为阐明日本文化的精髓及其历史渊源而著此书。作者为揭示日本人的价值观和日常生活中的意识形态,主要着眼于宗教和思想的历史变迁,描写了日本社会固有的民族精神,并展现了充满活力的日本社会如何在国家和社会组织存在方式的不断变化中形成新时期的本国文化。作者视角独特,结合近年来日本文化史的相关研究成果,对诸如“日本的双系家庭与中国的父系家庭之间存在巨大差异”等课题展开了独特的探讨。正如作者所述,长期以来,很多中国人和韩国人都认为日本社会缺乏独有文化。随着本书在中国翻译出版,相信能够加深人们对日本文化及日本人民族性的了解。■《战后漫画50年史》 竹内长武著/李斌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0年■日本的大众文化在中国年轻人中人气颇高,据说不少人是在接触了日本动漫以后才开始学习日语的。至今为止日本的漫画作品大量涌入中国,但鲜见关于漫画理论的译介。本书以跟漫画有关的各种事件为线索,回顾了日本战后最普及的大众文化---漫画自诞生以来50年间走过的历程。作为了解日本战后漫画发展状况的入门书籍,相信会有助于改善目前“漫画热”与“漫画历史冷”之间的不平衡局面。■《战后日本大众文化》 鹈饲正树、永井良和、藤本宪一编/苑崇利、史兆红、秦燕春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年■作者并非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探讨“何为大众文化”,而是着眼于“战后”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阐述了该时期下日本社会的特点。针对战后日本社会中普及面最广的事物,作者试图从文化角度进行解读,并以此为切入点剖析“大众文化”。本书大体分为“生活”、“家庭”、“身体”、“娱乐”四个部分,具体而言,就“学校午餐”、“冰箱”、“家庭餐厅”、“婚礼”、“宴会”、“儿童房间”、“黄金周”、“宠物”、“健康保险法”、“化妆”、“棒球”、“出境游”、“街头表演”、“摄影”等十多种文化事物和现象进行了分析。提到大众文化,人们往往会联想到电视、漫画、电影等事物,本书则通过关注与普通人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事物和现象,为我们揭示了大众文化的真面目。这样的视角对于中国的读者而言可谓新鲜。仅以“学校午餐”为例,不仅能让人了解日本人的思维方式、了解日本当时的社会状况,同时透过这一事物多少也能窥探日本文化的深层内涵。■《日本地方自治》 礒崎初仁、金井利之、伊藤正次共著/张青松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年■本书是有着很深造诣的研究者们共同执笔撰写的关于日本地方自治体的最新书籍。在内容上,从日本地方自治的制度构成到历史、政策、管理应用、民主参与、近代改革等,覆盖面广、言简意赅。对于一般读者来说,这本书是一条了解日本地方自治知识的快速通道,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入门书籍。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被称之为是地方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地方制度的整顿及协商民主机制的完善依旧是亟待解决的一大课题。相信本书中文译本的出版能够对中国今后的地方制度的整顿及改革产生积极的作用。■《富士山与日本人》 青弓社编集部编/周以量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年■众所周知,富士山是日本引以为傲的象征,但真正了解它的历史及相关文化的人却少之又少。本书会给您呈现一个完整的富士山,例如富士山图像与日本人性格的分析、富士山画作在美术史上的意义、近代日本教科书与富士山的关联、富士山在登山史上的地位、富士山的宗教含义、有关富士山的文学描写、外国人眼中的富士山等等。专家们各自不同的论述可为您展现一个完整的富士山全貌。通过对富士山整体的把握,读者不仅能够获取日本文化方面的相关知识,还能够挖掘出隐藏在日本文化深处的奥秘。■《手机小说的秘密》 速水健朗著/汪平、陈乐兵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0年 ■我们尚且不谈日本的“不良男女”是否能够被称之为是一种文化,但手机小说可以算是一种对由手机形成的人际关系进行描写的小说。本书以敏锐的视点准确捕捉手机小说诞生的背景,成功展现了当代青少年生动而真实的生活现状。同时,书中关于地域社区的分析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当代日本年轻人文化及生活现状的独特视点。 当今时代,中国的年轻人同样热衷于手机、MSN、博客等网络文化。这些虽然属于文化中的一种,但相对于“主流文化”而言,这些则被称之为“非主流文化” (alternative culture)或“反文化” (counterculture)。孰好孰坏,不能一概而论。我们如何去对待新时代出现的这些新型文化,是当今社会的重大课题之一。 通过阅读此书,读者可以对由社会构造的变化及手机小说产生的背景相结合而产生的当代“不良”文化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中国的读者也可以此书为契机,重新正确认识中国的“不良”文化。这是一本能够从全球化视点拓展到文化论研究、能够为大家提供机会,以及探讨共同构筑多文化共存社会的不可多得的好书。■《日本经济史 1600-2000》 浜野洁、井奥成彦、中村宗悦、岸田真、永江雅和、牛岛利明著/彭曦、刘妹含、韩秋燕、唐帅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0年 ■《日本经济史1600-2000》一书着眼日本近代经济遗产对近代工业化所发挥的作用,以历史比较性的观点,叙述了1600年关原合战至2000年间的日本经济史。长达4百年的时间跨度可能会使读者认为本书是一部规模宏大的著书,其实,由于江户时代资料的匮乏做不到对这段历史中的经济发展进行详细论述,内容倾向干脆简练,所以对希望概括地了解日本经济进程的读者来说,本书是一本非常适合的教科书。 目前,本书已被选为日本图书馆协会的既定图书,并被庆应义塾大学、关西大学等日本各地名牌大学用作最新教科书。 即使中国读者没有日本经济史相关知识背景,通过本书的中文版也可达到同样的理解效果。且书中对日本战后经济结构作了详细介绍,对有兴趣了解日本经济史的读者来说,无疑会是一部趣味性、可读性并重的读物。同时将其推荐给中国的大学做为教科书使用。■《日本文化中的时间与空间》 加藤周一著/彭曦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0年 ■作者加藤周一生于1919年,2008年12月逝世,是战后日本最具代表性的评论家之一。本书是加藤周一先生一生探究日本思想史的集大成之作,封面的介绍中写道:“作者以时间和空间为主轴线,对‘何谓日本文化的特质’这个大命题进行探究。作者在书中列举丰富的文学•绘画•建筑作品来进行纵向、横向的比较和对照,以诠释贯穿于日本文化中独特的时间•空间概念,并将日本人的时间•空间意识总结为“现在”和“这里”。本书文笔锋利,内容涉及日本的宗教观和自他意识,是作者探索日本文化的本质及其可能性•界限的最新作品。” 加藤周一对日本文学史的研究、及提出的日本文化杂种论等观点在中国享有广泛知名度。