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美术博士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24-07-05 00:02:38

美术博士论文发表

本人张译丹,原名张冬卉,曾用名张馨之、张熙恩 。女,汉族,1968年生于安徽阜南。美术学博士,师从著名山水画家龙瑞先生,学科方向:中国山水画理论与实践。 本人自幼喜好文学艺术,尤其在音乐、美术方面体现出一定的艺术天赋。中学时代,长兄授业,开始学习绘画,高中毕业便奔波于各类艺术院校考场,最终于1988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工艺美术系装饰设计专业,1992年毕业,获学士学位。1994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二画室,研修油画,不久便有作品获得全国美展奖项。1998年,就读于莱佛士国际设计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学成后步入服装设计行业,任巨匠艺术发展公司服装设计师;1998年——2001年,创北京天飞子服装工作室,任总设计师;2001年起,兼任《科技与企业》杂志美术设计;2002年——2004年,为丰富自己的艺术素养,再回母校南京艺术学院,攻读艺术设计与管理专业在职硕士。为拓展艺术视野,寻求艺术品格向更高层级迈进,2004年9月,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攻读美术学博士研究生,2007年7月获得博士学位;2007年7月被分配到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部,从事中国画创作与研究工作至今 。本人主要艺术成果:1992年,设计的图书《漫话节日》封面获当年“全国图书展优秀封面设计奖”。1993年,创作油画《旧式肖像》,获“中国油画双年展”学院奖。1995年以“张贞孩”的笔名发表美术评论《幻化空间中的文人情怀》(载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杂志)。自2000年起,受聘陆续为北京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艺术界知名人士和国内外友人设计服装并在该年获中华服装大赛银奖;同年,以“文景”的笔名发表美术评论《谈几件青铜器的造型与纹饰》(载南京博物院《东南文化》杂志2000年10期)。2002年,发表美术评论《谈几件唐三彩珍品》(载南京博物院《东南文化》杂志2002年10期)。2002年,设计《科技与企业》杂志。2003年,参与撰写《中国绘画发展史》一书(2006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2004年,撰写《中国民间美术丛书·民间服饰(下卷)》(2006年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代表性文章有:论文《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服饰纹样构形观念及方式的虚幻性特征》(载《福建文艺》2005年8期)、美术评论《诗意的重建》、《齐鲁青未了》等。2006年7月,应邀点评《中国书画》杂志“典藏点论”栏目的绘画作品。2007年8月,论文《八大山人山水画的笔墨形式与造境》在《美术》发表。2007年,完成博士论文《和之以天倪——八大山人山水画研究》,业内人士公认“该论文是对以往八大山人研究的重大突破”,并获中国艺术研究院“优秀论文奖”及“科研之星”奖。参与国家重点课题“中国现代美术史”的撰写。2008年,论文《八大山人山水画源起及历程》在《中国画研究》(2008第2期)上发表,国画作品专集《中国画名家年鉴——张馨之》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 11月,个人申报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1978——2008中国画当代性研究》获得批准;12月,作品专辑《张馨之作品集》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2009年8月,5幅作品被收入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青年实力派画家作品集》;同时,本人的博士论文《八大山人山水画研究》也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2009年,在台北艺术大学出席两岸重彩研讨会。 2010年,参与撰写的《消费主义时代中国社会的文化寓言——中国当代艺术考察报告》一书由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2011年,本人陆续发表了十余篇论文。论文《慧觉与风格——影响八大山人山水画的核心成因分析》及《西洋‘风景’与‘中国山水’契合与融通》发表在《中国国家美术》上,在美术观察上发表了《晚晴时事漫画的缘起及形成辨析》,在中国艺术报上发表了《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与传承》一文,撰写《情怀逸浩 气象高华》一文并发表在《中国国家画廊》,其他发表的有《孤傲焦虑——浅析遗民情结对八大山人山水画风格的影响》、《何海霞“长安画派”时期山水画风格成因初探》以及《上扦·信仰》等论文。2011年8月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东方精神——张馨之作品集》。一直以来,本人都在研究八大山人,围绕这个主题已经写了数篇论文,这些论文是我学习传统山水画理论与创作实践的重要成果。长久以来,人们多从社会学视角品论八大山人,尤注目其花鸟画成就,鲜有人从艺术学角度探究八大山水画及其笔墨、风格的成因,更乏融史学、文化学、图像学与人类学于一炉去解读时代风云、生命情调之于八大艺术心象及山水画至境的必然影响,这个视角的研究成果基本空缺。我的论文选择了“笔墨”、“语汇”等思维支点,独辟蹊径地勾勒八大山水之特异性,有理有据地揭示了八大山水“承前启后”、“超以象外”的价值,尤其对其生命状态与山水画起源的关系,对其“心象”、信仰及人生况味的揭示,具备了从微观到宏观、从个案到普适地“发生学”意义上的阐发,并对其“遗民心态”、“家国情怨”、“笔墨高峰”、“符号意味”做了新解,颇具学理发现和创新意义。作品参展情况:1、《流水澹然》等6幅作品参加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与台湾师范大学在台北举办的“中华两岸美术学博士生创作交流展”。2、《山水》参加由文化部青联在中国美术馆主办的“中国青年新农村写生展”。3、参加由国家画院主办的“老区·人文·自然”画展。4、《远山淡无迹》等10幅作品参加“21世纪青年实力派提名展”。5、2008年11月,作品参加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水墨本味中国画大展”。6、2008年12月,有作品入选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全国美术新造型艺术大展”,其中,作品《逝》获得2008年全国美术新造型大展“佳作奖”。7、2009年10月,作品《惑》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展览。8、2011年5月,两幅作品参加“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华画院两岸画家展”9、2011年8月,作品《翔》入选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10、2011年9月,有三幅作品参加全国博士、硕士师生联展。11、2010年1月,在深圳宝安画院举办“万壑由心”山水画双人展。多年来,本人比较注重对当前学术现象的思考与研究,重视创作思路上的传统文化的当代开掘,注重创作走向上的个性探索,因而在作品创作和研究视角上都取得了一些心得;在学理研究层面,本人注重对中国传统画论与技法的梳理和分析,尤其注重对八大山人山水画人文内涵与创作观念的深层剖析,并将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继续深化这一主题。回顾博士毕业、从事专业绘画工作以来走过的路,我的自我评价是:在艺术和学问上,能够持之以恒地钻研中国画艺术,在理论发现和绘画实践中寻求自己的解读,强调原创意义与创作思维,孜孜以求于中国画创作的诸多形式与内容,始终刻苦勤勉,追求艺术的高品位表达,具有强烈的工作主动意识和学术创造性。在工作中,与人为善,克己奉公,勤恳虚心,在认真、严谨地完成单位赋予任务的同时,能积极与领导、同仁沟通,团结同志,善于营造和谐人际,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良好工作状态,做事从无懈怠与放松。由于不懈的努力,自取得三级美术师任职资格以来,本人的国画作品在国家级、省级展览中屡有获奖,并多次参加各种级别的群展和在期刊、杂志上发表。此外,本人的论文同样在各种专业报刊、杂志上屡有发表,取得了较好的评价。而且经过攻读博士学位和工作实践,本人也积累了一定的科研能力,业务素质较好,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独立思考能力,且具备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端正的学风。“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作为中国画的研习者,我将用百倍努力不懈追求下去……

