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杜开通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3 00:13:36

杜开通发表的论文

留个脚印,下次回来看看

第九次全国中学数学教育优秀论文获奖名单一等奖(共28篇,排名不分先后)参评单位 题目 单位 作者北京 中学数学概念教学研究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李 梁北京 样例呈现方式对数学归纳法学习的影响 北京大峪中学 武春波天津 促进“学、思、知、行”有机结合的数学课堂教学 天津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室 刘金英辽宁 小组合作学习改进策略:话语权再分配 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 景 敏上海 PISA数学素养测试研究对上海数学教学、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黄 华评价及学业质量监测体系建设的启示上海 理想与现实的桥梁:数学教师PCK的发展 上海市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 翟立安孙 晖上海 初中数学练习订正及自我反馈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 上海市明珠中学 陈晓娟浙江 “情知性”教学的特征与操作策略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 余功蔚安徽 为藏生的数学思维插上翅膀 安徽省芜湖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刘 丽——培养内地藏生数学思维的尝试福建 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探究成效 福建省永春华侨中学 谢雅礼江西 创设情境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江西省上高二中 刘功骚山东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报告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李知屹王俊亮河南 高中数学反思性教学的实践研究 河南省商丘市实验中学 杜志国湖北 问渠哪得清如许 唯有活水源头来 湖北省教学研究室等 数学课题组——湖北省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现状调查分析报告湖北对学生解代数证明题困难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湖北省武汉六中 袁泉润湖南导学模式的高效课堂初探 湖南省常德市第十一中学 徐 进广东 对一种全新的选拔性考试量分法的实证研究 深圳外国语学校 袁智斌、郭梦绮、 袁可馨、肖桐桐广东 初中数学大规模考试的命题研究与实践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研室 郑喜中广东 构建优效课堂,促进学生发展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实验中学 蔡映红重庆 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简议 重庆市育才中学 宋飞达 四川 加强数学阅读 提升数学素养 四川省成都市教科院 段小龙 ——谈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阅读教学 四川省成都七中 何毅章云南 加拿大数学课程标准研究与对比 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黄邦杰新疆 怎样建立和利用初中数学纠错本 乌鲁木齐市第十三中学 王 茸新疆兵团高中数学新旧教材对比研究 新疆兵团第二中学 徐 波编辑部 数学课堂教学的“准”、“实”、“活” 浙江省义乌中学 朱恒元 编辑部 数学课堂生成资源中的技术因素 浙江省黄岩中学 金克勤编辑部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出声思考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 张娟萍编辑部 新技术背景下数学教学的新视角、新启示 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学 林 风——例谈图形计算器的应用二等奖(共118篇,排名不分先后)北京 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许云尧 北师大二附中 高雪松北京密云二中 张德广 北京十二中 蔡春晖 天津天津市第五十四中学 李桂英 天津市红桥区教师进修学校 哈 欣天津市西青区教育教学研究室 严 安 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第三中学 张宗玲天津市静海县中旺镇大庄子中学 王德权 河北河北邯郸市邱县第一中学 杜 建 河北省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刘 璐河北省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张立山/卢艳华 河北省邯郸市魏县车往镇中 张海英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木井乡中学 刘 朋 山西山西省大同一中 董 凯 山西省太原市第十五中学校 梁 婕 内蒙古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十三中学 万文俊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 魏 莉内蒙古包头市共青中学 黄丽兰 辽宁辽宁省大连市第三中学 贾 萍 沈阳市教育研究院 周善富辽宁省大连二中 马志华 辽宁省大连教育学院初中教师教育中心王冰 黑龙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二二中学 刘志刚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 戈冉舟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三十四中学 马静微 黑龙江省大庆一中初中部 林晓颖 上海上海市行知中学 赵传义 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 刘 达/徐炜蓉上海市崇明县教师进修学校 朱伟达/茅晓明 浙江浙江省嵊州市第二中学 周继明 浙江省义乌中学 方 治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 高洪武 浙江省杭州市第十五中学教育集团 李春梅浙江省杭州普通教育研究室 李学军 安徽安徽省青阳中学 章义华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教研室 汪春杰安徽省马鞍山市成功中学 汪宗兴 安徽省六安市教研室 贾兵/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 王锐 福建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 陈德燕 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 洪丽敏福建省南平市光泽二中 曾峰涛 江西江西省崇仁一中 陈永华 江西省赣州市第一中学 肖淑如山东山东省寿光世纪学校 孙友方 山东烟台第二中学 孙雪钰山东省平度市麻兰镇中学 王同义 山东省实验中学 潘洪艳 河南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周召峰 河南省平顶山市教研室 许晓慧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教体局教研室 赵群峰 薛振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西阳中学刘红霞河南省商丘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王素珍 河南省许昌高中 赵小强湖北湖北省孝感高中 幸 芹 湖北省宜昌市教研中心陈作民/湖北省宜昌市八中 史艳华湖北省天门市教研室 刘兵华 湖南湖南师大附中 谢美丽/彭荣宏 湖南师大附中 曾 辉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 龚 玲 广东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黄岐初级中学 钟婷文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郝保国广东省韶关市教育局教研室 罗开初 广西广西师大附中 刘晓荣 广西南宁三中 陈华曲/黄河清广西南宁三中 黎承忠/黄河清 广西南宁三中 李春阳/黄河清广西南宁三中 陈康/黄河清 广西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张小雄/广西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欧慧谋 海南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附属中学 谢学方 海南省琼海市龙江华侨中学 卢燕海南省保亭思源实验中学 陈祖艳 重庆重庆市铜梁县巴川中学 官正伟 重庆市育才中学 余彪重庆市巴南区大江中学 叶国民 四川四川省宜宾市教科所 郭青初 四川省乐山市实验中学 左 谦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中小学教研室 赵绪昌 贵州贵州省盘县第六中学 郭炫伶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一实验中学 王兰 云南云南省曲靖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王吉标 云南省昆明第八中学 王学先 青海青海湟川中学 解占寿 宁夏宁夏银川市第三中学 马惠芳 宁夏银川市第二十四中学 马自国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二十四中学 刘建国 宁夏银川市第二十四中学 丁永海 新疆新疆玛纳斯县教育局教研室 潘庆昕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第四中学 丁志明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教研室 徐健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九中学 张 燕新疆实验中学 曹湘江/陈娟 新疆兵团新疆兵团农一师十二团中学 郭 玺 新疆兵团农五师中学 卢新源 编辑部上海市松江二中 卫福山 浙江省龙游县模环初中 徐伟建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中学 周礼寅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实验中学 王万丰浙江省绍兴柯桥中学 余继光 湖北省钟祥市第五中学 杨 辉/孙红强湖北省枣阳市第二中学 龚 兵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香市中学 孙树德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 谢光亚 浙江省仙居实验中学 齐秀华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安洲中学 郑燕红 江苏省盐城中学教育集团 张卫明广东省广州市玉岩中学吴和贵 杭州市江干区教师进修学校 易良斌安徽省合肥一中 张中发 浙江省衢州高级中学 孙向东浙江省湖州市吴兴高级中学 刘晓东 湖北省武汉市第十一中学 田祥高浙江省义乌市大成中学 赵明越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十一高级中学 沈灿江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九江中学高伟洪 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会昌中学 刘荣锋北京市第二中学 唐绍友 北师大二附中 王先芳江苏省盐城中学教育集团 王良军