2008年,他的作品《何谓日本人》(讲谈社出版)的中文版(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在中国引起了巨大反响。《日本文化中的时间与空间》中文版,对中国读者了解日本人的思考行为方式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超越国境的历史认知—来自日本学者和海外中国学者的观点》 刘杰 三谷博 杨大庆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年■本书介绍了2001年—2005年年召开的题为“日中青年历史研究者会议”的会议讨论成果。■《公益项目的评价 Public Benefit Project Evaluation》 邓国胜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年■这套书介绍了2001年—2003年实施的名为“中国公益事业评价体系的构成”的工作成果。■《日本与东亚经济的合作》 高僧杰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2年■本书介绍了2000年召开的题为“21世纪日本青年研究者研讨会”的成果。■《当代日本社会的思潮》 蒋立峰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1年■本书介绍了2000年召开的“21世纪日本青年研究者研讨会”的成果。■《对非盈利组织机构的评价 Non-Profit Organization Evaluation》 邓国胜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年■本书介绍了2001年—2003年实施的“中国公益事业评价体系的构成”活动成果。■《中国NPO 社会改革之门现已打开》 王名、李妍焱、冈室美惠子 第一书林 2001年■本书介绍了2001年-2003年“构筑中国公益事业评价系统”活动的成果。■通过完备中国非营利部门的组织活动的评价基准,以非营利部门的发展为目标进行的“构筑中国公益事业评价系统”取得了相应成果。此书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合作出版。它清楚地向日本国民展示了他们所不知道的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实际状况。■《果树栽培新技术》永田荣一编著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1年■此系列图书介绍了1995-1999年“中国农村领导人养成”的活动成果。■《50项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冯渝生等编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0年■此系列图书介绍了1995-1999年“中国农村领导人养成”的活动成果。■《山羊养殖技术》李云龙 编著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0年■此系列图书介绍了1995-1999年“中国农村领导人养成”的活动成果。■《食用菌栽培技术》张渭 编著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0年■此系列图书介绍了1995-1999年“中国农村领导人养成”的活动成果。■《种族中国:他们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游仲勋编著 东京:日本时报有限公司 2000■本书介绍了1993-1994年“中国华侨动向调查”的活动成果。■《21世纪华人华侨 启动世界的经济力量》游仲勋编著 日本时报 2001年■本书介绍了1994-1994年“中国华侨动向调查”(061、076)的研究成果。■《21世纪的日本-政治外交发展趋势》蒋立峰 主编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0年■本书介绍了1999年“21世纪年轻的日本研究人员论坛”的活动成果。■《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 林红 主编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9年■本书介绍了“21世纪都市生活环境综合开发研讨会”的活动成果。■《四个半世纪的中日交流》 天儿慧、园田茂人 东洋经济新报社 1996年■本书介绍了1995-1996年“中日交流实况调查”(103、116)的活动成果。■1998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26年,同时也是和平友好条约缔结20周年。因此我们出版了《四个半世纪的中日交流》一书。5位研究人员(天儿慧、园田茂人、冈崎雄儿、张记淳、赵宏伟)分别从政治、经济、人员流动、彼此印象、国民交流等视角展开了颇有远见的讨论。■《中日交流团体名鉴 1995年》笹川和平财团中日友好基金 东方书店 1996年■本书介绍了1995-1996年“中日交流实况调查”(103、116)的活动成果。■中日交流日趋频繁,我们着眼于越来越多的团体和组织活动,希望阐明其活动实况。因此针对公益性较强的中日交流活动团体进行了问卷调查。本书介绍了此项调查结果。其中刊登了日本国参与中日交流的友好团体、自治体、政府机关、企业、大众传媒等约900家单位。■《中日两国的互相认识》 蒋立峰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3年■本书介绍了在2000年召开的题为“21世纪日本青年研究者研讨会”的成果。■《21世纪的中日关系的发展构想》 蒋立峰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4年■本书内容是源于在2000年召开的题为“21世纪日本青年研究者研讨会”的会议讨论成果。■由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合作连续5年召开了日中青年研究者系列研讨会。系列研讨会的议题分别是:1999年以“日本的政治外交”为题、2000年以“日本的社会思潮”为题、2001年以“日本和东南亚区域的经济合作”为题、2002年以“中国人的日本观和日本人的中国观”。还有,2003年时该系列工作的最后一年,与2003年12月20日—21日在北京的和平宾馆召开了题为“从全球出发考虑中日关系(21世纪的中日关系的发展构想)”的研讨会。出席此次会议的有来自日本方面的11位青年研究者和中国方面的23位青年研究者,两国青年研究者热情的交换了各自论文思想。本书将会以上发表的论文进行整理归纳为论文集,收录了34篇以直面日中政治经济领域为中心思想的论文。