当代艺术家、艺术评论家、策展人和版画家。多家现当代艺术期刊特约撰稿人,《东方早报艺术评论》周刊专栏评论家。《京华时报艺术周刊》、《华商报艺术周刊》、《成都商报艺术周刊》等多家报刊特约艺术评论人。1990年代曾参与北京圆明园画家村艺术活动。学习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现代版画、油画类架上绘画及观念艺术、美术评论等现当代艺术的创作及研究。作品参加过多次全国、省级美术展览并多次获奖。论文发表于包括国家核心期刊《美术观察》、《荣宝斋》、《画刊》等在内的多种刊物。作品被收藏于海外内藏家,并被江苏省美术馆、重庆美术馆等多家美术馆收藏。曾被北京知名营销顾问公司聘为设计总监与艺术总监。设计作品被多家客户采用,多个系列被申请了国家外包装专利。广告策划设计播放、刊登于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多家媒体。2005年研究生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获硕士学位。后任教于湖北美术学院。2013年博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现当代艺术方向),并获文学博士学位。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有铜版画《迷失的方舟》系列、《飘逝的记忆》系列、《萌蘖》系列、综合版画《风中之烛》系列、石版画《心墙》系列、油画《吕四渔港》系列、《忘川》系列、《徽州梦》系列、重彩画《打开天窗》系列和《落寞》系列。装置艺术《时间的玫瑰》和《一千零一弈》等。多次参加全国版画展等国内外美展。作品获全国第八届铜版、石版、丝网版画展优秀奖;庆祝建国55周年陕西省美术作品展优秀奖;陕西省第五届版画展银奖;江苏省版画展优秀奖;中国第八届艺术节美术作品展优秀奖等;美国当代绘画艺术提名展;中国当代版画文献展。论文多篇发表于《美术观察》、《画刊》、《中国版画》、《西北美术》、《北方美术》、《艺术时代》、《艺术地图》、《创意与设计》、《美术同盟》、《艺术国际》等刊物、网站。入选全国“学院与中国当代艺术”论坛、论文集并应邀参加全国美术理论研讨会;入选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学术论坛(2008年);首届全国美术院校博士生(后)学术论坛(2009年);第四届中英博士教学论坛暨CCVA第四届年会(2010年)2010年。《中国版画》2006年第一期(总26期)版画家栏目介绍。作品曾入编《全国第十三届版画展作品集》、《江苏美术五十年(1949—1999)—版画卷》、《全国第八届铜版、石版、丝网版画作品集》、《中国当代版画文献展画册》等;举办过多次个人画展,多次参加群展。作品收藏于江苏省美术馆、重庆美术馆、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等。并被海内外收藏家与其他机构收藏。多年来一直研究和收藏古董,在陶瓷艺术和现当代艺术领域有较专业水准,尤其在高古陶器、原始青瓷、唐宋老窑瓷器、杂项曾经深入研究,并持续学习和收藏,略有心得,具有较高鉴赏眼力。目前兼职国内某知名艺术公司担任艺术鉴赏与投资顾问。策划首届全国美术院校博士生学术论坛(2009年6月,杭州);主编《原道与正纬——首届全国美术院校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江西美术出版社,2010年4月出版)。2010年获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及首届中国民间美术乡土奖。

