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期刊投稿不推荐审稿人

发布时间:2024-06-29 09:48:30

期刊投稿不推荐审稿人

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之前100多篇SCI论文大规模撤稿事件,这些作者基本都是国内临床医生、研究人员,撤稿的主要原因是伪造审稿人。 什么是伪造审稿人? 在大规模撤稿事件之前,很多期刊都是在投稿的时候要求作者推荐1-3位审稿人,需要填写审稿人的姓名、单位、邮箱等资料。 其中,填写邮箱的时候就会存在漏洞,有些聪明的人就会抓住这个漏洞填写自己的邮箱,如果期刊主编发邮件来邀请审稿就变成自己评审自己的论文,自己评审自己的文章,结果肯定是接收出版的 。 发现这件事之后,很多期刊不再让投稿作者推荐审稿人了,因为很多期刊都知道这些漏洞,被作者搞一出伪造审稿人的事情出来。不过,现在有些期刊仍然会存在让作者推荐审稿人。 前几天就有人说:纯生信投稿时,期刊主编让推荐审稿人,不知怎么办?有些人第一时间就是想到自己的培训老师、外包公司的人等熟悉的人,这些肯定不行的,存在合作关系,非常容易被认为是伪造审稿人,一般这些培训老师是不愿意的,都是为了大家好 。 有些新手说既然不能找这些熟人,怎么样找审稿人呢?例如你写了纯生信投稿,你应该找一些相关发表了纯生信SCI论文的通讯作者,特别是国外的会好一些。有些期刊为了避免嫌疑,只能会让你推荐国外的审稿人。 不过,你推荐的审稿人一般期刊主编都不会用的,除非他们真的找不到人审稿才会使用,总的来说使用到的机会非常渺茫(自从发生因伪造审稿人大规模撤稿事件) 。

可以不推荐让你推荐是可以找一个相关方向的专家,对你的工作比较了解。杂志社会参考你的建议,也可能不用你推荐的审稿人。如果你不推荐,他们就自己选了。

期刊如何不推荐审稿人投稿

期刊外审有时候需要作者推荐审稿人,推荐审稿人必须写推荐原因吗?是否需要些推荐原因要看杂志社的具体要求,一般在sci论文发表中推荐审稿人的要求是比较常见的,很多作者对此不是很清楚,下面我们来详细说说推荐审稿人这个问题。为什么需要作者推荐审稿人?有两类常见原因,一是期刊找不到合适的审稿人,所以请作者推荐,期刊找不到合适的审稿人还是比较常见的情况,这时候会请作者来推荐,二是期刊对本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不是很了解,这种情况下也会请作者推荐审稿人。推荐审稿人看似是给作者增加了一项任务,其实最终的受益人还是作者,推荐审稿人对作者来说是很有利的,作者自己推荐审稿人就可以优先选择自己熟知的甚至是认识的审稿人,比如自己的导师、或者认识的学者甚至是自己的前辈、朋友,完全都是可以的,如此一来,外审对于作者的压力其实是小了,所以说对于作者来说推荐审稿人是有利的。作者所推荐的审稿人也可以体现出作者在该研究领域中的深度和积累,因此,审稿人的选择很关键,我们应当尽量选择能对文章做出客观中立判断的审稿人,关系过于密切或者有利益冲突的审稿人慎选,所选的审稿人应当对作者的文章剔除建设性的、客观的建议才行。

当期刊向审稿人征求建议时,他们需要一份能够提供建设性批评和客观分析的相关专家名单。审稿人对稿件提出公正的意见是很非常重要的。在某些情况下,如果编辑没有为您的稿件找到合适的审稿人,推荐的审稿人名单就成了一种宝贵的资源。编辑没有义务选择推荐的审稿人,但这份名单可以作为搜索具有类似专业知识专家的来源。您是否曾经向同一期刊投稿不是问题的关键,重要的是要确保推荐的审稿人具备该领域的经验和良好的专业知识。选择推荐的审稿人时,一种策略是选择那些在您的参考文献列表中的作者,或其论文构成您研究重要依据的作者。另一种策略是仔细探索您的研究领域,找出愿意审查您的研究的学者。建议来自世界各地的审稿人可能会让他们对您的研究工作有一个全面的看法。如果您还需要推荐同一组审稿人,您可以在投稿信的末尾提供这样做的理由。