图片更多2010年度项目更多笹川日中友好基金与人民大学共同举办应急管理干部高级研修班 日中校级军官互访交流(2010年度) 2010年度地方大学日语学习者赴日研修名单公布 第10次自卫队校级军官访华交流活动9日启动 关于基金会更多基金会简介 基金会运营委员 基金会活动指针 如何申请项目资助 基金室工作人员 业务咨询 镜像:日本 教育网 科技网E_mail: 新闻线索: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ENGLISH京ICP备05059934号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京朝工商广字第0394号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Copyright © 1997-2008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日本崛起 日本自1890年,走上帝国主义道路,依靠对外扩张,不断壮大国力,几乎实现了大国崛起,但又因为国家战略目标过大以及发展道路的选择错误,超出了国家经济所能承受的程度,最终走向了失败,使明治维新以来80年的努力毁于一旦。1945年9月3日,在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重光葵代表天皇和政府,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接着,美国大军在日本登陆。日本民族的崛起历程又回到了起点。吉田战略——战后国家复兴的战略选择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日本国民财富的42%毁于战火。1946年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消费水平分别为战前的62%和57%,工农业生产亦遭到极大的破坏,对外贸易几乎完全断绝,通货膨胀加剧,物价扶摇直上,几百万名失业工人流落街头,人民生活日益恶化。不仅如此,战败的日本被美军占领,完全失去了民族独立。战后初期日本民族崛起面临的任务是恢复经济,恢复民族独立,建设全新的民主国家政体。在这种形势下,吉田战略应运而生。吉田茂是对战后日本政治产生深远影响的政治家。在他的组织和领导下,日本实现了由战前法西斯军国主义政治向战后资产阶级和平民主义政治的过渡。吉田茂参与主持作出了决定战后日本命运的两项政治决策,一是制定新宪法,二是缔结《旧金山和约》和《日美安全条约》。前者摒弃了战前的法西斯军国主义,放弃了军备和战争,建立了新的国内政治,使日本走上了资产阶级和平民主国家的道路。后者决定了日本同美国结盟,确定了日本在战后世界政治结构中的地位,并从法律上结束了被占领状态,恢复了日本独立国家的地位。在吉田茂主持下所形成的日本国家发展战略基本上符合日本当时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保证了日本比较顺利地医治战争创伤,迅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强国。吉田战略是在围绕媾和与再军备问题的各种政策争论中逐步形成的,基本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以牺牲国家主权为代价,依靠美国保卫本国的安全和重建经济;同以美国为首的“自由世界”保持协调一致的立场,对抗苏联阵营;在可能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减少军备负担,建立必要的国内正常秩序,集中力量恢复和发展经济,恢复和扩大对外经济联系,把日本重新建设成为现代化的、与其他发达国家并驾齐驱的世界经济强国。按照吉田战略的安排,日本与美国签订了《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允许美国在日本国内驻扎军队,甚至拥有镇压日本内乱的权力。这就使日本在获得独立后,又重新陷入被半占领状态。因而,这一条约遭到日本各界的强烈反对,甚至保守党内的大多数人也指责吉田茂搞集体防御,在军事上过分依赖美国,必然会造成在政治、经济各个方面对美国的依赖性,影响日本的独立国家地位。对此,吉田茂承认:“拥有强大武力的美国同已被剥夺军备的日本是不可能平等的。”他认为,经济发展是其他一切发展的前提条件,国家的独立要靠强大的武力来保护,而强大的武力又必须以经济的繁荣为后盾。战后日本经济千疮百孔,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日本经济自立,乃是全民族的首要任务,为了把经济搞上去,什么手段都可以使,甚至包括暂时置国家独立地位于不顾。这就是吉田茂的“商人的国际政治观”。他认为,将本国的防卫委托于他人,自己则利用节省下来的资金,专心发展经济,这种做法对于现实的日本来说是最好的选择。由此带来的日美之间不平等的关系只是暂时的,这种关系“自然会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逐渐加强而发生变化”。导致产生吉田战略的种种矛盾和制约在战后几十年中始终存在,因此,战后日本各届政府均在吉田战略的基础上制定自己的政策。虽然各个时期有不同的提法,但都没有超出吉田战略的基本范围。1957年制定的《国防基本方针》、1976年制定的《防御计划大纲》以及20世纪70年代末制定的“综合安全保障战略”均可以看作是吉田战略的延续。“国际国家”——政治大国的战略选择战后日本采用吉田战略,远离国际事务,将国家安全问题委托给美国处理,保持较小军备,专心于经济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已基本实现在经济上赶超欧美的国家发展目标。1968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联邦德国,成为西方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日本的经济实力有了新的增长,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10%以上,对外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三位,成为超过苏联居世界第二位的经济大国。日本已从追赶者变成被追赶的对象。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和在国际社会中发言权的不断扩大,日本人战后长期压抑着的大国意识开始复苏。原有的吉田战略已不能满足现实的要求。日本社会发展进入了“没有航海图的航海”阶段。日本面临着新的转折。寻找和确定新的国家发展目标,制定新的国家发展战略,便成了日本政治的重要课题。战后的日本作为“特殊国家”最大限度地充当了战后国际秩序的受益者。战后日本以“贸易立国”为国是,把做“经济大国”和跻身于欧美“商人俱乐部”视为唯一的国家发展目标。为此,它竭力避免在政治上、尤其是在经济上卷入国际纠纷与冲突,较少考虑在国际上的名誉、地位以及自主性等。但到20世纪70年代,这种情况开始发生变化。经过两次石油危机的冲击后,日本统治集团意识到继续作为“特殊国家”已越来越困难。另外,随着日本经济实力不断增长,日本人已不甘心屈居“经济大国、政治小国”的地位,要求由“特殊国家”转变为“正常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与经济实力相称的作用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于是,“国际国家论”作为一种政治思潮出现在日本的政治论坛上。20世纪80年代,日本学术界掀起了一场“美国霸权”问题的大讨论。这场讨论从表面上看似乎议论的是“美国霸权”的发展问题,但实际上与日本在未来国际秩序中扮演何种角色这一基本命题密切相关,对日本走向“国际国家”作了理论上的论证。