你百度搜田园论文网 首页就可以看到很多学术期刊 而且他们可以帮你发

博士学术论文发表美国

金融博士发表SCI论文有许多好处。首先,SCI(科学引文索引)是一个国际性的期刊引文数据库,被广泛认可为高质量学术研究的重要指标。因此,发表SCI论文可以证明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和质量,提高研究者的学术声誉和知名度。其次,SCI论文通常具有较高的影响因子,可以为研究者带来更多的引用和合作机会,有助于拓展研究领域和提高研究水平。此外,SCI论文也是许多高水平期刊发表的重要标准,可以帮助研究者获得更多的研究资金和职业机会。因此,发表SCI论文对于金融博士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金融博士在SCI期刊上发表论文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增加知名度:SCI期刊被认为是高水平的学术期刊,能在SCI期刊上发表论文可以提高金融博士的知名度和声誉,使自己在学术界和业界获得更好的认可和重视。2.提升学术地位:在SCI期刊上发表论文对金融博士来说是一个学术地位的提升,特别是在国外知名SCI期刊上发表论文,具有更大的含金量,可以推动研究成果更快地被学术界所认可。3.增加科研经费拨款的机会:在科研领域,有时政府和企业会根据SCI论文的数量、质量等因素来审批科研经费拨款,因此,在SCI期刊发表高质量的论文会为金融博士争取更多的科研经费支持。4.提高职业发展机会:在SCI期刊上发表文章可以为金融博士争取更优秀的职业发展机会,例如拿到更好的学术职位、获得更高的薪资待遇等。5.推进金融行业创新发展:身为金融博士,发表在SCI期刊上可以推进金融行业的创新发展,丰富金融学术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这对于推动行业的长远发展具有巨大的意义。综上所述,对于金融博士来说,在SCI期刊发表论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对提升学术声誉、职业发展机会和科研经费拨款机会都有很大的帮助

通常标准是三篇SCI、EI或者ISTP吧。我就见过有个大神,三年发了十几篇。

美术学博士发表什么论文

应该属于人为社科类论文。根据学科内容的不同,人文社科类论文可细分为哲学学科论文、语言文学学科论文、历史学科论文、艺术体育学科论文等。学术论文所涉及的学科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和方法不同,论文的表现手法、使用范围也不尽相同,因此,学术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新美术 装饰 美术研究 美术观察 美术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世界美术 美苑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吉首大学学报,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北京林业大学学报,贵州师范大学学报,湖南科技大学学报,河南大学学报,河南师范大学学报,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山西大学学报,云南民族大学学报,湖南师范大学学报,河南大学学报,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西南交通大学学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你百度搜田园论文网 首页就可以看到很多学术期刊 而且他们可以帮你发

美术博士毕业发表论文标准

答题/ 帅小西De --期待为您解惑!