写不推荐审稿人多的原因是因为审稿人的数量比较多,如果把这些审稿人都单独列出来显示推荐的话,那么会占用大量的篇幅。一般来说只写出两个在行业内比较权威的审稿人即可。

英文期刊投稿不推荐审稿人

写不推荐审稿人多的原因是因为审稿人的数量比较多,如果把这些审稿人都单独列出来显示推荐的话,那么会占用大量的篇幅。一般来说只写出两个在行业内比较权威的审稿人即可。

一般情况下,推荐审稿人是个可选项,我是不填写的。如果你是编辑,你拿到了作者的推荐审稿人,你会信任这个推荐吗?你的第一反应肯定是,这些人肯定跟作者有关系吧?遇到期刊要求必须写的,我就找不大可能审我稿件的我的同学或朋友以及我的师兄师姐们凑数。为啥要找不大可能审稿的小伙伴呢?原因有二。其一,我不想增加我朋友们的工作量,审一篇论文,也是要至少三天到五天的工作量的,还没有什么回报,我的朋友们都年轻,挺忙的。其二,万一编辑采纳了,毕竟是我的私交,我也好沟通,可以及时掌握审稿的动态。写到这儿,大家也看出来了,我就是为了把这个必选项填上,且尽量不给编辑和我的文章找麻烦。到目前为止,我的推荐审稿人一次也没被采纳过。没想到,我蠢萌蠢萌的小师弟让我刮目相看了一把:“师姐,我的三个推荐审稿人好像都被采纳啦!”我大吃一惊,这是哪个期刊,请一定告诉我,这以后就是我的必投期刊了!编辑姓谁名谁,我要把他供在我的书桌上,每天请他看着我写论文!还没等我畅想完,我就被这个小朋友又惊了一把,他的论文被拒了!我的脑子再次宕机了,这是什么操作!后来我弄明白了,这位萌翻天的小朋友,推荐的审稿人非常的合适,太合适了!专业大牛有之,业内新秀有之,方向还都特别对口!

1、审稿人出差,没有审稿,所以没有回复。2、文章没有通过审核,所以审稿人直接没有回复还有比如审稿人没有收到稿件等其它的原因。以上就是elsevier投稿推荐审稿人没反应的原因。

投稿期刊推荐审稿人

投稿时推荐审稿人怎么填,方法如下:

1、可以填通讯作者或者论文共同作者认识的同领域学者或者专家。

这可能一直都是一个具有争议的问题,到底能不能或者应不应该推荐熟人审稿。其实这一点在国际期刊出版界已经得到共识,根据BMC 期刊管理专家Dr. Sravanti 介绍,审稿人与作者相识不作为是否排除的依据。

这也能理解,某些权威学者在自己研究领域里面深耕多年,进行学术活动交流也频繁,同领域内认识的学者也多。如果投稿时需要排除所有与之认识的学者,这将给期刊带来巨大的麻烦。毕竟期刊是出版学术成果的,不是专业查人家社会关系的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绝大多数国际期刊都会要求与作者(文章的所有作者)存在利益关系的学者不能作为推荐的审稿人,例如最近5年有直接项目的合作,或者有共同署名的发表文章等。

2、可以填你文章中引用的学者。

如果你作为自己研究领域的新人,你可能不认识很多同领域的国际学者。在这种情况下,文章当中引用的学者可以成为你的备选项。当然,如果你的研究成果与他们一致,或者延续/完善了他们之前发表的研究,这些人是更佳的选择 。

3、可以填目标期刊上发表过相关研究的学者。

这些学者不仅了解你所做的研究内容,而且被期刊所熟知。所以如果你推荐这些学者,期刊采纳的概率将会较高。给个小建议,如果作者研究内容或者背景允许的条件下,可以适当的加入这些学者之前发表工作的讨论。这样可能会让审稿人对你的研究好感度增加。当然,牵强的引用则会带来相反的效果。

4、可以填会议中结识的学者。

会议特邀发言人一般都是领域内的资深专家。如果你恰巧在某次会议里结识了与研究领域相关的学者,那么这些人是你很好的选择。这也提醒我们,要多参加学术会议,更重要的是,在学术会议上仔细倾听学者的汇报,与同领域学者深入交流,建立联系,留下良好的印象。也许在未来他们就成为你的审稿人了。