这场讨论得出的结论是,“美国霸权秩序”已产生动摇;“美国霸权秩序”之后将迎来“共同管理秩序”;在“美国霸权”走向衰落、多国“共同管理”势所难免的国际秩序的转折期,日本必须成为创造国际新秩序的强有力的一员。20世纪80年代初中曾根执政以后,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的政治纲领,强调“日本正处于战后史的重大转折点”,主张“不设禁区,以新的想法、观点去如实地重新认识历史的带基本性质的制度和格局”。在中曾根执政的5年中,日本已经明确地将“国际国家”作为日本面向21世纪的新的战略目标,充当“国际国家”已经成为它的一种自觉行动。“国际国家”的实质就是从根本上摆脱战后时代的“特殊国家”地位,做政治大国,成为与美苏平起平坐的世界一极。中曾根主要致力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调整体制。即调整日本战后发展所仰赖的经济、政治、社会体制,使其适应国际化时代的需要。二是修正路线。即通过在外交、防务等方面的“积极参与”与“分担责任”,修正战后保守政权坚持的“重经济轻军事”的政治路线,构筑与日本经济实力相适应的国家战略。三是改变思潮。即通过冲破“政治禁忌”,给“屈辱”的战败国历史打上休止符,开创日本在国际舞台上的“堂堂正正”的时代。中曾根政权为了凝聚民族意志,推行做“政治大国”的国家战略,在日本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新民族主义”思潮。一部分右翼势力也趁机鼓噪。他们企图通过肯定战前侵略行为,为侵略战争翻案,来克服“战败国后遗症”;以宣传“皇国史观”、“大和民族优越论”等狭隘民族主义来抬高日本的国际地位;以向“政治禁区”挑战,来否定和平主义思想。日本右翼势力遭到日本国内进步势力的抵制,同时引起了日本周边国家的警惕。对于这一情况,中曾根执政后期已有所反省。他表示“要坚持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融合的中庸国家主义”,并提出日本要在“安全航行区”前进。中曾根的后任也一再宣称日本绝不做“军事大国”,以图打消国际舆论特别是亚洲国家对日本军国主义重新崛起的疑虑。“借船出海”——全球性大国的战略选择20世纪80年代末,冷战骤然结束,国际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在日本国内,反美的民族主义情绪达到高潮,日美经济磨擦愈演愈烈,日本人的大国意识进一步增强。冷战后日本究竟向何处去,成为摆在日本人面前的新课题。在20世纪90年代前半期,日本对在新的国际战略形势下的战略选择进行了新的思考。在日本人确定自己的战略选择过程中,三个因素发挥了关键作用。一是冷战后美国经济并没有衰落,而是通过信息产业革命,牢牢占据着科学技术的制高点,其世界霸权地位在一个较长时间内不可撼动;二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经济陷入零增长,其大国雄心一度受挫;三是日本重新称霸亚洲的野心遭到中、韩等亚洲国家的强烈质疑。经过长期思考,日本人终于认识到,任何想摆脱美国的束缚、单独在亚洲做大的企图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日本只能借助日美同盟这个平台来实现做政治大国的理想。冷战后,日本社会中普遍对继续维持日美同盟关系的必要性产生了疑问。右翼人士石原慎太郎说,在人类文明进入一个新纪元之际,“日本是一个处于能够发挥主要作用的最强有力地位的国家。日本可以谋划为建立世界新秩序作出自己的贡献。日本今天有能力走自己的路。日本有能力制定一项全球战略,而且应该这样做”。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新生代政治家步入政界,逐渐掌握了政府的核心部门。这些人对国家的独立与民族的尊严具有强烈的意识,主张树立大国形象,彰显自身的国家利益和独立自主,力图为日本在国际上“谋求一个更加辉煌的角色”。部分有极端民族主义思想的人则认为日本像现在这样充当从属角色,是对日本民族自尊的公开侮辱,主张扩充军备,发展日本独自的遏制力量,借此来提升国家的地位。另一方面,日美之间的经济摩擦也达到顶峰。美国人的反日情绪高涨。尽管日本希望摆脱美国的控制,独立发挥大国作用,但持现实主义观点的政治家大都清楚地认识到,以日本的经济实力还远远不能与美国对抗,日本任何想在亚洲独自称霸的企图都会遭到亚洲主要国家的抵制。况且日本国内政治领域尚有许多问题未解决。日本还不具备制定一个脱离日美同盟的、独立在世界上发挥作用的大国战略的条件。美国也有一些人士认识到美日同盟的重要。负责制定亚洲政策的约瑟夫•奈也认为,不能把美日关系当成冷战的遗物加以摒弃,全球均势向亚洲倾斜使得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不是下降了而是提高了,因此必须营造一种更为平衡的同盟关系,以适应21世纪的发展变化。1995年2月,美国发表了《东亚安全战略报告》,3月,又发表了《关于日美安全保障关系的报告》。报告指出,“没有比美日同盟更为重要的双边关系”,它是美国维持太平洋安全和实现美国全球战略目标的基础。日美安全保障的目的之一就是支持日本在全球范围和地区范围内负担起更大的责任。1996年4月,日美两国在东京发表“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面向21世纪的同盟”,对日美关系进行了重新定位。美国承认“日本负有领导世界的责任”,日本将以“平等的伙伴”身份与美国共同参与国际事务。与此同时,日美安保体制的性质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原先日本向美国提供基地、美国保卫日本的“单向型”防卫体制,转变为日美“双向”防卫合作的体制。日美防卫合作的范围由以往的“本土防御型”转变为“干预地区冲突型”,从日美双边军事安排演变为日美联合对第三国和地区进行干预。从此,日本开始与美国联手充当“世界警察”的角色。日本100多年来的大国梦想似乎就以这种形式实现了。世界上很少有国家像日本那样锲而不舍地追求大国地位,也没有哪个大国像日本崛起走得如此曲折。它的第一次崛起靠的是武力扩张,终因实力不济,以失败告终;第二次崛起采取的是和平方式,靠的是超级大国的庇护。日本的先天不足使它总是在怀疑其他大国的诚意。日本在追求大国地位的过程中似乎摆脱不掉与其他大国对抗的角色。综观日本两次崛起的过程,至少有两点经验教训值得关注。第一,不要追求自身利益的绝对化。从中日甲午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30年是日本国家发展的黄金时期,除了以武力对亚洲大陆的侵略扩张外,保持与其他大国的“利益协调”,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但20世纪30年代后,日本顽固地坚守自己的既得利益毫不退让,并以武力拓展自身利益,结果适得其反。第二,必须搞好对民族主义的掌控。民族主义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日本在明治维新期间充分利用民族主义调动全民的积极性,但后来民族主义向极端化发展,裹挟着日本社会走向了战争。当今的日本社会与二战前颇为相似,政治家们正企图借助新民族主义以争取民众对大国战略的支持。这股新民族主义思潮会不会推动日本重走二战前的老路呢?世人正拭目以待。