人力资源激励机制论文

导语:对于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各位会有怎样的看法?以下是我带来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论文,供各位参考,希望对大家有用。

【摘要】

企业管理的关键是人本管理,人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这是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激励是管理的催化剂,综合运用多种激励策略,把激励的手段和目的结合起来,建立起适应企业特色和优质员工需求的开放的激励体系。文章在探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激励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激励策略。

【关键词】

企业管理;薪酬管理;人力资源;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就是在管理活动中根据人的心理变化,激发人的动机来启动人的内在动力,促使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迅速、有效地去追求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有机结合的管理方式。激励机制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是否可以团结职工、凝聚职工,决定着组织是否生存和发展。人力资源管理是否见效,效益是否好,这值得企业深入研究。无可否认,人的积极性、创造力是企业高效益、高效率的来源和动力。权力和奖金等方式都是激励机制的重要措施。企业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尤其是优质型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如何最大效果地发挥出来,这是激励机制的关键,只有建立起适应企业特色和优质员工需求的开放的激励体系,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

一、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内容与特征

(一)激励机制的内容

“激励”指的是持续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激励机制,在企业内外部条件之下,通过各种激励措施与规章制度来制定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激发员工不断为企业做出贡献。企业激励机制又可分为外在激励机制和内在激励机制。外在励因素主要包括薪酬激励因素和职业福利激励因素两个方面,企业直接控制的激励资源,主要以物质激励为体现。内在激励是通过精神的满足来强化个人行为的,主要有目标激励因素和情感激励因素,且方法多样。激励是管理的催化剂,综合运用多种激励策略,把激励的手段和目的结合起来,建立起适应企业特色和优质员工需求的开放的激励体系,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

(二)激励机制的特征

1、公平性:激励机制的最基本原则是坚持公平公正,企业的上下层,在企业利益面前都应是一视同仁的,公平的给予奖惩,激励机制才有效果。管理者在设计薪酬体系的时候,员工的经验、能力、努力程度等应当获得公平的评价。只有公平的奖励机制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2、针对性。不管是物质激励还是精神激励,都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针对性的对员工进行奖惩。

3、及时性。激励要及时,企业要及时的对员工鼓励与鞭策。管理者必须及时地对员工的工作成就等进行反馈,进行绩效考核。

4、一致性。企业的目标是一致的,激励是一种刺激,企业通过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使员工树立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在公司内部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为企业的目标而奋斗。

二、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在企业中的应用

在企业管理工作中,把企业目标变成每个员工自己的需要,把集体利益与满足员工个人需要巧妙地结合起来,使他们积极自愿地工作,这是企业管理和管理者一项重要任务。正确地运用激励理论,可以有效地帮助管理者通过激发员工的动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完成管理工作的各项任务。对一个企业来说,人员激励机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吸引优秀的人才到企业来并且留住优秀人才,在发达国家的许多企业中,特别是那些竞争力强、实力雄厚的企业,通过各种优惠政策、丰厚的福利待遇、快捷的晋升途径来吸引、留住企业需要的人才。

2、开发员工的潜在能力,促进在职员工充分的发挥其才能和智慧,如果把激励制度对员工创造性、革新精神和主动提高自身素质的意愿的影响考虑进去的话,激励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就更大了。

3、造就良性的竞争环境,科学的激励制度包含有一种竞争精神,它的运行能够创造出一种良性的竞争环境,进而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

三、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意识比较落后,过多依赖传统式管理,缺乏科学的人才引进机制。有的企业,尤其是我国的一些中小企业,对人才根本不重视,认为有无激励一个样。这些企业就需要革新自己的陈旧观点,把人才当作一种资本来看,挖掘人的潜力,重视激励,否则,在这些企业里的员工很难有高的积极性,必然会遭淘汰。

(二)激励措施的无差别化。激励的有效性在于需要,只有立足本企业员工的需要,激励才会有积极意义。实施激励措施时,须对员工的需要进行分析,“一刀切”地对所有的人采用同样的激励手段,结果适得其反,这也没有认识到激励的基础是需要。同样的激励手段不可能满足所有的需要。

影响个体努力程度的因素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是个人对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外部因素主要是企业文化的影响。生存权利满足的条件下,员工还具有个体发展的需要。希望得到上司的赏识和重用,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有学习和发展的机会,获得情感上的释放或满足等。但在很多企业里,普遍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大多数企业过于依赖组织中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来约束员工完成的任务,造成员工内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在激励手段的运用上,通常只采用加薪方法,认为只要员工的薪酬提高了就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而没有考虑员工的精神等高层次需求。

另外,企业要注重对核心员工的激励。在企业中,核心技术人员、高级管理者、业务骨干等都属于核心员工,他们有着高于一般员工的能力,加强对他们的激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绩效考核制度不科学,缺少绩效考核机制和快速的反馈渠道。绩效考核是保证工资收入发挥应有作用的重要环节,是科学地评价个体的劳动成果,激发个体努力的必要条件。由于管理实践中缺乏一套完善健全的员工业绩考核机制,绩效考核体系缺乏规范化、定量化,一是考核指标模糊、缺乏针对性,可信性,没有可以量化的指标;二是缺乏适用性,考核脱节现象严重,没有和员工的升职进行挂钩,对员工工作的积极性造成严重地打击。   绩效考核原则中有一个反馈性原则,即考核主管应在考核结果出来后与每一个考核对象进行反馈面谈,不但指出被考核者的优点与不足并达到一致,更重要的是把改进计划落实到书面,以杜绝不良绩效的再次发生。但很多企业的主管人员一方面缺乏沟通技巧,使得反馈质量难以保证;另一方面主管人员不能持之以恒,反馈工作不能长久进行。

(四)与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不相一致

目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意识还很淡薄,未把企业文化的建设作为协助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举措。无法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到企业发展中来,也留不住优秀的人才。员工缺乏共同的价值观,主人翁意识不强,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瓶颈。