如果对你的研究领域很熟悉,可直接选择该领域的最具份量的科学家。2选择相同或类似领域的“朋友”,而不是“敌人”。例如过去国外合作单位,或者国际会议结交的朋友等。3来自于参考文献,这是一种最简单但不是最好的办法。4尽管编辑部没有对审稿人的职称有具体的要求,大家最好选择有副教授及其以上职称的人员。编辑部要求你提供审稿人姓名的同时,要求你提供他们的工作单位,地址,电话,传真以及EMAIL。其中EMAIL要求一定要正确,而且能够联系得上,因为编辑部主要通过EMAIL与你的审稿人联系。推荐reviewers似乎大多都是必须的,否则submission过程无法进行下去;也有杂志让作者自己推荐、但申明不一定采用、且对推荐的欧美外的同一国人士有数量限制,或者杂志edtioral team自己安排,但后者需要时间更长、缺乏可操作性。END注意事项1. 邀请国外的熟人或朋友当reviewers。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同事或朋友认识的,也可以提前告诉对方。直接拒稿的可能性大大减小,差的一般也是大修后再审,最终的“录修拒”定夺交给杂志吧。论文被大修,坚持诚恳认真逐条修改,就有录用的可能。须知论文审稿周期是宝贵的,莫随意被杂志拒稿。2. 邀请研究领域的大牛审稿。大牛一般不仅仅计较于论文语法或格式等细节,往往看你的论文只要有小小的创新点或者可喜的结论,就会让你的论文通过的,因为大牛们一般都很爱才。当然你最好在文中能体现你很了解你的研究领域,切不要被指出显然性的错误。放心!大牛一般能通过浏览论文看出你的“创新”的,否则怎么称为大牛?!2. 不要遗忘邀请第三世界国家同行。我第一次被邀请,有些受宠若惊;看过稿件(作者以色列人)觉得欠缺新意、讨论中缺乏对先进技术的具体实现,想拒;但一反思,是否太残酷?同时天涯沦落人,何不成人之美?于是我审为“修后发表”,并把关于要补充的先进技术的具体实现详细附入意见内。不久我查阅到了正式发表的按我意见修改后的文章。“推己及人”,我想找个来自第三世界国家的reviewer,是否也会高抬贵手呢?也许吧。对了,这还是不与你国籍相同的reviewer呢。3. 推荐拟投稿杂志与你专业相近的编委作为审稿人。适当引用拟推荐reviewer的与工作相关的代表性论文,对前期贡献充分肯定或适当拔高,估计审稿意见就很难直接拒稿了。

期刊投稿推荐审稿人

如何查找审稿人?现在Elsevier的很多期刊要求推荐2~3名审稿人,有些期刊规定你推荐的审稿人必须是你所在国家之外的。你的论文是否最终能送到你所推荐的审稿人那里去评审,这取决于主编的取舍,所以你所推荐的审稿人,只能说是Potential Reviewer。即使推荐了referees,你的稿子也未必就被送他们手中去审。虽然这次推荐在你身上不一定派上用场,但编辑把它们输入专家资料库,以后外国人投稿,他就找你选的中国人名字审稿。

推荐审稿人,其实你首先要明白编辑的意图,同行评议期刊邀请审稿人不外乎这么几种方式:1. 编辑直接指定期刊编委来审稿,优点是高效快速,缺点是学科方向多少会有偏差,可能存在“泛泛而谈”的层面。而且如果稿件超多而编委数量有限的情况下,效率其实也是低下的。2. 编辑直接从审稿人数据库或者从Pubmed等数据库根据文章的关键词来寻找合适的专家作为审稿人。优点是专业指向最接近,最有可能对文章做出具体的评判。缺点是寻找审稿人的过程比较费时费力,还存在专业方向选择错误的风险。3. 编辑将稿件提交给分科编委,由分科编委来推荐合适的审稿人。这个方法我认为是对于普通的科技期刊来说最高效合理的方法。当然这个方法的执行时需要编委能够全力配合,不然也很难执行。而实际上现在的编委们都是牛人加忙人,如果你不是Nature,Science这种大牛刊,人家也不可能真的来全力配合。4. 主编直接定稿。呵呵,这种情况可能大些大牛刊的主编可以做到,大部分的期刊还是会找同行评议。

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之前100多篇SCI论文大规模撤稿事件,这些作者基本都是国内临床医生、研究人员,撤稿的主要原因是伪造审稿人。 什么是伪造审稿人? 在大规模撤稿事件之前,很多期刊都是在投稿的时候要求作者推荐1-3位审稿人,需要填写审稿人的姓名、单位、邮箱等资料。 其中,填写邮箱的时候就会存在漏洞,有些聪明的人就会抓住这个漏洞填写自己的邮箱,如果期刊主编发邮件来邀请审稿就变成自己评审自己的论文,自己评审自己的文章,结果肯定是接收出版的 。 发现这件事之后,很多期刊不再让投稿作者推荐审稿人了,因为很多期刊都知道这些漏洞,被作者搞一出伪造审稿人的事情出来。不过,现在有些期刊仍然会存在让作者推荐审稿人。 前几天就有人说:纯生信投稿时,期刊主编让推荐审稿人,不知怎么办?有些人第一时间就是想到自己的培训老师、外包公司的人等熟悉的人,这些肯定不行的,存在合作关系,非常容易被认为是伪造审稿人,一般这些培训老师是不愿意的,都是为了大家好 。 有些新手说既然不能找这些熟人,怎么样找审稿人呢?例如你写了纯生信投稿,你应该找一些相关发表了纯生信SCI论文的通讯作者,特别是国外的会好一些。有些期刊为了避免嫌疑,只能会让你推荐国外的审稿人。 不过,你推荐的审稿人一般期刊主编都不会用的,除非他们真的找不到人审稿才会使用,总的来说使用到的机会非常渺茫(自从发生因伪造审稿人大规模撤稿事件) 。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