日本经济学论文发表

写在前面:此篇是给正在选择合适的导师/选方向的同学的自助教程(长文)。即便在同一个学系里,不同老师的研究方向也是有差异的。研究内容对于申请教授、写研究计划书非常重要。在前一篇文章中我提到了找到论文名的方法(研究室&研究者总览网站),这是前提。→日本留学怎么看入学条件、选导师和专业

首先说明,不是所有文章都可以看到全文的。像国内的万方维普一样,买了数据库才能看。因此珍惜能免费看到全文的论文吧。

除了直接图书馆借,如何在网上看到全文呢?方法有五个,依次按重要性来排:cinii&j-stage、yahoo、大学附属图书馆、大学院/研究科网站、学会官网、政府部门官网。

一、CiNii (读サイニイ)和jstage

把它俩放到一起是因为功能类似而且两者是相关的。但我推荐首选CINII,因为jstage网站有点慢,而且Jstage里有的条目CINII也会有。

如果只想看有全文的,可以点这个:

输入你想找的文献名。在这里我举例,以“动作法”为关键词检索,文献有四种:オープンアクセス、机関リポジトリ、定额アクセス、其他链接。

第一条文献,打开机関リポジトリ,转到大学图书馆是这样的(点击链接就可以下载全文):

有些文献是 “定额アクセス”,这种可以在某宝让卖家代买(如果你真的需要)。

我直接搜了某论文的全名,显示在jstage网站有。跳转之后发现文章可以免费下载。

CINII还可以找博士论文。博士论文详细严谨是很好的参考资料。博士论文原则上都是公开的。

二、yahoo搜索

如果CINII找不到你想看的论文,你可以在日本雅虎上直接搜关键词。默认搜出来的当然都是网页啦,因此需要用“条件制定”(高级搜索)进行筛选:

往下拉,在 file形式 一栏,指定pdf格式,点击检索,结果基本都是文献。

三、大学附属图书馆

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的图书馆。在学校官网的菜单可找到。如果某教授在这个大学任职,图书馆里一般会有他近期的论文。以东大附属图书馆为例(部分内容只有校内才能看):

四、大学院/研究科网站

研究科网站会附往年的院生的论文。以九大人间环境学府为例,找到菜单中的“修士/博士论文一览”,还可以下载全文。有些大学比如东大就只有论文题目。如果你打算读某研究科,可以精读,这样的论文可能是你将来要写的。

五、学会官网

在研究者总览/研究者情报页面里,会写某老师加入了哪几个学会。学会网站一般有两种用法:1看学会的理事。这些老师一般都是在这个领域卓有成就的人,如果特别想学习某种疗法或者某个内容,可以师从于他们。2 学会志。一般看不到全文,但是文章的题目可供参考。以临床动作法学会为例:

六、政府部门官网:法务省/厚生劳动省

理科我不太清楚,但对于文科来说,政府调查的数据还是有参考作用的。在网站中找到统计/白书一栏。

假如我想知道某年度在日中国人的年龄和数目,可以在“出入国管理统计”里找。

假如我想知道日本各都道府县的病床利用率,可以在“医疗”类别里找。

结尾:找资料可以有很多种方式,当然还有其他网站我没有提到的,满足需要就可以,不一定按照我的步骤来。个人建议找文献从CINII开始,没有再YAHOO或者试其他办法。根据大家的反馈可能更新。