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激励策略

(一)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企业氛围

现代企业是充满活力的企业,是不断发展的企业。构建和谐的现代企业,必须通过激发活力、提高效率来进一步促进发展。要坚持用激励的办法解决企业中的问题,消除一切制约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的体制障碍,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努力形成鼓励改革创新,鼓励多劳多得,鼓励干事创业,鼓励各尽其能的企业氛围和体制环境。综合利用各种激励手段,建立人性化,系统化,全方位的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以人为本,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

激励制度首先体现公平的原则,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在激励中严格按制度执行并长期坚持;其次要和考核制度结合起来,这样能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最后是制定制度要体现科学性。企业必须系统地分析、搜集与激励有关的信息,全面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工作质量的好坏,不断地根据情况的改变制定出相应的政策。建立一套透明公开的人才聘用机制,让员工在开放平等的环境下展示自己的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只有员工的个人利益在规范的制度下得到保障,才有助于员工之间建立彼此的信任关系,不仅能留住人才,更能督促员工不断学习业务知识,加强对企业的管理,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针对不同的员工制订个性化的薪酬制度更能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从企业内部来讲,员工关心薪酬的差别程度高于对薪酬水平的关心。所以,薪酬体系要想有激励性,保证其公平性是必须的。公平性包括内部公平和外部公平。对外公平,要求企业的薪酬水平与行业的薪酬水平要相当;对内公平,要求企业按贡献定薪酬。如果员工感觉报酬分配不公,他们就会感觉不满,只有保证公平,员工才能正常工作。但是,仅仅保证公平是不够的。要想有激励效果,还要提高薪酬水平。高的薪酬水平可以形成对外竞争优势,员工会有优越感,认识到企业对自己的重视,有较高的工作积极性。

(三)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体差异,实行差别激励的原则

激励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影响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有:工作性质、领导行为、个人发展、人际关系、报酬福利和工作环境,而且这些因素对于不同企业所产生影响的排序也不同,企业要根据不同的类型和特点制定激励制度,而且企业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企业的特点和员工的个体差异,这样才能收到最大的激励效果。企业员工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单一的薪酬制度越来越难以满足员工不同的需要,因此必须创新激励形式和手段,首先,物质与精神激励兼顾,实行全面激励,促使潜能的开发在进行物质奖励的同时,注重给予精神激励,片面采用加薪方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员工的基本需要,当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的需求会向更高层次发展,即精神需求,单纯的物质激励或精神激励都难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只有二者有机地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出激励的作用;再次,创建适合企业特点的公平的激励机制,在加大惩罚力度的同时,要注意奖惩分明;最后,增强激励的针对性,提高员工素质和自我激励根据需求的层次理论,不同的人需求是不一样的,而是应根据员工的需求类型,对症下药,做到有的放矢,做到有差别的激励,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四)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建立快速的反馈渠道

在建立了激励机制之后,必须完善绩效考核机制与之相配套,才能使二者相得益彰。根据不同的工作性质确立基本的工作定额,根据员工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给出相应等级的评定,明确各自职务所管辖的范围和承担的责任,担负应有的权力,获得相应的报酬,并要求个人的能力素质与职责相匹配。作为晋升、奖惩等方面的依据,真正体现多劳多得,奖勤罚懒,避免出现管理人员的“本位”思想和员工的“按酬付劳”的现象。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可依,照章办事。

绩效考核可分两个方面:一是建立日常工作记录,即根据不同的工作性质确立基本的工作定额,根据员工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给出相应等级的评定。并为每位员工建立绩效记录,作为晋升、奖惩等方面的依据;二是建立特殊贡献记录。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需要特殊方法解决的问题。建立特殊贡献记录既是对优秀员工个人能力的认可,又是企业选择和提拔人才的依据,同时也可以建立应急信息的备案。

(五)营造有归属感的企业文化

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是适应竞争、保持常胜不衰的根本保证,企业通过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激励全体成员自信自强,团结进取,使员工自主管理,自我诊断,自我启发,自我完善,调动组织及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在公司内部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员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全体职工向着一个目标去实现个人的奋斗。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形式和途径多种多样,首先,要充分尊重员工。尊重也是一种基本的激励手段,听取不同岗位,不同阶层员工的意见与建议;其次,要加强团队协作。注意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加强员工间的理解与沟通,促进员工间的和谐与协调;再次,要采取措施,鼓励创新。应采取多种有效手段,不断激励员工,开拓创新。在企业文化指导下进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员工自身的发展成长,实现自我价值。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企业应通过完善和有效执行企业激励机制,增进员工的成长和发展,优化企业队伍,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为经济和社会全面协凋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

五、总结

公平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员工的潜能,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作用同时也是企业保持不断发展的源泉,二十一世纪是比拼人才的时代,选人、育人、用人、留人、发展人才,是所有企业即将面临发展的关键。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人的艺术,是运用最科学的手段、更灵活的制度调动人的情感和积极性的艺术。企业要发展都离不开人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因此企业一定要重视对员工的激励,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把激励的手段和目的结合起来,改变思维模式,真正建立起适应企业特色和员工需求的开放的激励体系,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对企业员工进行配置使其充分发挥作用的一种管理,在企业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发展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种形势背景下,企业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作为一种常用的管理方法,不仅有利于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意义重大。因此,在企业发展新时期,我们要充分发挥激励机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作用,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激励机制概述

1、激励机制的基本内涵。所谓激励机制就是在企业管理中从员工的心理出发,激发他们的动机,从而使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有利于实现企业发展目标,而且有利于实现员工自身价值。在具体的应用中,激励机制包含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激励机制中有物质激励、荣誉激励、榜样激励、竞争激励、情感激励以及股权激励等。

2、激励机制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应用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甚至关系着企业发展的成败。具体来讲,激励机制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激励机制有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在企业发展中,通过使用物质激励、竞争激励以及情感激励等多种激励方法,使日常工作与他们的切身利益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挖掘他们的潜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不断推动企业发展。第二,激励机制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应用还有利于增强员工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使他们紧紧围绕在企业周围,潜移默化地就形成了一种积极和团结的企业文化。第三,激励机制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因此,企业要生存就必须要提高核心竞争力。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通过实行激励机制,为员工提供了更加明确的发展目标,充分发挥了人才优势,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激励机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1、激励机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现状。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了解到,激励机制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激励机制的运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激励机制作用的发挥。具体来讲,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步步高论文发表网是学生经济论文快速写作,管理职称论文发表,管理论文范文参考首选网站。