小西的答题肯定有些许不到之处,欢迎各位朋友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这大概由下面几个因素决定。

首先看学校,不同的学校要求不一样,不同的学校水平不一样,这样他们的博士毕业生毕业时文章数肯定不一样,一般说来,水平高的大学博士发的文章好些,文章说可能也多些。比如,有的985高校要求毕业时应该有四五篇文章,其中核心几篇,sci几篇都是有明确规定的,这就是为什么国内好多期刊文章泛滥成灾,没办法,为了毕业,不得不发。

第二,做研究肯定要看个人天赋,有的人三年小二十篇sci有的人延期一次又一次,七八年了还达不到学校要求,必须承认,人和人的天赋有差距,还差距很大。

博士不容易毕业,而且在职的尤其时间长。有了老婆孩子肯定要分散一部分精力,而且有工作了后顾之忧也少了。不像纯学生那么容易投入精力。

博士毕业能发多少文章是个人能力,发100篇也可以,发1篇也行,但是能不能顺利毕业就另说了。

1,目前很多学校正在逐步取消博士论文的硬性要求,更多的学校对论文的数量和层次都要要求。

越好的学校要求越高,有的学校要求sci,有的学校要求国内核心期刊,以下是国内一些学校的要求,题主可以参考。

清华大学:2019年起,不再硬性要求发表论文,新规称:”鼓励依据学位论文以及多元化的学术创新成果评价博士生学术水平,不再以学术论文作为唯一依据。

北京大学:本人为第一作者身份(导师为第一作者时本人可以为第二作者)在国内核心刊物或国际重要刊物上至少发表或被接受发表2篇论文。

北京师范大学:4篇以上(含4篇)学术论文公开发表(其中至少1篇为CSSCI期刊论文),或2篇以上(含2篇)学术论文在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第一作者应为博士生本人(与导师共同署名文章同视为第一作者),第一署名单位应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浙江大学:SCI 文章两篇。且对IF(影响因子)有要求。

这么多人考博士是为了什么?做研究呗,做研究总得有研究成果吧,没有研究成果的博士和你我有什么区别。

而展现研究生成果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论文,对于学校来说,这个评价标准特别好量化,而且是借助第三方权威机构的力量来进行量化。

将来会有更多的学校会学习清华大学的方式,多元评价,但是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也容易出问题,有利有弊吧。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博士毕业发论文多少取决于博士导师与博士生本人的学术水平和勤奋程度。南京大学曾要求博士毕业至少发表两篇SCI论文,国内核心杂志论文两篇相当于一篇SCl论文,均要笫一作者,合作的SCⅠ论文第二作者视同国内核心杂志论文一作。我所指导的十五名博士有个别人发表了4篇SCl论文以上包括另外有合作的SCⅠ论文或国内核心杂志论文,他们除了特别勤奋有才能外,实际上为硕博连读生,在实验室干了四至五年。绝大部分博士能通过答辩拿到学位的都能发表两篇SCⅠ论文。我的同行博导的学生特别优秀者在特级杂志Scⅰence杂志发表一篇论文也可以顺利毕业获得学位。多数博士发表论文在专业一流或一般水平(影响因子2至6左右)。博士毕业论文及发表论文质量数量是博士能否通过答辩的重要因素,但学风和学习能力也极重要,如果有一项图表数据造假论文抄袭则论文再多也会被取诮学位资格,并追究导师责任。

博士毕业一般发多少文章?这问话问的都没有一个限定,中文期刊还是SCI?几区?影响因子高不高等等方面都没有,只单单问多少篇文章,是不是有点太过草率了?

我要说的是,博士毕业向来不是以发了多少篇文章来定义好坏的,因为单纯的看数量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现在更看重的是上面我说的那几点,不然你发的再多也不好找工作,一样不具有核心竞争力。

这个要求有时候不是学校要求的,而是博士导师要求的,若是没达到要求,导师一般不会让你毕业。

至于发文章的要求,都已经到了博士这个等级了,大部分的导师都是重质不重量的,不信的话你可以问问身边的博士生,他们毕业要求发表的文章是规定多少篇吗?不是的,他们一般都会回答你几区、影响因子为多少以上的SCI一篇至两篇,当然也有不做要求的,那几区都无所谓,影响因子也不做考量。

是的,导师宁愿自己的学生整个博士就发了一篇一区或者二区、影响因子为5以上的SCI,也不要发了五六篇四区、影响因子零点几的。

其实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而且在很多高校或者科研院所招聘博士毕业生时,他们要求的也都是高水平的文章,分区比较靠后的可能需要十几篇才能抵得上人家一篇。而985/211等(现在可能主要说双一流)高校的要求更是高的吓人。

所以不要再问什么博士生一般能发多少文章,应该问的是博士生一般要发几区、影响因子多少以上的文章才能毕业更为准确 。

我见到有师兄发了2篇SCI刚刚能够毕业的,有师兄都快毕业了还没写到2篇SCI不断为毕业发愁,我也见过有师兄发了10篇SCI的,直接去某二本学校任教安家费就100万,每个博士能够发多少文章的数量真的天差地别。

根据我的观察博士是否能够满足毕业要求和导师的关系更大一些,但是博士是否能够发出高水平的文章更多的还是靠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想法、自己是否真正深入 探索 问题了。