无利益相关:不是中介,正在申请十月研究生。讨厌伸手党,又想帮助一些完全迷茫的人。无法回答的就不回复。希望大家留学之路顺利。

副高级和高级经济师的职称论文,要选择核心级期刊。根据查询,筛选了经济领域核心期刊,现在国内有150本左右的核心经济期刊,在平台内,编辑将经济类期刊归纳在“经济期刊”栏目下,经济从业人员可找到版块并进入查看。

杂志编辑摘选了部分核心的经济期刊,在此参考:

《经济学家》、 《经济纵横》、 《经济研究》、 《经济问题》、 《经济科学》、 《经济管理》、 《当代经济研究》、 《当代经济科学》、 《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研究》、 《外国经济与管理》、 《现代日本经济》、 《亚太经济》、 《宏观经济管理》、 《宏观经济研究》、 《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问题探索》、 《技术经济》、 《南方经济》、 《上海经济研究》、 《现代经济探讨》、 《消费经济》、 《中国经济问题》、 《中国经济史研究》、 《中国流通经济》

《财会月刊》、 《财务与会计》、 《会计研究》、 《会计之友》、 《审计研究》、 《审计与经济研究》、 《中国审计》

《农村经济》、 《农业经济》、 《农业经济问题》、 《中国农村经济》

《产业经济研究》、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企业经济》、 《现代管理科学》、 《中国工业经济》

《财贸经济》、 《财贸研究》、 《财经问题研究》、 《财经研究》、 《财经理论与实践》

《国际经济合作》、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问题》、 《价格月刊》、 《商业经济研究》、 《商业经济与管理》、 《国际经济评论》

《税务研究》、 《税务与经济》、 《金融经济学研究》、 《金融理论与实践》、 《金融发展研究》

全中国有多少能够发表经济学论文的刊物?数百种,甚至上千种?反正是多如牛毛。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各地的社科院、许多大学的经济学院、一些国家机关、金融机构等等都有自己的刊物,这还不算也刊登理论文章的报纸。应该说,中国的经济学和经济学期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我们还要看到,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1)综合性的期刊太多,专业性的期刊太少。在国外,除了为数不多的几本综合性经济学期刊之外,具有国际性声誉的主要是各种专业性期刊,比如金融有《金融学》杂志,比较经济学有《比较经济学》杂志等。国内的各个经济学期刊并没有明确的专业分工,内容重叠,使得读者想要了解一个领域的最新进展往往无从入手。(2)对刊物的评价缺乏科学标准。或是根据国家有关行政单位的评比,这使得学术期刊的评级缺乏学术界公认的科学标准。学术期刊多而质量参差不齐,对于研究人员和学生发表论文来说,既是一件好事一个聪明的研究生随随便便挑几份刊物,登数十篇论文,根本就不是件难事。说它是坏事,是因为发表论文如此容易,会很容易地毁掉刚出道的学子,让他们觉得科学研究原来是这样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所以,我的建议是青年学子们在投稿的时候一定要确立自己的目标,就是不满足于在平庸杂志上发表论文的数量,而一定要登上好的经济学刊物的“大雅之堂”。 1. 选题选题应该能够解释关系较多人利益的现实活动,如用激励理论研究中国农业问题。2. 内容内容的好坏主要取决于:(1)用同行通用的规范经济学方法分析问题;(2)语言清晰准确表达要表达的意思;(3)模型对现实的解释能力 1. 基础理论,包括理论综述、现实意义。例如:具体钻研某一特定领域。2. 模型,包括假设、界定函数式、求解均衡解、模型的推广。例如:《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博弈论》。3. 实证分析,例如:《计量经济学》。

疫情下的日本经济论文发表

2022年上半年,日本在俄乌冲突、新冠肺炎疫情、美联储加息等背景下经济形势复杂严峻,政府和央行破局乏术,进退维谷。另一边,日本政府对内大力推进经济安保战略,急于与中国脱钩,对外协助美国推行“印太经济框架”,推进第三国基建投资,对冲“一带一路”倡议,不惜“一掷千金”。可以预见,由于世界形势复杂和其自身实际经济、资源状况约束,日本的经济前景仍不明朗。有分析认为,日本必须尽快把精力放回到制定更加有利于国家和国民发展的经济政策上来,尽快走出困境。

首先就是旅游业的损失,因为都不来日本旅游了,第二就是渔业,疫情导致没法出海,最后就是第三产业低迷,疫情让一些科技人员进了医院。

2022年以美元计算的日本GDP将跌回30年前。 真没想到日本花了整整30年的时间,不仅经济没发展,反而还倒退回了30年前。相当于日本经济原地踏步了整整30年。不过放眼全球,现在日本还是挺牛的,这也证明了日本在30年前是多么的如日中天。 30年前还没有几个国家能够像日本一样,把产品卖到全球。所以日本在国际市场几乎是没有任何的对手。世界500强企业发展的也很快,达到了130多家。后来越来越多的国家走上了国际化路线,这个时候日本遭到了美国的打压,又没有中国的成本优势,再加上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多重因素导致日本的制造业慢慢的没落下来,经济发展来了个“大刹车”。现在除了几个支柱型的产业,其他的都不太行了。 这才导致日本经济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而日本的企业又缺乏创新和冲劲,再加上国内市场规模也非常有限,几乎指望不上。所以日本是向外扩张不行,向内发展也不行,甚至国内市场都在被其他国家企业抢占。靠着之前积累的优势“吃老本”,所以才落得今天倒退回30年前的地步。 虽然到目前为止,真正能超过日本的国家也没几个,但日本如果再这样没落下去,被远远的甩在后面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对日本的进出口贸易和国内交易造成了巨大影响。日本疫情对日本经济的影响:1、对进出口贸易造成了巨大的影响,2022年疫情在全球肆意蔓延,导致各国之间的货物交易不能够正常进行,有些需要进口的货物和物资无法正常交易,全球损失惨重。对日本国内的交易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因疫情原因,日本国内为防止疫情再度扩散所以禁止日本国民在非必要的时候出入公共场所,对日本的国民经济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3、因疫情原因,国家必须生产制造核酸检测的所需用品,也必须来面对治疗新冠感染者的费用,新冠疫情是全球自二战以来面临的最严峻的形式。