激励机制缺乏针对性。 在企业发展中,每个员工的能力不同,需求也不同,在使用激励机制的使用要根据不同员工的需求,选用适当的激励类型,力求在更大程度上满足员工的现实需求,使他们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但是,在现实中,很多企业的激励机制都是采用一刀切的方法,没有进行有差别的激励机制,缺乏针对性,使激励机制的效果大打折扣。

(2)激励机制缺乏灵活性。在现实中,很多企业认识到激励机制的重要作用,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也运用了激励机制。但是,管理人员没有对企业状况和员工需求进行分析,照搬其他企业的激励机制实行方法,由于缺乏灵活性,使激励机制与企业管理出现脱节,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激励效果。

(3)激励机制缺乏明确性。在企业发展中,激励机制的实行要依靠的明确的目标来进行,这样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但是,从现实状况来看,很多企业设置的目标不明确,缺乏操作性,导致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不高,从而也就影响了激励机制的应用功效。

(4)激励机制缺乏人文性。在企业管理中,除了薪酬和职位晋升,领导对员工的信任和赏识等也有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鉴于此,在激励机制的应用中,我们要尊重、理解和平等对待员工,体现人文关怀。但是,很多企业只注重物质激励和竞争激励,而忽视了情感激励和信任激励等,从而使激励机制未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加强激励机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运用的措施。为了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我们要加强对激励机制的应用,使激励机制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具体措施如下。

(1)企业和员工的需求分析。企业和员工的需求分析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实行激励机制的基础和前提条件。首先,企业分析。激励机制的实行要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因此,我们在制定激励目标的时候,要综合分析企业情况,结合员工能力,不要过高也不要过低,过高无法实现,过低达不到激励的目的。其次,员工需求分析。在企业日常管理中,管理人员要通过多种渠道加深对员工的了解,把握他们的心理变化,充分考虑员工的利益和现实需求,以此为基础的激励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2)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在企业发展中,激励机制的实行要考虑到员工的个体差异性,因此,我们要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方式,对不同的员工采取不同的激励机制,从而获取更好激励效果。比如,考虑到一些员工经济条件比较困难,企业可以对那些表现良好的员工进行物质激励;考虑到一些员工技术水平较差,但在工作中比较积极认真,企业可以对他们进行培训激励,提升他们的上升空间;还有对于企业的一些管理人员或者特殊员工,可以实行股权激励,让他们持股来激发工作积极性。总之,与过去单一的物质激励相比,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方式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

(3)实现与考核机制的有机结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激励机制的实现离不开考核机制。企业通过建立考核机制,在日常的工作中做好对员工的考核,从而为员工评价提供依据,进而为员工的奖惩、晋升等提供条件。由此可见,考核机制的实行是激励机制运用的前提条件,不仅有利于对员工做出更加准确和全面的评价,而且对于保证激励机制的公平性具有重大作用。因此,企业要把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有机结合在一起。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运用激励机制具有重大意义,是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员工发展的需要。但是,目前状况来看,企业的激励机制还不够完善,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因此,为了顺应时代潮流和满足企业现实发展需要,今后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工作要对企业和员工需求进行分析,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方法,并使它与考核机制结合在一起,力求在更大程度上实现激励的目的,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给你现成的资料终归有限,你可以去查看各方经济学家对该问题的分析,集百家之长就是你的,另外,你还可以形成独立见解,这就是素质。

康杜发表的论文

今早地铁上被如下文字弄的泪眼婆娑: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如梦一场,仿佛昨天一家人才团聚过。”二十二载求学路,真的,无人可以感同身受你在其中所遭遇的一切,所谓自己的路自己走,要相信这些泥泞的路上,留下了面向坚定方向的脚印,都会对未来的生活有积极的益处! 在网上找到了这封信原文,感受颇深!因为与作者有部分相同经历,因此心血久久不能平静!自己也是来自乡下农村,一步步跨越各种独木桥,才走到今天。 从已经倒闭的高庄小学,到毛村初中,因为小学学习特别不好,小升初语文和数学只考了92分,就像撮菜筐似的把我分到了只要给钱就可以上的菜中! 那个时候,吃饭需要用自己产的粮食换成粮票吃饭。吃饭时是分组的,因为分饭不均匀打架斗殴是常事!初一一整年,自己连26个字母都没有背全,也因为跟同学打架,班主任让我叫了父母。 父母归家后,只对我说是转学还是退学,退学就去工地干活。赤裸裸的两条路供我自己选择,很庆幸当时自己选择了转学~也是从那时候开始,自己开始拼命学习。从此高中、大学、研究生一路读下去,途中虽有一些波折,但是自己都坚持走了下来! 等到现在,发现对我自己,读书是唯一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也是为数不多的公平机会! 期间,自己也受很多的人的帮助,才一路走下来!都说淋过雨的人,会更愿意为别人撑伞~我也愿意随时成为一名撑伞人!愿你我都可以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要相信世间的力量,自己一步一步走下去,要相信生活不会辜负你我的努力! 穿拖鞋的汉子 写于上海九号线地铁上

这是一篇有关“素数定理”的论文。数学界的几大猜想中,“素数猜想”一直饱受质疑,如今张益唐教授终于将其攻破。据《澎湃新闻》报道,日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士张益唐教授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论文,对“素数猜想”这一数学界尚未攻克的难题进行了详尽、系统、深入的研究,该工作在理论上为零点猜想这一世界级数学难题的解答开了一个好头。

此前,张益唐已成功解决了国际同行最难的素数猜想——“阿贝尔奇偶性”、并且证明了该猜想对于数理论界基本问题之一——黎曼猜想是具有重要意义。在国际数学联盟(微分几何领域中最具权威的组织)第29届大会上,代表中国学者发表获奖论文《关于素数闭区间1≤ R 0< n> Bi 2-12 a》。

素数猜想,是对数论中素数定义理论、数论和拓扑学基本问题提出的一系列数学问题。它对一般数论、数理逻辑和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具有重大影响。素数猜想由数学家华罗庚于1919年提出,这个问题对数论和微分几何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个猜想包括:素数关于每一个数字都是唯一不可变数、素数是唯一有固定数量级或者素数是零点对称性、素数是个整数。

张益唐团队一直认为,阿贝尔奇偶性和“阿贝尔奇奇性”不能同时被证明。因此,研究人员进行了长达12年的讨论。“这项研究不仅将证明素数闭区间1≤ R 0< n> Bi 2-12 a≤ R 0< n> Bi 2-12 a的性质,还将这些发现扩展到与素数闭区间1≤ R 0< n> Bi 2-12 a相邻的四个非平凡素数闭区间,并将这些发现与多个素数闭区间中发生的有趣现象联系起来。”研究人员说。