1.博士是否能够达到毕业的要求真的和导师的状态有关。

有些博士生导师真的不会太管学生,心好一点的可能还会想办法让你博士顺利毕业,有的干脆就是你自己想办法、想idea,如果你想不出来的话你很可能就要延毕了。听说有个师兄就是导师不太管没办法毕业,最后退学了读了几年书还是本科学历。

有些博士生导师对学生真的会尽职尽责一些,会定期督促博士生的进度,刚开始想idea给博士生练练手,有一套成熟的培养体系,这样加上自身的努力,还是会有些学术强的学生突出出来。我们课题组的师兄就已经发表了3篇顶级期刊,还是非常厉害的。

2.博士毕竟要自己想出一些想法,有足够的创新点才能够发表文章甚至投好的文章。

博士刚开始看文献、看论文都是为了打开自己的思路,看了前人做的东西你发现他的有哪些改进的地方,这时候你和老师交流是否这个想法有进行下去的必要,如果能够做那么就把其付诸到实践当中,做实验就是这样的啊,文章不过就是做实验后的总结。你的多少篇文章就代表你博士想出了多少个成熟的创新点。

3.博士能够发多少文章还取决于专业。

一般来说传统工科、文学类的专业都比较难发文章,因为真的工科做实验、文科一些专业调研还是需要一定的实验周期的,但是像化学、材料、生物类的就相对好发文章一些。这些专业的博士平均论文数量还是比其他专业要高一些的。

结束语:能够发多少篇文章还是要看导师的状态、自身的努力有关系的,这也是为什么读博一定要找一个好导师的缘故。同时不同专业的博士平均发文章的数量也不太一样,生物、化学类的还是比其他专业多发文章的。

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关注和私信我!

我举几个学校的例子吧,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情况进行补充。

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果不准确请大家更正。

不同学校,同一学校不同专业要求都不一样,有些专业发十几篇属一般水平,有些专业发一两篇已经不错了,不能比.

这种事和很多因素有关。

1.文理科之间以及不同的研究领域差别很大。理科相对好发表文章。在理科中,材料化学领域也相比数学物理方向好发。

2.你的导师是否是你所在领域的大牛。大牛的课题组相对好发文章,也相对好发好顶级期刊。

3.这和个人能力有关。我是在材料领域,已我认识的人为例,有人博士期间可以发十八九篇一作的文章,也有因为达不到学校毕业要求而被延期的。

4.和你所在学校的层次有关。学校这个平台的好坏直接影响你好不好发文章。同样一篇文章以好学校的名义投稿和以一般学校的名义投稿差别很大。这是我的切身体会。

近些年来,随着各种各样的博士论文造假,以及因为博士发不出论文而选择自杀的新闻出现,人们对博士毕业的门槛产生了关注。

一名博士想要毕业的话,需要满足两个条件:1、证明学术水平的小论文成果达到要求;2、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就小论文这一项来说,诸如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等各大重点高校,都是要求有两篇核心期刊论文。

当然,在具体的操作上或许会降低要求,至少要有1篇核心期刊,另外一篇可以是C扩、C集或者得到学术委员会认可的普刊。

此外,对于同一学校的不同专业来说,论文数量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有一些专业发论文比较容易,那么数量的要求就会更多。

但不管这些要求具体为何,普遍的要求就是两篇核心期刊。达到这个要求即可毕业。

对于大多数博士来说,两篇就是他们水平的极限,这点毋庸置疑。

但对于学术水平比较高的博士来说,两篇根本就是小意思洒洒水,他们发表的数量能够达到5篇以上,就属于很不错的情况了。

总而言之,通常是两篇。

俗话说考上博士很简单,但是博士毕业却很难,很多博士考上之后并没有研究成果,所以就延期毕业了,延期就延期好几年,也让大家好奇博士的毕业论文到底需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才能够准许毕业。没有谁的成功,是随便的,也没有一个博士是不研究学习的,博士学位也代表了一个人的理论成果跟能力。他们的毕业论文需要达到一个很高的标准。

首先,博士毕业很难是因为博士论文标准很高,他们的论文要有实用性。博士研究的领域都是不同的,所以他们的论文也要在自己所在的领域做出成绩,比如一个法学博士,他的论文就需要推动法学领域发展。他们的论文最好是前人没有涉及过的,没有研究过的,如果他们能够在前人没有研究过的领域中做出成绩,那才达到合格的标准。