日本经济发表主题论文

1、浅谈日本经济飞速发展的原因2、日本市场经济模式的特点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3、日本的超稳定经济结构浅析4、论日本的区域经济政策及其特色

你用google搜索关键词:战后日本经济 就有你想要的答案了

中日经贸关系,可从历史,到现在,再展望未来。作为全球化经济的今天,中日经贸已经是不可分割的一体化经济,希望能够从这里入手去写。不用写空泛的东西,只要自己有一个理论,然后根据这个理论去寻找可以支撑你论点的证据,再加上你个人的思考,出来的东西,就不会只是通篇都是别人影子的文章了。

日本经济法学论文发表

写在前面:此篇是给正在选择合适的导师/选方向的同学的自助教程(长文)。即便在同一个学系里,不同老师的研究方向也是有差异的。研究内容对于申请教授、写研究计划书非常重要。在前一篇文章中我提到了找到论文名的方法(研究室&研究者总览网站),这是前提。→日本留学怎么看入学条件、选导师和专业

首先说明,不是所有文章都可以看到全文的。像国内的万方维普一样,买了数据库才能看。因此珍惜能免费看到全文的论文吧。

除了直接图书馆借,如何在网上看到全文呢?方法有五个,依次按重要性来排:cinii&j-stage、yahoo、大学附属图书馆、大学院/研究科网站、学会官网、政府部门官网。

一、CiNii (读サイニイ)和jstage

把它俩放到一起是因为功能类似而且两者是相关的。但我推荐首选CINII,因为jstage网站有点慢,而且Jstage里有的条目CINII也会有。

如果只想看有全文的,可以点这个:

输入你想找的文献名。在这里我举例,以“动作法”为关键词检索,文献有四种:オープンアクセス、机関リポジトリ、定额アクセス、其他链接。

第一条文献,打开机関リポジトリ,转到大学图书馆是这样的(点击链接就可以下载全文):

有些文献是 “定额アクセス”,这种可以在某宝让卖家代买(如果你真的需要)。

我直接搜了某论文的全名,显示在jstage网站有。跳转之后发现文章可以免费下载。

CINII还可以找博士论文。博士论文详细严谨是很好的参考资料。博士论文原则上都是公开的。

二、yahoo搜索

如果CINII找不到你想看的论文,你可以在日本雅虎上直接搜关键词。默认搜出来的当然都是网页啦,因此需要用“条件制定”(高级搜索)进行筛选:

往下拉,在 file形式 一栏,指定pdf格式,点击检索,结果基本都是文献。

三、大学附属图书馆

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的图书馆。在学校官网的菜单可找到。如果某教授在这个大学任职,图书馆里一般会有他近期的论文。以东大附属图书馆为例(部分内容只有校内才能看):

四、大学院/研究科网站

研究科网站会附往年的院生的论文。以九大人间环境学府为例,找到菜单中的“修士/博士论文一览”,还可以下载全文。有些大学比如东大就只有论文题目。如果你打算读某研究科,可以精读,这样的论文可能是你将来要写的。

五、学会官网

在研究者总览/研究者情报页面里,会写某老师加入了哪几个学会。学会网站一般有两种用法:1看学会的理事。这些老师一般都是在这个领域卓有成就的人,如果特别想学习某种疗法或者某个内容,可以师从于他们。2 学会志。一般看不到全文,但是文章的题目可供参考。以临床动作法学会为例:

六、政府部门官网:法务省/厚生劳动省

理科我不太清楚,但对于文科来说,政府调查的数据还是有参考作用的。在网站中找到统计/白书一栏。

假如我想知道某年度在日中国人的年龄和数目,可以在“出入国管理统计”里找。

假如我想知道日本各都道府县的病床利用率,可以在“医疗”类别里找。

结尾:找资料可以有很多种方式,当然还有其他网站我没有提到的,满足需要就可以,不一定按照我的步骤来。个人建议找文献从CINII开始,没有再YAHOO或者试其他办法。根据大家的反馈可能更新。