尊敬的杨振宁老先生您好:宇宙是无穷的,有无限的可能,所以不管智慧生命进化到何种高度,已知总是有限的,未知永远是无穷的。 人类的大部分活动局限于地球,通过触摸、听闻、观看等直觉的自然观察,在有些关键的自然科学基本规律方面走偏了方向,打开中学、大学的自然科学教材,如地球、太阳多少千克,光速不变、光速不可超越,质能方程E=MC^(C 光速)等等大家深信不疑的公式定理,我告诉你们是错的,您会相信吗? 伟大的牛顿、爱因斯坦、霍金、杨振宁等科学家年轻时都是追求科学不信神的无神论者,最后殊途同归的相信了神,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学习知识研究自然的动力来自于相对性原理(物理定律在所有参考系中都是等价的,没有一个参考系具有优越条件),通俗点讲,就是可以利用已知的自然规律推出我们无法观测到的事物演变,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学习的原因,但是现有的科学理论无情的击碎了他们心中的信念,他们所认为的观测结果违背了相对性原理,出现了2+2=3(光速不变和光速不可超越,即光速与光源的运动状态无关)等等看似匪夷所思的怪事,那学习知识、研究自然、总结规律又有何用呢?使大部分人不得不相信自然世界的演变不是偶然的,有造物主操纵和控制。 我已经找到了自然科学迷宫大门的钥匙,初入其门,所窥见的自然奇观不到科学宫殿神奇宝贝的万一,现在准备和大型 科技 公司和自然科学家合作研究,让人类的 科技 突飞猛进,从合作条件方面来说,单纯考虑 科技 实力和志趣方面,与马斯克先生合作首选,大道至简,他应该半小时内就能了解并认同我的研究思路,可惜他不是中国国籍,翻阅 历史 ,中华民族从未欺凌和侵略别的民族和国家,所以希望这次划时代的 科技 变革,让中国拉近和欧美在基础科学理论方面的差距,现在将科研合作计划详细规划如下: 一,首先公开邀请韦东奕先生合作一个月,提前支付30万报酬或商谈长期合作情况下科研成果5%以内分成,邀请三到五位物理学家、化学家和我共同了解我的研究成果并整理成书,为期15天左右,这三到五位科学家由我提前支付合计100万报酬,直至我的研究成果公开发表,或者科研成果分成合计不超10%,报酬不高,但你们有幸成为最新自然科学理论的参与者,此后成百上千 新的科学定理、定律将重新定义或修改。 二,科研合作单位第一选择华为公司,此文发布后15天内,《不管谁让任正非先生看完此文并联系我了解合作计划(不必合作成功),我和任老先生见面前付10万报酬,前提条件是得到任老先生的确定》(《》中承诺第三、四条中的推荐者同样适用),我将不用假设,利用相对性原理(物理定律在所有参考系中都是等价的,没有一个参考系具有优越条件)来科学的推导,1、两小时内让任正非先生知道四大力的统一(爱因斯坦等科学家一辈子孜孜不倦的追求)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2,了解光速不变、质能方程这些轻松得诺贝尔奖的问题,并得到正确的答案,前提是任老先生学的是理工,合作后公司将在能源开发及无线传输、航天、材料、生命智能、医学、气象、火山地震、环保(雾霾成因及防治)、传染病传播等等方面处在世界的领先地位。 三,中国航发、腾讯(马化腾)、阿里(马云)、张一鸣先生、中芯国际等有志于引领世界 科技 前沿的中国大公司(包含我所尊敬的爱国商人李嘉诚先生等),此文发表之日起10天后至20天内联系,合作方式:推荐者与第二条中华为待遇一致。 四,此文发表之日起20天后至25天前埃隆.马斯克、贝佐斯、扎克伯格等 科技 公司老板,但合作条件仅限于其本人和中国国籍科学家(并获得我同意),并保证科研成果的保密性,并不能拒绝中国公司的合作,推荐者与第二条中华为待遇一致。 五,欢迎在我求知路上给予帮助、鼓励的朋友们联系我共同研究,87年时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的杨乐先生,在百忙之中在其办公室对我进行了近一小时的指导和鼓励,87年北京大学数学系研究生一间宿舍的同学们让我住在他们宿舍并指导我高等数学知识,并给我在食堂打饭,其中一位是河南平顶山峰峰矿务局的老师,是我最敬重的朋友,后来经常给我寄数论、自然科学方面的书,另外,杨振宁和丁肇中先生是我最尊重并佩服的科学家,凭他们的声望和人品,欢迎随时了解并指导我的研究。 其实在深入的了解我的科研成果之后,您会发现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熵增定律等许多看似神奇的自然现象其基本规律其实非常简单,以后将进入中学的自然科学课本。 自然现象中真正神奇之处在于宇宙万物的秩序,现有的知识是解释不通的,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决定的宇宙最后将归于一点,熵增定律决定宇宙万物将趋向于混沌杂乱,都不会出现我们看到的宇宙,井然有序并产生人类这样的高级文明,告诉你:自然规律的神奇将颠覆所有人的认知,让您叹为观止,我不敢说100年,起码30年之内是不可能有人能想到我现在所了解的宇宙运行奥秘,科研成果将在40天至十年内公开发表,书名《相对论》,并致敬尼古拉.特斯拉。

杜威发表的论文

《哲学之改造》、《民主与教育》、《平民主义与教育》。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年10月20日-1952年6月1日),美国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如果说皮尔士创立了实用主义的方法,威廉·詹姆斯建立了实用主义的真理观,那么,杜威则建造了实用主义的理论大厦。

他的著作很多,涉及科学、艺术、宗教伦理、政治、教育、社会学、历史学和经济学诸方面,使实用主义成为美国特有的文化现象。

杜威是一个重视蓝领阶级利益和教养的思想家。但他不鼓动蓝领阶级去掀翻整个旧世界。他对蓝领阶级的关注体现在他的教育哲学里,表达在他的《平民主义与教育》一部书里。

扩展资料:

杜威的著作,显现了一个事实,即他是一位致力于写作的学人,他在维蒙特大学求学的时候,就显示出是一个专心致志的好学生,但他不擅于口才,文笔亦不精辟,并不是一位善用文思表达意见的人,他的作品是不容易立即被理解的。