其次博士毕业论文的写作框架包括摘要、目录、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以及附录,通常要在十几万字以上。很多本科毕业生的论文只有几千字,硕士毕业生的论文只有一万字左右,但博士的毕业论文要达到十几万字才算合格,而且期间不能够有凑字数的行为,要认真对待。而且博士论文的题目应该言简意赅,对全文要进行高度概括,并且要有创新性,这也是很难达到的标准。论文不合格是不能毕业的,所以毕业很难。

最后,博士毕业论文应该生动活泼一些,要通过图表案例等等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能有任何错误。博士毕业论文的格式是不能出错的,而且图表也是博士论文的衬托工具,他们的论文也是要发在期刊杂志上的,所以一定不能够有错误,而且要进行论文查重,目前很多学校对博士的毕业论文要求各有不同,比如,北京大学就要求博士必须有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的核心期刊或者是国际重要刊物上发表文章或者是被接受发表两篇论文。如果达不到这个要求,是不能毕业的。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毕业要求如下:1、在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两篇以上论文,在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是博士毕业的硬性条件。2、在规定年限内修满所有学分,并通过答辩,才能申请毕业。3、博士生在发表论文的时候,要保证论文科学可靠,不能有造假或剽窃行为。

想要考博士毕业的话,那简直就是难上加难,如果你没有很好的学习基础肯定是不行的,博士毕业论文需要达到很高标准,而且技术水平很高,整个的自述和论文的一些内容,一定要达到最高的境界。

美术类博士发表都有哪些论文

新美术 装饰 美术研究 美术观察 美术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世界美术 美苑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吉首大学学报,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北京林业大学学报,贵州师范大学学报,湖南科技大学学报,河南大学学报,河南师范大学学报,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山西大学学报,云南民族大学学报,湖南师范大学学报,河南大学学报,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西南交通大学学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新美术 美术研究 美术 艺术工作 美术与设计 装饰 美术观察 世界美术 美术大观 中国美术 中国书法 美术学报 艺术与设计 设计艺术 中国美术教育研究 中国油画 国画家 雕塑 中国美术馆 北方美术 创意设计 美术界 艺术教育 西北美术

艺术设计是一种通过物质表达精神的创作手段,是一个能衍生和追溯到多方面的专业集群,也是一种现代化的技术行业。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艺术设计博士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突出代表,具有象征性、平面化、装饰性、符号化等特征。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有效融进传统剪纸艺术,既可以保持艺术设计的历史特性,传承中华优秀 传统 文化 ,又使得艺术设计在表现形式与构成手法上避免了简单、肤浅和粗糙,实现了功能需求满足和精神价值的有效统一,使现代艺术设计更具有欣赏价值。本文,笔者综合分析剪纸艺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并为如何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融进剪纸艺术提供若干参考建议。

【关键词】剪纸艺术 现代设计 艺术特征

中国剪纸集中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辛勤劳作的过程,是人们长期实践积累而成的艺术精粹。剪纸艺术活泼生动的表现形式背后包含着民族的情感气质、群体意识及习俗心理,突出反映了中华民族生存的智慧与纯粹的情感。

一、传统剪纸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首先,传统剪纸艺术被广泛应用于平面设计中,通过对传统图形或一些极具民族色彩的元素进行提炼、改造,使视觉语言得到不断的拓展和丰富。可以说,剪纸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独特表现力不可复制。如,一些动画片造型、影视节目布景、 广告 招贴、插图漫画、印刷包装、书籍装帧等平面设计的领域中就活跃着剪纸艺术的影子。其次,一些雕塑设计之中也不难窥见传统的剪纸艺术元素,增加了雕塑的艺术感染力。由于剪纸艺术自身具备着地方历史文化、时代特色、民俗特色等层面内容,可以有效拓展现代艺术设计领域,并丰富了艺术设计者的艺术表现形式。再者,剪纸艺术丰富了服装设计的形式及内涵。现代人在进行服饰设计过程中。不忘加进一些传统元素,以保证设计既与传统一脉相承,又能做到与时俱进。如,剪纸艺术的传统气质就得到了设计师的青睐,因而市场上很多的衣服、鞋包、被单等图案、花色等满目琳琅,应有尽有,这些图案及花色上均不难窥见剪纸艺术的踪影。因此,剪纸艺术在服装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或借鉴。

二、现代设计对传统剪纸艺术的创新应用

1.有机结合剪纸功能与特征。

现代设计形式繁多、内容丰富,涉及了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领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现代人的审美标准越来越高,传统简单的、视觉的设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基于此,辅以现代设计历史内涵和精神灵魂意义重大。因此,现代人在进行设计时,应该传承剪纸艺术的特征,保证其功能性,在此基础上根据人们的个性化需求,针对性变换剪纸艺术的构成手法及表现形式,有机结合剪纸功能与特征。