无利益相关:不是中介,正在申请十月研究生。讨厌伸手党,又想帮助一些完全迷茫的人。无法回答的就不回复。希望大家留学之路顺利。

认识经济法论文2000字篇2 论经济法中社会中间层的地位和作用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中涌现出了一批不同于政府与企业的组织,这些组织独立于政府与市场之间,为政府干预市场、市场影响政府以及市场之间相互联系起到中介作用,它就是社会中间层,其产生得益于物质生产关系的变动,已经逐渐受到了尊重与理解。 一、社会中间层是作为经济法主体的适格性 经济法主体区别于民法主体以及行政法主体。根据角色理论,同一主体,由于受不同的法律规制,因而其角色可能会不同。中间层根据其角色的不同可以分为民法上的主体也可以分为行政法上的主体,也可以分为经济法上的主体。但根据社会中间层的双重属性可以得知其划分为民法主体或者行政法主体是有理论上的缺陷的,因此我们把社会中间层定义为经济法上的主体。 1、社会中间层的产生与经济法的兴起具有相似性 经济法是在政府失灵以及市场失灵“双重失灵”的背景下产生的,这种“失灵”主要表现为:宏观经济不稳定、微观经济低效率、社会分配不公。而社会中间层也产生于市场失灵以及政府失灵导致对于一些问题无法及时处理的情况下,其产生主要用于解决“双重失灵”所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这种产生的背景也完全符合经济法所追求的平衡个体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经济增长、保障效率与公平、协调经济发展的目标,因此二者具有相似性。 2、两者都注重追寻社会公共利益 经济法是社会本位法,以追求社会公共利益为主要价值观念,以社会本位作为其基本立场和归宿。社会中间层作为从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中分离出来的群体,具有很强的公正公平性。两者都注重追求社会公共利益为主要目标,均具有很强的社会正义性。 3、经济法与社会中间层都具有缓冲作用,都发挥着媒介作用 经济法是介于公法与私法之间的第三法域,伴随着政府与市民社会的联系加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不断完善,传统的私法以及公法对众多的主体已经无法进行调整,因此作为第三种法域的经济法即应运而生,经济法的出现更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更能在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市民社会、市场与市场之间起到良好的“润滑剂”的功能,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对不可避免的社会矛盾也起到了缓冲作用。 二、社会中间层的类型化分析 1、经济管理主体 经济管理主体,主要是指依据宪法和行政法设立,由宪法和行政法明确其性质、职能、任务、隶属关系等,承担决策、协调、执行、监督等国民经济管理职能的组织或机构。该类主体是管理性与经济性的结合,不仅其管理对象具有强烈的经济性,而且其管理手段也具有强烈的经济性。当然,经济管理中不应当排除权力机关与司法机关。 2、社会中间层 社会中间层是指独立于政府与市场主体,为政府干预市场、市场影响政府和市场主体之间相互联系起中介作用的主要团体。主要包括:行业中介性组织、特殊资格的企业以及其他中介组织,这些组织根据法律的规定以及特定机关的授权,享有一定的经济权限,并在权限范围内进行协调与管理。 3、市场主体 市场主体是指经营者、劳动者以及消费者等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参加者。市场主体是国民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国家的经济管理活动最终通过他们的行为最终得以实现。 三、社会中间层的功能分析 1、分离于政府的功能 (1)公共服务功能。社会中间层主体种类繁多,提供的服务也是多种多样。就其存在的活动空间而言,他们的公共服务主要分布在经济鉴证、环境保护、权益保护、社区服务、经济中介等领域。其基本职能主要是:资产评估、消费者权益保护、社区服务、经济中介等方面。以美国加工商协会为例,其功能主要表现为:它承担着教育培训、科研、食品检验、产业规划、法律咨询、国际合作、商业保险、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大量工作,为企业提供各种服务,使其受到很好地发展。 社会中间层的这些职能与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职能还是有所不同的,最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其自发性,社会中间层会自发组织社会活动项目以保障相关人员的合法权益,是一种民间的自发性组织或者社会团体。但是其保护的利益却没有政府社会保障的范围广。 (2)社会保障功能。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保证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公民能够维持生存,保障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同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逐步增进公共福利水平,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社会中间层提供社会保障的对象主要是:红十字会、慈善组织等。 2、独立于市场的功能 (1)对市场的监督功能。社会中间层可以在交易的过程中对交易相对人的资格、交易标的合理性、合法性,以及对交易的价格、真实性进行审查。 (2)自律功能。社会中间层是相对于政府与市场主体而言的,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具有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它可以通过颁布内部章程来约束内部成员,此种自律性的行为不受其他任何成员的干涉。但是这种自律性必须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违背法律的行为是不受法律所承认的。 3、调节政府与市场之间关系的特有功能 (1)沟通协调功能。社会中间层的最突出的额特性就在于其协调性。政府与市场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社会主体,一方的急剧膨胀会导致另一方的权益受损,因此需要社会中间层进行介入,以平衡两者之间的利益。具体表现为:社会中间层主体将政府制定或出台的政策、法律传达给社会主体,使其更好地贯彻国家的政策或法律意图,规范自己的行为、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社会中间层主体也应当将其掌握的大量的市场信息反映给政府,使其制定出更符合市场规律与需求的经济政策。此外,社会中间层的作用还体现在调节市场主体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2)保护恢复功能。社会中间层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保护单独个体的利益,尤其是保护弱势社会群体的利益,恢复其被侵害的权益,社会中间层可以利用其相对有利的地位以及专业化的知识水平来组合优势资源,去帮助更多的弱势人体。 (3)预防功能。为预防市场失灵,国家需要有效的介入到市场经济运行的方方面面,但是过多的政府干预,会阻碍市场发展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因此社会中间层必须要保障国家干预的适度性与有效性,预防过度干预带来的恶果。 (4)补充完善功能。对于国家以及市场难以进行调节的领域,社会中间层应该积极明确自身任务,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健全做出最大的贡献。 四、结语 社会中间层作为经济法主体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中间层作为新生力量,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我们在研究其具体内容以及运行机制的同时,也要注意在法理、学科等角度突出其重要地位,以此来获得更多的重视。我们要通过更多的途径来发挥其积极作用,减少消极作用,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做贡献。 猜你喜欢: 1. 有关经济法方面的论文发表 2. 关于经济法方面的参考论文范文 3. 经济法的论文参考 4. 有关于经济法的免费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