杜威在哲学见解上,早期虽然承袭了黑格尔的部分思想,但是由于生物学及生物学上的进化理论,对他早期思想的一番冲击,在他一篇《从绝对主义(Absolutism)到实验主义》的论文中,已经剖析地叙述了他思想改变的来龙去脉,说明他何以舍弃了十九世纪德国黑格尔派的绝对主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威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人类历史上少数几个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他的教育观点至今还在闪耀着光辉。杜威关于教育的核心观点总结为三句话: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 杜威研究的特点: 1 、多学科角度: 1885年,杜威发表了第一篇教育论文,从一开始,就不是孤立地研究教育问题,而是试图将教育、心理和哲学思想综合起来进行研究。1894年他应聘到芝加哥大学担任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系系主任,讲授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等课程,更加注重从多学科的角度研究教育问题。 2 、起点高: 深厚的理论素养、多方面的学术兴趣的造诣使杜威对教育问题的研究有一个很高的学术起点,使杜威的教育理论自形成时起就有相当的深度和广度。 3 、对社会问题的关切: 杜威教育理论形成于19世纪90年代,而这一时期正是美国社会变革的历史分水岭。 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理想的学校生活应该是: (1)学校生活应与儿童自己的生活相契合,满足儿童的需要和兴趣,使校园成为儿童的乐园而不是囚笼和监牢,使儿童在现实的学校生活中得到乐趣。 (2)学校生活应与学校以外的社会生活相契合,适应现代社会变化的趋势并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的重要力量,校园不应是世外桃源,而应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杜威所要做的是使学校生活成为儿童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契合点,从而使教育合乎儿童需要,同时合乎社会的需要。 学校即社会,意在使学校生活成为一种经过选择的、净化的、理想的社会生活,使学校成为一个合乎儿童发展的雏形的社会。 “学校即社会”是对“教育即生活”这一命题的进一步引申,代表社会生活的活动性课程的引入是使学校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基本保证。从“教育即生活”到“学校即社会”再到课程的变革(“从做中学”)是层层递进的。 摒除压抑、阻碍儿童自由发展之物,使一切教育和教学适合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要求。 生长是机体与外部环境、内在条件与外部条件交互作用的结果,是一个持续不断的社会化的过程。尤其是,要求尊重儿童但不同意放纵之,这是杜威与进步主义教育实践的一个重要区别。 “教育即生长”所体现出的儿童发展观也是杜威民主理想的反映。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是使儿童获得充分生长和发展的重要条件,而儿童的充分生长和发展也有助于社会目的的达成,然而杜威不仅仅把儿童个体的充分生长视为达到社会目的的一个手段和工具,他认为儿童充分生长本身便是民主主义的要求。“经验”是西方哲学史中一个重要概念,杜威对其进行了改造。 ( 1 )克服了经验与理性的对立。 ( 2 )拓宽了经验的外延: 经验不再被视为感觉作用和感性认识,而是一种行为、行动,含有知的作用,但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也在其中。不再仅仅与认识有关,而认识的、情感的、意志的等理性、非理性的因素都在内。学生从经验中学、从做中学,不仅仅学习知识,经验成为儿童各方面发展和生长的载体,形成能力、养成品德。不只是知识的积累,而是构成人的身心的各种因素的全面改造、全面发展、全面生长。 ( 3 )强调经验过程中的主动性。 杜威认为,交互作用原则是经验的重要原则: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要求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条件和水平,顾忌儿童兴趣,提高儿童参与教育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经验过程中外在条件的提供非常重要,杜威要求改善外部条件,以使产生的经验更具教育价值。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这三个命题的含义在本质是相同的,生活的过程、生长的过程、经验(改造)的过程是一个过程。 ����_k���

杜斌发表的论文

第一位是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邱海波,是东南大学急诊与危重病医学研究所所长,我国第一位危重病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危重病会会员,美国纽约科学院会员,铁道部科技拔尖人才、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江苏省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同时也是纪委书记、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2017年获得过“白求恩奖章”。

第二位是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留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呼吸危重症专家。主要从事呼吸系感染性疾病、呼吸危重症、呼吸内镜及介入诊治技术、间质性肺疾病、哮喘等方面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熟练地掌握呼吸专业特别是上述领域的理论知识、新进展、新技术和临床诊疗工作。在国内外发表文章60余篇,其中SCI文章7篇。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壹等奖一项。

第三位是北京协和医院内科重症医学科主任杜斌,他先后进行过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感染、医院获得性血行性感染等系列研究。其中有关限制抗生素使用降低耐药细菌感染的研究为国内首次报道,发表在2003年的Critical Care Medicine杂志上。该课题于2001年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及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并于2002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由于他在重症患者医疗救治方面的突出成就,2006年被选为国际亚太危重病医学协会秘书长。

第四位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管向东,近十年来,管向东教授在国家核心期刊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SCI论文2篇;获国家、省、部、厅、校级科研基金支持项目十余项;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与广东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1999,2000年);主编与研制CAI课件《心肺脑复苏》2000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主编《广东省ICU管理与医疗技术规范》2008年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并参编专著十余部。负责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国家级重症医学学习班”五届。

第五位是东部战区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赵蓓蕾,他是中华医学会江苏省呼吸病学会ICU和呼吸机治疗学组副组长;南京军区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编委,主要擅长呼吸系统危重病肺真菌病机械通气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和肺癌的诊治,曾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项主编专著部参编专著部发表论文余篇。

第六位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康焰,1992年开始从事危重病治疗与研究,研究方向为重症病人脏器功能监测与支持,在MODS基础研究与临床诊治、重症感染、临床营养支持、镇痛、镇静治疗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承担四川省卫生厅课题、四川省科技支撑项目课题、北京市科委重点课题,获发明专利三项。曾获“亚洲医院管理奖”、“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等奖项。在国内外医学期刊上共发表论文逾百篇。

第七位是北京宣武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姜利,从事重症医学的临床工作27年余,在重症患者的脏器支持技术,特别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急性肾功能衰竭、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2020年3月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第八位是苏北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郑瑞强,兼任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重症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医师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分会常委兼总干事、扬州市医师协会常务理事、扬州市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担任《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通讯编委、《中华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编委。2020年3月,被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寻找太阳草》读后感有一只小猴叫黑豆。它从书上知道了太阳草的传说,就开始了寻找太阳草之旅。黑豆听奶奶说看到太阳的人或动物会更加聪明和勇敢,有爱心。黑豆凭自己的努力还帮太阳花找到了太阳草。寻找太阳草告诉我们坚持就是胜利!