2.实现“传统性”和“时代性”有效统一。

随着信息化、数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如何在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实现开拓、创新是摆在现代设计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剪纸艺术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如何为现代人欣赏与接纳,并有效渗透到现代人的生活之中,是值得思考的一道难题。纵观世界艺术发展史,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毕加索,还是马蒂斯都曾经尝试着将中国的这种民间传统剪纸艺术渗透到艺术创作过程中。因此,剪纸艺术的魅力及价值是无可替代的。现代设计师要保全这一份艺术精髓,必须发挥丰富的 想象力 、培养创新精神、捕捉创作灵感,使得中国传统的剪纸艺术以一种更为恰当的姿态存在于现代艺术设计之中。

3.运用和发扬剪纸艺术语言。

无论在哪种设计中融进剪纸元素,都应该对剪纸艺术语言保持一种尊重的态度。通过刀工长短、大小、曲直、粗细、疏密、顿挫、刚柔及参差变化等,将剪纸的生态美、朴素美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相反,粗细均匀、整齐划一的现代数字化有时则表现得不伦不类。此外,现代设计在融合剪纸艺术过程中,也可以通过运用变形、夸张等手法将剪纸艺术语言有趣地展现出来,保证文化内涵的象征性、符号化。在设计过程中,剪纸元素的文化意境只有通过语义学、符号学角度去表现才能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好设计。避免单纯运用形似元素,有效展现深厚文化底蕴值得深究。

4.创新与发展传统剪纸艺术。

现代设计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剪纸艺术的基础上,应该积极进行剪纸艺术的发展与创新,发展方式应该尽量多样化。设计师在选择材质和颜色的时候,应该选择色彩鲜明的彩色剪纸制作现代剪纸画,在设计过程中,避免受传统剪纸模式的局限,坚持选用质地坚硬、寿命较长、厚度较大的艺术纸。以现代科技为支撑,保证制作出来的剪纸画具有独特磁性,可进行重复粘贴,这样就跟现代人生活需求较为接近。剪纸是现代设计不可或缺的一种元素,可以辅助设计出多维、立体、灵活的作品。以艺术家夏阳品为例,夏阳进行长期的海外创作,而其本身偏爱中国文化传统,因而他巧妙借助西方媒介,将中国民间艺术和艺术精神生动、全面地演绎出来,两者的有效协调,不仅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富含现代感。他将剪纸元素穿插拼贴到文人的画作构图之中,绚丽多彩的形式之下却保持着质朴天真的本性。

三、结束语

剪纸艺术与现代设计应该相辅相成,剪纸技术的渗透可以保全现代设计艺术的文化底蕴和传统特色,而现代设计的发展和创新,又促使剪纸艺术的发扬与传承。因此,加强剪纸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吴俊,丁倩倩.剪纸艺术在礼服中的应用[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2:03.

[2]胡梅芳.民族服饰要素与创意[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7-62.

[3]易心,林曦.民间剪纸艺术图形的象征意义及其造型规律[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2.

[内容摘要]本文对目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设计素描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改革 措施 。力求通过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建立更能适应不同的设计专业发展需要的专业素描体系,为学生后期的专业学习与提高设计专业能力奠定良好的知识、技能和思维基础。

[关键词]艺术设计;设计素描;教学模式; 教学 方法 ;改革;创新

一、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设计素描教学现状

1.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由于专业发展太快而导致师资队伍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致使大量既无学校教学 经验 又无企业实践经验的高校应届 毕业 的研究生一毕业就直接进入高校进行一线教学工作,他们以书本知识直接去面对新进入高校的专科学生或本科学生,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2.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改革滞后

在相当长一个阶段,设计素描教学无一例外地选择了与平面构成和图形创意联系非常密切的构成性和创意性的设计素描形式,但这种单一的设计素描教学形式并不适合每一个设计类的设计基础教学。众所周知,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就已经对绘画艺术的素描形式进行了改革,创造了针对 国画 、油画、版画等不同绘画形式的不同素描方法,且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教学效果。在设计类专业出现的初期,无一例外的沿用了绘画素描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设计基础,来解决设计中的基本造型、基本结构和空间等在设计中要运用的基本要领和元素,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种教学模式无可厚非地对当时的设计教学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然而进入21世纪后,随着整个社会各方面的飞速发展,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日新月异,专业分工也越来越细,这么多的设计门类和设计专业还是采用以往的单一的设计素描教学形式显然是行不通的,这种忽视了设计学科不同专业的指向性的教学形式并不适合每一个设计专业。正如在 体育运动 中体能训练和力量训练只是所有的体育项目的通识基础,每个门类的运动还有自己这个项目的特色基础训练,如 篮球 需要练习运球投篮, 足球 需要练习颠球、射门等。由此笔者提出,当今每一个不同的设计门类必须要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设计素描教学体系,在这里我们权且称之为专业素描,也就是逐步与每个专业密切相连的专业设计素描。例如我们已经建立起的影视动画卡通艺术的卡通素描等。