主要从事药物色谱分析和代谢产物的研究。先后主持或参与了10项省部级科研课题,经专家审评均达国内领先水平并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其中维生素C制备工艺改进的研究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缩氨基硫脲环合产物2-氨基-1,3,4 - 噻二唑及其配合物的合成、表征与抑菌活性,获省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主编《现代色谱技术》,参与编写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药物分析》(人民卫生出版社),“十一五”规划教材《药物分析》(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药物分析实验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在SCI、EI及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共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杜超发表的论文

金晓斌,周寅康,李学瑞,徐国鑫.中部土地整理区土地整理投入产出效率评价研究,地理研究金晓斌,周寅康,常春,杜心栋,徐国鑫.基于市场化程度的工业用地出让价格评价研究——以江苏省为例,资源科学王千,金晓斌,周寅康,阿依吐尔逊.沙西木.河北省耕地生态经济系统能值指标空间分布差异及其动因分析,生态学报丁宁,金晓斌,唐健,张志宏,赵婕,宋佳楠,周寅康.新增建设用地使用费的耕地保护绩效测算,自然资源学报丁宁,金晓斌,唐健,张志宏,赵婕,宋佳楠,周寅康.土地新增费设置变化对耕地保护效果影响的计量分析-以江苏省为例,地理科学朱开群,金晓斌,周寅康.土地整理项目景观格局粒度效应初探,中国土地科学阿依吐尔逊·沙木西,金晓斌,曹雪,王千,周寅康.自然资源对干旱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增长阻尼”的计量分析:以新疆库尔勒市为例,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金晓斌,汤小橹,丁宁,周寅康,沈春竹,沈秀峰.高速铁路建设临时用地土地破坏特征与复垦利用决策研究——以京沪高速铁路常州段为例,自然资源学报,2010,25(7):1070-1078金晓斌,李学瑞,汤小橹,周寅康.中央支持土地整治重大项目评估论证指标体系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7):92-96汪冬宁,汤小橹,金晓斌,周寅康.基于土地成本和居住品质的保障住房选址研究——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城市规划,2010,2:57-61王千,金晓斌,阿依吐尔逊.沙木西,周寅康.河北省粮食产量空间格局差异变化研究,自然资源学报,2010,25(9):1525-1535宋佳楠,金晓斌,周寅康.基于多层线性模型的耕地集约利用对粮食生产力贡献度研究,资源科学,2010,32(6):1161-1168丁宁,金晓斌,汤小橹,周寅康.生态位适宜度变权法在高速铁路临时用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以京沪高铁常州段典型制梁场为例,资源科学,2010,32(12):2349-2355汤小橹,金晓斌,沈春竹,沈秀峰,周寅康.高速铁路施工建设土地破坏特征与防控措施,中国土地科学,2010,24(1):56-60常春,金晓斌,周寅康.基于能值理论的农用地估价方法与实证研究,中国土地科学,2010,24(5):26-31丁宁,金晓斌,陈昌沉,汤小橹,周寅康.工程建设项目临时用地规范化管理初探——以沪宁城际铁路江苏段为例,中国土地科学,2010,24(4):32-37窦洪桥,金晓斌,汤小橹,周寅康,沈春竹,沈秀峰.工程建设项目临时用地定额指标初探——以高速铁路制梁场为例,中国土地科学,2010,24(9):57-63汤小橹,金晓斌,李学瑞,黄亚云,周寅康.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建设用地定额指标修正研究——以干法水泥生产为例,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2):19-20黄亚云,金晓斌,魏西云,陈大丽,李学瑞.征地留用地安置模式适用范围的定量评价与实证研究,城市问题研究,2010,16(3):68-71宋佳楠,梅建屏,金晓斌,周寅康.基于协调系数修正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研究,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0,16(1):87-89王千,金晓斌,周寅康,阿依吐尔逊.沙木西.基于DEA_Malmquist的河北省县级粮食生产效率评价,地理与地理信息系统,2010.26(6):51-55李朝旗,金晓斌,周寅康.土地利用与区域发展协调性评价——基于土地综合承载力的视角,经济问题探索,2010,6(3):159-162李朝旗,金晓斌,周寅康.土地利用与区域发展协调性评价——基于土地综合承载力的视角,经济问题探索,2010,6(3):159-162李学瑞,汤小橹,金晓斌,周寅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重大项目特征与管理模式研究,中国土地科学,2009,23(9):59-62黄亚云,金晓斌,魏西云,陈大丽,李学瑞.征地留用地安置模式适用范围的定量评价与实证研究,城市发展研究,2009,16(3):68-72汤小橹,金晓斌,李洁,魏东岳,李朝旗,周寅康.耕地占补平衡考核体系探讨—以荆州市某建设用地项目耕地占补为例,中国土地科学,2009,23(2):33-37金晓斌,张鸿辉,周寅康. 基于模糊ISODATA聚类方法的农用地定级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2008,24(7):82-85 (EI)金晓斌,张鸿辉,周寅康. 农用地定级综合评价中权重系数确定方法探讨,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4(1):91-98金晓斌,黄玮,易理强,周寅康.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初探, 中国土地科学.2008, 22(6):57-62金晓斌,周寅康,魏西云,黄亚云. 被征地农民留用地安置模式适用性评价研究,中国土地科学.2008,22(9):29-34金晓斌,易理强,王慎敏,周寅康. 基于协调发展视角的区域发展差异研究,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17(4):510-515金晓斌,何立恒,易理强,周寅康. 江苏省区域发展差异与空间布局规划,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2(2):87-92金晓斌,魏西云,李学瑞. 被征地农民留用地安置方式的特征与模式分析,中国农学通报.2008,24(8):485-489金晓斌,张鸿辉,王慎敏,周寅康. 基于行为主体决策机制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法初探,中国农学通报.2008,24(2):366-370王慎敏,金晓斌,周寅康,张伟. 基于GIS的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地理科学.2008,28(2):195-199王慎敏,金晓斌,张培刚,周寅康. 江西南康市地形破碎区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以凤岗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资源科学.2008,30(2):235-240孙燕,金晓斌,张云鹏,周寅康. 耕地数量波动及驱动力多时间尺度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土壤学报. 2008,28(5):964-970孙燕,林振山,金晓斌,周寅康,徐建. 中国耕地保有量的动力预测模型及对策,地理科学. 2008,28(3):337-362张鸿辉,曾永年,金晓斌,伊长林,邹滨. 多智能体城市土地扩张模型及其应用,地理学报. 2008,63(8):869-881王慎敏,易理强,金晓斌,周寅康. 循环型城市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以广州市为例,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4(1):91-98张鸿辉,曾永年,吴林,周寅康,金晓斌,邹滨. 南京市地价空间结构的演变,资源科学. 2008,30(4):591-597张鸿辉,刘友兆,曾永年,金晓斌,邹滨.耕地质量预警系统设计与实证, 农业工程学报.2008, 24(8):74-79 (EI)汤小橹,金晓斌,盛利,周寅康,孙涛.基于小波分析的粮食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以西藏自治区为例,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24(6):88-92李学瑞,金晓斌,魏西云,陈大丽,黄亚云.基于子博弈纳什均衡模型的征地安置补偿方式分析——以浙江省诸暨市为例,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1):509-514陈大丽,金晓斌,魏西云,李学瑞,黄亚云.基于成本核算的征地安置补偿方式比较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08,24(8):495-499殷少美,金晓斌,周寅康,赵姚阳,李纪军.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AHP-GEM模型的区域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合理配置——以江苏省为例,自然资源学报. 2007,22(3):372-379吴莹,金晓斌,周寅康. 基于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的土地整理项目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中国农学通报.2007,23(9):509-513金晓斌,何立恒,王慎敏,周寅康. 基于农用地分等土地整理项目的土地质量评价,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0(4):96-96朱晓强,金晓斌,周彬. 苏南地区农业生产模式创新与运作风险分析,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 25(3):104-108杜超,金晓斌,周寅康. 基于系统概念的城市土地储备机制研究,安徽农业科学. 2006,24(34):6393-6395朱晓强,李满春,金晓斌,周彬.土地利用规划在城市郊区历史遗迹保护中的应用——以无锡市新区为例,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5):43-47黎一畅,周寅康,吴林,金晓斌,王丽萍,胡静.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研究——以江苏省为例,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3)金晓斌,周寅康,张鸿辉,殷少美.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土地储备策略研究,自然资源学报.2005,20(4):522-528金晓斌,周寅康,徐婷,杜超.城市土地储备潜力评价研究,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21(4): 32-35金晓斌,殷少美,尹小宁,周寅康. 城市住宅产业发展系统动力学研究——以南京市为例,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0(6):760-768金晓斌,周寅康,尹小宁,刘长胜,许素芳. 南京市住宅产业发展系统动力学研究,南京社会科学.2004,9:87-92金晓斌,周寅康,张希. 兰州市城市景观生态研究,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4,17 (2):42-44金晓斌,周寅康,彭补拙. 全面小康建设的定量评价与足迹分析——以江苏省为例,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1).7-12金晓斌,李海涛,周寅康,王慎敏. 基于DEM的丘陵山区土地整理项目辅助决策,中国土地科学.2004,18(1).39-44刘长胜,卢伟,金晓斌,周寅康. GIS 支持下土地整理中未利用地适宜性评价——以广西柳城县为例,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4):333~336金晓斌,李如海,何立恒,周寅康. 江苏省建设用地核定指标研究,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7(5).35-39