3.教学方法陈旧,学生的 创新思维 能力差

我国素描教学长期以来一直沿袭俄罗斯体系与欧洲传统学院派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技法,强化造型能力,却缺少创造环节,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设计类专业学生的想象力。设计素描较传统素描而言,其主要任务不再是再现客观对象,而是发现和表现对象。对于设计师来说,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远比娴熟的技艺更重要。目前国内一些设计类院校已做了一系列调整,提出设计素描的命题,但大多数设计素描的教学仍沿袭传统素描的教学模式,没有和设计类专业的专业特点相结合来开发学生设计思维。

二、设计素描教学改革的措施

笔者就艺术设计的设计基础 教育 中设计素描的教学内容早在2007年就提出来必须进行改革,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总结 ,笔者今天再次提出:现在大多数高校设计素描教学内容只具有一种通识性,而缺乏与每个设计类专业相匹配的设计素描教学内容,因此必须建立适用于不同设计专业门类的专业设计素描教学体系。那么怎么通过专业特点来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专业设计素描呢?这是我们从事设计基础教学的老师必须解决的问题。

1.建立一门通识性的基础素描课程支撑后续的专业设计素描

设计素描教学应从自然到素描,然后再进入设计的连续的整体,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对自然与素描的型及设计因素做专门系统的研究,着重培养学生准确的造型能力与丰富的空间思维能力,使基础与专业接轨,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递进式地进行教学。

2.创建与专业教学相对应的多元化专业素描教学体系和教学环境

各个不同类型的艺术设计专业还必须建立一套与自己这个设计学科相适应的专业设计素描,着重训练学生与自己所修专业的基础性的内容。虽然这类专业素描的训练有可能与某些课程相交叉或重合,但是建立一套与各个门类艺术设计专业相适应的专业素描体系已刻不容缓。艺术的多元化发展需要教学多元化,更须注重艺术实践教学环节。例如产品造型设计的专业设计素描可以多采取以结构造型为主的素描训练形式;视觉传达和广告设计专业可用以创意素描为主题的训练形式;室内空间设计则应以大量的研究透视和装饰性的设计素描为教学方向;园林景观设计可以大量地进行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素描为设计素描教学主题。这类教学不一定非要在室内完成,可以把课堂搬到大自然中去,加强学生对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描绘。家具设计专业除了研究传统的装饰素描外,还要让学生更多地研究物体的构成结构、结构的隼接等方面。

3.着力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设计素描教学应以“为设计服务,为人服务”为出发点,结合不同艺术设计专业所需的思维、观察能力与表现方法,运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强化学生创造能力训练,采用多种方法、多种思维将设计意识与创新能力融入训练过程中。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在全面了解形体、结构、空间、材料等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研究素描本体形式语言、审美表现,以及从视觉特征、效果、传达的感受认知中探寻自我个性的追求和探索的能力;同时通过创作实践活动开发学生设计思维,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结语

总之,高校设计基础课教师在设计素描教学中要结合各专业的特点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坚持以设计观念为指导,不断实践和总结经验,建立更能适应不同的设计专业发展需要的专业素描教学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学生后期的专业学习与提高设计专业能力奠定良好的知识、技能和思维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中义,许江.从素描走向设计.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2.林家阳,冯俊熙.设计素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刘源.从设计的角度学习素描.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4.李富莉.设计素描教学现状分析与教学探索.大众文艺,2010.41

5.刘树龙.设计素描课程教学现状及其改革刍议.新西部:下旬•理论,2012.8

6.罗琴.优化设计素描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若干思考.文艺生活:中旬刊,2013.2

艺术设计博士论文相关 文章 :

1. 展示空间艺术设计研究论文

2. 艺术设计毕业论文

3. 论艺术设计学中的创造性思维论文

4. 提升艺术院校学生文化素养研究论文

5. 论艺术设计与仿生学论文

刘文斌,笔名文彬,四川宜宾人,生于1960年10月自幼学画,81年毕业于宜宾学院,在珙县一中担任美术老师师从川南画家唐献瑞(潘天寿弟子)、邓云忠、黄富美等名师学画山水画虎师承大师阎松父先生1995年-97年在四川美术学院进修,宜宾美协会员、宜宾中山诗书画研究社会员,珙县政协书画协会理事,巡场书画协会会长 05年移居海口,现为文昌宋庆龄书画院副秘书长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