亲你好,海洋学领域国际知名期刊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在线发表了由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张召儒副教授、周朦教授与合作者的研究论文“ Spatial Variations of Phytoplankton Biomass Controlled by River Plume Dynamics Over the Lower Changjiang Estuary and Adjacent Shelf Based on High-Resolution Observations ”。文章提出包含冲淡水锋面动力过程在内的一系列中小尺度过程是调控长江口及邻近陆架海域浮游植物量变化和藻华爆发的关键机制,为我们重新审视河口近海生态系统动力学提供了新的视角与启示。文章在线发表后浏览量已达595次。文章发表于 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 ,该期刊2019年影响因子为3.661。动力过程是调控河口和近海区域浮游植物量时空变化的重要因素。以往研究多是基于大面站调查结果,强调浊度和光限制的变化、地形诱导的上升流和黑潮次表层水入侵等中-大尺度过程对长江口附近海域浮游植物量和藻华发生的主导作用。本研究于2017年7月首次在长江口海域利用集成多传感器的拖曳式走航观测系统Acrobat(图1),获取了从河口到陆架海域的物理及生态要素的高时空分辨率观测断面(图2),在此基础上揭示了中-小尺度上的冲淡水锋面过程对长江口海域藻华爆发的控制作用,其中的关键因素包括锋面对物质的辐聚效应、真光层深度的变化及冲淡水扩散状态变化对浮游植物停留时间的延长等。该航次由张召儒副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周朦教授参与航次并担任技术指导,航次参与人员还包括上海交通大学钟贻森老师、高咏卉副教授及周朦教授团队成员,华东师范大学吴莹教授及其团队成员,同济大学许惠平教授团队。图1. 项目团队于2017年7月在长江口邻近海域开展的海上调查航次,该航次综合利用了近海拖曳式走航观测系统Acrobat、表层水走航系统、漂流浮标、站位采样等多种观测方式。图2. 长江口南槽至陆架海域断面水文、层结频率、有色溶解有机物、浊度、光合有效辐射、叶绿素浓度、营养盐和表层溶解氧等参数的高时空分辨率分布特征。文章指出,长江口邻近海域的浮游植物量空间变化受多重尺度动力过程的影响,其中冲淡水锋面过程对藻华的爆发起到决定性作用。初级生产力的出现起源于长江冲淡水主锋面所致的垂向层结及其对泥沙悬浮的抑制和对光照条件的改善,营养盐最大水平梯度发生在该区域,但其浓度的迅速下降主要由淡水和海水的混合所致。长江口藻华发生于冲淡水主锋面的露头位置(称之为表锋面),漂流浮标结果(图3)显示该位置存在显著的物质辐聚效应,是导致浮游植物汇聚和藻华发生的重要因素;同时,辐聚导致下降流的产生,进一步增加了真光层的深度;此外,锋面外海一侧存在波动信号,伴随了冲淡水运动由超临界状态向亚临界状态的转变,增加了冲淡水及其携带的浮游植物在表锋面附近的停留时间,为藻华的发生进一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图4)。图3. 航次中在长江口北港外侧释放的5个表层漂流浮标在124°E以西的漂流轨迹与速度。图(A)和(C)揭示了冲淡水表锋面附近流动状态的改变及其物质辐聚效应。图4. 多重尺度物理过程对长江口邻近海域浮游植物量及相关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调控作用与机理。本文第一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长聘教轨副教授张召儒,通讯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周朦教授和张召儒副教授,合作者还包括上海交通大学钟贻森老师、高咏卉副教授、张瑞峰副研究员、Walker Smith教授,以及华东师范大学的张国森和江山博士。该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长江口冲淡水的对流、扩散和物质转换综合过程”(41530960)资助,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周朦教授为该项目负责人,参加单位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同济大学。张召儒,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长聘教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本科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2014年至今任职于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研究领域包括近海动力学、极地海洋-海冰动力学和海洋物理-生态耦合过程,目前已经在Progress in Oceanography, JGR-Oceans, Climate Dynamics,Ocean Modelling和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8篇。担任海洋学领域知名国际期刊Journal of Marine Systems责任编委,美国地球物理学会期刊AGU Advances总编遴选委员会委员和Ocean Sciences Meeting主席遴选委员会委员。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